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3:4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篇(1)

今天的会议由市委常委,副市长×××同志亲自主持,各区、各部门负责人都到得很齐,刚才的表态也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明确会议主题

今天会议的主题就是扎实推进创森工作,强化责任,强化目标,乘势而上,达到三个促进:促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武汉“两型”社会建设;促进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二、进一步提高认识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两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武汉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老百姓提高生活品质的需要;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突出实践特色的重要内容。我们这座城市越来越需要这种国家级的大牌子、好牌子、金牌子。

三、充分肯定迎检工作

6月份,国家林业局综合考察组对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评估的结果非常振奋人心,这是各区、各部门、全市上下前一段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里充分肯定同志们的工作,我也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创森办的同志们、向各区的负责同志、向各部门的同志为前一段为迎接国家林业局综合考察组所做的工作表示深深的谢意。下一步,我们要做到思想不松、创建不停、力度不减、班子不散、氛围不弱,保持连续性,再重视、再抓紧、再合力、再落实。

四、落实专家意见

要围绕创建目标,查漏补缺、自我加压,特别是根据专家组的意见,逐项整改落实,增加绿量、提升水平,要让人民群众更多的享受创建带来的生态产品,让人民群众更多的共创共享城市森林带来的创建成果。希望各区、各部门回去后迅速制定计划、落实整改,把本地区、本部门、本行业创建的水平大大提高一步。

五、抓紧启动筹备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要把第七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办成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论坛。论坛的筹备方案还要全面的、逐项的细化。目前来看,方案还有一些漏洞,比如创森主题歌,现在就要发动、邀请有关艺术家创作,要形成氛围,达到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效果,不仅仅只是演员和少数人会唱;另外,关于参观考察线路的问题,要尽快预选几个点,让今天来参会的各位先了解掌握,从现在就开始不断的呵护、培育、建设、完善。要想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论坛,就要充分的展示武汉的创建成果、展示武汉的绿化成果、展示武汉的生态文明成果、展示武汉的城市文明成果。不能总认为还有时间,能干大事的人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所以,方案从现在开始还要继续细化。

六、健全工作机制

篇(2)

关键词 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建设;保障措施;四川西昌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程度的体现和重要标志,成为繁荣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城市居民的健康源泉。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于2004年开始“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授予工作,这是对一个城市在城市森林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是促进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1-4]。因此,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相关技术要求,加快西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西昌市概况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享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美誉,是全国最负盛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小春城,拥有

一是城市森林覆盖率54.9%。全市幅员面积2 655km2, 2004年底,林业用地面积16.87hm2,2005~2009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 350hm2。截止2009年12月,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305万hm2。二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8%,绿地率32.5%,林木覆盖率30.9%,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8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4.8m2,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三是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9.5%。根据《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昌市城郊范围包括小庙、西郊、马道、四合、高枧、川兴、海南、大箐、大兴等乡镇,总面积36 991.56 hm2。截止2009年6月,西昌市城市郊区有林地及灌木林地总面积14 598.5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5%。四是为进一步增大绿量,提高绿视率,丰富城市立体绿化景观,河堤、建筑墙面、立交桥两侧、单位居住围墙、花架、花廊等实施垂直绿化,种植紫藤、爬墙虎、迎春花、连翘等各种藤本植物10余种,面积达3万m2,扩展了市区绿化空间。 

   2.3森林生态网络建设

一是城区绿色空间拓展工程。为符合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的要求,打造璀璨别致的安宁河谷明珠、“五彩休闲西昌”,建立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相对稳定而多样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控制和改善城市的大气污染、热岛效应、粉尘污染,全面提高城市质量,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到2010年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5m2,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能够有效覆盖建成区。二是城区五彩河岸景观打造工程。通过创森建设,使三河六岸形成融碧水、蓝天、绿树、鲜花于城市风情,纳交通、生态、景观、休闲于一系,集滨水景观带与沿河历史人文景点于一体的景观旅游生态走廊。营造富有文化内涵、自然舒展的滨河形态,实现一个整体、有机、舒适、高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河五彩景观带。三是邛海湿地建设工程。顺应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发展趋势,以提高邛海水质为主,重点建设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完善湿地游览区,使其成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到2010年完成湿地游憩区的改善,环湖绿带建设和湿地保护区和湿地恢复区的建设。四是山地森林生态建设工程。西昌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人工造林21 300hm2,天然林管护129 100 hm2,退耕还林8 753.3hm2,荒山造林6 666.7hm2,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3.4%上升至2004年的54.9%,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少。五是安宁河生态治理与开发工程。安宁河属金沙江水系,北南走向,是西昌市的母亲河。为打造安宁河沿岸大型生态防护屏障,绿色安宁河生态廊道,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保持河流生态自然属性,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滨水区域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带动周遍区域的经济发展。六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西昌市区的通道包括国道、省道和县道,总里程117.5km,可绿化里程84.4km,可绿化面积158hm2。近年来,通过“一办三创”、“创建四川省森林城市”,城市内部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较好。西昌出入城道路已使用三角梅作为主要观花植物,体现了地域特色。七是五彩农庄建设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多数乡村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保护、优化好村落的生态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综合整治,提高空间环境质量、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新农村,达到水清、岸绿、河畅、五彩的效果。突显乡村特色,体现出乡土气息和乡土风情,注入新的绿色家园文化特征,形成绿色环保、健康富足、特色鲜明的五彩农庄,加速农村产业升级换代。八是生态休闲旅游建设工程。西昌具有春早、夏凉、秋爽、冬暖,四季如春的自然条件,自然风光秀丽。同时西昌有悠久厚重的文明历史,现代高科技的航天发射基地和古朴浓郁的彝族风情,构成特色鲜明、极富鉴赏性的旅游目的地,宜于休闲度假。已打造了土城湿地公园、邛泸景区、“乡村八景”等生态旅游基地。以“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为主题,以生态、阳光、健康、民俗为特色,重点打造三大基地、四条旅游线路,拉长产业链条,改善西昌市的产业格局,形成“城乡互动、农林水结合”的城市森林旅游体系。乡村旅游不断优化,升级打造乡村八景,新增农家乐120家。在乡村旅游带动下,2009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800万人次。九是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西昌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开发不仅是林业部门自身的发展问题,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这些地区农业环境、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问题,涉及范围最广,面对的人群最多,对西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西昌市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着力建设速丰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油橄榄基地等,通过走以农户联基地、基地联龙头、龙头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促进了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林业已经成为西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目前,全市已逐步培育形成了水果、花卉、蚕桑、速生林等林业主导产业。建成绿色无公害石榴基地6 666.67hm2,绿色鲜食小水果(桃、葡萄、樱桃)基地1 333.33 hm2,酿酒葡萄基地333.33hm2;建立生态观光型花木园区333.33hm2,鲜切花和香精油玫瑰生产基地1 333.33 hm2;建成2 000hm2投产桑生产基地,年产茧2 250t;建立666.67hm2速生林示范基地,并将逐步发展到6 666.67hm2规模;建立油橄榄基地1 333.33hm2,并将逐步扩大到6 666.67 hm2。2008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6.23亿元,占西昌市农业总产值的18.64%和国民生产总值的2.14%,农民从林业产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352元。

2.4森林健康

一是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西昌市植被类型多样,共有233科532属2 000余种植物,从亚热带到温带森林均有分布,别具特色,从山谷到山顶,有热带的香蕉、剑麻;也有亚热带的攀枝花、仙人掌;温带的松、栎;寒温带的冷云杉。其中有攀枝花苏铁、棕北杜鹃、西康玉兰、黄杉等34种国家第1批保护珍稀植物。西昌市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近400种,其中已知兽类60余种,鸟类252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20余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监测工作,健全了工作体制,经常开展 湿地、植物、动物等专项执法检查,惩治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重视湖泊、江河水源地保护,将邛海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城市森林建设突出乡土树种。西昌市城市森林建设常用森林植物约259种,其中,乔木种类132种,灌木种类98种。城市建成区共栽植各类乔木127.7万株,灌木75.9万株;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主要以云南松、华山松、柳树、杨树等乡土树种为主,引进直干桉、史密斯桉、兰花楹、小叶榕、三角梅等外来适生树种,因适宜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造林、农村道路村庄、城区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量的90%以上。三是培育与地带性自然植被类型相接近的森林景观。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强化乡土树种及地带性植被景观的建设,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护区域的生态安全。东河、西河、海河生态景观带、城市入市口森林景观建设、市政广场周边森林景观等更多地倾向于建设(或保护)一个接近自然状态的景观和环境,减少城市化对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伤害,拉近城市人群与自然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使城市和自然天然地融为一体。尤其在生态公益林和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与经营中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选择乡土树种,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生长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出乔、灌、藤、草相结合,接近于自然植被类型的森林生物群落。

篇(3)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建设步伐,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意见及分解给我县的目标任务,结合实际,现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

1999年以来,我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历史机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生态环境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地初步实现了由黄变绿的历史性转变。但以往造林绿化注重偏远山区,城镇、工矿区等人口聚集地绿化相对薄弱,与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目标不相适应。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可在全县范围内建成以乡土树种为主、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形成稳固的生态安全屏障,从而有效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建成“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愉悦群众身心,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同时,随着乡村旅游、林产基地、种苗花卉等林业经济的发展,可显著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对我县“绿色产业富民、工业经济强县、文化旅游兴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各乡镇、各部门和驻塞各单位一定要站在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开创全县生态、经济建设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从今年起3年内我县要完成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人工造林11.1万亩、封山育林12万亩,重点区域绿化人工造林14.3万亩,中幼林抚育13.4万亩,低产低效林改造7.9万亩;完成低产干果经济林园改造2万亩,义务植树233万株;城镇新增公共绿地162万平方米,绿化道路438公里、河流94公里。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0%以上,城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3%,绿化覆盖率达到35%,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平方米,道路、河流绿化率达80%以上。

三、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为统领,以发展现代林业为目标,以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为突破口,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统揽生态建设工作,大胆改革创新,着力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加快“绿色、生态”建设步伐。

(二)工作原则。坚持县委、政府统一领导,乡镇、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坚持提高人居环境质量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人工造林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增加森林资源与提高森林质量相结合的原则;坚持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相结合,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

四、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顺利推进,县委、县政府决定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政府主管副县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县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县委办、政府办主任,经济发展、财政、林业、住建局等部门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在县林业局下设办公室,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夯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期完成目标任务。

(二)明确职责任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各乡镇、各部门要按照职责要求,明确任务,分工协作,共同完成好这项工作。住建局要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充分考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特别是公共绿地等绿化用地的规划,林业部门配合搞好绿化设计,各乡镇在城镇、道路、村庄绿化中要因地制宜,确保各项指标达标。经济发展、财政、林业部门认真搞好重点项目的争取、引资工作。广电宣传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重要意义及先进典型,确保市民知晓率达85%以上,营造良好的创森环境。

篇(4)

今天,我们利用晚上时间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情况,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务,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找准差距,坚定信心,采取更加扎实有力的举措,坚决打赢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攻坚战,努力把宿迁打造成为江苏最美丽的城市。刚才,省建设厅王厅长发表了非常重要的讲话,缪市长与各区签定了目标责任状,徐市长就创建工作作了很好的讲话,部分单位负责同志作了表态发言,希望大家围绕目标,狠抓落实,务求必成。下面,我再强调四点意见。

第一,思想认识再深化,进一步树立志在必得的坚定信心

国家园林城市是一个城市的品牌和名片,也是对一个区域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生产环境的综合评价。建市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宿迁的目标,始终坚守环保底线,不断加强生态建设,持续开展绿化造林活动,全面整治城乡环境,全市的森林覆盖率、城市绿化覆盖率始终处在全省前列,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于20*年8月顺利步入了“省级园林城市”行列。在此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在今年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自20*年9月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动员大会以来,各部门、各单位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城市的绿地总量不断增加,城市综合功能不断增强,创建活动呈现出整体推进、内涵深化、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良好态势。但是,对照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还存在着城市绿化建设品位不够高、园林设施文化内涵不够丰富、景观环境整治不够到位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改进和提高。同时,从20*年开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实行每届每省限3个城市申报国家园林城市,而今年我省上报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有宿迁、泰州、连云港和金坛、溧阳、邳州等6家,创建的门槛更高、要求更严、竞争也更激烈。我们更应该看到,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根本目的不在于拿到一块金字招牌,而在于以创建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整体竞争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基础工程。现在,距离验收评定只有半年左右的时间,近期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还将先行组织专家莅临宿迁进行检查指导,创建工作时间非常紧迫,任务相当艰巨。在这样“定成败、见分晓”的关键时期,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从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重大意义的认识,始终以“我能、我行、我成功”的强势心态,众志成城,合力攻坚,确保取得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的圆满成功,努力把宿迁建设成为江苏水更清、天更蓝、景更美、空气更清新的最美丽城市。

第二,工作重点再突出,进一步硬化创建活动的各项举措

根据有关规定要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共有7类54项考核指标,既涉及硬件建设,又涉及软件配套;既涉及物质文明,又涉及精神文明、生态文明,不能有丝毫松劲和懈怠。当前,要扭住“牛鼻子”,抓住关节点,集中力量查漏补缺,集中精力主攻薄弱环节,以重点突破之功,取整体推进之效。一要全力以赴扩大公共绿地。实践证明,“含绿量”就是“含金量”。公共绿地不仅是创建园林城市的关键指标,更反映了城市的总体建设水平,是重要的投资创业环境。要在完善提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市内道路、楼间、小区等一切空间,见缝插绿,见土补绿,千方百计建绿、造绿、添绿,让能绿的地方全部绿起来。要结合春季绿化突击月活动,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重点抓好“两河一湖”水体沿岸、城市出入口、公路两侧等绿化景观建设,进一步扩大绿量。坚持以“增点、延线、扩面”为抓手,合理布局城市森林和绿地,形成全方位立体森林和绿化结构,真正把森林引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实现城乡森林园林的统筹共享。二要精益求精打造绿化精品。按照“精心、精细、精品”的要求,突出景观大道、滨水风光带、城市广场建设和改造,提高城市绿化档次。从园林建筑、园林小品、城市广场的工程建设,到主要街道、干道、林荫道路的绿化美化,都要一丝不苟,精雕细琢,做到建一个、靓一点,修一路、绿一线,建一区、美一片,使每一个工程都能成为绿化亮点工程、造园极品工程。要精心选择绿化树种,注意色块搭配,宜树则树、宜草则草、宜花则花,克服庄重有余、鲜艳不足的缺点,避免“一条路两行树、十条路一样树”的雷同,形成一街一品、一路一景、各具特色。三要一着不让抓好绿化整治。建立严格的“绿线”管理制度,依法治绿,依法护绿,严肃查处各类违法侵占绿地、破坏绿化事件,确保建一块地,活一片绿,成一团景。进一步加大绿化工程检查力度,对已建好的工程项目,要进行“回头看”、回头查,确保规划设计要求不变形走样,确保园林绿化指标不打折扣;对违章建筑和有碍城市观瞻的,要进行彻底清理,实施拆迁还绿;对绿化未达标的单位庭院和重点部位,要限期绿化到位;对确实没有足够空地进行绿化的,要依法收缴绿化补偿费,实行异地补绿。四要千方百计提升城市品位。充分挖掘城市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特色资源潜力,把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结合起来,从“露水、显绿、彰文”三个方面塑造城市特色。进一步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突出道路、供水、公交、环卫等重点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深入推进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道路交通、市容市貌、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景观保护、市政设施等治理力度,彻底消除死角和盲区。对城市古树名木要实行挂牌保护,不准随意砍伐、迁移,切实让历史的印记得到永久保存。

第三,制度创新再深化,进一步健全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

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迅速提升“绿色家园”的含金量,既要巩固已取得的创建成果,更要实现突击创建向长效管理转变。各部门、各单位要始终把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抓手,不断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使创建活动常态化、深入化、持久化。一要进一步深化园林绿化管理体制改革。坚持“政企分开、建管分离”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建、管、养三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园林绿化行业由政府出钱“养人”向出钱“买服务”,由“以费养人”向“以费促业”的转变,推动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和城市园林绿化的产业化。二要进一步完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投入的导向性作用,始终把城市绿化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基本建设计划,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保证绿化建设的资金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一步完善稳定的、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充分调动外来资本、民间资金、社会资源参与城市绿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三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植树造绿制度。坚持走全民建绿、全民护绿道路,多层次、多渠道动员和组织企业家、市民、青少年、劳动模范、妇女群众等不同群体,采取共建、捐建、认建、认养、认管等形式,发动全社会共建美好绿色家园。

第四,组织领导再强化,进一步形成攻坚决胜的强大合力

篇(5)

临安市位于浙江省西北部,东临杭州,西接黄山,南连千岛湖,北靠天荒坪,是太湖和钱塘江两大水系的源头,也是长三角地区紧靠大中城市的重点林区市。全市辖26个乡镇、街道、市域面积3126.8平方公里,人口52万。临安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有林地403万亩,占全市总面积的86%。境内有天目山、清凉峰两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是“中国山核桃之乡”和“中国竹子之乡”。临安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县治史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是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创始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奠基人钱槿的出生地和归息地。

近年来,临安市委、市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生态型、惠民型、节约型城市森林的要求,以“增绿量、上水平、抓管理、出精品”为着力点,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科学经营、效益兼顾,依法保护、建管并重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围绕建设“生态经济强市、吴越文化名城、休闲度假胜地”的战略目标,切实加快了森林城市建设步伐。临安2005年6月,临安市委、市政府决定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使“创森”工作更具有科学性与合理性,市政府委托浙江林学院编制了《临安市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对该市锦城、玲珑、青山及上甘四个街道359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建设规划区进行了规划设计。

在建设森林城市过程中,临安以工程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高效林业建设。还以“一核、三纵、五横、六楔、十园、多点”的城市绿地建设为重点,先后投入15亿元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城区绿化美化工程、兴林富民工程等五大工程,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推进环境综合整治。

临安十分注重森林、文化的和谐,在“绿色为本,文化为魂”观念的引导下,临安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文资源,围绕古寺古塔古陵园、名山名水名建筑做文章,把城市森林建设融入文化古迹保护之中,融入吴越文化名城建设之中,城市森林的文化内涵在不断提升,森林与文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激情碰撞。

围绕创建森林城市的目标,全市上下开展了密切协作的工作机制。市林业局负责全市绿化造林工作,市建设局负责城镇绿化,市交通局负责公路两翼绿化,水利部门围绕库区、河岸大搞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市教委开展绿色学校评比活动,各街道、办事处开展了花园式单位和花园式住宅小区竞赛活动。市绿化委员会把城区义务植树向农村拓展,不仅建立了“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还在全市建立了32块义务植树基地。同时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几年来,共营造了党员林、妇女林、共青林、学生林、民兵林、老年林等到各种纪念林46块,面积达1.8万亩。各级领导率先垂范,市领导每年都带头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在他们的带领下,全市人民积极行动起来,全民义务植树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全民义务植树尽责率达到了90%以上。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热心关注,多方共同努力,这一切的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森林城市建设的丰硕成果。对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临安已全面完成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各项工作,创建的基本条件和组织领导、管理制度、森林建设等三大项38个小项指标已达到了国家考核标准。已初步建成了以竹笋、山核桃等商品林基地为依托,百万亩生态公益林为基础,千余公里通道绿化为骨架,公园、广场、河流、社区、庭院各种绿地相互交融,乔、灌、藤、花、草搭配有致,点、线、面、环协调发展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全市江、河、湖水岸绿化率达到82%以上,公路主要干道绿化率90%,并以公共绿地建设为主线,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做到了一街一树一景。全市建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1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2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生态保护工作位居全省前列,城市面貌一新,城市魅力无限绽放。临安绿起来了,经济也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几年来先后荣获了“国家生态示范区”、“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示范林森林经营杰出范例”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篇(6)

据了解,自2006年起惠州就确立了“生态立市”的城市发展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思路,统筹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保护和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为深入推进国家生态市的创建工作,惠州市环保局编制并实施了《惠州生态市建设规划(2012―2020)》,确立了建设“低碳惠州、美丽惠州、宜居惠州、人文惠州、和谐惠州”的总体思路,为全市创建工作提供了指引。

做好“四绿”文章 守住一条底线

打造“绿谷”。推进森林碳汇工程建设,保护提升罗浮山、南昆山、象头山的自然资源,罗浮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推动南昆山创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象头山建成生态休闲旅游基地,把三座名山打造成“生态绿谷”、“森林氧吧”。去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1.6%,成功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养护“绿肺”。推进森林进城、公园下乡,实施城市增绿工程,每年新建一批森林公园,城市居民出行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推进西湖、红花湖、金山湖“三大湖”建设,从生态保护、水质治理、环境美化等方面提升景观档次和文化品位。开展“千村家园绿化”行动,每年绿化村庄200个,改善农村生态和生活环境。

强壮“绿肾”。遵循保护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利用、持续发展原则,高标准推进潼湖湿地公园、惠州海洋生态公园、考洲洋海洋生态公园建设,将其打造集生态、休闲、科普、人文为一体的“三大湿地”公园,充分发挥湿地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净化城市的作用。

贯通“绿脉”。推进绿色廊道建设,加快东江、西枝江景观林带建设,对两江四岸进行林相改造提升,完成10余条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加大高速公路节点绿化力度,与绿色廊道结合,形成“线上缀珠”的绿色空间体系。继续推进绿道建设,把绿道建设成为生态通道、美丽通道。

“守住一条底线”,即严守生态底线。强化“生态自觉”,担当“生态责任”,绝对不以牺牲环境的代价来发展经济。强化源头管控,坚持环保门槛不降低,环评把控不放松。近年来,惠州以环保把关否决了11.7%的项目;强化节能减排,坚持企业进园区,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特别是近年来,关闭了重污染的项目150多个,特别是重点用能单位完成节能技术改造580多项,二氧化硫还有氮氧化物的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强化设施建设,特别是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建设当做重要的民生工程,列进每年必办的民生实事,近几年全市共建成污水处理厂72座,现在的日处理能力已经超过了140万吨,城镇污水处理率也达到了95%以上;强化水源保护,东江是广东重点保护的水源,不仅是东莞、惠州、深圳的母亲河,而且还是香港市民的主要饮用水源,东江水质的保护实施最严格的饮用水保护管理制度,用最严格的法律手段确保东江水质安全,确保东江干流惠州段的水质常年保持优良。

让森林进城,促公园下乡

城市绿道、森林家园和湿地公园建设已经成为惠州生态建设的重要内容。惠州还把村镇“绿色家园工程”等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项目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把城市绿化理念延伸到乡村,让森林进城,促公园下乡,实现村旁、路旁、宅旁基本绿化,实现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率63.27%,分散居住型村庄绿化率为48.73%。

篇(7)

创建森林城市,对于我市而言,意义十分重大。这既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四个四”发展战略,促进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大家一定要高度重视,把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办好。创建森林城市,我市有很好的基础:一是市民有很强的绿化意识,二是几年来我们在绿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更高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我曾经去过几个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的城市绿化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日本,森林覆盖率达到70%,一出机场大厅,放眼望去到处都是树,郊区稍有坡度的地方也全是绿地。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优美的自然风貌。发达国家在城市绿化方面的这些思路和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对此,我强调几点意见:

一是要科学规划。搞好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规划要先行。市规建局要牵好头,林业局要做好林业规划、绿化规划,交通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创建规划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相关部门一定要抓紧落实,争取9月底前要全部编制完毕。

二是要落实责任。我基本赞同市绿委办提出的“五大森林工程建设”和有关责任的分解。有关责任单位一定要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城市森林建设工程包括城区公园建设、绿地养护、楼顶绿化、主干道绿化带、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创建等工程,市规建局要牵好头,市园林局负责实施。特别是城市主干道的绿化这一块,不管是北大门也好,还是新建的西沿线也好,有条件的一定要形成绿化带。所谓绿化带,就不只是栽一棵树,至少是将三棵树排成排,形成带,当然还可以更多,形成一个小森林。今后无论是新建的还是已经建成的园林式单位和园林式小区,主管部门都要给业主提绿化要求,尤其是提技术指标,达标的条件是必须要种多少树、种多大的面积、树径要达到多少等。水系林带建设工程,由市水利局牵头,要在河道、江边、水库、水源涵养区建设防护林带。

在一些发达国家,江河两岸只见森林看不见堤坝。我们短期内不可能达到这么高的标准,但也要尽力把长、沱两江的河堤绿化搞起来。城郊森林建设工程,由市林业局、市农业局牵头,*、*、*三个区政府搞好配合,尽快把馒头山变成森林。城区通道绿化工程,由市交通局、铁路局牵头,绿化苗木最好要速生树种。我看到个别城市进城大道中间搞了两公里长的银杏树,种了一年多了还是那个样子,虽然树种很好也很值钱,但就是不见长高。因此,我们在选择树种时,一定要选择速生、常绿、遮阴效果好的树种。城周集镇绿化工程,由*、*、*三个区政府牵头负责,有关部门予以配合。

三是要明确目标。创建工作的总体目标是:3年之内,实现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并为创建国家级森林、园林城市作准备。大家一定要在既定的期限内,全力以赴保证目标完成,甚至要超额完成。

四是要加强领导。市政府成立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和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共同创建。我任组长,*和*副市长任副组长,分别负责城市和城区的绿化,绿委成员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创建森林城市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负责创建的日常工作。

五是要创新机制。要按照“谁绿化、谁所有、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创建。比如,我们新建的城市道路两边被规划成绿地、森林带,这些可能牵涉到农民的种植,我们是否可以考虑把这些地规划出来后从农民手里租用过来,一年一亩地可能就八九百块钱,政府给补贴,地还是农民的,但必须种树、种苗圃,苗圃里的树农民还可以卖钱。这既让农民增加了收入,也减轻了政府的绿化管护压力。如何让创建工作被老百姓接受,让老百姓有所得,我们的相关部门还要加紧研究相关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