时间:2023-03-02 15:06: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数据库课程设计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案例教学
作者简介:朱兴统(1974-),男,海南文昌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陈珂(1964-),男,黑龙江牡丹江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广东 茂名 525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078-02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分支,也是发展最快和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数据库技术是信息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数据库的建设规模、数据库信息量的大小和使用频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1]“数据库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该课程系统、完整地讲述了数据库技术从基本原理到应用实践的主要内容,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和实践性。由于课时较少,理论内容太多,实践应用内容较少,造成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理论内容,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数据库实际应用能力较差,缺乏工程实践能力与自主创新能力。[2-3]这与学校以“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符。因此,“数据库原理”课程需要重新整合和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增加工程实践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培养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从2002年开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2004年开始开设“数据库原理”课程。通过与学生交流、课程考试情况和毕业设计,笔者发现“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教学内容陈旧
传统的“数据库原理”教学侧重于数据库的概念和理论讲解,所教的内容比较陈旧,跟不上当前的数据库技术发展,与社会IT行业要求数据库技术人才需要掌握的技能脱节。这样就造成培养的毕业生社会竞争力差,很难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数据库原理”教学主要采用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造成课堂枯燥乏味,与学生交流互动较少,使学生学习没有兴趣,课堂教学效果较差。
3.缺乏工程实践
“数据库原理课程”具备较强理论性,单纯的理论教学很难让学生真正理解教学内容。虽然课程安排有随堂实验和课程设计,但是教师自身缺乏工程实践经历,对实践教学环节不够重视,随堂实验和课程设计的选题基本上来源于教材的例题和课后习题,与具体的工程项目有很多的差距。
二、整合和优化理论教学内容
结合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需要,引入CDIO的工程教育理念,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和CDIO工程教育理念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一体化的要求出发,修改和调整教学计划、课程大纲及教学目标。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培养学生的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4-5]
通过分析近两年广东省IT企业对数据库人才的技能要求,以满足社会对数据库人才的技能要求为目标,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数据库原理”理论教学中以数据库设计理论和SQL语言为重点,结合具体的应用案例、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2008和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让学生掌握数据库设计理论与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熟练掌握Microsoft SQL Server2008的使用,并结合Java语言课程开发一个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项目案例开发为主线,按照项目开发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组织教学内容,重点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规范化数据库设计理论、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完整性、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恢复技术、并发控制等内容,并介绍当前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应用领域及其发展。“数据库原理”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如表1所示。
三、实践教学改革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教学内容的理解。加强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分成随堂实验、课程设计、创新研发与竞赛。实验类型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1.随堂实验
随堂实验是配合理论教学,使学生深化理解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和数据库设计理论,熟练使用数据库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和数据库管理系统Microsoft SQL Server2008。随堂实验结合项目的各个阶段,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2008完成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存储过程和触发器。课程的随堂实验共有12学时,具体的实验安排如表2所示。
关键词:数据库原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案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一个重要专门分支,是所有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基础。本课程是与信息相关很多专业的重要基础课。数据库原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融会贯通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流行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及使用和管理方法,掌握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开发方法,了解数据库的发展及一些前沿领域,使学生理论上基本“通”,实践上基本“行”,使学生在数据库应用领域具有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为学生的后期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乃至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课程的特点
在计算机应用领域中,90%以上的软件系统都需要数据库做支持,因此数据库知识是每个应用开发人员必备的专业知识。数据库原理课程的特点为理论性强,应用广泛。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既有较系统的理论推导,又有很强的技术性与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使得数据库原理成为能使学生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课程。目前主要以本科生教育为主,以培养“基础理论实、专业口径宽、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数据库原理作为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总体目标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从事应用系统的分析建模和开发能力,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从课程的教学效果来看,现开设的《数据库原理》课程符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本课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把课程能力模块教学目标纳入 “以就业为导向”的技能培养目标中。采用面向系统,兼顾理论的观点开展教学,强调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双重训练。以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型,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形成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独立探索及合作精神,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同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授课内容既顾及到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需要,也考虑到学生进一步考取研究生的需要。在授课期间,安排若干次上机实验,课堂教学结束后,安排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内容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或自选课题编程实现。指导学生课外科研小组活动,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家或省级科研竞赛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刻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设计和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教学模式改革
2.1优化教学内容,突出课程特点
为实现本课程“少讲、多练、自己学”的教改指导思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应用和实现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使用多媒体、投影仪,结合动画、课件、程序软件等手段进行课堂演示教学,以提高单位学时的效率,并达到直观性、可视化的特色。要因材施教,积极实行启发式、讨论式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2.2案例教学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组织教学过程,营造宽松的氛围,为学生提供实践、创新的机会和想象的空间,以案例为基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要有针对性,把握好难易程度,教学围绕案例和项目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示范,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设计使学生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以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了解如何利用所学的各种算法、原理和规则,构建一个真实系统,使学生对数据库设计的过程有深入的理解,对学生自主完成综合实验项目的开发有很大的帮助。同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开放实验项目和实训中心项目;协助学生组建软件开发团队,积极承接信息管理类的实际项目,在软件外包开发基地这个平台上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进行设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3双语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从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目的出发,借鉴国内外双语教学的成功经验,通过双语辅助教学讲义和网上辅助教学系统扩充、延伸双语教学的课外自学空间。从整体教学效果和学生反映来看,对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了数据库课程双语教学“知识”和“语言”协调进展的预期目的。通过双语教学的实施,很多学生既具备扎实的计算机技术又有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受到了用人单位尤其是外企的极大欢迎,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2.4实践性教学的改革
数据库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很强,实践性教学旨在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补充,同时进行工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使创新能力得以提高,并使其成为获取知识的另一重要途径。通过实践教学,学生主动多上机、多实践,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积累经验,提高动手能力,能将所学理论知识逐渐应用于实践,通过上机实践来验证所学的理论、来巩固相关的概念、来促进理论的学习,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践还可以锻炼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能在数据库系统开发中自如应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数据库原理》的实践性教学分为上机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性训练。
上机实验: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指定明确的有利于消化课堂理论知识的实验题目,以观察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让学生上机时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上机时对学生进行实时指导,并对上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统一讲解。
课程设计:上机实验针对的往往是一定范围的知识点,各个知识点相互联系不够紧密,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课程设计阶段可以弥补这个不足。在课程设计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独立或相互协作地进行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最终设计一个小型的数据库系统。并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内容包括设计思路、运用的知识及自己的体会。通过课程设计阶段培养了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综合性训练:综合性训练所选题目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使学生能够应用软件工程的基本原则设计一个具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要求学生自行开发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我们配合教学内容,提出了一些与学生相关以及他们感兴趣的任务,例如让学生开发学生选课系统、宿舍管理系统等。通过教师的指导,经过认真的调研、分析和设计,学生都能够完成自己选择的任务。通过这些实践环节的改革,促进学生通过具体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深入掌握本课程的概念、知识和技术,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实验项目名称和学时
实验一 SQL Server2005的安装及相关配置 2学时
实验二 管理SQL Server2005数据库 2学时
实验三 使用SQL Server管理数据表 2学时
0引言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经过30年的改革探索和近10年的跨越发展,正处于努力提高办学质量的重要战略时期。现在各个高校开设了《数据库理论与应用》的课程,经济类专业学生相对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计算机类课程学习较少,在学习该课程时普遍感觉理论抽象,在应用数据库理论时又普遍缺乏数据库整体设计的思想。加上近年来高校扩招,学生数增多,生源结构多样,学习能力差异较大,传统班级制教学存在一刀切的弊端,因此课程教学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在国家大力倡导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背景下,笔者根据多年的数据库教学和应用经验,认为在经济专业中开展层次化教学研究对提高《数据库理论与应用》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层次化教学的概念和特点
《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层次化教学是指在《数据库理论与应用》教学中,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受教育对象、受教育者不同的学习需求,在教学活动中能适当地采用分层教学的活动的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对教学对象的认识层次化、教学目标层次化[1-2]、教学内容层次化、教学思路和实践教学的层次化等。其目的是促使不同程度的受教育对象都能依据自身特点在课程学习上能得到最理想的学习效果。《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层次化教学特点:根据受教育对象的特点,最大程度因材施教;依据经济类专业培养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本课程在专业计划中的职能;依据该课程理论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对两方面进行了兼顾;在该课程教学中,《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层次化教学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程教学评价中,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的提高。
2《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层次化教学的主要内容
2.1课程教学目标的层次化
在笔者所在学校,经济类专业有本科、高职两个学历层次,本科又分普通本科(公办)和民办本科(独立学院)两种办学方式,前者学生入校时基础较好,入校后专业施行的是学分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后者入校时分数较低,相对前者基础普遍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在非学分制下学生的学习目的差异较大。面对这种状况,结合《数据库理论与应用》课程的特点,笔者认为,在努力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普通本科、民办本科和高职学生的课程教学目标应该呈现层次化。对于普通本科,课程教学目标应该是:掌握数据库基本理论,同时掌握一种常用的大中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技术,能利用常用的流行的开发工具例如VB或Delphi进行与专业有关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对于民办本科,与前者相比,掌握数据库基本理论要求应该降低,其他不变;对于高职,掌握数据库基本理论要求应该再降低,甚至可以简单介绍,应以掌握常用的大中型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操作和维护能力为主,掌握前端开发工具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可以选学。
2.2教材编写或选取的层次化
教材泛指教师和学生用于教学的所有材料,包括教学大纲、讲授大纲、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指定的阅读书目等[3]。其中教科书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表达教学内容的教学用书,是教师传授知识和本科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保证教材编写或选用的科学性原则、启发性原则、教学实用性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和基础性原则等前提下,教材尤其教科书的编写或选用还要体现一个层次化原则。应根据传授知识的对象不同,教材选取应该体现理论和应用兼顾、理论稍微降低和应用稍微加强、少量理论和应用多加强3个层次,保证不同层次和培养方式的教育对象培养有差别,重点有突出。
2.3理论教学的层次化
数据库课程原理包括: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安全、数据库完整性、关系数据理论、数据库设计基本理论、关系查询处理和查询优化、数据库恢复与并发控制、数据库新技术和发展趋势等[5-8]。理论教学,对于计算机专业,上述内容大部分都要讲授,对于非计算机专业例如经济专业通常要求能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理论即可,因此对上述内容要有所删减和调整,其讲授的内容大概等于计算机专业讲授内容的60~70%甚至不到,通常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数据库完整性和视图、关系数据库规范化基本理论、数据库保护和数据库设计等内容要讲授。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经济专业学生有3个类别的学生,其理论教学在上述删减和调整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相应删减和调整,要呈现出3个类别层次的差异。实际上这种差异在其他专业课程理论教学中也是适用的,而且是必须要做的。总之理论教学要充分体现受教育者的层次化的客观存在。
2.4实践教学的层次化
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实践教学通常包括平时上机实验和期末数据库综合设计两部分。上机实验是学生对课堂理论学习的实践,通过上机操作可以加深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但在学生上机实验中,教师不能简单地把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操作,而教师在机房里面只是简单地走动或坐着,被动地接受学生辅导请求。教师应该在上机实验前,按学生层次设计实验课的内容。实验内容除考虑普通本科、民办本科和高职3个学生层次外,对于具体类型的班级,实验内容也应分困难、中等和容易3个层次。因为学生个体差异,学习能力有别,学习动机和兴趣不同,不能要求所有的学生完成同样的要求的实验内容。容易的实验内容应该是最基本的实验内容,大家都必须完成的;中等的实验内容保证大多数同学可以完成,是设计上机实验内容的重点,鼓励差生尽可能完成;困难的实验内容,一般作为选学,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做。这种上机实验方式,一方面可以保证他们上机始终有事可做,达到资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多数学生对数据库学习的兴趣,培养其在困难面前勇于探索的精神。
数据库综合设计是课程学习的综合性实践,是理论学习的综合应用。数据库综合设计是利用现有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为具体的应用对象构造合适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有效地收集、存储、操作和管理数据,满足各类用户应用需求(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数据库综合设计既是一项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又是一项庞大的工程项目。因此,数据库设计者必须清楚了解数据库系统及其实际应用对象[9]。教师在以项目驱动为主的数据库设计教学中,选择的项目案例所属的应用领域应有行业层次差异。即对学生来讲,学生不熟悉的行业数据库应用、学生一般了解的行业数据库应用、熟悉的行业数据库应用。这些案例可以作为期末数据库综合设计时,供不同层次的学生去选取。鼓励兴趣高、设计潜力较好的学生去选择不熟悉的应用,因为这部分学生日后最有可能从事与专业有关的数据库设计工作,而且实际中的数据库应用项目通常都是数据库设计者开始不熟悉的,那么现在鼓励他们做不熟悉的应用,从如何获取需求、如何进行结构设计以及如何进行数据库实施和维护,整个过程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这为他们日后从事不同行业数据库设计起了训练作用,而这种训练又是培养其数据库设计思维和能力的重要手段。鼓励兴趣也高但设计能力相对弱的学生选择一般了解的应用领域,可以让这些学生尽快掌握数据库设计的能力。鼓励兴趣一般和设计能力也一般的学生选择熟悉的应用领域,可以让他们掌握和了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方法。数据库综合设计采用上述方法充分考虑了个体的差异性,在保证基本教学目标完成的同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和个体潜力。
2.5项目驱动教学的层次化
在以项目驱动的数据库教学中,教师提出数据库应用后,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几个项目团队,从数据库应用需求到应用项目运行实施整个过程,每个团队负责一个应用项目。在每个团队中,小组负责人根据成员的个人特点和特长,令成员自愿担任数据库应用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角色。每个小组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后,每个小组成员向自己所在的小组介绍自己的工作,大家评议,找出其所做工作的不足之处,然后加以改进完善。最后由指导老师主持,每个小组选派代表面对全班同学介绍所在小组的阶段性工作,然后由全班同学评议,教师做最后点评。通过大家和教师点评,每个小组再次改进和完善自己的工作。经过如上两个层次的改进完善,写出阶段性工作报告,然后才可以开始数据库应用设计的下一个阶段的工作。这种层次式的项目驱动方式教学,可以保证数据库应用设计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工作质量,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是实际应用中数据库应用开发的模拟。
2.6课程综合考核的层次化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一门课程,其考核通常分为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在平时,教师布置理论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时,可以把作业题目分为难、中、易3个层次,相应层次设置相应的评分系数,其中中等层次的作业题目应占多数,这样可以保证多数学生完成课程基本教学任务。对于各个层次的作业题目,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的优劣再区分出优、良、中、及格和差,设置相应的系数进行评分。这种考核可以保证成绩有区分度,容易呈现正态分布,同时也照顾了学习上有进取心、学习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学习需求。
2.7课外学生自主学习数据库应用案例的层次化
课外自主学习在数据库理论与应用课程学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数据库设计中,选择数据库应用项目对于多数学生都感觉很难,因为大家对一些行业不了解或者行业之间较大的差异,熟悉一个行业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数据库应用需求获取又需要一定的行业经验。针对这样的事实,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在教学网站上开辟一个专栏,根据大多数学生对数据库应用领域的了解情况,按照熟悉、一般熟悉和不熟悉等层次介绍一些相关行业领域的数据库应用案例,必要的话可以从数据库设计角度,进一步分析一下相应数据库应用在实施中需要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同时设置一些问题,供大家自主学习时思考。这种方法是大家课外自主学习和了解数据库应用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大家选择课程设计题目和毕业设计题目的重要参考材料。该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数据库应用设计的技巧,进而加深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
2.8作业布置的层次化
传统方式教学中,教师布置作业通常采用“大一统”的做法,这种方法往往会造成基础好有进取心的学生感觉作业少,吃不够,学习没有动力和基础差的学生感觉消化不了。为此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差异,布置不同的课外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类———基础性作业(课后基本习题);B类———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类———B类基础之上加上一些有一定灵活性、综合性的题目。教师可以根据大家选作作业情况和完成的优劣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依据。分层次布置作业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个体的差异,照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大一统”的作业布置做法,使每个学生觉得“只要努力一下,就可以进入一个更高的层次”,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A层的学生也没有过大的压力,还容易让每一个学生在课程学习中不断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和努力攀登新的高峰的欲望,同时也可以减少抄袭和敷衍作业的现象,减轻数据库课程学习的负担,提高了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
3《数据库理论与应用》层次化教学对教师的要求
关键词:数据库设计;软件工程技术;作用
运用软件工程的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便利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为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1]设计数据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有着十分复杂和繁琐的流程,其中包含了很多逻辑结构,是许多物理结构的集中反映,在运用的时候比较麻烦。而运用软件工程技术,就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详细阐述了软件工程技术的具体内容,科学分析了其在每一个环节的作用。
一、什么是软件工程技术
软件工程技术在刚起步的阶段,是以瀑布式的开发形式来进行的,后来经过不断的改革和发展,才形成了现在这种螺旋式的开发模式。[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工程技术也会相应的进行完善和改进。[3](软件工程设计的一般格式如图一所示)但是,不论在什么时候,工程技术都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形式来进行管理,只有通过高效的管理方式,才能够促进软件的生产率的上升,从而实现工程技术的有效提高。
国内国外的专家都曾经针对软件工程进行过相关的研究和探索,并总结出了软件工程学,该内容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很多问题,但并不意味着从此将没有软件危机的产生,也就是说,只要软件工程技术还在运用,那么就不能避免软件危机。[4]
二、数据库中软件工程技术的作用探讨
(一)可行性分析
在可行性分析的这一环节中,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检查所有的人工控制系统和计算机技术,从各个方面来考察数据库的质量,包括技术层面、经济收益、操作便利性等。[5]通过严谨的考察,能够对是否可以完成该数据库的设计有一个有效的判断。这一环节中,工作人员要将所有的考察内容和估算流程进行严格记录,做一份可行性的分析报告。
(二)开发方案的制定
在进行严格的可行性分析之后,如果有可行性强,那么相应的工作人员就可以进行开发方案的制定。一般来说,开发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需要建立一个专业的开发团队,团队要进行相互的合作,做到职责分明,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都要保持科学公正的原则来进行。[6]在进行用户界面的开发时,要保证界面的美观性和简洁性,容易被受众所吸引。
(三)对数据库整体需求进行有效分析
分析数据库需求,主要就是分析系统性能需求、数据需求、运行环境需求。通过科学有效的分析,能够加强对数据库的了解,构建出完善科学的运行环境,完成准确的配置工作。做好分析工作,能够有效保障开发数据库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设计数据库
建立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是非常重要的组成内容。只有提高了数据库整体的运行速度和质量,才能够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可靠性和质量。好的数据库软件能够有效的促进运算形式的简化,加强整个系统的运行效率,同时还能够让受众更加直接简洁的去接触到数据信息,保障了数据的原始度和完整度,对于提高数据库设计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做好需求分析工作,能够保障整个数据库设计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一,工作人员要结合数据库的具体结构形式和概念,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掌握受众的具体需求,把受众的需求进行总结和分析,制作出相应的关系联系图。第二,工作人员要设计出数据库的逻辑结构。也就是说,要把现实的语言转化成专业的计算机术语,并适用于和dbms系统。这样的转换模式,主要是实现数据库之中,表和表之间的联系。
数据存取方式和其结构是设计数据库物理结构的两个重要内容。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要首先要对数据库的整个物理结构进行有效的观察和确定。其次就是要针对该结构的具体运行质量和速度进行科学的测验和分析。通过有效的评判和考量,判断该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是否存在着合理性。
(五)详细设计
详细设计主要是要求工作人员针对数据库的内容和概念进行有效的程序框架的设计。通常来说,概要设计分为两个重要环节:第一是由工作人员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准确的方案计划;第二也就是投入正式的设计软件结构的工作中。
结束语
在数据库设计中运用工程软件技术,能够有效的促进数据库运行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对于促进数据可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旭鑫.软件工程技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发展[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7):138-138.
[2]刘堂宇.浅析目前软件工程技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的发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8):76-77.
[3]周敏.系统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软件工程技术[J].电子制作,2015,(8):100-101.
[4]黄晓峰.浅谈网络软件工程技术的相关发展和对策[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7):370-370.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ASP动态网站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1-0140-02
一、引言
目前项目化教学方法在高职教学改革中运用非常广泛。项目化教学即把项目作为学习任务,让学生真实地参与指定项目的分析、设计、实施及管理,是一种典型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组织形式。表现在《ASP动态网站》课程中的项目化教学法就是通过教师对一个完整的教学项目的分析阐释,引导学生对项目进行需求分析讨论,概要设计、详细设计,最后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它把理论讲授与实践操作有机地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认知钻研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从而使项目化教学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二、《ASP动态网站》课程的设计
《ASP动态网站》课程中以制作班级动态网站为项目载体,根据网站设计与制作的工作过程将班级网站分为五个具体项目,五个具体项目又细化了多个子项目和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网站设计与制作的知识和技能,体现了“项目载体、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
1.课程教学目标。《ASP动态网站》课程主要运用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Dreamweaver页面制作技术、ASP编程技术、Access数据库技术等完成完整的班级网站的设计与制作。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目标有:了解网页的基本组成元素,清楚建立网站的过程;熟悉HTML语言,掌握常用的HTML标签;掌握创建静、动态站点、搭建web服务器的过程;掌握Photoshop切片工具的使用;掌握AP元素、时间轴及行为技术的使用;掌握内嵌式框架的使用;掌握CSS样式表的类型及使用;掌握库、模板、框架的使用;理解表单的工作过程;掌握表单的类型、制作及使用;掌握Web编程技术中request、response、server等对象的属性及方法的使用;掌握ADO中Connection、RecordSet等对象的属性及方法的使用。
2.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在内容设计上体现课程的职业性(采用企业开发网站的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内容)和实践性(项目化教学,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知识与技能,在考核时项目完成情况所占分数比例大,以学生项目实战能力作为评价的主要依据)。课程在实施时以完成班级网站为项目载体,依据网站开发的流程对项目载体进行五大模块的划分:网站规划、搭建与调试站点环境、网站主页设计与制作、网站分支页设计与制作、网站测试与维护。这样课程结束后,一个完整的动态网站就创建完成,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课程的重点为网页的布局、ASP与数据库的连接及处理。课程的难点为JavaScript脚本的应用、ASP与数据库的连接及处理。通过如下方法解决课程的重难点:①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先进行操作,然后分析代码。以社会需求与真实项目为导向,引导学习编写程序;②先分析具体实例,形成感性认识,然后总结一般规律,运用一般规律指导网页设计;③下载优秀的代码进行分析、吸取精华。
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行动导向的项目驱动与基础知识紧密相结合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依据任务的情况主要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对于涉及新知识技能较多的任务采用“模仿操作”和小组协作学习的方法;对于涉及到的新知识新技能较少的工作任务采用“小组合作,自主完成”实训任务的方法。
3.教学方法。课程的教学积极引入现代教学手段,自制教学课件和网络课程资源,使用多种媒体尽可能多地让学生接收更多的信息。采用的教学手段有:
(1)多媒体教学:上课运用极域电子教室,使用其中的“广播教学”、“学生演示”、“分组教学”等功能通过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得项目演示及教学更直观方便。使用计算机可以很方便地进行网页中各种特殊效果的制作,直观地向学生展示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加大了课程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果。
(2)传统教学媒体:对重点教学项目,除演示之外,还利用传统的板书等教学媒体,加深印象。并结合小组讨论、交流、演示汇报等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网络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使学生利用互联网欣赏优秀的网站,另外通过网站环境,为学生通过互联网自学及与网站设计人员交流,下载相关资料,在线学习等提供便利条件。
下面以项目三:主页的设计与制作中的班级新闻信息部分的设计与制作为例说明是如何开展项目化教学的。
4.考核方案与考核标准:该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注重学生小组完成项目情况。
考核:平时表现*25%+项目完成情况*50%+终期测试*25%。其中平时表现从出勤情况(15%)、上课表现(70%)和作业(15%)几个方面进行考核。项目完成情况建议从完成项目的态度(20%);项目作品完成的质量(60%);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知识应用能力、与人合作能力(20%)几个方面进行考核。
三、项目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项目的选择与设计不够合理。项目的选择受到教师认知的限制。有的项目选择不当可能会导致覆盖面不够,容易造成学生职业能力的缺失。针对这种情况,应该以培养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核心,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岗位需求和前后续课程的衔接,选择最合适的项目作为教学项目。
2.教学考核不配套。考核采用形成性的考核,注重过程。但是要做到公正且具有可操作性并达到激励的目的则相对较难。考核细则设计得太细,会使考核过程变得复杂、数据统计工作量增大;过粗则无法检验出团队成员之间的差异;同时由于过程性评价评分标准的主观性,有时使考核的可信度与有效度也不够高。若采用项目化教学,仍采用期终考试的考核方式,既不科学也不合理,因此,考核必须强调工作过程,同时还要兼顾期终检查的权重,适当地调整期终检查的比例。
参考文献:
[1]李华.项目化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比较研究――以Java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菏泽学院学报,2013,(2).
关键词:Apsen Plus 化工设计 模拟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b)-0208-02
化工设计课程是化工类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是一门融合化工工艺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等专业基础课知识并最能体现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学科。陈显彰在其《化工设计概论》中讲“故凡修习化学工程者,皆以化工设计为最高攻读目标”[1]。由此可见该课程的重要性。这门课是将一个系统(如一个工厂、一个车间或一套装置等)全部用工程制图的方法,描绘成图纸、表格及必要的文字说明,也就是把工艺流程、技术装备转化为工程语言的过程。它是通过设计人员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大脑的创造性劳动,将人们的要求变为现实生产的第一步。它属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一部分[2]。
在21世纪的今天,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科技、人才和综合国力之间的竞争,人才竞争是竞争的实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培养现代职场需要的、具有创造性及开拓性、能够参与国际竞争、具备良好的应变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化工设计课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把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并且化工生产技术难度大,工艺流程复杂,操作技术求较高。由于化工实验成本高,工艺设备庞大,耗时较长等特点使得实验室仅设了一些小型的、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这对于培养生的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帮助不大。鉴于上述特点,在授课及实验教学中仅采传统的教学模式比较困难。为了强化对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上岗工作能力,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许多化工院校都有针对性地开设了课程设计以及创新性实验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运用一门或几门课程识解决一个不太复杂但却是综合性的问题,从而初步获得工程技术的基本训练。计算机仿真技术模软件的应用有效地扩展了创新性实验的选题范围,节约了实验成本,成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科研创新发展的最佳选择。现在较为成功的模拟系统软件有Aspen Plus、PRO/II、HYSYS等,其中Aspen Plus在我国设计院所和企业部门应用较为广泛。
Aspen Plus称为“过程工程的先进系统”(Advanced System for Process Engineering,简称ASPEN),该软件经过近30年来不断地改进、扩充和提高,成为举世公认的标准大型流程模拟软件。Aspen Plus特点如下:Aspen Plus包含完整的化工单元模块,易于组建化工流程;Aspen Plus具有完备的物性数据库,物性模型和数据是得到精确可靠的模拟结果的关键;从分析工具上看,Aspen Plus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模拟分析工具,如:流程优化、灵敏度分析、设计规定及工况研究等[3~5]。
精馏是化工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单元操作。在精馏塔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操作条件的波动,其分离效果和生产能力经常发生变化,因此精馏塔操作性能的分析是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条件。鉴于精馏在化工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选取精馏塔的设计为例来说明Aspen Plus在化工设计中的应用,其设计过程如下所示:
Rmin,NTmin,R=1.2 Rmin时的R、NT和NF。
从以上设计可以看出,Aspen plus具有完备的物性数据库数据,完备的化工单元操作模型,能方便地构成各种化工生产流程。将Aspen plus软件引人到化工设计课程教学之中,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工程方面的能力,对提高学生设计水平大有益处。
(1)在化工设计教学中,学习使用Aspen plus软件是化工设计的一个有力补充。
(2)通过精馏塔设计,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了解掌握此常用的设计软件。
(3)通过相关设计参数的选择与确定,以及设计完成后的数据处理,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化工设计工作的步骤、过程与设计思路。
参考文献
[1] 陈显彰.化工设计概论[M].台北:新学识文教出版中心,1978:l-2.
[2] 陈蔚萍.“化工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J].广东化工,2009,36(7):284-285.
[3] 王华,张国涛.化工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建议[J].广州化工,2010,38(6):277-278.
Nie Donghu; Zhang Ziying
(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哈尔滨 150001)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Harbin 150001,China)
摘要: 本文对本科生教学实践环节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构想。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eaching practice for undergraduate. Then the reason of problems was also analyzed. At last the vision of solving existed problem was proposed.
关键词: 教学实践 毕业设计 毕业实习 课程设计
Key words: teaching practice;collaborative design;collaborative practice;course design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32-0008-02
1本科生实践教学环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实践教学是本科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科学研究训练及基本科学思维素质养成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科学研究与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我所在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为例,实践部分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
①部分课程开设了课程实验,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或者结束时,授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实验题目、具体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所用的知识点、所使用的实验平台和工具等,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课程的重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②课程设计开设在第六学期,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工程和系统结构等)。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综合运用之前所修的课程,使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使这些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加深和拓展,同时培养工程实践和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操作方式通常一般为单位,安排一到两个指导老师,以一人一题得原则,在两到三周之内完成;
③毕业实习开设在第7学期末和第8学期初,由具有多年毕业实习经验的老师带队和一到两名其他老师辅助集中进行毕业实习,一般选择与计算机专业相关的实习单位,主要以参观学习和编制一些小的实用软件为主。毕业实习的时间一般三周左右。
④毕业设计开设在第8学期,在第7学期,依靠毕业设计系统,指导老师给出毕业设计任务书,学生自主选择设计题目,在14周左右的时间,分别经过选题、开题、中期答辩、撰写论文和答辩等过程。
以上是我院的主要的教学实践环节,经过多年的摸索和改进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科生毕业设计系统就是使用信息化技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个最好的例子。它们在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实际指导理论学习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本人在参与实践教学过程中发现,实践教学的效果并不理想,往往很难体现实践教学应该起到的训练和检验的目的。试分析如下:
①对于课程实验,因为接触不多,可能理解有误。课程实验多数在院机房进行,根据实验任务书进行相关的实验,最后提交实验报告。课程的实验一般比较简单,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经过观察发现,许多学生不担心提交不上报告(时候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相似的内容),许多学生出工不出力,许多并没有进行试验,甚至个别的在老师不注意的时候玩游戏等。这样实验课程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②课程设计的开设和执行方式决定了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人一题的设计方案对于指导老师来说也是个很大的负担,在2周左右的时间内,学生也很难完成一个具有较好效果的作品。信息化的发展,是学生不劳而获,抄袭的状况很多。
③毕业实习被戏称为大学四年唯一免费的参观旅游,或者也应该是一次旅游。学生学不到太多知识,带队老师战战兢兢担心学生安全,形式大于意义。每个人都知道问题的所在,但却很难找到解决的办法。
④毕业设计是学生拿到学位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一步,其意义不言而喻。多年的指导学生发现,很多学生更愿意学者比较简单的题目(比如网赚制作或者数据库管理系统等),但最后还是有许多学生难以完成,或者是任务书的简化版或者删减版。当然,有些优秀的学生因为读研等原因,会选择对应导师的题目,效果会好很多,但14周的时间仍然不足以完成很好的作品。观察学生的周记也发现,下达任务书后,学生开始的几周都是在熟悉开发工具中度过,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给后面的工作增加难度。另外,考研与找工作和毕业设计时间冲突,使很多学生心理压力过大,很难集中精神做毕业设计。
2实践教学环节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是教学大纲中的重要实践内容。由于上述的问题,致使这些环节的教学效果不佳,从老师到学生到教务管理部门都很无奈,其原因何在呢?试分析如下:
2.1 各个环节的时间安排问题。不说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整个设计周期都相对短暂,短期内很难获得较好的作品,或者只能得到被copy的作品。每设计一个题目,学生可能都在熟悉工具和熟悉编程语言中度过,最后或者download一个类似的作品,稍作更该了事。另外,时间冲突问题,前文稍作提及,即考研时间、找工作时间与毕业设计或者实习冲突。
2.2 实践环节的题目平均简单,原因无它,学生平时训练较少,敢在集中一个时间进行培训,实际就是赶鸭子上架,匆匆而久,显然效果很难理想。也不是没有难的题目,难的题目学生不愿意选,也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不了。简单的题目当然就达不到综合训练的目的。
2.3 学生缺乏课后的自学训练过程,主动学习的意识薄弱。
3解决现存问题的构想
要想解决现存问题的就要合理安排好各个实践教学环节时间,协调就业部门、教务管理部门和教学计划之间的关系。这里根据上述分析,对于本科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如下构想:
3.1 成立实践教学指导小组。协调好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的关系,让这些实践过程按照时间的顺序连续的进行。具体的做法是,在3或第4学期,按照学生的兴趣选择合适的指导教师(指导教师会给出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教学特长),有条件的老师可以把学生加入到自己的实验室中,学生自备电脑,学生在课后就可以在实验室学习或者跟研究生学习,潜移默化的培养科研实践能力。是实践教学指导小组按照教师的研究兴趣自由组合,按早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给出具有一定难度和知识覆盖面的题目,这个题目可以一直延续到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在开始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开发工具和类似的软件或系统进行模拟学习,随着研究的深入,后期的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将是根据之前的学习的再创造过程,独立完成自己的开发设计。这里关键形成一个常态机制,一个贯穿始终的具有相当难度的项目。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有利于教师选拔合适的人才,保研的候选等。
3.2 协调教学计划、就业计划和考研活动。毕业指导部门可以把找工作的实践安排在第6和第7学期,和企业达成就业意向。一方面可以使第7学期考研的学生专心一志,同时也可找不到工作的同学留出再选择的实践。另一方面,找到工作的同学,可以在第7学期合适的时间到对应单位实习。在第7和第8学期也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做毕业设计工作,或者之前已经有所成果的同学继续深入研究,保研的同学也可在最后一年到所选导师实验室,提前进入课题。这样,无论教学实践环节的质量会大幅提高,也有利于学院科研的发展。
3.3 建立完善中期考核机制,在较长的时间内,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时将情况对其进行考核,督促其按照预定计划完成任务。这样学生局部会局限在机房或者规定的教学时间内进行学习,课后的自学将会推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自我实践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