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4:2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工作

篇(1)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质量评价 研究分析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因为不属于中考应试学科,所以受到的重视程度也相对不高,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质量的评价与考核方面也成了薄弱环节,许多学校及教师对信息技术质量评价的认识不足、水平不高、技术不熟,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突破措施开展分析研究。

一、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评价现状

1.缺乏质量评价的正确理念。由于在初中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学科不属于应试学科,这就导致部分学校及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质量评价不够重视,认为反正不考核,教得好坏一样。有的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考核过程中,时间不统一,监考不做要求,有些直接就是一个教师任教兼考核,失去考核的价值与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紧迫性都明显降低,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及成效提升。

2.缺乏质量评价的有效措施。当前许多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进行评价时,还是停留于检查教师的教案是否撰写、教学进度是否与时俱进,等等。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不能深入到学校机房开展听课,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了解较少。也有的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评价标准存在误区,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能够维护好学校的网站、修理损坏的电脑就是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完全站在学科教学角度对教师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

3.缺乏质量评价的科学体系。在初中教学学科中,信息技术学科属于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通过一场卷面考试就检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些学校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考核过程中,没有及时对照知识性与能力性要求开展全面的评价,没有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对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缺乏准确方向的引领,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促进作用便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二、对改进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现状的建议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引领作用。教学评价是整个信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信息技术教师,都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通过完善质量评价,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整个信息技术教学发挥导向作用。首先,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评价,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抽查活动,了解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学校教研部门既要检查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等资料,又要深入到机房听课,了解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与学生掌握效果。学校还要通过全体考试、抽考等形式,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信息及时的工作成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其次,教师要通过质量评价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乏质量的考察考核,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视程度必然降低,只有将质量考核作为抓手,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学校及教师都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考核工作,以此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增强教学成效。

2.建立科学体系,充分体现教学评价的促进功能。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而言,要注重建立起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师的教学“五认真”情况开展检查,还要对教学实际成效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通过检查教学资料、实地听课分析、抽查学生掌握情况、开展学习成效检测等方式途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以考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成效的考查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面进行评价,要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态度、投入程度、积极性等方面开展全面的观察与评价,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表扬学生的进步之处与闪光点,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其次,要对学生知识点掌握及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可以通过卷面测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掌握效果;最后,要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侧重于了解学生运用软件设计与创作的能力。只有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够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发挥较好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兴趣、增加压力,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3.开展教学回顾,充分彰显教学评价的反思效应。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回顾,看一看自己教学成效如何,还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与调整。这样的工作需要教学活动第一手的信息反馈作为基础,为了获取最为直接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将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手段,定期回顾自身的教学工作,从学生学习态度观察、理论知识检测、上机实践操作,以及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相关教学环节、流程的回顾与完善,以达到教学成效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思考与总结,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对照、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高度重视质量评价工作,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明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篇(2)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337-01

我国将现行的初中计算机课程称为信息技术课,目的是为了说明这门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如何分析应用信息和如何简单操作计算机。但是当前的社会进步发展迅速,学生接触计算机较早,经常认为自己能够不用学习信息技术课也能熟练操作电脑,这就给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带来了很大难度[1]。学生的不重视和信息技术课内容的不明确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发展。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1、理论多于实践,很难学以致用

目前的初中信息技术教材中,多数的概念理论对于初中生来说都晦涩难懂,大多数教师也都将理论知识的讲解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的重点。因此每堂信息技术课的概念学习都让学生感到乏味。向初中生灌输生硬的专业知识其实并没有实际意义,学生接触计算机都很早,很多专业知识和理论或许都懂得操作却不懂得如何说明[2]。类似Word这种计算机自带的办公软件,只要学生能够上机进行实际操作,其中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手法经过教师的点拨就能够很容易的被学生学会和记忆。如果过于注重理论灌输,而忽略了实际操作,就会产生提问学生信息技术相关理论时他们能够说得头头是道,但实际上机操作完成任务却不能够顺利进行的现象发生。

2、不受重视,缺乏针对性教学方法

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不是初中生需要学习的主要科目,但却是能够培养学生认知信息技术的重要学科。在这一方面,大多数的学生和教师都不够重视,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没有系统性的教学方式,常常在信息技术课时让学生拿出教材自学,做不到引导学生参与进入信息技术学习,学生也普遍对信息技术持有满不在乎的态度,认为信息技术课是多余的,将信息技术课当做一堂自习课来对待。教师不能做到系统教学,学生也无法做到系统的学习,如果不摆正信息技术教学的位置,找不到正确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难点就会一直客观存在。

3、教学模式较为单一,缺乏兴趣培养

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大多缺乏对学生的引导,缺乏对学生创造性和兴趣的培养,只采用较为单一的“你背我考”的教育模式,让学生体会不到信息技术课的乐趣,也体现不出信息技术课的特点。这其实是与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开放性不相协调的,信息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现代社会的一切都与互联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课堂上却毫无开放性可言,教师几乎都照搬其他科目的同一套路,用粉笔和黑板的结合传授学生死板的理论知识,忽略学生其实是对计算机有着浓厚兴趣的这一事实。长此以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难度将越来越大,学生上课对着书本发愣,却在放学后“研究信息技术”,非常不利于信息技术的教学。

二、针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对策

1、以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教师不能将理论考试作为学生理解书本的标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理论概念固然重要,而这也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但却不能将学生对理论理解的优劣当做学生信息技术学的好坏的标准,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当以理论联系实际操作,在进行信息技术理论教学的时候与学生探讨实际操作时该怎么做。另外,在上机课时,教师不能照本宣科,教材里写什么就希望往学生头脑里印什么,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在全班面前操作演示,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可以用自己的方式记忆书本理论,只要能够在实际操作时不慌不忙,按部就班,理论也就可以随之深入人心了。

2、明确信息技术重要性,改进教学方法

在现代化的今天,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都预示着信息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重点。初中的信息技术学科虽然浅显,却应当是学生最早接受的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启蒙。首先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科目存在的重要性,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才是解决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难点 [3]。初中生年龄尚小,简略分析下来,不难发现初中生都喜欢能够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信息技术知识,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可以不完全按照教材,可以选择一些更加贴近生活实际的信息技术知识,并且重点讲解计算机的使用和工作原理,让学生能够明白简单的电脑操作和结构。重点考虑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不要让信息技术教学沦为升学的踏板,而是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能够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所带给他们的便利。

3、优化教学模式,发展学生多元兴趣

长期采用同样的教学方式会让活泼好动的初中生感觉枯燥乏味,兴致缺缺,因此注意力也会下降,最终将会导致对信息技术学习效率的下降[4]。学生普遍对枯燥的理论没有兴趣,但对实际上机的操作很感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这一特性,在理论课时以与学生聊天的方式提问有趣的计算机问题。例如:有谁知道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在哪年诞生的?谁是这台计算机的“父亲”吗?如果让同学们展开想象,你们想要拥有一台具有什么功能,拥有什么设备的计算机呢?这种亲切又不失趣味的问题会拉近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并且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如此一来,学生的兴趣得到提升,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也能轻松进行了。

初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基础浅显的学科,教师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时,应该时刻谨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考虑,用创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兴趣,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效果。就目前来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还存在诸多困难,教师需要找到根本原因,从根本上认知信息技术的重要性,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让信息技术成为一门学生真正喜欢并且能够学以致用的学科。

参考文献:

[1] 侯双双.试论初中信息技术课高效课堂的构建[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5(07)

[2] 刘华.浅析信息技术教学[J]. 好家长.2015(47)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协同教学

随着教育的发展进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广泛推广,已经逐渐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课程。但信息技术教学在实践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有的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缺乏锻炼水平较低,实践性不强等。教学中的局限性都影响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所以改革课程设置,找到适合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协同教学能够促进师生的良好互动和配合,实现教材与课程的相互协调,以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协同教学的理论基础

教学系统不是单一的一条线索,而是有生动形象的过程。良好的教学要求适合的教学环境,硬件和软件设备的相互配合;教师丰富科学的教学经验;以及最重要的学生的求知欲望。只有这所有方面的共同努力配合,才能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协同教学强调的是教学相长,合理桂湖教学资源,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学生的引导工作,实现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良好互动,达到实践应用的目的。

传统的学习理论都是知识传授型的,强调知识的学习与理解,忽略了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传统的学习理论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它关注的是课堂情境的展示,要求是对真实情境的生动再现,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强调情境再现之外,还要求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团队合作也应该在课堂上推广,团队合作可以锻炼学生合作能力,整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教育的更好发展。

现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已经不能按照原有的传统模式发展了,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课程安排比较少,教师的传授量比较大,很多教师都选择压缩每节需要讲授的课程,尽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这不可避免地就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种缺乏规划的教学中,课程设置可能不够合理,会影响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的实践性和对技能的掌握能力。

协同教学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的哈肯提出的,后来在中国也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在国内出版的相关教育资料上也对谢勇教学下了定义,就是两名或两名以上的教师组成教学团队,进行科学教研,或者是从自身的教学中总结经验,根据教学的要求和需要编制教材,合理安排教学工作,或者是根据特长所在,分工完成教研工作,总之协同教学就是指教师之间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教学工作。

二、协同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协同教学的组成要素包括四个部分,即教学的主导:者教师,学习的主体:学生,以及教学的媒介:教学媒体和教学的承担者:教材。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构成,他们在协同教学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要实现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协同教学的良好发展就需要做好前期的规划工作,可以是同一年级的科研小组,也可以是同一专业不同院校的研讨小组,还可以是多种各科目的综合教学小组。总之,构成模式是多种多样的,灵活多变的,方向都是协同教学,都是为了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开展课前规划是协同教学的第一步,即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整个教学实践中协同教学的良好贯彻和应用。课前规划包括对课程的初步分析,课程模式的安排,以及协同备课。课前规划最重要的就是教学对象的确定。参照之前做过的课程分析进行确定,看是否适合采用协同教学。如果适合要进一步做好课程模式的选择,使选择的模式适合课程的开展,能够保证教学的良好开展。做好课程的分析判断之后就要开战协同备课。协同备课就要确定参与小组的教师人数,形成规模适当,形式周密的备课小组。协同备课强调教学情境的真实可考,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感受到课程的的进行。为实现协同教学的良好效果必须安排好课程的编排,教师的选择,课程的长短。在教师选择上还要细分出学科带头人,辅导老师及主讲老师,不同岗位的老师之间也要做好配合工作,相互研讨共同进行教学研讨,设置课程阶段,做好教学目标的分析工作,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协同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强调教师之间的亲密合作。教师之间的合作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解演示环节中,担任学科带头人的教师要做好规划工作,做好师范,给其他教师做好带头作用;在设疑环节中,教师之间应相互配合,营造出真实的,实践性较强的课堂情境;在探究环节中,教师应做好课题的选择,认真筛选出有价值的、值得讨论的课题;在交流环节中,协同教学的教师之间要相互明白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把握好教学的大致方向,协同小组的各个教师之间在配合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分享教学经验,交流合作以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展示环节中,主讲教师应该与辅导教师相互配合,主讲教师展示优秀教学过程也需要辅导老师的配合,同样的辅导老师的,讲授需要得到主讲老师的帮助,二者在讲授和展示中实现共同进步;在讲授环节中,需要有教师引导学生评价教学工作,也需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师生地位应该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努力形成师生之间相互评价友好发展的课堂局面;在总结环节中,教师要对协同课程的发展情况进行回顾总结,也引导学生指出协同工作中的优缺点,还要做好学生的纪律规范。

结语:时代的发展要求教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初中信息技术教学逐渐兴起,已经发展为必不可少的学科,为促进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协同教学被引进吸收,协同教学强调教学媒体与教学工具的结合。时代的进步呼唤教学教学技术的更新换代,好的教育模式必须与时代的发展相协调呼应。所以做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协同教学势在必行,在良好教学技术的指导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也会更加优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黎明.协同教学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1(10)

篇(4)

关键词:初中 信息技术 课堂管理水平 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c)-0132-01

课堂管理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教师比较关心的话题之一。教师期望学生能够配合自身的工作,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而学生则希望教师是一个优秀的课堂管理者,能够对课堂管理做到游刃有余、轻松驾驭。然而事实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操作性非常强,在课堂教学当中主要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这就使得学生在教学当中随意走动,上网聊天以及打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已经成为了时下教育者所要认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 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现状和原因分析

1.1 现状

首先是学生方面。初中学生都非常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每到信息课,学生都会积极地参与进来,这对于信息技术教师来说是非常希望看到的。然而,学生上信息技术课的主要目的就是“玩电脑”,以娱乐为主,而真正学习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是少之又少。除此之外,学生在教师讲解信息技术知识时都不能够集中注意力,左顾右盼,等到亲自操作时又手足无措,不知怎样去应付。还有的学生对老师所讲的知识完全忽视,自顾自地在网上聊天、查看新闻等,使得课堂管理的效率非常低下。其次是教师方面。在初中课程当中,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副科,教师对其比较陌生,也很难把握学生的掌握情况,师生关系处于一个僵硬状态当中。面对着混乱的课堂纪律,许多教师既要对课堂纪律进行管理,又要忙着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辅导,结果导致两头都没有做好,降低了信息技术课堂管理的效率。

1.2 原因分析

首先是学生方面。学生从小学升到初中,课业变得比较繁重,许多学生都感到压力很大,纷纷开始逃避,转而把过多的时间与精力放在了比较轻松的课程当中,而信息技术课程正是迎合了学生的需求,使得学生都比较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也正是这方面原因,一些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不重视,认为此课程就是放松课,久而久之,学生就把信息技术课当做了聊天和游戏课而对学习的真实目的给忽视掉了。其次是教师方面。当前,教师难以掌控信息技术课堂的客观原因就是学生多、课程少,使得教师没有办法对学生进行熟悉。加之初中信息技术教师都过于年轻化,工作经验比较少以及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这就使得课堂难以控制。

2 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策略

2.1 以情管人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思想不集中、左顾右盼以及做小动作的情况比较普遍,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复杂,而教师缺乏情感管理是最主要的一个方面。因此,要想提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水平,教师就必须以情管人,用情感去感化学生。比如,当教学基调趋于清新的时候,教师要用愉悦的心情去对学生进行引导;当教学基调趋于哀愁的时候,教师要用抑扬顿挫的心情去对学生进行感染;当教学需要以科学性以及合理性逻辑来表达的时候,教师要保持一个平正和舒快的心情;当教学需要深沉以及激昂的逻辑思维来表达的时候,教师要保持一个严肃和振奋的心情。教师把这些情感传递给广大学生,就会深深吸引住学生的好奇心。除此之外,教师要对学生以无私的关爱,能够让他们对自身的课堂管理主动予以配合。

2.2 转移注意

对于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做小动作、思想不集中、接话茬以及出现一些突发问题时,教师要注重转移学生的注意力,用比较含蓄的方式诱导和影响学生的违纪行为,学生在听到教师的“弦外之音”时,往往会对其良苦用心予以领会,以此来对自己的错误行为进行改正。比如,当学生出现思想不集中情况时,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这位学生,把自身的态度以及言语迅速向学生进行传递,严厉与责备的目光会让学生顿然醒悟;慈祥和赞许的目光会让学生精神振奋。当学生在课堂上接话茬或者做小动作时,教师要在尊重学生情感以及自尊心的基础上,运用旁敲侧击的方法,使学生明确自己的行为已经受到了教师的“关注”并要及时改正。当课堂上出现一些突发问题时,教师可以运用“以静制动”的方式,即用目光在学生当中扫视,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这时,学生就会立即安静下来,课堂秩序恢复良好。

2.3 分组约束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当中,通常都会有一些学习小组,这些学习小组当中每一个小组都有优生和潜能生。教师可以让这些优生和潜能生轮流担任组长,这既可以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互相帮助,又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并积极进行改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依照优等、良好和中等三个层次把全班学生分成程度级,并异步管理这些程度级的学生,在发现学生进步时,教师要给予鼓励,并让他们把自身潜能给充分释放出来;在发现学生退步时,教师要迅速做好转化工作。教师动态管理好不断变化的学生,对其级别不断调整,并提出全新的要求。这样的管理不仅有可靠的组织保证,而且还有比较严格的控制,达到了学习与身心共同提升的目的。

2.4 多重评价

信息技术教师要综合考虑教学评价,合理对学生实施形成性、过程性以及总结性等评价方式。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实践的课程,它的教学评价也要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因此,教师的教学评价要尽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科学和全面地反映出来,争取降低一些很难量化的外在因素。比如,教师可以依照学生平时的信息技术课程成绩考核表,把学生在平时的课堂表现作为期末考试总分的40%,剩下的60%就是期末测试成绩,并且期末测试成绩尽可能地要结合笔试与计算机上机考试,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公平合理性,也才能更加科学全面地评价学生。

3 结语

鉴于初中生都比较喜欢上信息技术课,教师一定要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充分发挥出来,以此来对课堂管理的实效性进行提高。广大信息技术教师只有对课堂管理不断加强、对教学设计合理组织安排、对评价方式予以完善,才能更好地实施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崔小平.信息技术课堂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运用[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5):172-172,187.

[2] 戴鸿飞.关于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的探讨[J].考试周刊,2013(10):117-117.

篇(5)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探索

一、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见,不管是在文字性的工作中,还是在实际操作性强的理工方面,信息技术无所不在,无处不用,所以,在初中教学过程中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一方面,可以让中学生在从小就养成信息技术在社会中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在中学时期,就给予中学生相应的信息技术教育,加上结合实际的操作,同时发挥中学生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中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天赋,无形之中就提高了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

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可以促使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会实际操作,在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加大练习,这样,既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扩大了学生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范围,又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能力,某种程度上使得学生从小就跟上时展的潮流,避免在“信息时代”被淘汰,而且,在信息交流发达的社会,好的信息技术教育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为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养成。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分析

1.学生兴趣缺乏

计算机的普遍使初中生或多或少的掌握信息操作技术,这就使其在信息技术教学时认为自己会,进而降低学习的兴趣。或者是因为某些操作技术有点复杂,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习起来会存在一定难度,也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兴趣是趋势一个人前进的最大动力,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兴趣的丧失是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最大影响因素。

2.教师教学态度

就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大部分学校受应试教育影响还比较严重,很多学校仍将信息技术课作为“小学科”,甚至信息技术教师也存在相同的理念,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只是众多课程中的“调剂品”,这就决定了其教学态度敷衍了事。另外,大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同时担任网管、网络维护以及机房管理等多项相关工作,将工作重点主要放在常规性工作上,分配给学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时间少之又少,即使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也会因为教师没有充分研究教材,仔细备课的时间,降低教学质量。

3.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

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校虽然开展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在重视程度上还有待提升。学校重视程度低,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师资力量的欠缺,造成信息技术学科教师队伍建设不健全。就现状来看,大部分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师专职的少,大部分是“正课”教师兼职,信息技术专业水平比较低,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完全是教师随教材走,使课程流于形式,并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三、新课改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探索

1.转变教学理念

想要提升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首先要做的就是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的必要性,将其提升到与“正课”同等地位。另外,学校还应根据教学实际需要,进行专业教师的配备,避免出现教师身兼数职情况的发生。同时,学校还应加强对学校信息相关设备的管理,增加资金投入,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端正教学理念,认真对待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脱教学任务,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工作重要指标。教师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信息专业能力的培养,通过自身学习以及学校提供的培训、进修机会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认真研究教材并根据学生学习需要进行备课,对存在的疑问的地方应加强与同事之间的交流,确定出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因为掌握部分日常信息操作技术,在学习过程中有一种“我会,我不用学”的心理,同时对于对逻辑思维要求高的内容,有“学也不会”心理,这就降低其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合理选择教学模式来不断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给图画涂上美丽的颜色”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采取兴趣教学模式,在正式授课前向学生展示一幅自己制作的特别的“彩色喜羊羊”,并用洋洋得意的语气和学生说“没有看到过彩色的喜羊羊的吧,想知道怎么做的吗?”,以此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即将学习知识的好奇,进而可以促使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炫耀的心理,对部分学生掌握的知识可以采取“比比看”“互帮互助”等多种学习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强已会学生对技术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还可以刺激不会的学生积极学习,一举多得。

3.创建良好师资团队

教师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想要提升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质量,必须要建设一支专业度高的师资团队。学校可以进行专业人才的招聘,通过招聘的方式在校外直接选择合适的教师。或者是为学校已存在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培训以及进修机会,促进其不断丰富自身专业知识。另外,学校应该确定信息技术教师专职化,将信息技术教师与网络管理员职责清楚化,教师只负责教授学生,而网络管理员来负责机房检查、网络维护等常规工作,保证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另外,为刺激信息技术专业技能的提升,还应建立相应的行政奖惩制度,促进教师不断为提升教学质量而努力。

4.给予学生及时有效的评价

在采取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的时候,身为教师,要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评价方法,这就要求以下几点:首先,教师的评级规则应该明确大是大非,虽然中学课堂上极少涉及所谓的大是大非,但是,如若一旦碰到,教师必须明确自身的责任。教师不能把带有个人主观观点加之以孩子,由于孩子们是第一次接触,所以极易接受教师所讲授的观点,但是这并不有利于孩子日后健全人格的养成。所以,课堂评价最基础的作用是帮助孩子形成完善的认知系统;其次,教师评价规则的最好不要“泛泛而谈”,行之有效的是与其他教师的评价规则有所区别,不能人云亦云,没有属于个人的评价风格,这样给孩子的印象无法深刻,从而也无法使得学生习得真正所需的信息技术;最后,评价规则要注重细节,比如说,在某次信息技术的课堂上,一部分同学都操作后,教师在做出总结的时候,不能一言以蔽之,笼统的说“你们哪些地方怎么好,哪些地方还不够完善”这样的话,这样一方面有不尊重孩子们个体差异的嫌疑,另一方面,作为教师没有观察学生的个别操作差异也是种渎职的行为。

四、结束语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信息技术课程逐渐进入教学行列中。但是,就我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存在很多问题,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必须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充分明确初中课程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并不断引进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为学生学习新的信息技术提供动力支持,同时对信息技术学习引起重视,平衡计算机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开展课时,从而促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性,并积极学习此门课程,以不断强化学习效果,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耀宗.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研究田.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3,(4)

[2]沈复兴,陈星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问题与思考.中国电化教育,2012年第9期

[3]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篇(6)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学现状;发展发向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初中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作为新兴学科,信息技术学科不像传统学科一样有着固定的教学模式,它有着统一的考试评价制度,所以其教学方法必须要有其独特的一面,以确保信息技术学科能够培养新型人才。

一、目前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

《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要以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这就需要初中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为依托,在教材内容框架的基础上,进行扩展教学,通过优化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学习任务以及补充教学资源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引起广大教师的思考。首先,在教师的个人专业素质方面,教师作为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直接传授者,其自身信息技术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学效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不断强化个人专业素养,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及宽泛的学科常识,不要出现“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尴尬局面,这对于教学来说大大不利。其次,学生的信息需求是多样的,通过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学生不仅要掌握教材中的文字处理以及动画制作等内容,还想了解什么网站能帮助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哪些网站能够帮助他下载最新的音乐和电影等,这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因素。

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学生只有满脑子的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操作能力,那在未来社会中又怎么参加工作,实现人生理想呢?所以,要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信息技术实际教学中,必须要帮助学生开拓动手操作空间,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想做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要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在学习时才会有动力,才会变被动为主动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所以对于教师来说,要开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兴趣点,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从而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比如说笔者在教学生打字学习时,先把“金山打字通”安装到电脑中,详细向学生讲解金山打字通里面所包含的打字教程以及打字练习方法,引导性地告诉学生如果能够熟练使用键盘,就可以在键盘上想打什么字就打什么字,而且速度上还可以根据个人练习情况有所提升,如果练得好的话,以后会成为一个打字高手。这样就会让学生在学习之前有一个明确的基础认识,同时也想在学习之后能成为一个打字高手,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

三、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现在社会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所以,对于初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师来说,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要想做好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就要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实际信息技术课堂上,教师要把学生作为整个课堂的教学主体,要尊重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授课,而不是按照传统的教师自身的意愿来进行教学。对于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或者风马牛不相及的回答,教师要耐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给予学生以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不是纠结于理论考试。因为学好信息技术学科唯一有效的途径就是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一个陌生软件在学生实际操作的次数多了之后,他们就会有所了解,也会想法去了解和尝试其他相似的软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为以后学习做好铺垫。

新课程指导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是一项复杂而又繁琐的工作,但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需要广大初中教师重视起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想有效地开展起来,有效地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就必须靠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整体把握,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掌握有效的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教学,以此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技术性教学

《普通高中技术领域课程标准(信息技术部分)》(以下简称《课标》)的深入推行,为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指明发展的方向,同时也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实施过程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信息素养。根据本人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和对课标的学习、理解、思考和认识,下面将从三方面阐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需坚持的原则和遵循的教学理论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一、以中考的要求为灵魂,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注重技术性教学

2005年,江苏省的淮安市和宿迁市率先将信息技术纳入中考科目,并进行了尝试,取得了初步的成功。虽然分值较低(折合为10分),但是对于规范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工作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为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初中阶段的具体教学要求包含“初步了解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学会使用与学习和实际生活直接相关的工具和软件。学会应用多媒体工具、相关设备和技术资源来支持其他课程的学习”。初中信息技术中考指导手册明确地指出了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和相关的考试要求,作为初中信息技术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需要,有目的地注重技术性教学。

二、以课标的要求为指导,选择性增加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

在信息技术中考纲要的指导下,结合普通高中信息技术领域课程标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增加教学内容是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必要性: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发展成为培养信息化人才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教育。信息技术科目已经发展成为和语文、数学等科目同等重要,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因此,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所探讨的问题、研究的内容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可行性:根据本人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经验以及和其他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的学习与探讨,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初中课本上的内容有点单调,对于初中学生来说过于理论化,过于程序化,但是初中信息技术教科书上的内容注重基础性操作,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和系统学习的规范性操作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地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是很重要的。

三、以信息素养的养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

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长期过程,只有通过系统的信息技术教育才能够实现。以信息素养的养成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注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本人也总结了一系列适合教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现总结如下。

1.以爱导学:给学生足够多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理学上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就是很好的解释。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中,给学生足够多的关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感受到教师目光中的期待。对学生尽量做到“处处留情,时时在意”,用爱导学。

2.以乐促学:为学生营造欢乐的气氛,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促进学习。初中的信息技术主张“以乐促学”。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欢乐的情境,营造良好的气氛,让学生愉悦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3.以任务驱动教学: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和认可的。而鉴于初中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初中教学中,任务就显得尤为重要。给学生一定的任务,还要有激励学生完成任务的机制。

教学过程中的“任务”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呈现给学生。最重要的是巧妙地设置任务,让学生在没有负担的状态下完成。以任务驱动教学,保障教学过程稳妥有序地进行。

4.以成效激励教学:精选有创意的学生作品,激励教学信息技术的显著特点就是即学即用性。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特别是章节性小结课上,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学生有创意的作品,让作者本人对其余学生讲解、展示,从而起到模范带动作用,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以评价完善教学:通过学生学习的评价,完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在教学过程中,评价要重视学生的表现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而不仅仅只针对结果。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有利于改进以后的教学实践。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更应积极地投身到教改中,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