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6:5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园教育扶贫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成立专门机构。成立了以幼儿园董事长为组长,园长、副园长为副组长,其他相关负责人等为组员的精准扶贫政策宣传领导小组,落实了专职信息联络员,从而健全了扶贫宣传网络,拓宽了扶贫信息来源,壮大了扶贫宣传队伍,确保扶贫宣传工作落到实处。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我园及时召开教育精准扶宣传工作会议,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宣传工作进程和措施。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园教职人员认真仔细学习**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积极排查各班级精准扶贫幼儿名单,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确保无遗漏。
(二)及时张贴了教育精准扶贫信息宣传栏,利用微信群向家长宣传精准扶贫相关知识,并向精准扶贫幼儿家长发放了相关资料(《**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一览表》),并组织召开了专门会议,使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建档立卡扶贫家庭成员都知及时张贴了教育精准扶贫信息宣传栏,利用微信群。
(一)兜底排查、建立建档立卡档案。为了确保教育精准
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落实教育精准扶贫政策的执行,保障教育精准资金发放到位,我园组织班级老师向家长挨个统计确认建档立卡家庭,做到了统计无遗漏、政策不含糊的排查宣传工作。针对排查出来的38户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家庭和新增24户建档立卡家庭,我园精准扶贫信息联络员魏莹莹及时建立了资料档案,并将信息及时录入**省教育精准资助管理信息系统。
三、今后工作开展
(一)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幼儿园将更加重视扶贫宣传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宣传工作的组织领导,坚持业务与宣传“两手抓”。着力发挥好宣传工作引领思想、舆论推动、精神激励、文化支撑“四个作用”。
(二)加强沟通,畅通信息来源。我园安排专职人员对上级联系对接,帮助和督促推进宣传工作。及时掌握相关教育精准扶贫相关信息,并向园所及建档立卡家庭宣传。
近年来,合作市深入贯彻落精准扶贫工作,紧盯“全市2015年实现基本脱贫,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步走”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坚决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切实做到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评、保障“六个精准”,真扶贫、扶真贫,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
在教育精准扶贫方面,合作市教育局根据《合作市“1+17+1”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和要求,精心安排,狠抓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改善办学条件 推进均衡发展
“以前学校很简陋,小平房,土操场,下雨天泥泞不堪,经过这几年改薄项目建设,我们的校园真的变成了花园,环境优美,教室宽敞明亮,各种辅助设施齐全。”合作市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校长华尔贡说出了全市乡村学校广大师生的心声。
近年来,根据《合作市精准扶贫教育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安排,市教育局按照就近、方便的原则,科学布局,争取项目,把工作重点放在建好、办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
2016年,全市精准扶贫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为17个,总投资1.1706亿元,其中包含校舍新建、校舍续建、操场、围墙等项目;同时,为14所中小学和教学点购置了学生床、课桌凳、食堂设备、安保设备及音体美教学器材和图书;全市农牧村学生宿舍全部实现锅炉、电暖供暖。
2016年,全市投入1762万元新建4所双语幼儿园,通过全省招教等项目招录幼儿教师15名,转岗16名,举办新幼儿教师岗前培训8期236人次,缓解了农牧村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短缺问题。据了解,2013以来,该市累计投入6147万元建成“双语”幼儿园18所,在建幼儿园7所,全市乡镇幼儿园覆盖率达到100%。
同时,合作以实施“全面改薄”项目为契机,加快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三通两平台”建设。2016年,投资590万元为全市14所乡村学校和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教育信息采集共享室14间和“班班通”资源共享平台;投资302万元为中小学配备“班班通”设备54套,计算机200台,实现了农村中小学“班班通”和计算机教室全覆盖。
完善资助工作 帮助学子圆梦
“我家的经济条件差,以前父母为交不起学费发愁,现在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学校管吃管住,我们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了”。合作市第四小学学生卓玛草说。2016年新学期开学前,合作市开展了“金秋助学”活动,为考上大学的梁宁、包士维、当子吉等30名特困家庭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2000元,为拉毛才让等10名学生每人发放700元路费补助。而这已是合作市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常态。
据了解,从2013年开始,合作市在全市开展农牧村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工作,市教育局督促、指导各乡(街道)完成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教育扶贫信息的采集和系统录入工作,建立了贫困学生的电子信息档案,构建了从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到户、到人的教育精准资助体系,进一步明确了资助项目及标准,确保所有贫困家庭子女不因经济困难而失学。
同时,将全市农牧村幼儿园营养餐经费纳入市级财政保障范围,足额落实;提高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补助标准,并持续发放家庭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继续实行12年全免费教育,将高中免费教育经费列入年初财政预算,按照生均1000元/年标准落实公用经费96万元,同时对合作户籍家庭困难的高中生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减轻了广大农牧民群众送子女入学的负担。
在充分落实现行资助政策的基础上,该市持续开展捐资助学活动,积极倡导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设立特困学生救助基金,采取优惠政策叠加的方式加大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确保贫困家庭孩子的正常学习。以此,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对待,享受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同等政策,对城市低保家庭学生享受免学杂费和贫困寄宿生生活费补助。
做好招生工作 落实优惠政策
在实施贫困地区高校招生专项计划方面,合作市不断完善“制度公开、群众监督”招生工作机制,高考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站、致家长的公开信、招生咨询电话等渠道积极宣传各项招生政策,特别是国家和省上出台的贫困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等政策。
市招生办严把考生资格审查关,全方位为考生填报志愿提供指导服务,为农牧民子女上大学创造了更多机会。2014年以来,全市通过贫困地区专项计划、精准扶贫专项计划、藏区专项计划共录取贫困家庭学生205名,计划推免和单招录取534人。
2015年以来,合作市积极推行甘肃省内藏区“9+3”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让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初中毕业生继续接受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绝不让一个贫困生掉队。目前,全市有152名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136名学生在外地企业就业。
壮大师资队伍 关爱乡村教师
随着教育惠民政策的逐步落实,合作市农牧民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校学生人数持续增加,各学校学科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为应对新情况,合作市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借助全省招教、事业单位招考、特岗计划等项目,通过“培、招、转、聘”等方式,进行了“分层、分岗、分类”培训和招聘,壮大了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新上岗教师人数不断增加,各中小学、幼儿园,尤其是乡村学校教师住宿成为一个突出问题,新来的教师多半未婚,远离父母,要让他们安心教书,必须提供基本的吃住条件。
2014年以来,合作市将乡村教师周转房建设纳入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通过积极协调,争取项目,做好教师生活保障工作。目前,佐盖多玛乡中心小学等乡村学校的教师周转房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确保了这些教师住有所居,安心从教;2008年以来,合作市将包括乡村教师在内的全体教师纳入全市干部职工每年一次的免费体检之列,市教育局组织全市各学校教师按时参加体检,体检结束后为受检教师建立健康档案,医生当面讲解体检结果,提出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改善建议,帮助他们提高身体素质,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近几年,市政府对教育上的投资力度很大,办了许多民生实事,免费体检就是一件很好的事。以前,老师们患了病之后才去医院,现在免费体检让我们能及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早期预防和治疗,增强了基层老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有了一个好身体,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合作市勒秀乡中心小学教师道吉才让感慨地说。
另外,合作市在教师晋升职务(职称)和评优选先时,也向农牧村学校、薄弱学校、一线教师、长期扎根基层的教师倾斜。将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纳入高级教师职称评聘范围,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贴和班主任岗位补助等。
落实“三区”计划 强化引领作用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委印发的《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方案》,2013年开始,省教育厅已连续三年为合作市选派“三区”支教教师65人,教师参与到各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校园文化建设等工作中。
支教期间,他们用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为受援学校传送经验,让更多的老师观摩了支教老师的示范课,开阔了视野,更新了教育理念,改进了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支教活动起到了真正示范引领作用。
从2014年秋季学期开始,西北师范大学、河西学院、陇东学院、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等高校先后选派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80人到合作市乡村幼儿园开展精准扶贫帮扶支教(顶岗实习)工作。
“在支教老师们的帮助下,学校创办了各种社团组织,体育课、舞蹈课、音乐课都也开设起来了。支教老师还利用课余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给这些孩子们带来了精神关爱,促进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支教老师们都年轻,学生们不仅喜欢听他们的课,平时也喜欢和他们一起玩。他们开展的各类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给学校工作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也促使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走向正规化迈进。”合作市加茂贡中心小学校长丹真贡保介绍道。
深入开展“双联” 帮助农民致富
合作市佐盖曼玛乡地瑞村是合作市教育局的联系点,自2012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成立了“双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合作市教育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实施方案》,局机关全体干部与该村36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
根据“实施方案”及“干部个人帮扶计划”,市教育局充分发挥教育行业优势,紧密结合地瑞行政村的重点工作,通过政策宣传、科技培训、文化引领、智力扶贫等方式,全面实施帮扶计划。局领导带头进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及时了解掌握帮扶村的动态信息和村民的个人信息,共同制定了扶贫工作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力求做到精准定位扶贫,不脱贫不脱钩。
同时,市教育局选派专门人员驻村,配合乡村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精准扶贫大数据采集等各项工作,为联系村扶贫工作精准聚焦,为真扶贫、扶真贫奠定了基础。2015年底,市教育局帮扶的36户贫困户中已有25户实现了脱贫,其余11户有望2016年底脱贫。
在今年秋季开学之前,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将取消小学附设的学前班,对幼儿园实行分类认定制度,进行等级评定,评级后严格实施年检制度,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幼教管理制度,提高办园水平,该市将结合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促进农村学前三年教育发展,充分利用撤点并校后闲置的校产开办幼儿园并安置超编小学教师,力争每个乡镇都办1所中心幼儿园。同时对幼儿园实行分类认定制度,实施统一管理标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办园行为。加强对幼儿早期教育的研究和开发,形成有特色的早期教育指导方案及措施。此外,鼓励并扶持社会力量办园,促进民办幼儿园有序竞争和健康发展,将民办幼儿园纳入等级评定管理,取缔不合格园所,推出“示范性民办园”,以点带面,促进民办幼儿园的规范发展。
上海:新建50所幼儿园解决17万奥运宝宝入园问题
随着奥运年的到来,据有关部门预测,2008年上海市将有17万新出生人口,三年后,该市3岁幼儿人数将是2006年的1.57倍。为应对三年后的人园高峰,今年该市将新建50所幼儿园,以缓解2010年的入园难的困境,该项目已被列为市政府的工作计划。与此同时,上海市教委、各区县教育局注重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以提高新建幼儿园的办学水平。
佛山:提出学前教育发展新目标
不久前,广东省佛山市正式公布了《佛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佛山学前教育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市各区1岁~3岁婴幼儿教育参与率达到50%,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达到98%以上;全市40%以上的幼儿园建设成为优质幼儿园,全面撤销小学附设学前班;全面提高0岁~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能力;符合国家规定学历和任职资格要求的幼儿园园长、教师力争达到95%以上,大专学历达标率50%以上。
《意见》还提出了四大举措:1 撤并“麻雀”幼儿园。佛山将按照“保证规模、就近人园”的原则,通过新办、撤并、联办,逐步消除无独立建筑基地、无户外活动场地、混合教学的托幼园所。城镇幼儿园必须达到9个班、250人以上规模;人口集中的村居幼儿园基本达到6个班、150人以上规模;新建幼儿园必须按市一级以上标准建设,有独立建筑基地和独立园舍,不少于12个班规模。2 进一步规范托幼园所的办园行为。严禁幼儿园举办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班、兴趣班、特色班,防止应试教育的消极因素向学前教育渗透。3 扶贫助学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目前,该市教育局已初步拟定实施扶贫助学延伸到学前教育阶段的方案。方案提出,要为全市3岁~6岁低保家庭的在园子女每月提供250元的补助。这笔款项将直接下拨到各个幼儿园,通过减免学杂费用来实现。4 大力扶持民办学前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和公民依法举办、自愿捐助幼儿园所,借助社会力量发展佛山学前教育事业。
江苏:对贫困家庭残疾儿实施康复救助进入实施阶段
江苏省出台的《关于全面开展0~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训练的意见》今年进入具体实施阶段。据介绍,目前先期开展对贫困家庭的残疾儿进行补助,对于非贫困家庭暂时没有具体的政策。今年全省还将建立覆盖全省的残疾儿童随报制度,并建立全省残疾儿童动态数据库。即哪家有新出生的残疾儿童,及时向当地汇报后,经过鉴定,省残联便能及时了解相关信息。目前。南京市五保、低保家庭0岁~6岁的残疾儿童将能获得免费康复救助,即能享受免费的康复救助,直到治愈为止。对于非贫困家庭的残疾儿童,将根据各区县的财政情况给予一定的补贴。
前言:2017年魏奥开始驻张家口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他朋友圈的照片便换了一种风格,牧羊放牛,种菜收瓜。农村里贫苦却又充满希望,乡野的风景淳朴又令人向往。我建议魏奥关注一下当地的教育问题,并请他有可能的话做个调研。魏奥秉持着一贯的严谨、认真态度,做了黄梅乡的教育调研,并完成这篇调研报告!我们即将看到的,就是真实的乡村教育现状。在这里,向魏奥,也向所有参与扶贫工作的同志表示感谢。
我于2017年参加省精准扶贫工作组,驻张家口市蔚县黄梅乡黄梅村,至今一年多。今年受同学邀请,同时也是自己想给自己在闲暇之余找点事情做,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教育状况调研,写了这个简单的报告。由于我不是教育工作者,不敢胡说八道,报告仅是对乡干部、校领导等人的座谈整理以及我走访村民时了解的情况,不提意见和建议。由于水平有限,错误谬论不可避免。
一、黄梅乡基本情况
黄梅乡为蔚县辖乡。1953年置黄梅乡,1956年撤销,1958年分属北水泉、吉家庄公社,1961年置黄梅公社,1984年复置乡。黄梅乡位于县城东北距县城29.3公里,面积72.7平方公里,人口1.06万。国道109穿境。辖15个行政村(黄梅、柳家泉、烟墩庄、榆涧、木井庄、木井、赵家寨、黑埚、常胜疃、柏木瓜、东吕家庄、小枣碾、定安县、西洼、下康庄)和2个自然村(上康庄、李家梁)。农业主产玉米、谷、黍,果树为杏树。依托杏资源,开展杏产品加工业,主要是开口杏核、杏仁、杏干,全乡绝大部分加工企业集中在黄梅村。
二、学校硬件设施情况
乡里有中心学校一座,位于黄梅村村西。学校总占地面积37389平方米,校舍为平房,面积为5880平方米,校舍情况较好,无危房旧房,分为教师、办公室、学生宿舍、图书室、实验室等。校园内有水泥硬化的非标准操场,篮球架两个。
黄梅村村东有幼儿园一座,由中心学校管理,原为黄梅乡中学,中学撤并后改为幼儿园。原中学校舍已成危房,现在的校舍为新建,有三间教室、一间办公室、三间宿舍(因为无住校生,没有投入使用)。园内无游乐设施。
全乡有9个教学点分布在乡其他村庄,分别是烟墩庄、榆涧、木井、常胜疃、柏木瓜、东吕家庄、小枣碾、定安县、下康庄。教学点仅有学前、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三年级及以上需要到中心学校读书。教学点校舍为之前撤点并校的小学,校舍为平房,虽老旧但是尚不属于危房。基本上无体育器材。
乡里之前有初中,但是由于撤点并校以及生源减少,已取消初中教育。
三、师资、生源情况
全乡有教师36名,其中中心学校27名,教学点9名(为代课老师,多为退休教师)。
中心学校为1-6年级完小。全乡学生403名,其中中心学校338名,分为9个班,教学点学生65名。中心学校里有190余名学生住校,其余走读。全乡无因贫辍学情况,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100%.每个教学点一个老师,学生较少,最少的小枣碾教学点仅2个学生(1个一年级1个二年级),最多的木井教学点也不过12名学生。
幼儿园分大中小三个班,共有学生95名,全部为走读,以黄梅村孩子居多。
四、上学费用情况
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费政策,免学费和课本费。学生只需要购买练习册和作业本。村里学生基本不参加课外辅导和兴趣班。
县里核定了75个贫困学生名额,每个学生每年补助500元,但是实际住校学生190余人,享受这75个名额的补助资金。住校学生每天伙食费7元,每周在校吃饭4.5天,每月约18天,每月伙食费约130元。这个费用比较低,村民能够承担。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还是有保证的。
幼儿园阶段是收费的,每个学生每学期托费500元,一年1000元,另每年取暖费100元。由于现在家长比较重视学前教育,适龄儿童都能够上园。
五、存在问题
(一)生源流失。一是年轻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带到打工地入学。二是家庭条件较好的,将孩子送往县城、西合营镇、吉家庄镇等教学水平较高的学校就读。
(二)学校经费不足。经费标准为每个学生每年600元,全校每年办公经费约24万。经费主要开支为冬季取暖、电费(这两项占大头,蔚县当地冬季寒冷且取暖期长)、办公经费等,另外学校雇佣的学生食堂厨师、宿舍管理员等工资也从经费中解决。另幼儿园为收费性质,每年收费约10余万元,能够弥补中心学校经费不足问题(貌似全国没有哪个地方哪个单位经费充足)
(三)教师待遇问题。教师基本工资、乡镇补贴、绩效工资等约3000元,基本和乡镇干部、公务员工资一致。但是较县城学校老师没有工作时间以外收入,造成好的老师都不愿到乡镇学校。教学点代课老师由之前的月工资300元提高到年一万元,即使这样,年轻老师也不愿意去教学点,基本还是退休教师为主。
六、个人感想
(一)学习成绩。根据乡中心学校六年级(46名学生)第三次模拟考试成绩分析,第一名283分(语数外满分300),并列倒数第一名153.5分。大部分学生为220分-250分,相比于城市学生三个一百分,确实存在差距。
(二)教育资源闲置。黄梅村东有原来的初中,撤点并校后改为幼儿园,但是还有较大面积的校舍、场地闲置。东吕家庄有一个两层教学楼(至今乡政府都是平房),为国家扶贫教育工程,2001年建成,但是现在由于撤点并校已闲置不用。定安县、烟墩庄、下康庄教学点,校舍面积都很大,除了教室、办公室,多余的教室大都堆放杂物。操场也被村民开辟种上了玉米。(也算另外一种程度的资源利用吧。)
烟墩庄教学点多余教室放满杂物,这种现象很普遍。
(三)撤点并校。我当时问学校教导主任,教学点学生少,教师水平低,为什么不把它撤掉。教导主任说,撤点有难度,一是有的村庄离中心学校远,最远的有20里地,路也不好走,学生上下学不方便,二是村里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年岁大无力接送。应老百姓的要求,保留这9个教学点。
[关键词]多元文化;农村幼儿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6-0028-04
新疆是我国西北地区发展相对落后的省区,地区经济和教育发展都较为缓慢,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更是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办园条件差、管理不到位、教师素质低是制约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地域、社会、经济、人口的特殊性及多元文化的特点,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在发展对策、模式上与沿海发达地区以及中部地区有所不同。本文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新疆农村幼儿教育面临的困境与机遇,探索适合新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策略。
一、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困境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质量不高,是新疆农村社会发展历程中许多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受当地特殊的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结合实际情况分析,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不利因素。
(一)起步晚,发展基础薄弱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薄弱。从幼儿园(班)数量上看,截至2005年,新疆各级各类注册幼儿园(班)总数为1077所(个),在园(班)幼儿293397人,其中少数民族幼儿76240人,占25.99%。农村幼儿园(班)377所(个),在园幼儿107447人。幼儿园的短缺直接导致大量幼儿没有机会进入学前教育机构。少数民族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比率一直偏低也是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2004年,新疆少数民族幼儿学前三年受教育比率为10%。调查发现,偏远农牧区家长的幼儿早期教育观念十分淡薄,非农牧区的农村家长也有1/3认为幼儿园传授的文化知识极为有限,没有必要送孩子入园。从幼儿教育机构的类型来看,新疆农村的幼儿教育机构大多附设在小学,称为“学前班”,并由小学负责管理和教学。如喀什地区6个县的双语幼儿园中,拼音、写字、算术等是幼儿园的主要课程,一些幼儿园的班级墙面上贴满了汉语拼音表、汉字笔画表等。
(二)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矛盾日益突出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在发展中存在显著的地域不均衡现象,主要表现为北疆地区的农村幼儿园条件优于南疆地区的幼儿园,郊区农村幼儿园优于偏远地区农村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优于其他农村幼儿园;不同乡镇对幼儿园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均衡,各地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各地区教师的教学及汉语水平不均衡,管理水平不均衡,各地区农民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也不均衡,这导致乡与乡、园与园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较大。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引发了教育公平问题。北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优于南疆,因此对农村幼儿教育公共资源的投入也更多。此外,在同一地区,教育政策的制定也存在偏向城市、偏向公办幼儿园、偏向重点幼儿园等倾向,这使得新疆各地区农村幼儿教育“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各地教育质量差距越拉越大,农村幼儿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矛盾日益突出。
(三)学前双语教育实施进退两难
学前双语教育是指学前儿童在习得母语的基础上,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适宜环境,培养学前儿童对第二语言的兴趣和敏感性,提高儿童初步的双语口语交际能力(雒蕴平,2003)。新疆农村幼儿教育涉及的“双语教育”是对母语为维吾尔语的学前儿童进行维吾尔语及汉语双语教育。2005年7月,自治区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在该文件的指导下,学前儿童双语教育在新疆农村地区广泛开展,促进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截至2007年,新疆农村地区共建成双语幼儿园1335所,接受双语教育的学前儿童达9.34万名。然而,笔者调查发现,新疆农村学前儿童双语教育进程目前正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进,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师资匮乏。一方面表现为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如疏勒县,截至2007年,农村在园幼儿达到3769名,教师只有110名。另一方面还表现为师资的专业性严重不足。对南北疆地区农村幼儿园的262名教师进行调查发现,他们当中有42%为非幼师专业中专学历,部分人员仅具有初中学历;262名教师中所学专业为学前教育的仅占7.8%,专业对口率很低。此外,双语教师(既懂维语又懂汉语的教师)严重不足。如和田地区某乡镇6所小学附设的学前班中6位教师都是只懂维语不懂汉语的维族教师,根本无法进行双语教学。
退,则会严重影响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单一的维语教学或者单一的汉语教学都会影响少数民族儿童义务教育的入学率、入学准备、入学后的语言适应及学业成绩等。调查发现。许多维吾尔族儿童在汉语教学的幼儿园中受教育状况和学习效果不甚理想,辍学现象较为严重。可以说,在新疆地区,开办双语幼儿园是推动当地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何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既保持少数民族独有的文化传统。又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双语教育的实施绝不是要消退民族文化。而是要使民族文化的传承从自在状态转向自为状态,有效地保存民族文化的精华(孙钰华、冯江英,2008)。在新疆农村地区学前双语教育推进和实施过程中,多元文化背景下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冲突日益显现。调查发现,新疆农村学前儿童使用的双语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内地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材的主要内容以汉族主流文化为主,较少涉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课程设置及实施中,也存在与少数民族儿童的实际生活相脱节的现象,比如课程设计较少涉及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内容。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机遇
近几年来,国家对农村幼儿教育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同时加大了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经费投入。自2005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将学前双语教育作为提高少数民族儿童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新疆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广大农村及少数民族家长越来越重视子女的早期教育。这些都为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政策支持
2003年9月国务院召开农村教育工作会议,审议并通过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确立了农村教育在教育工作中重中之重的地位。2005年7月,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和
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提出了实施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指导原则,要求各地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要求各地以农村为重点,在幼儿教育薄弱的乡、村积极推行在小学附设以汉语教学为主的学前班;由自治区教育厅报送的《自治区扶持七地州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工作经费预算方案》也通过审议,并正式下发。2006年,按照以点带面、分区推进、分步实施、全面推开的原则,自治区组织召开学前双语教育工作会议,指导各地、州、市制定2006~2010年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实施方案。这些政策的制定和颁布为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机遇。
(二)经费投入
近几年来,中央和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新疆学前双语教育的投入。国家制定了《支援新疆汉语教师工作方案》,总投资7600万元,用于2003~2006年的汉语教师培训。自2005年以来,自治区政府加大了对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经费投入,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建设经费、农村学前两年幼儿的伙食补助和读本补助、农村聘用教师工资补助等四个方面对7个地州进行经费扶持。从2005年起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学前双语教育。在幼儿的伙食补助方面,自治区重点增加喀什地区农牧区幼儿学前两年的伙食补助费,规定每人每日补助1.5元,每年按200天计算。同时还提供教材补助费、汉语读本(含教师用书)及音像资料的编写、审查、出版费用。此外,新疆还对农牧区聘用学前双语教师的工资进行补助:按每40名幼儿配备1名教师计算,由自治区政府每月补助200元,地区每月补助100元,县市每月补助300元,每年按12个月计算。这些经费上的支持对新疆少数民族学前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新疆地域辽阔,物产丰富,然而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却相对滞后,主要原因是高素质人力资源匮乏。提高当地劳动者的素质,由外部“输血”转为内部“造血”是提高新疆地区自身发展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举措。
提高劳动者素质要依靠教育,而幼儿教育是提高人才素质的奠基工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改变命运、改善生活必须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在这种背景下,广大农村地区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利用好这一契机,推动农村幼儿教育发展。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对策思考
新疆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状况影响到每一个生活在该地区的儿童。目前,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困境与机遇并存,应该客观看待困境,利用机遇,从政府政策、师资培训和课程建设等多方面着手发展农村幼儿教育。
(一)政府应出台公平的农村幼儿教育政策
学前教育中的伦理公平指孩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姚伟、邢春娥,2008)。为了保障农村地区幼儿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利,逐步解决教育质量及教育均衡之间的矛盾,政府应出台公平的农村幼儿教育政策。
1 实行教育扶贫政策,确保农村幼儿教育专项经费投入
对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自治区政府应实行教育扶贫政策,由政府投资创办农村公办幼儿园,鼓励企业、个人创办农村民办幼儿园,政府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及专项资金和师资支持。政府在积极鼓励社会投资幼儿教育的同时,不能把幼儿教育事业完全推向市场,而应承担起自身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公共责任。
2 建立农村幼儿教育机构准入与管理制度
新疆各级教育部门应对农村幼儿教育机构严格把关,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同时,教育部门要对农村现有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确保规范办园,保证农村幼儿教育质量。
3 依法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权利
为使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有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各级政府、教育部门要依法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的权利。首先,要确保农村幼儿园教师与城市幼儿园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和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益;其次,各级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为农村教师办理相关的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等。用人单位应主动将这些列入聘用合同并遵照执行;此外,要把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列入整个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范围。
(二)政府要合理分配教育资源
学前教育资源包括制度资源和实物资源(姚伟、邢春娥,2008)。从实物资源来看,中央和自治区政府都对新疆农村幼儿教育投入了大量经费。相关部门应针对农村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把经费用在刀刃上,比如有些幼儿园应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确保园舍安全、卫生;有些应对玩教具进行合理的规划与投入;硬件设施较好的农村幼儿园则可以利用得到的经费投入教材、课程专项研究,提高幼儿园的软实力。
(三)做好农村幼儿园的师资培训工作
师资水平是影响新疆农村学前双语教育的主要问题。从长远来看,促进新疆农村幼儿教育发展的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农村学前双语教师师资培训体系。
首先,应进行以专科层次为主的多层次学前双语教育师资职前教育。当地有条件的高等师范院校、幼儿师范学校、职业技术院校可以开设学前双语教育专业,在培养方案中设置双语课程、少数民族文化类课程等。
其次,应循序渐进、由点到面做好教师职后培训。新疆地域辽阔,地州之间距离较远,组织大规模的教师集中培训有一定难度。各地可以尝试开展由点及面、循序渐进的职后培训方式,首先对骨干教师进行理论和实践层面的培训,再由骨干教师负责对所在园其他教师培训。这种形式的职后培训往往能顾及本园的实际情况,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乡镇(街道)中心学校、县管学校:
接市教育局通知,10月18日至31日,省教育厅将对各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单位要高度重视,认真对照《2018年全省教育脱贫攻坚专项督查工作表》内容,做好相关迎检准备工作。需要准备内容如下:
一、工作汇报
各中心学校、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幼儿园)、县管学校都需准备2018年度教育脱贫攻坚工作汇报,汇报材料要认真对照《工作表》中落实教育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情况、实施全面覆盖建档立卡学生接受教育保障和资助制度情况、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情况、实施贫困地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情况、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持情况等5项主要内容(第5项仅工艺学校需准备),汇报内容要有具体数据支撑,确保真实准确。
二、政策明白人
各级各类学校校长是本校、本辖区的政策明白人,必须要对教育资助政策、学校基本情况、春期和秋期建档立卡学生人数、建档立卡学生接受资助情况等内容做到“一口清”。
三、档案建设
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扶贫档案要认真整理完善、装订整齐,要有封面、目录及对应内容,使用同色抽杆夹、档案盒保存。档案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成立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情况、年度工作计划、上级相关文件等;
2.教育脱贫攻坚工作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3.建档立卡学生资助情况;
4.建档立卡学生受助情况温馨告知书回执卡;
5.教育资助政策“两节课”制度落实情况。每学期两次,含教案、照片、总结等内容。
四、相关要求
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教育脱贫专项督查工作,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各中小学校、幼儿园汇报材料经校长签字背书后报中心学校存档,各中心学校、县管学校汇报材料和秋期开学“两节课”总结经校长签字背书后于10月22日下午下班前报教育扶贫专班办公室,上报情况列入10月考评。
为进一步深化对口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战成果,根据《????》文件要求,结合XX教育需求和xxx教育实际,形成本对口帮扶工作计划。
一、对口帮扶目标
按“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和“教育援助是最好的造血”理念,根据全域结对帮扶政策,合理利用XX优质教育资源,通过选派教师到XX支教、举办XX县干部教师XX培训班、搭建教育信息化网络平台等多种方式,帮助XX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教育教学质量,大力推动XX教育事业发展。通过教育发展为XX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二、对口帮扶举措
一是加大XX教师培养力度。选派11~14名教师到色达支教。利用XX支教教师资源,开展“XX支教教师送教下乡”活动,深入XXX、XXX等自然条件艰苦和教学质量较差的地区,开展赛课、评课、学科教研等活动。有效利用XXX名优校长、教师资源,结合XXX县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和教师业务提升的实际需求,选派不少于7名XXX名优校长、教师为主体的专家团队赴XXX开展讲教讲学活动。
二是全面深化全域结对。加大对XXX区?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目标考核,深化XX 区结对学校与XX学校、幼儿园的校对校帮扶工作,按“XX教育缺什么?为XX教育做什么”的思路,统计梳理需求,实现精准帮扶。大力开展结对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利用“成都市中小学继续教育网”、“成都市校本研修网”和XX区中小学教育资源库,建立“XX——XX远程教育信息互动平台”,发挥XX区学校优秀资源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头、辐射作用,为XX广大教师拓宽多渠道学习途径,实现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互通,推进XX教育的信息化进程。
三是努力开创学前教育新局面。根据对XX学前教育现状的分析、研究,优化XX县学前教育三级管理机制,制定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提高XX地区学前教育办学水平,推进XX学前教育整体发展。
四是开办XX干部教师温江培训班。将根据XX教师培训需求,在XX举办各种类型干部教师培训班,接纳12-14名XX干部教师到XX跟岗学习两周,接纳1名XX县选派的干部到XX挂职锻炼3-4个月。通过校际结对,接纳20~30名XX干部教师到XX结对学校开展学习、跟岗锻炼,感受体验XX教育理念和文化,开拓视野、更新观念、解放思想,交流经验。
五是实施藏区学生“雏鹰”培育工程。接纳藏区学生来XX就读,并给予他们相应的支持和帮忙,让他们在XX愉快学习,快乐生活。实施藏区“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制定培养方案,注重学生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藏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六是广泛开展教育关爱工作。充分利用各级、各类资源,根据色达贫困学生需求,持续开展“暖冬行动”,募集爱心资金,对贫困学生实施精准帮扶。同时,积极对接XX区中职高职等院校,接收藏区优秀学生到XX就读学校,在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培训与指导服务上做文章,培育一批能为XX建设脱贫攻坚的学生,帮助他们利用所学所获回馈藏区、回馈社会。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保障。XX区教育局援藏援彝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援藏援彝工作。援藏援彝办公室,负责结对帮扶日常工作。建立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人事科、区教管中心、基础教育科、综改办、研培中心等科室、直属事业单位及各学校、幼儿园按职责开展结对帮扶相关工作。按照“一对一”常态化关心慰问机制,区教育局、学校幼儿园领导多渠道了解援藏援彝干部教师的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并及时帮助解决。
(二)加强信息沟通。积极对接XX教体局,了解他们的教育发展需求、教育人才需求,双方共同协商制定结对帮扶计划。针对结对帮扶需求,丰富结对帮扶形式,坚决反对形式主义,不断提高结对帮扶工作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