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5: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机械制造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明确目标;确定方案;考核;交流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机械类专业是其重点,也是当前的热门专业。如今我国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对高素质、高能力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院校务必要提高教学水准,培养更多优秀人才。项目化教学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开放性等特点,可弥补当前教学模式的很多缺陷,在高职教育中有着广泛应用。
机械类专业包含甚广,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其中一部分,然而在当前教学中存在诸多缺陷。如教学方法太过单一,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机械制造应以实践为主,但课程缺乏实践,如机械制造要遵循“基准先行、先面后孔”的原则,但学生往往只掌握理论,而不能很好地融入实践;评价环节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学生难以了解自身真正的学习水平。
针对以上不足,需尽快采取有效措施。项目化教学归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是师生围绕同一个完整项目而展开教学活动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流程:①明确项目任务。在此环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主要任务,并按照分组或其他形式让学生讨论。②制订项目计划。学生根据各自讨论结果制订详细的计划,并由教师加以审查指导。③计划实施。学生具体分工,逐步解决问题。④评估环节。学生自我评估后,教师根据实践结果予以相应的评价。最后将整个实训过程记录归档。与以往教学模式的不同在于,项目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将课本知识转化为项目,缩短课堂理论时间,增加实践时间。
二、项目化教学的准备工作和方案设计
1.准备工作
首先是师资力量。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不管是教学理念、考核评价方式,还是课堂地位、知识结构,都与传统教学不同。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解放思想,深入理解新课改内涵,转变教学观念,还要强化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也要亲身参加实践,如此在课程实训时才能把握学生心理,采取正确的方法提高其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自身教学水平。
其次是实训环境。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稍有不同,其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最终目的是制造,所以必须与实践紧紧相连,甚至可以从实践中总结理论经验。为使学生有更真实的体验,有必要将实训中心工厂化,与理论课教学密切相连。
2.方案设计
(1)明确目标
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知识,熟悉加工流程;了解各部分零件的特点、用途,能够正确选择制造材料,学会如何制造毛坯;能够编制工艺计划,设计工艺规程;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能力完美结合,进一步拓展自身素质,同时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2)确定方案
实训课程以机械设计和制造为主要内容,实践为主线、质量为核心。在提出任务后,学习可自行思考,也可组成小组商量讨论,制订实训计划;在得到教师检查认可后,便可根据计划步步完成设计目标;实训结束后进入评价环节,先由学生互评,然后教师做出总结;最后举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评价,此过程中老师对关键部分进行讲解,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还能认识到自身优缺点。
(3)考核
正确的考核方式有利于教学目标顺利实现,项目化教学可将一个大项目分为几个小项目,然后逐个实现。所以教学中应重视学习过程和实际技能的考核,适当增加考核次数,及时总结经验和不足,从而提高综合能力。考核时,学生要单独完成设计、选材、加工等程序,制造出自己的产品。
(4)交流
零件加工制造完成后,师生之间主动交流,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三、项目化教学在机械制造技术课程中的实际应用
1.明确任务
以钻床夹具设计为项目内容,任务为在杠杆臂上完成两个垂直的孔,直径分别为10 mm、13 mm。
2.项目计划
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及要求提出项目计划:30 min内确定定位方案,结合杠杆臂构造确定以直径为22 mm的孔作为基准,以减少不重合误差,并且可限定4个自由度。用螺母限定上下窜动的自由度,然后用支撑钉限定零件沿22 mm孔中心线转动的自由度,以实现完全定位;45 min内确定夹紧方案,10 min 内确定夹具的具体形式,90 min内完成总装配图的绘制工作,20 min内完成零件加工精度的分析。将本项目分为4个小项目,分别由4组学生来完成。
3.实习加工
学生分组到实习工厂进行实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该夹具的制造加工。如果条件允许,学生也可在实训中心完成项目。
4.指导和评价
加工制造的过程中,教师应加以指导,包括零件精度、灵活度等关键问题,可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严谨计算后再加工。最后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进行表扬、鼓励,对做得不好的学生应多用鼓励性语言,指出其不足之处。
机械制造技术在当前制造行业有着广泛应用,课堂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培养质量,应加强重视。实训是其关键部分,项目教学法遵循“少讲、精讲、多实践”原则,可有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在机械类专业教学中有着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程英鑫.高职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9(5):136-137.
现场教学方法就是要求教师在开展实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真实或仿真的机械环境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巧的方法,现场教学法为学生增加实际生产经验有着最直接的意义。为此,中职院校应该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生提供必需的真实或仿真的生产现场和工作现场,为本专业学生提供必不可少的设备和物料,在真实的环境下,教师立足于课本,为学生讲解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对设备进行正确操作。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对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明确,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无误地掌握操作技能。另一方面,为了引导学生进入真实的生产氛围中,在现场教学中,教师应该做好实训教师车间化和实训学生工人化,在教育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进行职业安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2示范教学的方法
示范教学法是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示范教学法在引导学生正确操作机械设备,正确掌握操作要求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示范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回顾理论知识并进行示范操作的方法。在实训课程示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把握操作进度,尽量把速度放慢,引导学生跟进思路,同时要注意操作顺序应该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单一到综合的原则,实现规范操作、标准操作。另外,教师在示范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对错误操作行为进行示范,让学生明确错误操作的危害,提高警惕。另一方面,在进行示范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因材施教,对基础差的同学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对操作难度较大的工序也要不断示范,确保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掌握扎实的操作技能,不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学习知识、增加技能、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不断适应新时代的就业需求。在专业实训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的方法,将实训内容进行项目化处理,为学生规定相应的工作项目和工作任务,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比如在《机械零部件设计与制造基础》课程的实训课堂上,教师可以将实训课堂进行项目化处理,形成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一体化工作流程,同时将学生划分不同的工作小组,完成小组工作任务。在任务驱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实现。在工作任务完成之后,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对工作过程、工作成果的评价,确定实训成绩。
4完善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制度
在中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实训质量的提高。为此,建立完善的实训课程教学考核制度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对于学生实训成绩的评估,要本着公正、公平、客观、准确的原则进行评定,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到自身的操作不足。为此,一方面,在每一次实训项目结束后就应该根据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总结为依据进行实训成绩评定。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学生实训反馈表,对学生的出勤、生产操作、思想表现等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并作为期末实训成绩评定的一部分。此外,实训教师应该对每一位学生的实训状态进行观察,保证成绩评定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5结语
关键词:机械制造 应用性人才 现状 工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12-354-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机械制造业,支撑着整个制造业的发展,是国家工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同时关系着国家经济的各部门健康发展。随着现代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推动了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促进机械制造精细化程度的提高。但是,机械制造工序科技含量的提高,意味着需要大量掌握这些技术的机械制造专业人才,这给高校机械制造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端,对培养机械制造专业应用性人才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本文在分析现阶段我国高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简单探讨。
1 我国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现状
1.1 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目前,在高校机械制造专业教育中,虽然招收的学生数量不少,但是却存在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很多对机械制造人才需求旺盛的企业都反应高校毕业生只能掌握有限的机械制造操作技能,对自动化技术等现代化机械制造工艺掌握不熟练。这反映了高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内容与现代市场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现代机械制造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供需双方错位现象严重。
1.2 教学理念陈旧,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目前,我国高校机械制造专业教学理念陈旧,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教师往往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在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根据教材对学生进行大量的理论灌输。在教学中,教师强行的将学生的思维禁锢在自己设定的套路之下,不鼓励学生大胆的进行质疑,学生很少有机会能够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的高速流动让学生可以从多种渠道获得知识,这种传统的教学理论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3 师资力量薄弱
虽然机械制造工业发展迅速,但是高校目前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中,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师资源相对匮乏。因为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比较复杂,学校普遍缺少教学器材,因此,大多数教学仅限于教师的理论传授。教师也没有真正的对机械制造过程进行实践,因此,在一些讲解中,往往是“纸上谈兵”,这些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无法提高,最终被用人单位淘汰。
2 机械制造专业“工学结合”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1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内涵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对学生进行机械制造能力、机械设计以及机械加工等能力的培养基础上,引进社会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岗位训练、顶岗实习训练等,提高学生的职业认知能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初步形成。在校企合作的机制下,充分发挥两者合作办学的优势,工学交替组织机械制造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通过引入职业资格标准以及企业的要求来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制定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推动机械制造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2 “工学结合”应用性人才培养方案
2.2.1 课程设置
在机械制造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设置上,要科学分析当前国内机械制造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社会企业对机械制造专业人才的需求,设置与社会需求相关度较高的机械制造课程。课程的设置中,要注意理论传授与实践操作相结合,适当的减少理论教学的比重,占到总课时的30%-40%即可,同时,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更好的理解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加强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应该多开设一些与实际机械制造生产相关的实践课程,安排学生有步骤的操作,安排学生定期到社会企业进行实习,回校后安排学生总结实践经验。实践性学习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认识阶段,主要是学生在大一时期对机械制造理论知识学习后,组织学生去机械制造企业参观,让学生直观的认识机械制造工业;(2)基础实践阶段,在学生掌握一部分专业知识后,安排学生到校外进行适度实践学习,掌握机械制造的基础环节操作;(3)专业实践阶段,学生在校完成所有的专业课程学习后,由学校组织,安排到对点企业进行较长时间的顶岗实习,使学生掌握实际的机械制造操作技能。
2.2.2 教学内容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在教学中对专业的发展方向和特色进行准确定位。随着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应用,机械制造中数控机床以及加工技术应用是未来该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数控设备,因此对机械制造专业的设计、加工人才有较大的需求。在高校机械制造专业的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加强对自动化技术的教授。例如自动化数控技术方向应该以弱电为主,偏重机床数字控制系统的教学;先进制造工程中心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数控加工方向则应该以职业培训为主,偏重数控机床操作与维修技能的培养;对于机械制造生产方向,则应该偏重于对学生数控加工工艺以及数控机床设计的教学。不同方向的专业教学内容不同,从而实现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学科内细分,构建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促进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2.3 考核方式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传统的培养模式最大的不同就是更加注重教学的实践环节,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在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中,传统的以考试为主,以成绩定好坏的方式已经不能适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考核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考核时,不能仅仅的看学生的考试卷面成绩,更要引入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借助企业常用的绩效考核机制,对学生在实践环节的表现进行打分,然后与其理论考试成绩相结合,组成学生最终的考核成绩。这样不仅保证了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激励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更加努力,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推动机械制造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2.3 推进机械制造专业应用性人才培养的配套方案
2.3.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实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必须加强机械制造专业师资力量的建设。(1)对已有的师资力量应该组织专业系统的培训,及时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2)积极引进高素质的师资力量,引进一批学历高,专业知识牢固的优秀博硕士毕业生,更新师资队伍年龄结构。同时还可以聘请校外兼职,通过这种形式聘请著名专家到校授课,提升教学水平。
2.3.2 加强校企合作,扩展实训基地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大量的社会企业参与进来。随着高校的扩招,机械制造专业的招生人数不断增多,这给“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学校应该积极的扩展与社会企业的合作,增加学生的实训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保障。同时,国家应该制定相关措施,激励企业积极参与到合作办学中,获取自己所需的人才,共同推进机械制造专业应用性人才的培养。
同时,学校应该加快自身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大投入,引进先进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设备,加强相关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例如PLC实验室,电机控制实验室等,积极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性机能。
3 结语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机械制造业面对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些竞争不仅来自国内,更多的是来自国外具有先进生产技术的企业。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机械制造企业想要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引进高素质的应用性人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正好迎合了企业的需要,通过校企合作办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企业和学校教育的共赢。
参考文献:
关键词:机械制造 实践 教学方法 引导
机械制造实践课程是机械制造技术中不可或缺的实践环节与有力补充,不但是对机械制造基础课程的具体应用,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前序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课程设计任务不但要注意巩固之前的课程内容,也要注意培养个人的操作能力,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任务,诸如夹具设计或零件加工工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机械制造实践课程的性质,授课内容与意义
1.机械制造课程内容
机械制造课程的主要目标也即在工作现场从事机械制造工作所需的各项能力和理论,包括钳,铣,刨,磨,车还有电工等传统形式机械制造理论及其实践知识,钳工,焊工,铸工和钢的热处理技术相关知识,以及数控加工等现代化制造业知识。是为培养从事第一线生产工作中机械制造工作,能够熟练操作和维护车床,具备机械产品设计能力的就业人才而产生的课程。
2.机械制造实践课程性质
如同其名字一样,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课程,在学习中需要紧密联系实际,将之前所学习的理论与现实操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获得现场工作经验,提升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
3.机械制造实践课程意义
为后续的专业技能学习,毕业设计乃至毕业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能力与操作基础,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而增加其学习水平和就业能力。
二、机械制造实践课程的一些教学方法及要点
1.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就是教师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中,使用真实或者近乎真实的机械和车间环境来教学知识以及操作方法。实践是提升学生工作能力与生产经验的唯一办法,对于该课程而言,近乎真实的车间环境与各类机械以及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在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进行安全的准确无误的现场操作,另一方面也要注意讲解课本上的有关知识,进而用知识来引导学生操作现场设备。在这个教学办法的实践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现场操作能力,使其进入真实的车间工作氛围中,教师要对此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包括生产安全教育,工作品德教育,教师工作培训,车间布置等。
与此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于实践经验的总结与实习报告的写作,进一步巩固实践得来的经验,为日后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课堂讲述法
实践经验固然重要,然而课本知识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部分。课堂讲述法的内容就是教师在课堂中为学生讲述所需知识,为实际操作做好准备。
课堂讲述的方法多种多样,一方面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及高清影片为学生示范具体操作过程,对于钳工,可以示范诸如游标卡尺,百分尺的具体用法,以及一些具体操作的手法说明,对于电工课程,可以示范各类电工工具的使用方法,电路的维修工作,电工的操作规范等,也可以学习到各类机械的操作规范,构造,以及维修方法等。
要注意突出授课重点,对一些复杂问题进行细致的讲述,而非机械的依赖PPT进行授课,以起到便利又不失效果的授课作用。
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如材料学这样需要书本授课的课程,教师在现场讲述中要注意教课方法和授课重点。课堂讲授相比实践操作更加不直观以及晦涩难懂,对于学生不懂之处,教师要积极指出并加以解答,在一些具体操作难点问题的教学之中可以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首先提出激发学生思考的关键问题以及案例,在讲授概念之后再以实物和工作流程讲解,以此正确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激发学习积极性。在采取了正确授课方法的同时也要注意授课顺序,要依照从简单到复杂缓缓渐进的原则。在关于错误操作和生产安全的内容中,可以示范一次错误操作的行为及危害,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正确操作,安全操作之必要性。
3.教师示范法
在学生进行各类操作之前,教师要对机械的各类操作予以示范,即为教师示范法,它有着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各类设备的作用,是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教师示范是让学生理论知识与现实操作结合的重要环节,教师要注意把握授课速度,尽量放缓操作速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理解每个操作步骤的环节与意义。对于复杂困难的操作,要不怕麻烦,多次演示,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要注意疏通指导,务必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对操作流程有所了解,为实践课程所服务。
4.培养学生的工作态度
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来自于其实践操作态度。在教学中同时做到传授知识,增进经验和能力提升,教师要注意建立实际工作环境,不光是对模拟车间环境加以布置,也可以通过建立工作小组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与工作态度。
也可以利用项目规划课程的方式,将各类学习要求变为学生的项目与任务,在操作中完成任务,以达到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学以致用的目的。
在实践课程中形成具体的工作流程,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与个性发展,要注意与学生的沟通以及对工作成果的测评,正确评测学生能力,进而因材施教。
5.教学成果的评价与考核
机械制造课程是各项课程中的关键环节,要注意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实践成果进行评价以及考核。对学生的实训成果评价要本着公平,公正,准确的原则,正确评估学生的操作与技术水平,不仅是评估分数和评价,也要让学生认识到自身能力的优势与操作上的不足。一般而言,学生难免会有应付考试或者糊弄了事之态度,要注意在考试之外激发学生学习精力,并综合各方面表现来决定学生的学科成绩,包括考核成绩,工作表现,思想觉悟等等.。对于学生有所不足之处加以督促。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出勤记录,并注意学生的状态进行辅导。
三、结束语
机械制造实践课程是各类相关专业的重要技术基础课程,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工作素养,对于这门课程而言,具体实践与知识储备都不可或缺。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中心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授课质量,以实践为主,优化课程效率,培养更加适合机械制造岗位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胡迎春.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青春岁月,2012,(11).
[2]陈国松.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10).
【关键词】机械制造 教学 成绩 改革
一、机械教学的特点
职业学校机械制造类专业是以机械制造中的金属切削原理、刀具技术及加工程序等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性学科,机械制造类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包括《金属切削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设备与装备》等课程,该课程的特点有:一是具有综合性。涉及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等基础课程,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素材、平台和知识基础;二是具有实践性。教学内容与技能操作密切相关,教师可以对相关课程进行解构,将知识或技能转化成实践操作,学生也可以自行设计训练方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陈述性知识。机械制造类专业的教学内容多是经验总结、规定或程序,知识点庞杂,知识的前后联系及教学内容本身的逻辑性不强,缺乏一定的系统性,该特点是影响思维教学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先剖析教材,挖掘有启发性的问题,教会学生用辩证认识论的方法拓展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正确方法。
二、机械教学改革现状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为其所在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机械制造领域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作为机械制造专业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改变普通高专传统的教学机制,树立终生教育的观念,突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与针对性;以培养专业应用能力及基本素质为主线构建知识结构,重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过程的各相关环节,突出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永恒主题,加强软、硬件的建设,加大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的投入,加强教学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确保专业教学改革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全面实施。在上述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指导下已经基本形成其职业教育的特色。
(一)教改提升成绩。
1 .结合地方经济,优化培养目标,突出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一般是市属地方高校,主要是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所需的各类专业人才。高等职业院校经过认真的研究,将机械类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为;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的应用性人才。这一目标区别于普通高校的偏重于理论的多方位人才的培养,突出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为本地区解决生产第一线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
2.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使课程内容具有实用性、针对性。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强调学科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偏重于理论教学环节,而高等职业教育在理论教学方面不过分追求专业理论的系统性,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
3.强调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注重应用性。加强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宗旨。机械制造专业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改革中,减少、淡化了部分以演示验证为目的的实验项目,增设了以培养操作技能为宗旨的“三性”实验。经过针对性训练,使得同学获得相关内容的技能操作等级证书(比如数控车、数控铣操作工中级证书等)。学生到生产实习基地(工厂)顶岗实习,参与生产单位的实际技术管理工作。
(二)教改尚有差距。
尽管高等职业院校机械制造的教学改革已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仍存在不足。
1.实践教学与理论课教学还未形成合理的架构比例,还未完全形成有机框架。例如,理论课时减少了,学科的系统性被打破,一些教师对理论课程内容难以取舍。
2.专业的培养目标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明确,仍然需要协调单个学生培养目标的专一性和整个学生群体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要求的矛盾,培养目标以及教学计划有待仔细修订。
3.如何使目前的教学模式更有效的突出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针对性和综合性,尚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4.高技术教学内容在教学计划中的份量不足。
三、完善机械教学改革
(一)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体系。
在课程体系中包含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模块课程;制定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将原来多门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次整合,各层次模块呈阶梯递进式结构,融入到以若干个集教学与生产为一体的项目化训练中,建立起理论、实践、素质为一体的生产性项目化职业技能训练课程体系。
将理论教学与实操训练的内容合二为一组成模块内容施教,采用在实训现场授理论、边授理论边让学生动手操练的方法上课,或在短时间理论课后即让学生进入实训。打破课目界限,打破理论课与实习课的界限,实行操作用到什么理论知识就讲解什么理论知识,让学生既能明白理论是如何指导实践,又能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的重要性。
例如,车、钳、数控这些工种的工艺课程全部放到实习场所去上(实习车间内均设有教室),教学方法采用探究式,即将枯燥乏味的工艺课转化为一个个的生产任务,教师稍做点拨后,即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待他们确定自己小组的加工方案后,就到实际的机床上去完成实际零件的加工,根据加工零件的好坏,教师再对各小组的加工方案作点评。
(二)组建多元化教学队伍。
教师作为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者,其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教学效果的好坏,为了不断壮大和锻炼这支队伍,我们主要作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组织教师参加市、区级组织的各项教学评比活动,锻炼教师的能力,开阔他们的视野,学习新教法、新理念。
2.安排青年教师跟厂实习,尝试管理和组织生产,逐步熟悉学校现有的所有设备,能够在实习区的任何一个岗位上从事实习教学工作。经过他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在学校已有教学模块的基础上又增加金工实习和教学工厂实习两个模块。
3.鼓励教师参加技能培训和技能竞赛,并为其安排相应的强化训练,以提升他们的知名度和操作能力。
4.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全体专业教师参与制定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教学模块等工作,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协调各个教学模块间的教学进度。
5.聘请有丰富生产经验的工人担任实习助教,弥补个别教师在生产、实习中操作细节不规范、不清晰的不足,保障机械设备的良好运行。
参考文献:
历时将近一周的实习结束,该次实习,真正到达机械制造业的第一前线,了解了我国目前制造业的发展状况也粗步了解了机械制造也的发展趋势.在新的世纪里,科学技术必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更快更紧密得融合到各个领域中,而这一切都将大大拓宽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在将来机械制造将会向“四个化”发展,即柔性化、灵捷化、智能化、信息化.即使工艺装备与工艺路线能适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需要,能适用于迅速更换工艺、更换产品的需要,使其与环境协调的柔性,使生产推向市场的时间最短且使得企业生产制造灵活多变的灵捷化,还有使制造过程物耗,人耗大大降低,高自动化生产,追求人的智能于机器只能高度结合的智能化以及主要使信息借助于物质和能量的力量生产出价值的信息化
当然机械制造业的四个发展趋势不是单独的,它们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同时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将会使它出现新的发展方向。前面我们看到的是机械制造行业其自身线上的发展。然而,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部分,它也将和其它的行业更广泛的结合。
21世纪机械制造业的重要性表现在它的全球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以及环保协调的绿色制造等。它将使人类不仅要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而且要从繁琐的计算、分析等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以便有的精力从事高层次的创造性劳动,智能化促进柔性化,它使生产系统具有更完善。
对本次实习的体会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实习中,我采用了看、问,亲自动手等方式,对在工作中人与人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了解,分析了人与人之间特点,方式.我深深地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我们的教育应该社会实践得结合起来,采用理论和实践的办学模式,做到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关系,暑期实践与平时实践的关系,社会实践广度与深度的关系,分别同过课堂,暑期和实践把我们所学的和运用想结合起来,才能更完全的掌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近一个周短暂而又充实的实践,我认为对我走向社会起到了一个十分重要作用,对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有着很大帮助。更重要的是要向他人虚心求教,遵守组织纪律和单位规章制度,与人文明交往等一些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都要在实际生活中认真的贯彻,好的习惯也要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培养。
领导和同事们的经验,好的习惯和他们的知识也会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宝贵的财富.这次实践更让我肯定了做事先做人的道理,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何与人相处是现代社会的做人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对于自己这样一个即将步入社会的人来说,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他们就是最好的老师,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很多知识、道理。
实习报告范文3000字机械【二】
在这次学校组织的为期一个星期的机械厂实习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使我更深刻地了解到了实践的重要性。通过这次实习我有了许多的反思,只具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更要有基本的动手能力,而这恰恰是我所缺乏的。通过实习我们更加体会到“学以致用”这句话中蕴涵的深刻道理。
我们的主要实践活动是参观xxxx机械厂和金秋红日机械厂,了解工厂的工业生产业务,制造大、中、小型各类零部件的机床的工作过程,工作原理以及生产,加工各类零部件的流程。实习期间,认真听从了指导老师的安排与同学们分组进行参观学习,认真听取各工厂师傅和老师的讲解,了解各车间的安全细则和规章,学习师傅给我们讲解的各类大型、中型机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范及各种产品的工艺过程,并与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对比,获益匪浅。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了解了现代机械制造工业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熟悉工程材料主要成形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及其所用主要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典型结构、工夹量具的使用以及安全操作技术。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知识和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在工程材料主要成形加工方法和主要机械加工方法上,具有初步的独立操作技能。在了解、熟悉和掌握一定的工程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过程中,培养、提高和加强了我们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们明白做事要认真小心细致,不得有半点马虎。同时也培养了我们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安全技术规则和爱护国家财产的自觉性,提高了我们的整体综合素质。很快我们就要步入社会,面临就业了,就业单位不会像老师那样点点滴滴细致入微地把要做的工作告诉我们,更多的是需要我们自己去观察、学习。不具备这项能力就难以胜任未来的挑战。随着科学的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会有很多领域是我们未曾接触过的,只有敢于去尝试才能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生产实习已经结束了,蓦然回首,在为期并不太久的几天实践中,我们收获了数不尽的财富,或许在我们以后的人生中都不会再有这样难得的机会了,大家共同维护着集体的利益,积极树立着学校的形象。虽然没有经过长时间的锻炼,但给我带来的影响却远没有结束,它使我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上了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见识世面、施展才华、增长才干、磨练意志,在实践中检验自己。
这几天的生产实习虽然比较辛苦,也不知道这是庆幸还是依恋,但回想起来才发觉,原来乏味中充满着希望,苦涩中流露出甘甜——这次生产实习是有趣的、丰富的、快乐的。我亲身经历了从一块钢板到半成品,成品的伟大转变,我想这是没有去过的同学所难以体会到的。这次实践经历所带给我的是一次能力的全面提升,我也认识到自己的很多不足,长期的学习使我远离了生产实习,动手能力特别弱,对压力的承受能力也不足。也许有了这次的体验,会使我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加坦然地面对工作中所遇到的每一难关。
经过这周的生产实习,我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领域的知识有了更深,更广的认识。以前在学校了解的知识太狭窄,只把目光停留在仅学的几门专业课上,而且仅有的几门专业课学的也不是很精通。通过这次专业实习,我不仅在专业知识上有很大的收获。而且在对待学习以及生活的态度上更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首先,在专业知识上有了全面的认识,进一步增强是动手实验的能力。作为工科生,我们学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学校实验的机会不是很多。这一次,我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平日里的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还有,增强了同学间的互相帮助及团队合作意识。这次实习环境很开放,我们整个专业在一起听讲座,这几天的实习拉近了我们每个人之间的距离,我们一起讨论专业知识,互相帮助。
最后,强化了我心中的责任感以及认真对事的态度的问题。在车间工作的两天,虽然很累,但我坚持下来了,因为在现实当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岗位,每个岗位都有他的作用和要求,缺一不可,当你处在这个岗位上的时候,就必须有这个岗位上的责任感,要有认真负责的态度将自己的工作做好,这样才有益于自己,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
俗话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多闻多见。一以贯之”,学什么东西一定要注重思考,理论联系实际,墨子的“言必有三表”“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通过实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明确实训目的,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参加实训,服从实训指导教师的指导;重视操作技能训练,认真听取实训指导教师的讲解,仔细观察示范操作,并应理论联系实际;掌握操作技能,严肃认真、细心操作,重视实训的个人总结;遵守实训规则和安全操作规程。
通过实践,深化了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获得了许多实践经验,另外也认识到了自己部分知识的缺乏和浅显,激励自己以后更好的学习,并把握好方向。信息时代,仅会操作鼠标是不够的,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而且,现在严峻的就业形势让我认识到,只有不断增加自身能力,具有十分丰富的知识才能不会在将来的竞争中被淘汰。总而言之,这次实习锻炼了自己,为自己人生的道路上增添了不少新鲜的活力!我会一如既往,将自己的全部心血倾注于学习上,努力学习新知识。
笔者任教《数控铣工》这门课程已经有几年的时间,当中遇到过挫折,收获过成功,不断反思和总结,本文就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数控铣工教学质量,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各方面深入思考,让学生切实掌握数控铣工技能,与数控行业需求接轨。
一、科学设置课程,掌握理论基础
《数控铣工》m然是一门课程,但里面涉及的专业知识非常多:读零件图、工艺分析、程序编制、机床操作、尺寸测量等等,与众多数控课程是紧密联系的。学校和专业部必须要有远见性的目光,科学开设课程,循序渐进,才能让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1.机械制造行业通常是根据零件图进行技术交流和生产,因此读懂零件图是关键。看懂零件图所表达机件的结构,分析机件各部分的尺寸标注,并且要注意是否带有公差,是否有表面粗糙度要求。开设《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极限测量》课程,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读图技能。
2.制定正确、合理的加工工艺路线,加工工艺路线中的工序划分,加工顺序的安排和走刀路线的确定是对编制程序的充分准备。
目前的教材里面关于加工工艺分析的案例相对较少,往往造成师生的忽视和舍弃,只注重程序编制和加工,遇到复杂的零件时就会束手无策,不会加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使用《金属切削刀具》《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强化分析工艺路线的教学。增加确定工艺路线的例题,在讲解时先让学生写出工艺路线,然后讲解如何根据它们编出程序。
3.数控铣床作为新一代的加工设备,具有先进性、高效性,但对操作者的素质要求也很高,否则极容易造成机床损坏甚至出现安全事故。数控铣床和普通铣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例如切削用量的选择、工件装夹方式、加工工艺、夹具设计等。开设《铣工实训》课程,让学生先熟悉铣床加工原理,加工流程,为学习数控铣工做好技能准备。
4.在编程方面,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设一到两门软件编程课程,如我校开设了《MasterCAM X4》和《CAXA制造工程师2013》。根据不同类型的加工零件,可灵活选取更合适的程序编制方法,多样式的训练大大提升了学生的编程能力。
5.在开设数控铣工实训之前,有必要开设一门《斯沃数控仿真加工》课程。目的是使学生在理论学习和车间实训之间增加一个非常好的缓冲阶段。该软件很好地模拟数控铣床的加工环境,让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模拟操作,不存在任何的安全问题,学生可以大胆地、独立地进行学习和练习,同时解决了车间设备较少的问题。
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积极性较低,学习自信心也相对缺乏,学习《数控铣工》这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会感到相当吃力。尽管科学地开设了课程,但是如果学生学不进去也就一切徒劳。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是学好这门课程的有力保障。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传统沉闷、死板的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要让学生喜欢这门课程,首先应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通过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尊重中职生的个性发展,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适当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学生慢慢就被这种氛围所感染,认真投入到学习中去。
2.讲解先进制造技术,激发学生求知欲
中职学生对数控制造技术的了解通常来源于课堂教学,课本文字的叙述很难让学生产生深刻的认识。笔者利用多媒体平台教学资源,寻找很多与教学相关的先进制造技术视频和资料,给学生先讲解课堂内容的理论知识,然后播放相应的视频,学生们看得惊叹连连,兴奋不已,明白到学习这些内容能应用到这么先进的技术层面上,激发了求知欲,迫切要学好知识。
3.注重实训,实施奖励制度
训。比如介绍数控铣床操作面板,单看书本图片收效甚微,可以利用斯沃数控仿真软件让学生进行模拟操作,或者直接进入车间让学生进行实物演示,学生自然会深刻牢记。另外,可以用数控作品奖励学生,比如用数控铣床雕刻一个精致的图案,数控车床加工一个小奖杯,线切割加工一句励志的话,小小的鼓励却从内心深处打动学生。
三、合理安排实训,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要真正掌握好《数控铣工》这门学科,必须要到车间实训,锻炼加工技能才能学到真本领。考虑数控铣床数量的限制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应该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合理安排车间实训,确保实现教学目标。
1.安全教育
数控铣床作为机械加工设备,如果操作稍有不慎不但会损坏机床,还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教学工作应当把学生安全放在首位,实训前必须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安全操作规程,遇到紧急情况如何处理,保证安全事故为零。
2.实行小组实训制
数控设备数量有限,不能满足每人使用一台机床的需求。根据数控铣床的数量将班级学生分成对应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应当合理安排,让实操性强的学生作为小组长,监督和辅助组员进行实训,汇报小组实训报告。既减轻教师的负担,也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布置实训任务,考评和总结
每一次的实训课,教师都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实训任务,绝不能有走过场的心理马虎应付。根据任务的难度制定加工时间,在实训过程中适当提示和帮助。实训完毕后对实训结果进行考评,师生共同总结实训心得体会,对成功之处给予肯定和表扬,对不足之处给予指正和鼓励,做到每一次实训课都切实掌握好知识点。
4.开展技能比赛,以赛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