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8:0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声乐考核方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需要通过师资队伍来进行实践,因此,师资队伍的素质状况决定着艺术人才的培养效果。一方面高校在人才引进的过程当中,不能够因为学生的扩招导致教师数量不足,就降低人才引进的标准,要注重保好人才引进的关卡和环节,确保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进入到师资队伍当中,更好地进行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高校要对师资队伍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和训练加强,确保他们能够了解当前时展需求,对于人才的具体要求和特点,能够结合这方面的要素进行人才的培养。除此之外,高校也要注重通过其他的途径进行师资队伍的建设,例如邀请社会群体当中,在声乐艺术表演方面有卓越贡献的人员,作为校外的导师和特聘团队,通过这样一种方式建立起更加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同时也通过专业化的师资队伍走专业化的声乐艺术人才专业培养道路。
(三)创新人才培养考核机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对于声乐艺术人才的培养,应该建立起更加科学和专业化的人才培养考核机制,要结合当前社会的实际要求和具体的情况对传统的考核机制进行优化,避免出现过于主观的考核方式或者单一的考核要素。在人才培养考核机制的建立过程当中,注重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问题的解决:首先,对于考核的内容,要从传统的声乐演唱考核内容当中跳出来,形成多元化的考核内容格局,注重在这个过程当中加入声乐艺术人才的综合素质考核以及一些可创造能力的考核。例如通过考察他们在作品风格融合处理方面的情况,进一步实现对于人才的全方位考核;其次,在考核的方式当中要创造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除了进行作品的演唱之外,也要在一些综合性的活动当中,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考核,以此来形成系统化的考核体系;最后,在考核的时间节点当中,要兼顾考核的时间,系统性不仅注重期末的考核,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对他们的过程表现要素进行考核,以其作为学生在表现方面的具体证明。往往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的表现状态会更加真实可以反映他们的整体水平状况,因此,过程性的考核应该作为重点的考核要素与内容。
(四)基于社会需求导向实施人才培养基于社会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可以准确把握声乐艺术领域当中每一个系统和环节,对于声乐人才所提出的具体需求,最终能够为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提供更加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动力以及智力方面的支撑。目前,人才的需求体现出一种多样化的需求特征和特点,此时高校要积极承担起声乐人才在培养方面的重要责任,声乐教师要对传统的教学经验进行总结,转变自身的教育理念,结合市场的需求,进一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提升技术性和表演性的同时增强整体的艺术性和使用性。在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当中,注重考虑市场的需求,尽量让声乐专业的学生能够增加公共管理科目的修读,同时也应该进行一些交叉学科课程的学习实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更多的选择,例如艺术经纪人或者艺术团体管理人员等。
1调整教学内容比重
为突出和强化幼儿教师职业技能的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提高其技能的整体水平,调整部分技能课程教学内容所占比重。如:教师口语课程应在一般交际口语表达基本技能中,增大其在未来工作岗位上最实用的表达技能——讲故事和儿歌朗诵的课程比重。压缩不同文体朗读和即兴演讲、辩论、普通话说话的专章专节课程内容,只在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授课中简单介绍。舞蹈、美术、声乐、钢琴等课程应根据学习程度的不同侧重对个别学生的技能训练。
2改革技能考试方法
2.1增加阶段性考核
幼儿教师专业技能课(包括学前教育专业专(本)科声乐、舞蹈、钢琴、美术、教师口语、书法、信息技术、视唱练耳的考核分别在每学期第1、5、10、17教学周,以假期作业、阶段性考试、期中考试的形式进行3次阶段性评价和1次终结性评价,其评价比例分别10%、10%、20%、60%。以此让学生验证每阶段所学,明晰自身的技能水平。
2.2教学和考试分开
根据实际情况抽取学前专业技能课程,在期末考试工作中将不再由任课教师作为唯一的考核人,而是外请两位或多位该课程领域的专家参与到考试中。专家将以考核标准为依据,让学生从训练内容中随机抽取题目进行面试考试,以检验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加考核的公平性。
3挖潜学生课下时间
向早晚自习要时间。把学生的声乐、钢琴、舞蹈的课下训练用早晚自习的时间安排成表,由高年级学生干部和管理员负责监督,由任课教师负责布置训练任务的方法,督促学生自主训练。向假期要时间。统筹规定每学期由哪些技能课任课教师布置假期作业,并在下学期开学由任课教师进行考核,学生的表现以10%的比重计入该生本学期总成绩。
4制定训练及考核方案
为解决技能课任课教师授课内容不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制定信息技术、课件制作、口语、礼仪、书法、美术、体操、钢琴、舞蹈、声乐、说课、边弹边唱等20余门课程的训练及考核方案。各科任课教师在每学期都制定出明确的训练内容及考核标准,为学生明确在各阶段如何训练及教师衡量学生各阶段水平都起到标尺的作用。
5调整课程计划
综合以上改革措施,结合学前课程技能训练及考核方案,进行课程计划的调整:
5.1开课时间
面对因学前教育市场师资紧缺,学生在第五学期教育见习期间就被幼儿园留用,但一些课程还没有学完的情况,将原本开设在第五学期的教法类课程调整为第四学期开课。为满足课程结构均衡需要,将教法类课程先导课提前开设。如:幼儿游戏理论与实践由第三学期改为第二学期开课;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由第四学期改为第三学期开课。
5.2拆分、压缩部分课程
为符合人才培养方案学时、学分的要求,对一些课程进行拆分和压缩。如:拆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内容,在新生入学教育时以讲座的形式开设对校史、校训等内容的理解及对未来职业的规划内容。就业指导的教学内容在第三学期进行。压缩精简数据库课程的教学内容,强化训练信息技术技能的操作技能,以增强学生对于现代化教学技能的应用。
6加强教师管理
为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要从教师自身和学校考核两个方面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以提高教师整体教育教学水平。
6.1努力提升教师自身业务水平
任课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学校创造一定的条件,积极鼓励本专业教师利用课下时间完成三项内容的听课任务:到学校相关学科听课,以尽快达到高校课堂教学水平;到同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听课,以尽快掌握行业内培养特质;到优质幼儿园听课,以尽快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培养规格的需求。通过完成三项听课任务的办法,以期在短时间内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学前教育专业的建设要求。
6.2出台课堂教学质量考核办法
[关键词]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培养方案;教学模式;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 G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4-0078-02
地方高校由于大多照搬地方音乐学院的做法,而并未考虑自身所需,从而在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接上出现了很大的不合。而在培养人才过程中,过于注重音乐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声乐理论基础的夯实以及相关理论的培训,一方面,使得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利于培养合格的传道授业解惑之才;另一方面,类似于口口相传的模式容易使得学生只关注表面,而不去深究,既不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更有违学术的严谨性。同时,在教材的选择方面,按照专业音乐学院的一整套,直接照搬,不加改革更新,也不融入地方特色曲目的做法即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也是对地方传统音乐文化的不负责。另一方面,地方高校声乐课的教学方式也过于单一,局限于课堂教学的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由此种种,地方高校声乐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 地方声乐课教学现状分析
地方高校声乐课自开展以来,发展时间尚短,各方面准备也过于仓促,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发展得过于盲目,虽然已经经历几次课程改革,但依旧隐藏了很大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
一方面,地方声乐教学只注重照搬普通音乐学院的一整套模式,埋头培养,并未真正反思,社会需要何种人才,而学生需要哪些能力,这些能力通过什么样的教学能够实现。另一方面,统一的大类培养,根本无法适应逐渐多元化的社会人才需求。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需求也在逐步发生变化,对于普通高校的声乐人才的需求从一开始的单一的教师方面,慢慢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普通高校的声乐人才的培养目标不能再像过去一般只执着于教师一个方向,而应该多向培养,将社会的需求转化为培养的目标,为部队,敬老院,企事业单位,文化艺术团体等培养拥有更高综合素质与音乐修养的人才。
2 教学模式太过单一,无法适应新的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的教学模式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上,缺乏对实际社会需求的认识,单薄的书本知识,课堂教学形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而且使得高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社会实际的需求产生较大的偏差,也不利于学生之间相互的借鉴与交流。只有打破课堂教学的禁锢,才能更好地开拓学生的眼界,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更富有创造力的音乐人才。
3 教学方法过于偏重于专业技能,忽视了对于学生声乐理论的提高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一个较大的弊端,就是过于强调声乐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声乐理论的重视,有点类似于民间早期的口口相传,学生在上声乐课时,不仅应该知道自己如何控制发声,呼吸,更应该知道自己身体以及乐器的结构,产生的共振,发声的原理,以及伴奏时乐器与人的最佳配合方式,不能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否则,纵有再多声乐技巧也无法传授,与培养目标相悖,而且,丰富的理论知识可以更好地指导实践的方向,只有摸清原理,才能突破瓶颈,得到更好的发展。
4 课程设置过于单一
首先,课程内容过于单薄,课程门数相当有限,只单纯的注重对学生声乐技巧的提高,单纯的开设少量的声乐专业课程,而未对其他相关联的课程做出相应的要求,忽视了对学生教学能力,举一反三能力,实践能力,组织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其次,能够帮助学生提升音乐修养的音乐美学鉴赏类的课程过少,只一味的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使得学生丧失了对于音乐原有美感的把握;最后,课程设置过于笼统,没有足够的细分,无法进行更深入的详解,更无法据此把握学生的兴趣所在,对学生因材施教,深入诱导。
二 地方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方向
1 培养方案的明确与定期更新
根据社会实际需求,结合学生的个人能力与兴趣情况,制定更加切合社会需求,也更加科学详尽的培养方案,根据社会的实际需要,安排相应课程以及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音乐素养的人才,并紧跟社会需求的步伐,进行不定期的调整更新,保证人才培养的与时俱进。
2 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课堂授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时滞性与隔离性,无法很好地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而教学模式的改革,需要从“引进来”和“走出去”两方面入手,所谓“引进来”就是地方高校在开展声乐课教学时,不仅局限于自己学校的教师,多请社会上在声乐领域颇有造诣的人来给学生授课,传授声乐教学经验,工作心得等,对于路途较远者,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远程教学,一方面,丰富了课堂教学形式,激起了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将书本中学不到的知识带进课堂,让学生在未踏入社会之前,提前接触了解相应信息,对日后的职业生涯早做筹备。而“走出去”是指在教学模式上,不再局限于课堂教学,多带学生进入社区,企事业单位,敬老院等,举办各类活动或对他人的教学,演出过程进行观摩,思考。一方面可以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的实践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教学能力得到锻炼,另一方面,可以提前了解社会所需,有助于学生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制定适宜的职业规划。
3 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重大课,轻小课模式,改为大小课的互补协调模式,小课虽然方便教师对学生的一对一指导与矫正,但大课可以让学生们聚在一起,拥有更多样的交流,对同伴的演唱扬长避短,更好地促进共同进步。另外,多组织实践活动以及现场观摩,通过写下对演唱者的优缺点,存在哪些问题,该如何改进,学生们在一起相互探讨,从而减少了日后遇到此类问题的概率,也对声乐的运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教师一方面通过学生的探讨,对每位学生理解,运用声乐知识的能力以及应对相关问题的能力,进行相应的了解,从而施以不同的教学方式,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学生的解决方案,总结出更适合学生的矫正方法,为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4 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
随着声乐人才需求量的加大,地方高校的扩招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招回的学生数量庞大,各方面能力水平良莠不齐,传统的学模式根本无法应对,只能进行培养方案的细化分流,根据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兴趣所在,结合社会需求与实际教学能力,定制适宜的培养方案。值得一提的是,在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侧重点的分类培养之后,对于教学考核方式也需要做相应处理,统一评定的同时,也要有所差异,要看到每个学生的能力所在。
5 对课程设置进行彻底改革
一方面,对大类课程进行细分,以便于更好地了解学生兴趣所在,在全面了解学习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发展特长。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一些关联性课程。在开展声乐技巧与理论课的同时,注重关联性学科课程的开展,将更加有利于音乐的美感与透彻的表达,如通过开展声乐与心理学的联系,给观众更好的听觉体验,另外,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是不可忽视的,学生在经历大量的声乐教学培训之后,很难再保持当初的热情,开音乐鉴赏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静下心来,纯粹的欣赏音乐的美感,来唤起学生心中对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其独特美感的认知,从而激发学生的音乐灵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激情。
三 普通高校改革的其他注意事项
1 加强教师创新能力以及组织能力培训
地方高校由于招生规模扩大,人才较为紧缺,在教师的选择上有些放松,但由于其所教授的学生,将来大多会成为教师,所以,对于教师人才的培训一刻也不可松懈,一方面,应当多组织教师去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进行深度观摩学习,从优秀教师的案例中举一反三,增强教学能力与组织能力。另一方面,应鼓励教师多研究他国先进声乐教学先例以及声乐发展史,选择适宜的进行应用,创新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防止学生思维模式的僵化,又可以使得学生在未来的教学生涯中多有借鉴。
2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
调查研究显示,大多数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时,专业水平不低,却缺乏组织能力与实践能力,在开始的一两年内无法较好地开展教学活动。与其等走入社会后锻炼误人子弟,不如在学校内就做好相应准备。相应的锻炼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尽量多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工厂、敬老院等,进行演出或是教学,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二是开展学生课堂,每位学生都有展示机会,互相授课的好处在于,学生与老师两种角色的不同体验,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加透彻地理解所学知识,也慢慢学会了如何清晰的表达,提高了教学能力。
总之,就地方高校声乐教学当前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大量的不足之处,主要原因还是起步较晚,发展较晚所致。地方高校的声乐教学需要培养的是能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才,务必要严谨对待。地方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应以传播地方音乐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己任,将带有地方特色的声乐文化曲目纳入教学内容,加以传授,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宋吟.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初探[J]. 艺术教育,2008(5).
[2]徐恩煊,彭一敏.地方院校音乐现状分析 [J].大家,2011(4).
横琴新区社会事务局、各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社会工作局),各直属中学:
根据《关于印发珠海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实施细则的通知》(珠教招〔2018〕10号)和普通高长生招生方案,经相关学校考核,我市2018年中考特长生术科合格分数线及术科合格考生名单已确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各招生学校特长生术科合格分数线情况招生学校
体育类(分)
音乐类(分)
美术类(分)
珠海市第一中学
排球:68.3
足球:66.8
游泳:61.3
合唱:80.3
管乐:84.5
弦乐:75.2
舞蹈:81.0
--
珠海市第一中学
平沙校区
篮球(女):60.0
田径:60.0
音乐:80.0
美术:80.0
珠海市第二中学
羽毛球:70.0
管弦乐:70.0
--
珠海市第三中学
羽毛球:60.0
篮球:60.0
音乐:60.0
美术:60.0
珠海市第四中学
排球:70.0
--
--
珠海市实验中学
体育:67.4
音乐:71.4
管乐:85.0
美术:70.0
北京师范大学
(珠海)附属
高级中学
乒乓球:60.0
网球:60.0
足球:60.0
音乐:60.0
舞蹈:60.0
美术:60.0
珠海市斗门区
第一中学
田径(男):69.6
田径(女):64.5
乒乓球(男):80.0
乒乓球(女):97.8
足球:65.0
武术:85.5
--
美术:70.0
珠海市艺术高级中学
--
音乐:65.0
美术:75.0
广东实验中学
珠海金湾学校
田径:90.0
篮球:60.0
游泳:99.0
声乐:78.0
弦乐:84.0
舞蹈:76.0
--
珠海市斗门区
和风中学
体育:60.0
音乐:75.0
美术:60.0
珠海市田家炳中学
--
传媒:85.0
美术:70.0
珠海市红旗中学
体育:60.0
音乐:70.0
美术:70.0
二、各招生学校特长生合格考生名单情况
根据各校术科合格分数线及考生成绩,全市共有838名考生术科成绩合格,具体名单详见附件1。
三、考生成绩查询
特长生考生可凭个人账号登录珠海中考管理系统(见珠海教育局官网,即zhjy.gov.cn)或通过“珠海特区教育”微信公众号查询本人术科考试成绩。
四、其他事项
声乐是一门特殊的歌唱艺术,但声乐歌唱不是单纯为了表达声音艺术,而是更加看重情感的表达,所以在声乐教学中学生的情感培养重要。对此,本文在分析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重要性的基础上行重点就情感培养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
声乐教学;情感培养;对策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声乐课程被赋予了更多的教育功能,其中情感培养和情感教育就是声乐课程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与时俱进的声乐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声乐教学中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做到以学生为本,树立相应的情感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声乐演唱技能和人文素质的协调化发展。
一、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首先,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对于声乐艺术的表现力、创造力,更好的展示音乐作品的特性,传递和表达音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素。其次,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科学的把握音乐风格,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高声乐专业表演素质,如对于很多民族性的声乐风格,声乐教师只要加强情感教育,让学生了解其殊性的民族风情,才能实现对民族声乐音色、音调的科学把握。再次,声乐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够提高学生对于声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的理解多样化的声乐艺术丰富,实现个人专业素质和情感素质的提升。
二、声乐教学中的学生情感培养对策
(一)更新声乐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声乐教学中的针对学生的情感培养,声乐教师必须首先转变过去灌输性的教学方式,更新传统的声乐教学观念,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要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多同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和互动。如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下,有些声乐教师为了维护自己的课堂权威,习惯于对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知识灌输和硬性的教学管理,导致声乐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过于紧张,有的学生甚至对声乐教师怀有抵触情绪,丧失声乐课程的学习兴趣。因此,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策略的有效贯彻和落实,必须树立生本教育理念,积极构建起和谐化的师生关系,多对学生实施积极的情感引导,促使学生对声乐课程树立起积极的学习情感。例如,在“歌谱研读”的声乐教学中,声乐教师如果一味灌输声乐专业知识很难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只有让学生成为声乐课堂教学的主体,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审阅作品的旋律特征、曲式结构,还要让学生了解声乐作品创造时的特定历史背景和创作者的思想情感,让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和体验,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声乐学习兴趣,那么学生的情感素质就很难得到有效培养和发展。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素质发展
在声乐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声乐基础、生长环境、教育环境、学习态度和音乐思维等方面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在情感素质上也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学生敏而好学,有的学生则是惰性较差,每个学生所擅长的声乐表演领域也会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声乐教师统一化、标准化的传统声乐教学方式会存在很多的弊端,只面向个别学生的声乐教学不利于班级内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提高。对此,声乐教师在制定声乐教学方案时,要富有情感性、层次性,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标准等不能过于统一,而是要体现出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充分尊重,做到“因材施教”,进而促进学生情感素质和个性化素质的有效培养。例如,声乐表演教学中,为避免声乐课堂上两级分化现象的加剧,保护好每个学生声乐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声乐教师要淡化学生的统一化考核,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演奏作品,自己给自己打分,这样有助于学生声乐学习热情的保持,也有助于学生的优势项目得以更好的培养和提升。
(三)发掘情感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情感素质
在声乐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提高学生的情感素质,应当是一种充满人性和人道主义的教学过程,所以声乐教师要充分发挥声乐课程教学的客观规律,在声乐教学课堂中让学生学会探索人情,了解人性,用音乐来感化和引领学习者,进而逐渐树立起积极的情感素质。细心的声乐教师会发现,在声乐的课堂体系中,其中存在着很多的情感教育资源,关键是声乐教师要有情感培养意识,在平时多针对声乐教学的具体实践,加强对情感教育资源的搜集、整理和优化,进而为声乐课堂上学生情感培养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对此,声乐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在声乐课堂上引入更多与情感教育相关的事实,通过案例教学、讲故事、歌词分析等形式来引导学生感悟创造者在音乐作品中的复杂情感,这样可以充分的利用学生对于声乐作品以及作者的好奇心,借助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索音乐与情感体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声乐作用的感悟力、理解力、鉴赏力和表现力,并最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声乐表演技能和个人的情感素质,加快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
三、结语
总之,声乐教学中的学生情感培养,需要声乐教师的各项教学活动,要贴近生的声乐学习心理和情感特征,充分尊重学生在声乐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化素质,多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声乐教学和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在声乐课堂上的表现力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作者:秦伟 单位:晋中学院
[参考文献]
[1]冯倩.论声乐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音乐时空,2015,10.
【关键词】工学结合模式 高职 声乐教学一体化 实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C-0049-03
一、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高职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大多缺乏较好的演唱功底和综合音乐素养,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缺乏对音乐职业教育的认识和了解。其次,我国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与音乐市场需求脱节。声乐教学模式是本科艺术院校的模式压缩,高职院校目前仍没有编写出一套适合高职音乐学生学习的系统声乐教材。更为重要的是,高职音乐专业声乐教学上缺少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指导思想,缺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与市场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缺少与各相关音乐学科的相互渗透与综合的教学理念。因而大多数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符合职业教育,不突出“应用型、技能型”特点的现象。如部分教师相互之间缺乏交流,生产出来的“产品”市场上推销不出去;课堂教学比例过重,学生在艺术实践方面能力薄弱,缺乏舞台演唱经验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毕业生综合能力弱等。
二、工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声乐教学的指导意义
工学结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把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把课堂教学与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理论、技能知识的实用、精炼性和综合浓缩性,强调教、学、做、用合一,学以致用。工学结合的声乐教学一体化培养模式就是把音乐市场实际工作需求与声乐学习有效结合起来的职业人才培养模式。它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际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它强调声乐课堂教学与实际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强调理论、技能知识的实用、精炼和综合浓缩,强调教、学、做、用合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国内外工学结合模式下音乐专业声乐课程建设的研究为数不多,而由中师转型高职的声乐课程建设的研究改革则更为罕见。因此,探索一条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声乐课程建设新思路,将对高职院校音乐专业的发展建设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把声乐作为工学结合、工教结合、校企合作的音乐实训平台,作为音乐专业与培训市场紧密结合的重要手段,是体现高职音乐专业职业化发展,实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切入点,对高职声乐教学的培养模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工学结合指导下高职声乐教学一体化实践探索
(一)加强声乐教学与音乐文化产业市场的联系
首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生活质量的提高,音乐作为一种文化和艺术的推广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重要部分,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音乐既可以满足社会需求,又可以因生产者的目的而作为一种产业进行专项投资。社会之所以要投资音乐,就是要实现某种效用,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音乐可以作为一种产业,作为一种音乐产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模式进入市场,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大量地直接进入到民众生活之中,并被不断地物质化和价值化。因此,音乐职业教育的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产生和发展受到社会市场需求的直接影响。其次,在企业文化建设的需求上,声乐合唱等形式具有投资小、见效快的特点,对企业文化的发展具有较大诱惑力,可快速提升企业的文化形象和艺术品位。因此,良好的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离不开高素养的音乐人才的营造。这为高职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高职声乐专业教学必须根据文化产业市场需要来培养人才,根据人才的需要来调整专业,根据专业教学需要来更新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并以市场为导向,逐步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使高职院校真正成为为音乐市场输送急需音乐人才的基地。
(二)加强音乐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加快声乐教师职业思维转型
高职教育突出以“职业性”为特色,以培养高职生的音乐实际应用能力为宗旨,强调艺术实践是高职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大部分从事高职声乐教育的教师是高职院校升格前中专的教师,或是升格后从本科院校引进以及本科院校毕业的,这些师资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大多数人未真正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因此,要对从事高职声乐教育的一线教师进行培训,加快教师的职业思维转型,甚至把职业指导作为教师业务考评和专业工作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进而使教师在思想观念认识上发生改变。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音乐实训平台中逐步培养出一批具有高职教育特色,顺应市场要求的声乐教师。提高声乐教师的音乐综合分析能力和职业音乐素养,是实现高职声乐教学一体化的关键。
在教学理念上,教师应主动适应高职音乐职业教育的发展特点,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在声乐教学实践中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为“多能一专”的“能师型”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以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和综合音乐表现力为目的来安排教学环节。在有限的时间内,合理安排教学。在教学考核上以声乐考级教材为蓝本,并能获得相应级别的声乐考级证书。在教学模式上,改变传统声乐教学中片面强调声乐技能技法的教学模式。突出音乐职业化,强调以学生实用能力和声乐综合素养的培养为目的。形成声乐学习与实际应用一致的教学培训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强调综合音乐感知教学一体化教学方法,即在教学中强调音乐分析、和声分析、乐曲风格分析与声乐技法结合为一体化的实用综合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综合演唱与教学的能力和综合音乐感知能力。在教学手段上,改变以往单一的“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根据声乐培训市场需求,实施“订单式”培养和“个性化”培养方案。一年级采取集体分组教学的形式,二年级则根据学生基础和学习程度以快慢班形式分组教学。并开始对有发展潜力、基础扎实的声乐学生集中实施“一对二”的主修教学。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以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强调学生集体合作形式的学习。在教学单元中逐步提供真实的教学情境,让有一定声乐基础且示范能力好的学生带低年级或基础浅的学生上课,教师再点评总结指导上课。逐渐形成良性循环的互动式多边教学模式。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每学期定期开展班级音乐沙龙展示音乐会,锻炼学生的舞台实践能力。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声乐考级和比赛。同时,成立学院的艺术培训机构或校企合作的声乐艺术实训培训基地,直接面对本地音乐培训市场进行招生、教学和培训。鼓励高年级学生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兼职教学,学会把声乐技能合理有效地应用到声乐教学实践、培训教学工作中,为毕业就业及自主创业积累经验。
(三)建立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声乐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
1 加强声乐教学与视唱、音乐分析、钢琴编配等音乐学科综合一体化教学。声乐和视唱、音乐分析、钢琴编配是关系非常密切的学科,以“唱――听――想”为核心手段,以声音、音准、分析、编配为具体内容。在教学中,应以音准和声音为桥梁,来融合声乐、视唱、分析、编配,并结合网络教学,进行“看-唱-听-想-做-用”合一的立体化声乐教学。这样,不但有助于声乐的音准提高,更能在一个良好的音准基础上提高声音,完善声乐技法,帮助声乐教学。在视唱教学中增加声乐技法,如在练习曲的演唱过程中增加声音的表现力,强调声音的规范性,加强气息的连贯性无疑都会给视唱带来极大的方便。有了适当的声乐技巧,视唱练习就能带来一定的美感,声音圆润加之音准正确,能使视唱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声乐的教学过程中,学会分析和为歌曲进行钢琴即兴伴奏编配也是整个声乐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伴奏无论在作品的前奏、演唱过程中,还是间隙、结束时都起着强化主题、渲染气氛、升华情感、转折补充等重要作用,完善了对声乐作品的再创作。因此,应充分利用钢琴与声乐水融的特点,加强声乐教学与视唱、分析、编配等音乐学科综合一体化教学的联系,准确表达作品音乐内涵,共同塑造音乐形象,完美展现作品艺术精髓。
2 加强声乐教学与重唱、合唱与指挥一体化教学。声乐教学与合唱训练存在多方面的联系,声乐是合唱必不可少的基础,而重唱、合唱又是声乐非常重要的表现手段。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精神文化层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使得合唱、重唱在当今社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把重唱、合唱和声乐教学紧密联系起来面对庞大的音乐市场需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唱、合唱和声乐的一体化教学,有助于声乐学习的拓展,在作品中美化声音,在演唱形式上能不断拓宽学生的综合声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但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这三门课程是分开进行教学的。合唱与指挥隶属于作曲系列的分支课程,重唱课程则属于可有可无的,有了比赛才临时开设的课程。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会出现能唱不能教,不会指挥;会指挥又不能唱的尴尬局面。因此,应在传统声乐教学的基础上,以网络声乐、合唱重唱音乐资源为平台,对这些课程进行综合一体化的教学。学生一入学就开始在声乐教学中进行合唱必修课程学习,直到毕业,既让学生在个人的声乐技能技巧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又在合唱的学习中培养多声思维、听觉能力和集体协作的团队精神,不断发现和挖掘搭配合理的重唱苗子,形成立体的、多方面的综合一体化教学手段,把有限的教学资源高效率地分配给学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总之,借助强大的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声乐教学与视唱、音乐分析、钢琴编配等多个音乐学科综合、立体的一体化教学,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合理提高教学效率,逐步建立起一套体现高职声乐教学特色的课程体系,为今后的声乐一体化教材研发提供实践案例和素材。
(四)加强声乐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
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表演专业是培养专科学历层次为主体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一定的音乐专业理论、技能,面向音乐产业市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职业音乐人。因此,应根据音乐文化产业市场的需求,加强声乐教学与舞台表演实践课程一体化教学,在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声乐表演和教学应用能力。
1 抓好音乐教学实践与校内音乐实践实训基地建设。定期为学生举办班级、学院的音乐会、沙龙、比赛及各类积极有益的艺术实践活动,巩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提高学生音乐实践学习技能、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就业需求,建立院校级大学生合唱团、艺术团,为学生积极提供音乐实践舞台,使学生的音乐个性需求得到充分发展,音乐与表演技能得到提高。合唱团中下设有混声合唱团、男声小合唱、女生小合唱,重唱、独唱等。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能力、需求,积极组织,精心排练,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各种比赛、演出及社团活动,使优秀的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脱颖而出,使更多的学生的视野得到开拓、潜能得到开发、心智得到锻炼,音乐表演和演唱能力得到逐步提高,团队精神得到夯实。
2 科学合理地安排校外实践实训基地,积极参与当地音乐文化发展和企业文化建设。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根据地方特色及专业特点合理安排实训实习场所,与艺术剧院、歌舞团、合唱团、艺术团、群艺馆、少年宫、少儿活动中心及中小学校建立长期的音乐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践实训中提高声乐专业技能,将课堂上的音乐知识在实践实训中变成实际能力,提高学生技能,发展个性。同时,积极参与到当地的音乐文化市场发展和企业文化活动中,使学生能参与到民歌节的节庆晚会、大型音乐会和企业搭台的音乐促销文化活动中,在真正的舞台实践中得到发展和锻炼。
(五)不断挖掘整理当地民族音乐资源,进行特色民族声乐教学
以中国-东盟博览会和南宁国际民歌节为契机,根据广西的民族民间音乐特点,培养具有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高职类音乐人才,为东盟音乐市场服务。广西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是歌的海洋,有壮、侗、瑶、苗、京、毛南、仫佬等多个少数民族,蕴藏着丰富的民族音乐资源,有待我们去保护、开发和再创作。应根据广西的民族民间音乐特点,充分挖掘、利用好这些资源,逐步开发、创作和建立一套符合高职音乐发展特点的,体现广西少数民族特色的歌曲声乐教材,并转化到高职音乐的课程建设和声乐教学实践中,培养富有民族特色的高职声乐人才,为广西和东盟搭起一座音乐文化交流发展的桥梁。
课程设置与内容改革
调整专业教学时间安排。学前教育专业实行学年“2+1”和教学周“4+1”人才培养模式。学年“2+1”指理论学习时间为2年,实践学习为1年。教学周“4+1”是指每四周理论与实践学习之后安排一周技能鉴定。
加强课程建设与内容整合。为实现“2+1”人才培养模式,按照“理论必需、够用,强化实践技能、培养岗位工作能力”的改革思想,本校构建了科学整合的、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整合有度。基础课针对高职学生特点,注重与后续专业课内容衔接,适应高技能人才可持续发展要求。专业课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改进了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以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工作平台来整合教学内容。首先,将视唱练耳、乐理、声乐课程整合为音乐综合课,突出特色教育。其次,将健康、语言、数学、艺术、社会课程整合为五大领域综合课,结合幼儿教师口语课,培养学生授课基本素质。再次,将舞蹈课建设成舞蹈系列训练课,开设蒙古舞、傣族舞、藏舞等民族民间舞、现代舞及古典舞的教学,结合技能鉴定、文艺演出等活动,培养学生舞蹈表演及创编能力。最后,将软笔书法、硬笔书法、幼儿简笔画、国画、剪刻纸、泥塑整合进大美术课堂,实行项目教学法,普及基础知识,因材施教发挥特长。在教学与实践结合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进行改革、完善,实现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教材,并组织学生到岗位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每门课程都配有完整的教学大纲,除大纲中规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外,每年在学生专业见习、实习之际,学校还会对用人单位和就业学生开展跟踪调研,征求对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课程、选择内容。专业课教师在教学时也会结合行业需求、行业规则进行指导或提出要求;聘请的行业专家在专业讲座、前沿理论与实践课、第二课堂教学中更是结合实际强化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养成。
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教学中积极探索工学交替、课堂与实训场所一体化等教学模式,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展开教学活动,音乐综合等课利用多媒体或实训教室,幼儿英语教法等课约有20%的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教学中也积极探索各种考核方式,舞蹈、音乐综合课实施小组考核;幼儿英语教学、五大领域综合课实行模拟教学;蒙氏教育、亲子教育理论与实践实行现场操作;育婴知识与技能、营养配餐与卫生实行以证代考;Flas制作、电脑美术实行无纸化机考。在考核中,针对不同科目,还制定了计算机随时达标考试。教、学、做、练、考结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感知、体验、操作中学习,强化了学生能力培养。
强化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开设舞蹈、声乐、器乐、书法、绘画等活动社团,并定期举办钢琴、舞蹈、手工、英语故事表演、课件制作等职业技能竞赛,强化技能训练,提高技能水平,大力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级别的专业技能大赛,评选技能标兵以促进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从而形成良好的教风学风。
规范教学管理,严格监督检查。教学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专任教师听评课相结合、学生测评与学生座谈会相结合、行业专家检查督导相结合的“三结合”法;教学评价时,坚持课堂内外评价结合、试卷与大赛(理论与实践)考核结合、行业专家与专任教师考核结合、课程成绩与资格证书结合的“四结合”举措。除学校制定的实践教学相关制度外,学前教育专业也制定了《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培养方案》、《学前教育见习班主任活动方案》等十余项规章制度,确保了教学基本功训练的落实、见习实习“双师配给制”(行业指导教师与专业带队教师共同指导、检查)的贯彻执行。
优化团队建设,加强队伍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研究和成果应用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逐渐建设成了一支科研实力强、教学能力高、业务水平精的教师队伍,建立了有利于提高教师质量的机制与政策,形成了教学与科研骨干队伍和梯队结构。
教学条件建设
本校全体教职员工努力创建校内外教学实训科研一体化的工作基地。校内设有琴室、画室、舞蹈室、手工制作室、微机课件制作室等专业训练场室。校外建有幼儿园、教育培训机构等不同类型的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工作岗位,这些充分保障了开放式办学、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实现,保证了校企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也保证了教师挂职锻炼工作的开展与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