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农商银行工作思路

农商银行工作思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4:3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商银行工作思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农商银行工作思路

篇(1)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xwdzsc”为你整理了这篇农业融资担保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农业融资担保工作总结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0农担工作总结

(一)主要成效

    一是业务规模同比大幅增长。2020年末在保余额12.78亿 元,同比增长97.22 %,实现担保倍数放大4.26倍,“双控”标准范围内的政策性业务占比100%。据国家农担联盟公司12月底相关数据统计,青岛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市农担公司)在保余额在计划单列市中居首位。在保户数1722户,占青岛市担保行业33家担保公司的51%。

    二是实现了融资成本不断降低。全年平均担保费率0.6 %,同比降低0.36个百分点,降幅达37.5%;客户平均融资成本6.15%,同比降低0.54 个百分点。

三是担保风险控制得力。市农担公司累计代偿率为0.68 %,低于全国农担体系1.65%的平均代偿水平。在国家农担联盟进行的2020年度省级农担公司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市农担公司获评为最高级A级,居全国第12位。

四是实现了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373.51万元,上缴企业所得税496.17万元,实现净利润877.34万元。

(二)主要经验

1.健全风险防控机制,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1)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根据业务实际,重新修订了《青岛农担公司担保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青岛农担公司不良担保责任追究管理办法》,成立了青岛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尽职免责工作委员会 ,开展责任认定工作,进一步优化了代偿业务办公会会议制度,提高了议事质量,优化了代偿业务流程。

(2)进一步强化保后管理,提高风险化解能力。市农担公司制定了风险预警提醒机制,督促业务人员提前联系到期客户做好还款续贷续保工作。对出现代偿风险的客户及时联系银行开展施救及风险化解工作,做到“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人性化的分期还款清收处置措施,在兼顾客户正常生产生活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保障公司合法权益。

2.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工作效率。市农担公司对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重视,从全国农担系统首批、首家、首笔上线单位,到对业务信息系统进行全面升级和改造,使得业务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业务审批速度进一步提高,报表统计进一步智能,保后及代偿、追偿进一步规范,档案管理实现线上移交。

3.牢记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使命,始终将政策性、公益性放在首位。

(1)疫情期间,市财政积极贯彻落实财政部、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做好防控疫情和业务发展,督导农担公司出台了担保费减半收取、支持农业“抗疫情、保供给、稳发展”11条等惠农措施。疫情期间办理农业融资担保业务997笔,金额达80785万元,累计减免担保费330万元。

(2)为减轻农户通过过桥融资还本付息带来的融资成本过高负担,市农担公司积极对接青岛农商银行,开展了无还本续贷续保业务,降低了农户的融资成本。

4.开发创新担保产品,为青岛市乡村振兴战略贡献农担力量。充分利用平台思维,协同效用,借助农商银行、邮储银行两家银行深耕农村金融市场多年形成的地头熟、人头熟、市场业务比重大优势,通过设计产品标准,优化业务流程、锁定风险比例等手段推出“农担贷”创新产品,使业务办理效率得到极大提高。积极对接各级政府、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推出“强村贷”;支持妇女创新创业,推出“巾帼贷”担保产品。目前公司农担贷产品在保余额11.36亿元,占比近90%,成为公司高速发展的拳头产品。公司“农担贷”产品,自2019年起连续三年中标国家农业农村部政府购买服务创新试点项目。

二、2021年工作思路和举措

一是继续做大农担业务规模。2021年是青岛农担公司各项工作继续大力推进的重要一年。我们将继续严格按照财政部等三部委的政策规定,按照市委市政府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主线,讲政治,谋大局,担责任,督导市农担公司正确处理业务规模与风险的关系,确保2021年底完成在保余额15亿元,力争实现在保余额18亿元,代偿率控制在1%以内,实现公司业务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农担公司前列,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

二是继续发挥好政策性作用。按照财农[2020]15号文件要求,修订完善农业融资担保费补助和业务管理奖补资金管理办法,以进一步鼓励和帮助农担公司扩大政策性担保规模,降低担保费率,缓解农村“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同时督导农担公司始终坚持“双控”标准,确保政策性业务占比100%,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国同类农担公司前列。

三是强化风险化解处置水平。在继续做好风险把关、监测、预警的基础上,着重加强对不良项目和不良资产的处置以及资产保全、代偿追偿的工作力度。修订完善《考核奖惩制度》,落实《担保业务尽职免责管理办法》《不良担保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等,激发员工的业务积极性,提升员工责任心,规范奖惩机制。

篇(2)

一、指导思想

按照依法、客观、公正、有序的工作要求,积极推进果园权属登记工作,明晰果园产权,放活经营权,搞活处置权,确保受益权,进一步落实果农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果园资产效益,拓宽果农融资渠道,提高果农收入,促进果业产业优化升级和纵深发展;依法维护果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促进全县果业产业得到长远发展。

二、工作目标

坚持以法律法规和现有政策为依据,本着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尊重果农意愿的原则,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保确权工作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果农的知晓权、参与权和决策权,确保秩序稳定,确保不增加果农负担。通过对现有和新开发果园权属的确定,进一步明确果园经济主体,明晰果园产权归属,完善果园权属登记和抵押贷款政策,使生态得到保护,产业得到壮大,果农得到增收,经济社会得到协调发展。

三、工作步骤

(一)3月1日至3月31日为成立机构、落实经费、宣传发动、业务培训阶段;

(二)4月1日至4月15日为调查、摸底阶段;

(三)4月16日至4月底为堪界、造册登记阶段;

(四)5月1日至5月15日为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建档归案阶段;

(五)5月16日至5月底为确权发证阶段;

(六)6月为总结、验收、表彰阶段。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果园确权登记,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民生工程,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部门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它作为服务“三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研究、来落实。县成立完善果园权属登记和抵押贷款工作领导小组,县政府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委农工部,县法制办、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果茶局、人民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农信联社、农业银行、州银行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县果茶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具体日常工作,从各成员单位抽调业务骨干集中办公。各乡(镇)成立相应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要主动协调,明确分管领导按确权工作要求具体抓好落实。

(二)形成工作合力。各乡镇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确权登记工作的重大意义,发动群众、果农踊跃参与和支持确权登记工作,切实担负起造福一方的工作责任。按照工作要求组织实施好果园确权、流转、变更、登记工作,组织工作队伍,深入果园,逐园勘察,逐园理清权属来源,逐园审核权属依据,逐园划定四邻界址,逐园搞好确权登记,确保登记发证工作落到实处。各有关单位要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举措,创新工作机制,确保山地果园确权、流转、变更、登记和抵押贷款工作顺利推进。县果茶局、林业局负责做好确权登记、流转变更登记的组织协调及具体实施工作;县国土局、农粮局、法制局等相关部门负责做好相关职能工作;评估机构负责依法开展果园价值评估工作;金融部门负责做好以果园《林权证》、《经营权证》抵押贷款为主的信贷服务工作,主动开展产权抵押贷款业务,积极推行鲜果、优质水果等金融产品,实行封闭运作,既满足果农资金需要,又化解金融风险,实现果园《林权证》、《经营权证》抵押贷款的良性循环。

篇(3)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__县__片区、__片区、__片区、__茶业集团以及__县__片区、__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__、__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__、__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__县以“__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__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__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__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在精准扶贫中,__、__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__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____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__创建__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同时在发展家庭式种养殖方面推出以奖代补、直补农户的相关政策,比如:养牛3头以上,每头补助300元,养猪按实际出栏数,每头补助100元,发展一家农家乐补助2000元,发展一家商店补助1000元等补助措施,有效带动贫困户发展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其他产业。

2014年以来,针对银行“不敢贷”和贫困户“贷不到”、“贷不起”、“还不了”的突出瓶颈问题,__县出台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金融扶贫工作机制的意见》、《__县邮储政银“互惠贷”、“助农贷”、“扶贫贷”贷款业务实施办法》等系列政策文件,放大了扶贫资金,缓解了扶贫投入压力。2014年,__县政府安排2000万元,整合其他担保资金1亿元作为扶贫贷款风险基金,整合贴息资金1500万元(其中扶贫资金810万元),吸纳邮储银行、农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4家银行,按贫困农户1:5、企业1:10的倍数发放扶贫贷、助农贷、互惠贷、助保贷、绿满园、富路通、小额农贷、农户小额贷、致富牵手贷等9个品种的金融扶贫贷款。

为确保扶贫资金的规范运行,__县根据脱贫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大小,设定了贷款额度、贴息年限标准。对贫困户扶贫贷款额度每户不超过1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3年,第一年全额贴息,第二年贴息90%,第三年贴息80%;对产业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2年,每年贴息50%,其中,对带动贫困户占比达到50%或年带动贫困户脱贫达到10户以上的给予全额贴息;对县域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扶贫贷款额度不超过500万元,扶贫贴息年限为1年,贴息50%;金融扶贫创新资金主要投向全县各类发展生态产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及龙头企业。县扶贫办、县邮储银行对申请扶贫贷、助农贷的农户,逐户调查,指导帮助他们制定发展计划,解决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确保贷款用得好、能归还、有效益。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

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__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__、__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篇(4)

一、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得到较好落实

各金融机构积极调整信贷工作思路,推出了一系列信贷服务新举措。农业银行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对200万元以内的企业贷款,60万元以内的个人贷款进行自主审批。同时大力发展“惠农卡”业务,发放惠农卡12,052张,授信1,687张,734万元,已经使用授信额度603万元;创新发放公务员担保贷款160万元。农村信用社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开展支农“百千万”工程,联合县团委开展了回乡青年创业贷款,依据杨林寨移民区特点创新了“移民后扶资金”质押贷款,进一步推广了农户联保贷款、“公司+农户”贷款等。县工商银行、县中国银行积极落实房贷优惠政策,大力拓展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农发行坚持政策性粮棉收购贷款与商业性信贷业务同步发展。各金融机构均实现了信贷快速增长。其中,全县农村信用社和县农业发展银行在信贷增量和增速上均处于前列。截止10月末,两大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在全县信贷总量中占比达到83%。

各金融机构在实现信贷投放快速增长的同时,突出了信贷支持的重点,确定了合理的信贷投向,既提升了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又有效防范了信贷风险。一是突出把握产业政策重点。各金融机构加大了对政策扶持行业的信贷投入,杜绝向“两高一剩”行业融资。从10月末信贷投放行业分类情况看,农林牧渔业贷款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贷款成为融资重点,分别为5.2亿元和5.0亿元,分别比年初增长87%和4.3倍。二是突出支持县域特色经济发展。该县食品加工业发达,有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3家,湖南省名牌产品12家,湖南著名商标17件。据统计,全县骨干企业的信贷资金满足率达96%,县内规模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达15.8亿元,基本满足了重点企业生产流动资金的需要。三是突出鼓励扩大出口。该县共有重点出口企业9 家,年出口产品创汇2,500万美元。为支持重点企业扩大出口,各金融机构投放贷款 5,700万元。

二、信贷投放中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

(一)信贷投放呈现机构不均衡

从今年贷款增量的绝对值看,农村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起到主导作用,两家金融机构达到了6.8亿元,占全辖新增贷款总量的90%。从各金融机构存、贷款增量份额对比来看,差异更加明显。四大国有商业银行除县农行存、贷款增量占比对称外,其余均为存款增量占比远远高于贷款增量占比,资金外流较为明显。而县农村信用社存、贷款增量份额对比情况则正好相反,相对于其他银行“惜贷”,信用社成为事实上的县域信贷投放主力,信贷风险过于集中。

(二)信贷增量呈现结构不合理

一是信贷增量期限结构失衡。在今年新增贷款中,流动资金贷款和中长期贷款分别为6.83亿元、6883万元,分别占新增贷款的比率为91%和9%,中长期贷款占比严重偏低。二是部分行业和项目的信贷需求远未满足。据调查,全县重点企业今年技改资金需求约为4.8亿元,实际发放仅为湖南洞庭柠檬酸有限公司5,000万1笔。同时,在国家实施“四万亿”扩内需投资政策中,县域金融也未能及时跟进。如该县3亿元地方配套投资,资金仍未到位。三是金融扶弱呈现真空。据了解,全辖金融机构均未发放过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贷款。

(三)产品创新呈现市场不对称

据调查,今年全县400多家中小企业信贷需求满足率仅为20%,在信贷投放快速增长的背景下依然出现中小企业“求贷无门”的情况,这其中虽有中小企业自身弱质和担保体系不完善的原因,但也放映出信贷产品过于单一的问题,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未能着眼于县域中小企业“量身定做”信贷产品。如该县湘农装饰板有限公司,一直产销两旺,但苦于厂房属于租赁性质,有效抵押资产不足,始终无法得到信贷支持。信贷产品创新滞后,一方面制约了中小企业信贷融资,另一方面也制约了银行主动开展信贷营销,导致银行“难贷款”出现。

三、进一步调整信贷结构的相关建议

我们认为,宽松的信贷刺激政策只能带来短期效应,要想保持经济金融的长期良性互动,就必须着重于调整信贷结构,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效。

(一)进一步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必须花大气力致力于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突出诚信环境建设,对逃废银行债务的单位和个人要予以重拳打击,加大司法部门对金融维权的支持力度,把建立诚信有序的市场作为长期的目标。二是切实推出和完善信贷补偿机制和信贷激励机制。针对助学贷款、下岗失业人员贷款、中小企业贷款等要出台详细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配套政策,并认真执行到位,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弱势群体的信贷投入。要加大对金融信贷投放考核奖励的额度,综合运用补偿和激励这两个手段,防止资金外流,增强金融机构服务县域经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着眼长远,进一步完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争取引进多种商业性金融机构,引进战略投资者,尽快成立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力争为县域各个层面经济主体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四是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合理引导民间融资,积极支持条件较好的企业早日上市。

(二)进一步提升信贷服务水平

一是要创新信贷品种,有效解决不动产抵押不足的问题。尤其是针对县域经济特点,推出适合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贷款新模式,积极探索开展动产质押贷款,如仓单质押、应收贷款质押等,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担保不足的问题。同时,要积极推广票据融资,如商业汇票、贴现等,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二是要强化金融机构服务地方经济的责任意识,深化信贷管理体制改革,适当下放贷款审批权限,增强基层分支机构信贷自,促进县域资金合理回流。三是各金融机构要强化长远信贷管理思路,实现信贷结构均衡发展。在满足县域流动资金融资需求的同时,适当增加固定资产贷款投放力度。一方面,实现不同期限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的科学合理配比,另一方面考虑县域经济长期投资需要,促进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四是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审慎经营的关系。在信贷快速投放下,要加大对金融危机冲击较大的外贸、房地产、制造业以及相关产业链各市场主体信贷风险的监测、分析和管控,做到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结合业务创新的较高风险标准改进风险管理体系。

(三)进一步促进企业自身实力的增强

篇(5)

一、取得的业务成果

资产处置业务经营情况:截止2020年12月31日全行不良贷款余额3.87亿元;占比为4.49%,双逾贷款3.21亿元,实际净降1396万元。全年收回5919万元,完成清收任务1700万元的348.17%。

二、全年主要做的工作

1、认真、详实地进行了委托资产尽职调查核查工作,主要对法人客户有偿还能力的进行了核查,核查企业有效资产、抵押担保类资产、主债权诉讼时效、担保诉讼时效。

2、制定了渭滨农商银行2020年不良资产清收奖励办法,按时统计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将奖励资金计算兑现到单位、个人。

3、按监管实施细则,采取现场方式和非现场方式对19个支行进行了部门自律监管,确保了资产处置业务制度化、规范化。

4、安排部署了委托资产集中清收活动,明确了清收范围、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清收措施、奖罚措施、工作要求,并与主管行长、深入网点,进行了现场督导,虽然效果不太明显,但该项活动还是取得了一些成绩。

5、全力做好呆账核销工作,呆账核销工作作为资产处置工作之一,我部及早安排,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掌握呆账认定条件、呆账核销要件、核销程序和管理要求。对符合条件并准备核销的呆账贷款,我部比照核销申报要求督促网点积极搜素内外部证明资料,创造核销条件,组织好申报材料及时上报。全年上报呆账核销资料38笔,金额3356万元。

6、按章有序、稳步操作的完成了催收系统的上线,系统平稳运行,未造成舆情风险。

7、被逼无奈隐忍接收营业部2笔(中建房地产及至源石油建筑)抵债资产共计937万元。

8、在省联社风险部及科技部的对接指导下成功完成了淘宝拍卖平台单位入驻信息,未以后资产处置打下坚实基础。

9、按月到市分行资产处置中心对疑难类委托资产清收本息进行了账务处理、数据录入。

10、认真做好EAS系统信息补录、数据核对、系统维护工作,确保了委托资产信息系统数据真实、准确。

11、按时完成了行长、主管行长交办的其他性工作。

12、对上级行下发的各类文件、邮件、报表,做到及时处理,按时办结。

13、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积极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为全行各项业务运营提供了保障和支撑作用。

三、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委托处置资产清收管理督导措施不力,没有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清收工作滞后,时间与任务不能同步进行,任务欠账较大。

2、部门自律监管工作不深、不细、对监管检查出的问题整改不到位,重视监管,忽视整改。

四、2021年工作打算

1、继续扎实有效地做好资产处置业务,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有效监测、督导全行自营不良贷款,委托资产清收工作,促使全行资产处置业务制度化、规范化。

2、狠抓“两个”不良资产清收,确保全年清收目标任务圆满实现。下年,继续按照属地清收管理方式,立足货币清收,抢抓清收机遇,充分运用奖励政策,采取多策并举,因地制宜,进村驻户,强有力地清收办法、清收措施、积极动员全行所有客户经理下大力气,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全面清收自营不良贷款与委托资产。

3、继续加强部门自律监管工作,进一步细化监管实施方案,转变监管方法及手段,切实履行工作职责,确保自律监管重点突出,内容全面,工作连续,使我行资产处置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4、继续督导网点做好委托资产法律时效维护工作,确保委托资产主债权诉讼时效有效性。

5、充分应用各种处置政策,最大限度地处置不良贷款,有效降低不良资产占比,活化资产质量,确保我行贷款结构明显好转。

篇(6)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如果问到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行长李明昌灾后的四川什么最重要,他一定会回答:“信心”,同样的问题在四川银监局局长王筠权那里也得到同样的答案。在上述两位金融政策实施者与监管者看来,在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维护灾区人民的信心是第一要务,其中维护灾区人民对自身金融财产安全和未来家园重建的信心又是重中之重。因此在地震发生后,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所出台的相关政策均围绕于此。

在李明昌行长看来,金融业在震后四川发挥作用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通过提供正常的金融服务和对相关支付结算特别的安排以满足灾区人民基本的金融需求,保证金融秩序稳定,在这一阶段维护的是人们对现状的“信心”;第二个阶段是对灾区进行特别的资金安排,通过信贷政策的倾斜促使灾区尽快恢复重建,在这一阶段维护的是人们对未来的“信心”;第三个阶段是恢复灾区金融秩序的全面正常化,在信贷市场中,以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取代非常时期所采取的特殊政策安排,维护灾后信用机制,在这一阶段维护的是金融业对灾区发展的“信心”。实践证明,金融业参与抗震救灾以及支持灾后重建所做的安排也正契合了上述三个阶段。

2008年5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全力做好地震灾区金融服务工作的紧急通知》。根据该通知精神,商业银行应紧急布设服务网点,确保受灾群众在安置点就近获得银行服务;对于因地震原因而造成凭证缺失的,只要存款人可以提供其他有效证明信息,银行业金融机构可向其先行支付5000元以下的现金;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充分考虑到受灾地区群众和企业的实际困难,对灾区不能按时偿还各类贷款的单位和个人,不催收催缴、不罚息,不作不良记录,不影响其继续获得灾区其他救灾信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大资源调配力度,优先保证抗震救灾急需物资生产与流通的信贷需求;合理调整信贷资源地区配置,从信贷总量、信贷资金和授信审查等多方面优先支持灾区重建。2008年5月26日,针对地震对金融机构办理支付结算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人民银行《关于地震灾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办理支付结算有关事宜的紧急通知》,该通知对震区个人、单位等各种客户在支付结算上予以特别的便利,以满足灾区居民基本生活和灾后重建需要。2008年6月19日起,四川全省5561个受灾银行业网点通过板房银行、汽车银行、迁址合并办公等方式全部恢复营业,确保了受灾群众办理转账挂失、提取现金以及财政救灾资金和救灾部队用款的及时划拨。上述各项政策对于维护灾区金融秩序并为灾区注入信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后,为贯彻落实优惠金融政策,增强灾区金融机构信贷支持能力,人民银行和银监部门采取多种措施,指导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川分支机构加大系统内调剂力度,将信贷资源向受灾地区倾斜,保证灾区对灾后重建的资金需求。人民银行首先对四川重灾区六市州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执行优惠的存款准备金率,其中重灾区农村信用社执行9%的存款准备金率,一般地区农村信用社执行10%的存款准备金率,分别比国有商业银行低7.5和6.5个百分点。其次,执行优惠的专项央行票据兑付考核政策,目前四川全省已兑付央行专项票据96.4亿元,占发行总额的98.5%,其中重灾区39家农村信用社已全部兑付,金额为35.32亿元,增强了灾后恢复重建的信贷支持能力。再次,执行优惠的支农再贷款政策。目前全省139个极重灾区、重灾区、一般灾区农村信用社申请支农再贷款享受比其他地区低0.99个百分点的优惠政策。

2009年4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联合四川银监局出台《关于金融支持灾区城镇居民住房重建的指导意见》,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贯彻有关住房信贷优惠政策。7月,人民银行成都分行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地震灾区城乡住房重建金融支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好灾区被损毁城乡居民房屋重建的金融支持工作。截至2010年3月31日,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城镇居民住房贷款155.86亿元(不含商品房开发贷款),涉及9.88万户城镇居民住房重建;全省金融机构累计发放灾后恢复重建贷款3366.5亿元,其中城乡住房重建贷款574亿元,城镇建设贷款669亿元,农村建设贷款181亿元,公共服务重建贷款102亿元,基础设施重建贷款814亿元,产业重建贷款1020亿元,金融业在支持灾区恢复重建、促进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李明昌认为,救的金融政策在短期内主要体现为应急性特征,要实现金融资源对震区持续性的投入,灾区的信用环境不能破环,基本的市场规律不能违背,要维护金融运行的市场化、法制化和可持续化。各种应急性的金融救助措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之举,在灾后震区基本的生产生活秩序得到恢复的时候,作为政策制定者应该思考将金融运行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保护灾后信用环境不受破坏,金融支持抗震救灾不能以信用环境的破坏和牺牲金融业本身的良性发展为代价,这里就需要进行必要的制度设计和安排。比如对于灾后农户贷款,人民银行指导商业银行在利息上给予特别的优惠,但优惠后的利息仍能使商业银行保本经营;又比如对农户住房贷款,政府、商业银行多方共同努力,采取贴息、信贷额度、担保等多种方式,既使农民尽快安居又使得银行的信贷资产安全得到保障。四川人行始终将推动灾后震区的诚信体制建设作为信贷金融支持灾后重建的一个重要措施,加强诚信教育,建立中小企业、农户的信用档案,使诚信建设与金融支援灾后重建相配套。

作为四川本地银行业的监管者,即便是面对“灾后重建”这一特殊形势,王筠权局长同样也没有放松对金融机构风险管控的要求,银行业既要支援抗震救灾、积极参与灾区重建,又要把控风险,这是王筠权局长对四川省银行业机构的基本要求。为此四川银监局首先加强对信用风险的管控,派出工作组走访机构了解地震灾害对信贷资产的影响,组织指导银行机构进行风险评估,研究风险控制和缓释措施,督促银行及时入账反映不良贷款,及时评估各企业、各项目信贷资产损失情况,做到真实反映,加快处置。针对灾后出现的特殊情况,四川银监局指导商业银行加强操作风险管控,敦促银行业机构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沟通,争取公安部门支持,强化临时营业网点等机构的“三防一保”工作和风险隐患排查,确保网点、设施和人员安全。此外还加强对突发风险管控,重点加强重灾区中小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防范。

截至2009年末,四川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比2009年初增加4560.7亿元,增长43.17%,增量和增幅分别居全国第七位和第三位,有力地支持了四川灾后重建、水利公共设施、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等重点工程和行业的发展。其中发放灾后重建贷款2535.58亿元,向四川省500个重点项目贷款1601.63亿元,5024个工业止滑回升银企对接项目累计贷款564.21亿元。在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引下,四川民生领域信贷需求得到有效保障。四川银行业积极投身抗震救灾、灾后重建,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发展的脚步没有因此而放慢,银行业整体信贷质量也没有因此而受损。

面对2010年充满挑战的四川银行业工作,王筠权局长说到:“必须始终把支持经济科学发展放在首位,没有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就不可能有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健康运行。防范信贷风险也完全是保持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内容。”

为了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地震后的支持作用,同时也为了给金融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入川提供服务,2008年10月,四川省金融办正式成立,其主要负责拟定全省金融业发展规划;负责地方金融机构和金融中介机构的行业管理和服务;负责全省企业的上市指导和审核推荐工作,指导和推进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和再融资等。陈跃军作为主任是该机构的首位负责人。在省金融办成立不到一周的时间里,各项基础工作已开始着手准备:积极地与省市各级金融机构联系,与省银监局、证监局、保监局三家职能主管部门进行沟通与接洽;在灾后重建面临巨大资金缺口的情况下着手灾后重建的融资工作,帮助那些需要资金的地方与企业进行融资,帮助他们积极恢复生产。

当然适时成立的金融办的目标从长远看是通过加强金融创新、监管和服务等手段,依托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帮助四川省金融业应对全球金融风暴,在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更长远的未来是将金融业作为引领四川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并以成都为中心,将成都构建为西部金融机构聚集中心、西部金融创新和市场交易中心和全国一流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尽管在西部,诸如西安、重庆等地也提出过同样的设想,但相比而言,成都具有更高的金融竞争力。陈跃军认为,成都具备其他西部城市所不具备的金融机构优势。首先从四川省金融业发展状况看,截至2009年末,全省共有银行业金融机构597家,银行业分支机构网点12475个;证券期货基金公司57家;保险业机构48家;全省共有金融业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17013个,金融机构数量和金融总量均位居中西部省(市)首位。从成都本身来看,经过十多年的快速发展,成都已成为西部省会城市中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的城市,各项金融业务量在中西部城市中名列前茅,金融辐射力大为增强。

2010年2月,由四川省金融办主笔的《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2010-2012年)》正式出台。根据该报告,成都要立足西部区域,与北京、上海等全国性金融中心实行错位发展,同时还明确在成都科学规划金融总部商务区、金融产业集聚区和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其中金融后台服务业集聚区的打造要力争到2012年让金融机构在成都的后台服务中心达到30家,总投资规模超过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并成为全国金融后台服务机构最多、配套服务功能最完善的金融后台服务中心。相信随着成都作为西部金融中心的构建,必将吸引更多的外部金融资源入川,也必将为四川震区的灾后重建注入更多的力量,对此,陈跃军充满信心。

2009年温总理在“两会”所做的政府报告中有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经历过苦难的四川人民对此有着更加感性的理解,信心之所在,困难必将迎刃而解。

大行的担当

2007年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一个有着3.6万个储蓄营业网点,4.5万个汇兑营业网点,2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的大型银行机构,其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2007年12月9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四川省分行正式挂牌成立,2008年“5•12”地震发生时,邮储四川省分行距成立还不足半年。那时摆在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行长敬宗泉面前的主要有三个问题:其一,四川邮储受灾网点多达818个,需要在第一时间了解到网点、人员受灾情况,对受灾人员进行安抚;其二,在了解网点、人员情况后需要立刻安排灾区网点的经营工作,力保网点尽快恢复正常营业;其三,如何进行灾后的工作安排,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反观中国邮政储蓄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传统的储蓄、汇兑业务上占据优势,但在相关的资产业务上却备受诟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成立虽然在资产业务上迈出了一大步,但在成立时间短、经验不足,又面临地震后更为复杂的经济形势时,敬宗泉的难题显然要比其他类型的商业银行大得多。然而,敬宗泉说:“在地震那么大的灾难面前,我们的困难不算什么。”

于是,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敬宗泉率省分行相关人员分赴重灾区指挥抗震救灾,率先启动灾备系统,实现数据成功恢复与存储,并采取流动银行、帐篷银行、集装箱银行等方式恢复网点营业。截至2008年6月18日,四川邮储818个受灾网点恢复营业,都江堰、绵竹、江油等地的网点在当地银行业机构中率先开业。灾区网点虽然简陋,却给担心储蓄资金安全的受灾群众吃下了定心丸。

为支持四川灾后重建的顺利进行,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启动赈灾汇款“绿色通道”,并面向6个重灾市(州)群众开办了邮政储蓄定活两便“爱心存单”业务,免收用户查询、挂失和省内异地交易手续费。截至2008年末,全省累计开发爱心存单3557笔,金额1.99亿元。同时,邮储四川省分行还向总行争取将受灾地区小额质押贷款单笔最高上限金额提高到100万元,加大小额贷款和银团贷款投放,在有力支持灾后重建的同时,也促进了小额贷款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延伸。

地震所造成的困难是暂时的,生活还是要继续。作为劳务输出大省,四川8700万人口中有80%是农民,每年外出务工农民1600万人。在各商业银行基层网点撤并的关键时刻,邮储银行强大的基层网点优势填补了广大的农村金融市场空白,也找准了未来自身发展的定位。截至2009年底,邮储银行四川省分行通过银团贷款、协议存款、票据转贴和小额贷款等方式返还四川建设资金超过500亿元,其中,累计发放小额贷款129亿元,全省超过13万名农户和中小企业主获得了邮储银行的信贷支持。敬宗泉坦言:“邮储银行不仅没有撤,而且在改善基础金融服务上加大了对农村的服务力度,其中许多业务是一些商业银行不愿意做的。”正是这样的执着和对承诺的严守,使邮储银行在地域广阔的四川地区深植,有些区域甚至成为当地居民唯一可获得金融服务的银行业机构,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举全行之力,服务四川经济建设”,邮储银行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业务实力、服务能力和社会责任。

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一样,在大灾面前履行大行职责的还有中国农业银行。2008年“5•12”地震发生后1个小时,中国农业银行四川省分行的党组办公会地点搬到了省行大楼对面的马路上,主题只有一个:救人。此后的10个小时内,省分行抗震救灾指挥部在同一地点成立,迅速摸清本系统人员及营业网点的受伤、受损情况后,分别成立救助安抚、物资保障、恢复营业、灾后重建、宣传信息及安全保卫等6个抗震救灾工作小组,指挥统筹协调全省农行的抗灾救灾工作,并明确工作思路:尽一切可能保证营业网点的正常运行。

2008年5月13日,农行四川省分行受灾网点开始恢复办理业务,并先后设立75个流动银行和1000个赈灾服务窗口,开通有密码、有通兑标志的定期存款全省通存通兑业务,制定面向广大灾区群众的“灾后个人金融服务指引”和“灾后个人金融业务受理网点名录”,最大限度保证了赈灾业务的快速、合规办理。5月18日,农行四川省分行下发《关于大力支持抗震救灾恢复生产的紧急通知》,出台了集中规模、突出重点、灵活担保、优惠利率、采取多种方式核定授信额度和灵活的担保方式等支持抗震救灾的8条特殊信贷政策,在第一时间为抗震救灾提供有效的信贷支持。

2008年8月13日,农行四川省分行下发《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信贷意见》,针对性地调整了灾后重建行业准入标准、资本金比例、信用等级和授信额度、贷款担保、因灾进入不良客户的信贷政策、支持灾后重建金融产品创新等12个方面的信贷政策,有力地支持了灾后恢复重建。四川省省长蒋巨峰批示说:“这个信贷意见政策全面、措施具体、出台及时、操作性强。要对接好、落实好、宣传好。谨向农行总行和省分行为我省恢复重建所做的工作和给予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黄小祥副省长批示:“农行四川省分行率先出台了支持灾后重建的信贷意见,操作性较强,我们拟在全省银行业机构中推广。”

2008年12月21日,农总行与四川省政府在成都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把四川作为重要的战略合作省份,承诺三年内在四川增加信贷投放1800亿元,助推四川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和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到2009年末,已落实银政战略合作协议项下项目74个,签订贷款合同金额613亿元,实际贷款金额476亿元。

“5•12”以来至2010年3月末,农行四川省分行共对全省灾后重建客户授信623亿元,贷款余额401亿元。

以上种种数据表明,农行四川省分行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就履行了作为一个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应当说在四川震后重建计划尚未完全明确的情况下,农行对某些领域所提供的信贷支持是承担了一定风险的,问及如何看待这些风险,农行四川省分行熊长城副行长回答说:“我们首先考虑的是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一家国有银行,在国家发生这么大的地震灾害面前,有义务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而且我们所提供的支持,并不是无条件的支持。既要支持抗震救灾,又要把控风险,是我们金融业支持抗震救灾的原则。”为了体现出要救灾也要防风险这一原则,农行四川省分行对金融资源的投放领域也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准入标准、资本金比例、客户信用等级、授信额度的限制、抵押担保方面均有所把关。

为了防止“萝卜快了不洗泥”所导致的非常时期发放贷款产生的风险问题,从2009年开始,农行四川省分行开始对灾后信贷项目进行风险排查,从行业政策、贷款流程、客户信用风险评估等多方面重新对已发放的贷款进行跟踪梳理。在对客户的重新排列分析中,对现有客户进行分类,明确哪些是可以列入战略性客户,哪些是可以列入一般性客户,哪些是属于退出的客户,并通过对客户需求的调查明确分行未来三到五年的发展方向。仅2009年一年,农行四川省分行就接受了包括国家审计署、总行、省分行在内的四次集中审计,事实证明,即便是在这样地毯式的审计面前,农行四川省分行也是能够经受住考验的。

“贷款不是捐款,我们既要对灾区人民负责,也要对银行的资产负责,说到底银行资产质量的提高也是对灾区人民负责,因为银行的钱来自于百姓,如果我们贷款放出去收不回来,银行经营困难,最终受损的还是老百姓的利益”,熊长城说,这一观点又一次体现了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对灾区负责,对自身负责,对百姓负责。

2009年5月,在汶川地震发生的一年以后,中国农业银行在其的2008年度社会责任报告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不离不弃,大爱无疆。汶川地震,生死转换于瞬间,举国皆为之伤恸。农业银行以最好的金融服务和最有力的金融支持,为抗震救灾和四川灾后重建竭尽所能。灾后短短几天内,率先建立1000个赈灾专柜,50多个‘流动银行’、‘ 汽车银行’、‘ 电子银行’、‘ 帐篷银行’等迅速被投放在重灾地区,农行系统员工自发捐款奉献爱心,到年末共捐款1.84亿元,同时积极满足灾区群众的应急金融服务需求,全力支持灾后地区恢复重建。”以上种种显示出中国农业银行作为一个与地方经济,与“三农”紧密相连的国有大行在危机时刻的担当。

平衡公益性与商业性

2008年6月12日,招商银行成都分行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称号;6月27日,该分行又被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评为中国银行业系统“抗震救灾先进集体”,是全国40家银行机构中唯一一家获得此项荣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同样作为本次受访的唯一一家上市股份制银行,在上市公司的股东价值最大化原则与作为公众公司在大灾面前承担社会责任这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是记者最感兴趣的问题。

王立新,招商银行成都分行行长,有着近27年的银行业从业经历,在回答上述问题的时候,他说:“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在地震后保证服务不中断,这是作为一个公众公司首要的社会责任。”当时,招商银行在四川共有25个营业网点,全部分布在成都,与其他银行机构相比,网点受损情况较轻。但大震过后余震不断,通信网络也受到影响,要维持银行所有服务正常化仍然存在困难,但在当时招行在成都的所有分支机构都做到了一如常态。“我们首先坚持营业不间断,地震以后,因为余震不断,一些银行的服务时间有所变动,招商银行所有营业部均保持正常的营业时间;其次,我们坚持业务系统不中断,即便在地动山摇之时,招行的pos机刷卡系统也是畅通的”。事隔两年之后回忆起来显得颇为轻松,但可以想象当时仅维持正常的营业时间这一点,王立新所要担负的压力。

当然,王立新并不否认在地震中,作为一家股份制上市银行所遵循的经营宗旨与作为公众公司所应承担社会责任存在一定冲突,对灾后重建的信贷支持客观上面临一定的风险,“但我并不认为银行履行社会责任就必然要承担风险,风险始终是存在的,银行的职责是通过适当的安排,在公益性与商业性中找到平衡点”。王立新补充道:“招商银行作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的发起单位,面对这样的灾难更不能袖手旁观。正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小企业贷款,高风险是其客观属性,但商业银行仍可以通过相关的制度设计做到既推动此项业务发展又很好地控制风险。”以此为出发点,大地震后,招行积极参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同盟在重灾区安县方碑村开展的金融支持灾后重建工作。针对该地区民房损毁较为严重的状况,为了使农民尽快得到安置,推行了“一帮一”模式,由当地富裕户帮助贫困户,以分期偿还的方式提供一万到两万扶贫款帮助贫困农民重建家园。目前,已向方碑村218户受灾群众发放无息扶贫款316万元,帮助受灾家庭重建倒塌的房屋,改善民生,“方碑村试验”为社会各界帮扶灾区恢复重建提供了一条帮扶模式。针对地震后四川省内企业现状,招商银行成都分行给予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信托贷款50亿元。四川发展(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四川省政府独资,汇聚省内优势资源的特大型企业,是推动四川省经济加快发展的骨干力量,肩负着推动四川经济发展以及灾后重建的重要历史使命。结合四川发展的短期、中期以及长期的发展战略,招行成都分行制定了一套全面的金融服务方案,该方案突破了传统的银行信贷融资模式,在资本金贷款尚未出台政策的前提下,先通过信托理财的方式给予四川发展人民币50亿元人民币信托贷款,分期滚动发行,解决企业的燃眉之需。

王立新始终认为参与灾后重建对招行成都分行的业务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兼顾商业性与公益性。为抓住机遇,成都分行实施了以下工作:组织有关部门对于灾后重建政策倾斜进行专题研究;根据研究结果,制订符合灾后重建的产品和服务,开展银政合作支持灾后重建项目。

为防控因政策性与商业性划分不明而产生的相关风险,招行成都分行的主要做法是:首先,筛选项目,在加强银政合作的基础上,从政府重点灾后重建项目中筛选出24个作为重点支持对象。其次,把控行业信贷风险,根据总行制定的行业信贷政策,对灾后重建不同行业客户实行不同的信贷政策,选择不同的风险防控措施。三是充分发挥招行财资管理平台的作用。财资管理平台又称跨银行现金管理系统,是招行利用科技优势,在提高客户资金管理能力、提高资金效益的同时,有利于成都分行自身加强资金风险监管,在对灾后重建项目公司中大力推行使用财资管理平台,实现了银企双赢。四是全面推行信贷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并行作业的机制,加强对授信客户贷前、贷时、贷后的审查,有效防控风险。

正如中国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联盟发起成立时所宣读的那样:“企业社会责任包括基础层次和社会层次。企业在基础层次中需要尽到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在依法经营、纳税的过程中创造企业的阳光利润;在社会层次中企业需要尽到道德责任和慈善责任,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贯彻在以人为本、扶贫救危、帮学助教、建设社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企业公益行为中。”招行成都分行在大灾面前以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上述两层含义。

地方金融的责任

每个地区都有这样一群金融机构,它们根植于地方经济与地方经济共生共荣;它们作为一级法人或行业管理机构,没有异地总行机构为它们进行业务指引;它们的经营范围一度或现在仍囿于一域,无法获得资产在不同区域内的合理配置所带来的风险分散与区域差别化发展所带来的额外好处;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往往面临资金、人员、创新、规模经济等等方面的劣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它们的存在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满足农村领域金融需求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样的一群金融机构,我们通常称之为区域性金融机构,构成它们的主体为城市商业银行与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农村信用社在内的农村金融机构。在2008年四川“5•12”地震中,这样一群金融机构因其与地方经济联系最紧密,在震区网点分布最广泛而遭受到最严重的损失,但它们却以最快的速度自救并投入到抗震救灾的战斗中去,这些在地方经济中作用重大生存环境却最为艰难的金融机构理应得到我们的敬意。

对于两年前的那场灾难,四川省联社理事长王华的感受要比其他金融机构负责人更为深刻。作为四川受灾最大、损失最严重的金融机构,四川农信全省115个县级联社、2986个营业网点均不同程度受灾,死伤员工198人,其中遇难及失踪64人,重伤108人。北川联社大楼坍塌,33名员工深埋废墟之中。全省农村信用社直接财产重置损失44.3亿元,因灾形成不良贷款达115.58亿元。当过记者,也当过地方父母官的王华既有着新闻从业人员的敏锐感也有着政府官员处事的果断。5月12日晚,王华牵头省联社党委迅速启动了全省农村信用社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在路边一辆中巴车上,紧急召开党委会,成立了全省农村信用社抗震救灾总指挥部,对全省农村信用社抗震救灾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与部署。在第一时间了解农信系统网点、人员受损、伤亡情况后,次日凌晨,省联社班子成员分别率队冒险进入各重灾区看望慰问信合员工,现场指导抢险工作。要保证灾区不乱,金融机构自己首先不能乱,因此必须使身处灾区的农信人员树立信心,有条件的先自救,没有条件的稳定情绪等候救援。

5月15日,省联社阿坝灾区第一批运送救灾物资小组启程经雅安、过宝兴、翻夹金山、绕马尔康,行程800余公里,抵达重灾区理县、汶川。5月16日,第二批运送救援物资特别小组,也启程前往震中地区,向各灾区送去食品、帐篷等物资和应急资金。灾区员工见到来自省联社的慰问人员时,禁不住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保证金融秩序不乱,尽快恢复营业是每一个身处灾区的金融机构的要务。可是客观条件使得一些业务无法正常开展,为了稳住灾区人民的信心,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混乱局面,四川省联社在《四川日报》上公告了应急业务办理范围、受理网点地址和支持灾后重建的信贷政策,并向灾区印发了15万份《灾后金融应急服务指引》,指导受灾群众办理业务。此后,王华率领省联社人员多次深入灾区,在灾区农村信用社营业用房毁损、人员伤亡、账款被埋、设备损坏、交通、通信中断的情况下,针对灾区特殊的金融服务需求,及时研究部署,采取了“房屋安全的原址恢复、房屋倒塌及危房的就近租房或搭建帐篷恢复、相邻网点合并恢复、借助他县网点恢复、设置流动服务车恢复、在灾民安置点设立临时场所恢复”等6种方式,通过“借网络、借人员、借场所、借资金”等4种措施,确保了受灾网点在5月25日前全面恢复营业。

在完成自救以及恢复营业后,接下来就是投入到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去。为满足灾民和受灾企业灾后重建信贷资金需求,四川省联社首先改进贷款方式,开通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贷款绿色通道。其次延长贷款期限,对因震灾不能到期还款的借款户,给予展期。三是实行贷款利率优惠,对灾民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所需贷款执行了基准利率;对受灾的中小企业,在已执行利率基础上下浮动10%〜20%。四是及时推出了生活费垫资贷款、恢复生产经营贷款、重建家园贷款、企(事)业单位恢复生产经营贷款、政府统一规划的安居工程及基础设施项目贷款等5个救灾贷款专项产品。同时,省联社要求全省农村信用社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无条件、高质量地做好各种政府补贴的工作,为国解忧、为民解困。“5•12”以后四川农信系统累计发放农房建设贷款含困难农户和委托贷款62.07万户,金额为138.87亿元,分别占全省金融机构的94.48%和92.61%,其中发放困难农户农房建设贷款5.76万户,金额14.14亿元。

面对空前惨重的地震灾害,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带领全体员工响亮地喊出了“山垮房垮,四川信合不垮;水停电停,服务三农不停”的口号,并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豪迈誓言。如今,四川省联社的灾后重建工作还在继续,由于“5•12”地震烈度强、破坏面积大、影响范围广,处于震中地带的北川、汶川、青川等多家县级联社几乎遭受了毁灭性打击,所有营业网点均已坍塌或形成危房,灾后恢复重建任务十分艰巨,恢复重建资金缺口较大。其中18个重灾县级联社恢复重建资金缺口就达72692万元,难以完全靠自身力量解决。对于在地震中遭受严重损失又做过突出贡献的金融机构如四川农信社系统理应得到政策面更多的关注。

和四川农联社一样在地震中践行地方金融机构职责的还有德阳市商业银行。

2008年5月12日的中午,德阳商行董事长李琦对办公室人员说她需要休息一会好准备下午的会议,在后来那地动山摇的一分钟里,李琦只身一人在办公室,地震过后十几层的办公大楼变得十分安静,她尝试从办公室下了8楼,当李琦最终走出办公大楼时,发现所有的员工正含泪望着她,而她的第一句话则是问有关工作人员:“数据备份有没有问题?”在她看来如果IT系统出了问题,数据丢失,那就出大事了。以往当过地方政府官员的经历使李琦尤其具备对事态的洞察力和对大局的把控能力,在简单了解当时发生的情况后,李琦奔赴市政府,目的只有一个:向政府求援首先保证金库的安全。

其后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德阳商行在第一时间,全面恢复营业,积极维护灾后经济金融秩序。2008年5月13日,开放市区内的ATM机,保证灾民的现金需求;同日,为有关部门开立抗震救灾资金专户,并向社会公布,确保抗震救灾捐款、汇款通道顺畅运行;5月14日,客户经理开始走访客户,对客户进行慰问并了解其受灾情况和金融需求;5月14日,汽车流动银行在什邡支行诞生;5月16日,灾区第一家板房银行在绵竹支行诞生;5月16日,全部网点恢复营业。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什邡与绵竹是“5•12”地震的重灾区,而在李琦的指挥下德阳商行第一时间有序转移疏散人员,无一人员伤亡,这一点尤其令李琦感到欣慰。

李琦说德阳商行根植于地方经济,其发展离不开地方经济,当本地经济发展因地震而受阻时,德阳商行应该承担起作为一个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有的社会责任。为此,地震灾害发生以来,德阳市商业银行创新信贷产品,优化信贷模式,向灾区发放抗震救灾贷款和灾后重建贷款。先后推出“会员制担保公司赈灾贷款”、“灾民自助、自救扶持贷款”、“灾区安居工程贷款”、“灾民生活资料贷款”等系列品种,截至2009年末,德阳商行共投放灾后重建贷款近20亿元,既解决了当地政府修建活动板房、安置灾民、建设过渡安置房等资金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支持了受灾企业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

为缓解地方财政在灾后重建过程中的资金压力,德阳商行与各地政府签订合作协议,为各地方政府提供综合授信,其中旌阳区1.5亿元、经济技术开发区0.5亿元、绵竹市1亿元,中江县1.2亿元,罗江县1.2亿元,同时计划灾后三年将新增贷款规模的60%,预计36亿元支持灾区的恢复重建、产业升级和各项社会公用事业。2008年12月,德阳商行发起成立的德阳首家村镇银行-什邡思源村镇银行成立,这是德阳商行以实际行动履行向灾区提供持续资金支持的承诺。

地震使德阳商行面临少有的遭遇和处境,德阳商行因地震账面净值损失4000万元左右,贷款损失2亿元左右,但地震也使得德阳商行面临少有的关注和关切,面临少有的机遇和前景,因此大灾之年并没有降低李琦对银行发展的要求。在她看来灾后恢复重建将会给德阳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创造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震灾带来的“危机文化”,不仅在人们思想领域、文化行为中将潜移默化地发生深刻的影响,而且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中,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应,形成强大投资驱动力。

作为四川省十大财经风云人物和全国三八红旗手,李琦一直是德阳市金融界的标杆人物。2002年李琦接手德阳市商业银行时,全行仅有20亿元的存款规模,却有在岗职工500多人,对外营业网点48个,不良贷款率更是高达25%。如此的规模和发展状况早已被同类商业银行远远地抛在了身后。李琦上任后,率领德阳市商业银行围绕打造“中小企业伙伴银行”和“市民贴心银行”品牌,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李琦坚持金融创新,着力在规范业务流程和创新金融产品方面寻求突破。先是成立了“中小企业贷款中心”,为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快捷高效的绿色通道,紧接着又率先推出了“会员制互助担保贷款”融资模式,有效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在该行的支持下,被誉为“小汉模式”的会员制互助担保贷款模式,被四川省中小企业局定位“全省担保机构孵化培训基地”,她也因此被中国银监会评为“支持中小企业先进个人”。如今,在成立12年之后,德阳商行总资产达到185.18亿元,为开业时的22倍,存款总量达到165.96亿元,为开业时的24倍,贷款99.67亿元,为开业时的17倍。

大灾最终没有阻挡德阳商行前进的脚步。2008年11月末,德阳市商业银行总资产从2007年末的86.98亿元增长到124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从2007年末的44.6亿元增长到65亿元,各项存款从2007年末的71.5亿元增长到105亿元,在当地金融机构中存贷款增速第一,在2008年三季度末提前两年实现存贷款的“双百亿工程”。

2009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德阳商行与国际金融公司(IFC)就股权合作一事签署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其后经过多轮磋商,2009年10月17日,在第十届西部国际博览会四川跨国公司产业合作座谈会及签约仪式上,德阳市商业银行董事长李琦和IFC国际金融公司东亚太平洋局环球金融市场负责人塞奇•德费罗代表双方签署股份认购协议,根据该协议国际金融公司投资约2.1亿元人民币入股德阳市商业银行。作为战略投资者,IFC将在公司治理、信贷管理、风险管理、中小企业业务等方面全力支持德阳商行的未来发展,此协议将在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后报监管部门正式生效。

在经历种种困境之后仍能够得到境外投资者的认可,李琦认为这恰恰是因为灾难凸显出了德阳商行顽强拼搏,勇于奋进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得外资投资者对于目前的德阳商行,对德阳商行的经营管理层充满信心。这至少已经说明德阳商行具备相当的投资价值,为德阳商行未来的增资扩股、补充资本金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按照李琦的设想和德阳商行的五年规划,通过奋斗三五年,将德阳商行资产规模扩大到500亿元,届时德阳商行将成为一个立足本地,面向四川,辐射西部的现代化区域性商业银行,最大限度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对于这样一个心系地方,关注弱势群体,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银行机构,在此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掌声和祝福。

篇(7)

关键词:微贷市场;机理分析;可行路径

中图分类号:F8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1)02-0043-03

一、中国微贷市场发展进程

(一)外资进入

1.新加坡淡马锡将微贷模式引入中国。从2006年初开始,淡马锡与民生银行开始中小企业贷款合作。由于淡马锡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小企业信贷成绩斐然,双方合作一度被银行业寄予厚望。但由于在理念、操作模式等方面的分歧,双方在中小企业业务方面的合作最终不了了之。2008年9月,由于看好西部大开发及成渝地区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市场潜力,淡马锡全资子公司――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正式在成都注册富登信实。这一次,将其目光从中小企业贷款缩小为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

2.法国美信集团兴建南充美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2月15日,南充美信服务有限责任公司由法国美信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德国复兴信贷银行和美国国际集团共同投资建成。作为国内首家外资小额贷款试点企业,南充美信把国际领先的小额贷款经验引进中国,主要为南充城乡和光彩大市场的微、小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提供信用、担保和抵押等多种小额贷款。南充美信属非银行类金融机构,只贷不存。

3.香港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5月24日,亚联财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在重庆市正式揭牌亮相,这是自《重庆市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施行以来,在重庆现身的首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其出资方为香港亚洲联合财务有限公司,幕后股东是香港上市公司新鸿基。香港亚联财创始人长原彰弘已有40年从业史,并首次把小贷公司从日本带到了香港,有香港“小额贷款之父”之称。2010年7月12日,天津市首家外资小额贷款公司天津亚联财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开业。

(二)中资开拓

国家开发银行在微贷款技术研究方面领先一步。从2004年底,国家开发银行即开始借鉴国际经验,结合国内微小贷款发展状况和教训,引人欧洲复兴开发银行的微贷技术,以地方中小商业银行为依托,按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在包头、台州、九江等地开展微贷款业务试点,使微小企业贷款业务成为合作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并形成良性发展。

与国开行开展合作的12家地方商业银行通过该项目引进国际先进的信贷技术,明确服务小企业的市场定位,贷款支持范围明显扩大,促进了当地“草根经济”的发展。以包商银行和台州市商业银行为例,截至2010年6月底,这两家银行累计发放微贷款已达11.5万笔,金额超过110亿元,微贷款信贷员631人,开办微贷款业务的支行58家。

截至2010年6月底,国开行累计发放小企业类贷款1729亿元,融资支持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超过120万户,创造就业岗位近400万个,惠及微小型企业、个体工商户、创业青年、城市下岗职工及农村劳动妇女等各类融资瓶颈客户和社会弱势群体。

(三)中外合作开展微贷业务

2006年以来,潍坊银行制定了回归中小企业和市民金融服务的市场定位,提出“携手小微企业,共建和谐金融”的理念,制定了本地市场精耕细作的工作思路,并与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合作基金会合作,成立了微贷中心,采取“扫街式”、“行商式”的上门服务方式,用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去寻找和培养自己的目标客户。

潍坊银行与德国储蓄银行国际合作基金会,于2010年5月31日成立了潍坊市首家专业从事微贷业务的银行机构――潍坊银行微贷中心,引进德国储蓄银行先进的微贷技术,专门针对微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小型经营实体提供贷款业务。截至2010年10月底,已发放贷款217笔,累计发放金额2001万元。

二、微贷市场机理分析

(一)微贷市场产生机理

1.传统银行服务导向催生微贷市场。商业银行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主体,在进行经济决策时总会考虑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在授信决策时必然考虑成本、收益、风险的平衡,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追求利润最大化。一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成本比较。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一笔贷款业务流程与对一个大型企业的贷款业务流程基本相同,即贷款管理的成本基本上属于固定成本,并不随贷款额度变化而变化。并且,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建账不完善,经营管理人员素质较低,在资信审查上可能要花费更高的成本。考虑到成本摊薄,银行会优先考虑大额信贷,因而更倾向于对大企业放贷。二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收益比较。受企业规模和项目的影响,中小企业贷款额度往往较低,不能产生规模效益,无法跟大企业的贷款额度相比。因此,从增加贷款利息收入上考虑,银行更倾向于向大中型企业或企事业集团贷款,而不愿意向中小企业放贷。三是银行不同规模贷款对象的贷款风险比较。小企业由于资产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而大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财务制度等方面通常比小企业健全,资金规模大,抗风险能力强。

2.微贷市场相对优势。相比专业银行贷款门槛高、程序多、放贷速度慢的情况,小额贷款公司的灵活快捷,受到中小企业和农民的欢迎。按照有关规定,小额贷款公司的贷款利率,不超过同期基准利率的4倍,低于“地下钱庄”的利率,这对于急需用款的贷款者来说,是可以接受的。由于没有真正进入金融市场,资金问题困扰着小额贷款行业。转制村镇银行,有诸多条件限制,目前还没有转制的先例。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既把民间金融纳入了正规化管理,缩小非法“地下钱庄”的生存空间,又有效缓解了区域性中小企业和农民贷款难的问题,是金融市场的一个有效补充。微贷市场在中国以小额贷款公司开始起步,加之银行信贷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国家政策扶持中小企业贷款,微贷市场慢慢受到银行的关注。

3.微贷市场峰回路转。微贷款主要是解决传统银行难以服务到的低端客户的金融服务问题,目标客户群体包括有生产能力的贫困和低收入人口、微小型企业主等。在国内,这部分客户由于缺少可抵押的资产,通常也没有正规的财务资料,或由于需要的资金量太少等原因,导致其交易成本高,贷后管理难度高,借还款频繁等,因而难人银行“法眼”。微贷款在中国还处在蹒跚起步阶段,但国家的政策导向却十分明显:明确鼓励探索、培育和发展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成立的小额贷款机构;中国银监会在2005年7月28日出台了关于鼓励商业银行增加对小企业贷款的政策,即《银行开展小企业贷款业务指导意见》;2007年党的“十七大”也提出加大扶持引导力度,特别是通过创业担保、小额贷款、创业保险等金融政策,鼓励居民自主创业。近年来,全国各地已陆续成立了几十家小额贷款公司,包括人民银行批准的在四川和内蒙古的

全外资小额贷款公司。而国内率先闯进微贷款领域的国家开发银行在两年间,已经在18个城市展开了试点,其在深圳的创新性试点被业内专家称为“真正实现了与国际成功模式的接轨。”在创业氛围浓厚的深圳,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支持和鼓励小额贷款业务发展,使得中安信业、信安易贷等专业从事微贷款业务的公司得以稳健地进行市场拓展,更多的银行也随之跟进对微小型企业的金融服务。

(二)微贷市场国外经验借鉴

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微贷款的违约率很低。自20世纪60年代起,国际上一些具有勇气的小额信贷实践者已开始先驱性的工作,在当时银行界和发展机构普遍认为“穷人意味着高借贷风险”的背景下,开发出专门的技术,实现还贷率持续稳定在95%以上。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摸索小额贷款的实践至今,根据小额信贷网络成员机构数据显示,小额贷款组织的还款率大多在90%以上。

1.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是一种非政府组织从事小额信贷的模式,创建于1974年,20世纪80年代在政府支持下转化为一个独立的银行。孟加拉国乡村银行以小组为基础组织农户,要求同一社区内社会经济地位相近的贫困人口在自愿的基础上组成贷款小组,相互帮助选择项目,相互监督项目实施,相互承担还贷责任。银行根据借款人的需求发放无抵押的、短期的小额信贷,但要求农户每星期分期还款。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在放贷的同时要求客户开设储蓄账户,存款金额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必须购买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股份,从而成为银行的股东。迄今该银行已经向大约660万人贷款超过57亿美元,其中97%的贷款人是妇女,已还款50亿美元,还款率近99%。

2.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模式。阳光银行于1992年获玻利维亚银行和金融实体监管处的批准,成为玻利维亚首家专门从事小额信贷业务的私人商业银行,同时阳光银行还是首家可以通过国际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小额信贷银行。其主要经营场所是在城市,服务对象也不是农村贫困人口,而主要是以生活在贫困线上的中低收入阶层和城市的各类小企业为主。贷款每周或者每两周进行一次。贷款利率相对较高,年均贷款利率为47.5%~50.5%,但是也正是因为其较高的利率保证了阳光银行不必依靠政府补贴就能获得较高的回报率并维持机构的持续运转。阳光银行也采用类似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模式的小组贷款机制,贷款小组一般由3~10人组成,贷款发放时所有成员都可获得贷款,但是只要有一人拖欠贷款就会使得整个小组丧失贷款权利。其贷款期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一年不等。而还款方式可以是每周偿还也可以每月偿还。阳光银行虽然只占玻利维亚银行系统1%的资产,但却为这个系统全部借款客户的1/3以上提供服务。截止到1998年底,股权回报率(ROE)接近30%,资产回报率(ROA)达到了4.5%。而玻利维亚商业银行的平均回报率却只有2%。

以上两种微贷市场业务模式在我国都有体现,我国微贷市场中,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这其中大部分信贷业务都可以称之为微贷业务;小额贷款公司面向农户和微型企业提供信贷服务,着力扩大客户数量和服务覆盖面。

三、我国微贷市场可行路径探析

以目前的金融市场来看,微型企业和小企业融资难还相当普遍,这给微贷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微贷市场可以走小额贷款公司和商业银行微贷中心并行的道路,实现外资、本土并行,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一)小额贷款公司微贷模式

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的一大瓶颈。由于风险控制等原因,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的可能性很低。而小额贷款公司由于其贷款担保灵活、贷款审批时限短的特点,以及服务中小企业的目标,为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提供了更多选择。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民间融资持否定态度,但现实中,一方面是许多急需用钱的中小企业被拦在银行的大门外,另一方面则是民间融资尽管资金充足却步履维艰。2008年5月《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出台使得处于灰色地带的部分“地下钱庄”等民间资本通过设立小额贷款公司进入“阳光地带”。然而小额贷款公司也面临诸多问题,如后续信贷资金不足,信贷风险隐患等。

实施更多政策扶持,拓宽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空间,为微贷市场发展壮大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由于历史的原因,民间金融发展中存在的诸如洗钱、暴力追债等问题长期内仍然会存在,不利于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对小额贷款公司实施相对审慎的监管是必须的。尽管在短期内,这些监管措施限制了小额贷款业务规模的扩大和盈利能力的增强,但从长期看,有利于小额贷款公司规避风险,健康可持续发展。监管不是为了限制其发展,相反,应当出台配套的扶持政策。对小额信贷公司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培训,要使其掌握向小型微型企业和农民发放贷款的技术,并认识到发放小额贷款既可以服务三农和微型企业,又可以赢利。鼓励小额信贷公司在向三农和微型企业贷款的同时,发放一部分城镇的贷款和小型企业的贷款,向不同的行业发放贷款,从而控制贷款风险。还应当帮助运营好的小额信贷公司解决后续资金供应问题,用批发资金和再贷款鼓励小额信贷公司发放小额贷款和农业贷款。

与此同时,小额贷款公司的定位,决定了它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地位的特殊性。鉴于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定位与市场定位的偏差,其定位和功能有可能被扭曲。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意义不仅在于为农村低收入人群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相关管理层要协调配合,突破金融制度改革的瓶颈,保证类似小额贷款公司这样的小额贷款组织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创新,在多层次的金融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合理定位:既能够获得比较好的政策支持,又可以有比较清晰的市场定位;既可以合理发挥小额贷款公司的优势空间,又可以在微贷市场上与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共同支撑微贷市场的繁荣与稳定。这是小额贷款公司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努力的方向。

(二)中小商业银行微贷中心模式

从经济实体的市场层次来看,中小银行与中小企业是处于同一市场层次的经济实体,它们在组织、技术、效率、服务等方面有很多相同点,是水平相当、作用互补的配套、合作关系。然而,中小银行由于中小企业贷款不良贷款率高的原因,对其融资需求并不是有求必应;再加上政府或者监管机构在税收、立法方面也没有相关倾斜优惠政策,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既无外在压力也无内在动机,使得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不能很好满足。

商业银行微贷业务是满足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解决目前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资,独立的中小银行要比大银行的分支机构更加自主,激励和约束机制更强,中小银行在其服务区域内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成本优势。另外,由于中小银行机构少、灵活度高,创新性强,因此中小银行对于丰富金融体系、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银行体系结构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致力于建立健全该地区中小企业完善的征信体系,有利于中小银行选择客户发放贷款以解决有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减少了中小银行的逆向选择问题;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激励其注重企业信用,完善公司治理,促使其健康积极发展,提高企业的违约成本。就这一方面而言,中小商业银行尤其是地方商业银行在微贷市场方面具有自然的优势。

中小银行应该主要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自身优势,以特色立行,做成精品银行,银行即使进行必要的扩张,其目的也应该是以特色形成强势业务与核心竞争力,实现做强机制。而发展微小企业金融业务,不仅顺应了中小银行在信贷市场的开拓上与大型银行开展异质竞争的需要,而且针对微小企业户数多,行业分布广泛,单户贷款金额较小,促进了银行客户结构、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有助于缓解信贷风险高度集中的局面,分散了经营风险。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而言,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服务有利于形成银企良性循环机制。一是有利于发展优质客户。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后就会成长为大型企业,早日建立起银企关系有助于银行发展长期客户。二是有利于银企间的密切合作。银行作为中介对以大企业为依托的中小企业拓展业务,同时也是对大客户服务的延伸。商业银行微贷业务可使其自身和中小企业取得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胡金华,AIG增持南充美信外资猎食小额信贷市场[N].华夏时报,2008-09-14

[2]戴磊,国家开发银行推动微贷款业务快速发展[N].金融时报,2010-09-17

[3]肖青,刘海峰,我国中小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J].东方企业文化,2010(1):29-30

[4]李东卫,银行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青海金融,2010(1):3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