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6:5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美术德育渗透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篇(1)

论文关键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德育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对于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毕业后将成为幼儿教师,面对的是我们未来的希望,良好的思想品德对他们尤为重要。以政治理论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等方式的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现象和思潮不断影响,加上学生层次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我们要改革创新德育工作,把德育更有效地渗透到教学工作。

一、在美术教学内容上挖掘德育因素

德育渗透要从教材的实际出发。在教学内容上下功夫,紧抓教材中存在的一些德育因素,把蕴含在美术知识中的德育因素挖掘出来,寓德于教。在美术教学中,我经常给学生讲历史上的一些名家故事,如《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不厌其烦地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最后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通过过去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故事,要让学生认识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美好的东西往往要经过艰辛的磨砺才会显现出更持久、更夺目的光芒,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

在色彩课中,让学生欣赏民间美术作品,通过用画笔提取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色彩与自然形象的色彩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总结出民间美术色彩搭配的规律和手法,然后以“中国风”为表现主题,将民间美术的色彩搭配方法用于实际生活中的物品设计上,从而感受再创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表达能力与再创造能力,并通过“中国风”使他们充分感受到包含在民间美术中的情感,而这种情感终将化作民族情结,植根于学生的心灵之中,成为他们生命中的精神支柱。

二、注意言行举止增强德育渗透的直观性

作为美术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不仅在知识的传递中,而且在情感的沟通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同样具有很大的教育作用。所以我平时特别注意自己的仪表服饰,从不浓妆艳抹,不带夸张的配饰,所穿的服装端庄、大方,都是能够体现出美术教师所特有的职业特点与美感,容易让学生产生亲近之感。在教学的交流中,学生做得好时及时给予适当表扬,他们犯错时批评也特别注意用词,从不刺伤学生自尊心,把学生自己同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上,讲道理,以理服人,不体罚学生。在教学中一旦发现自己的过失,敢于承认,有错必改,以取得学生的谅解和信任。

三、通过课堂作业进行德育渗透.

美术课的作业也是向学生渗透德育的重要渠道。我在给学生布置作业、练习时,特别注意作品的思想性表现,发挥其教育功能。如定期开展主题性创作课,以校园多美好、我爱我家、我是小小设计师等为主题,让学生自主构思设计画面,这不仅能开发学生想象空间,而且能培养学生热爱校园、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生活情趣。在“校园多美好”这一主题创作中,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从不同视角表现校园的美,有的学生表现我们校园两侧的装饰墙画,有的表现开展艺术节时的热闹场面,有的表现学生观看他们自己的作品展时的场景等,这些作品表现得非常生动、自然,让我对他们刮目相看。

四、通过合作学习进行德育渗透

篇(2)

德育是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赫尔巴特说过:"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可见德育在教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德育"这个词给人的感觉好像就是品德教师或班主任更多的任务,其实不然,每个学科,课堂教学的每个细节都应渗透德育。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者,还应是一个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榜样。我作为一个普通的美术老师,深深感到培养下一代高尚道德情操责任重大。我在教学中是这样实践的。

1.在利用教材内涵中渗透德育。

我们现在所用的中学美术教材中在各个学习领域中都有爱国主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欣赏课教学中尤为突出,有很多都是显性德育主题的作品欣赏,比如:对中国长城的欣赏,与其说它珍贵的价值是在物质文化层面上,不如说主要是在精神内涵、精神文化层面上。因而我们用 "万里长城永不倒"来象征、比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恒存发展。在对这类型的美术作品欣赏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那真是名正言顺的事。另外,我经常带领学生感受家乡南通的快速发展和独特的民间艺术(南通蓝印花布、如皋水绘园建筑等),对这些民间艺术的起源和制作有相应的了解,甚至可以动手制作,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家乡的巨大变化,为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感到骄傲,从而激发她们热爱家乡、热爱家乡人民的情感。

2.在发挥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上,我们要结合教材的特点,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经常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美术课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着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因为美术教学内容包括欣赏、绘画、工艺三大课业,它们对于渗透爱国主义各有所长。如专题欣赏中的许多课题体现了民族的精神,注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审美理念,便于学生了解祖国的美术遗产和优良的艺术传统,对学生起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绘画课业对爱国主义也极为有利,特别是中国画学习在绘画中占有很大比重,这对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有作用。例如,在讲"中国故建筑"一课时,教师注重环境的熏陶,以古筝曲贯穿课堂,先让学生欣赏"神州大地"视频,了解中国世界遗产的价值,那逶迤磅礴的万里长城;规模宏伟的北京故宫;堪称世界第八奇迹的兵马俑,那史诗般的风格,鬼斧神工的构造,配以相关的小故事传说,使学生得到春潮般的鼓舞,产生一股热血沸腾的热情。然后教师又让学生介绍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渗透环保意识。当学生的情感达到时,教师适时要求学生提出保护家乡名胜古迹的具体方案,并形成美术小论文上交。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让他们在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中,描绘出时代的和音。

3.在集体合作中渗透德育。

集体是力量是源泉,众人是智慧的摇篮。美术课堂中,孩子们画画或做手工时,经常忘了带这样工具,那样材料,这时我就建议孩子们合作完成作业,你借我的水彩笔,我借你的剪刀,互相帮助,大家都能做出好的作品来,或者共同完成一个作品。孩子们大多数时候都合作得比较和谐、愉快。有时有腼腆的孩子不敢向别人借东西,当老师去问情况时,马上就有周围的孩子主动大方地拿出自己的东西说:"我借给你!"其实,孩子是很单纯的,只要正确地引导,每个孩子都是积极向上的。在动手合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得到了美育的培养,还能进行感情的交流,体验团结互助的乐趣,感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4.在"造型表现"中渗透德育。

"造型表现"包括绘画、书法、剪纸、雕塑等,在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因其本身包含内容多,渗透方式也不一样。有些课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显而易见,有些则并不明显。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要认真钻研教材,挖掘出思想品德教育的材料。在上《中国的毛笔与汉字》一课时,我给学生讲解了汉字的形成、演化,及很多书体的特点,使学生初步认识黑体字的笔画结构特点:横平竖直,方方正正。然后告诉学生做人也要站得正,行得直,堂堂正正,稳稳当当,踏踏实实,不干坏事儿。

5.在"综合探索"中渗透德育。

"综合.探索"领域的设置,是对学生的一种挑战,也是教师展示能力的一次机遇,为师者必须首先深刻理解该领域的内涵及其重要性,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综合.探索"以学生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对学科的逻辑体系的超越。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为其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6.在多媒体教学中渗透德育。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要正确引导学生科学地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如:在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

7.在设计节日教学作业中渗透德育。

篇(3)

关键词:美术;教学;德育教育

一、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

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看似两个独立的课程体系,但通过比较和分析发现,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在内容和特点上存在较多的交叉和融合,美术课程与德育教育紧密相关。

(一)我国德育教育的内容及其特点。

《德育大纲》规定中职阶段德育教育的内容是“除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良好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等以上各系列内容的教育外,还要随着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及党和国家重大决策进行形势任务和时事政策等教育;结合纪念重大节日以及班、年级教育主题的需要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结合有关学科教学和各种课外活动进行审美教育。总之,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综合的、系统的、经常的思想政治道德教育”。通过解读《德育大纲》发现,德育教育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它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在亲身体验中促进对话、交流、与理解。这些特点决定了在实施德育教育时,要逐步培养学生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的道德观、人生观、发展观。

(二)美术课程的特点及其中的德育教育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是在全国师范教育改革的新形势下,充分考虑到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学实际和培养目标的需要而修订的。它综合了绘画、设计、历史、政治、文学等内容,学科综合性强。同时,中职美术课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在美术活动中创造性地理解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表现出实践性的特点。另外,通过分析《中等职业学校美术教科书》1至3册内容发现其中包含有大量的德育教育内容。因为在确定美术教学内容时明确要求: “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和各种具有教育意义的优秀美术作品,把进行思想品德和情操的教育放在首位。”由此可见,德育教育贯穿在美术课程中,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这使得美术课程成为德育教育的良好课程载体,在渗透德育教育方面表现出独特的优势。

二、在中职美术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一)充分利用德育教育资源,促进德育教育。

1.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内容。由于教材具有简明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知识水平,深入挖掘教材中的道德教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有的放矢地扩展和深入。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德育教育观念,将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德育教育的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德育问题的意识。

在中职美术一年级上册第一章中,学习“ 线描造型” 的知识点时,关键词“整体” 出现的频率最高,教师可增加新的问题: 同学们除了美术造型讲整体外,你还知道做什么事情讲整体?通过这个简单的提问,进而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今年发生在粤西封开本地的矿山事件问题:是由于村民只看重个人的局部利益,而不顾大项目的建设和开发对封开发展的整体贡献作用。这个教学过程耗时并不长,但学生由此明白了整体的概念延伸,进而明白了当个人和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冲突时,每个人要有局部要服从整体的高度觉悟。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让学生了解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产生冲突时,局部要服从整体。但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考虑顾及整体利益的前提下如何发挥局部利益的最大作用,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以教材为基础,努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来进行德育教育。如果在课堂教学中以教材为基础,努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和环境问题来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能使学生陪感亲切真实,激发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的感情,另一方面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实例更具有说服力,有利于增强德育教育的力度。

在幼师第二册手工第四节的废弃物的利用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学生因嫌学校饭堂伙食差而打外卖,造成大量的废弃塑料饭盒堆积如山造成环境污染,并举例本地一条大家都熟悉的大河在这十几年的水质由好变坏的事实,以及由于环境的污染,气候的变化导致本地2011年的大旱,令农作物歉收而至使许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切肤的感觉,真切体会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从而激发学生保护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优化美术课堂的教学过程,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1.教学方法自主化。所谓自主化,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主动参与并在一定的条件下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由于德育教育内容取材广泛,教师可选取多种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如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演讲、辩论赛等活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中职幼师第二册第八课的超现实主义绘画一节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就前两年中国画坛出现的一些画家为了迎合西方某些带有政治目的人的审美爱好,而以丑化中国人形象为题材的所谓现代艺术问题开展专题研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和研究爱国主义问题。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几组,每小组分别集中解决一个问题。如1组“对现代艺术的认识”,2组“西方某些政客丑化中国人的目的”,3组“中国人被丑化的危害”,4组“如何提升中国人的形象”。每个小组分别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各种媒体查阅和收集图片,数据等资料,利用课堂时间,集中汇报讨论。这样学生不仅体验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分清美与丑,还增强了作为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加强了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动力。

2.开展探究式教学。《改革纲要》中明确指出: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可见,新课程强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大力倡导以“自主、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学习方式。因而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宜改变传统的将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努力开展具有启发性的探究式教学,组织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来学习知识并获得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中职幼师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中,教师讲解基础造型时,对学生可做一个探究式的做法:教师不再像以往示范每一个造型步骤,只讲解画面的优点,而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作画。在这个做法中,大部分学生发现自己离开了教师的示范教法后根本无从着手作画。从这个简单的做法中学生们总结了一个共同的结论:学习不仅靠教师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要主动学习,探究问题, 形成坚毅勇敢、不怕困难、敢于创新的品格。

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德育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使学生意识到日常生活方式与德育问题的联系,让学生意识到许多“习以为常”的现象背后隐藏着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因此进行德育教育时,切不能脱离生活实际,应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行为紧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将它们内化为实际的行动,达到德育教育的真正目的。

在中职幼师第二册第七课的图案教学中,教师可安排一节花卉写生课。写生过程中许多学生写生完了,顺手将花也摘了,严重破坏了校园的绿化。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额外布置一道课外思考题:在校园家庭社会里,哪些行为是不符合我们中职生的。以此为契机让学生重温《学生手册》,并将学生思考讨论的结果汇总,把一些有建设性的建议纳入班规让大家共同执行。通过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会逐步养成遵守公民道德,懂得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习惯。真正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学德育大纲[J].人民教育,1995,(4).

[2]易兰,崔鸿.在科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8,(4).

篇(4)

阶段目标

2011年科研目标 :做好“十二五”科研课题参加学校的科研课题“读好书做好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申报工作。

2011年德育目标 :通过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德育实践活动,开展弘扬传统美德教育、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使学生在自觉参与中道德境界得到升华。

2011年教学目标 :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2011年科研目标 : 以科研指导教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渗透美德教育,形成美德教育特色。积极总结课题成果经验。

2011年德育目标 :深刻领会学校三年发展规划,推行中国传统美德教育,初步培养学生读好书的习惯。在美术课程中参透德育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美术习惯。

2011年教学目标 : 完善和实施现代评价制度,探索“自主、和谐、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教学经验日益丰富,寻找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2011年科研目标 :参加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走进课堂”科研课题,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力争“利用传统美德教育 引导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篇(5)

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利用美术学科的特点,通过不同形式发挥教育因素,因势利导,以实现教书育人的目的,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多年的教学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实践、总结,我深深的体会到:美术教育是通过对色彩、线条、肌理、构图的审美因素的反应来进行的视觉教育,学生大量、广泛的接触美术作品,能增进他们对美术美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鉴赏和创造能力。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知,从而使学生在主观情感上得到审美体验,使其情感升华、心灵净化。现代美术教育的目标不是培养美术家,而是面向全体学生,通过美术特有的形式、手段,通过循序渐进的教育和影响,达到陶冶学生心灵,塑造学生人格的目的。从而培养出具有良好行为习惯,健全人格,高贵品质的优秀的人。美术教育对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潜在作用,如“凉水泡茶慢慢浓”,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自身素质得到提高,灵魂得到洗涤,品质得到升华。针对以上情况和美术课堂的特殊性,我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做法是:

一、更新观念,德美并重

美好的艺术形象,可以给学生展示出社会生活的画卷,展现出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形象深刻地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并提供区别善恶、美丑、荣辱、正义与邪恶的标准。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体现着一定的社会思想,一定的社会道德,一定的人生价值,一定的追求与理想,如从《达芬奇画鸡蛋》的故事入手,让学生谈谈对本画的欣赏体会,教师参与其中,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世界著名画家,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达芬奇,如果不坚持画鸡蛋,勤学苦练基本功,又怎么能创造出世界名画《蒙娜丽莎》呢?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和教育,从而提高思想境界,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应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

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教学所需要的各种图像、语音、音乐、影像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整合,并自然、快捷、合理地展示给学生,实现教学活动的生动和高效。在制作网络多媒体课件时正确引导学生科学的利用网络,使学生既学到文化知识,又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例如在美术教材中展示了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的一个小局部,学生却很想了解这一长卷的全部。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网上的搜索引擎,进入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在这里学生就可以欣赏到完整的《清明上河图》,更加直观地了解北宋都城汴梁繁盛的景象。在欣赏外国作品时,学生往往对作者和作品的历史年代和时代背景一无所知,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例如,教学欣赏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纺织女》这一作品时,我们让学生通过Google搜索引擎,输入作者的名字“委拉斯凯兹”,这样就可以查到大量与作者相关的文字资料和更多的作品。学生不但体会了《纺织女》这一作品是借助现实与神画的形象,表达出艺术与财富出自贫贱者之手这一主题思想,而且对画家和作品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使德美相连,互相衔接,教育学生在作品中体现德育思想,使美术作品更加完美。可见,运用互联网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渠道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美术课堂的效益。

三、让学生通过艺术作品的欣赏,了解历史,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例如通过讲述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的构思、布局、色彩,介绍了14世纪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指导学生讨论: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还有哪些勤奋成才的故事感动着你?讨论中,引导学生学会容忍别人的不同意见,接纳他人的观点,形成既充满了竞争又愉快合作的氛围。课堂上保持“动中有节,乱中有序”的状态,既不要过分放任,也不过分严肃,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刻苦勤奋的思想。激励知识创新,升华教学思想。通过讲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品《马拉之死》的创作背景,向学生展现了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风暴;通过介绍德拉克洛瓦的名作《自由引导人民》的构图特点,讲述了19世纪法国人民反对王权复辟的斗争史。这些讲解,不仅使学生重温了过去学过的世界历史的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受到了美的熏陶。

四、注重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

课堂上通过讲解摄影的特点、技巧和效果,让学生利用手中的相机,摄取校园内外美与丑、善与恶的镜头。学生们俨然像报社的记者,用自己的摄影作品,或歌颂、或批判,达到了重在参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结合服装的艺术欣赏,使学生了解各种服装的艺术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如何着装才能体现青少年的青春活力,做到仪表美。在介绍油画艺术时,油画这一艺术品种来自西方,但却是在中国这块黄土地上生根、开花,由中国画家耕耘、哺育,在中国文化艺术的滋养下开花结果的。今天的中国油画,已经不再是当年的“西洋画”,而是带有一些东方中国民族与地方的特色,如意境的追求,写意的笔法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通过介绍我国历史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及建筑艺术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产生的重要影响和贡献,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人物画,它经流数千年的历史领域直到今天还在继续奔流向前,这是世界绘画史上很少见的。在表现风格上,除了西方绘画有相同的一面,还具有与西方绘画迥然有别的许多民族特色。为此,使中国绘画在世界绘画之林中独树一帜。此外,中国的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也具有很高的成就。如陶器、青铜器、宫殿、寺庙、园林建筑等,无不闪烁着我国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以此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自豪感。

六、教师注重个人素质提高的培养。

篇(6)

【关键词】学习 自由 民主 探索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课程的改革不仅是内容的改革,也是教学过程和教学法发的改革。重视教学过程和方法的改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又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美术教学中教师能否给自己正确定位,形成师生适宜的教学风格已成为课改顺利的重要保障。

一、通览教材,开发资源

教师在新课标培训中认真听取专家的讲解,认真分析教材找出重难点,并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对一些教材的内容进行有选择性的改进。理解教材为了更好地使用教材实施。教学之前要通览全套教材,把握好各册内容,这样有利益设计教学时把握内容的深度。新教材与新课标相结合,实际与理论相联系,理论指导实践,才不会盲目,注意知识的纵横关系,具体的课题新涉及的学习领域,具体的课题知识的衔接关系等,不断的阅读新知识,理解教材,进行交流,提高业务素质,学习先进的经验,去理解瓦解教材,为课堂弹响前奏曲,更好地为美术活动做铺垫。

二、转变观念,营造自由氛围

美术课强调愉悦性,在教育活动中,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才能有效地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美术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发展中的主体,美术创造的主体,因此充分发挥儿童在审美活动中主观能动性的作用,使儿童的独立自主性得到培养,进而养成健康人格。

根据一年级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营造良好的自由氛围,引导学生在玩中学。美术课堂上,孩子的行为方式永远是自由的,他们不会也不需要永远都端坐在教室里,尤其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总喜欢时坐时起——情绪高涨时,还会情不自禁地跳起来。他们的思维空间更自由的,他们可以很轻松地对我说“不”,可以想别人不敢想的,画与众不同的画。如此学生在充满“绿色”通道中形成亲切、民主、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让他们无拘无束在知识的花海中汲取所需的蜂蜜,让创新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生根发芽。

让学生在放飞自己的想象,放飞自己的情感,在快乐学习中完善自己。例如在新教材一年级《分蛋糕》一课教学中可以这样设计,首先把学生带入音乐《生日歌》的情境中,老师提出:“什么时候唱这首歌,生日会上最常吃的是什么食品?”这样的生活化问题,为孩子提供积极的语言表达空间,并说出自己对事物的真实感受。在说中进入了自由情境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接着老师借助多媒体教学,让学生看“生日宴会”与生活交流,去观察蛋糕,审视情景,用视觉形象让学生在“自由说”的基础上调动孩子大胆的勇气和力量,培养他们在视觉表现中的独特的审美语言,独特的色彩个性,体现儿童美术的“儿童化”特征,真正获得视觉表现的自由。最后以《生日歌》为主举行班级“生日宴”伴着乐曲,让学生自发奇想,用不同的材料创造出各式各样的蛋糕,轻松自由地作出一种没有负担又有个性的、最新、最美的图画。

三、开放教学,师生互动

开放的美术教学应该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学习环境。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架子,组织教学活动,提供教学资源,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促进者和鼓励着。在课改中教师不能局限于纸上谈兵,因为再美好的规划最终都要落到具体的教学中。例如在教材一年级《乘上列车去画画》,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信息搜集和整理,鼓励同学到书店、图书室或网络自行寻找祖国各地风景、风土人情。孩子在搜集信息时已有了感性认识,上课时把学生带来的资料信息投入到课堂交流,在交流中,学生完全沉浸在祖国的大好河山,回忆和眷恋之中。教师因势利导说:“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想见它吗?让我们请它出来”(出示火车头饰并戴在头上)。整天东跑西忙,瞧见祖国可真大,各地风情不一样!你们羡慕我吗?想不想跟我一起去瞧瞧祖国有多大,有多美吗?”孩子在游戏中领略不同的风景、人文、风情,感受祖国广阔,祖国的壮美,并说出自己感受到的“美”。

在创作中,教师在黑板上布置出简单的布景,让部分的孩子上台绘画,并引导他们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补充或共同创作,比如运用色彩值进行剪贴或学生用自己的照片进行剪贴等等。学生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参与课堂活动,情绪高涨,进行着灵感的撞击,美的交流,体验审美的愉悦。师生在评价作业中,老师充当倾听者,欣赏着和发现者的角色,用心去倾听他们的观点,欣赏他们的个性的展示,发现他们困惑的焦点,梳理总结,及时补救孩子知识的缺陷,这样建立起师生平等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促进儿童个性的发展。

四、学科整合,德育渗透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新课程标准在“综合·探索”领域中强调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该领域的教学需要教师改变思维定势,寻找各门类、美术与其他学科的连接,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如在《办年货》一课的教学中,我利用课件欣赏的形式让学生回忆讨论新年的来历和特点,让学生讲述并把精彩的词语收集在已用美术作品形式制作的钞票夹中,夹面上标出人民币单位,以便下个环节办年货时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语文与数学的结合应用;学生用收集的材料制作成各式各样的好看的商品,教师鼓励学生动脑筋,想办法设计制作,同学们合作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体现出美术中的探索创新精神;开展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综合探究活动,学生与老师布置过年场景,模拟过年的情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同学扮演顾客和售货员在“超市”中选购自己喜欢的年货,进行评价。通过《办年货》教学活动中,让孩子们在“无”中生“有”的学科大串台中巧妙联系,融合渗透,借助美育的形式来提高德育的质量,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得到文化的浸染和道德的教化。

总而言之,新的理念贯彻到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作为一线的老师,只有在不断实践与反思中提高和生成,让每一堂课、每一个美术教育活动都闪现着教师劳动的创造光辉。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有趣;美术课;参数

中图分类号:G623.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1-047-01

美术课不仅能树立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净化学生的心灵,而且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丰富学生空间思维,对学生的成长有着其学科不能替代的作用,但是有的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砍掉美术课,这是不符合小学教学规律的,就是上了学生也是蒙混过关,老师在黑板上画什么,学生能够也就跟着画什么,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没有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没有开发学生的潜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好奇、善于形象思维、长于幻想,老师要上一堂有趣美术课,我个人经过长期探索,认为有趣的美术课有以下几个参数,本文详细阐述。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有一种内在的驱动力,他驱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一种恒定的内动力,学生不仅喜欢学、而且学的轻松愉快,始终保持敏锐灵活的头脑和旺盛的精力,对于美术教学更是如此,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兴趣呢?

1、充分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是一种将声音、图像、清晰地再现荧光屏上,全方位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欲望,体味美丽的画面、悦耳的声音、生动的画面,在教学中学生能够清晰看到创作美术作品的表现手法,养成爱观察、爱思考、爱动手的良好习惯,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生画西红柿时,我播放了西红柿画法,学生想到苹果的画法有点和西红柿的画法有点近似,我要学生想象苹果咋画,学生非常感兴趣,根据自的想法画了苹果,最后总结两种画法的区别,学生总结非常好,其原因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2、教师要鼓励学生 充分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

小学生还处于儿童阶段,天生的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希望得到老师肯定和认可,教师在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美术作品科学的评价方法,更多的是要包容、鼓励,对于好的美术作品要及时地鼓励,让他们的作品优上加优,对于稍次一点的作品,要评价出它的优点,指出缺点,指明创作的方向,对于后进生要启发他们,让他们尽快走进美术的大门,树立学好美术的信心,让所有的学生都学有所获,感悟成功的喜悦,感悟美术的魅力。

3、开展画展,升华学生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美术的兴趣,我们可以举行课堂画展比赛,激发他在创作中进行创新思维、开发自己的潜力,升华美术表现手法和笔法,学生一看到自己的作品上墙展示,感到有一种自豪感,小小的成就感,认可感,这是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手段,可以把学生旺盛的精力引入到美术上来。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创新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体,没有创新智慧又如没有芳香的花朵,人不创新犹如死亡,美术课不可逆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创作时要给学生富有启发性的示范和讲解,打开学生智慧的天窗,我讲了历史上的“踏花归来马蹄香”如何来表达这一主题,好对学生“踏花”的还能自言其说,说的还有道理,画一匹马在花海中朝着养马人的房屋奔跑,“马蹄香”就说不好了,我说“香”只能闻到,看不到,但是可以在飞奔的马蹄上画上几只蝴蝶,就能表现“马蹄香了”接着我让学生如何画月亮、画太阳、画风,学生进行了创新思维,进行自主探索,遇到难题进行讨论,有个学生画月亮,画了个圆、在圆的四周画了云朵,他说是画的月亮,有个学生反驳说,他为什么不是太阳,太阳周围也有可能有云呀,要我说话画月亮最好画过圆,在四周稀稀拉拉画上几个星就行了,星星在晚上才有,月亮不是在晚上出现吗?学生思维活跃起来了,那为什么星星要稀稀拉拉的,画密一点更好吗?这个学生反驳说,曹操的诗“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月圆时星星哪是密密学生布满天空呢?思维气势磅礴,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学生还要加强合作能力,手工作品的创作一个人很难完成,准备材料,设计步骤,表现手法的探讨,都需要学生合作,学生在合作中增强合作能力,树立合作意识,分工合作,树立在合作中的责任感,树立集体荣誉感。

三、科学引导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就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动机、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内省,分析得失,改进学习方法,找出今后的学习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