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康复医学科实习总结

康复医学科实习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3:2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康复医学科实习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康复医学科实习总结

篇(1)

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培养目标是掌握本专业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结合本专业的实际,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难题。临床医学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包括公共课、公共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这种课程设计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1.1核心课程建设存在的不足

公共课是每位医学生的必修课,主要包括自然辩证法概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外语等。这种课程的设计不尽合理,一是开设的课程太少,二是内容不能与时俱进。不同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可选择不同的公共专业基础课,如急诊医学、临床检验理论与应用,影像医学理论与应用,临床药理学,医学统计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这些课程的开设与临床多个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然是作为当代的医学研究生必选的课程,但有的学生为了完成学分,只选一些考试好过的科目,因此没有达到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目的。应该指定什么样的亚专业必须学习,包括一些与本专业有关的专业基础课,这样才能达到学习的目的。学位授予单位的教学计划中有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基本效仿临床医学科学学位的课程设置体系,课程内容针对性不强,缺乏对临床医师所必需的临床技能和职业态度相关内容的培训。要知道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技能为主。另外,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模块体系与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雷同,大部分公共必修课程在本科生阶段已经学习,而且由各教研室自行组织实施,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涉及临床医学前沿进展的课程内容少之又少[1]。

1.2核心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从以上可以看出,研究生的核心课程的建设应该从根本上变革,以适应新时期国家对医学人才的迫切需求,最终保证我国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质量,保持医疗卫生行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首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设置应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的原则,强调“坚实、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按照一级学科培养要求设置学位课程,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其次,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科之间开始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现代医学模式要求打破学科间的壁垒,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横向联系,开设跨学科课程,增设反映当代医学科学前沿,富有启迪创新思维的高水平课程和综合性专题讲座,逐步形成能体现医学学科发展主流,符合高层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课程体系[2]。应该把与医学各二级学科相关的、联系密切的学科都列为公共的必修课,康复医学就是这样的学科,把没有用的课程拿掉,把能反映当代医学发展的科目逐年随时补充进来,只有这样,医学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建设才能逐步完善,适应当代医学模式的发展。这样可以使研究生们宽基底、全面地掌握现代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从而在其毕业后从事临床专科工作时,能够拓宽自己的思路,开阔视野,从而为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康复医学教学的现状

现代康复医学教育在我国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我国开始引入国外康复医学理论和技术。根据国际标准,我国康复技术人才的需求量约30万左右[3]。但目前经过专业训练的合格康复人才极少,懂得康复医学知识的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就更少了,主要原因可能是在本科生阶段,虽然各学校都开设了康复医学课程,但康复医学教学学时少,教学内容却很多,治疗病种涉及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等多个临床科室的多种疾病,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不可能逐一讲解,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又因学生此阶段大部分处于考研准备阶段,上课出勤率不高;同时,学生没有见习期、实习期,不能很好地体会康复医学的作用和意义。目前,在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康复医学教学仍处于空白状态。目前,各学校还没有把其列为临床研究生的公共课或公共基础课,值得深思。

3康复医学课程纳入核心课程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0多所本科和大专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专业[4],并且康复医学课程已纳入医学院校本科生、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生的必修课程,但没有进入研究生的核心课程,这一缺陷亟待完善。因为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无论是医学哪个专业的研究生都应懂得完整的医学体系的概念。临床、预防、康复、保健“四位一体”构成全面的医学,没有康复医学不能算是完整的医学,缺乏任何一门医学都意味着医学模式的缺陷。因为我们的研究生将来必将走向临床工作岗位,如果只掌握了本专业的(二级学科)的专业知识,在治疗患者时,视野就不够开阔,思维只局限在自己的专业,不能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考虑,这样就会造成延误病情恢复,延长患者康复时间,增加医疗支出等后果,影响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同时,如果不掌握现代的康复治疗技术,那么将来在临床工作中就会缺少一项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措施,不掌握现代康复理念的医学硕士也算不上是一名优秀的硕士,而康复医学能真正的体现当代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因此应该把康复医学课程列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课程建设。

3.1与国家卫生政策和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相一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健康理念上的更新,人们不再满足于治病救命,而在于病后如何高质量地生活,大众对卫生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出了更高的需求。WHO在《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提出了“人人享有康复”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建立一套保障所有大众都能享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5]。而康复医学正是这种体系得以实施的保障。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工作1998年正式启动。同年颁布实施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即要求研究生达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相应的第1阶段、第2阶段培训结束时的临床工作水平要求[6],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的临床高级专门人才,而康复医学课程的建设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具有把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并且能灵活运用康复医学的独特评定和治疗技术解决患者功能障碍的问题,从而提高患者的整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最终回归家庭和社会。是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必修课程。随着《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师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颁布,我国正式创建中国特色的全科医师制度之路。这就要求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在成为专科医师之前必须具备全科完整的医学体系和思维能力,减少因专科无限细分而导致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专科弊端。研究生对全科医学和康复医学了解后,将来在临床工作中就多了一种选择。

3.2康复医学的地位和作用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第一医学)、临床医学(第二医学)、保健医学(第三医学)相并列,被称为第四医学,在整个医学体系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尤其是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不仅要治好病,疾病治愈后人的整体功能也应达到尽可能高的水平;不仅要生存,而且要生活得更好,从而使接受过康复治疗的患者能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少临床各科的疾病虽经医生抢救保住了生命,但大部分患者遗留有各种功能障碍,而早期的康复介入完全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他们回归家庭和社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康复医学在整个现代医学中的这一独特地位,是其他学科不能取代或不能完全取代的,因为康复医学诞生的土壤就是临床医学的局限性。康复医学通过功能训练,采用代偿或替代的途径增强患者的实际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是临床医疗十分重要的扩充和延续。康复医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7]:①解决临床医疗所难以解决的问题;②减少临床治疗的负荷和提高疗效;③康复医学显著改善残疾人的生活能力和心理状态,提高他们参与社会活动的主动性,残疾者的权益得到保障。④康复医疗工作是社区卫生服务整体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⑤康复医学为开发和保护潜在的社会劳动力资源开辟了新途径;⑥康复医学为节约社会开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做出贡献;⑦康复医学减轻家庭负担,促进社会和谐;⑧康复医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

3.3康复医学与临床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康复医学在广义上属于临床医学,但它不是临床医疗的延续和重复,而是临床医疗的重要补充,康复医学的诞生源于临床医学的局限性。康复医学发展初期以骨科和神经系统伤病的康复治疗为主;后逐渐展开对心肺疾患、器官移植、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随着康复概念的更新和全面康复思想的传播,康复医学范围逐渐扩大,与临床学科的关系也日益密切,由以功能障碍为主要治疗对象逐渐转向早期即介入康复治疗,如急性期和ICU病房的床边治疗、骨科择期手术患者手术前的训练等。康复医学有与临床其他学科相融合的趋势,康复治疗已经成为各临床学科整体治疗方案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在疾病的早期介入康复治疗、使康复医疗与临床医疗一起构成整体治疗方案有其重要意义。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功能是医学永恒的主题。过去的那种以疾病为中心的生物医学模式已经不符合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要求。医学最终要解决的是患者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广义的康复医学概念来看,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为各种疾病经临床治疗后都有一个康复过程,特别是一些破坏性较大的疾病,如截肢、烧伤、脏器移植、关节置换等都会不同程度地导致各种精神和功能上的障碍。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整个临床医学治疗的后一阶段都应包括康复医学的治疗部分。因此,临床学科的发展能够促进康复医学的发展;同样,康复医学的发展也推动了临床各学科的发展。因此,康复医学与临床各学科是相辅相成、相互补充的。因此,把康复医学纳入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核心课程是必要的,符合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符合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医生的发展规划的要求,符合新的医学模式的要求,为培养具有现代意识的全面的高级临床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4康复医学核心课程建设

4.1内容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是具有现代康复理念、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的高级临床医师。因此,其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计划要紧紧围绕临床各科疾病的评定和康复治疗技术的内容。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以教材建设为核心,注重教学内容的整体优化,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临床综合分析能力及操作技能。杜绝重复性内容的讲授,每年的讲课内容都必须进行新知识、新理论的补充,全面更新、优化课程内容,形成以临床各科疾病综合化为特色的教学内容体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程度。具体来说:总论部分可强调康复医学的基本概念,各论部分可从“典型病例”入手,如脊髓损伤康复、颅脑损伤康复、颈肩腰腿痛康复等与临床各科密切相关的疾病,引出对不同疾病的康复评定及康复治疗技术的讲解,同时增加“康复治疗”实物图片,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更多康复医学知识,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4.2教学方法

4.2.1PBL教学康复医学的内容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不适合应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近年来人们开创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PBL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学生充分运用现代化学习手段如图书馆、文献检索系统、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资料等进行自学,强调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及潜力,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果,也使学生获得了终身学习、更新知识的能力[8]。与传统的教学相比,PBL教学法具有3大优势。首先,PBL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代替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使学生养成一种积极的学习习惯。其次,PBL教学应用的是整合的思路和方法,包括跨时纵向整合和跨科横向整合。它以病例和问题作为线索,模糊了学科界限,突出了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横向思维意识,更好地适应现代临床医学的要求。再次,学生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一般能力和技巧,包括团队协作精神、联合攻关的能力、主持能力、倾听能力和文献使用能力等[9-11]。康复医学的课时较少,理论22学时,实习8学时,由于实习时间太短,比较适合PBL教学。在学生入科实习之初,我们根据不同的亚专业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给每个小组提出问题,如“如何设计偏瘫的最佳治疗方案?”,“颈椎病的最佳康复流程如何确立?”,“脊髓损伤的临床路径如何建立?”等与临床相关的问题,然后让学生们去查找文献,结合临床患者,利用团队的集体智慧,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出科的前一天进行总结,最后得出满意的答案[11-12]。

4.2.2注重直观教学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康复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专业研究生毕业后针对的更多是临床诊断、治疗和功能恢复等方面内容,临床医生要做早期的康复诊疗,减少残疾的发生,因为他们在临床第一线,他们最懂得患者的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因此,临床医生是最有成效的康复专家。康复医学的很多治疗技术是全体临床医生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早期对肢体良肢位的摆放,转移技术,步行训练等等,这些技术在其他临床各科患者中都将被广泛地应用。因此为了让学生们掌握这些技术,可将丰富多彩的康复治疗器械图片、具体康复治疗技术操作过程、康复评定方法做成电子教材、电子课件,以声像形式直观、形象地讲授出来,并加以任课教师的即时讲解、分析和师生共同探讨,形成互动[13],使学生对讲授的临床理论和实践操作能够形象、深刻地理解。如果能够在课堂授课时随堂安排实践课,提前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将有利于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4.2.3寓科研思路于临床康复医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时刻注意把好的科研思路传授给学生,使他们的思想和智慧受到启迪,因为临床专业的研究生在基础课结束之后马上就进入临床学习阶段,同时要准备自己的毕业论文,而康复医学课程所涉及到的评定和治疗内容是研究生科研思路培养的最好途径。例如对于骨折的患者我们能否突破传统的观念,让患者早期即开始负重并做功能训练呢?我们可以先做一个骨折的动物模型。在制动期我们让动物早期负重、开始功能训练,同时设立制动组。然后对两者在骨折愈合时间、关节活动度及肌力等方面进行评价,从而为骨折患者术后早期负重和功能训练提供理论依据。康复医学课程涉及大量的国际评定量表,其信度、效度都很高,因此为临床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提供了大量的科研素材,康复医学涉及的病种比较全,因此各亚专业的研究生都可共享这些量表,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服务。科研的思维从教学开始,在临床实践中形成,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应用,这才是我们培养21世纪优秀医学人才的基本思路。科研能力培养的目的是增强学生较强的科研意识,严谨的科研态度,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我们的医学人才应该是顺应时展的具有良好临床、科研、教学思维的“三位一体”的优秀人才,这是我们的目标,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定会实现[14]。

4.2.4教材建设现代复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只有20多年的历史,本科生康复医学教材第一版1994年由南登昆教授主编并出版,修订后的第二版已纳入卫生部规划教材系列。其他还有《运动疗法技术学》、《理疗学》、《言语治疗学》、《康复医学评定学》、《社区康复学》、《作业疗法》等。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本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和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编写的参考教材。纵观其他学位课程,已有一些为研究生编写的教材出版。该套研究生教材应在本科生教材的基础上,扩大广度和深度,并能反映本专业的最新进展和趋势,把临床各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康复治疗技术写进本书。教材建设,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

4.2.5建立有效评估机制应将康复医学考核内容定位在基本概念、基本技术以及评定方法的选择与解释上,这与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的教学目的相适应。具体可采取与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定形式[15]。

篇(2)

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举行

今年8月,由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香港职业治疗学院、日本理学疗法科学学会、日本康复专门学校、《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杂志协办的国际康复医学界的盛会――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的宗旨是:交流与合作,迎接新挑战。举办此次论坛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融通,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同仁搭建一座观摩、学习、交流和合作的专业化平台,展示国内外康复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本届论坛,在开设总论坛的同时,还开设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神经康复、泌尿康复、脊髓损伤康复、康复工程、骨关节康复、综合康复、康复管理等10个分论坛,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挪威、新西兰、比利时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以及全国各地750多位康复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医生、治疗师汇聚一堂,交流和探讨,并对目前康复医学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以及共同合作的途径,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内容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总结。论坛共收到论文249篇,128位专家作了精彩的发言。

本届论坛有三个亮点:

第一,专业化。十个分论坛涉及康复领域的范围、深度、广度在国内都是首屈一指的,几乎涵盖了整个康复医学领域。

第二,独创性。首次举办了康复管理分论坛,并且在此分论坛上提出了成立中国医院协会医疗康复机构管理分会的设想,得到了参会人员,尤其是地方康复中心的支持和赞成。

第三,形式多样化。论坛不仅仅局限于专家的主题演讲,还采用了临床病例讨论、现场观摩以及座谈会等形式,使与会代表们获益匪浅。

专家分析

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李建军教授指出,

严重缺乏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李建军主任认为,中国社会人群中的残疾人、老年人和各种慢性病患者对康复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

――由于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还达不到20%。

据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推算,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为8296万人。另据资料显示,在这8000多万残疾人中,有康复需求者接近5000万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有1.44亿,患有各种慢性病并有生活能力障碍,需要康复服务的老年人约有7000多万人;我国还有慢性病患者2亿多人,需要提供康复服务的超过1000万人;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因交通、工伤事故致残的伤残者,每年增加约100万人,其中大部分人需要康复服务。

中国残联系统建有省级残联康复中心30家、地市级残联康复中心92家、县级残联康复机构4000多家,全国共有各类各级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家;多年前,国家卫生部就明确要求所有三级医院都必须设立康复医学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具备社区康复的功能,目前,至少有800多家三级医院开设了康复医学科,已建设18000多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但是由于各个康复机构、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严重缺乏康复技术人才,为上述人群提供康复服务的能力非常有限,还达不到20%,康复效果难尽人意,康复服务缺乏专业性,至今没有形成专业化建设的规模和基础,这些康复机构的发展状况都令人担忧。

――中国大陆物理治疗师的人数与人口比值是0.4人/10万人口。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名康复技术人才。

中国康复技术人才的缺口非常大,目前各类康复技术人员不到2万人,其中,康复治疗师只有5000多人。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康复技术人员与人口的比例非常低。

以物理治疗师为例,世界各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的人数与人口的比值平均大约70人/10万人口,挪威是145.63人/10万人口,荷兰是67.97人/10万人口,澳大利亚是48.37人/10万人口,加拿大是25.12人/10万人口,美国是17.34人/10万人口,日本是11.92人/10万人口,马来西亚是1.46人/10万人口,中国大陆是0.4人/10万人口。据估计,到2015年,中国至少需要35万名康复技术人才。

目前,中国的康复人才主要由其他专业转行而来,通过去国外进修学习或获得硕士、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工作,这部分医务人员成为中国的康复师资队伍。更多的医务工作者是在国内的康复机构进修一段时间,然后直接成为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缺乏资格认证。只有少部分人通过在大学或医学院的康复医学系学习,取得中专、大专、本科的学历,少数取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康复医师的专科化培养(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只在极少数的综合医院进行,还没有形成制度。

国家教育部于2002年才正式批准建立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学制4~5年,相继有14所医学院校开设康复治疗专业,每年培养的康复治疗师人数也就700多人,因此,科班毕业的康复治疗师还是凤毛麟角。虽然,我国康复医学人才的培养层次已经涵盖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但每年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培养人数仅几十人,远远满足不了社会需求。虽然,卫生部已决定开设康复治疗师职业培训和资格考试项目,中国医师协会也成立了康复医师协会,还有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华医学会物理与康复医学分会等组织,但中国的康复医师和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工作还没有正式开始。另外,有关专业设置、职称系列、业务领域、诊疗科目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这对康复人才队伍的发展很不利。

毫无质疑,严重缺乏康复人才是制约中国康复医学事业发展的“瓶颈”。

――国外康复人才培养模式

在大部分发达国家,第一代康复医师是由其他专科医师转行而来的,第二代康复医师大多是采用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出来的,而到了第三代就已经走上正规的专科医师培养轨道。

康复医师的培养大多采用专科医师培养的模式:

学生从大学毕业后取得学士学位,然后报考医学院校,取得医学硕士、博士学位,再进入4~5年的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最后参加康复医学专科医师资格考试,取得康复医学专科医师资格。在一些医科大学里,还设有康复医学的硕士、博士学位。

康复治疗师的培养主要有两种模式:

一是在大学或医学院设置物理治疗(PT)专业、作业或职业(OT)治疗专业,培养大学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康复治疗师,如我国的香港、台湾等地及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二是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治疗师学校,培养本科、硕士、博士层次的康复治疗师,如日本、荷兰等国。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定一般由相应的学会或协会负责。

其他如康复工程、康复护理、特殊教育、心理康复、社会康复等专业人员的培养则分散到各个相关的专业中,建立专门专业的不多。

――中国康复人才培养的战略设想

1.贯彻全面康复的理念:从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社会康复等层面培养专门的康复人才。

2.采用多种培养形式:既要在大学或医学院设置康复医学系、物理治疗专业、作业或职业治疗专业,也要考虑更多地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培养专门的康复人才。

3.康复医师的培养要逐步走向专科化:康复医师的培养一定要逐步走上正规化的道路,即医学院校本科毕业后的康复医学住院医师培训制。在康复中心或综合医院建立康复医学专科医师培养体系,尽快建立康复医师资格认证体系。另外,还要考虑康复医师的分化问题。即在康复医师的培养过程中,考虑到康复医师的专业化方向,如以脊髓损伤康复为主要专业的康复医师、以小儿脑瘫康复为主要专业的康复医师等,保证康复医师的水平既要有一定的广度又要有一定的深度,达到一专多能,学有专长,业有专攻。在专业化方向问题上,也可以采用硕士、博士、博士后的研究方向来体现。

4.采用多层次培养模式:康复医师的学历层次应该鼓励达到硕士或硕士以上,康复治疗师的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硕士、博士层次的治疗师应达到一定的比例。

5.尽快建立康复治疗师资格认证体系和制度:应尽快建立中国物理治疗师和作业治疗师协会,创造条件加入世界物理治疗师协会(WCPT)和世界作业治疗师协会(WFOT),在康复治疗师的资格认证上尽快与国际接轨。

6.利用大学或医学院校的护理系、工程系、教育系、心理学系、管理系等培养各类康复人才。也可以在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中,开设相应的专业。

7.在康复人才培养中要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的理念:在实习阶段,应组织不同形式的团队合作式教学,让康复医师、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心理康复师、社会康复人员及康复工程人员以及各类实习生组成工作小组,开展会诊式教学,让各类实习生在教学中充分理解自己的角色和作用。

8.通过国际合作,与国外知名的大学联合培养康复人才是一条捷径,可以适当解决师资力量不足、教学经验缺乏、教材不够系统、实习基地太少等问题,也有利于尽快与国际接轨,加强与国际康复领域的交流。

9.要把康复人才培养纳入国家发展规划:中国的康复事业必须与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康复事业带有公益性、福利性,肯定会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应及时在国家的人才培养规划中科学地设置康复人才的类别,根据社会需求规划培养数量,加强资格认证和行业管理,出台一些鼓励政策,让更多的综合大学或医科院校设置康复医学系和康复治疗专业,更应该想办法建立专门的康复学院或康复医学院。

调 查

在第二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上,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脊柱脊髓康复科博士研究生卫波,在导师李建军、科主任周红俊等专家指导下发表的科研课题《2006年北京市脊髓损伤发病相关因素调查》研究结果显示:

交通事故是导致脊柱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休闲娱乐活动愈发多样,私人汽车更加普及,导致终生残疾的脊髓损伤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趋势。

课题组随机选择北京市10家具备脊髓损伤抢救治疗能力的专科医院、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 15家市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社区中的共270例脊髓损伤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从伤员的年龄和性别上分析,青年人是脊髓损伤的高发人群,其中21岁~30岁的发病人数最高,占23.6%。男性致伤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34:1,这是因为青年人和男性多从事危险性活动有关。

此外,与2002年北京市脊髓损伤抽样调查男女致伤比例为3.11:1的结果相比,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有所提高,这是由于女性参加了高风险室外活动以及女性发生骨质疏松的比例增高等综合因素所作用的结果所致。

从致伤原因上分析,目前交通事故是导致脊髓损伤的首要原因,占到46.9%(交通事故导致的脊髓损伤中,司机和乘后座人员发生率较高,分别占到25.2%和24.4%,副驾驶位置的乘坐人,骑自行车和驾驶摩托车者,分别占21.0%、18.5%和10.9%)。其次是坠落、砸伤、挤压等劳动灾害导致的,占33.1%;脊椎退行性改变、脊柱或椎管内肿瘤、脊柱结核、血管性疾患、先天性疾病非外伤性原因引起的脊髓损伤居第三位,占9.8%;由于从事体育娱乐的人数每年都有所增加,而一些体育娱乐安全设施还不够完善,故因从事跳水、跳伞、悬吊式滑翔、冲浪、绳滑、攀岩、滑雪、山地自行车等体育娱乐活动导致的脊髓损伤有增加趋势。这些原因以及自杀、火器伤害等其他原因导致的脊髓损伤各占5.1%。

针对脊髓损伤的预防、治疗和康复的研究,已成为当今临床医学和康复医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脊髓损伤会伴发颈椎、胸椎、胸腰、腰椎、骶椎骨折。导致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大小便障碍。脊髓损伤不仅会给人们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严重伤害,而且在某些程度上会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影响。

研究结果还显示,脊髓损伤患者伤前无职业者占4.3%,而患病以后无职业者增加到了43.7%,说明目前北京市脊髓损伤患者的就业情况不尽人意,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社区患者目前具备一定的劳动能力,所以有关政府部门应该为北京市脊髓损伤患者提供一些就业机会,使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篇(3)

我们医院所有实习护士在康复科实习过程中的工作表现,均得到了主任和带习老师的好评,对于康复科未来的发展,和整个康复医学今后几年的发展,给我们同学们树立了以后就业的信心和积极性,我相信这也是即将面临就业的我们最关心的话题吧!我们起步就要比别人低,以我们现在的学历我想工作还是很难找的,但是又因我们这个职业的非凡化,所以在目前的就业应该是黄金时间,我也希望我们能找到好的工作在工作稳定的情况下继续深造提升自己,社会在进步我想我们应该向前看我们也需要进步,明白活到老学到老,时时刻刻都要学习丰富自己的真理!胥主任的话肯定我们的工作,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之后护士长对我们在康复科的成长发言,不论是生活还是学习实践护士长都一一具体说到,提出表扬和指出我们同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也祝愿我们今后会更好!同样与我们在一起教导我我们的带习老师也对我们7个月以来的实践操作做出了评价,各治疗室老师一再对我们给以好评,在实习纪律上,操作技能方面都给了我们很高的评价,给老师们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老师们也很喜欢我们,从一开始我们的不懂到后来能独立操作,这些同学们所收获得到的都离不开老师耐心的指导和不断灌输我们知识让我们能得到很好的学习条件,我们操作中出错的时候老师并没有严肃的批评我们,而是很耐心的教我们正确的操作,让我们加深印象不在出错!在主任老和师对我们的评价下,同学们得到的远远不不止这些,在为人处世医患关系中我想我们已经融入了社会中,这些我们得到的都离不开主任和各带习老师对我们关心和帮助!

对于我们实习同学而言康复医学科就像是一个新的大家庭一样,让我们得到了很好的照顾,学会了怎么做人,学会了自己应该有一份责任心,我们很幸运能在一起生活学习是大家的缘分,在自我总结中同学们纷纷总结了自己在实习过程中的一些事学到的知识,也同时向科室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有些问题也得到了采纳,对于我个人从09年7月随同学来到这里第一个考验我的是泸州炎热的夏日,但是我很快适应了过来专心的投入到紧张的实习工作中,初入社会的我对很多事都布满新鲜感也很好奇,我在理疗、针灸、运动治疗室实习中,我的老师和蔼可亲,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严肃,他们细心地指导操作技能,让我很快可以上手接触病人,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我现在可以独立的完成一个需要康复的病人!我所得到的都离不开老师们的教导,所以我很感谢带习老师给我的这些让我学到了很多新在课堂学不到的东西!

这次总结会意味着我们即将结束自己的实习生涯,而自贡卫校的同学们要比我们早一步结束实习,我代表省卫校的同学们衷心的祝愿他们都能找到自己满足的工作,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而这次总结让我们舍不得离开这个暖和的家,我们在这里文秘杂烩网被浇灌成长成为一个社会需要我们的人,主任和老师为我们的实习计划做了很多工作,在生活学习中给了我们很多关心照顾,尽可能的让我们可以安心的投入实习工作!我也希望我们的明天会更好,每一个人都能有一颗种子生根发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在不同的岗位积极工作,能有一个好的成绩,我们还年轻我们有资本去为自己的将来奋斗,90后的我们都是优秀的,都值得被肯定,再艰难的路我们也要走下去,虽然一路上总有坎坷但是只要坚持没有不可能,一切皆有可能,因为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机会会留给有预备的人的,同学们不要错过任何就业的机会,社会的就业压力我们要转化为动力,希望我们能走的更远!

在此我衷心的感谢科室主任给们这次实习的机会,也感谢老师们给我们制定的实习计划,让我们学到了在学校学部到得东西,我也珍惜这次实习,它对我们很重要!除了对您们的感谢我都不知道还能说什么,相信我们能有自己值得骄傲的东西,能朝着自己拟定的目标走下去!

篇(4)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康复护理教学

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康复科作为新兴的学科护理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如何能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出更适合临床的护理学生,结合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1 传统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传统教学模式,一般是指以教师教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学生大多数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考核学生主要是通过笔试使学生把所记忆的知识默写下来,因而学生常把识记放在首位,在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存在重理论而轻实践,造成理论应用与临床实践脱节现象。

传统教学模式在向学生讲授临床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方面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它的弊端也是很明显的。如只重视现有医学护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次,学生靠死记硬背,理论与实践脱节,临床动手动及思考能力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不高。

2 PBL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所谓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的小组讨论及自学的"教学模式[1],以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创新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标。

PBL教学模式的主要优势即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主动的学习氛围,使其能够自主地、积极地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可以十分容易获得来自其他同学和教师的信息;同时在讨论中暴露出不足,不断发现新问题,及时解答新疑惑,锻炼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在我国现行教育体质下,完全的PBL教学模式全面实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从根本上改变多年来学生们已经适应的传统教学模式,从心理上和方式上都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其次,目前我国教育考核体系并不适合PBL教学,因此,把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各尽所长,必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2]。

3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在康复科教学中的应用

一个成功的临床教学模式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应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目前,PBL教学模式在国外教学改革中已经卓有成效,国内一些文献报道了PBL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自主分析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培养等多方面优于传统教学模式[3]。但PBL教学模式亦存在上述缺点及对于《康复护理学》中理论性较强的章节则不太适合用PBL教学法[4]。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可为我们康复科教学改革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和思路,必将取得有良好的成果。

采用"教师课前发放病例、提出问题-学生查找资料-分组讨论-教师总结"四阶段的教学思路。教师根据授课内容编写病例,结合病例提出问题,课前发给每位学生,要求学生根据所提问题充分预习教材、查找相关资料进行自学,课上分组(每组9~10 人)讨论,由学生选出一个主持人和一个记录员。课程开始时,由主持人带领组员一起阅读病例资料。回答病例中提出的问题,回答不足之处,由其他学生或教师补充。

在院实习期间,选定一个病例,要求3~4个学生为一小组互相补充查询病史,确定异常体征,然后由一人总结主诉、现病史、查体情况。带教老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自由地提问,然后发动全组成员共同思考问题、解答问题。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核实答案的正确性,教师要确保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完成教学目的,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规定的工作。

4 PBL教学模式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应用前景

从教学的角度,指导教师与学生近距离的接触,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更便于在学习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的指导,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但PBL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学校和医院决策者的观念更新、适当的经费投入、教学场地和硬件设备的完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设施完备的图书馆、丰富的网络信息支持、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等各方面的条件。掌握PBL教学的内在精髓,分阶段地实施PBL教学模式,制定出与临床实际相适应的教学计划,需要编写康复护理学教学大纲、PBL案例及教师指南。注重培训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这必将有利于康复医学教学工作的开展,有利于与国际接轨。传统教学模式与PBL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于康复科教学既能使学生充分掌握大纲要求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等综合能力,更易于学生接受。

PBL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规范了临床教学模式,既有理性认识又有感性认识,切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对康复科专业的热爱,激发护理学生从事康复科临床工作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护理人才投入到康复科医学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牛丽红,南克勤,王增田,等.解读PBL中的师生角色[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7:27-28.

[2]敬宏,陈琪玮,罗佳,等.PBL教学法在儿科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探索,2010,7(9):934-936.

篇(5)

河南省卫辉市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河南卫辉 453100

[摘要] 目的 分析PBL教学模式在康复科进修医生培训中的应用可行性,并研究其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于2012年开始全面推行进修医生的PBL教学模式,以2012年1~12月间参与康复科进修学习的32名医生作为对照组,行传统LBL教学模式(授课中心教学模式),以2013年1~12月间参与康复科进修学习的35名医生作为研究组,行PBL教学模式(问题中心教学模式)。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统计进修医生对该教学模式的主观认可度,同时由带教医生设置试卷,考核进修医生对康复科医疗技术的掌握程度。结果 ①观察组对培训模式的总主观认可率97.1%,对照组为75.0%,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进修医生入科成绩均值相近,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出科成绩平均(88.4±3.6)分,显著性优于对照组(78.6±2.9)分,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PBL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康复科医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促进其综合能力的提升,具备推广价值,值得临床采用。

[

关键词 ] PBL;康复科;进修带教;医疗培训;医生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4)07(c)-0010-02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医疗领域日新月异的变化,这虽然使得我们有能力更好地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但却显著提升了进修医生的学习量。传统的LBL教学方案强调授课教育,进修医生学习主动性较差,且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因此培训效果不显著,医生出科时依旧难以获得足够的相关知识。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科研人员提出了PBL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开展教学,围绕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从中吸取经验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该方案被引进我国之后,迅速在医疗护理等领域[1-2]取得了显著成果,本文则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了其在康复科进修医生培训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1~12月于我院康复科开展进修的医生为对照组;以2013年1~12月于我院康复科开展进修的医生作为研究组开展研究。对照组32名医生,男女比例23:9;年龄范围(24~39)岁,平均(28.6±3.1)岁;工作经验(2~8)年,平均(4.8±0.9)年;大专学历5名、本科学历13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4名。对照组35名医生,男女比例24:11;年龄范围(26~38)岁,平均(29.2±3.3)岁;工作经验(2~8)年,平均(5.1±1.1)年;大专学历8名、本科学历14名、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3名。两组间一般信息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性充分。

1.2 培训方案

1.2.1 对照组 对照组行传统LBL教学模式,以授课为中心开展培训。入科前行常规考核和宣讲,确定进修医生的基础水平。带教医生以此为出发点备课并准备课程材料。每周开展4次课堂教育,第三周开展3次病房实例探讨,以带教老师讲解为主,第四周开展问卷调查和考核。

1.2.2 观察组 观察组行PBL教学模式,入科前行常规考核和宣讲,第二周将进修老师分为两组,每组根据考核情况,分配一思考题。带教老师仅负责引导,进修医生主要依靠文献、书籍等材料获得解决问题的相关知识。第三周进行成果汇报,每组设计一PPT,并由组长做演讲,随后所有成员进行讨论,最后由带教医生进行总结,补充其中的不足之处。第四周开展问卷调查和考核。

1.3 统计项目

首先自制认可度调查问卷,由进修医生填写。问卷共包含学习积极性、综合能力提高效果、互动情况、适应效果、总体评价五项,每项总分10分,最终计算满分,以超过40分为高度认可、30~40分为一般认可、低于30分为不认可,并以高度认可和一般认可计算总主观认可度。同时由带教医生制作试卷开展考核,试卷包括操作及理论部分,总分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处理上述数据,对计量资料,按(x±s)表示,行t检验;对计数资料,按[n(%)]表示,行χ2检验。视P<0.05为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进修医生主观认可度对比

观察组医生主总观认可度高达97.1%,且高度认可比率为80.0%;对照组总主观认可度仅为75.0%,且高度认可率为40.6%。上述项目对比,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技能考核得分对比

两组医生入科前,平均成绩间无显著差别,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过1个月的培训后,观察组得分上升至(88.4±3.6)分,对照组上升至(78.6±2.9)分,两组均较入科前显著性提高,同时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PBL教学模式最早于1969年由美国学者提出[3],其基本思想在于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教育学习,首先设置一个问题,随后不直接解答,仅行引导,主要交由学员自行思考、查阅资料、总结经验,最终得出结论,再站在该结论的基础上,总结上一阶段的学习成果[4]。

对该模式的早期研究,多集中在医学院校及刚踏入工作领域的新进医生上,主要是因为此阶段学员的思想状态还停留在学生阶段,能够很好地配合培训及实习学习[5]。诸多研究均显示,其能够起到显著的效果,例如张晨峥[6]等人通过研究发现,PBL经历可以有效提升口腔医学生的创造力,该论点在乔宇琪[7]等人的综述性研究中得到了验证。

但就PBL教学模式提升进修医生培训效果的研究并不多见,这是因为进修医生多已有常年工作经验,对部分问题存在自身独到的见解,在一般性学习研究方面,积极性多不如新进医生[8]。但本文的研究却能够证明,PBL教学模式在这方面确有显著的效果,虽然仅以康复科为例,但其结果理应能够延伸至其它领域。本研究中,观察组接受PBL教学模式,学员对教学的总主观认可度高达97.1%,且经过1个月的培训后,技能评分能上升至(88.4±3.6)分,而对照组对应项目仅为75.0%和(78.6±2.9)分,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该结论可以证明,进修医生依旧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极为感兴趣,希望能够依靠自身努力,解决带教医生提出的问题。且在自身查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为有效的吸收知识。

总之,本文的研究能够证实,PBL教学模式在康复科进修医生培训中具有积极的作用,能进修医生主观积极性、促使其有效地吸收知识,值得推广。

[

参考文献]

[1] 熊良圣,熊杰平,郭玉华,等.PBL与LBL结合教学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2):1084-1086.

[2] 钱秋月,宗永忠,潘红宁,等.PCMC与PBL联合教学模式在心内科护理带教中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6):501-503.

[3] 王晓阳,杨丽霞.PBL式健康教育及早期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2,33(1):148-150.

[4] 孙斌,刘玉芳,崔景晶,等.情景教学结合PBL在院前急救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12,32(8):756-758.

[5] 贾宝洋,关晓辉,杨志平,等.PBL与传统教学在消化科教学中的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8):3480-3481,3488.

[6] 张晨峥,胡欣欣,黄翠,等.PBL经历与口腔医学生创造力的相关分析[J].口腔医学研究,2009,25(5):647-649.

[7] 乔宇琪,张敏红,吴建新,等.关于PBL医学教育的若干认识[J].医学与哲学,2009,30(1):75-76.

篇(6)

我国听力学专业教育起步较晚,目前高校开设该专业的仅有少数几家,对于听力学专业实习环节的质量控制,主要沿用的是医学生的考核机制和模式,考核内容过于宽泛随机,考核时间过于单一,难以真实反应学生学习的成效,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掌握和自我提高。

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学专业创办至今,培养了一批实用型技术型人才,在听力助残、服务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浙江中医药大学听力与言语科学学院参考国外高校对听力学专业实习过程质量控制的机制,与加拿大UBC大学附属温哥华总医院听力中心合作,创新并实践学生实习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将我院听力学专业实习过程分为实习前教学质量控制、实习过程质量控制、实习后考核质量控制三个模块共六个步骤进行质量控制。本文对我院听力学专业实习过程质量控制所进行的创新与探索总结如下:

一进一步明确听力学人才定位,修订实纲、实习计划

第一,修订实纲是统一和规范毕业实习工作的基本纲领文件。实习工作开展之前组织学生、教师、实习单位、研究合作单位共同参与讨论和修订《毕业实纲》,完善和规范实习目的、要求、内容、方法和效果。提前分析和研究实习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做到有备无患。

第二,制定实习计划学校提前半年与实习基地沟通,联系安排实习事宜。根据实习基地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目的及要求、主要知识点及技能训练的重点、实施方法及步骤等。将这些教学计划与实习单位的带教老师协商修订,使双方对实习的内容有足够的了解。学生按照实习计划,带着任务去实习,就会减少实习的盲目性,能够有选择、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学习。

二优化课堂实践教学,建立实习前临床技能考核制度

在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的指导下,结合临床和社会需求,优化专业课实践课程教学内容,整合教学资源。将临床最前沿、最迫切解决的问题引入课堂;将用人单位最期待、最渴望实习生具备的技能引入课堂。用实践指导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紧贴实践需求,实现从“实践-理论-实践”的良性循环,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同时严把教学质量关,建立实习前临床技能考核机制。

第一,建立课堂教学考核机制,建立课堂教学期中、期末考核质量控制制度,严控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各门理论、实践课程教学效果。

第二,建立实习前临床技能考核制度参照国外高校实习考核方法,与加拿大UBC大学附属温哥华总医院听力中心合作,共同制定听力学专业实习前临床技能考核的方法和内容。学生在完成学校课堂教学进入实习岗位前,进行实习前临床技能考核。考核内容包括听力学各项基础理论知识、临床技能理论和实践操作。理论知识以书面形式进行,内容包括在校期间所学各门基础及临床课程。实践操作以动手实操形式进行,分为抽选项目和必考项目。

三规范临床实习基地及带教老师准入条件

实习基地以及基地带教老师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实习的水平和质量,只有合格的实习基地,高水平的带教教师,有效的带教机制,才能有效地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一,依托听力学专业协会,提供可靠的人员和基地保证。在学校及学院努力下,以中国康复医学会听力康复专业委员(CAAR)会为依托成立的听力康复专业委员会分会,从成立以来吸引了听力学行业大量高层次人才的加入,为培养高素质听力学人才奠定了基础。听力学专业协会鼓励专业人员,特别学员是本专业的人员加入CAAR,为实施临床实习的标准化提供可靠的带教人员力量和稳定的实习基地数量。

第二,建立实习基地资格认定机制。实习基地和实习岗位的选择遵循一致性、先进性和效率性原则,主要选择临床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的单位,使学生对实习单位产生认同感,增强对今后工作的信心。在实习基地的建立上,参照国外高校标准,所有从事听力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单位,要想成为听力学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其资质必须经过统一认定。

第三,建立带教老师资格认定机制。带教老师必须满足相关专业硕士以上学历或学位;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并从事听力学行业工作两年以上;或多年从事听力学工作并具备一定资历(以上三项条件满足一项即可),经统一认定后方可成为听力学专业学生实习带教老师。

四控制实习过程质量,建立中期考核制度

全面参考澳大利亚、英国等听力学教育发达国家的毕业实习质量控制的先进经验,结合中国听力学发展现状和特点,制定符合中国听力学专业实习中期的质量控制方法。该方法对实习中期要求学生掌握的业务能力和综合能力两方面作出明确规定。

第一,业务能力要求完成完整的病案记录参照加拿大UBC大学附属温哥华总医院听力中心方法,制作病案记录空白样本。中期考核要求完成40份有代表性的听力障碍及相关疾病的完整病案记录,内容包括规范的病史记录、各种必要的听力检查测试记录及诊断处理意见、随访记录与总结反馈,对成人听力测试结果记录以及儿童听力测试结果记录提出明确的要求。

第二,制定中期评估量表,评估综合能力参考国外成熟的实习考核内容和方法,结合国内听力学实习教学特点,拟定《听力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实习中期考核表》来评估实习生的综合能力。由带教老师按照表格所规定的内容进行考核并签字确认,然后由实习所在单位核实盖章。表格内容共分三部分:第一,实习基本要求包括临床实习准备、守时、保密、专业素质、专业用语共五个问题。带教老师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评定。第二,综合能力考核包括人际交往、技能评价、详细计划、沟通技能共四个项目。其中人际交往、技能评价、详细计划共四个问题;沟通技能共两个问题。四个方面共十四个问题,每个问题按照“突出”、“优秀”、“良好”、“一般”、“差”、“无法评定”六个等级评定。第三,后期实习计划实习生可针对实习岗位及带教老师要求,制定实习后期学习计划。学习计划包括项目、目标、方法步骤三个方面,项目数量不限。

实习中期考核成绩占实成绩30%。如中期考核成绩低于60分,评为“不通过”,要求学生返校重修,再次进行临床实践技能考核,直到考核通过允许再次进入实习岗位。

五严控实习质量,建立实习结束考核机制

对听力学毕业生所要求掌握的能力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参照国外高校实习考核方法的基础上,拟定《听力学本科生毕业实习综合考核表》。此量表用于考核实习结束后学生独立的临床能力。通过考核量表的实施操作,对于以往学生实习过程中难监控的难点,建立有效的考核项,达到有条可依。表格内容共分两部分:

第一,实习基本要求包括实习前准备、守时、敬业、专业素养、沟通能力共五个问题。带教老师按照“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评定。若其中有一项评为“基本满意”或“不满意”,该学生实习成绩不得评为优秀。

第二,综合能力考核共七个项目,包括人际交往、实习能力、基础听力诊断、小儿听力诊断、电生理和其他听力测试、助听器选配、言语康复。七个方面共六十个问题,每个问题按照7、6、5、4、3、2、1和无法评定共八个等级评定。按照数字从7到1分别代表综合能力从高到低的不同等级,如学生实习期间未进行相关项目实习则评为“无法评定”。

实习结束后考核成绩占总评成绩70%。如中期考核成绩加本次考核成绩低于60分,评为“不通过”,学生不能获得实习学分。

六紧密联系社会,建立实习结束后的反馈机制

在实习结束或学生就业后,通过走访、电话、调查问卷等形式建立与学生、实习单位、用人单位的回访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学生满意度、就业去向;实习单位、带教老师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及用人单位中科研、教学、社会服务各类型、各层次单位所占比例。总结经验,不断对各项考核机制修订和完善,形成较为成熟的具有中国听力学专业特色的实习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并将其推广应用。

经过我院对听力学专业实习过程质量控制所做的创新与实践,使得我院建立了有效的适合中国听力学专业实习过程质量控制机制,制定考核量化表,努力做到院校教育与实习教育相融合、听力学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融合、听力学理论教育与临床实践相融合,对提高实习学生的临床技能,培养社会需要的听力学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蒋涛.美国和加拿大听力学教育现状及中国的实践[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1,19(2):105-107.

[2]冯定香,苏俊.国外听力学教育现状[J].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9(17):178-179.

篇(7)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教育理念;教学改革;教学效果

高等职业院校是培养大批的提供康复一线服务的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主要基地,借鉴国际上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各职业院校积极追寻的风向标。目前德国以"双元制"模式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在全世界都享有盛名,其职业教育模式被公认为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为此笔者在观摩和学习了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深深体会到了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在教学中借鉴这些先进经验,进行适当改革,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1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内涵

德国是世界上经济和科学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是德国经济飞速发展的"秘密武器",是促成该国强盛的关键所在。所谓"双元制"[1]的其中 "一元"指职业学校,另"一元"指企业,就是职业技术院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完成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一种职业教育模式。学生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又在职业学校接受专业理论和文化知识教育的教育模式,是一种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以"为未来工作而学习"为目标、以"职业活动的开展"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模式。教师主要解决"为什么这么做"这个问题。企业主要解决学生 "怎么做和怎么做会更好"的问题。所有的培训活动的组织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变成了职业活动的指导者与咨询者,学生变成了知识和技能的主动获取者,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2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特点和优势

2.1学生大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有利于在毕业后投入工作 "双元制"是同时在两个地点,有两个施教主体,也就是学生在企业和职业学校中进行学习。德国职业学校非常重视学生动手的能力,而对于文化知识,则是需要什么学什么。根据课程设计,接受"双元制"培养的学生约有70%的时间在企业,30%的时间在学校。职业学校的教学任务主要是以专业理论来辅导和提高学员在企业中的实践培训成果,加深和补充普通教育的不足。从以上模式可以看出,企业的技能培训是"双元制"的主体,职业学校的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所以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根本目标就是"为未来工作而学习"。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得职业教育的内容紧跟社会生产的需求和技术的发展,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的需求紧密联系了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在毕业后投入工作,真正实现了学习和就业的"零距离"接触。

2.2企业积极参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校企合作办学 作为德国职业教育的核心内容,"双元制"创造了一种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的职业教育模式。 学校与企业进行技术和知识转让合作,促进企业生产与操作过程的革新;学校为企业传授新技术发展所必须掌握的新知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企业专门为学生的培训提供技能训练场所,大企业都建立专门教学训练车间,同时企业承担部分课题的教学任务,以衔接理论与实践操作。另一方面企业也提供出实际的工作岗位使学生真正参与职业活动。

2.3不管是在职业院校还是企业,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 德国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注重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实践性,强调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不管是在职业院校还是企业,均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学校的专业理论课教学采用班级授课的形式,班额较小,较多采用"U"型排座方法。让学生和教师处于一种"近距离、对话式"的开放课堂,教师和学生的交流方式是平行的,课堂气氛轻松、和谐。企业的实践课程采用小组学习的形式,团队合作,学习和工作将更顺利,同时强调养成严格的规范化的操作习惯,这使得德国企业生产的高质量产品,成为一张代表严谨和可靠的国家名片。

2.4将培训与考核分离的测评办法使岗位证书更具权威性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成功的另外一个所在就是将文凭与就业紧密的结合起来,德国职业学校的学生毕业时要通过工商行会组织的考试才能拿到资格证书,企业才会录用,如果没有通过考试,延期一年毕业。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比较符合实际需要,基本不存在毕业后去适应工作的问题,因为他们的"资格",绝不是单纯的一种学历文凭或证书,除一般的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要懂得操作,有动手能力的考核。在考核方式上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同时又恪守一定的原则,保证了培训质量、突出了技能,体现公平科学原则,使岗位证书更具有权威性[2]。

3 结合我院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实际情况的借鉴点

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其关键在于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并使之得到确切保证。虽然我国也非常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但在中国不存在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生存土壤,不能完全照搬。因此我们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使其"本土化"。

3.1"爱心助残、工学交互"模式的提出与实施 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是一种真正的校企合作,但我们国家目前现有培养模式客观上使学生远离生产第一线,集中安排生产实习又不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据此我们提出康复治疗技术 "爱心助残、工学交互" 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我们还提出了4个学习与实践循环的阶段教学模式,即学习(第一学期在学校)实践(寒假到康复社区服务站进行社区残疾人数量现况调查,书写调查报告)学习(第二学期在学校)实践(暑假到生源地综合医院进行常见损伤和慢性病见习,书写病历)学习(第三学期在学校)实践(寒假到生源地进行当地康复服务资源调查,书写调查报告)学习(第四学期在学校) 实践(暑假到生源地康复机构进行常用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见习,书写学习笔记) 生产实习(第五、六学期到校外实习医院进行康复临床实习)。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我们要求每一名学生必须按照"工学交互"教学要求完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和任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工学交互"式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就业竞争实力有明显的增强。

3.2借鉴"为未来工作而学习",进行课程设置方面的改革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学生和企业能拥有更多的交流机会,同我国现行偏重系统理论传授的职业教育相比,以岗位要求为培训目标,"为未来工作而学习"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更受企业的欢迎。因此我们必须扎实开展岗位能力需求调研,走出学校,到各级基层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中心)、工伤康复中心、社区康复站和疗养院等机构,调研我们培养的人才所需的基本人文科学素养是什么?岗位所要求的专业技术能力有哪些?支撑岗位能力的专业理论知识要多少?明确以上内容后,并把紧跟时代的先进技术带到学校,经过严谨的论证、科学的设计,最终确定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这种以岗位需求为出发点的课程体系是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企业的需求紧密地连接起来的根本保证。

3.3借鉴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本位,进行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 在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下,职业学校承担的是为学生形成某种职业素质、具备某项专业技能所需的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学校教育是服务于企业培训的。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各门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与"能力本位"相脱节的现象,表现在:课程内容不够系统、专业课课程内容前后重复现象比较多、公共基础课缺乏时代感、专业基础课服务于专业课的关系不明显、专业主干课的实践学时数偏少。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主要采取的措施是:压缩公共课,增加专业课的比重;根据专业基础课与主干专业课在内容上的对应关系,删减和简化专业基础课的内容,确保其为主干专业课程服务,增强专业基础课的实用性;增加主干专业课的技能训练课时,突出实践教学,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强调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康复医学新技术的发展,与执业资格考试相结合;构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大纲;加强自编教材建设,开发突出职业技能培养,具有职业特色的、紧跟技术发展的高职校本教材。

3.4借鉴以"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展开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教育学家蒙台梭利[2]曾说过"我听到的,我忘记了;我看到的,我理解了;我做过的,我记住了。"因此,德国的老师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动和交流很多,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这与我们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老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相比,有着明显的优势。如何使不服管教、学习散漫的学生在课堂上变得积极主动,充满热情?那就要摒弃过去那种呆板单一的教学方法,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实施小组讨论、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借鉴德国的教学实施方案,我们应该要详细设计、规划什么时间内要讲什么内容,采用什么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来确定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中心,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主要起指导作用,使每一次课都让学生感到学会了"为什么这么做"或"怎么做"。科学的教学设计,尤其是教学方法的设计,是成功的课堂的关键。教师也应该充分重视各种现代教学设备的运用,课堂中除了黑板、讲台、课桌外,还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各种演示设备和实物教具等,以加强直观教学,做到通俗易懂,提高教学效果。

总之,在感受德国职业教育的过程中,通过对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学习和对其特点和优势的分析,笔者的结论是:我们要积极地汲取和借鉴这些优秀的教育成果,将先进的理念和方法运用于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同时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本土化"的职业教育改革,在研究和探索的基础上总结成果,使其"科研化",最终提升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