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驻村扶贫管理办法

驻村扶贫管理办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9: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驻村扶贫管理办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驻村扶贫管理办法

篇(1)

一、科学抓总,周密安排部署

(一)领导重视,压实责任。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水利局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门力量“回头看”。

(二)制定方案,明确方向。按照县脱贫攻坚“回头看”整改方案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水利局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方案》,明确了科室、单位责任,对工作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落实。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对扶贫工作中难点问题的研究,积极运用部门职能和本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工作。

(三)召开会议,部署工作。11月22日水利局召开了领导班子会议,对全局“回头看”工作进行动员部署,紧紧围绕“三

落实”“三精准”“三保障”,认真开展“回头看”,对照自身脱贫攻坚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列出整改清单,建立问题台账,落实整改措施。

二、明确责任,合理进行分工

为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质量,按照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行业部门涉及问题整改任务认领,实行归口管理,问题涉及哪个科室和单位,由哪个科室、单位负责进行牵头落实整改。对照排查问题清单,坚持举一反三、坚持问题回到原点,全面进行排查梳理,切实摸清水利部门影响脱贫质量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管用的举措,尽快补齐短板,切实堵塞漏洞,全面清除堵点痛点盲点,巩固脱贫成效,为我县2020年脱贫攻坚完美收官奠定坚实水利保障基础。

三、全面排查,建立问题清单

立足实际补短板,对照县脱贫攻坚“回头看”排查问题清单,经过认真自查,存在以下问题:

(一)存在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为的问题;

(二)存在帮扶责任落实不到位问题;

(三)存在帮扶不精准的问题;

(四)存在个别村屯“饮水安全”不达标问题。

四、强化措施,全面落实整改

坚持把问题排查和整改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根据排查出来的问题清单,建立台账,认真落实整改。

(一)针对领导干部未完成遍访贫困户任务的问题。整改措施:为扎实推动此项工作,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局主要领导利用3天的时间对包保村1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遍访一次。

通过进村入户开展访谈,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全面摸清扶贫对象生产生活情况,详细了解贫困户脱贫成效,准确掌握贫困户脱贫增收的制约因素求。并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向贫困群众进行讲解。用家常话、大白话,把国家、省、市、县惠农政策和扶贫开发政策向贫困群众讲全、讲细、讲透、讲明白,切实帮助解决包保村群众反映强烈的、影响村发展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此问题已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

(二)针对驻村工作队轮流驻村开展工作问题。整改措施:严格执行省委组织部关于驻村干部管理办法,单位克服困难,抽调3名同志固定驻村工作,改变了由原来6人轮流驻村开展工作问题。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驻村工作队管理、健全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工作台账、工作日志、驻村考勤和工作生活保障等制度,推进驻村帮扶工作常态长效开展。

此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

(三)针对帮扶责任人仅在节日走访慰问,平时疏于关心问题。整改措施:深入开展入户走访,制定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管理办法,要求对所帮扶贫困户进行经常性走访,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各帮扶责任人要深入了解、掌握贫困户家庭困难和问题,对现场能够解决的,及时给予解决;对现场不能解决的,及时向局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汇报,制定问题清单,落实解决途径和措施。入户走访工作要及时记录在扶贫工作手册上,过程要留存影像资料,确保帮扶精准、高效。

此问题已基本整改完成并长期坚持。

篇(2)

时至八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三年攻坚已到啃贫困“硬骨头”的关键阶段,身处帮扶一线的力量,必须凝心聚力,切实把贫困群众的脱贫放在心,主动将脱贫责任扛在肩,为如期完成全县脱贫摘帽再冲锋、再鼓劲。

近日,镇党委书记张进在光荣镇村组织召开驻村帮扶工作座谈会,包村领导、驻村帮扶工作队、村两委成员参加座谈会。

会上,根据前一阶段光荣镇抽调工作组对村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包村领导汇报了整改完成进展情况,目前整改过程中仍存在:易地扶贫搬迁未全部入住、村级及户级袋内软件资料完善不全面更新不及时、个别贫困户扶贫政策不清楚等,针对存在的问题短板,包村领导紧盯户脱贫6项指标做了表态及下一步工作安排,一是对帮扶成员进行工作分工。所有软件完善更新由驻村干部负责整改,硬性指标的整改由包村领导和村两委完成。二是制定每日入户计划。每人每天必须走访贫困户5户,入户走访时一方面完善户级袋内资料,另一方面对贫困户讲解各项扶贫政策,切实提高群众扶贫政策知晓率,提升帮扶满意度。三是对全域无垃圾治理及改变贫困户面貌加大工作力度。分区域分路段加大公益性岗位设置,着实改善环境差的面貌;教育引导贫困户注重提升居住和庄院四旁环境整洁。

篇(3)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以及省里的整体安排,省、市、区要实现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并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共有8个省直帮扶单位、18个市直帮扶单位和82个区直单位结对帮扶颍东区贫困村和贫困户。为切实抓住全区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贫困村整体脱贫致富的重要机遇,颍东区变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自觉性和能动性,使驻村帮扶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选定“一二三四五”目标

开展驻村帮扶,主要是在贫困村、贫困群众中“结穷亲”,实行因人制宜、一户一策“帮穷户”,落实条件改善、产业发展、素质提高“拔穷根”。

针对驻村帮扶工作,颍东区提出了“一二三四五”总体目标,一是带好一条路,引导群众脱贫致富;二是用好单位集体力、出好个人奉献力,协心协力开展帮扶;三是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真心实意为民办事;四是当好“宣传员”、“引导员”、“服务员”、“督查员”,确保帮扶卓有成效;五是千方百计帮助拓宽致富门路,保持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全力以赴协助做好综治工作,为全区社会大局持续和谐稳定作出重要贡献,尽职尽责排民忧解民难,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持之以恒抓基层强基础,增强村级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扎扎实实转作风接地气,在基层工作实践中转变工作作风。

撑起保障帆 让干部下得去

为确保驻村干部有保障、下得去,颍东区、镇、村三级共同做好驻村工作的配合和服务。颍东区在协调各镇村确保驻村干部必要的工作、生活条件和食宿的基础上,列出驻村干部保障清单,动员各派出单位帮助驻村干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需要,尤其是驻村干部出行所需的交通工具。

为切实提高驻村干部的归属感,颍东区统一制作了格式为“××镇(乡、街道)××村(居)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驻村工作队铜牌;为帮助驻村干部尽快实现从“机关干部”到“帮扶队员”的角色转变,颍东区大力宣传驻村工作中涌现出的典型事迹,激励引导驻村干部想下去、下得去,同时采取集中观看电影《周末村官》和组织驻村干部实地考察的方式,减少驻村帮扶干部从公职人员到驻村干部、从机关工作到农村帮扶工作、从大城市到贫困村组的工作角色、岗位、环境转变带来的落差感。此外,还安排镇、村干部结对驻村干部,积极主动地传授工作方法和经验,支持、鼓励和帮助驻村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便更快地积累工作经验。

撑起制度帆 让干部蹲得住

为防止和杜绝 “只喊喊、不到村”,“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实”等应付差事、形式主义现象,按照省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颍东区细化量化制度,制定了包括学习制度、保密制度、工作例会制度、汇报制度、请销假制度、考勤制度、协作制度、年度考核制度、培训制度等在内的11项驻村扶贫工作队制度。提出了驻村干部带头勤奋学习、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帮扶群众、带头改进作风、带头创先争优的“五带头”和“七不准”,即不准敷衍搪塞帮扶任务、不准接受基层单位的宴请、不准收受驻点村群众的任何财物、不准在驻点村报销应由个人或者帮扶单位支付的任何费用、不准挪用帮扶资金、不准工作期间饮酒、不准参与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的纪律要求。建立驻村扶贫工作日志制度,统一印制《工作日志》,驻村队员人手一册,按照实事求是、一事一记、一日一记的原则,真实记录本人每天工作内容,包括工作进度、困难问题、建议意见和心得体会。

撑起引导帆 让干部干得实

针对驻村干部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工作能力不全面等问题,颍东区汇总印制了国家、省、市、区的各级扶贫开发资料和强农惠农政策,帮助驻村干部尽快了解农村基层工作、尽快进入工作状态;组织开展内容多样的驻村干部培训会,区财政、农委、扶贫等单位就财政扶贫资金监管、民生工程涉农项目推介说明、农业农村热点难点问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促进农户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监管要求发展状况及其扶持政策、当前颍东区扶贫开发形势及主要政策等进行解读,并就整村推进、产业扶贫、雨露计划、互助资金、参股保值等扶贫开发项目的申报、实施、报账、验收等扶贫开发工作具体事项进行了详细讲解;邀请创业致富典型代表――正午镇程圩村党支部书记任玉堂、选派干部代表――区畜牧局第四批选派干部武传授在村工作方式、方法,切实加深驻村干部对农村工作尤其是扶贫开发工作的了解。

借好定点帮扶的东风

篇(4)

近年来,福民乡按照中央、省、市、县脱贫攻坚工作部署和有关要求,全乡上下围绕脱贫攻坚工作总体目标,凝心聚力,奋力攻坚。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贫困户基本情况

福民乡总人口8902人,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07户564人,其中黄卡户13户54人,红卡户144户440人,蓝卡户50户69人。截至2017年,全乡已脱贫150户442人,其中2014年脱贫7户16人,2015年脱贫45户146人,2016年脱贫54户161人,2017年脱贫44户119人。未脱贫57户122人,其中黄卡户3户11人,红卡户28户76人,蓝卡户26户35人。贫困发生率为由2013年的7.6%降至1.37%。

二、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乡主要围绕“一个核心、两大主业、三项保障、四个重点”开展工作,周密部署,精心组织,合力共为。

1、围绕一个核心:脱贫攻坚工作核心是精准,我乡始终把扣准精准扶贫“第一粒钮扣”贯穿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常态化开展贫困户信息采集和精准识别工作,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动态调整机制,做到应进尽进,应退尽退。今年上半年脱贫攻坚“春季攻势”期间,我乡集中开展了一次“百名干部大走访大调查”活动,组织全体乡村干部集中一周时间对全乡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情况进行核查,所有核查表格必须有负责核查的干部、村书记和驻村领导签字确认,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通过核查,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8户21人,删除不符合条件贫困户4户13人。

2、聚焦两大主业:为增强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我乡聚焦产业扶贫、就业扶贫两大造血平台,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

一是全力开展产业扶贫:采取四种产业发展模式(贫困户自主发展、合作社+贫困户、公司+贫困户、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构建乡、村、户、企四级产业链(贫困户自有产业、村级合作社产业、乡级合作社产业、公司带动产业)。截至目前,全乡贫困户已实现产业全覆盖,每户贫困户至少有一项产业,户均产业两项。截至目前,全乡自主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有167户,通过企业带动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有120户,加入村级合作社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有34户,作为乡级扶贫产业运作载体的福民光伏专业合作社采取产业扶持资金认购股份、贫困户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资金认购股份、财政补助资金赠送股份三种形式,实现了207户贫困户光伏产业全覆盖。据不完全统计,贫困户仅产业扶贫收入一项,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二是大力开展就业扶贫:一是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全乡共有22名贫困劳动力被聘为村庄保洁员、护林员、农家书屋管理员,每人每年增收3000—9000元。二是积极开展免费职业介绍。广泛宣传本县就业信息,组织贫困劳动力参加招聘会,共有83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县域就业。三是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针对那些无相应技能的贫困户,积极开展农业技术、职业教育、产业创新等技术培训,让贫困劳动力拥有一技之长。我乡联合县就业局举办了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训贫困户133人,让贫困户学习了水稻、烟叶病虫害防治、油茶、中药材等种植技术,有效提升贫困人口技能水平,拓宽了就业渠道。四是积极引进扶贫车间,让贫困户实现家门口就业。

3、落实三项保障: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多措并举,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一是实施教育扶贫再提升工程。在核实我乡贫困户家庭子女在校情况的同时,积极与学校和教育局进行对接,将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与教育部门学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比对,确保我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子女教育补助发放到位。在县财政提高教育补助标准的同时,我乡对在本乡范围内就读的贫困户子女每人每年补助400元。

二是实施健康扶贫再提升工程。全面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措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家庭医生签订了医疗服务协议、办理了就医优惠证,并为所有贫困人口中的慢性病患者办理了《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证》。大力实施健康扶贫“五道防线”,确保贫困户治疗费用自付10%以内。每年至少为贫困人口进行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

三是实施安居扶贫再提升工程。在全面消除贫困户居住危旧土坯房的基础上,对住房条件相对较差的贫困户进行了全面摸排,并动员其新建或改造,对无安全住房而又无力新建的,实施“交钥匙工程”。动员并帮助贫困户开展屋内屋外环境卫生整治,营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4、狠抓四个重点:

一是抓紧抓好村庄整治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危旧土坯房拆除、美丽乡村建设、污染防治三大工程。先后拆除危旧土坯房9.1万余平方米,拆除率100%,清理工作已经全部到位;2018年新增美丽乡村建设点19个,十二五贫困村方家村实施整村推进,目前工作进展顺利,已经进入扫尾阶段。通过以上工作的开展,乡村环境明显改善。

二是抓紧抓好结对帮扶工作。加强干部结对帮扶和驻村帮扶的管理,严格落实干部结对帮扶管理办法和驻村第一书记及其工作队管理办法。乡政府先后组织开展了两期帮扶干部业务培训,同时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结对帮扶工作群,用于帮扶工作指导、会议精神传达、工作沟通联系、信息核实反馈等。

三是抓紧抓好资金项目管理工作。严格落实各项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拨付进度。在做好2017年扶贫项目扫尾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2018年项目的推进和三年项目规划申报工作。

四是抓紧抓好基层基础工作。严格按照“五个一”要求完善乡扶贫工作站和村扶贫工作室的建设;进一步完善贫困户信息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精准识别和信息采集工作;进一步强化扶贫专干力量,村扶贫工作室由村第一书记担任主任,另配备2名专职信息员,负责信息收集、核对、报送等工作。

三、万安经验借鉴

今年9月4日,我乡组织各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到万安县参观学习脱贫攻坚工作,重点学习了他们的产业扶贫、基层基础建设、扶贫车间建设等,并同当地乡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进行了深入交流。参观学习返回后,乡党委、政府召开了专题班子会,借鉴万安经验,提出了我乡的整改措施。

1、进一步推进“两业扶贫”,确保稳定脱贫。一是要求每个行政村必须有一个以上村级产业,并将贫困户纳入其中,尤其是方家、田心两个村要将县里安排的20万元产业扶持资金用好用活;二是进一步引导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自主发展产业;三是创新“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引导支持创业致富带头人带领贫困户发展产业。

2、进一步开展信息核查,摸清扶贫底数。再次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对“五类重点人群”情况和全乡6—16周岁儿童入学情况进行摸排,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同时对贫困户享受各项政策情况进行核查,加强与十大扶贫部门的沟通衔接,完善相关信息资料。

3、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强化软硬件建设。一是投入8万元为所有村扶贫工作室配置了电脑、打印机等硬件设施,并全部接入网络,实现了乡村扶贫信息共享。二是进一步完善了乡村扶贫台账资料,所有贫困户的住房、产业、就业等各方面信息、照片全部录入电脑,建立了电子台账。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做好精准识别。进一步做好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工作,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对于发生重大意外、重大疾病致贫人员要及时纳入建档立卡中,做到应进则进。

2、进一步完善扶贫台帐。对乡、村、户各项扶贫资料进一步补充完善,尤其是要做好贫困户信息的比对、更新、补充,做到信息准确、完善、无逻辑错误。

3、进一步发展扶贫产业。要继续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聚焦绿色生态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光伏、有机稻、油茶、中药材等,实现贫困户户均产业增收6000以上。

4、进一步实施社会扶贫。继续做好爱心人士注册和贫困户需求工作,积极引导社会爱心人士与贫困户对接。创新社会扶贫方式,将社会扶贫由“输血”式扶贫引向“造血”式扶贫。

篇(5)

为了进一步抓好“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工作,察右中旗委政府高度重视,6月18日组织召开了由驻村工作队全体队员及包扶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工作动员会,会上旗委书记赵向红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三到村三到户工作是实现“精准扶贫、靶向疗法”的重大举措,是创新扶贫机制的着力点和重要抓手。进一步明确了驻村工作队的责任和义务,8月初由旗委常委、政府副旗长刘秀率旗委组织部、扶贫办负责人府就三到村三到户工作进行了专项督查和调研,指出了各工作队存在的问题,对下一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一、认真抓好建档立卡工作

按照自治区扶贫办建档立卡工作安排,为了切实做好我旗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建立健全扶贫对象识别机制,确保扶贫对象得到有效扶持,按照自治区和乌兰察布市“三到村三到户”扶贫工作要求结合我旗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察右中旗建档立卡工作方案》,成立了旗乡两级领导小组,精心组织,求真务实、协调推进。组建了由内蒙古党史研究室等7个厅局、乌兰察布市市委办等10个市直部门和旗、苏木乡镇的干部、科技人员、大学生村官等313名工作人员组成的15个扶贫工作团,60个驻村工作队,分别进驻60个贫困嘎查村,开展扶贫开发工作,目前各工作队全部进入工作状态。深入贫困村进行调查摸底,查找贫困村贫困原因,了解贫困户的发展意愿,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制定贫困村村级发展规划和到户扶持计划,围绕村级发展规划和到户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

按照贫困村、贫困户识别标准和原则,经过驻村工作队及旗、乡、村各级干部的努力工作,我旗已基本完成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识别工作,共识别出贫困村60个,自治区贫困线以下贫困户1.26万户3.62万人,其中国家贫困线下1.1万户3.2万人,自治区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占常住农牧业总人口的39.8%,国家贫困线以下贫困人口占农牧业常住人口的35.2%。

二、“三到村三到户”扶贫项目进展情况

2014―2017年规划实施60个整村推进项目村建设,一次规划分年度建设,到2017年贫困村贫困人口基本两不愁三保障。贫困村实现实现一产业、一项目、六个有和十个全覆盖。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以上。

我们按照《自治区财政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财政扶贫资金重点投向贫困村支持农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整村推进今后四年完成投资1.2亿元,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科布尔镇奶牛产业发展区:(涉及6个村)以提升贫困村奶牛养殖水平为主,加快奶牛养殖园区的升级改造和饲草料基地建设,新打配套机电井30眼,铺设地埋管道4.8万米,开发饲草料基地6000亩,种植青玉米等饲草作物,发展奶牛养殖业,升级改造奶牛养殖牧场3处。新建B级奶牛养殖牧场1处,进一步扩大奶牛养殖规模。

二是以巴音、乌素图、铁沙盖为主的红萝卜种植区(涉及11个村):以稳定红萝卜种植面积、提高种植水平和提高红萝卜品质为主,更新机电井60眼,配套管道9.6万米,开发、更新、改造节水灌溉面积8000亩,种植红萝卜。

三是以广益隆、土城子、铁沙盖、黄羊城、宏盘等马铃薯、葵花种植区(涉及30个村):重点以开发膜下滴灌开发节水灌溉农田为主,发展马铃薯、葵花、肉牛养殖业,新打、更新配套机电井150眼,管道24万米,修筑农田防洪工程8处6300米,开发节水灌溉面积2.4万亩。种植马铃薯、葵花2万亩,发展肉牛养殖500头。

篇(6)

阿坝州地处川西北高原藏区,集民族地区、深度贫困区、地灾多发区和反分维稳前沿地于一体,是四川乃至全国最贫穷的区域之一。一度干部队伍不稳、人才资源匮乏,严重制约了脱贫攻坚进程。我们深切感到,打攻坚战的关键是人,必须采取超常之举,打造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保证。

着力选优县级领导班子,建强脱贫攻坚一线指挥部。一是保持贫困县党政正职稳定。全州13个县党政正职均原地留任。州委专门出台文件,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列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重要指标,考核权重从10%提高到30%。同时,州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一个县,经常与县委书记、县长谈心谈话,加强思想引导;对脱贫成效突出的3个县县委书记在去年换届时提任进州党政班子,仍兼任原职等。二是精准选配领导干部。结合县级班子换届,将州县新增15%的党政班子职数,全部用于配备扶贫工作干部;从企事业单位跨行业选配11名干部,择优选拔26名80后年轻干部,安排到维稳重点县、生态农业县、旅游景区县党政班子,主要精力抓脱贫;在省委支持下,从内地提拔选派13名熟悉基层、发展产业有经验的干部到县任职,为每个县党政班子充实了一批“抓现代农业有思路、产业调整有办法、扶贫攻坚有点子”的干部。三是对接争取援建单位干部资源。全面梳理紧缺专业干部需求计划,分教育、卫生、规划、旅游、金融等系统建立清单。经向省委和援建单位争取,13名省级单位干部下挂县委专职扶贫副书记,35名干部和15名在川金融机构干部到州县挂职,交通运输部、浙江省10名专业型干部到县里和州直部门挂职。

大力充实基层骨干队伍,打造脱贫攻坚一线先锋队。一是“统编用人”激发队伍活力。按照贫困程度深浅和脱贫任务轻重,由贫困程度较轻乡镇向较重乡镇调剂编制职数220个,确保任务量与干部数相匹配;严控机关、满足乡镇,近两年来定向招录乡镇工作人员736名;充实乡镇脱贫领导力量,219个乡镇均配备专职扶贫副乡镇长;把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作为提任县级领导干部的重要条件,全州13个县换届新进党政班子成员中,75%具有乡镇党政正职经历。二是“一线工作法”推动力量下沉。43名州领导各带头联系1个贫困村、2户贫困户,全州各级向贫困村选派帮扶干部7740余人,做到联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第一书记和农技员全覆盖。实行正向激励和调整召回制度,135名第一书记得到提拔重用,35人被召回,17个州县选派单位负责人被约谈问责。三是“五条严规”保证一线力量。州委出台抽借调工作人员管理办法,凡是未整体脱贫乡镇、重点扶贫部门、未满基层最低服务年限、驻村帮扶干部和重点扶贫领域专业人才,一律不得抽借调。用一个月时间集中检查,让535名乡镇干部回到原单位,有效解决了乡镇无人干事的问题。

努力汇聚专业技术人才,壮大脱贫攻坚一线生力军。一是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开展高校活动周招才行动,实施“名校、名院、名企”三大合作机制,引进5名北大、清华研究生,给予10至20万元安家补助,落实每月800至1000元生活补贴;积极搭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引智平台,吸引10名“博士服务团”成员和47名专家进州服务。二是培育专业技能人才。实施藏羌专业技术骨干提能行动、农牧区实用技术人才培养等培训工程,每年从各地各单位选派200名专业技术骨干、50名高层次人才、400名优秀干部人才,到省州和发达地区挂职锻炼,回来后安排到脱贫工作岗位。三是培养使用乡土人才。村村开办“农牧民夜校”,由第一书记兼任校长,组织贫困群众学政策、学文化、学科技。通过建立党员创业基地、协调金融贷款等多种举措,支持8700多名农村致富能人、283名贫困村大学生、500多名非遗传承人创办产业,吸纳5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惠及1.7万农牧民。去年,我州完成126个贫困村退出、2.4万人脱贫任务,贫困发生率由10.5%降至7%,实现首战告捷。

篇(7)

扶贫开发工作是2006年市政府承诺为群众办24件实事之一,具体到我县就是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在我县西部六个重点贫困乡镇75个重点贫困村范围内开展10个村进行面上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40个增收项目,新建24个富民小区,使75个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一年来,我们采取了加强调度、细化工作程序、明确操作规程、建章立制等措施,克服了今年我县贫困地区遭受了旱灾的困难,年初制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人均增收300元以上的目标能够实现,预计今年我县贫困乡镇的农民平均收入将达到3000元以上。,

我县今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有如下特点:一是扶贫工作力度最大的一年。今年我县有10个贫困村享受全省面上插花贫困村的扶持政策,每个村享受省市财政扶贫资金50万元的扶持标准,此项扶贫资金达500万元;扶贫龙头企业贴息资金20万元;市里确定我县西部六个重点贫困乡镇今年有24个富民经济小区的计划指标,如果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除享受市政府正常的奖励性补贴政策外,每个小区还可以多享受到3万元的补贴,此项扶贫资金达72万元;今年我县有150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指标,此项市财政将拿出100余万元的贴息资金;市里派驻我县的27支党政机关帮扶工作队、76家企业帮扶工作队帮扶我县的75个贫困村。由此可以看出,今年我县的扶贫工作力度之大是历年所没有的,仅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将达到600余万元。二是扶贫项目最多。今年我县通过面上插花贫困村整村推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沈阳市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乡镇扶贫富民小区加大补贴标准等措施扶持的增收项目达到200余项。三是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多。由于我们缺乏扶贫开发管理工作经验,在落实政策中遇到了镇村领导重视不够,项目规划未经科学论证,执行计划的随意性,也有未按规划操作的现象,扶贫项目实施中未按要求进行民主讨论,公告公示等。四是扶贫效益最好。虽然今年遭受比较严重的旱灾,但是在扶贫政策的推动下,我县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开展的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发展畜牧养殖项目等增收措施,发挥了效益,实现了大灾之年我县六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人均收入增长的好势头。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面上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

按照2006年辽宁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抓好2006年扶贫开发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辽扶贫办发[2006]14号文件精神,今年我县享受省市扶持的面上贫困村的数目为10个,这10个村农户总户数为4279户,人口数为16019人。结合贫困村的实际,我们计划实施项目总数为33个,参与项目户数3469户,受益人口11917人,项目的参与率为81%。项目总计投入资金1415.5万元,其中省财政补助资金总计250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总计250万元,信贷资金总计310万元,农民自筹资金总计580.5万元,社会帮扶资金25万元,预计效益达1665万元,预计参与项目的农户人均增加收入可以达到1300元以上。计划实施的项目分别为:双台子乡转山子村养牛及万寿菊种植项目、双台子乡胡家烧锅村养牛、家禽饲养及万寿菊种植项目、秀水河子镇长岗子村的辣椒生产项目、秀水河子镇三家子村的辣椒及万寿菊生产项目、叶茂台镇四官堡村的棚菜项目、叶茂台镇榛子街村养鹅项目、包家屯乡大三家子村养猪及万寿菊种植项目、卧牛石乡李家卜村棚菜及万寿菊种植项目、卧牛石乡邢家屯村养牛项目及万寿菊种植项目、四家子蒙古族乡四家子村棚菜项目等。

截止目前,此项目稳步推进,各村正在开展计划及项目的落实工作。其中,7个特色产业项目的万寿菊栽植、辣椒生产、菜籽生产项目均已经完成;8个养殖业项目已经启动并运行良好;3个棚菜生产项目均正在施工;5个贫困劳力培训项目进展顺利;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正在进行或已经完成。总之,据目前统计情况,计划实施的33个项目中,均处于完成或正在运行中。近期我们将进行验收,并下拨扶贫资金。

2、认真落实好市里确定的24个扶贫富民经济小区,40个增收项目工作

按照市里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我县西部六个重点贫困乡镇今年有24个富民经济小区的计划指标,如果通过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除享受市政府正常的奖励性补贴政策外,每个小区还可以多享受到3万元的补贴,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我县扶贫开发重点乡镇的富民小区今年达到43个,其中种植业22个,畜牧业21个,目前已经竣工23个,其中种植业完成5个,畜牧业完成18个,其他的都是正在建设中。计划开发的40个增收项目,截止目前,通过面上插花贫困村整村推进扶持、扶贫龙头企业贷款贴息、贫困户小额贴息贷款、沈阳市党政机关定点帮扶、贫困乡镇扶贫富民小区加大补贴标准等措施扶持的增收万寿菊种植、辣椒种植、地膜花生、菜籽等项目达到17大项,196小项,其中种植业项目9个,总规模达113042亩;养殖业项目8项,牛、羊、生猪等养殖规模达135507头,禽类鹅、蛋鸡等养殖规模达190742只。经过一年的扶贫开发工作,预计到2006年底,各贫困乡镇人均收入达到3000元以上,75个贫困村村人均收入增加400元以上。

3、定点帮扶工作队情况

2006年驻我县的市党政机关定点帮扶工作队由原来的26个调整到27个,帮扶我县31个贫困村,有利的推动了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截止目前2006年救济性投入资金总计21.53万元,公益性投入28.26万元,开发性投入135万元,协调资金93万元。今年市里又增派沈阳商业局系统的76家企业定点帮扶我县的75个贫困村现已有47家企业同村对接,为贫困村脱贫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4、做好产业化扶贫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加农民收入。

根据辽扶贫办发[2006]9号文件精神,2006年我县申报拟认定第二批省级扶贫龙头企业一个——辽宁红树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申报拟享受扶贫贷款贴息企业七家分别为:沈阳清宇鹅业屠宰厂、沈阳中迪色素科技有限公司、沈阳华奥牧业有限公司、法库县八虎山酒厂、沈阳巴尔虎山酒业酿造有限公司、法库县宏润肉禽加工厂、辽宁红树莓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我县深入贯彻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部署,用信贷扶贫资金扶持龙头企业,进而带动贫困户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止目前,六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劳动力转移达2.9万人次,劳务输出实现人均增收占农民增收的三分之一。

5、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发放情况

我县的扶贫小额贷款贴息工作以前由信用社独家操作,县级扶贫部门基本没有发挥作用,运行中出现了钱贷出去了,真正需要贷款的贫困户发展项目却很难得到,也就没能发挥扶贫的效益,贫困乡村发展扶贫项目时,由于缺乏沟通,也会出现贷款困难的情况,由于缺乏一定的制度保障,信用社对扶贫贴息贷款的运作由于贷款补贴标准很难把握等因素也不十分满意。我县今年有1500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指标,市里出台了“贷贴两条线,暗补变明补”的扶贫贷款贴息政策,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及审核办法,使可操作性更强,极大地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我县的扶贫贷款真正发放到贫困户发展项目,截止目前我们围绕富民小区、富民增收项目、面上贫困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等项目的参与农户发放贷款,达801.58万元,,据不完全统计,计划需要发放金额达2400余万元,现在正在稳步推进,计划将在十二月末完成全年的任务。虽然在运作中存在贫困户贷款难、贷款周期过短等问题,但是,采用这种运作方式,还是能够真正发挥扶贫贴息贷款的作用,推动贫困户脱贫的。

2007年扶贫开发工作计划

1、认真学习、深入贯彻国家、省、市有关扶贫开发的政策、法规及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指导,落实责任,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全力推进扶贫攻坚工作。

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相应的措施,采取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和办法,拿真招、见实效。

3、做好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强项目库的建设,不断提高扶贫项目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