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生态园林论文

生态园林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9-17 14:56: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生态园林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生态园林论文

篇(1)

关键词生态园林城市;构建;河南洛阳

洛阳市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黄河中游的南岸,东傍嵩岳,西依秦岭,南有伊阕耸立,北有邙山屏障,中有伊、洛、瀍、涧4条河流贯穿其中,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增强洛阳市经济综合实力,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势必要求改善生存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而工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要求发展和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用来维持环境的生态平衡。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是我国城市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绿色植物是21世纪城市的生命,人们对被污染城市人工环境的厌恶及重返大自然怀抱的渴望,必须靠发展城市生态园林来解决。

洛阳市市委、市政府始终把“以悠久历史文化为依托,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比较发达,现代化气息浓郁和适宜人类居住的山水园林生态城市”作为城市建设的目标,动员全市居民广泛参与,树立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品位。

1建设生态城市的要求

所谓生态城市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聚居地。一个生态城市应拥有优美的生态环境、高效的投资创业环境和良好的人居环境[1]。在这样一个城市里,发展任何产业都必须以不破坏生态平衡为前提,所有的原材料和能源得到最合理、相对最高效率的利用,善待自然、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公德和人民的自觉行为准则;到处是绿荫草地、青山绿水的城市景观,人的行为与大自然有机结合,相互协调。

要建设生态城市,就必须打造优美的生态环境,园林绿化是改善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举措[2]。要营造生态城市的绿色景观,就必须进一步提高园林绿地的覆盖率,同时丰富城市的园林景观,加大植树种草的力度。宏观层次上城市大环境绿化景观要精选树种,多种树,种好树,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中观层次上要大尺度开发道路绿化景观,对洛南新区道路绿化,东、西出入口绿化,老城区道路绿化带的改造都统一规划设计,突出各绿化带的主导树(花草)种和特色景观,营造色彩丰富和季节变化明显的复层混交林结构;微观层次上社区园林景观要强化精品意识,着重丰富园林绿化的文化内涵,特别是在公园和街头绿地中,营造“一园一特色,一路一景观,一街一景点”的绿化新格局,在这3个层次上建立起来的风景园林绿地系统不仅可以优化本系统在当地的生态防护、基础设施配套等功能,而且可以满足人对自然的需求,协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关系,体现出文化休憩、景观形象的功能以及自然属情、审美情趣和精神文化内涵等。

2建立适应生态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管理体系

绿化规划是龙头,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先导,是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依据。为了避免绿化建设的随意性、盲目性,洛阳市园林局在20世纪90年代初首先制定了《1991~2000年洛阳市园林绿化发展规划》,随后下发了《洛阳市大环境绿化规划》。1995年5月,洛阳市园林局又制定了《1994~2010年洛阳市园林绿化系统规划》。近几年,又先后完成了《王城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龙门东山风景区详细规划》《洛浦公园总体规划及景区规划》《城市出入口绿化规划》。

编制生态城市建设规划以指导城市建设,使各项城市活动逐步纳入生态城市建设的轨道,并在规划指导下做到有效、有序地完善和提升现行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结构,改善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提高城市各系统再生能力,促进现行的城市结构、城市功能、城市管理和城市运营向生态城市全面转变。建立强有力的生态城市建设协调机制,强化政府机构在政策导向、规划执行和宏观调控方面的作用,探索建立统一、高效、有序、协调的生态规划建设体制和综合管理机制。

3生态规划和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

科学合理的规划是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基础[3]。传统城市规划设计往往是把绿地系统作为附属规划,其所关注的内容仅仅是城市产业的结构布局,导致园林绿化只能在不适于搞建筑的破碎空间中见缝插绿,绿地的布局往往缺乏生态指标的研究,至于绿地的功能、生产单位对绿地的要求,则都是在城市物质形体建设完成后才考虑到的,其结果往往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破坏了城市人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而建成后的城市环境无论如何也不会考虑到现代人居住对生态绿地的合理要求,因此现代的城市规划设计必须以保护自然景观资源为基础,有景观规划师参与,从整体出发对整个规划区进行综合分析,使其景观结构、格局、自然特征和城市建设相适应,从而达到绿地系统的整体优化利用。

近年来,洛阳市坚持政府组织、群众参与、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实行严格的城市绿化管理制度,科学安排绿化布局,合理划定,切实保证绿化用地,做到片、线、点结合,通过调整和优化城市的用地结构,充分利用原有的人文和自然条件,扩大绿地比例,不断增加绿化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多样性。

园林植物配置就是将园林植物材料进行科学的、艺术的组合,以满足园林各种功能和审美的要求,创造出生机盎然的园林境域。“多样性导致稳定性”是一个最基本的生态原理。园林绿地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多,园林绿地系统越稳定,植物群落的相对稳定是建立在生物多样性基础上,生态园林本身就意味着生物多样性。植物是生态园林的主体和基础,单调的植物种类建立起来的园林失去人类的维护是不稳定的;增加单位面积上的绿量,提高群落的生产力和生态效益,需要复层绿化,这一点没有植物的多样性是无法办到的;同时,应优先选用当地植树种类,以保证园林植物的成活率。

丰富城市景观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再优美、再好看的植物和景观,如果一味地复制也会单调乏味。同样,城市环境状况的多样性,也需要植物的多样性。城市的环境状况复杂多样,夏季城市温度高,需要种植耐热的植物;工厂有污染,需要种植抗污染的植物;缺水的城市需要种植耐旱的植物;盐碱地需要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墙体和立交桥绿化需要种植丰富的爬藤植物。总之,要做到适地适树,才能保证植物的多样性。

4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品位

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的主体,对于调节气候、防风降尘、减少噪音、保护物种多样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4]。同时,园林绿化是城市的形象工程,也是一种生产力,一座美丽的园林城市,公园绿地就像一颗颗明珠,具有吸引力、感染力、凝聚力,最贴近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具有实用性,也最能反映城市绿化的功能性。洛阳市城市绿化建设紧紧围绕创建生态园林城市这个目标,全面启动生态城市建设,突出抓好洛河两岸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发挥洛河在洛阳市建设生态城市的独特优势。洛浦公园的景观形象已经得到市民和外地游客的称赞,生态优势突显,要继续完善提高,抓好植物的调整、更新和补植,增强丰富的植物群落,进行湿地保护,建设“情人岛”,进一步提高文化品位,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5城市园林的生态管理

5.1搞好植保工作,逐步放弃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生物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古代森林中,昆虫和植物是食物链的关系,保持着一种生态平衡,一般达不到危害的程度,这得益于生物的多样性和物种之间的相互制约[5]。城市的园林植物种类相对比较单一,如果没有农药的保护,植物将彻底毁于病虫害。但近几十年,使用大量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造成环境污染、土壤污染、地下水污染以及杀伤有益生物,逐渐引起了对病虫害生物防治的重视。目前生物防治已成为综合防治当中的重要内容。生物防治有不污染环境、不破坏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生物防治法主要包括:①微生物的利用。②鸟类、益虫等的利用。③生物农药的利用。生物农药就是利用昆虫的生育原理防治害虫和利用昆虫激素防治害虫的一种方法。通过保护和增加城市中天敌、鸟类、周氏啮小蜂、线虫、苏云金杆菌等,实际上也是增加生物的多样性,从而达到防治的效果。生态园林需要植物的多样性,还需要动物和微生物的多样性,需要鸟类、蛇、青蛙、昆虫、微生物等这些天敌,缺乏生物多样性,会导致病虫害的猖獗繁殖,给园林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危害。

5.2自觉保护城市园林绿地

为了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应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园林绿化成果[6]。一是加强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宣传生态园林的意义,不断教育市民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文明行为,倡导人们爱护绿地、保护绿化成果;同时保护鸟类和益虫,培养市民的生态价值观和生态伦理观,自觉地保护环境;二是开展各种活动来保护绿化成果,如开展“大树认养”、“爱绿护绿”、“老年林”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增加广大市民爱绿护绿的自觉性;三是制订一些保护城市绿化和环境的条例和规章,以约束人们的行为,逐渐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绿地的社会氛围,营建良好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环境;四是加强绿化执法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园林绿化法律法规。

a

从传统园林发展到生态园林是我国园林发展的总趋势,它要求我们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环境保护学、行为科学、生态学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大环境绿地规划,逐步实现园林建设在城市中到城市融于园林中的过渡。从指导思想上,应将园林环境效益放在园林综合效益的首位,以植物造景为主,进行大面积普通绿化,保护与发展自然风景区,大力发展城市生态园林绿地。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园林城市是城市发展的理性选择[7]。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持之以恒地做好工作,创造更加适宜人们居住和创业的良好环境,以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机遇和挑战,洛阳市应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学习和吸收各国和各地区的先进经验,以期进一步加快洛阳市生态园林建设,从而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发展。

6参考文献

[1]徐志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园林式城市的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9(14):6774-6775.

[2]姚晔,刘清波.浅谈城市生态园林的建设[J].广东农业科学,2008(6):116-117.

[3]陈烨.谈生态园林与城市环境保护的关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1):72.

[4]李喜平.浅谈城市的生态园林建设[J].科技创新导报,2009(21):108.

[5]许伟,张喜凤.中国生态型城市的建设[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7(5):791-793.

篇(2)

1.1要在坚持以“生态平衡”为主导的前提下,建设城市生态园林

生态平衡是一种处于非常稳定状态下的生态系统,该系统中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能够相互的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能够达到相对的平衡,该系统中的整体效益最好。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因此,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过程中,要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把自然景观、各种植物、江河湖流、地形地貌等因素协调的组织起来,引入到城市生态园林布局当中,使整个城市既具有生态价值,又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例如天津、南京、合肥等地区就已经开始把园林和生态植物、绿地、森林等相结合,建设具有本城市特色的生态园林景观。

1.2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时候要遵从“生态位”的原则

生态位指的是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空间中的地位。生态位体现了物种和物种、物种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直接关系到城市生态园林系统景观的审美价值和综合功能。因此,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时候要遵从“生态位”的原则。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首先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选择最合适的植物种类,避免植物种类之间互相竞争。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的复层群落结构有利于充分的利用环境资源,形成最优美的城市生态园林景观。要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植物、树木,例如对于处在干旱地区的城市,应该选择抗旱耐寒的植物。一般来说,具有抗污吸污、抗病虫害、耐粗放管理的植物能够作为大多数的城市的生态园林种植植物。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要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例如槭树可以和杜鹃这样配置,槭树的树干比较高大,可以有效的吸收上层较强的直射阳光以及较深层的土壤肥力,而杜鹃属于林下灌木,只需要吸收林下较弱的散射光和较浅层土中的矿质养分就能很好的生长。两类植物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可以一块配置,既能保持群落和生态景观的稳定性,又能提高城市生态景观的综合价值。

1.3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时要保持物种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不仅反映了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还反映了群落的动态和稳定性。因此,在建设城市生态园林的时候,要保持生态园林物种的多样性。多样性的物种能够充分的利用空间资源、生物资源,并且它们彼此之间还能够相互的补充,使得整个城市生态园林景观呈现出稳定的形态,从而更好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

2结语

篇(3)

关键词:城市 生态园林 设计 要点

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生态园林的内涵

生态园林主要有以下 3 个方面的内涵:

1.科学配置园林植物。做到乔、灌、草、藤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建立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的人工植物群落,维持总体平衡,保持群落稳定,为人们提供一个赖以生存的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既在时间上能够维持它的群落结构和自我更新,也能够维持对不良环境条件胁迫的恢复力,并同时能满足人类的需求。

2.发挥植物的生态作用。因地制宜,适地适栽不同生态类型的园林植物,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和生物能的转化率;调节小气候,如调节温度、增加湿度,涵养水分,降低风速等;调节生态平衡,如吸收环境中的有毒、有害气体,吸滞尘埃,减少燥声。

3.体现园林植物的美化价值。美化景观、丰富建筑群体轮廓线,增加城市建筑艺术效果,丰富城市景观,使建筑“锦上添花”,把城市和大自然紧密联系,从而为人们提供更高层次的文化、游憩、娱乐享受和人们生存发展的绿色生态环境。

二、加强生态园林设计的几点建议

1. 要形成现代城市生态园林设计理念

生态学的不断发展,以生态学原理与实践为依据,建设生态园林,将是园林生态发展的趋势。生态园林的基本理念是“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共生的乐趣,提高人们的自然志向,使人们在观察自然、学习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形成新的园林设计理念。

2.尽可能地保持绿量较大化

绿量是城市绿地生态功能的基础。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平面上要有一定的面积。二是立面上要有复层的结构,以提高绿量。因此,在植物造景中要通过乔、灌、草、藤和地被复合群落结构,提高叶面积指数。在符合植物生态特性的前题下,尽量选用叶面积大、叶片宽厚、光合效率高的植物,提高绿化光合效率,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降低建筑物的夏季降温和冬季保温的能耗,提高市民与自然环境的联结感;同样,根据功能区和污染性,选择耐污染和抗污染植物,发挥绿地对污染物的覆盖、吸收和同化等作用,以增加氧气,降低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污染程度,促进城市生态平衡。此外,还应重视植物景观的其它生态功能的发挥,如对人直接的强身祛病功能、植物抑菌、创造清新空气和释放保健物质等功能,有利身心健康。

人们对绿色有一种特殊的喜爱之情,绿色带给人们舒适安全的感觉。园林绿地的设计有 3 种,规则、混合和自然。规则式的具有欧洲特点,一般的欧洲园林都是规则的,讲究驯服自然,多是直线,圆圈,成对称分布,各种人为的迹象。这是与中国园林的设计的不同之处。按照园林的设计意义,植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的分布规律,仿照植物的群落结构,经过艺术性的改造,做成美丽的带有自然气息的生态绿地。在设计中,需要多多考虑植物的生理特征,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合理进行树种的挑选,避免种间竞争,以形成稳定合理健全的群落结构。树、花、草是城市生态园林绿化中的 3 要素,均是城市生态园林绿化中不可缺少的成分,但要因地制宜。

3.生态园林要充实生物的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园林构建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物种多样性是群落多样性的基础,它能提高群落的观赏价值,增强群落的抗逆性和韧性,有利于保持群落的稳定,能形成丰富多彩的群落景观,满足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依靠多样性的物种种类,构建不同生态功能的植物群落,更好地发挥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果。因此,选择合理的植物是生态园林景观营构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形成城市风格,创造不同意境的主要因素。笔者认为,选择光合效率高,适应性强,枝繁叶茂,叶面积指数高的植物可以最大化地提高生态效益。同时向立体化扩展,形成地面、墙面、屋顶多层次、多景观的绿化景观体系。要特别重视推行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来配置植物,最终形成乔灌草结合、层次丰富、配置合理的复合植物生态群落,为城市景观增色添辉。

4.注意生态园林设计中艺术性原则

生态园林是各生态群落在审美基础上的艺术配置,是园林艺术进一步的发展,应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四大基本原则,使人过目或置身其中时具有柔和、平静、舒适和愉悦的美感。同时,要注重色彩在视觉感受上的不同差别,借以表达人的思想、品格、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使人置身于自然美的环境中。总之,生态美学是研究自然生态艺术美的一门新兴学科,而生态园林设计是生态美学的一个分支,是生态美学在园林领域的具体化。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生态学专业问题时,可以考虑和生态学专家密切合作,把这两门学科很好地结合起来,创造出真正的生态景观。

5.园林设计与当地环境

城市园林的设计是不能忽略当地的客观环境,否则会破坏整个的生态大环境。大自然恩赐与我们天然的环境,在其中生活,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不能把它破坏。因此需要充分地考虑到设计理念是否与当地的情况相适应。大自然自有它自己的规律,人为地破坏会带来无法挽救的伤害,比如植物的配置,西湖水葫芦肆意生长,除不尽,带给我们很大的损失。再比如,杭州的孤山,是我国著名的台地园,它没有让人感到很生硬,它利用自然的地势,依山而建,让人感觉特别的舒适,亲切。

6.园林设计与人文关怀

城市园林的设计就是为了能够美化环境,给人们提供一个在紧张生活中可以放松心情的好去处,所以人文的关怀是必不可少的,目前,我们国家大多数城市都有漂亮的广场,然而如果这么大的一个广场只用草坪铺装,其它的只有少量的灌木与乔木放在路的两旁,许多的游乐设施以及休憩设施都暴露在阳光之下,在炎热的夏季和连绵的雨季,没有大树的遮蔽,没有一些躲雨的建筑,即使是再美丽的风景,也不会有人到此一游。

7. 园林的设计要与城市的发展水平相吻合在一些比较落后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但是为了盲目的攀比,追求视觉上的效果,要气派,要富丽堂皇,要宏伟,不顾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顾后果的投资园林的建设以及后期昂贵的管理成本,造成物力、财力与人力的浪费,这是个深刻的教训。城市园林建设是一件利民利国的好事情,它的目的就是改善人们居住的环境,让广大市民在更舒适,更整洁健康的环境中生活,适应人们日益增加的对物质和文化的需求,所以园林的设计是特别重要的,园林设计者必须考虑周全。

三、结语

城市园林是以传统与现代的园林作为基础,紧密结合城市发展,配合人们越来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把整个城市作为载体,来实现新型园林的建设。它的总体目标是“环境优美,生态良好”。它的特点是城乡结合,郊区有镇,总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渗透,共同提高。城市园林建设在我国城乡发展中占很大一部分,是城乡发展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新城市发展观;生态园林建设;生态发展

Abstract: in the new urban development view of the related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paper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of several executable strategy, formed a new urban development view of urban and rural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new mode.

Keywords: new urban development; Ecological landscape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K928.7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加快,在发展过程中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没有注意到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建设。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工作趋于成熟,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城乡生态建设与城市经济建设整体规划相结合的方式,促进了城市建设逐步向合科学化、合理化和宜居化的方向发展,成为了现代城市建设的根本模式。

1、新城市发展观下成建设的相关要素

1.1 生态友好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

人作为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建设的关键要素、主要要素,而城市是包含有自然要素、经济要素和人三个子系统的复杂神态系统。城市中的三个子系统通过相互协调的方式,使得人能够完美的融入自然环境当中,而且保证城市经济的持续发展,实现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完美共存。而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出现问题,尤其是其中的人,作为这个生态系统的主体,一旦不正当的作用于自然系统,将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产生包括水质恶化、植被破坏以及空气污染等环境问题。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都是一个极大的破坏,最终将导致城市建设的现代化进程减慢,城市的综合竞争能力下降,影响城市的持续健康发展。

由此看来,生态友好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首要基础和条件。而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过程中,绿化是城市第一个需要建设的基础设施。因此,在进行现代城乡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将城乡生态建设作为首要工作,城乡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应该以生态优先、城市环境保护优先。

1.2 生态环境是城乡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一些传统的大型城市在城市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综合实力下降,城市环境恶化等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生态环境失控。城市的生态经济建设工作大大落后于现代城市建设的根本需求和对应的标准。随着传统城市建设过程中仅仅注重城市经济的单一发展,不顾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建设,没有将城市经济的发展与周边乡镇的生态建设工作结合起来,导致城市的生态环境下降。而那些以城市生态环境为基础的生态经济,诸如城市旅游等第三服务业等的经济效益大打折扣,严重的影响到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而城市生态经济的发展又对其他的产业发展造成影响,使得城市生态环境恶化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加明显。例如,在进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较差的城市在同等条件下往往缺乏竞争力。

由此看来,一个良好的生态体系是城市持续发展的根本后盾,而没有良好的生态发展体系将使得城市的生态建设落后,经济发展乏力。同时,在加强城市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更加应该将生态园林建设往乡村扩展。以城市中心为辐射点,逐步向城市的边缘区、乡村地区拓展,从根本上改变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模式。

1.3 生态系统体系建设是城市产业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契机

从城市的根本属性来讲,城市是一个集合经济、社会和文化于一体的系统的、综合的复杂体系。而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产业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成为了当前城市建设和发展工作的重点。而通过对城市生态体系的建设是这个改革和转变的突破口。

在进行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该重点对生态环境的重要环节,诸如水、空气、植被等。以水污染的治理为例,应该从生活用水污染、工业废水污染以及城市周边乡村农业用水三个方面进行。其中,对工业废水和农业用水污染的治理就需要从改变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高高耗能产业的产出效率、严格企业排放、发展清洁生产以及促成绿色产业建设等方面着手。而要减少生活污水带来的污染,就应该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对城市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等进行有效处理。同时,还应该对生活居民进行生活方式的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于发展的观念和看法。

2、城乡生态园林建设的若干可执行策略

2.1 充分利用城市的区域特色

城市的区域特色不仅包括自然环境的特色,同时还包括区域性的文化特色。我国地域辽阔,区域性的文化各不相同,各个地区的城市在进行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自身的特点来进行针对性的建设。通过凸显城市自然和文化方面的区域特色,采用生态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手段,实现现代城乡生态园林建设的最终目的。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地域特色明显、文化种类丰富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模式。

2.2 保留城乡古建筑及特色文化遗产

我国的历史悠久,而各个城市是我国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的依托,同时体现出来极具地域特色的历史文化。在现代城乡园林生态建设的过程中,应该注意这样两个方面:其一,保护城市中的一些具有历史要素的自然风光以及景观;其二,保护城市中存在的一些古老建筑,尤其是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古建筑的保护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体现出城市的历史厚重感。一个好的城乡建设结果就是在建设完成之后,能够看到城市中的特色古街区、古建筑与自然环境完美融合的景观。

2.3 促进城市绿色生存空间的建设

在城乡生态园林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增加生存空间的绿色要素等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和出发点。近些年来,我国的城市建设工作发展比较快,在进行城市发展规划的过程中应该重点通过增加公共绿地的方式来达到形成现代城市建设的新模式。尤其是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配套设施的规划,将各个小区建设成为花园形式的小区,使得整个城市都成为一个大花园。

2.4 注意将多种力量积极的调动到城乡生态园林的建设中

现代城乡生态园林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其中的各种投入都很大,不但需要政府相关部门的主导作用,同时更加需要与之相关的各个方面力量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同时,城乡生态园林的建设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其各种投入都是巨大的,这包括资金、物资等几个方面。很多国外发达国家在建设的过程中就提倡公民共同参与的方式,例如加拿大、悉尼等西方国家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通过采用“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鼓励公民个人紧种树,并打造自己的私人花园。而我国的一些城市在这方面也有相关的实践,例如烟台市就在创建花园城市的过程中以“以人为本、人人参与,全民共享”为理念,通过绿化建设和生态保护的手段,积极的推进城乡生态园林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 李瑞昌. 关于创建生态园林城市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9(9):5487-5489.

篇(5)

【关键词】浅析 风景 园林 设计 主要 生态 理论

生态主义的设计早已不是停留在论文或图纸上的空谈,也不再是少数设计师的实验,生态主义已经成为风景园林设计师内在的和本质的思考。尊重自然发展过程,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和场地的自我维持,发展可持续的处理技术等思想贯穿于风景园林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始终。在设计中对生态的追求已经与对功能和形式的追求同等重要,有时甚至超越了后两者,占据了首要位置。生态学思想的引入,使风景园林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发生了重大转变,也大大影响甚至改变了风景园林的形象。风景园林设计不再停留在花园设计的狭小天地,它开始介入更为广泛的环境设计领域,体现了浓厚的生态理念。

一、生物多样性原理

生物多样性理论不仅反映了群落或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等,也反映了群落的动态结构与稳定性,以及不同的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城市中的生境条件比较恶劣,环境资源比较匾乏,物种通过本身一系列的相应变化来增加自己的适合度,以充分利用有限的环境资源,从而保持系统的稳定。群落中物种多样性尤其是遗传多样性越高,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就越强,群落抗干扰的能力和维系自身动态平衡的能力也就越强。景观生态学中强调景观的异质性可提高物种总体共存的潜在机会。因此在现代风景园林的构建过程中以生物多样性原理为指导是其最基本的前提。

二、生态位原理

生态位理论已在种间关系、种的多样性、种群进化、群落结构、群演替以及环境梯度分析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生态位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有格林尼尔的“生境生态位”;埃尔顿的“功能生态位”;哈奇森的“超体积生态位”。在这里我们主要引用马世骏的生态位概念:是指一个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作用以及它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地位,反映了物种与物种之间、物种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城市园林绿化植物的选配,实际上取决于植物生态位的配置,这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系统景观审美价值的高低和综合功能的发挥。

在现代风景园林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学习性与生态环境条件,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时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差异,合理地选配植物种类,避免种间或种内的直接竞争,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以利于种间互补,既充分利用光、温、水、气及养分等环境资源,又保证了群落和景观的稳定性。

三、互惠共生原理

互惠共生又称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共存、双方获利。如地衣即是藻与菌的结合体,豆科、兰科、杜鹃花科、龙胆科中的不少植物都有与真菌共生的例子:一些植物种类的分泌物对加一些植物和生长发育是有利的,如黑接骨木对云杉根的分布有利,皂英、白蜡与九里香等在一起生长时,互相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另外一些植物的分泌物则对其他植物的生长不利,如胡桃能分泌一种叫胡桃醒的物质,它能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因此在胡桃树下的土表层中一般是没有其他植物的;其它如:丁香、洋槐、薄荷、月桂、稠李、风信子等都会分泌一些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的物质,在园林中的植物配植时胡桃与苹果、松树与云杉、白桦与松树等都不宜种在一起,森林群落林下蕨类植物狗脊和里白则对大多数其他植物幼苗的生长发育不利。在生态园林建设过程中应用植物间的这种相互关系,能有效地促进群落的稳定。

四、生态平衡原理

生态平衡是生态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其含意是指处于顶极稳定状态的生态系统,此时系统内部的结构与功能相互适应与协调,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之间达到相对平衡,系统的整体效益最佳。在生态园林的建设中,强调绿地系统的结构和布局形式与自然地形地貌和河海湖泊水系的协调以及城市功能分区的关系,着眼于整个城市生态环境,合理布局,使城市绿地不仅围绕在城市四周,而且把自然引入城市之中,以维护城市的生态平衡。近年来,我国不少城市己开始了城郊结合、森林与园林结合、扩大城市绿地面积走生态园林建设的道路,如上海、北京、合肥、南京、深圳、厦门等。

五、生态调控原理

篇(6)

关键词:园林植物;石蒜;综合评价;依据和规范

在城市园林绿地构建中,园林植物及其应用是主要因素,园林植物景观质量直接关系到园林绿地的整体景观质量[1]。近些年来随着植物造景和生态园林等的提出与实践[2],更加强调了园林植物景观的重要地位,为更好地发挥园林植物的作用,在园林绿地建设前的方案评估和建成以后的经营管理中有必要进行园林植物景观评价,以及在新品种园林植物开发、应用前对其在园林中进行综合评价,以减少盲目投资与开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有关研究甚少,多数集中在从美学的角度对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而且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公认的方法和指标体系,这对新品种园林植物的应用将无法有统一的评价依据,势必将影响新型园林植物的开发与应用,因此值得进一步探讨。

本文根据园林植物应用到园林景观中各方面的要素研究与分析,对比以往常用的景观评价方法,探讨一种新的适合于新型园林植物应用评价方法,建立感性与理性两大指标体系,对园林植物进行全面而规范的综合评价,并通过一种新的园林地被为实例说明该评价方法的应用价值与前景。

1 新型园林植物应用综合评价模型与方法

在所选择的评价指标中,其重要性是不一致的,可采用权重系数反映各指标的重要程度[3]。其权重系数在充分借鉴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征询江西农业大学园林与技术学院专家、教授的意见,并结合各大园林公司一线工程师、设计师及高级技工的实践经验提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及评价指标,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及其权重确定,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法)构造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按感性、理性划分两大类,分别进行评定,如表(1)所示。所有指标分为两大类,三原则分别为生态原则、美学原则、经济原则。其中生态原则、经济原则为理性指标,美学原则为感性指标。

1.1 生态原则

包括覆盖率、生物量、植物生长势、净化空气、拮抗、他感作用、植物褪化变异、生物入侵性、抗病虫害性、抗寒、热能力、土壤肥力要求、繁殖能力强弱、果实、种子污染性等单项指标。

1.2 经济原则

主要从园林工程中所需种植成本、养护成本、清除成本、附加经济价值(花、茎、果、根)四方面进行评价。

1.3 美学原则

从景观美感度上划分,主要以个人感官为主,主观因素影响。主要指标有:植物季相变化、植物叶(包括叶形、叶色等)、植物花(花型、花色、花期)、植物茎(茎型、茎色)、植物根(根型)、植物与硬质景观协调性、植物空间多样性、植物与整体环境和谐性、植物与生态的和谐性、植物观赏特性(包括植物器官的奇特性、株型等)。

每次评价一种新型植物必须选取两种以上(越多越准确)已经在园林景观中应用的同类型的园林植物为对照同时打分,如果该植物的总分值高于对照平均值的30%以上则为优秀的园林植物,很有发展空间。而高于30%则可应用于园林之中。低于对照平均值则为不宜应用于园林植物,应该慎重应用,如低于20%则不应应用于园林之中。

2 实例应用

石蒜属为石蒜科鳞苔类植物,其地下部分为褐色膜质皮包裹的鳞茎,鳞茎近球形或卵形,皮褐色或黑褐色;叶于秋季花谢后或早春萌发,带状或狭剑状,长短大小不一,花色有红色系、黄色系、白色系,还有各色相间的复杂系;花型有奇特的水鬼蕉状,雅致的百合喇叭状;花被裂片有强烈被缩反卷的,也有平展的;有的石蒜适合做切花,有的适合做地被[4]。石蒜属植物具有较为一致且独特的性状特征及生长习性,花时不见叶,有叶不开花,花都开在夏秋季节。石蒜属植物鳞茎有毒性,性甘温,《闽东本草》载“本品内服可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可提取药用成分,已被医学界广泛认可[5]。因此,石蒜又被称为“中国郁金香”。作为地被植物,石蒜属耐荫、耐旱、少病虫害、易繁殖、生命力强、管理粗放、适应性强、野生资源丰富,可很好地应用到园林景观当中。

现以石蒜为例,对照已广泛应用于园林中耐荫地被植物麦冬、葱兰进行NOPE评价。

美学原则内各指标打分人员共60人,分别为江西农业大学非园林类专业本科在读生20人,普通市民20人,园林专业学生、研究生20人(其中本科生7人,研究生13人)。集中1天下午14:30~17:00进行评分,评分媒体为照片,照片为4个季节中旬上午此3种植物生长良好的状态下,采集拍摄,拍摄高度1.4m,焦距保持不变,光圈不低于8,分别拍100张,在从中选取效果较好的40张进行评定打分(其中都包含有花状态下的照片)。照片集中用投影仪放映,5秒钟1张。评分者打分得分乘以权重,相加后求平均。

经济原则,则由九江市中堂生态园林有限公司工程师、设计师、园艺师共计20人打分,得分乘以权重,相加后求平均。

生态原则,由江西农业大学园林学院专家、教授讨论后给出评分,乘以权重,得出平均分。表(2)为统计后各评委打出分的平均分。

3 结果

由于综合考虑了园林植物应用于园林中的影响因子,采用客观的定量指标与主观评判相结合的方法,最终得出石蒜属植物确实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其美学原则指标占27%;经济原则指标占19%;生态原则指标占35%;其中整个生态原则占43%,将近一半,充分体现了建设生态园林的重要性,也十分符合各城市园林发展的趋势。在一种新型园林植物应用到园林中之前先用NOPE评价方法进行预先的评价,可判断新品种的优劣,这对于发展城市园林绿化有很大实践意义。将减少大量的盲目应用园林植物的浪费,此种方法也将对园林施工和园林设计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王小德,卢山,方金凤等.地市园林绿化特色性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 2000(2)

2 上海市绿化委员会,生态园林论文续集「M.园林,1993,(增刊):28-42

3 唐东芹,杨学军,许东新等.园林植物景观评价方法及其应用「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1(4)

篇(7)

关键词:绿化养护;主要因素;问题;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of greening maintenance lag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the con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measures.

Key words: green conservation; main factors;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我国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使得园林绿化工程逐渐的深入扩展。园林绿化工程方面都存在重施工、轻养护、轻管理的特点,使得后期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做好这两项重要环节的工作,全面养护、综合管理对园林绿化的质量将有所保证。现在节能、环保、低碳已经提升为本世纪的主题,做好绿化养护管理是保证人类能够继续生存发展的首要前提。

1、绿化养护滞后的主要因素

1.1没有真正意识到绿化养护的重要性

一个绿化工程是否美观,能否满足大众需要,在方案的设计和管理上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后期养护也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绿化工程的成功,有70%都是靠养护。如果养护工作出现问题,方案设计者的思想和意图就不能充分的展现出来,园林绿化的人文意义、生态意义、社会意义就不能全面体现,进行园林建设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1.2绿化的养护经费有限

园林绿化养护工作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养护经费的不足,经费的缺失,使得绿化养护装备和技术得不到改善,绿化的养护工作不到位。因为一些政府部门和人对养护工作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而且财政方面也不宽裕,使得城市绿化的养护工作经费得不到好的解决,直接导致了绿化的护理工作不能有效完成、绿地景观效果也在直线下降。

1.3缺乏先进的养护技术,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普遍较低

现行的一些养护方法和措施,方法比较单一、技术含量低、设备比较落后,养护人员没有进行系统的培训,业务素质较低,养护没有先进的技术,养护的效果差、效率低。

2、绿化养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2.1对绿化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到位。一个绿化工程完工后,是否能满足小区居民的需求,提高居民满意率,种植的工作固然重要,但绿化养护更为关键。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如果不进行绿化养护或养护不到位,园林规划设计意图就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园林绿化建设的生态价值、社会价值、人文价值就不能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园林绿化建设必将失去其本来意义。

2.2养护人员对修剪造型知识欠缺,养护工作缺乏创新,养护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有待提高。现在采取的一些养护措施,方法比较简单,冬季该修剪的树木修剪少,修剪技术含量低,养护管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技术培训,技术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养护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养护效率较低,个别树木长势造型不好,景观效果较差。

2.3小区居民环境意识差,素质有待提高。个别居民对待花草不爱惜,任小孩子进入践踏、玩耍,个别养狗的居民把狗随意放进去拉屎拉尿,所以保护环境意识有待提高。

3、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措施

3.1落实“三位一体”养护制度

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制定相应的培训措施,提高养护管理技术水平。建立业务强、技术好的养护专职队伍,并加强培训学习,增加新的知识,不断更新技术,使养护管理工作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3.2科学规划设计,精心组织施工

园林绿化要根据不同的使用功能和性质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以乡土树种为主,切实做到适地适树,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相结合,按照生态学和美学的原理进行配置,尽量满足各种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条件。还要根据不同季节和植物季相的变化,制定相应的养护技术措施和养护劳动力的投入量。只有严格按照规范科学合理栽植,成活率才比较高,为后期的养护管理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在施工时,必须对园林植物的选苗、起苗、包装、运输、栽植等做到精心挑选和安排。

3.3完善行之有效的养护管理环节

养护工作需要有完备的技术规范、管理标准,要抓好养护工作的各个环节,必须制定完整、详细的养护管理措施。对养护措施好、管理突出的绿地要总结经验、发扬成绩;对管理不到位、养护水平差的绿地也要及时查找原因。

3.3.1灌溉、施肥根据植物的生长及开花特性进行合理灌溉和施肥。在雨水缺少的季节,每天的淋水量要稍大于该种类规格的蒸发量,使其含水量保持在:砂土为3%~6%;砂壤土为6%~12%;壤土为12%~23%;粘土为21%~23%。需水量大的植物,其土壤含水量一般要求:砂土为4.5%~6%;砂壤土为9%~12%;壤土为18%~23%;粘土为22%~23%。需水少且不耐涝的植物,其土壤含水量控制在:砂土为3%~4.5%;砂壤土为6%~9%;壤土为10%~18%;粘土为21%~22%。

3.3.2补植、改植及时清理死苗。7天内补植回原来的种类并力求规格与原来植株接近,以保证优良的景观效果。补植需按照种植规范进行,施足基肥,加强淋水等保养措施,保证成活率达98%以上。对已呈老化或明显与周围绿化环境不协调的树木或花卉应及时进行改植。

3.3.3及时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防为主,精心管养,使植物增强抗病虫能力。经常检查,早发现早处理。采取化学防治、物理人工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方法,防止病虫害蔓延和影响植物生长。尽量采用生物防治的办法,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用化学方法防治时,喷药一般要在晚上进行。药物、用量及对环境的影响,要符合环保的要求和标准。

3.3.4实现机械化生产,提高养护管理水平

实现机械化生产,是园林现代化的方向。运用现代技术,广泛使用机械操作,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园林绿化养护可以根据养护需求编制施工机械设备的投入计划。对某些工种属于手工艺性质的劳动,不可用机械代替,必须保持手工操作特色。所以,既要注重提高劳动生产率,又要保证园艺质量。

4、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的绿化已经逐渐成为各级政府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建设。虽然政府在城市绿化上的步伐不断加快、投入也不断增多,但是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已经成为阻挡城市绿化进步的主要问题,所以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养护对绿化的重要性,来使城市绿化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有民.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0.

[2]黄晓栾.园林绿地与建筑小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