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花钟教学设计

花钟教学设计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9: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花钟教学设计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花钟教学设计

篇(1)

1.会认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理解、积累好词佳句,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感悟、品味、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同种意思不同表达”的习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品词悟句,感情朗读,学习“同一个意思不同说法”的表达方式。

教学预设

课前谈话:

猜一猜:花的头衔。

牡丹:这位雍容华贵,气派十足,有歌赞曰: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

月季:这位妩媚动人,与牡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芍药:这位为花的王国日理万机。

杜鹃:这位娇艳欲滴,清新宜人,她是?

荷花:这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在水中亭亭玉立,婀娜多姿。

兰花:这位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如谦谦君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激趣导入。

1.揭题:板书:花钟。

2.质疑:读了课题,你的脑海里产生了怎样的疑问?

二、初读课文,认识花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努力读通课文。想一想:文中介绍的花钟到底是怎么样的?

2.交流反馈。

(1)生字词教学(强调书写:醒、修、播);(2)交流:花钟到底是怎么样的?

3.学习最后一段。

(1)指名读;(2)了解词语:“大致”,为后面的词语“左右”教学做铺垫;(3)指导朗读:长句子;(4)这位植物学家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来夸夸这位植物学家吧!

三、细读探究,品味语言。

师:这花钟上没有数字,也没有指针,那么看花钟,怎么知道时间呢?

(要看懂花钟,一定得知道什么花是几点钟开。)

1.自由读,找一找这一段介绍了哪些花,用“~~~”把花的名字划下来。

2.交流:花名(牵牛花 蔷薇 睡莲 午时花 万寿菊 烟草花 月光花 夜来香 昙花)

3.引读。

4.改写句子,体会写法。

老师把文章改了一下,出示:牵牛花开花了,蔷薇开花了,睡莲开花了,午时花开花了,万寿菊开花了,烟草花开花了,月光花开花了,夜来香开花了,昙花开花了。

师:和课文相比较,谁写的好?你能找到生动的语言改一改吗?(根据学生改的,随机学习句子)

A牵牛花:(1)指名读。(2)你发现了吗?作者怎么写小喇叭的开放。(拟人手法) (3)朗读指导:(抓住关键词:吹起)。

B蔷薇:(1)读读句子。(2)你发现什么了?(同样写花儿开放,用得词语不一样) (3)指导朗读(抓住关键词:绽开)。

D 昙花:(1)昙花的开放为什么会含笑一现呢?(2)引读,齐读。

5.小结写法:同样是写鲜花的开放,方法却不一样。6.齐读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花时,体会写法。

1.齐读:(时间词语)

2.从这些时间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1)从早到晚有顺序的写,从凌晨的四点一直写到晚上九点。引读:这些花是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2)“左右”用得好。为什么要用上“左右”这个词呢?文中有一个“左右”的近义词是什么?联系“大致”体会文章表达的准确性。(3)时间词的位置不一样。(有的放前面,有的放中间)为什么最后三种花的开花时间要放在句子的中间来写?(4)总结:第一段写作特点――同种意思,不同表达(词语,句序);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

五、学以致用,写话迁移。

1.补充:(蒲公英 茉莉 荷花 芍药花)

2.练笔:学着作者的写法,选择其中你最喜欢的一种花,写一写什么时候什么花是怎么开的。(如果你能够用上一些好的词语,写出花开的姿态,颜色,或者香味,那你就更棒了。)

3.交流:(指名读、同桌说)六、欣赏花钟,积累词语。1.幻灯出示,学生读文。2.出示词语盘点,齐读。七、课堂小结、引入下节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谁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篇(2)

追溯我们每一次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无一不渗透了对课堂效率的深刻研讨和深入推进。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不断涌现,也进一步反映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正在发生着质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接受并践行着高效课堂教学的思想。譬如杜郎口经验,践行课堂常态教学模式10+35,其中教师可支配时间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为35分钟。杜郎口教学模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效课堂,不仅仅是要达成高效率的课堂,更是教育教学形式的深度变革,同时它也对学生、对老师的分工更为细化,职责也更为明确。而课堂教学高效性侧重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积极地导和学生主动地学,从而达到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曾经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听一位老教师说过这样一句话:“好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课前有一种期待,课中有一种满足,课后有一种留恋。”我想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而又有意义的,才是让学生和老师都流连忘返的。反观我们自己,每天都如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利用周末时间来给学生查漏补缺,这样的结果就是学生确实取得了看似还不错的成绩,但综合来看,我们所取得的成绩与老师和学生的付出严重不符。这样的教学模式会使得老师和学生都养成惰性,不利于良性教学。譬如,对学生而言,即使上课不认真听讲,不积极参与,还是可以有课后时间来补习,久而久之,他们就会给自己的不认真找到借口,进而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本该在学生时代养成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形成。对老师而言,长此以往,身心俱疲不说,就连最初的热情也逐渐消磨殆尽了,此时就出现了工作倦怠,直接的后果就是导致我们的教学越发缺乏效率。由此可见,努力创建高效课堂势在必行。

教师是高效课堂的践行者,也是高效课堂的直接作用者。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各方教育势力都在倡导给学生减负,因此,我们面前最主要的难题就是: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真正发挥高效课堂的作用?由此提升课堂效率,也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研究对象。

第一,转变教学观念刻不容缓。我们以往的教学观念往往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充当的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则成为课堂的从属。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少愿意去思考和提问,也很难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因此,身为教师首先应当学会悦纳新兴事物,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跟上教育改革的新潮流。

第二,优化教学设计落到实处。一节好课就如同一部好的影视作品,需要有好的教学设计,而教师的作用就如同导演一样,设计出恰到好处的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新形势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的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和认知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和发展需要的教学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好的教学设计务必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否则即便是设计精湛,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共鸣,也就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势必会影响课堂效率。因此,高效课堂的设置需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篇(3)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课程;微课程;教学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C 收稿日期:2015-12-10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问题分析

1.教学体系未能兼顾学生个体差异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使学生具备更多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不同区域信息化发展存在差异,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也存在较大差异,致使部分学生觉得教学课程过于简单,无法接受新的知识与技术;而部分学生也因之前接触计算机少,而学习过于吃力。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无法兼顾到学生个体差异,满足学生需求。

2.实践课程学时设置不合理

高校计算机基础知识内容逐渐增多,课程安排也逐渐增多;但高校常用的教学模式为“机房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参与教学学时有限,学生需要自行熟练掌握,并在课外花不少时间进行自我巩固学习,否则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3.学生学习成绩评价体系缺乏科学性

高校课程大多是将期末统一考试作为教学考核方式,考试成绩只能反映学生某门课程总体学习情况,对各知识点掌握情况无法在成绩中体现。

二、微课程概念分析与高校计算机教学实际应用

1.微课程起源和制作理念

(1)微课程起源。“微课程”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创的。“微课程”是指运用建构主义方法,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高校老师将原来的课程知识按学生掌握情况,分化成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的微信课程体系。

(2)制作理念。“微课程”制作的基础是制作工具,制作关键则是以学生学习为主体的个性化教学设计。微课程用户主体为学生,一个微课程只有一个知识点,10分钟为最佳时长。教学中设计合理的提问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字幕点出教学重点,强化学生记忆,提升学生的自学能力。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微课程模式构建分析

(1)课前预习。教师在课前对即将开展的学习内容进行提前预习、分析,保证向学生提供高效的学习资料,根据学生学习能力差异、知识掌握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课程要求与实施目标,以此满足各个学生个性化学习要求。

(2)课中互动。微课程教学有利于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教师针对课堂知识点做好课前教学设计,在课堂中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一一解答,并针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3)课后巩固。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的具体化,包括知识内化与知识传授。知识内化是指学生通过课后练习与实践练习而获取的知识,知识传授则是教师通过课堂传授实现的,因此,课后巩固十分重要。教师需要针对已结束的教学知识进行反思,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则通过学习知识测评、课后练习以及总结分析来实现知识内化。

(4)各阶段实施要点和注意事项。微课程教学中实施要点主要为:①教师需要注意学习内容的导读设计,以围绕教学目的且能引起学生学生兴趣进行导读制作。②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学习任务布置与问题设计,既要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理解,也要具有一定挑战性,以满足高水平学生的学习需求。③根据学生自我评价、个人讲述、学习报告、小组互评等综合表现,并结合学生统一考试中的测试情况,对学生课程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微课程”教学属于新教学方式,无法取代传统教学方法,是对传统教学的补充,提升了学生的课堂自主讨论能力与探索能力。教师通过制作微课堂,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进行整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钟 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26-33.

篇(4)

而我们站在讲台上自顾自地讲着认为鲜活的历史,可曾想到这是否适合学生的理解程度?自我感觉很完美的教学设计,完美是我们的感觉还是作为接受主体的学生们的感觉?

反思自己的教学与课堂,我发现历史教学中依然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教学设计存在问题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关键在于导,这更多的要在教学的设计中体现出来,可是我们的教学设计是单线条的。这个单线条依照老师的喜好,目的在于展现自己的渊博的同时更是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这样的一根筋的教学设计就迫使教师在课堂实际中对学生的回答内容是锁定的;如果越出,老师要费尽心思回到事先预定上,否则课堂是进行不下去的。因为老师的事先预定是不能变更的。而实际的课堂是学生会根据自己的感受有五花八门的答案,自然前提这是一个民主真实的课堂;而这些五花八门的表述才是课堂教学的真实起点,而由之产生丰富的新颖的理解才是重要的属于学生自己的提升。

二、如何让学生的心灵有感触

每一节历史课,对每一个历史上重要事件的了解,都应该是使学生灵魂受到触及,或欢欣鼓舞,或悲奋痛彻,或跃跃欲试,或深刻反思――虽然我们还远做不到,但是我们应该把它作为一个目标去努力!但是历史教学中往往是对事件的原因、过程、影响进行错综复杂的分析,反而没有从最根本的思想出发。教师如何在45分钟里让学生的思想对一段往事触及。这是我们历史老师需要不断反思、不断学习的课题。

在一节课上教师能够带领学生一起感受一段历史,感受一个主题,要是基于这样的目的进行教学预设,必然是要大胆取舍,例如在关于网络技算计技术的运用这一主题,如何让学生进行灵魂的碰撞?基于学生年龄、社会家庭环境及心理特征,他们对网络游戏的兴趣远大于网络技术发展及应用方面的泛泛的基础知识的了解。所以在情感教育方面绝不能仅让学生一起读读《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加上老师的强调而解决的。现在想来可以拿身边的学生们都看的到网络成瘾后给学生、给家庭造成的恶果实例进行讨论。或让学生讨论我们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一工具?如果学生的心灵能因为讨论而有所提升,哪怕是基础知识的学习目标没有完成,也是值得的。

三、不信任学生

我们的很多课都存在这一问题,讲的太多,不信任学生,导致课堂中经常出现泛泛的说教或是满堂灌。教师习惯性地认为要把一切说得清楚明白,心里才舒服,认为虽辛苦但是值得。而实际上,反思我们的讲述有多少是书上已经写得清楚明白,学生真的就不懂这些,非需要教师重复吗?老师就像驾驶着一辆客车,迫不及待地带着学生观赏尽可能多的景色,而没有把他们撒在地上凭着他们的内心驱使,他们的眼睛寻找他们喜欢的美景。教师不是上帝,创造学生所需要的一切,教师是一个学生学习的呵护着,守着他们,适时地点化!是润物细无声的过程。现在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的点拨一定要建立在相信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篇(5)

《义务教育語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备课先备学生的道理非常浅显,也因为浅显,所以容易被忽略、被简化。一些老师,宁可花一个上午备教材、知识点、教法,也不肯花十分钟与学生交流,这无疑是一种舍本逐末的做法。一些老师把备学生简化成教学设计前面的一段话,或者认为备学生就是了解学生课文读过没有,生字会不会写,知识点掌握情况如何。

关于备学生,我们在工作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备学生整体现状:对症下药,解决普遍问题

每接一个新班,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来观察和了解学生,了解他们在听说读写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曾中途接手四年级教学,开学几节课,逐一听完每个学生朗读后,发现学生朗读时普遍装腔作势,于是,在前两个月的课堂教学中加大了朗读指导的比重,以开火车的方式让每一个孩子充分暴露缺点,针对这些缺点及时指导,让学生明白“自然的像说话一样的朗读”才是正确适宜的。两个月后,学生朗读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次接手三年级,开学之初学生上课发言声音一个比一个小。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每周都会开展两次演讲活动,鼓励每个孩子上台做30秒钟演讲,既锻炼了胆量又提高了音量。半学期以后,学生普遍发言声音洪亮。对症下药,想来就是如此。

备学生整体现状,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能为教师制订整个学期教学计划提供客观的依据。

此次课程改革,强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如何尊重?作为教师,我们可否从备学生个性开始?走进学生中,用心去研究。谁胆大谁胆小?什么原因导致他胆小?谁适合严管,谁要松管?谁学习热情不够,是什么导致的?谁接收快,谁需要放慢节奏?诸如此类关乎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行为,教师要先心中有数,弄清楚为什么存在这些差异,并理解这些差异,在具体的教学中,给不同学生以不同的关照。这是一种教育的慈悲情怀。

所以,我还做了另一件事——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听课习惯、读书习惯、习作水平和阅读量,逮住时间就进教室跟孩子聊天,以便更准确地了解孩子的語文学习状况,逐渐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哪个孩子喜欢語文,为什么喜欢?哪个孩子不喜欢,为什么?会倾听的学生有哪些?不会倾听者表现在哪里?谁喜欢阅读,读什么书?谁不喜欢阅读,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不爱阅读?学生积累了多少名篇,认识了多少名家?谁作文写得好?谁字漂亮?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对于我们的教学至关重要。

笔者甚至认为,充分了解学生比备课更重要。每上一堂课之前,首先要思考学生的起点是怎样的,如果不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去备课,就可能导致出现“揠苗助长”的现象。反之,如果教材上的知识学生多数都已经会了,不了解这一情况的你还一味讲解,岂不是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教学设计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讲学生之所缺,练学生之所需。老师要不断问自己:40分钟以后,我能够让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获得哪些提升?这是备课时第一要做的事情。此外,要确定哪些东西是学生原本欠缺现在应该教给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得用自己的一双慧眼观察学生的情绪,如果学生在课堂上不是兴高采烈,而是冷漠呆滞,教师还要一成不变地照设计讲下去吗?如果学生心不在焉,学习信心越来越弱,教师还不赶紧悬崖勒马吗?这些看似与文本教学没有关系的细节恰恰决定着教学的效果。

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发现不同个性孩子的不同需求。以阅读为例。笔者班上的学生普遍喜欢阅读,但是仔细了解学生,会发现有的男孩性格懦弱、畏惧挑战,我就会推荐《老人与海》《女水手日记》《手斧男孩》《男孩的冒险书》,让他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勇气;而那些一脑子稀奇古怪想法的孩子就让他多读科幻小说、推理小说,使其思维更加清晰缜密;关心历史的可以读《上下五干年》《资治通鉴》;喜欢追星的读读《林肯传》《奥巴马传奇》《普京归来》《风雨哈佛路》;关心时政的去翻《岩松看日本》《岩松看美国》《LooK英国》;热爱动物的去看《再见了,可鲁》《我和狗狗的十个约定》;醉心军事的读读《西点军校的经典法则》;理解水平很高就多读《呼啸山庄》《红与黑》这样的世界名著。不同的书籍塑造不同孩子的个性,前提是作为教师的我们要了解班级里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

三、备学生未来需要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語文素养”作为第一条,可见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优秀的教师意识到,教学生一年,想学生一生。所以,我们备学生,不但要备学生现状、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还要备学生未来的需要。作为教师,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本語文书、一本教参之余,未来我们的学生还需要哪些能力和素养?课堂40分钟有没有立足学生一生发展的需要?

篇(6)

1.总体框架

移动学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2.花火塞检测与更换微视频拍摄

根据火花塞更换的步骤和检测的方法拍摄火花塞检测与更换的微视频,微视频的拍摄原则为能在课内项目实施时引导学生进行一步步的模仿操作,同时引导学生在课前对火花塞的相关知识进行收集与提前学习,对火花塞进行检测与更换。

3.教学资源设计

将拍摄好的微视频与“火花塞检测与更换”的课件、新课引导资料等制作成能进行微信公众平台信息推送的教学文本。合理地安排视频、课件、课程资料让学生有兴趣看完整个教学文本,也乐意参与到教学文本的互动,能较好地进行课外的学习,并达到预定的效果。

将拍摄好的微视频碎片化,将每个任务分解成独立的视频文件,以便于学生在观看时有选择性地学习,对已掌握的知识点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仔细观看。

4.课前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程学习前一周,将精心设计好的教学文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到学生手中,要求学生学习教学文本里的微视频,并根据教学文本进行相关知识的准备与自我学习,最后完成教学文本里面的课前测试,将测试结果反馈给教师。对课外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向任课教师、校外技术人员、学长或者其他同学进行相互交流与探讨。

教师根据学生反馈的课前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新课中的哪些知识点学生还没有掌握,也可以了解到哪些学生在课前准备了一些什么样的课程资源。这些课前数据的获取有助于教师再次进行教学内容的微调,以适应更多学生的学习,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

5.课中教学设计

学生在进入课堂时,利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完成电子签到,方便教师考勤,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效率,避免了教师每次花费10分钟时间考勤。同时连入微信公众平台后,学生家长、辅导员、学校教务处均可以看到每个学生在什么时候进入课堂、每堂课有多少学生迟到等情况,提高了辅导员、教务处的课堂查课效率。

课程进行中,教师可以设置抢答、回答问题等教学互动环节,利用信息化教学软件让学生通过手机进行抢答。学生做课堂作业并提交给教师,利用手机随时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此过程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把手机的功能进行了有效的转换,手机不再是学生上课聊天、玩游戏的工具,而是能对学生上课进行辅助的教学工具。

6.课后教学设计

课程结束后,学生将课堂内拍摄的操作视频和完成的相应工单或检测数据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提交给教师,教师将反馈回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归纳汇总,分析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得出课程的改进方案和下一步训练计划,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

学生在课后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将自己的问题拿出来与平台中的教师、校外企业技术人员、社会同行进行讨论,以得到更多、更实际的解决方案与办法,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同教师、企业人员的沟通与交流,获取更多实际中的汽车故障与解决办法,让教学与学生的就业岗位进行无缝对接,为学生的“零距离”上岗就业提前做好铺垫。

微信公众平台的搭建,同时也方便已毕业学生进行再次“回炉”。学生毕业后会碰到很多在学校没有接触到的问题,在复杂的问题面前显得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向学校的教师、企业人员进行咨询,以获取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与教师、企业技术员进行无缝对接与沟通,有利于终身教学的实行。

参考文献:

[1]桂清扬.学习的未来:从数字学习到移动学习[J].全球教育展望,2002(12).

篇(7)

关键词: PowerPoint课件;教学设计;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22-5314-02

1 PowerPoint课件教学功能

据不完全调查统计,我国高校90%以上的教师使用PowerPoint课件进行授课,PowerPoint早已成为高校多媒体课堂的主流。在教学上,PowerPoint课件主要实现以下功能[1]:1) 辅助提示作用。PowerPoint课件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思路,引导讲授线索,突出讲解重点,保障教学有序进行。2) 提供直观视觉感受和体验。PowerPoint课件将真实世界的图像展示出来,将抽象的或默会的理念转化成可视化图像给学生。3) 丰富讲述事实和内容。教师可以利用PowerPoint组织丰富的视音频材料,讲述动人的故事,或者列举大量的实证资料。4) 发挥分析论证作用。教师为了分析某事物的运作系统、或内部关系、或发展趋势,利用PowerPoint可以提供分析的图表和充足的资料。5) 激绪营造气氛。PowerPoint课件通过色彩、动画、音乐等元素的运用,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产生情感互动,煽动情绪,营造课堂气氛。6) 作为学生课前、课后自学资料。PowerPoint课件可以作为独立存在的媒体,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教师的教学思想。

2 PowerPoint课件教学设计的实用策略

如何才能开发出高质量的PowerPoint课件,有效实现上述功能?笔者认为,开发高质量的PowerPoint课件,除了需要具备熟练的软件制作技术外,更重要的要具备优秀的教学设计能力。优秀的教学设计,能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围绕教学目标,把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织起来,融合到课件中,使课件真正成为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绩效的有力工具。

笔者基于自己的认识和实践探索,总结出几条PowerPoint课件教学设计的实用策略。

2.1精选课题

选题是创作课件的关键一步。不是每个学科、每门课程、或者每一节课,都适合或有必要制成课件。PowerPoint课件的选题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1) 能突出多媒体优势,适合用多媒体来表达;2) 教学的重点或难点;3) 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表达或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枯燥的、抽象的、不易接触的、不能亲身体验的、反应过程漫长的、微观的、需包涵大量信息等的问题。

2.2遵循主导-主体相结合原则

PowerPoint课件应体现学教并重的现代教学理念,要用主导-主体相结合原则去指导课件的设计与开发。在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策略、教学内容传递策略、学习情景、信息资源等内容进行设计时,既要考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既要强调系统科学知识的传授与掌握,又要突出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2-4]。努力营造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氛围,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2.3构建开放性内容组织结构

PowerPoint课件的教学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者对课件教学内容组织结构的设计。教学内容组织结构反映了知识内容的划分方式以及知识点间联系的组织方式,同时它的背后隐藏着设计者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为了尊重学生的学习风格,适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满足教师对课件使用的灵活性、维护性和重组性要求,课件内容的管理应采用开放性组织结构。构建开放性组织结构的关键技术是超链接,应用超链接可以将教学内容围绕重要概念、原理和方法组成网络和层次结构,以超媒体的方式呈现给使用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课件中知识结构的顺序,开展系统化教学;也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和任务需求,跳跃性地选择、重组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针对性教学;课后把课件发给学生,学生还可以按照自身情况,自由选择合适自己的路径进行有效学习和复习,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由学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需要。

2.4发挥多媒体优势

多媒体是PowerPoint课件教学内容的载体,它通过图、文、声、像等形式,形象、生动地把教学内容呈现出来,可以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具体,极富表现力。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不仅能够启发引导,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抓住学生对情境中许多因素都感到好奇、渴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可有效地把学生求知欲、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增进学习效果。因此如何合理应用多媒体、最大化地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与作用是PowerPoint课件设计的重点。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任何媒体的选择都不能偏离教学目标,要恰到好处、准确地表达教学内容,以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为原则。如果不顾实际盲目使用各种媒体,使课堂中的信息过多、过滥,同样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倒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

2) 要符合学生学习风格。教师在创设学习情景、提供信息资源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地顾及学生的学习风格和情感态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究意识,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多种感官调动起来并融入到课堂当中,使学生不知疲倦地学习、探索。

3) 要主次分明,不可喧宾夺主。比如说动画、视频演示中配以适当的背景音乐会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是音乐要处于从属地位,不宜音量过大,也不宜选择有唱词的歌曲作为背景音乐,否则本末倒置,会适得其反。

2.5注重课件整体设计

通常一个PowerPoint课件由几十张甚至更多张幻灯片组成, 如何才能使这几十张幻灯片组成一个主题突出、结构清晰、逻辑严谨、风格一致的整体,取决于我们对课件是否进行整体设计。有整体意义的PowerPoint课件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全局思维观的形成。

整体设计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把课件设计成由开头页、 结束页、目录页和内容页构成。目录页也称导航页,一方面完整展示课件的内容结构,使受众一目了然,另一方面通过友好的人机交互,引领师生自由灵活切入各个主题开展教学活动;内容页面的设计, 应该遵守大标题、 小标题、 正文这样的内容层级结构,清晰表达出各论点的层次性,而且页面风格一致;开头页要设计醒目的标题,告诉学生学习内容,学习的重难点等;结束页应该是一张结论性的幻灯片,要起到引领学生回顾要点、巩固感知的作用,同时给人留下深刻的启迪和隽永的回味。

2.6强调页面简约性

简约即简洁、精准、效率和干净,体现的是对受众的理解和尊重[5]。PowerPoint的本意是重点、要点之意,意在突出重点,迅速抓住受众的眼球,并辅以演示者的演说让他人迅速接受信息。但在课堂上,我们不时看到有些教师把PowerPoint当Word使用,页面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文字,或者堆砌、塞满了各种图表与曲线,毫无重点、要点可言。学生看起来十分费力,也不知如何作笔记;而教师就照着屏幕读讲稿,无暇进行师生互动,讲课变成了照本宣科,让人昏昏入睡。这样的课件,不仅不起到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的作用,相反引起学生的排斥、厌恶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僵化了学生的思维。为了避免类似情况,笔者认为PowerPoint的页面布局应强调遵循简约性原则。

简约包括内容的简约和表现形式的简约。简约的内容或表现形式可以迅速吸引学生,迅速地被理解和支持,甚至被立即使用。同时,简约的设计,还是一种意味深长的“留白”,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以激励他们进一步地想象和探索[6]。 如何才能实现简约?笔者的经验是:

1) 知识要点整合提炼,力求内容精炼。知识要点经过整合提炼后的PowerPoint课件,不再是传统的教材或板书搬家,而是教师在提炼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教学内容精益化设计。它体现对事物本质的追求,使要传达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变得简明扼要、清晰透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理解教学内容,做好分析、提炼、概括、总结的工作。

2) 视觉形象化呈现,实现表现形式简洁。尽管中国汉字是由图形演化而来,但仍属抽象符号,远不比图片来的真实、直观。所以,在幻灯片页面中以恰当的图示、图片、图表替代文字,不仅使页面看起来简洁、自然、舒服,给人以清新的感觉;同时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学生一边轻松观看, 没有烦躁、紧张感,一边专注地听教师的讲授,不仅能迅速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印象也将更加深刻。

3 结束语

设计与开发PowerPoint课件是一项富于创造性的工作,课件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实践证明教学设计是PowerPoint课件的灵魂,是实现PowerPoint课件教育性、教学性的根本保障。如何进一步进行高效实用的教学设计,使PowerPoint课件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还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循环,不断地探索、提高。

参考文献:

[1] 黎加厚.21世纪的世界语PPT[J].教师博览,2008(11):43-46.

[2] 何克抗.对国内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途径与方法的比较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9(9):7-16.

[3] 何克抗.教学结构理论与教学深化改革(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7(8):22-27.

[4] 余胜泉,马宁.论教学结构 答邱崇光先生[J].电化教育研究,2003(6):3-8.

相关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