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3: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音乐课观课报告

篇(1)

其实,优美的音乐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启迪人的智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在众多的艺术教育形式中,可以说音乐教育是一种最容易被学生接受的。从事音乐教育以来,深切的感觉到社会、家长、学生其实是渴望音乐的。且不说县城里大大小小好多处音乐培训班搞的红红火火,当穿过大街小巷,走进百姓人家,哪一家没有几件“欣赏”音乐的电器,大到家庭影院,小到mp3、音乐手机。音乐教育家柯达伊和奥尔夫都认为音乐是属于每一个人的,音乐教育应是全民普及性的事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写到:“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基础教育阶段的一门必修课”。但普及音乐教育的重要时期――青少年成长时期的义务教育阶段,目前这门必修课在我们农村中小学中做得远远不够。笔者认为这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长期的副课思想严重影响了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由于长期以来分数就是学生的命根子,所以从社会到学校,从家长到学生,乃至教育管理者和教师都习惯性的用主课和副课划分学生所学的课程,所以在音乐课上学生可以写作业、讲习题、背英语单词,就是可以不听音乐。

二、没有完善的教研教学管理体系

据了解,全县所有的中小学,只有我们学校有一个艺术教研组,还有几所学校有音体美教研室,再其余的学校都是音乐教师随便分在哪个教研室坐就行了。教育行政部门平时也是很难找到音乐教研室或负责音乐艺术教育的管理人员。

三、教师本身的素质制约了音乐教育的发展

农村在职音乐教师,只有极少数是音乐专科毕业生,另外一部分是师范音乐班的毕业生;其余大多数则是兼职音乐教师,这些兼职教师多数是只要能哼几首歌就上音乐课;还有的学校纯粹是挂羊头卖狗肉,课程表上排的是音乐课,实际上的是其他课。这样的教师队伍不论是教学能力还是专业知识都远远达不到 课程标准规定的课堂教学要求。加上教育行政部门几乎从不组织音乐教师的培训,音乐教师缺乏了知识的补充与更新,也就谈不上教学的进步与发展。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的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提出了“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如果想让我们的孩子更有灵性,那就让他们多接受点儿艺术的熏陶和教育。所以要想尽快改变当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笔者认为首先应从一下几点做起。

第一、音乐教师自身要更新理念,改变认识

教育的进步教师是关键,教师的发展更新理念是关键。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必须要求每一位音乐教师从思想上改变对音乐课的认识。也许有人会说:谈何容易,长期的认识说改就能改吗?其实在中国古文化中对音乐人的定位是极为低下的,如今不是早已改变了吗?关键不是能不能改变,而是想不想改变。只要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有一份责任心,少一点功利性,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积极做好课后反思,关注课堂教学效果,对每一节音乐课抱着副课当主课上的心态,请相信学生是最具可塑性和被感染力的,你当主课上,他们就不会当副课的。举一个音乐老师最常见的问题:音乐课上学生不带课本怎么办?尤其是这些学生还会无所谓理直气壮的认为自己的行为很正常。我代课的一个班,86名学生,第一天上课,36人不带书,同桌看一本,有的课桌上还摆着数学作业本。我记下没带课本的学生姓名,贴在了教案本的第一页,并且严肃的提出:“下节课你们必须要带课本,而且全班同学每人必须有一本课堂笔记本。”一周后上第二节课,只有三个人没带课本,十几个同学没带笔记本。“好,没带书的同学上台和老师一起看,老师这儿有书,没带笔记本的同学记上姓名,下次上台在老师的教案本上写。”第三节课86名学生的书带全了,问题解决了,当然以后还要继续巩固,切不可放松。我们要清楚音乐课就是音乐课,不是语文课,就像男女有别,只是分工不同,但绝对没有主次之分。只要音乐老师们把音乐可看作主课它就是主课,就是对自我工作的认可,这种肯定会激励你把音乐课的愉悦性尽情的展示给孩子们,也就是对孩子们的负责,对音乐课程标准不折不扣的实践。

第二、管理者要改变观念,保障音乐教育的落实

为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教育行政部门应设法在农村中小学进一步配备师德修养良好,专业知识丰富,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专职或兼职音乐教师;转变观念,从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等方面都力求保障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落实。随着国家对义务教育建设的大力投资,许多农村中小学都修建成了乡村的小“风景区”。走进教学楼,看看挂牌――微机室、语音室、多功能报告厅、实验室......应有尽有,就是很难看到音乐室、绘画室、舞蹈室或艺术室。如果说是具体学校做得不好,那管理者的责任更大,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落实的不够。有些五星级学校有一架电子琴,就是全部的乐器了;有些标准化学校却没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教师。另外,一些学校一年到头搞上一次“庆六一文艺汇演”,孩子们表演的几乎全是大人节目的“模仿秀”除了搞笑就是严重的成人化,甚至还夹杂着低俗。校方为此活动还请来了各级领导,美其名曰“艺术教育成果展演”。《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音乐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可见音乐教育的目标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搞笑,而是让学生具备一种良好的人文素养。所以,我们应以良好的课堂教学为基础,结合实际,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校园每周一歌”、“校园红歌会”、“小小舞蹈家”、“小演奏家”等,从而长期的,可持续的推进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第三、加强学习,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重视了欣赏与审美,尤其把中小学生对音乐创造性的要求提升到了感知与情感体验的境界,强调了“多元化”,要求通过舞蹈、美术、文学等相关艺术形式,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来理解音乐,体验音乐的美。但在实际教学中,不要说已任教十几年的音乐教师是否接受过这样“多元化”的艺术课堂教育,据了解现在的高校也没有几节这样的课,更不用说那些“做游戏”、“讲习题”、“代管”的音乐教师。因此,我们且不说他们音乐课上得怎样,其实我们先考虑的是他们怎么上音乐课,所以改进农村音乐教育现状最迫切的是要提高教师素质。

篇(2)

关键词:音乐艺术;“新课标”;音乐教育;课程建设;课程标准;教师培训;教材教法

中图分类号:J603文献标识码:A

在2011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即将开始推广与实施之际,各地适时地为中小学音乐教师开办了规模各异的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或“青年教师培训班”。在这些培训中,大都安排了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和课例分析等内容。专家报告以“义务音乐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解读为重点。专题研讨由学科专家针对“新课标”作专题讲座;课例分析则选择了资深一线教师对新教材的修订情况进行了介绍、示范和分析,同时,还就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课程教学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拓展与辅导。

然而,如何从实际出发进行“新课标”的研读与培训,使一线教师真正了解“新课标”精神,并将“新课标”的教学内容与要求在新的教学中得到落实?如何使师范教学中的音乐教材教法与“新课标”内容相匹配,从而使“准教师”的培养更符合一线教学的新要求?这些都是面临的新问题。

一、“新标准”研读中遇到的师资问题

作为学科专家,笔者在暑期应邀到南京及周边地区的教师培训机构所开办的“骨干教师培训班”和“青年教师培训班”做“新课标”解读的讲座,从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首先,从参训人员的来源可见,有些地区和学校选派的并非音乐教师,而是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研组长或负责人,有些教师则是非音乐专业的代课教师。据参训人员在讨论中反映,有些教师对音乐知之甚少,在音乐课堂上只是为学生播放一些课件或音乐。第二,在各地讲学中发现,大部分参训人员手中非但没有“新课标”,还有很多教师虽在音乐教学岗位上积累了几年的教学经验,在此前并未研读或学习过原有的实验版的“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因此,当授课人就“新课标”与“实验版课标”进行对比解读时,有些教师则反映出茫然与无措。至此,对由“实验版课标”修订而来的“新课标”进行解析的难度是不言而喻的。

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据此,配齐专业音乐教师应作为各地的首要任务。作为新一代的一线音乐教师不仅要符合音乐教育必须的专业技术与知识要求,还要在此基础上潜心研修与学习音乐教育思想、观念与方法,更要了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国家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战略思想,为理解“新课标”并在教学实际中努力运用“新课标”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新课标”补充“新教材”

通常,从中央到地方均有针对“新课标”开发的配套教材。江苏省也有适合于省内中小学的音乐教材。然而,好的音乐教师不仅应具有熟练运用教材内容的能力,还应具备依据学生情况和当地文化环境有效选择和补充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能力。因此,在师范生的培养和教师培训中,应该选择补充教材和教学内容的训练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就师范生的培养而言,高师音乐院校应使学生树立音乐基础教学的专业思想,确立从事音乐教育的光荣感和使命感,从而帮助学生认识掌握中小学音乐教材的重要性。“音乐教学论”或“音乐教材教法”的学科教师应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熟悉、研究和掌握中小学音乐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和尝试“如何使用教材,如何整合教学内容”。还要在教学中带领学生“对教材的特点、结构、体系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研究,”从而在课堂教学与实践中明确和掌握“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及教学难点”。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准教师”或“新教师”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做到用好、用活教材,并在全方位地了解学生来源、学生能力、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基础上依据课标要求,有的放矢地为教学有效补充教材。

就岗前培训和各种相关的培训而言,应从源头上解决参训人员的专业性问题。应避免不懂音乐的人士占用音乐培训的资源和名额,既减少音乐培训的资源浪费,又为日后音乐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便利条件。

培训机构不仅应对师范教育的应届毕业生适时开办岗前培训,还应对具有3—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安排各种音乐教学的培训课程。培训机构不仅应引导参训者研究教学设计的预设功能与教学过程的生成意义,还要研究教案文本的价值取向与课堂环境等的客观变化,更要在培训中学习把握教学中的各种关系,如:教学过程中的学生参与和教师传授,探究性学习方法与接受性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与个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教师教学的指导性,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规定教材与补充教材的关系等等。可以与参训者,就教材的问题,进行广泛交流与探讨,以使教师能够在吸收和研究大量信息的过程中,依据“新课标”中教材编写建议的原则为课堂教学创造性地选择和补充教学内容。

三、针对育人方向培养“准教师”

针对育人方向,高师教学以及教师培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准教师”进行全方位的施教和影响。

1.关注音乐课程改革的发展方向

音乐教师应能深入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思考音乐课程的改革思路,做到以音乐为本、以学生为本、努力在教学中凸显音乐学科的特点,全面实现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使“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与思想在自身的教学中得以体现。

篇(3)

“双双制”创新人才培养实践能力准音乐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即培养高等师范院校的准教师,在以原有教育理论作为支撑点的基础上,培养其作为准音乐教师的教学能力。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名合格的准教师?笔者于2011年至2012年间,连续2年跟踪调查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双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本文着重阐述其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提高准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技能、培养准教师情结与责任意识,促进准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双实践”模式人才培养的宗旨。在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精彩课堂与教学观摩

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先进教学理念与方法为手段,再配以优秀的实际课堂教学为实例进行分析,是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第一个重要环节,是连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重要环节。首师大音乐学院的本科生从大三开始便逐渐接触参与这个实践环节。大学四年级的准音乐教师从现场观摩上一届优秀准教师的课堂教学,参与其实习报告到大量观看“全国中小学课例比赛”中的教学案例,观摩一线音乐教师的音乐课,逐步积累经验。作为一名学生,感受新课标理念下音乐课堂的氛围;作为一名准教师,观察优秀教师的教态、学习教学语言、感受教学气氛、分析教学设计等。

二、参与实习学校活动

继2001年音乐课程改革之后,我国的中小学越来越重视音乐课,北京的很多学校除开设音乐课,同时还积极开展了一系列音乐社团活动,如管乐团、打击乐团、合唱团、京剧社、音乐创作社团等等。首师大音乐学院将学生分组分配至几所重点中小学,要求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同时也要在课堂以外的空间充分展示自己。

2011年9月,恰逢民族音乐学会举办北京市中小学民族艺术展演,在三十五中学实习的准教师们也有机会参与其中。整个展演活动包括了北京市中小学生中优秀的民间艺术节目,有民族乐器演奏、民族舞蹈表演还有民间歌曲联唱等。参与的过程中,准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协助教师完成展演后台工作;展现自己的特长——民乐专业的准教师为准备参加演出的节目示范、指导。准教师们参与其中,感受民族音乐、民间舞蹈的魅力,同时亲身经历、参与如此规模的艺术展演台前幕后的所有工作,为以后的自身发展拓宽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增长了经验。

三、仿写教案并创造特色

作为一名准教师,撰写教案的能力必不可少,在校期间,本科生从新课标、课程观的角度出发,以新教材内容为主,设计过一些教案,但仅仅是停留在备教材的阶段。进入了实习学校,准教师要在备教材的基础上,备学生,从学生的知识容量出发,设计切合该学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

《全国中小学课例评比》已开展很多年,有很多优秀的获奖课例供一线教师、准教师参考与模仿。开始实习的准教师们第一个任务就是根据自己教授的班级学生特点,结合自身专业特色,模仿设计两节同样的音乐课。这个环节中,09级实习生观看了《大河之舞》与《唱念做打学京剧》这两个获奖教学录像。在观看过程中,仔细研读教学设计思路、设问技巧,从实践出发,与大学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相结合设计出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音乐课。在京剧课的设计中,声乐特长的同学,以唱腔为教学重点难点,突出体验京剧唱腔艺术的环节;有的以京剧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为教学主线,贯穿始终;有的突出京剧国粹的地位,与其他剧种比较研究的欣赏课,在模仿教案的过程中,不但吸取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思路,同时融入自己的特长。

观摩、仿写教案这个环节,为准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节奏、教学重点、教学氛围、如何进行教学设计、课堂应变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同时,准教师在顺利、圆满地完成自己参与设计的第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时,也无形中增强了信心,坚定了信念,吸取了经验。

四、师生说课集思广益

“博采众长,集思广益”,是现代学校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讨论式教学策略,集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意见。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也运用这种讨论式的课堂模式为准教师进行说课。每当准教师有新的课堂设计、教学构思时,指导教师便召集其他准教师,大家一起为这一位准教师进行集体说课。在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引领主方向,每位准教师发散思维,针对这个教案出谋划策,可取其经典的思路用于自己的教学设计,同时也要贡献可取的意见与建议。

一名准音乐教师在设计了一节高中音乐课《非洲歌舞音乐》,忽略了高中音乐与舞蹈选修模块中音乐为主体的思想以及高中生腼腆、不爱表现张扬的心理特点。大家帮忙出谋划策,最终帮助她完成了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这种集体说课的教学模式不仅锻炼了说课准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促进其他参与准教师在这种模式中不断学习,取其精华。准教师们针对一个教案各抒己见、发散思维、碰撞火花,不断的完善教学设计、提高说课能力、增加知识深度、了解学生心理,进而促进课堂教学的完美与高效。

五、总结评价与完善提升

教学总结与评价自课堂教学产生以来便一直没有中断过,但对于音乐课堂教学评价是从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受到重视。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实施以后,强调进行多元评价,重视过程评价、多元评价、并且评价方法趋于综合。在实习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准教师完成了从不善于评价到每节课课后主动进行自我评价与他人互评的过程。指导教师与准音乐教师们从是否完成拟定的课程目标、教学过程中的活动设计、学生学习效果、与学生互动情况、教师语言教态等方面进行综合、多元的课程评价。

在评价环节中,准教师们不仅帮助他人进行教学评价与完善,同时还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客观的认识自身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找出不足,加以改进。从实习前期的准备到课堂实践教学的不断完善;从实录课观摩到完成教学任务进行自我评价,师范大学的准音乐教师经过不断的积累与实践,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有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组织能力的合格准音乐教师。

随着基础音乐教育改革10年以来的不断深入与完善,基础音乐教育对人才需求的质量也越来越高,为此,实施适应新教育背景下高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日渐重要。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双双制”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在最初的实施与进一步创新下,定能为我国中小学输送更多的音乐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郑莉.现代音乐教学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2]郑莉,金亚文.基础音乐教育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篇(4)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低效;行为习惯

新课程改革是当下每一位老师积极探讨、实践的主要课题。科学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为老师们教书育人提供了科学的方向。在实践探索过程中,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在收获成果的同时也遇到了问题:怎样才能让学生高效的参与在音乐课堂中呢?本文就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低效现象做了分析和建议。

一、音乐课中“不和谐”的声音

目前音乐课堂中存在着以下几点问题:

1.课堂中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1) 学生对音乐的重视度不够。上课时喜欢交头接耳、做小动作、坐姿不端正、精气神不足、课堂参与度不够,和老师互动的学生永远就是那么几个,其他的学生积极度不够。

(2) 学生没有良好的聆听习惯。首先,在老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或播放音响音乐时,学生却在聆听过程中走神,甚至调皮的孩子会窃窃私语;其次,学生不具有聆听的意识和习惯。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其他同学没有耐心聆听的习惯,争相举手,只想阐述自己的观点想法。表演小组汇报表演,其他小组却为接下来自己小组的汇报作预演,唯一的观众只有老师。

(3) 学生语言不简练。课堂中很多思维活跃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语言缺乏简洁性,只需两三句话解决的问题,却是叙述了半天也抓不住重点,讲不清楚!

(4)学生小组合作中出现的问题。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大组学习的合作方式,已成为音乐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为学生提供了体验成功的机会,同样也培养了学生精诚合作的能力,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合作学习中,出现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小组成员合作散如沙。学生抓不住合作任务的重点,合作过程毫无逻辑,就像一盘散沙,都不知道做什么,东一榔头西一棒,你一言我一语,每个人都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或者都没有什么想法,大眼瞪小眼,思维不活跃、不积极。

②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能力差异明显。汇报表演时,总是那么固定的几个小组,其他小组永远是观众,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做到全员参与。

③小组讨论、表演过程中环境吵闹。小组讨论过程相对比较自由,学生说话的声音也就不受控制,40几个人的声音交相辉映,一组声音大,其他几组为了能够听见相互间的对话,提高音量,排练演唱时喊叫演唱明显;小组展示过程时,表演组在表演,聆听组仍然在窃窃私语,有的说闲话,有的忙着讨论未完成的问题,整个展示过程杂乱无章,效率低!

④学生收放不自如。在小组讨论环节过渡到小组展示环节时,学生总不能收放自如,老师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陆续安静。

2.老师的不足之处

(1) 语数外老师经常会在音乐课时扣留学生补作业、打扫教室,而这些被扣留的学生再走进音乐教室时已经是上课后10分钟,甚至是课已过半,音乐课被他们的推门、“报告”声打断也成为家常便饭,音乐课的节奏被打乱,学生的注意力更是自然的被打断,影响甚大。

(2)教课老师的有效提问不达标,环节设置不理想。上课时,总是出现老师问题提出后,能解决的学生为数不多,甚至无人举手的现象;也常会出现某个环节的设置实际效果与备课时所预期的效果有距离。

(3)课堂中存在不和谐的“声音”。每个班总有那么几个脾气古怪或非常调皮的学生,老师经常会因为这些个别同学的过分举动而动怒,甚至是暴跳如雷,最终不仅仅没有控制住课堂,反而让整个班级处于了不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对音乐的不够重视、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老师存在的问题,都直接影响了一节音乐课的质量和效率,只有找出原因并对症下药,高效的音乐课堂才能得以实现。

二、音乐课堂低效的原因

一节高效的音乐课,要有好的引导者,老师不具备较好的课堂掌控能力、课前准备不够充分,会导致课堂的低效。同样,处于主体地位的学生需要拥有好的上课状态。但因为家庭、社会原因[1]、部分主科老师对音乐的不够重视、音乐老师对课堂行为习惯的忽略,造成了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导致了音乐课堂的低效。低效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部分老师和家长对音乐学科的不重视

很多家长和老师应对中考,对音体美学科重视度不够。他们的想法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态度。

2.老师考虑不周全及对课堂掌控能力的不足

(1)教师“备学生”和“备学法”的缺失。老师的备课流程基本是备标准、备教材、备教法,往往忽略了备学生和备学法。这一缺失导致老师对学生认知能力了解不够,不能用最简便的方法达到教学目标。学生能力受限,又怎会有发挥,无疑这是决定课堂高效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2)老师普遍缺乏艺术处理课堂突况的意识。上课节奏无故被调皮的孩子扰乱,教师肯定是很头疼的,但老师毫无艺术的动怒,结果只能是给想学的学生泼了冷水,捣蛋的孩子口服心不服的继续该怎样还怎样,课堂中老师艺术的处理好突况是攸关重要的,否则,本可高效的课堂将被毁于一旦!

3.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阻碍了课堂的高效行进

(1)较差的聆听习惯阻碍了课堂的高效进行。课堂中走神或者窃窃私语的孩子失去了与音乐碰撞的机会,同时想用心感受音乐的小朋友也因为周围的窃窃私语而受到了影响。较差的聆听习惯大大降低了学习歌曲的速度、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学生回答问题、小组汇报表演,都需要一个安静的氛围。不聆听、讲话的习惯大大影响了汇报者的思绪和质量,同时自己也失去了学习别人长处的机会,当然课改中所提倡的培养学生互评及鉴赏能力则是在走形式化了,没有听何来评!总之,老师准备的再充分、教案设计的再精彩,学生没有好的聆听习惯,那么这节课都是低效、无味的!

(2)孩子较差的语言表达能力让课堂效果差强人意。课改背景下的音乐课堂,是充满生命力、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整个课堂教学活动是以师生交流互动、生生合作活动为主要形式。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凸显,学生不再是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小牛犊,老师不再是灌输者,而是一个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老师开始放手让学生去感悟音乐,从音乐体验中去感受音乐基本要素的重要,去体会音乐的美和作用。这种上课模式留给了学生很多发挥的空间,学生畅所欲言的说出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多了。此时,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显得尤为重要!但学生词不达意,耽误了时间还达不到效果。这样的结果是差强人意的!

(3)低效的小组合作。“合作学习”作为新理念,成为了各学科课堂中的教学形式之一。但没有凝聚力、成员能力分配不均的小组,是不可能做到高效合作,形成小组间良性竞争的。散如沙石的小组讨论中,没有人知道要总结大家的观点,做出结论性的选择,而能力较弱的小组长期作为观众也逐渐的由力不从心演变到了灰心丧气。除此之外,小组讨论过程中吵闹的环境、讨论结束时不能收放自如的纪律,都会使一节精心创设的课显得杂乱无章!不但没有提高学生的合作水平,反而为学生学习音乐带来了很多不利的情绪和不良的演唱习惯!

音乐课堂的低效绝不仅仅是学生的原因,老师家长的观念和做法都会对课堂效率起到决定性作用。三管齐下,对症下药,对音乐课堂效率的提高会有很大的帮助。

三、对音乐课堂低效现象的建议

教育思想家乌申斯基曾说过:“人的好习惯就像是在银行里存了一大笔钱,你可以随时提取它的利息,享用一生。一个人的坏习惯就好像欠了别人一笔高利贷,老在还款,老还不清,最后逼得别人走入歧途。”

1.家校合作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重视程度

多与学生家长沟通,引导家长避免过度溺爱、管教过严、简单粗暴等不良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了解新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孩子行为习惯的教育。帮助家长了解音乐对人一生的作用,引导孩子正确认识音乐的重要性,做好表率作用,为孩子营造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同时,尽量减少学生接触负面社会环境的机会,如游戏厅,降低社会环境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2.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

纠正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如把扰乱课堂看成是“英雄行为”,把顶撞老师看成是“勇敢”,培养学生谦虚、宽容、懂事的乐观性格。

3.老师高度重视对学生课堂常规习惯的培养

为学生设计一套行为习惯要求,同时做到严格规范要求,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检查,不让学生钻空子。

(1)与音乐学科以外的老师沟通,音乐课不逗留学生,对迟到学生采取扣除平时分的方式规范上课时间,为音乐课创设良好的上课氛围。

(2)培养学生的聆听习惯。要求学生用心聆听音乐,不可以讲话。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老师不断的提醒,眼神的提醒、动作的暗示、甚至是停止音乐,让学生逐渐成为一个文明的、用心的听众!课堂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展示中,聆听伙伴的智汇报成果,明白只有各行其职,才能使每个人都有所得!

(3)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老师要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对学生过于繁琐的回答要做出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在反复的回答、提出问题、再回答这样一个过程中,相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得到长足的进步

(4)培养学生高效合作的良好习惯。有质量的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基础之上的,有了好的习惯,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合作和创新能力!首先,分工明确,组员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小组分工为:汇报员、小组长、乐器组长(看管分发小组乐器)、编导、纪律组长。小组长的职责是组织全组的成员有序的进行讨论交流、实际表演,汇报员的职责是代表小组发言,简洁的汇报出组员的讨论精华,纪律组长的职责是维持合作讨论,表演过程中所在小组的纪律;其次,合理划分小组成员,能力较强的学生和较弱的学生搭配分组,起到互帮互助的作用,实现全班参与;最后,培养学生讨论问题时轻声轻语的习惯,好的讨论环境让效率提升的同时,避免了学生的喊叫歌唱的习惯。同时使用音乐口令让师生间配合默契,让学生能够收放自如的结束合作讨论表演

4.评价激励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适时的奖励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刺激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导向和监督作用。在此过程中对学生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及时进行总结,每月一评,学期末进行总表彰。从不同的角度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同时通过自评,和互评,寻找别人身上的好习惯通过多元化评价,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改正不好的行为习惯。

5.提高老师的个人能力

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最佳教案。教师在备教材、备教法、备标准[6]的同时,要重视备学生和备学法。只有了解了学生,对学生原有知识水平了如指掌,并结合教学目标和内容合理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如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大组学习,才能使各项教学目标以最好的方式达到。

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提高和进步、家长的密切配合下,引导学生从主观意识上重视音乐,喜爱音乐,家校有意识的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同时采用评分机制鼓励约束学生,长期以往,高效的音乐课堂定会逐渐成为一种常态课的形式存在。

在新的教育改革理念下,让学生有兴趣的畅游在音乐世界里,通过聆听、表现和创造音乐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处于课堂改改热潮中的音乐老师都要为之努力的目标。同时,通过音乐课这个舞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在小组合作创新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孩子在实践中慢慢收获宝贵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更是新时代音乐老师需要为之奋斗和努力的!以上种种对学生上课时的行为习惯和老师的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和老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持之以恒。在科学的教学理念的引导下,高效音乐课堂的形成需要老师和学生坚持不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琳.浅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与对策[J].新课程,2011(10):107.

[2]曾晓莹.立足音乐课堂,培养创新能力[J].才智,2009(15):25.

[3]梅玲.小学音乐教学中聆听的技巧[J].江苏教育,2012(07):41.

[4]时艳春.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浅谈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J].现代阅读,2011(12):61.

[5]赵丽荣.浅谈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对策[J].新课程(教研),2011(08):47.

篇(5)

关键词:抽样调查 音乐学习 兴趣取向

一、引言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是高等音乐艺术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方针,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原则,培养合格音乐教师的重要环节;是体现教育质量,推进高校音乐教育改革,提高教育水准的重要途径。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音乐教育状况进行抽样研究,主要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说明小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取向特点。共发放问卷240份,有效问卷222份,其中男生120份,女生102份,三、四、五年级平均各74份,。目的在于提供小学生对音乐学习需求的总体概况,问卷主要涉及以下问题:

(一)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高低总体状况

(二)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各个视角的兴趣

1.音乐类别的兴趣;

2.音乐风格的兴趣;

3.乐器种类的兴趣;

4.课外学习方式的兴趣;

5.课堂活动的兴趣;

6.对音乐教师的兴趣。

(三)男女生音乐学习兴趣的差异

二、调查结果基本描述及分析

(一)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兴趣高低总体状况

由表1(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者占62%,其中女生占41%,男生占21%;比较喜欢音乐者占23%,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18%;一般喜欢音乐者占15%,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3%;不喜欢音乐者占0%。由表2(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非常喜欢音乐课者占62%,其中女生占45%,男生占17%;比较喜欢音乐课者占23%,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20%;一般喜欢音乐课者占15%,其中女生占3%,男生占12%;不喜欢音乐课者占0%。

通过比较可以得知,三年级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与对音乐课的热爱程度基本吻合,并且男女比例也非常接近。非常喜欢音乐及音乐课的学生占有绝对优势,为音乐课的进行及音乐课堂效果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但是,表1(2)、表2(2)显示,学生们对音乐及音乐课的喜爱程度的表达开始由“非常喜欢”倾向于“比较喜欢”,并且出现不喜欢音乐及音乐课的学生。这些现象是由于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喜好、教师个人素质及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音乐素质等等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总体来看,大多数学生对音乐及音乐课都是持喜欢态度的,学生们对音乐及音乐课的兴趣也是相当高的。

(二)小学生对音乐学习各个视角的兴趣:

1.音乐类别的兴趣

由表3(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喜爱中国民族音乐者仅占16%,其中男女各占8%;喜爱西洋古典音乐者位居第二,占24%,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17%;喜爱流行音乐者位居首位,占39%,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24%;喜爱儿童音乐者占17%,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2%;其它音乐类别占4%,其中男生占4%。

由此得知,流行音乐对小学生的吸引力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西洋古典音乐。这与流行音乐本身具有的通俗性、大众性、广泛传播性及学生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密不可分,学生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恐怕是流行音乐。喜爱西洋古典音乐的学生中,其中有一部分是由于学习了西洋乐器特长,其中一部分是由于喜爱古典音乐的高雅风格,其中一部分是由于热衷西洋乐器的华贵外观等等。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民族音乐这一概念在学生们的思想中往往比较模糊,并且音乐课堂中呈现出来的中国民族音乐往往不具有一定娱乐性,而是以教化、祭祀等此类功能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这与大众的审美眼光不一定契合,与大众距离太远,所以造成学生甚至大多数人们不关注本土音乐。

由表3(2)可以看出,随着年级递增,喜爱儿童音乐的学生逐年递减,喜爱流行音乐的学生逐年递增,喜爱中国民族音乐的学生开始上扬,甚至超过了喜爱西洋古典音乐。由此可见,伴随着身心逐渐成熟及良好教育的熏陶,学生们开始关注本土文化。民族音乐文化的广泛传播,不仅取决于音乐教师的努力,更取决于大众对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取决于政治肯定力度经济投入力度、社会宣传力度等等各个方面。民族音乐文化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值得广泛探讨交流。

2.音乐风格的兴趣

由表4(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最喜爱轻快活泼风格的音乐,占总体45%。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2%;其次,喜爱华丽抒情风,占24%。其中,女生占17%,男生占7%;喜爱忧伤感人风的学生占17%,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12%;喜爱庄严威武风的学生占14%,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12%。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普遍喜爱轻快活泼的音乐是健康向上的表现。在“庄严威武”一栏中,可以看出,选择者几乎为男生;在“华丽抒情”一栏中,可以看出,选择者多为女生,这正好符合男女生身心发展特点。值得注意的是,选择“忧伤感人”一栏的学生始终占据不可忽视的比例,此类学生一般比较感性或者内向,性格较为敏感,但是感悟力较强。如果加以正确引导,此类学生的才能还可以得到良好发挥。

由表4(2)可以看出,这种比例并未随着年级增长而发生很大波动,说明这是小学生音乐风格取向的共同特征。

3.乐器种类的兴趣

由表5(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最推崇的是西洋乐器,占总体52%,其中女生占21%,男生占31%;其次为中国乐器,占21%,其中女生占16%,男生占5%;打击乐器占14%,其中男生占14%;其他乐器占12%,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7%。小学生喜爱西洋乐器与喜爱西洋音乐的原因直接相呼应,在“西化”的社会中,大众盲目的跟随西方潮流,其中儿童不可避免的卷入崇洋的风气。喜爱中国乐器的学生不足喜爱西洋乐器学生的一半,这个问题值得思考。选择打击乐器的学生全部是男生,也许他们热爱打击乐强烈的律动,也许他们热爱“玩”打击乐时的酷,或者其他原因。选择其他乐器的同学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学生并不清楚自己喜爱的乐器属于哪类乐器。比如,管乐、吉他等等;另一类学生则并未说明具体乐器。所以,音乐的基础教育绝不可以松懈,不然,可能会制造出大笑话!

由表2(2)可以看出,各类乐器在学生们心目中的地位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只是有微微浮动。即西洋乐器比例有所下降,中国乐器比例有所上扬,打击乐器比例也有所上升,并且有女生选择了打击乐器。选择其他乐器种类的学生明显下降。可见,学生对乐器的认识有所加深。

4.课外学习方式的兴趣

由表6(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课外接触音乐、了解音乐的途径主要以看电视、欣赏音乐会居多。通过电视接触音乐的学生占32%,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8%;通过欣赏音乐会接触音乐的学生占30%,其中,女生占14%,男生占16%;其他主要指MP3、MP4及有音乐特长的学生这几类,占16%,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7%;通过网络接触音乐的学生占11%,其中,女生占2%,男生占9%;通过广播接触音乐的学生占11%,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7%。值得一提的是,有高达30%的学生通过欣赏音乐会来艺术熏陶,其中,有些学生并未学习音乐特长,这主要来源于三大要素:第一,音乐厅的物质基础;第二,经济基础;第三,家长的培养意识。这是大城市独具的优势,也是美育实施较为顺利的区域。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由表6(2)可以看出,学生接触音乐的途径发生了很大转变: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开始通过网络接触音乐;随着课业的繁忙,看电视的机会可能会减少;欣赏音乐会的机会也减少很多。网络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欣赏音乐会的现场体验被虚拟的网络代替了。

5.课堂活动的兴趣

由表7(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学唱歌曲,占32%,其中女生占18%,男生占14%;其次为聆听音乐,占26%,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7%;选择创编表演的学生占12%,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7%;选择音乐知识的学生占16%,其中,女生占7%,男生占9%;选择其他的学生占14%,其中,女生占5%,男生占9%。由表8(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学习音乐时更多认为音乐动听、好玩。认为音乐动听的学生占48%,其中,女生占23%,男生占25%;认为音乐好玩的学生占30%,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0%;认为音乐易学的学生仅占12%,其中,女生占10%,男生占2%;其它主要指:有挑战性、很难、希望早点下课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音乐时只要认为它是有趣好玩的、美妙动听的,就会促进学生吸收音乐。学生喜爱美妙的音乐,自然产生学唱的冲动,所以他们最喜爱学唱歌曲、聆听音乐,次而才是接受理性的音乐知识等。但是,由表七(2)可知,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更喜欢被动的聆听音乐,经过了四年级充分的唱歌活动,到五年级时就没之前喜爱唱歌了。认为学习音乐容易的学生始终占据少数,由于各种各样诸如音准、识谱、表演、心理等方面的原因,学生们多数认为音乐“好听而不好学”。音乐教育家李丹娜老师在一次讲座上发言:“拿‘音准’来拦截孩子们迈进音乐大门,我们应该想想是不是们把音乐殿堂的门槛开设的太高了?要知道,儿童时期的孩子们唱不准音是正常的,我们应该把音乐教师和孩子们从黑板板凳上解放出来!”当然,凭现实音乐教学条件我们无法达到太理想的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借鉴一种思想理念,引入一种降低门槛的思维。让孩子们在喜爱音乐的基础上能够很快融入音乐、读懂音乐,掌握一种能力,培育一种修养。这是最重要的,也应该是我们可以达到的。

6.对音乐教师的兴趣

由表9(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对音乐教师的满意程度非常高,非常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67%,其中,女生占41%,男生占26%;比较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25%,其中女生占8%,男生占17%;一般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8%,其中男生占8%;不喜欢音乐教师的学生占0%。由表10(1)可以看出,三年级学生认为音乐教师最大的优点是能歌善舞,占45%,其中女生占19%,男生占26%;选择“美丽善良”的位居其次,占26%,其中,女生占15%,男生占11%;选择“知识丰富”的占23%,,其中,女生占9%,男生占14%;选择“其他”的占6%,其中,女生占4%,男生占2%。

音乐教师的最大优点是带有很大可变性的,依据具体的时间地点而异。但是一位优秀的受学生欢迎的音乐教师一定具备以下几点素质:第一,“热爱本职工作”,“对学生负责”,“能以身作则”;第二,“喜欢学生、理解现代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第三,“有较高的艺术修养,业务过硬”,“视野广阔,音乐知识面要宽”;第四,“教学方法灵活”,“教法上要有独到之处”;第五,“性格热情、开朗、活泼、有朝气、有主见”,“动作大方自然,说话风趣、幽默”,“上课时最好面带笑容,不要遇到什么事就生气”。优秀的音乐教师在于不断努力上进,为学生树好榜样,相信会令多数学生信服。如果说学生配合是使得音乐课顺利进行的“群众基础”,那么,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将是音乐课锦上添花的“领导机制”。

三、结语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高年级的音乐教育,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很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从情感上看,他们经常处于比较平静、持久和愉快的状态。从意志上看,他们的意志品质有所提高,对人、对事的评价能力也在逐步增长。从音乐教学的角度看,由于他们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感受体验与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展,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常识也需增加内容。在教学方式上,需要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为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尊重、重视学生音乐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应首先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充分利用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善于调动学生好奇心,以此为引入点,开展良好的音乐教学工作。

第二,改善课堂教学内容及形式,使其丰富多彩,充满趣味性。只有不断变换教学内容及其展现形式,才能够不断吸引小学生的眼球,使其保持新鲜感,不仅保持了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而且达到了良好的音乐教学效果。

第三,增加互动交流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们在“玩中学”,使其身心充分融入音乐课堂,感受音乐的同时,发挥自身音乐能力,并且了解学习其他同学具备的音乐素质,不仅达到了相互学习的交流目的,更加深了同学们之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第四,灵活把握学生发育特点,做到“量力而行”。教师作为音乐课的引领者,应该善于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更好的帮助学生在音乐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这样,才能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源源不断。

经过本次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及时了解到现代小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状况,只有善于了解“民情”,才能更好的为小学生服务,才能达到预期的小学音乐教育目标。在这样不断地积累和交流过程中,相信我们的音乐教育事业会做得更好。

附录1:音乐学习调查问卷(学生卷)

关于“音乐学习”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好!以下的问题是为了解您对音乐的兴趣及其学习的过程而设定的问卷,请认真填写,谢谢!

学校及班级:

性别:①男②女

年龄:岁

个人专栏:

1.你喜欢音乐么?

①非常喜欢②比较喜欢③一般④不喜欢

2.你更喜欢哪类音乐?

①中国民族音乐 ②西洋古典音乐 ③流行歌曲 ④儿童歌曲 ⑤其它

3.你最喜欢的音乐风格是什么?

①庄严、威武②轻快、活泼③华丽、抒情④忧伤、感人

4.你最喜欢哪类乐器?

①中国乐器②西洋乐器③打击乐器④其它

5.日常生活中,接触音乐的途径主要是:

①网络②广播③电视④音乐会⑤其它

6.课外学习了哪些音乐特长?

①西洋乐器②中国乐器③声乐④无 ⑤其它

音乐课堂:

1.你喜欢上音乐课么?

①非常喜欢②比较喜欢③一般喜欢④不喜欢

因为:

2.你认为音乐课上最有趣的活动是什么?

①学唱歌曲 ②聆听音乐 ③创编表演 ④学习音乐知识 ⑤其它

3.音乐课堂气氛是:

①快乐轻松②严肃安静③热闹沸腾④紧张压抑

4.学习音乐的困难是:

①识谱②表演③节奏协调④旋律音准⑤其它

5.你认识以下那种乐谱?

①五线谱②简谱③五线谱和简谱④无

6.你是怎样学会一首歌曲的?

①反复跟老师唱歌 ②平常多听多积累 ③找歌词和旋律特点 ④跟着感觉走

7.你希望音乐课上能多学一些:

①音乐知识,比如音乐故事②表演创造③演唱、演奏④其它

8.你在学习音乐时有什么想法?

①好听②好学③好玩④其它

9.你喜欢现在的音乐老师么?

①非常喜欢②比较喜欢③一般④不喜欢

10.音乐老师最大的优点是:

①能歌善舞②知识丰富③美丽善良④其它

11.学习音乐的好处是:

①更加快乐②获得知识③提高审美能力④获得展现自我的机会

12.请谈谈你对音乐和音乐课的建议吧!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音乐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马达.音乐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4]曹理.曹理音乐教育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6]《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文系音韵――第三、四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篇(6)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音乐教学;赏识教育;尊重;理解

赏识就是一种认可,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认可方式,俗话说就是“你可以的,你能行”。而赏识教育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内在素质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其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教学理念。因此,教育者应多运用赏识教育,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断地用赏识、激励、期待的方式,让学生在自信、快乐的环境中发挥自己的潜能。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呢?本人将从赏识教育中的课堂经验和原则谈谈自己的观点。

1信任孩子

信任孩子是赏识教育的原则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怯懦的学生,他们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进行歌唱表演,甚至不敢抬头直视老师一眼。怎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老师信任他呢?首先,教师要想办法帮孩子们树立自豪感。记得在一次低年级的期末测试中,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名叫杨婷婷,在测试过程中,老师刚点到她的名字就有许多同学在偷偷地笑,还有个别同学干脆直接对我说:“老师,她不行的,别喊她了”。可我相信这孩子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表现自己。我用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她,在我的鼓励和同意一起带她唱的情况下,她怯生生地来到讲台上,然后按测试的要求进行表演。表演的结果是只有我的声音,而她只是微笑地动了动嘴唇,没等唱完,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回自己的座位,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下,此景引来一片轰笑。这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说:“同学们,杨婷婷同学今天终于大胆站上舞台了,我们为他的进步感到自豪,掌声鼓励!”全班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来鼓励她,到第二节测试课中,我发现杨婷婷的手欲举又不敢举。我面带微笑边给其他同学测试边不时地看她,过了一会儿,她的手终于举起来了,我立刻用赏识的目光示意她,只见她小声说:“老师,我能再考一次吗?”听到她的话,我带头鼓掌鼓励。杨婷婷同学带着羞涩终于又一次站上了讲台。这一次虽然她唱得不理想,但是她已经从一定的心理障碍中解放出来了。在我的带动下,全班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杨婷婷同学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班里。要孩子们增强自豪感,就要给孩子们力量,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

2尊重孩子

赏识是一种尊重,运用赏识教育就要学会尊重孩子。在音乐课堂中,如果老师仅做到信任学生,不注意尊重学生,单有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被学生认可的。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在课堂上老师认真倾听孩子们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现。在音乐课堂上,孩子们会碰到许多小事情,而他们都会当成大事情并自觉地报告给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认为妨碍课堂进度,而立刻制止他们的报告,结果会发现,学生因报告后得不到理会而窃窃私语,这才真正地影响了课堂教学。在我刚担任教师时,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记得有一次我上一年级的音乐课,有位小朋友报告说有人扔垃圾给他,当时我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他可能是认为没有举手就说话,老师不理他,又举起小手,可我还是不理他,过了一会儿,他的桌子底下传来嚓嚓的响声,许多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并争着向我报告发生的事情,我的课只好暂时停下来。这次教训我非常深刻。其实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会使孩子们产生满足感,从而增强注意力,课堂教学才会得以顺利进行。其次,要尊重孩子,老师还要学会向孩子们请教,用心理学来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向孩子们请教,如用“老师这样做好不好?你们喜欢吗?怎样做你们才更满意?”等课堂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关心,激发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应。

3宽容孩子

宽容不等于放任,一方面宽容是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一味地要求唱得好,表演到位,对孩子的纪律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儿童的成长规律。宽容意味着先接纳,接纳孩子的一切,后升华。给孩子一个广阔的心理空间,诱发孩子的求知欲望。遇到问题,不是马上问“你怎么了”而是学会首先问“我怎么了”。以前在我任教的小学二年级当中,有一个班,由于人数较多,因此课堂纪律很难维持。刚开始我制定了很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学生上课铃响之后回教室做好课前准备,课堂上还要不停的表扬这个,批评那个,来提醒他们遵守纪律。但过了段时间,课堂纪律收效不大。大概过了半个学期,通过总结经验和教训,我意识到,不是学生们出了问题,而是我的教育方法出了问题。通过思考,我觉得自己制定的课堂纪律过于强硬,难以服从和忍耐。之后,我改变教学方法,利用班级文化建设机会,全班每月评选“文明之星”和“纪律棒棒小组”,而纪律较差的学生,我邀请他们参加“进步之星”的评比,让他们同样受到关注。在这过程中,我并不急于要求孩子们每个人都能评上“星”,但全班同学的纪律观念转变了。虽然没有完全好转,但我有等待的思想准备,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的不良习气也非一天形成的,而老师不可能要求孩子们用一天的时间完全改变,只有用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孩子们的缺点必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到后来,这个班的课堂纪律有了根本好转,这证明我的做法是正确的。

4结语

运用赏识教育,用真诚的语言对学生的每个闪光点进行充分肯定,会带给学生信心和动力。在课堂上,老师多一些表扬和鼓励,学生会感到如沐春风。表扬鼓励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课堂瞬间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提高音乐课堂的审美意识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信,这就是赏识教育的魅力所在吧!

参考文献

[1]《新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篇(7)

关键词:音乐;赏识;艺术

赏识就是一种认可,所谓赏识教育就是对受教育者的一种认可方式,俗话说就是“你行”。

《新课标》的出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精神,《标准》不仅对音乐学科的性质、价值、定位、依据基础的理念作了全新的表述,而且突出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赏识教育外在表现为对人对事有积极的态度;内在素质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其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这一教育教学理念。那么如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进行赏识教育呢?本人将从赏识教育中的原则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信任孩子

信任孩子是赏识教育的原则之一。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怯懦的学生,他们不敢回答问题,不敢进行歌唱表演,甚至不敢抬头看老师一眼。孩子们即有脆弱心态又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前者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后者需要良好的环境才能激发出来。因此我们要充分信任孩子,用信任的眼光、信任的手势、信任的语言和信任的力量来激发他们。怎样才能让孩子觉得老师信任他呢?

首先,教师要想办法帮孩子们树立自豪感。记得在一次低年级的期末测试中,我们班有一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孩子,名叫刘文静,在测试过程中,老师刚点到她的名字就有许多同学在偷偷地笑,还有个别同学干脆直接对我说:“老师,她不行的,别喊她了”。可我相信这孩子能与其他孩子一样表现自己。我用赏识的目光、信任的眼神来激励她,在我的鼓励和同意一起带她唱的情况下,她怯生生地来到讲台上,然后按测试的要求进行表演。表演的结果是只有我的声音,而她只是微笑地动了动嘴唇,没等唱完,她已经迫不及待地跑回自己的座位,头深深地埋在课桌下,此景引来一片轰笑。这时候,我就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刘文静同学今天终于大胆站上舞台了,我们为她的进步感到自豪。掌声鼓励。”全班的同学以热烈的掌声来鼓励他,到第二节测试课中,我发现刘文静的手欲举又不敢举。我面带微笑边给其他同学测试边不时地看她,过了一会儿,她的手终于举起来了,我立刻用赏识的目光示意她,只见她小声说:“老师,我能再考一次吗?”听到她的话,我带头鼓掌鼓励。刘文静同学带着羞涩终于又一次站上了讲台。这一次虽然她唱得不理想,但是她已经从一定的心理障碍中解放出来了。在我的带动下,全班的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从此以后,刘文静同学以崭新的面目出现在班里。

要孩子们增强自豪感,就要给孩子们力量,孩子们在老师的鼓励下变得自爱、自信和自强。我从这个孩子的身上领悟到:培养孩子们的自豪感是多么重要。

其次,老师要学会崇拜孩子。因为我们的孩子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此,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无可比拟的,作为老师就应该坚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最棒的!

二、尊重孩子

赏识是一种尊重,运用赏识教育就要学会尊重孩子。在音乐课堂中,如果老师仅做到信任学生,不注意尊重学生,单有居高临下的信任是苍白无力的,是不被学生认可的。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说话,在课堂上老师认真倾听孩子们说话是尊重孩子的重要表现。在音乐课堂上,孩子们会碰到许多小事情,而他们都会当成大事情并自觉地报告给老师。遇到这种情况,如果老师认为妨碍课堂进度,而立刻制止他们的报告,结果会发现,学生因报告后得不到理会而窃窃私语,这才真正地影响了课堂教学。在我刚担任教师时,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记得有一次我上一年级的音乐课,有位小朋友报告说有人扔垃圾给他,当时我看了他一眼没有理会,他可能是认为没有举手就说话,老师不理他,又举起小手,可我还是不理他,过了一会儿,他的桌子底下传来嚓嚓的响声,许多孩子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了,并争着向我报告发生的事情,我的课只好暂时停下来。这次教训我非常深刻。其实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倾听孩子的诉说,会使孩子们产生满足感,从而增强注意力,课堂教学才会得以顺利进行。其次,要尊重孩子,老师还要学会向孩子们请教,用心理学来研究孩子是怎么想的,研究他们最容易接受的方法是什么,这样就容易得到孩子的配合。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向孩子们请教,如用“老师这样做好不好?你们喜欢吗?怎样做你们才更满意?”等课堂语言,让孩子们感受到我对他们的尊重,对他们的关心,激发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应。

三、理解孩子

理解孩子是赏识教育的主要表现。理解就是换位思考,在信任和尊重的基础上,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问题,有许多问题,本来老师想不通的,换位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是理解的作用。就拿音乐课中的端坐来说吧。端坐的姿势要求腰杆挺直,两腿并拢,小手放平。大部分的音乐教师都抱怨自己不是班主任,一节课里没几个学生能端坐听讲。我曾做过端坐的实验,看电视时,要求自己以端做的姿势来完成,结果不到30分钟,累得腰酸背疼,更何况一个儿童要端做35-40分钟。其实,这时如果教师再换一种角度去看待孩子,你会发现,趴在桌面上听你讲课的孩子是可爱的,歪着身子用手托头思考的孩子是认真的。

四、激励孩子

激励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音乐课堂教学应以正向激励为主。表扬孩子,告诉孩子怎样去做,为孩子指明方向。如:我常在学生回答问题或表演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赞赏地说“你唱(演)得真棒!如果速度再慢些就更好了”等等。正向激励的同时,负向激烈的存在也是必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向比较大胆的学生质疑:你行吗?向他们提出挑战,激发他们的好胜心理。记得有一次,我让学生编写新歌词,最后师生一起同唱新编歌词,在不断地演唱新“作品”过程中,孩子们不断地看到了自己的成功,极大地激励了学生的编写欲望。

五、宽容孩子

宽容不等于放任,一方面宽容是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满足了孩子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老师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于单一,一味地要求唱得好,表演到位,对孩子的纪律要求过高、过严,以完美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容不得孩子身上有一丝缺陷,实际上违反了儿童的成长规律。

总之,在音乐课堂中的赏识教育方法是多样化的。这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而是通过赏识孩子的行为结果,以强化孩子的行为;赏识孩子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和动机;创造环境,以指明孩子发展方向;适当提醒,增强孩子的心理体验,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努力塑造健全人格,从而打造出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