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刊物 生活杂志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全球化经济发展

全球化经济发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3: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全球化经济发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全球化经济发展

篇(1)

关键词:金融资本;全球化;跨国公司;经济发展;外资银行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要完成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等任务,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积极参与全球化,并在此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趋利避害”,充分合理利用外资特别是外资银行为我服务。因此,研究金融资本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本文深入剖析了促进金融资本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了金融资本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双重影响,最后针对金融资本全球化浪潮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提出了建议。

1促进金融资本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因素

1.1资本的逐利性

资本的本质是追逐利润,这是金融资本全球化的最根本原因。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积极寻找投资机会,只要机会合适,金融资本会迅速在东道国生根发芽,进而不断攫取利润。

1.2相关政府和机构的推动

美英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计划、有目的的积极推动是金融资本全球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帮助本国经济主体获得较高利润,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通过经济、外交甚至军事手段为金融资本的全球化保驾护航,使得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的活动领域和统治空间迅速扩张。为满足跨国公司全球化经营过程中的融资需求,跨国银行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发达的资金流动网络,大大提高了金融资本的全球化流动效率。IMF、世界银行、OECD等国际组织与亚洲开发银行、美洲开发银行等区域金融集团也都积极推进资本的全球化流动。

1.3信息技术的发展

上世纪7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为金融资本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突破了金融资本流动的地域限制,电子计算机强大的计算功能提高了金融资本的交易效率,金融资本全球化的效率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

1.4贸易增长的推动

金融资本的全球化与国际贸易的发展密不可分,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国际贸易数量增长较快时,金融资本全球化活动频率也增加;反之,当国际贸易数量萎缩时,金融资本全球化活动频率也下降。

1.5国际利率水平

国际利率水平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资本全球流动的规模与方向。在各国利率出现差异时,金融资本会迅速做出反应,从利率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较高的国家,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金融资源在全球的最优配置。

2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辩证的角度看,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因此,应首先弄清具体的影响,以便于国家提出应对策略,发挥积极影响,弱化消极影响。

2.1积极影响

2.1.1金融资本全球化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金融资本进入我国后,会迅速被配置到建设资金不足、投资回报较高的相关行业,通过投资乘数效应,使GDP成倍的增长,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外资的进入不仅弥补了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而且会形成明显的溢出效应。国内企业在与外资的竞争中,通过不断学习吸收,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金融资本的投资还可以培养大批的研发、生产与管理人才,并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总体来看,金融资本全球化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1.2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产业发展的正面影响

跨国公司是金融资本全球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它们利用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将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及自然资源有效整合,充分发挥了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进而促进了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快速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也在外资企业溢出效应的作用下蓬勃发展。金融资本的进入加快了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速度,提升了我国产业发展的水平,尤其是在工业化发展初期,这种积极影响表现得更为明显。

2.2消极影响

2.2.1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剧烈波动

其一,汇率的波动性加剧。在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国际资本在在各国金融市场间的进出频率与规模都不断加大,这会导致外汇市场汇率的波动更为剧烈,并影响一国正常的金融与贸易秩序。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外汇市场面临的波动风险亦逐渐加大。其二,股价的波动性加剧。金融资本全球化使得国与国之间的金融市场联系更为密切,尤其是在股票市场。当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发生波动特别是下降时,我国股票市场也会出现相应变化。其三,金融资产风险的传染性增强。金融资本全球化使得全球债权债务关系变得错综复杂,金融资产如果出现问题,对他国影响的可能性也进一步增加。当某些金融资产出现问题引起价格大幅下降时,与之相关的金融资产会迅速下跌,局部的金融困难会进一步传染给整个金融市场,甚至引发金融危机,给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的发展带来灾难。美国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便是明证,这两次大的金融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至今仍未消除。

2.2.2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产业发展的负面影响

在中国步入工业化中后期后,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经济产生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并日趋严重。其一,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并购的过程中,目标瞄准了收益率较高行业的龙头企业,且以控股为并购目的,这种行为会导致中国的重要产业被跨国资本所控制,严重威胁中国的产业安全。其二,在金融资本全球化形成的产业链中,中国一直处于低端位置,上游的研发环节与下游的销售环节被牢牢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这造成我国产业两头在外,处处受制于人,威胁着国家的产业安全。另外,中国在产业链中所处的位置是附加值最低的部分,附加值最高的部分均为跨国公司掌握,中国的产业利润率极低。其三,金融资本全球化是我国现有产业结构形成的重要推动力量,而这种产业结构对国外市场依赖性很强,导致我国经济发展经常陷入被动。其四,金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产业链,低端的高污染、高耗能产业被转移至中国,导致我国环境严重污染、资源大量被消耗,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2.3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处于利益获得劣势

美国和西欧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利用其在金融与贸易领域的优势地位,制定有利于自身的全球化规则,在金融资本全球化过程中攫取了大量的利益。第一,发达国家利用其在金融领域的优势如发行的货币可作为世界货币、在国际金融组织的影响力等,制定国际金融规则,方便其在国际资本流动中获益;第二,发达国家利用其在国际贸易领域的优势如在WTO的影响力、巨额的贸易量等,制定国际贸易规则,逐渐敲开发展中国家大门,并运用其优势与发展中国家竞争,在国家贸易中获得大量收益。总体来看,发达国家作为全球化规则的制定者,在金融资本全球化的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则处于劣势地位。

3金融资本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策略选择

金融资本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通过积极参与虽然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收益,但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后,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动荡和危机来达到降低自身损失的目的,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因此,要在正确、全面地认清金融资本本质的基础上,审慎确定金融资本全球化趋势下恰当的经济发展战略,以更好地规避风险、把握机遇、应对挑战。

3.1加强金融资本的流动监管

3.1.1对金融机构实施有效监管通过对金融结构实施有效监管,使金融监管的步伐可以与金融资本自由化、全球化的进程相匹配。在具体实施时,其一,要强化对外资金融机构立法监管的条件准备,健全金融执法体系,完善金融运行规则,同时要与国际上其他金融监管机构密切合作,提升风险防范能力;其二,对外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时,着重从三个方面入手:市场准入(包括进入的数量、速度和布局)、经营业务(包括经营范围、地域等)、异常动向(包括对异动的监测评估和临机处置)。3.1.2控制长期外债规模要将长期外债的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需要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对国际债务进行监督和指导,构建一套指标体系用于监督、分析和评测长期外债,在不牺牲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债务危机的发生可能性,从而使我国的外债处于良性循环的过程中。3.1.3监控短期游资由于短期游资的流动可能会带来破坏性,因此对短期游资实施合理、有效的监控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是降低游资的不稳定性对经济的冲击。监控短期游资的手段有多种,包括直接手段和间接手段,其中直接调控手段包括货币交易税的征收、游资数量规模的控制,间接调控手段包括财政政策和浮动汇率的调整。具体采用哪种手段,要综合考虑短期游资的规模、结构以及我国金融市场发育的成熟程度。

3.2正确处理实体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

适度的金融资本的发展,可以为实体资本服务,从而推动实体资本更好地发展;相反,金融资本如果过度发展,会导致大量资本撤离实体经济,影响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并引发泡沫经济。由于我国的金融体系不如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完善,我国更要慎重处理好实体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既要促进金融资本的发展,又要控制其过度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3.3引导外资投向,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一方面,引进外资不仅要看数量,更要看质量,要引导外资投向急需的重点领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实在的效益;另一方面,要注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和创新水平的提升,通过增强自身技术水平和培育核心竞争力,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在全球化的进程中获得更多的利润。

3.4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优化调整经济结构

只有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促使其从原先的“出口拉动型”向“消费拉动型”加速改变,增强居民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有效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才能更好的规避金融资本全球化所引致的风险。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减小收入分配差距和发挥资源配置中市场对于分配资源和利益的基础性作用来实现。

3.5健全与金融资本全球化趋势接轨的法律体系

建立健全与金融资本全球化趋势接轨的法律体系,以迎接金融资本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使风险尽量最小化。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制定契合国际惯例的、与金融风险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实现。

作者:王蕙 单位:安徽财经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参考文献:

[1]刘薇薇.金融危机下跨国公司资本全球化的战略思考[J].全国商情,2010,(19).

[2]银锋.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理论探讨,2013,(2).

[3]吴念鲁,鄂志寰.金融资本全球化是否历史发展的必然——全球资本流动动因分析[J].金融研究,2000,(10).

[4]李建军.金融资本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的应对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9).

[5]胡松明.金融资本全球化与新金融霸权主义[J].世界经济,2001,(7).

篇(2)

【关键词】全球化 第三产业 经济增长

一、引言

很多人近年来才感受到全球化与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密切影响。而事实上,全球化并不是一个新现象。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是几千年来人类的交流和沟通,在近代科技飞速发展的助力下扩展到世界范围的产物。在经历了三次产业革命,尤其是第三次新科技革命的洗礼后,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的渗透力、攻克力已远远胜过当年殖民主义者的军舰、飞机、大炮,它能把地球上任何一个“世外桃源”卷进世界经济和文明的发展浪潮。

二、全球化的内涵

当前,在学术界普遍关注全球化的同时,对“全球化”尤其是“经济全球化”的看法产生了较大的分歧: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和相互依赖程度日益提高,即是指“经济全球化”就是“各国国内经济规则趋同化趋势”,或者说是经济的同质化;另一种认为,“经济全球化”意味着“经济的殖民化”,即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利用自身优势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资源掠夺与变相的经济侵略。

学术界的研究尚未定论。而为了使我们对经济全球化的研究更具有实际意义,必须将其置于当今全球化的现实框架和背景之中。为此,我们不得不全球化现象进行如下阐释:

“全球化”不仅仅是指从孤立的低于国家走向国际社会的进程;还是指在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发展的情况下,世界各国之间的影响、合作、互动愈益加强,并逐步实现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政治、文化等不同层面的人类交往的状态或趋势。

三、经济全球化与本国市场的冲突与整合

(一)经济全球化下的发展中国家

不可否认,经济全球化在“化”的过程中,必然会造成各国间发生利益冲突。

但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冲突,不是指“经济全球化”本身与“走自己的路”必然会发生冲突,而是强调以下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全球化作为人类在“全球场”进行的新的经济实践,带有原有政府、国家不同的经济基础、经济制度、发展理念和价值观念,必然会对经济全球化作出不同的反应、不同的认可、不同的选择,从而可能发生争夺资源等的冲突[1]。二是不同政府、不同国家在经济全球进程中的力量对比的差异,尤其是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经济力量的悬殊差别,使美国等发达能借助其强势经济实力主导全球化进程,进而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在“全球场”发生冲突。

当前,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挑战和冲突主要表现在:“资源掠夺”与“不合理分工”的冲突、外来资本与民族企业的冲突、“主导全球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冲突等。归根结底就是追求共性与保持个性的冲突。

但是,经济全球化进程一方面给民族资本的发展带来种种矛盾和冲突,另一方面,民族资本也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不断更新自己的发展方式,实现新的融合,民族资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所实现的更新与融合,就是一种整合。

需要强调的是,“整合”不是要民族资本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抛弃自己的“民族性”(即根本的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在新的全新经济实践中,在新的经济全球化体系的建构中,提升民族性(特色),体现“世界性”。

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显然是要建立在减少对抗性冲突、加强整合创新的基础之上的。不仅需要抵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本主义剥削的全球化”和“经济殖民主义”,对“全球场”中的经济发展实现平等、公正的整合目标。更需要各国的经济发展在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奉献民族特色,在整合传统发展方式与现代化、外来资本与本土企业的关系中,对本国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创新,促进全球经济新体系的建设。而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应对它的风险保持清醒的认识,要有步骤、有计划地推进。

(二)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挑战

从国际形势来看,欧债危机的影响远没有消除,而比欧债危机更加严重且尚未完全爆发的危机,是美国经济、金融的进一步动荡。从国内局面来看,经历了过去十年“超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已经面临投资率高达50%、基尼系数突破0.5、环境污染与食品安全失控、腐败泛滥等一系列瓶颈因素的制约[2]。而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全球经济一体化指的是各国之间在经济上越来越多地相互依存。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越过边界的流量越来越大。想“独善其身”游离在全球化浪潮外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明显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化过程中,不仅负担了巨大的环境成本,同时出现强大的生产制造能力和国内巨大的市场割裂的局面。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同时也意味着相应的环境污染也迁移到中国,导致生存环境恶化以及人口医疗费用激增,这是全国上下目前高度关注,并且不得不面对的现象。

追本溯源,经济全球化的深层,进一步指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跨国界的经济协作等实践基础上,通过一段时间在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资源配置、合理分工方面的冲突、磨合与整合,而建构起来的新的经济关系、经济模式。

(三)经济全球化与“走自己的路”

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对各国市场机制的整合,但这并不是要求各国放弃个性而追求共性,更不是应当是世界强势经济体消弭弱势经济体的流动形态。实际上,经济全球化与我国“走自己的路”是并行不悖的,一包含着多,多制约着一,这不是表现在经济领域的丛林法则,实现“优胜劣汰”,而是表现为市场分工与协作与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应当树立起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理智应对国际竞争,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意识。在改革的道路上,我国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要进一步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扩张和强化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有选择、有重点、有突破地发展智力密集或知识密集型产业[3]。并且,应当高度重视资源战略问题,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推动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从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大千世界的经济发展自有异彩纷呈。这片繁花似锦之下,是跨国经济体的广阔自由的交流平台。经济全球化凭借其鲜明的价值特征和传播规律,已然成为这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主旋律。美丽中国,在文明享受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好处的同时,更应重视发展背后的问题及代价,力求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和谐发展,期之以始,御之以终。

参考文献

[1]赵春晖.全球化下民族文化的发展.[J].社科纵横.北京2000,6.

篇(3)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6-000-01

进入21世纪以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趋势不断的深化,面对这样的经济环境,中国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现在,全球经济发展多变而复杂,有机遇,也有挑战,中国一定要抓住机遇,面对挑战,促进中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概述

经济全球化指的就是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经济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成为了一个经济的整体。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的环境下,各个国家和地区相互交流技术、人才等,这样来弥补自身的经济劣势,寻求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全球的范围内可以自由的流通生产要素,发挥优势,弥补劣势,使各国的经济都得到了发展,使全球这个经济整体联系的更加紧密。还有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迅速,形成了世界性的市场准则,统一规范了经济行为,促进了优化配置全球资源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影响了中国经济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1.可以吸引外资。中国经济市场的发展潜力很大,主要是因为中国有很多的人口,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劳动力,同时还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因此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 很多发达国家看好中国市场,开始投资于中国市场,创立了公司和工厂,也就是说有很多的外来资金进入中国市场。同时这些外来的公司和工厂会把很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带来中国,促进了我国公司和企业的发展。

2.影响了贸易。在全球化经济发展的环境下,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加的频繁,当前在国际市场中,我国的对外贸易占有很大的比例,而出口额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不断增长的对外贸易,我国企业的发展迎来了机遇,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和国际接轨了。

3.促进了劳动力的分配。当前不断提高的生产技术使得农业劳动不需要很多的劳动力,因为好多工作都是由机器完成的,也就有了很多的劳动力,如何对这些劳动力进行分配是国家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全球化经济发展不断加快的情况下,很多外资企业都创设公司和工厂,这些公司和工厂就可以接收这些剩余的劳动力。当前是科技时代,企业也是非常重视科技人才的,这也为我国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全球化经济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消极影响

1.因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从管理理念和技术方面来说,发达国家限制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对经济市场起主导作用的只是几个发达国家,在这些国际的影响下,制定的全球经济市场规则是对发达国家有利的,也会通过各种贸易壁垒保护自己的经济。如果中国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并冲击了他们本国的经济,发达国家就会采取各种方法阻止中国产品的进入,这些是全球化经济发展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产业转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在全球化经济发展趋势的环境下,发达国家因为有资金优势,就会转移自身的产业,将低耗能、高技术的产业在本国发展,将高耗能、污染严重的产业在发展中国家发展,充分利用发展中国家廉价的劳动力和低价的资源,进而生产出他们需要的产品。可是发展中国家因为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只能无条件的接受这些被发达国家转移过来的耗能高和污染严重的产业,大大消耗了中国的资源和污染了中国的环境,影响了我国环境的建设。

三、中国经济面对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对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进行完善

当前,中国已经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无论是在配置资源,还是在经济结构方面都有待加强和完善,所以政府应该转变自身的职能,对经济市场的环境、规律、规则等进行分析,从本质上分开政企的职责,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还要对国有资产的管理进行完善,进一步改革国有企业。将企业的经营机制从根本上改变,使其可以和市场经济的要求相适应,使其更加的科学、合理、规范,有效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同时还要注意建设的市场环境一定要是开放和公平的,不断的完善市场体制。

(二)主动参与国际竞争

中国不仅是贸易大国,还是经济大国,对国际市场有很大的影响,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引进外资,更好对国际投资质量的提高加以重视。通过和国际企业的竞争,激发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并正确引导我国企业参与竞争,不仅要充分发挥出我国企业的优势,还要在竞争中使我国的企业发现自身的劣势,并通过技术和管理上的改革弥补劣势,这样我国企业在国际竞争的环境中就会获得很大的进步。

(三)重视产业专业造成的问题

发达国家将产业转移到我国以后,肯定会对我国的资源、环境、科技等方面造成不良影响,防止我国一直在国际经济产业链的最低端。在向国际开放市场的同时,还要加强对转移产业的经济管理,避免严重的经济影响产生。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不仅给中国带来了挑战,还带来了机遇,所以,我国一定要紧紧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崇辉.经济全球化视域下的中国改革开放思想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2).

[2]颜春龙,梁英武.论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意义[J].时代金融,2012(27).

[3]宋国安.经济全球化下中国经济发展研究[J].商,2013(13).

[4]杨洋.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3(12).

[5]银锋.金融资本全球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理论探讨,2013(02).

[6]吴登涛;张.试论经济全球化趋势下中国经济的发展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3(17).

[7]陈欣.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发展[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2(03).

[8]周定溶.经济全球化与中国贸易[J].经济视角(下),2012(03).

篇(4)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地经济不断地在突破国界限制,在全球寻求资源配置,全球化条件下,各国、各地区的之间的经济关系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关系也在深化,既有矛盾也有统一,本文试着分析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相互关系。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界定,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大部分人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等经济行为在全球范围的大规模活动,生产要素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自由流动、合理配置与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表现。或者更准确地概括为指参加多边谈判或磋商的相关国家和地区经济团体,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有关经济贸易协议并按照共同制定的协商原则,实行整体运行的世界性经济贸易组织或者经济体系。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推动世界经济总体增长,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资源,促进国际投资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方面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如果处理不当,会为经济全球化付出代价的。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相邻相近的或者特定的地理范围内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维护既有的、实现未来的共同的经济和政治利益,通过签订某种政府间条约或协定,制定和规范共同的行动准则,协调一致的政策,乃至建立各国政府一定授权的共同机构,进行长期和稳定的超国家的经济调节,达成和实现经济的甚至是政治的联盟。区域经济一体化建立区域市场,降低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另外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各个方面的相似性,可以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区别。经济全球化主要依靠科技进步、跨国经济,资本和市场的国际化,以及市场机制作用的推动,是市场机制其主导作用的过程,经济全球化则是通过市场机制把世界各国联结在一起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则以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和有序发展为目标,在政府间签订自由贸易协定、推行区域经济一体化措施、实现一体化目标,是国家期主导作用的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通过国家对国家的谈判把那些愿意参加一体化结盟的国家联结在一起的;在全球自由市场的状态下,风险是很难规避的,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风险;而在经济区域化的状态下,风险是可以得到控制和化解,一体化的区域经济由于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源配置的成本,降低违约风险。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是由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决定的,两者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经济全球化刺激、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向更高形式发展,又不断地冲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框架限制。全球化给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驱动力,经济全球化通过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增进区域经济组织间的合作,以便得到更多的合作利益。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的促进作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经济全球化准备了条件。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国家分工的深化,加强了区域内部各加盟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了各加盟国的经济发展,再此基础上通过强化跨国公司的贸易功能,必然进一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产生。区域经济一体化使集团间的竞争日益激烈,所以特定区域外的国家要想获得竞争力,就要通过跨国公司进行直接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贸易制度也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比较来说,区域经济对经济全球化的阻碍作用比较明显。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合作组织如北美自由贸易、欧盟等发展完善。各加盟国对区域经济依赖性加强,再加上区域对外合作能力的提高,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竞争局面,同时也导致了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经济也制造了贸易壁垒。如区域经济组织的排他性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多边贸易体制之间就存在隔阂。区域经济是为了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区域内部成员之间分工合作,相互依存。经济全球化则是为消除全球经济间的贸易壁垒努力,区域经济在这一方面与之出现矛盾,区域经济以地域为名为贸易提供一种新的保护手段,这种保护手段对于区域外的成员来说就是阻碍他们之间相互合作的贸易壁垒。区域经济强化了其内部产品的竞争力,对区域外的产品采取了比较严格的防范制度和措施,不惜一切手段组织其他区域或国家的产品进入。这一行为,满足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但是对与经济全球化来说,则伤害了全球经济之间平等合作的基础,加大了国与国或区域与区域之间对话的难度,妨碍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从长远利益来,不利于经济全球化的顺利发展。

总之,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之间的矛盾是存在的,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又是对立统一的。两者之间还存在着漫长的过渡时期,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会慢慢形成互补。两者之间虽然实施途径相异,但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都为企业创作了统一的市场环境,为世界各地的商务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两者的相互作用必然会影响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两者之间应该加强合作与交流,相辅相成,在全球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情况下,必然会克服两者之间存在的矛盾,最终推动全球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阳国亮:试论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及其相互关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10)

[2]郑明慧: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经济论坛,2004(15)

篇(5)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贫富差距 思考

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其已经渗入到了各行各业各个方面。而由于世界上的贫穷国家的科技进步跟不上世界经济发展的脚步,而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远超世界平均水平,这也就使得贫穷国家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尽管经济全球化使得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但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其内部的贫富差距却在不断的缩小。下面我们就经济全球化对全球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展开讨论。

一、经济全球化对全球贫富差距带来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西方的学者看来,经济全球化是多元的、多维的发展模式,是促经济发展的最活跃元素。从人类的进步来看,经济全球化带动了科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全球的经济效益增长,使得全球的经济处于一种快速的增长过程中。对于大多数的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其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主要途径。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就能够在大多数国家中脱颖而出。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通过全球化经济体系,使得国家的经济实力快速发展,国家的竞争力快速增强。就拿中国来说,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取得很大的成果。发展到今天,中国经济从以前占全球经济的2%提升到11%,成为了世界上排名第二的经济体。而随着中国总体实力的提升,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在不断地提高,人均国民收入较之以往也有了飞跃式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GDP与GNI对比: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中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取得成果非常显著。金融风暴给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体系带来巨大的影响,但是中国的经济发展依然迅猛,中国的国力没有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下停滞不前,而其他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影响,这也说明了中国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抓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契机,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国的经济实力仍在迅猛的增长,中国的国民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减小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贫富差距。

(二)消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全球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全球经济带来的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在经济全球化之后,富国更加富有,穷国更加贫穷,全球的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对于贫穷国家来说,其经济在全球化之后陷入了历史最低点,而发达国家的发展仍然迅猛,这也就使得其贫富差距越拉越大。就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而言,这是一种货币与资源交流的发展模式,是人类的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趋势,也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掌控的资本全球化运动,其结果必将是资本的胜利,而不是全球的经济同步增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跨国企业将资本和经济与世界同步,达到了利益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赢家。但是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来说,他们只能够在其中扮演者输家的角色。因为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雄厚的资本,他们通过对全球的科技、信息、资本进行垄断,从中赚取巨大的利益,这样的经济模式形成一个个循环,从而不断地拉大全球的贫富差距。

二、发展中国家应对全球化的措施

(一)主动参与全球经济竞争

经济全球化在新时期只会愈演愈烈,其趋势是不可逆转的,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因此发展中国家正确的面对方式就是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全球化经济的竞争中,根据本国家的特点与优势,全面分析全球化的各种信息,有针对性的迎接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在全球化经济竞争中,发挥本国的优势,改善本国的弱点,积极地迎接挑战。只有积极参与到全球化经济中去,发展中国家才能够在世界的舞台上发挥出自己国家的优势,才能够不断地缩减贫富差距,从而带领国家走上富裕的道路。

(二)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技

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具有密集的人口总量,这也就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廉价,这也是当前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经济中的主要参与模式。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单一,而且科技含量低,导致了其产品的附加值低,获得的收益小,受到发达国家的调控力度大。而发展中国家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升其产品的附加价值,大力发展本国的科技,对产业的结构进行优化,使得本国的在全球化经济参与中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作为主要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增加科研经费,积极引进先进技术,推陈出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大的效益,才能够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走向富裕之路。

(三)重视发展中国家的联合,获得有利的发展环境

篇(6)

关键词:经济结构 经济全球化 经济发展轨迹

引言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就与经济全球化产生了密切联系,随着这种联系的不断加深,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也不断转型升级(周维富,2010)。同时经济全球化不断改变着各个国家的社会分工,这种国际化的分工趋势不断地推动着我国就业结构的转变和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刘玉、孙文远、任志成,2010)。全球经济化不仅为我国带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同时也为我国带来全球化的经济风险。我国作为一个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的发展中国家,能够成功化解几次全球规模的金融或经济冲击,这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确有其独特之处,以维持我国经济健康、平稳地高速运行。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发展总结

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有30余年历史,我国经济在过去的30余年之中,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发展态势。根据相关资料统计显示,我国GDP至2010年已高达401202.00亿元,相比1978年的3645.22亿元,翻了110多倍,可见我国经济发展成绩显著。按照我国GDP和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变化,可以将我国经济发展自改革开放起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发展阶段(改革开放-1987年),在这一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主要就是农业经济发展。包括全国范围内实施联产承包制,极大地拉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在此阶段发展相对滞后,我国对外贸易总量也处于较低水平(吕延方,2009)。

GDP提速发展阶段(1988-1995年),在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我国GDP增长较上一阶段出现了明显提速,我国农业经济虽然持续发展,但是由于受到耕地面积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缓。但在此阶段我国工业经济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发展态势,服务业经济也开始启动。在第二发展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总量增长速度逐年增加,但是增速并不大。此外随着居民收入的迅速增加,以及社会需求的增长,消费价值指数快速上升,我国经济逐渐步入通货膨胀时期,治理通货膨胀成为了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经济发展速度回落阶段(1996-2002年),在这一经济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一定的回落。这主要就是由于我国政府开始重点治理通货膨胀,通过国家调控政策将经济发展降速,以求中国经济软着陆。但是由于经济治理缺乏经验,国家调控政策过于严谨,我国在这一时期一度出现通货紧缩。特别是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国内需求明显不足,通货紧缩日益明显。随后我国调控重点又转向了扩大内需,促发展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随后逐渐松绑的货币政策,为我国后一时期的经济稳定高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建筑经济爆发式发展(2003年至今),根据我国GDP和其他经济指数统计显示,2003年至今,我国建筑业总产值呈现了爆发式增长,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加,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在这一阶段,我国房地产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了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2008年美国华尔街爆发了影响全球的次贷危机,随后又转变成了国际金融危机,这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冲击。随后我国立即出台了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保证了我国经济平稳度过金融危机。在维持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居民价格指数必然不断上升,这也导致了新一轮通货膨胀在我国的蔓延。

通过我国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来看,首先,我国经济发展受到产业结构的巨大影响;其次,我国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贸易总量高速增加;最后,我国政府的调控政策对保证我国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对外贸易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比重的不断上升,我国宏观调控政策不仅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对全球化经济产生着深远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经济机构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内在联系,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全球化

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来看,我国农业经济比重从改革开放起总体上一直处于下降态势,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服务业经济则总体上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虽然我国产业结构自改革开放后一直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发展态势,但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仍不发达:首先,我国工业所占比重依旧过大;其次,我国服务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我国经济学家张晓明研究发现,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密切联系。同时张晓明还对我国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做了实证研究。张晓明(2009)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农业产值占我国GDP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人均GDP将会随之增加2.4850个百分点;工业占我国GDP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人均GDP将会随之增加2.8720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我国GDP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我国人均GDP将会随之增加3.0050个百分点。由此可见服务业占我国GDP比重增加值,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最为明显,而工业、农业相对次之。

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巨大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经济全球化推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而对外贸易发展能够化解我国的产品结构性过剩或结构性短缺等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我国产品结构升级优化之后,传统产业结构生产能力必然会出现过剩,而对外贸易的发展,不仅可以将我国的生产能力过剩与其他国家的生产能力短缺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可以将其他国家生产能力过剩与我国生产能力短缺结合在一起,实现全球化多赢。

第二,我国经济发展吸引而来的FDI,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创造了新的契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FDI的到来不仅填补了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缺口,同时更广泛扩展了我国经济产业发展空间,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优化提供了强劲动力(袁晓玲、杨万平、叶林,2008)。

第三,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技术发展平台和更先进的技术支持。

第四,我国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不断在世界范围内开展贸易,如承接外包业务、开拓世界市场,这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产业升级优化速度。正是由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巨大优势,因此我国政府制定了相关的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政策,以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态势,不断推动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经济的全面高速发展。

我国就业结构与经济全球化

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1978年从事农业人数占中国总就业人数比重为70.5%,随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农业就业人数比重逐年下降,到2010年已降为36.7%,而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自1978年开始,就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但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一直低于农业就业人数比重。在1993年之前,我国工业就业人数比重始终高于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直到1994年,服务业就业人数比重才开始超越工业就业人数比重(何兴容、谷鸣、凡福善,2010)。这说明我国就业结构与经济产业结构几乎同步演进,随着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就业结构也在同步优化升级。经济学家葛雨飞(2010)通过对我国1978-2007年的就业机构优化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研究发现,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会进一步刺激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而形成就业机构优化升级与经济结构优化升相互促进的内在关联。

我国就业结构的优化遇到了新的契机,而这一契机产生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广泛参与全球化分工和垂直专业化分工的过程,这一过程对我国就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了深刻影响。例如我国经济学家藏旭恒、赵明亮(2011)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工业企业参与全球垂直专业分工,在总体上对我国熟练劳动力的需求有所降低,而对非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却在逐步增加。通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经验和理论与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经济全球化不仅直接作用于我国的就业结构,同时也在作用于我国经济产业结构之后,由经济产业结构再次作用于就业结构,从而多方位地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我国对外贸易结构与经济全球化

在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出口贸易中,我国出口产品均为初级产品,且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才结束。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不断提升,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出口产品结构逐渐由初级产品转变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初级产品出口比例不断降低。而我国进口产品则表现为一种与其相反的发展态势,进口初级产品比率不断上升,进口工业产品比率明显下降。进出口产品结构的转变,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随着我国科技水平发展而不断优化的发展态势。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十分重视进出口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Galina An等人(2004)就曾对全球86个国家1970-1990年的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发现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一个国家出口产值增加,那么这个国家的国民收入必将成倍增长。这也进一步说明,如果一个国家科技水平提升,而在其他因素基本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国家出口产品附加值必然上升,而进口知识和科技的产值必然下降,明显提高国家出口产值,增加国家国民收入。例如,我国学者佟家栋就曾提出,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与出口产品总体科技水平之间都存在着正相关关系。而袁晓玲等人更是通过运用误差修正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协整理论、方差分解技术等现代经济原理,对我国贸易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等大量数据以时间为序列进行了平稳性分析,最终发现我国的经济增长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之间,存在着长期的、稳定的、和谐的发展关系,我国经济增长对我国的外贸经济发展起到了十分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发现我国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出口贸易。而在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之下,随着我国对外贸易总量的不断攀升,我国进口贸易结构必然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升级。也只有不断对我国对外贸易实施优化升级,才能在抵御经济全球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风险的同时,利用经济全球化这一发展契机,将我国经济发展推向更高水平。

参考文献:

1.周维富.经济全球化发展新态势对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生的影响[J].国际贸易,2010(2)

2.刘玉,孙文远,任志成.产品内国际分工对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生产力研究,2010(5)

3.吕延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9(7)

4.张晓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联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9(2)

5.袁晓玲,杨万平,叶林.中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影响的因果关系检验[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6.何兴容,谷鸣,凡福善.人民币汇率、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0(5)

篇(7)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挑战 对策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随着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事业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也日趋显著,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挑战,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经济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留下了很多的难题。

二、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我国企业逐步增强自身参与世界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促进了全球范围内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化配置,将对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经济等诸多领域的交流合作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的参与世界经济发展,大量的跨国企业将走进我国市场,在我国范围内构建起大量的子公司,这将给我国企业提供大量的学习机会,进而更好的掌握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济,带动我国企业更好的提升自身的产业水平与经营规模,进而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整体实力。

(二)有助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更加方便、有效地利用国外资金、技术和经验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将帮助我国经济发展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外来资金和技术经验,加快促进自身在产业升级、制度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欧美一些发达国家在工业和信息化技术领域有着很多先进的研发成果和经验,这些正是我国经济发展所急需和欠缺的,而我国有着大量的人力资源,这些也是他们所欠缺的,因此我国刚好可以结合自身的优势,充分利用好国外的技术优势,加快我国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三、经济全球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国内企业的市场地位受到削弱

第一,我国招商引资过程中一直对外资有着相对倾斜的优惠政策,这对我国企业来讲相当于是竞争力的间接削弱;第二,有关机构对于外企投资方式的掌握不够全面,导致管理外资过程中产生失控,进而使得大面积的国内市场落到外企手中,国内企业的市场地位受到大量的侵蚀,给我国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金融产业风险与日俱增

第一,金融改革在我国的开展和实施一直比较落后,金融体系的不完善以及金融监管的缺失,使得我国金融产业极易受到国际游资的冲击。第二,发达国家有着远比我国成熟和完善的金融体系,相对来讲,我国金融产业在全球化背景下毫无竞争优势可言,全球100强的银行中,欧美及日本就占据了70%,在总金融资产中更是占到80%,这对我国金融产业来讲就是一项威胁。第三,金融市场在全球化背景下也必须逐渐开放,汇率变化、利率调整等加大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难度,也就增加了风险。

(三)经济全球化带来更加严峻的就业压力

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让我国原本就相对薄弱的服务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受到外资的巨大冲击,进而出现大批的失业问题,且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外优势产品和服务进入我国市场,国内相应领域的产品和服务被迫降价,比如我国农产品遭遇国外优质廉价的肉制品、水果、奶制品等的竞争,部分企业经受不住巨大冲击,就出现倒闭和裁员的现象,这就导致失业人口的不断攀升,就业压力剧增。

四、我国应当如何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影响

(一)在思想和观念层面积极面对并主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当中去

第一,要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以积极主动地认识和全面客观地了解,认清经济全球化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走势,并适应这种趋势。再者,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中来,通过各种措施的落实来融入世界经济和全球市场竞争当中去,利用好才能发展好。

(二)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第一,认清市场机制的重要作用,重视各种经济成分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遵守市场规律和市场规则,专业企业经营机制,构建和市场要求符合的管理经营体系。第二,做好政府部门的职能转变,明确职责、政企分开,对制约经济发展的所有公务因素加以彻底的消除,充分发挥出市场调节的技能,为企业发展赢得更大的空间。

(三)构建并完善风险防范机制

第一,构建完善健全的金融运行机制、财政货币机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等,有效应对外来资本的市场冲击,对现有的金融法律体系、社会信用体系等进行完善优化,提升我国金融产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和意识,第二,加强对于金融市场的监督管理力度,完善金融风险预警体系,优化改善主要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的比例管理,强化控制信贷比例,防范和化解不良资产等问题。

(四)积极做好人才培养与科技发展

强化科技发展与人才培养是有效应对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最基本的方法。只要能够做好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工作,就能够在根本层面扭转创新力不足、自主实力落后等局面,进而获得更加强大的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必须要积极营造和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氛围,合理扩大在教育、科技领域的投入力度,重视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将科教兴国贯彻到底。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经济全球一体化发展对我国各方面事业的发展都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不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我们都应当加以全面的认识和掌握,对于利好和机遇,我们要利用好、把握好,对于困难和挑战,我国要及时采取措施,并积极应对。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