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6:0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国民间美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国民间美术论文

篇(1)

关键词:现状前景高密三绝挽救与保护

我国的民间美术历史悠久,底蕴丰富,是我国文化与艺术的巨大宝库。他蕴藏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创造力,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其种类繁多,涉及面广,主要有绘画类,如年画、版画、农民画、灯笼画等;雕塑类,如泥塑、面塑、石雕等;玩具类,如泥玩具、纸玩具、陶瓷玩具等;刺绣染织类,如蜡染、土布印染、刺绣等;服饰类,如民族服饰、嫁衣、绣花鞋垫等;家具器皿类,如日用陶瓷、木器、竹器、漆器等;编织类,如草编、竹编、柳条编等,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民间美术贯穿于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千百年来,我们一直把民间美术视为珍贵的艺术遗产,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但是,在经济和生产的不断冲击下,人民的思想不断的开放,民间美术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发生了变化,其地位和受重视程度在不断降低,并且刚开始,这一现象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今天民间美术消亡的速度不断加快,前景不容乐观。Www.133229.cOM近年来,随着人们不断清醒地认识到民间美术的艺术价值和当前处境,保护与传承民间美术又成为了社会的一大热点,各种保护措施与制度都被重视起来。然而,我国的民间美术现在的发展现状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该如何来保护和传承呢?下面我以高密三绝为例来探讨一下。

山东省的高密县是著名的民间艺术之乡。在这里,不仅民间艺术的品类繁多,而且有可以冠绝的特技,其中扑灰年画、剪纸和聂家庄泥塑,被称为“高密三绝”。

一、扑灰年画

扑灰年画同现代年画的不同,在于其工艺过程和工料,制作扑灰年画,作者用柳枝炭条作笔,先在画纸上起轮廓,然后用这张画纸在其它画纸上面扑印,扑后的画稿与原稿完全对称相同,这种工艺,一般可以使一稿扑数张。高密扑灰年画的这种独特工艺过程在全国年画中独树一帜。高密年画不仅工艺过程独特,还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点:着色浓重,色彩艳丽,形象富有动感,线条豪放流畅,人物造型丰满圆润,多为胖耳大腮,但眉眼巧画不失隽秀感。

高密扑灰年画从明代产生以来,经过许多杰出画师的努力,形成了我国年画中一个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画种。但是,由于后世人们过于看重它的商品性质而忽视它的艺术品性,不能在继续创新,而只是进行简单的复制生产,再加上新的年画品种的冲击,扑灰年画终于不能克服自身的种种局限,走向了消亡。这是历史的遗憾,但是,高密扑灰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品类,有过自己辉煌的历史。

二、剪纸艺术

剪纸艺术是“高密三绝”第二,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民间艺术种类。在中国,剪纸艺术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高密剪纸究竟起于何时,既无文字记载,也无考古发现。据当地人传说,它与扑灰年画兴盛的时间相差不多。剪纸不像其它艺术品类,有许多繁难的工序和特殊的材料,只是用普通的剪刀和日常所用的纸,剪出各种题材和花样的艺术品。在普及于全国的剪纸艺术中,高密剪纸称“绝”,主要取决于它所表现的题材和艺术风格的别样。

三、聂家庄泥塑

被称为高密“三绝”之一的聂家庄泥塑是聂家庄生产的泥玩具。据聂氏家谱记载,从明朝万历初年聂福来制作“锅子花”进行销售谋生开始,便有人跟着仿效。到康熙后期,东西聂家庄几乎家家户户都捏泥玩,而且开始由做“锅子花”向做泥娃娃,鸟兽虫鱼等家庭观赏品和儿童玩耍的泥玩具发展。清朝嘉庆年间,聂家庄泥塑进入全盛期,这一时期前不会动、不会叫、不会斗趣的“呆”玩艺,此时演化为会动、会叫、会斗趣的活玩艺,出现了叫虎、叫狮、叫猴、叫鸡等声形并茂,形象较为完美的艺术品。建国初期,聂家庄泥塑发展到50多个品种,行销全国,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喜爱。

篇(2)

关键词:儿童插画,中国民俗,库淑兰,造型

 

1.中国儿童插画对民间民俗文化的呼唤

五彩缤纷的儿童插图世界背后也存在着问题,那就是具有我们自己国家民族特色的儿童插图作品太少了。鲁迅先生曾对其他国家的儿童插图作品做出过这样的评价:“英国沉着,德国粗放,俄国雄厚,法国漂亮,日本聪明……”嘲我国也曾经有过民族特色作品的高产期,有的甚至在国际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曾几何时,在学习外来设计模式的同时,却渐渐忽略了原本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

我们当今的儿童读物品质的提高,对今后儿童的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我认为,在儿童插话创作中,面对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和绚丽多姿的民俗文化,把中国特色融入其中,开创一支有中国民俗风格的儿童插画。

2. 库淑兰剪纸简介

在陕西省渭北黄土高原的旬邑县,生活着一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她叫库淑兰(见图2-2)。方圆百里的乡亲们都亲切的称她是"剪花大娘"。她十六岁学习剪花,六十岁后自创一种拼贴剪纸,作品构图饱满,线条道劲,人物造型动朴可爱,色彩斑斓,繁而有序在“剪花”中,凝聚着丰富的“人”的内容。

她于1920年10月出生,2004年被确诊为肺癌晚期,享年85岁。

3.库淑兰剪纸的独特造型

细观库淑兰的剪纸造型,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花枝、虫鱼,均以极其洗炼、单纯、开张、稳定的造型,作为主体造型符号。不追求动态的显示,也没有情节和表情的刻画,而以一种恒定性的观念型态造型符号,在其作品中反复运用,重复出现,仿佛没有休止。突出的强化了属于她自己造型语言的个性特质。

郭庆丰:“剪花娘子,不管她是坐着,还是站着,她里面都有一个基本的构架,构成方式是天地人,三者的构成方式,天地人:上为天、下为地、中为人,三种境界、三个关系,组合在一起,天人合一的方式,具体到剪花娘子,她都是基本的骨架相同。当然,库淑兰能用她自己的方式,跟她自己的经历融合在一起、自身的精神状态融为一体,跟这个符号融为一体,跟大自然就赋予了她个人的色彩。”

4.库淑兰剪纸独特造型对儿童插画的启发

4.1库淑兰剪纸造型对儿童插画的意义

库淑兰的剪纸创作,其物体的造像都是民间的意念造型。和当今流行的日韩细致入微的动漫造型大不相同,但单纯,质朴,稚拙的意念形态却是那么形象仿佛注入了生命和灵魂。这更符合了儿童对事物概括化认知的心理特征。

4.2 造型极具想象力

库淑兰的各种造型并不拘泥于客观事物的现实性,赋予了的想象力,是一种带有创造性的,符合审美规律的表现。这些具有想象力的造型多是通过夸张、拟人、比喻、象征等表现手法来体现的。

库淑兰作品中往往把事物的特征加以夸大、变形,使其视觉感受更加直观,它与西方造型中标准比例的构形概念是不同的。“夸张”是以不改变某些物象的基本的固有特征为前提,有时甚至是为了强化表现这种固有的特征,但是“变形”则反之,以舍弃、改变事物的固有特征为前提,有时甚至可取“随心所欲”的态度。在这些看似“漫不经心”或“即兴发挥”的创作中,其实蕴涵了库淑兰丰富的想象力。为当今儿童插画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在儿童插画设计上要尽量去适应儿童的心理特征,以夸张变形的手法加以描绘,把形象设计得更稚拙、更可爱。采用夸张手法,能使概括了的形象特征更鲜明典型、更清晰明了,也就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和喜欢。

4.3造型语言简洁而丰富

库淑兰在造型风格上有简洁和繁复的对比,也有两者之间的统一。造型中的简洁,并不是简单、单调的意思,而是指造型语言简明易懂、视感鲜明,以最少的造型语言表现出事物的形态、结构等。造型虽然简洁,但在视觉上却觉得非常的丰富,凭借事物现象的缤纷五彩,揭示出事物的本质。

4.4造型的装饰化表现

任何造型艺术,从用笔和形体的角度看,都是点、线、面的运动与结构。论文格式。点、线、面自身的形式与内部规定性,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论文格式。库淑兰在造型上不仅对于点、线、面的运用,而且通过精美纹样和一层层各具形态小花朵等的精心刻划,增强了作品的神秘性与厚重感。从而使人感到充实新鲜,趣味无穷。有自己独特的特色,显示出明显的装饰性效果。

4.5以孩子的兴趣为主题

要创作出让儿童感兴趣的插图作品,就必须要熟悉所画的对象,熟悉和热爱儿童的生活。儿童有自己的审美偏爱,有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应该看他们所看的,画他们所喜欢的。儿童喜欢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样的食物,喜欢什么样的玩具等和他们息息相关的事物。这样才能发现它们在孩子眼中的不同特点和性格,并借以恰当的民间美术的造型手法表现在儿章插图中。

5.中国民俗造型对儿童插画借鉴的意义

总的来说,库淑兰艺术作品所体现出来的许多特点与儿童插图的创作要求

是极为吻合的,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偏爱。论文格式。

已故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有句经典名言:“以最大的功夫打进去,以最大的勇气打出来。”“这句话是值得我们儿童插图创作者推敲的。“打进去”只是过程,而不是目的,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机械模仿民间艺术家的表现技巧去为儿童画插图,这样的模仿只会让我们的作品更糟,小朋友也不会喜欢。而“打出来”比“打进去”更难,这当中有一个消化的过程,就像我们吃饭一样,囫囵吞枣是达不到目的的,只有细细咀嚼后才可能很好的消化。

只有认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深入的而不是肤浅的研究学习民间美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借鉴其精华,用以充实儿童插图的创作并使其展现出新的生机。我们把库淑兰剪纸中的独特造型等这些背后隐藏的创作理念和蕴涵的本质精神挖掘出来,将民间美术与儿童插图的设计语言进行组合,才能真正丰富我国的儿童插图创作,使我国的儿童插图创作真正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参考文献】

1.《剪花娘子库淑兰》,(上、下册)上海文章出版社编辑出版 2009年

2.《库淑兰剪花娘子传奇》, 文为群著 , 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

3.《儿童审美心理发展与教育》,张奇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

4.《民间美术造型语言独特的真实性》,范涛著,美与时代,2007.07下

5.《质朴纯情天真烂漫――民间美术的表现手法在儿童插图中的运用》,王淼著,2008

6.《中国民间美术造型》,左汉中著,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年4月

7.《现代艺术设计与民间美术内蕴的融合》,李立芳著, 2002年10期

8.《美的符号――论绘画的形式问题》,徐书城著,文艺研究,1991年

9.《民间美术的造型观念》,唐家路著,湖北美术学院学报

10.《从民间艺术中吸取营养》,毛铭三著,新闻与写作,1995年

篇(3)

引言

中国现代的马勺脸谱文化起源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李继友先生将传统的社火脸谱绘制在木马勺上,使得社火马勺脸谱逐渐成为一种装饰艺术品。社火马勺脸谱最初是祭祀活动中先民对天地鬼神的敬畏和敬仰的一种体现,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富有美学价值的民间手工艺。陕西社火马勺脸谱采用鲜艳的颜色,通过线条、图案的间隔和穿插,色彩巧妙的组合和分布,在统一中求变化,变化中有统一,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使得人物特征明确,加上图案具有原始图腾的风格,具有强烈的象征性,给人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完美的艺术效果。马勺脸谱色彩大胆绚丽、造型厚重古朴、风格多变不一、左右高度对称,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和极高的研究价值。论文以马勺脸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大量实物及图片资料的深入分析,从马勺脸谱实物及图片入手,分析马勺脸谱造型元素,归纳与总结造型元素特点,用因子分析法提取马勺脸谱造型中的谱式、色彩、纹样等,探索中国优秀的传统造物审美思想与现代设计的结合方式。

马勺脸谱造型因子提取

1.谱式因子提取

马勺社火脸谱的谱式概念是民间手工艺人经过无数代人的摸索和经验提出的。艺人在绘制大量的脸谱时为了便于记忆,按一定规律总结出不同的谱式,以便于社火脸谱的绘制。这是一种类型化、程式化的绘画方法。社火脸谱中谱式依据塑造角色的身份和性格等的不同可以将脸型分为对称型、破型、旋型、固定型、立体型五大类。对称型多表现忠正、庄严、尊贵的任务;破型多表现刚强、勇猛、不稳重且身份相对不高的人;旋型多表现凶恶、残暴且身份不高的人;固定型用来表现一些特定的角色,如包公、关羽、赵公明、杨任等。在马勺脸谱中,一般多采用的是对称型谱式。这也形成了马勺脸谱左右高度对称的艺术特色。

2.色彩因子提取

色彩是社火马勺脸谱最重要的视觉元素,它不仅能够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还是用来表现所塑造角色身份、性格的重要工具。色彩处理上,民间多以大红、大黑、大绿、大黄为基调,间以粉红、青紫等色,或以黑、白二色为各鲜艳色彩的间隔介色。黑白二色强有力的调和作用使原色彩艳丽却不浮躁,在对比中更厚实沉着。马勺脸谱色彩属于中国民间美术的色彩体系,因此具有中国民间美术色彩体系的特点。“民间美术色彩不只是具有欣赏功能的物质存在,更是创作者与受众进行对话的一种文化语言。体现了民众心理的深层需求,代表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意识存在,是民族心理感情和文化思想的综合载体。”象征性是中国民间色彩体系的鲜明特征,其内部蕴含着丰富的人文伦理内容。在社火马勺脸谱中亦是如此:红色多表现忠正的形象,粉红色多表现老年的文臣武将,黑色多表现刚直的形象,绿色多表现侠义豪爽的形象,黄色多表现身份尊贵或性格刚烈、暴躁的形象,青色多表现勇敢凶猛的形象,蓝色多表现草莽豪杰的形象,白色多表现奸诈的形象,金、银色多表现神仙、妖怪类形象。民间艺人将此编成口诀:“红为忠勇白为奸,黑为刚直青勇敢;黄色猛烈草莽蓝,绿是侠野粉老年;金银二泽亮,专画妖魔鬼神判。” 赤、黑、黄、青是马勺脸谱中最主要的几种色彩。红花脸是马勺脸谱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进一步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因子分析法对红花脸马勺脸谱中的主要色彩,进行更深入地提取,取得最具特点的色彩,最后归纳出这几种代表色:红、黑、蓝、绿、黄、白。

3.纹样因子提取

纹样是马勺脸谱除了色彩之外另一最具特色的要素。陕西社火马勺脸谱的纹样稚拙,造型夸张豪放。繁杂的纹样也是马勺脸谱粗中有细的体现,以细腻、柔和之美中和过度的粗犷、雄壮。马勺脸谱的纹饰、图案使得角色具有更好的辨识度,也使其色彩纹饰更为丰富,更具艺术观赏价值。纹样作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时代的象征性,因为各个时期的纹样各自代表了当时人们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所以不可避免的被烙上时代文化的印记。而象征手法的广泛运用是我国传统纹样的一个明显特征。人民群众在长期的实践与摸索中形成了一定的公众审美标准,并为所见的事物赋予了独特的内涵与象征意义。这使得事物不仅仅停留在表层的外在形象,还上升到了情感化的境界。马勺脸谱中所运用的一些纹样正是符合群众共同的民族文化情感的。宝珠纹、佛手纹、太极图、火苗纹、旋纹、金钱纹等都是较常用的纹样。

结论

从陕西马勺脸谱入手,提取马勺脸谱的造型因子,运用图案学、构成学的知识,并考量传统文化中色彩、纹样的感情化象征,重现民间传统文化与民族情感的光辉。探索当代社会背景下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提取和延伸。

篇(4)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民间剪纸 平面设计 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剪纸艺术同样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影响,以其浓郁的民族内涵、民俗文化和丰富的历史,受到世界人民越来越多的喜爱,平面设计若能在表现形式中吸收和借鉴剪纸艺术的形式和理念,将会强化作品表现的冲击力,设计的形式美,给物质生活丰富的人们带来了情感上的满足与精神上的享受。出色的设计往往在形式和表现方面进行了细致的推敲和思考,所以创造出来的产品才能够标新立异。在现代平面设计中重新审视传统艺术的形式和理念,并将其引入平面设计中,无疑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更多形式的借鉴。

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如何把握剪纸艺术与平面设计的关系与运用,民俗剪纸作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元素,为现代平面设计提供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图式语言。我们不仅要掌握剪纸艺术的图形、图案、符号,而且在色彩方面也需加以研究,取之精华加以创造,使剪纸艺术在平面设计中得到更好的发挥与运用。在平面设计中,设计资源――设计元素的组织与提炼至关重要,设计中的基本元素相当于作品的构件,每一个元素都要具有传递和加强传递信息的目的。借鉴和吸收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能加强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现代平面设计的灵感,给现代平面设计艺术以无穷启迪。传统民间艺术的审美观念和意蕴,往往时刻在影响着我们的艺术设计,如果我们运用现代人的视角,对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意蕴作更深的探究,那么一定会产生出别开生面的艺术效果。

我们需将民间剪纸艺术中的中国元素合理的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中。民间剪纸艺术根植于中国传统,是剪纸艺人们天然的、未经过专业训练的视知觉方式,充分体现其原发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蕴涵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境生象外”的审美理想。将剪纸艺术中形态丰富的传统图形提取其“形”的元素,结合现代平面设计中所运用的构成手段,如同构、错位、变异、打散、重构等等, 即不是机械地复制自然对象,而是充认知和理念性,并含目的性地去把握对象的整体结构式样。将这些立足在提取的民间艺术“形”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再次设计创造,最终转化为具有民族特色又富有现代气息的现代图形,并达到达其“意”,传其“神”的效果, 传统民间剪纸艺人把自己的视觉感受转换成符兮图象时,绝不受瞬间静止的时空限制,也不受视觉视点的约束,而是依照作者对客体的原发性视觉认知,按照内心的意愿和自我理想,重新安排和构建现实秩序,将这种对形的重构之后的衍生形融合到现代平面设计中去,这样才能够使现代平面设计具有民间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双重审美特性,提高了现代平面设计作品的文化内涵。其次,设计师们应该从民间剪纸艺术蕴含的文化精神中去思考揣摩,适当地借鉴剪纸艺术的不同民俗内涵下的造型元素和色彩元素,并结合运用现代设计的技法,才能衍生出新的创意,设计师们将活用艳俗、化繁为简、推崇质朴、升华率真等这些手段要么单独运用要么综合运用,以达到构造新的视觉设计的目的。借鉴和吸收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精髓,能加强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民间剪纸在现代平面设计的灵感,给平面设计艺术以无穷启迪。再次,在进行中国元素的选择时,并不是拿来就用、照搬就可以的,而是在选择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它是否具有普遍的民族性和国际性。设计要为现实服务,屮国元素的应也也要符合时展的人的趋势,不能简单地嫁接,同设计主体结合不好就容易符号化、表面化,不足简单地贴上一个中国传统纹样就说是“中国风”的设计那么简单。选择中国元素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必须创造出有效的价值,适应市场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将这些剪纸文化等抽象的、无机的、有生命力的二维的平面表达形式合理地运用到现代平面设计的形式美法则中,在表达的大主题背景下起到深化和凸显的作用。

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民间传统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它所包含的历史文化之深厚是中国艺术设计者的起点,在不断的文化冲击下我们的传统文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设计也打破了固有的盲目的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的模式,大胆的的创新,走符合自己设计特色的路子,真正做到从传统文化中挖掘符合自身发展的素养、理念。所以我们应当端正态度,对民间剪纸艺术既要发掘借鉴其中蕴含的丰富资源,也要注重与现代平面设计的结合,重视传统艺术对平面设计的作用,只有找到了我们本民族的文化根源,才能够设计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来。民间剪纸属于中国,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和借鉴民间剪纸艺术中的精华,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用现代的设计语言来表现剪纸艺术,让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也得以广泛传播。

参考文献

[1] 鲁华.浅析剪纸艺术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9(1).

[2] 吕焰.浅谈我国民间剪纸的艺术特点[J].美术大观,2004(4).

篇(5)

弓勤琴(1988),女,汉,山西大同人,美术学硕士,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装饰画

摘 要:民间美术以其简洁的造型,完美的功能,在精神和物质上满足了劳动者多层次,多方面的需要;其通俗的形式受到劳动者的欢迎,并为劳动者所掌握和利用,反映其质朴的审美观念。真正的民间美术创作用料不一定贵重,有时制作也比较粗简,但它所体现的设计意匠和美的造型,却与人民的生活和心灵息息相关,表现了一个民族的创造性。布贴画是在剪纸,刺绣,民间绘画等艺术形式上的一种拓展,布艺制作非常普及,涉及的技法繁多,应用范围广泛,是一种既传统又新颖的民间工艺。布贴画以布料为原料,以剪刀代替画笔经过粘贴而成的装饰画,历史悠久,广泛流传民间。布贴画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全部选用优质布料,手工精贴而成。作品设计独特,构思巧妙。采用布料的不同质地、纹理和花色,表达出水墨画般的意境和水彩画般的绚丽。

关键词:民间美术;布贴画;布贴

在原始人类审美意识形成的过程中,因材料而引起的美术作品的变化也是值得重视的,而布贴画是其中典型的一种。布贴画也叫布堆画,布贴画以布料为原料,以剪刀代替画笔经过粘贴而成的装饰画,历史悠久,广泛流传民间。它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补贴工艺,体现了它固有的特点和意义。

民间美术创作的过程,始终包含着对材料的开发和充分利用,体现出材质自身的肌理、纹饰、硬度、光泽等自然形态特征。布贴画是在一种古老艺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工艺,它是利用布料的天然纹理和花纹,将画用布贴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剪,以布为色创作而成的一种装饰画。充分利用布的颜色、纹理、质感、通过剪、撕、粘的方法抽象的表现形象,色彩独特,具有笔墨不能代替的奇效。

一、历史渊源

布贴画以粗布为原料,由巧手妇女剪贴而成,它是中国民间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是在剪纸、刺绣、民间绘画等艺术形式上的一种拓展,在广大的西北农村,布艺制作非常普及。

当代布贴工艺在传统布贴基础上得到发展,尤其在广大的西北农村,布艺制作非常普及。现在布贴画的题材较之以往要广泛的多,但是许多传统文化和民间传说等题材依然是民间艺术家们永不枯竭的创作源泉。随着人们对布贴画认识的深入,其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渐渐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布贴画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周代,当时剪贴鸟的形状在皇后的衣服上。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贴制成的装饰品。在唐代时就成为了一门独特的手工艺,谓之“贴绢”、“堆”在清代达到技艺的成熟期。结合了传统民间剪纸、刺绣、壁画的基础上,从生活出发,就地取材,采用不同色彩,不同质地,不同形状的布块,通过布缝和补花布贴手工艺创造出画面具有浮雕感的布贴画。布贴画的创作都来源于当地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布贴用料简单,易于制作,即实用又美观,很早就流行在乡间镇集的妇女之间,而且于当地百姓关系密切。

二、制作工艺

布贴画制作工艺非常讲究,全部选用优质布料,手工精贴而成。作品设计独特,构思巧妙。采用布料的不同质地、纹理和花色,表达出水墨画般的意境和水彩画般的绚丽。

(一)制作工具及材料

铅笔、剪刀、胶水、复写纸、电熨斗、白纸、纺织品的边角料

(二)布贴画的构图原则

布贴画的构图主要是运用装饰的形式构图,以平面几何形体为依据,力求概括、简洁、单纯。

(三)纺织品边角料的选择

棉麻、丝绸、毛织物、化纤织物、锦缎等织品边角料均可。不同的织物其质感不同,纹理光泽各异,色彩变化无穷,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产生画笔所不能代替的艺术效果。

(四)图案的块面区分

贴画必须先依照组成图案的块面进行色彩的块面区分,这样制作起来比较方便,有利于创作者更好的创作。

(五)布贴画图案的制作

在白纸上涂胶水,将布与相对应的图块纸粘合后用电熨斗稍加熨烫使之平整。再按色泽块面先取同种色、已裱好的布,用复写纸描下图形块,并用剪刀剪出图形。最后将剪好的各种图形布按照图案的构图进行组合,粘贴在较硬的纸或布上,并用电熨斗稍加熨烫。

(五)装框成幅

将粘好的图案画裱粘到底板(三合板、麻胶板均可)上,并配上边框(木质、塑料、铝合金均可),即成为一幅布贴画成品。

三、布贴艺术发展新需求

针对正在日益变化的环境和社会,民间布贴手工艺应怎样开发和创造出符合时代的产品。我们应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来进行传承和发展,而不是停留在陈腐和泥古不化的表面形式中。应强调个人对日常事物的直接感受,发掘事物在不同场合、不同条件和不同心境下事物不同意味,让自己的衣食住行诸多活动成为亲身的感受和体验,充满着情趣和自信的诗意存在。在将生活艺术话的同时,实际上也使艺术与生活的距离越来越近。

民间布贴艺术不仅包含着工艺造物活动中人们的技能、知识、思想和感情,通过传统布贴艺术,人们不难感受到其所承载的诸多相关的文化特性。(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呼志强・中国手工艺文化[J]・时事出版社,2007,(1)

篇(6)

长春红高粱手工艺联盟成立于2007年9月8日。由民间艺术家杜力先生提议创办。主要从事民间艺术表演;民间艺术教学培训;民间艺术品及特色旅游纪念品开发;民间艺术和民俗事务的咨询服务。他们的主要手工艺项目有:易拉罐浮雕系列作品、葫芦工艺、布贴画、花艺、水晶花、面塑、泥塑、糖画、吹糖人、剪纸、剪影、中国结、龙凤字、纸塑、线塑、鱼拓画、刀笔画、人像素描、串珠、丝网花、羽毛工艺品、草编、冰雕等。

现在联盟成员有100多人,都是来自吉林省各地优秀的民间手工艺者。他们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春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春市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会员。其成员曾多次参加省市和全国各项艺术展及艺术大赛。荣获第二届中国艺人节“中国民间艺人优秀奖”第四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绝活表演优秀奖”等各类奖项。

联盟人才济济

人人都有绝活

1.杜力易拉罐浮雕、鱼拓画

会长杜力是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长春文化产业联合会常务理事、长春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长春红高粱手工艺联盟会长。他的易拉罐浮雕工艺品,是用易拉罐制作手工艺品,极富装饰性,既美化了环境,又丰富了生活,更增添了高雅气质。2007年8月,在中国长春第四届民博会上进行了绝活表演,获优秀表演奖。2008年8月,在长春旅游大赛上,杜力易拉罐浮雕系列作品获铜奖。2009年12月杜力的易拉罐浮雕被长春市文化产业联合会授予“名牌产品”称号。2010年9月杜力的易拉罐浮雕在长春首届工艺美术作品展上获“银奖”。

鱼拓画,是将鲜鱼拓印在纸上或布上的图形,实物与创造相结合的渔文化艺术。它来源于日本的钓鱼人把鱼拓印下留作纪念,是垂钓活动的艺术延续,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鱼拓艺术从早期的以墨汁作为颜料,到彩色鱼拓的出现,已经初步确定了其固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喜爱。杜力会长已经创作了500多幅鱼拓画,色彩鲜亮,个性突出,还配以优美的诗文等。杜会长计划于2013年开个人作品展。

2.李宏达工艺葫芦

李宏达,笔名:醒钟,吉林省吉林市人,中国民间文艺家、中国工艺美术家,省优秀民间艺术家。自幼喜爱美术,由于家境所迫无缘艺术学校,但一有时间便构思创作,阅读过大量艺术类书籍,而后便把几乎所有业余时间投入其中,从一个普通的业余爱好者成为今天的“关东葫芦王”。作品及本人先后被凤凰卫视、长春电视台《生活调色板》,吉林视台《找你》《老乡话东北》,中央电视台《夕阳红》等多家媒体报道。作品曾在第二届中国艺人节上获中国民间艺人优秀奖。

3.马雁面人

马雁,长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春工艺美术协会会员、长春红高粱手工艺联盟常务理事、会长助理。面塑(俗称捏面人),是一种源于民间,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造型艺术。马雁的面塑作品造型夸张、生动,用色明快大方,风格粗犷,朴实简练,并富有雅拙美感。为了让面塑艺术走向更广的市场,马雁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表现形式,她融合现代舞蹈、音乐、绘画等艺术,拓宽了面塑艺术的表现形式,使自己技艺不断提炼升华。

4.芦氏泥制小福猪

芦凤云,出身于泥塑世家,“芦氏泥制小福猪”是其家族的原创作品。古老的手艺传到芦凤云手中多了几分灵性。她捏制的小福猪憨态可掬,拟人化的表情刻画,生动夸张的造型设计,鲜明大胆的着色用笔。每件作品都给人带来喜庆祥和、温馨的感受,深受人们的喜爱,被称为吉林一绝。其作品在2006年荣获通化地区旅游作品金奖。

5.张彦鹏龙凤字

张彦鹏,1965年生,长春市人。从事龙凤字二十余年,现为长春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长春红高粱手工艺联盟理事。作品远销海内外,多次参加商家展销活动。擅长民间吉祥图案的绘制和仿古龙凤字画。代表作品有龙凤字“吉祥如意”花鸟字“冲向奥运”、“中国人民心连心”等。在飞白书法的基础上,张彦鹏先生潜心研究取其精华,去之糟粕,创造了今天的龙凤字体。

6.曹继红剪纸

曹继红,小学高级教师,退休后受聘于长春市二道区少年宫任剪纸教师,所辅导的学生有千余人在市、省、国家及国际少儿书画大赛中获奖。1997年参加省中,小学美术教材的编写工作。1998年获中国青少年素质教育博览会“伯乐精英奖”,同年获中国,新加坡少年文化艺术交流“金钥匙”奖。2000年《实施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在长春市教育科学成果验收中被评为论文壹等奖。2007,2008年为中国邮政设计猪年,鼠年邮票各一枚。近年来进行了大量剪纸创作,收集、整理、积累了丰富的剪纸资料,创作了大量的剪纸作品。

7.马国俊糖画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以糖来作画,亦糖亦画,可观可食,深受人们喜爱。作糖画先将麦芽糖熬干后再溶化开,用汤匙盛其溶液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如十二生肖、鸟、鱼、花篮等。画糖画与画画有相近的地方,但画糖画是以糖作画,糖凉了之后会凝固,所以画糖画艺人要有作画功底,每画一种图案都要掌握下笔的先后,在作糖画时动作要快,一气呵成,不能间断,否则糖稀会很快凝固,不易修改。糖画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制作过程富有趣味,成品好看又好吃。

红高粱手工艺联盟会长杜力对记者说:“以前的民间艺人虽然囊中羞涩,但却不愿以收入论成就,自从红高粱手工艺联盟成立后,我们开始了转变思想闯市场,我设立了‘艺人演员化、作品商品化、民俗游戏化’的定位,为的就是在民间艺术这条道路上闯出一片新天地。”经过几年努力,红高粱手工艺联盟的40多名骨干成员渐渐摆脱了摆地摊、讨生活的尴尬,他们的工艺品逐渐走进展会、商场,艺人们更是走进高校、社区办讲座。红高粱手工艺联盟自成立后每年都会参加大小商演、义演十几场,也是民博会、庙会、展览会的常客。

关注民间手工艺品

小商品有大前途

1.随着我国文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民族文化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各界认识的重视。其中,民间手工艺品承载了深厚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源于民众之中,是一种母体艺术,是新艺术创作之源,民间手工艺品的潜在需求和潜在市场是非常巨大的。同时,随着我国海外市场的不断开拓,越来越多的民族艺术走到国外,也为高档次的民间艺术品国际化提供了可能。

2.民族艺术传承。传统的民间手工艺都是祖辈一代代传下来的,很多的手艺都是在家族内部流传的,从不外传。因此,十分受到家族和性别等因素的限制,以至于不少的传统手工艺都遭遇到了面临失传的危机。而在当代,越来越多的手工艺人解放思想从封闭的家族或地域中走出来,通过开设培训班、讲座等方式和渠道,使得越来越多年轻一代人欣赏、了解、并热爱民间手工艺品,从而使得这些珍贵而特别的手艺能够得到宣传和传承。

3.旅游商品开发。一直以来,民间手工艺品都是旅游纪念品的首选。一件精美的旅游商品能激发旅游者美好回忆,显示旅游者的生活经历。可使旅游者长期保存或乐于赠送亲友,乐于向周围社会介绍。对旅游地形象的传播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有助于扩大旅游地的知名度。大多数国内外游客真正感兴趣、愿购买的是那些特色鲜明、有一定档次、经济实惠的旅游商品。纪念性、艺术性、实用性、收藏性等是旅游商品应具备的基本特征。而民间手工艺品则是当之无愧的首选,例如中国结、串珠、泥人、面人、剪纸等。

4.手工艺培训班。手工艺品在市场上需求的不断增加,也为手工艺培训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针对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手工艺培训在传递民族文化的同时,更是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创业的新途径。在社区创办的老年人手工艺培训班,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使他们的双手和大脑都得到有效的锻炼;针对下岗职工的手工艺培训,使得他们在掌握一门技艺的同时,更得到了一种谋生的手段;少儿的手工艺培训,更多的是对他们进行设计、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一种培养……因而,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阶层的人们进行手工艺培训都是十分有潜力和市场的。特别是一些手工艺品学起来简单,商品化程度高,也为手工艺品的推广形成了助力。

长春红高粱手工艺联盟会长 杜力

联系电话: 13578984077

篇(7)

摘要:侯马皮影是具有鲜明山西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侯马皮影主题鲜明、内容广博,有非常重要的旅游开发价值。近年来,侯马市政府大力开发侯马皮影旅游资源,但是在开发侯马皮影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基础设施不完善,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创意缺乏等问题,本论文提出了主要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民间及外商资本投入,吸引并培养人才来造出更好的文化创意,以期实现侯马皮影的可持续发展,更好的保护侯马皮影这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键词:侯马皮影;旅游文化价值;特色

一张黯淡的幕布;

一段逝去的声音;

一个个鲜活的偶人和沙哑的唱腔都随记忆变成了斑驳。

看了张艺谋导演的影片《活着》,才知道,原来中国有如此亲切又完美的艺术,有如此摄人心魄的光与影!外来文化的冲击,使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认识越来越缺失,越来越消极。曾一度辉煌与繁荣的皮影戏在我们的眼中变为陌生,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民间文化重要性认识的逐渐加深,我国政府逐渐加大了对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中国民间的皮影艺术,现在已被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列为国家保护名录。文化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而要开发好文化旅游却并不容易。侯马皮影文化旅游开发起步于本世纪初,时至今日却一直没有真正成长起来。本论文通过对侯马皮影旅游文化价值的研究,旨在了解当前侯马皮影文化往往蕴含着巨大的旅游开发价值,促进侯马旅游业的长足发展。下面就是侯马皮影旅游文化价值的几个方面:

(一)折射生活百态,启迪百姓人生

皮影戏通过灯光把雕刻精巧的皮影映照在屏幕上,由艺人在幕后操纵影人,并伴以音乐和歌唱,在电视电影出现之前,观看皮影戏曾是中国民间重要的娱乐方式,是群众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演出人员少而且费用小,同时舞台简便。这些临时搭建的舞台很小,在表演方面较之大戏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侯马各地皮影演出也有很多习俗,也有许多名目,每逢岁时节令,如春节、端午、中秋,以及其他喜庆事,也是为了酬神还愿、驱邪避疫、祈福祭祀,总要举办迎神花会或者庙会,表演各类舞剧,大的活动由几个村子联办,小的活动则由一个村子独办,包括“愿影”、“会影”、“乐影”、“堂影”、“太平影”、“喜影”、“丧影”、“寿影”、“平安影”、敬神皮影戏等各类节俗影戏和礼俗影戏,受到旅游者的欢迎,更是给来过万荣的旅游者留下了特别深的印象[1]。

(二)传播民族文化,娱乐百姓生活

皮影戏能满足民众多方面的“需求”,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功能。皮影除了具有艺术的功能,同时他和民俗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有时甚至成了民俗的一部分,所以又体现出种种的民俗功能。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但演出有丰富多彩的民俗,还包括请戏、写戏、行规、行话、行业神供奉与祭祀等,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皮影戏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其剧本形态产生了较大差异,皮影戏的剧目极为丰富,其主要是对通俗小说或地方戏的改革。每个来到这里的旅游者都能得到健康的娱乐和休息,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欢愉和满足。

(三)带动相关旅游,扩大侯马影响

侯马是个历史文化旅游市,历史人文资源遍布全市。该市境内有侯马博物馆、台神庙等旅游资源,侯马市的这些旅游资源伴随着皮影文化的氛围在正愈来愈受到多游客的青睐,正是有了皮影文化的衬托,不仅使每一位来访者感受到这里越来越浓的历史文化,更让来访者感受到一种积极健康的极具特色的旅游文化气息,无形中促进了侯马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

(四)传播区域文化,保护非物质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地方最具核心竞争力的无形资源。侯马皮影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千百年来传承不息。其价值和生命力足以说明它是我们最宝贵,最难得的文化遗产。侯马市将皮影艺术的抢救保护工作,作为文化事业的 重中之重,列为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试点领导小组长。在侯马市原文化局副局、皮影专家廉振华的领导下,恢复了侯马皮影剧团,新建了皮影雕刻艺术研究组织,改进了皮影造型和音乐唱腔,编演现代剧目,改革灯光舞美,使皮影戏面貌焕然一新。近年来,由于民间文化的急速消亡,引起了很多媒体的关注,其中对皮影艺术的关注是重要话题之一。让人欣慰的是,皮影的艺术魅力也慢慢地受到了人们的重视,政府对其保护力度也在逐渐加大。早在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就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并且开始了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工程。共501项的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中,皮影占整个名录的1.9%[3]。正是这种旅游效应使侯马人认识到自己的文化优势,并结合这种文化优势发展旅游经济,同时更加懂得珍惜并保护这种可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政府现在要充分挖掘侯马皮影的文化价值,开发与皮影艺术有关的旅游产品,加强对这种特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发展。侯马影戏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挑战与机会并存,政府要对一些艺人、剧团进行重点扶持和帮助,下意识地培养一批传承人;加强和外地皮影戏的合作和交流学习和借鉴他人的先进经验,适当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适应时代和旅游者的需要。另外,政府和艺人要与相关专家学者合作,共同促进皮影戏的发展[4]。我们可以明显得感知,受现代社会各种娱乐活动异常丰富以及不同社会群体性格喜好差异的影响,影戏已经逐渐失去了过去那种娱乐的功能,失去了受众群体,由此而引起的困境正是皮影艺术目前的处境,也是需要大力推动皮影艺术发展的原因。抢救皮影这类珍贵的、濒危的具有历史、文化、研究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

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同样,越是民间的,才越具有民族性。在现代社会,皮影并不新鲜,并不潮流,如果将它提升到一种高度,富有新的创意,再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抓住旅游者的审美心理,侯马皮影将会走出一条阳光大道[5]。(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汪玉祥,中国影戏[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

[2]王睿.山西侯马皮影的流变与产业化发展[D].山西:山西大学,2007.

[3]薛国瑞,关于对侯马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分析与思考[N].2010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