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计划
时间:2023-03-02 15:05:5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丽乡村创建工作计划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富县、科技兴县”战略,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素质美”的要求,完善政策、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大力实施村庄科学规划工程、农村环境提升工程、农村产业富民工程、公共服务完善工程、农村综合改革工程“五大工程”,整体推进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人民安康、生态文明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二、建设目标和任务
按照全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置,以农村和谐社会创建为基调,以“二路三区”(二路:上松线44省道、高速公路连接线;三区:城中片区、城东片区、城西片区)建设为内容,以经营村庄为理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创出精品、建出特色,努力实现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开发区(街道)“美丽乡村”创建以高速公路连接线区块的深塘村、丁前村为重点精品区;上松线44省道上邵村、下邵村、村、金畈村、叶棋村为重点示范带;内白线:为商住、农家乐发展优势群,、为工业经济发展优势群为水果、蔬菜产业发展优势群;为花卉产业发展优势群;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中心区。
按照精品村建设要求,利用2年时间,把四个村建设成为“美丽乡村”的精品村。其它村按照“美丽乡村”建设计划和要求利用5年时间分步实施。2011年建设重点等村,同时积极启动其它村。
三、建设内容
坚持以村为基础,发挥区域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突出环境优美和产业发展两大重点建设内容,实施四项提升工程:一是实施环境提升工程。推行村庄绿化、庭院美化工程计划,实施村庄环境卫生保洁长效管理,实现村庄清洁优美;二是实施产业提升工程。高效农业实现品牌化、规模化,发展现代家庭工业、现代农业、农家乐、旅游休闲产业,突出产业发展是开发区(街道)创建“美丽乡村”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工作任务;三是实施服务提升工程。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水平,妥善处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利益矛盾,建设规范化的农村新社区,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和农村社会各类服务组织;四是实施素质提升工程。积极培育有文化、能娱乐,懂技术、能就业,会经营、能发展的新型农民,加强中心村庄建设,完善中心村的服务功能,促进供水、环卫、公交、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业的发展。
四、方法与步骤
1、建设步骤:根据开发区(街道)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实际,结合全县创建目标和要求,开发区(街道)创建“美丽乡村”分两个层面展开。
第一层面:“4+6”一点两线的模式。11年争取完成四个村的创建,12年启动口八个村创建,用两年时间建成高速公路入城口“美丽乡村”精品区。
第二层面:以高速公路入城口“美丽乡村”精品区建设为示范,积极探索其他发展模式,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城中村改造、拆迁安置区建设等,积极寻找各自的创建优势,找准切入点,用5年时间,全面实现开发区(街道)“美丽乡村”建设目标。
2、工作方法:“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建设农村、改造农民的系统工程,是开发区(街道)当今和将来一个时期工作总抓手、大平台,开发区(街道)成立“美丽乡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担任组长亲自抓,整合开发区(街道)农业农村工作力量,具体负责实施创建工作。按照创建的目标内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项目规划、工作计划,根据规划制定工作日程,明确责任。创建村的党支部、村委会工作精力都要集中到“美丽乡村”创建工作当中。年终认真做好“中国美丽乡村”的考核验收,以奖代补,根据考核结果给予创建村奖励。
五、政策措施
1、突出项目,明确建设重点。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城市化发展优势,在项目选择上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以经营村庄的理念,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休闲、文化娱乐等产业项目,丰富“美丽乡村”建设内容,拓展农村发展的视野和优势;②积极与农业、环保、交通、民政、水利、林业等部门对接,争取各类基础性建设项目支持,提高农业农村发展后劲;③利用农村水利、林业、交通、电网等几十年基本建设的成果,加强基础设施的治理、整合,寻找服务于农业、惠于农民、美化农村等基础性建设项目,增强农村社会发展的优势。积极主动与各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开展项目申报、立项、实施、考核验收,取得项目的资金支持。
2、完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
在开发区(街道)现有的支农、惠农资金保持不变的基础上,今年对农业农村的扶持政策进行整合和完善,把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村庄整治、农村饮用水改造等政策进行整合,统一到开发区(街道)建设“美丽乡村”扶持政策当中,与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扶持政策相配套。开发区(街道)根据县年终考核合格后到村的以奖代补总额给予1:0.5配套奖励。
3、鼓励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通过健全资产运行机制,促进村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积极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确保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落实好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后的留用地政策,大力推行“征地留用”由村集体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村组按股分红,尝试新的集体经济管理模式。加大家庭工业、“农家乐”、老年养生、观光农业、林业等农村休闲经济产业的开发,对大力发展并取得明显成效的村,开发区(街道)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支持。
近年来,__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突出特色,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该村以“和谐稳定,兴村富民”为目标,以“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为契机,调动广大家庭成员在创建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以小家庭平安促进社会大家庭的稳定,“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取得新实效。
为保证“平安家庭”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村两委班子根据上级党委政府制定下发的“平安家庭”创建相关标准要求,组建强有力的创建组织领导机构,以争创“平安家庭”创建示范村为依托,以打造“平安家庭”为突破口,不断拓展创建领域,重点抓好平安创建进家庭活动,着力营造平安创建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把“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抓好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注重搞好家庭美德教育,将家庭的平安与稳定列入首要教育内容。成立 “平安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由专人负责创建活动,制定创建“平安家庭”活动工作计划,通过广播、板报、发传单、上门入户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动员家庭成员以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到“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中来,使各家庭成员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精神素养得到提升,确保“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顺利开展。
将“平安家庭”与“平安乡村”、“城乡清洁工程”相结合,把预防和制止犯罪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要内容,作为建设“平安家庭”的主要任务,成立“妇女之家”,“矛调委员会”建立健全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咨询、调解等制度,主张以预防为主,调解为先,争取将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家庭暴力的发生。通过开展法律宣传和道德教育,鼓励妇女参与群防群治,依法维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把营造优美生活环境,创建美丽家园,在家庭中倡导健康文明的科学生活方式,动员群众清理门前屋后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发挥妇女家庭半边天作用,村妇会干部带头做表率,走在群众的前头,做通群众思想工作,从而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为村民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村两委在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同时,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力度。立足实际,着力打造民风淳朴,环境优良,环村路整齐的新新村。制定发展规划,分年度稳步实施,一年一个新变化。提供创业平台,增加村民收入,为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打好物质基础。
总之,通过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不仅村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了提升,而且对我村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有力保证了全村的稳定、发展、繁荣,给__村的发展营造了安定有序的良好环境,为新农村建设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项目品牌声名突显
我县景区、景区通过近年来的精心打造,品牌效益日渐突显,各级领导及兄弟县市纷纷来县考察景区、景区的建设,市委书记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更是如此评价两景区“县的公园、永和古遗址公园做得精美、精细。公园是无中生有,现在成为县的金字招牌,和文纪念馆重新修缮、提升、改造浑然一体,成为一个很好的生态文化旅游景点、休闲度假之地;永和古遗址公园建设精雕细刻,成了一个保护性开发的旅游新景点。县这两个作品,我觉得是代表了追求品质、崇尚一流的工作要求和标准”。
(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今年,我县在建涉旅项目10余个,重点推进景区和景区二期项目建设。
1、加快景区建设速度。全面完成了景区一期工程遗址保护核心区、陶瓷文化展示区、商贸旅游购物区三大区域的建设,启动了游客服务中心、陶瓷文化产业园建设和永和古街维护改造等二期项目建设,完成了《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工作方案》,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创建工作。
2、加快景区品质提升。自去年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成功以来,我县乘势而上,进一步深入挖掘庐陵文化,提升景区质量,今年启动景区二期工程建设。二期建设共占地9公顷,总投资4500万元,重点建设千年窑火、水巷灯华、书香竹影等三大版块及水街商铺、特色餐饮旗舰店、旅游纪念品店铺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景区附加产值。
3、积极向上争资。围绕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月份组织通过了《遗址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级专家组评审,现已初步完成了该项目的初步设计,下步将组织初步设计专家评审,争取项目资金尽快到位。上半年,我县还包装并向省旅游局上报了梅塘镇潭头村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三)旅游宣传精彩纷呈。
不断加大营销财力、人力等投入力度,突出点面结合,进一步打响“千年窑火、千古正气、千韵美景”旅游品牌。
1、强化资源整合。制作了景区宣传折页和景区宣传画册,借助各项活动,大规模开展旅游宣传。加入市中心城区旅游景区(点)捆绑折扣销售模式,加强区域旅游合作机制。
2、强化媒体营销。4月份,广播电视台综合新闻广播频道走进景区录制专题节目;同月,央视“寻宝”栏目专家组走进县景区,进一步提升了我县知名度;今年我县加强了与报社的合作,全年报社将为我县专门制作刊登3个以上的旅游宣传专版。上半年我县还通过网络向全社会征集景区旅游宣传主题口号和旅游宣传标识,进一步扩大了我县旅游影响力。
3、强化活动营销。先后组织接待了全国、全省以及全市旅行社来我县景区、景区踩点,考察旅游线路;制作大型户外旅游展板,在国际杜鹃花节启动仪式上展出,并发放旅游宣传资料2000余份,进一步扩大我县旅游影响力;全力以赴做好全市四套班子旅游巡视接待工作,得到了市委书记及各级领导的一致肯定。
(四)市场秩序更趋规范
1、加强旅游安全监管。突出抓好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印发《县旅游行业安全生产大检查工作方案》,重点抓好节假日以及重要活动期间的安全检查。开展了全县旺季旅游安全生产督查工作,保持我县旅游安全生产持续稳定的良好态势。
2、加强旅游服务广告监管。大力推进诚信经营,对以虚假旅游服务广告招徕旅游者和误导欺诈消费者等违法行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营造良好的旅游市场环境。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全力做好乡村旅游工作。策应第十届横江葡萄节,举办好横江葡萄节观光采摘旅游月活动。
2、继续抓好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建设,启动景区旅游标识设计和制作工作,完成景区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工作。完成景区二期工程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 浙江 生态环境 治理对策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abou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Zhejiang New Countryside Construction
Cai Xiuqiang, Chen Lili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ejiang Zhoushan 316000)
Abstract:The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is the reality needs of rural economy development, rural culture prosperity and rural social stability. It has a great and deeply signif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and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o far,there is still exists a lot of problems in Zhejiang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like shortage of funds,facilities management,environmental pollution,government executive and so on.We may take measures from terms of awareness,culture,industries,instituonal to governance and construction of rur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new rural; zhejiang;ecological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内容,而我国直到21世纪初才真正意识到农村面源污染严重、生态环境压力大的问题,农村生态环境正经历着“好-差-好”的演变趋势,而由差到好,却是一个极为漫长且困难的过程。浙江省的经济、文化、创新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城镇化建设也走在前列,随着国家不断强调“绿水青山”生态环境问题,对农村环境的高度重视,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成了浙江省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工作。
一、浙江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治理的重要意义
第一,生态环境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个方面,涵盖了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政治五个方面的内容[1],而村容整洁则是对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要求,可见生态环境治理是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二,生态环境建设是城乡协调发展计划实现的前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强化农村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是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农村文化、稳定农村社会的现实需要,对于解决城乡二元矛盾,协调城乡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第三,生态环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途径。农村生态文明包括建设新农村和农村生态保护两个方面,在农村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它要求农民自觉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位置,从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双重和谐。
第四,生态环境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物质基础。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和根基,而环境安全问题是农村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之一[2];只有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防止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并在此基础上寻求解决的途径,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3]。
二、浙江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现状分析
(一)浙江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总体状况
经济发达的浙江省在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一直扮演着“领跑者”的角色,自2003年“千村示范、万村整治”为龙头的城乡统筹发展工程拉开序幕以来,浙江省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又先后开展了“五整治一提高”、“美丽乡村”、“五水共治”等民生工程,积极营造优美整洁的农村人居新环境,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面貌的改观;到2013年底,全省共有2.7万个村完成环境整治,村庄整治率达到94%,成功打造了35个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4]。但与此同时,浙江省农业基础脆弱、工业发展缺少总体规划、环境治理资金管理紊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矛盾依然突出,相比于发达国家农村环境状况及完善的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浙江新农村建设中生态环境治理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农村环境状况改善,但资金短缺
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广大村民的共同配合努力下,浙江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取得显著的成绩。村庄环境治理与保护纳入城乡建设轨道,宁波丽水衢州等市的偏远山村逐步移居到平原地区,原先的居住地根据实际情况改建为水库、风景旅游地或者生态保护区,并将移民后的行政村以社区模式进行建设管理;各乡镇实行垃圾统一收集运输,更新雨水管道、实行雨污分流,推广清洁能源使用等;各县市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环境整治行动计划,乡镇河道、山林也得到有序治理与管理。
而近年来受全球经济不景气、自然灾害增多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持续增多,村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农民增收趋势缓慢,多地农村基础差、底子薄的问题显现。各村经济来源渠道窄且收入额少,在用去大量资金来修路、修建村委办公楼之后,在环境建设管理方面资金缺口较大;环境治理需要巨额资金支持,政府部门又不可能全权包揽,村民更不乐意将村内经费用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也无心在生态环境建设上花费心思,即使有心也是无力。
2.乡镇工业发展迅速,但污染状况不减
浙江省内有很多工厂开设在农村或者城乡结合部位置,其中以小企业、大集群,小产品、大市场,小资本、大产出而闻名的“块状经济”创造了浙江制造业60%以上的产值,70%的出口总量和80%的就业岗位[5]。但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企业发展模式,占用并污染了大量农田耕地,存在着总量小、类别多、污染集中、单位产值排污量高的问题,尤其是绍兴纺织行业、海宁皮革行业、富阳造纸行业和台州医药行业等对农村环境造成结构性、规模性、布局性的污染[6]。政府部门也在想方设法的减少企业污染,但经济产值始终置于首要位置,污染治理的速度赶不上工业规模扩大速度,乡镇企业污染仍在继续。
3.农村环保基础设施普及,但设施管理堪忧
随着国家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浙江省各乡镇基本上建有基础的环保设施以及文化健身设施。村镇级道路逐步实施硬化、绿化,这大大减少了扬尘、噪声污染。各村生活垃圾堆放点初步建立,垃圾清运体系逐步构建。如乐清、余姚、东阳等地的部分经济发达乡村,多个镇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雨污分流管道,在辖区范围内建立了统一的生活废水处理系统。
与通水、通电、通路等硬件设施的建设相比,乡镇对于农村环保设施管理还很欠缺,缺乏一种有效的管理体系。各村集体经济能力差异大,基础设施建设差别也大。比如农村现有的公厕建设标准不一,有些地区的建设甚至不能达到卫生标准;而且厕所等公共设施并没有专人管理,公共财物无法得到有效地保护与打理,设施损耗快生命周期短,难以达到设想的无害化、功能化效果;乡村人口素质又不高,环保设备利用率低,垃圾废物不能准确丢进公共垃圾桶或者集中放在统一的位置;生活垃圾堆放地、公共厕所无人打理,一到夏天臭气熏天、苍蝇成群,影响村容村貌,将会成为新的环境污染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仍然不高,全省仅37%的村实现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户受益率为42%[7]。
4.城镇化建设提速,但生态规划难以执行
城镇化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载体,浙江省各市区都在不断探索创新适合辖区的城镇化建设道路。也正是因为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很多乡镇不自觉地偏离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它们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或政治利益、中意面子工程,重新走上了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另外政府多注重乡镇总体建设规划、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划的编制,但往往会忽视与土地、环境、产业发展等专项规划的有机结合。各乡镇政府能有序按时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村庄生态规划的要求,却不能够严格执行,将新编的生态建设规划弃于角落;即使少部分的生态规划在执行,也会让步迁就于经济建设,并不能够起到该起的指导保护作用。无序建设、混乱管理等情况,在各乡镇新农村建设中还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的。
5.乡镇积极响应上级,但缺乏实际操作
随着“生态浙江”口号的提出,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号召,争相创建“生态XX”称号。但是,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中“明抓暗放”、“弄虚作假”现象普遍,尤其是乡镇一级。县区根据上级部门要求,设立相关部门、制定工作计划,统筹各部门配合协作环保计划的落实;乡镇政府也纷纷列出工作计划、细分工作任务、对接企业农村,向上级申请专项经费支持;企业在表面上积极响应,实际上也增添了环保设备。但是在仔细调查之后就会发现,很多乡镇、街道、企业只是停留在听汇报、写方案等表面工作上,敷衍了事。村庄整治建设范围小、力度弱,真正扎实实践生态建设方案的不多,个别乡镇为达到指标要求胡乱编造数据,尤其是经济落后的乡镇,一切仍要为经济建设让步,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观念相对薄弱;企业安置的环保设施很少运行,多只在环保例行检查时启用,平时为节省成本成了摆设。
三、浙江新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对策
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关键要意识到人的需要和自然生态价值之间的联系。
(一)提升生态意识,鼓励村民参与
政府部门应深入开展农村生态环保教育,增强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改变农民生活习惯,从污染源头开始治理。首先各级干部领导要摒弃旧有思想、提高环境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权利观、生态观,将新农村的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在作村镇建设决定时要考虑项目对环境的影响;其次,落实村镇规划、办好教育、做好宣传,做到职责有人抓、有监管、有投入、有效益;再者,选择诸如“3?22”、“6?5”等特殊日期,开展丰富多彩接地气的环境宣传活动,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向农民传播生态理念和生态知识,提高村民的环境意识。各行政村成立相应的环境监督管理小组,层层落实。
(二)发展生态产业,推广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是实现我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生态农业有利于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农村区域特点为基础,相关部门应做好种植技术、养殖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测图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与运用,做好生态防治措施。同时注重各镇特色产业的带动作用,鼓励农业产业化发展,比如永康的五金、义乌的小商品、东阳的木雕、安吉的白茶等可以和生态农业建设更好地结合起来,创建特色产业科技园、打造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浙江省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必须走好小型作坊的新型工业化改造道路,加快乡镇企业的合并转型、技术升级,建设能耗低、污染低、产出高、质量好的生态工业链,加强与高校科研单位的交流合作,创新发展,寻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回收农业废弃物、通过各种途径变废为宝,提高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8]。
(三)完善农村环保制度,加强环境监测与保护
良好的农村环保制度,有助于农民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完善新农村建设要求的环境保护法规,同时对环保行业、环保行为制定优惠激励政策;建立由政府、企业、个人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专项环保资金保障制度;通过培训、讲座等方式提高执法人员实战技能与知识面,加强执法队伍道德素质建设;定量核查生态创建工作,包括生态指标、生态规划的执行情况,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考核与政绩挂钩制度[9]。针对现有污染,开展水、气、固废专项整治工程;有效确立农村环境敏感点位、广泛设立农村环境监测点;逐步建立农村环境监测制度,加强对监测团队的管理与技能培训,把握农村环境污染的动向和发展变化规律,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减轻农村环境污染和破坏。
(四)知识下乡,提高农村科技水平
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其经济落后、发展前景较差,故很少有知识青年愿意到农村发展、支援农村建设。所以提高农村科技水平,首先要做的就是知识下乡。政府要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鼓励青年人才到农村去,定期向农村输送青年才俊、招收大学生村官;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技术研究的科研投入,开展培训班、免费教育辅导当地村民干部,提高农民尤其是种植大户的科技文化水平。同时,政府还要建立知识下乡长效机制,加强对农民的后续辅导;此外,要倡导绿色科技下乡,实用科技下乡,向农民推销符合当地经济水平、地域条件,满足农民生产需要的先进技术,比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等。科学技术始终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水平上去了,生态环境治理自然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梁修群.河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
[2] 崔巍娜.新时期我国农村社会管理问题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
[3] 张倩.浅析农村生态环境法治保护[J].知识经济,2010.
[4] 夏宝龙.美丽乡村建设的浙江实践[J].政策t望,2014.
[5] 汤临佳,等.浙江省乡镇企业发展模式与经验――兼议对西部地区的启示[J].区域经济,2013(5).
[6] 王鹤菲,杨晓杰,刘霞玲.浙江省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与治理模式[J].经营与管理,2014.
[7] 2014年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目标任务
根据《区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优质、高效地完成市教育局和区委、区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具体目标任务如下:
(一)学前教育。全区幼儿三年入园率达到93.5%以上;新建、改扩建4所镇乡中心幼儿园。
(二)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巩固率达到99.5%以上;毕业率达到100%;“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85.5%以上。初中:入学率达到98%以上,巩固率达到98%以上;毕业率达到9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升学率达到86%以上。
(三)普通高中教育。普通高中招生4000人;普高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各科合格率达9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学前教育普惠化。
推进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加快公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按照幼儿园建设目标及任务,如期推进建设进度。继续抓好公办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安全管理、软件资料管理,加大对新建中心幼儿园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建立体系,逐步开展学前教育质量检测督导评估。结合城乡对口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学前教育教学研究。规划我区2所较大规模、规范性幼儿园积极争创2015年市级示范性幼儿园。
2、义务教育均衡化。
进一步加强义务教育阶段教育工作规范化,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做好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严格异动手续,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的巩固率。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教育资源,将条件具备的小学和初中整合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做好2017年迎接省政府教育督导室“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验收准备工作。
3、高中教育优质化
根据省、市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将高中招生任务分解到各学校,制定好学校招生计划,落实定向计划,加强招生过程管理。抓好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及学分认定工作。加强对高中教育教学视导,认真组织高中毕业班诊断性考试,对诊断性考试的问题及时总结,研究策略,加强高考考点的分析研究,全力做好高三备考工作。深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发展。
(二)强化精细管理,增强区域教育综合能力。
1、树立法治观念,形成依法治教新格局。加强法制宣传和培训,提高教育系统法律素养,进一步规范教育执法行为。突出校长带头,破解学校内部管理陈旧的“人治观”、“德治观”,树立依法治教新意识,抓住教育综合改革与法治工作的契合点,处理好教育法规与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进一步改革学校内部管理新模式,完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坚持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实施依法办学。
2、打造生态教育,强化教育管理效能。按照区域内生态教育建设目标,指导各校树立“三全”、“三特”的办学思想(“三全”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三特”,即“学校要有特色,教师要有特点,学生要有特长”),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四条禁令”、“三个一制度”、“三条底线”、“三项治理”、“两个计划”等制度相关要求(“四条禁令”即:禁止乱收费、禁止赌博、禁止酗酒、禁止走读;“三个一制度”即:坚持每周召开一次行政办公会,每周召开一次教职工大会,每周召开一次学生会;三条底线即:安全底线、稳定底线、质量底线;三项治理即:开展干部作风专项治理,解决执行力不强的问题;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治理,解决满意度不高的问题;开展学校管理专项治理,解决办学水平不高的问题;两个计划即:干部队伍建设计划,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加强教育行风建设,促进校长提高管理工作效能,促进教师改变教育教学行为。深入推进校长“高峰论坛”、骨干“名师论道”、教师“大练兵”等活动。继续实施校级干部交流机制,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队伍建设。
3、落实常规督查,狠抓教学质量提升。各直属学校、镇乡教育管理组要严格执行教育局制定的常规管理相关规定和要求,做到细化管理措施,强化管理细节,加强检查评比,提升管理效果。督促各校进一步加强毕业班及非毕业班教学工作质量的全程监控与指导。进一步完善并执行《区2015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核办法》,加强常规管理,落实教学质量评估、年终绩效考评制度,采取有效的竞争激励措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驱力,进一步强化质量立校意识,促进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大提升。
4、打造校园文化,优化校园育人环境。2015年为全区中小学“校园特色文化品质提升年”。各校要从组织领导、经费投入、文化设计、内涵发展上狠下工夫,进一步抓好校园文化建设。马鞍九义校、一小、二小、七小要充分发挥省、市、区级校园文化建设典范学校、特色学校的示范作用,继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品质,并带动区域内各级学校共同建设发展。各镇乡教育管理组要在普遍抓好所属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一至二所重点学校,为其他学校提供学习的榜样。
5、创建示范学校,树立办学优质品牌。规划指导镇中心小学、保和镇中心小学、四小等学校创建“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规划指导镇初级中学创建“市校风示范学校”,七小创建“市校园文化特色学校”。指导已经创建达标的市、区级校风示范学校,市、区级示范性小学、示范性初中、示范性普通高中、示范性九义校继续巩固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三)规范办学行为,推进教育健康均衡发展。
1、加强招生管理,严格教育三乱治理。全力保证义务教育入学率目标任务完成,制发2015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收新生入学工作文件通知,按照新生入学原则,严格招生纪律,严禁违规招生,严禁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严禁分重点班、实验班、快慢班。成立2015年招生工作宣传小组,积极化解城区中小学入学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加大违规办学行为查处。依据《关于进一步加强行风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资雁教发〔2013〕22号),按照行风建设“五条禁令”要求,规范师德师风,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结合依法执教,严格教育三乱治理,继续开展“减负万里行”活动,维护中小学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2、迎接督导评估,加快教育均衡发展。结合2017年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契机,进一步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稳妥推进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具备一定条件的学校有效整合为九义校。指导各校对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细则》要求,统筹安排,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岗位责任,完善相关材料,加强自查整改,进一步加强经费、人员、设施的投入,减小区域内薄弱学校发展差异系数,开展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互相结对帮扶。指导各校尽力进行班级均衡化资源配置,保证教育的公平性。
3、巩固“两基”成果,加强学籍统一管理。组织开展2015年“两基”成果巩固提高自查工作。坚持控辍保学工作“五落实”。进一步加强对教育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籍管理规定的学习,提高师生、家长对学籍管理的知晓率,切实规范中小学生学籍管理,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校生的巩固率。
(四)推进课程改革,深化教育内涵品质。
1、加强课改宣传,转变教师观念。2015年为全区中小学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年,各校要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大力宣传课改意义,转变教师的传统思想和畏难思想,提高课改意识,大刀阔斧开展活动实践,做到“学校要校校参与,教师要人人行动”。继续推进各校“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使用,深入开展各种课改活动,加强学科组研究,加强教师集体备课,有效使用导学案,促进教师进行多层次的研讨、交流、碰撞,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高效、快乐的学习乐园。
2、深化课改培训,提升教师能力。本学年将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切实加强对学校各科教学骨干教师、教研员、学校领导的培训指导。将邀请知名专家、课改基地一线教师到讲学;3月将邀请知名专家李镇西到开展《课改-班主任的角色》专题讲座;同时继续选派校长、教师到山西太谷、广州深圳、广西、宜宾、广元等课改优秀示范基地进行实地考察,观摩课改现场。2015年,将在老君镇、东峰镇、迎接镇等3个乡镇学校开展片区课改研讨会,促进农村区域课改经验交流。指导各校强化参培教师回校后组织有效二级培训,把学到的课改经验运用于教学实践,带动全校教师共同开展课改实践。
3、落实课改措施,构建管理体系。全区各级各类学校要增添课改具体措施,落实课改专项经费,强化教师课改培训,切实开展课程改革主题活动,教研工作要服务课改,课改工作促进教研,进一步完善课改管理制度,加大对教师课改工作的考核力度,加强区域生态教育建设课堂研究,要大胆探索研究切合本校实际的课改新模式,强力打造生本课堂,构建课改管理体系。要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负责人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至少构建三层管理网络:以校长为核心的决策层,以教导处(教科室)为重点的管理层,以课改教研组长,一线教师为主体的执行层。实行层层负责纵向管理,使课改各环节得以真正落实。
(五)狠抓课堂效率,提升普通高中教学质量。
1、层层督查到位,狠抓高中教学常规。认真做好高中教育教学常规工作,局机关包联人员坚持督查到位,区教研室坚持专项视导到位,各校负责人坚持目标管理到位,各学校领导蹲班联系指导到位,各科任教师包联督促关爱学生到位。落实“高一抓起、一抓三年”的管理措施。做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认真组织好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工作。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学习成效。指导各校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生态课堂,一方面研究适宜的课堂教学模式,如以先学后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的课堂导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强调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和学习能力训练的综合培养,全力打造快乐高效生态课堂。另一方面要坚持抓好高三复习课、讲评课的教学指导,进一步强化集体备课,以此提高课堂效率与复习课效率。同时组织好各年级学科教学研讨会,进一步提升学校课程管理能力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3、加强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管理督查。根据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区3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要认真做好复核确认验收工作。2015年3月,市教育局将对我区三所市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进行复核确认,学校要再次整理相关资料,及时梳理整改初验反馈的问题,确保顺利通过市教育局的复核验收。
(六)坚持立德树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1、提高思想认识,加强队伍建设。各校干部、教师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及“中国梦”系列重要文件精神,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和政策理论水平。抓好德育骨干及班主任队伍的培养,加强未成年人“心海护航”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建设。
2、加强阵地建设,优化育人环境。要保证德育工作经费的投入,加强德育阵地建设,配置基本设备设施,提供物质保障。各校要利用各种渠道,充分发挥校园电视、广播、网站、校报、橱窗、板报等阵地的育人作用,打造班级文化建设,挖掘校园文化内涵,强力打造校园文化,营造优美育人环境。
3、开展主题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各校要做到有标语、有专栏、有活动、有记录。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三爱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三节教育;组织“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月”活动,加强禁毒教育和法制教育,举办法制警示教育巡回讲座,五好小公民主题教育读书活动,学雷锋“五个一”活动,大力选树宣传先进典型;继续开展“日行一善”志愿服务活动、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实践活动、“爱心小天使”、文明礼仪教育等活动。组织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进行国家版图意识教育。
4、加强德育课堂教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德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上好《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挖掘各学科蕴含的德育资源,把德育有机渗透到各学科教育教学活动中。各中小学必须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做到有课程、有教师、有教材、有教学、有效果,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长效机制。
5、抓好社会实践及校外教育工作。各校要继续加强校外德育基地建设,建立学生校外实践园地;落实学生参加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各环节管理;大力推进区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建设,加强师资配备和培训,确保5月份投入运行。已建成的“乡村学校少年宫”要加强日常使用管理,制定工作计划、活动方案,定期定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保证学生人人参与、周周参与,注重少年宫软件资料建设,认真筹备2015年5月召开的全区学校少年宫建设工作现场会。
6、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及特殊群体学生关怀。进一步加强家长学校建设。要做到有牌子、有阵地、有队伍、有措施、有记载。全区拟于3月下旬召开中小学家长学校建设工作推进会。继续组织指导多所学校进行“全国优秀家长学校实验基地”创建工作,指导二中作好“全国优秀家长学校”迎检准备。各校要与社区、家庭配合,特别关注留守学生、残疾学生、失依儿童、单亲学生、贫困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有心理疾患的学生及后进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情况。抓好“留守学生之家”的建设、管理和使用。
7、加强德育教科研工作,规范德育目标管理。加强德育科研立项课题研究,德育教研活动的评比、竞赛,德育校本课程建设的探究。继续推行学校德育工作目标考核制度,对德育工作成绩显著的学校进行表彰或奖励,对德育工作薄弱的学校责令限期整改,督促各校严格执行学生期末德育成绩考核评价。
(七)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学校体育工作。
一是继续规范体育常规管理工作。今年将继续推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工作,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上报率达100%,确保学生体质健康成绩逐年上升;抓好“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的推进工作,抓好全区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活动和长跑活动;督查指导各中小学校开展丰富多彩、强身健体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组织好相关体育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各校要认真实施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确保开足、开齐体育课程和课时,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锻炼时间。
二是认真组织好运动会、艺体节、体实考项目和各项比赛。指导各校做好迎战省第十三届运动会的准备工作和比赛期间的工作;认真组织开展“新华文轩杯”第六届中小学生艺体节;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市教育局2015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组织开展全区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加强过程管理,严格考试纪律。认真开展好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和新增项目的训练,积极参加省、市、区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体操等比赛。
三是认真实施学校体育艺术工作五年行动计划。认真贯彻〔2012〕53号、川办发〔2013〕6号、川教〔2014〕71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五年行动计划(2014—2018年)>的通知》(资府办发〔2014〕50号)等文件精神,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切实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问责机制。各学校要尽力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开齐开足体育课程、落实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规定、实施学校体育评价制度,逐步实施本校体育艺术五年行动计划。
四是积极开展体育工作评估、阳光体育学校创建工作。开展对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体质监测工作的常规检查、指导。督促各校10月底前完成国家级“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学校体育工作评估”、“学校体育工作年度报告”等工作。继续开展市级和省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并逐步把“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列为评估各类示范性学校的必备条件。2015年指导二小和马鞍九义校创建省级“阳光体育学校”,指导三贤九义校、绵阳中学育才学校和老君镇初级中学创建市级“阳光体育示范学校”,力争年内圆满通过评估验收。
五是开展足球教学,创建“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指导有条件的学校积极组织中小学足球教学辅导,规划指导中学、七小等6所学校积极争创“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2、学校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学校卫生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着力抓好学校健康教育,落实健康教育每学期不少于6-7课时,达到有课时、有教材、有教师、有教案、有考核、有评价的“六有”要求。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深入开展健康知识和技能培训,组织实施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近视眼防控工作方案》,落实岗位职责,加强保护学生视力工作。狠抓学校爱国卫生工作,继续开展校园内公共场所禁烟活动,创设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开展预防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及禁毒教育师资培训工作,加强学校重点疾病防控工作。
3、学校艺术教育工作。
规划指导七小创建省级艺术特色学校。开展全区中小学开齐开足艺术课程专项督查。组织中小学参加省第十一届中小学生优秀艺术人才大赛和区第六届中小学生艺术节。落实体育艺术2+1项目、班级合唱和校园集体舞,使中小学生在校期间学会使用一至二种乐器、培养一至二项艺术爱好。继续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和戏剧进校园活动。指导各校搞好“五四”、“六一”、“元旦”的庆祝活动;继续组织全区中小学生硬、软笔书法比赛。组织好“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及全区中小学生诵读比赛和合唱比赛,“牵手国寿,梦想家园”少年儿童绘画评选和“美丽中国梦”第三届国家版图知识竞赛和少儿手绘地图大赛。
4、科技教育。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及《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以活动为载体,督促指导各学校以节能减排为主题,广泛开展科普宣传月、科技活动周、科普活动日活动,活动要有方案、有总结、有简报、有过程记录。与区科协密切配合,认真组织开展第三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全区中小学中认真开展好“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征文与制作评选活动。做好科普调查统计工作。
5、学校国防教育。
认真落实学校《国防教育法》规定,提高国防教育在地方课程中的开课率和军事训练的开课率。进一步贯彻《高级中学学生军训教学大纲》,确保高中阶段新生参加军训面达100%,有条件的初一新生也要组织军训,同时要提高军事理论的开课率,增强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认真开展国防教育日活动,进一步增强师生关心国防、支持国防、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开展双拥工作,落实《市军人子女教育优待办法》。配合区人武部做好征兵宣传、文凭审核等工作。
(八)以教科研促发展,彰显学前教育特色。
1、以科研为契合,促进城乡幼儿园双向互动发展。
在省级课题《区域推进镇乡中心幼儿园建设实践研究》中期成果的基础上,调整思路,有针对性地继续深入开展城乡六片区结对帮扶活动,实现六片区城区示范园与镇乡中心幼儿园双向互动发展。一是强化城区示范性幼儿园精细化管理。细化教学过程管理,突出游戏化、特色化教学效果,充分发挥辐射示范作用,引领全区幼儿园健康、优质发展;二是规范镇乡中心幼儿园园务管理工作。新建幼儿园在初始阶段管理工作必须套模发展,常规管理基本制度要求基本一致,达到规范化的基础后再进行变通发展;三是加大中心园教学教研工作专项辅导。建立完善园本培训制度,定期组织教研活动,主题教育活动,参与教学竞赛、教师技能比赛等。
2、加强内涵提升,努力追求优质化发展之路。
以“片区推进,个体培育,特色发展”为原则,在统一要求镇乡中心幼儿园规范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搭台子、引路子,促进优质化、特色化发展,提升幼儿园的内涵。指导一些教学条件成熟的中心幼儿园,开设本园特色教育活动,挖掘乡土资源,大胆构建农村幼儿园乡土课程建设,进一步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3、狠抓幼师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继续抓好幼儿教师队伍专业培养,组织公办幼儿园教师专题全员培训,举办第四届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会。进一步加强镇乡中心幼儿园转岗教师的专业技能学习。邀请省级知名专家赴讲学,专题辅导幼儿园教材教法,定期组织全区公、民办教师开展幼儿教学研讨课、片区交流观摩等活动,进一步提升全区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