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5: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第二课堂活动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英语作为人类交际工具之一,本身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营造比较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在师与生、生与生的语言交流中,不断巩固、不断更正、灵活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
一、师生自由对话。
在每堂课的开始,教师都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学生进行自由对话,可以采取师问生答或生问师答等多种形式。长时间的坚持下来,不仅可以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而且会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应用意识、自如应用已有语言知识等能力大有益处。
二、课堂多做游戏。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明确指出: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采用听、说、唱、玩、演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侧重提高小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和初步用英语进行听、说、唱、演的能力。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做游戏(PlayGames)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爱玩“的心理特点,而且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使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这种形式不仅能让学生得以最大的空间和时间进行语言操练,而且最能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互相帮助,互相体验所说的语言。为了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互相交流的时间,让他们有时间相互商讨、演练,以便在说给全班同学听时能够更默契。在学生自由联系时,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多张口,在巡视过程中,适当地对学生的对话加以指导和点播。成功的表现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着极大的鼓励和促进作用。
四、情境表演。
这种形式能够较好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之间合作,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共同提高表演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有了一定量的语言词汇、句型的前提下,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内、课外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组合,编排演练。比如:在学到Happybirthday!内容的时候,要求学生以过生日为情景进行英语表演。时机成熟时,还可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全校的英语情境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
听、说、读、写是英语的四项基本技能。在小学阶段,特别是在学习英语的起始阶段,教师从听、说入手,注重培养良好的听、说习惯,创设丰富多彩、形式活泼的说的情境,对提高学生的素质,对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面对新的教育形势,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和新的教材内容,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勤于总结,大胆探索,勇于创新,通过不懈的努力,创造性的探索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新的教学方法需要的新做法,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奠定基础。
【范文二: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们担任了高年级英语兴趣小组的负责老师。在每星期一次的活动上,我们总的指导思想如下:英语兴趣小组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应和课堂教学实际紧密联系,但又不是课堂教学的简单重复,否则,课外活动便失去了意义。因此我们在安排英语课外活动时,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知识水平,选用切实可行的方法与形式,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各类英语课外活动。以调动全体同学的活动积极性为前提。因此活动内容不能过难,易于不同程度的同学接受,而且活动项目要少而精。制定计划中要事先安排活动内容、形式、时间和人员。
下面将我们所完成的活动总结如下:
A、英语朗读比赛:我们就以所学课文的内容、要求学生按一定的语音规则去朗读,参加人数不限,可以自愿报名,可以组织学生评委进行评分。这种活动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音能力及阅读能力大有益处。
B、英语书法比赛:在学完了26个英文字母后,可以进行一次英文书写比赛。活动先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加,从中筛选出较好的一些参加年级比赛。比赛时,必须统一书写内容、书写格式以及其他要求。
C、英语角:每一次的topic内容都必须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在英语角大声朗读或背诵课文中学到的小诗,tonguetwister、chant,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随着语言知识的增长,topic的内容围绕课本知识,拓展其内容,增加语言交流的词汇量。例如学了family,我们把内容定为talkaboutyourfamilywithsomephotos。如学了fruitsorsentencessuchas"whatisyourfavouritefruit?Orwhatdoyoulike?"内容,则有很多内容可以交流。这些内容既拓展了课本知识,又来源于生活,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D、还有其他活动形式如:英文歌曲比赛、英语故事会、英语游园会、英文小报制作比赛、英语智力竞赛等等。
通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较好地弥补课堂教学的缺陷,积极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有助于渗透品德教育,培养团结互助的精神,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听音、辨音的能力,培养语感,增强记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
【范文三:中学英语第二课堂工作总结】
本学期以来,我继续担任着学校英语第二课堂即英语口语的组织和辅导的工作。学生的主要参与对象是初一年和初二年的学生。
一、初二年的学生因为而本学期有会考的任务时间相对来说比较紧张,没有再举行大型的比赛,只有在每周一的中午,组织一部分学生来英语角的教室里集中,本学期的主要上课的内容是英语歌曲和英语电影的鉴赏与学习,目的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在欣赏英语歌曲和英语电影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掌握一些英语词汇和句型。如我在给初二14班的学生上英语公开课时在学习宾语从句时就链接第二课堂的材料,让学生欣赏MichaelLearntoRock所演唱的Takemetoyourheart的中英文字幕对照的视频,让学生找出其中所含有的宾语从句和含有形式主语和真正主语的固定句型。
二、本学期我主要辅导的对象是初一年的学生。时间是每周星期五下午第三节,地点也是在二楼多媒体教室里,每班各选出4个到6个学生参与这个活动。
(一)这学期上课的内容有:学唱英语歌曲,现在学生的心智都较早成熟,所以课本上所出现的歌曲都显得太幼稚,所以我经过调查,为他们选取了一些内容健康、旋律优美的英文歌如:Cryonmyshoulder,thedayyouwentaway,alittlelove,myheartwillgoon,ginglebell等,方法也是按照以前的方法,先熟悉歌词,再观赏视频,最后再学唱。每上一节课,我都要至少提前一个星期就开始准备。这学期我让他们观赏的英语电影有《小屁孩的日记》,这是一部反映七年级学生生活的老少咸宜的情景喜剧片,教师要事先反复观看才能把其中最优秀最生动的情节和学生一起来品味。另外几部经典的英文影片我也指导他们欣赏。
本学期我还让他们尝试学习朗诵英语唐诗,一首是静夜思,一首是王维的相思。学生在这种唐诗的语境中对很多词汇和句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不失为学英语的一种好方式。
(二)协助备课组长举行了科技文化艺术节英语故事演讲比赛,参加这个比赛的有初一年和初二年的学生。比赛之前我亲自布置比赛场地,主持比赛过程,比赛之后,亲自领来大红纸张用毛笔书写公布比赛结果。
(三)组织和指导了科技文化艺术节英语歌曲演唱比赛。主要是通过qq和学生联系,指导他们如何选择适合自己表演的节目参加比赛。
关键词:第二课堂;听说教学;个性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03-03
一、当前汉语听说教学采取的主要方法及弊端
作为基本的交流工具,语言的听与说两部分是完成交际的基础。与综合课不同,口语课要求学生在听懂的基础上主动开口说话。听力课在以听为主的基础上还要有说、读、写作为辅助,而其中“说”用得最多。《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听力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以听为主,听说结合”。可见口语教学与听力教学联系的紧密性,设置汉语听说课也因此十分必要。汉语听说教学,是训练学习者听力和口语表达的一种语言技能教学。[1]当前对外汉语听说教学领域采用的方法众多,如功能法、视听法、直接法、语法翻译法等。这些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作用。但随着学科体系的不断完善,传统教学法的不足之处也逐渐显露出来。
如功能法,又称“交际法”,是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培养在特定社会语境中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法。[2]功能法的特点在于将课堂变为交际场景,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兴趣。功能法的不足之处在于热烈的课堂气氛难以控制纪律,且功能法原则上宽容交际中的小错误,而长期宽容交际练习中的小错误易使学生有不良习惯。
又如视听法,也叫情景法、整体结构法,它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利用视听结合手段的一种教学法,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听觉感知(录音)和视觉感知(图片影视)相结合,以日常会话为主旨的教学方法。[3]视听法可以通过运用学生熟悉的情景加强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记忆,同时清晰地为学生展现了特定词汇及句式正确使用的场合。视听法的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倾向于从整体理解对话,而缺乏对对话语句结构的分析和归纳,造成无法熟练运用所学内容。以及视听材料偏重口语化,疏忽了读写能力的培养。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会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学来避免单一教学法的问题过于突出,但这种模式往往也存在着问题。
我国的留学生课堂通常采用小班教学,比中国常用的大班课堂效率要高。但是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留学生之间汉语学习水平的差异往往比中国学生要大,如学生来自不同国家的“联合国班”、来华时间不同的留学生班等尤为明显。由于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不同,来到中国的留学生面对另一种教学模式会感到不适应;来华时间不同或留学生们在本国接触汉语的时长不同,在共同的班级上课也会使学生感到不适应。长时间忽视这些问题会导致留学生对汉语的学习兴趣下降。针对这一现象,“个性化教学”的出现具有关键意义。
二、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的实施依据
个性化教学的重要特征在于“个性化”。个性化教学最早在美国作为一种专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外语教学中也称为“个别化”,是指“提供学习内容、速度和方法三方面选择自由的教学方式”。[4]个性化教学的优点在于更容易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个性化教学也存在着操练对象单一、缺乏集体合作环境的缺点。权衡个性化教学与集体教学的利弊,吸收二者的优点合理利用是当今个性化教学议题讨论的重点。
本文以广西外国语学院留学生汉语教学为例,通过查阅文献确定以第二课堂为主的研究路线,组织开展有理论支撑的第二课堂活动,对活动结果、特色、满意度以及遇到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以问卷调查配合定期采访,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统计分析,试析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的可行性及操作办法。
广西壮族自治区临近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近年来广西在国家“一带一路”、“北部湾经济区”等政策的扶持下,吸引了大量留学生来桂学习汉语。在广西外国语学院学习汉语的留学生主要来自泰国,因此在学习汉语过程中所显现出的问题具有一些共性,又由于留学生来华前接触汉语的程度不同,汉语基础水平有所差异。在广西外国语学院每位留学生均配有“结对子”的中国学生,这里的“结对子”活动即指每位留学生与一位中国学生结成一对一的友好关系,这要求中国学生在生活与学习上给予留学生必要的帮助,使留学生更好地适应异国的留学生活。同时,学院或学生之间也会组织各类交流活动,需要“结对子”的学生共同参加。这些“结对子”活动旨在加深学生间的友谊、提高留学生的学兴趣。这一安排在本项目的采访调查以及收集资料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调查显示,在课余时间安排方面,小部分留学生对目前“结对子”活动的效果不满意,绝大部分留学生对参与第二课堂活动表示感兴趣。在日常课堂氛围方面,留学生认为课堂学习气氛一般,且部分留学生感觉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又由于泰国留学生的性格十分开朗,乐于接受采访调查,并且认同汉语听力及口语的重要性,这为一对一研究个性化教学的方案提供了可能。
三、第二课堂在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中的作用与实施方式
为研究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方案,本项目前期进行了一系列试验活动,主要是以“结对子”为基础开展的中泰联谊活动。但在活动总结中发现,留学生的反馈集中在认可活动的娱乐性,而很少有学生反馈通过参加活动提高了汉语水平。从前期试验活动结果来看,仅在“结对子”活动基础上开展兴趣活动对于汉语听说能力的提高难以有所成效。因此,如何通过活动达到提高汉语听说能力的目的成为主要问题,而引入兼顾教学性与娱乐性的第二课堂则有可能提供答案。
1.第二课堂对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的作用。在研究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方面,引入第二课堂的概念具有积极作用。为了解其影响,首先要对“第二课堂”的概念及特点有正确认识。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的时间开展的、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展开的系列开放性活动,它是高校个性化发展和提升综合素质实力的重要平台。[5]第二课堂活动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为载体来开展的系列开放性活动,它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和延续。[6]第二课堂活动与一般的课外兴趣活动的区别在于,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联系,二者拥有相同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且第二课堂活动更具计划性,在激发学生主动性及潜力的前提下更注重教学意义,因而引入第二课堂活动对于研究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设置第二课堂活动是汉语听说个性化教学的重要部分。原因之一在于第二课堂活动主要以语言交流与表达的活动形式展开,通常不需要较高的阅读与写作技能。在这一过程中留学生有大量的机会进行听力练习与口语表达。原因之二在于教师很难在第一课堂中全面了解学生,而留学生面临着文化差异带来的诸多影响,这使得教师更难对单个学生做出较为完善的个性化教学设计。而第二课堂的活动形式较多,且第二课堂往往较第一课堂更具趣味性,留学生在这一过程之中更易表达真实自我,这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的个性需求,进而设计个性化教学提供了多种途径。
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首要原则是提高留学生汉语听说能力。在此原则下,设置一系列活动提高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在很多第二课堂为名义的活动中都能发现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往往第二课堂活动逐渐变为纯粹的娱乐性活动。这种现象削弱了第二课堂的教学效果,所以设置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应当明确。
2.汉语听说能力个性化教学中的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方式。在汉语听说培养方面,第二课堂活动的种类有很多。在广西外国语学院为留学生安排的活动中,汉语演讲比赛、参观访问、中文演出等活动在汉语听说能力培养方面体现了良好作用。
例如演讲比赛为,留学生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锻炼并提高了自己的汉语听力及口语,也易于发现留学生的个性需求。如某留学生汉语口语水平很好,但在准备演讲材料时发现该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这为该留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供了方向。针对这一特点,该留学生的结对子中国学生在日后的结对子辅导对其写作类作业多加关注,并在之后的第二课堂活动中记录该留学生的口语偏误,单独予以纠正,并通过采访确定纠正效果。
又如参观访问活动,通过组织留学生参观游览孔庙、青秀山等景点,访问大使馆、敬老院等机构,在实地交流中锻炼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并学习中国的文化常识及日常口语。在已组织过的参观访问活动中,参观孔庙较为典型。由于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校园中有孔子雕像,留学生在平时交流中对孔子其人已有所了解。正因为留学生对孔子有所了解但又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因此在活动前期对留学生进行宣传,激发学生对孔子、孔庙的好奇心。之后带领留学生参观孔庙,在实地参观中解答疑惑,并由学生进行口头转述。在此过程中既锻炼了汉语听说能力,又学习了中国历史文化知识。活动结束后总结活动中记录的留学生发言,找出留学生易错的语音偏误及其他问题,并将该情况反馈给留学生的老师和结对子同学,在日后的教学中加以纠正。
在诸如此类活动中,按照“宣传活动―开展活动―总结―发现问题―进行辅导―效果反馈”的策略,给各位留学生安排相应的个性化辅导计划。
“第二课堂活动是围绕教学目标,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学活动。”[7]由此可见,要想通过第二课堂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一定要对留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保持关注,根据留学生在第一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来安排第二课堂活动。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留学生的课程安排包含中国文学部分。则对应地将第二课堂活动安排为“文学作品演示会”的形式,即由留学生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在老师或中国学生的指导下编排节目进行演出,让留学生在排演过程中体会文学作品的魅力,最终达到提升汉语听说能力的目的。
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定制个性化教学方案等形式,有效地提高了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但是实际调查中显示,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因此,仅从留学生的角度研究提升方案是不够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说学习效率,有必要从结对子中国学生的角度进行研究。
四、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进一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听说能力,不仅要为留学生设置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同样需要给中国学生增加新的培养要求。这要求便是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率。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旨在配合个性化教学模式,从留学生与中国学生两方面入手提高汉语听说学习的效率。
第二课堂活动学分化是指将以“结对子”为主的第二课堂活动纳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或中文相关专业学生(以下简称中国学生)的毕业学分要求,旨在将中泰学生之间由生活帮助为主导的关系变为学业帮助为主导的关系。这要求在中国学生的学分体系中加入与辅导留学生相关的实践学分,也就是使组织、参与、反思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中国学生的必修学分,由此可以大大加强“结对子”等第二课堂活动的教学意义。
教师精力有限,不可能做到对每位留学生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所以与留学生结对子的中国学生尤为重要。若将“结对子”活动作为中国学生的毕业学分要求的一部分,让中国学生承担起一部分个性化教学的任务,则可以有效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率。
在诸多第二课堂活动中,中国学生帮助留学生学习汉语并同时记录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留学生的课任老师。课任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简化调查收集留学生需求的步骤。教师再经过与部分留学生的交流后,对留学生群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进行教学。
换言之,现行的结对子模式很难将第二课堂的效果进一步提高。由于在现有“结对子”活动模式下,中国学生与留学生在汉语学习方面的互动较少,多为日常生活上的交往,也有部分中国学生不重视“结对子”活动。虽然中泰学生日常交流也以汉语为主,但是并不能起到专项练习汉语听说能力的效果。而将“结对子”活动纳入中国学生的学分体系,中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收获对外汉语教学经验;又由于这是毕业学分要求的一部分,中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将与学分挂钩,必然会增强中国学生对“结对子”活动的重视。更重要的是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能提高汉语学习效果,充分体会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带来的帮助。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个性化教学在汉语听说教学方面显示出了极大的潜力,而将第二课堂引入个性化教学更是完善教学理论的趋势。在本项目的实践过程中,多类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均表现出良好的效果,这也是基于第二课堂的个性化教学具有优势的例证。通过中泰学生共同组织第二课堂活动,并将这一过程量化考核,势必会对当前留学生汉语教学产生积极影响。泰国学生提高了汉语听说能力,中国学生锻炼了交流与教学技巧,教师提高了工作效率效果,从而实现对外汉语教学的“三赢”。
参考文献:
[1]陈维维.功能法汉语听说教学初探[D].昆明:云南大学,2014.
[2]徐子亮,吴仁甫.实用对外汉语教学法[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34.
[3]王一凡.浅谈视听教学法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2,(23):88.
[4]杨伊凡.对外汉语个性化教学研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13.
[5]甘霖,熊建生.“两大课堂”协同育人初探[J].中国高校科技,2014,(4):51-52.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学;实践教学;任务驱动
论文摘要: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综合性的专业,除了正式的课内实践教学安排外,应该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和练习机会。以湖南农业大学教育技术专业实施的课外实践教学为例,论述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组织形式为教育技术协会,管理方式采取大学生自己管理,所有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迅速提高管理才能。实践任务来源广泛,任务驱动型实践教学方式将实践效果发挥到极高的水平。
教育技术学专业是综合性的专业,随着信息技术及相关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专业涉及的技术内容也必然随之更新,实践教学内容的层面多,范围广。实践领域超出学校教育的领域,走向企业、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部门。因此,实践教学内容安排上需要不断更新,实践形式设计上需要多种多样,除了正式的课内实践教学安排外,应该安排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内容。虽然不强制每个学生,但能让愿意利用课外时间多学技术的学生有充足的学习和练习机会。
1、教育技术学专业实践教学计划的一般设计
一般,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大体分为校内实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等。
学生通过校内实训得到最基本的操作技能训练。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校内实训包括:1)课堂教学训练,如现场教学、媒体设备演示、课件实例制作、上机操作练习等形式;2)课程实验,可分为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注重安排综合性、设计性实验;3)微格教学,使师范生系统训练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通过教育见习,初步接触学校教学实践,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内容为教学见习、班主任工作见习、电教管理见习、课件制作见习。教育实习是让师范学生掌握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实习的目的是通过学生在学校教育技术中心、电台、电视台、电教馆等专业实习场所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宽就业面。设计与创新能力训练内容包括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2、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提出
通过教学计划中的正规教学,毕业时,学生能够完成专业技术的学习,掌握所需的专业技能。但在当今大学规模扩张,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都不再一帆风顺的时代,本科生找工作更是竞争激烈。如果不能精通几种技术与理论,在众多对手中崭露头角,虽然是合格的毕业生,又怎么可能从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中选一的岗位需求中胜出?所以必须给学生创造宽松高效的学习、训练环境,让他们除了完成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实践教学内容外,将自己旺盛的精力和多余的时间有效利用起来,把兴趣引导到实践训练中去。
所以提出课外实践教学的概念。课外实践教学就是采用灵活的形式,从社会中寻找足够的实际任务给学生,并安排教师指导,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的信任,才有足够的任务量提供给学生。
现在各类学校利用课外时间较好的形式是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如果说依据教材及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称之为第一课堂的话,那么第二课堂就是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学活动。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源于教材又不限于教材;它无需考试,但又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从形式上看,它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它的学习空间范围非常广大,可以在教室,也可以在操场;可以在学校,也可以在社会、家庭。
课外实践教学类似于第二课堂,且有第二课堂的部分特点。但课外实践教学针对性更强,是让学生进行真正的社会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工作。大学生如果不是要呆在学校上学的话,完全是社会生产劳动大众中的一员,所以他们有能力、也应该参加实际工作训练。虽然延长上学时间也是减轻就业压力的一种社会对策,但为了保证学生毕业后走出校门就能顺利适应工作,有足够的竞争力,应该让学生充分接触社会,创造机会,让他们深入社会的各个角落。
课外实践教学是任务驱动型的。给学生一个任务或项目,让他们在研究中寻找完成任务的方法。这种形式与现在推行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学技术创新性研究项目类似,只是驱动的动力不同。创新性实验项目和科学技术创新性研究项目的推动力是经费扶持,课外实践教学的推动力是工作任务,除了强制性地完成某个任务,从中学到他必须掌握的技术,从而会有成就感外,部分任务可能有一定的报酬。
3、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外实践教学的实施
3. 1组织与管理形式
为了有效开展课外实践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采用相对固定的组织形式—成立教育技术协会。以协会的形式,一是可以保证所开展的活动都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这就限制了实践活动的目的性;二是动员本专业的学生都参加到这个协会中来,当然也适当吸收全校的爱好者,这就保证了课外实践教学活动覆盖面的广泛性。协会的宗旨:秉承锻炼、服务、求精、创新的原则,为学校教育活动的开展服务,为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学习与训练的优越环境,提高教育技术爱好者的知识技能水平,做好成员技能培训交流工作。
管理方式采取大学生自己管理,所有专业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协会设立3个方向组:影视制作部、网络部、硬件部。1)影视制作部设立摄影摄像组和音视频制作组,制作相关的视频教程,积累视频素材,比如宣传学校“农作”科普知识等。2)网络部设立程序设计、美工设计和动画设计3个小组,负责网页设计、网站维护以及配合相关策划项目进行教育课程设计。3)硬件部的工作是计算机及网络硬件的维护与维修,电视机、洗衣机、音响系统等电子设备的维修等。 另外设立策划部,担当外联工作和宣传工作,并负责每次活动写策划书和活动总结,活动开展前的场地申请和活动时现场的相关安排和秩序维护,为每次活动作好宣传工作(海报、展板、横幅等),以及确定项目的展开方式和策划方案。
这种管理方式,既利用学生的管理才能,使本应耗费大量人力的管理工作得到合理解决,还为学生训练自己的管理工作能力提供极好的舞台,相当于建立一个设置完美的公司,各类职位齐全,职责明晰。通过竞选,一年更换一次所有岗位人员,这样一年能容纳20多名学生进行实际岗位训练。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迅速提高自己的管理才能。
3. 2任务来源
要为学生创造出做不完的事,这是着实费了心思的问题。因为只有在做事中才能得到实际的有效的训练。任务来源有3种类型:1)组织技术培训,比如摄影艺术培训、计算机硬件组装知识讲座等;2)为教师、学校服务,比如帮助教师制作课件、帮学校拍摄制作电视新闻、组织设备义务维修等:3)为社会提供服务性项目,比如婚庆视频、公司宣传广告、单位网站的制作等。
学生来源是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对口招收的,学生的基础技术较好,在学习新技术方面,相对于其他普通高中来的学生而言,掌握起来更加容易,稍加点拨就一通百通,所以承担实际的任务完全可行。
3. 3实践活动的组织方法及流程
针对不同的实践活动,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比如技术培训,事先做好详细的培训策划书,内容包括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培训的教学内容、详细程序安排等。视频制作项目则严格按照电视制作流程进行。制作前期为节目制作前的准备工作,如策划、构思创作、分镜头剧本、场景设计和选择等;进入拍摄阶段完成拍摄提纲的制定、拍摄计划的制定、内外景拍摄(同期声)等;制作后期就是完成剪辑和特技制作等。
4、教育技术学专业课外实践的效果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成效非常显著。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很好地利用这一平台,进步非常快。有了这个课外实践教学平台,学生就有了强烈的工作热情,他们把接受任务当成一种荣誉,越是艰巨的任务越是看成一种骄傲。他们有连夜奋战的韧性,为了完成一项工作,接连几天不离开实验室:他们有攻克技术难题的痴情,为了掌握某项技术,整个暑假泡在实验室。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课程;互动
1998年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在首次招收英语专业本科生之际,就意识到文化学习对英语专业学生的重要性,设置了“欧洲文化入门”、“中国文化概论”、“英语国家概况”等相关课程。直到2005年9月,笔者首次对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和英语专业三年级本科生开设了“跨文化交际”课程。依照胡文仲教授的观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分为“词汇的文化内涵、词汇缺项、有文化内涵的人名和地名、常用的文学典故、语篇结构、文体特点、语用规则、讲话顺序和非语言交际”,结合学生实际,本课程自行制定了涵盖以上研究方向的教学大纲,实施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形成相应的文字材料和电子课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及时增添了新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主要采用案例讨论式教学模式,选择尝试了三维互动教学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课堂内互动方法
屠蓓(1994)说过,“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开一门文化课,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在一起来教授。”鉴于首次开设,这门课主要内容有:文化和交流的相互作用、语言与文化差异、文化冲击和文化休克、种族中心主义、语言沙文主义、英汉姓名、称呼、英汉语言性别歧视现象与交际、日常社会交际礼仪、请客送礼、非语言交际、英汉成语、谚语、习语、禁忌语、颜色词、动植物词汇和委婉语的文化内涵比较,以及一些特别的跨文化交际场合如跨文化约会、婚姻、商务、旅游比较。本课程用双语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广泛开展课堂内互动活动,主要步骤有:
1.专题讨论互动。按照课程安排,在专题讨论前教师选择一定的话题或编辑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课外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而进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时学生应注意借助多种资源和独立性。例如,就“文化”的概念这一主题,学生通过课前的准备,会得出不同的解释。在专题讨论过程中教师只充当参与者(participant),这样有利于解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消除其心理障碍,提高其参与活动的兴趣。参与学生课堂活动时,教师要抓住一切时机营造轻松、自然而又热烈的课堂活动氛围,让学生在无压力、无忧虑的环境中通过语言交流实践,使所学的语言潜移默化地进入学生的潜意识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再就多种观点归纳出一个高度浓缩的概念供学生理解,这样就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辩论互动。主题讨论和一般辩论,以课程内容为主,教师在辩论活动的过程充当裁判(judge)角色,对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最后进行评价。通过辩论,学生可以归纳出非语言交际(nonverbal communication)涉及肢体语、时间语、空间语,而肢体语可以细分为面部表情语、眼神语、手势语、体态语、身体接触语、气味语、副言语。副言语研究侧重于声调的高低、强弱、快慢、停顿等,相貌服饰语指人们的相貌衣着手饰及个人用品发出的非语言信息,这个辩论环节为下一步的情景模拟打下了理论基础。
3.情景模拟互动。基于“输入Input―情景context―过程process―输出output”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求学生亲身参与模拟实践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即非语言交际的媒介,如物体、触觉论、时间观、举止神态学以及空间关系学的概念和实例。模拟主体在事先准备完善的情况下为其他同学进行演示,教师与学生同时充当演员(actor)角色,之后得出实践活动总结。主要演示语言交际,如赠送和接受礼物时的文化异同、称呼、文化休克(cultural shock)现象,非语言交际的形式――面部表情、肢体语言、衣着图案、艺术品的吉祥图案等等。演示前先让学生观看英语名著《罗密欧与朱丽叶》以及《飘》、《儿子与情人》影视镜头中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在中国文化非语言交际方面,教师挑选了《诗经》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躇”、“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花间集・何满子》的“歌袖半遮眉黛惨,泪珠旋滴衣襟”,并佐之以PPT图片,之后教师讲解其隐藏的意思,学生纷纷要求上台表演模仿。婚俗方面挑选中国传统“掀盖头”和西方的教堂婚礼,学生争先模仿,使得课堂迭起、收效甚佳。
二、跨文化交际网络互动方法
网络教育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学生自主学习,它源于20世纪60-70年代远程教育的学生自主学习或独立学习理论,该理论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威德迈和穆尔。另外,德国的德林认为:网络教学是由教师、现代教育资源和学生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只有存在着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资源、学生与学生的三维互动关系,网络教育才能正常活动。Williams和Burden(2000)提出社会建构主义模式时认为:知识是由个人自主建构的,而不是由他人传递的。鉴于这种建构发生在与他人交往的环境中,是社会互动的结果,所以课堂网上学习互动围绕学生、教师、任务、环境四个方面的多种因素,而处在中心位置的当然是知识构建的主体――学生,后三者则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基于该模式,网上学习互动方法有:
1.网络学习社区互动。教师公布与跨文化交际学习的相关网站,鼓励并要求学生登陆查找相关信息,养成网络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讲解英汉吉祥动物词汇文化含义、英汉植物词类文化含义之前要求学生先在网络进行搜索,搜索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而且记忆印象特别深刻。有些学生在非语言交际的学习中找出吉祥动植物的图片,在演示时制作成Power point,栩栩如生,活跃了课堂,增强了学习效果。
2.省略),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可以发电子邮件向教师提问,教师再将问题的答案回复给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分享,学生间也可以对同样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个网络论坛。比如,教师要求学生就美国和英国国徽、国旗所承载的信息(非语言交际)进行探讨,教师随后给出完整的解释,有的放矢,2004级的17名学生就是通过这种网上互动确定了自己的毕业论文方向。
3.在线互动。就Unit 7禁忌语的话题,课前让学生准备:什么是禁忌语?中西方对禁忌语的态度存在哪些差异?原因是什么?哪些话题构成对西方人的禁忌语的侵犯?你发现禁忌语观念在中国有什么变化吗?通过网络聊天室的方式进行的实时答疑,在聊天室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可以通过文字或语音两种方式直接向教师提问,教师即时回答。
4.电话、短信互动。电话、短信答疑具有答疑时间、地点、方式灵活等优点,不足之处是解答欠缺完整性。
5.网络教学场地的互动。主要包括:(1)语言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学习互动。设施基本功能有:供教师进行讲授、讲评、演示分析、场景模拟、辩论,供教师进行多种媒体组合教学时使用,教师可结合投影仪、幻灯机和音响等设施进行授课,播放文化休克的影视镜头,也可以让学生开展演示、场景模拟、辩论。(2)电子阅览室学习互动。供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使用,学生可以浏览电子图书,可以学习网络资源,可以使用各种音像资源,也可供教师在进行特殊课程或者课程的特殊章节教学时选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较大的网络教学活动,如在线讨论等。
三、跨文化交际课堂外互动方法
语言环境是学习和使用语言的重要因素,因此,为学生创造并提供良好的实践机会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课程除了在教学环节上注重知识的传输,还进行跨文化商务实践、跨文化商务英语洽谈实训,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技术,提高教学效果,还运用现代数字化语言实验室,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营造身临其境的跨文化商务语言氛围,使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前,对基本的跨文化商务常识和基本的商务礼仪有所了解。
1.校内第二课堂互动。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每期的英语节,课堂教学配合主题文化周活动,全面了解欧盟和英国、美国等的历史、文化习俗以及风土人情,活动形式包括专题讲座、知识竞赛、英文歌曲大赛、演讲大赛等。积极鼓励学生参加每个星期四下午凌波桥边的英语角,注重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使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校外第二课堂互动。要求学生广泛地接触外资企业,让学生在假期或课余时间到企业见习,为客户服务、学习人际商务技巧,进行实训商务实践、进出口业务洽谈实训、进出口函电拟写实训。
3.校外实践活动互动。《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为此,本课程要求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亲身参与接待外商、接洽业务、各类展会的筹划,承担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委托的各种科研、培训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及经济效益。如2006年、2007年,先后有150名学生担任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中英文导迎员,受到了主办单位的好评;2007年6月,10名学生担任中国湖塘纺织博览会暨“国际模特大赛”的英语翻译,荣获承办单位颁发的荣誉证书等等,让学生接触到了直接的目的语的交际文化,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直接的锻炼和提高。
4.国际视野放映厅互动。定期为学生放映有关典型文化和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电影或记录片,开展英美电影台词模仿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5.文化及跨文化知识讲座。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组织四场文化及跨文化知识讲座,邀请外资企业高层领导、海外校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兼职教授以及其他外籍教师开设讲座,让学生与外商、外籍人员有一个面对面的接触机会,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力求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
四、结语
通过跨文化交际课程的三维互动,学生在互动中自己探索文化知识,发现文化差异,体会文化冲突,实践跨文化交际策略,从实际效果看,为学生未来应对工作环境中的挑战提供了实践机会。从学生问卷看,100%的学生称赞图文并茂的授课内容,91%的学生认为英语能力方面得到提高,92%学生觉得自己通过学习这门课程了解了各国文化、风俗,丰富了课外知识,并熟悉了不同文化差异。96%的学生对跨文化已产生浓厚的兴趣,95%的学生认为此课程有助于他们开拓视野,收获知识。经过近4年的跨文化交际教学,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也意味着开设本课程产生了深远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也得到绝大部分学生的认可。
参考文献:
[1] 胡超.跨文化交际实用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2.
一、指导思想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发展学生兴趣与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社团活动为平台,以“丰富生活、展示个性、培养兴趣,拓宽知识、开发潜能”为宗旨,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活动小组,努力使学校成为学生愉快而有趣的生活学习的乐园。
二、社团任务
1.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张扬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增长能力。
2.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塑造学校社团活动的品牌。
3.积极参加各级演出和比赛,为校争光。
4.通过多种方式吸收学生加入到组织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长的舞台。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尊重主体,实行双选。在社团活动实施过程中实行双选制度,活动前,学校根据每个教师的特点选择好辅导项目,同时班主任根据课程的开设情况鼓励学生依据自身特长,特别是兴趣所向,选择合适的社团活动。
(二)落实常规,健全制度 1.为加强常规管理,避免社团活动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要坚持“六定”。一定活动课程;二定活动目标;三定活动时间;四定活动内容;五定辅导老师;六定活动地点。
2.做好辅导老师的准备工作,绝不打无准备的仗。正式开课前,所有辅导老师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安排好全学期的活动内容,并提前备好一周的课,上课前一天要通知好所在社团学生准备好相关活动材料。
3.加强辅导老师的教学反思,开座谈会,总结工作中的成功之举和败笔之处。加强老师之间的交流探讨,浓厚研究气氛。努力提高社团活动的效果和效率。
(三)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把社团活动作为学校实施特色教育的重要途径。
(四)加强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修改。
注重学校社团活动的组织、检查、指导开展,以保证学校社团活动课程建设顺利进行。
(五)构建科学合理的社团活动评价方案。
“社团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对教师能力、精力、毅力等多方面的巨大考验,为此我们将建立规范的内部评价与激励改进机制,把各自辅导的情况和成果纳入教师的考评和奖励。
四、社团活动分类
2021年学校扎实开展好以下社团活动,以后逐年扩充内容和方式。主要包括趣味数学、绘画、硬笔书法、软笔书法、棋类、电脑、快乐英语、小小科学家、跳绳等。
五、社团活动实施措施
1、成立学校社团活动领导小组,指导教师精心设计活动,并全程监督各社团活动过程和考核评价社团活动效果。
组 长:XXX校长
副组长:xx副主任 xx副主任 xxx组长 xxx组长
成 员:xx干事 xx干事 xx干事
2、保证社团活动时间:校级共同活动时间为每周二、四上午(10:00--11:30)以及周二至周四户外课(17:00-17:40)。
六、本学期社团活动分以下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准备阶段:第1-2周
(1)学校制定活动定方案,宣传动员,组织实施。各社团招聘负责老师及各社团组织成员报名。
(2)社团负责老师填报社团名册、制定活动计划(授课内容)、确定活动内容、活动时间等。
第二社团活动阶段:第3-16周
(1)指导教师认真组织开展活动。
(2)做到“五有”:有计划、有活动设计(教案)、有名册、有反馈、有总结。提前一周社团负责老师备好简单的授课教案。注意积累电子稿和纸质稿的素材,图片资料,学校做好宣传报道。
第三阶段成果准备展示:第17-18周
1、指导教师最后阶段上交相关材料(计划、活动设计、点名册、记录本、学生作品、过程性资料、学生取得的成绩、活动总结等)。
2、社团领导小组考核检查学生活动效果,评选最佳指导教师和最佳学生(由指导老师推荐),并进行“国庆、元旦”时的表彰。
3、展示成果:跟学校的校园文化艺术节的活动、汇报演出及展览相结合。
展示的项目:
书法:社团成员人人展示自己创作的书法作品,张贴在专用的展板上,并附上活动的图片。
电脑信息:人人展示自己创作的电子小报,张贴在专用的展板上,并附上活动的图片。
美术作品:人人展示自己创作的作品,张贴在专用的展板上,并附上活动的图片。
文学社:人人展示自己发表、撰写的文学作品。
科技小组:展示学生的活动资料、活动情景、活动积累的作品,各类竞赛的成绩。
英语组:在提高口语水平,能在六一节、元旦中表演一个节目。
舞蹈组:集体展示名族舞蹈,节日汇报演出中表演节目
合唱组:集体展示,节日汇报演出中表演节目七、课程实施过程友情提醒
一、职业院校学生社团发展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职业院校出现了种类繁多、特色鲜明的学生社团,规模不断扩大,活动质量和活动规模不断攀升,成为校园令人瞩目的新生力量。但是,职业院校学生社团茁壮成长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社团的定位和建设目标不明确
从学校层面看,许多职业院校没有充分认识到社团建设的重要性,仅仅把社团活动视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的一个手段和补充,没有看到社团建设对职业教育目标的实现意义,导致社团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也没有系统科学的规划,社团建设和管理常常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从社团层面看,许多社团组织自身没有明确的目标和社团定位,没有实现目标的具体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更没有确立社团的理念、宗旨和文化。
2.社团的设置不合理
通过对北京、上海、广东、陕西、山西、安徽、浙江、河北、辽宁等省的17所职业院校的问卷调查显示,文学艺术类社团共123个,占17所院校社团总数的36.8%;体育类社团94个,28.1%;知识学术类社团39个,占11.7%;专业技能类社团47个,占14.1%;社会服务类社团31个,占9.3% 。由此可见,在职业院校由于社团管理不规范,文学艺术和体育类社团占多数,而社会实践、职业和就业为导向的社团较少。
3.缺乏专业与思想上的指导力量
职业院校社团的指导教师主要为顾问性的指导。从整体来看,现有的指导力量,无论是从专业还是思想上,都无法满足社团蓬勃发展的需求。大部分的学生社团指导教师主要来自专职团干部或辅导员,但专职团干部一方面要负责社团的登记、管理、奖惩,另一方面又负责大型活动的具体落实,而辅导员主要把精力放在学生的日常管理上,再加上许多院校辅导员本身配备不足,指导老师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什么是职业核心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当劳动者的职业发生变更或者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时劳动者所具备的职业核心能力依然存在,它使劳动者能够在变化的环境中很快地重新获得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知识。职业核心能力适用于各种职业,能适应岗位的不断变换,是伴随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在美国的测评体系中称之为“软能力”。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把职业核心能力划分为自我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数字应用能力、外语应用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八个模块。
职业核心能力的提出和培养对于从业者、企业具有现实意义。对于从业者而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引发了职业结构上的巨大变化。职业结构的变化把劳动者推向了市场,推向了新职业,这些使得劳动者掌握的职业技能和知识很容易过时。同时,企业内部人员的竞争较为激烈,企业倾向于扁平化的组织结构和员工的自我管理,员工所面临的事务将会趋于复杂,所以企业需要员工具备自我学习、独立分析处理问题、沟通合作的能力来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企业的发展。核心能力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可以帮助从业者在变化的环境中重新获得知识和技能,适应更高层次职业和岗位的要求。对于企业而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如何生存发展,人才是关键。因此,许多的企业重视员工核心能力的培训,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以此增加企业的效益,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职业院校是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要机构,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要求职业院校必须重新审定人才培养的目标,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文件中要求职业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生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三、社团活动在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过程中扮演的角色
如何在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呢?除了开设核心能力课程、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机构的培训之外,以社团为主体的第二课堂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社团活动提升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社团组织是不同年级、不同专业、有共同点学生的集合体,在社团平台上,学生之间开展频繁的交流与合作。第一是社团内部的交流与合作。一个有活力、有凝聚力的社团,其内部交流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全体社团成员参与讨论社团计划、制定完善社团组织制度、策划社团活动、交流社团活动感受、进行社团活动总结等。第二是校内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常见的综合性的社团活动,例如社团文化节、社团周活动等可以加强不同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促进了学生跨专业的交叉学习和知识的融合。第三是社团对外交流。在不同院校,活跃着一些组织相同或者相似的社团,例如环保社、摄影社、话剧社、心理社等。第四是社团与社团机构之间的合作,例如某校营销协会与某商家合作开展营销活动,艺术社团走进老年活动中心等。
以上这些形式多样的社团交流,可以促进学生与外界交流,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社团内部相互之间分工合作,社团与社团之间合作,以社团活动为主,以实战的方式锻炼了学生与人合作的能力。
2.以社团活动为项目,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核心能力的培养除了必要的程序性知识传授之外,需要设计、开展大量的实际活动进行行为方式训练,而社团活动恰好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训练机会。一个社团活动就是一个训练项目,社团在组织活动的过程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例如活动方案的形成、经费问题、人员分工、节目设计、现场效果等等,如何解决这些难题,需要分析问题的本质,借助资源,确定解决的目标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执行与监督等。通过社团活动,学生体验了解决问题完整的过程,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实施方案――验证方案――改进计划――解决问题,以此锻炼和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社团优秀成员为榜样,进行自我学习,完善自身
社团里有来自各学院各年级的学生,其中不乏佼佼者,例如优秀的社长、优秀的成员,这些都成为其余社团成员学习的榜样。以优秀成员为榜样,反省自身的不足,不断进行自我改正,自我完善。
4.有助于锻炼学生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的能力
信息处理和数字应用能力属于职业核心能力中的方法能力。在社团活动中,一个活动的开展涉及到诸多的信息,例如辩论社举办辩论比赛,涉及到辩论题目的确定,宣传活动的开展,资料的准备,初赛、预赛、决赛时间确定,比赛结果及时的,比赛过程的视频制作等。大量活动信息的处理需要一定技能和技巧,而处理大量信息和数字的实践过程,可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相应能力。
5.社团活动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
有创新才有进步,对一个企业、一家公司而言,创新是他们走向强大的动力。学生社团组织也需要创新,这表现在多方面,例如: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具有传承性的品牌文化活动,但是社团每年品牌活动并非完全照搬上一年度的模式,都是在不断的创新之中,使得一个文化活动既有传承性又有创新性。笔者所在学校演讲社每学期都举行演讲比赛,单纯演讲比赛已经失去吸引力,为了将演讲比赛策划得有吸引力、有活力,演讲社在宣传、活动过程、活动内容、选手包装等各方面进行新颖的设计,使得演讲比赛成为学校的一道文化风景线。此外,社团新文化活动的开发,利用头脑风暴法,充分给予社团成员发言权,鼓励社团成员提出新颖的想法,在群体思想的碰撞中形成新的文化活动。在社团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一个个新颖的方案得到实施,也是对创新者的鼓励和肯定。此外,在社团管理过程中,社团制度的更新、管理模式的更新,无不闪耀着学生们的新思维。
四、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职业院校学生社团
1.提高社团地位,明确社团目标
课程是指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它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也就是说学校的课程应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种类型。西方学者费雷德利克认为:“我坚持,无论学生活动的称谓如何,它们都是美国自由教育中的关键部分。它们构成第三课程,一种必须与一般课程及选修课程或特殊课程相平行的课程。”特鲁姆认为:“在许多场合,课程决策者已经给那些在此之前被看作是课程之外的活动以正规的课程位置。学校乐队、合唱队及管弦乐队已经列入正式功课计划,通常全部计学分。”
尽管有很多教育者提倡把以社团活动为主体的第二课堂纳入学校的正规教育行列,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功能,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院校在实际运作中对社团活动还存在认识上的偏差,许多职业院校仅把学生社团活动看作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学生在校生活的点缀,没能给予充分的重视和有效的组织。因此,对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有待全面深刻地认识理解,应当把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作为社团的主要功能。从职业院校学生的成才和发展角度看,参与社团活动对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是第一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过程,是以社团活动为项目,锻炼和提升学生核心能力的有效过程,是能令学生终身受益的宝贵经历,因此学生社团建设应该得到职业院校充分的重视。
2.配备核心能力教师,指导社团建设
在重新定义社团教育功能、提升社团地位的基础上,学校必须配备核心能力教师指导社团建设。
一个社团就是一个团队,社团指导教师在社团成立的过程中,按照团队的组织模式组建社团的领导机构,确定社团的核心宗旨;指导社团每个学期制订详实可行的计划,严格执行;按照目标(Object)、任务(Task)、准备(Prepare)、行动(Action)、评估(Evaluate)的“OTPAE训练法”,打造社团活动项目。在具体指导社团活动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扮演顾问的角色,以为社团为主体,把社团活动作为社团项目,开展核心能力训练。例如:话剧社举办话剧文化节,作为社团指导教师,引导社团成员开展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形成话剧节的方案。在话剧节开展的过程中,以话剧节为具体的活动项目,组建宣传团队、剧务团队、灯光团队、导演团队、音响团队等队伍,分派具体的任务,完成话剧节。当话剧节闭幕后,指导教师扮演点评者的角色,对各个小团队完成任务的程度进行点评,以此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
3.制度保障和经费支持
在以上两项实施的基础上,对于社团发展而言,制度保障和经费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制度上而言,学校必须把学生参加社团活动纳入学生整体考核之中,计入相应的成绩或者学分,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另一方面可以激励社团中的优秀成员。其次,社团必须有评优制度。以笔者所在学校的社团为例,有星级社团评选制度,最高可以评五星级社团;优秀社团成员、社长评选制度,激励社团中的优秀个人;优秀社团活动评选制度,优秀社团指导教师评选制度。此外,社团中的评优可以参加共青团组织的入党推优。从经费支持而言,学校层面必须给予社团相应的资金支持,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党费、团费留存补助为辅,社会赞助经费为补充的社团工作经费保障机制,使每个社团拥有一定的活动经费。
综上所述,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也是目前正在探究的课题,但许多院校还把课堂教学作为主要的培养途径,忽视社团组织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职业院校必须要重视社团组织在学生核心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提升社团地位,重新定义社团的教育功能,配备社团核心能力指导教师,从制度和经费上支持社团活动,以职业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新型学生社团组织,从而使社团组织成为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校园英语 语言环境 英语口语教学 必要性
自2002年以来,我院承担了一个教育部十一五重点课题――《学前双语新师资的培养》(简称“双语” 课题)。随着“双语”课题的深入进行,课题组提出了“幼儿园双语教师的培养规格(其别阐明了英语方面应有的素质)”。参照所提出的规格标准,我们制订了《双语实验班英语教学计划》来指导课题实验班级的英语教学实际。而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双语实验班学生的英语素质较以往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仅限于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学习统编教材、课后完成书面作业和做少量的英语口语练习,这只能应付一般性的考试,而在真实的交际场合不一定能派上用场。究其原由主要是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差。学生口语能力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分析起来,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有效的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因此,在绝大部分学生无法到英语国家实地学习英语的情况下,我们提出:创设良好的校园英语语言环境,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
疯狂英语快速突破法的提出者李阳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想跑步,但却不去跑,而是整天坐在家里研究如何跑步,结果研究了十年,还是不会跑步。同样道理,一个人研究了十年语法,但却从来没有真正开口说过,所学的只能是哑巴英语!因此,真正掌握一门知识,关键在于“学以致用”。而是否学好英语,则要看在实际交际中能否与人交流。根据交际法思想,只有通过交际手段才能学会交际。语言习得论认为:语言的学习是一种习惯的养成(Language learning is a habit forming)。要养成习惯,必须有足量的合乎情景的操练,这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实现。因此,英语语言环境对于英语学习者的作用就像跑道对于跑步者的作用一样。根据交际性英语教学原则,英语教学要为学生设置运用语言的环境,使学生通过大量的交际性活动总结和掌握语言的规律,并在交际活动中去实践,从而培养交际能力。但是课堂容量毕竟有限,把课堂交际活动延伸到课外,扩展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营造一种浓厚的英语语言环境,不失为一种既能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又能丰富活跃校园生活的好方法。所以,创设校园英语语言环境是有必要的。
而良好的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特别是视听环境,能提供大量的信息,对学习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充分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让每个人都参与创设环境或成为环境的一部分。反过来,他们又受益于其中。同时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创设又为学习者提供实践的平台,他们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用然后知不足,知不足后则改之。通过校园英语语言环境的创设还能强化大学生的英语意识,训练其英语思维,促进英语语感的形成和提升。这是学习地道的英语口语的根本,有利于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
那么,在实践中如何创设良好的校园英语语言环境呢?随着“双语”课题的深入,我们对实验班学生采用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立足课内,以本为本。从训练指导学生操练、表演课本上的话题、对话等开始,使学生感受英语、体会英语、使用英语。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第二课堂活动,如读英语故事书比赛、英语口语比赛、英语童话剧表演、英文歌曲比赛等。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可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分阶段进行。三是帮助、指导学生布置教室环境,包括英语板报、英语学习园地、英语图书角等。四是通过多种媒介,如英语报刊杂志、英语电视栏目、英语原声影片等,让学生感受真实的生活环境,并从中有所得。五是坚持使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并鼓励学生尽量用英语回答问题。同时要求学生在教室或宿舍尽可能使用英语进行交流等。六是以宿舍为单位,举办“English corner”活动。采用舍长负责制,舍长组织全体舍员在选定的时间里就某一主题进行对话,教师不定期要求某一宿舍汇报他们的谈论情况,及时给予评论。七是利用校园广播,开设英语节目。每天固定时段播出专栏,让全校学生都能感受到浓厚的英语氛围。八是引进外籍教师,提供示范,增加真实感。并邀请外籍教师指导大学生英语社团活动。九是尝试学科教学渗透。英语班的学生的英语学习但靠英语课的教授是远远不够的。从长远来看,其他学科渗透英语教学是应该而且是能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