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抗旱造林技术

抗旱造林技术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8:1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抗旱造林技术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抗旱造林技术

篇(1)

蒲城县位于关中平原到黄土高原的过度地带。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7′20″~109°54′48″,北纬34°44′59″~35°10′30″。海拔345~1282m。该地区属干旱地区,年降雨量仅550mm,且多集中在7~9月,一般占全年降雨量60%。土壤以善土和黄土为主,阴坡土层较厚,阳坡土层较薄,且有机质含量底下。土壤pH值6~7.5。从地貌上看,该区有大量的荒山荒坡,沟壑纵横,沟深坡陡,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失去生态平衡。虽经多年治理,效果不佳。由于缺水,造林成活率低。因此在该地区推广花椒抗旱造林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技术内容

花椒抗旱造林技术是通过采用提前整地,苗木保护和科学栽植等技术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

2.1整地

整地方式根据立地条件而定。荒山沟坡采用挖鱼鳞坑和修反坡梯田方法进行。地埂台田采用人工挖穴。整地时间:每年夏秋季整地,第2年春季造林。整地方法:鱼鳞坑是在沟坡上修成60~120cm宽的带状梯田,外高内地,以利保墒蓄水。穴状整地:根据造林密度挖成60~70cm见方的大坑。挖好后将表土填人下部,生土填入上部。结合整地每穴施入有机肥1~2kg,磷肥50kg。

2.2苗木处理

苗木出圃后先进行分级。将1、2级苗木先在清水中浸泡2~5天后进行修根。然后取黏性黄土50kg,磷肥1kg加水和成糊状进行蘸根。蘸根前用ABT3号生根粉处理,效果更佳。

2.3栽植

栽植时间一般在苗木萌芽前20天左右为宜。先栽植后浇水,再截干。这样利于栽植深度一致,便于踏实。栽好后离地面3~5cm处将干部截去(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采用地膜覆盖)。然后用土将苗木封成15~20cm大的堆。待芽萌发后,将土堆去掉。

3.技术效果的评估

篇(2)

关键词:陕北沙区;造林;树种选择;抗旱造林;技术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农业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成果,但土地荒漠化却始终影响着我国较多地区的发展。为了有效缓解土地荒漠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沙区造林逐渐成为了很多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重要选择。陕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主要包括陕西省的延安市和榆林市。陕北地区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受到土地沙化的侵扰,树木成活率较低,在沙区内部进行植树造林,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水土,增强森林植被的覆盖率。选择合适的沙区造林树种,是影响陕北地区沙区造林事业进展效果的重要因素,同时,不断加强抗旱造林的相关技术,能够有效提高陕北沙区造林的效果。

1 陕北沙区造林树种的选择

1.1 陕北沙区造林选择树种的原则

1.1.1 因地制宜的原则。植树造林的首要工作是选择合适的树种,只有根据当地的气候环境、地形、地势以及土壤条件选择的树种,才能够适应当地的生长。陕北地区的沙化情况较为严重,土地较为贫瘠,干旱情况较为明显,因而进行沙区造林时,需要选择适合陕北地区的树种。针对陕北沙区的地理环境和作物生长条件,选择对水源要求较高的树种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只有选择抗旱性较强且耐贫瘠的树种,才容易成活。灌木是沙区的首选树种之一,它对生长条件要求较低,生命力较为旺盛。

1.1.2 乡土树种优先的原则。陕北沙区进行植树造林,可以优先选择本地的一些乡土树种。乡土树种在适应陕北沙区环境时更容易成活,生长过程也较为稳定,对于沙区造林来说具有良好的可行性。根据陕北地区实际情况而言,选择成活率高的树种作为沙区造林的主要树种,这对于尽快建造经营良好的沙区森林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1.3 考虑树种特性的原则。陕北沙区在选择造林树种时,应充分了解能在该地区生长的树种,有效分析树种的特性,选择最为适合的。在保证树种成活率高的前提下,尽可能选择物种多样性较为明显的树种,这对于森林植被的发展生长具有积极意义。

1.2 陕北沙区造林树种类型

陕北沙区遵循因地制宜、乡土树种优先以及考虑树种特性的原则选择树种。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能够供陕北沙区选择的树种主要有:樟子松、沙柳、紫穗槐、沙棘、沙蒿、花棒等。这些树种在较为恶劣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并且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抗旱性强,这一特性决定了它们都能够在陕北沙区生长。同时,陕北沙区造林选择的树种一般较为容易管理,不需要采取一些较为特殊的管理方式,省时省力。陕北沙区选择的造林树种,在很大程度上都能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具有保持水土的良好效果[1]。

2 陕北沙区抗旱造林技术

2.1 做好局部整地工作

在干旱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需要采用一些抗旱技术良好的整地技术,是缓解土地干旱问题的应对策略之一。整地是植树造林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森林植被的生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整地有全面和局部2种类型,针对陕北沙区的情况,植树造林时通常会选择局部整地的方式。全面整地会影响到土质,导致土壤更加疏松,一经暴雨冲刷,极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而采用局部整地的方式,有目的地减少这方面问题的发生[2]。局部整地主要是针对土地进行的,达到改善土壤条件的重要目的。通过局部整地,树木生长的环境变得更为有利,树种的成活率得到显著提高,对于沙区造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针对陕北沙区的土地情况,使用穴状和块状的整地方法。对沙区土地进行分区分块的修整,能够良好地保持水土。陕北沙区的土地都是采取随时挖坑、随时栽种的方法,同时,在风蚀较为严重的区域搭设一些屏障,达到降低风速的目的,这样在大风侵袭时,刚刚栽种的树苗就不会被掩埋[3]。

2.2 加强植树造林技术

2.2.1 选择合适的植树季节。陕北沙区在进行植树造林的过程中,不断加强抗旱技术,使得沙区造林的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植被生长的效果也会越来越好。选择合适的植树季节是沙区抗旱造林技术的重要一步。植树的时间,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植树造林的效果,针对陕北沙区而言,春季是最好的植树季节。陕北地区的干旱情况较为严重,选择春季作为植树造林季节,能够有效利用春季冰雪消融的水分,对于缓解干旱、节约水资源具有良好的效果。春季冰雪消融之后,很多水分还存在于土壤中,较为湿润的土壤适合树种成活。陕北沙区的很多树种都是在春季完成移植栽种[4]。

2.2.2 做好树苗移植前的处理工作。沙区造林工作的最终效果直接取决于树苗质量。做好树苗移植前的处理工作,对于保证树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处理树苗时:首先,选择合适的树苗进行移植。精心挑选一些根系粗壮发达,没有病虫害的树苗,树苗本身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今后培育工作的效果。其次,做好起苗工作。选派移植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树苗的起苗工作,尽量不伤害树苗的根部,起苗后及时进行包装。最后,存放好移植的树苗。树苗在运输到目的地后,做好存放工作,减少因为水分蒸费树苗的情况发生[5]。

2.2.3 加强植树的相关技巧。良好的植树技巧,能够提高树苗成活率。种植树苗时,为了提高树苗木本身的抗旱性,通常使用蘸泥浆和浸根中加入生长调节剂的方法,促进根系快速成长。把握合适的栽种深度,对于树苗今后水分的吸收具有重要影响。合理的树苗栽种密度,是影响树木生长的重要因素,同时,还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树种之间的搭配种植,能够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发展,增强树木的抵抗力。

3 结语

陕北地区的干旱情况较为明显,土地荒漠化的情形也较为严重,在沙化地区进行植树造林,需要选择合适的树种。陕北沙区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抗旱原则,掌握良好的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树木成活率,促进树木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树种的选择和种植,都是促进陕北沙化地区造林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要注意加强造林之后的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 姬海霞.陕北地区落叶树种秋季截干覆土抗旱造林技术实践分析[J]. 现代园艺,2014(3)

2 刘喜宏.陕北干旱区抗旱树种造林技术[J].科技信息,2012(6)

3 刘慧,王飞.浅析榆林地区树种选择和抗旱造林技术[J].现代园艺, 2013(4)

篇(3)

关键词:北方 ;春季;抗旱造林;技术

中图分类号:K826文献标识码: A

干旱已经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有很多,例如区域地理位置、大气环流以及区域森林分布。干旱非常容易造成沙尘暴、荒漠化、森林覆盖率降低、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这些问题。干旱问题已严重影响树木的成活、威胁到树木生长,因此,抗旱造林技术的应用十分必要。抗旱造林技术主要用于荒山造林、荒漠化治理等生态环境的改造,以及城市、园林绿化和交通道路绿化等。

一、我国北方主要造林工程

1. 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工程始于1999年,是迄今为止我国政策性最强、投资量最大、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生态建设工程,也是最大的强农惠农项目,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建设工程。我县是从2002年开始开展这项工程的。

2. 防沙治沙工程

防沙治沙工程的主要目的是遏制沙漠化扩大和加大对已沙化地区的治理。建国以来,国务院先后四次召开全国防沙治沙会议,制定了防沙治沙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措施,并在重点沙区开展了以植树种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防沙治沙工作。我县是从2000年开始开展防沙治沙工程的。

二、抗旱造林主要应用的技术

多年来,针对北方比较干旱的状况,我们主要采取采用容器苗造林、选用耐旱树种造林等抗旱造林技术。

(一)容器苗造林技术

"过河要有桥,栽树要有苗",这造林要育苗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容器苗技术是北方春季抗旱造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容器苗的根系是在容器内形成的,在出圃、运输、造林的过程中,根系得到容器保护,造林成活率高。栽植后根系恢复生长也快,造林后缓苗期短,有利于苗木的初期生长。同时,容器苗造林技术实现了一季育苗,全年造林。这里,介绍一下容器苗造林中通常所用的营养杯、基质和容器苗的要求以及栽植方法。

1.营养杯要求

林业生产上应用的育苗容器种类很多,主要分为可以和苗木一起植入土中的容器和不能与苗木一起植入土中的容器两种。第一种容器的制作材料能在土壤中被分解,如一些纸质的营养袋、营养杯等。第二种容器的制作材料在土壤中不能分解,如塑料制作的营养杯、营养袋,在植树时要将容器取下,才能进行栽植。容器的形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六角形、四方形、圆形、圆锥形以及单杯、多杯等有底和无底的容器,目前我们多采用圆形塑料制容器。

2.基质要求

容器苗造林,对培育苗木的基质也有一定要求。基质主要成分是林地土、草地土和玉米秸秆粉碎物等天然有机物质,配制比例为3:4:3。配制好的基质要求重量轻,疏松透气、不板结。

3.容器苗要求

顾名思义,既然是容器苗造林,那么对容器苗的要求就更加严格。

一是选择生命力强、主干明显的苗木。二是选择主根发达、须根多的苗木。三是选择叶色正常、无病虫害的苗木。造林一般选用2年苗龄或者3-4年苗龄的容器苗。

4.栽植方法

栽植以前,首先要保护好苗木。

(1)栽前保苗

应该在育苗地将容器苗全部浇透水,使基质充分吸水,以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一般情况下,可以在起苗前2-3天,采用喷水或灌水的办法增加基质的湿度。起苗时,要将长出容器底部的根适当修剪,并注意选优质壮苗,提高抗旱能力,及时将弱、小、坏苗清除,确保苗木质量。

在搬动和运输容器苗时,不要使培养基质松散,以免破坏根系。

(2)栽植

栽植时,栽植坑大小要依据容器袋规格大小来定,坑底要平,不要挖成"锅底坑",以保证容器底与坑底接合紧密。随后,将容器苗带容器完整地栽植在坑中央,并把容器四周的回填土压实,使土壤与容器紧密接合。填土时,不要从上面踩容器内的基质,以避免出现窝根现象;不要使容器薄膜上端向内折卷,以免影响水分的渗入及容器内基质的透气。栽植完以后,还要用杂草、枯枝落叶或碎石覆盖穴面,以利保墒。

容器苗抗旱造林的效果虽然比较好,但是它的成本相对比较高,运苗也比较费工费时,为了降低造林的成本,在立地条件比较好的地方,像土层比较厚,土壤水分比较高的阴坡,用裸根苗造林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为了使裸根苗造林取得比较高的成活率,可以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处理。

植物生长调节剂是一类与植物激素有相似生理和生物学效应的产品的总称,在抗旱造林中,对裸根苗作用明显。

(二)、选用耐旱树种造林

提高抗旱造林的成效,除了以上技术措施的应用外,选择适宜的造林树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树种不同,其适生的环境,对水分的要求亦不尽相同。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应以耐干旱、耗水少的灌木树种为主。造林的目的主要是绿化,林种以薪炭林、水土保持林为主,适当发展经济林。现列举如下树种造林:

灌木树种:柠条、毛条、柽柳、白刺、沙冬青、花棒、沙木蓼、沙拐枣、爬地柏等。

乔木树种:油松、侧柏、刺槐等。

经济树种:杏、枣、柿子、花椒、山楂、沙棘、枸杞等。

三、节水和保墒措施

1.深坑低埋法:整地时树坑要深一些,栽植后封土面要低于周边20―30厘米,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并可有效截留降水。

2.铺床盖被法:在整好的树坑中,底部先铺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埋土栽植,浇水后再覆一层塑料薄膜,用土压实,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3.苗干套袋法:经济苗木柿子、枣等,栽植后将苗干套上塑料袋,可减少苗干水分散失。

4.覆盖法: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成外平内低的漏斗形,可有效截留降水,树盘表面就地取材,覆盖枯枝落叶、草皮、农作物秸秆、石块等,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5.封堆固苗法:苗木栽植后,及时浇足水,封大堆,扩盘1米见方,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6、栽植前将苗木根据粗度分级,细致修剪劈裂根系,用20-40ppm的2#GGR浸泡根系一昼夜,栽植前用50倍保水剂蘸根或在栽植穴内放入与100克与土壤混合均匀的保水剂,然后,浇足定根水,可确保苗木成活。

四、栽植及管护

在北方春季造林一般选用的是裸根苗穴植法。当苗木运送到造林地之后应该及时的分发栽植,若没来得及栽植的,应该要选择在造林地就近背风、阴凉、安全地区假植。由于道路等一些原因,一般假植、存放地都要和造林地有一定的距离,栽植的时候要做到栽多少才运多少,一定要避免将大量的苗木露天并且长时间堆放,以防失水。小苗在栽植的时候要放入盛水的水桶当中,或者是用湿布包裹苗木,要取一棵栽一棵。

苗木的栽植必须严格遵守“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做到根舒、苗正、适当深栽、分层压实、根土密接,栽后要及时的浇足定根的水。埋土一定要踩实,避免大风摇动树干,根部因灌风失水而死亡。

苗木栽植之后,精细抚育,包括施肥施药、浇水除草、整形修剪等,还要加强管护,避免人畜毁坏,保证成活成林,尽快发挥它应有的效益。

在栽植管护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力保造林成果。及时采取浇水灌溉、抚育管护等措施,确保新造林成活率和未成林造林地的保存率。积极创造条件,尽量保证珍贵树种、古树名木和油茶等木本粮油树种、经济林木等新造林得到浇水灌溉。

二要适度调整造林进度。根据旱情形势,及时调整造林计划,科学安排造林进度,确保栽一棵、活一棵,避免不顾旱情盲目造林。旱情严重地区适当调减春季造林计划,提前开展种苗生产、预整地等工作,为雨季造林和秋冬季造林做好准备。

三要提高科技抗旱能力。推广抗(耐)旱能力强的造林树种,推广使用保水剂、生根粉等造林。

四要及时做好森林病虫害应急防控。密切监测重点区域虫口密度,掌握发生动态,做好药剂、药械等准备,严防干旱后期林业有害生物大暴发。

五、补植和更新品种

苗木补植和更新品种是春季绿地管理的重要内容。一是要做好绿地苗木的补植工作,对管辖绿地内越冬期间死亡的苗木进行全面调查统计,抓住当前有利时机进行补植、更换,并及时浇透水,确保新栽苗木的成活率。二是要做好良种苗木的更新,绿化良种苗木是提高绿地景观的前提,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一些生长不良的树种已不能适应绿地需要,必须及时更换良种。春天发芽前,采用多头高接可当年圆头,第二年开花结果,具体措施可采用劈接、切接、插皮接等方法。

结语

近几十年来,抗旱造林的技术一直是我国北方地区森林培育学研究的重点。要想解决在干旱条件下造林的成活率和林木生长的问题,就应该从植物的特性以及立地的条件两个方面入手。抗旱造林综合技术的研究和推广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形成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的成果,对于提高于旱地区的造林成活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4)

一、整地方法:

整地的方法应根据造林的地形、土壤、植被和气候等条件的不同,通常采用以下几种。全面整地、带状整地、块状整地。

在干旱地区造林整地中,主要是以带状整地为主,带状整地也叫带垦,是呈长条状的翻垦造林地土壤,并在整地带之间保留一定宽度的不垦带的一种整地方法,这种整地方法改善立地条件的作用较好,有利于保持水土,便于机械施工,其主要形式有:

(1)水平阶整地,多用于干旱山地,土壤薄或较薄的中缓草坡或黄土地区的缓坡或中坡。施工时,自坡下沿等高线开始修第一阶,然后第二阶土,以此类推,最后一阶可就近取表土盖于阶面,阶面处缘培修土埂或不修土埂,阶面宽度0.5-1.5米,阶长不限,相邻阶距1米左右,阶间距1.5-2米。

(2)反坡梯田,反坡梯田是黄土高原干旱丘陵地一种行之有效的整地方法。断面呈三角形的沟,又叫三角形水平沟,田面向内倾斜成反坡。

反坡梯田蓄水保土,抗旱保墑能力强,改善立地条件作用大,造林成活高,幼林生长好,使用于黄土高原地形平缓坡面完整、土层深厚的造林地。

二、苗木栽植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大苗、壮苗,大苗、壮苗对于提高造林成活率非常重要,在选择苗木时一定要按照国家制定的苗木生产技术标准,选择根系完整,无病虫的一二级苗。

(2)认真细致栽植,栽植过程中要注意做到,苗木根部舒展;土壤与苗木根部要密接;有条件的栽后及时浇水,并封土保墑。截杆造林也要注意封土,尽量减少苗木水分散失。

(3)栽后管理,造林地管理主要是防止蒸发和人畜进入造林地践踏苗木。同时注意松土除草,防止草荒,为苗木创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在林业生产实践中,虽然总结出了许多旱地造林的方法和技术,但以上所述生产技术,在实际造林生产中尤为重要,为了大幅度提高旱地造林的成活率就必须在生产中综合的运用各种林业措施,灵活掌握各种造林方法和技术,不断总结出适合本地区立地条件,而且行之有效的生产技术,更好的为林业生产服务。

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节水造林进程中,各种节水保水措施相继应用并取得一定成效,固体水、保水剂、抗蒸腾剂等大量应用于防旱抗旱,已经或正在取得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滴灌造林技术。部分干旱半干旱石质山地困难立地处于城市近郊有水源且需要绿化的风景旅游区或名胜古迹区。因自然地势陡峭,立地条件恶劣,坡度大、土壤贫瘠,导致树木生长发育不良,树木成活率低,形成低劣的生态景观。而滴灌造林技术恰恰可以解决这个难题。

滴灌较常规灌溉造林具有诸多优点,如节水、减少整地费用、排盐、提高造林成活率等。滴灌的基本原理是将水加压、过滤,必要时连同可溶性化肥、农药一起通过管道输送至滴头,以水滴(渗流、小股射流等)形式给树木根系供水分和养分。由于滴灌仅局部湿润土体,而树木行间保持干燥,又几乎无输水损失,能把株间蒸发、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降低到最低限度。滴灌造林可以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土壤墒情及时供水。高质量的供水最终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利于树木成活率的提高和环境景观的改善。

2、吸水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20 世纪70 年代初,美国农业部北部研究中心开发出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称之为高吸水剂(也称高吸水性树脂、吸水胶、保水剂、抗旱宝等)。我国对高吸水剂的研制和生产应用起步较晚,系统的应用研究则从80 年代初开始,之后发展较快,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它具有高吸水性、保水性、缓释性、反复吸释性、供水性、选择性、可降解性等特性。在林业上吸水剂的应用,可以提高土壤的最大持水量,增强土壤的贮水和保水性能,减少土壤水分耗散,延长和提高向植物供水的时间和能力,使其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林业生产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固体水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固体水种植技术是20 世纪90 年代末国际上最新研制成功的一项先进抗旱造林新技术。固体水(solid water)又称干水(dry water),是一种用高新技术将普通水固化,使水的物理性质发生巨大变化,变成不流动、不挥发的固态物质。这种固态物质在生物降解作用下能够缓慢释放出水分,被植物吸收利用。适于在远离水源、气候干燥、土壤保水性差的荒山中植树造林使用。尤其是在严重缺水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季节性干旱地区,应用固体水并配合其它集水蓄水保墒技术,既可以保证长时间地供给植物水分,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又可以减少水分的无效蒸发及渗漏,达到节约用水、水分高效利用的目的。

4、化学药剂处理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用于处理苗木来提高造林成活率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有机酸类:苹果酸、柠檬酸、脯氨酸、反烯丁二酸等;无机化学药剂:磷酸二氢钾、氯化钾等;蒸腾抑制剂:抑蒸剂、叶面抑蒸保温剂和京2B ,还有橡胶乳剂、十六醇等。这些药剂的应用,可以减少植物体内的水分蒸发,增强苗木的抗旱能力。

5、ABT生根粉、根宝等制剂在抗旱节水造林中的应用。ABT 生根粉是中国林科院王涛研究员研制成功的高效、广谱、复合型生长调节剂;根宝是山西农业大学研制开发的一种营养型植物生长促进剂。2 种制剂所含的多种营养物质和刺激生根的物质能够直接渗入根系,使苗木尽快长出新根,恢复吸收功能。从而提高造林成活率,在荒山造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篇(5)

关键词:榆林地区;植树造林;抗旱

榆林市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北部地区,该地区气候干旱,年降水量较少,北部以风沙草滩为主,南部以沙黄土丘陵为主,属于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带,生态环境极差,沟壑纵横,地形支离破碎,干旱、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植被的成活率低、风沙的严重侵蚀给当地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尽管国家启动了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等一系列改善当地环境的林业建设工程,但是效果都不是很理想。下面笔者就榆林地区植树造林对树种选择和抗旱造林技术谈谈个人的建议。

1 因地制宜的选择树种

选择适合的树种是植树造林的第一步,只有根据气候及地形特点选择好树种,其它方面的技术才可在此基础上将作用发挥到极致,才能提高树木的成活率,使植树造林工作做到最好。榆林地区属于干旱地区且土地较贫瘠,因此,在选择树种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就是树木的抗旱性强和耐贫瘠的特点[1]。在选择树种的时候,还要保证灌木优先。因为灌木生命力旺盛,成活率高。

1.1 沙区主要以种植樟子松、沙棘、沙柳、花棒等为主

实践表明,在大面积沙区以种植樟子松、沙棘、沙柳、花棒、踏榔、沙蒿等的效果较好。因为这些树种适应恶劣环境的能力较强,具有抗旱性,成活率较高,管理起来比较容易,省时省力,而且防风固沙效果显著。

1.2 山区主要以种植油松、侧柏、山杏等为主

根据地形、气候及树种特点,榆林的山区种植油松、侧柏、山杏等树种较好,因为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耐干旱贫瘠。另外,高大乔木根系和枝叶都比较发达,可以减少山区的水土流失,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作用。

2 局部整地,提高树苗成活率

整地也是植树造林的重要任务之一,精心整地有利于土地条件的改善,有利于树木的生长,提高树种的成活率,对造林施工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从而提高植树造林的质量[2]。整地主要有局部和全面整地2种,根据地形特点,我区主要以局部整地为主。

2.1 北部沙区以块状、穴状整地为主

根据我区北部风沙草滩为主的地形特点,整地方式主要是块状、穴状整地,采用随时挖坑随时栽种的方法进行植树造林。风蚀相对严重的地方需要搭设障蔽,以减弱风速,这样,刚栽植的树苗就不会被大风吹来的积沙掩埋从而降低成活率。防沙障蔽主要有3种:带状、网状以及活物沙障。草绳沙障因其具有高成本、工序复杂等特点,一般只在风蚀较严重的地方使用。实践表明:活物沙障能最大程度的减小风速,网状沙障次之。

2.2 山区主要以穴状、鱼鳞坑整地为主

基于山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的特点,整地以穴状、鱼鳞坑为主。鱼鳞坑分为大、小2种:大鱼鳞坑整地通常用于坡度为15°以上的退耕地,栽植的树苗以侧柏等针叶树木为主;小鱼鳞坑整地通常用于坡度为20°以上的荒地,栽植的树苗以柠条、桑等为主。大穴整地直径为1m左右,深0.5m左右,以栽植营养袋油松等为主。整地的时间也很重要,最好在植树造林的前3个月进行整地,这对提高树木成活率有很大的作用。实践表明:整地地区树木的成活率要高出未整地地区20%多,由此可知,整地是提高树苗成活率的重要途径。

3 植树造林的技术措施

3.1 植树的最佳季节

植树造林的效果好坏与植树的时间有密切的联系。虽然榆林地区春季、夏季、秋季都可植树造林,但春季是造林的最好季节。春天冰雪刚刚融化,土壤里的水分基本上还没有蒸发,泥土较湿润,特别适合植移后的树苗更好的成长。因此,春季是植树造林的黄金时间,全年绝大部分的植树造林任务都是在春季完成的。夏季阳光照射时间长、温度高,因此,如果在夏季植树造林,就要把握好降雨量的情况并且尽量采用容器苗造林的方法,以保证树苗的成活率。秋季植树造林不能太早更不能太迟,过早,由于秋季树叶未完全落尽、蒸腾作用大会导致树苗枯死;过迟,由于天气变冷、土地冻结会导致树苗的根系无法生长,降低树苗成活率[3]。

3.2 树苗的栽前处理

树苗质量的好坏决定着造林工作质量的好坏。因此,在选择树苗时要精心挑选,尽量选择粗壮且根系、树冠发达、无虫害的树苗。在树苗起苗后要及时包装,运输到目的地后,要及时的栽植以防止水分的过量蒸发,如果不能及时栽种树苗就对其要假植以防止树苗干枯而死。

3.3 植树技巧

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对于抽枝发芽能力较强的树苗,在栽植前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枝叶修剪以减少栽植后水分的蒸发。为提高树苗的抗旱能力,最大限度的调整树苗的生理平衡,我们可以采用浸根、蘸泥浆适量加入吲哚乙酸等生长调节剂处理树苗根系,还可以采用吸水剂、固体水等技术促使树苗根系快速生长。如果树苗是裸根栽植,栽植的时候一定要根据树种的特点决定栽植深度,通常来说,树苗的栽植深度要在树苗根颈原土痕迹以上4cm左右,如果移植的是大树或沙区造林,栽植深度要在40~50cm之间。埋土时,一定要将树根埋好、踩实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另外,对于根系发达的树苗,一定要保证根系不被窝住以防止因不透风而伤根。

3.4 树苗栽种密度

树苗栽植的密度是保证树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根据树种的不同特点,栽种密度分密植和疏植2种。根据实践经验,一般来说,阴性树栽植的要相对密集,阳性数栽植的要相对稀疏些;生长速度较快的树种栽植要稀疏,生长慢的树种要密植;树干易弯、易倒的树种应密植,水土保湿林需要密植。一般来说,榆林地区樟子松、油松、侧柏、杨树、杏树等乔木,多为3m×4 m或4m×4 m;紫穗槐、桑树等灌木多为1m×3m双株栽植为宜。

3.5 树种搭配栽种经验

树种的搭配栽种可以起到更好的防风固沙、减少自然灾害的作用。实践证明,榆林地区的沙区以杨树、樟子松、紫穗槐搭配栽植和侧柏、杨树、紫穗槐搭配栽植2种栽种模式最好;丘陵地区以沙棘、柠条搭配栽植和侧柏、桑搭配栽植2种栽植模式最好。

4 造营并举、强化管理

俗话说“三分植,七分管”,这反映了造林后管理工作的必要性。榆林地区的气候和地形条件都很差,因此,树苗栽植后的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树苗栽植后的管理工作以保证树苗的水分供应为主。例如,要及时地除草以减少杂草对水分的吸收,还要对树苗进行培土以防止水分的蒸发。在树苗缺水的情况下要及时地给树苗浇水,除了满足树苗对水分的需要外,还要保证肥料、空气、阳光、热量的充足。另外,植树后要采取必要的封山育林措施,这样才能保证树苗免被人畜等损害。

5 结语

植树造林是榆林地区一项重要的工程,我们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获得的经验为以后的植树造林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植树造林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李夏刚.陕北地区抗旱造林技术探讨[J].陕西林业科技,2009(1)

篇(6)

关键词:土石质山区;抗旱造林技术;造林蓄水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1 抗旱造林前期准备

1.1 合理地选择造林的树种

考虑到该地区的气候较为干旱,水资源较为短缺,并且所具备的造林土地环境较差等特点,为了达到抗旱造林的长效性、持续性以及观赏性等要求,我们在进行抗旱造林之前需要选择能够抵抗干旱、用水量较小、抗寒冷、水分的利用率较高、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且寿命较长的树种。在造林的过程中,树种的选择主要以生态林以及水土保持林为主,如果所处的造林环境较好,也可以适当地考虑栽种一些经济林,从而提高栽种者的经济收入。经过实际验证发现,比较适宜的经济树种有以下几种:侧柏、国槐、油松以及白榆等。

1.2 规划科学的造林密度

在充分考虑了不同的种树土壤环境以及树种所具有的抗旱能力的同时,我们确定了造林过程中所需要的造林密度为:如果以侧柏为造林树种,其每公顷不能超过1000株;如果以国槐为造林的树种,其每公顷不能超过1000株;而若以白榆为造林的树种时,其造林密度上限为每公顷栽种2500株。

1.3 选择最佳的造林整地时间

我们知道,一般情况下造林应该在雨水较为充足的时候进行,因此,为了可以充分地利用每年7到9月份的集中性降雨季,我们需要在实行造林工程的前一年,对造林附近的土壤进行大规模的整地作业,从而熟化造林土壤,提升在雨季造林的成活率。

1.4 实施科学的造林整地方法

1.4.1 对鱼鳞坑型土壤进行整地的方法

在鱼鳞坡的坡面沿着等高线挖一个半月牙形状的鱼鳞坑,坑的圆边朝下,所挖的鱼鳞坑最长直径以及最短的直径分别有1.2m和0.8m,坑的深度为0.8m。为了提高具有最大坡度的鱼鳞坡的坑雨水冲刷能力,我们在鱼鳞坑的坑底采用石块进行筑埂。

1.4.2 对反坡梯田型土壤进行整地的方法

在反坡梯田的坡面,沿着一定的等高线,从上到下,从里到外进行切垫,最终形成一个具有1.5m宽和1.0m深的作业区域,在该区域的外侧我们使用石块将其砌筑成类似于梯形的石埂,埂的高度为1.2m,埂的长度随着坡面的宽度的变化而适当的延长。

1.5 选择最佳的造林季节

为了提高造林的存活率,我们需要在最适当的时节进行抗旱造林活动,根据实际经验,一般选择早春时节对乔灌木的树种进行植苗造林作业,并且造林的最佳时间为3月份的下旬一直到4月份的中旬,而在雨季进行抗旱造林时,需要注意的最佳时间为7月份和8月份。

2 针对土石质山区的抗旱造林技术

2.1 选用优良品种的树苗进行栽培

在树苗的培育阶段,为了提高苗木的生长速度,提升苗木的生长状态,我们可以适当地增加底肥的施肥力度,加强对于苗木培育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对苗木的产量以及质量给予科学限定,通常情况下,乔木扦插苗一般是在9月份进行苗木封顶,为了促进苗木的增长,提高苗木的壮实度,我们将需要封顶的苗木进行剪头促壮工作,剪去其嫩梢,保留大约1.2m高的苗干,进而培育拥有超强抵御力以及高度生长潜能的壮苗。

2.2 规划苗木的保水工作

对土石质山区的抗旱造林工作,需要注意其保水措施,一般情况下,在越冬以及起苗之前灌好充足的水分,起苗和假植的过程中,利用湿土将苗根埋好。假植的时候,需要将苗根进行深埋灌水,对于可以打包的苗木,在其出圃之前要将其根系进行蘸浆打包,而对于那些不能够进行打包的苗木来说,我们需要利用草帘进行封车,避免苗木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失水现象。在造林的过程中,利用植苗桶或者其它的保湿容器来盛装苗木。

2.3 在土石质山区的抗旱造林中采用浸苗保水措施

把阔叶树的苗木运输到抗旱造林场地以后,选择一些具有流动水源的区域,将整株苗木都浸泡在水中,在浸泡了的苗木上压上一层重物,防止其漂浮出水面,通常在浸泡了48h以后方可栽植。如果该造林场地没有流动的水源,需要在该区域内挖掘一些大坑,然后将需要栽种的苗木进行直立浸泡,使苗木的2/3部分浸入到水中,2天以后在对其进行栽植。

2.4 对需要栽植的苗木进行适当的深栽

对于已经具有深沟大坑的土地,在进行造林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在沟坑内进行苗穴的挖掘工作,从而使得需要栽植的苗根能够深入到水分较好、环境稳定的土壤中。对于不同的苗木来说,其地径需要埋入进苗穴的深度也不尽相同,一般情况下,阔叶树的深度需要在10~30cm之内,而针叶树的深度必须保证其有叶的部位的1/2在坑中。利用深栽技术不仅能够保证苗根完全地处于土壤中水分较高的部位,而且还能降低由于苗木的蒸腾而消耗的水量,有利于苗木整体的水分平衡。

2.5 对于未成活的苗木需要进行及时的补植

在苗木栽植以后,对于没有成活的树苗需要进行及时的补植,从而保证苗木的生长一直处于整齐状态,以便增强其整体的防护能力。

2.6 加强造林土壤以及土壤水肥的管理工作

当苗木栽植以后,为了促进其快速增长,使其尽快地发挥一定的防护功能,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及时的灌水以及施肥工作,并且在每一次灌水的时候要确保其灌透。由于当地的气候较为干旱,苗木栽植以后的前几年,需要每年都对其进行不下于10次的灌水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苗木的抗旱功能达到一定水平,可以适当地减少其灌水数量。

参考文献

[1]付丽蓉.包头市土石质山区抗旱造林技术[J].内蒙古林业,2007(06).

篇(7)

自然界的优胜劣汰法则是在任何地方都存在的,树木的生长也是如此。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受环境的长期影响,树木要存活就必须适应干旱地区水分少的特点,不断增强自身的耐旱性,从而增强在干旱地区的生长、生存能力。树木的抗旱性:一是减少水分的流失;二是加大水分的吸收范围。在树木结构上面就会体现出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的不同。耐旱的树木树叶常常呈现出树叶量少、树叶面积小等特点。在水分充沛时树叶增多,在水分少时树叶减少。例如在黄土高原对刺槐根系进行试验的过程中,刺槐根系运用不同的环境进行试验,在根系的生长中加入中量的水,就可以帮助刺槐的根系进行有效增长,而其含叶量也可以增长为79.3%,等到干旱环境持续2年之后,其含叶量对比为22%,并伴随有大量的落叶出现。

二解剖构造对叶片进行解剖

可以知道,叶片的解剖构造与树木的抗旱性具有很大联系。而树木中不同部位经过相关结构的解剖,可以知道树木结构生长的特点,同时还可以对树木抗旱性进一步进行了解。通过对根系结构的不断研究可以发现,树木根系的横截面中,韧皮部面积与木质部面积之间的比值研究,根系导管与根部的根茎面积比值的研究,可以对树木的抗旱性进行一定的排序,其抗旱能力由小到大依次进行排列为沙棘、白蜡、白榆、毛白杨、臭椿、紫蕙槐、旱柳、刺槐。

三树木抗旱性生理研究

1植物的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CO2时不可避免地要散失水分,光合作用与蒸腾作用二者平行发生。当植物长期处于缺水状态时,蒸腾作用下降,部分气孔会关闭,吸收的CO2也会随之降低,光合作用能力下降。树木在生长过程中经常会有补偿点的出现,而树木中出现补偿点的原因通常是因为受到了较大的威胁,并且受威胁的时间较长。当树木受到干旱的威胁时,树木自身的蒸腾作用就会随着树木的水势下降而不断降低,从而降低水分的流失。蒸腾作用虽然不是植物衡量抗旱能力的主要指标,但是可以有效对植物的环境适应能力进行反映。

2酶活性Apase是一种水解酶

在水分的胁迫下,Apase水解酶的活性就会随着植物抗旱性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并且此水解酶的活性与植物抗旱性能力具有负相关性。植物在干旱环境中,其自身SOD、ACT和POD的活性就会增高。例如在对芒果进行研究时可以发现,SOD、CAT和POD活性在轻度和中度水分时就会不断增高,而在重度水分存在时,其活性就会有下降的趋势

3根系活力树木抗旱能力最有利的生理指标就是树木的根系

在水分的胁迫作用下,树木的根系活力就会不断下降,这样不仅对植物生长过程中有机元素的吸收有直接作用,同时可以会产生其它不利的后果,例如根系新陈代谢速度的降低等。因此,想要保证树木具有良好的抗旱性,就需要保持树木在水分的压迫下根部具有相应的活力。

四抗旱造林措施

经过以上对干旱半干旱地区树木的特征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要做好抗旱造林工作,必须选择具有耐旱性质的树种,提高水分利用率。

1树种选择

在树种的选择过程中,要时刻谨记“适地适树”原则,在对树种进行抗旱性选择时,同时还需要对一些适应生存环境条件的外来树种进行引进。这样做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变小气候环境,以保证树木能够在最适宜的环境中进行生长。例如,通过以油松、落叶松、侧柏等作为参试树种,进行造林后,可以对树林进行树高、胸径及冠幅生长进行分析,并以此对此地区抗旱能力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较为适合的树种。

2整地研究表明

整地后造林的成活率可达90%以上,而没有进行整地的造林成活率仅为10%左右,因此,整地是抗旱造林必须进行的一项工作。常见的造林整地方法有鱼鳞坑整地、水平沟整地、水平台整地、反坡梯田整地、漏斗式集流坑整地,陕北地区造林主要采用鱼鳞坑整地方法进行整地,对提高造林成活率有很大的作用。

3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对于植物化学抗旱剂与保水剂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旱地龙、保水剂、“根宝”等的应用,对我国气候干旱的陕北地区造林成活率有明显提高。通过试验可以知道,对即将栽植的树根进行旱地龙及保水剂的应用,可以明显发现,其根部的生长是其它没用化学剂根部的2~5倍,根部的长度也较长,然后通过最后的成活率对比可以得出,处理后的树木成活率为95%左右,而没经过处理的仅为42%左右。

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