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幼儿园实训个人总结

幼儿园实训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6: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幼儿园实训个人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幼儿园实训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 能力本位教育 岗位对接 职业能力评价

一、课程改革背景

2016年2月2日,福建省教育厅颁布了“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闽教职成〔2016〕10号)。根据文件精神,“转变教学方式,采取‘校企双主体、工学一体化’教学方式,校企对接技能岗位要求,共同制定并实施人才培养方案,由行业(企业)与学校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集中与分时授课等模式共同培养学徒,主干专业课合作行业(企业)参与率达到100%”。

我校是一所被教育部批准为改革发展示范建设项目的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招生数近三年来排在专业招生数的前三,是本校的主干专业。针对学前教育专业存在音乐能力培养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不对接的情况,音乐教研组深入幼儿园调研,通过科学论证,决定实施“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

二、“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及定义

能力本位教育认为:“能力本位教育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强调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其核心是如何使学员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需的实际能力。它是以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为出发点来确定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评估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思想与实践模式。”

所谓“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即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按照幼儿园的岗位能力要求,明确幼师生的音乐能力培养目标,优化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等,在模拟的教学实践环境中培养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幼师生以“准幼儿教师”定期到幼儿园观摩、听课,或者直接参与音乐教学实践,幼师生在“学生”(中职学校)和“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二元”身份中提高自己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实现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三、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原因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教学包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舞蹈等,综合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专业课程;而幼儿园音乐教学包括幼儿乐理视唱、音乐活动课、弹唱活动课、舞蹈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等。前者着重于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学习,后者强调在实际教学环境中实施教学实践,鉴于二者的区别,在教学研究中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一)培养目标缺明晰,能力定位不准确。

幼师生是未来的幼儿园教师,音乐课教学目标是培养她们具备一定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实践能力,而不是未来的音乐家、钢琴家、歌唱家、舞蹈家等。以我校为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只强调基础理论学习、基本功训练、应付竞赛等,忽视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习与就业缺乏必然联系,不是建立在以就业为指向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上。

(二)课程设置高大上,能力要求不对接。

我校音乐教师大多数是毕业于音乐院校的大学生,由于缺乏幼儿园教学实践经验,授课大多采用“学院派”、“高大上”的教学手段,过于强调技巧性、专业性。以声乐课为例,美声唱法强调声音的位置、共鸣、咬字、表情等,但幼师生由于缺乏实际教学实践历练,出现实习时授课不会使用这些技巧,或者应用过于夸张吓着幼儿的窘态,殊不知,幼儿教师“银铃般”,充满童真的“天籁之音”才能激发幼儿的歌唱兴趣。

在处理教学内容上,各学科知识不能相互渗透,教材处理方式单一乏味。以学校视唱练耳课为例,两个升降号内的视唱曲目就有280条,而音乐教师仍采用“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手段,即教师弹唱-幼师生模唱-教师纠正-幼师生再唱,日复一日的这种授课方式,幼师生的耳朵早已经“长茧”,对上课的兴趣也“渐行渐远”,闹出实习时连简单幼儿歌曲《数鸭子》拍子数都不清楚的笑话。

(三)教学评价较片面,能力评价不对接。

学校对于幼师生音乐能力的评价采用单科考试办法,成绩高低不能客观反映实际工作能力,是否达到岗位能力要求,出现了“高分低能”,“低分高能”的“怪”现象,即音乐成绩突出的不一定能很好地组织幼儿课堂教学,组织能力突出的音乐成绩一团糟,因而在能力评价上单一片面。

鉴于存在这些问题,我们研究采用“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实现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园的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四、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优点

中职学校与幼儿园通过合作机制,联合培养幼师生的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优化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资源,提高办学质量,幼师生以“学生”(中职学校)和“准幼儿教师”(幼儿园)的“二元”身份参加教学实践,实现音乐能力与幼儿园工作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为幼儿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储备,疏通了幼师生就业渠道,保障了“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如图1。

五、“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德国著名作家、诗人歌德说:“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歌德尚有中国人“吾日三省吾身”的情怀,更何况是我们这些执掌教鞭的音乐教师呢?

“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以能力本位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中职学校与幼儿园建立合作机制明确音乐能力培养目标,优化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资源、课程设置等,实现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

(一)联合制定培养机制,明晰培养方向目标。

“教学模式”实施前,音乐教研组深入幼儿园调研,与多家幼儿园讨论合作培养的利弊关系,在充分交流和论证的基础上,最终统一意见,以省教育厅颁布的“关于实施‘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的通知”为契机,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由点到面,以联合培养幼师生的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入手,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以“准幼儿教师”作为人力资源服务基础、就业渠道、师生激励机制、经费保证等方面签订培养合同书,保障“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

(二)合作优化师资队伍,提高实践指导能力。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应当引导学生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即“自己动手”,“在做中学”。“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重视音乐教师“双师型”建设、学习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等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1.下幼儿园参加教学实践,提高实践指导水平。

音乐教师应按要求主动下幼儿园参加实践,深入研究幼儿园音乐课程教学,开展幼儿音乐教学观摩课,虚心邀请幼儿园学科代表、教研组长等听课评课,总结教学经验,用亲身体验的方式、介绍真实教学环境中的各种感受,撰写详细实践报告,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引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优化实践教学手段。

音乐教师在授课时就应当有意识地运用各种国外先进音乐教学法,比如达尔克罗兹、奥尔夫、柯达伊等,培养幼师生“自己动手”、“做中学”的良好教学观。以乐理视唱练耳课为例,音乐教师在上第一堂课介绍七个基本音级C、D、E、F、G、A、B时,要结合柯达伊手势与幼师生进行课堂互动,并鼓励幼师生运用到将来的岗位工作上。

(三)优化音乐课程设置,对接岗位能力要求。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以中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大纲和幼儿园音乐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培养幼师生幼儿音乐教学实践能力为目标、良好儿童观和教学观为原则、就业为指向等,确定对接音乐课程设置上实施项目教学,校内、外项目实训相结合,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基础的教学评价体系,全面提高幼师生音乐教学实践能力。

1.以幼儿园音乐课程为内容,实施项目教学。

在音乐课程设置上,以幼儿园的乐理视唱练耳、音乐游戏活动课、弹唱活动课、幼儿舞蹈律动、音乐欣赏、打击乐等课程内容作为项目实训内容,采用创设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形式等,实施项目实训教学。以幼儿音乐活动课《粗心的小画家》为例,如表1:

2.校内、外项目实训相结合,对接实践能力。

项目实践教学上,以“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定期聘请幼儿园专业带头人、学科代表、教研组长等到学前教育专业模拟实践室里现场示范,中职音乐教师定期组织幼师生到幼儿园教学环境中实践,通过立体、交叉的项目实训,促进幼师生教学实践能力提高。

3.构建职业能力的教学评价,完善能力评价。

“职业能力是劳动者从事一项职业所必备能力,也称为从业能力,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专业能力等”。学校与幼儿园合作构建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评价体系,注重幼师生音乐能力培养过程性评价、岗位能力对接过程性评价、个人总结性评价三方面相结合原则,分别由中职学校音乐教师评价、幼儿园实习指导教师评价、个人评价等组成,结果作为幼儿园择优录用依据。同时,中职学校根据幼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转差”教学策略,保证幼师生全员就业,疏通就业渠道,如表2:

总之,实施“校、园合作”音乐能力培养与岗位能力要求对接的教学模式,保障“校”(中职学校)、“园”(幼儿园)、“生”(幼师生)三方互利共赢,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实现幼师生音乐能力与幼儿园岗位能力要求对接,为幼儿园提供优质人力资源,疏通幼师生的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袁大鹏.二元培养模式视域下的高职院校建设研究.

[2]张倩.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集体课表演唱教学探析.

篇(2)

关键词: 幼儿园环境创设 实践教学 四部曲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幼儿园环境创设”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重视理论性和逻辑性,忽视实用性和操作性,很多学生反映学到的知识很难解决在实际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要真正让学生入职幼师后即能进行幼儿园环境的设计和布置,教师就不能将这门课程的教学仅仅局限在学校的教室内,应将该课程和实际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紧密联系,学生不仅要知道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和方法,还应知道如何将这些知识和方法应用于真实的幼儿园环境创设中。于是,我校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对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教学进行改革,适当增加该课程的实践学时,逐步探索出“四部曲”实践教学模式,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融入真实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中,获得环境创设的实战经验。

一、以“全实践”课程理念为指导

“全实践”课程理念认为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知识型”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新时期学前教师教育的要求;强调实践是学习主体内化、重构知识的前提、中介和归宿;主张未来的幼儿教师应以“行动”、“实践”为平台,将书本的、外显的公共性知识通过实践中的反思和反思中的知识重构转化为内在的、经验化的个人知识;提倡设计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反思模式的课程体系。

“全实践”课程理念的提出引发了笔者对我校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教学现状的深入思考。教师以这样的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够用、适用、能用、善用”为原则,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对“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进行了全面改革,不再是专业教师单一地在课堂上传递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而是重视实践在知识建构中的作用,将实践环节放在中心位置,实践环节贯穿整个课程实施过程。

二、构建高质量的实践教学环境

(一)确定实践教学共同体

“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实践教学光靠高校专业教师是很难完成的,专业教师一般精通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理论知识,而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实操细节的了解却不深入,比如如何利用家长资源进行环境创设这部分内容,幼儿园一线教师往往比专业教师更具有发言权。“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实践教学不应仅仅是专业教师的事情,更是学院环境创设和美工方面的专业教师与幼儿园一线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这三部分人共同来完成的。三者之间互相合作,构成了一个实践教学共同体。实践共同体可以说是实践教学的载体和支撑,是实践教学可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

(二)让教室成为临时实训室

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设备让学生观看幼儿园环境的图片和视频,了解幼儿园真实的环境,为了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环境创设,教师还可以把教室作为临时实训室。比如学生在学习区角环境的布置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让学生把教室的几个角落当作幼儿园的区角来进行布置,让学生有即学即用的机会。

(三)让幼儿园成为第二课堂

将教室变成临时实训室,虽然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但教室并不是真实的幼儿园,学生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完全在教室中实践,教师还需要拓展教学空间,将课堂延伸至真实的幼儿园中,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进行实践,让幼儿园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使学生能观摩真实的幼儿园环境,了解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真实需求,并参与到实际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工作中,主动探索发现,主动建构知识,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真正掌握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技能技巧,并且能在将来的幼师工作岗位上学以致用。

三、选取贴合实际的实践教学内容

目前使用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教材内容偏重于环境创设知识的传授,对于现实幼儿园具体情境中环境创O的技能技巧涉及较少。我校有关教师通过多次到幼儿园观摩,了解当前幼儿园的环境,收集幼儿园环境创设方面的各种课程资源,逐步更新课程内容,调整教学课件和课程实施方案的内容体系,并编著一本实用性更强、突出学生环境创设实践能力培养的“幼儿园环境创设”教材。该教材有一部分专门讲解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具体实践,内容包括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方案的设计、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真实案例、教师对主题环境的反思与评价等。这部分内容与当前真实的幼儿园环境创设紧密贴合,让学生通过实例来了解在具体的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应掌握的方法和技能。教师将这部分内容作为实践教学的主体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带领学生去幼儿园观摩实践,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与运用这些方法与技能。

四、实施“四部曲”实践教学模式

在教授“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过程中,教师对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了全面改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经常组织学生讨论真实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实例,教师的角色从一个讲授者逐渐向引导者转变,并探索出了“四部曲”实践教学模式。“四部曲”即实践教学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观摩学习、现场听课、实践演练、分享评价。

(一)观摩学习

利用学生分组去幼儿园见习一个月的时间,让每组学生第一周对所在见习幼儿园的环境进行观摩和学习,同时教师也实地考察学生所在幼儿园的环境,在幼儿园组织学生一起讨论该幼儿园环境的优点和缺点,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提出改进意见,使学生对幼儿园环境有更加直观和形象的认识。

(二)现场听课

第二周,环创教师和美工教师征得幼儿园同意后,共同去幼儿园的走廊、过道和活动室现场授课,学生现场听课,和学生共同探讨他们所看到的真实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和楼道环境是如何设计与布置的,环创教师负责介绍整体环境的布局与规划,美工教师负责介绍具体环境中手工作品的制作方法。通过现场授课,使学生掌握如何将平时课堂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幼儿园环境布置中的方法。

(三)实践演练

第三周和第四周,进入实操阶段,学生与所在班级幼儿教师沟通交流,了解目前所在班级环境创设方面的各项工作进度情况,根据情况撰写一份班级主题环境创设方案,与幼儿教师一起交流探讨设计方案,根据讨论结果对方案进行修改。然后,学生在幼儿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将方案付诸实施,动手实践。

(四)分享评价

学生见习回校后,将自己在幼儿园见习期间与幼儿教师一起设计与布置的真实幼儿园环境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进行分组展示汇报,程序是:各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其他同学进行补充讲解。在教师的引导下,班上同学共同分享交流,互相介绍自己在幼儿园实践的经验,有针对性地进行自评和互评,对自己和他人所设计的环境进行深入反思,进一步总结和提升各自的经验。

五、变革评价内容与方式

过去“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偏重理论,课堂教学形式传统、单一,课程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笔试考查学生对幼儿园环境创设的知识和概念的掌握情况,而很少考查学生实际的环创技能、探索实践及解决问题能力。教师实施教学改革后,更加重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评价内容更全面,评价方式趋于多元化。

从评价内容来看,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对环创理论知识的掌握,还会重点考查学生的幼儿园环境设计能力、在实际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对幼儿园环境的反思评价能力。评价内容的变化,促使评价方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教师更加重视过程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评和分组互评。比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环境创设方案评比、环境创设好点子评比、班级主题环境创设评比等活动。这些评比由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三种形式相结合进行,考查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评比结果作为课程总成绩的一部分。同时,在结果评价中教师更注重对学生实际能力的考察,期末笔试试题更加灵活,减少了客观题的数量和分值,增加了主观题的数量和分值,并且主观题类型更加多样化,增加了案例分析题和h境设计题两种题型。

通过变革“幼儿园环境创设”课程的评价内容与方式,学生不可能再通过临时抱佛脚背诵书中的概念和知识来应对课程考核。学生需要在平时的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付出努力,主动探索发现,尝试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获得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初步经验,从而顺利通过考核。

参考文献:

[1]秦金亮.“全实践”理念下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整合课程探索[J].学前教育研究,2006(1).

[2]秦金亮.以“全实践”理念引领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J].教师教育研究,2005(5).

篇(3)

摘要:幼儿园课程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国幼儿教育经历了时间的洗礼发展至今有了一定的变化。本文对幼儿课程进行概述,并探讨幼儿课程的制定与成效。

关键词:幼儿 教师 课程 制定

一、幼儿课程概述

关于幼儿教育的课程,每一所幼儿园都有不同的设计观点和教育模式。现可将幼儿课程分为三大类:

⑴自由的教学

对幼儿进行教育时,有的幼儿教育机构本着遵循自然生长的本性和要求,为了使幼儿拥有自由活动的条件,培养成为自由活动的自由人。该教育目的是使幼儿的创造性、自信心、实效性和敏感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幼儿教师主要是通过教学环境让幼儿进行自由游戏,在自由游戏中幼儿可以按照个人兴趣选择活动内容,自由开展活动,无需受到任何束缚。

⑵文化传递的教学

这一模式主要是将前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传输给幼儿。一般情况下,幼儿教师会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并结合课堂经验进行教学。幼儿就幼儿教师的语言知识、数学知识进行模仿学习。其教育目的是促进知识的掌握,并提高幼儿学习的技能。幼儿教师主要通过幼儿教学大纲和课本对知识和语言进行教学,尤其重视语言教学,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语言是幼儿发展的基础。以此同时,幼儿教师还可以向幼儿传递一些自然和社会知识。这要求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反复的让他们进行练习,直到完全掌握为止。

⑶进步型的教学

幼儿教育不应该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将重心放在儿童身上。消除儿童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模式,从教科书中彻底解放出来,做到在“做中学”。幼儿教师应根据个人需求进行教学,避免孤立于现实世界之外。掌握方法让幼儿在“发现中学习”或在“做中学”,简而言之,就是让幼儿观察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发展变化规律和相互关系。该教育目的是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主要的教学内容有时间、空间的概念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手段就是要求幼儿在发现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幼儿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所需要的学习材料,让幼儿个人或小组进行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达到思维的进步。

二、幼儿课程制定

⑴课程制定标准

这是每一学科的性质、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教学指导准则。对幼儿进行教育前,认真分析幼儿的特点和基础,建立培养目标,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课程。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一般幼儿课程制定的重点不是理论知识的学习,而是以实践为主,让幼儿容易掌握的。

⑵课程内容

幼儿教师要指导幼儿在不同领域、不同综合结构得到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按照一定的逻辑线索完成教学课程。

①以时间为线索

幼儿课程可以分为由易到难的三个教学模块,从单一领域的课程到多领域的课程整合设计,最后到综合性主题课程。

②将课程内容具体化

在单一领域课程里就课程主题选择活动目标,制定活动教案,可以分为语言、社会、艺术、科学、健康等教学课程。多领域的课程是在单一课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就是在课程目标的制定和安排上体现多领域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在综合性主题课程里根据课程主题目标和内容安排教学课程,整体学习难度较大,且综合性强,这是高年级幼儿班的关键课程。

⑶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

在标准课程中,传统的幼儿教学都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教材为中心,仅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间教室中进行课程教学。这将难以达到课程标准的目的,因此我们有如下建议:

①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

幼儿教师在进行课程基础教育时,要将“以课堂为中心”转化为“以实践活动为中心”,就是要求教师把实践活动安排在幼儿课程中。实践活动不仅仅属于教室外,而且属于课程教育的教学情境中。将“以教师为中心”转化为“以学生为中心”,把独立的课程目标交给幼儿去发现、解决,幼儿教师主要提供材料和策略等方面的支持。将“教材为中心”转化为“课程项目为中心”,按照某种思路建立独立的项目,每一个项目可以由子项目组成。

②采用五步教学法

幼儿教师在实施课程教学时,可以实施五步教学法,即案例学习、方案设计、模拟试教、基地实训、反思提升。幼儿教师在课堂的作用仅仅只是合作者、支持者、引导者,并且为幼儿提供课堂教学案例和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并在生活实践中充分利用。在课程设计中要注意理论上的“够用、必需”的基础,重视实践课程的分量。幼儿在课程实践与理论学习内容之间的近距离接触,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训中学习并积累实践经验。

三、幼儿课程制定成效

⑴改变幼儿教学的传统观念

课程制定的变化促使教学角色发生了改变,幼儿教师从“主角”转变成“配角”,并指导和支持幼儿进行学习。随着课程制定越来越标准,幼儿教师的教学也得到提高,并积极主动参加培训。通过对幼儿的观察、了解、分析,适当的调整幼儿教学课程。常与家长、幼儿进行沟通,利用有限资源,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不断进行总结、反思。

⑵幼儿身心得到发展

随着幼儿课程制定规范化后,幼儿拥有了很多欢笑的面容,在学习的过程幼儿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让身心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受益。在幼儿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是一种民主、平等、信任和尊重的关系。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通过自主观察、探究获得知识和经验。当幼儿在解决问题时,幼儿和幼儿之间就会增加联系,从而促进了幼儿人际交往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同步发展

当幼儿园的课程的转变影响了许多家庭对于幼儿的教育方式。因此,幼儿课程对家庭教育提出新的挑战。当幼儿园对课程进行规范化标准的同时,家庭的教育观念也随着更新,只有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一致才可以得到有效的教学成果。幼儿园应多提供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机会,拉近教师与家长之间、幼儿与家长之间的距离,增加沟通,相互理解,促进家庭教育和儿童教育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关永红.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6):100-103.

[2]陈晓蓓.采取多种形式发展早期教育――全国幼儿教育工作会议综述[N]. 中国教育报,2001-11-20(3).

篇(4)

针对学期初制定的保教工作计划,并结合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对本学期保教部工作作以下总结和反思。

一、落实情况综述

(一) 课程建设——重在实践、研究和提升以项目研究《“情绪”活动实践验证》为载体开展实践研究

本学期,我们根据区教研室关于对“情绪绘本活动的现场调研”,同时也结合实幼开展情绪活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开展了实践研究。

1、 研究中的举措:

(1)首先通过对《实幼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篇》中的“情绪活动”进行解读,提升教师对“健康情绪”类活动的实践与认识,对健康教育下的“情绪活动”有所理解,学会价值判断,能够实践操作。

(2)通过观摩研讨,引导教师从实践入手加以改进。我们通过小组教研、部门教研等多种形式,多次对各班老师们的情绪绘本教学进行了观摩与研讨。每一次的观摩研讨,我们结合《实幼健康教育课程领导篇》中关于对“情绪活动”的研究与提示,通过“深入课堂、品味内涵、打磨技术、创造精品”等程序和途径,促进教师在价值把握、专业认知、教学技术上提高和发展。我们从教师对于情绪线的把握拿捏不准,常常出现没有理清情绪线,而导致环节的设计与提问、回应效果不明显和教学实践中,以老师说的多,幼儿说的少,老师高控制为主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单一,多以观察与谈话为主等方面鼓励教师一起发现这些问题,一起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发现和讨论的过程,就是我们研究和改进的过程。

(3)通过专业引领,帮助教师把准方向学会取舍。在我园开展“情绪绘本学习活动”的实践研究中,特级教师、特级园长邵乃济老师带给我们的专业引领和专业思考成为每一个老师成长的阶梯。尤其是邵老师对问题的发现和研究,对研究现场的带动和组织,从参与每一个教研活动到每一次非正式的问题讨论,都蕴含了她对“情绪学习活动”的思考与理解,为我们的实践研究“听诊把脉,指点迷津”。

(4)为了了解情况、查找问题,搜集课程实施过程中老师们的困惑与困难,我们通过现场调研,鼓励教师学会思考把工作做细,对此我们进行了 “情绪绘本教学活动”的现场调研,通过现场调研了解本园“情绪课程”的实施情况,将现场调研结果与课程计划制定的调研结果相结合,以更全面、客观地了解现状。

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1) 通过教研,理清每一个情绪活动的情绪线,在找到绘本活动中的情绪线,如何通过幼儿的已有经验推进对绘本情绪的理解?对幼儿的发展起到什么作用?

(2) 在观摩研讨后,应及时分享“情绪精研”组的研究经验,带动更多的教师进行实战和研究。

 “大班幼小衔接”课程方案的研究与调整

1、 调查问卷,家长反馈,修改实施

通过对家长和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幼小衔接”的想法和困惑,形成调查报告,并对之前实施方案中的课程设置进行修改。对家长和幼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幼小衔接”的想法和困惑,形成调查报告。对原来的试行方案进行分解,结合实幼健康教育课程的理念与实施,讨论修改意见,细化实施方案。对目前实施方案中的课程设置(包括作息、内容、指向等)进行修改,通过家园各种渠道,鼓励家长、幼儿一起参与,完善课程文本。

2、 专家指导

聘请不同层面的小学校长进行专题讲座与辅导。根据讲座中谈到的“入学前的5大准备”,结合家长的实际困惑开展讨论。通过框架解析、活动实例等方式,介绍我园幼小衔接课程的相关内容,疏导家长的担心和顾虑。

3、 实施课程

我们根据安排,实施幼小衔接课程。在田野活动课程中,我们邀请家长和幼儿参观附近小学(包括公办、民办),短短几个小时的参观,让孩子们受益匪浅。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全面深切地感受到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不同,激发了孩子们争做一名光荣小学生的向往之情。同时,也为我们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田野活动,大班幼儿了解小学生活,向往小学生活,从健康心理和习惯养成方面,帮助幼儿和家长建立自信,积极过渡。

(二) 园本研修——利用资源,重在规范,提高质量进一步开展“器械运动”研究,促进各年龄段幼儿运动兴趣和能力发展

根据上学期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本学期我们对器械运动方面继续推进和深化,分析和梳理各年龄段幼儿“器械运动”中的动作发展和指导策略,形成研究文本和实践案例。

2月——我们通过小组和集体互动深入实践,进行实地观摩和研讨

3月——我们通过个别和小组形式对每个教师对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策略进行整理,形成实践案例。

4月——我们通过小组和集体研讨进一步对过程中的问题,例如孩子喜欢玩这个器械吗?哪些动作得到了发展?哪些有一定的困难?老师在推进这些动作发展中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在实践中,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和引领?进行分析和研究。

5月——我们通过小组和集体对研究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梳理,先在小组中进行汇总,再到大组中进行交流。开展本学期“运动达标”测试。

6月——我们通过大组交流、质量分析与汇总,之后做好课程文本的积累和整理工作。

(三) 队伍建设——重在关注与支持规范化见习基地内涵发展

通过课题立项研究、课程方案架构、带教特色梳理、带教成果展示等,我们在“回顾、交流、分享、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和推进见习教师规范化工作的进程,让工作做得更有效,让培训变得更实在。

 区域骨干教师

了解和关注我园参加区域层面各类工作室学员的学习动态,充分发挥她们的示范和榜样作用,丰富我们幼儿园的教师队伍建设。

 本园中青年教师

青年教师和新教师,依据见习规范化培训的经验和做法开展实训,帮助其建立规范实施课程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中年教师则依托各级组的资源和力量开展实训,形成个人的专业特色。通过组内听课,对5年及以下的新教师的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并借鉴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要求与做法,对青年教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二、下学期工作设想:

1、进一步对幼儿园的运动环境进行研究和调整,结合《指南》的发展要求,满足幼儿的运动需求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篇(5)

关键词: 中职教育 学前教育专业 口语能力

近年来,随着《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学前教育得到空前重视,各中职学校纷纷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旨在为学前教育培养千万名幼儿教师。然而,由于师资、设备、课程设置的相对滞后,许多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毕业生口语能力还十分薄弱,有相当部分的毕业学生因为口头表达能力限制,无法自如地将所学的技能应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因此,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加强学生口语能力训练就显得尤为迫切。我在多年的师范学校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合理把握本学科课程特性,把口语交际的训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达到快速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目的。

一、在听话和说话课中强化普通话语音

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师范生要提高教师口语表达能力,必须先学好普通话。由于受母语方言的影响,学生在学习普通话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发音障碍,一些学校虽然把普通话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缺乏有经验的专业师资,未能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普通话水平达标率并不高。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有经验的教师在理论方面做过有益的探讨。比如,在教学中先教会学生掌握学习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然后帮助学生区分母语方言与普通话之间的差别,掌握发音规律,纠正方言发音,正确练习,同时鼓励学生从一些使用频率较高的字词(如“您好”、“谢谢”、“请问”等)入手,待掌握以后再逐渐扩大学习范围,以此让学生看到学习成果,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又如,在训练过程中鼓励学生不怕嘲笑,持之以恒;要求学生每天注意倾听、模仿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包括模仿电视台、广播电台播音员的发音及身边普通话说得较好的老师和同学的发音。我注意到,这些做法对学生学习普通话有一定的益处,但单纯的语音训练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找一些喜闻乐见的朗读材料给学生训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于语音面貌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口把口”的教学则是最有效的正音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尝试了以下几个训练法:

(一)相似分组教学法。教师把语音面貌相似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根据学生发生特点有针对性地“口把口”教学,以此强化普通话“正音”。

(二)“结对子”教学法。将不同语音面貌的两名学生结成一对一的练习“对子”,互相纠正,取长补短。

(三)分组活动教学法。将一个教学班分成若干个练习小组,平常一起听广播、看电视,进行练习对话,教师不定期抽查各小组练习成果,促进成员语音面貌的整体提高。

(四)情境营造教学法。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场所和举办各种活动,在校园里营造人人讲普通话、处处讲普通话的语言学习环境,以此促使学生时时学讲普通话、处处都讲普通话的学习氛围。

二、在阅读和写作课中夯实言语能力的基础

实践表明,技能形成的关键在于知识的积累。同样地,一个人言语能力的形成,也是以一定的语文知识为基础的。调查发现,大部分中职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正确把握表达方式与方法,容易出现卡壳、词不达意、“不懂怎么说”等现象。究其原因,就是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的缘故。阅读和写作是师范学校语文学科的重要课程,它不但承担着培养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具有适应今后实际工作需要的阅读、写作、文学欣赏等能力的重任,而且是为听话、说话能力打基础。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言,阅读和写作既是基础课,又是掌握职业技能的专业课。

(一)加强朗读。我国语文传统教学十分注重课文的朗读。朗读是言志传神、负载思想的一种语言表达艺术,是唤起美感、引发兴趣、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力最有效的途径。现今中师语文教材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从内容来看,诗歌以其感情丰富、意境优美、语言精练、音韵和谐,容易被青年学生所接受,可以作为学生训练朗读的首选之作;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绘景状物,都在表达某种思想情感,切合青少年学生的情感体验,应指导学生多读。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好材料。此外,朗读一些打油诗、绕口令和三字经、弟子规,不但可以提高用气发声的能力,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兴趣,调剂朗读内容,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也十分有利。

(二)注重对话交流。对话交流是学习语言最便捷有效的方法。我在阅读和写作的常规教学中多次作过这样的尝试:一是展示个人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教师所布置的与课程有关的日记、周记、读书心得、作文片断、QQ心情,让其他同学评论并提出修改意见。二是读新闻、讲故事。每晚自修之前,由若干名学生轮流上讲台,面向全体同学讲自己最近听到、看到的新闻或故事、消息,全班同学对新闻、故事本身和上台的同学加以评论。三是展示学习心得。在单元训练中让学生复述其他学科的学习经历与心得体会,让其他学生进行评议。这些方式不但能丰富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课堂,对口语训练十分有效。

三、在幼儿文学课中丰富教师口语表达方式

幼儿文学是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认识幼儿文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具有适应幼儿教育需要的幼儿文学鉴赏能力和改编、创作能力,为将来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特别是语言教育活动打好基础。可以说,幼儿文学课就是为了促成师范生尽早形成具有幼儿特色的语感而开设的。根据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淡化理论,采取大量的朗诵、仿写、模拟、表演等方式进行教学。

(一)即兴表演。选择适合幼儿容易接受的儿歌、童话、寓言、生活故事、图画故事、戏剧等作为活动内容,然后采取相应的活动方式进行教学。如儿歌,先让学生熟读成背,然后进行即兴表演。一般由扮演老师的学生讲授演练,再让扮演幼儿的学生跟老师读一遍,最后合读,在朗读的同时还要求学生要有相应的体态语言。

(二)模拟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准备相应的教具或道具,让一名学生充当“教师”,其他学生充当“小朋友”,进行幼儿园模拟教学,同时设计一个以鼓励“幼儿”为主的评价,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三)作品交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的最后,我都会当场给学生一个素材,要学生立即编成一首儿歌、童谣或一则故事,然后分组交流,或公开朗读,或即兴表演,或模拟教学。

(四)设计态势语。态势语又称为体态语,它是利用身体的动作传递信息的非自然的无声语言。美国心理学家艾帕尔·梅拉别思指出:“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和动作。”由于态势语可以增强教学效果,起着有声语言所不能代替的作用,在幼儿园教学中被广泛运用。幼儿文学因其题材与对象的特性,常常通过口头表达的方式向“读者”(幼儿)呈现,这时如果能够通过适当的态势语表达,往往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导学生根据作品内容展开联想,大胆设计适合自己的体态语,反复训练,使得学生逐渐克服了羞怯心理,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实践表明,以上几种教学方式在幼儿文学教学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表达欲望,提高表达技巧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

四、在幼儿园语言活动指导课中培养语言活动的组织能力与教学能力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理论性强、需要大量口语实践训练为基础的专业课程,它是对师范生口语能力的总结,更是学生自身语言能力升华为工作语言的重要桥梁。教师可以“模拟教学活动”、实训活动、实践活动、参与校园活动等方式展开教学。

(一)模拟语文教学内容的情景。中师语文教材有许多儿童题材的内容,教师可以结合幼儿语言活动的方式进行模拟教学。如在幼儿文学课中进行儿歌、故事、幼儿戏剧等模拟教学训练。训练开始之前,教师指导学生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活动方式,教案可分为课题、班级、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后记等六个内容。训练活动时,学生轮流扮演“老师”和“小朋友”。每名学生都有当“老师”的机会和当“小朋友”的机会。

(二)模拟幼儿社交与游戏活动场面。根据幼儿生活场所,如家庭、公交车上、幼儿园、公园、商场、亲戚家等,将班上的学生分成若干组,各人分别扮演虚拟场所里的人物,包括不同年龄层次的大人,不同性别的幼儿,开展日常用语对话、猜谜语、唱儿歌等活动,各位组员轮流充当各个角色,每名学生都有轮流充当“大人”的机会,也都有更多充当“幼儿”的机会。实践表明,模拟教学活动不但能培养学生教学活动设计的能力,更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加强实训、实践活动中的语言指导。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到幼儿园进行的见习、实训、参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也是训练师范生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多多接触现实中的幼儿、家长和老师,跟他们交流,实地体验幼儿教师工作过程中的语言活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训练口语表达。

(四)引导学生参与其他学科自主学习与校园活动。学生口语能力的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学科、各学习、生活场所的共同协调。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在心理学课程的自主学习中加强心理素质训练、在德育课加强必要的思维实践训练,在职业活动指导课中进行职业交际语言训练,在日常教学中锻炼胆量、积累话题和表达欲望,还可以通过营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语言展现空间,通过多种学习途径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最大不同之处,是其“动口”能力远比“动手”能力重要得多。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当充分利用课程特性,在语文教学中将口语训练内容分解并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把口语交际的训练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既紧紧扣住教学内容,又时时不忘口语交际训练。唯有这样,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活动才能在有限的课时里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全面、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俊荣.加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几个环节[J].凯里学院学报,2008,VOL26,(1).

篇(6)

关键词:学前教育;实训教学模式;特点;措施

【分类号】G652

社会随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所以教育界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状况也相当重视。从我国各师范院校的学前专业调整来看,各师范院校基本完成了专业化学前教育人才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因为学前教育专业和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就显得越发重要。现阶段我国对学前专业实训探究的研究并不多,所以学前教育实训教学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没有较多借鉴经验。文章就如何构建学前专业实训教学模式展开分析和探究,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学前教育专业的岗位特点

我在培养学前教育教师的起步较晚,所以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在我国还属于新鲜的事物。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和基础师资的培养模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学前专业师资培养的时候不能照搬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应该首先关注学前专业的岗位特点:

第一,学前教育专业对教师有一定艺术技能要求。学期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为了与小学一年级学习的衔接,而是在于促进学前儿童的心智的健全和发展。因为学前儿童的心智发展处于初级的阶段,所以经常以音乐、美术等艺术形式展开对学前儿童的教育。这就要求学前教育专业具有一定的艺术特性,这就对学前专业的实训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我国众多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其实训教学的经验不足,实训师资短缺等。第二,学前教育专业对操作技能有较高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与基础教育专业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归根结底还是术语师范类专业的范畴,所以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实际操作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幼儿教师在对学前儿童实施教育的时候,经常要进行绘画、剪纸等作业,教师必须实时掌握这些技能才能对幼儿展开有效的教育教学。并且这些教学实践都必须在校本的规范要求下进行。第三,学前教育专业对环境适应性的要求较高。例如很多学前专业的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的时候都能够顺利的应对,但是在投身于实际幼儿教学工作的时候,因为自我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不能有效的展开教学实践活动,甚至将个人情绪带到岗位教学中,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构建学前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对幼师岗位展开有效性分析

院校在进行学前专业招生部门、学前教育专业的专职部门人员应该对所在区域范围内幼儿园系统展开实地的考察和调研,不能简单的从互联网获取学前教育专业的分析。幼师岗位的有效性分析还可以通过参与专家讲座,获取正确的岗位意识,学会如何与学前学生以及学生的家长展开沟通,并且好要具体一定的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二)实训板块的设计

通过对学前教育岗位的有效性分析,总结分析的结果,然后作为实训板块设计的基本依据,根据不同阶段学学前幼儿展开板块内容的设计。一般学期教育教学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所以要根据三个不同阶段幼儿教育阶段进行板块设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也要在学习不同的阶段进行实训教学的安排,例如,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展开专业学习的初级阶段应该紧密围绕岗位技能来进行,也是强化学生基本专业能力的重要时期。实训的内容包括口语表达能力、肢体语言运用能力、幼儿教育艺术基本技能等。学校也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实地参观幼儿园,树立一定岗位技能认知能力。其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中期,基本上完成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学习,学生也基本树立了学前教育岗位的理性认知,在这个阶段,专业学生应该将理论认知投入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一般专业教师应该为专业学生创建有效的模拟实训情境,在深化学生对学前岗位理解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对专业实训教学的参与积极性,保证学前专业的学生能够将幼教理论知识准确的应用到幼教实训中。最后,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末期,这个阶段是学生顶岗实习的阶段,学生应该投入到真实的幼儿工作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所学到的专业知识。专业课程的教师也应该实时的跟踪调查学生专业顶岗实习的状况,保证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顶岗实习中,为其今后的学前教育事业奠定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学前教育专业和传统教育之间存在的差异性,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就显得越发重要。学前专业师资培养的时候不能照搬基础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应该结合学前教育专业艺术性,操作性和环境适应性的特点,对幼学前教育岗位展开有效性分析,并进行实训板块的设计,促进学前专业的学生能够顺利的投身于学前教育事业中。

参考文献

[1]罗春梅.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教学模式探究[J].东方青年・教师,2012(09)

[2]殷挺凯.高专学前教育专业校内实训教学改革的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7)

[3]金丽,邱百龙.模拟实践式教学模式在学前教育专业实训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30)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一般课题,课题编号GH16456

篇(7)

[关键词]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项目式教学

当前,幼教行业对高职学前教育毕业生的职业综合水平、专业实践的要求越来越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如果要全面增强学生职业综合水平尤其要注重教学方式的革新。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设计的一些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些专业课程,是训练学生艺术教学创意实践管理的实训型课程。其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作为幼教要学会最起码的教学过程组织实施管理,增强创意设计教学过程管理,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今后能顺利在幼儿园实施艺术教育教学环节做好准备。根据调研结论发现,传统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教学过程创设能力较差,很难独立担当幼儿园繁杂的教学活动。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意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相当重要。因此,要积极进行尝试性革新的探索,努力形成独具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当代社会幼儿园需要的高素质综合性优秀人才,这也关系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自我的可持续发展。根据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在综合水平提升方面的追求,高职院校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相关的一些课程应革新传统学前儿童教学管理方式,积极采用项目课题式教学方式。项目式教学管理实施过程能充分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的兴趣,实现培养综合性人才的目标[1]。

一、项目式教学的特征

项目课题教育实践活动本身由来已久,当今的项目课题式教学更迅速地推进了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从理论教学方式向实践教学方式探究的转型。其课程组织实施过程强调教与学是一个交互的积极过程,项目课题式教学是让教师在与学生的教学交互中,能够将学习项目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编不同的项目课题训练。在任务驱动中组织教学,创设创造性学习的情境。不断根据学生的兴趣、问题、经验、建议等实际情况作出调节,修订与完善课程计划[2]。项目课题式教学组织实施过程注重以学生为本、突出教师的指导地位的教学模式,它将过去的认知教学变换为一些小的项目教学课题,老师带领学生通过一起组织完成一个项目课题,并依照项目课题任务的开展来进行教与学,以学生为本分析教学追求的目标价值,在项目课题式教学中,教与学的开展过程成为学生自觉参与的创意完成项目课题的过程。

二、根据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特点,建构基于项目的教学模式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就是要重视课程教学过程管理对学生的综合水平的提高,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作为艺术教育教学组织管理实施的基础,加强艺术教育教学中基础理念和教学创意管理技能的深度交叉。以学前儿童艺术教育项目式教学任务为目标,以教学过程为基础来进行项目课题设计创新,强调系统学习与项目活动的深度结合,项目式教学与每学期安排到幼儿园参加见习实践的活动相互交织,使学校的教学和幼儿园的教学相一致,努力探索适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通过在幼儿园班级进行观摩教学设计教学活动实施创意过程,以激发学生在学校学习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理论及教学技能的学习积极性[3]。

(一)围绕教学大纲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项目任务

在运用项目式教学前首先要进行项目课题的编排。项目任务的编排应围绕教学大纲,紧密结合教材中对应章节的教学内容,认真分析教材内容,在基本理论的教学中注意把必要的理论知识用生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学校的教学资源、培养目标,由教师提出具体的项目任务与学生共同讨论,注重项目任务的可实施性,与学生生活实际相一致,着重关注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培养,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4]。由于以前的教材不能适应教学项目设计创新设计的需要以及学生认知现行知识的需要。现行的教材需要根据目前项目教学学科知识系统进行再编写,要为项目教学提供全面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不能过于理论化,可以增补实践性、可操作性的知识,恰当地处理理论滞后性与教育实践发展活动性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调整,重新进行取舍组合,革新过去教材中不适合现代市场需求的内容,增加适应社会需求的内容[5]。例如,提出项目任务“学前儿童欣赏中国画和油画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师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小朋友大多都喜欢画画,即使有些小朋友不会画画,也喜欢欣赏名人的画作。你懂得如何欣赏中国画和油画吗?在幼儿园,我们只是简单地教会学前儿童画儿童画就够了吗?还要做什么?怎样设计欣赏中国画和油画教学活动呢?经过师生的共同讨论,确定了项目任务:设计学前儿童欣赏中国画和油画教学活动方案并组织实施。在确定项目实施方案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并安排学生围绕项目涉及的任务查阅资料、收集相关项目课题资料,以及完成项目的各个子项目的处理方案等内容。让学生亲自查询资料,激发学生自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习与学生自身的天分兴趣追求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有价值的学习。

(二)分小组制订项目计划

学生根据项目的内容和目标,整理所收集的资料,经讨论后初步制订子项目的工作进程,制定项目完成的过程。项目教学在分小组开展活动的时候还要合理考虑小组成员与成员之间配合上的互补性。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开展项目信息的收集、相互讨论、共同制定项目子任务的完成方案,将项目细分成各个子项目,各个子项目落实到人,组员之间要配合默契,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项目教学组织实施进程中,教师只需起引导作用,不要太多干预学生的决策,以充分激发学生的素质能力。项目教学实施的整个教学过程是多维的,学生之间的交互,师生之间的交互,学生相对分散。这就要求项目指导教师使项目任务有序地开展,防止学生相互依赖、无实际实践行为的情况发生。

(三)互动合作,完成项目计划

学生各自在小组内的角色子项目课题分工及小组成员之间的交互配合情况确定后,依照项目实施进程,高效地推进项目进程,进行项目实践,在实施项目中应重视成员之间的互动,组织项目实施过程中倡导互助学习的方式。这里对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活动设计实践技能的要求不是只凭一门学科独立去完成的,这门课有机地容纳了过去的科学教学法、常识教学法、音乐教学法、计算教学法等,它需要把一些科目中有关教学实践内容相互交织并深度结合。它对实现学前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帮助学生转变为优秀的幼儿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

(四)成果展示,分析评价

评价要对项目组织实施的全过程进行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成绩,而且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拓展,同时,尊重学生每个人的认知水平的高低,注重每个人潜能的挖掘,帮助学生增强自信,真正围绕学生创造性潜能的发展,既关注自我评价,又关注他人评价,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组织实施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认知特征等,提出有待改善的建议,让大家进行分析评价,及时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议,解决项目活动组织指导中学与用脱节的弊端。让学生在评价活动中逐渐学会创意教学管理,指导学生创意设计各个子项目的教学管理实施内容,在每学期安排的到幼儿园见习活动期间进行试教,在真实的幼儿园教学环节中训练学生的教学过程实施管理的能力,帮助学生尽早实现向幼儿教师的顺利转换[6]。

(五)教师总结

学生完成一个小的项目方案后教师应作出分析和评价,指出出现的问题和之后要如何改进,教师应及时表扬每位组员所付出的努力。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并在讨论中提升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课程教学项目实施所必需的理论知识。最后整合各组员所得的经验,共同解决项目进程过程中的难题。由于该门课程的综合性,项目教学要求教师对几乎所有的艺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实施相关知识领域有丰富的理论和实战体会;不仅要指导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同时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归纳,形成实践技能和掌握技巧。总之,在教学活动实施中要关注实践与理论相互交织,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主动探索的项目式教学,将会更好地培养出适合现代幼儿园需要的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艺术教育相关的课程,是我院为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些专门结合市场需求的实践类课程,首先要符合我市学前儿童教育的现状,在开展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创新教学模式,坚持开放的心态和发展的理念,促进课程改革,向课程活动项目的组织和实施等方面纵深发展,走特色化的教学道路。

参考文献:

[1]周文华.项目教学法在学前专业活动设计课程中的运用[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7):96-98.

[2]杨晓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幼儿园课程设计[J].山东教育科研,2002(2):25-27,35.

[3]张淑琼,赖红仙.适应实践需要重新建构《学前儿童教育活动设计》课程[J].学前教育研究,2008(11):52-54.

[4]刘文静援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援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118-120.

[5]谢定明,黄明胜,陈爱群.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