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体育文化建设论文

体育文化建设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2-04-16 11:28: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体育文化建设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体育文化建设论文

篇(1)

民办高等学校的校园建筑大多都是在新世纪之初,所以每所学校都有着自己的特色和完整的长期规划,在校园建设过程中,都是按照国家教育部的办学标准,进行设计建设,但是受中国传统思想和对体育物质文化环境建设的重视程度认识较低,导致了现有的场馆、场地和器材使用率都不是很高,有部分高等学校只是使用其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多数时间都是闲置状态。学校对统一、有规模、有固定模式的单项和集体活动的组织上基本很少。随着民办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学生和教师人数的不断增多,对校园体育物质文化环境的要求和需求就会越来越高,由于普遍缺少统一的未来规划,民办高等学校的校园体育物质环境就显示出自身的问题与不足。

2民办高等学校对体育精神文化的宣扬和传播力度不够

校园体育精神文化是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体育精神文化可以折射出一所学校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完整情况,可以反映出学生的文明素质程度,道德情操以及精神面貌。也是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综合实力的体现。但目前大多数学校对校园体育精神文化的宣扬力度和传播力度都远远不够,基本都是在校园广播、校园画报上做一些简单的宣传,没有长期、有计划的进行校园精神文化的宣传和传播。传播的手段都比较单一,没有形成系统、完整配套的宣传和传播体系。还有就是这种学校自身体育精神的影响和传播在学生的头脑里扎根不深,在学生当中没有深刻的意识和认识,所以只靠简单的文字和画报宣传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想改变现状不是一个部门或者几个部门能做到的,需要全校统一部署,协调安排,长期坚持,才能取得相应效应。

3民办高等学校的体育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不健全

民办高等学校的校园体育组织机构和普通高等学校相比,师资力量和教师队伍建设上还有很大差距,多数民办高等学校只是设定了基础体育教研室,没有在基础体育教研室的基础上又设定分支机构,进行工作分配的明确性。高等学校都设定了一名副校长专管校园体育工作开展,而在民办高等学校在机构设置时基本都是监管的形式,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校园体育文化的发展。由于组织机构的不够完善,也导致了体育工作的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完整健全的制度做保证,就不能保证校园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民办高等学校要想发展自己的校园体育文化,必须有自己的一套机构和制度做保障,不断创新,积极开拓,坚持不懈,才能走出之前合作办学单位的影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

4民办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形式单一

民办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在组织形式上都普遍比较单一,除了一年一次运动会是必须进行的,校园文化艺术节过程中也都是组织比较单一的篮球赛、足球赛、拔河比赛等缺乏创新性的文化活动,而且参加的学生基本上从头到尾都是那一小部分人。类似学校每年都在固定时间,组织具有特色的传统项目,并且一直坚持进行的,现在民办高等学校里基本没有了。现有的体育课外体育文化活动组织,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不能引起其兴趣和注意力。学校在投入上在不能有所保障,就导致了这种课外活动发展不利的主要原因。

5民办高等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层次分布不够合理

民办高等学校的体育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大多数都是一老带多新的情况,体育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职称层次、年龄层次都存在很大差异,不够科学合理。同时,民办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时,都有额定的基础课时,体育教师的课时量都普遍较大,在完成基本教学工作之余,很少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校园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研究中去,加上学校层次的投入还不够,就更加没有动力去倾尽全力去投入到课外活动中。

6民办高等学校的运动队伍建设还有待提高

篇(2)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现状;建设途径

课题:2013AYQDRW12,安康学院高层次人才项目

1 引言

地方本科院校是立足于地方,以地方经济的发展来培养人才,带动学校的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和其他老牌院校相比,发展时间短,经济基础薄弱,在很多方面发展经验不足,特别是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本论文以安康学院为例,从安康学院体育文化建设目前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安康学院体育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相应途径改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2 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1从校园体育物质文化方面看,虽然学校体育经费投入较多,但还是满足不了大多数学生的需求,江北的建成对安康学院体育场地和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体育场馆设施种类比较缺乏。

2.2 从校园体育精神文化层面看,大多数学生对体育知识都是较为了解,他们选择坚持参加锻炼,参加体育锻炼的目的大部分都是由于兴趣爱好,或者为了增强体质。

2.3从校园体育制度文化方面看,安康学院的体育制度相对比较全面,但对课间操制度和课外活动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学校应注重课间操制度和课外活动制度的建设,来丰富校园体育制度文化。

2.4从学生参加校园课外体育活动来看,学生对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兴趣较高,但大多数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时间达不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的目标,而且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也比较低,还有待提高。

3 影响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因素分析

3.1 主观因素:传统文化的影响和认识上的局限性

安康学院处于升本初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校的教学观念基本是以老师为主体,加之学校的教学制度比较落后,虽然学校进行了公选体育课程建设,打破原有的系科、班级编制,重新组班上课,使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项目,采取分级教学,但是目前,安康学院还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即以欣赏议论的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少;大部分学生应付考试多,而愿意坚持长期锻炼的学生少;参与体育锻炼目的提高体育成绩者多,而真正意义上追求体育价值观的学生少。因为大部分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重要性认识比较缺乏,所以主动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还没有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在体育方面进行健康投资的学生就更少。因此,学生对待体育的意识和观念应该得到转变。

3.2 客观因素:经济基础的薄弱

安康学院2006年升为本科学院,相对来说还属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升本历史短,经济基础薄弱,很多方面发展还不成熟,体育经费投入不足。随着近年来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加大,场地器材则显得较为紧张,同一时段上课的班级过多,影响教学的组织和发展,影响着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4 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途径

4.1 从体育经费投入和领导重视方面

造成安康学院体育场馆设施建设落后的直接原因是体育经费少,投入不足,针对这些,安康学院应从学校实际出发,在发展学校的体育文化基础上,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学校领导应更加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根据学校实际,以优化管理理念和手段来提高学校体育的管理水平。

4.2 从宣传力度和体育意识方面

目前安康学院体育宣传的主要手段是体育课、体育类竞赛和利用标语、报栏、广播等宣传媒体进行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渗透,以上这些宣传力度都不强;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很多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大部分学生的体育意识比较薄弱。为了安康学院体育文化建设的更好、更快发展,学校应该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渗透,努力强化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为更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做好工作。

4.3 从师资队伍和体育科研方面

目前安康学院体育系教职工人数,教师配备与全校体育教学、群体活动和竞赛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教师工作量相对较大,师资力量相对缺乏,学校应针对这方面的缺陷,积极的招纳贤士,不断的扩充学校的师资力量。在体育科研方面,为了让安康学院的体育文化事业更好的发展,安康学院体育系老师不断地在进行体育项目申报研究,也得到了很显著的成效。4年来,体育系教师共承担市厅级科研、教改项目11项;并积极参加全国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训练科研论文报告会和陕西省高校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都获得了很不错的成绩;体育系老师通过努力并二百余篇,专著2个,教材3本。课题研究20项,科研平台一个。在科研方面,安康学院体育系老师还得再接再厉,使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事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4.4 从体育运动队和社团活动方面

安康学院在健美操和田径运动队的发展成绩比较明显,但是篮球运动队的发展成效不高,而且体育社团组织活动率低。针对这些问题,学校应争取打造属于本校的运动品牌,加强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渗透,长期、系统的开展扎实的体育工作,管理好学校的体育社团,通过体育文化渗透带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促进校园体育文化的积极发展,为安康学院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发展做好工作。

4.5 从学生自身发展和体育文化氛围方面

学生选择体育锻炼的目的基本是通过自身发展、自身兴趣爱好、自身需要以及其他方面来选择体育锻炼的。目前,安康学院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增强体质、丰富文化生活、兴趣爱好和健美体形,针对这一情况,安康学院应通过体育类活动和竞赛,借助标语、广播、图片、网络等手段,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长期系统的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渗透,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使学生逐步认识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努力完善自己,向全面化发展,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郭允兵,周英姿.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校园体育文化发展探析―以H学院为例[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2,2(34):85-88.

[2]杨俊涛.武汉地区部分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研究[D].武汉:武汉体育学院.2013,3.

[3]云学容.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探析[D].成都:四川大学.2004,4.

[4]朱柏宁.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1999,1(20):59-61.

[5]胡古月.黑龙江省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2,3.

篇(3)

[关键词]体育文化 文化强国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a)-0238-01

目前,文化被认为世界各国的战略资源,许多国家逐渐把提高本国的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内容。例如:美国的大片、韩国的电视剧、日本的动画等之所以能闻名于世,主要是受到国家文化的战略推动。对于我国的体育文化建设,加强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实现文化强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本论文通过分析研究我国体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探求适合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策略,以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

1.我国的体育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体育文化没有一套完善的理论体系

我国体育发展较为迟缓,虽然国家已经将体育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战略性的高度,但是我国仍然没有构建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体育文化理论体系,这是我国目前学术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我国相关的学者对于体育文化的研究少之又少,具有时效性的科技成果还很罕见。整个的理论体系极不完善,这是制约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1.2没有认识到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几千年“重文轻武”的封建思想极大的限制了中国体育文化的健康发展;

其次,我国大部分的民众思想上没有对体育引起极大的重视,认为其是非主流的活动,体育人口的数量还很少。由于人口众多,竞争激烈,多数的人们面临着巨大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压力,导致没有时间去进行体育锻炼,没有机会体验到运动的快乐,更没有机会理解体育文化的深刻内涵,体育对其来说仅是生活中遥不可及的奢侈品;

再次,我国对于体育公共服务的经费配套不足,体育场馆和体育设备的数量有限,国民的体育消费意识也比较欠缺,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总值中所占比例较低,导致我国在进行体育文化建设时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支撑。

最后,由于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体育文化的构建缺乏必要的物质基础,使得国民对于体育的追求过多的掺杂了功利的目的,弘扬体育文化价值在我们是比较难以得到认同和支持。

1.3体育文化的价值观和育人机制存在着较大的缺陷

随着国家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我国的运动员在各类国内外赛事中都取得了骄傲的成绩,取得成绩的运动员更被认为是民族英雄。各种媒体不断的报道运动员的收入和荣誉,这种价值观的扭曲,使得国人更注重金牌所带来的名利。在这种价值理念下,各个部门都把获得金牌作为了最终的体育训练目标,这种观念是制约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学校作为体育文化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建设的主要任务,首先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其次通过体育锻炼,磨练意志,使学生形成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品质。但是,由于学校再发展过程中对于体育文化的宣传、政策制度存在着较大的欠缺,体育设施也不够用,可持续发展的管理制度也不完善,使得学生对体育活动缺少应有的兴趣。

2.建设文化强国的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2.1首先要注重创新

创新是我国体育文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纵观我国体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史,发现体育的功能决定着体育文化发展的生命力。

体育在发展起初,主要的功能是用于自卫,后来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具有了多方面的价值,例如:健身、娱乐、教育等,而且还承担着发展经济、彰显人文内涵的功能。例如,中国的武术,在发展起初主要是强身修性,但目前已经成为武术创新的核心驱动力。

2.2其次要重视人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和高层次的体育文化队伍,加强队伍的作用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还要通过高素质的体育文化对于建立起基层的人才队伍建设,支持和鼓励优秀人才去基层服务。在我国体育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推动体育文化建设的第一资源。目前,制约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缺少优秀的人才,尤其是那些优秀的复合型的文化管理人才。所以我国要加大力气培养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2.3再次要加强体育文化的市场运作

2.3.1对体育文化建设从体制上进行根本的改革

只有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坚持对其进行市场化的运作,才能使得传统的体育文化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生命了。这就要求必须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体制改革,加快转变传统体育文化的职能,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等。当整个社会对体育文化产生了积极的态度,体育产业才会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良好的社会环境,完善我国体育制度的漏洞,让更多的国民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使得体育文化具有更快的发展步伐。

2.3.2加强体育文化的发展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目前,已经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这种发展趋势是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在这种情况下,文化和经济有机结合在一起所产生的市场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最根本的竞争优势。因此,传统的体育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主要追求社会效益,但同时也要最终其价值规律,并尽量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之完美结合。

篇(4)

根据目前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应加强研教意识和研教能力的培养,应根据教师素养和实际教学技能水平,帮助教师确定发展方向、发展目标,逐步提升教师“学、研、教”的能力,突出现实存在主要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各学科同步发展,在探索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符和中小学教师师资水平和生源水平的备课策略、教学策略和教学风格,切忌搞课程教学改革的一刀切或是某种教学模式的统一,那样不利于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也不利于教师自我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

教师文化建设既然对于课程教学改革有重要的作用,那学校就应根据教师文化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和教师文化发展的实际需要,加强教师文化建设,促进课程教学改革深入发展,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1.加强校长文化建设,为课程教学改革引航

校长是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法人,是教师文化组织者,亦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引导者和推动者,校长自身的学习、思考、探究、创新意识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师文化建设,影响着课程教学改革的力度、深度和效果。区教委应加强各中小学校长教育教学思想的设计、完善和交流研讨工作,督促和帮助他们根据本校的实际科学地设计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策略。

2.加强教师信念文化建设,为课程教学改革助力

“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党员干部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对教师们的教育信念和教育行为有导向和示范作用。因此,学校应加强党风建设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并把它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3.加强教师成长文化建设,为课程教学改革增力教师的自我发展,取决于教师的目标导向和发展定位,这是教师发展的内驱力,这一力量也将自然地推动课程教学改革得发展,因此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成长文化建设,也必须加强教师的成长文化建设,以增加教师成长内驱力,增加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动力。

4.加强教师学习文化建设,为课程教学改革充电

课程改革的基础是什么,是教师的文化底蕴和以文化底蕴密切联系的教学思想,文化底蕴如何深厚,教学思想如何形成,需要学习、研究和相对应的探索实践活动,所以要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要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就必须加强教师学习文化建设,并把它作为课程教学改革的支柱性工作来落实。

5.加强教师健康文化建设,为课程教学改革护航

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繁重的教学工作,由教案到导学案的变化,带来了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备课由原来的备自己怎样讲授,变为备怎样引导学生学,授课由以自己讲授为主变为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互助合作学习为主,而且是要实现当堂作业当天批阅、当天反馈,当天查疑补差,所以教师的单位时间工作量工作强度加大了,这就要求教师们要有良好的身体作保证。所以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体育锻炼,可以以工间操的形式进行教师集体锻炼,教师文体活动时间让教师们积极进行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6.加强教师宣传文化建设,为课程教学改革增彩

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自信来源于教师把握和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的能力,也来源于教师们在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每个环节、每个细节的落实和成功。每一次的成功,哪怕是差生学生多做对了一道题,也会让老师产生成功的体检,学校要善于观察、调查和总结,把教师们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点滴经验、点滴体会、点滴成绩,甚至是成功那一刻的笑脸都要及实地展示给教师和学生们,为课程教学改革增添风采,让大家分享,坚定教师坚持教改勇于成功的信念。

7.加强教师制度文化建设,为课程教学改革保障

篇(5)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品牌

学校体育文化是指学校这一特定的范围内所呈现的一种特定的体育文化氛围,是广大师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体育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学校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且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推动学校文化发展的最有力的催化剂。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是体育精神的精髓,这种体育精神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对人影响最深远的文化活动。

品牌是通过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等这些要素及一系列市场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结果所形成的一种形象认知度、感觉、品质认知。一个企业拥有自己的品牌,就像一个人拥有自己的个性一样。品牌要突出自己的特点,与众不同之处,它是企业独有的,独一无二的,丧失了品牌也就丧失了自我。品牌具有两面性,它不仅有其有形的一面,还具有无形的一面,品牌的无形资产是品牌最重要的部分,是通过长时间的积累形成的。

1 学校创建体育文化品牌基本条件

1.1 加强学校体育资金的投入,发展体育硬件设施

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在学生对学校可利用的体育场馆设施的满意程度上。学校场地器材好坏、场馆设施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体育活动的练习,间接影响体育文化活动的传播和继承,最终影响学校体育活动的顺利开展。所以要加强学校体育设施的投资力度,将体育设施纳入到学校整体物质文化建设的规划中去。同时,要注意对已有场地、设施、器材的维护,充分利用已有的资源,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力,为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作出贡献。

1.2 保证体育教师师资力量,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体育师资力量的强弱将直接关系到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质量。体育师资力量的强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体育教师的数量,二是体育教师质量。教育者必须先自己受教育,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把自己对体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高度,才能对学生产生影响,这是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教师是开展教育的领头人,只有教师的素质提高了,才能实现体育教育改革的发展。

1.3 完善和深化体育课程体系改革

体育课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学校体育应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能够将课堂内外完整的统一起来,将学校、家庭、社会连成一个整体。因此,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要强调课堂延续性的作用,要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有计划或无计划的活动,以及学校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实施课程教育,从而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4 通过学生社团来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为了实现会员的共同意愿和满足个人兴趣爱好的需求、自愿组成的、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群众性学生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和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社团可以根据学校的不同情况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以交流思想,切磋技艺,互相启迪,增进友谊。因此,学生社团在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1.5 利用媒体,加强学校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

体育文化在当今世界的流行主要是依靠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等传播媒介进行扩散传播。学校体育除了利用体育课堂教学、业余体育训练、校园体育竞赛等对学生进行体育文化宣传外,另一个对学生进行体育宣传的重要渠道就是校园体育传播媒体。校园传播媒体在高校校园内进行信息的传递、知识的传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内的传播媒体主要有:校电台、校园网络、校报。充分利用这些物质资源能最全面、最直接地了解学生对高校体育文化的需求,能在较广覆盖面的范围内,收集有关高校体育文化建设的信息和建议,使得高校体育文化建设集大家的智慧,发挥所有人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是民主、平等建设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2 学校体育文化品牌开发的价值

2.1 社会价值的开发

学校体育文化品牌开发要抓住机遇,敢于挑战;领导要重视,要把各项工作抓好;加强与媒体接触,促进社会交流;充分利用训练、比赛,搞好宣传。随着学校品牌运动的发展,使其快速地在社会上产生影响,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为学校的发展创建一个新的平台。

2.2 教育价值的开发

学校体育文化品牌是学校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贯彻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作为文化现象的体育文化品牌,有很强的教育功能,既可以丰富学生对该品牌的运动知识,修身养性,传播该品牌运动和运动文化,培养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和提高全民健身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及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也可以使人们在参与运动的过程中自身的社会品德、团结、合作等得到自然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学生品德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另外,还会让学生淡化或摆脱课业的种种压抑,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某种程度的张扬,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的舒缓。

2.3 经济价值的开发

学校体育文化品牌的创建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也可以使与品牌运动相关的产品进入生产、流通、消费和服务等相关产业。比如设施建设、与其相关的体育器材、设备的生产,品牌用品销售等。发展学校品牌不但要注意对有形资产的利用,而且也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品牌的无形资产,如对各赛事和活动的会徽、会标、冠名权及指定产品,各协会、俱乐部自身标志、队名的价值等进行评价和开发。因为体育运动品牌产业的资产很大一部分表现为以上形态的无形资产。所以学校体育文化品牌的经济开发也要充分利用它的品牌影响度,积极与其他企业合作,达到经济与学校品牌拓展的双赢。

3 结 论

学校体育文化品牌对丰富学生文化生活、促进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树立共同的价值取向有重要的推动意义,不仅增添了学校的活力,使校园生活变得多姿多彩,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学校校园的和谐发展。因此,以精神文化为核心,营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学校体育文化的品牌创建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王茂.大学体育文化品牌创建成功路径之探——以南京理工大学舞龙队为例[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10.

篇(6)

【关键词】中美;高校;篮球文化

1.前言

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李元伟在浙江宁波召开的篮球工作会议上提出“竞技篮球、娱乐篮球、财富篮球、文化篮球”四位一体的新的篮球观,这是对现代篮球的重新认识,并指出要构建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和谐篮球文化。随着高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如火如茶,在我国大学校园里,篮球运动已经成为一项“育人工程”,大学把开展篮球运动作为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高校篮球在整个篮球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篮球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篮球文化建设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篮球文化的建设。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中美两国高校篮球文化的比较和中国高校的篮球文化建设为研究主题,运用文化学、体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围绕中美两国高校篮球文化现状,挖掘出有关两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异同和优劣,反映出高校篮球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较为有规律的发展模式,探讨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要素,寻求发展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具体思路。为促进我国高校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由运动层面向文化层面的跃升提供理论参考与借鉴。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围绕本文所研究的内容,查阅了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书籍、报刊、论文、网上资料等,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分析,为本研究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

2.2.2逻辑推理法

综合篮球运动的人文、社会、文化的总体特征、影响因素、现状,根据社会学、文化学、体育学、逻辑学等原理对部分相关问题进行推理分析。

2.2.3比较研究法

本文主要通过对中美民族文化和篮球文化进行比较,找出其冲突性与融合性。对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发展的价值、特征、以及影响要素进行比较分析,为寻求中国篮球文化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支撑以及具体的对策研究。

3.结果与分析

3.1中美两国篮球文化发展的比较

篮球文化是人类社会大文化的一个下位概念。它是世界各地域人群通过从事篮球活动过程围绕本体特征不断总结、创新、发展形成的各种有形与无形的、物质与精神的、内容与形式的总称。它既是一项综合性的活动游戏,又是现代竞技体育的一个运动项目,更是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它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是反映时代演进水平的社会现象和意识形态。且这种文化的内容、内涵丰富多彩,它包含人的思维方法、行为形象、社会制度特点、竞赛方法与手段及其他综合保障因素。

篮球文化是体育文化的一小部分,它忠实的反映体育文化的特征。它的真正价值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地产生种种有趣故事,给人以启示和鼓舞,使人增智和受到教育,并以丰富多彩的实践内容融入全面综合素质教育,开发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使人掌握不同时间、空间条件下身体运动规律和支配规律的各种技能与能力,篮球文化以独特的活动形式最形象地展示人体优美形态和心灵品质,和谐地反映人类对现代社会文明生活的创新、完善和追求,把满足人类需求的身体活动进行加工、组织和秩序化,形成获得社会承认的,具有独立意义和价值的文化,内容包括篮球认识,篮球情感,篮球价值,篮球思想,篮球道德,篮球制度和篮球物质条件等。

3.2中美两国高校篮球文化发展的比较

高校篮球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其主要受体是在校大学生,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启智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两国高校不同的篮球文化特征对两国高校校园文化存在深刻地影响。美国高校篮球文化更多的带有本土文化的烙印,美国高校篮球文化中“个体主义”、“自由主义”、“斗争”、“公平竞争”的特征与美国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崇尚“英雄至上主义’,重法律与契约的校园文化相映衬。中国高校篮球文化对校园文化的影响及其深刻。自信心不足、进取精神差,没有强烈的主人翁思想和创新欲望,不愿与他人交流、探讨,独立意识、竞争意识缺乏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而篮球文化中的自信心需求、勇敢的精神、交流和协作的特征等对降低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产生积极地作用。

两国高校篮球文化在管理体制、人才培养体系、运动员队伍、教练员队伍等方面存在差异,有些方面差异明显。美国高校篮球管理体制是以教育主管部门为指导,以高校为主题独立性强,充分发挥高校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的机制。而中国高校篮球管理体制则是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管理。高校自主性差,千校一统的模式,缺乏活力和创新,在篮球人才培养体制上,美国注重中学一大学的持之以恒的一体化培养体系。而中国高校缺乏自主培养人才的环境和条件,在运动员和教练员的管理上,美国注重以法律手段,而中国则强调行政方法,在运动队管理模式上,美国以松散性管理为主,中国则强调高度统一,在高校篮球文化的建设与普及上,美国高校崇尚独立个性、自成风格,富有创造性。中国高校则注重形式,但内容单一,高度统一,缺乏文化氛围和创新性。由于篮球发源于美国,开展时间长,发展程度较好,各方面都优于中国的发展,值得中国篮球发展所借鉴。

4.结语

两国高校篮球文化对其校园文化都有负面影响。美国校园中“个人主义”、“英雄主义”,忽视群体的价值,“校园暴力”事件上升,学生患心理疾病的人数增加,“实用主义”和“享乐主义”思潮在西方校园大肆盛行。中国校园中集体主义的观念有下降的趋势,自由散漫的现象也在慢慢抬头。

中国高校篮球文化的发展对策是:在精神层面上应重塑高校篮球理念、创建和谐校园文化,将高校篮球文化建设作为重点、发挥媒介功能推动高校篮球文化的发展,在物质层面上应加强高校篮球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每所高校应建立一支水平较高的篮球队,造就一些明星球员、建立篮球俱乐部,进行各级比赛,在制度层面上应改善高校篮球管理体制、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高教练员、运动员的素养、重视学校女生群体的开发与培养。

参考文献:

[1]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M]上海出版社.1987

[2]许永刚,戴永冠,CBA与NBA文化层面的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

篇(7)

一是开展以“养成教育”为主的全县中小学德育工作,二是开展以全县教育系统“绿化”“美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二、具体工作

1-2月份

1.以“快乐寒假”为主题,组织开展XX年全县中小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突出经典阅读、手抄报编辑、手工制作、民风民俗研究、感恩亲情、人际交往等主题。

2.指导乡镇校拟定XX年度德育工作计划及德育活动安排;配合县委宣传部、县住建局、县文化广电局组织开展“汉唐风贰拾肆节气街”铭文、“百联”有奖征集及优秀作品评选活动。

4.出台《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规范》《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及《全县XX教育系统绿化工作实施意见》,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专题会议,具体部署以“绿化”“美化”为主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3月-4月份

1.继续落实《xx县中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意见》,推行目标责任管理,促进学校提高养成教育管理水平;指导、督促全县中小学认真拟定学校年度“养成教育”专项工作计划,确立年度主题、精心设计各类活动,形成乡镇校养成教育工作特色;重点开展以“文明伴我行”为主题的全县初中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演讲比赛活动,适时召开中小学生养成教育交流活动。

2.指导、督促乡镇校落实教育系统校园“绿化”、“美化”工作,并组织开展专项评估验收工作;组织开展以全县中小学“办学理念”“三风一训”诠释、校徽设计、校歌创作及演唱(视频)、校报校刊创办评比活动。

3.组织开展中小学主题班(团、队)会、心理健康教育、留守儿童教育、家庭教育等优质课(录像)竞赛及案例(论文)评选活动;组织开展各级优秀少先大队辅导员及优秀少先队员、团员的推荐、评选工作。

5月-6月份

1. 落实《x县中小学德育工作达标及示范校创建评估工作实施方案》,开展38所乡镇初中、x小学及27所乡镇中心小学县级德育达标及德育示范校评估工作;落实《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规范》《全县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全县XX教育系统绿化工作实施意见》,开展县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估工作。

2.指导、督促乡镇校开展校园“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开展全县中小学“阳光体育大课间”(录像)评比活动。

3、指导县直高中、初中、职业学校和乡镇初中进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建设工作。

4.开展各级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的推荐、评选工作。

7月-8月份

1.以“快乐暑假”为主题组织开展XX年全县中小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2.开展以“学校班集体与班主任管理”“少先队工作”“心理健康教育”“经典诵读”“学生自主管理”等为主题的德育工作队伍专题培训工作;

9月-10月份

1.指导、督促县级、市级德育示范校做好市级、省级德育示范校评估前的准备工作;指导、督促县级校园文化示范校做好市级校园文化建设示范校评估前的准备工作。

2.积极推进会宁一中、x中学、x初中、x小学等五所中小学“网络学习班级”的试点工作。

11月-12月份

1.开展乡镇校团队工作、学校家长学校工作、留守儿童之家教育工作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项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