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9:1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单位拓展训练方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关键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教学导师负责制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职教师资人才,促进和推动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教育部于1999年首批公布的20个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之一,承担着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培训任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利用学校“产学研结合”和位于全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特色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
在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过程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不断探索和实践,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基地根据国家有关职教师资教育的方针、政策,制订了切实可行的《职教师资基地建设规划》、《职教师资品牌建设方案》和《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实施方案》及符合职教师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突出职教师资本科培养特色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试行)》;(二)创建了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四项新模式,即实施“订单招生,定向培养”的招生就业模式,创建“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创建“三突出、四双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实行培养“双证书”、“一体化”的职教师资特色模式;(三)建立相应的特色教学体系,以适应职教师资培养特点。
在此基础上,为了培养“双师型”职教师资或技能过硬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基地全面贯彻“产学研结合”的办学思想,不断建设和优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培养机制,全面提高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建设水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坚持“三突出”(突出实践技能、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四双制”(实行“双大纲”、“双课堂”、“双证书”、“双师资”机制)的教育教学特色。为了保证培养方案的实施,强化“三突出、四双制”的教学特色,基地拟定了与之配套的“三特色优势方案”,即实践技能训练方案、职业特色训练方案和创新能力训练方案,进一步提升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特色优势。近两年来为突出专业技能、职业特色和创新能力,基地进一步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实践技能培养体系,全面深化职教师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又有了实质性进展。
一、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方案,提高学生实践技能
1、改革创新,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
职教师资本科教育要求培养“双师型”的人才,使学生通过学习既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因此,必须从职教师资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出发,转变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职业实践技能的训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以《职教师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试行)》和《职教师资品牌建设方案》为依据,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培养“双师型”职教教师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为目标,对开设的职教师资本科各个专业率先研究、设计、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大生产需求的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职教师资各专业技能体系由三大模块组成,内容包括:专业技能模块、教育教学能力模块和创新能力模块。这三大模块的设计也体现了我们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中“三突出”的教育教学特色,即突出实践技能培养、突出职业特色、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在这三大模块下还根据专业性质和特点不同分设有二级模块,在各专业技能模块中包括各专业的核心技能、一般技能和通用技能,并根据各专业特点不同还设置了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等模块。我们组织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岗位能力所需的技能进行细化,制定出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掌握的各技能项目的内容、基本要求及实施环节,提出了社会化专业大生产需求的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并制定了相应的考核办法。同时把各专业的技能培养项目分解到课堂、实验、课程实习、专项技能实训、综合技能实训、毕业顶岗实训的各个环节中。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我们自己的突出特色。通过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项目培养体系的建立,规范了各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考核标准。也避免了在教学中容易产生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更重要的是切实加强和强化了基地职教师资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全面提高了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水平,构建了具有我校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突出特色样板和教育模式,使我们培养的学生真正达到实践技能过硬的目标,更加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2、优化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加强实践技能训练,提高职教师资学生专业技能训练能力
从职教师资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基地在构建“一个目标、两支队伍、三种能力、四个层次、五种途径、六个环节”的职教师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制定了《职教师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学习研究,逐步提高认识,又根据社会需求和职教特点,构建了“一年级认知实训二年级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专业技能生产综合实训四年级毕业顶岗实训”的技能递进式职教师资实践教学链,突破了普本教育的实践教学模式,进一步优化了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凸现了职教师资技能过硬的培养特色。根据职教师资培养目标及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基地制定职教师资各专业学生应掌握的专业技能种类、数量,形成了系统合理的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养体系,并将各种专业技能的培养按技能递进关系分配到每一个学年,把一年级的“认知实训、”二年级的“单项专业技能实训”、三年级的“专业技能生产综合实训”、四年级的“毕业顶岗实训”有机链接,确保实践教学4年不断线,提高职教师资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训练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职教师资专业实践技能训练方案》实施过程中,通过不断钻研学习,基地逐步提高认识,依据实践教学体系中培养职教师资学生应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三种能力的要求,把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具体划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认知实训。要求学生通过认知实训,了解本专业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性质、程序以及其相关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通过“看、问、记、想”,使学生初步对本专业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理论课程和综合性生产实训奠定基础,并激发学生对其专业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第二层次,单项生产性技能实训。要求学生通过某项生产性技能实训,了解本专业所具有的各种操作技能、机构、设备、设施及管理,能具体对每个单项技能亲自动手实际操作,基本掌握生产过程中关键环节的生产技能。
第三层次,综合生产性实训。要求学生在基本或熟练掌握了本专业各个单项生产性技能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生产实践实训,全面和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生产程序和过程,了解本专业所涉及到的科研工作及其创新。初步能达到技术员、管理员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四层次,顶岗实训。要求学生在上述三个阶段的实训基础上,通过顶岗生产、教学、科研与创新实训,使学生在指导老师或顶岗单位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能独立从事所分配的顶岗工作,达到双师型培养目标的要求。
通过“四个层次”,“四年不断线”的实践实训,突出实践技能培养,使我们培养的学生达到具有操作技能过硬,动手能力很强的“双师型”职教教师或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并通过实践实训使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从事本专业技能工作和从事教学工作的能力和基本的科研创新能力。
3、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教育”平台,完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为落实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工作,促进和保证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早期成立了职教师资本科实践教学教研室,并在全校范围内聘请知名专家教授担任实践教学教研组主任,组织既有学科理论水平又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组成各专业实践教学教研组。
为进一步加强对职教师资实践教学的工作组织,保证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和效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基地在成立职教师资本科实践教学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导师负责制。基地在全校范围内选聘热爱职教事业,热心实践教学工作,熟悉职教师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践技能过硬,实践经验丰富,具有副高(含副高)以上职称,责任心强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或教师,作为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导师,专门负责组织实施各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导师依据专业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安排和实训大纲,具体负责职教师资“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实施,负责组织指导教师对本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和考核,参与研究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优化实践教学方案,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并及时进行工作总结并以书面形式报送实践教学管理办公室。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导师负责制的建立使一年级的认知实训、二年级的单项专业生产技能实训、三年级的生产技能综合实训、四年级的顶岗实训循序渐进地落到实处。进一步加强了对职教师资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与管理,通过这一创新,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职教师资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有了重要的组织保证,促进和保证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较大提高。
同时为了确保职教师资各专业学生掌握该专业所规定的技能,按照《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品牌建设方案》和职教师资各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教师资专业技能体系要求,基地加强制度建设,还制定了职教师资各专业的专业技能考核办法。通过考核评价学生掌握职教师资各专业所规定的技能水平和从事专业职业教育教学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加技能训练,熟练掌握社会化大生产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相关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建立大大促进了实践教学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
基地根据职教师资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进一步优化以科研人员、企业技术人员为主的职教师资教师师资库,组建了“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通过教学和实训,使学生真正参加到生产和科研活动中去,把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实践能力得到极大提高。新建了多个实训基地,拓展了职教师资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拥有过硬的实践技能提供了强有力的硬件保障。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保证了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到实处。经过多年的努力,有效的职教师资实训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
二、加强教学改革,完善适应职教师资特点的人才培养计划
1、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职教师资本科教育实施过程中,基地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按照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目标和要求,制订出科学、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建立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地为彻底改变过去在教学中过分追求学科完整性、偏重理论和课堂教学的问题,提倡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即以满足西部产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根据专业性质、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通过倒推的方式确定应开设的技能训练课、专业核心课和基础课及综合素质课。按照逆向式制(修)订教学计划的思路,专家及相关人员结合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分析,了解行业现有的生产规模、经营状况、现代技术的使用情况、发展方向、人才需求和就业方向,努力使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符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制(修)订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时,我们努力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和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做到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协调,课程设置与实践实训相衔接,一定的扎实专业基础理论与过硬的专业技能熟练操作能力相适应,并以职业能力的需要确定所学课程及其知识结构。体现以理论教学为基础,突出实践教学,不断加强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时数与理论教学时数的比例基本达到1∶1。
2、优化课程体系,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
在按照“理论够用,突出实践“的原则,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计划的同时,基地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工作。具体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1、课程体系的优化在系统化教学的基础上,加强、突出重点理论教学;2、在全面提高学生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基础上,加强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教学;3、保证重点主干课程学时,提高学生对专业重点主干课程的理解、掌握程度;4、以课程开发为核心,努力实现课程体系的整合与优化。组织有名望的专家、教师进行讨论,根据课程性质和重要性来整合和优化相关课程;5、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中,将根据课程性质精简教学实习门数,实现多课程综合实习,增加或延长教学实习、生产实习等实习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随着职教师资品牌建设工作的深入和落实,职教师资本科的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很大的加强,我们实行课程体系改革,更新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设置灵活专业技能模块,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也进一步提高。历年我校职教师资本科学生就业率达95%以上。全面实施的职教师资品牌建设的培养方案和训练方案,深受学生欢迎,也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扬。《陕西日报》等多家媒体专程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师资品牌建设进行了深入采访,作了专题报道。为社会发展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职教师资教育品牌建设不仅增强了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而且也为学校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更大的空间。
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是职业技能教育,培养具有较强操作技能的师资也是职业教育的迫切要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职教师资培养新模式的推广应用将对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产学研合作教育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品牌建设的探索与实践,对于推动职业教育实践教育教学创新和实践型教学的快速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在职教师资培养实践过程中,我们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教学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步伐,逐渐探索出具有专业特色的职教师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多层次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探索出了一条培养综合能力过硬的中等职教师资的道路。
论文关键词:拓展训练 过程管理 效果
拓展训练从它诞生到现在,风靡全球50多年而长盛不衰,已逐渐形成一种和传统的灌输式教育相辅相承的体验式教育模式。我中心为了更好地发展创建特色培训,自2004年引入拓展培训项目,筹建了“启新拓展“基地。在我中心参加拓展培训的有:中国工商银行南阳分行、郑州燃气公司、邓州市电业局等单位及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做为一名拓展培训师,笔者就拓展训练目的、过程及培训效果保持问题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拓展培训的过程及作用
首先从以一下几个方面来阐述拓展训练的意义:对于个人来讲通过拓展训练的各个环节学习者可以重新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和沟通能力克服心理惰性,增强战胜困难的毅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启发想象力与创造力,最终在行为和思想方面突破。对于团队,能够增强学习者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加强小组的相互信任,提升成员的人际交往能力。使整个团队能够更为融洽的进行合作,并鼓舞学习者积极的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于企业来讲拓展训练就是一个温情管理平台这些温情的管理方式有利于凝聚员工的企业精神,减少员工的可能性流动,增强团队的稳定和员工归属感,事业向心力,从而赢得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
拓展训练的本质魅力是什么呢?说到企业培训人们通常会想到各类文凭培训取证或各种MBA的培训班。实际上知识和技能都是有形的资本而意志和精神则是无形的力量。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动手能力和意志的坚定往往比书本上的知识更为有效和使用,同时,如何开发出那些一直潜伏在你身上,而你自己却从未真正了解的而力量,怎样才能弄清,您与他人的沟通和信任到底能深入到什么程度,这些,就是拓展的真正意义。拓展训练由此应运而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培训形式。
在从事几年的拓展培训工作后我深刻的发现,要想达到理想的培训效果,不仅需要培训师具有较强的课堂掌控能力、广泛的知识面,整个培训的前期调研,培训实施,回顾总结等环节联系紧密都是不可或缺的。下面就以上问题简单的阐述。拓展培训必须遵循的学习圈: 体验——分享——交流——回顾整合——应用(循环往复):
体验:此乃培训过程的开端。参训学员投入一项活动的过程中完全是自己做,培训师不做示范或讲解。
分享:有了体验以后,参训学员要与其他体验过或观察过相同活动的队友分享他们的感受或观察结果。
交流:分享个人的感受只是第一步。循环的关键部分则是把这些分享的东西结合起来,与其他队友探讨、交流。
回顾整合:是要从经历中总结出原则或归纳提取出精华。具体做法:对所有学员顺利完成任务给予鼓励;努力让每一个学员都发言,对于每一个学员的发言都应该予以充分肯定;注意不成功学员的表现,注意表现突出的学员;让学员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引导学员从项目中体会出深刻道理,所有道理应该是通过学员自己悟出来,而不是培训师“填鸭式”的讲授;注意培养学员的团队学习精神,要求每个学员自始至终保持对活动的参与;可以引导学员对其他学员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培训师担当的角色及能力
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培训师要全程参与拓展训练项目的各个环节,在培训过程中培训师应担当起导演、催化者、主持人和现场管理者的多重角色,作为拓展训练项目的真正实施者,通常对拓展训练师的要求较高,既要熟悉器械、场地,又要具备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技术、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培训师在进行缜密的课前准备,拟定拓展训练方案的时候,至少准备一套备用方案来应对拓展训练课程实施时出现的变化,如自然的因素的影响培训过程中突然下雨,送配方培训人数与先前的较多或较少等意外发生的情况。培训师要灵活应对突发事件的发生。此外,拓展训练中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在培训步骤设计上要充分体现“体验式培训”的特点。如开始的破冰、热身是让大家在欢快的活动氛围中彼此更加了解熟悉,培训师在此担任的角色是组织者要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及应变能力;“空中单杠”是要学员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的个人项目,当学员站在8米的高空恐惧时,培训师此时的角色不仅是保护着更是引导者,培训师巧妙地语言和鼓励的话语能激励学员克服恐惧的心理,从而挑战成功;“信任背摔”就是要让队员们首先体会到团队成员间的信任和真诚及换位思考,此时的培训师不仅是组织者还是引导者,还要注意保护学员的安全等责任;在天梯这项活动中更能体验的是合作与付出,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整个训练过程中各项内容,环环相扣不宜或缺,而且要在整个训练全面而细致的科学管理过程中,拓展训练的培训师在培训实施时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启迪性原则、参与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和严格性原则。
三、培训过程的精细管理,更有助于培训目标的实现
将管理职能贯穿于训练前和后以及整个训练过程中。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方面,注重训练过程中的管理;另一方面,不仅仅只注重拓展训练本身,还要关注训练前的调研、沟通以及训练后的强化等工作。对于受训单位前期的调查和有效沟通,通过了解受训者基本情况,科学合理的设计培训计划;培训效果测评表。根据前期调查得到受训方的基本情况,由资深拓展培训师对该组织的现状及需要解决的问题,制定出训练的设计方案。确定培训的重点项目和常规项目,以及培训工作的重点;确定本次培训需要进行的课程设计;确定培训计划和培训预算等。与送陪单位负责人进行面谈或电话联系等方式,进一步确认培训需求、签订协议,准备培训。培训师在刚组建团队时要有严格的纪律,拓展训练机构还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精细的培训流程。
四、拓展训练效果的持久性
训练效果短暂,难以持久。就培训而言,效果的巩固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拓展训练培训的后期强化没有跟上,造成了学员在“拓展训练课堂上激动,回到工作岗位上复原”的局面。怎样才能保持训练效果的持久性呢?
首先要正确认识拓展训练的核心概念,参训者对于拓展训练的认识不够,在实际培训工作中,参加培训的许多单位和组织对拓展训练的效果期望值过高,他们认为通过一天或几天的拓展训练就可以将团队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定位错误。长久以来,在企业实践中,人们都偏离了拓展训练的核心定位——“团队熔炼”,将五颜六色的管理概念包装在拓展训练身上,从领导力到高效沟通,从卓越销售到时间管理,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结果却让人们坠入五里云雾,搞不清拓展训练到底要带给大家什么。而又有甚者将拓展培训看作是娱乐项目玩玩就好的态度。其次培训项目单一没有创新,不管培训对象是机关干部、企业员工、还是学生,都是一个培训方案一成不变。这就将本该是技术含量高、针对性强、复杂脑力劳动的拓展训练,流于形式变为简单重复的体力活儿。训练中的管理是粗放式的不够精细化。以上这些这都是导致培训效果不佳的原因所在。课程设计和创意是拓展训练的灵魂,在企业的实践操作中,一个团队是不会参加两次雷同的拓展训练的,不仅培训地点需要每次不同,拓展训练的内容设计更是要不断更新。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的因素,那就是足够的时间。一方面,出于可以理解的原因,企业希望用最少的投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培训回报;但这一切造成了拓展训练的效用低下,一个团队缺乏足够时间的融合、沟通、互相扶持,如何形成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呢?所以,拓展训练的时间也不宜少于两天。少于两天时间,人们将缺乏相互之间的充分交流和了解,缺乏共同面对困难所激发出的团队情谊。一天或半天的所谓拓展充其量只能起到散散心,娱乐大众的作用,与真正的拓展训练相形甚远。更谈不上效果了。拓展训练的效果只与深度有关,与次数无关。拓展训练不在多,而贵在精!一次震撼人心的拓展之旅足以让人获益匪浅,受用终生。
那么由以上几点得到一个结论:对于拓展培训要有正确的认识,培训项目要有所创新,需要培训的机构和受训的组织共同配合来完成。要有相对充足的培训时间。重复刺激,经常回放参加培训时的照片、录像或者音频资料等。其实生活本身就是体验,将体验联系到工作中,引发出新的体验,进而使体验效果得以延续,这对于培训效果巩固也具有明显的作用。
关键词:拓展训练;高职;体育教学;运用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将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终身体育意识等作为主要教学目的,而传统的过于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难以激起学生学习体育课程的兴趣,不利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升。而将具有趣味性、挑战性的拓展训练教学方式引入到高职体育教学中,可较为容易地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有助于学生各种素质与能力的大幅优化。那么,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如何运用拓展训练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1借助拓展训练,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效率一直处于不理想状态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教学模式过于陈旧、单一与枯燥,很难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会到快乐与有趣,这就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兴趣的激发与维持,从而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明显提升。因此,要想快速提高高职体育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大胆创新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地将拓展训练这一新兴的教学方式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激发与维持学生参与体育知识学习及体育技能掌握的兴趣与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快速跑”相关内容时,教师就可摒弃传统枯燥的单纯性训练教学方法,积极用拓展训练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事先将学生分成5人小组,作为最基本的对抗阻,让组员在设计小组标志与口号的过程中形成很强的集体意识,然后借助引导学生在训练中突出自身特色,并在组员相互交流快速跑经验与鼓励中快速掌握教学内容。教学实践表明,与传统教学教学方式相比,在高职体育教学中应用拓展训练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可大大提高教学方式的生动性与丰富性,而崭新的教学方式更易于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教学活动的热情,并促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长时间学习体育知识与技能。
2借助拓展训练,优化体育教学质量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职体育课程将高效教学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而拓展训练可通过使得学生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快速掌握体育知识及运动技巧,并逐渐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集体荣誉感,从而使得学生都能为实现集体荣誉而努力学习,最终切实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比如,在学习与“跳大绳”有关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可用拓展训练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全班学生划分成均等的8个小组,让他们进行开展跳大绳拓展训练,训练目标是各个小组学生都能在单位时间内(1min)集体完成至少50圈。通常情况下,在跳大绳拓展训练最开始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小组成员知识缺乏默契性,极易导致训练活动不能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引导学生通过相互沟通与协作的形式努力寻求到可以确保大家动作高度一致的办法与策略,比如“通过喊口号的形式调整步伐”等,从而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协作的重要性,并深切感觉到个人对集体的巨大影响作用,然后学生就会自主而积极地调整自己的训练策略,尽可能向集体靠拢,最终高效完成拓展训练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在拓展训练教学法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之间有广泛的交流与沟通,可相互影响与借鉴,与传统的“单打独斗”相比,更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助于整个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3借助拓展训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学生与教师是最核心的因素,他们之间关系如何直接影响了教学氛围的积极性与融洽性高低,并对教学效率的优劣有重大影响作用。将拓展训练教学法引入到高职体育课堂活动中,可大大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频率,有助于师生之间距离的缩小及情感的增进,有助于构建出新型的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为教学方案的合理优化与调整创造良好条件。比如,在学习与“障碍跑”有关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就可用拓展训练教学法组织教学活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从备课环节就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以充分了解学生的体育基础及兴趣爱好,对拓展训练教学活动的意见与建议,借助学生的力量与智慧,努力组织出符合学生兴趣及学习需求的拓展训练教学方案,为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在具体的“障碍跑拓展训练中”,由于师生之间的频繁与良性沟通与互动,教师可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得知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从而可更有针对性调整训练方案与计划,进而快速提高拓展训练活动的科学性与合理性,最终切实提高教学效率。教学实践表明,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用拓展训练教学法组织高职体育教学活动,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他们就拓展训练的方式及细节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探究与交流,可快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助于师生情感的增进,有利于营造出民主、积极的教学环境,从而为高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条件。
4借助拓展训练,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拓展训练,是一种有趣性、挑战性、综合性的体育教学方式,在拓展训练中,学生不仅可在有趣的活动过程中学习体育知识,而且还可在分组协作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荣誉感,并且还可磨练学生的意志力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当前的高职学生普遍具有心理脆弱的特点,他们惧怕困难、比较自我、依赖性强,因此,在高职体育教学在重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增强,从而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与坚韧不拔精神,进而显著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为学生高质量,顺利就业增加砝码。比如,在学习与“单腿站立”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把学生随机分成5人小组,给每个小组发一张A4纸,要求每个小组通过一定的站立技巧让所有成员都能站在这张纸上,并比较哪个小组站立的时间最长就算赢得训练。在拓展训练的最初几分钟内,几乎每个小组都认为5人同时站在A4纸上是不可能的,有几个小组想直接放弃,他们以为教师是在难为他们。当教师提醒大家围在一起试一试时,大家开始尝试各种站法,最后通过多种尝试,大家终于找到可以让所有人站在A4纸上的办法:5人先围在一起相互环抱腰部,其中每人的一只脚站在A4纸上,另一只脚在地面上,当大家准备好后,齐声喊“起立”,地上的脚就快速抬起。教学实践表明,在拓展训练中,学生不仅可较好地掌握体育知识,并且可提高自身解决问题及抗挫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明显增强。
总而言之,将拓展训练教学法应用到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在优化教学质量的同时构建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还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最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出身心健康、品质优良的接班人。
作者:王林槐 单位:新疆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凌寒.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5(1):110-112.
[2]刘长红,熊焰.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4):27-30.
[3]王海燕.关于拓展训练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5(25):118,120.
职业院校的兼职教师主要的工作时间还是在企业、社会中,需要承担着相当重要的生产科研任务,没有较长的假期,没有完整的、统一的学习时间。因此,对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只能以业余学习和自主学习为主。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何开发和展示学习资源,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帮助与学习指导,如何保证培训管理的有效性。网络远程教育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媒体多样性等特性,能够解决师生时空分离问题,可以很好的解决上述难题。通过网络多媒体技术来开发和共享教育培训资源,受训者就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自主学习;依托网络交互技术和学习支持系统,受训者可以取得及时的学习指导和帮助;通过网络培训管理,实时了解和监控受训者的培训状态;通过网络视频技术,可以强化技能训练。因此,通过网络方式来对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是充分可行的。无论是兼职教师的岗前培训还是职中研修都适用。那么,就很有必要设计一套网络化的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系统。
二、网络化培训系统构建
兼职教师的计算机和网络操作的水平一般不高,因此系统设计时对于客户端的要求:硬件简单、操作简便。在兼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中,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技能并重,学习支持环境也应完善。因此,这套网络培训系统就包含三大部分:教育教学知识学习平台、教学技能训练平台和学习支持平台。
1.硬件组成
在培训系统的硬件方面的投入主要在服务端,需要架设服务器环境。需要有Web服务器,支持动态交互功能;视频流媒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必要的网络服务设备,如交换机、路由器等。对于客户端要求比较简单,仅仅需要能够联网的、带有摄像头的计算机即可[5]。
2.软件方面
服务器端需要安装Web服务器软件和数据库软件。安装培训上述的三大平台软件即可。客户端仅需要安装浏览器即可,适当安装服务插件。
3.系统功能
(1)教育教学知识学习平台:提供针对兼职教师设计开发的教育教学相关的知识性内容,供培训者学习。借助平台,可以实时学习内容,运用图文声像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知识内容,供学习者自主学习;学习指导和学习建议;提供丰富的学习拓展资源;及时更新知识内容。
(2)教学技能训练平台:对受训者的教学技能通过视频流媒体技术,进行点播指导、演练录制与、点评与纠正。培训前,提供优秀教学技能示范视频供受训者点播学习;针对各项技能或任务,对受训者所设计的教学技能训练方案进行交流,点评与修改;技能演练时,可以进行实时录制实况录像,视频存放于服务器上;也可以通过小软件在后台录制,在合适时间地点上传到服务器;专家、学伴等人员点播演练视频,进行点评;受训者查看点评反馈信息,进行自我修正;对于训练中出现的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资源进行归档,以供其他学习者学习借鉴。
(3)学习支持平台:为学习者提供必要的学习帮助和指导,设置相应的学习环节,进行培训管理,确保培训的效果和质量。当然此平台需要前面两个平台紧密结合。在此平台,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和讨论;可以进行疑难解答;布置、提交、批阅和反馈毕业的课程作业;可以进行适当的单元练习,甚至进行课业考试;引入兼职教师所在职业院校的专任教师作为受训者的学伴,参与培训的全过程;进行必要的培训管理,确保培训的进度和质量。
三、系统的特点与作用本培训系统的特点主要如下:
1.知识与技能并重,强化技能训练的实效。借鉴微格教学的思想,运用视频流媒体技术保证教学技能训练的有效性。
2.投入低、使用简便。客户端基本不需要增设任何硬件,不需要安装软件即可学习,操作简单易行。
3.完善的学习支持功能,确保培训效果。通过展示、讨论、答疑、练习、考试、点评等互动支持环节,降低学习难度,强化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确保了培训的有效性。
论文关键词:职业素养;训练;养成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影响和制约职业素质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受教育程度、实践经验、社会环境、作经历以及自身的一些基本情况(如身体状况等)。
中职教育是培养行业需求的中等实用型人才的教育。学生就业岗位主要在各行业的生产一线,如何在中职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效实施学生职业素养教育,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是摆在职教工作者面前现实的课题。武汉市仪表电子学校内2006年开始,着手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系统训练和养成,探索出一套职业素养的管理目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学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标准设定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及内谷,以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为主导构建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课程体系,以岗位基础课及岗位课程为主体开展行业职业素养教育;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课程,即以学生职业素养养成训练基地为载体,开展系统的学生团队协作、交流沟通能力、执行力、创业能力等职业素养强化综合训练;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日常训练,即将职业素养要求与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相结合,探索并建立适合专业实际的职业素养养成日常训练载体,将职业素养养成渗透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管理中。职业养成教育贯穿于整个在校期间,分别在六个学期实施,具体如下:
一、学生职业习惯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第一学期)
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养成教育。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如个人缺乏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很难取得突出的工作业绩,更谈不上建功立业;从企业角度来看,唯有具备较高职业素养的人员才能实现生存与发展的目的,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节省成本,提高效率,从而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从国家的角度看,国民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正因如此,“职业素养教育”才显得尤为重要。
在专业方面,强调安全规范操作、爱惜电子测量仪器,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在教学中体现企业岗位要求;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培养工作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强化企业5s管理的必要性,并贯穿于实习过程的始终。在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方面,设计了为期3周的职业素养强化训练周,请部队教官进行军事化训练,其间穿插课堂行为规范(起立、坐姿、课堂礼仪等)和课下行为规范(清洁卫生、仪容仪表、待人接物等)的项目训练等等。
二、学生职业化行为养成训练(第二学期)
中职生从学校到社会人、再从社会人到职业人、再从职业人到企业人,学校在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专业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将学生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以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弥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资源和手段的不足,我校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的基础上,针对企业要求,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增加“从学校人向职业人转变、职业人向企业人转变”的培训过程。
在教学中,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育教学模式,推行“教、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倡导问题导向课程教学模式、技能导向课程教学模式、课堂与实习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课程教学基本模式,既有力地提升了专业技能教育实效,更使得职业素养培育理念深入人心。
在具体操作中,为了培养学生“文明、规范、服从、吃苦”等职业素养,根据当前学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用人单位对员工职业素养的要求,我校制定了一套“学生职业素养强化训练方案”。此方案包含队列训练、理论课程、拓展活动三个方面的内容。整个训练从最简单也最基础的站立行走、吃饭叠被、礼貌问好等日常行为规范开始,以此为突破口强化学生的素养。理论课程以教育学生做个感恩的人、有责任的人为主旨开设一系列相关课程,通过对学生心灵最深处的震撼从而达到警醒的作用,感恩课堂让学生重新回头再找找平时被忽视的父母之爱,再想想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用心感恩、学会用情感激。拓展活动告诉学生,人的一生就是在不断承担责任,解决问题。人生大舞台角色很多,每个角色都赋予我们不同的责任,全心投人做自己应做的事,不逃避、不推诿,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同时邀请用人单位人事部门领导为学生讲解企业选拔人才的标准,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每一个环节都是以用人单位需求为标准,以提高素养为目标,军事化的管理与理论、思想教育从内、外两方面同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地引导,进而达到短期强化的目的。
三、专业的职业特点强化(第三学期)
在全面实施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将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贯穿融入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将职业核心能力教育融人到职业素养培养全过程。坚持“高素质、高技能”并重原则,把“高素质”养成和训练工作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全面融入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及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坚持日常养成与集中训练相结合;坚持校企合作。系列的职业素养养成训练,完善的保障体系,使学生的职业定位、职业意识、职业规划“从无到有,从低到高”,逐渐具备了一名合格“准职业人”应有的素质。
在专业教学实施时,模拟企业的用工要求,提高专业技能的熟练程度。如电信专业的电子技能实训,在第一学期时,要求学生每十分钟焊30个合格tht穿孔焊点,到了第三学期,每十分钟需焊100个合格的tht穿孔焊点,并且还要熟练掌握表面贴装的贴片元件焊接技巧,通过螺旋上升的技能训练,强化专业技能。通过各种渠道,利用教学实习和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和学校的无缝对接。例如,采用工学交替的教学管理办法,将电信专业学生送到富士康进行为期3个月的smt生产线实习,亲身感受企业对员工的要求,学习最先进的电子工艺技术,返回课堂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适应岗位发展的需求,为日后成为合格企业人做好准备。
四、准员工培养计划(第四学期)
职业素质的养成受管理和教育的影响。许多在校比较调皮的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其职业素质能够得到很快提高,这和他们身处完全真实的职业情境密切相关,尤其是真实职业情境中的管理要素对员工素质以及能力提高能起到非常有效的影响作用。简单地沿用道德教育的说教是无法有效地培养职业素质的,必须的途径是通过职业情境的建构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因此,在情境建构过程中,如能有意识地引入企业管理要素,将达到职业素质培养与职业能力开发相互促进的效应。
在教学和日常学生管理中,学校从企业认知、职业定位、职业心态、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团队合作、有效沟通、企业先进生产方式、时间管理、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找准职业定位。通过典型案例,教育学生要把敬业当成本份,培养学生的企业归属感,渗透企业文化教育,强调职业道德操守,加强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认识其即将就业的职业世界,强化其作为工作者的角色意识,激发其发展的愿望,是有效培养职业素质的前提途径。在实训过程中,加强学生抗压能力的培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处于稳定和平的状态,大多数年轻人没有经历过磨难,尤其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他们大都受到家长的过度保护。现在很多企业在招聘员工时要考察应聘者的工作持续性,因为工作持续性是抗压能力最好的标志,不少员工是因为压力大而选择频繁的跳槽。通过在实训教学中逐步加大工作量,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抗压能力,寻找适合自己的解压方法;教会学生学会求助,要有团队意识,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要及时求助于他人,这对缓解压力很有帮助。
五、全程跟踪顶岗实习,形成良性循环(第五、六学期)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为保证职业素养教育的连续性,我校每五十名学生派驻一名顶岗实习管理老师,顶岗老师在生产一线,了解新技术、新工艺,以便提高教学能力。同时,顶岗实习老师驻厂期间,全程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及时疏导学生的职场压力。
关键词: 电磁环境; 电磁频谱; 管控; 基地训练
中图分类号: TN911.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373X(2013)09?0031?03
未来信息化战争,电磁频谱使用和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乃至战争的成败,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美军认为“获得全频谱作战优势,是21世纪美军军事战略的制高点”。为了使基地训练更加贴近实战化,必须对信息化条件下的电磁频谱管控问题给予高度关注,在此背景下,加强基地训练中电磁频谱管控研究就显得尤为迫切。
1 基地训练中电磁频谱管理现状分析
频率管理包括频率的划分、规划、分配和指配,是电磁频谱管理的核心内容。复杂电磁环境下基地训练电磁频谱管理的一般方法为频率分配、频率指配与频率保护。随着我军电子信息装备建设的推进,在基地,多项任务并行已经常态化,且执行的领域不断拓展,层次不断提高,体系对抗特点突出,实战性、对抗性、动态性显著增强,联合训练任务与试验任务明显增加。
1.1 基地训练中电磁频谱管控现状[1]
以往基地训练中,在任务开始前通常采取的电磁频谱管理手段中,有用频台站管理、频率管理等。在任务进行中采取的战场电磁频谱管理手段主要是战场电磁环境监测与干扰查处。
用频台站管理主要包括用频台站设置管理,用频台站使用管理以及用频装备研制、进口生产、购置管理。在基地训练中,用频台站的设置管理体现在任务筹划中科学选择受(参)训装备以及批准(划分)不同台站的开设位置等。
频率管理主要区分频率分配、频率指配和频率保护;如在某年并行进行的试验和训练任务中,曾采取给两个任务分配频段方式实施电磁频谱管理。在某项训练任务中,面对面训练阶段对通信部队的单要素训练由导演部对红蓝双方实施指定频率、指定工作方式工作,并在必要时给各个任务下发“保护频率表”。
利用电波监测装备对训练区域内的发信设备进行电磁频谱监测,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工作频率和发射的带宽,信号场区和频谱,调制和信号解调,无线电频谱利用情况监测,未登记的不明电台监测,信号测向等。干扰查处的程序一般为:受理受扰申诉、确定干扰源以及处理有害干扰。
1.2 原因分析
虽然基地训练中电磁频谱管理已经涵盖了电磁管理的全部内容,以前的频谱管理手段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基地训练任务的顺利完成。但是随着任务综合化、大型化以及多样化的转变,基地训练电磁频谱管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专业化不够,精细化不足,而且集中体现在任务前管理,对任务中发生的电磁干扰等违规行为缺乏及时的应对措施。主要表现在:层次较低,装备尤其是查处干扰装备较少,功能不强,新技术、新装备欠缺等。
2 复杂电磁环境下基地训练电磁频谱管控
面临的挑战
2.1 民用电磁环境复杂,有一定的管理协调难度
基地训练毕竟不完全等同于部队作战,管理民用辐射源需要与地方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商,民用辐射源涉及的单位可能有广播电台、电信企业、航空业务、气象和公安交警等,一些可能是关系到应急防汛与民生等公共事业,有一定的管理协调难度。
2.2 复杂电磁环境下参训部队多、设备数量大、型号种类杂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基地训练中,通信、电子对抗等任务都同时展开,可能同时涉及十几个部分队,数十种型号上千台套的用频装备,且由于训练多方集中在一定区域内共同使用有限的频谱资源,势必会进一步恶化训练场电磁环境,产生出的大量电磁辐射,不仅会造成训练各方互相干扰,制约武器装备性能的发挥,而且会严重影响训练的效率。
2.3 基地训练中没有成立专门的电磁频谱管理机构,电磁频谱缺乏统一的管理
在以往的基地训练中,还没有成立专门的电磁频谱管理机构,加之参训部队分散、协调难度大、频谱管理意识薄弱,对训练中的频谱缺乏管理,使得频谱划分利用不尽合理,电磁问题日益增多。
2.4 装备用频问题突出,存在自扰互扰
以通信部队基地训练为例说明,训练中需要用到集群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地域通信网、接力车、卫星通信装备、双工移动通信系统、数据链、短波/超短波侦察干扰系统以及数量较多的短波电台、超短波电台和战术协同电台[2],这些用频装备频率大都集中在几百兆带宽的频段范围内,且其型号众多、性能各异、用频装备间频段互有交叠、阵地布设有限,装备系统内会产生的不同程度的自扰,装备系统之间也会产生互扰。如果自扰和互扰问题不能得到较好的解决,严重的情况下,不但会影响用频装备作战效能的发挥和参训部队的训练效果,而且会给基地训练的导调与评估带来困难。基地训练时频率使用势必非常拥挤,有时频率选取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对训练效果产生负面影响。
2.5 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提升了电磁频谱管理的难度
随着码分多址、时分多址、扩频、跳频等新的调制技术的发展,电磁频谱管理从一维频率管理向频率、时间、空间、调制方式四维管理方向发展,多个用户可以互不干扰地共用同一个频率,频谱利用率显著提高。随之而来的管理难度势必显著加大。目前还没有诸如频率管理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用频装备模拟仿真系统、宽频带无线电监测系统以及自动化干扰分析系统和卫星干扰定位系统等电磁频谱管理的有力工具。
3 加强电磁频谱管控的建议和措施
3.1 建立直接为基地训练服务的电磁资源管理工作制度
严格落实建立基地训练场区部署的电磁资源报批和协调制度。电磁资源的使用是在资源管理部门授权下的分散使用,但最终的资源管理权不在使用资源的部队,而是资源管理部门,部队进行基地训练场区部署时,应按照资源报批协调制度,经批准后方可使用。资源报批协调应由专门分管训练的部门牵头,资源管理部门主办,电子对抗等相关部门参加,对现有使用资源的主战装备和电子信息装备的试验训练部署进行频率审核,限期解决和纠正频率重叠、辐射超标等严重问题。
要将基地训练地域内所有用频装备进行综合管理和控制,最大程度地提高训练效益。要确立一盘棋的思想,切实把有限的频谱资源统起来,管起来。频率使用时发生矛盾在所难免,当军用和民用矛盾时,民用要让军用;当进攻和防御矛盾时,防御要让进攻;当下级和上级矛盾时,下级要让上级;当次要方向和主要方向矛盾时,次要方向要让主要方向,确保重要部队、重要时节、重要方向、重要行动的用频优先[3]。
3.2 建立电磁资源使用控制和备用制度
复杂电磁环境下基地训练时,为了既能保持电子干扰的灵活性、有效性,又不影响己方使用的电磁资源,需要在基地训练全过程进行动态、连续不间断的协调。主要通过使用联合保护频率表、电子目标数据库、电磁资源协调图等工具,采取频域分离、时域错开、空域分割、信号分离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等方式,协调电子干扰与资源使用的冲突。
3.3 强化电磁频谱管理的意识,切实加大电磁频谱管理工作力度
对参训部队的官兵进行频谱管理教育,要树立强烈的电磁频谱管理意识,提高做好频谱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美军针对在历次局部战争中存在的“重装备,轻频率”的倾向,强调树立“频率和子弹一样重要”的意识[4]。我军也应该在树立管装爱装同时加强管频爱频的意识,像使用装备一样使用频率,像管理装备一样管理频率,像组织运用火力一样组织运用频谱,要把频谱管理作为军事斗争准备的一项重要工作抓好。
3.4 合理编配使用电磁频谱管理机构和力量
目前世界各国对电磁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都对用频秩序进行了严格规范,尤其重视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法规和加快管理手段建设,如美军从国防部到各军种、各军种司令部、军、师级单位都有专门的频谱管理机构。为了提高受训部队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基地训练效率,应在基地训练指挥机构、各参训部队指挥机构和指挥所构建上下一体的基地训练电磁频谱管理体系,专门统筹组织基地训练场区电磁频谱资源的试验和管理,尤其对基地训练中电磁频谱工作频段划分、电磁辐射能量限定、电磁环境动态监测、电磁干扰有效查处等,统筹做出计划纳入到总体训练计划,并组织好协调。电磁频谱管理力量应集中使用,统一编组。
频谱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包括:形成和分配电磁频谱使用计划;制定周期更新和分配训练频率表;为训练频谱使用提供管理和技术支持;协调军队内部以及地方频谱使用单位,解决突发事件和冲突。
3.5 制定科学、可行、管用的频谱管理方案
频谱管理方案是制定受训部队复杂环境下训练方案的重要部分,是各级参训部队实施频谱管理、使用、协调的主要依据和基础。
频谱管理应该包括的主要内容[5?6]如下:
(1)频谱的使用需求。各个导演部、参训部队、导调与评估要素由于装备、编制的不同,其对频谱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频谱管理方案应根据各要素需求,对各要素频谱的划分以文件的形式进行确定。
(2)频谱使用的计划。频谱使用计划应该适应训练总体计划和阶段性的训练计划。频谱使用计划要清楚、准确、详细,以保证各参训单位能够理解和遵守。
(3)训练场电磁态势评估。在训练实施的过程中,准确评估训练场实时电磁态势,可提高频谱的利用率和频谱管理计划的可执行性。
(4)解决频谱使用冲突的方法和途径。在训练过程中,可能产生来自各训练单位或者地方频率使用单位频谱使用冲突,或者自然干扰等各种频谱管理的突发事件,而各单位又很难依靠自身能力加以解决,频谱管理方案必须提供汇报和解决频谱冲突事件的方法和途径。
3.6 积极应用频谱管理新技术,建设频谱监测与管理新装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新技术不断涌现,为战场频谱管理系统提供新技术,或影响着战场电磁频谱管理技术的发展。典型的频谱管理新技术主要包括:认知无线电与动态频谱管理新技术、基于Web/自动化的频谱管理技术、频谱复用技术、军事网格技术和智能频谱管理技术等。尽快将这些技术中的一种或几种以不同的方式应用于基地训练中的电磁频谱管控,建设一定数量的频谱监测与管理新装备,势必可极大提高基地训练电磁频谱管控水平,有助于提升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基地训练效益。
4 结 语
基地训练中电磁频谱资源的管理,主要是通过对电磁频谱作用空间、工作时间、工作频率和辐射功率的管理和控制,以实现基地训练场区空间内各方电磁频谱的有效使用,进而保持适当的基地训练场区电磁态势。在分析复杂电磁环境下基地训练中频谱管理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复杂电磁环境下基地训练电磁频谱管理面临的挑战,给出了一些频谱管理的建议。在具体训练中有些建议可能还有待验证。在基地训练中实施电磁频谱管理也应具体对象具体分析,切实可行完善的频谱管理方法还有待继续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汝群.战场电磁环境[M].北京:出版社,2006.
[2] 刘建中.机动通信与指挥控制系统组织运用[D].武汉:通信指挥学院,2007.
[3] 董卫.复杂电磁环境下信息作战运用几个问题的思考[J].信息对抗学术,2007(5):17?19.
[4] 袁文先.从战略高度认识并加强电磁频谱管理[J].信息对抗学术,2008(1):4?6.
一、立足课堂教学,开设美德课程,进行学科渗透
1.传统美德走进校本课程。
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美德课程的开设和校本教材的开发、使用,能够使美德教育系统化。我校在自编教材《中华寓言故事》的基础上,搜集和整理了一系列中华传统美德材料,包括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美德故事等,以年级为单位精编成册,每册包括爱国孝亲、诚信守纪、修身处世、勤学立志、自立自强等篇章,作为传统美德课程校本教材,题名“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供1~5年级学生使用,为课题实施提供了材料上的保障。与此同时,每周开设一节校本课程――美德教育课,班主任担任美德教育教师,从人员、课时、内容上提供保证。这样,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和对校本教材的拓展阅读,系统地去感知传统美德故事,了解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杰出的人物和为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对自身的成长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学科课程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学科渗透,即通过各学科教学,把传统美德教育内容渗透给学生。教师不仅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更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情感体验,从而使学习成为学生获取新知和丰富体验的过程。
教科书中通常蕴含着丰富的美德教育材料,为此,我们要求任课教师在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不忘对美德教育内容进行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习惯。以语文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汉语拼音“oe”时,以自编的故事《小燕子回家》引入:“春天到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她看到春天的祖国像一个大花园。她又见到了自己的伙伴:小姑娘、大白鹅、大公鸡。小姑娘正在为明天的歌咏比赛做准备呢,看她张大嘴巴()练声练得多认真哪。她要演唱的歌曲正是《我们的祖国像花园》。大公鸡看到了自己的伙伴小燕子,高兴得欢呼起来‘ooo’,腼腆的大白鹅不好意思地弯下了长长的脖子,样子就像‘eee’。让我们也到这美丽的花园里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吧。”在这个美丽的故事中,学生们聆听、模仿、展示,不仅掌握了“oe”的音和形,也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幼小的心灵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二、拓展美德资源,创设传统美德教育的校园文化氛围
校园环境对学生教育起着潜移默化的熏陶和启迪作用,一个布局合理、生机盎然、整洁优美、宁静有序、蓬勃向上、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必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1.创设美德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感染学生。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创建优质管理文化的重要途径。为营造美德教育氛围,我们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承和发扬、美德和美育、规范和成长、体验和分享相融合,发挥潜在教育功能,走内涵发展之路,寓教育于方寸之间。
教师层面:作为管理者,我们坚信,任何人都可以在充满激情的工作中体验自我价值实现的满足与幸福,也都有收获成功人生的可能,但是工作的质量往往来源于面对工作时的态度,推诿、拖拉、寻找借口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我们希望“不找任何借口”成为大家面对事业时的严肃态度,成为全体教师做人成事的准则。因此,“工作中拒绝任何借口”成了我校教师自觉遵行的行为文化,每一名教师力争成为传统美德的践行者。
学生层面:从掌握文明语言起步,把最基本的文明语言“请、您、谢谢、对不起”作为必备的交际语言;把最朴素的动作“鞠躬、行礼、示意、微笑”作为待人接物中传递的和睦举止;把“不打架、不骂人、不比吃穿、不乱花钱、诚实守信”等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作为最起码的道德认知和健全的法纪意识的保证;传颂“爱国、诚信、正义、为公、奉法、尊长”的美德故事,使传统美德精神深入人心;了解汉字的演变和发展,增强民族自豪感;将《论语》作为校本教材中文字凝练的智慧导语,让学生理解“君子”与“美德”的深刻内涵。
六个楼层的整体设计,寓美德故事图片与文字于一体,不仅是一种智慧的引领,更是美德承载的最高境界,于无声中成为师生心灵品位的高尚追求。
2.让学生理解、融入美德氛围,涵养品质。
为使学生进一步融入学校文化氛围,我们在校园广播中开设了美德栏目,宣讲传统美德文化主旨及相关内容,让学生对美德教育入脑入心。同时,针对学生因分布楼层和行走路线所限而无法全面了解学校整体文化布置的情况,学校组成文化氛围宣讲小组(由学生担任宣讲员),以班为单位组织专题参观活动,达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三、分解美德教育目标,细化规范训练点
1.以“着力培养一个好习惯”为抓手细化文明礼仪,强化落实。
美德成块:依据学生年龄特点,本着“小、实、活”的原则,出台了包含礼仪常规要求、劳动教育要求、公德要求、诚信要求、学习要求等的《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把美德教育内容细化分解为阶段性的习惯养成目标和文明礼仪要求。在教育手段上坚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集和再现学生生活学习的场景,以讨论、座谈、反馈的形式,情理结合,学生按具体要求去做;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每学期评选出文明学生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熏陶和训练,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涌现出一大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文明班集体。
规范以点:将美德教育内容细化规范为一个个训练点,内容渗透到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起床、上学、回家、卫生、作业等方面对学生一天的行为设定相应的标准,分周训练实施,定期检查反馈,并以每周填写“笑脸卡”的形式记录学生行为变化的轨迹。通过《朝阳小学日常行为规范训练方案》《朝阳小学行为规范训练细则》、校园“笑脸卡工程”等,将一条条规范立体化、形象化,提高了学生遵守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规范内容走进学生的心中,内化为积极、健康、文明、向上的行为习惯。学生们主动自觉地遵守一日常规,学校秩序良好。
2.开设礼仪讲坛,举手投足间传承文明。
我们立足校情,依据《朝阳小学学生成长系列要求》的要点,编写了《朝阳小学学生礼仪规范》系列校本教材,借助学校红领巾广播中的“礼仪与我同在,文明与我同行”栏目,开设礼仪讲坛。在落实措施上,以年级集会的方式上大课,开展礼仪要点的专题讨论,通过抽测、观察、知识竞赛、擂台赛、表演赛、问卷调查等方式,保证知、情、意、行等环节的统一,让责任与文明同在,理解与行动并行。
四、活动引领,制度规范
1.综合实践活动成为美德教育的载体。
综合实践活动由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劳动与技术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等方面内容组成,其宗旨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促使学生关心国家前途命运、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并进一步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学生发展的联系,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开展“童话进校园”活动。我校学生中约有70%是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大多家境困难,父母多为低收入、重体力劳动者,无暇照顾孩子,亦无力为孩子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为此,我们开设了电影课,让童话、美德故事走进课堂,走到学生身边,实现美德教育立体化、日常化,从而有效地弥补了一部分学生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华勤学故事》《中华美德故事》《二十四孝故事》《经典童话故事》等动画片、木偶剧,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氛围中感悟传统美德,懂得敬老孝亲、自立自强。
(2)在校园广播中开辟“心灵品读”栏目,通过分享励志成功的哲理故事,帮助学生提高思辨能力,塑造美好心灵,并把哲理故事与学生日常行为表现相结合,丰富了学生的情感,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强化了学生的道德情感,使其道德行为找到了最有力的情感支撑。
(3)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结合各种节日、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师节组织敬师会、表彰大会,国庆节组织书画摄影展,清明节举办诗歌朗诵和故事会;六一期间,除举办传统的庆祝活动外,还组织开展“我心中的老师”演讲比赛、“中华传统美德”知识竞赛等。结合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工作,举办“传统美德伴我行”手抄报比赛、“中华美德代代传”故事大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主题征文和班队会活动、“小小校园导游员”美德宣讲活动等。学生们还在科技活动中体验探索的乐趣、创造的艰辛,感受科技的魅力;社区实践活动中,学生们践行公益精神,感受参与和奉献的快乐……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成为美德扎根在学生心中的重要途径。
2.学校、班集体制度形成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