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9: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药制剂技术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药制剂技术论文

篇(1)

1.1人文素养是中药制剂技术学科的内在要求

中医药学科兼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属性,中药制剂技术作为其中之一也不例外。它是建立在中医传统对生命认知的哲学基础上,并综合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临床使用、中药提取分离、中药炮制加工、中药鉴定、中药分析、药理学等知识内容。长期以来,医药院校对中药学专业知识教育十分强调,但是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却不够重视,从而导致中药学学生知识结构失调,人文精神欠缺。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是时代特征,也是中药制剂技术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医药从业者在社会中与工作中不仅仅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敏锐的洞察力、清晰的分辨力、对陌生环境的适应力、发散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人文素质的培养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一个过程,而在专业课中渗透人文教育,在单纯的专业知识中合情合理、自然而然地融人人文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把学生培养成为具备丰富专业知识、高尚人文精神的综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2培养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人文教育的精髓,并不是具体的知识或能力,而是强调“以人为本”的精神,即“人文精神”。中药人文精神传承可以将传统中药文化中“敬畏生命、关怀生命、诚实守信”的文化精髓和医药行业的职业道德相融合,并在具体职业实践中的得以体现。具有人文精神的专业人才应当具有浓浓的人文关怀,对于人的命运、价值、尊严、人的幸福及人存在的意义等问题有着深切的关注。培养人才是学校的核心任务,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职业道德、职业操守的养成,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要把道德教育作为学校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使学生在具备高超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把道德教育作为助推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为药品行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

1.3人文素养是社会对医药行业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等方面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在医药行业也暴露出各种问题,出现了多起药品安全事件—_2oo6年,齐齐哈尔第二制药公司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导致多名患者肾功能衰竭,13名患者死亡;2006年,安徽华源生物药业公司生产的克林霉素注射液导致11名患者死亡;2008年,江西博雅生物制药公司生产的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6人注射后死亡;2009年,江苏曝出狂犬疫苗造假大案,21万份问题狂犬疫苗流向27个省市,至少1000万人受害;2012年,2012年,曝出企业用皮革废料熬制工业明胶,最终制成药用胶囊的事件;2013年,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反思此类事件,与企业管理及操作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医药职业道德缺失密切相关。目前普遍存在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脱节,重科学轻人文的现象,致使人文精神出现危机。同时,不少学生毕业后也反映知识、技能结构比较单一,人文底气不足,缺乏发展的后劲。人文素养关注的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人类价值的关怀,它崇尚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追求人的感性和情感,达到人的想象性和生活的多样化。若在职业生活中具有崇高的人文精神的信仰,就会自觉自愿地维护捍卫人类健康与生命尊严。

2提升人文素养的途径

2.1从文化传承角度展开人文教育

中医药类每门学科的产生都具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与文化渊源,并且这些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学科的发展。中药制剂技术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同样也有着深刻的时代烙印。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在与疾病斗争的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这些中医药知识凭借师承口传、文字记录奠定了本草学的基础,积累了制剂经验。因此,教师在讲授这门课程时,而应尽可能多的联系其历史背景和发展的文化渊源,汲取历史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讲授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时,应渗透严谨认真的态度与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最基本的医药从业者的道德要求。如浙江杭州的胡庆余堂的一直坚守着“戒欺”的经营理念,“存心济世,誓不以劣品弋取厚利”,“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据说胡庆余堂的生产贵重的急救药“局方紫雪丹”,严格遵古炮制,其最后一道制备工艺要求不宜用铜铁锅熬药。胡雪岩请来工匠铸成一套“金铲银锅”,专门制作紫雪丹。今天,这套“金铲银锅”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享有“中华药业第一国宝”的美誉。2011年,国家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有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包括了达仁堂清官寿桃丸传统制作技艺、定坤丹制作技艺、六神丸制作技艺、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季德胜蛇药制作技艺、朱养心传统膏药制作技艺、漳州片仔癀制作技艺、夏氏丹药制作技艺、马应龙眼药制作技艺、罗浮山百草油制作技艺、保滋堂保婴丹制作技艺、桐君阁传统丸剂制作技艺。这些传统制剂的制作工艺随着其所处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促使学生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文化传承的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在授课过程中,这些与学科有关的历史故事渗透了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对中药制剂技术这门课程的兴趣,使知识教学与人文精神培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将人文教育贯穿于专业知识学习始终。

2.2课堂授课中渗透人文精神

人文教育更为自然、直接、有效的途径即是在专业课课堂中渗透人文教育。尤其在讲授“丸散膏丹,酒露汤饮”等几类传统剂型时,可在课堂导学环节介绍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继而引出其特点、制备方法等常规知识点。例如,液体制剂的发展过程中,商代由于陶器的发展,具备了煎煮的条件,因而在烹调食物时发明了汤剂。酒出现于原始社会,现在作为酒剂与酊剂的浸提溶剂,最早被当做药物使用;而“医”这个汉字的发展演化,代表的迷信超自然力量而采用巫术的“巫”与使用自然科学知识以酒为药物的“医”之间的竞争,最终中医药思维还是走向了唯物主义的方向。同时,人们在酿酒的过程中又发现可用谷物发酵制成曲药,如神曲等。又如丹剂是一种传统的带有神秘色彩的剂型,而炼丹术的是以道教的宗教理论为基础发展而来,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又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并发明出很多实验设备器具。因其含有汞、铅等重金属,现在不供内服,仅有少数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供外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龟龄集”就是借鉴道教的养生思想和炼丹技术而生产,从明朝嘉靖年问保留至今。煎膏剂也是冬令进补的传统剂型。中医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要讲究“养藏之道”,也是调理气血,平衡阴阳的大好时机,故适合进补。其制备工艺与临床应用必须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其中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亦已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以上学习可以将中医基础理论、中药与方剂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检验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加深了中药学生的专业自豪感。

2.3实验、实训课程中强调人文素养

在中药制剂技术教学中实施人文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除在理论授课时进行人文精神的渗透,更应该结合自专业特点精心设计实验、实训课程。中药制剂综合实训教学是再现了从原料、辅料到生产出最终检验合格的制剂并进行检验的这样一个完整的制剂过程,包括了中药鉴定、炮制、制剂、检验、药理等知识体系。例如在开放性实验中,教师选择某一经方要求学生进行剂型设计,选择合适的辅料、提取工艺、制备方法等制备成相应的制剂,并进行质量检验、药理安全性评价、生物利用度考察等。在中药制剂综合实训中,可自然地渗透人文精神与职业道德。譬如在制剂工艺处方优选环节,可不失时机地给学生讲解辅料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擅自更改,并结合具体的例子以加深印象——苯妥英钠胶囊中毒事件,只因制备时将原处方中的辅料硫酸钙改为乳糖,导致苯妥英钠的吸收增加,从而超出安全浓度而引起了中毒。这样的讲解不枯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药品安全的每个细节都不容忽视,渗透“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进行动物药理实验之前,教师可带领学生先参观“实验动物纪念碑”,鞠躬致敬,以实际行动传输“敬畏生命”的观念,这样学生在实验操作时会更加尊重和爱护实验动物,自觉遵守动物实验的伦理道德规范。在实验、实训中并不空洞的讲解药品安全的重要性、操作过程的职业道德,而是通过这些细节可以更深刻地体会职业精神以及人文的内涵。

2.4校园文化培养医药职业道德

药品是一种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的特殊商品,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中医药文化传承历史悠久,历来非常注重医药职业道德。清代的袁枚所著《徐灵胎先生传》即日:“艺者也,德之精华也,德之不存,艺之何有”。对于医药从业者来说,职业道德是第一位的。西方著名的希波拉底誓言说:“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之信条,并检束一切堕落及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予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虽有人请求亦必不与之。”中国的医学生誓青,也同样对医药职业道德提出了要求。中药制剂技术具有其特殊性,一方面与药品质量直接相关,一方i又与药厂经济利益密不可分。故生产出合格的药品不仅需要学生的专业知识,也需要其人文精神。是否具备了坚定人文信念,是成为一名合格的医药工作者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因此,在中药制剂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多结合学科特点培养人文素养,以使学生在如今功利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一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关怀。

2.5教材编写中融合人文教育

目前的中药学教育中受到科学主义的影响,在人才培养理念上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的思想,导致了学生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因此,可以校企合作开发相应的教材,关注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与人文精神的培养两个方面,对专业人才培养起到推进作用,以强调学生职业道德,提高行业忠诚度、工作责任心与工作积极性。开发中药专业人文素质培养教材,让学生学习中国优秀的传统中药文化知识,深刻领会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使传统中药文化得以继承和弘扬;另一方面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学生在今后的医药实践活动中,学会尊重生命,以诚做人,用心制药。因此,应精心构思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和相应的教材开发,以此推进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开发出真正具有专业知识性、人文教育性、社会实用性和符合时代要求的素质培养教材。

3结语

篇(2)

1.专题模式规划

中药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基本理论,还要熟悉中药饮片和中药制剂生产的工艺流程和生产设备,工学结合是培养这些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教学过程采用“1+1+1”的教学模式,即“一段基本一段岗位一段职业”的实施方式。

第一阶段为专项能力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校内学生科研平台或校外教学单位进行,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了解本专业有哪些具体的研究内容或技术性工作,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手能力。专题内容主要来自药企、医院、药品营销企业的主要技术性工作,如中药制剂分析方法、技术要领、检验标准,中药炮制的炒法、煅法、水火共制等各种炮制方法的要领等。不同专业技术教师根据岗位将相关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中,使学生对一些具体的方法、技术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遇到问题知道如何寻找解决方法,这也是本科技术人员和一般技术员的最大区别。

第二阶段为岗位能力培养和岗位技能训练。此阶段,学生需选择一个具体岗位内容,在校内学生科研平台和校外实训基地或订单培养企业参与完整过程。学生需至少完成一项具体的专题内容,期间教师或实习单位教师指导其完成全部过程。第三阶段,进行专题内容小组交流会,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撰写论文。毕业专题与毕业实习可无缝对接,学生在顶岗企业或订单培养企业中按照准员工要求进行顶岗实习和预就业。

2.管理制度

篇(3)

[论文摘要] 分析我国制剂室普遍存在的问题,介绍我院制剂室面临问题所采取的对策及经验教训,探讨我国医院制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21世纪以来,对药品生产的管理已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然而,许多医院制剂室是作坊式的生产,制剂质量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对医院制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一些医疗机构的制剂生产品种锐减,大批设备处于半停半用状态,经济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在这种形势下,医院制剂和制剂品种普遍面临着各种严峻的考验。这几年来,在医院领导的重视下,我院制剂室积极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改进。本文谈及我院制剂改革的一些经验教训,探讨制剂室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我国医院制剂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1 工艺落后,制剂粗糙

目前我国较为先进的超临界萃取技术、微粉化技术、固体分散技术等药物制剂新技术在医院制剂开发与生产中很少应用,使得药物处理过于简单,杂质多,从而影响制剂的质量。

1.2 新制剂开发经费不足,研发能力受限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对于开发中药制剂缺乏基本的投资,很多疗效肯定的临床验方得不到深入的开发而“自生自灭”。没有研发费用就难以进行新制剂的研发,医院封闭的小环境, 又妨碍了新制剂的研发,不能实现医院临床实践的优势与社会药物研究院(所)研发实力优势相结合[1]。

1.3 研发人员配备少,信息滞后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仍没有专职的研发人员,繁忙的工作使得研究人员难以及时了解药学动态,对市场的变化反应迟缓。因此,在新制剂研发过程中,思路陈旧,无法很好地应用新的技术和方法,致使产品的研发价值大大降低。

2我院制剂室的对策及经验教训

2.1 生产方面

充分利用我院的骨伤专科优势,根据中医专科特色生产特色制剂,做到专病有专药,根据病程的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专用制剂。品种较多,已有制剂20多种;剂型多样,包括丸剂、搽剂、膏剂等剂型。制剂产品包装精致。如我院瓶装制剂都有内封口以确保制剂的质量,外包装则尽量突出中医骨伤特色,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

2.2人员方面

制剂工作人员主动深入临床,了解制剂产品的专科用药情况,收集各制剂产品的临床疗效、费用合理性、不良反应等相关信息,及时进行分析、调整与改进,使产品也能“与时俱进”。另一方面,制剂有关人员每周参加业务学习,不仅丰富了专业知识,而且及时了解一些前沿的信息和技术,从而能更好地服务于制剂事业。

2.3 科研方面

我院制剂室既是福建省又是泉州市重点中医专科,除政府提供的科研经费外,医院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人力情况、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确保我院制剂研发提供了经济后盾,提高制剂质量,满足服务于临床。如研发的新剂型颗粒剂、喷剂、口服液,将大大方便骨科外伤患者和小儿患者;在外用药制剂加入发热辅料等,具有加速药物吸收的作用又有理疗的效果。诸如此类,通过改进传统剂型,创新新剂型,使其更贴近于临床,从而弥补一些中药用药的不足。

2.4 管理方面

①我院制剂室设立岗位分级管理及合理的考核制度,使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能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②制剂室能不断规范质量管理,包括各种文件管理、生产记录、验证等。为使各个环节有序地运作,进行合理分工,权责明确。③大力加强原辅料的验收和养护,对验收、养护人员进行各种专业培训。④引进专业人才,加强成品、半成品、原辅料的检验,以保证每批产品的质量。

3提出医院制剂可持续发展策略

3.1充分应用计算机网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医院制剂工作应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制剂生产全程的自动化管理,以大大提高制剂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实现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2]。编制的管理软件应包括以下内容:制剂标准操作规程、生产岗位安排、配制记录、成本核算、质量文件管理、质检记录、留样观察记录、生产监测等,可以采用触摸屏命令控制,操作简便,且效果理想。这样不仅可以对生产全过程的质量进行监控,减少错误的发生,而且实现了管理的系统化,同时也为检索提供了方便。

3.2建立原辅料库房,实现原材料管理规范化

优良的制剂质量是以优质的原辅料为基础,因此加强各种原材料管理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各种原材料进行专门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原辅料贮存过程中出现的变化,从而有效保证原辅料质量[3]。

3.3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完善硬件建设

优良的产品质量离不开先进的仪器。检验室应适当购置一些检验手段较强的先进仪器,加强原辅料检验及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在制剂生产研发上,可以保留经典品种,对部分制剂进行改进,引入新的技术和设备,使其成为疗效更高、使用更方便、不良反应更小的新制剂。与此同时还可以开发一些新品种专科剂型,如气雾剂、凝胶剂、软膏剂、口服液、泡腾颗粒等等,从而创造更好的社会效益。

3.4 提高员工素质,强化质量意识

要重视制剂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养,通过自学、外出参观、脱产进修、轮训培养、有针对性地单项技术培养等,不断强化和更新专业知识,以解决知识老化、新技术匮乏等问题,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4]。其次,应注重不断地引进制剂人才,以进一步提高开发新技术、新制剂的能力,从根本上确保医院制剂的高质量。

3.5 疗效好的制剂品种再开发

可以将临床使用多年、疗效好的制剂品种同有实力的制药企业合作开发,按新药报批的有关规定整理文献资料,取得准确的科学数据,以推动医院制剂转化为生产力的方向发展[5]。如三九胃泰、克痢痧、壮骨关节丸、小儿龙牡壮骨冲剂等都是从医院制剂诞生而发展成为商品制剂的。但是由于新药的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一般不作为医院制剂的主要发展方向。

3.6 生产一些临床需要的内、外用制剂

随着医院制剂的逐步萎缩, 医院不必投资建造大规模的制剂生产车间, 仅保留普通制剂生产车间, 生产一些医院临床需要的内、外用制剂。有些获得制剂文号的医院制剂可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 委托GMP达标药厂生产, 医院制剂室仅负责对制剂的质量复核、产品验收、发放等质量及产品的管理工作[6]。而医院制剂技术人员则可抽出时间从事技术含量更高的工作, 如药品的管理、新制剂的开发研究、制剂的临床研究等。

3.7 加强多方位合作[6]

加强各医院制剂室与同行的交流合作,可以通过每年举办的药学会进行交流,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建立与医药行业协会协作关系,及时了解医药行业的最新信息、市场应用信息,为医院制剂的发展和新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与研究所、企业合作,利用它们较为先进的仪器设备,开展医院制剂的基础研究和质量控制研究;与医院临床科室一起申报新制剂开发项目,申请科研经费,对医院的特色制剂作进一步的临床对照试验、质量监控标准的研究及不良反应监测等。

3.8寻求药监部门支持,建立医院制剂网络

《药品管理法》第25条规定,特殊情况下,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医疗机构配制的制剂可以在指定的医疗机构之间调剂使用。对于临床必需、市场无供应、生产批量小、生产技术及生产条件要求高的品种,医院制剂室相互之间可以形成网络,某一品种可集中有条件的制剂室生产,既节省资源,又保证质量[7]。

3.9利用独有的优势,开发中药制剂

作为中医医院,有着行之有效的中医理论和中药配伍经验,经方、验方是巨大的资源宝库,独特的中医临床经验优势是其他科研单位开发中药制剂无法比拟的。如果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借鉴国内外开发天然药物的思路和技术,一定能摸索出属于自己的一套开发中药制剂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中医的许多精髓是不能用西医的标准来衡量的,所以,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医院制剂室应该享有的保护策略,促进医院制剂室的生存与发展。

4结语

药品生产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是社会的需求,随着这种需求的提高,国家对医院制剂的监管力度也会加强,医院制剂面临的是挑战,更是机遇。医院制剂要发展,就必须坚定“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开发特色制剂,创新剂型,加强医院制剂网络建设,控制规模,保证质量。这才是医院制剂长足发展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1]刘沛丽.我国医院制剂的现状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15):128.

[2]陆晓和.医院制剂工作发展之我见[J].药事组织,2005,14 (9):67.

[3]刘少明,朱全刚.医院制剂的现状与发展思路[J].医药导报,2005,24(4):355-356.

[4]李勇,唐志立,曾友志.医院制剂现状与发展[J].西部医学,2006,18 (1):111-112.

[5]张耕.医院制剂发展策略探讨[J].中国药师,2006,9(2):178-180.

篇(4)

中医药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瑰宝,是中华民族在与疾病抗争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医学科学。近年来,随着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的中药在国际上的认知度不断提高,中医药产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具有较强发展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战略性产业,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体系,中医药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陕西省是中医药的重要发祥地,也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生产大省之一,素有“秦地多名医,秦地无闲草”的美誉,拥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及其他药物4 000多种,其中植物药就达3 291种。在国家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推动下,陕西省不断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扶持力度。自2002年起,陕西省政府相继印发了《陕西省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计划》、《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陕南中药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陕南中药产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投入支持中药研究、基础平台建设以及产业化开发的扶持资金累计逾3亿元;制定并颁布了《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填补了陕西省中药饮片标准的空白,建立了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体系,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新的经济增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自政策实施以来,陕西省中药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产品科技含量日益提高,中药工业迅速崛起,中成药产业持续快速增长。全省现有药品生产企业253家,通过GMP认证的制剂生产企业有188家,其中70%以上拥有中成药生产线。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中药产品结构单一、品种老化、知识产权工作滞后,中药加工层次低、规模小等诸多难题。要想真正做大做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就需要开展技术预见研究,探寻促进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技术预见通常用于筛选战略研究领域和技术群,是对未来较长时期内的科学、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的远期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以确定可能产生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通用新技术。区域技术预测的目的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为紧密。

开展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研究,对把握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未来技术发展方向,对促进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在“十二五”期间快速、健康发展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国内外技术预见研究现状

国外技术预见活动兴起于上个世纪40年代,美国率先将技术预见应用于科技计划制定,形成了技术预见的第一次发展和第一代技术预见方法。20世纪70年代,日本采用德尔菲法进行大规模技术预见活动,并将此活动作为政府制订科技政策、使科技最大化作用于经济及社会发展的一种尝试,此后每5年组织一次,截至目前已组织了8次技术预见。1990年德国在欧洲率先开展了技术预见行动计划,通过3次技术预见活动,提出了德国未来30年内所应关注的重点技术领域,为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决策提供了依据;而英国、法国以及意大利等主要发达国家则是在开展技术预见计划的同时,加强在科技发展趋势与监测方面的研究工作。韩国、印度和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也纷纷开展技术预见活动,探索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

技术预见活动在我国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但系统性的技术预见是在2000年后兴起的。在2002~2003年间,国家科技部启动了对信息、生物、新材料、能源、资源环境和先进制造等六个重点高新技术领域技术预测和国家关键技术选择研究,产生了多部技术预见报告。区域技术预见则以上海、北京技术预见为标志全面展开。2001年,上海市启动了《“十五”上海科技重点领域技术预见工作研究》计划;2009年《上海科技发展重点领域技术预见报告》出炉,该报告综合运用了技术路线图和专利地图技术,形成了技术预见综合报告和信息、生物、新材料与先进制造、社会发展等四个领域研究报告。2001年,北京市启动“北京技术预见行动计划”,在信息、材料两大技术领域采用德尔菲调查、专家会议和有关政策分析方法进行技术预见调查。随后云南、新疆、武汉、广州、陕西等省市也先后启动了技术预见计划,在取得阶段性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建议。

目前技术预见作为技术预测的一种延续,已成为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方法。现有国内外文献对技术预见被广泛地应用于各个产业中,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特点领域的应用以及预见方法的研究和改进方面,学者们已通过专利分析法、专利引文法、专家咨询法以及德尔菲调查法等,对生物医药产业、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先进制造产业以及能源产业等关键技术进行技术预见研究。目前针对中医药产业的技术预见研究文献相对较少,仅见生物医药产业技术预见中所涉及的部分内容。

研究方法和内容

技术预见发展至今,针对技术预见研究的方法主要采用德尔菲调查法、文献计量法、情景分析法、专利分析法等。

1.研究方法

(1)德尔菲调查法

德尔菲调查法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预计方法,许多学者运用它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关键技术进行预见,可预见未来10-30年各种技术发展概率,为政府制定规划服务,一般基于国家层面。该方法简便易行,操作上比较客观,有利于科技决策民主化和社会化,但调查周期长,工作量大。

(2)文献计量法

文献计量法是为制定未来技术领域和学科领域方向提供客观的科学根据的一种预见方法,能够客观的掌握迅速发展的前沿研究领域,强化技术预见的客观性和前瞻性;但它以科技论文为基础,需要利用文献进行大量且较为复杂的分析,影响考虑问题的全面性。

(3)情景分析法

情景分析法既是一种预测方法,也是一种规划工具。它在技术预见中的运用比较复杂,一般用于国家科学技术的预见。它列出未来发展情景的多种可能性,并设置技术“路标”,即各种定量或定性的参数说明,倒推哪一种可能性更加逼近真实情况,但可能由于过多的想象而偏离预见的主题。

(4)专利分析法

专利是技术变化的领先指标,专利分析法是预测短、中期技术发展趋势最准确的方法。通常在研究某一开发试验阶段,我们可以运用专利分析法快速找到技术领域的发展前沿,实现技术预见的目标,同时也可以预见未来朝阳产业。但此类方法仅基于专利检索数据来进行分析,只关注专利文献所反映出来的技术和法律信息。

2.研究内容

本研究旨在立足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现状,结合陕西省经济发展对科技的需求,首先利用专利分析法对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进行遴选,然后选用德尔菲调查法进行技术预见研究。主要内容如下:

(1)在陕西省中医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和关键技术的选择中运用专利分析法,以中国专利数据库(SIPO)检索的专利数据为基础,选择中医药产业的前沿技术作为德尔菲调查问卷的备选技术。

(2)德尔菲调查采用问卷调查与专家研讨会相结合的方法。此次调查的调研对象来源于陕西省评估中心专家库,包括科研机构、企业、政府部门、高校等单位的专家和顾问,结合陕西省省情,针对中医药产业相关技术的专利分析,先遴选出的中医药产业备选关键技术,再做进一步的筛选和论证,最后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增长,解决中医药技术瓶颈问题等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清单,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相关政策和规划制定提供参考。

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预见

1.基于专利分析的中医药产业技术遴选

专利是反映某个领域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首先应针对国内中医药产业的总体技术发展进行专利综合分析,了解国内相关技术领域发展动态,再以此分析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状况,从而筛选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关键技术。

(1)中医药产业技术专利分析

中药主要由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三部分组成。结合国家发改委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指南(2011年度)以及《陕西省“十二五”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中指出的中医药产业关键技术及重点任务,根据《中医药专利管理办法》中所规定的中医药发明创造内容,对中医药产业进行内容类型划分。本研究拟对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涉及的中药制剂、中药材及饮片、中成药(包括含有中药的保健品、食品等)以及中草药等4种类型及的专利技术统计分析。

从专利类型来看,我国中医药多为发明专利,如表4-1所示。从陕西省状况看,中药制剂和中成药技术上相关发明专利相对较多,其他类型专利虽有涉及,但占全国的比重均很小。这说明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相关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偏低水平,还需加大发展力度。

陕西省在上述四种中医药产业领域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中均未见有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故以下关键技术专利分析只对其发明专利进行统计,如表4-2所示。我国在四种中医药产业领域均有发明专利,其中中药制剂领域的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多。从陕西省的状况来看,除中药制剂中提取技术的煎煮法、回流法以及蒸馏技术(含水蒸气蒸馏)和分离纯化技术中的色谱法发明专利数量相对较多外,其余技术专利数量较少,均小于10项,说明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总体技术水平较低,在全国还处于落后水平。

(2)德尔菲调查法

本次技术预见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基于专利分析所遴选出的中医药产业备选关键技术课题。根据可行性和唯一性原则,最终遴选出陕西省中医药产业4个技术领域22备选技术课题。

专家的选择是德尔菲调查法顺利实施和有效预见的基础,根据技术预见的目的不同,来选择的不同的专家样本。高校和研究院所是科研工作的一线,是技术的供给方,这类专家的意见能够很好地反映技术发展的状况;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技术的需求方,对技术的预见更能反映市场的需求;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和产业发展方向的指导者,对技术的预见能反映产业未来发展的大方向。

因此,本次技术预见的专家来源于陕西省评估中心专家库,涵盖高校、研究院所、企业以及政府,各方面的人员均占有一定的比例,每个领域25人左右。本次预测拟形成100人以上的领域专家网络。

2.研究结果

通过专利分析法和德尔菲调查法的筛选和论证,最终确定陕西省中医药产业技术包含4个重点领域的20项关键技术。

(1)中药制剂领域

101 煎煮法

102 回流法

103 渗漉法

104 浸渍法

105 超临界萃取

106 水蒸气蒸馏法

107 超声波提取法

108 微波萃取

109 水提醇沉法

110 色谱法

111 大孔树脂精制法

(2)中药材及饮片领域

201 炮制技术

202 贮藏技术

203 种植

204 病虫害防治

(3)中成药领域

301 成分测定

302 质量检测

(4)中草药领域

401 种植

402 病虫害防治

403 毒物检测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技术的发展。结合上述中医药产业重点技术领域及关键技术,加强对中医药产业的技术创新和技术研发力度,发挥陕西省中医药产业特色优势,打造“秦药”品牌,将其做大做强,实现中药现代化。

结语

篇(5)

论文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合理使用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药,是祖国医学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国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中积累起来的宝贵财富,在保障人民健康和民族繁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发展,中药也从传统剂型中迅速发展出了片剂、冲剂、胶囊剂等固体剂型,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型的出现,使中药得到了全新的发展,它是传统中医药理论与现代生产工艺相结合的产物。1995年版《中国药典》收载中药注射剂2个,颁部标准收载中药注射剂70个品种,目前具有生产批准文号的中药注射剂近100种。但随着中药注射剂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其不良反应(ADR)的发生也逐年增加,如2008年刺五加注射液,2009年的双黄连注射液等,几乎包括了目前在使用的所有品种。因此,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1、中药的不良反应

中药和西药一样,具有两重性,既有防治疾病的药理作用,同时也具有一定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不良反应的药品,中药是药品,必然也不例外,那些“纯天然]中药药学论文,没有药品不良反应”的说法是错误的,并容易误导消费者,如人参是人们公认的补气良药,当用量过大,也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1﹞所以,不管是什么药,超过一定量,就会产生不良反应。因此,我们在临床使用中应该要尽量避免剂量过大。

2、中药注射剂出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静脉滴注。一、特点表现为:(1)多发性和普遍性,几乎所有的中药注射剂均有不良反应的报道。(2)不良反应常涉及多系统,多器官,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3)中药成分中致敏物质的不确定性及过敏种类众多无法通过预测试验减少,因而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存在不可预知性。(4)中药由于工艺技术条件和药材质量、制剂质量标准水平的制约,导致不同厂家、不同批次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差异性。二、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肝肾损害、过敏性休克等。

3、中药注射剂发生的原因:(1)医护人员没有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2)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是临床上用药的主要依据,但是中药注射剂说明书中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溶媒选择及不良反应症状描述等存在差异,增加了不良反应的可能性。(3)配伍上:中药因为成分不稳定,不能与其他药品一起配伍。如到目前为止,已确认清开灵注射液不能与庆大霉素、青霉素G钾、肾上腺素、阿拉明、乳酸红霉素、多巴胺、山梗菜碱、硫酸美芬丁胺等药物配伍使用,香丹注射液不能与盐酸左氧氟沙星配伍。﹝3﹞因此。为了保障用药安全,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4)使用的剂量和滴速: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有一定的安全范围,随意加大或加快都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如清开灵一日量为2—4支(20—40ml),要求以10%葡萄糖200ml或氯化钠100ml稀释后使用,滴速勿快,儿童控制在2040滴/分为宜,成人在4060滴/分为宜。﹝3﹞(5)溶媒的选择:中药注射剂所含成分复杂,应根据其理化性质选择不同溶媒剂。如粉针剂应该用注射用水充分溶解后在溶。如选择不当,就会引起不良反应。(6)配制的时间:药物配制后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受到环境的影响使药品分解,药效降低,药液中小粒子聚集沉淀中国小论文。引起不良反应的几率增大。(7)给药顺序:如要滴注多组时,应注意多组输液的给药顺序,避免药物相互作用。同时,滴注中药注射剂后,可用少量输液冲洗输液器。(8)存储原因:在存储过程中温度过高,会使药物受到微生物污染。如用此液体会使患者出现寒颤、体温和血压升高等不良反应。所以中药注射液应在避光、密闭、阴凉处保存。(9)污染:配液、输液环境是否洁净达标、针管、输液器是否有热源等也是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

结果

随着近几年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看来,大多数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如2008年10月5日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使用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黑龙江省完达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完达山药业公司)刺五加注射液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经查,这是一起由药品污染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2﹞可见,虽然中药注射剂在原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等方面尽管存在固有缺陷,但临床上不合理使用已成为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液显得尤为的重要。

(1)医护人员应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中药药学论文,对使用过药品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老人、儿童、孕妇等体弱者应慎用。并做好监测。

(2)在临床使用应辩证用药,掌握适应症,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

(3)严格控制滴速,一般控制在4050滴/分,如是初用患者开始滴速宜慢,并要密切观察有无瘙痒、皮疹等不良反应。

(4)中药注射剂是纯中药制剂,保存不当可能影响质量,因此,在使用前要对光检查,若发现药液出现混浊、沉淀、变色或瓶身有漏气、裂纹外标签模糊等现象时不能使用。

(5)中药注射剂一般是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6)加强用药监护。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

(7)对中药注射液中过敏反应的高发品种(双黄连粉针剂、清开灵注射液)应先做皮试。可用原药物1:100稀释作皮肤斑贴试验或用药物1:1000稀释作皮肤划痕或皮内注射。﹝4﹞

结论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在天然药物开发的广泛应用,国内中药注射液的品种会越来越多,为临床治疗疾病提供了更好的选择。虽然近几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频发,最终导致一部分中药注射液被封杀,一部分被限制使用。但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我们祖国传统中药会得到更好的发扬广泛。

参考文献:

1、杨晓.中药不良反应及预防策略(J).时珍国医国药,2001,12(5):478

2、知识园地,云南药械安全性监测信息通报,2008.04:4

3、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王鸿根.浅谈中草药的过敏反应与毒性反应〔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4,16(6):541

篇(6)

关键词:药学人才;药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00-02

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形成了新特的药用资源,有一些新疆的特色民族药材对一些特殊疾病具有疗效,民族药不仅独具特色,而且贮量大、品种多、质量好,如新疆的软紫草、雪莲、一枝蒿、麻黄、甘草、肉苁蓉、红花、黑种草籽、孜然、巨菊、刺山苷等。目前新疆的医药行业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这就需要大力开发和发展新疆的特色药材,突出新疆地域特色,形成具有新疆特色的医药行业,这才是新疆药业发展的硬道理。新疆药学教育要发展,就必须突出新疆的特色,形成独特的新疆特色药学教育,才能在药学领域中有所作为,有所突破,才能在全国的药学领域中独树一帜。新疆的医药行业需要一支既有传统的药学专业知识背景又具备新疆特色药材知识的药学人才。新疆的医药院校培养的目的是培养适合新疆本土的药学人才,这就需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引进新疆特色药材的内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培养一支既能在医药传统的专业领域开展工作,又能在民族药、特色药方面有所作为的实用性人才。我院就目前新疆的医药行业的现状进行了的调研,认真开展了教学改革的研讨工作,组织有关的教师制订相关的计划,在教学的不同环节融入了新疆特色药材的内容,从课程设置到在专业课程当中融入新疆特色药材以及在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中拟定有关新疆特色药材的题目,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并且积极申报相关课题,得到了学校教务处的立项资助。下面是我们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方面,增设了《新疆特色药材资源学》、《新疆特色药材的种植栽培》作为学生的专业限选课程,从而加强了学生对新疆特色药材资源的了解以及种植栽培的相关知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课堂教学

1.《剂学》理论教学。在《药剂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把新疆特殊药材的内容融入理论教学体系当中,如在讲授第八章的浸出技术与中药制剂当中,向学生着重介绍新疆的特色药材软紫草、石榴皮、心草等,中药软膏处方举例时,列举紫草软膏;介绍酒剂时重点介绍雪莲药酒;在介绍中药制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新疆特殊药材制成的制剂,如“阿娜尔洗剂”(新疆特色药材的抗菌外用制剂)、“祖卡木冲剂”(新疆特殊药材的抗感冒颗粒剂)、爱维心口服液(新疆特色药材的口服制剂,用于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等,从而使学生熟悉和了解新疆特色药材的制剂。

2.《生药学》理论教学。在《生药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讲授其他重点生药的同时,将新疆的雪莲、软紫草、黑种草籽、刺山苷、肉从容、孜然等药材纳入到重点药材当中,将这些药材的来源、入药部分、原植物形状、生药形状、化学成分、理化鉴别、含量测定方法、药理作用、功效等方面进行全面重点介绍,使学生在掌握生药学的重点内容的同时,加强学生对新疆地产特色药材的掌握程度。

3.《天然药物化学》理论教学。在《天然药物化学》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适当加入新疆的特色药材例如:新疆的雪莲、红花、阿魏、红景天、甘草、罗布麻、麻黄等,介绍这些药材的有效成分、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及其提取分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介绍这些特色药材的研发及如何带动新疆医药企业发展,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4.教学效果。在理论教学当中适当引入新疆的特色药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专业课程的兴趣,因为这些药材就在他们的身边,这些特色药材对他们来说是那样的熟悉,原来他们身边的这些植物具有这样一些特殊的功效,可以制成这样一些不同的制剂,使学生了解新疆特色药材的研发对新疆医药企业发展起到的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今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收到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验教学

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均为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教学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我们充分利用新疆的特色药材资源,对实验课程的内容作了适当的修改,将新疆的特色药材融入到实验内容,使学生在掌握药学相关的经典实验项目的同时,加深对新疆特色药材的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加强学生解决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后续的工作和科研能力打下一定的基础。

1.《药剂学》实验课。对《药剂学》实验课程作了以下的修改:实验二是液体制剂的制备,我们用石榴皮中提取的鞣质作为实验材料,将阿娜尔洗剂(主要为石榴皮中的提取物)的制备作为实验项目,实验三是软膏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实验,我们用紫草中提取的紫草素作为实验材料,将紫草软膏的制备及体外释放度是测定作为实验项目,用不同的基质制成紫草软膏,考察紫草在不同基质中的释药情况。实验五是颗粒剂的制备,我们安排了卡森清热颗粒(含有维吾尔药材巨菊)的制备实验,选择的特色药材是巨菊(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实验十二是包合物的制备及验证,我们选择孜然中提取的挥发油作为实验材料,将孜然挥发油包合物的制备及验证作为实验项目。在这些实验当中,都有实验用材料的提取工艺过程,在做这些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既掌握了这些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又掌握了药剂学相应的实验项目如洗剂的制备、软膏剂的制备和体外释药实验的操作要点、颗粒剂的制备工艺过程、通过包合物的制备掌握了液体物质的固体化等内容,起到了举一反三的作用。

2.《生药学》实验课。对《生药学》实验课程作了以下的修改:生药中挥发油的提取实验,原先的实验材料是八角茴香,我们将实验材料换成了新疆的特色药材孜然;根类药材的鉴定实验当中我们将新疆的特色药材软紫草(入药部分是根)加了进去,在掌握其他根类药材的显微鉴别的同时,熟悉和掌握新疆特色药材软紫草的显微特征;在种子类生药的鉴别实验当中,加入了新疆特色药材黑种草籽和孜然,在掌握其他种子类生药的显微特征的同时,熟悉和掌握黑种草籽以及孜然的物理外观和显微特征;在生药学中的组培实验我们安排学生做刺山苷的组培实验,使学生掌握包括超净台的使用、培养基的制备、外植体的选择、灭菌等一系列的实验技能,从而既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进一步加强的学生对新疆特色药材的认知程度。

3.《天然药物化学》实验课。在《天然药物化学》实验中开设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甘草甜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因为红花和甘草是新疆的特色药材,新疆是这些药材的主要生产基地,产量多质量好。在这个实验过程当中,学生掌握了红花黄色素和甘草甜素的提取方法,同时也学会了用柱层析法对中药材的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精制。

四、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

近几年,新疆药业的研发大多集中在新疆特色药材上,为了使学生在毕业后更好的适应新疆药业的需要和尽快的融入到新疆药业,我们除了在理论课以及实验课中融入新疆特色药材的内容外,在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大部分都涉及到了新疆的特色药材,如在毕业论文拟题中,我们拟的论文题目有“维药巨菊中香豆素的提取工艺”、“甘草甜素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红花中红花黄色素的提取及其纯化”、“新疆石榴籽油的提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新疆石榴籽油的基础药效学研究”、“刺山苷的组织培养研究”、“新疆灵芝的培育”、“新疆野生甘草与栽培甘草品质的比较”等。

参考文献:

[1]吴晓明.探索药学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新世纪高等药学人才[J].药学教育,2004,20(1).

[2]葛建卢,秀莲,等.转变药学教育观念,发展特色药学教育[J].科技信息,2008,(16).

[3]庞挺,吴春福.东南亚部分国家和地区临床药学教育现状概述[J].药学教育,2008,24(4).

[4]姜远英,柴逸峰,等.构建有军事特色的药学人才培养模式[J].药学服务与研究,2009,8(4).

篇(7)

论文关键词:就业导向 工作过程 课程开发 校企合作 中药制药技术

论文摘要:基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理念,首先调研中药制药技术专业的就业岗位(群),分析就业岗位(群)的技能要点和典型工作过程;其次根据典型工作过程的相关性和完整性,将其归纳为一系列的行动领域;最后根据教育特性、职业特点以及知识规律。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即课程体系。整个过程由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实现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人,如何确定适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课程是教学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是体现教学思想及人才培养目标的载体,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是教育内容的物化形式。因此,高职教育只有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才能真正提高其教学质量。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相对于学科体系来说,其内容可能是不完整的,但对于每一个职业行为来说却是完整的,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I110

近几年,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一直都在努力探索适应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模式。由于目前课程设置的问题是以学科型为主的,因而仅依靠加强实践环节等局部调整已解决不了问题,而实训课程多作为理论课程的附庸,未能真正以培养符合制药行业各种岗位技能要求的人才来整合教育资源。传统人才培养一般是学习者由概念、规则的认知学习再到动作技能和态度情感的形成,沿袭先理论学习再进行相应实践训练的方式。而目前整体的课程设置采用与普通本科教育相同的知识观、学习观、人才观,己不适合对中药制药类技术人才的培养。许多毕业生到企业岗位后,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但职业能力却较差,企业不得不重新对其进行上岗培训,这样职业教育的效果就体现不出来了。因此,高职教育是从工作过程中而不是学科结构中获得职业教育课程结构。职业教育课程与工作过程的联系成为选择课程开发方法的依据。据此我们对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模式进行了探索。

1专业就业岗位(群)技能点调查和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

在进行课程体系构建时需要了解和掌握企业的生产或服务情况,具体说,就是有哪些岗位,每个岗位需要完成哪些工作任务,并且调查完成每一工作任务需要的技能,这对于教师授课的内容以及今后教材的编写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曰。课题组在对广东康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陈李济制药厂、广东怡康制药厂有限公司等5家中药生产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群)21个,并对每个岗位(群)的要求及其所需要的能力以及岗位的典型工作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见表to

2典型工作过程归纳整合为行动领域

典型工作过程是企业为完成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在职业教育中它是分析复杂工作系统的一个结构化工具。行动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任务,它产生于人们的职业生活中,一般以任务的形式表述。学习领域是有必要和可以用于学习的行动领域,一般为跨学科的学习课题。一个专业由若干学习领域组成,通过对若干相互关联学习领域的学习,学生就可以获得某一专业的就业资格国。中药制药技术专业中的每个岗位(群)都有许多典型工作过程,根据一致性和完整性的原则,将典型工作过程归纳整合为行动领城,而这些行动领域中的典型工作过程仅依靠企业中的师傅就可以进行传授。比如,每个岗位(群)均有生产记录和清场工作,将其整合归纳为2个行动领域。通过对本专业典型工作过程的分析可以将其归纳为ZO个行动领域。举例如下:(1)中药制药卫生和生产记录;(2)中药饮片生产;(3)中药固体制剂成型;(4)中药液体制剂成型;(5)成品包装和储存;(6)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等。

3行动领域到学习领域(课程)的转换

高职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岗位培训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传统的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是知识文化类的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岗位技能的强化训练,具有更加明确的职业指向性。而高职教育的专业划分原则是以技术、职业性和职业岗位(群)为主,是技术文化类的高等教育阁,可以说高职教育是吸收了本科教育的“高等性”和职业培训的“职业性”。一般来说,可以一对一地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但在转换过程中要结合职业特性、教育规律以及知识规律。我们将学习领域划分为基础课程、技能准备课程、技能杨L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基础课程是

将在后续课程中没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归纳,包括药用化学基础和中医药基础知识;技能准备课程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均需要掌握的,主要包括中药制药卫生和生产记录、药厂物料流通与管理等3门课程;技能核心课程是由行动领域按照工作的先后顺序转换的课程,包括中药饮片生产、中药制粉和制膏、中药固体制剂成型等IO门课程;职业拓展课程是根据区域经济和专业就业岗位来开设的,体现了专业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总之,以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的中药制药技术专业课程模式从横向看是从简单到综合,从纵向看完全体现了中药制剂生产的工作过程。

4工作过程系统化构建高职专业课程模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