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3: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农村环保问题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我市农村环境保护存在问题
1、农村基础设施较差。当前我市农村建设缺乏强有力的规划指导,历史上形成的散乱的自然村布局还未打破,村镇公用设施投入不足,建设水平不高,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面貌亟待改善。多数村庄没有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生活垃圾无法实现统一收集、统一转运、统一处置,生活污水直接排入环境现象较为普遍,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仍然十分突出。
2、农业面源污染依然严重。农业面源污染主要体现在农药、化肥、地膜等农用资料的大量使用和禽畜粪便的随意堆放。一是化肥使用污染。由于缺乏科学指导,农民在施肥过程中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化肥施用远远超过发达国家所规定的标准上限,不仅造成了土质变差、土壤污染,而且流失的化肥还加剧了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富营养化。二是农药使用污染。当前农药使用品种较多、乱、杂,使用量较大,其中不乏高度农药的使用,除30%~40%被作物吸收外,大部分进入了水体、土壤及农产品中,使自然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农药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生物多样性。三地膜使用污染。随着地膜和反光膜的反复应用,许多残膜因破碎无法清理而残留在土壤中,残膜不能腐烂分解,越积越多,造成农田固体废物污染,导致农作物减产。四是畜禽粪便污染。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分布较广,数量较多,大部分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治理设施和污染防治措施,致使禽畜粪便随意露天堆放。特别是夏天或者雨天,粪便产生气味和臭水,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使广大群众苦不堪言。
3、农民环境保护意识淡泊。农民是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中的主力军,由于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普遍落后,广大农民群众环保意识比较淡漠,对科学、安全、文明的生活生产方式不予重视,污染防治和废物综合利用没有落实在日常生活与生产中。
二、关于解决农村环保问题的建议与对策
农村环保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一项重要内容,是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因此,我市农村环保工作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环境、培育农村生态文明、促进城乡和谐发展为目标,加大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不断推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村生活方式的转变。
1、各部门要形成合力。农村环境保护具有点多面广、基础薄弱、职责分散、情况复杂的特点,仅靠某一个部门推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上下联动,各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才能形成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要将环境质量变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列为对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考核力度,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可靠的领导和组织保障。环保局将进一步发挥统一协调和监管职责,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适时将农村环境保护与发展生态农业、乡村旅游、实施清洁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发展户用沼气、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各种形式的创建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在其中,切实把农村环保工作抓实抓好。
2、加强农村环保宣传教育。环保宣传教育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农村而言,更是难度很大、任务艰巨。环保局要从农村的特点和需求出发,制定宣传培训计划,加强农村环保知识义务教育,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和工作方法,力求在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突破,切实提高全市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环境保护意识,真正让环保知识和环保法律法规进村入户,让广大群众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变被动为主动,积极维护自身的环境权益,积极配合乡镇各级政府的工作,并对政府的工作进行监督,确实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从而加快农村环境保护的步伐。
3、控制农村面源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不仅对河水水质造成负面影响,而且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具有量大、面广、难以防控和持续升高等特点,目前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要解决农村面源污染问题,必须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控制工作的指导和引导,改进传统施肥方式,加强化肥农药的用量控制,禁止销售和使用有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鼓励和引导农民使用农家肥、有机肥料及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积极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要积极引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膜,自觉捡拾残留废旧农膜,鼓励农民使用可降解地膜。加大对废旧地膜、反光膜加工企业扶持力度,积极为其提供一些减免税等优惠政策或给予必要的资金扶持,从而使其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增加效益,提高收购价格,充分调动加工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逐步形成使用--回收--加工--再利用的良性循环。要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要求,加强对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新建、改建、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严禁在饮用水源地、输水河道附近建设畜禽养殖场。要以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场建设为突破口,加快分散养殖向规模化、专业化养殖转变,实现规模化畜禽养殖粪污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
4、抓好农村污染防治工作。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市减排任务依旧艰巨,抓好农村污染防治工作对完成我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要发挥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减排作用,加快完善污水管网配套建设,确保已运行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切实改善农村水质。二要严格执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继续深入开展打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将行动触角向农村进一步延伸。加强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坚决防止发达地区和城市淘汰落后企业向农村转移,防止“十五小”和“新五小”企业在农村死灰复燃。严把项目审批关,对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的项目一律不批,对新建项目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过程进行监管,确保治污设施按环评要求设计、施工、投运,对擅自改变治污方案或未建治污设施的项目,一律责令停工,依法进行处罚。
1)水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小规模工厂和作坊生产不够规范,缺乏相应的环保意识,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将工厂废水随意排向河流湖泊。此外,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和垃圾,过量的农药,大量的粪便都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将原本清澈的河流变得浑浊不堪。严重的水污染使农村居民的饮用水的安全受到了直接的威胁,影响了农村居民和经济动物的健康,影响了农村居民的正常生活。
2)垃圾随处堆放。
相比起城市,农村的垃圾处理系统存在很大的缺陷。部分农村居民也缺乏相应的垃圾整理和分类的习惯,将平时生活中用的垃圾随处排放,农村居民的住房内、道路边、田地中,都有很多的生活垃圾。这些垃圾不仅影响了农村道路的整洁和美观,还影响了田地农作物的健康,其中的有害气体还造成了环境污染,最终都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3)秸秆等废料处理不当。
农村地区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是十分巨大的,怎样处理这些秸秆是一个大问题。在目前的情况看来,大部分秸秆被随意焚烧,产生的气体污染了当地的空气,还造成了很大的火灾隐患,有时甚至会对人身安全造成威胁。有时我们能见到关于焚烧秸秆致人死亡、焚烧秸秆引发火灾的新闻。有些选择将秸秆堆放在道路旁,逐渐成为了垃圾,阻碍道路的通顺。有些选择将秸秆倾倒河流,污染了水源,严重时还会造成水流不顺畅,阻碍了田地用水的灌溉。
4)养殖污染严重。
部分农村家庭养殖规模较小,没能形成系统有效的清理措施,经济动物的粪便等对于农村环境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虽然部分养殖实现了集中管理,但由于缺乏环保意识和相应的治理知识,产生的众多污染物对于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不仅影响了土壤的质量,还造成了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5)乡镇工业企业污染严重。
相比起城市企业来说,国家对农村企业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乡镇企业缺乏端正的环保意识。此外,部分企业受到成本和技术的制约,无法保证对于环境治理的投入也没有良好的治理能力和技术。乡镇企业由于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对于自然环境的影响较大,直接污染了农田里的农作物。
2 农村环境问题的成因
在一次全国污染的调查结果中,调查结果显示,导致全国污染问题的来源中农村污染占了很大的比重。解决农村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提上日程,需要相关部门和人员加强环保意识,采取相应的监管和治理措施。导致农村环境问题的因素有很多。
1)农民不具有足够的环保意识。
由于农民普遍受教育水平较低,对于环保也缺乏相应的意识。在平时的生活中将垃圾废品随意乱扔乱放,将秸秆随意焚烧。对于平时生活中用过的塑料袋不进行收集,反而随意丢弃,对于剩余农药也不能正确处理。种种错误行为导致了农村的严重污染。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的提升只能循序渐进,通过加大对于环保的宣传等,逐步树立起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2)农业生产的问題。
部分农民为了追求利润,有时会过量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化肥过量使用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影响水质的质量也影响水里的鱼类的生长。水质的污染和土壤的污染导致农作物有害物质超标严重,影响了食品安全的卫生。
3)监管体系不健全。
尽管农村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但是对于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监管力度却不到位。例如,目前的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存在监管漏洞,让许多企业通过漏洞来为自己企业谋取利益。目前的监管措施仍以修复为主,对于预防环境污染的措施不到位,这样加大了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4)乡镇规划不合理。
乡镇建设不够合理,在规划时不够长远,乡镇的布局混乱,也没有考虑到相应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因素。此外,农村环保机构也不够健全,相应的职能也就有所丧失,不能很好履行其宣传教育等职能。
5)投资不足。
农村用于环境治理的资金有限,根本上制约着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减缓了治理的进程。
3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解决措施
1)对农村环境综合规划。
要加强对于农村环保问题的治理就要首先成立专项小组,深入细致了解当前农村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于各类污染问题分类调查,通过相应的调查数据来分析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具体措施,保证后期环境保护项目的顺利开展。
2)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
解决环保问题最理想的措施是要在源头上控制,尽量减少污染的扩散,减少污染所带来的损害。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按照条款规定的内容来对相关企业进行监管,不能放宽条件。对于出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责令整改、停业整治等,对于多次发现环保问题的企业要采取重罚,对于环境整治较为良好的企业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这样才能让企业重视环保问题,加大对于环保的投入。
3)治理农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
要加强治理能力,首先要加强对于环保项目的资金投入,还要加强环境保护中对于新技术的应用。设立多个污水处理点和垃圾处理点,宣传相应的环保理念,让农村居民养成定点处理垃圾的习惯。此外,要加强水体的自动恢复能力,加强相应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提高农村环境的整体形象。
4)加强对于农村养殖业的整治。
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于农村养殖业的监管,对于农村区域进行实地考察,选出养殖专用区域对于散户养殖要进行合理整合,通过加大对于农村养殖户环保专用资金的补贴来提高养殖户对于养殖区域的环保整治并定期安排人员进行监督检查防止专项款不合理运用。此外,可以加强对于养殖户的环保技术的扶持,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加大农村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
要定期开展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宣传活动,通过科教片、大学生演讲等形式来加强环保知识在农村的普及。通过相应的村规的制定和奖励措施的实行来形成良好的重视环境保护的氛围此外,要加大对于农村中小学对环保知识的学习,真正实现环保从小做起,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将来农村环保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
农业在海南经济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只有发展好海南的农业,才能推进海南经济不断发展。农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农村发展,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当前,海南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在整体上十分严峻,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虽然政府一直以来都十分重视相关法律政策的制定,但是在此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体系化程度不够、地位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是势在必行的,也是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最主要目标。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海南农村;法律制度
由于独特自然条件和国家政策鼓励的影响,海南农村经济在海南经济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然而,在海南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制约因素,这就导致了海南农村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对于海南农村的生态发展有着非常恶劣的影响。为了坚持海南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推动海南经济的不断发展,海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一、海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海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还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比如农村经济结构上的问题等,具体如下所述:第一,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导致了能够直接开采的资源正在急速减少,并且生态环境也在不断的恶化。从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上来说,海南处于“南荒地带”,和大陆的长时间脱离,导致了其余大陆其他地区相比,生态环境系统更加的脆弱,经济发展也长期处于发展不快的情况。而且由于海南地理位置特殊,导致其文化传播和大陆其他省份有着较大的差距,导致了海南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方式不当,目前部分地区还存在着乱开乱采的现象,也就致使海南部分农村的自然资源损耗严重,生态环境恶化速度较快。第二,由于海南农村经济结构存在一定的问题,农村的基础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的步伐,也就导致了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缓慢,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海南农村发展的脚步,同时也造成海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缓慢。由于农村的基础建设跟不上,所以道路、水利等设施都不达标,在台风和暴雨天气的侵袭之后,土路被冲毁,田地受到侵害。第三,主人翁意识的缺失。在海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当中,海南农村群众没有认识到自己主人翁的角色。在我国,农村人口占着总人口约四分之三的比例,农村的群众是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直接的关系到了农村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对于海南来说,农村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一半以上,其素质水平直接的关系到了海南省生态文明建设、经济发展的进程。由于海南的独特地理环境,再加上城乡之间的差距,海南人口的教育水平较为低下,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就更加低了。
二、当前海南农村环境保护的法治分析
(一)缺乏农村环境立法理念
当前,我国的环境立法还是以城市为主,也就是说环境立法首先应该将目光聚焦在工业污染的治理上,而后再去考虑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问题,所以城市和农村的立法存在着二元结构问题,因为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导致环境立法在农村中比较缺失。由于我国政府在环境保护问题上,主要将目光集中在工业污染和城市污染方面,所以没有体现城市和农村的平等重视,经常是在牺牲农村的生态环境基础上来改善城市的环境问题,也导致了农村无法得到生态效益的有效补偿,最终使得农村环境更加恶化。在生态环境的相关立法当中,缺乏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不仅对我国的农村环境改善不利,而且也影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不完善
虽然当前我国已经建立起了基于《环境保护法》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但是对农村环境保护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条令。在2007年我国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之前,我国没有过任何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任何政策。在现行的农村环境保护相关法律规定当中,也有一些法律法规是缺乏原则和系统性的,也对农村的实践情况有所脱离,导致了法律法规没有可行性。例如在《环境保护法》的第三十三条中提到了保护农村环境,要推动农村环境的综合治理;第五十五条当中虽然对各级政府安排资金对农村饮用水和污染防治等治理工作进行了规定,但是没有出台配套的规章制度进行相应规定;在《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九条中,农村生活污染垃圾的防止具体方法有地方性法规进行规定,但是海南省还没有出台相应的地方法规。在农业法的第八章当中对农村环境保护仅仅做了原则性的规定,但是没有进行具体的配套措施规定。可以说当前我国环境法大多都是针对城市制定的,缺乏专门针对农村的环保法律。
(三)农村环境执法存在一定的问题
当前海南省的农村环境问题严峻,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第一,海南省的环保部门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当前海南的环保部门设置只达到了县区级,而没有覆盖乡镇级,而县区级的环保部门重点是城市环境问题和工业污染,农村环境问题变成了环保工作的盲区。第二,当前我国实行的环境管理体制是统一管理和分部门合作的方式,除了环保部门,水利、农业等部门掌握了农村环境的执法权,由于执法主体多,导致了权责不明,权利分散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得环保法律的执行力度不够;第三,地方政府环境责任缺失,当前政府为了经济的发展,对一些环保评价不过关的项目进行批准,法律的执行不到位,尤其是一些环境污染严重、但是经济效益高的企业,政府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策略,这样做的后果严重的损害了环境保护。
(四)环境保护的投入不足
2009年设立农村环保专项基金前,我国的环保投资几乎只用于城市环境和工业污染的治理过程,而且一般只作为环保专项资金的排污费。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导致了在环境污染治理的过程当中,忽视了农村的治理,治理城市的过程是以牺牲农村为代价的。由于农村环保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农村环保设施落后,在海南,很多农村没有建立起排污系统,产生的污水何垃圾等没有经过处理就被排放到了环境中,严重的破坏了农村环境。另外,由于农村的检测站设备落后,设施不完善,导致了农村环境的情况无法被真实的反应,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农村环境治理十分困难。
(五)农村群众的环保法律意识比较薄弱
由于当前收到了经济和生活习惯的限制,海南的农村群众环保意识比较薄弱。当前海南的农业技术并不发达,为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无论是政府还是群众都只注重眼前的利益而忽视了落后生产行为会产生的严重环境污染。此外,由于农村的法律教育比较落后,导致了农民的法律观念不强,维权意识也比较差,在环境污染行为的面前,鲜少有人会进行法律维权。在环保的过程当中,必须要认识到,农民才是环境保护的主人翁。对于农村环境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必须要提升农民的环保法律意识。
三、生态文明建设下海南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完善
(一)树立起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推动相关立法
要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法律的支持,完善立法是建设生态文明新农村的必要条件。但是当前的实际情况往往是只重视城市环境的保护,忽视了农村。就我国目前农村环境十分恶劣的现状,必须要加强农村环保立法,改变立法过程当中边缘化农村立法的现状。以《立法法》为基础,《环境保护法》应当是当前农村环境保护法律立法的基础。《环境法》提出了以环境保护优先的原则,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因此在农村环保立法的过程当汇总,要以环境法确立的原则和理念为基础,摒弃立法服务于经济发展的老旧观念,将农村环境保护立法提升到城市环保立法的同等地位,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二)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律中的很多条款和制度都是基于城市、工业环保的要求的,并不能够适用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实践当中。由于农村的环境保护油这独特的生活背景,因此,应当从立法的层面上给予农村特别的关注。立法机关应当加强农村环保立法的建设,完善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农村保护的相关法律条例,吧农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染等问题作为重点的防范对象。并且将《农村环境保护法》提上日程,将其作为农村环境保护的基本法。可以说,土地是农民的生活基础,当前我国农村的土壤污染十分严重,但是当前海南对于土壤污染的相关防治条例却稀缺。当前应当转进对土壤和畜禽养殖污染进行保护立法,才能够弥补空白。
(三)加强执法力度
加强农村环保执法,首先要建立起农村环保执法的机构。根据当前海南盛环境行政管理部门的设置,笔者认为应当在乡镇设置环保局的派出机构,派遣专门的环保人员,依法对农村的环保行为进行管理。此外,在农村,居民的自治组织在日常食物的管理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可以考虑给予这些组织一定的管理权限,协同管理。其次,要明确环保部门的职责,明确在工作过程当中的分工。在环保的过程当汇总,应当以环保部门为主,其他部门协同管理的方式。同时,也要明确环保法执法的程序和责任,加大执法的力度。最后,要完善政府在环保过程当中的责任。由于环保法当中对于地方政府的责任规定的十分笼统,没有具体的规定乡镇政府的环保职责。现阶段,海南的农村环保工作一定程度上,仍然以来政府的行政力量,因此,要对环保考核体系加以重视,早日建立起完善的环保考核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引导全体农民对于环保的重视。对于由于政府不作为导致的环保问题,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四、总结
海南是我国的“四季生态花园岛”,并且可以向世界亮出中国的生态名片。海南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赋予了海南十分重要的使命。所以当前海南农村环保建设迫在眉睫,我们要不断的进行海南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建设,推动海南新农村的建设,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不断的改善海南的生态环境,推动海南经济持续的增长。
参考文献:
〔1〕臧成.论生态文明建设下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法律制度[J].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109-114.
〔2〕刘昕蕾,刘悦.分析海南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旅游纵览月刊,2015,(4).
〔3〕夏青.绿色中国梦———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生态化路径研究[J].科学导报,2014,(6).
〔4〕赵凤琴,蒋欣阳,邢巧,等.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保护机制创新研究———以海南省为例[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4,(1):383-386.
〔5〕李知淘.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5.〔6〕高迪.中国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研究[D].吉林大学,2014.
论文关键词:环保意识培养,师生合作探究,环保习惯
一、农村地区小学生环保意识现状及重要性
1.在农村地区,大部分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他们只对日常环境问题稍有了解,但对于环境污染的原因及生态环境为什么会恶化等问题缺乏根本认识,所以,这就需要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改变现状。
2.大部分小学生在这方面都缺乏一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且受负面影响较大,大多存在效仿和无法克制自己的行为,如,看见别人乱丢垃圾,心理便会产生一种模仿效应,即别人都可以乱扔,为什么我不可以,或者认为自己的行为对环境不会造成实质性的破坏,就不会对环境问题予以重视,也许他们明知那样的行为不可取,但在潜意识里没有形成关键的作用,最后,意识支配了他们的行为,使环境受到了污染。
3.农村小学生对于“白色污染”“大气污染”等类似的专有名词不易理解,也很难体会,甚至有不少农民习惯把废弃的塑料垃圾当做燃料使用,而把燃烧释放出的浓浓黑烟看作是正常现象,却不了解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导致河水污浊、变臭,进而引发一连串的反映,如:河中鱼等水生生物和植物濒临死亡和灭绝,生态食物链受损等现象,可对于这类现象的原因他们却不得而知,殊不知是因为人们缺乏环保意识,那么对农村小学生环保知识的教育尤为重要。
二、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淡薄的成因分析
(1)家庭原因
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与非农村学生的差距较大,加上很多农村学生父母的文化水平有限,对孩子不能做到切实有效的教育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另外,与城市生活资源相比较,农村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自然资源相对丰富师生合作探究,一般不会产生严重性的缺水和水污染等现象,但近年来和城市相比较,农村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样遭到严重的破坏,对水资源的浪费,电的浪费成了一个普遍现象,此外,农药、灭鼠药的随意使用,生活垃圾和污水的任意排放,打猎、过度捕捞等一系列的行为成了农村地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但这些行为的发出者大都是多成人或长辈,所以对孩子造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将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左右了他们的行为,因此,导致农村小学生的环保意识淡薄。
(2)学校教育原因
如今,大多农村学校的教学主要把重点落实在书本教书上,而对环境教育还不够重视,根本没有把环保教育列入教学大纲要求中,更是很少开设相关的环境教育课程,大多情况只是向学生宣传最基本的环保行为,没有作深入了解,另外,农村小学的环境教育缺乏专职的教师,这主要归结于农村的小学老师大部分也是生长在本地区,对环保知识和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没有受过系统的培训,师资的缺乏严重影响的环保教育的开展,小学的环保教育和学科教育之间还未能衔接起来,因此,学科渗透就相当缺乏,那么,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同样缺乏。
(3)社会原因
我国农村地区的学生大部分还存在与社会脱轨的现象,与社会的接触少之又少,接受的相关环保教育常识也较少,加之全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直接影响了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如:在学校考试要求学生将垃圾扔进垃圾垃圾桶,但在校外,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大多数人都随处乱扔也不会受到处罚,这就会让他们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所以,由于全社会环保意识淡薄,就进一步削弱了原本就很薄弱,不系统的学校环保教育。
三、培养农村小学生环保意识的有效措施
(1)充分挖掘渗透在各科教材中有关环保意识教育的内容,把环保教育列入素质教育中,量体裁衣,有争对性的进行学科渗透教育。保护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有不同种类的农作物,随着季节的变换进行不同的栽种,教师可把这一先天优势开发成课程资源,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可带领学生到田间参观学习,让学生感知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了解农作物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并让学生了解一旦环境遭到破换和破坏,农作物就不能正常生长,人类将面临生存危机,所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迫在眉睫。
(2)结合农村特色,从身边的事物中开展活动,师生共同探究环保知识。教师可组织学生参观农村的饲养场,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学生可以通过喂养小动物,在喂养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情感,了解动物粪便的合理利用即可成为肥料,但如不经过处理就有可能污染水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以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加强课堂环保知识的教学师生合作探究,在课堂上巧妙穿插环保知识,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渠道 进行教育,如故事、寓言等具体形象地向学生传递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也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不给出固定的结论,二是提出问题,并由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实地观察,阅读资料去了解环境问题,学生们可得出不同的结论,此时的老师就该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所得的结论,此时老师根据科学的原理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的合理性,并运用师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会利用信息资源来进行学习,此外,老师在环保教育中不能单纯的只做宣传,而是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在抓住教学重点的前提下,巧妙地渗透环保内容,让学生逐渐领悟、体会,形成一种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4)多开展小学生环保实践活动
环保活动的开展,可使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形成环保观念,加强学生的环保决心,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并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从中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转化强而有力的实际行动论文参考文献格式。环保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更要使学生通过实践掌握保护自然生态必备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言一行,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学生随意丢垃圾,乱摘花、践踏草坪、随地吐痰等现象,教师就应及时制止并进行教育,让学生随即检讨自己的不良行为,这样便能增加学生自身的环保意识,同时,还可师生一起组织“爱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活动,并能将垃圾进行分类,对废弃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废水的循环使用,这不仅减少了垃圾污染和资源浪费,而且还帮助学生领悟身边常用资源的可贵性,不应随手丢弃,而应珍惜爱护,进而加深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5)充分利用环境纪念日,激环境发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
每年有关保护环境的纪念日不少,那么教师可充分的查阅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这些纪念日的意义,如每年的3月22日植树节、6月5日的世界环境日等节日,可以这些节日为载体,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有意识有计划的保护环境活动,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巩固环保知识,如,植树节可带领学生参加植树,绿化身边的生活环境,这样学生即参加了活动,有从中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深化了课本上所学的有关知识,世界环境日也可开展“只有一个地球”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环境问题进行观察,总结出合理的改进措施和方法,再进行广泛的宣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协助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
家庭是孩子除学校外的一个重要学习和生活的地方,那么,家庭教育的力量不可忽视师生合作探究,在农村地区,在学生的课余以及假期时间,大部分都是帮助家人在田间干农活,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能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而此时家长的简答对他们而言无疑是很重要的。如反常的气候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带来灾难性的破坏,学生自然不明白气候反常的原因是因为生态的破坏,而很多家长也不明白这一点,鉴于这个原因,学校可向家长介绍一些相关的环保小知识,对于学生形成一种正确的引导,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方法和措施,可以让学生对环保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努力,在进行环境保护教育的同时也增强和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初步掌握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中利用教材,将直接知识和间接地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多参与、观察、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成为环境保护活动的参与者,监督者,在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结合农村现状,及时的对农村小学进行环保教育意义重大而深远,让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使我们的下一代能过健康的成长,共同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
关键词 农村环境;环保问题;监管;思考;原因
中图分类号 X3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111-0208-02
现如今,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由于长时期经济粗放型发展模式的负面影响,农村环保问题也逐渐凸显,并成为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性问题。本文通过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形成原因,论述强化农村环保监管的策略方法。
1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表现
1.1 乡镇居民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多
我国大多数农村是人口的聚居区,农民日常生产、生活污水和垃圾排放较为集中,而且排放比较随意化,有不少生活废水和生产废弃物未经任何严格的消毒处置,这些污染源流入农村区域环境中,不论对于群众生活的聚落环境、还是河流水质、土壤物化特性均带来了负面效应。
1.2 农业污染现象频繁发生
伴随农业的不断发展,化学肥料和农药滥用、农业秸秆焚烧后造成的大气质量污染。化学肥料的常年使用加剧了污染物的排放量,养殖业在农村地区的勃兴使得牲畜、家禽的粪尿之类的污染物急剧增加,因发展养殖时并未对场址开展系统、专业地规划,导致了上述污染物的肆意排放,加以管理方式本身较为粗放,管理跟不上进度,大批量的粪尿经由粪池或者沟渠流入河中,这些污染物未进行有效地处理,致使地表水所含COD量攀升,凸显河流水源的富营养化现象。
2 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原因
2.1 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村环保治理力度不够
由于多年来城乡二元体制的不利影响,我国农村在环境保护方面位列弱势地位,导致环保部门出台的国家《环保法》也仅注重治理城市环境问题,忽略了农村地区环境的保护,导致农村环境问题愈演愈烈,已经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最为典型的案例是,《水污染防治法》并未有针对农村生产生活污水进行有效处置的法律条款,这一部分也成为法律的“真空”地带,实际上农村的生态环境不但没能积极地改善,反而增加了治理成本。《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办法》仅适用于规模以上的畜禽专业养殖场,而对于零星分布的小型养殖场或者养殖户,则缺失相应的规范、法律法规约束,这也不利于环境监管的有效运行。
2.2 城乡社会形态的各自转型给农村环保蒙上了阴影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城市化发展中不可避免地调整、优化和升级产业结构,而产业转移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城市在发展中所淘汰的低能、落后产业往乡镇区域转移,农业的地位比不过城市,这就加快水资源、土地资源向工业转移的步伐,“三高”类型工业产业也从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从城镇到乡村的方向流动,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本身就给农村环境的可承载力带来了诸多消极要素,农村在环保监管方面无法发挥应有的效能。
2.3 乡镇政府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有待提高,环保监管不力
不少乡镇政府片面追逐“GDP政绩”,并未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农村地区引入外来资金的需要,便会降低工业企业的准入门槛,这样一来,对环境监管要求的放宽,就不易实现污染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效应,治理污水的成本也不能及时地分担。乡镇企业负责人仅为了眼前利益,不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观念淡薄,导致往往会盲目地上大项目,而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一些农民群众由于文化程度较低,传统观念较为深厚,他们在维护和监管大气环境方面的主人翁意识匮乏,面对周边河道污染、固体废弃物的过于排放,农民常常会不管不问,缺乏环保意识,这也不利于配合环保部门的有效监管。
3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监管的对策
3.1 乡镇政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
科学发展观注重以人为本,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新阶段治理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的亮点就在于蕴含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也就是说,主张国家在实现经济发展时,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也更强调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节制污染、防治对大气环境的损害。鉴于现阶段农村环保工作的严峻性和复杂性,乡镇政府负责人必须坚持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地区的环保监管工作,发挥正确理论的强大指导作用,从学习中深刻地意识到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环保工作的重大意义和现实价值,才会进一步在实践中得以规范行政行为。
具体而言,乡镇政府必须牵头履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在指导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时,要充分地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以顺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趋势,实现经济社会由“又快又好”发展转变为“又好又快”的发展,先注重经济的质量再注重GDP的增长。政府树立模范与榜样,在招商引资时,才能把对环境的影响放在首位,彻底改变了过去盲目上项目的短视决策,也纠正了“发展经济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错误思潮,进而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中倾尽更大的心力。
3.2 健全环保法规、规范,实现农村环保监管的制度化和有序化
村镇各级政府要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就需及早制定、出台环保方面的法规、规章,用于约束和规范投资者的“环境行为”,以便于建设“绿色乡村”。面对一轮又一轮的城市产业转移的潮流,农村地区必须着力提高环境承载力,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加强对所辖乡镇内环境的监管与宏观控制,做到早发现、早治理、谁污染、谁受罚,切实将一切可能导致污染的不良要素遏抑在萌芽阶段;政府要克服“好大喜功”的错误观念,在引进重大项目时,一定要严密细致地评估、论证对环境的影响,对于不合乎环保规范的项目、尤其是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企业,一律不准在农村发展,并适度的提高环境污染方面的税费,借由强制性的手段提高企业家带头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经过乡镇政府的不懈努力,最终促使农村环保工作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有序化的轨道。
3.3 在明确环保职责的同时,加强科技投入,发展绿色节能产业
村所在县、市政府要将行政负责人“环保监管能力”纳入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以此带动和检验政府环境治理的综合水平与实际效果。针对一些编制不完备、人员稀少的农村环保监管机构,开展执法监督显得更加关键,这能最大限度地约束农村环保法规在执行中不打折扣、不变相逃避,自然也成为农村环保监管的落脚点。要健全村镇负责人履职的制约机制,加大对其环保举动的监督与管理,形成有效地约束力,环境的治理才能有所起色。
此外,要立足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现实状况,不断加大对农村环保的科技投入,大力开发、发展绿色产业,弥补以往农村环保的“政策盲点”和“法规盲点”。要推广使用沼气,施行秸秆还田,杜绝在田间地头焚烧,从农业生产中的每一件事做起;合理利用牲畜粪便,充当营养成分;避免化学肥料给大气环境带来的损害。以清洁、无污染、绿色、环保的新能源替代原有能源,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的同时,实现对环境的妥善维护。
4 结束语
农村地区的环保监管工作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需提高群众意识,强化农村环保硬件设施建设,在大众中普及环保知识,调动群众配合环保监管的积极性,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多措并举共同服务于农村环保事业。
参考文献
环境现状分析:
通过西湖村的环境调查以及其他农村的环境调查资料显示,大致可以分析得到农村的污染现状:
1、农村生活垃圾处理不得当。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现代化的商品和新的生活方式迅速蔓延到农村,各种生产、生活垃圾也快速出现。在街道上,垃圾堆随处可见。有塑料泡沫、塑料袋、碎玻璃、烂酒瓶等,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成为疾病的传染源,危及人体健康,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还有一些牲畜的放养造成了村中道路环境较差。
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低。农村的生活污水处于无序排放的状态。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都是顺着自制的排水沟流到田地里。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期,农村生活污水成分简单,可以自然降解。但是随着我国农村的城镇化不断发展,生活污水的成分不再简单,加上农民对环保意识的欠缺,同时也受目前经济发展水平限制,造成城镇生活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断加深。据村名告知,在许鹏村的唯一的一个池塘曾经十分清澈,池内常常养有不少鱼类等水生生物,而现在,由于水污染导致,池塘发臭,池内生物腐败。
3、土地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由于缺乏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公众环境意识,不是靠改良种苗提高抗病能力来提高产量,而是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遇到雨水冲刷,化肥农药便渗入地下或流入河流。农用化学品的过量使用,不仅导致农田土壤污染,造成土壤板结、肥力下降。同时,还通过农田径流造成了对水体的污染甚至地下水污染和空气污染,并威胁到农村人口的健康。
4、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在农村,特别是在农耕时节,大面积的焚烧作物,屡见不鲜,直接导致了空气污染严重。除此之外,工业污染也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农村污染原因分析:
目前的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经过分析,造成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就有以下几点:
1、部分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不高。长期以来,农村生产技术落后,信息资源匮乏,科学文化素质不高,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和农药;卫生条件差,垃圾随处扔等等。环境意识的淡薄使农民养成了不注重环保的生产及生活习惯。
2、农村环境治理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在目前我国的发展形势下,针对城市的环境治理资金尚且不足,更不用说广大的农村了。环保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置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许多改善环境质量的措施得不到落实
3、农村环境监管力量过于薄弱。国家环境保护的重点都在于城市的污染问题,而农村污染问题则长期没有受到重视。环保政策、环保机构、环保人员以及环保基础设施均供给不足,虽然现在许多地方乡镇一级政府也建立了环保机构,设立分管领导,但是多属空架子,基本没有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4、城市化进程中, 城市的高污染企业想农村转移。例如在西湖村周围的化工厂,浓烟四起,给村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农村环境污染改善方案:
对造成农村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要彻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工作:
1、大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及参与环境保护的消极性是我国农村环境治理的难度所在,所以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环境保护与治理,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务之急。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和普及农村环境保护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调动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关键词:工业;生活;环境
中图分类号:K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52-01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对环境问题关心的程度也越来越大,环保问题已逐步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但 一直以来,人们讨论环保问题,似乎更多的是指城市环保,说到环境问题,人们心里想到的也大多是汽车的尾气啦、工厂的废水废气啦、城市堆积如山的生活垃圾啦,如此等等。环保工作在某种程度上也存在着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轻农业的倾向。 然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口号日益响亮的今天,人们回过头去看,会发现农村环境问题同样令人触目惊心。 农村环境问题其实不是单纯的环境问题,还是一个文化和观念问题,涉及农民生产、生活方式。
显而易见,农民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是防治农村环境污染一支不容忽视的力量。所以,加强对农村群众进行环保教育,提高农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刻不容缓。要想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就要先从学生做起。1992年的《地理教育国际》明确指出:地理教育可以为环境教育做出贡献。中学地理教学是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环保教育是每一个地理教师义不容辞的任,应从不同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危机感。作为一名农村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在给学生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要履行环境教育这一新的职能,寓环保教育于地理教学之中,不断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一、充分利用教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生活中突出的环境问题,结合教材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在生动活泼的课堂中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到每个学生的思想中,如近年来发生的沙尘暴天气,前所未有的雪灾,给每个人的生活都带来的极大的不便和危害,我们在教学中就以这一环境问题为主题,向学生详细地介绍沙尘暴天气的成因及其产生的巨大危害,进而提出保护环境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到环境问题就是时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告诉我们,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 有限的,对资源的无节制掠夺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与破坏,必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通过破坏环境来侵犯 他人的利益,危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必将受到社会的谴责,从而明确人对自然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树立“保护 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新型环境道德观念,要求学生成为大自然的优秀管理员,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讲究环境卫生,节 约用水用电,爱护花草树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参加环保宣传教育活动,投身于 环保事业。
二、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将环境知识转化为环保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理论联系 实际,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学生 环境保护意识
(一)把地理知识与周围看得见、摸得着的环境紧密联系起来。如在学习“中国的气候”这一章时,要求学生 根据自身的感受,分析冷热、刮风、下雨等现象,特别是经常影响本地的沙尘暴、干旱、寒潮等灾害性天气,使学生们 知道这些环境问题的产生除自然原因外还有认为因素。
(二)利用参观访问,增加感性知识,深化理性知识的学习。如在学习“农业”一章时,我 带领学生到农田中考察,到农民家中并听他们的介绍。同学们对农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其治理难度有了清晰的了解,在亲身的感受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环保意识。
(三)利用春游,让学生在大自然中体会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如今年春天我带领学生到黄河春游,我就 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引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讨论:“地上河”的形成与危害、治理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政府投资治理对我们当地百姓有何实际意义等。
(四)利用植树节,带领学生参加植树活动。从教以来每年3月12日我就会和学生一起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实现参与环境保护的愿望,并在劳动中提高了环保意 识;同时也深化了地理课本上有关知识的学习。
(五)结合当地政府的重点工程或环保热点问题激发中学生“学环保、讲环保”的动机。我深信只要人人参与,从我做起,未来世界一定是洁净美丽的。
三、通过宣教文艺活动,使环保意识普遍化
每年都要就环境教育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地球日”、“人口日”、“爱鸟周”、“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都是我们传统的环境教育日。配合有关主题,举办环保知识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排演环保节目等,这样使学生对环境保护有更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