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6: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日文化差异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1 先行研究及论文问题的提起
1.1 先行研究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约公元前3000年)时代,下至汉武帝(公元前122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作者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在中国流传了两千多年。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列传》出自《史记卷一百一十七·司马相如列传第五十七》,此文是西汉著名文学家司马相如的传记。作者采用“以文传人”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司马相如一生游粱、娶卓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并全文收录了与此有关的文和赋。“连篇累牍,不厌其繁”,文字之多,远超司马迁自己的记述,足见作者“特爱其文赋”,“心折长卿之至”。后来该故事又被收入到班固的《汉书》,《西京杂记》中又增添了“茂陵女”和“白头吟”的情节。由于这个故事产生的时间很早,且主人公形象又具有典型性,因此在后世一直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就连日本的古书《十训抄》中也有收入。
《十训抄》共3卷,编者不详,成书于1252年,是日本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集。该书针对青少年,以“教训”为主题,将印度、中国和日本的传说故事按“朋友”、“思虑”、“忍耐”等列为10项,佛教色彩浓厚。①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故事被收入在该书的第五项——“朋友”中。
1.2 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对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司马迁采用的是积极肯定的态度进行记述。尽管后世对该故事有不同的解读,但基本上也无外乎两种:一种认为,相如和文君的爱情折射出女子对爱情的大胆追求;另一种则认为,所谓的“凤求凰”实际上是劫财劫色的骗局。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解读实际上是体现了后人对爱情故事主人公或褒誉或贬斥不同态度和评价,也反映出读者背后的文化心态。
与《史记》不同,日本古书《十训抄》中引入该故事却引用了惟乔亲王的诗句来评述:“相如昔挑文君得,莫使簾中子细听”,②以此教育读者夫妻关系平等的道理,相互尊重、相互扶持的夫妻关系对于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的重要性。
本文拟以《史记》和《十训抄》为例,从中日文化差异的角度对比中日两国对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爱情故事的不同解读,并分析导致不同解读的原因。
2 《史记》中的解读及其原因
2.1 故事的解读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取材于司马相如《自叙》,司马迁采用“以文传人”的写法,简练地记述了相如一生游粱、娶文君、通西南夷等几件事,而将与此有关的文和赋却全文收录。相如、文君的故事不但是《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也是整个《史记》中文学性最强的部分。从史书的记载可以看出故事梗概是:卓王孙慕相如名声,将他与县令请到家中做客,相如弹琴(以琴声文君),卓文君偷听偷看,“心悦而好之”,便与相如私奔至成都。
司马迁著史的目的,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而“琴挑”、“夜奔”乃儿女情事,非关社稷。但司马迁却以极大的文学兴趣来叙述这一故事,并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使用倒叙、插叙、曲笔等手法,把“托喻凤凰”、“曲传心声”、“以琴为媒”等韵事,写得引人入胜。并在其描述之中流露出对此故事所持的欣赏与肯定的态度。
2.2 原因分析
中国文学的基本功能和观念是载道、治世、教化、讽喻,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指出:“在以儒学占据主要统治地位的传统思想中,由于从一开始就具有宗教性因素与政治性因素的交融合一,使‘修身’与‘治平’、‘ 正心诚意’与‘齐家治国’、‘内圣’与‘外王’呈现出两极化的歧义关系。”③而以“内圣外王”思想、忧患意识和积极进取精神为重要内容的儒家文化精神作用在文学上,使得中国文学表现出鲜明而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性。“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作为司马迁著《史记》的目的,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学注重社会功利性的特点。
司马迁在《史记》中所记载的司马相如事迹有三:一是他仕于武帝前的经历,二是通西南夷,三是其文赋创作于作品。仕前经历才主要写相如与文君的婚姻,生动地描画了相如落拓不羁的才子性格。但这并不是司马迁为相如立传的主要原因,相如的辞赋创作才是立传的基点所在,这一点不仅《太史公自序》中有明确的说明,从传中所载相如作品之多,所占篇幅之大,以及文中议论都可表明司马迁的着眼所在。实际上司马迁是借传主之文来反映自己的思想,相如文赋的思想都是司马迁赞成的,对相如及其文赋的评价,皆寓于相如的文章之中。他肯定《子虚赋》、《上林赋》倡言节俭的主旨,高度评价相如作品的讽谏作用与《诗经》无异,反映了作者重视作品教化作用的文学观念。正所谓“驱相如之文以为己文,而不露其痕迹”。④由此可见,用文学改造社会、启蒙民众是中国作家的自觉意识,从而使文学与政治保持着较为紧密的关系。这也就成为《史记》中对司马相如持褒赏态度的主要原因。
3 《十训抄》中的解读及其原因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6-0029-02
中国对日软件外包开发领域近5年以来一直以50%的增幅持续发展,会日语并懂得国际软件开发规范的中国IT人才已成为国内对日软件外包企业的最热门人才。为适应时展需要,北航软件学院把握时机,从实际现状出发,依托自身强势的品牌优势,为国家发展及学子前程量身打造特色的专业,成为中国目前唯一能提供日文应用软件开发方向硕士学位的正规教育机构,并摸索出一套以“产学研”为主体的教育培养模式。
1培养模式的设计思想
“产学研”模式是一种从实际到理论又到实际的全新教学模式,这种人才培养过程要求培养机构与生产企业进行紧密联合,从而从生产、管理的一线前沿了解最新的、最为需求的工程技术、工艺方法以及新的应用理论;同时从企业那里得到设备、项目、技术。然后,利用这些教育信息和教育资源按照企业实际的要求,通过制定课程体系、编写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材来培养学生,使学生得到的知识是最新的、最实用的。
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在校不但可以学习到技术,而且可以参与学校或者企业的科研项目,实现第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由于该专业的学生有较多机会在日企或中日合资企业实习、就业,因此在完成了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之后,学生又有机会到国外企业中实际工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这样就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第二次结合。通过以上两次理论联系实际、工与学的结合,培养学生将来在企业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
我们将研究生培养思路确立为“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坚持教学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具体做法是:把当前成熟的软件工程理论成果和思想,凝炼成基础课体系的核心,整合和优化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学科交叉与融合;同时加强学生现代工程技术的实践能力和外语实用能力的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素质教育质量,使学生具备自主创新的潜力。
作为对日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日语不仅是这类人才的专业工具,而且是领会日企文化的基础。因此,我们要求毕业生:日语水平达到国际交流基金日语能力考试二级以上,且具有较强的英语能力;训练有素且深谙日本企业文化、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熟悉日文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具有使用全日文软件开发环境、编写日文开发文档能力,可以胜任日文软件开发各个层次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2基本培养模式
2.1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采用先进的工程化方法进行软件的开发和生产,是实现软件产业化的关键技术手段,这就需要培养大批软件工程领域的实用型、复合型软件工程技术和软件工程管理人才。设计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
应用领域广、技术更新快是当代软件工程技术最显著的两大特征,因此在设计对日软件开发专业的课程体系时,我们遵循了先进性、灵活性、复合性、工程性和创新性五个基本原则。
2.2实用外语教育
在日本的企业或对日外包的企业,不会日语几乎无法进行沟通,限制了发展和培养机会。通过学习日本的企业文化,学生不仅了解了中日文化差异等问题,以后在日企实习、工作中可以更快适应并融入到公司中去,而且可以全面了解日本文化和设计风格,熟练掌握软件开发技能和软件管理,这对日文应用软件开发设计有莫大的帮助。
在具体实施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由中国教师教授日语语法,日籍教师教授会话和听力练习的教学方式。同时也没有放松对学生英语能力的加强,成为能掌握中、日、英3种语言的短缺人才。
3“三级”实践教学体系
3.1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核心课程
产学研合作应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中。在理论教学中,要突出理论联系实际,知识与应用的结合。例如,专业核心课程“双语软件工程规范化设计”,既包括从需求到软件设计过程中的四项主要基础技术,即需求分析、设计法、文档、和设计审查,同时还介绍了软件工程及软件开发工具、环境、工程中的成熟技术、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分析、软件工程最新话题等前沿性内容,实现了在软件工程领域中的理论联系实际。课程的学习强调了与工程的结合,由日籍一线软件工程师在全日文开发环境下讲授,配备实训教材并提供日文软件实训。在教师指导下以团队形式完成一定规模的项目,实施规范化的项目分析、设计、实现、测试及维护各环节训练,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日文文档的撰写能力,培养协作交流精神。培养学生能真正掌握一门实用外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的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对于致力于软件外包领域的专业学位获得者,应精通外语,了解外包国文化和软件工程规范。
3.2配合核心课程的系列教材
配合核心课程,我们还主编并由科学出版社等出版了软件工程所急需的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软件工程设计与实践”、“计算机日语”、“软件工程规范化设计”、“软件工程设计案例与分析”等。学术界和工业界专家对系列教材给予较好评价:“这种内容及其组织方法在我国已出版的软件工程专著和教材中不多见,此系列教材可以为我们树立应用性著作的范例。”
3.3实践教学体系
为了综合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在学生毕业前还安排了三级实践性教育。学生应能满足面向产业和领域需求,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具有运用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具有独立从事软件研发,以及担负工程项目的组织与管理能力。
一级实践:用来测试学生基本掌握的编程能力及使用基础工具的能力;比如用C++来编写程序,使用Oracle数据库等;通过这级实践的同学可以进入二级实践的考核。
二级实践: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实践项目大都来自于各个企业,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们按照日企的标准分当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最后要在有日本资深专家的现场,用日语来讲解自己做的项目,通过二级实践的同学有资格去企业实习。
三级实践――企业实习:
(1) 与Fujitsu、NEC、RICOH等200多家日文软件开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建日文应用软件开发专业实习基地。NEC日本总公司、NTTdata(日本电信)、理光、富士通等公司提供专业奖学金,金额累计高达4000余万元日元/年。
(2) 学院在日本建立了30多家实习基地。
(3) 福建最大最成功的软件企业――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是北航软件学院的战略合作伙伴。学院已在福州富士通开设了该方向软件工程硕士点,于2004年12月正式开学。
(4) 与日本Kinsoft株式会社、NETCOM株式会社以及系统综研株式会社等公司组建合资企业,在学院内部建立“零距离”学生实习与就业基地。
学生通过企业的面试后直接进入企业实习,在企业中完成实际项目,同时完成自己的毕业设计或论文。
4工程技术与研究兼并的论文要求
(1) 两种类型论文特点的对比分析
工程型论文要有产品;研究型论文要有理论价值。
工程型论文强调实用性和社会效益;研究型论文则需要有关调研、问题分析、方案选择、创新验证等的严格根据和论据。
工程型论文书写格式要按国家规范;研究型论文书写格式相对自由。
(2) 两种类型兼有的论文要求
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实际应用意义和社会效益。
将以工程背景的项目,做有关调研的同类产品的对比分析、问题分析、方案选择、创新结果汇报。
将工程规范和研究书写格式进行合并。
论文选题一般应直接来源于企事业单位,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同时应具有先进性、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知识较好地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事软件项目研发和管理的能力,以及创新和研究的意识。
论文一般要求结合企业实际需求选择研究题目。对这类项目,除需指定学校指导教师外,还需指定一名企业指导教师共同负责指导,由软件学院负责监督和管理。我们的研究生培养在毕业设计(论文)的环节中采用双导师制,即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以保证产学研合作教育在毕业环节上的有效实施。
论文要求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讨论研究论据充分,写作认真,文图标准规范,数据详实准确,软件文档符合标准规范。
5教学效果分析
北航软件学院从市场的需求出发,与国外大学和领导性的企业联合办学。为学生提供了国际化的实习和就业机会(学院已经安排了200多人出国实习/就业),吸引了大量的学生。通过对毕业生情况跟踪调查看出,我们的毕业生已分布在国内的诸多大中型企业、政府部门、科教院所、外资企业。根据我们的初步统计,2005、2006年工程硕士研究生达到了98%以上就业率,平均起薪达到了6000元/月。
参考文献
[1] 王建华. 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提升高校服务社会能力[J]. 中国高等教育,2006,(17).
[2] 徐辉. 高等教育发展的新阶段―论大学与工业的关系[M].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0.
[3] 蔡克勇. 论教学、科研和生产联合体[J]. 高等教育研究,1986,(4).
[4] 刘力. 美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及成功经验[J]. 教育发展研究,2006,(7):16-22.
[5] 王庆. 校企合作:高校办学的有效途径[J]. 上海高教研究,1997,(2).
论曹植文学创作风格中的二元对立
建安公宴诗情感内涵浅析
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男权思想
浅析巴金家庭题材小说隐指作者的转变
近10年(2000-2010)词调研究论文综述
三个“雨”合成词的隐喻和翻译研究
小议中国商务汉英翻译现状
《新庵谐译初编》翻译史价值再发现
辨《离骚》“溘死以流亡”
权力与荣誉:卡扎菲时代利比亚的国家战略及实践
“新社会运动”挑战下的地方政府治理模式转型
白马人山、树和动物崇拜的文化人类解读
前苏格拉底时代古希腊哲学中的荣誉观
科学与人文融会——论卡尔·波普的猜想理论及其社会价值
抗战时期冯玉祥与关系研究
论现代图书馆的室内植物装饰
谈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图书馆建设
泥河湾远古文化探研
浅析张家口文化资源产业化的有效途径
浅议“原始情结”的积极健康导向——“药马类命案”为当代国民教育提出的严峻课题
本科二类综合性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
基于学生视角的课堂教学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阅读任务驱动型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经管类学生高等数学学习现状调查研究——以河北北方学院为例
高自尊与低自尊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结构的比较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经济管理类专业教材建设思考
多媒体技术在突破教学难点中的作用研究
从上京纪行诗观张垣地区独特的物候民风
冯梦龙“三言”在俄国
一个缺少独立人格的傀儡——《三国演义》中貂蝉形象的再思考
蔡仪文艺思想的二重性
肉体与灵魂的冲突与慰藉——《丽达与天鹅》解析
镜像理论观照下海德先生的理想自我
从文本类型理论谈中国古诗动态意象直译策略
浅析语言转述中的话语角色关系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突转现象探析
零位派生现象的认知阐释
张家口市城市标识语英译的顺应性研究
阮刻《论语注疏》用字研究
从“上帝死了”到“虚无主义”——海德格尔对尼采“虚无主义”的批判
齐格蒙特·鲍曼的消费哲学初探
明清时期城乡娱乐的繁荣与特色
辽朝殿前都点检探析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启动机制探讨
小产权房利益博弈及出路——从“正名”来分析
逃税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探析
张家口市农村信教群众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中医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
高校图书馆在服务“三农”过程中应建立三项机制
诗歌——缓解大学生压力的良方
库森比较教育思想评析
完善自主学习机制 开发大学英语学习资源
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写作中的自主性研究——写前计划自主性策略分析
高职高专色彩构成教学模式初探
公共艺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农村初中生的学业成绩与其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
试论“乐教乐学”教学策略的理论依据
高诱生平事迹考
论“三言”叙事时间的和谐特性
张家口方言响音的鼻化度研究
修辞学视野中王尔德的悖论
会议口译译前准备工作略论
操纵论视野下的晚清小说之“不信”翻译
从“红”与“白”透视中日文化差异
清代绘画世家及其家学考略
论前雷铁崖的民族主义思想及其特点
中日关系之历史问题论析
山寨文化的知识产权法解读
关于完善中国证据可采性规则的思考
鼓励自主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职业流动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引领文化建设
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实现路径选择
论同志“三次革命”提出的重大意义
东乡族服饰中的符号学意蕴
提高声乐生艺术声音自我评定能力的对策1
魏晋南北朝百戏的演出与禁毁
张家口坝上地区百年开发的回顾与反思
谈明朝镇藩合一类型城市的建设——以明朝宣化古城为例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与情”
做好青年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和谐交通建设
文化迁移的解析及其对外语教学改革的启示
(兰州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科技、贸易、文化、旅游等领域对日交流的日益紧密,掌握日语、应用日语已呈现出大众化、普遍化、民间化的趋势。日语已不仅仅是一门专业学科,更作为一种国际交流应用工具而受到众多人士的青睐。不断涌现的学习日语的潮流使高校专业日语培养力量已显不足,高校二外日语应适应这一潮流,主动承担起这一责任和重担。本文针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研究性教学;教学资源
DOI:10.16083/j.cnki.22-1296/g4.2015.04.033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70—02
收稿日期:2014—11—20
作者简介:管洁(1980— ),女,陕西渭南人。兰州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教育与文化。
宋丽玲(1968— ),女,甘肃庆阳人。兰州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日语语言教育与文化。
近些年,中国和日本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同时也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亚洲最发达的国家,加之一衣带水的天然地理优势,使两国的往来日趋密切。日语作为“小语种”里的“大语种”,在中国已形成三股培养力量:一是将日语作为高校中的一门专业来进行设置,二是高校将其作为二外来进行学习补充,三是社会办学力量对其进行应用补充。笔者就高等院校开设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并针对二外日语建设谈几点自己的教学体会。
一、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资源偏弱
日语本身就是小语种,加上又是二外日语,所以,很多院校在教学资源的投放上都不够重视,只求过得去、不求过硬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这一错误思想和指导原则从根本上确立了二外是“次”、不是“主”的窘迫地位,从根本上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态度不严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存在打折扣的现象,没有将二外专业日语教学放在应有的地位和高度。特别是高校二外日语,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应该将二外日语教学放在重点建设的位置,将教育资源和教学力量都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1]
(二)学习目的多样
目前,我们的教学模式相对还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旧的教学模式制约了二外日语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学习的目的也呈现多样化。笔者对本校选修日语的两个年级的学生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2级学生选择“为了多修学分”这一项的比例是19%;选择“希望多学一门外语”这一项的学生比例为 61%;选择“为就业做准备”这一项的学生比例是9%;选择“因为喜欢日本动漫(或日语歌曲)”这一项的学生比例是28%;选择“更进一步地了解日本社会、经济与文化”这一项的学生比例是37%。2011级学生选择“为了多修学分”的比例是15%;选择“希望多学一门外语”的比例是 76%;选择“为就业做准备”的比例是8%;选择“因为喜欢日本动漫(或日语歌曲)”的比例是33%;选择“更进一步地了解日本社会、经济与文化”的比例是35%。通过问卷调查可知,两个年级学生选修日语的动机呈多样化的态势,学习目的的多样化容易造成教学统一上的困难。
(三)课程安排简化
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了行为上的不作为,目前,很多学校在课时安排上也相对简单,将二外课程安排在“次要”时间,课时安排不够科学。比如,本校的大学日语每周安排两节课,一学年大约有30节课左右,教学时间短,授课内容多。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往往会以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进度也相对较快,同时,其他诸如“日语角”等课外课堂几乎没有设置,机械化的学习方式让学习者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从总体上来说,都是课时安排不合理导致的。
(四)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很多高校的二外日语教学还是采取传统的课堂45分钟灌输教学法,整个教学过程就是“教”、“考”、“学”三步曲。[2]整个学习过程由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讲解单词、分析语法、布置作业;学生只是机械地应对:背诵单词、背诵课文、做作业。教师教,学生学,教师出题,学生答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收效甚微,在欧美等国都遭到了质疑。
二、针对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教学资源的投放
要从思想上明确二外日语的重要性,将各种优势教学资源和力量引向二外日语教学。二外日语作为一种应用工具,学生能够对其运用自如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应切实将二外日语教学上升到与专业日语教学同等的地位,甚至超越专业日语,毕竟二外日语学习时间短,只能在教学资源和力量上寻突破、挖潜力、求实效。
(二)增添对课外知识的学习
就高校二外日语教学的教材来说,目前使用的有《标准日本语》、《新世界日语教程》、《大家的日本语》等,这些教材在内容的编排及选择上都堪称精品。但是,一本书是不可能解决教学中所面临的所有问题的,本校选修二外的学生涉及到校内的各个专业,因此,内容应涉及各个方面,包括文化、社会、经济、科技,特别是理工科方面的内容,应适当增添课外知识来弥补课本知识的不足,使学生在课堂上有所收获,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增加了其课外知识的储备,开阔了视野。[3]
(三)开展研究性教学
为了保持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大学日语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原有的接受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相结合。研究性学习是与接受性学习相对而言的,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去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不再是由教育者把现成的知识点传授给学生,而是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者的指导或帮助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从而获取结论,掌握知识。[4]比如,在上“日本の四季”这一课之前,先将学生分好组,然后按照春、夏、秋、冬这四个模块分配给各组,要求他们:1.查找代表各自季节的图片;2.查找每个季节在日本不同地区的特点;3.查找这四个季节中日本的传统节日;4.找出这些传统节日和中国传统节日的异同;最后以PPT的形式展示给大家,进行交流学习。学生通过查找及交流不但学习了本课的知识,而且对所学知识进行了延伸,更加清楚地了解了日本的地理、风土人情及中日之间的关系。
(四)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在信息瞬息万变的今天,多媒体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的左膀右臂,它能极大地发挥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5]通过播放日剧、电影、短片,学生不仅可以听到地道的日语,还可以在视频中直观地了解日本的风土人情、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社会文化知识,在潜移默化中熟悉日语的语音语调、词语的运用,进而提高日语听力及日语表达能力。
目前,在网络上还有许多非常知名的学习网站,如沪江、和风、贯通日语等,特别是智能手机普及后,在手机上都可以下载“日语听说读”、“沪江听力酷”等这样的学习软件,为学习者学习日语、掌握日语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而弥补了课堂教学相对局限的不足。
总之,要提高日语教学水平,首先,需要在多方面做出努力,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解决现有问题着手,在实践中找出适当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次,在课堂上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后,应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多媒体手段扩充课外知识,延伸学习空间,以此促进课内、课外的良性循环。
[
参考文献]
[1]曹云亮,王璐.地方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问题分析[J].广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
[2]刘君梅.大学日语教学的中日文化差异[J].武警学院学报[J].2010(1).
[3]薛雅明.对大学日语教学方法的探索[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论文集[C].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