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5: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检验员实习自我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教学环境 校企合作
作为人社部首批一体化改革的试点院校,无锡技师学院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根据人才市场和企业的岗位需求,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深入、坚定地探索并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作为学院的特色、品牌专业,自2012年9月被确定为人社部一体化教学改革第二批试点专业以来,紧紧围绕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学环境和教材开发这五大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积极致力于培养一流学生、创建一流专业、发挥一流效应,以期实现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总体目标――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明显增强。
2013年3月28日,国家中职示范校部分建设学校领导及专家考察团一行180余人来到无锡技师学院就示范校建设项目进行参观与交流。期间,无锡技师学院在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信息化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的诸多实践,获得了考察团成员的肯定与赞许。其中,大家对于广东三向教学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与学校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共建的FMS柔性制造加工实训室、机械手驱动技术实训室、工业机器人实训教室,给予了一致好评(见图1、图2)。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必要条件,那么如何更好地建设一体化教学环境,笔者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图1 图2
一、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环境改变心情,心情改变心态,心态改变行为,行为改变命运。”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一体化教学环境的重要性。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环境设计分情景和情境建设。情景包括定置、标识、环境,情境包括任务、角色、流程制度。所有的实训教室都务求将企业的点点滴滴融入实训场所。因为从企业角度来说,他们希望实习的学生能尽快适应工厂生产环境,并可对企业生产提出合理化建议,所以校内教学环境的建设和打造就变得格外重要。
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教学环境建设经验
1.硬件及制度建设的关键点
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实训室具有教学、科研、培训、鉴定和生产等五大功能。教室被划分为示教区、资讯区、实操区、讨论区、物料区、清洁区、更衣区等七大区域,墙面和过道都按企业规范布置(见图3、图4)。同时,通过设置定置管理系统、现场标识管理设置、实习工作任务操作流程模块、物料管理流程制度、一体化教学工作室管理制度、一体化教学角色职责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无缝对接企业的生产环境、流程和管理,营造贴合企业生产实际的一体化教学工作场景,开展情景化教学,从零开始培养学生的工作习惯、工作流程及责任意识。
图3 图4
2.企业现场看板管理
为了更好地对实训场地实施规范有效管理,创设教学实习工厂场景,我们应建立与企业相似的生产环境与管理模式。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还在校企共建的项目工作室实施企业现场看板管理。借鉴企业看板管理的模式,在实训现场设置各种指引看板,让学生明确学习进度、总体安排、人员责任,使其对学习的有序性和学习环境的要素性一目了然,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见图5)。
图5
3.建立一体化教学角色岗位职责
这是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另一特色。设计角色分配方案,不同颜色的工作帽代表不同岗位(见图6)。如黄帽子代表组长,负责任务分析、设备管理、清单审核;红帽子代表检验员,负责任务工作质量评估、组员结果评估和小组互评;蓝帽子代表仓库管理员,负责进出库管理、“账卡物”过程登记与管理;灰帽子代表员工,负责分析任务、执行任务、自我总结等。角色可以互换,以培养学生在企业工作的沟通交流能力。
图6
4.教学设备配置
实训教室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教学设备。在谈到教学设备时,不少教师总是认为设备越多、功能越齐全越好,没有考虑设备是否符合课程体系,往往是有了设备再决定课程体系。而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在选择设备时,理念是课程选择设备。
首先,必须在整体课程设计框架下选择教学设备。因为设备承载任务,任务承载技术技能。如果设备不符合课程体系,必然无法承载典型工作任务,从而无法将调研得到的典型工作任务转换成学习任务。但如果设备先进、功能强大,可是没有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设计,那也只是资源的浪费。因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采用的与一体化课程相符合的设备主要为两类:一类为单一任务实训设备,主要为基础教学提供服务;另一类为综合任务实训设备,主要为综合任务教学和创新教学提供支持。
其次,教学设备的创新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创新。目前,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专业在一体化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每组学生首先在自己的岗位前完成专业技能的学习,之后大家合作完成综合任务的分析和学习,从而不断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然后,学生轮换工作岗位,学习新的专业技能,最后再进行综合任务的学习。如此不断循环,学生不仅能充分理解并掌握自身岗位的任务与职责,更能培养合作和责任意识。
三、小结
通过一体化课程教学,实现了“教、学、做”合一和三个对接,即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学习内容与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对接、学习方法与企业的工作方法对接,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通用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缩短学生与企业和社会之间的距离,使其能够在毕业后尽快地完成从学生到员工的转变,成为企业需要的员工。同时,一体化课程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还要了解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发展趋势,具有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开展有效教学及教研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