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护理教育工作经验总结

护理教育工作经验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5: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护理教育工作经验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护理教育工作经验总结

篇(1)

关键词 德育 护理 核心能力 培养 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提倡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护理教育作为教育部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专业,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为解决这些弊端并且使高职护理教育既要突出护理专业的特点又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必须以当代职业教育理论为指导,将核心能力教育理论运用到高职护理教育中,从教育学的视角探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具体的核心能力,运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探讨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核心能力的途径。

本课题立足于当前世界职业教育改革所依托的终身教育理念、核心能力教育理念、能力本位教育理念、人格本位教育理念和教学论、课程论的基本原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入手,结合护理专业的特点,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实践上的拓展。

因此,本课题对高职护理教育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个人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 通过对高职护理专业课的教学改革,探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结构体系及方案。

2. 通过对高职护理德育教育教学实践、第二课堂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3. 通过临床实践教学,探讨提升高职护理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4. 最后形成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结构体系及培养方案,撰写研究报告与理论著述,用于指导高职护理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三、课题的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研究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 前期准备阶段: 时间为2011 年6 月——2011 年8 月本阶段确立了课题组成员,组建了课题组;认真查阅资料,了解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 进行理论学习和交流,达成共识。经研讨搞好课题设计,写好课题开题论证报告;制订实施方案,在邀请专家论证后,进一步改善方案设计,完善开题报告。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调查法和比较法等。

第二阶段, 调查分析阶段: 时间为2011 年8 月——2012 年1 月此调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针对在校所有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基本情况现状调查,目的在于发现高职护理专业在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相应对策。二是针对实习学生的核心能力需求的调查,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在校期间核心能力培养情况,为学校培养学生核心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此阶段要对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课题组制定具体实施内容,在实践中进行探讨研究,课题组成员还要撰写出调查报告学术论文。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列表法和比较法等。

第三阶段,具体实施阶段:2012 年2月——2012 年6 月本阶段分为“三块”、“二步”、“一总结”进行:所谓“三块”即是德育教育教学、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和实习教育教学三方面同时针对各部门的研究内容,展开科研活动。

所谓“二步”、“一总结”即是“三块”分别进行前两步走,最后共同一起对研究进行探讨总结。具体做法为:第一步:1.德育教育教学方面:由学生处和德育教研室负责,通过访谈的方式,使学生、教师畅谈对德育教育教学的认识;德育教育教学实施的最佳方式、途径及效果的保持等,由参研人员汇总,做收集材料的基础性工作。本处之所以采用访谈法,目的是减少学生、教师的受约束性,愿意谈,真心说,有利于调查材料真实性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并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2.专业课教学方面:

由护理教研室负责,结合学生调查反应的问题,组织专业课教师访谈,了解教师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3.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由实习科和学校附属医院负责,组织实习教师和医院临床教师访谈,了解他们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找准实践依据,从问题需要出发,确立研究重点,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的计划。

第二步:

1. 德育教育教学方面: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认可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探索学校整体德育教育功能的发挥,增强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处开展和谐班级与和谐校园建设活动,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出发,努力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 专业课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课堂教学改革开始,在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机制、如何使学生有效灵活地掌握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并在教学中注意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职业意识的强化,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尽快进入角色。

3. 实习教育教学方面:

依据实施方案和具体分工计划,根据高职护理学生临床实习的实际情况,和教授学生职业生涯及就业课的教师合作,进行信息反馈,使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再有就是让学生了解就业市场,请已经就业的和即将就业的学生回校“现身说法”,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明确,踏实学习,刻苦钻研,提高自身的职业核心能力,立志在适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一总结”:

就是依据实施方案,教学、管理、实习和临床医院的课题组成员,围绕课题的重点内容、研究目标,学生特点,在运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实施教育教学的同时,探讨如何有效配合,发挥整体资源的优势,进行课题的具体研究。此阶段具体实施中采取边研究、边行动、边调整、边总结的方式。

本阶段的研究主要采取了行动研究法、个案法、调查法、访谈法、经验总结法。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阶段 2012 年6 月—2012 月12 月本阶段分为“三步”进行:第一步:对所搜集和整理的研究资料进行认真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形成《卫生职业学院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和《高职护理实习学生基本情况的调查报告》;撰写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进行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探讨。

第二步:对课题具体实施及成效进行评估反馈,聘请专家学者指导研讨,并撰写相关的学术论文。

第三步:课题组全体人员对课题进行研讨,撰写并修改结题报告,向科研管理部门申请结题验收。

本阶段的主要研究方法为文献法、分析法、座谈法、统计法等。

四、研究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1.注重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突出高职护理特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课题立项后,为了让课题组成员更好的做好科研工作,学校不但通过图书馆给课题组订阅了《职业教育杂志》、《高等职业教育》、《中华护理教育》和《护理学杂志》等,还同意购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教学理念与模式与创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论》、《护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报告》、《护理人际沟通》、《临床护理三基实践指导》等开拓教师视野的专业书籍,课题组还要定期学习国家有关高职护理教育的方针政策。通过学习,使课题组成员更加明确认识到高职护理教育的重要性,感到肩负的责任,从而达成共识,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科研当中去,开阔视野,增强现代教育理念,树立起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学生观和评价观。

2. 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对课题组成员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

(1)课题组除在自己内部组织学习交流外,还走出去向专家、学者学习。

①由课题负责人参加河北省教育规划办组织的科研课题培训,会上不但认真听取学习与会专家所作的科研学术报告,还购买了内容光盘带回组织课题组人员学习,它不但增长了课题组人员有关的科研知识,也使大家对做好科研充满信心。

②课题负责人把自己在读研究生期间所学的有关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根据课题计划,分别就自己所学的内容和心得向课题组成员做了汇报,课题组成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达成共识,提高认识,为进一步做好科研课题夯实基础,推进课题工作的开展。

③课题组鼓励成员参与科研有关学术会议,并把会议有关内容进行整理,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借鉴,专家学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开拓性的教育教学方式拓展了课题组人员的思维方式。

(2)根据计划,课题组成员通过学习、讨论和交流,达成的共识有:①是教育教学要树立以人为本、换位思考的观念,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充分尊重、理解、信任他们。因为高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3+2 护理专业的学生,虽不是在选拔中被淘汰的学生,但多数却是被拒之高中校门之外或是觉得升入普通高中后上大学无望才走入职业院校大门的,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他们中大多数不被教师重视,在成长的过程中处于被压抑的环境中,缺少关爱,所以,他们更需要师爱,教师要关心他们,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可以说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切入点。

②是要放弃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以心相待,以诚相交,唯有真心才能换得真情,唯有真情才能铸造出一颗颗火热的心。

为此教育教学要以亲情、温情为开端,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精神世界,让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零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真诚的爱,体会到老师确实是为自己着想,是自己的精神父母,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育在学生心灵中“软着陆”,从而学生自觉地跟老师前行或按老师指引的方向前行。

③是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准确定位,和学生同行。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顾完成教学计划和任务,不顾实际教学效果,要和学生充分交流,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学,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要齐抓共进,医学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是要渗透到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全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这是现代护理事业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的要求,也是学生将来在工作中能够学有所用,实现自身价值的保障。

⑤是要以座谈的方式,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问题研讨,课题负责人要亲自负责进行会诊。研讨会上大家把棘手的问题摆出来,以探究的态度共同研究讨论,出谋划策。课题组每一名成员都要谈出自己的观点,进行交流切磋,使许多“难题”有了好对策,好方法。

3. 为找准课题实施的研究方向和立足点,对在校3+2 护理学生和3+2 护理实习生进行了问卷调查(1)由德育教研室和学生处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3+2 护理专业学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由学生处组织学生进行调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由专人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2)由护理教研室和、实习科和校附属医院课题组成员共同研讨,分析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3+2 护理专业实习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由实习科和校附属医院组织实习学生进行调查,课题组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由专人负责撰写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依据,明确了课题研究方向。

五、研究成果及成效

(一)理论成果经研究,课题组认为“德筑人生、技创未来”是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核心能力培养中必需贯彻执行的两条线,因为“德”是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人、职业人进而对社会和他人有所贡献及帮助的前提和保障;“技”是学生在社会生存的基础,是实现其人生价值的条件,优秀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是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追求的目标。“德筑人生、技创未来”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此理论总纲指导下,课题组达成的理论共识有:1. 明确德育工作具体目标,构建大德育框架,营造全员德育环境氛围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院校培养目标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的全过程,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到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各个环节中,落实到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具备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协调沟通能力。要紧紧围绕课堂常规的落实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以“两假一习”为突破口,教管协作,并把家庭教育纳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努力构建“以生为本”的职业院校“大德育”框架体系,营造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优化育人环境,使德育工作更能做到实处。

2. 更新教育理念,突出职业教育和医学教育特色,培养合格的职业人职业教育不同于其它的教育,就在于它是在“教育”二字之前冠以“职业”的教育,高职护理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特色,作为教师应从心底深处打破习惯传统和社会造成的主观偏见,尊重学生,热爱护理职业,坚信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所说:“把卫星送上天的是人才,使抽水马桶不漏水的同样是人才。”树立全新的人才观念。

成功不一定是“出人头地”、“成名成家”,“安居乐业”,学有所用同样也是一种成功。

从而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确立正确的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形成符合社会和个人实际的就业观,提高自我就业能力,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3.深化课程改革,建立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标准课程是育人的方案,它与作为育人过程的教学一起,是达成教学目标,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之一。课程的设置应包括三个层面:知识和技能属于同一个层面,是第一层面的目标,它是掌握方法和获得能力的基础和前提。第二层面的目标就是方法和能力,它概括的程度比知识和技能更高级一些。第三层面的目标是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实质上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是最高层面的目标。课程的设计要注意内部构成的层次性,完整性,要加强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完美统一和平衡。为了科学设置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要建立相关的课程标准,然后根据课程标准来科学设置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以利于培养人格健全的、具有广阔知识基础,高度适应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专业技术服务人才。课程设置应坚持的原则是:(1)突出核心能力标准以核心能力为主是高职护理教育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是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

由于学生在校学习的实践是有限的,能力的培养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使学生掌握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要承担着培养学生某项或某几项核心能力的任务,以这些核心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其课程体系。

(2)突出理论知识应用向理论和技术创新的转化课程标准要充分发挥其导向性,要引导教师和学生把教学的重点从掌握系统完整的学科理论到形成学生的理论和技术应用能力,从注重科学概念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引向注重它们向临床灵活的应用护理技术和技术与理论创新的转化。课程标准应准确把握理论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深度和广度,做到合理与适当。

(3)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现今社会在人才培养上,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一体,是新时期具有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为此课程标准不能只规定知识和能力标准,而要将素质培养纳入课程标准之内。专业护理人才应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包括具有人文关怀理念,对他人利益和健康完好状态的关心;给患者提供信息做到知情同意;有尊严:尊重个人、群体的独特性和内在的价值;遵守职业道德,恪守伦理准则和执业标准:坚持道德、法律、人道准则。这些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不是单单靠哪一门课程就能实现的,而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教育过程,因此应将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护理教育的过程中。

4.整合高职护理专业课程,淡化学科界限(1)要合理整合高职护理专业的课程。

高职护理教育要体现“实用、实际、实践”的原则,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采取课程精简、融合、重组等多种形式,优化课程结构,进行课程整合,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如可以将护理伦理与法规、护士人文修养两门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内容可以涉及到护理伦理学,卫生法,职业生涯规划基本知识,以及心理学的基本知识,综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法律意识,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考虑增设循证护理的课程。课程内容要涉及到经济学和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通过开设循证护理这门课程,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信息素养;打破以学科为基础的课程框架,整合职业基础课程,按人的生命周期重组职业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整合中专、高职和本科层次的护理教育课程,以减少各个教育层次之间课程严重重复的现状。高职层次的护理教育是介于中专和本科之间的,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考虑到中专、高职、本科之间课程的内在一致性,难易程度的递增性,如在中专课程中将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理论纳入护理学课程中进行介绍,使学生了解该理论即可;在高职阶段,则将循证护理单独设置为一门课程作为必修课,使学生会用“循证’’的思想进行护理工作,初步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对于护理学基础这门课程,可以分为护理学基础( 一) 和护理学基础( 二),分别作为中职和高职护理专业的教材,内容从浅到深,自然衔接而不重复。

(3)淡化学科界限,拓宽基础。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应改变只重视人的疾病而忽视人的社会心理变化的课程体系。以整体人的健康为中心,并贯穿于护理程序的应用,要淡化学科界限,合并一些课程,开放学科边界,鼓励跨学科修习,加大人文、社会、法律、心理、行为科学方面的比例,以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见解,兼顾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

5.改进教学方法,使用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现代医疗体系中,护理工作的灵活性越来越大,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工作情境更加复杂化,所以,护理人员必须能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自身具有的能力去创造性的解决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

而我国护理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的灌输式教学,这极大的制约了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创造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显然不能满足护理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采用更加有效的、灵活的而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让学生模拟医生、护士、患者等角色扮演,练习如何接诊、如何鼓励患者、如何交代注意事项等,让学生学会语言的组织、语气的使用、动作神态的展示。练就自然得体的交往技巧。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增强自信心,为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案例教学,可以使使学生更多地了解疾病,提高其疾病诊断能力。

6.缩短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的距离,聘请“双师型”教师参与教学为了能把最新的医护知识和信息教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在实践中, 我们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尽可能安排专业教师到医院实践, 引导教师为医院开展技术服务, 不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缩小教学与临床之间的差距。

7.吸纳社会资源参与教学,增加学生实践机会(1)积极寻求合作,保证临床教学顺利进行根据学校的培养计划与医院的要求可能出现的偏离,学校可以通过与有关医院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院校之间的协调机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以及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如:开展护理专业调研、课程体系分析及课程标准制订,护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共同商讨确立教学不同时期的工作计划,突出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的结合,并把临床教学工作纳入医院的正常工作;双方合作承担临床课程教学和共同申请科研项目,互派教师和医护人员到对方单位学习进修等。通过合作实现共建专业、互通师资、共享资源,为有的放矢地组织学生的临床学习,实现临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总体培养目标提供保障。

(2)吸纳社区教育资源,缓解医院实习压力随着国务院将社区卫生服务技能作为医学教育重要内容的提出,社区卫生服务得以全面推开,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实行学校实训+ 社区实践+ 医院实习,学校、社区、医院联合培养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实践教学新体系已越来越受到肯定。这种吸纳社区为护理实践环节的教育模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还在某种程度上有力地缓解了学校因扩招给临床教学医院带来的实习人数急增的压力。

8.建立健全护理教育学生学业考评体制高职护理教师在考评学生学业绩时,不能单纯依靠死板的记忆式考试,要从多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核心能力,反对以分数高低作为学生优劣的评价标准。课业考评要包含学生完成的各种有自己独立见解和观点的研究计划或小型论文等,以刺激学生查阅大量的参考文献,让学生自己发现知识、辨别知识、获取知识。在设计试题时,应从应用的角度出发,设计情境,或给出真实病例,侧重于考察学生的临床决策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实践成果

1. 教师的素质水平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探索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模式。

(1)以真情感动学生、以真知教育学生、以实力服务于学生,已成为本课题组教师共同的工作准则。一个“以生为本”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在这个群体中已经形成。

(2)教师教育观念得到转变,科研意识得到增强。

课题组通过多元化的理论学习与定期交流,对教师的功能做了重新的思考与定位,他们重视树立科研意识,积极参与教育研究,主动接受新的教育理念,思考教育教学中的问题,总结教育教学规律,并自觉运用这些规律为工作服务。

(3)课题组教师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科研能力得到提高。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课题组教师使用现代技术的教育理念不但增强,而且自己使用现代技术从事教学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以前很少关注的音频、视频知识也纳入了学习的范围。

(4)贴近学生,关注生命已经成为高职护理专业学生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南丁格尔精神得以传承,并激励着师生前行,“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服务生命;善待生命”的理念已经贯注到课题组每一个成员的行动中。

(5)探索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教育教学模式,促使大德育框架形成并发挥作用。

整合性德育教育教学内容分为课堂教学、校内课外教育活动和校外教育活动三部分。依次分为政治思想教育、社会公德与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军事素质训练教育、职业生涯教育、安全法制教育、应对灾害生存教育和生命意义教育。其特征为:①整合性德育教育的基本点是一个基础即和谐的师生关系。两大平台即群体德育活动和个体德育咨询。三大整合即专门化的德育课程与非专门化的生涯服务整合、校内学习与校外活动的整合、活动体验与专题咨询整合。其核心特点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德育,基本目标是教育学生做合格的职业人、做幸福的职业人。

②整合性德育教育是分阶段的德育教育。它分为“准职业人”角色和“职业化”形象的培养;“职业化”技能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和“职业化”规范和“职业理想”的培养三个阶段。

2. 课题组教师个人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课题组教师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发表国家级论文13 篇;其中国家级核心期刊论文9 篇,在国家级学会评比中有1 篇论文获一等奖、2 篇获得二等奖;以主编、参编国家级著作3 部。

此外,课题组教师在科研工作中,还多次获得市级先进工作者称号和校级先进个人奖励。

六、研究的结论

1. 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要更新教育理念、在态度和方法上要转变为:尊重;服务;引导;帮助。

2. 德育工作过程的模式、目标和方法为:创设环境;人文管理,多角度、低坡度、全方位地进行,教学和管理一体,坚持德育大框架,实施全员德育。

3. 高职护理专业课教学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 创建了具有护理核心能力培养功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在学校多门课程中开展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一系列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 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采用角色扮演法及小组讨论用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同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 广泛应用多媒体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4. 注重实验教学, 提高学生护理操作和动手能力。建立教、学、做一体化的情景模拟实验室、模拟病房进行病房情景模拟实验教学。采取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自我练习为主的实验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的操作和动手能力。

5. 在人文和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中,注意和学生专业内容贴近,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和实用性;在专业课教学加入医学人文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医学人文职业素养。

6. 改革教学评价机制,即减少终结性评价, 增加形成性评价, 采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 强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提高自学能力。建立定性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理论+ 实践操作+ 综合能力的评价,, 改变由教师单独评价学生状态, 鼓励学生本人、同学及小组间的评价, 体现师生互动,从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

7. 在临床实践时间安排上,将临床实践分阶段安排,即在讲授临床课的同时进行,让学生在学习的整个阶段都有机会接触临床实践,形成“课堂学习—临床实践—课堂学习—临床实践”的良性循环机制;在临床实践指导上,借鉴“双重临床指导”的方式,由学校的全职老师和病区临床老师共同指导学生的临床实践,使学生可以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指导。

七、研究的展望

1.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相当多的教师对现今的高职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学生素质不适应,产生了“职业枯竭”症,如何唤起教师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和教学中去,是做好今后高职护理教育教学工作的关键。

2. 在高职护理教育教学中无论是教育者还是管理者其本心所做的工作都是有利于学生的,但是学生却不接受,教育者的工作是不是存在误区?如何克服这些误区?3. 培养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核心能力,需要设计高职护理专业的核心能力课程。

所谓核心能力课程是设计、构建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方案、系统,实现教育目的、课程目标的整个教育过程。但目前所提出的课程整合还是停留在原有课程体系上的整合,缺乏对与核心能力相配套的新课程开发,这还有待于我们对核心能力课程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 中国德育网;河北德育网。

[2]《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 年版。

[3]《卫生职业教育》杂志

[4]《让“准职业人”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杭州市中策职业学校 俞松涛校长所做演示文稿[5]《德育应该是快乐的》中央科教所演示文稿[6] 邱桂红. 护理学专业教育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结合的教学策略[ J ].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6)[7] 张贵源. 医学专科学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J] . 医学教育,2000, 6: 12- 14[8] 王克芳, 高庆岭. 护理学基础 实验教学的思考与改革[ J ]. 护士进修杂志, 2003,18( 12 ) : 1088- 1089.

[9] 张玲芝, 周彩华, 李光兰. 护生临床处置能力在模拟职场环境下的培养实践[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8):102-103.

[10] 黎燕清. 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 中华护理教育,2008,5(6):266-269[11] 殷磊, 王艳. 谈护理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的紧密结合[J]. 中国护理管理,2009,9(1):9-10.

[12] 吴原. 临床教学引发的几点理性思考[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3,(20):106-107.

[13] 楼蓉蓉, 蒲杰, 丁玫, 周瑛. 临床护理教学的管理思路与实践[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6, 22(7):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