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7:43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返乡创业就业工作经验

篇(1)

2008年12月28日闭幕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决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四个方面开辟“绿色通道” ,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

优 势

伴随着30年前数以千万计的城镇知识青年返城,创业型就业在改革开放伊始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了当时缓解沉重就业压力的一大创举。统计数字显示,从1979年到1984年,全国共安置4500多万人就业,城镇失业率从1979年的5.9%迅速下降到1984年的1.9%,在几年内缓解了城市的沉重失业压力。这其中,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积极就业政策可谓功不可没。

事实证明,越是当经济形势严峻、就业压力巨大的时候,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就越显得重要。如今,在国内外经济减速的双重压迫下,我国的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对于众多的农民工而言,城镇企业经营困难导致就业岗位减少,进而引起对农民工需求的下降,成千上万农民工提前返乡。

虽然由于我国就业统计的缺陷而未能将农民工纳入其中,但由此带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却同样让人担忧。由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进城务工就成为了大多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要出路。如果城镇经济出现增长减缓,农民工的就业就会受到挤压。许多农民工的就业就极容易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广大返乡农民工自主创业就势在必行。事实上,返乡农民工具有天然的创业优势,这主要是因为他们通过在城镇打工,眼界更为开阔,也积累了更为丰富的工作经验,更善于捕捉创业的机会,因而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较高。据统计,近年来已有近500万农民工回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开办工商企业,他们兴办的企业总数约占全国乡镇企业总数的五分之一。

根据有关测算,一个农民工创业成功,将有效解决五、六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因此,如果农民工回乡创业成功,将加快形成以创业带就业、以就业促创业的良性互动格局,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限 制

与此同时,应该清醒地看到,由于受农民工个人素质和制度环境的影响,农民工创业要比同等条件下的城镇居民困难得多。

一方面,绝大多数农民工的素质普遍比较低下,创业意识缺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有关调查,农民工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占到80%以上,而从未接受过职业培训的占3/4以上。

另一方面,农民工创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尚未建立,创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在创业金融支持、信息服务、建设用地、税费减免、招工用人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和障碍,制约了返乡农民工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不仅如此,从农民工创业的企业类型来看,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管理水平不高是其主要的特点。其结果是,农民工的创业型企业平均寿命都不长,容纳就业的功能受到很大限制。

解 决

面对农民工大量返乡的新问题,各级政府应该将鼓励农民工创业作为解决他们重新就业的首要之选。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加强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素质。目前,我国的创业培训主要集中在城镇,不但覆盖范围小,而且许多培训内容脱离市场的需求。而针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尚处在萌芽状态。有关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编制符合农民工创业实际的教材,组织有经验的教学培训人员,筹集必要的培训经费,对农民工进行免费或者低收费的创业培训。只要农民工的创业意识被激发出来,创业活动才能形成一股浪潮,其带动就业的功能也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其次,尽快解决农民工创业的制度,降低他们的创业成本。比如在解决融资难的问题上,可以考虑设立“农民工创业专项扶持资金”,鼓励金融机构给回乡农民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满足他们创业的资金需求;简化创业企业的注册登记手续,尽量免费为他们办理各种手续,提供良好的创业服务;对创业企业实行税费减免,也可以考虑按吸纳就业人数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激发他们解决就业问题的积极性等。

最后,应该将农民工就业问题与城镇职工就业问题一视同仁,真正做到就业的城乡统筹兼顾。目前有些地方之所以对农民工就业问题重视不够,除了思维习惯外,更重要的是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现象依然严重。在创业问题上,重城镇轻农村的现象普遍存在。这是导致创业扶持力度不均的根源。

篇(2)

年我乡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指标任务是:

(一)扶持创业人数5人;

(二)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3000人;

(三)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120人;

(四)企业养老保险新增参保数80人人(征缴金额16万元);

(五)城镇居民参保人数200人;

二、突出重点,做实各项工作

(一)大力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当好宣传员,深入宣传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把劳动法律法规和各项方针政策和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联系起来,让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为劳动保障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扎实开展基础性工作,建立建全各类工作台帐及工作制度。认真做好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基础台账,台账数据及时更新,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认真开展返乡农民工调查和劳动力资源调查摸底,建立失业监控、返乡农民工报告制度。

(三)努力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根据县局下达任务,结合我乡实际,我们将努力完成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及促进返乡农民工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尽最大努力多为农民创造就业机会。一是引导返乡农民从事烤烟、生猪养殖等高效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指导农民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指导协调劳务输出和回乡创业工作。二是加大与本乡项目建设的衔接和协调,利用农村交通建设、水利建设、黄口堰水库移民后扶工程、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就地安排返乡农民工就业,三是加强与乡内大型企业联系,如悦来温泉渡假山庄、玉泉机砖厂,鼓励他们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四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加强与县、市就业服务中心的联系与合作,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活动、职业介绍及其它后续保障服务。

(四)认真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工作。广泛宣传国家免费培训农村贫困劳动力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加强与专门培训机构的联系,优化培训科目,提高培训质量。采取“菜单式”培训,真正让返乡农民工学到真正实用的职业技能。

(五)做好企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工作。督促、指导辖区内各类用人单位(含个体工商户)做好社会保险登记和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加大宣传力度,找准对象作重点做通思想工作,努力完成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任务。

篇(3)

让梦想在家乡的土地上开花

2009年12月8日一大早,简阳市养马镇七里坝村村民胡华燕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做完家务后,就往上班的公司赶。对于现在的生活状态,胡华燕觉得很满足:“公司离家比较近,工作之余还能照顾家里”。2008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胡华燕所在的企业经营不景气,便从广东回到家乡,参加了养马镇政府组织的缝纫培训班后,在四川省大川制衣有限责任公司养马分公司实现了再就业。

这是我省大力实施返乡农民工就业工程的一个缩影。

2009年初,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我省有大量农民工返乡,严峻的形势该如何应对?

“总的来说,就是四句话,政策扶持,加强培训,就近就业,鼓励创业。”省长蒋巨峰在2009年初作出这样的批示。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帮助返乡农民工再就业、鼓励支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在灾后重建中,实行以工代赈政策,引导返乡人员参与灾后重建。同时,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乡创业;注重与产业梯度转移相结合,吸引沿海企业和务工人员整体转移到四川,既实现农民工就近就业,又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对准备重新出去再就业的,也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劳动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2009年,选择本地就业的农民工首次超过外出务工。”成都市金堂县劳务开发办主任彭勇说。金堂县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制鞋、制衣等产业,给大量的返乡农民工提供了就业机会。那些积累了资金、技术的返乡创业人员更成为了重点扶持对象。

本地就业,创业就业。应该说,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转变。曾经,数以千百万计的四川农民怀揣着梦想,奔波于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而现在,与西部经济的勃勃生机相对应,西部劳务经济也在经历着深刻转型。截至2009年9月,四川转移农村劳动力人数超过2000万人,除了跨省务工的1174万人外,在省内务工的人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908万人。

2010,面对“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鼓励就地就近就业和返乡创业”的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千百万农民工的梦想一定可以在家乡的土地上开花。

为即将复兴的家园挥洒汗水

如果没有地震,现年37岁的陈军或许会在老家胥家镇桂花村种上几亩猕猴桃,过舒坦的小日子。不过他现在在上海浦强精密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吴厂长眼中却是个宝,成了加工大件的高手。

灾后一年,借助灾后重建、扩大内需、统筹城乡试验区建设、上海对口援建四大历史机遇,更多的都江堰人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截至目前,都江堰市“零就业”家庭全部动态消除,总体就业人数30.69万,总体就业率93.2%,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3.1%,15万失业者就业困局随地震进入了历史。

都江堰只是受灾地区的一个缩影。

“谁说只有在外打工才能挣到钱?在家只要有技能,一样能淘到金!”2009年底,正在四川安县重建工地上忙碌的雍峙村返乡农民工贾中武,信心满怀。

作为安县2007年赴澳门修建酒店的600多名农民工之一,2008年底,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酒店停建,贾中武被迫返乡。回来后碰巧赶上国家启动4万亿投资项目,灾区重建是其中重要一块。由于建筑技术过硬,贾中武很快便成为家乡农房恢复重建的主力。

百废待兴的地震灾区为受灾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009年12月21日,记者从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获悉,通过实行劳动保障特殊政策等措施,到三季度末,灾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从2008年高峰时的7.5%降至目前的4%以下,低于全省4.13%的平均水平。

这个成绩来源于2009年以来,我省劳动保障部门继续落实支持灾区恢复重建的就业社保特殊政策。到11月底,8个市(州)有约3000户企业缓缴社保费11亿余元,为1000户企业的11万名职工发放岗位补贴,为17万人发放职业培训补助、创业补助和代缴医疗保险费。通过落实第三期对口就业援助协议、开发公益性岗位、以工代赈等途径,基本解决了“5・12”汶川特大地震失业失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同时,受灾地区的就业政策在不断创新。2009年6月,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以创业带动就业有关文件精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经过层层推荐、筛选,在全国确定了82个试点城市,其中有重灾区绵阳。 绵阳抓住了机遇,结合灾后恢复重建和科技城建设,定下2010年创业带动就业2.5万人、创业活动对就业的贡献率达到20%的目标。

2010,三年的重建任务两年完成,即将复兴的土地上,勤劳的灾区人民正挥洒汗水,美好生活即将展开。

走出象牙塔,创造自己的明天

“今年好找工作!”2009年12月12日,西华大学、川师大、成都中医药大学等7所在蓉高校与人力资源市场联合举办了一场针对应届生的专场招聘会。由于经济回升,就业形势好转,“工作好找”成了不少应届生的“口头禅”。500多家企业,岗位数突破6000个,且大部分岗位不需要工作经验。

这场年内最后一场大型应届生专场招聘会在各大高校就业处的老师组织下,共有4000多人前来挑选工作,将现场挤得水泄不通。据人力资源市场负责人介绍,在2009年的“尾巴”,最缺人的行业是服务业,而最好找工作的则是学技术的专科生。

出现这样让人欣喜的面场,得益于我省灾后两年经济的回升。

在“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上,记者看到,长虹集团、川航、中铁集团、路桥集团等用人单位的招聘展位前围满了求职者,而来自自贡、德阳、眉山、雅安、内江、资阳、广元等市(州)的不少单位也受到了求职者的欢迎。

这是一个与往年相比最大的变化,也是最让人有感触的地方:大学生到市(州)县镇就业的积极性高了。

在一所县城学校的展位前,9点过就排起了两列长队。正在等着投递简历的一名大学生说,“我很想留在成都,但这里竞争要激烈得多,到县城去找工作的学生就没有那么多。”省人才市场相关负责人说,“大学生愿意到成都以外的市(州)就业,这对市(州)的经济发展能起到很大的作用。”

观念转变的另一体现是大学生创业者的增多。2009年初,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四川87所高校的28.18万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省委、省政府提前谋划,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将其列入四川省八项民生工程中“就业促进工程”的重要内容,定下在全省促进45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的目标。

日前,记者从省人事厅获悉,不到一年时间,我省已促进4821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完成省政府下达全年目标任务的107.1%。

“全年促进45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目标任务的提出,令广大高校毕业生欢呼。“如果说提出目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那么,实现目标则要求实施部门工作创新。”省人事厅厅长叶壮说,高校毕业生缺资金、缺技术、缺项目、缺经验,创业风险大,要实现目标任务,必须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特殊性,在理念、政策、机制、平台等方面进行创新。从2009年3月起,省人事厅在省内外高校和市、县广泛调研,6月初,与省教育、财政、劳动保障等部门将拟定的《关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的意见》上报省政府。《意见》从放宽市场准入、加大财税支持、加大金融扶持、加强创业教育培训、提供创业服务等5方面提出支持政策。6月20日,省政府印发了这份“含金量”颇高的《意见》。

大学毕业后在峨眉山市老家创业的伍勇是首批受益者之一。他2009年7月毕业后,8月注册建厂,9月第一批中空玻璃产品成功产销。“原以为办手续要3个多月才能跑下来,没想到,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一天就办好了,全靠优惠政策‘开绿灯’。”伍勇说。

篇(4)

自20*年下半年以来,金融危机对我市经济社会的影响逐步显现,部分行业、企业的经营出现困难,失业人员不断增加。当前,区域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固有压力依然存在,劳动力素质与岗位不适应矛盾仍很突出,给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再就业工作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冲击。为深入贯彻国家、省相关政策,落实国发[20*]5号文件和省政府[20*]90号文件精神,全面加强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千方百计帮扶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一)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惠,促进稳定就业。对处于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中的大龄、身有残疾、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因完全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国有、集体企业中按现行政策实际已失业,但未进行失业登记且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认定标准按相关规定执行)实行优惠,具体标准依照市政府办公室[20*]1*号文件规定执行。

(二)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对各类用人单位招用就业困难人员,签订一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相应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适当的岗位补贴。补贴标准暂按廊政[20*]44号文件执行。

(三)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签订就业援助协议,在协议期限内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和适当的岗位补贴。补贴标准暂按廊政[20*]44号文件执行。

(四)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就业困难人员的优惠政策,给予就业困难人员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期限一般不超过3年。实现再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在劳动合同(就业援助协议)续存期间,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可视情况延长到退休。

二、进一步强化重点项目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五)全面掌握项目用工信息。继续把项目建设与扩大就业相结合,对重点项目实施跟踪服务,在新建项目立项的同时把创造就业岗位纳入项目建议书,确定岗位用工信息,建立项目用工数据库,按照项目立项进度,及时项目用工信息,并召开专门的人力资源招聘洽谈会,为企业招收合格劳动者。

(六)积极与项目单位合作,有针对性的制订项目用工培训计划。拟定项目可研报告的同时确定用工培训计划,根据项目企业的需要,对招收的劳动者进行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岗位技能等内容的岗前培训,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和岗位适应能力。

(七)全面规范项目企业劳动关系。项目建成投产的同时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规范企业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督促企业为职工缴纳各种社会保险,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

(八)建立重点项目建成后的用工培训和在岗培训的长效机制。根据企业需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一方面扩大各类职业院校办学规模,为在校生搭建培养平台。另一方面立足企业,扩大校企合作,面向企业开设特定专业,采取多种培训方式,向企业输送技术人才。同时,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培训资源优势,为企业培训在岗工人,提升在岗职工技能水平和素质,满足企业发展需要。

三、努力提高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率

(九)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继续做好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志愿活动,输送高校毕业生到基层支农、支教、支医和扶贫,通过政府的资金扶持,让毕业生到基层锻炼成长,为基层发展贡献力量。各级机关、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应优先录(聘)用服务期满的“三支一扶”计划志愿者、“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和择业期内高校毕业生;机关、事业单位新进人员,要按规定拿出一定比例的职位招录(聘)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根据中央文件精神,稳步推进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中考试录用乡镇公务员工作。

(十)畅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机关事业单位出现编制空缺时,应及时补充高校毕业生。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在已满编的情况下,因工作需要确需录用高校毕业生的,组织、人事、编制部门要及时予以审批。认真落实教师资格条例,坚决清退中小学不合格教师和混岗占编人员,严格按编制足额配齐教师。按有关标准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充实乡镇、社区医疗卫生队伍。

(十一)加强和规范见习基地的管理。进一步增加见习基地的数量,规范见习基地的管理,努力推荐未就业毕业生到见习基地进行就业见习,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通过政府资金支持提高企业接收见习毕业生和接纳毕业生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提供一个选聘人才的平台,实现毕业生就业与企业择才的“双赢”。

(十二)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各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加快就业网络平台建设,将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驻地大中专院校、各用人单位纳入就业服务网络,整合充实就业资源,实现网上就业政策宣传、求职招聘、就业指导、就业手续办理、就业数据统计等功能,为联入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做好基础工作。

(十三)切实保障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各用人单位招收的毕业生,要凭就业报到证在择业期内到就业主管部门办理就业报到手续。各用人单位要按规定与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兑现劳动报酬,缴纳社会保险,并办理工资、保险、户籍等相关手续。各级人事、教育、劳动保障等有关部门,要每半年开展一次联合检查,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通报检查结果,并以书面形式及时报送市就业主管部门。

(十四)实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的免费管理。凡在非公有制单位就业、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以及本省生源择业期内毕业生,其档案由所在地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免费管理,所需费用由同级财政负担。

四、积极开展拆迁失业人员的转岗就业

(十五)发挥各级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作用,主动提供免费就业服务。充分发挥各级就业服务机构和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所(站)基础平台作用,主动为就业援助对象免费提供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职业介绍和技能培训补贴具体标准按现行规定执行。

(十六)积极提供就业岗位援助。将拆迁涉及的就业困难人员纳入帮扶范围,开展上门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等就业援助活动。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安置拆迁涉及的就业困难对象就业。在拆迁量大、涉及人员多的社区组织专场招聘会。对就业岗位不挑不拣的失业人员,公共就业服务部门保证在1个工作周内安排上岗。

(十七)鼓励各类企业吸纳拆迁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对于商贸、服务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国家限制的行业除外),新招用因拆迁影响就业且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按实际招用人数给予相应安置补助。补助标准按现行规定执行。

(十八)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各级公共就业服务部门要为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人员提供项目征集、项目评估、项目推广、创业辅导、创业培训、项目跟踪、政策咨询和政策扶持等“一条龙”服务。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拆迁就业人员自主创业或合伙经营经费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贴息贷款。贷款额度最高为5万元,贷款期限不超过3年。

(十九)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就业稳定性。拆迁失业人员中,持有《就业失业登记证》的就业困难人员从事灵活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可享受最长期限为3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具体补贴标准参照20*年省相关文件执行。

五、全力推动返乡农民工的转岗创业

(二十)为返乡农民工免费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服务。对于有培训意愿的返乡农民工,纳入劳动保障部门“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实施范围,根据当地企业用工需求,免费为返乡农民工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及转岗培训;定点培训机构要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实际需求,设置培训课程,适当延长培训期限。职业介绍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按现行政策执行。

(二十一)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将返乡农民工纳入创业政策扶持范围,对有创业意愿的返乡农民工免费开展创业培训,提供政策咨询、项目信息、开业指导、小额贷款等服务,鼓励支持返乡农民工创办各类企业。

(二十二)鼓励企业接纳返乡农民工。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大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力度,鼓励各类企业招用返乡农民工;符合条件的可按规定申请小额担保贷款;鼓励停产或半停产企业,在不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的前提下,组织农民工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并享受培训补贴。

六、多方推进与京津对接的双向转移就业

(二十三)积极与京津劳动保障部门建立沟通联系机制。加强与京津地区劳务用工单位的联系,积极与京津人力资源市场对接,获取更多的劳务信息,不断拓展新的劳务协作单位,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异地就业。

(二十四)大力发展劳务派遣。坚持输出与培训相结合,走技术输出、定单输出、定向输出之路,以实施“阳光工程”为重要手段,为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提供劳动保障政策和法律法规咨询等就业服务。

(二十五)加强人才引进工作。面向京津地区,积极引进我市急需的各类人才,全力做好引进人才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服务,以优质的服务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七、加强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十六)高度重视,靠前指挥,坚决落实各项工作职责。各级政府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增强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发挥政府促进就业的主体作用。各有关部门要紧密配合,协调联动,狠抓落实,尽一切努力把经济形势变化对就业形势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二十七)深入调查,超前稳控,杜绝恶性发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一些行业、企业受到的影响会越来越大,对就业的不利影响将会进一步显现。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随时了解和掌握辖区内用工和失业情况,加强失业预防和调控,把握企业关闭破产、改组改制和经营性裁员的工作节奏,做好关闭破产企业职工分流和安置工作,防止失业人员过于集中和失业率急剧攀升,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要提早介入,及时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应对措施。

(二十八)明确责任,确保就业政策的全面落实。要研究解决政策落实中的难点问题,不断完善各项有关政策。要认真兑现对各类符合享受政策对象的资金补贴,确保符合条件的城乡劳动者真正享受到各项扶持政策。要严格管理和使用好各级再就业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就业再就业补助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严格程序、规范审批。

篇(5)

2010年7月22日,王波在参加全省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座谈会期间,不幸脑溢血,经抢救无效离世。

39岁,风华正茂,他的生命却就此定格。

“老百姓没点儿难处,谁会找上门来。”

和王波打过交道的群众都知道,这个局长没架子,不厌烦老百姓跟他“絮叨”,还把手机号给大家。于是,除了办公时间,下岗职工、困难群众啥时候心烦,哪怕是半夜,都能抄起电话就给王局长打。但他们不知道,为了做好这份工作,王波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四五个小时。

“王局对群众很宽容、很有耐心,对自己、对家人、对同事却要求严格。”这是远安就业局副局长黄远桥对同事王波的评价。

2005年7月,王波从办公楼一楼的综合服务大厅经过时,发现一名工作人员正对一名群众发脾气。一打听,原来是这名群众前来咨询档案托管的问题,工作人员将有关政策讲解了三遍,这名群众依然没弄懂,工作人员一时耐不住性子,说了几句重话。

王波非常生气,当场责问这名工作人员:“老百姓没点儿难处,谁会找上门来。假如是你或你的家人,来咨询时遇到工作人员这种态度,你会怎么想?有些地方不清楚,你为什么不能再解释得详细一点?为什么不能再多一点耐心?为什么不能态度好一些……”

一番话问得工作人员面红耳赤,赶紧向这名群众道歉,并继续把政策解释到对方听懂为止。

2006年4月,一位失业者到劳动就业综合服务大厅办理小额贷款,当得知要等两天时,当场说了句气话:“这等几天,那等几天,办事真难啊。”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恰好这句“埋怨”被王波听到。当天,他找来两名职工,安排他们对来办小额贷款的群众进行“跟踪”,记录每个程序所花的时间。没想到,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办理小额贷款最快也需要15天。

随即,王波召集相关人员进行专题研究:“问题出在哪儿?”“如何提高窗口办事效率?”经过认真分析后,他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协商,对审批流程进行了进一步的精简和完善,并将分管业务的副局长办公室搬到就业综合服务大厅窗口旁边,近距离督查相关工作,老百姓来办理,即审即签。

“平时再忙,王局长都会抽出时间看书”,王波的司机季飞告诉记者,王波每次出差总会带着,如《创业之路》《就业政策的解决和解析》《形成合力――开展农村劳动力专业培训》等劳动就业方面的书籍。

就业管理局副局长黄远桥回忆说,王波已经是一名局长了,有的朋友还不理解地问他,“这么爱学习干嘛?还想升迁晋级?”王波却说,当官不在位高,关键是为老百姓做了多少事,学习能更好地运用知识为群众办事。

“王波的业务水平非常过硬”,谈起王波,湖北省劳动就业管理局长皮广洲言语中透着“惋惜”。皮广洲告诉记者,王波每次到省里申报项目总能“畅通无阻”,因为他送来的项目申报材料,不仅格式标准、细致严密,而且条理清晰,不会出现任何偏差。

在王波的办公室里,记者看见了许多他生前用于记录学习心得的小册子,字迹很工整,仍能感受到当初他学习时的那种认真劲。多年来,王波始终保持着谦虚的心态,不断学习,平时一有空闲就看书、读报,认真阅读一些劳动就业、培训等方面的书籍,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

“只要在这个岗位,就要对这个岗位负责。”

“王波特把我们的事儿放心上”,远安晶品玻璃公司董事长汪家宙回忆说,2009年10月,他和王波聊天时,无意间提到,公司招了一批新员工,技术不够熟练,担心全面生产后,会影响进度。

没想到,两天后,王波给汪家宙打来电话:“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黄石大冶华兴玻璃厂招学徒,且发工资,每月1000元。如果你愿意,我们马上跑一趟帮忙联系。”

公司先后送33名员工到华兴玻璃厂学习。现在这些员工都成了厂里的“技术能手”。

刘玉林在劳动就业管理局工作了25年。她对王波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他那句口头禅:“做点儿实在事,莫裹虚!”

他这么说,也这么做。2004年,随着农村出现大量富余劳动力,人们外出务工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由于多数外出务工者是青年人,涉世不深,心理素质较脆弱,缺乏足够的务工常识,外出务工面临着许多困难。

“必须让他们轻松走出去挣钱”,刚刚上任的远安就业管理局长王波暗下决心。

2004年7月,劳动就业管理局推出农民外出打工“线路图”:怎样找合法中介机构、在哪里办理工伤保险、遇到矛盾纠纷怎样投诉等。

同时,王波与同事们分头走遍全县112个行政村,首创“引导式”培训:为准备外出务工者讲解用工常识及相关法律知识等,使他们转变思想,增强信心,提高认识。

王波走访中注意到,许多人因费用问题,对培训“望而却步”,在取得有关部门的支持后,2005年6月,远安劳动就业管理局在全市县市区中率先推出“培训费用全免”。据统计,远安共有5.9万名外出务工者享受了“免费培训”。

2007年9月,王波在翻看失业登记表时,发现登记人数逐月增加。凭借多年工作经验和从外界获悉的信息,王波敏锐地判断:农民工返乡“热潮”即将来临。

如何迎接返乡“热潮”,助返乡农民工渡“难关”,王波和同事们绞尽脑汁、寝食难安。上山下乡、进厂入企,调查摸排、研究分析,在一系列准备工作之后,有关返乡农民工的服务、培训、指导等政策悄然出台。

其中,小额担保贷款政策针对具备一定技术、经验的返乡农民工,可提供2万~5万元的无息贷款,在解决农民创业的资金瓶颈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有效激发了返乡农民工的创业热情。以创业带动就业,从而掀起远安“全民”创业的。据统计,小额担保贷款启动以来,已先后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小额贷款达3000多万元。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农民工“返乡潮”如期而至,因提早应对,措施得力,远安返乡农民工变“危”为“机”,安稳过“关”。

“身为局长,却肯低下头认认真真做事,我很佩服”,这是远安东圣集团一名普通职工张成学对王波的评价。

今年6月,张成学参加全市劳动就业招聘会。他刚好来到东圣集团招聘展柜,一位装束整洁、满脸笑容的男子走到他身边,主动给他介绍企业情况。言语间,该男子十分谦和,张成学觉得东圣职工素质不错。

后来,张成学才知道,该男子并非东圣职工,而是远安就业管理局长王波,因为招聘会差人手,王波现场做起了“兼职”。

情到深处 爱心暧人

在妻子李清华眼里,丈夫王波非常守时守信。李清华说:“他答应过我的事,从未食言。但这次例外,他曾经说过,陪我到老。”

在儿子王子哈的心中,父亲是自己的骄傲:虽是个“大忙人”,但只要在家,总会亲自下厨做饭,为全家人端上可口的饭菜。

万宗学曾是机关干部,后调入鹿苑茶厂,恰好遇到茶厂改制,就下了岗。没了经济来源,万宗学和老婆只好承包了4亩茶田,艰难度日。有单位要接济他们一家,万宗学因心有“怨气”,都回绝了。

王波知道了此事,独自一人花了20元买了鹿苑茶厂的门票,以参观茶园后口渴为由,向万宗学讨茶水喝。王波喝完茶水,大加赞赏,表示愿意高于市场价购买其茶叶。万宗学十分高兴。

此后,王波每年在万宗学那里购买2000多元的茶叶。茶虽不多,却给了万宗学夫妇极大的信心和鼓舞,茶叶也越卖越多。

后来,万宗学无意中知道了王波从不喝茶的习惯。面对善意的“欺骗”,万宗学感动之余,及时调整了对生活的态度。

在整理王波的遗物时,人们发现一个黑色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许多人的姓名、住址和家庭生活情况。那是王波利用上山下乡的时间,所记下的当地困难户的情况,以便随时跟踪了解帮扶进展。

今年5月初,王波到鸣凤镇调研,了解到花园村一个叫张定富的小伙子,仅25岁,父母已双双离世,他与83岁的奶奶蜗居在一间低矮潮湿、面积狭小的土坯房里,加之奶奶常年患有多种疾病,生活特别困难。走访中,王波把张定富的困难情况详细登记在本子上。

远安就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段满堂清楚地记得,那是2005年1月的一天早上,天空飘起雪花,刚刚上班的他给王波送材料,走进办公室,却见王波望着窗外发呆。

“有什么事情吗?”段满堂问道。

篇(6)

一、工作思路

今年我乡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思路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紧紧围绕乡党委、政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社会和移民迁建为核心,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中心,以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以青壮年农民为对象,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移民安置任务对人力资源的要求;全面推进学前三年教育规划。

二、工作措施

1、加大移民政策宣传培训。各移民乡村学校要紧扣“决胜迁建”为主题,以村组干部和移民工作组的同志为骨干,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向广大移民群众开展移民政策的宣传培训。全年计划完成干部职工教育培训任务510人次,各村集中教育培训不少于1次。

2、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密切配合乡移民、住建、人社、农业等部门,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为全乡移民搬迁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全年计划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180人,其中技能性培训100人,引导性培训80人,力争转移50人。

3、认真抓好返乡民工创业或再就业培训。成教专干要主动协助配合村(校)及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掌握返乡农民工信息,有针对性的开展返乡民工就业培训,做好就业信息传递等工作。

4、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各村(校)要紧紧围绕本地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开展养殖业、种植业,茶叶和烤烟、大棚蔬菜等农村特色产业的实用技术培训,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致富增收服务。全年计划完成农村实用技术培训800人次以上。

5、积极推广科技实验项目。整合相关资源,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和教育的各自优势,加大科技实验项目的推广力度,努力为“三农”提供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支持。全乡今年试验项目不少于2项,推广项目不少于3项,力争全乡科技实验推广面积达1500亩。

6、充分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总结科技示范户成功经验,结合新农村建设新任务、新要求,巩固提高科技示范户成果,并充分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全乡农户学科技、用科技,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全年完成巩固科技示范户31户,新增科技示范户1户。

7、切实提高扫盲工作成效。继续坚持“一扫、二堵、三提高”的原则,创新扫盲工作的教学方式和形式,坚持“脱盲”和“脱贫”相结合,学文化与学科技相促进,努力提高扫盲工作成效。

8、搞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有机结合。中心校要重视和发展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力促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结合,相融互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年完成普通学校学生家长教育培训510人次,完成九年级毕业学生技能培训60人。

三、工作方法

1、有效整合资源。坚持“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和乡、村化技术学校等教育资源大力开展各类培训,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各类教育培训结合起来,推动农村成人教育深入扎实开展。

2、坚持对成教工作评估考核制度。年终根据县局对我乡成教综合考核情况,结合成教人员具体工作情况实施奖惩。

篇(7)

一、1—10月份劳务输出工作基本情况

1—10月份,全县劳务输出11万人次,占全县农村劳动力25.3万人的43%,完成市定全年目标任务10万人次的110%,其中有组织输出1.6万人次;培训农村劳动力2.1万人次,占全县农村劳动力25.3万人的8.3%,培训后输出1.9万人,成功输出率达90%以上,全县外出务工人员创劳务收入6亿元左右,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村脱贫致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主要做法

(一)、广泛宣传动员。年初,由劳动部门组织人员入乡入村,大力宣传外出务工的好处及重要意义,并在春节前后、麦收、秋收务工人员返乡的黄金时机,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大河范县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务工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激发农民外出务工的积极性。同时宣传讲解劳务输出有关知识和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树立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自觉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二)、做好信息服务。为加强信息传递,及时劳务用工信息,劳动局在劳动力市场服务大厅每日用工信息,且在对外公开栏内每周更换一次用工信息,及时为求职者提供便捷服务。春节前夕,利用务工人员集中返乡的有利时机,经广泛搜集用工信息后,在2010年劳动保障新春联欢会上劳务用工信息,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截止目前,今年已用工信息XX余条,提供就业岗位10万余个,达成用工意向4万余个。

(三)、开展技能培训。在总结以往培训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今年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组织有关部门有关人员到乡村流动开展劳动力技能现场培训班,现场授课,突出培训的时间性、实效性。特别是春节前后,利用年后农民工在家的机会,在十二个乡镇培训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同时根据各乡各村农民工需要,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分别开展了定向培训、委托培训和定单培训,大大促进了劳务输出由体力型向技能型、智力型的转变。

(四)、抓好有序输出。今年,狠抓输出规范化建设,建立完善职业介绍交流制度,及时做好用工登记、建档建卡等工作。积极联系我县在外知名人士,派出专门人员到全国各地考察搜集用工信息。春节后正月初五就组织各职业介绍所下乡入村宣传,帮助外地用工企业联系用工事宜,在巩固往年劳务合作关系的同时,开辟了像北京可欣服装等一大批新的用工途径。目前,我县已同北京、郑州、新疆等地建立了稳定的劳务合作关系,仅今年组织劳务工赴新疆摘棉输出劳动力就达1540人。

(五)、圆满完成对疆劳务合作。根据市下达我县的对疆劳务输出任务,针对目前内地就业及时,大部分农民不再愿去新疆迁民的新情况,大力宣传引导,出动宣传车两部,组织20余人入村到户,同乡村干部一起耐心做好有意去新疆农户的思想工作。今年已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六师芳草湖农场、土墩子农场和新湖农场输送农户200户,共计600余人,圆满完成了“中央专项任务”。

(六)、实行劳务品牌带动。今年充分发挥废旧金属挑选加工品牌效应,从组织引导入手,成立了废旧金属挑选加工劳务输出宣传工作队,入村到户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树立外出光荣的意识;并通过广播、电视、网站等新闻媒体和板报、宣传栏、沿街灯箱广告等形式,广泛深入宣传废旧金属挑选加工行业成功典型,引导富余劳动力走出家门,外出创业。春节前后,龙王庄、陆集两乡均召开了废旧金属挑选加工能人座谈会,介绍经验互通信息。同时依托现有培训基地,从革新废旧金属挑选加工技术入手,培训务工人员的从业技能,由手工操作向机械化作业转变。今年,已在龙王庄、陆集两乡培训废旧金属挑选加工小老板300余人。并积极协助废旧金属挑选加工人员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确保他们能够拥有养老、医疗、工伤等应享受的社会保障。截止目前,已有近3万人加入到废旧金属挑选加工队伍。

(七)、做好困难群体就业。今年在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狠抓困难就业人员就业,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岗位安排等方面优先享受优惠政策,对年龄偏大、一时难以外出就业的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转移就业困难的,优先安排公益性岗位或非公益性岗位。今年已在全县多个企事业单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1500余人,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

(八)、多方位维护权益。我们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服务,在劳动服务大厅做好职业介绍、维权等服务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及时为在范务工人员签定劳动合同。搞好跟踪服务,协调处理工资、待遇等问题,县劳动服务大厅电话24小时值班,及时为在外务工人员处理有关问题。同时做好跟踪回访,8月中旬,由劳动保障局组织人员,分别到青岛、郑州、天津务工集中地慰问我县在外务工人员,每到一处,与务工人员一一见面,并进行了集中座谈,详细了解了他们的工作、生活等切身利益问题,深入到车间、宿舍、食堂实地察看。并为XX余名农民工发放务工常识书籍4000余本,发放维权服务卡XX余份,慰问品XX余件。此外,加大劳动保障执法力度,努力规范用工行为,大力查处非法中介机构和个人。目前,取缔非法职业介绍机构8处,净化了劳务市场。

三、存在的问题及下步打算:

在劳务输出工作中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组织化程度低,组织培训难,技能低,农民工自我保护意识差等问题。下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大力提高劳动者素质,突出抓好培训基地建设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探索良好的培训长效运行机制。

(二)、完善职业介绍机构,加快信息网络建设。通过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方式,逐步完善以县劳务输出为龙头,乡镇劳动保障所为主体的组织化输出格局。

(三)、发展劳务品牌,实行典型带动。要从宣传、信息、引导、帮扶、服务等方面做好工作,进一步做强我县废旧金属加工这一全国优秀劳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