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长跑教案

中长跑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2 15:02:2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长跑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长跑教案

篇(1)

一、认真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教师可利用课余时间及开设讲座,向学生讲述参加中长跑训练对身体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中长跑训练对改善人体的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的功能有显著的作用。通过中长跑,可以有效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中长跑训练相对于其他运动项目比较辛苦,切不可“三天打鱼,四天晒网”,训练时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要持之以恒。只有在训练之前让学生充分了解中长跑对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为训练作充分准备,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二、进行细致的心理辅导

笔者在实践中认识到中长跑教学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过程。当今的学生普遍怕苦怕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坚毅,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中长跑中会出现的生理、心理现象和应对的方法要重点讲解。比如中长跑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现象,要让学生认识到这是中长跑运动的一种正常的运动生理现象,是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的,从而消除心理疑虑。

“极点”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在中长跑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氧气的供应落后于身体的需要,跑到一定距离时,会出现胸部发闷,呼吸节奏被破坏,呼吸困难,四肢无力和难以再跑下去的感受,这种现象称之为“极点”。“极点”是能够克服的,当“极点”出现后,要勇于接受挑战,以顽强的意志继续跑下去,同时加强呼吸,调整步速。这样,经过一段距离后,呼吸变得均匀,动作又重感到轻松,一切不适感觉都会消失。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极点”的出现会延迟,不适的症状渐渐会减轻和较快消除。在训练时,还会因准备活动不充分与吸入冷空气等而引发腹痛情况,此时,不要紧张,用手按住疼痛部位,减慢跑速,多做几次深呼吸,坚持一段时间,疼痛就会消失。随着运动水平的提高,运动性腹痛的现象会很少出现。

正确认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极点”与运动性腹痛的生理、心理现象,消除心理疑虑,从而使学生乐于参与中长跑训练。

三、改进训练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中长跑常规的教学方式既单调又枯燥,很难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激情,如果强迫学生进行练习,学生会产生不情愿的情绪,从而对中长跑训练更加讨厌。只有通过变换“跑的方式”,改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进行“中长跑”练习,才能够明显的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1、抓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运用游戏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

在中长跑的教学训练中,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广泛地运用游戏跑的手段组织教学。如跳绳接力跑,抱球接力跑,传递手绢接力跑,负轻物接力跑等。由于学生大部分有争强好胜的特点,而且团队意识很强,谁都不想扯团队“后腿”,于是人人奋勇争先,就会把劳累感抛诸脑后,进而积极参与教学训练项目。

2、利用“超人”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让学生在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进行练习。

学生按照男女性别,体质强弱分组,然后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发,每位同学都力争领跑一段距离,当一人领先时,他不能减速,后面的同学不能泄气,也要力争超过他人,然后领跑。让同学们始终在一个你追我赶的氛围中跑步,这样,无形中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提高了同学们的耐力水平。

3、利用障碍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增强学生练习的情趣。

初中《体育与健康》教材第一册中有障碍跑教案,教师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学生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在练习形式上,可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越障碍计时比赛,以增加趣味性和提高难度;教师还可以发动同学利用跨栏架、标枪、体操垫、跳高架等器材在田径场中间,由同学自己创编图形路线进行障碍跑,以此激发他们跑步的热情。

4、利用图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运用各种图形,让学生围绕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等各种线条进行跑进,还有蛇形跑、螺旋形跑、对角线跑、8字形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使学生感到有新意,以此调动学生练习的情绪。

5、利用变速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

这里所讲的变速跑与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变速跑有所区别,一般变速跑常常是固定化、程式化的,如50M快跑+50M慢跑;100M快跑+100M慢跑等,这样学生在练习中会很快地感到枯燥。而我们将此形式变化为不等距变速跑,如:50M快跑+50M慢跑;60M快跑+60M慢跑;70M快跑+70M慢跑……这样,在练习中会因距离的改变而分散学生对疲劳的注意,同时也可使学生体验到跑不同距离的练习而产生不同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利用“校园铁人三项赛”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为学生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

笔者从“铁人三项赛”受到启发,把它引入中长跑教学,设计成校园铁人三项赛:400M跑+150个单摇跳绳+上下5层楼梯跑。“校园铁人三项赛”对学生来说充满挑战,其中400M需要速度和耐力,跑完400M后跳绳就不轻松了,两个项目完成后跑5楼上下需要坚强的毅力和足够的耐力,许多学生会停下休息片刻,上下楼梯速度很慢,但绝大多数都能坚持下来。这个练习虽然艰苦,但是多数学生还是表示喜欢,它提供了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的机会,身体是疲劳的,而精神却是愉悦的。

7、利用自然地形跑的形式进行教学训练,使学生有耳目一新的感觉。

篇(2)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提问策略;探索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必须体现身体练习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的特征,才能构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习平台,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为此,我对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进行了尝试与探讨。

一、通过提问为学习新动作打好基础

每次学习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做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三、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的重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很好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的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四、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的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发生兴趣。

五、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迅速而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六、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篇(3)

【关键词】 课堂教学 体育 提问策略

        1 通过提问为传授新知识打好基础

        每次讲(学)新动作前,教师应抽出一定时间,提问以前学过的且与新学动作技术有联系的问题。这样,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示范,既复习巩固了已学知识,又引出了新课的动作概念,再进一步阐明,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新的动作技术打下了基础。因此,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提问,对于那些理解不透的重点、难以攻破的难点,似是而非的疑点,相互联系的节点,精心设计几个关键性的问题,并且使这些问题环环紧扣,层层递进,真正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例如:初学鱼跃前滚翻时,应在团身前滚翻动作熟练掌握后,再练习远撑前滚翻,然后引出鱼跃前滚翻动作。学习新动作时要不断地提出问题,分析动作要领是什么?区别在那儿?各有什么特点?如何保护与帮助等。提问时,如果第一个学生回答得不完整,或者有错误,教师应不忙作解答,可再提问一两名学生。这样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加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理解,从而更好更快地领会、掌握新动作。

        2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程度

        教师在课堂上,应不断观察和了解学生掌握动作技术(知识)的程度,来检查自己教学的效果。这虽然可以从学生的面部表情和完成动作技术的质量上作出判断,但往往还不全面,若能提出一两个问题,找几个理解程度不等的学生来回答,更能全面地检测自己的教学效果。例如:前滚翻分腿起动作要领是什么,应注意哪几点等。这样,既可以了解学生对所学动作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改进教学方法。从我的实践情况看,经常进行课堂提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的动作质量就高,记得也较牢。

        3 通过提问复习和巩固教学重难点

        在体育课中,教师提问教学的重点难点,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在学生的脑子里打下深深的烙印。所提的问题,教师在编写教案时就应认真地考虑,应突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时的薄弱环节,并且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把较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重点内容上,使提出的问题真正能起到复习和巩固重点内容的作用。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动作的用词要重点难点突出,确切精炼,通俗易懂,熟练的运用动作术语和口诀,既使学生易懂易记,又有利于学生领会动作要领。 

例如,教师在讲解排球垫球的手臂动作时,简练地用“压腕”、“提肩”四个字来强调手臂动作要求,既简单形象又易记。当然简练也要注意讲解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能顾此失彼。

       4 通过提问吸引学生听课的注意力

        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目的地提问。学生心理状态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随着课堂教学的推进,学生精力集中,思维活跃,对问题已产生兴趣。这时教师应采取“抛砖引玉”的方法提问,让学生自己回答思考的问题。如前滚翻动作,教师可以用圆和方的滚动作比喻进行启发,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得出圆的滚动快又容易而方的不易滚动的原理,使学生从形象的比喻中得到启发,加深对前滚翻低头、收腹、团身动作要领的理解。另一种是:课堂纪律松懈,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或对问题不感兴趣。这时应采取“问答式”的提问,用一些难以回答或容易疏忽的问题让学生(尤其对精力分散的学生)思考、回答,这样可促使大家对问题产生兴趣,收到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的效果。

        5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求知欲

        体育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浓郁的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舒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因而,有兴趣的学习,丰富多彩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所学习和应该掌握的知识、技术、技能往往是牢固的。比如田径课一般来说学生兴趣不大,特别是中长跑课,不少学生有畏惧心理。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长跑后肌肉有酸痛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极点?出现极点后如何消除它?学生很想知道其中的道理,这便引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利于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还会使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反应现象,加深了学生对中长跑运动在预防心血管系统疾病方面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对课堂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6 通过提问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篇(4)

我在学校担任两个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同时兼任年级英语备课组长。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我发现了下面几个现象:

第一,在集体备课之后,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教师所准备的教学资源几乎是相同的,为什么班级教学却还是有差异?第二,我们的英语教学在过去取得了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当我们沿用以往的经验时为什么还是感到力不从心?第三,同一班级的学生成绩有差异,除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差异之外,还有哪些因素呢?

通过分析,我认为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下面几个:

第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不高。他们既无热情、也无激情,更不谈制订学习计划,进行自主学习。第二,课堂教学环节仍然停留在“传授新课――作业/检测――讲解――传授新课”的模式上,学生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第三,学生参加英语活动的机会很少。第四,部分教师迷恋“讲授式”“填鸭式”教学,总觉得不讲就不放心,只有讲解细致才能安心。

二、观点及其诠释

通过对上述现象和问题进行思考,我得出了这样的观点:(1)把握好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时间、节奏。(2)在课堂上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学习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里,对几个关键词进行诠释:

第一个关键词是“节奏”。初中阶段的学习就像体育比赛中的中长跑,既需要耐力,又要求有速度。三年的学习过程,对学生的耐受力、毅力是一个考验。同时,进行这样高强度的学习还要保持一种快节奏,保持高效率,只有这样学习才有成效。我们认为,教师就应该像中长跑教练一样,把握好各阶段的教学节奏,使学生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套用一句古语就是:“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里就涉及“学”与“习”的关系以及对时间控制的问题。学生只有在一种适度的节奏中才可能充分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第二个关键词是“态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永远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话题。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活动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学习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等主观因素,学习就会变成一种僵化的过程,学生就可能成为学习的奴隶而不是学习的主人。建构主义倡导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教师的作用是利用情境、协作、对话等学习环境要素,让学生掌握多种运用于各门学科的学习和思考策略,以便更有效地主动建构他们所学知识的意义”。 这里对“态度”还有另外一种解读,就是老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教师不应该是教学过程的暴君或包办者,而应该仅仅是一个导演而已。这就涉及到了“教”与“学”的关系。

第三个关键词是“习惯”。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绝对不是应对考试,教师要教给学生认识知识的方法,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就是:“教是为了不教!”。真正对学生终生有益的东西就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思考习惯。这才是真正意义上为了学生的终生发展。这里涉及“本”与“末”的问题。

三、并于“两案、三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

我校推行了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两案、三学、六步”。这种教学模式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开展课堂教学。

(一) 对“两案、三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解读

所谓“两案”,就是导学案、二次备课教案,是模式的物化载体。

所谓“六步”,就是自学导航、释题定标、导学交流、展示质疑、学习反馈、巩固拓展。这六个步骤,是模式的操作流程。

所谓“三学”,就是学会、会学、活学,是基于模式的物化载体,在模式的组织架构基础上,运用操作流程要达到的目标。

(二)英语学科运用此模式的具体步骤

结合“两案、三学、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步骤以及任务目标如下:

(1)释题定标:要求学生朗读学习目标,并结合学生的学情解释教学的重难点。

(2)导学交流:分为“情景导入”“小组探讨自学”“班级交流展示”三个环节。

①情景导入:形式多样,但要结合自学导航完成反馈,例如可以采用小组对抗竞答的方式复习等。

②小组研讨自学:基于预习新课基础上的小组合作探讨,教师要在此时到学生中间巡查,以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

(3)展示质疑:小组合作交流基础上的全班交流展示,并且要解答学生对展示内容的质疑与询问。

(4)学习反馈:及时反馈掌握情况;

(5)巩固拓展:训练巩固学习成果;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小组研讨自学”“课堂展示交流”“及时反馈”三个环节是重点。

在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有两点很重要:分好小组,建立适宜的评价方式。

篇(5)

1、要考虑到运动负荷

初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心血管系统及呼吸系统不够完善,骨骼所能承受的压力和肌肉的拉力都较弱。因此,在安排负荷的强度和负荷量方面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对于初中生而言,进行中长跑教学时,由于运动量较大,补偿性体能的练习可以不考虑;若是学习前滚翻,就要考虑补偿性体能的练习,从而达到锻炼的效果。因此,运动负荷的安排一定考虑周全,不能死搬硬套。

2、要考虑天气状况(阴天、闷热天等)

每年开学,就个人而言,必定要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但计划是死的,人是活的。有时遇到阴天或者闷热天气,必须适时调整教学内容,以应对不利的教学环境。在阴天或者闷热天气运动,体质稍弱的成年人还有些难受,何况是今天的青少年学生呢?因此,体能练习既要按照计划来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又要结合实际状况,及时作出调整,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3、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状况

现在的学生体质状况堪忧,已是众人皆知的事情。现在的学生与以往的学生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相比,有着天壤之别。过去的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年级,很快就可以适应初中的体育生活。而现在的六年级学生升入初一年级后,笔者发现两个阶段好似出现了一个大的鸿沟,并且有着愈演愈烈的趋势。对于这些学生,必须要进行体能补偿。但在具体操作时,要实地了解学生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制定出科学的体能练习举措,做到循序渐进,初中阶段的体育教科书中也有详尽的阐述,这里就不再叙述。

4、要考虑练习的新颖、巧妙

科学发展,社会进步,学生的接受信息的渠道变多变广,原来适用的练习方法显然难以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此逼迫着老师必须设计出有新意的,巧妙的东西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参与性。例如在传授初一年级原地运球时,一味的运球,绝大多数学生会失去兴趣。这时候,可以设计出“运球破坏球”或者“运球抢球”的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球性得到锻炼,实战得到强化,运动量有了保证,学生的参与率得到提高。如此相比枯燥的运球,要好许多。再如,学生学习了传球技术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比赛,要求利用传球、跑动、接球的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哪组失误少,失误少的为胜;或者哪组失误先达到规定的次数,为失败。只要教者潜下心来去思考,去探索,会有满意的效果。

5、要最好考虑与主教材相结合

笔者参加过一些教研活动,也在网上看到不少教案和视频,发现有些体能的补偿练习与主教材之间裂痕较大,给人感觉有拼凑上的迹象,有些看起来好像为了补偿而补偿。在笔者看来,体能补偿的练习最好与主教材衔接起来,这样既对主教材进行升华,又给学生和看者有着自然过渡的感觉。例如“肩肘倒立”的内容,体能补偿部分可以用“燕式平衡”和“挺身跳”作补充;“投掷实心球”可以用“仰卧起坐”、“立卧撑”来练习。第4点中的两例也是可取的。信息时代,只要肯花时间,会有所收获的。

6、要考虑时间上的安排

体育与健康课程就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哪些部分要多些,哪些部分要少些,事先就要有所权衡。同样,作为一个主教材,量和强度如何,在体能练习中就要全盘考虑进去,而不能墨守成规。 此与素质练习有所不同,素质练习一般安排在课的后半部分。而体能补偿练习,可在课的开始部分,也可在课的基本部分,当然还可以在课的结束之前,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随时做出调整。教案只是课前对课堂的一个理想化的预设,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个人的素质不同,接受的能力也不等同,因此,体能补偿的时间安排也不同。例如进行立定跳远的教学中,明显的有部分学生,以脚掌先着地。此时就得要求学生落地前升小腿,以脚跟先着地,反复练习。

篇(6)

转变体育教学策略,以适应实现人格教育的目标

优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模式,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体验、见解,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师要善于营造一个和谐友爱的教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在融洽、团结、友爱的心理氛围中学习,培养学生爱祖国、爱集体、爱老师、爱同学的良好素质。同时,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要对学生的错误、失败采取宽容的态度。

体育课堂教学模式有多种,如主体教学模式、成功教学模式、合作竞争教学模式等。这些模式虽然还在不断完善之中,但都尊重学生思维的独立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精神,注意发扬教学民主,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值得学习、借鉴。同时应积极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思维的主体、情感体验的主体、思想的主体。

整合教学方法,挖掘教材内涵,创新学生个体发展的教学形式体育教学中实施人格教育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实施人格教育有效的教学方法有诱导式、启发式等教育方法。采用这些教育方法能够避免强制式教育产生的逆反效果,使受教育者在自我思索的状态下形成健康人格。

体育教学是学生身心参与、情感体验的综合活动。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直接参与、身体力行这一实施性强的特点,挖掘出教材中利于培养人格的内容来进行教育。如:在中长跑教学中,可以激励学生克服困难,挑战自我,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增强学生成功的信心;在球类教学中,可以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集体目标,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质。

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促进人格因素的发展

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和室外体育课的特点,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持续不断地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培养,促进他们人格因素的发展。

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品德素养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是体育课的重中之重。体育教师可以用变化多端的教学形式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竞赛来吸引学生,全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学过程中,若发现学生因突出个人主义而不合群,知难而退、不思进取、不遵守纪律、语言不文明等情况,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行为、语言、情绪、意志、态度等方面,针对具体情况,利用教材,把文明、懂礼貌、奋发向上、团结互助等优良品质渗透进教学过程,并纠正其不良行为。体育教师应坚持每节课前对学生的仪表进行训练,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的教育,加强队列和队形的练习,使学生听从指挥、步调一致,增强纪律意识。

挖掘美育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体育运动中的美主要由身体美和运动美2部分组成。身体美是人类健康的身体所展现出的美,它是机体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综合显示出的健康美。运动美是人体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美,它包括动作美、环境美、行为美、竞技美等。教师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明确:体育是富有多种技术的健美运动,其中,强身健体是造就人体外在美的基础。为此,首先,体育教师可通过组织学生观看一些体操、跳高、球类比赛等方式,给学生以人体运动造型美的享受,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其次,体育教师可结合学校常规,通过课堂常规训练,教会学生用正确的姿势来站立、行走等,通过现场观摩和长期训练的方法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再次,体育教师要做好美的引导者和传授者,为学生树立美好的形象。教师做到自身形象和教学内容的统一,就会对学生的审美观产生深远的影响。

认真上好大运动量科目,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体育课的长处。如长跑就是一项对于锻炼身体和培养吃苦耐劳、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而言,有着很重要的意义的运动。因此,在上课之前,体育教师应先介绍长跑的重要性以及在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如“极点”和“第二次呼吸”。这样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练习时能知难而进。然后体育教师要安排一些科学的体能训练,让学生能得到合理的锻炼,并指导其明确“耐久跑”测试。一方面是对其耐久跑能力的测验,另一方面又是对他们坚强意志的测试。体育教师只有正确地引导和合理地训练学生,才能培养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力。另外,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是体育课最难上的季节,也是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力的最佳季节。因此,体育教师可利用这2个季节,认真研究教材并精心设计教案,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勇于向困难挑战的顽强品质。

篇(7)

关键词:小学体育;体育训练;体能提升

小学体育训练对于学生身心的成长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对学生身心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身体素质基础。同时,加强体能训练是培养优秀体育运动人才的重要发展模式,在不断挖掘小学生的身体潜能的同时,对我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起着奠定基石的作用。小学阶段良好的体育体能训练对小学生以后的运动生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体育训练的量和强度一定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承受能力规划,在符合小学生心理特点的同时,做好更广泛的安全防护和及时的家长沟通。对于学生的体育训练,由于学生体能的良性发展首先要做好这些基础的教学教案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学校教学更全面、学生体育训练更合理科学、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放心的教学模式。小学教学,尤其是体育训练教学,教学方案的设计一定要体现对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考虑,从心理方面使学生得到适应,同时做好学生身体健康的保障,最终使得学生的体能得到有效地提高。

一、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出发点,合理设计教学方案

分析小学生的身体状况,主要包含像年龄较小引起的身体要素紧张、生理方面引起的疲惫和体能跟不上。在小学低年级时期进行的体育训练,尤其是强度较大的训练如高年级篮球的学习、足球的学习等,低年级学生对短跑、中长跑的练习等,都会在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时候出现身体上的伤痛等,肌肉的肌纤维较细而引发学生肌肉酸疼,再者学生未成年时期体内细胞蛋白质含量相对较少,正式发育的时候,中枢神经系统对身体机能的调节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因此,在小学时期,不适当的练习会造成小学生肌肉群活动不协调,进而影响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容易出现身体力量素质较差,教学课堂上对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可以适当增加,也可以进行中等负荷的练习如接力赛等。但是中强度的练习之前,考虑到学生的体能锻炼适应能力,应该适量地做课前活动缓解学生因进行较强度练习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应。例如小学时期的体能训练可以是较少的耐力训练加上适量的强度练习,如对篮球的学习,学生既能掌握相关的投篮技术,又能增强关节的灵活性,掌握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是增强体能的第一步。虽然没有正规的篮球练习,但是学生对篮球的玩耍应该是速度、力量、柔韧、神经系统的协调与指挥能力等的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加强对学生体育训练的细节性指导,做好心理辅导

小学或者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进行体能训练往往都会和身心特点相结合,授课教师只有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课程的指导,学生在课堂上的错误发挥应该是授课教师备加关注的,不断的注重细节,发现学生体能欠缺的地方,逐步进行细节上的指引,这样对学生来说是信心的百般增强。再者,小学生对授课教师往往有依赖心理,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往往会战胜自己的身体。体育运动掺杂体能的训练要注重学生练习的每个动作,悉心指导而不让每一位学生出现强度过大的行为或结果。授课教师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善于发现小学生喜爱的运动,做到早发现早培养,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体能的提升。诸如,小学生的表现力、争强好胜的心理,授课教师在进行赛跑比赛的时候或者坐位体前屈等体能测试时,让小学生分组进行,逐个指导,让学生正确地做动作而不会损坏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授课教师要善于表扬并懂得批评,不断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能力和面对困难心理承受的能力。

三、一切以学生的健康为主,追求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小学生都处在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在进行合理的体能训练的同时逐步地进行合理营养的搭配,不断地提高身体素质,为提高运动能力和释放潜能做好准备,同时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先决条件,更应该注重身体能量的补充。如学生的饮食摄入要合理,要适应学生加大体能训练的需求;第二,体能训练是比较缺水的练习,要及时补充水分,否则容易因为大量水分流失而造成脱水,不利于学生接下来的体能锻炼,也不利于课程的有效进行,甚者影响学生的身体发展。诸如像无机盐、维生素等营养成分的补充都应该是及时的,因为它们都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生长和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小学生自制能力比较弱,因此授课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均衡营养,改掉部分学生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所以授课教师可以在体育运动后遵循少量多次、循序渐进的过程,采用间餐或者少食多餐的方式加强补充学生身体营养,并引导学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睡眠习惯,以保证体能的持续平衡。综上所述,在小学时期,不适当的练习会造成小学生肌肉群活动不协调,进而影响肌纤维的生长发育,容易导致身体力量素质较差,教学课堂上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可以适当增加,也可以进行中等负荷的练习如接力赛等。但是中强度的练习之前,考虑到学生的体能锻炼适应能力,应该适量地做课前活动以缓解学生因进行较强度练习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应。

作者:李腾飞 单位:昆山市张浦镇周巷小学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