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信息技术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5:3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篇(1)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认识到位。

培训工作开始前,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工作协调会,从组织领导到课程设置,从授课人员到日程安排都落实到位,使全体参与人员充分认识到暑期信息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培训中,我们做到了有计划、有过程、有考核、有评价,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授课教师工作热情高涨,认真实施教学计划

正是由于多方面重视,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全体任课教师,不畏困难,顶烈日、冒酷暑,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勤于辅导,担任这次教育信息技术中级、高级培训的8位授课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吸纳新知识快,有着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底蕴,一接到工作任务,就马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严格管理,为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今年的培训我们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对学员进行严格考评。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为此次培训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此次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形式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认可。

四、基层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基层学校教师勤学苦练

这次信息技术培训,我们得到了基层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其中,三中、实验小学、铁路二中、洮河中小学、金祥中学、到保中学在假前就检修了自己的机房,安装了相应的培训软件,主动申请暑假期间到他们的机房进行培训。十三中田忆春校长在他们学校教师来进修学校参培期间几次亲自到机房检查老师们的出勤情况。

篇(2)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 信息技术 培训 建议

未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所以要赢得未来,必须先赢得信息。教育部早年就提出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而教育的关键又在教师,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多媒体信息,它们都不能自动转化为优良的教学效果,都不能缺少教师的桥梁与催化作用。显然,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因此,对在职中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尤为迫切。

一、抓培训,先抓观念转变与兴趣培养

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教师培训是关键,而教师观念的转变和兴趣培养又是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

教师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需求。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受用终身,今天所学的知识可能明天就会过时,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充电以满足时代的要求。教师更应如此,现代的教师应该能够把握时展的脉搏,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应该使教师通过学习、讨论、听专家讲座等接触新的观点、看法,使之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要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目前,很多教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是被动的,是出于学校组织教学竞赛或优质课竞赛不得不用,这不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使教师积极主动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激发教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激发教师的兴趣,最主要的是创设一种计算机文化氛围。可以通过请专家来学校讲课,观看成功使用信息技术教师的录像等方式,使教师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从而扩大自己的眼界,充分认识到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在此基础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电脑备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或网页制作大赛等,鼓励每位教师积极参加,让参加的教师有成就感,并通过成功作品展示来感染、熏陶其他教师,使广大教师从不会到愿意参与。

二、抓培训,要优化培训模式

从以往培训来看,现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收效并不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模式陈旧,不适合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实际需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活多样、实际实效的模式方法来实施培训。

现有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讲解-演示-练习”的方式,很少有学员的参与,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培训教师应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使培训的组织更加灵活。比如,在讲到某一问题时,如果有哪位学员在这方面有实践经验,可以让他来和大家共享资源。他所讲到的例子对于其他学员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生在身边的教学案例,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讨论活动,为学员们提供相互传授经验的机会。老教师可以把丰富的教学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又可以把计算机技术教给老教师,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教师信息技术水平与教学经验参差不齐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

三、抓培训,要重点突出“整合”培训

现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完全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础、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方面,并没有教学理论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参加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信息技术基本操作,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所学会的信息技术操作如何在教学中使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继续教育中要全方位渗透信息技术,真正促成受训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如果培训仅为了获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标。因此,培训的重点不应在“操作”,而应在“应用”。要培养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最好是以案例为主要内容,讲授不同的内容时选择恰当的案例,而且案例最好以相应学科教材为基础。

四、抓培训,要重视评价

评价对培训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督作用。目前教师培训的评价只是在培训结束时对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完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应从下面三点予以加强:

1、评价要贯穿培训始终。从培训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从每天的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时时穿插着对学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深入到学员的发展进程中,及时了解学员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也就有可能对学员的持续发展进行有效的指导,保证培训的实效性。

2、评价的涵盖要全面。教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多方面,有信息意识、信息技术水平、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等。目前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仅仅使用上机考核的方式,这样只能了解到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而不能检测到其他方面的水平。因此必须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全面的了解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培训效果。对于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评价可以使用现有的评价方式即通过上机考核的方式,而对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的评价,可以要求学员设计有关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教案,也可以通过听课了解教师的水平。

3、评价要实行追踪。对受训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合”能力、教学实际效果,要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评价,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为下一轮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决策依据。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3)21-0009-02

一、提高认识,把校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校长永远是学校建设的领头人,无论是课程改革、教育科研与信息技术教育都要走在前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使校长的思维发生深刻变化,使其与时俱进,适应信息技术所带来的飞跃,形成新的教育思想,进而推动校长管理行为的转变。

在校长信息技术培训中教育行政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为了搞好这项工作,教育局党委召开党委会,统一了思想,达成了共识,对此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做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我们具体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全员参与,达到培训目的

校长信息技术培训的目的是使每一位校长能力得到提升,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区域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因此,我们把校长信息技术工作定位在全员参与上,应当说,由于校长的自身学习能力和学校之间在硬件设施上存在着的差异,造成校长信息技术基础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针对性地制定了教育培训计划和严格的考核措施,有效地整合了校长间的技术优势,要求学员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差,通过学习掌握、应用信息技术的有关知识,并保证时间和质量,全区掀起了校长学习信息技术的。我们制定的验收标准是:力争在五年内使校长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做到能够使用自动化办公系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指导教育教学改革,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实施学校科学化管理,从而有效促进铁东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2.重视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将其纳入校长培训长远规划

几年来,我区校长培训工作在上级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以构建区域性现代素质教育体系为目标,以强化现代化意识和竞争意识,积极开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全区中小学整体办学水平的学习和实践为主导,培养了一支具有现代思想和技术以及管理能力的干部队伍,无论是在校长培训“十一五”期间还是“十二五”期间,我们都把校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放到重要位置,列入了规划之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0年全市在我区六马路小学召开了信息技术现场会,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十二五”期间,从我们的工作内容、工作进程和研究深度等多方面的因素看,我们在“十一五”的基础上加大工作力度,制定了明确的标准和有力的措施,并视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支持校长培训,加大培训经费投入

早在“十一五”期间,教育局就在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计算机培训基地,我们不断更新设备,教育局为教师进修学校投资30多万元,建设计算机网络教室,现已能同时容纳100名校长学习,在“十一五”期间又投入400多万元在全区各中小学购买1000多台计算机,建设了铁东区教育局域网,满足了培训的需求。

4.促进校长培训,实行培训、考核、任用一体化

我区于“十一五”期间全面实行校长竞争上岗,实行聘任机制,同时,把校长信息技术培训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干部选拔时重视计算机水平的考核,校级领导达不到标准的不予提拔,在规定年度内,没有达到计算机培训要求的不能参加区级以上优秀校长的评选。

二、加强管理,有效开展校长信息技术培训

为了保证区域性校长培训工程的顺利实施,由铁东区教育局党委、干训领导小组和进修学校干训部组成的校长信息技术培训领导小组,由教师进修学校干训部具体负责对全区校长实施培训,计划在五年内完成信息技术初、中、高级水平的培训,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方面。

(1)初级培训打基础。在初级培训时,校长们当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基本上处于一无所知的状态,并有很大的畏难情绪,针对这样的状况,我们采取了集中强化培训,加强出勤考核,检查学习笔记,交流学习方法,通过考试并全部通过了考核验收,增强了全区校长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信心。

(2)中级培训促应用。中级培训的核心内容是电子表格和电子幻灯片制作,在中级培训过程中,我们保证上机时间、增加辅导次数,重视培养校长动手制作的兴趣,要求参加考核的校长在规定时间内当场制作出所规定的内容,否则不予通过。经过反复培训,考核验收达到合格方可结业,经过考核100%的学员通过了中级考核验收,并获得了中级结业证书。

(3)高级培训上层次。在初中级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根据高级培训内容的难度,侧重于校长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培训效果我们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学一科考一科,经过考核的校长都能够独立制作Flas及具有鲜明特色的网页,参加培训的学员全部通过高级考核验收。

(4)能力培训促发展。通过分阶段、分层次,多种形式的信息技术培训,校长们经过了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由不认识到认识、由初步掌握到熟练应用、由单一学习到整合应用,步步深入、层层提高的过程,使全体校长的基础信息素养、基本技术能力、平台实践、管理应用等方面都达到了一定程度,其综合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能够运用信息技术网上交流、信息、下载材料,具有使用信息资源、开发信息资源的能力。

②运用信息技术平台实施学校管理,创造信息化校园环境,各校都建立了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如:行政档案管理、干训档案管理、财务管理、教师教学档案管理、学生档案管理等。

③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新课程改革,指导教师制作教学课件,指导教师提高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④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参与指导、制作学校特色办学网站和学科主题网站。

⑤运用信息技术各校建立了管理平台、教学平台、资源平台、交流平台,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拓展了新的空间,促进了学校教育跨越式发展。

广大校长信息技术能力的全面提升,将区域性的信息技术教育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搞好网上培训

为了加强信息化管理,我们在教师进修学校建立了干部培训网站,在干部档案工作中实行计算机管理办法,干训部按照工作要求建立了铁东区教育系统干训工作总的文件夹,然后根据内容建立了《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培训班》、《规章制度》、《经验材料》等20多种文件夹,全区基层学校也参照教师进修学校干训工作档案建立本校的干训工作文件夹。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基层学校干训网络机构。

在干部培训上,我们也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的方法。充分利用局域网的优势,在网上进行培训。进修学校的所有领导到普通教师,每年都要搞两次业务讲座,并通过网络发到各校。主管干训工作的领导、干训主任和干训教师还根据基层校长的分工不同编写了网上培训教材,对校长、书记、教学校长、辅导校长、后勤校长进行分岗位、分层次培训,每人每月编一期讲稿,在网上出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四、实施现代化管理,推进铁东区基础教育现代化进程

几年来,校长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从教育局到进修学校乃至基层学校付出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效果是明显的,变化是巨大的,促进了我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发展。校长信息技术培训还给我区的课程改革工作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校长们接受新的教育思想观念,紧紧抓住信息时代给教育带来的发展机遇,及时调整了治校方略,办学路子拓宽了,改革的步伐加快了,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二中、三中、六中、一实验小学、中央东路小学、六马路小学被评为省电教示范校;三中被评为全国德育先进校;中央东路小学被评为全国百所德育先进校。市里举办的中小学选拔赛,铁东区连续获全市第一名。历年初中升高中的考试,我区都名列全市第一名。

篇(4)

我从2000年开始使用Word做学校办公室工作,制作相关表格时会使用Excel,教学中也会使用Power-Point。对计算机虽然很感兴趣,但大多只停留在技术应用层面,大有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之感。作为一名进修学校的教师,我深深感到这次培训非常非常必要,自己受益匪浅。

对于本次培训,我有一些粗浅的认识。现将这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重研究,更重推广。通过这次培训,让我充分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使我深刻感受到Office办公软件功能之强大。一个好的软件要突现其价值,研究工作固然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推广,包括市场推广和应用推广。“携手助学”活动的开展无疑会使微软(中国)的相关软件的推广运用进一步深入人心。

2.重技术,更重能力。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关键是培训的内容。一般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技术层面;二是理论层面;三是教学设计和方法即整合应用层面。以往许多人一提到教师培训,就与教Word、Excel、Flash、设计网页等画上等号,自觉地把培训单纯地理解为技术培训。实际上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一方面要通过相关软件的学习,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以下方面的能力:(1)信息意识能力。教师的信息意识能力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锐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教师要树立现代教育的信息观,自觉地将各种信息工具应用于教学中,善于使用互联网上的信息资源。(2)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基础进行的,教师应该能将各种资源放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3)获取信息资源能力。在基于资源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搜集信息找答案,当然要求教师首先要自己先通过网络来获取相应的信息,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

3.重技能,更重理念。这次培训,使我们更加重视信息技术理念的培养。信息技术培训要使中小学教师认识到信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掌握从事信息教育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要的是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教学技能。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以下的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领导认识不够

农村学校不关心、重视、支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或只关心在口头上。未成立专门机构,配套政策,致使农村学校教师的意识也不强。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教师是关键。认为计算机是计算机教师用的,不积极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导致学习气氛不浓厚,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活动也不多。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要积极开展实验活动,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探讨把计算机技术完美恰当地融入到课程中,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各学科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具体思想与实例。

2.农村学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高

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能力是关键。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农村学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不高导致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有限。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然而,现实教学软件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模式、内容、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呈现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来激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

3.农村学校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足

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当然这需要不断更新、丰富网络信息资源,需要优质的期刊、报纸、图书馆等教育信息,需要与各学校资源的共享。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时间等支持,农村学校很难以数字化的形式开发出来供师生共享,即使开发出来也仅仅是网络与课程资源的低级组合,而非整合。目前农村学校几乎所有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水平相对比较低,导致系统的超文本特性技术开发不足,对各种教学信息、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极不便于检索、阅读。

推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首先领导要提高认识,负起担当意识

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宣传、观摩、实验和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兴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当事人的思维,努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既要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又要从内心自省,深刻认识形势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大家共同努力,为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应关心、重视、支持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好不同人员的分工、培训及管理工作。要优化管理,全面推进整合。学校要制定积极的配套政策,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加强整合管理,努力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规范化,还要通过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内外交流、学术探讨、效果评估等,促成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有机整合这一综合模式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2.建设农村学校数字化硬件环境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

硬件设备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农村学校应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方面加大投资,要更新观念,想法引进资金,建设校园网络,建设能为开展现代化教学服务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体系,该体系应包括:(1)现代教育技术系统:校园网络综合管理系统,整个系统把学校所有计算机都联成网络,教师在教室即可操作控制设备随意切换计算机、DVD或录像机进行教学。(2)现代化技术教育中心:包括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和多媒体梯形教室,计算机教学中心,电子备课中心。(3)多媒体资料库:拥有网络教学资源库和大量成套化、系统化、内容涉及各学科的教学录像带、VCD片、多媒体光盘、录音带等,这些资料大多数都经过加工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

3.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整合”奠定基础

篇(6)

教师20xx年信息技术培训计划(一)一、 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促进远程教育优质资源在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充分发挥电子备课室的作用,促使全体教师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方法,掌握运用网络搜集、整理、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计划如下。

二、组织安排:

由信息技术教研组具体组织实施。

三、 培训方法:

采用集体指导、互帮互学、上机操作的方法。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中年教师重点辅导,45周岁以下教师考核过关。具体为各任课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际设计出一课时的课件制作脚本,按电子备课室使用安排在规定的时间内由辅导帮助制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并在课堂教学中加以运用。

四、 培训内容:

Windows基础;网络基础及计算机安全;Word基础;Excel电子表格; PPT幻灯片制作等内容。

具体要求:Windows基础:计算机系统基本组成与结构;操作系统的功能特点、启动与退出;图标、窗口、菜单、对话框、文件、

文件夹、驱动器的概念与操作;资源管理器的基本功能与使用;常用程序安装、删除与帮助的使用。桌面、窗口操作;控制面板的使用;输入法;附件(记事本、写字板、画图、媒体播放器、录音机、计算器等)的使用;显示分辨率的设置;杀毒软件的使用等。使用IE浏览;收藏夹(收藏、整理、导入、导出);搜索;下载;电子邮件等。网络病毒知识及预防等。

文字处理(word):学会一种汉字输入法(建议采用五笔输入法或全拼输入法);文档的建立、打开、保存等;文档的基本编辑;文档的排版(字体、字型、字号、字间距、行间距、段落格式的设置);文档的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表格制作、公式编辑、图文混排等。软件:Word20xx/XP。

电子表格(exce):电子表格的基本知识;建立、编辑工作表,设置工作表格式,制作的操作;使用公式和函数,用Excel进行数据的统计,Excel与Word的综合运用。软件:Excel20xx/XP。

课件制作ppt:演示文稿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软件:Powerpoint20xx/XP。

五、培训考核:

1.各任课教师必须按时参加学习培训,并填写电子备课室使用登记表。期末以培训登记册量化考核。

2.各任课教师在期末必须上交一节有较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脚本和课件,此课件作为学校的共享资源。期末作为一次上交材料进入常规教学量化评估。

3.凡参见培训的教师必须将自己设计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期末以此作为常规教学量化评估中上课一项评分的参照。

教师20xx年信息技术培训计划(二)一、 培训目的: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以及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和应用是教育部十五规划课题中有关信息技术的两个子课题,也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为了使我校教师进一步感受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并熟练掌握多媒体课件和专题学习网站的制作方法,掌握运用网络处理信息的方法,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手段,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决定对全体教师举行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

二、培训对象:

全员培训45岁以下教师。

三、培训内容、方式及培训教师:

本次培训将采用集中培训和个体指导的形式。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PowerPoint20xx幻灯片课件制作

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 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

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 编辑与修饰幻灯片; 超级链接;

组织与整理幻灯片;

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2、FrontPage 20xx网页网站设计制作

FrontPage 20xx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 网站基础知识,网站和网页的关系; 网页的建立和修饰;

网页中文字、表格、图像、动画、音视频的使用; 网页的链接;

网页的组织与;

3、多媒体作品制作

多媒体信息的采集和压缩技术简介; 图像、语音、动画和视频的简单处理; 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

四、培训时间:

培训时间从本周开始,至本学期结束,必要时在期末学习时间中抽一至两天进行培训。具体时间安排:每星期安排两次培训,每次历时两节课,即星期一和星期四的下午第四节课,力争以较充裕的时间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

五、组织形式: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星期一、星期四下午第四节主要对全校专职教师进行培训,个别老师如有特殊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培训时间。

六、 培训要求:

1、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2、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3、集中培训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4、遵守机房一切规章制度制度。

七、考核办法:

1、每一位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制作至少一个幻灯片演示课件;

2、语文老师在本学期内设计制作完成自己的班级站点,其他学科的老师结合自己的学科特点和教学实际设计制作一个专题学校网站,各室主任完成本室的主页建设。

3、无论是课件还是班级站点、专题学习网站均要以实际的文件包的形式提交到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审核,然后到学校网站上供大家学习和交流,不能只提供网址。

教师20xx年信息技术培训计划(三)一、 培训目标

根据时代的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的需要,现决定对现有的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为我校的电教科研工作再上新台阶奠定基础。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充实与更新知识,提高专业素质与教学能力,使自己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质量观等教育思想方面都有重新认识的必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工作已在全区开展,并已在实践中总结出“以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基本认知工具”等教学模式。使自己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尽快成长,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二、培训对象

高山山后小学全体教师。

三、培训原则

1、面向全员,突出骨干,按需实施,分类指导。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四、培训时间

1、业务学习时间集中培训(每学期开学第二周周五下午)。

2、科任教师分教研组、备课组集中培训。

五、培训内容

1、电脑的基本操作,正确开关机步骤;组合键的使用方法;保存方法;英文字母的输入、中文汉字的输入;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复制、剪切。

2、利用局域网办公为教学与备课服务。

3、关于word方面的内容,使用word编辑软件进行文字排版等利用word编辑和排版一份满意的试卷。

4、PowerPoint幻灯片课件制作,如文稿演示软件的功能、特点及应用;创建幻灯片或利用模板建立新幻灯片;输入编辑文字、图片、表格、语音、动画、视频或其它对象;编辑与修饰幻灯片;超级链接;组织与整理幻灯片;设置放映方式和效果,放映与打印幻灯片。

5、Excel电子表格制作,讲述文字及表格的格式化 、数据的录入及相应的设置 、数据的处理如筛选、排序、分类汇总等、图表的制作及函数的运用和打印等。

6、信息技术如何与各学科教学整合。

六、组织形式

集中在多媒体教室进行。

七、培训要求

1、提高信息技术意识,真正使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我们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信息意识,将信息意识灌输到教师的头脑中,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教学有机的融到一起。

2、加强技能学习,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的操作是基础,也是关键。在今年的培训中,我们结合学校教学和教师实际,以幻灯片制作技巧为重点,主要培养教师对Offcie 20xx的使用水平,。

3、参培教师要遵守请假制度,有事履行请假手续。

4、按时出席,不迟到,不早退。

5、集中培训时,要求教师认真做好笔记。

篇(7)

论文关键词: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目标;策略

江苏是教育大省.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先进地区。随着区域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全面推进,江苏省提出了建设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部署。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是一项包括了网络、资源、人才、机制等教育信息化诸要素在内的系统工程,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支撑。服务体系建设中的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建设突破了以往以教师培训为主的建设思路,力图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对以教师为主体的、涵括了教育行政人员及管理人员在内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次的能力建设,以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的规划、管理和实施能力。

一、发展现状

1.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成绩显著

江苏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和考核在全国起步较早,从1997年开始,江苏就组织实施了面对广大在职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到2004年,已完成了以音视频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第一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和以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全省中小学45岁以下的女教师及50岁以下的男教师共计60万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并通过考核。2004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能力的培训和考核工作,即第三轮培训工作。至2006年,江苏共有7万名教师完成了此轮培训和考核。

2006年,江苏进入全国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的整体框架,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纳人全省教师继续教育总体计划中。在江苏,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培训采用了全新的理念与模式,以“融理论于技术,用技术辅助教学”为宗旨,强调“参与、动手、合作”,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化学习等方法,鼓励教师通过团队合作提高教学水平、启发教育智慧。从2006年至今,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中.江苏的参考人数占全国人数的75%.合格率90%以上,远高于全国平均合格率。

在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的同时,江苏一直致力于学校信息技术专门人才,特别是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从2004年开始,江苏以短期培训的方式,对全省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网管人员进行以知识性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2009年,江苏对全省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校共计737名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这是江苏在专任教师中开展大规模专业培训的开始。

与此同时,各类教育技术应用比赛、观摩、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一直是江苏教育信息化建设中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江苏建有54所国家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506所省级全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市级现代教育技术实验(示范)学校在苏州等地也有不同规模的建设。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开展仅在“十一五”期间,就设立有全国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11个,专项课题304个.青年课题55个.子课题近300个,参与学校近700所

2.存在问题

(1)发展不均衡

就应用领域而言,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受重视.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虽已取得明显成效,但仍然缺乏有组织的、全区域性的应用类型。比如.省级层面的学生学籍管理、校务管理等还有待进一步建设就应用的地区发展而言。不平衡性更为明显。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其重要的先行条件在于计算机等设施设备较为广泛地进入教育领域。江苏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地区性经济发展差异,教育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地区差距较大,受此影响,教育信息化应用情况同样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如在苏州常州、南京等地,“班班通”已基本实现,很多教师已成长为web2.0时代的群体性教师。交互式电子白板、网络教学已被熟练地应用,大量教师已通过博客等形式自觉地提高教育智慧。而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很多教师对新课程改革中教育技术应用理念的理解还不到位,对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尚处于启蒙阶段.教育技术“不实用”、“不好用”“用不好”是比较普遍的反应。

(2)机会不均衡

一般来说,发达地区、城市学校教师参加各种竞赛、观摩、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的机会比较多,校本培训课程也比较丰富:而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这些地区的农村学校,教师的教育技术知识和技能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个体的兴趣和热情,校本培训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参加各种竞赛观摩、课题研究等教研活动的机会相应也比较少。就有组织的培训来说,省级市级都比较重视对一线教学人员的培训,而相对较忽视对教育管理者及专业人员的培训.

(3)形式相对单一

长期以来,开展培训和各种活动是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最主要的两大形式,事实证明,这也是非常有效的两大形式。但是,就培训而言,以集中面授、集体听讲为主的形式占到了所有培训课程的95%以上,而网络授课、以课例和讨论为主的培训还处于尝试阶段。教育技术应用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起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怀疑精神为目的的课堂.而我们的教育技术培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沿用“我说你听”的旧有模式,亟需为学习者创造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

(4)效能有待提高

各种培训和教研活动在江苏一直开展得比较火热,但实际效果与组织者的预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和相关活动,经常出现“当时很受鼓舞,回去一切依旧”的情况。这一现象的产生虽然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但也体现出培训和教研活动效能有待提高的问题。教师普遍反映,培训的实际针对性特别是对教育信息化相对薄弱地区具有实际意义的培训还不成系统,操作和讨论的时间偏少。与课堂结合的学习内容还不够,有深度的探讨也很有限。

二、发展目标

经过多年建设.江苏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这一时期,江苏提出全面建设区域教育现代化,要求教育信息化丁作必须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推进素质教育、深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做出更多贡献和支持;要求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拓宽思路,在加强宏观统筹的同时加强实践指导。使其与江苏的区位优势及事业发展水平相适应。不断增创领先优势,继续保持在全国的先进地位。同时,教育信息化本身的发展态势也要求在更高的层面上加强对各要素的组织和统筹。以充分发挥信息化各子系统的效能。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江苏提出构建基础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作为其中重要的子系统.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必须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反思发展中的矛盾和困难,思考发展的方向和举措。

针对发展现状、形势以及面临的问题.江苏确定了未来一个阶段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发展目标。具体为:深入开展信息技术在教育政务、校务、教学等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立开放的、多层次的、可更新的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培训体系,不断提升应用的层次和水平,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持续的信息化智力支持和实践经验。

到2012年.信息技术全面覆盖教育管理应用的各个领域:全省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进一步提升,信息技术教学应用骨干队伍进一步壮大,适应素质教育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广大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进一步提高:主动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与全面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相协调的教育信息化应用成果不断涌现。到2020年,信息技术深入应用于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各个环节,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日趋完备.教育信息化应用成为推动教学改革的核心因素。在这个发展目标中,有这样几个特点:

(1)建设领域全覆盖。应用的范围从教学应用扩展到教育政务、校务、教学等各个领域,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教育的应用。

(2)建设对象全覆盖。改变了以往重视一线教师的建设方向,将教育行政人员、学校管理者、专业人员以学生全部纳入建设对象之中.真正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

(3)重视体系建设。将应用基地、专家队伍、教研、培训等融合为一体,体现“大培训”、“大教研”概念。强调各种应用活动对教师能力建设的重要作用,强调培训和教研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强调各级培训基地和应用基地的良好互动.强调对人员的分层次培训和培养。

三、具体策略

1.强化教育信息化应用实验(示范)基地建设

在国家级、省级及地方级教育信息化实验(示范)学校的基础上,建设各级教育信息化实验(示范)应用基地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不断调整基地建设标准.突显各级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使其真正成为相应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人才和教研高地。

2.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培训基地

制订省、市、县各级培训基地建设标准,甄选市、县(市、区)、学校三级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基地。对验收合格的培训基地实行挂牌,并定期进行跟踪评估。

3.建立各级教育信息化培训专家库

建立由国家、省、市和教学一线专家、学者、教师及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组成的省及各级培训专家库。根据省教育信息化任务要求及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承担省级培训授课及各地培训活动的指导工作。

4.实施多层次的教育信息化应用培训

(1)开展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化培训工作。以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律、教育信息化建设内涵和实践重点、教育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机制及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通过省、市联动等形式,对各级教育行政人员进行信息化通识培训。

(2)开展校长信息化能力培训和高级研修工作。依托学校管理平台.对以校长为代表的学校管理者进行信息化培训;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学校管理和教育模式为主要内容,组织信息化应用实验(示范)学校校长开展信息化建设高级研修。

(3)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与考核认证工作。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任职基本资格中的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信息技能为基础,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应用为重点,以信息技术基本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高为目标,组织开展新一轮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与考核认证工作。

(4)建设信息技术学科应用三级骨干队伍。以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活动中的有效应用及新理念、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为主要内容,开展省、市、县信息技术应用能手系列培训活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层层评优等方式.形成三级应用骨干教师队伍。

(5)加强信息技术专业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省、市、县三级电教机构专业人员及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的培训,为各级教育机构提供信息化应用的技术保障与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业务机构及学校的网络管理人员实行专人专岗、资格认证、持证上岗、定期考核。

(6)加强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加强对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工作的指导,鼓励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方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定期培训,指导教师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信息技术培训成为学校校本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

5.开展应用课题研究和各类专题活动

(1)开展教育信息化应用课题研究相关工作。各级业务机构积极组织并指导区域内以信息化实验(示范)基地为主的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国家、省、市级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开展优秀成果的交流和推广。

(2)组织各级各类教育信息化教学教研活动。在学校中广泛开展各种教育信息化应用主题系列活动.提高学校信息化应用整体水平:在教师中开展各种与信息化应用相关的专题研讨及学科竞赛等活动.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和水平。

(3)在学生中开展各类信息技术教育实践活动,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