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2:1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化学实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师范生;化学实验技能;实验教学能力
1研究的必要性
高等师范院校承担着为基础教育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年轻教师的职责,同时还被新时代赋予了教师职后培训的新使命,需要承担“国培”、“省培”等很多项目的实施.做好这些工作,需要高等师范院校密切了解基础教育.化学学科具有“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特点,化学实验教学在中学、大学均具有独特而不容忽视的作用.近年来,许多师范院校的相关研究显示:种种改革举措的实施对提升高师生化学实验综合能力效果并不显著.加强实验教学研究和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提高高校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增强人才培养效果的基础[1-2].顾明远先生也曾提出:“当前教育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大学和中学的衔接”[3].回顾新课程改革,中学化学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等方面均有重大创新和突破,尤其是实验的内涵日渐丰富.课程改革直接对中学化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势必对高师院校化学专业的教学改革产生深刻的影响.学习的终极目标应是“学以致用”,但高考制度改革和招生规模盲目扩大及其他一些因素,导致高师生的化学实验技能仍为薄弱,尤其与中学教师所需要的实验教学能力并不相符合.因此,研究大学与中学在化学课程尤其是实验上的衔接有着现实意义.
2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2.1高中化学实验设置及实施现状
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无论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一方面沿袭将实验分散于对应专题的一贯做法,如人教版、苏教版和鲁科版化学1和化学2各种类别的实验总数分别高达58、96、107个之多[4].另一方面,均按照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单独设置《实验化学》选修模块.这些设置既突出“实验是化学的核心”学科思想,又以系统化循序渐进的方式促进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深化认识.当前高考对实验的考核仅以选择题和实验问答题形式考核基础内容,甚少涉及实验方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因教学时间、设备、师资配置等多方面原因,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大程度依旧呈现“带学生观看实验视频、老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旧面貌,教材设置的实验虽多,但很多实验只看视频或教师讲解实验并不直接操作,学生印象不深,实验能力并不能提高.因此纵然课程设置再科学合理,化学实验再增强了灵活性,但皆因缺乏对化学实验能力的评价,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不行,综合实验技能更谈不上.
2.2高师化学实验设置和实施教学现状
高师实验课程体系在设置、内容、开课时间上过多依附于理论课程,过分强调课程的独立性,对不同课程之间的衔接和结合重视不够;实验技能的训练则单纯依附教师,方式过于单调,实验活动形式单一;理论课数量多于实验课,学生缺乏足够的操作训练;部分实验内容陈旧或重复出现,实验手段缺乏时代气息;按部就班的实验报告册,诱导学生滋生懒惰情绪,扼杀了学生在实验设计和优化方面的求知欲;高师实验室拥有先进的化学实验设备,但局限于课本上的演示或验证性实验,没有发挥其应有功能,导致未来的中学教学陷入“两难境地”—-学的无用,用的未学.调查发现高中教材中出现的先进仪器如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元素分析仪、核磁共振仪、反渗透膜、熔点仪、数字密度计等,中学老师自己都不认识、不清楚.同时,与中学构建校本课程的现状相比,高师的统编教材教材建设相对滞后,实验内容与中学化学实验的联系更是极为薄弱,未能体现培养“化学教师”这一根本目标和师范特色.
3实验教学优化改革
无机化学实验是高师生接触到的第一门与中学化学实验密切相关的专业课程,是中学与大学化学的衔接课程,是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培养实验创新能力的基础课程,是学好化学实验的关键.目前的无机化学教材内容详尽丰富,覆盖面全,但与现行中学化学实验内容相比,仍有较大出入[5].因此,紧密结合中学化学相关实验内容和教学模式开展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改革很有必要[6].
3.1做好学情及教学分析
当前师范类化学专业的学生,高中时选学的是理化生综合,而大学里不仅要学习多门化学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化学教学论.未来的中学化学教师工作要求他们要将两者完美结合.通过调查与访谈,大一新生多数觉得无论是实验教学内容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与高中都大相径庭,适应困难.同时,高师院校配备的实验老师基本上都是学科的专业老师,在实验教学上比较侧重基本知识的传授和验证实验的结果,直接把实验步骤给出,原理一讲,学生只管做实验,得结论;缺乏教学理念,对需要创设什么样的实验教学情境,学生喜欢什么,这个实验有什么用,可以采用什么不同的实验方式和实验活动,缺少思考;缺乏实验过程的引导,对实验现象的记录、分析、处理方法,教师引导较少.从实验能力上看,大学教师老是抱怨现在的大学生实验态度、基本操作、观察记录能力、实验报告书写等能力表现差,其实说到底,大学实验老师并不了解新课改及高考环境下学生在化学实验上达到何种水平,忽视了两阶段化学实验间的种种“脱节”.这些事实同时影响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提升.究其原因,中高考制度改革、大学扩招难逃其责;而两阶段从课程设置、学习方式到老师教学方法上均差别迥异,无形中延长了新生的适应期.因此,深入了解新生之前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基础知识、实验能力、兴趣等,制定相应的措施是帮助高师生更好更快地适应大学化学实验学习的根本.
3.2促进实验教师教学观念转变
戴安邦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是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同时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7]”.大学教育以自学为主,但学生始终需要教师适当的指导.当前高等师范化学教育多侧重于个人实验操作技能熟练程度的培养,而中学老师需要的是实验教学技能的应用,两者有显著差异.因此,应进一步转变大学实验教师的教学思想,在重视实验操作技能的同时,结合教学论在学生实验过程中融入实验的教学功能.实验老师应明确高师生是未来中学教师的主力军,实验教学着眼于未来,保证在未来的中学教学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化学教师应树立强烈的课程资源利用和开发的意识和责任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实验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信息,同时促进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3.3调整并规范实验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服务于社会,师范教育提高学生对未来中学教学工作的适应性,科学合理的实验课程体系至关重要.我们提出“三层一线”实验教学体系,即化学实验基础、综合提高实验和专业研究实验3个层次,以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线;化学专业实验课设置应多于理论课;多角度强化学生的实验技能,努力使实验体系和内容趋于科学和完善.
3.3.1重视基本操作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的重点是熟练而规范的操作,这是后续化学课程顺利进行及提高实验技能的保障.传统的“典型示范、动作分解、反复练习和及时纠错”的规范化操作意识及基本训练应确保,保障大型实验仪器的选择、组装和系列实验的操作都能准确有序,为实验创新能力发展奠定基础.影响实验教学效果重要的因素是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实验内容应该具有先进性和综合性,实验方法则应以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手段为主[8-9].科技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及多媒体技术值得探讨.目前我们采取的方法有: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实验课前仔细观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相关视频,并自行整理要点儿,初步熟悉基本操作;鼓励学生录制个人实验视频,课下反复播放寻找失误之处,并借助重复练习来矫正;鼓励学生交流优秀实验视频,方便日后在中学教学中使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中征集“规范实验操作”的策略和方案.
3.3.2引导学生创新实验
高考对实验的考核除了仪器应用相关的基础操作,主要是实验的纠错、改进、设计和评价,对教师而言自主创新和设计新实验的能力必不可缺.在加强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自主增加设计性明显的综合实验,并削减重复性、验证性实验,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好方法.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多为“课前仓促预习、课堂照本实验、课后教师评阅”,“注入式”教学,危害极大.河北工业大学提出的无机实验课教学模式[10](见图1),体现了探究式教学理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实验过程均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操作检验,教师负责组织、指导、建议、评价并汇总,值得借鉴.
3.3.3规范实验技能考核
常规的实验评价机制过多侧重基础知识的书面考核和基本操作的规范考核,缺乏最重要的“实验过程跟踪评价”.实验能力的评价问题通过综合评定实验成绩的机制可得以解决,即兼顾多种成绩但调整其比重,如笔试成绩15%、平时实验成绩55%(其中预习30%)、期末实验操作成绩30%,督促学生重视实验过程.
4完善实验教学方法
新课程对中学教师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只有教师自身具备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才能在实施教学过程中达到新课程目标.教师运用扎实的化学学科知识和娴熟的实验技能,结合一定的实验策略,运用观察、操作和思维三种相互影响和交叉的心理活动,去解决某个特定的化学实验问题,提高实验教学能力.同时,采取与中学老师互动讨论学习的方式,如开学初邀请优秀的化学老师给新生讲解高中化学实验考试、实验教学的要点;定期请中学老师参与学生实验课,给学生做演示实验和常见的改进实验,指导学生注意事项;带领学生参与中学化学实验课,观察中学生在实验中易出现的问题.通过这些措施,熟悉中学实验教学环境,提升实验操作和教学技能.
5结语
大学教育是中学教育的延续,中学是师范生的回归之处.中学实验教学水平影响着高师化学新生基本实验技能,而高师生毕业时的实验技能会在中学化学教学起决定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对中学化学老师的实验教学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等师范的教学改革也在深入进行,研究两个阶段教学工作的衔接,对提高师范教育质量将会产生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树永,张剑荣,陈六平.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问题和措施初探[J].大学化学,2009,24(4):24-28.
[2]黄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8(Z2):55-56.
[3]余立.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4]王志华,张义建,沈良,等,浅谈新课标下高师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J].大学化学,2007,22(6):35.
[5]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无机化学实验[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6]梁华定,陈素清,林勇强.从中学化学实验看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改革[J].台州学院学报,2012,34(6):63.
[7]杨宝华,张爱华.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检验医学教育,2009,16(1):37-39.
[8]任玉杰,吴海霞,胡方,等.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大学化学,2007,22(5):11-13.
[9]赵朝晖,邹汉波,梁红,等.化工类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83-85.
信息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教学辅助信息管理系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信息”和“教师信息”,个人可以在其中更改、添加、删除相关个人信息,便于教师与学生及时的交流。同时教师通过合理设定评分参数进行成绩评定,使学生的实验数据和考核结果等能够得到快速、客观、舍理的评价,学生也可以进行及时的成绩查询,得到反馈与帮助。同时还包括更为丰富的实验项目管理信息,主要有课前预习题、实验基本信息、数据记录表等多方面信息,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科研,能有效地缩短学习时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实现最优化的师生教学信息管理与利用,达到更好的教学目标。
不足与限制从硬件设施方面看,现在的智能化辅助教学还处于发展阶段,各种技术如信息管理系统,虚拟实验室等还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不能做到真正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的及时更新与查询,多方的即时交流与互动,以及模拟仿真实验的普及与推广。同时受限于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产出比,以及各高校重视程度不一,还不能构建完善的先进的智能化教学与管理平台,和庞大实用的实验教学基地。从软性的应用方面看,一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人们倾向于理论教学或学习,忽视实验的重要性,或者认为智能化辅助教学只是空架势,新颖却不实用;或者认为信息管理太过繁杂,并不能切实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没能真正发挥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对大学化学实验教育的帮助。二是对于高技术智能化辅助的过度依赖,教师过度使用多媒体设备以及学生过多关注高科技带来的新鲜感,从而忽视了真正教学的目的。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着落点应该是化学教学与学生管理,智能化只是辅助的一种手段,不能因滥用高科技技术反而分散学习重点。
向网络化方向发展网络化是计算机技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这同样也适用于大学化学智能化辅助教学的未来发展。网络的连接与应用将很大程度上提高教育资源与信息的传播和传输速度,实现及时的资源与信息共享和利用。同时大大缩短了教育之间的距离,能实现的跨学校、跨地区、跨国家的教学交流与实验共享。并且建立在网络背景下的合作学习平台,不仅仅能够提供硬性的指标,如资源数据等的更新共享,还能充分利用了教学中的人力资源,达到更好的资源配置效果。实现全面的人与人,多对多的零距离交流与互动,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学习来源,接触到平时难以获得的学习机会,如网上课程,讲座播报,即时演讲,视频会议等,实现不同层级不同方面乃至不同领域间的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要求与目标,自主、自助进行选择,安排学习内容,实现合作学习,规划实践活动等。向系统化方向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本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依托于庞大的数据库存量,高速的运行方式,和快捷的传播速度。所以需要确定并遵循统一的设计与研发标准,来保证系统的可扩展性,应用的普遍性以及无限可能的外延性。建立成系统的,有序可查的,有统一标准的,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有利于信息的收集整理,数据的分析应用,以及资源的上传共享,从而保证对教学的帮助,加强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共享化学实验的数据,分享教育学习的经验等,从而实现对整个教育信息的管理与利用,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
向虚拟化方向发展虚拟实验室是智能化辅助教学中的一大特色与重点,能够有效解决实验中面临的不现实、不具操作性、不能理想开展的尴尬。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运行、计算与传播速率的提高,数据库朝着大容量小体积的不断完善,以及各种机器人模拟,智能化服务的推进,还有触屏界面和感官技术的发展,虚拟化实验有着更多的可能性和发展空间。同时从实际角度出发,受限于时间空间,节约成本与绿色化学也要求了虚拟实验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也能利用虚拟实验室进行自主设计,模拟实验,记录仿真变化,建立数据模型等更好地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与发散性创新思维。综上所述,随着近几年实验教学在高校化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智能化辅助教学与管理也显得更加重要,只有通过计算机技术以科学的方式和多样化的手段讲解教学内容、安排教学进程、进行实验操作、收集利用实验数据等才能更好地完成实验教学。同时要注意明确教育目的,分清教学主次,将智能化辅助与传统教育手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创新思维的开发,真正实现实验教育的普及与目标。
作者:王强 刘孝均 贺胜英 单位:四川省宜宾学院化学研究所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 四川省宜宾学院
关键词:化学实验课教学改革;七步教学法;综合实验;操作考核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章编号:1002-0845(2007)02-0050-02
一场实验考试下来,总能听到不少老师抱怨:这些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问这也不会,问那也答不上来,他们基本没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造成上述不能令人满意的结果的原因很多,除了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材的选取不合理,学生的家庭背景、心理状态和临场发挥的差异等等因素外,笔者认为更重要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作怪。因此,必须对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进行改革。
一、摒弃“依纲靠本”的观念,编制符合校情的实验教材
长期以来,在学校教学中有一种很流行的观念,叫“依纲靠本”。意思是说,教师教书要依据大纲,不能离开课本。课本等于全部教学任务,教师教课、学校考试都不能超出课本范围。这样就使教学内容和育人目标被锁定在一个狭小的圈子之内,教师和学生成了教材的奴隶。不难看出,这种对教材的使用方法是应试教育课程观的产物,直接妨碍着教师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教材内容的老化、脱离实际等问题也日渐突出。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立足现实,结合校情,自编了一本“实验化学”教材。该书是我们教研室多年工作的智慧结晶,体现了时代精神。时代在变,实验内容也应作相应调整。如今年在新开设的实验项目中就增设了“纳米ZnO的制备及表征”等内容,这些实验反映了当今世界的最新成果,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了现代高科技并不是那么神秘的,它们就在自己身边。
二、打破学科间“条块”分割格局,引进学科交叉的实验内容
各个学科有各个学科的特点,也就有各自的实验教材。这些实验内容专业性强,有其自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锻炼学生动手能力,但对学科间的联系缺乏衔接,这是传统的实验教材的通病。而涵盖学科交叉的综合实验,可以更好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在选择实验内容时,我们一方面注重基础实验的开设,另一方面还增设了复合型实验内容。如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我们增添了“酪氨酸酶的提取及性能分析”等实验内容,该内容将“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好几个学科交织在一起,能够使学生思维得到综合训练。
三、改革传统实验课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传统的实验课是“教师讲授―学生实验―报告书写”三段式模式,这种模式虽然对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总体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多年的执教经验告诉我们,该法易滋生学生的惰性心理,不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笔者就实验教学的方法作过多次尝试,认为学生课前预习、教师精讲、示例、设问、提示、研讨和评价等七个环节综合实施更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前预习是前提,没有充分的课前预习,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讲解,实验的目标性就不强。教师的精讲也不是面面俱到,而是重点内容重点讲,实验仪器操作要进行示范。授课时,应多增加设问内容,以引导学生去思考。当学生答不出时,不要直接给予答案,而要采用点拨的方式加以暗示,启发学生思维。
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遇到学生不正确的操作时,要用委婉的语气加以引导,而不应过分指责。如使用托盘天平时,有些学生非左物右码,而是右物左码。笔者看后不觉有些好笑,只是小声地说:“同学,一次性将被测物放在左面,用右手取放砝码不是很顺手吗!”学生听后,似乎悟出了一些道理,笑着说:“老师,我明白了,这样规定原来是为了操作方便呀!”此外,实验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个时候,正是考验每一位学生的最好时刻。学生必须面对现实,冷静地、细心地、有条理地、具体地分析每一个数据和结果,观察和回顾每一个具体实验过程和步骤。在此基础上,提出详细的整改意见,不断修正实验方案,以便实验能够顺利进行。每一个步骤和每一个改进,都必须十分谨慎和小心,不能有半点差错,否则将会前功尽弃或者误入歧途。
实验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由传统的课堂“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迷途中的“向导”;而学生则由传统的“被动接受的机器”转变为在和谐、宽松环境中的实践者和探索者。只有这样,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归纳能力才会得到提高。面对学生的提问,教师要做到“四个不轻易”。即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不轻易否定学生的结论,不轻易中断学生的争论,不轻易给学生“正确答案”。让学生在平等的氛围中与教师打交道,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想象力。
实验完成后,学生要完成实验报告。一些老师要求报告内容的结尾要完成课后的思考题,而笔者则认为分析实验的成败与得失更重要。因为这样更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开设的大学化学实验我都指导过。对有机化学实验,要分析影响产率高低的原因;对分析化学实验,得考虑引起各组平行实验数据差异的原因,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抑或是方法不当所引起的;对物理化学实验,应从温度、操作熟练程度、样品的浓度等各方面考察实验结果与实际发生偏离的原因……。
学生作业上交后,应认真及时地全批全改。强调及时,尤为重要,因为只有这样实验信息才能得到及时反馈。事实证明,及时的反馈比迟到的反馈效果要好得多。作业批改完后,对完成好的同学,该鼓励的就鼓励,不足的地方找学生当面谈清楚。这里的“当面”也十分重要。我曾见过不少学生拿到下发的作业本后,不是随手一扔,就是放在书包里,仔细看阅者并不多。
四、改变传统实验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的做法,积极探索和完善实验操作考核制度
传统的大学化学实验课考核依附于理论课考核,理论课成绩愈高,其总体成绩就愈高,据此根本无法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做出评判。我们教研室多方积累,已逐步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化的操作考试体系,即教师先准备好十来个操作试题,试题内容有学生做过的,也有未开设过的实验,学生抽签确定考题,然后由一个老师监考一个学生。考试期间学生可以看阅教材和参考书,教师则按预先设定的各操作的评分标准,根据考生的操作及数据处理,现场评分。这一举措对规范学生的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通过编写教材,选取恰当的实验内容,全面落实七步教学法,完善考核体系后,一个学期下来,笔者所带过的班级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改观:他们思维敏捷,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大多在良好以上,有两位同学还被选派去参加了湖北省大学化学实验操作竞赛。
参考文献:
[1]周济.服务于新型工业化发展,贡献于中国现代化事业[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4).
[2]张智钧.工科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与改革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5(6):81-82.
[3]周锦兰,张开诚.实验化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14(c)-0152-0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化学教学和科研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化学离开实验不能提出理论,化学离开实验理论得不到证实,化学离开实验就不能发展[1]。化学实验也是化学学习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式,具有其他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在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授予学生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树立科学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独特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观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及训练科学方法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实验是化学的灵魂与精髓所在,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既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更是培养高素质化学人才的有效途径。然而综观当今大学化学教学不难发现,实验教学仍然是比较薄弱的环节,很难跟上科学发展步伐和社会发展需求。这里,笔者仅就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探析,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指出其改革方向。
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改革的必要
传统的实验教学并不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只是简单的操作者。实验课时教师将实验原理、目的与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都进行详细地讲解或示范,学生无须动脑,只是“照葫芦画瓢”地按步骤进行操作,就可以得出正确结果,这种实验教学方式使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得不到锻炼。同时这种方式存在很多弊端:理论课教师、实验课教师讲授内容重复或脱节,造成学生时间的浪费;学生缺少实验的设计和准备;对实验的感受不深,对设备的运行原理、运行情况了解不深;实验数据多样化不够;对实验的思考题讨论题讨论不深入等。这种实验教学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不能适应现代化学实验技术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怎样改革化学实验教学
首先,从21世纪科技发展和对人才科学素质要求的角度考虑,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必须建立一种适合当代科技发展、有利于培养具有深厚的基础知识的创造性人才的教学新体系。教学内容应反映当代教育思想和高科技成果,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改变过去的单一模式,建立多级开放实验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需求,采用CAI、Internet网等现代教学手段,改善教学条件,形成多元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开展以实验教师为主导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开放的实验形式。实验教师把实验涉及的主要原理、目的介绍之后,让学生亲自设计实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好途径。让学生根据问题要求自行设计实验,不但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聪明才智,尝试科学实验探索的方法,增强科学研究的创造意识。第三,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验基础。现代教学理念要求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应该是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劳动者,应具备较强的动手、动脑能力。因此,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从基础抓起,树立以技能、方法、能力、创新为主线的教学理念,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
三、改革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措施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以下具体措施是有效的,并收到良好效果。(一)加强基础性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操作基础。在实验中教师要注重学生基础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掌握基本实验能力,并熟练掌握各种基本仪器、仪表的正确使用。 基础性化学实验部分,在大一的第一学期开设;考虑到新生的实验知识与技能不一致,开设基础性化学实验起补齐作用。(二)加强学科基础实验训练,注意给学生创新机会。经调查,新入学的新生有90%的学生不能进行规范准确的操作,需要重新纠正和认真的指导练习。通过基础实验,让学生掌握常见仪器的操作技能、用途及使用原理,懂得仪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三)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增加实验创造性成分。验证性实验往往是先讲结论,再通过实验验证某一结论是否正确,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己设计实验,通过探索得出结论,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跃思维,这种创新设计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四)坚持综合性实验开放,提高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综合性实验其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基础性实验为基础,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的能力,这类实验内容要丰富,实验项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深度。由指导老师根据理论课程设计综合性实验,采用高指标同时观测的方法,使学生在分析某一因素的作用时能从多角度进行考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五)创造条件开展设计性实验和研究型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学习活动落到实处,就必须灵活运用能激发学习创新精神的多种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独立的设计实验,增强实验的课题意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六)尝试自选实验课题的研究,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在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给一些偏爱本学科的学生增设自选实验课题,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提升他们的价值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科研素质。教师可以作为指导者或合作伙伴,帮助他们完成自选实验。如指导学生做自选实验课题,并合作撰写论文等。(七)合理运用多媒体,建立仿真实验室,优化实验教学。建立仿真实验室。化学仿真实验室就是利用软件虚拟仪器,建立虚拟的实验环境,学生在这个环境中操作仪器,模拟真实的实验过程,达到培养动手能力,深化理解化学知识的目的。
作者单位: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系
参考文献:
[1]张霞,李伟,王育红.东北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2):123~.125
关键词 高校 化学实验 改革
1传统高校化学实验存在的弊端
就大学化学专业实验教学而言,几十年来一直沿用苏联的模式,基本遵循按二级学科划分为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的四大化学实验教学体系。这与当前科学技术发展趋向综合化和整体化,注重素质教育的改革不相适应。由于实验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附于理论教学,这种教学体系使得实验教学存在如下问题:
(1)各分支学科为了各自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都自成体系,造成了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和部分实验项目责任不明。增加了实验费用,影响了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上“验证性实验”占的比重较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较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也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思维能力的全面提高。
(3)实验内容和手段比较陈旧,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深化教学要求的实验较少,不能反映当今科学的发展。
(4)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只是依据教学参考书中的步骤“照方抓药”、“依样画葫芦”,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5)由于不必要的交叉重复内容和验证性实验较多,不仅造成了实验经费增加,而且随着仪器药品价格日益高涨,难以保证实验开出率。
(6)实验教学管理体制上实验室、实验教师、实验技术人员分属个学科教研室,使得各个分支学科的实验彼此独立,不利于人才与设备的充分利用和教学内容的相互协调。
2大学化学实验改革的方向
2.1大学化学实验综合化
所谓“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综合化”,就是说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应该从大化学的角度进行设置,还实验在化学中的本来的独立地位,而不再是单纯地按照四大化学理论课简单地将整个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人为地割裂开来。第一阶段,开设基础化学实验:包括一些实验的基本常识、基本概念、基本仪器、基本操作及基本技术和方法的教学,让学生从宏观上对化学实验有一个整体的基本的认识和学习,培养化学专业的学生所必须具有的基本实验能力;第二阶段,开设综合化学实验: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融合了多种信息的实验,如应用多种实验方法和技术来研究有关化合物的性质和组成结构等,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综合实验能力,这一阶段的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构建新的知识网络结构大有裨益;第三阶段,开设研究式实验:即给学生一定的课题项目,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自己独立设计初步的完整的实验方案,再与老师进行切磋讨论并最终确立可行的实验方案,然后进行相关实验的独立操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主要起监督作用,引导学生去探究,对于实验方案可以提意见但不能代替学生分析和下结论,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
近年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在全球范围内受到空前的重视,因此人们纷纷倡导绿色化学,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也势在必行。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化学,其核心内容是在化学实验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尽量减少或彻底根除有害物质,从根本上切断污染源。而“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方法为核心和基本原则,对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使化学实验过程达到环保的目的。首先要树立和培养绿色化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因为21世纪的化学工作者将面临更为严格的环境要求和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要求的挑战。其次对于不得不做的非绿色化学实验内容则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如计算机辅助和多媒体仿真实验以及“微型化学实验”等来尽量克服其非绿色影响,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绿色化,还能丰富实验教学方法手段使之灵活而现代。
2.3大学化学实验生活化
所谓“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发展化”,就是说我们的实验教学内容也要随着化学科学的发展而发展,及时调整并适时更新相应的内容,适量地补充一些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当今化学科学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又能对科学研究及生产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实验内容。如我们可以将一些新近发展起来的仪器分析技术如色谱分析技术、电分析技术等补充到第一阶段的基础化学实验中去,让学生能及时发现并体会到化学科学的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实验教学才会充满生命力,我们培养的人才体制才不会于落伍。
3重视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实验教学目的和意义的认识,取决于教师的能力、经验、积极性和责任心,因此,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要建设高水平的实验教师队伍,必须改变现行的考核办法,做到对教学和科研一视同仁。学校和院系的政策、措施必须到位。要通过定岗定编、竞聘上岗等措施凝聚和稳定实验教学的中坚力量,吸引更多的教授进入实验教学一线,结合自己的科研体会和实践经验,生动讲授实验的内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在潜移默化中传授给学生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要引导教师认识自己的责任、义务和工作特点,牢固树立为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的理念,营造“钻研教学,潜心教学,用心教学”的良好氛围,保证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参考文献:
[1]李泽全,刘作华,张云怀.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思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9(06).
关键词:绿色化学;大学;化学实验;策略
大学化学属于工科院校非化学化工专业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大学中唯一的化学类课程,其教学效果关系着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化学面对的是非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引入绿色化学理念,具有独特的优势。现阶段,绿色化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化学科研工作的前沿,受到了各国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
1绿色化学的概念与意义
绿色化学,也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或者清洁化学,是一门基于化学学科,具备明确的科学目标和社会需求的新兴学科。从概念上分析,绿色化学是指在进行化学品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对原料的有效利用以及合理的操作,尽可能消除废弃物,减少和避免对有毒有害化学试剂的使用。发展绿色化学的主要目标,是在节约资源的前提下,从源头上进行污染的防治工作,将环境治理从治标转为治本。与传统化学相比,绿色化学最为显著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最大限度的对原材料进行了利用,二是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从科学的观点分析,绿色化学是针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与创新;从经济的观点分析,绿色化学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有效降低成本;从环境的观点分析,绿色化学能够从根本上对污染进行治理,符合当前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1]。推动化学实验的绿色化,是当前大学化学实验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受到了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以及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也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基于绿色化学原则,构建全新的大学实验化学体系,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体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从目前来看,绿色化学已经逐渐成为化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相应的研究和实践,能够对化学实验室中的常见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保证了实验过程的绿色化,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环保意识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大学化学实验污染问题的诱发因素
就目前而言,在大学化学实验中,环境污染问题频发,其主要诱发因素有几个:
2.1认识不足,经费欠缺
当前,许多高校在化学实验室的建设中,存在着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经费往往只能用于购买实验药剂,或者进行实验器材的更新,没有直接针对实验废弃物进行处理的设备,在污染防治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同时,部分高校对于化学实验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缺乏到位的认识,在实验中一味强调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忽视了对于药品、设备以及学生操作的管理。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环保意识,认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染可以直接忽略。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实验室会直接将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倒入垃圾桶或者下水道,而气体废物则直接排放,造成了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2]。
2.2重视不足,安排不当
在对化学实验的内容进行安排时,由于缺乏环保意识,没有重视污染防治工作,导致实验的设计不合理,容易引发环境污染。另外,部分高校没有及时对试验教材进行更新,使得化学实验的内容陈旧,缺乏创新,甚至仅仅要求学生能够了解化学实验的目的,掌握化学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对于实验可能带来的污染问题则直接无视,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2.3理论不足,回收缺失
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类型多样,回收处理流程繁琐,从目前来看并没有专门针对化学废弃物回收处理的理论指导,严重影响了实验室废弃物的回收工作,也是造成化学实验室环境污染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3]。针对上述问题,高校以及相关部门应该及时更新观念,强化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逐步推进高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顺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做好环境保护工作。
3绿色化学背景下化学实验有效策略
3.1提高环保意识
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于学生的教育,引导其树立起良好的环保意识。应该认识到,在新的发展环境下,传统化学正在逐渐朝着绿色化学转百年,而绿色化学并不仅仅是科研人员的任务,更是需要整个化学领域的共同参与。对于教师而言,可以通过相应的案例,讲解国内和国外的一些环境污染事件,使得学生能够清除的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例如,在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讲解时,可以引入分组讨论的教学方法,针对一些比较典型的环境问题,展开讨论:空气污染有哪些危害?雾霾的诱发因素是什么?如何正确处理塑料袋便捷性、经济性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冲突?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其能够主动参与到讨论中,认识到发展绿色化学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4]。
3.2加大资金投入
绿色化学实验的开展离不来资金和设备的支持,对于高校而言,必须重视化学实验室建设,增加相应的设备。例如,可以在通风管道出风口设置气体处理装置,同时在实验室中统一设立废弃物分类系统,由学校组织专人人员进行定期收集和处理,避免废弃物的随意排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在学校设置废水处理系统,在提升污水净化效率和效果的同时,也可以作为环保教育的一个基地。3.3规范实验操作在开展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新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操作,对进行药品取用、物质称量、加热处理、器皿洗涤等操作是,动作标准规范,运用灵活。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并不能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操作,甚至存在着试剂量越大实验现象越显著的错误认识,不仅导致了药品的严重浪费,而且引发了更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此,教师应该对化学实验的操作进行规范,减少浪费和污染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演进的实验态度,引导其掌握科学的实验方法。另外,可以在定性实验中,对药品的使用进行定量化,例如,在制作氧气时,可以结合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依照需要的氧气的量,对所需高锰酸钾的用量进行估算,以此为依据取用药品,这样可以有效减少浪费问题。
3.4倡导微型实验
所谓微型实验,实际上是一种化学实验操作技术,通过尽量少的试剂,获取尽量多的化学信息,相比较常规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具有节约药品、现象明显、减少污染、安全可靠等优点,在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峻,可持续发展理念持续深化的背景下,进行微型实验的普及和推广意义重大。需要注意的是,微型实验并非是简单的对常规化学实验进行压缩,而是在绿色化学原则背景下,以预防化学污染的技术、思路和方法,对常规化学实验进行改革和创新,其核心在于利用尽可能少的试剂获得预期的实验目标,可以说,微型实验是绿色化学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一种典型体现。例如,在进行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中,会产生大量的一氧化氮气体,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如果想要对其进行统一收集和处理,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专业的设备。对此,可以重新对实验装置进行设计,引入微型实验。在具体实验中,可以在经过消毒的针管内,放入铜片,排尽空气,然后吸取少量的稀硝酸,以胶塞堵塞针头。当观察到蓝色溶液,同时活塞被气体推动后,将针管内的溶液注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蓝色沉淀物的出现表明硝酸铜也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拉动活塞吸入空气,看到针管内部逐渐变成红棕色,将其注入到滴有酚酞试剂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红棕色逐渐消失,对NO的性质进行恶劣验证。这样的实验不仅操作简单,可靠性强,而且不会产生污染。
3.5改进实验操作
在部分化学实验中,会生成一些有毒有害物质,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引发环境污染问题。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可以在保证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对实验操作进行适当的改进,减少污染。例如,在铜与浓硫酸的反应实验中,会生成二氧化硫气体,不仅气味难闻,而且对于人体的危害较大。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讨论,看如何才能够避免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硫气体的泄露,同时对其性质进行验证。经讨论和总结,将原本的实验装置改造成了图1的样式(略去了夹具和酒精灯)。经检验,该装置具有较强的密封性,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进行反应或者停止反应,也可以对二氧化硫的性质进行检验,更能够对废气进行处理,符合绿色化学的基本要求。图1改进实验装置
4结语
总而言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绿色化学逐渐兴起,并且迅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构建绿色化学实验室,对化学实验过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大学化学教师而言,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始终贯穿绿色化学理念,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从根本上对污染进行治理,营造出一个绿色健康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郑学芳,刘红梅,宋士涛,等.大学化学实验教学课程研究与讨论[J].教育,2016,(7):170.
[2]缪陈亚.浅析化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绿色化学思考[J].化学教与学,2015,(1):24-25.
[3]王盼盼,丁建超,姜煜.化学实验中渗透绿色化学的研究[J].化工设计通讯,2016,42(2):113,121.
[4]胡小建.浅谈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绿色化学增强环保意识[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31):71.
关键词:化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8-0079-02
在实验实践教学中,化学实验由于其学科特点,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务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和提高综合能力的有力途径。对于我校这样的民航类院校,非化学专业学生人数众多,但化学实验课时较少,更有部分专业删减了化学方向的公共基础课程,使化学实验处于弱势地位,也使得学生和老师对化学实验课程重视程度都不够。而化学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结合本校近些年来非(近)化学类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几点改革措施。
一、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构建完善的非(近)化学专业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相对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开放式实验教学、创新创业等教学模式已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根据本校非(近)化学专业不同专业的特色及培养目标,利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分三个层次构建了非(近)化学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第一个层次是公共基础课教学,该层次教学主要针对近化学专业(材料物理和油气储运专业),以《大学化学》课程为依托,理论和实验同步进行,实验课程中的内容设定为基础实验,多涉及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联的腐蚀与防护方面的实验内容;第二层次是公共选修课教学,以《化学实验与生活》课程为依托,从化学角度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给出合理解释,并用实验加以证明,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以此来满足非(近)化学专业需求。通过化学实验学习,提高动手力能,以期在本专业运用化学意识,提高所属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第三层次为提高性教学,主要面向对化学有兴趣的学生群体开设,我们以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及实验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教学,所涉及的实验内容为综合、设计性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该体系不仅能解决课时有限的实际情况,更能强化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图1是构建非(近)化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的说明。
二、更新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
(一)建立和完善非(近)化学专业的《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的教学实施环节
1.结合专业特点,选择开设的实验内容。根据非(近)化学专业的专业特色和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精心安排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非(近)化学专业《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实验课程内容的选择既要与大学化学理论课内容相互关联,进而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通过有限的实验课程使学生既能练习和掌握大部分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技巧,又能加深学生对大学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真正实现通过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能力的目的,又要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特点,合理地选择所开设的实验内容,真正把《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密切联系起来。
2.加强对学生进行实验安全教育和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由于化学实验的专业特点,在实验过程中无可避免地会使用一些易燃易爆的药品,往往一些小的错误操作不仅会使实验失败,而且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危险。因此,实验的安全问题和规范的实验操作对所有的学生和任课教师都应该是必须关注的首要问题。在化学实验课堂上,实验教师要对实验的内容讲解得更为细致,强调每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并对整个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规范的演示。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对于学生的错误实验操作,实验教师要及时提出并纠正,这样做既可以规范实验操作技能和技巧,又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实验危险的发生。为了保证实验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多进行一些基本的实验训练,注重实验细节是非常必要的。
3.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在传统的化学实验课教学中,学生只是按部就班地依据老师的讲解对实验进行操作,并没有经过自己大脑的加工思考。对于实验的结果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和教科书上的描述不一致时便束手无策,不去思考如何会出现这种现象以及解决的办法。这样做就不利于对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往往会使学生渐渐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发现了这一问题后,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例如在实验进行前要求每个学生认真预习本节实验课内容,认真书写实验预习报告;要求每个学生必须认真总结该节实验课应注意的事项;实验课开始前给学生布置思考题,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查相关资料解答问题,帮助学生加深对该节实验课的基本理论的理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改革教师的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实验,可以让学生独立预习,然后在实验课上让学生通过预习来讲解整个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课上要把某个学生遇到的问题要向所有的同学提问,让大家一起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也可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提出某一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发挥其学习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通过以上的措施,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又可以增强学生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提高。
4.细化评分标准,完善考核制度。如何对实验教学效果进行成绩考核一直是实验教学一个难点。我们把实验的评分标准进行了细化,例如对实验的迟到和出勤、预习报告的预习情况、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的卫生状况和对实验报告的处理等进行评分细化;改革期末考试的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技能,准备好实验题目让学生随机抽取并现场操作和解答题签上的思考题,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操以及回答问题情况给出考试成绩;综合上述成绩按不同比例给出最终成绩,这样的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偶然因素的影响。通过改革实验教学的考核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全方位的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并且在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对实验教学考核制度的改革,非(近)化学类专业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都有了一定程度提高。
(二)建立和健全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实验竞赛
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兴趣选择一些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作为开放实验、科技立项、创新创业、实验竞赛。具体措施:(1)根据所开设的实验题目和内容,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而教师所要做的是审核和完善实验方案。(2)根据实验方案,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具体的实验操作,实验要独立完成,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翔实记录实验结果。教师负责监督和指导学生,规范学生的操作,对于失败的实验要鼓励学生查找失败的原因,最终取得实验的成功。对于实验的结果,指导教师要认真地检查和分析实验数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严谨的科研意识。(3)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认真撰写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客观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实验全部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一份总结报告,内容包括实验方案的讨论、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取得的成绩与不足和对实验方案的改进措施等。学生把所得的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实验报告,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体会。
三、加强教材改革,推进网络平台建设
为适应知识的更新和新的培养方案,我们在教材建设上狠下功夫,先后自编了《大学化学实验》和《化学实验与生活》电子教材,教材的内容和结构不断更新,更能适应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为使实验平台建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要,在现有实验条件的基础上,对实验室配置进行了优化,将实验室的实验药品、仪器和物资进行统一管理,根据需要统一调配和使用。实验室按照功能进行重新设置,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本科平台。为了使学生及时掌握和应用新的仪器和测试方法,将荧光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差热分析仪等仪器设备纳入本科实验平台管理,为学生研究性实验教学提供必要的保证。为了解决一些在课堂教学学时内开设比较困难但学生有兴趣的实验项目,设立了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验室,采取开放式管理,开展自主学习、开放学习、探究学习,在兴趣和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结语
高等学校的教育不是工厂的生产线,它的目的是培养自主、创新的人才,让每个本科毕业生都具备更全面的素质,毕业后能更快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化学实验教学具有独特的学科优势,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树立严谨科学思维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春晔.提高非化学专业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班,2003,(25).
[2]邹宪芝,尹荣.非化学专业基础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