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6:0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学校脱贫攻坚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级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今年xx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强力推进,势头良好,目前进入常态化推进的关键阶段。为抓住年底前有限时间,集中精力,一鼓作气打赢脱贫攻坚“翻身仗”,经研究,制定如下行动方案:
一、总体目标
根据《陕西省脱贫攻坚指挥部关于印发〈全省脱贫攻坚2017年冬季行动方案〉的通知》(x脱贫发〔2017〕x号)文件精神,市教育局紧紧围绕 “十三五”扶贫攻坚规划提出的实现“贫困人口、贫困县乡、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退出”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教育在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把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按照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确保全面高质量地完成年度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
二、行动重点
深入实施教育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聚焦脱贫退出标准,全力以赴做好七方面重点工作。
(一)按照贫困县退出办法和对教育考核指标、全省追赶超越季度点评要求,各区县履行主体责任,加强日常监测和督导检查,建立完善控辍保学台账,建立“一对一”帮扶联系责任制,落实控辍保学“七长”制责任,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接受义务教育不漏一人。(责任部门:基教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二)加大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条件改善项目继续向贫困县学校倾斜,统筹推进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省级标准化高中建设和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责任部门:计财科、成职教、各区县教科体局)
(三)加强对学生资助经费的监督检查,全程跟踪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学子女享受资助情况,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应享尽享”。(责任部门:监察室、计财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四)以“幸福成长 爱满教育”——帮扶建档立卡家庭学生系列活动为抓手,着眼教育脱贫工作常态化和工作实效性,持续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圆满完成教育脱贫一批目标任务。(责任部门:人事科、德育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五)继续加大教育资助政策宣传力度。要求各区县通过进校、进村、进户走访,印发学生资助政策及流程宣传单等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多种渠道开展宣传活动,全面提升师生知晓率和群众满意度,用最大的力量和最强的举措宣传政策、宣传工作,最大化提高政策知晓率,做到家喻户晓。(责任部门:市教育脱贫办、各区县教科体局)
(六)全面做好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区县协调衔接工作,落实各项帮扶协议,确保高校结对帮扶贫困区县全方位的开展。(责任部门:市教育脱贫办、各有关区县教科体局)
(七)积极开展盐铜教育协作帮扶工作,开展“双十百千”活动(即开展10所学校结对共建、10名优秀青年校长到盐城挂职学习;100名骨干教师培训、100名志愿者到xx支教;1000名建档立卡户子女读书资助、1000万教育扶贫资金投入)。确保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得到更多资助。(责任部门:人事科、计财科、德育科、各区县教科体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该项工作,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事事有人管、有人干,要有明确具体的帮扶任务、目标和责任,确保活动有序、有力、有效。
(二)加强监督。为确保此项活动扎实推进,各区县教科体局、市教育局新区分局、局属各学校要定期开展活动总结,及时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市教育局也将适时对活动开展情况巡视检查。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blogou”为你整理了这篇“志智双扶”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饶良镇“志智双扶”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饶良镇把增强内生动力作为治本之策,坚持扶志先行,深挖切入点、提高精准度,以三个一为具体载体,不断激发脱贫攻坚内生动力,引导广大贫困群众学标杆、提信心,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实现由输血扶贫向造血扶贫的转变。
立足实际,压实责任,全面铺开三个一工作格局。饶良镇高度重视宣传舆论和扶贫扶志工作,明确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副职专项抓、各村支部具体干,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落实机制,多次召开推进会,部署安排此项工作,把三个一工作纳入镇村绩效考评中。同时深入开展党的创新理论万场宣讲进基层,坚定信念跟党走,各村组建不少于2支的宣讲队,依托村级文化广场、农民学校等阵地,用朴实的语言,用实实在在的做法到群众家拉家常、讲政策,惠民心。
强基固本,凝聚合力、统筹推进三个一活动开展。饶良镇依托各村的党群服务中心挂牌农民学校,结合县人社部门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召集地方名人、科技带头人、五老人员、志愿者等组成义务讲解团,采取集中培训、专项解释、上门服务等形式,定期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积极与上级文化部门对接,开展送戏下乡演出、送图书进村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饶良镇积极对上争取,高标准打造村级文化广场18个,设立18个村级文化书屋,目前已举办文化活动30余场次,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享受精心编排的文化大餐。各村组织“心理疏导”培训18次,农民学校培训50余场次,覆盖群众2000余人次,累计开展贫困群众技能培训和电商培训6场次132人,
( 曾 伟)
2018年6月末,我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自愿报名参加凉山州脱贫攻坚工作,按照组织安排挂职担任雷波县松树乡禁毒专职副书记。一年来,我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完成了从一名检察官到扶贫干部的跨界转变。
现将脱贫攻坚一年来工作总结如下:
一、深入开展禁毒防艾工作
我牢记使命职责,始终把禁毒宣传预防和涉毒人员管控作为工作重点。一是广泛开展“雷波县千村万户禁毒大宣传”活动。利用各村党建月会和农民夜校宣讲、入户走访、在各村张贴禁毒宣传栏、组织吸毒人员和家属到雷波县戒毒所参加禁毒警示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禁毒宣传。二是印制彝汉双语的《禁毒承诺书》2000余份,张贴到全乡每一家农户家中,教会每一个家庭成员用彝话念诵承诺的9项禁毒内容。三是深入开展禁种铲毒工作。联合派出所公安干警对全乡偏僻山坳和重要节点进行了6次毒源、罂粟和大麻种植排查。四是通过对吸毒人员实地走访了解最新动态、现场尿液检测、视频谈话、手机签到等措施加强管控。五是组织全乡220余名党员及公职人员,开展了拉网式尿液检验。还将尿检人员范围扩大到村小村幼教师、村医、村小三职干部和小组长,在全乡进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禁毒宣传。六是真诚对待吸毒人员,化解其排斥管理的心理。帮助1名涉毒人员解决误工问题,帮助1名吸毒人员解决就医难问题,联系成都华西医院的一级专家,并护送其到成都就医。
今年以来,禁毒索玛花软件管理系统各项指标进一步提升,全乡管控率稳步提高,各类戒毒档案逐步完善规范。2018年10月,我乡的西苏角村被雷波县禁毒委评为禁毒工作“五无”先进村。
全乡现有艾滋病人全部实行管控到位。协助处理一起帮扶工作队队员涉嫌被艾滋病人感染事件。
二、积极开展扫黑除恶和综治工作
充分发挥法律人的优势,利用各种会议和入户走访,适时进行扫黑除恶和法律宣传,排查涉黑涉恶案件线索2件。辖区内的黑恶势力得到有效遏制,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在松树乡举办“德古”调解员法律知识培训会,担任主讲人,探索彝族民间德古调解与官方调解相结合的有效衔接方式。参与调解了猴儿沟村村民因放羊引发落石砸坏汽车纠纷事件、哈洛窝村巫尔大门家庭矛盾纠纷事件,有效化解了社会不稳定因素。全乡未发生非法上访和聚众闹事事件,保证了平安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三、认真做好联村工作和结对帮扶工作
我与负责联系(包村)的姑妈甲谷村干部一起同吃同住,白天入户调查,晚上开会探讨致富办法。该村种植业方面已经栽种“青翠李”品牌李子树3000株,栽种“六月熟”品牌桃子树1000株。养殖业方面姑妈甲谷村已经建好一个养鸡场,2200只小鸡苗已经入场开始饲养,预计2019年10月彝族年期间就可以上市。
我还承担了结对帮扶5户建卡贫困户。每月保持走访帮扶的贫困户2次以上,做到户户人头清楚,感情融合。给他们宣讲方针政策,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分析贫困原因,落实帮扶措施。为贫困户阿伙石巫家争取到特殊困难救济金500元,带领村义务服务队帮助其进行住房环境卫生整治和风貌改造。帮助贫困户洛根惹打找到一份务工工作。联系都江堰友爱学校为5户贫困户的13个孩子每人捐赠了一套校服。
太霞乡位处南部县西北边陲,北接广元市剑阁县,西邻绵阳市盐亭县,东连神坝镇,南靠大坪镇,距南部县城110余公里,属升钟湖重淹乡,乡镇区划调整后辖14个村(2020年4月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为7个行政村),全乡幅员面积64.3平方公里,12678人,均为升钟水库淹没村。本乡地形属库区深丘,辖区地貌呈五河六梁分布,辖区经济主要来源为劳务输出、地方种养业、垂钓旅游接待服务业等。
一、关于贫困人口相关数据
1、我乡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78户1476人,(于2019年大排查回头看动态调整后为478户1507人)贫困村4个。
2、截止2018年底全乡已脱贫478户、1507人,其中2014年脱贫46户、154人;
2015年脱贫42户、148人;
2016年脱贫197户、620人,退出1个贫困村(前进村);
2017年脱贫133户、376人,退出2个村(西水村、高峰村);
2018年脱贫60户 、174人,退出1个村(铁炉村)。
二、关于主要致贫原因分析
1、贫困户个人因素:因病、因残、缺劳动力、技术、资金等,
2、客观现实条件:地方区位优势不明显,距城市较远,距交通主干线较远;受水库淹没影响,地方土地分布零散,耕地较少,不便产业规模化发展和土地流转等。
3、面临的主要难题:因升钟水库蓄水,大部分村被水库分割成两岸(目前全乡境内设有8个渡口),群众生产及交通出行极其不便;距县城距离远,山高坡陡,经济作物单一,生产发展落后,招引企业及业主较为困难,群众增收难。
三、关于脱贫攻坚责任落实
1、成立领导小组。每年年初乡党委政府研究成立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文件,由党委书记和乡长任双组长,按县委要求,党委书记主抓脱贫攻坚,乡长主管脱贫攻坚,再确定副书记、副乡长分管脱贫攻坚,全乡高度重视此项工作。
2、签订承诺书。乡镇领导班子每年向乡党委签订承诺书。确保每一位领导成员抓好自己分管领域的脱贫攻坚工作。
3、细化年度目标任务。年初按照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文件要求,我乡结合实际情况再细化,再分解,确保目标清楚,任务明确,脱贫稳定。
4、签订责任书。每年年初,村两委向乡镇签订目标责任书,进一步压实责任到人,确保脱贫攻坚事事有人抓,件件有人管。
5、强化驻村工作队的管理。严格要求“一村一队”全覆盖、每队不少于3人,全脱产,吃住在村,每月驻村时间不少于20天,每周对贫困户和边缘户开展1次全覆盖走访,每季度对农户开展1次全覆盖走访,同时每月至少召开1次村组干部会,总结工作、培训业务、查漏补缺。
6、紧盯驻村及帮扶责任。全乡对所有行政村均派出包村领导及驻村干部,同时组织乡干部,驻乡单位公职人员与辖区贫困户结对帮扶。
四、关于脱贫攻坚政策落实
1、饮水安全有保障。贫困户安装自来水,每户向城乡水务公司交2500元安装及上户费用,由县脱贫办审定后,县财政按每户返700元,目前贫困户饮水问题已全面解决。
2、产业扶贫促增收。(1)全乡478户贫困户,户户落实四小工程扶持资金,按户均3000元,鼓励发展小养殖、小种植;(2)四个贫困村利用产业园发展资金,因地制宜建好产业园,铁炉村40亩药材,西水村五月脆李200亩,高峰村250丑柑与核桃,前进村150 脆李亩,同时创新了管理机制,实行村两委组织资金、人力引导建园,建好后,前三年对涉及发展产业用地农户以奖待补,鼓励农户加强管护。(3)每个贫困村高效盘活产业发展周转金,为贫困户有发展意愿的解决了资金扶持。
3、就业扶贫惠民生。(1)乡积极组织辖区劳动力3批次148人次到县工业园区参加招工现场会;(2)通过乡贤乡友,“引、带、帮”有效输出劳动力稳定就业300余人;(3)对接县行业部门,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惠及贫困劳动力50人次。
4、易地搬迁解难题。(1)全乡共实施96户易地搬迁户,极大程度解决了高山户、掉角户、边远户的问题;(2)易地搬迁户进度全面完成,面积达标、补助发放到位,自筹负担户不超10000,人均不超3000.(3)配套基础实施、公共服务配套实施均大力补齐短板。(4)推进落实拆旧复垦工作。
5、危房改造补硬伤。(1)全乡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C、D级危房改造,土坯房整治、D补差、对标补短等政策,改造345户;(2)全乡478户贫困户房屋均通过住房安全认定并出具房屋安全鉴定书。
6、健康扶贫暖人心。(1)全乡1507个贫困人口,全面落实政府代缴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2)乡卫生院2所、村卫生室14所均达标,村医配备、基药配置均合格;(3)“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结算政策宣传到户到人。
7、教育扶贫长效抓。(1)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无一辍学;(2)学校高质量改造达到寄宿制相关条件;(3)落实贫困家庭学生“三免一补”政策。
8、民政保障解民难。(1)全乡符合条件困难家庭享受低保768人,其中贫困户家庭人口享受低保152户,因完全丧失劳动力或部分丧失劳动力且无法依靠产业帮扶脱贫的贫困人口提供兜底保障177人,(2)因贫困户家庭人员生大病,及时解决临时救助28人,(4)对符合条件的纳入特困供养 130人,其中贫困户人口16人,(5)办理享受残疾人生活补贴223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133人。
9、金融扶贫添活力。(1)对478户贫困户全面评级授信,发放贷款1347.28万元,政府贴息3年,促进贫困户脱贫增收;(2)小额信贷资金按规定管理,无户贷企用及以脱贫攻坚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等问题;(3)截止2019年12月30日已还款或正常转贷、展期1151.51万,贷款余额195.77万。
五、关于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为确保年度目标任务实现,确保责任到人到位,政策落地落实,我乡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严抓严管。
1、集中开展“六大行动”。
(1)风险排查、对标补短大行动。
通过2019年6月开展的“两不愁、三保障”大排查工作,深入摸排问题,即查即改问题678条,上卷问题同行业部门共同整改完成119条;2020年3月开展大排查“回头看”工作中,即查即改问题884条,限期(4月20日)整改183条,按期完成,上报卷外问题1条,县抽查比对反馈34条问题均按期整改(5月20日);
(2)产业就业、持续增收大行动
(3)项目资金、整合监管大行动
(4)务实担当、落地落实大行动
(5)教育引导、感恩奋进大行动
(6)作风建设、专项整治大行动
2、务实抓好十项工作。
(1)明确目标,分解任务,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
(2)精细管理,动态清洗,适时调整系统信息。
(3)规范有序,优质高效,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4)对标补短,查漏补缺,预防返贫漏评错退
(5)务实驻村,精准帮扶,努力提升帮扶成效
(6)精准滴灌,务求实效,全面落实惠民政策
(7)产业就业,长短结合,保障持续稳定增收
(8)教育引导,政策主导,激发群众内生动力
(9)正视问题,专项整治,全面加强作风建设
(10)抓铁有痕,客观记载,加强过程轨迹管理
太霞乡脱贫攻坚领导小组
关键词:精准扶贫;职业教育;功能;路径
一、扶志到扶智:职业教育契合精准扶贫的现实诉求
脱贫攻坚工作一直被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构筑了全党全社会扶贫的巨大合力。“要坚持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实现有效精准扶贫,如期达成脱贫目标,不仅要关注国家社会能为贫困地区提供什么,更应重视贫困地区需要什么。
(一)贫困地区的共性特征
1.村庄发展能力不足
一些村庄资源条件差、底子薄,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未来“谁来种地”问题日益突出。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老年人、因病因残致贫、无劳动能力贫困户居多,而且多数相互交叉,占比大,且这部分群众对政策依赖性强、抗风险能力弱,极易返贫。
2.人才瓶颈制约明显
农村优秀人才匮乏,吸引人才的政策不多,发展平台少,留不住人才是当前农村面临的人才困境,怎么把青年人才留住,吸引农村青年“回流”,投身新时代农村建设,是摆在当前的首要问题。
3.缺乏长期科学规划
超过半数的贫困乡镇未编制发展规划,已经规划的也存在设计起点低、功能单一、适用性不强等问题。扶贫工作重点村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脱贫致富之风不浓,存在等、靠、要倾斜,发展后劲不足。
4.产业支撑能力弱
多数地区缺乏丰富产业资源,文化资源挖掘不足,难以吸引外商投资;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品种单一,缺乏带动性强的特色产业项目;产业链纵向延伸不够,产业融合度低,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较低;缺少知名品牌,“有口碑、无名牌”的现象也较为突出。
(二)职业教育对精准扶贫的功能吻合
从宏观政策层面来看,职业教育的办学性质和办学功能决定着其必然成为脱贫工作的重要环节和现实依靠。2005年国务院发文指出,加强统筹协调,要办好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把职业教育支援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等紧密结合起来,让职业学校成为人力人才资源开发、技术培训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扶贫开发服务的基地。2014年6月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提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围绕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需求,提高职业教育扶贫的精准度”[1]。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到“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原则上至少建设一所符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中等职业学校,满足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从微观实践层面来看,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能为贫困地区提供丰足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同时汇聚多方资源,为贫困地区提供丰富全面的主题教育培训和产业发展指导,促进贫困户思想观念和文化素养的全新转变,激发其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厚植其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心,巩固当地脱贫效果。综上可见,精准扶贫的现实诉求与职业教育的功能对接存在致恰性,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然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大有所为。
二、增量到提质:职业教育推助精准扶贫的优势特点
从扶贫范围和广度上讲,职业教育的发展规模和人才培养数量、质量逐年提升,这为贫困地区提供广而优的人力资源支撑、阻断代际贫困奠定基础。从教育部和成人教育司的统计数据来看,2018年,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数量达到10340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初步建立。“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专科招生928.2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阶段教育的41.37%,就业率连续10年保持在95%以上;普通专科招生占普通本专科的46.63%,毕业半年后就业率超过90%。在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中,新增从业人员70%以上来自职业院校。”[2]从扶贫效果上讲,在“投入”和“产出”的性价比上较其他教育类型更具最优的效能。一方面,职业教育投入时间少,产出效果好。调研发现,农村需要的不是高精尖的专业型人才,而是能及时将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的实用型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就符合这个特点。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大数据、网商等相关专业快速发展,支撑新兴产业能力不断增强,这就为主动对标中央提出的“两不愁三保障”核心指标,继续发挥专业优势,攻克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奠定了基础。再次,职业技校院校通过举办精准扶贫班、农村转移劳动力、贫困户、下岗失业人员、残疾人等开展职业培训班、动员贫困家庭学生入学就读等形式,每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数千名,有力增加了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最后,职业院校可汇聚企业、社会、政府、科研院所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解决扶贫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使得扶贫措施落到实处,凸显职业院校的社会价值。综上所述,职业院校应主动发挥在脱贫攻坚战中的育人作用,结合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等优势,加大扶农意识与作为,探索扶贫兴农之路,助推攻克贫困堡垒。
三、定位到环节: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的路径对策
(一)从各职业院校普遍经验来看,职业教育实施精准扶贫主要着眼于三大领域
教育扶贫,通过帮助贫困地区家庭、农户接受一定教育的“造血式”帮扶,实现贫困家庭可持续发展;产业扶贫,通过派驻专家学者实地指导规划,汇聚多方资源的“组团式”帮扶,实现贫困地区长远发展;精神扶贫,通过激励贫困地区、贫苦户勤劳致富的“启发式”帮扶,实现贫苦户思辨上进式发展。这三大领域兼顾到精准扶贫的理想与现实、定位到精准扶贫的目标和手段,逐渐发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价值的职教扶贫模式机制,对各地精准扶贫工作具有一定启发借鉴作用。
(二)从各职业院校普遍做法来看,职业教育实现精准扶贫主要落脚于三大环节
1.精准招生与资助,让所有贫困家庭
学生都能享受完整的职业教育2016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文提出,在人口集中和产业发展需要的贫困地区建立一批中等职业学校,支持贫困家庭学生到经济较发达地区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给予其免学费、增补宿费和交通费等待遇,帮助其完成学业。[3]一是通过聚焦贫困地区人群,扩大其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机会。从2016年职业院校跨省招生规模来看,已达31.9万人次,辐射到20多个省(区、市)的2000余所学校,此后招生规模处于不断扩大中[4]。二是针对困难家庭学生设立“奖助贷勤工助学”的多元资助体系。2019年6月底,财政部和教育部联合财教〔2019〕25号文,要“扩大高职院校奖助学金覆盖面,国家奖学金名额由5万名变成6万名,国家励志奖学金覆盖率由3%提高到3.3%;平均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到3300元”,为困难学生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带来希望。
2.精准教育与培训服务,双通道培养实用技能型人才
一方面,职业院校多采用订单式、学徒制、校企合作培养等方式开展学历型教育,结合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实情和人才需求,针对性开设对接当地发展的特色班、特色专业,为当地发展培养人才。将职业教育于终身教育结合起来终身教育,形成“学校+基地+农户”,构建一种稳固脱贫的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很多职业院校与贫困地区开展了“一对一”“多对一”结对帮扶活动,结合贫困地区发展规划和贫困户特点,精准制定与之匹配的培训内容,采取互派干部挂职、特色产业扶持、深化交流等形式,提供优质高效的指导咨询培训,确保接受学习后的贫困户既能提升个体收益,也能更好地参与到当地发展规划中来,成效显著。例如,山东省临沂市以“新型职业农民、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培育人才,成立新型职业农民学院,累计培训职业农民12.2万人,催生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00家、农民合作社1161家、家庭农场315个,为该地扶贫工作做出巨大贡献。
3.精准就业与服务,确保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关键词]“雨露计划”;教育扶贫;学生资助
[DOI]10.13939/ki.zgsc.2017.12.152
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2006年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启动“雨露计划”工程,旨在通过扶持、引导、培训,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雨露计划”工程主要包含助学、转移和技能提升三大类。广西位处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该地区是全国14个连片特困地区之一,目前,广西有29个贫困县,也是“雨露计划”工程资助的覆盖范围。依托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雨露计划质量状况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5MBZ045),笔者同课题组成员一道,历时三个多月,对课题所涉及的广西百色市及河池市、云南文山州、贵州黔南州及黔西南州等20多个县进行实地调研,获得第一手资料。本文结合调研所得材料,对广西学生资助情况进行基本介绍,并以百色市为例,分析教育扶贫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1 “雨露计划”背景下广西学生资助的现状
2012―2015年,广西在职业教育、创业培训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贫困人口素质,增强其就业和创业能力。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印发的《“雨露计划”扶贫培训工作方案》,职业教育和创业培训的资助对象为国家和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家庭困难学生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按照2016年广西雨露计划的申报条件,对符合要求的建档立卡的扶贫对象就读于中职、高职、本科院校的学生给予资助,补助的标准具体如表1所示。
截至目前,“雨露计划”工程在广西已实施多年,补助资金连同其他各类资助资金由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按时统一发放。与此同时,为进一步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广西启动教育惠民工程,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贫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率先对高中段学生进行资助。根据广西新闻网报道,2016年是广西教育“十三五”开局之年,一批教育惠民工程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教育精准扶贫落实到位、学前教育资源有效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持续推进、普通高中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各项教育惠民工作取得可喜进展。全年教育为民办实事工程投入92.39亿元,超额完成筹资任务。投入90978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约113万人,投入228910.25万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项目、普通高中免学费项目、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项目,受益学生约184万人,投入60983.7万元高等学校国家助学金项目,受益学生约20万人。总体来说,广西教育扶贫工作进展良好,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以百色市学生资助情况为例来进行具体分析。
2 百色市学生资助情况分析
2.1 百色市脱贫攻坚工作的现状
百色市扶办提供的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百色辖12个县(市、区),有9个国家级贫困县,2个自治区级贫困县,1个天窗县,目前还有68.2万贫困人口,17.25万户,754个贫困村。贫困仍是百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实现141个贫困村脱贫,贫困人口从2011年的169.5万人下降到2015年底的68.2万人,减贫101.3万人,减幅59.76%;贫困发生率从2010年的48.95%下降到2015年底的20.25%,下降28.7%。可见,百色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但仍未完全实现脱贫,广西教育扶贫的担子还比较重。
2.2 百色市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情况
根据《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打赢“十三五”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桂发〔2015〕15号),结合百色市《脱贫攻坚教育帮扶实施方案》,百色市政府大力开展学生资助精准帮扶工作。百色市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在自治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精心指导和局领导正确领导下,落实国家资助政策,总体完成情况如下。
(1)资助人数逐年攀升,资助金额年年增加。以2011年至2015年的数据为例,如表2所示。
可见,国家对教育扶贫的投入在不断加大,国家资助政策在百色的落实情况良好,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国家教育扶贫的福利。
(2)百色市学生资助范围逐年扩大,由2008年的仅覆盖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等四个区域,扩大到2015年覆盖百色管辖的所有12个县(市、区)。实现了教育帮扶政策的全覆盖,围绕“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读上书、读好书,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贫困而失学”为主线,做到“三统一”,即:补助标准统一,审批程序统一,发放时间统一。在补助标准方面:做到“特惠”“普惠”足额发放;在审批程序上:做到严把申请关、评定关、公示关、签领关、备案关,确保资助对象精准无误。同时完善贫困学生档案建设,对扶贫对象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应当资助的贫困学生一个都不少。
(3)呈现资助项目多样化的特点。据百色市学生资助管理办公室统计,目前,资助的项目共11个,包括:学前教育入园补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试点、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普通高中免学费补助、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全免学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中职自治区人民政府奖学金、大学贫困新生上大学路费补助、高校本专科生奖/助学金、高校毕业生到贫困地区就业助学贷款代偿等。
2.3 百色市学生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部分贫困学生及家庭对政策资助的依赖性强,“等、靠、要”的思想严重。长期的资金资助,让一些学生及家庭产生了贪婪之心,甚至把贫困学生的身份当成一种资本,作为向学校及社会索要更多资源的借口。部分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并没能激发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反而使得他们懒惰,不求进取。部分中职院校还出现了学生厌学而流失学生的现象。
(2)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掌握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仍有出入,不精准,在实施教育精准扶贫工作中没法做到应补尽补。原因是之前的精准识别工作涉及的部门多,仅凭教育部门和学校无法做到一一准确识别学生的困难程度。而受助的学生点多面广,因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也无法一一到户去核实。资助金发放后,也因为资助工作人手有限,无法及时对受助学生进行一一回访,了解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
(3)财务管理不规范,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管理不到位。有些学校没有专职财务人员,而是指派教师兼任,由于缺少财务专业知识,对财务的工作任务和职责不是很明确,因此造成学生资助项目管理不规范,账目不清晰,未能做到专项列支、分账核算。
(4)资助政策信息公开还需加强,对专项资金的使用监督力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较容易滋生腐败,出现了一些政府官员挪用贫困学生补助款的情况。
2.4 对百色市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议
(1)组织专职工作人员加强对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树立学生的自强意识。对于把贫困学生的身份当成资本而恶意滋事的学生,要进行严肃处分,绝不助长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的习性。并且,督促学校对厌学学生的关心和指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
(2)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各学校定期地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生的基本信息进行核查,增设资助工作人员及时对受助学生进行回访,了解资金发放情况,配合教育部门精准识别学生的困难程度。
(3)加强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制定专门的财务管理规定。要求各学校指派专职财务人员对学生资助项目的账目进行专门管理,做到专项列支、分账核算,保证扶贫资金拨付、使用管理到位。
(4)建议各学校必须在学校明显的地方建设一个固定长期的资助政策信息公开冢便于资助政策信息及工作流程的公开,利于社会的监督。并且,建立相关的上访机制,让群众能够向有关管理部门及时反映贪污或挪用资助资金的问题,一旦查明情况属实,严惩不贷。
3 结 论
“雨露计划”背景下广西学生资助情况整体上来说是比较好的,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我们以百色市学生资助的情况为例,具体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其实这是在以小见大,以此来折射出整个广西学生资助工作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按照中国“十三五”规划,中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因此,我们不但要总结成功的经验,还要克服存在的困难。教育扶贫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程江花.扶贫助学政策视角下的海南省中职学校雨露计划研究[M].海口:海南大学,2015.
[2]沈洋.新形势下教育扶贫的模式选择与意义阐释――基于贵州省“雨露计划・助学工程”的实践与思考[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82-86,94.
[3]游明伦,侯长林.职业教育扶贫机制:设计框架与发展思考[J].职教论坛,2013(30):19-22.
[4]陈平路,家兵,李蒙.职业教育专项扶贫机制的政策效果评估 ――基于四省雨露计划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16(4):56-6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古月永”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乡镇扶贫办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乡镇扶贫办年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计划
一、脱贫攻坚成果、精准帮扶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我镇2014年初次识别贫困户2106户5398人,贫困发生率12.09%,致贫原因主要为因病和因残,通过帮扶当年脱贫208户638人;2015年新增97户266人,脱贫289 户877 人;2016年无整户新增,脱贫457户1205人;2017年新增88户255人,脱贫455户1316人;2018年新增11户42人,脱贫458户1253人;2019年新增1户2人,脱贫182户398人;今年无整户新增。经过几年来自然新增核减后,目前系统还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56户5716人。截至2019年底剩余未脱贫户52户116人,因自然死亡4户7人,2020年脱贫人口48户109人。贫困人口发生率从2014年的12.09%降到0.22%。我镇共2个贫困村,余塘村2016年出列,洪单村2017年出列。
二、主要做法
(一)特色产业扶贫。我镇结合贫困户家庭实际,因地制宜,因户施策,为每一户具备发展种养业条件的贫困户制定符合贫困户自身发展的产业项目。今年系统标注具备发展种养业条件的户共1218户,已申报产业项目1279个,实施率100%。我镇目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进行土地流转等发展的规模种养殖产业项目有芦笋种植,花菜、娃娃菜种植,黄花菜种植,葡萄种植,桑葚种植,桑蚕养殖,蛋鸭养殖等。
(二)就业扶贫。通过摸排,我镇有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口共2966人,目前已经实现就业务工2966人,就业率100%。目前我镇两个扶贫车间全部实现复工复产,共带动贫困户28人(其中洪单村扶贫车间带动24人)。组织开展技能培训,今年四期累计培训贫困人员225人。通过培训使参加培训的贫困人员每人都能掌握至少一门就业技术,为找到理想的就业岗位打下基础。
(三)光伏扶贫。我镇光伏扶贫项目共带动贫困户415户。建有村级光伏电站两座。
(四)中石化项目。中石化扶贫项目共投入350万元,累计带动贫困户293户,每户每年获取收益1200元(其中2020年100户每户每年获取收益1440元)。
(五)长丰对接项目。2017-2019三年共投入资金523万元,共带动贫困户408户,2020年转为村集体资金后带动贫困户402户。 (六)生态林业扶贫项目:我镇成立了10个生态林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土地种植苗木1421亩,通过贫困户入社,共带动贫困户555 户。合作社每年预付给贫困户苗木预定金每亩2000元,增加贫困户收入。
(七)健康扶贫。通过“351”“180”健康扶贫政策的实施,使贫困人员健康得到保障,确保不会出现因病返贫的情况。每村建设了一个标准化村卫生室,一个残疾人之家,镇级建设一个残疾人工作站,医养大楼也已经建成,随时可投入使用,做到小病不出村镇,大病不出县城,使群众身体健康得到有效保障。
(八)教育扶贫。在教育扶贫工作中,西三十铺镇中心学校成立了以校长陈继超为组长的教育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采取双线包保方式,教师职工定期进村入户,核实学生信息,宣讲教育扶贫政策,向老百姓发放宣传单,耐心解答老百姓提出的问题,让他们明白教育资助的对象、资助的标准。对于因大病或重残无法到校正常上课的特殊学生采取了送教上门的方式进行授课。通过数据比对、实施数据对接、疑点问题共同查证等方法,确保做到了“学段全覆盖、标准最高档、对象无遗漏”。
(九)社保兜底。对于因病或因残导致全家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特困人群,社保兜底是他们最后一道保障。我镇本着应保尽保的原则,共纳入特困供养贫困户192户,低保贫困户479户,残疾贫困户431户。
(十)双基建设。全镇十个村各建设文化广场一个。全镇十个村实现自来水全覆盖,确保饮水安全;电网完成升级改造,用电有了保障;道路建设从村村通变成组组通硬化路,85%以上农户实现户户通硬基路,保证群众出行方便;全镇实现互联网全覆盖,农民书屋每村一个,丰富群众农闲时的文化生活;村级主要道路实施亮化工程,都安装了路灯,方便群众晚间出行;大力进行绿化、环境整治和沟塘清淤,做到天蓝、水清、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