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3:0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图示教学法;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应用
一、图示教学法的优势
图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有非常广泛的应用范围,同时它的教学效果也是毋庸置疑的。图示教学法主要是应用各种图例,包括自制的历史图解以及历史图片,培养学生构建并回顾历史知识体系的能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从历史图解或者图例的解读中,读取其中蕴含的历史信息,便于记忆和应用。比如说,著名的记忆树,即是将历史信息按照层次结构分布在树干和树枝中。图示教学法融合了系统性和形象性,让学生从图示中直观地记忆繁多的历史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让他们自己动手编制图示,更是加深了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和理解,从而提高了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有效应用图示教学法的措施
结合上面所说的图示教学法的优势,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应用图示教学法成为教师必须关注的重点问题。结合图示教学法的特点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措施:
1.教师编纂历史图示,展示图示教学法的精髓
图示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大量历史图示和教学案例,让学生通过解读历史图例,更加清晰明了地理解历史知识体系和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繁多的历史知识点,将它们进行有序的归纳和记忆。比如说,教师在教到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由于工业革命的内容十分繁琐,学生容易记得这个又忘记了另外一个知识点。而工业革命又向来是历史考试的重点内容,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这就要求学生记诵的内容非常多。这个时候,图示教学法就能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了。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示范如何编制树状图,将三次工业革命的具体知识点都囊括在树状图中。比如说,珍妮纺纱机的树状图图解可以是这样一个层次: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手工工场―棉纺织部门―飞梭织布速度快―棉纱需求增加―“珍妮机”的发明。最后的结论是:珍妮机的发明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端。
2.学生自主编纂历史图示,提高动手能力,加深历史认知
通过教师对图示教学法的演示,教会学生如何按照历史的时间顺序和空间范围,即常说的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方法,解析历史事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将看似繁多实则有序的历史知识点以图示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能够清晰明了地理解。学生自主编纂历史图示,可以重新将历史分为多个层次,比如说,在时间的纵向分析角度,将历史分为古代历史和近代历史、现代历史等;在空间的横向分析角度将历史分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图示编纂方法,比如,应用性最广的树状图,能够将历史知识的层次性和结构性最好地展现出来,或者是概念图,帮助学生掌握不同的或者相似的概念的根本区别,比如,改革和革命的区别,改革是在一定条件下变革,采用温和改良的方式,基本保留原来那些制度、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对原来的制度进行不触及根本的修修补补;而革命是旧的制度或者环境,除旧布新,脱胎换骨,基本上与过去决裂,用暴力的形式进行的。举个例子,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并没有改变封建制度,没有用暴力方式;商鞅变法改变了社会制度,但没有用暴力,保留了原来较多的东西。而法国大革命,中国的,都是用暴力形式,了原来的社会制度,建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3.引入各类新型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图示教学法除了应用图示外,还有许多有效的应用方式。比如说,由于个人的总结有限,可能占用比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各自完成一部分的编纂图示的工作,最后将图示汇合起来,选择出其中优秀的部分,复印给全班学生使用。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的历史图示,分享自己编纂图示的过程和从中获得的经验和心得,给予学生一些记忆的心得和建议,提高整体学生应用图示教学的效率。而其他同学通过学习优秀的编纂图示的方法,在编纂的过程中,掌握了初中历史的知识结构体系,梳理出初中历史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考试考查的内容了然于心。在反复地记诵图示的时候,根据历史顺序,由浅入深,由简至繁,得到最好的初中历史知识效果。
三、总结
图示教学法之所以在历史教学中十分有效,是因为它与历史学科需要大量记诵知识的特点很切合。图示教学中应用到的树状图和概念图、历史相片等,都是帮助学生理解并记忆历史事件的工具,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应用有效的记忆方法,记诵必考的历史知识点。
图示教学法不仅以一种较为轻松简便的记忆方法,帮助学生牢记繁多的历史知识,更是让学生在自己编纂历史图示的过程中,加深了对历史体系的理解,改变传统教学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主积极地加深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它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扫清知识盲区,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卢志锋.图示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1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6B-
0092-01
阅读是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有重要的影响。学生阅读能力的高低,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分析是分不开的。在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索教师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指导学生分析历史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
历史学科包含的知识点非常多,各知识点从表面上看似乎缺乏连贯性。但实际上,这些历史知识点间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指导学生分析和把握历史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阅读历史教材。
例如,在历史教材中,很多历史知识其实是被“三要素”或“三部曲”串联起来的。“三要素”是指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是由具体人物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所引发的。“三部曲”是指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的发生是由原因、经过和结果三部分所组成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根据“三要素”或“三部曲”去阅读历史教材。这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就会发觉历史知识点不再凌乱,而是可以串联起来的。学生在分析知识点间的“逻辑结构”的基础上去阅读历史教材,自然会加深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层次阅读。所谓层次阅读,就是根据历史发展的规律,区分历史事件发展的层次,并从中把握历史发展的主线和支线。例如,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的变革虽然复杂,但都是按“王朝兴起―鼎盛繁荣―走向衰落―王朝覆灭―频繁战争―新王朝产生”这条主线发展的,这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背后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规律作用。历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这条历史主线去阅读教材,把握封建王朝变迁的过程,学习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知识,这样,学生记忆历史知识时就有了线索可寻。
二、指导学生细读历史教材
目录、标题、大事年表都是初中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应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标题”,从标题中把握全文的主要意思。这里强调的“阅读标题”,不是简单看一遍标题,而是在阅读过程中领会标题的内在涵义,从标题中了解每一章或者每一节所讲述的大概内容。
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分析教材章与节之间的关系。例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一单元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其中,第一课是《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二课是《原始的农耕生活》,第三课是《华夏之祖》……教师应指导学生从第一单元的标题中理解这一单元主要讲述中华民族的来源问题。该单元先从介绍我国最早的居民开始,从原始人的生活一直讲述到黄帝与炎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应进行总结:“这一单元的所有知识,都是围绕中华民族的起源来展开的。”通过阅读标题,学生从整体逻辑结构上,把握了历史知识的联系,学会了抓住重点知识,掌握了“从总到分、从分到总”的阅读分析方法。
现行历史教材(人教版)中增加了许多插图,有图文并茂的优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先观察插图,然后再看文字的内容。例如,学习“春秋战国”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先观察地图,引导其弄清当时各个诸侯国的地理位置,然后再让学生仔细阅读教材的文字部分。这样,学生会发觉诸侯国的战争与地理位置是有密切关系的,且地理位置对诸侯国争霸有重要的影响。
三、培养学生阅读历史书籍的习惯
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课后阅读历史书籍的良好习惯,以拓宽学生的历史知识面,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 兴趣 情境教学 问题引导 实践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75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新课改进程中的创新教学,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出丰富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积极探究,提高他们的历史综合能力。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探究、分析,并在学习过程中有所发展。在新课改的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传统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只注重教学是否能跟上教学大纲的进度,学生是否能够取得较好的历史成绩,忽略了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让学生在严肃、压抑的氛围中学习,影响了他们历史素质的提高。新课改后,教师要改变教学观念,把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思考、总结、归纳等方法来进行学习,不断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体系。在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素养和教学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历史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高效进行。
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学生在教师的强制要求下进行学习,对历史学习不感兴趣。随着素质教育的进行,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加强和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增强师生情感,构建新型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成长,以发展他们的综合素质为教学最终目标,根据学生的历史基础和学习能力来进行教学设计,使每一个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都能够获得进步,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在良好的师生关系下,历史课堂氛围和谐、活跃,学生对不懂的问题敢于提问,并能够条理分明地畅谈自己的观点。在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活跃,能够深入探究教材内容,掌握更多的历史知识点,提高历史综合能力。教师在让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探究时,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历史教材中的内容不在同一个时空,对于一些重难点很难理解。这时,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浅出地进行探究,实现高效学习。
三、利用问题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在历史学习中,只有多思、多想才能深刻理解和掌握知识。思考的过程就是质疑、答疑的过程。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问题来对学生引导。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来进行,同时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使问题能够突出教材内容的重难点,使学生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来掌握教材内容。问题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使他们明确教材的重点内容,通过有目的地解决问题,实现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利用问题进行教学,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时,让学生探究问题:爆发的导火索是什么?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深入地进行了知识探究,并了解了爆发的历史原因和背景。接着让学生进行讨论:根据中国当时的情况进行分析,爆发是历史必然发生的吗?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积极的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提高了他们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下高效进行。
四、结合故事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历史教材中的知识点很多,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掌握大量的知识点会让他们感到枯燥,在教学中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厌烦,时间一长,他们会对历史学习失去兴趣。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掌握他们的历史学习情况,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上课一开始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课堂导入,让学生在感到新颖的同时,深深地被故事内容所吸引,激发他们想要了解更多内容的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历史知识探究。例如,在教学《不怕远征难》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在中的小故事,让学生对产生强烈的敬佩之情,并使他们积极地进行探究。
五、加强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既要注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又要注重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丰富的历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综合能力。所谓实践课,即是学生通过教师的指导,自己收集资料,和其他同学共同交流的历史课。每月两次由学生自己设计一堂历史课,选择与历史教学进度相关的历史主题,由学生自由组合,课前自己寻找史料、归纳总结;课上登台阐述观点、组织讨论、质疑解困;课后小结心得、撰写论文。此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地主动学习,达到拓宽知识面、深化教材内容、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本着立足现实、了解过去、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通过学生“自助式”教学,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以史为鉴,探求历史发展的轨迹,考察社会的发展与演变,总结历史发展规律,寻找历史与现实的撞击点,争做学习的主人、时代的主人。 实践课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能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如对历史材料的搜集能力、对历史现象的再认再现能力、对历史事实的理解阐述能力、对历史问题的分析评价能力、对历史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
关键词:图片教学;初中历史;有效途径
【中国分类法】:G633.51
新课程改革认为,历史课程应“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很多历史理论和概念艰深晦涩,而中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年龄小,理性认知能力较弱,所以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更不容易说掌握了。
历史学科的直观教学方式大致有三种: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方式可以结合起来一起使用。直观历史教学的表现形式很多,比如参观历史博物馆和参观历史遗迹遗存、观看历史记录片、进行历史小调查和访问、课堂上用生动的教学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等等。对于初中历史教材来说,除了可以运用教学语言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进行描述以外,最主要的就是在历史课堂教学中配以丰富的“史论结合”的历史图片。
为适应初中学生思维水平的特点,增强学习内容的直观性和生动性,并使学生学会初步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的本领,各版本教材均运用了大量的历史地图、图片和图画众多的图片。这些图片根据他们的史料价值、来源来区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历史文物图片,主要是一些文物的照片、拓片、临摹等;第二类,历史地图,即根据历史发生的事实,将历史信息等用地图的形式表现出来,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直观;第三类,历史想象图(表),就是利用图画把某种历史知识表现出来。
教材中丰富的历史图片,为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图片资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适当使用大量丰富的历史图片,能够使得抽象的历史概念形象直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教学难点,加强中外历史知识联系,增强情感教育,还可以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图片教学”是初中历史教学的一项有效途径。
一、 图片导入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历史学习成功的第一要素。有了兴趣,学生的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出来,在历史学习方面取得好的成果,相反,缺乏兴趣的历史学习,只会使人昏昏欲睡,无精打采。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要想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良好的历史课,应该是从一个好的导入开始。教师如果能够抓住初中学生求知欲强的特点,设计出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习动机的导入方式,就能够尽快缩短学生同教材的距离,顺利地从一开始就将学生引入历史氛围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导入方式多为导语类,效果一般,缺乏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图片作为一种直观而形象的历史现象的呈现手段,其直观性,便于理解,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利用图片,配以精心设计的导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比如,在讲授《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这课时,我一开始就出示了两张历史人物――罗伯斯庇尔和拿破仑的肖像,让学生分别猜测他们的名字和大致生活时期,然后指出他们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两个重要历史人物,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他们,走进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烽烟之中。学生在根据图片猜测两个人物名字和生活时期时,就已经非常热烈兴奋,兴趣盎然,后来教师的导语更是吊起他们课堂学习探究的胃口,小小的图片,激发了学习的兴趣。
再如,在对《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进行导入时,我采用了图片“安葬在马拉松战役中的希腊战士坟墓遗址”,问学生奥运会中的“马拉松”项目起源于古代世界哪一场著名的战争,从而进行导入。学生们现实中的对“马拉松”运动很感兴趣,对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古代世界的主要战争自然充满了期待。一节好的历史课,就从这样几幅小小的历史图片开始了。
二、 图示分解可以突破教学难点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初中学生的思维虽然已经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并且抽象思维会逐渐地上升到主要位置。但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主要还是属于经验型的,理性认知能力还处于比较弱的阶段,而历史是一门比较严肃的社会科学,由于很多历史知识年代久远,很多历史理论和概念艰深晦涩,学生们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历史图片具有形象、直观、活泼、生动等优点而且其中隐藏着丰富的知识,是化解初中历史教学难点的好办法。
比如,在讲述“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的特点――‘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时,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西欧不同等级之间这种有别于中国封建等级关系的特点。政治概念的理解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困难的,在这里我采用了图示分解法,把西欧封建等级关系绘制成金字塔式的图片,请学生标出每个阶层之间彼此需要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图片分解法将原来抽象复杂的历史问题进行了分解,复杂的政治问题一下子就直观形象了起来,学生们也就比较容易理解掌握了。
再如,在介绍汉朝与匈奴的友好关系时,学生们往往很难理解,两个民族明明充满了战争哪里有和平?我出示了“单于和亲”瓦当图片,这是两个民族之间友好关系的历史实物见证;接着出示“昭君出塞图”再配以的诗“画图省识春风面,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这样图文并茂,加深了学生对这一史实的认识。图片教学激活了学生的大脑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加深了对历史教材的印象,加强了对教材难点知识的理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还可以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地图教学可以加强中外联系
由于我国很多地区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采用的是将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的做法,再加上课堂历史教学中很多老师不善于将中国史和世界史相联系,所以怎样把中国史融入到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大量丰富的历史地图的使用,可以加强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
比如,在讲述“罗马帝国繁盛时期相当于中国什么朝代时”,除了可以出示古罗马(大秦)派使者到中国东汉来拜谒的史实,更加直观的一种做法就是出示公元2世纪左右的世界地图,地图上同时标注有古罗马帝国和东汉的版图与时间,学生就可以非常容易地得出“相当于中国东汉时期”这样的结论。
再如,在讲述《大河流域的文明古国》这一课时,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对于
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都位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我使用了一幅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世界地图,图上标注出四大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发源时间以及发源河流。通过这幅地图,学生们很快就把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地图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积极性可见一斑。
四、 图片收集可以增强情感教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人的知识不应该是被动的接受,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起来的。课程改革要求创设有生命力的课堂,即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构建,更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历史图片的收集和展示可以使初中生更加直观地亲近历史,感受历史,从而形成积极的历史情感。
比如,在讲述“”这段历史时,让学生们“感悟日寇的凶残,珍爱现在的和平”是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说教式情感教学沉闷乏味,缺乏共鸣,往往不利于学生主动的探究、深入的思考构建。由于南京是学生们的家乡,又是的发生地,留下了许多有关的历史遗址,历史资料。课前,我布置学生进行了一项图片收集工作:学生们可以收集书中,网上,纪念馆中一些关于的图片,也可以用相机拍摄遗址甚至是幸存者的照片。课堂上,我让学生分别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孩子们对于这项发生在家乡的历史事件非常关注和用心,在收集图片的过程中,他们对于侵华日军的凶残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于来之不易的和平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再如,在讲述“鉴真东渡”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鉴真的坚强意志以及对中日友好交往的贡献,我先展示了一幅《鉴真东渡图》,根据这幅图讲述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经历,学生们从他的经历中自然感受到了他非凡的意志品质。在这里,具体的历史知识通过图片教学得到学生情感的认同,产生心灵的震撼,学生进而立志要做鉴真这样品质高尚的人,就符合逻辑和事实了。随后我又通过一组图片展示了鉴真对日本所做贡献,最后展示了一幅几年前鉴真雕像回扬州“探亲”的图片。学生们通过这些图片真切地感受了鉴真的坚强意志以及对中日友好交往的贡献,形成了正确的情感价值观。小小的图片,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五、 图片总结可以提高记忆能力
历史学的优点是历史的表象非常丰富,能够给初中学生学习历史带来了趣味性。但是历史学本身也有缺点,就是历史知识的记忆量特别大。对历史知识的记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对于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初中学生而言,记忆起来有很大难度。运用丰富的历史表象――图片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可以集中初中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提高对于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历史教材上的许多教学内容是用书面文字表达的。文字表达方式比较抽象,无法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反映出历史事件或者历史现象,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困难;而历史图片具有形象直观,一目了然的优点,结合历史图片进行记忆可以使学生容易记,记得牢。
比如,在进行“新航路的开辟”历史教学时,对于几位航海家的航海活动进行总结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我先打出了一幅未标好航线的《新航路的开辟》地图,然后让学生上讲台指出几位航海家的大致航海路线,最后我再把标好几位航海家航线的动态地图展示给学生看,帮助学生巩固记忆。
再如,在总结“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时,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种姓制度的四个等级名称和彼此关系,我在总结时出示了“梵天造人”的图画,并讲述了古印度神话梵天造人的故事,然后让学生分别从梵天的头、手、腿、脚这四个不同位置造出的人去记忆这四个等级。通过这种图片分解记忆的方式,学生对于艰深的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有了很明显的提高,而且印象深刻,不容易遗忘。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图片”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解历史教学的难点,加强中外历史知识的联系,增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提高历史知识点的记忆能力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和良好的效果。当然,图片历史教学的也有许多应当注意的问题,怎样合理恰当地用好历史教学图片,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需要我们广大一线历史教师继续在实践中感悟,感悟中探索!
参考文献
[1]《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思维导图的提出者是被称为“大脑先生”的东尼?博赞,思维导图自被提出以来便受到广泛的关注。思维导图又被称为心智导图,能够将人的发散性思维合理地、科学地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是一种具有较高实用价值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看似简单易懂,但思维导图在形成的过程中是经过严密的思维筛选的。思维导图运用图文相连的方式,将与主要事物相关的各级主题关系以一种层级的关系图表现出来,再把与之相关的关键词着以不同的颜色以表示不同的重点。确切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思维导图将头脑中的思维以可见的方式梳理出来并呈现出一种思维图像。发散性思维与放射性思考在实质上是同一种意思,都代表着人类大脑最原始和本能的思考方式。人类大脑的储存量至今无法以一个准确的数据来衡量,人类大脑中的任何一个事物或是思想都可以成为思维导图的最初中心点。例如,人在脑海中搜索出一种颜色,那么颜色就是思维导图的最初中心点,围绕着颜色便可以发散形成成千上万的关节点,每一个新生的关节点又可以生出其他的关节点,每一个关节点连接在一起就形成了思维导图。
二、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
1.学校要积极推动思维导图试验点的建立
学校充分发挥在领导方面的作用,积极号召全校师生注重对思维导图的学习。同时,学校可以根据初中各个年段历史的学习情况,在调查并汇总学生历史学习的真实情况后,选取适合开展思维导图教学的班级,建立思维导图教学的试验点,观察思维导图教学的利与弊,总结适合本校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学方法。随着思维导图试验点教学方式的进行,学校要根据初中历史教学的自身规律把握初中历史教学的重难点,并结合学年段学生的学习情况找到适合初中历史思维导图教学的方法。
2.教师应主动学习思维导图的相关知识并运用到历史课堂中
初中历史教师是初中历史课堂开展的主要人物,担负着传授学生历史知识的重任。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想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爱上历史,就不能采取老旧的灌输式教学,而是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c采取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思维导图教学是寓教于乐的好方法,既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思考力,也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培养学生勤动脑的好习惯。但教师必须要掌握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如何运用,需要了解思维导图教学的利与弊,这样才能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让学生感受历史的魅力。
3.学生要转变自身的学习观念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
自素质教育开展以来,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明显。学生是学习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人物,在课堂中具有主体性地位。初中历史教学相比较于其他科目,需要识记的东西是比较多的,时间一长,学生就容易产生疲惫厌学的心理。此时,历史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带进课堂,让学生感到耳目一新。但思维导图教学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积极主动思考,养成勤动脑筋的好习惯。发散性思维是学生自身的思维,即使教师能力再强也无法替代学生思考,归根结底,还须学生自身养成善于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
作为一名优秀的初中历史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功底之外,还需要掌握一种教学技巧将自身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技巧是一个教师形成自身教学的关键,也是吸引学生听课的重要手段。思维导图教学就是一种教学技巧,思维导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教师形成自身的教学风格。思维导图改变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风格,而是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之上,并且随着思维导图教学的深入,教师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梳理成一个又一个有趣的图形,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也能够活跃课堂的学习氛围。
2.有助于提高初中历史的教学质量
初中历史知识繁杂,需要记忆的东西数不胜数,学生在长时间的知识大海中很容易迷失自己。思维导图教学将繁杂的历史知识点以一种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根据自身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并联系思维导图的记忆方法,很容易便能够在历史知识的海洋中找到一个记忆的中心点,循着记忆的中心点发散思维,将自己所能想到的知识点串联在一起,便能够顺利记住这些知识。学生掌握了一种记忆方法,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能够信手拈来,这也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表现,进而提高初中历史教学质量。
部分初中生认为历史课程枯燥、乏味,没有趣味性,因此,对历史课程缺乏兴趣。然而在历史教学过程中运用历史故事可以使历史教学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也能够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历史内容和历史知识,从而提升自身的历史文化素养。
【关键词】
初中生 历史 历史故事
根据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有些教学部分仍然存在不足,因此,历史教师就要通过自身的努力补充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应充分利用历史故事。本文笔者将对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师不能巧妙地运用历史故事教学。
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故事教学,但是由于方法不正确,导致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在讲故事,而且讲不到课文中的知识点,从而导致历史故事影响带到正常的课堂教学;而另一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时,总是把历史故事一概而过,当学生正兴致勃勃的听讲时,突然开始讲课了,这使得学生产生失落感,再加上学生的好奇心强,导致学生整节课都在想教师刚开始讲的历史故事。
2.历史教师缺乏对历史故事的应用。
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讲授知识点,因此,忽略了历史故事的应用,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占据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形式,即使学生想学习更多的历史知识,了解丰富的历史,也被教师阻挡了。历史的教师的这种教学方法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历史教师对历史知识匮乏。
大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时,只局限于课本知识,历史教师教学过程中,把课文知识讲授给学生后,就不再讲授其他历史知识,从而使学生无法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部分历史教师在完成授课后,就不再对自身加强历史文化的学习了,导致历史教师的历史文化知识匮乏,学生在提问的时候总是无法应对。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历史故事的重要性
如果想拥有一节好的历史课,历史教师就要有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历史教师要合理的利用历史故事教学,使历史故事发挥其作用。历史教师可以通过悬念的历史故事导入新课,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使引发思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历史故事中也可以设置教学的重难点,从而使学生学习时集中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学生只有自身对历史故事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的学习历史课程,在学习时也会主动的配合教师教学,活跃课堂氛围,从而使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得到提升,历史教师也在运用历史故事教学时,增加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形成好的历史素养。san
三、针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更好的运用历史故事提出的策略
1.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如果想要使历史故事在课堂上发挥效果,就要合理的运用历史故事,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历史教师可以利用创设情境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历史在讲历史故事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图片,使学生融入课堂氛围中,感受教师所讲的历史故事的情感。例如:历史教师将要讲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华夏之组》,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前做好课件,然后在教学过程中,巧妙的将历史故事“大禹治水”穿插到教学中,在讲故事时,教师可以播放幻灯片和音乐,使学生能够感觉身临其境,感受大禹治水的传统美德。教师通过“大禹治水”,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奉献的精神。这种创设情境的教学方法,不仅使历史故事发挥效果,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把握好讲历史故事的时机。
历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盲目的引用历史故事教师,一节课有许多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把握好课堂的结构,才能使历史课堂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历史故事不仅仅只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也可以把知识点融入到历史故事中,这样既吸引学生的注意了,又使学生学到了知识。因此,历史教师在讲故事时要把握好时机。
3.采用合适语言讲故事。
据调查,巧妙、幽默、风趣的语言表述比死板、无聊的语言表述更够吸引人的主要力,使人的心情愉悦。因此,历史教师在将历史故事语言要带有感彩,要生动、有活力,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教师在讲故事时也要层次分明,有条理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听懂教师所讲的故事内容。同时历史教师也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在讲故事时做到旁征博引、举一反三,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总结
总而言之,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广泛的运用,可以增加学生和教师的历史文化底蕴,可以使学生在听故事时丰富自身的历史知识,培养自身的情感,使自己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教师也会提自身的历史文化修养,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发挥自身的知识能力,增强对学生的历史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和质量。
作者:罗亚君 单位: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学
参考文献:
[1]魏杰.基于初中历史的创新教育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4,(12):12-13.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活动;自主学习;成才
一、教学理念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学将为学生的终生历史学习做好准备并打下基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热爱并进一步发展为对祖国、民族的热爱。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以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树立科学的、符合现代化素质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历史教学方案。让学生成为历史课堂的主人,给予学生充分的课堂交流时间。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致力于帮助学生和家长改变对历史学科学习的轻视,增进学生、家长、社会对历史学科的认识与了解,使得学生和家长认识到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以积极、热情的心态去接受和进行历史学科的课堂学习活动。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以基础教材和教程为出发点,设计出内容精彩丰富、形式活泼生动的教学方案,结合使用包含丰富信息的彩色图片、蕴藏知识的历史资料和历史故事、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等,帮助学生建立系统化、形象化的历史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学生在历史教学课堂上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被充满趣味和热情的课堂气氛带动,在认识、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主动接受和学习历史知识。初中历史教师需要为学生重现生动、鲜活的历史情境,为学生营造沟通顺畅、充分交流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学科学习的快乐。
二、教学设计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的过程中应当以历史材料为基础,综合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经历、学习意愿、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和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性。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设计出符合学生切身学习条件的教学方案。帮助每个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所进步和提高。初中历史教师可以在课堂中让学生分析和研究历史资料,在观察、思考、讨论、比较、归纳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形成对历史科目的学习热情。为学生设计出具有逻辑性、关联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任务,辅助学生自主学习。为学生提供及时、暗示性的提示,让学生根据指导和提示重新思考和再次分析,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及时、有效地评价和鼓励,辅助学生确定历史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和方向,对偏离课堂教学活动的行为及时纠正,对学生的独创性想法和观念提出支持与肯定。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科目的学习乐趣,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历史教师应当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利用青少年求知欲强、好奇心旺盛、探究创新能力有待开发等性格特征和学习心态,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可使用充满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结合活灵活现的历史图像和历史资料,为学生重现历史情境以激发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养成将为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交流与讨论的思考
初中历史教师需要留意关注学生之间、学生与讨论小组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沟通,保证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建立顺畅、及时、交互性的讨论。而良好的、有效的交流与讨论将促进自主式、探究式教学方案的实施,将帮助学生顺利、高效地完成教学活动和教学任务,帮助学生在对话、讨论中看到其他同学思考的独到之处和闪光点,帮助学生转换思考角度,变化思考模式,以崭新的视角重新看待历史资料和历史知识点。学生们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重新填补、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在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和观点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错误想法,或者解决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既培养了学生们相互帮助、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和实践精神,也给予学生在交流与讨论过程中思考、比较与归纳总结的学习机会和学习体验。学生在吸收这些学习体验后与教师之间建立了和谐、相互促进的“学习”与“教授”关系,学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将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高提供动力和热情。而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水平将在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过程中得到反馈、证实与检验,有助于教师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激励教师不断谋求自身发展与进步,开发自己的专业教学能力和教学潜力。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师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学习心态和学习观念,以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教学能力。树立科学的、符合素质教育教学的教学理念,设计出内容丰富、形式生动的历史教学方案,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出发,帮助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活动中都有所进步和提高。为学生设计出具有逻辑性、关联性、启发性的问题和教学活动任务,辅助学生完成历史知识的自主学习,为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莉.浅析初中历史课的导入方法[J].科教新报,2011(14).
[2]李秀梅,刘翔.论情境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8).
[3]宋鸿雁.精心设计,巧妙导入――初中历史课导入法例谈[J].考试周刊,2011(33).
[4]牛仁文.浅析新课改下的历史有效高效教学策略[J].现代阅读,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