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离合器实训总结

离合器实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8: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离合器实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离合器实训总结

篇(1)

【关键词】自动变速器 行星齿轮变速系统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3B-0091-02

目前轿车用的自动变速器多采用行星齿轮传动,即辛普森轮系或拉维娜轮系。利用电控系统、液压控制系统进行组合控制,通过各接合元件的状态变换,给行星齿轮系提供合适的传动比,整个机构比较复杂。为此,要学习掌握自动变速器原理与维护,则首先应学习行星组合传动原理。本文试针对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系统教学,采用递进式一体化五课教学法,使复杂的自动变速器行星齿轮变速传动的结构简单化、抽象的原理通俗化,让学生更易于掌握自动变速器行星齿系构造与传动组合知识,提高教学效果。

第一次课:先让学生自行拆卸,初步认识各元件,查找各连接关系。

教师带学生到实习车间,按教学安排针对某种类型的自动变速器进行外观整体观察。教师讲解外部总成附件的作用,特别是与自动变速器的连接关系 (如起动机、变矩器、输入轴及输出轴)。学生分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拆卸液压控制阀板总成 (不必分解),继而逐步从输入端向输出端拆卸行星齿轮系。分解自动变速器行星齿系总成,识别零件,如行星系的齿圈、行星架、太阳轮、液压离合器、液压制动器、机械单向离合器、输入轴、输出轴,并了解其基本构造及其作用。要求学生能在工作台上把行星齿轮变速器机构进行顺序摆放,并能按要求组合,训练学生通过实物亲自体会、理解掌握各元件的连接关系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再按自动变速器的维修技术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拆装训练(液压控制部分不必装复),训练学生对自动变速器总体结构及各总成的连接关系要求。为下一步学习行星齿轮变速原理做好基础。

此步教学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行星齿轮系的基本结构,八种组合传动情况,能绘制相关示意图,为下一步绘制自动变速器结构传动示意图,分析动力传递路线做好准备。

第三次课:绘制自动变速器结构传动简图。

在前两次课中对自动变速器行星系的学习,根据实物,可以按自动变速器各零件结构位置关系,逐步绘制出自动变速器结构传动的简图,使理解具体化,学生易于掌握。绘图时先了解整个自动变速器有多少排行星齿轮系,输入与输出元件,绘制并定好每一排行星齿轮系的示意图位置,其他控制元件离合器、制动器、单向离合器从前往后逐个添加绘制,同时注意最底线(轴线)需平直,有与外壳的元件放最上面,无关联的元件放在最下方,另外行星齿轮架与行星齿的轴承可不绘制。绘制时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自动变速器实物总成,按各元件实际位置及连接关系亲自绘制,教师做必要的指导即可。如丰田A43DE结构传动示意图(见图4)。

图4 丰田A43DE结构传动示意图

第四次课:分析自动变速器各手柄位的功能。

根据上次课学生绘制的自动变速器结构传动示意图,结合行星组合传动表,进行手柄位逐个分析,执行器工作情况及实现挡位功能。

如丰田A43DE自动变速器结构传动示意图,手柄有PRND2L位,分析手柄处于某位置时,各控制元件的工作情况及实现的功能。各液压离合器、制动器、机械单向离合器结合情况,再与行星组合传动表对照分析,学生可逐步分析PRND2L的动力传递路线、各执行器的工作情况,可列出该自动变速器挡位及元件工作表(见表2,其中2、L位略)。

表2

但要注意,列挡位及元件工作表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一体化递进式教学。学生分小组,先由每组学生独自思考分析,初步列出工作表,教师检查纠正并说明。分析时不仅要结构传动示意图、行星系组合传动表,也要紧密与实物相结合,才能做到少错漏。

第五次课:手动演示行星齿轮变速机构的传动情况。

实训工作台,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利用拆卸下来的自动变速器机械变速元件,根据上次课列出的挡位元件工作表,按每个手柄位置进行分析,该手柄位所实现的功能 (传统挡位),实现某功能 (传统挡位)各液压控制元件的工作状况,此时可以通过行星齿轮机构演示动力传递路线,使传动过程视觉化,原理简单化。学生通过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做中学,学中做”实践,可以把复杂、抽象、难以理解的理论点技能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理论点及易掌握、有感观的技能点。

总之,在自动变速器机械变速章节模块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对象、实训设施设备的不同,采用递进式一体化五课教学法,并不断探索改进与补充完善总结,以使教与学达到极佳的配合,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当然教学目标除传授实用知识及操作技能外,更应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养成的培养,所以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社会上的竞争力与生存技能。同时也要更好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如多媒体、仿真模拟、网络技术运用,提高教学效率。此一体化教学法也可以拓展到其他实训项目,但需根据学科、项目、学生、设施设备的实际情况条件,进行教学进度、课时时数的灵活调整。教师应发挥个人优势,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技能、理论业务水平,在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考核评价各个环节中应该不断借鉴创新、探索,总结出一套具有时代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德友.汽车液力变速器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6

[2]陈国泰.情境教学法的理论杂构与应用[J].教育资料文摘,1999 (3)

[3]魏成国.职业技术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2008 (1)

篇(2)

关键词:汽修高级工;变速器总成大修;教学策划;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7-0131-03

汽车维修一体化课程共有中级工5门课程,高级工5门课程。高级工5门课程如表1所示。5门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可以调整。

“变速器总成大修”共有两个学习任务,分别是“伊兰特轿车手动变速器换挡困难故障诊断与排除”和“索纳塔自动变速器打滑故障诊断与排除”。笔者在讲授“伊兰特轿车手动变速器换挡困难故障诊断与排除”这一学习任务时,发现在教学活动策划、教学实施中,由于实训场地、车辆数量及教师等原因,无法按照预计的6组学生实施教学,因此,课程设计根据现场情况进行了优化。

课程实施过程分析

(一)学情的分析

笔者所授课的班级是汽修g1203班,该班共42人,为本校中级工直升高级工班。在教学过程中,该班共分6组,每组7人。各组中组长的能力均较强,各组水平较平均,但每个组均有2名左右学生学习热情较差,之前的学习效果也较差。学生在中级工学习时,已经学习了如表2所示的5门课程。

(二)教学设计分析

本任务的实施,是按照六步法的设计思想设计教学过程的。如下页鱼骨图1所示,教学过程按照任务分析及检查——制定大修方案——实施大修——竣工检验——总结拓展的过程展开。

(三)教学难点分析

由于本项目在实施时,需要将变速器从车上拆下,在举升车辆、拆卸变速器支架等环节上安全要求较高、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教师必须对每组操作情况进行监控,以保证安全。另外,由于本项目实施过程较长,如果占用车辆过多,就会影响其他班级实习用车,因此该项目实施时,常安排3辆车进行变速器总成大修的实施。这样的安排就会有部分学生无事可做,造成教学现场比较混乱。因此,如何安排全部6个组的实习是个难点。

在总结拓展阶段,要求学生撰写总结报告。通常的做法是教师利用1~2节课时间监督学生撰写报告。但从实施效果看,由于学生的文字水平较差,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专注撰写总结报告,往往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因此,如何指导学生设计撰写总结报告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同时也是学生能力提升的关键点。

课程实施的难点处理

(一)分组教学的难点处理

由于设备无法满足6组学生同时做变速器大修工作,实际上课时仅安排3辆车进行操作,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变速器拆装过程中应做的操作,由一位实习指导教师安排实训。

1.实训内容的选择。学生在中级工学习时已经进行了“底盘简单故障维修”学习,因此,本次手动变速器大修涉及的离合器油更换、变速器油更换均已在中级工学习期间学过。考虑到中级工的学习已经距本次课有近一年时间,因此,选择相关内容比较适宜该班学生。

2.课程中的细节组织。由于担心学生操作时对原来学习的内容不熟悉,因此,对学生安排了简单的考核。考核包含3个题目(见图2),总时间15分钟。考核的结果是,25%的学生能完成第1题,10%的学生能完成第2题,仅有1名学生完成了第三题,可以看出学生之前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安排学生查找现代、大众4s店更换离合器油和变速器油的费用和工时,查找后更提升了学生对本项目的兴趣。

在“变速器总成大修”中,从车上拆下变速器到重新装复需要8课时,因此在安排“离合器油、变速器油更换”项目时,也要同时安排8课时,以保证组与组之间进行互换。由于本项目操作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规范和操作时间,因此要求学生首先按照维修手册将规范的步骤进行整理,然后每人都进行一遍操作。此部分时间约占4课时。之后,教师安排学生进行操作考试,要求学生在20分钟之内按照企业工作要求和检验标准完成两个油液的更换,由教师进行考核,组长记录每个人的操作时间,同时组内其他学生也根据维修手册操作步骤及规范,对

操作人员进行打分。整个实训现场由一位实习指导教师组织,90%的学生均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图3为考核结果图。

从考核结果看,学生基本能按照操作规范和时间要求完成操作,而且在考核过程中态度认真,有的甚至为延长几秒钟去跟组长争取,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总结拓展阶段的难点处理

总结拓展阶段的总结报告撰写,采用了两种方式,一是让学生进行本次任务的总结,时间在1课时左右,二是让学生分组,另给学生途胜轿车、索纳塔v6轿车、奥迪轿车,分别用20分钟时间查看车辆,再用70分钟时间借助网络、维修手册、图书馆资料等,总结不同车型变速器大修的工艺流程和技术难点,这样的安排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利用各种资源学习修车技术。

总结

(一)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实际教学条件不能满足所有师生的设备、场地需要,特别是遇到“发动机大修”、“变速器大修”等项目时,不可能满足所有学生组的操作需要。因此,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项目,设计相关的教学内容,绝不能简单地安排3个组操作、3个组完成工作页,而要明确每个组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这样的教学现场也才能比较容易控制。

(二)在教学过程中,多利用竞赛、展示等手段

原来在该班中有约10名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学习成绩也不好。但在此次教学中,在“两油更换”期间,其中的8名学生均在20分钟内完成了工作,且操作过程符合规范要求,其他几名学生也能在教师指导下在25分钟内完成工作。这正是因为引入了竞争机制。我们将所有学生的完成时间进行排名,同时计算各组人均操作时间并进行组间排名,这样可促使每名学生都认真完成工作,技术好、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自觉去帮助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使得学生的平均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总结拓展是点睛之笔

汽车的种类有几千种,但核心的部件基本相同。学生不可能在校内学到所有车型的维修操作技能。总结拓展阶段的核心就是教会学生一种方法,通过学会修一种车,达到会修一类车。因此,此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能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

总之,通过这个教学项目的实践,我在教学内容设计、教学过程设计中积累了新的方法,希望能对同行教师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赵志群.职业能力与职业能力测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4]陈玉平.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j].企业技术开发,2011(4).

[5]启家.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0(4).

[6]董继明,胡勇.汽车拆装与调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7]董继明.汽车拆装与调整(理实一体化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篇(3)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0-0207-02

机械设计基础课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机电类各专业重要的技术性基础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常用机构基本结构的分析、机械零部件选用及设计能力,使学生初步获得正确的管理、使用和维护机械的基本知识和要领,为后期专业课的学习以及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探索并采用与专业及课程特点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之关键。本文根据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特点,就如何精选教学内容、正确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一、优化课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工程素质

据教育部16号文件对高职机电类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行业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取以突出适用性为原则。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特点是理论性强,涵盖了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工程力学等方面内容,知识点比较多,同时这门课程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在教学安排时,应适当调整理论教学时数,增加一定的实践教学时数。

1.精选并更新理论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调整思路,强调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注重理论知识与工程实际应用相融合。从实际应用出发,围绕机器组成,以工程实际项目及创新能力培养等为主选取知识点;以机构分析、零件选用、机械传动及创新设计为主线,引入能体现机械设计现状的、与日常生活和实际生产相关的新型机构及现代机械设计方法等最新成果,突出技术发展前沿,拓宽知识面,丰富课堂信息量,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完成课程教学及学习目标。

2.贴近工程,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接触本门课程前,学习学生对机械的了解局限于生活之中,缺少工程观念,缺乏抽象思维,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工程实际相结合,但是他们的共性是好奇心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教学中穿插一定的实践教学环节。例如,开课前安排学生参观机构与刀具陈列室,机械原理及机械传动陈列室等;开课三周后,安排学生现场参观典型机械产品和现代化机械加工设备,并进行机械拆装实训,课程学习最后阶段安排实践性创新设计等。这一环节,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工程,建立工程观念,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为课程的深入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3.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实施。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各章节内容的关联性少,学生一接触本课程就会产生“没有系统性”、“逻辑性差”等错觉。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应该怎么教?学生应该怎么学?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对学生引导鼓励。针对需要解决的难题,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分析讨论的措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将教、学、做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才能把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怎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高职学生比较习惯和适合感性认知的教学方式,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以精讲多练为原则,以启发式教育为主,同时注重采用“对比式”、“案例式”、“演示法”、“现场教学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可结合工程案例的分析进行讲解,以理论的应用为切入点,使学生能对基本概念有较具体的认识。对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则采取任务驱动、学做合一、行动导向的现场教学法等,强调以知识为载体,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重在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工程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加深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在求解过程中进一步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取得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机构的死点”内容时,首先播放缝纫机的工作过程以及飞机起落架在降落和起飞时相关工作视频与动画,继而抛出问题:飞机着陆时其起落架为什么能稳固地支撑在地面,起飞时又是怎样收缩回机身的呢?缝纫机脚踏板机构在工作时为什么会出现瞬间卡死甚至反转现象,又是怎样克服“卡死”而继续工作的?等等。学生进行观看视频并思考,随后在与学生相互讨论的基础上展开授课,引导学生对机构的运动进行分析,找出机构死点位置,引出“死点”概念,并对工程中众多实例进行剖析与归纳,说明“死点”在工程中的利用以及传动中“死点”的克服方法。合理的启发式教学法能使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教”与“学”的过程具体又生动,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同时更加深刻地理解并掌握相关概念及原理,提高课堂效率。

2.对比式教学法。对比分析法是通过相关类型的对比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加深对各种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的系统化认识,并学会类似问题的处理方法。例如:在学到压力角的内容时,打破以往传统的授课顺序,先引出压力角的概念,再将齿轮的压力角、连杆机构的压力角、凸轮机构的压力角等加以对比,分析压力角在机构中的共性,判断压力角在每种机构运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机构传动过程中压力角的瞬时变化情况以及对机构传动的影响等,掌握在机构设计时压力角的大小控制等问题。又如:在讲到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时,将常见的等速运动、等加速等减速运动、余弦加速度运动、正弦加速度运动等几种运动规律通过运动方程及运动线图进行分析比对,明晰每种运动规律的运动特点,总结其应用范围,加深理解,便于记忆。在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正确使用对比式教学方法,不但使学生易于掌握机械知识,在培养学生思维方式和创新意识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案例式教学法。实行案例教学的宗旨是为了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例如:在讲解齿轮啮合传动时,首先给出汽车变速箱的工程案例,通过对传动过程的仿真模拟,实现对啮合传动的感性认识,掌握啮合传动的基本原理、类型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可以获得初步的感性知识,以便于后续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4.演示教学法。通过展示各种实物装置、模型、录像等进行的演示法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观察获得对机构与机器等的感性认识,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对于比较抽象的知识点,例如,对于联轴器与离合器的学习,就可采用演示法教学,首先通过爆炸图及动画对联轴器及离合器的结构及工作过程进行分解演示,学生对联轴器与离合器进行感观上的认识,了解联轴器及离合器的构成和应用,再进行理论讲解,使复杂问题简单化、直观化,使单调死板的课堂趣味化。

5.现场教学法。现场教学法是将抽象性的、不易理解的理论知识以现场实物的形式进行直观展现并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学习知识、完成任务;例如在执行“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设计任务时,通过“观看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工作视频―教师现场示范拆装并现场讲解―学生分组拆装并现场提问―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四步走的方法,学生可以掌握带式输送机传动装置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设计时应该注意的事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设计工作任务。现场教学法重在使学生在提高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能力的同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三、合理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性很强,课程内容包括机构工作原理、机械传动等,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语言加粉笔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来表达讲解,课堂信息量较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少课时多内容等矛盾。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广泛采用多媒体技术与手段,充分利用多元化现代技术与多媒体相结合,针对相关知识特点,采用形象逼真的动画、爆炸图、图片等制成PPT、CIA教学课件或教学视频,虚实结合,教学过程中给学习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变抽象教学为直观教学,不仅扩大了课堂信息量,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生动,学生兴趣高,教学效果好。

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手段各有所长,不能互相替代,所以在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应以传统教学手段的成熟模式为框架,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学情不断调整,灵活运用,实现媒体教学和黑板板书教学有机结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结语

职业教育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突破口。教无定法,只有结合课程内容和学情特点,不断挖掘并总结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才能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篇(4)

汽车驾驶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熟悉汽车的主要操作机件、仪表以及开关的位置等方面。接下来,教师应该让学生学会汽车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息,同时应该掌握汽车的基本操作方法,比如起步、变速以及转向等方法。最后,教师应该使学生对各项操作不断熟练,进而达到对各项操作的协调运用。教学难点在于如何使学生能够将这些操作过程从相互协调的角度呈现出来。此外,教师应该向学生强调文明驾驶、安全驾驶等规范,从而不仅提高学生的驾驶技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作为驾驶员的职业素养[1]。

二、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目标设计

第一,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汽车发电机、底盘、车身以及福建这四部分的构造以及主要功能。同时,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汽车的九大系统以及各自功能。此外,适当的时候还应向学生讲解一些汽车的性能、分类以及文化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才能对汽车有一个全面的了解[2]。第二,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认知目标。教师要让学生掌握三方面内容:其一,汽车操纵机件上,应该让学生认识方向盘、喇叭、离合器踏板等;其二,汽车仪表上,应该让学生认识车速里程表、发动机转速表以及水温表等;其三,汽车开关上,应该让学生认识点火、灯光、空调等开关。第三,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技能目标。其一,汽车驾驶前,应该注意上下车动作、车身检查以及上车以后对坐姿等方面的调整;其二,汽车发动机的起动与停息。在汽车发动机启动上,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汽车起动原理,这是由于点火开关被打开,将汽车上的蓄电池与起动机之间的电路接通,通过起动机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从而使汽车得以起动。在汽车停息发动机停息上,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汽车停息原理,这是由于驾驶人员踩下汽车离合器、制动踏板,同时拉紧驻车制动,并将变速杆挂到空挡的位置上,从而使汽车发动机停息。其三,汽车驾驶操作的技术上,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汽车在加速、减速以及转向等方面的基本方法。第四,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情感目标。教师要与学生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两者更加信任彼此。同时,教师要在学生掌握汽车驾驶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对汽车文化的热爱,使学生将学会驾驶技术作为一种乐趣。

三、汽车驾驶课程教学方法设计

汽车驾驶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进行,其一是对学生汽车心智技能的训练,其二是对学生汽车操作技能的训练。在这两方面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以让学生熟练掌握汽车操作技能为主,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汽车心智技能进行有效培养,从而使两者有效结合,不断提高学生驾驶水平[3]。针对汽车基本操作部分内容,教师应该向“教练型”教师角色与“教练型”教学模式转变,采用大众式课堂教学后对每一个学生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汽车驾驶课程教学方法应该随着不同的教学内容而随之改变,但是,针对汽车整体教学而言,它还是有一些共同的方法可循的。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教学的中心,设置的教学情境应该与具体教学内同相吻合;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教练引导模式,同时,在教学结束后应该采用评价机制,对教学内容进行总结,这种评价机制主要包括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以及教师针对某个学生观点进行重点评价并总结教学效果。最后,教师一定要把握教学课时,在有限的课时内注重调动学生对汽车驾驶学习兴趣,并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此外,教师将教练技术引入到汽车驾驶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以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课程内容等方面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目标。

四、汽车驾驶课程教学过程设计

汽车驾驶课程教学包含的环节比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最好能够运用集中教学、过程分解的思路,在具体教学环节中,教师应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具体来说,教学过程设计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学生的安排上,教师应该将所有学生分成小组,最好以15人作为一个实训小组,采用汽车驾驶课程理论与汽车驾驶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其次,在教师安排上,最好给每一各小组安排上5位教练型的教师,同时再安排上5台教练车,即每一辆车应该安排1位教练,同时安排上3位学生;最后,在场地与时间安排上,最好是在800到1000m之间的环形场地上进行训练,时间安排上最好是半天。汽车驾驶课程教学的具体环节设计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其一,5分钟实训准备环节,教师可以采用PPT形式对训练项目进行简要概括;其二,5分钟教师引导环节,教师应该向学生明确训练目标,让学生的训练更有针对性;其三,5分钟演练环节,教师可以按照分组,让学生进行预备练习,同时认识仪表的装置;其四,50分钟的学生驾驶环节,教师让学生进行操作装置的运用,练习发动机起动、停息以及变速行驶等技能;其五,50分钟教练纠正错误环节,教师针对学生驾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学生所犯错误[4];其六,50分钟驾驶巩固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制定的线路内自己进行驾驶练习;其七,50分钟强化练习环节,教师可以增加学生驾驶的难度,让学生经过反复训练,熟练掌握驾驶技巧;其八,5分钟总结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的训练过程,同时也可以对同学进行评价。

五、汽车驾驶课程教练技巧的情景重现

第一,教练型教师创设教练型教学课堂情境。教练型教师向学生讲授汽车基本操作方法。在实训过程中,教练型教师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比如,选择一个阳光和煦的清晨,教师熟练地驾驶着汽车,并载着3名学生来到了一个大约1000m的环形训练场上。第二,教练型教师向学生详细解读训练目标。在训练场地上,教练型教师向学生说道:“今天,我们将用半天时间学习汽车驾驶技术,这是你们的第一节实训课,我会让你们感受到驾驶汽车的乐趣。”教练型教师通过这一段话可以为学生清楚地表明此次训练的目标,同时可以调动学生学习汽车驾驶的兴趣。第三,教练型教师向学生演示汽车驾驶技巧。教师以标准的动作向学生演示踏板切换、操纵杆位置变换等技术,学生们用一种敬畏的心理关注着教师的驾驶动作。第四,教练型教师缓解学生紧张心理。演示完了以后,教师坐到了副驾驶的位置,其中一个学生坐到驾驶座上,由于学生是初次进行汽车驾驶,内心充满了紧张与不安。此时,教师用温和的话语帮学生慢慢回忆驾驶技术,并以微笑示意学生开始发动汽车进行驾驶。在教练型教师的温和指导下,学生紧张的心理得到缓解,从而排除一切干扰全身心投入到驾驶中。第五,教练型教师运用同理心帮助学生训练。学生在驾驶过程中,发动机声音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驾驶速度也是一会儿快一会儿慢,这名学生脸上流露出了一种羞愧的表情,说道:“汽车驾驶好难,我可能都学不会。”教师用温暖的目光注视着学生,以和蔼而又令人信服的口吻说道:“不要紧的,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产生了与你一样的想法,但是,经过慢慢的训练,我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同时我也发现了驾驶的乐趣,我相信你也可以做到的。你先放松心情,注意确保汽车行驶速度的平稳,你再试试。”[5]教练型教师在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的时候能够用一种同理心帮助学生重拾驾驶信心。第六,教练型教师注意训练过程错误的及时纠正。学生在刚开始驾驶时基本上都是与教练型教师一对一进行交流。有的时候,学生在驾驶过程中会出现一些错误,而教练型教师在指导学生驾驶技术的过程中可能也会出现一些失误。虽然,双方都可能出现一些错误,但是,教师与学生认为这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双方通过互相学习,从而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七,教练型教师注重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在这半天里,教练型教师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从引导到观察,不断鼓励学生进行驾驶训练,并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练习,努力发掘学生的驾驶潜能,而学生则在自行驾驶的过程中不断总结驾驶经验,提高自己的驾驶技术。第八,教练型教师注重进行教学评价。在本节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教练型教师让学生做一下自我评价。有一位学生开心地说:“我真的感受到了驾驶带给我的乐趣与信心。”还有一位学生说道:“我将来想要从事教练这一职业。”当学生说出这些感触的时候,教练型教师的脸上也展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六、结束语

篇(5)

 

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汽车售后人才严重缺乏,汽车维修工的培养已经迫在眉睫。汽车维修需要大量的实践经验积累,职业成长周期长;教学设备投入高而且实训损耗也大,教育资源紧缺,严重制约了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一、建设依据

 

依据国家职业标准,通过企业调研和专家论证,我们提炼了321个典型工作任务,涵盖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标准五级、四级、三级的知识点、技能点。

 

二、建设目标

 

围绕汽车维修工岗位职业能力,依据学习情境理论我们为学生创建一个真实的工作情境,通过角色迁移来参主观地感受所学为所用,乐学、好学,有效地解决教学重点。在资源设计中将职业素养融入每一个任务中,一点一滴培养良好的职业习惯,突破教学难点。

 

三、建设内容

 

基于以上目标,软件开发为一个集资源库、情境教学、仿真实训、考核评价于一体的三维仿真技术教学平台。

 

1.资源库设计

 

(1) 详尽、逼真的实物模型

 

资源库提供了汽车各个零部件的三维实物模型,不但包括了发动机、变速器、ABS等汽车主要零部件的模型,而且包括了各类传感器、油路、电路等较小的零部件的实体模型,所有模型都按照实物尺寸建模,反应了部件的真实结构。特别是独创的智能旋转功能使得三维视图的旋转操作更加自如。

 

(2) 二维交互演示动画

 

动画演示采用了交互式二维图形技术,生动、形象地演示了各系统的运作过程和原理。学生可以自己操纵油门、刹车、离合器和档位来控制原理动画的演示过程。

 

(3) 半剖透明运动仿真

 

模型增加半剖、透明等显示方式,学生可以清晰、直观的查看到原本无法看到的系统运行时的内部状态和原理。互动式的设计,使得学生可以自由地切换档位和调节速度,在三维模型的运动过程中看到相应的变化,并给出了相应档位的动力路线的文字说明。

 

(4) 原车资料教学化处理

 

系统电路图来自实际汽车的资料,系统电路图同系统实物图和系统当前的运行状态相关联。例如在电路图上选中零部件,可以查看到相应的实物模型。当系统的运行状态发生变化时,电路图上相应电路状态值(电阻和电压)也会相应变化,可以使用万用表测出改变的值。

 

(5) 教师自主设计故障

 

可以设置1000多个各类汽车的发动机系统、变速器系统、空调系统和 ABS 系统的故障。提供了多种测量工具和手段,包括诊断仪、万用表、排放表、油压表和真空表,用相应的测量工具去测量,在找到故障部件并修复它后,系统的运行状态和故障部件的状态将恢复正常,同时相关的测量值也恢复正常。

 

(6)总成装配标准工艺

 

汽车维修最基本的技能是零部件的拆卸和装配。为训练此项技能,特别设计了零部件的拆卸和装配功能。装配界面分为装配区和零件摆放区,待装配的零件模型有序摆放在零件摆放区,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装配习惯,只有按特定的装配顺序进行装配,才能完成装配任务。否则,将无法装配,并且软件会给出提示。

 

以上资源设计了PPT和PPT接口程序,可以方便调用资源,自由地编制个性化的电子教案,满足不同的教学要求。

 

2.情景教学

 

设计一个学生未来工作的4S店,学生可以在4S店中漫游,根据自己意愿选择岗位主动学习,直接将身份和角色意识融合到职业技能及工作经验的成长中。现在我是一名维修工,直接运用小地图到车间主任处领取工作任务,明确作业项目,浏览工单,开始工作。

 

安全防护,标准作业,检查灯光,完成一项任务,填好工单提交。整个工作流程及作业环境与实际岗位完全一样,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即成功积累一份宝贵的工作经验。

 

3.仿真实训

 

去掉情境的繁华,学生可以直接登录仿真实训,下面我以发动机正时皮带更换为例演示软件功能。

 

开始作业前系统随机设置零件选择框,引导学生预习;进入操作界面,导航栏中设置试题单,学生可以阅读试题单,明确操作内容及作业要求;操作不当软件给予提示,学生还可选择帮助功能,查看作业流程或流程图;当然也可及时向教师求助。

 

完善的配套资源保障了学生“做中学”,教师“做中教”,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助学功能

 

为了更好的发挥助教功能,为教师设计了更多的管理功能,优化教师的课堂设计。

 

登录教师管理界面,教师可以自主设计工作项目,选择车型、工作内容、个性化设置故障点,保存。布置工作任务,多种形式,按照岗位,选择年级、班级、学生,车辆,工作岗位等,添加。不同的学生可以设置不同的工作任务,充分教学的个性化需求。

 

5.考核评价

 

软件自动记录学生的操作过程,对照标准工艺给出评价。教师收集成绩单,对比分析,集中解决共性问题;设置回放功能,师生可以一起查找个性原因,完善知识构建。这样,学习有成果,教学有反馈,保障教学评价的及时性。

 

四、技术特点

 

本软件使用当今最为流行的互联网及三维开发技术,使软件运行更高效更安全。

 

1.使用了最新的ActiveX技术,将软件与网页有机结合;

 

2.使用当今最为流行的互联网及三维开发技术能够良好的支持各类多媒体元素(例如全色图形、视频、3D 动画和丰富音频);

 

3.整体表现形式以三维场景为主,第一人称视角漫游形式体现,使交互更真实化;

 

4.在整体架构上使用了传统的MFC框架,使软件运行更高效更安全。

 

五、设计创新

 

软件的设计创新总结为以下三点:

 

1.资源整合:本软件覆盖5000多个知识点,1000余例人机交互操作教学题材,321项典型工作任务,支撑汽车维修工职业成长学习资源。

 

2.三维场景:国内首例运用真三维仿真交互技术,有别于其他软件的三维动画技术,是仿真技术应用质的提高。

 

3.无限扩展功能:教师可以自主设计开发项目,本软件将成为教师发挥教学智慧的沃土。

 

六、应用效果

 

职业院校的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缺乏感性认识,但是学生喜欢动手,对计算机感兴趣,软件推广以来,在理论、仿真课堂上,受益学生惠及5000余人;更广泛应用于大学生技能提升培训、社会职业培训等领域;也为职业技能大赛提供技术保障与支持。信息化教学应用可以使更多的学生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篇(6)

关键词:中职 一体化教学 任务驱动

近十年来,汽车保有量呈现井喷式增长,各种高新科技被应用于汽车,这对汽修专业人员的要求大大提高。如何尽快提高中职学校汽修专业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也是学生今后能否获得发展的重要一环。本文是笔者运用不同教学方法,进行专业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实物展示,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各类中高职院校遍地开花,但学生群体学习能力有所下降却是不争的事实,学生个体更是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要求学生认真听课、主动思考,一改多年来养成的不良习惯,难度是相当大的。因而,教师只能从教法上入手,注意教学规律,注重循序渐进。

笔者刚开始与学生接触时,第一要务是帮助学生分析当前社会对汽修人员的需求状况,探讨专业的发展前景及就业方向,并介绍汽修专业岗位的分工情况、收入水平等,让学生对汽修行业充满信心,对专业产生好感。在第一阶段教学开始后,笔者首先向学生进行实物展示――展示钳工实习时所制作的精美工件,展示经过精心装饰后的轿车,展示修复后崭新的事故车等,告诉学生,这是学长的部分作品,是他们利用汽修设备设施加工得来的,从而激励学生:“如果用心,大家一样可以做到,甚至做得更出色。”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不服输、爱表现,立刻有了积极响应,纷纷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学生学习积极性跟着水涨船高。可见,实物展示让学生提前“看”到学习效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采用一体化教学,拉近“座位”与“岗位”的距离

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后,大部分直接到工作岗位就业,要适应企业的需求,必须实施一体化教学,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因为“岗位”观念及工作环境早已植入他们的脑海。

一体化教学改变了以往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分开上课的方式,将教学场地直接安排在实训车间,理论与实践交替进行,感性与理性相互结合,没有固定的先实习后理论或先理论后实习的模式,而是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强调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体化教学中,学生的“座位”不再是绝对的、固定的,而是随着学习任务随机变动的,学生也从纯粹的“听”着学,逐步转换到“站”着学甚至“吵”着学,如此一来,“座位”的概念进一步淡化。

一体化教学,理论是基础,实践是关键。实践除了校内的实训操作外,还有到校外的工作现场进行参观和实践。笔者根据教学需要及学校安排,组织学生到汽车维修厂(店)进行实践,与汽修工作岗位“零距离”对接。通过对岗位现场的阶段性观摩和接触,带给学生最大的冲击是:“岗位”与“座位”其实可以很近,也可以互换。因此,教师应通过开展一体化教学,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要求,为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随着汽车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维护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新的教法必须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否则学习必然停滞不前。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示范、学生模仿,带来的后果是:学生成为“流水线”的加工品或者说是“应试教育”的产物,缺乏应有的生机和创新能力,这样的模式是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培养的,更无法与快速发展的汽修行业相适应。

中职学生精力充沛,教师必须对他们进行合理引导,保证他们朝着成人成才的方向发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一种符合中职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在强烈的问题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运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在汽车维护等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任务教学法,学生围绕一个实践任务,积极思考、分析、制订计划、实施操作步骤,认真探究,努力去完成任务,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笔者在“起动机检修”项目教学中,根据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要求设计了任务书,给学生分配不同阶段的工作,主要由任务阶段、任务目的、内容、学生任务、教师任务等部分组成,具体如下。

第一,任务展示,明确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自行组队,教师讲解任务要求及要领,督促学生完成组队工作。

第二,任务筹备。学生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根据任务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翻阅教材、查阅资料,制订实施计划,确定操作方案,利用各种资源对计划予以完善。教师对各组方案进行初评,给予适当指导。

第三,任务实施。学生根据实施方案进行操作,在实施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拆检装配起动机,口述主要零件的修理方法和技术要求,装配后进行性能试验,最后应当恢复起动机的技术性能。教师检查学生实到人数、着装是否规范,巡回指导学生操作,并维持课堂纪律。

第四,检查评估。教师对各组任务实施过程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以此检验学习效果;学生参照评分标准,进行相互间的检查评分,接受教师的考核。教师总结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改正措施,检查、维护实习工量具和设备,并组织学生搞好工位卫生。

笔者设计的评分标准简单、易操作,很适合学生间的相互评分及教师检查评估,主要包括:起动机解体操作是否规范(4分);检修起动机转子总成、定子绕组、电刷总成、单向离合器、电磁开关方法及结果是否正确,并口述零件修复方法(13分);组装起动机工艺和方法是否正确(6分);用电器万能试验台检验起动机的工作性能(8分);40分钟的考核时间是否超时(5分);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量具,操作现场整洁,安全用电,防火,无人身、设备事故(4分)。以上6项总评分为40分。在任务教学中,学生根据任务书组队学习,教师按评分标准进行打分。学生为高效完成实践任务,拿到代表自己成就的评分,会积极组队、制订计划、探讨方案、翻阅资料,主动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尝试各种实习操作,这就是不断修正、不断完善的自我学习过程,这也正是任务驱动下提高学生学习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小结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汽修专业教学中,笔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始终坚持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宗旨,为学生营造适宜的学习环境,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体验到了浓厚的工作岗位氛围,拉近了“座位”与“岗位”的距离。教与学相互促进,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实践,从而达到全面提高综合学习能力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黄顺好.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中职数控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篇(7)

从教师、专家到行业技能大师,他不仅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还教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不断进取,让技术的火花照亮学生的前程,照亮学院汽车专业建设的大通道。

他,就是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教师李春,也是李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主人。

半路出家苦钻研

执著发力攻“堡垒”

20世纪90年代末,李春从郑州轻工业学院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成为南宁制糖造纸厂抄纸车间一名普通工人,在厂里的长网造纸机的维修和改造工作中,他凭借过硬的专业技能提高了所在车间流水线的效率,1999年起被任命为四抄车间技术员,并参与多项年度技改项目,曾获得该厂优秀技术改革项目大奖。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汽车工业高速发展,2000年,我国成为世界第汽车生产国,国外的先进技术和机械不断被引进,也引发了李春对汽修行业的憧憬和热爱。2001年,27岁的李春毅然“转型”,辞掉“铁饭碗”,应聘进入南宁市富缘本田汽车维修公司。

“那时候,看见汽修师傅围着自动变速器研究,我心里痒痒的,很想有朝一日自己能挑战那个‘可爱的变速器’。”在李春技能大师工作室里,他笑意盈盈地回忆自己最初对汽修行业的向往。当时,广西在进口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领域人才基本是一片空白,而进口汽车自动变速器恰逢进入维修期,李春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毅然投身自动变速器维修领域。

经过几个月的刻苦钻研,李春查阅相关资料,大胆动手拆装,终于打破了大多数维修技师的“维修”,掌握了一手过硬的自动变速器维修技能,很快,李春成为主管公司自动变速器专修车间的技术骨干,同时也是广西从事自动变速器专业维修的第一代技术人员。2003年,他获得工程师职称。

随后,李春进入全球自动变速器公司深造,很快完成了由一名普通的维修人员向技术骨干、顶尖技术能手的飞跃。“掐指一算,我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已有10年,亲手维修各类自动变速器超过800余台,攻克了许多汽车‘疑难杂症’。”

妙手回春显高技

心血化雨润人才

李春是一个敢于改变的人,每一次华丽转身,对他来说都是职业生涯的新机遇与挑战。

2006年8月,李春进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变身”为一名汽车专业教师。

“当一名老师,我自己之前没有想过,但当机会出现,我愿意去尝试。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是广西汽车维修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这是我梦寐以求的实验室啊!”谈及工作,李春眼眸闪亮。

在广西交通技师学院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技术资源支持下,李春的汽修技术得到全方位与持续性的延展,他对先进的电控发动机、ABS、SRS、自动空调、CAN-BUS通讯技术、故障诊断技术进行深入钻研,经过不断探索和长期积累,如今,他已经构建了一个与故障情况相对应的汽车专业诊断及维修数据库。

在课堂教学之余,李春主动地向同事请教自己尚未涉及的技术难点,并购买相关的专业书籍查漏补缺、苦心研读,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2008年,他获得汽车维修技师职业资格证书,2009年被提拔为机电教研室主任,2010年被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评为“广西技术能手”。

李春还利用课余时间继续为汽车维修界同行解决车辆维修中的诸多疑难杂症,扩大了广西交通技师学院的社会影响。

“他不仅技术好,教学水平也高,深受学生欢迎。”这是同事对李春的评价。

在广西交通技师学院里,新生大多刚初中毕业,初入校时,他们的汽修技能一片空白、对未来懵懂茫然。李春通常要兼任一至两个班的班主任,他把引导学生“修业修心”当做事业中最有意义的一部分。他在工作小结中写道:“今年,我教育的重点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淡定地处理人际关系……只有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思想变化,才能构建和睦、追求上进的班级环境……”

从教近10年,李春所培养的技师班(职业院校培养的最高级别技术人才)毕业生已经成为汽车维修技术精英,受到用人企业的好评,有的学生还获得“南宁技术能手”的称号。由于教学质量连续多年被评为优秀,李春多次获得校级、市级和自治区级“优秀教师”称号。

紧追“新技”不放松

传递培训接力棒

2009年,李春主持实训楼自动变速器维修车间组建和项目教学法论证、实施工作,有效提高了教学设备利用率和完好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011年,李春主持学院北京现代校企合作班的组建和教学模式制定、实施工作,并负责管理学院小修车间的教学流程规范化工作。

由此,李春走上了踏实的技术型实干教学之路。

“现在每3―5年就有一些重要革新技术在量产车上应用。作为一名汽修专业教师,如果每天只是在校园内从事教学和研究,很快就与社会产生脱节。”这是李春一直持有的紧迫感。

李春给我们举了自动变速器的例子:“1990年到2000年,自动变速器几乎是3―4档的液力自动变速器;2000―2005年以5档、6档甚至7档的液力自动变速器为主流;近几年CVT无级自动变速器和DSG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大量上市。汽车专业教师要保持技术领先,仅仅靠参加各类培训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大量的维修实践和深入探索……如同医科大学的教授,不但要上课,还应该在一线看病、动手术。”

“庖丁解牛”似的实践性教学,使李春所带的学生不断提升汽修技能,并在各种技能大赛中屡屡斩获佳绩。

2007年4月到10月,李春作为主教练带领本校高级汽车维修工组学生备战全国技工院校第二届汽车技能大赛,包揽了广西赛区的第一、二、三名;在当年10月的全国大赛中取得第四名、第十二名的优秀成绩,让全国各地的兄弟院校刮目相看,为广西的技工学校赢得较高声誉。为此,李春获得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通报嘉奖,并授予“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的荣誉。

2008年,李春指导学生参加第三届全国交通技工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团体总分二等奖的好成绩。

2009年,李春指导学生参加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广西赛区选拔赛,获得一等奖。

通过参加各类技能大赛,李春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培训教学方法。近几年来,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在全区、全国技能竞赛培训班全面启用年轻老师,李春担任技术指导。在李春的精心指导下,年轻老师成长迅速,带领选手学习、训练大量竞赛技能技巧,在2010年至2014年间的广西、全国中职技能竞赛中,学院选手均取得优异成绩。

终成大师担重任

行者无疆再向前

由于在自动变速器维修领域的权威性,李春为广西交通技师学院在维修行业内的影响力做出了贡献。2012年,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批准在广西交通技师学院设立“自治区级李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社会和各级汽车修理企业提供维修设备和故障诊断、维修技术支持。

对于组建技能大师工作室,李春有着很朴实的想法:“希望通过这个平台,把自己十多年来在汽车维修方面积累的知识经验,通过培训和教学的方式全部传授给青年老师和学生,把‘接力棒’传下去……现在不少汽修厂遇到疑难杂症,就开车到学校,寻求我们的帮助。我院高端专业设备和专家组的深厚技术实力,成功解决了多个难题。”

如今,自治区级李春技能大师工作室下设名师工作室,成为广西交通技师学院教师培训中心。针对新教师理论不能联系实际、操作技能低下的问题,李春经常对青年老师进行发动机、底盘、电器理论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操作能力,迅速提高青年老师的教学水平。

学院利用专业资源优势设立汽车诊断中心,配备了先进的科研和汽车诊断设备,为社会修理厂和4S店提供免费的疑难杂症故障诊断服务。李春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维修经验,为各修理厂解决了很多疑难杂症,他能够熟练地使用包括故障诊断仪、示波器、尾气分析仪、底盘测功机、空调诊断仪等先进仪器来进行全车各系统诊断,同时帮助教师们不断提升整体技术水平,使诊断中心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2010年,李春获得2008―2010年度技工学校专业理论类学科带头人称号;同年获得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第十届“广西技术能手”称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