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语文课本

初中语文课本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4:5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语文课本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语文课本

篇(1)

下面这些独树一帜的比喻句,都是从初中语文课本中信手拈来的,你知道它们“妙”在何处吗?

1.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作者在完美地描绘了春天的画卷之后,连用三个比喻作为全文结尾,纵情地对春天予以赞美,进一步揭示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三个比喻,从三个不同的角度来吟唱: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赞美春之“新”;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赞美春之“美”;春天像孔武有力的健壮青年,赞美春之“力”。从刚落地的娃娃,到小姑娘,到青年,描写的顺序耐人寻味,写出了不同时段的不同景象。三个拟人化的比喻,想象丰富,散中求整,渐次排比,气势迭起,戛然有力地收束全文,令读者回味无穷。

2. 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鲁迅《社戏》(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夏夜行船”是《社戏》中的精彩片段之一。这里作者把“连山”比喻为“兽脊”,“淡黑”与“铁”对应,“起伏”与“踊跃”对应,“踊跃”的“兽脊”有“连山”的“起伏”之形,“铁”的“兽脊”有“连山”的“淡黑”之色。从形和色两方面设喻,连山既有浓厚的质感,又有强烈的动感。以动写静,反衬船行之快,有力地烘托了“我”即将看到社戏时的兴奋急切心情。

3.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这首诗起句就气势不凡,把边塞风雪的赫赫声威表现出来了:“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北风一吹,大雪纷飞,突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特点,风雪来得早,来得猛烈。接下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个转折来得突兀,来得意外。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传达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意象繁富而壮丽。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乎使人忘记了塞外的奇寒而内心感到春天般的温暖与喜悦,真是“妙手回春”啊!这也许就是常常令后人欣羡不已的“盛唐气象”吧,写苦寒总是那么乐观,写离情总是那么旷达,写惆怅总是那么奋发,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大国风范孕育出来的“大人”(大写之人)情怀。

4. 而或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范仲淹《岳阳楼记》(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在描绘了洞庭湖“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白天美景之后,作者又发挥丰富的想象,为我们展示了洞庭湖的夜晚美景──“长烟一空,浩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晴朗的夜空云雾完全消散了,一轮满月高挂天空,明亮的月光悄无声息地泼洒在千里湖面上;一阵微风吹来,湖面泛起了层层涟漪,浮动的光影如同金子在跳动;无风的时候呢,湖面平得像一面镜子,月影静静地躺在水中,就像是一块圆玉沉在水底;耳边传来声声渔歌,有的远,有的近,此唱彼和。──这是怎样一幅令人心醉的画面啊!两个比喻,一动一静,对仗工整,把洞庭湖的夜景写得有形、有色、有声。“春和景明”的夜景与前面的日景,共同构成一幅明丽的画面,为极写“心旷神怡,宠辱皆忘”的“喜”之情作了有力的铺排。

5. 山舞银蛇,原驰腊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沁园春・雪》(人教版课标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作者登高望远,蜿蜒群山披冰戴雪,犹如银色的长蛇在腾舞;巍巍丘原冰封雪裹,好似白色的大象在奔驰。“山”有“蛇”之形,有“银”之色;“原”有“象”之形,有“腊”之色。以“舞”字形容雪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以“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雪景以“白”为特征,作者却不用“白”字,而用“银”“蜡”,使一个为大雪所覆盖的洁白美丽的广阔世界尽现眼前。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把“山”“原”人格化了,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原”本来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固然是因为在大雪飘飞中远望山势和丘陵绵延起伏,的确有山舞原驰的动感,更因为诗人情感的跃动,使他眼前的大自然也显得生气勃勃,生动活跃。

6.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篇(2)

一、如何编演课本剧

1.导

学生对编演课本剧虽有兴趣,但编演难度大,要求高,使很多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另外,对整个编演过程的难点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克服畏难情绪的做法,可先引导学生回忆所看到的优秀小品。

2.选

选较生动的记叙文课文。这一过程要让学生充分讨论后决定选用,使学生充分参与,以调动其积极性。所选课文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强,人物性格鲜明。

3.读

要改编语文,就需要具备戏剧常识及对课文的深入理解,这时需引导学生读。一是读戏剧,初中语文课本中适于表演的戏剧。二是读所要改编的课文,要知背景、明主题、熟内容。人物性格的内涵与特定的历史背景相联系,是为了表现作品主题服务的,所以对文中人物性格要清楚,更要清楚产生其性格的社会背景,清楚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用心。

4.编

在学生编写课本剧时,存在着一个毛病,即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要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冗长嗦。编写应都是为主题服务,删减或增添既要适合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

5.演

一是舞台布置及道具应从简,不能人为地造成演出的难度。二是人物对话的表演是重点,应掌握好语调、速度、节奏及停顿,最大限度地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服务。三是分小组表演,使人人参与,从而得到实践的机会。要安排汇演或竞赛,选表演较出色的学生在全班面前交流表演,注意全体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6.评

一是评编演。在汇演后,组织学生讨论、评论编演的水平得失,重点是指出创新和成功之处,同时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二是评课文,编演后学生对原课文的理解已提高到另一层次。此时,可提出几个高要求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实现语文水平新的飞跃。

二、课本剧的作用

1.主体性强,形式新,提高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

探究性学习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主体观。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生的主体活动为中心展开教学过程。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以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经过积极的探索和发现、亲身的体验与实践,对新的知识信息进行选择、加工解决新问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学生去思考,需要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后才能解决问题。

2.探究性强,内容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的兴趣

探究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习必不可少的基本形式,学生正是在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的前提下,在不断探究发现的过程中获得发展,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有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把记叙性文章改编为戏剧,剧本里有简单的说明,但大部分是对话。表演时语音要准确,对话要与人物性格相符合。

3.互动性强,表现新,提高学生的情感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个多向互动的学习过程。一方面,学习主体通过和学习客体间的交互作用――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另一方面,非常注重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间的交互学习有助于他们发现问题,形成假设并进行验证,并有助于他们用多重观点来看待知识和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的探究问题,达到提高学生情感能力的目的。

4.过程性强,超越性强,思维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探究学习的过程是和学习结果的和谐统一。探究性学习更加关注学习的过程,关注学习过程中潜在的教育因素,它强调尽可能地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知识发现、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能够大胆创新,实现自我,超越现实,大胆地怀疑、提出问题;大胆地质疑尝试,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案;能够超越课本,不被教材内容所禁锢,汲取教材以外的知识信息,能够敢于超越教师,善于创造地学习,不被教师的教学框架所禁锢;能够敢于超越自我,编演课本剧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篇(3)

1、有效引导是课本剧编演的关键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虽然多数学生对课本剧编演有着较高热情与兴趣,然而编演课本剧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因而不少同学会出现畏难心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有效引导,让学生明确编演难点,做足思想准备,消除畏难情绪心理,如可引导同学们回想自己所观看的一些电视、戏剧、小品等,然后借鉴方法,模仿表演,并注意创新。如学习《节选》(剧本)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有关的影视作品,并抽出一定的时间播放相关电视、电影片段,使其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为编演奠定基础。

2、优选课本是课本剧编演的基础

在课本剧编演中,文本的选择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并非所有课文都适合进行编演,还需要优化选择。这既可以是教师指定文本,也可以是师生共同商定文本,以发挥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一般而言,编演的文本应具有较强的故事情节,有着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及激烈的矛盾冲突等,如记叙文、小说类、童话类课文等都可选作为剧本,譬如学习《父母的心》、《孔乙己》、《皇帝的新装》等课文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编演,加深文本理解。

3、认真研读是课本剧编演的核心

在课本剧编演中,若想有效改编文本,则需进一步了解文本,了解一定的戏剧常识。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文。首先,研读教材中适合编演的戏剧,丰富文学常识。其次,研读需改编的文章,梳理课文内容,了解文章背景,把握文本主题。同时,抓住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以及导致这一性格的环境因素,由人物形象入手发掘作者的创作目的,把握文本思想情感。如编演《我的叔叔于勒》之前,学生需要了解小说三要素,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变”字来勾勒主人公的形象,并反映社会现实的?在研读时,学生可注意如下方面:①找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②由不同称呼上,体现出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是怎样变化的?其原因又是什么?③从中可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人际关系是怎样的?④文章是如何展开故事情节的?

4、指导改编,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在课本剧编写时,并非直接抄写课文中的舞台说明、人物对话等内容。事实上,编写服务于实际表演主题,我们需要依照人物形象需要、剧情发展以及舞台演出来适当增添与删减对话内容,以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如学习《我的叔叔于勒》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假设在船上,于勒发现了我们一行,并追了上来,那么故事又会怎样发展呢?请改编《我的叔叔于勒》的与结局。

5、课堂表演,调动学生表演积极性

在表演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如下工作:简单布置舞台,降低表演难度;注意表演重点在于人物对话,注意把握对话的停顿、节奏、速度、语调等,以突显人物形象特征,促进故事情节发展;小组表演,让每位学生都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注意表演方式多样化,如竞赛表演、汇演、交流表演等,从而调动学生表演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提升语文素养,提高表演能力、创造能力、阅读理解能力。

6、表演点评,将学生思维引向更高层次

当学生表演之后,师生可进入点评环节。①评价课文。在编演过程中,学生更进一步地研读了文本,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内容,这时,若教师提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则可将学生思维引向更高层次。②评价编演。如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分析评论编演的成败之处、创新之处以及需要努力与完善的地方。

篇(4)

关键词:多媒体 现代化教学手段 初中语文课堂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出现,极大的改变了我国语文课堂教学环境,丰富了语文教学模式。使初中语文课堂向一个全面开放的现代化崭新领域不断迈进。特别是近些年来,多媒体不断融入到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利用多媒体对文字、图像、声音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处理,充分达到了教学中图文并茂的情景教学效果,有效的减轻了初中生的课堂学习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寓教于乐。

1、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极大的激发了中学生的学习兴趣

1.1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录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交流的重要手段,而录音则是一种储存和提供声音的一种多媒体信息手段。目前,在我国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多利用录音进行教学。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海燕》一课时,老师可先让学生初读课文,然后播放课文录音,在聆听课文录音时,加强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激发对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敬仰之情。同时,在录用教学中,充分发挥课文录音的示范作用,让学术厅录音进行无声默读,然后伴随录用进行轻声也读,最后跟上录用做到高声被读,以此充分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中学生对新知识,新课文的求职欲望,为深入分析课文内容打下坚实的基础。

1.2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投影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投影作为多媒体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科学、有效、合理的运用投影进行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得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进行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潮》一课时,课文很生动的刻画出观潮的热闹、壮丽场面,弄潮健儿的动人演绎。但是部分中学生并无法通过文字描述充分的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意义,无法联系到课文所刻画的生动形象。因此,而在教学时,老师可以根据课本文字,所勾勒出的壮观场面,嬉闹的人群,动人的风俗制作相应的投影片,或在网络上下载类似的短片,使初中生通过直观、形象的幻灯、短片效果,了解课文中所讲、所看、所知,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形成良性教学模式。

2、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利用直观形象加强难点理解

首先,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将静态变为动态,从生动的形象中理解课文内容,课文主题含义。在初中课文中虽然有许多插图存在,但是由于篇幅有限,立体感不强,无法形象生动表象出插图的含义。而利多媒体手段,能够充分将静态变为动态,变抽象为形象。以此刺激中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教学难点突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课堂中来,不仅是使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发现和领会词语,更使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课堂上的构图可以是课文原有插图由静变动,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构造新的图片,将教学内容具体化、直观化、形象化,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启发思维,接受知识。

其次,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化文为图,巧解难点。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文的内容是丰富的、多方面的,但也有着明显的主次、难易之分。以往对于课文的重、难点,教师虽进行反复的讲述与说明,但是大部分中学生想要在第一时间理解吸收,仍如坐雾里,目的方法达到,重点依然在,难点亦未克。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空间思维能力,突破中学生的思维难点、理解难点。在演示图片的基础上再加以通俗的讲解,学生理解的难点迎图而解。

最后,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将教学内容演绎成趣,实现情景交融,荣生达情。所谓演绎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将语文教学内容,课文以课本剧的形式,让学术参与表演,把课堂当成剧场,让学生当研究、表演,充分调动学生课堂中的主题地位。同时,又可以突破课文的重点,使学生进入重要较色,在表演的过程中理解、掌握教学内容。而在演绎过程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必不可少,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为课堂演绎创造良好的剧场氛围,让中学生具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在课本演绎中,教师可利用多媒体为中学的表演配置相关的音乐,图片,在角色挑选中,事先将各个课本内容以幻灯片的事项,形象的展示在屏幕至上,在一幅幅引人入胜的画面前,中学生势必争先恐后的争抢角色、配音等表演工作,将课本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真实的体现出来。使用此种教学手段,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使学生感通身受,从而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3、结语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仅能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激发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有效开拓中学的思维空间,培养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际运动能力。因此,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主动的探索多媒体教学方法,努力寻求现代化教学技术与语文教学目标的最佳结合点,以此促进语文教学效果的最优化,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新改.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3).

[2]侯志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初中语文课堂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0,(11).

篇(5)

关键词:命题原则;语言能力;人文精神;生活化

所谓的初中语文教学的新方向,即在坚持初中语文试题命题原则和规律的引导,创新语文教学的方式,不要拘泥于初中语文教学的课本,要根据试题原则,培养学生的汉语语言能力,重视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将中学语文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语文教学生活化,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践行初中语文的新课标理念。

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培养汉语语言能力,是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的一个环节。在初中英语的学习过程中,英语教师都会让学生默写单词、背诵文章、学习语法等等。初中语文教师也应该与之相仿,根据初中语文试题,中考语文试题前三题都是与字词相关的基础性词汇,比如第一题和第二题的字词,第三题的诗文默写,第二部分的古文阅读以及现代文的阅读,这些都是考查学生语言能力的试题。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追逐时髦,舍本逐末,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夯实学生的语文基础,根据中考语文试题的命题原则,夯实学生的语文知识,将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定在字词句的学习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在中考语文试题的命题中,第一题和第二题多为字词,这些字词大多是一些中性词亦或褒义词,试题的第三题多为课本中经典诗文的默写,诸如语文课本中李白的《行路难》、曹操的《观沧海》等,试题的第四部分多是对经典美文或者诗歌的阅读理解,对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以及一些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考核较多,这些试题有一个总的特点就是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营造一种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语文氛围内学习语文知识,培养能力。其次,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可以通过语文课前课后几分钟,让学生阅读一些具有人文内涵的语文读物,久而久之,耳目濡染,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素养必定得到熏陶。最后,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语文这一学科是最适合运用多媒体的学科,语文中美丽山川,朗诵家的美文朗读,绚丽多彩的画面直接给感性的语文学科增加了生动的形象。这种直观的课堂教学方式,会加深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印象,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比如,在进行初中语文《苏州园林》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网络寻找一个苏州园林的图片,制作成PPT,让学生在直观的图片中感受苏州园林的古典,增加对我国古代魅力园林的人文意识。

三、将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

将初中语文教学生活化,也是在语文试题命题原则引领下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很多省份的中考语文试题中都多次出现了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以及《我的叔叔于勒》这样的文章。在阅读理解中遇到与此相类似的文章,就需要学生具有很强的生活经验,并且具备从生活经验中提取人物心理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做好相关的阅读理解。因此,语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增强语文课堂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来源于生活,文学艺术也同样源于生活,是作者在凝练生活的基础上艺术加工的结果。生活和语文两者是分不开的,是相互推进的,语文中有生活,而生活体验同样也能体现语文。举例来说,在初中语文课文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学习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诉说自身的童年往事,让生活与语文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阅读体验。

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将语文课堂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查找最近几年中考语文的试题命题动向,会发现中考语文有一个重要的线索是在课外阅读环节中,除了考查一些基本的语文概括和表达能力之外,还会变相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根据这样的命题原则和规律,初中语文教学也应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新课改的角度来说,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课文课堂交给学生也是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综合二者,初中语文教师要带领学生感悟生活,增强语文的实践性,让学生成为语文课堂的主导者。对于在语文课堂上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生,语文教师不能运用扰乱课堂等名号,将其“一棍子打翻”,而是要积极鼓励,如此一来,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学生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总而言之,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在新课改理念的基础上,根据初中语文试题命题的原则,积极创新教学措施,发挥学生在语文学科中的主体性作用,逐步提高语文教学的水平和学生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 高效课堂

根据初中课程标准要求,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通过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全面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保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在整体性、实效性和全面性上满足实际要求,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展。为此,我们应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促进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发展。

一、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初中是教学任务简单的小学到课程繁忙的高中的过渡阶段,初中生的学习应该是在愉快而又严肃的学习氛围中度过的,对初中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开始深入而又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不仅仅是小学时的以趣味为主的教学内容。新课程标准也有明确的要求:教学任务不要拘泥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教学内容,把学生局限在课本中,而是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将传统教学中以传输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双向互动,探究创新的新教育模式。对初中生来说,语文的世界应该是充满挑战和未知的,应该蕴含着对世界的看法和对基本问题的深入思考,而且这些知识应该是学生与教师经过交流形成的或者是经过实践而总结出来的,而不只是课本上的枯燥知识点,照本宣科只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认为语文只是背课文写作文,毫无创新意义,这一想法不仅大大降低了课堂的高效性,而且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与学习成果都会造成极大的破坏。相反,教师与学生的亲密互动会缓和师生关系,教师组织的课堂小活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布置的趣味课后作业会使学生将课本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知识运用起来。这些活动都会增加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爱上学习,而不是将学习当成一种负担,间接提高了初中语文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无非是朗读课文,理解课文,教师讲解中心思想,而高效性的语文课堂则会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朱自清先生课文中的春景还原出来,形成一幅幅美丽的春日图,并要求学生们根据图片来自己进行景色描写和作者的描写进行对比,此时教师就会发现学生会拥有自己独特的观察点,学生的语言可能并不优美,心思却单纯细腻,会发现成年人无法发现的美景。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他们与课文真实连接起来,并不是单一的听讲,而是学习作者的语言,并且会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事半功倍,体现出课堂高效性的重要作用。

二、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积极营造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这样才能促使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明白自己的学习方向,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教学中,自觉地向着目标奋进。其次,教师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运用课堂提问,所提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深度和开放性,同时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的兴趣和思维的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最后,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知识,也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

2.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开端。教师在课前要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以便明确学习任务,探索新知识。充分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跟上教师的讲课节奏,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其次,教师要找准课程切入点。语文教学内容涉及面很广,如字、词语、句子和篇章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可能也没必要面面俱到。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提纲掣领,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学习能力,对训练题目要精心设计,要少而精,通过有代表性和针对性的练习,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不要采用题海战术,因为题海战术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篇(7)

关键词:初中语文;快乐学习;教学方式

从新课标的内容了解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要有充满激情、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要对学生的感情的表达特别的注意。初中语文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步成长的地方,它应该是充满活力和激情的。根据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在初中语文的教学中应该采取有感情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教师更要在导课、阅读、写作各方面采取快乐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能够主动地融入进来,感受到学习初中语文的快乐感受。

一、导课的快乐引导

导课是初中语文课堂前的一个准备活动,它为教师的课程内容和课程活动埋下了伏笔。导课可以创造欢快、有趣的氛围,引发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热情,自然地让学生慢慢地推进到新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在导课的实施中,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1.用音乐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学生对音乐是非常感兴趣的,美妙的音乐可以让学生们随着音乐融入课堂。例如上语文课本中的朱自清的《春》时,教师可以在进入讲课前先放一首关于春天的歌曲,让学生仿佛感觉到春天就在身边,联系到春天的美丽景色,慢慢地融入到这篇文章中来,顺利地来学习这篇文章。

2.用回答问题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程。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之前的文章和结合将要学习的课程,用提问问题的形式切入进来,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入新课程的重要思路。

3.用观看电影短篇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入。电影生动形象的表演和内容能够引起学生的联想,激起学生的想象,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随着电影短篇的引导就融入到文章里面去了。

4.用讲名人志士故事的方式引入其中。名人的故事中含有一定生动形象和有意思的情景内容,能带给学生新奇的感受,故事的讲述对引发学生的兴趣意义重大,能使他们贴合文章的内容自然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中。

二、阅读的快乐体验

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方式中,训练学生养成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掌握最佳的阅读方式与策略是很重要的。阅读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修养,而且也能够净化内心。为了让学生可以在快乐中阅读文章,以下教学方式应该值得实践。

1.以问题的形式引导阅读。学生一般很少有自己主动求学的心态和主动加入的想法,这样的话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中阅读一般是很难得到很好的成效的。学生之间互相讨论问题有助于对文章的深刻理解。例如,教师在讲鲁迅的《藤野先生》的时候,可以先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问题中领悟到文章的重要线索和对细节的注意。在问题里,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使自己真正的融入文章中。

2.用话剧表演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在初中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篇有趣、生动、精彩的文章故事情节可以打动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话剧扮演的形式来审视课本内容,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深刻地体会到角色的内心,真实领会到阅读的魅力之处。

3.用多媒体播放的形式来引导学生阅读。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很直接生动地了解文章的阅读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阅读文章时展开丰富的想象。教师可以从网站中多搜索一些关于阅读的教学视频的材料,用这些材料来让学生们体会读文章的乐趣,感受到文章的精髓。

三、写作的快乐实践

写作一直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并且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方式中写作是多种语文训练综合的体现,也是学生最头痛的一个地方。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快乐的写作,我们应该在初中语文的教学里采取相应的措施和方法,让学生对文字的表达有所提升和认知。

1.让学生自由发挥,激发写作的思维。在作文课中,不要单纯的给出话题,要打破古老的教学常规,不要给出过多的条条框框,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变成“我想写”。让学生把自己内心感兴趣的活动世界写出来,把自己真正的内心表露出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作文课中,这样可以更快速的激发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多用鼓励的手段来鼓励学生写作。在初中时期,阅读学生写的作文时要用赞许的心态来对待,评价学生的文章时要带有鼓励的语句,以此来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对自己的写作能力充满信心,这样可以激励学生体会到自己写作成功后的兴奋和快乐。

3.将阅读与写作互相搭配起来引导学生。在初中生眼里,认为写作就是写作,阅读就是阅读,俩者似乎没有相关联的地方。在教师眼中不是这样的,阅读就是为了写作做铺垫的。阅读与写作俩者紧密的结合起来,用阅读来带动写作,使学生可以寻找到作文的灵感火花,也同时减轻了学生写作的困难度。

初中语文的教学是一直不间断前进的路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让学生仅仅学习到课本知识,更要让学生快乐地接受知识的传递,为学生的快乐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进而让学生能够对初中语文的学习充满激情,快乐地融入其中进行学习。我们在新课标的带领下,要努力的建立一个快乐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在快乐中提高初中语文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他们的自身素质,开拓他们的视野。

参考文献:

1.孙红娟. 增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有效策略[J]. 教育研究与实践,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