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教师工作小结

小学教师工作小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6:0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教师工作小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教师工作小结

篇(1)

【关键词】 耳鼻咽喉疾病;患病率;因素分析,统计学

【中图分类号】 G 478.2 R 76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9817(2008)01-0034-02

The Prevalence of Voice and Speech Disease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mo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Yiwu/LOU Zheng-Cai*,LOU Zi-han,LOU Peng. * Department of Otolaryngology,Central Hospital of Yiwu,Yiwu(322000) ,Zhejiang Province,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voice and speech diseases and the causes amo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Yiwu,and to direct the teachers to prevent voice and speech diseases.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urvey 1 027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Yiwu,and medical examination was conducted with laryngoscopy and gastroscopy. Results

The detection rate of hoarseness was 27.75%(285/1 027),and the rate was higher in female than in male.The highest detection rate was found among the teacher of grade one and grade two.The diseases were mainly vocal nodules and chronic laryngitis.The diseases were mainly vocal nodules and chronic laryngitis.The causes to voice and speech diseases were over-using throat,living habits,regurgitation of stomach or oesophagus,noises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onclusion The dection rate of voice and speech diseases is high among primary school teachers,and 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Key words】 Otorhinolaryngologic diseases;Prevalence;Factor analysis,statistical

教师一直是嗓音言语疾病的高危人群,尤其是小学教师。为充分了解小学教师嗓音言语疾病的患病率、患病规律、患病原因和嗓音言语保健的要求,2006年9-11月笔者对义乌市城区及农村部分学校小学教师嗓音言语疾病患病情况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义乌市小学教师嗓音言语疾病患病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小学教师嗓音言语保健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义乌市城区4所小学和农村5所小学教师1 027名进行调查,包括担任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思想品德、美术、自然、信息科共9门课程的教师。其中男性341名,女性686名,男∶女=1∶2.0;年龄为20~53岁,平均27.4岁。吸烟者128人,占男性的37.54%。教龄4月~34 a,平均14.6 a。

1.2 方法 首先制定“小学教师嗓音保健调查表”,内容包括既往有无声嘶、病程、有无采取干预(包括方法、次数)、有无烧心、反酸等上消化道症状等,并在医务人员严格指导下按表逐项填写和调查;耳鼻咽喉科检查,重点检查喉部。对有上消化道症状及声音嘶哑的教师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同时,为了解噪声对嗓音疾病的影响,对学校教室外噪音进行测定。

1.3 噪声检测 用AWA 5611噪声监测仪按照《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GB/T 14623-1993)对室外噪声进行监测,在教室外走廊上,由东向西布设A1,A2,A3各3个测点,连续监测3 d。

1.4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采用PEMS 3.1软件包分析,两组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嗓音言语疾病检出情况 教师嗓音言语疾病检出率为27.75%(285/1 027),女性教师嗓音言语疾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χ2=14.95,P<0.01),城区教师嗓音言语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教师(χ2=24.37,P<0.01),班主任嗓音言语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任课教师(χ2=19.87,P<0.01)。小学一、二年级教师嗓音言语病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0.56%,41.23%。见表1~3。

2.2.1 连续上2节课的前后间接喉镜检查 小学一、二年级教师81名课后声带边缘明显充血者64名(79.01%),小学五、六年级教师58名课后声带边缘明显充血31名(53.45%),说明小学一、二年级教师上课用声强度及频率明显高于小学五、六年级教师(χ2=10.2,P<0.01)。

2.2.2 课余时间补课情况 1 027名教师中,周六、周日及周一~五放学后均带学生的有241名,占23.46%;仅周六、周日带学生的有189名,占18.40%;仅周一~五放学后带学生的有637名,占62.03%。

2.2.3 上课饮水习惯 128名教师有上课喝水的习惯,371名教师有上课前和/或下课后喝水的习惯。

2.3 其他咽喉症状 1 027名教师中,咽干、消化道症状162人,占1.58%;接受胃镜检查的183例(17.82%),干咳94例(9.15%)、异物感412例(40.12%),咽刺痛203例(19.77%),咽痒135例(13.15%),讲话费力及声嘶560例(54.53%),粉笔末致呛咳52例(5.06%)。

2.4 与嗓音言语相关疾病 1 027名教师患慢性鼻-慢性鼻窦炎、鼻中隔偏曲、过敏性鼻炎等各种鼻病599例(58.33%);神经性或传导性听力障碍者140例,占13.63%;慢性支气管炎41例(3.99%)。

2.5 噪声监测结果 教室内噪声监测值见表4,教室内噪声标准执行GB 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Ⅱ类标准,即昼间60 dB(A), 结果城区学校教室噪声均严重超标。

2.6 既往咽喉疾病状况 1 027名教师中967名(含现症285名)既往患声音嘶哑,占94.16%;823名曾接受药物、外科、禁声等各种干预,占85.11%(823/967);621名曾接受3次以上干预,占75.46%(621/823)。现症285名教师中,病程3个月以下97人,占34.04%;3~6个月164人,占57.54%;6个月以上24人,占8.42%。

3 讨论

用声不当或过度可引起发声器官的病理改变,导致声嘶,因此现在学者认为发声行为不当所致的“嗓音误用”和“嗓音滥用”被认为是功能过强性嗓音言语障碍的主要原因[1],而职业用声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有统计显示,约60%发生在职业用声者,其中小学教师是过度用力发声不良循环的高危人群。此次对1 027名小学教师嗓音言语疾病调查,检出声音嘶哑者285名,占27.75%。其中女性教师嗓音言语疾病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低年级教师嗓音言语疾病检出率高于高年级教师。其原因除小学教师持续用声及用嗓过大、发声方法不当外,还与女性教师的生理心理特点[2]、不同年龄儿童的性格特点、教师的生活习惯有关。此外,也与教室及学校周边噪声污染、环境污染有密切关系。噪声监测结果表明,城区学校周边环境噪声比农村学校大,而噪声环境下,教师将反射性地、不自觉地用力发声,加大嗓音言语的音量,长此以往,势必会因过度发高音而引起声带充血、疲劳。有调查发现,厂区、交通要道旁(平均噪声65 dB)的中小学教师喉炎、声带小结、声带息肉等用声过度类喉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居民区和田野区的学校(平均噪声52 dB)[3]。上课粉笔沫引起的各种化学性刺激和粉尘刺激不仅可损害教师的呼吸道和肺,也可对喉粘膜产生不良刺激而影响发声。有研究显示,粉尘与噪声、吸烟对教师喉部疾病具有协同相加作用[4]。而吸烟教师所产生的烟雾会严重损害声带粘膜及声带覆被部或肌层,导致声带拉力的减弱,使嗓音言语质量降低[4]。慢性鼻炎、鼻窦炎等各种嗓音言语相关疾病也对教师嗓音言语产生不利影响,特别是经常需要与听力减退同学交谈的教师,由于需要提高说话声音的强度,而养成了用力发声的习惯。小学教师无规律饮食可增加上消化道疾病,导致病理性胃酸反流刺激咽喉粘膜产生炎症反应和侵蚀损害[5]。

调查显示,小学教师特别是小学一、二年级教师嗓音言语疾病患病率较高,应引起医疗部门及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还要加强对教师嗓音言语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教师嗓音言语保健意识。

4 参考文献

[1] 姜泗长,顾瑞,主编.言语语言疾病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33-145.

[2] 杨强,李焦兰.国人嗓音言语与性激素的关系.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1994,1(2):11.

[3] 刘庆余,张宽明.环境噪声对中小学教师喉部疾患的影响.现代预防医学,1998,25(3):354.

[4] 龚齐,方健飞,张玉海,等.吸烟危害嗓音言语的客观观察.职业卫生与病伤,2002,17(1):10-11.

篇(2)

2017年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一】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2017年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二】

纳雍县东关中学 赵 锋 作为一名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适应新世纪教育形势的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及业务水平,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为努力搞好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现将过去一学年的继续教育工作进行小结:

一、 学习情况及取得成绩: 本人在过去一年里,不断加强继续教育学习,通过自学、集中培训、远程教育培训及自练等方式,自己在各方面都有一些进步,完成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具体体现在: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了解时事及教育理论和相应的法律法规,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了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思想,严谨治学,依法执教,在教育教学中树立为学生和家长服务的观念,增强了工作的责任心。

2、认真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教学方法和策略》等,从中吸取了不少经验,丰富自己的业务知识,获取现代教育的信息,使自己更加适应当前教学改革的发展,得心应手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进一步改进了教育教学方 法,并积极投身教学实践,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为提高教育教学工作质量打下一定的基础。

3、 坚持不懈地参加各级开展的教研活动和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等,在教研活动中,认真做好准备,积极参加并与教师共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并认真作好记载和活动小 结,及时反思。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在教材的培训中,态度端正,积极主动学习,取得比较好的成绩,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技能和技巧。

4、积极学习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不仅认真学习理论,还要更加重视的是深入好教师的课堂,认真听课,学习教

师对教材的分析处理及应用生成的能力,与老师探讨教学方法,认真总结提炼,形成新的教学模式,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认真吸取教学得失,分析原因,撰写的经验论文,体现了新的教学意识。

6、学习并撰写笔记《中小学教师法制教育》4学时,《多媒体课件制作与教学资源应用》(第二版)80学时、作业10次;《有效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策略》48学时,作业10次;《教师师德、文明礼仪》4学时;共完成学习笔记(讲义)136学时,作业20次。

二、存在的不足: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虽然努力的学习,但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和某些素质较高的教师相比,还差距很大,如教学理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以及教学方法采用还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自身的业务知识和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今后的措施:

1、继续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牢固专业思想,并加强师德的修养学习。 2、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课程标准,积极参加各级教研活动,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

3、积极参加教学技能的培训,自练、自学,敢于实践,不断提高教学技能,为搞好来年的教学工作而努力。

2017年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三】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现做一个小结。

一、充分认识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意义。

加强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竞争上岗的迫切需要,在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中小学生逐步减少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量也在逐步减少,必然给教师的上岗带来严重的危机。在实行教师聘任制的今天,每个教师都应做好能者上、庸者下的思想准备。一个教师要在教师工作岗位上占有一席之地,在竞争上岗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加强学习,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加强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是教师适应学生思想日趋活跃复杂的客观要求,为了避免学生误入歧途,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教师必须及时了解各方面的信息(包括错误的),准确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善于运用先进的德育方法,消除学生受到的不良影响,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二、不断虚心学习、调整、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完善教学能力,明确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技术,更是艺术,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行为,教育行为是在教师自我临近下的一种有选择的技术,是根据在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关教学的经验,知识而形成的一整套操作技巧,我们只有善于设计教学,善于研究教材,选择合理的教法,学法,灵活地运用讲解、提问、练习、复习、谈话,编制试卷等技术,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才能表现出高水平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技术,而且这种教学技术与行为的发展组合,便会产生一种寓于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甚至学术能达到正确、鲜明、生动的境界。使学生不仅生动的理解了学习内容,而且给人以艺术的享受。

三、转变教育理念,相信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

篇(3)

关键词: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保障机制

中图分类号:G65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10-077-02

一、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2011年2月,江苏省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全面提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提出了全员培训全面落实、高水平骨干教师梯队基本形成、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培训资源不断优化的总体目标。在此目标下,为强化师资培训质量监管,建立一套相对完备的教师培训绩效评价体系,完善教师培训质量评估机制,江苏省教育厅委托江苏省教育评估院研制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并组织实施全省师培质量评价工作。

1.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是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体系的基石,对于建立健全教师培训质量保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的研制始终遵循“以人为本”的评价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参培学员教育素养和教学能力为方向,高度关注对培训效果、培训收获和学员满意度产生影响的要素;并始终坚持“以评促建”的原则,注重发挥引领作用,努力引导培训机构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意识,完善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加大培训课程资源建设,创新培训模式,优化培训内容,改进方式方法,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在多方调研和充分论证后,江苏省制定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师省级培训质量评价标准(试行)》。评价标准由4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构成,其中,6个为核心指标。

同时,在实践层面,为了增加评价指标的可操作性,专门制定了评价细则和评定等级说明,明确A(达标)、C(不达标)等级,介于A、C之间的为B(未完全达标)等级。

2.质量评价的组织实施。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主要通过组织专家现场考察和满意度调查两种方式来实现。

现场考察采用抽查的方式,由江苏省教育评估院会同江苏省教育厅确定考察机构名单。在机构选择上,力求覆盖所有培训项目、所有类型的培训机构和江苏省13个大市,以不影响培训的正常进行为前提,从而保证评估结论的常态化和真实性。2011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共组织现场考察了17家培训机构,2012年考察了18家,占当年培训机构总数的50%左右。现场考察活动主要包括:听取培训开展情况介绍;核查培训相关原始材料;考察培训设施及培训条件;观摩培训活动,如随堂听课、参与学员活动等;召开管理人员座谈和学员座谈,并对相关人员或授课教师进行访谈;专家组与培训机构管理层进行意见反馈。现场考察是发挥同行专家面对面指导的最佳契机,在考察过程中,专家组与培训机构深入交换意见,探讨改进培训工作的途径和措施,从而达到相互学习、提高培训质量的目的。

二、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促建举措

1.增强专业服务指导。评估院不断优化专家结构。引入了中小学、幼儿园一线名师,确保每次现场考察都有1-2名中小学特级教师参与评估。这使专家组能从学科专业视角评价培训工作,促进了教师培训、质量评价与一线教师专业发展之间的互补。在2012年遴选的26名评估专家中,共有12位特级教师。在考察中,这些特级教师从师资培训的需求、课程的针对性和培训的实效性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发挥了榜样引领作用。

2.向所有培训机构下发评估报告书。报告书以满意度调查为依据,结合现场考察发现进行意见反馈,并给出此机构每个培训班的满意度得分,指明其在全省同类项目中的名次,详细列出课程、师资、管理、食宿等方面的满意率,以定位问题所在。最后向江苏省教育厅分项目提供排行名单,作为来年复检和奖惩的主要依据。此举对培训机构产生了较大促动,极大地提升了评建效应。

3.年度质量分析报告。每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负责人均会在全省师培工作会议上报告,指出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2012年,江苏省教育评估院在总结两年来师培质量评价结论的基础上,对今后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实行差别化培训经费政策”、“对省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表彰奖励”、“凝炼、培育并提升教师培训工作‘江苏经验”’等三大政策建议。

三、中小学教师培训质量评价的实施成效

江苏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主要涉及高端教师校长培训、高中教师校长培训、农村教师校长培训、特殊教育教师校长培训、德育骨干教师培训、专题专项培训等6大类别。2011年质量评价涉及其中8个项目,145个培训班级,约18900名参培学员;2012年,质量评价包含11个培训项目,203个培训班级,21216名参培学员。可以看出,经过教师培训质量评价工作的推动,2012年在培训项目、培训班级和学员总数增多的情况下,学员对培训收获、内容针对性、教学安排、师资水平、教学管理、学员管理、培训条件等方面的满意度均实现了提升。

高端教师培训、高中教师培训、农村教师培训、特殊教育教师培训、德育骨干教师培训等5大类培训的综合满意度均实现了较大增长。

2012年,根据质量评价的结论,师培主管部门对高中教师培训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取得了明显成效,高中培训满意度较上年增加4.09分,在几大类培训中增长幅度最大。此外,针对质量评价中发现的农村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农村教师培训需求大等情况,江苏省在教师培训项目设置上,在突出高端人才培训和专题专项培训的基础上,注重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使得2012年农村教师培训的综合满意度最高,为95.04分。

在2011年质量评价报告建议下,各培训机构普遍重视了培训需求调研及培训方案的优化和落实,课程编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力图帮助学员解决和突破在日常教学实践中面临的难点问题。2012年的满意度调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参培教师对“以学员为本”的课程设置理念的肯定。但对比两年来的满意度趋势可以发现,虽然培训内容针对性的满意度增长幅度最大,但仍为最低。经细化分析,参培学员中对培训内容针对性非常满意的比例只为65.35%,因此,培训机构在培训方案、培训课程等方面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2011年质量评价建议,针对农村教师和高中教师培训的特点,师资聘请应适当向有丰富教学经验、授课效果好的一线教学名师倾斜。2012年调查数据显示,师资结构和来源方面实现了高校专家、教科研人员、中小学一线名师比例的优化,一线名师的比例上升为41.25%,高于教科研人员的比例30.13%和高校专家的28.63%。农村教师培训中学员对师资水平满意的比例由2011年的75.09%上升为79.1%;高中教师培训中学员满意的比例由2011年的67.2%上升为74.0%,上升幅度较显著。

四、对培训工作的思考与改进建议

1.促进培训机构项目质量的均衡发展。通过两轮质量评价发现,高校类培训机构满意度水平仍然偏低,满意度综合分排序也显示,高校类培训机构多排名靠后。经现场调研发现,高校类培训机构一般培训任务较多,培训项目会由不同专业学院分工完成。在内部分工过程中,由于各学院重视程度不同,管理方式差异,造成各培训项目质量的不均衡。

行业主管部门应强化对承担省级培训项目的机构系统化、专业化、规范化的业务指导,进一步落实对“培训者的培训”,创建交流平台促进培训机构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承担任务较多的高校类培训机构,由管理小组牵头,加强本校各专业学院之间经验交流,强化纵向指导和横向联系,促进各学院培训者队伍管理水平的提升,加快培训质量均衡发展。

2.强化培训资源的建设与利用。尽管所有培训机构均安排专人收集主要课程的课件资料,并注重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但是部分机构的原始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不够及时,未能及时通过适当途径将资源提供给学员共享,且部分机构未意识到参培学员自身的经验成果亦可作为培训资源。

各级主管部门要探索全省及区域性资源整合的有效途径,并加以系统地管理,努力为参培学员提供培训后固定的交流、分享、展示的平台。并鼓励培训机构之间针对资源建设和利用进行分享和交流。

3.建立更具科学性的学员考评机制。目前,各培训机构均建立了对学员的考核评价机制,但科学性有待提高。除了培训出勤率,大部分培训项目采用学员的小结或论文作为考核鉴定材料,这种方式仅能体现出培训的短期效果,难以全面地反映培训的长期效果。

培训机构应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评价,积极借助网络等信息化手段,开展常态化、长期化的后续交流活动,加强与学员的沟通,以此为契机探索长效化考评的路径,提升评价工作的层次。努力将学员评价深入到教学行为及教育理念的改变、能力的提高和为所在学校带来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上来。

篇(4)

关键词: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 职前培养 自主训练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为本”发展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是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要求,是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本文将从分析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探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原则和途径、方法,以期为拓展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一、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主体特点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主体即当代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同时又处于为特定的教师角色做准备的职前培养时期,因而具有独特的师范特质,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了当代小学教师教育师范生的独特特点。这些独特性为其实现自主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依据。

(一)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当代小教专业师范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22岁左右,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一代。其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富有活力,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耐受性强,这一特点奠定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自主训练的生理基础。

(二)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发展。

在现代大学生活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作为小教专业的师范生由于其所处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及所将从事的教师职业与担当的使命,更能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前途和责任,自我沉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增多,自主自立意识强烈,渴望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为将来的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一心理基础之上,传统的以外在强加的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只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由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训练向以准教师的身份置于训练情境之中转变,把职业意识转化成自主参与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三)兴趣广泛,求新求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及各种媒体的利用,他们的知识面、视野较过去更加开阔,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更加丰富。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特点为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有效提高小教专业学生技能的自主训练质量,达到目标,提供依据。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当前社会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但是,在这种多元格局中,在我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客观环境条件下,其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如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等仍居主导地位。一方面多元的价值观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教育教学理念时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其主流价值的主导,有利于增强其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奉献意识,为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趋动力。

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原则

(一)序列化。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习得与熟练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具有长周期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因此,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中必须贯彻序列化原则,在职前教育的整个阶段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据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由易及难、由单一至综合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主要进行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的训练;二年级,抓好教学工作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反思技能的训练;三年级,以课程研发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为主;四年级,强化教育研究技能的训练及各项技能的综合、提高训练。这一序列化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开始大学学习生活时成竹于胸,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条不紊的持续开展的自主训练,逐步提高自身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另外,序列化原则还意味着通过训练在技能水平要求上的层次性、递进性。学生在自主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达到基本要求,即全面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达到发展要求,即技能掌握运用熟练,为终身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当今时代的精神特征。开放性教学是当前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即在训练内容、途径、方法上做到开放、多元,拓展自主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寻求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途径与方法。

此外,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其职业技能的职前培训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它与入职培训和职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放性原则还要求做好职前训练与入职及职后培训的接轨,即职前训练不能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风景,而应当走向小学“实战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整体性。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中,学生的训练是被动、有限的,不同技能的训练缺乏联系,重点在“三字一话一画”等基本功,智力技能等训练被弱化,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小教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中必须确立整体意识,从全局角度来考虑,既要熟悉每项职业技能的特点,又要把握各项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自主训练在内容、途径、方法上的系统性,实现技能水平的平衡发展。

三、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其他各学科课堂教学来实现技能训练的自觉性、自主性。如,在口语课程与写作课程中强化听说表达技能的训练;通过艺术课程和书法课程来实现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的训练;教学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等,则在教育教学专业课程中加强。当然,每项技能的训练并不能因课程的不同只机械地进行分类训练,还要把握课程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多方面联系,善于思考、多做总结。比如,在每位教师授课过程中,仔细观察、体会教师是如何导课、设计、讲解、小结的,又采用了什么样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有什么优点,如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等等,并做好总结笔记。课堂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就会在这种不断的思考、分析中得到潜在的提升。此外,还应抓住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实践、多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主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训练则是指在课堂以外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来加强自主训练。比如,很多学校都建有包括有艺体教室、书法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在内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专门的场所,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建立一个专门的QQ群,搭建网络平台,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相互交流技能训练中的心得或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收集教育名言,多做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教育教学知识,提升研究能力;每学期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讲座,汲取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新动态;通过到小学的“观摩”、“见习”、“评课”、“实习”等活动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教育教学的领域,突出师范性的培养;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与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相关联系的各类竞赛,以赛促训,以赛强训……

总之,将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相结合,使自主训练的内容与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展,实现与教学内容和相应教师职业技能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构建起自主训练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长足的保质保量的训练与发展。

(二)个人分散训练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

个人分散训练是学生训练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促进技能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比如,通过临摹字帖,利用小黑板练习“三字”;晨起在校园一角朗读练“一话”;做家教练教学工作及管理技能;写教育教学实践的心得、总结教学反思技能;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撰写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查报告,强化教学科研能力等。

个人分散训练的同时还应当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因为,学生之间通过交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活动对其成员的智力、能力等发展有着积极的重大的影响。群体的感召力将为学生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心理能量。譬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到诸如书法协会、教育协会等各类社团中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按一定人数组成若干自主训练小组,定期在组内进行演讲、说课、上课、集体备课等演练;推行班团干部轮换制、辅导员助理制,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成立如舞蹈、器乐、写作等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在群体活动中相互激励,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三)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各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因此,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单项的、个别的技能训练,根据其性质、特征,依循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规律,由易及难、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在夯实好这一基础之上,贯彻整体性原则,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能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如,教学工作技能可先将其细化为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总结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专项逐项训练,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就可望有效地达到小学教师各项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优化。

(四)定期自检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目前,许多学校都已建立起一套从教育者角度出发制定的考核评价机制,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外在趋动力。然而,学生是职业技能训练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内在的发展要求,这种外在的驱动力就无法发挥最佳效果。因此,在学生职业技能自主训练中,应当建立自主评价机制,通过定期自检,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总结,加强自我监督,激发内在潜能。具体操作方法是,建立学生技能水平自测记录卡,按每个月、每学期、每年的周期,对各项技能按总目标要求进行自测,将每一阶段技能训练所达到的状态及训练的反思等在记录卡上作相应的记载。学生技能水平自测记录卡,不仅让学生在自主训练中感知自己动态的发展过程,积极进取,而且为教育者的总体评价提供参考,使评价机制多元开放,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顺应时展要求。

总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也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的始终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研究,以继承、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在教育者的科学、规范的指导下推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自主训练,就能更好地发挥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培训对实现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司成勇.当代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与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9,(9):26-31.

篇(5)

笔者认为,目前导致农村小学德育教学存在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以下两点:

1.教师对德育教学理念认识模糊,对课程目标定位偏差。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教学理念在农村小学的老师心中还没有完全被理解,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并不能真正全面准确地认识《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性质,把握课程目标。

2.教师课程意识淡薄,课程能力缺失。

由于农村小学教师不能对课程目标进行准确定位,因此也就无法创新有效的教学方法,对症下药。从农村学生目前的反映中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这两门课程进入实施阶段后,并未能在教学中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行为与习惯”等多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二、开展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鉴于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若要真正获得收效,实现新课改改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德育工作目标,就必须从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入手。

(一)树立“五个结合”的德育实践工作理念

根据笔者多年来对德育内容、方法及形式的探讨并结合自身教学经验,认为农村小学德育工作应坚持“五个结合”的教学理念。

1.道理与榜样结合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理解能力,对不同年龄提出不同的教育重点和要求。低年级主要通过故事和生动具体事例说明浅显的道理,对其提出行为习惯要求;中年级主要进行典型的比较分析,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高年级适当进行整治常规教育,有针对性地解决道德认识问题,使学生懂得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应那样做的道理。同时根据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重视榜样教育的作用。

2.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首先,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其次,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帮助他们培育健康的兴趣爱好,开发智力,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从实际出发,建立各种课外活动阵地,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班会以及各种竞赛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3.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对小学生的教育要立足于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分散教育,又要利用机会采取适当的集中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坚持每学期开学初、节日、考试前后的时间进行集中的校风校纪教育,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集中抓好班风建设,开展尊师爱生、互帮互学、学雷锋做好事等活动,使学生有个良好开端、过程和结束。

4.身教与言教相结合

要求全体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上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还要在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言行举止各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把有声的教育和无声的教育结合起来。因此,要求教师必须贯彻教育方针,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及职业道德,教书育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努力做到“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情动情,以行导行”。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学校作为教育的主导,必须把家庭、社会教育协调起来,应采用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家访等形式,宣传新课改德育方针、政策、法规及有关德育知识,要求家长对子女要在管理其思想、学习、生活得同时,又要尊重子女,与学校相互沟通,协调一致,可以推广介绍家庭教育的好的经验方法,特别是要做好后进生的家长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此外,学校还应主动与村委会等联系,利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教育工作,为学生健康成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防止消极因素的产生和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

(二)创新工作方法,积极开展“五争当”活动

创新农村小学德育工作方法是确保新课改理念能够有效落实的最直接途径,为此笔者提出积极开展“五争当”活动的工作方法作为尝试。“五争当”活动内容包括:比思想,看谁语言行为美,争当行为高尚好少年;比学习,看谁掌握知识多,争当勤奋学习好少年;比身体,看谁体育锻炼好,争当身体健康好少年;比纪律,看谁遵纪守法好,争当模范守纪好少年;比俭朴,看谁艰苦朴素好,争当节俭爱劳好少年。学校要以该活动内容作为考核学生思品素质的标准,成立领导小组,做好“四有”工作:

1.班级每周一小结,逐条对照,互讲互评、互帮互助,克服不足;

2.队部每月一评,按月评比,荣册记载,树立典型,发送喜报,大力宣传;

3.学校每学期末一总结奖励,表彰先进,经验介绍。从而利用“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教学评价”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德育目标的实现。

篇(6)

摘要: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学方法也是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导学式教学方法作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小学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主要根据导学式教学方法的特点和内容,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对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导学式 教学方法

一、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概述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具有教学方式的协调性,它以教师引导为基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为根本,具有教学结构的整体性,把教师的 “导” 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导”与“学”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的两个侧面,是 “导” 中有“学”,“学”中有“导”,“导”指导“学”,“学”检验“导”的一个动态平衡的发展过程。“导”是一种手段,是为了培养学生 “学” 的能力,“导” 服务于“学”,促使学生真正学好数学,应用好数学。课堂上首先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上,通过情境中的数学元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自主提出数学问题。创设良好有效的数学教学情境有多种方式,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学生以及不同数学内容去思考,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的。

二、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原则

1.导、学结合原则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强调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师生双方在融洽、合作的气氛中,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创造性的自主学习,以应用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突出教与学之间信息交流的双向性和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强化教师“导”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一种新型科学的、集讲解、启发、研讨、自学为一体的又有独自特点的综合教学方法,体现了教法与学法的有机结合。

2.突出思维训练原则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性提问、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多种形式实践应用等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开发思维,不断创新,不断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比较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新知识的比较,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新知识的比较,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与新知识的比较,学生与学生之间知识的比较,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比较,不同版本小学数学教材之间的比较……这些因素教师应深入研究,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成长。

4.范例性原则

范例性原则就是从已经选定的基础性基本性的学科内容中,再精选出范例性的或典型性的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通过特殊来说明一般,通过个别而推知与理解整体。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中通过选择典型性的问题情境导入,使学生快速提出问题,探究新知识;而且该教学法更注重的是从每一课的导学中让学生不断总结并学会运用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能举一反三。

三、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实施

1.情境导入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运用各种手段,精心设计的富有感彩的氛围和生活场景。让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的真正含义,使学生更易于接受数学,喜欢数学,更深入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情境导入有多种方法,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条件、教师自身状况等进行情境创设。

2.引学新知

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元素,提出数学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形式探究新知,让学生经历、体验、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是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形成的过程,也是数学的工具价值、过程价值得以体现和弘扬的过程。教师要处理好知识的内在规律与学生认知准备及认知特点之间的关系,注意把握教学节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探究方法,学习活动的展开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如独立探究、小组合作探究等,抓住中心,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集中解决难点,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质疑、辨析,最后达成共识,完成教学目标。

3.应用实践

引导学生对已经理解、初步掌握的知识进行应用实践,使其真正掌握数学知识,这是教师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引导学生从现实情境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是在基本完成教学任务时,对本节内容进行总结归纳,是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从而巩固和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行为方式。小结的功能包括:系统整理,形成结构;突出重点,强化注意;深化知识,提高素养;启发思考,引到探究。小结的方式很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因素适当进行选择。

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在分析小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构建了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法的教学模式,不但使教师转变了教学思想,深入钻研教材,认真设计整堂课的教学程序,加深了对教法和学法的研究,而且使学生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习惯,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多种思维能力、认识客观世界的能力和大胆尝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

结束语

本文对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方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着重讨论导学式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希望此文可以促进笔者教学的进步,也为有需要的小学教师提供一定的建议和帮助。

参考文献:

[1]任长松.新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篇(7)

一、教师“过劳死”事件给教师生命敲响警钟

教师职业是一个背负沉重的社会压力、舆论压力、伦理压力的特殊职业,社会对教师的期望过高,把教师职业神话和圣化,很多教师感觉各个方面聚合过来的压力过大,他们深感无奈,在压力的合围下,停不下来,也无路可逃,只能被种种集合起来的意志驱使着前进,更何况责任感已经内化为他们精神需求的一部分。少数极具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的教师终于成就了“神圣”。 2007年9月26日10点10分,正在为学生上课的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文学系副主任杨建云突然晕倒在讲台上,再也没有醒过来……那时离她44岁的生日仅有47天。 2005年12月2日, 年仅31岁的滑县万古镇一中初二(3)班班主任杜继红老师,永远地倒在了她那间办公室兼宿舍的屋子里。经医生诊断,杜老师系劳累过度引发脑血管病变死亡。

杜继红老师在“过劳死”里走了,杨建云老师在“过劳死”里走了……那些牺牲个人休息时间、牺牲家庭幸福,甚至献出生命的教师,如期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媒体追捧的对象。丧失人本关怀和人文悲悯的所谓“带病工作”“倒在讲台”在文字影像间渐渐成为高大全的师德基点,万人景仰。他们作为普通人的使命也就宣告终结,生命以一种悲剧性的方式落幕,他们被推上了神圣的祭坛。光荣与耻辱,天堂或地狱,就以如此尖锐的方式对峙着,他们再苦再累也得坚持,直到坚持不下去了,累死了,感动才源源而来,神圣价值才算最终落实。只有“零落成泥碾作尘”,才有“香如故”,这是多么不公平。 他们用汗水书写美丽的生命华章,又用生命铸成人民教师的道德丰碑,事迹令人感动,精神令人敬仰,然而,任何职业道德,都不应该以冰冷的生命流逝去奠基。我们的教师,和着血泪放声歌唱育人之歌,凄美动人,婉转如霞,一曲为了,气竭命陨,以身殉职,以一种惨烈的悲壮塑造了美丽的永恒,给人们留下一段悲怆的雄伟。当生命的华章在不该结束的时候嘎然而止了,谁该为这打折的“幸福”埋单呢?

二、教师生命的危机

(一)教师职业压力,教师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1.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

教师职业是世界公认的高压力职业,当前的学校教育呈现出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等特征,经济的开放、国外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技术的不断涌入,给学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首当其冲的就是教师,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家庭等诸多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大。研究教师职业压力的著名学者柯礼柯夫和苏利夫于1989年定义教师职业压力为:由教师的工作而产生之负向情感(如生气或沮丧)的反应症状。该定义实质上把教师职业压力当作一种负面的情绪经历,这种经历是由于教师认为他们的工作境况对他们的自尊或健康构成了威胁而产生的。

我国中小学教师普遍存在职业压力问题,据杭州市教育研究所的一份调查显示:有76%的教师感到职业压力太大,并且有13%的教师存在各种心理问题。徐长江对黑龙江省三所中学的调查显示:中学教师有半数以上(52.1%)认为自己压力很大或压力极大,而认为自己工作没有压力或有点压力的教师仅占总数的12.6%。柯政、张亚飞等调查了浙江省新教师(教龄1~3年)265名,发现有49%的新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很大或极大,而认为自己没有压力或压力很小的新教师只占总数的15.1%。申继亮对湖北、山东两地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发现约70%左右的教师认为面临的压力极大,而报告没有压力或是压力极小的教师仅占5.2%。

2.教师职业压力的表现及对教师生命健康的危害

(1)职业压力导致教师身体不适和疾病增多,损害身体健康。由教师职业压力而带来的生理和生化变化的潜在病理威胁,不仅会导致教师出现身体疲劳、消化道溃疡等身心症状,而且常常和更多的慢性症状,如冠心病、新陈代谢紊乱有关。

(2)职业压力导致教师出现各种心理不适和情绪问题,影响了心理健康。压力常会使教师出现紧张、焦虑、担忧、抑郁、疲惫、不安、无助等不愉快的情绪,进而引发自信心下降、对工作不满等现象。2000年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教师所做的调查结果表明,约五成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与教师工作压力过大有关。杭州市教育研究所2001年对杭州市九所中小学教师心理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由于工作量太大、学生难教育、收入低、升学压力大等原因直接酿成了教师中抑郁焦虑情绪突出、自卑,被调查教师中13%的教师存在各种心理卫生问题。

(3)职业压力导致教师消极行为增多,主要表现在不修边幅、行为冲动、易激怒、对刺激性物质的依赖性增强(如抽烟酗酒、滥用药物)、言语过激、怠工旷工、不愿参加活动、人际关系出现障碍等。这些消极影响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缓解,就会超过教师从工作中所得到的满足和回报,导致教师对工作的热情和努力逐渐下降,有的选择跳槽,有的选择提前退休,仍留在教师这个工作岗位的则可能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二)教师职业病,教师生命不能承受之痛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建设者,离开了他们,何谈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民族的伟大复兴?日前在武汉某高校对部分教师健康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中发现,有62.3%的教师处于亚健康状态。2002年广东省教育工会对全省19所高校8417名教师进行抽样调查发现,不同程度的健康状态的比率分别是:健康状态的比率是10.40%,亚健康状态占45.55%,前临床状态占23.63%,疾病状态占20.42%。前临床状态属于重度亚健康,这就是说,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只有十分之一的教师处于健康状态。教师,一个特殊的群体;教师职业,一个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于一体的职业,其工作时间远远大于每天8小时。他们关心学生、关心家人、关心同事,却极少关心自己的健康状况。

陆颖对陕西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教师就教师几种常见的职业病进行了调查,共计1968人,其中年龄在20~30岁的371人,30~40岁的713人,40~50岁的677人,50~60岁的207人,教师慢性咽炎占发病首位,30~40岁教师中痔疮的发病率增高。40~50岁年龄组中颈椎病、腰腿痛发病率增高。50~60岁教师的各项疾病发病率都有所上升,尤以高血压发病率增加明显。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中小学教师中大约有60%的人患有咽喉炎、声带小结肿大、肥厚、息肉和声带紧张症;约有35%的人患有消化道疾病,并以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居多;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同程度的患有肝、胆疾病、下肢静脉曲张、肩关节炎、痔疮、书写痉挛等疾病。在高等院校,教师中患颈椎病、脑血管病者较多。许多50岁以上的教师则会经常出现头晕、头痛、肢体麻木等症状。近年来在中青年教师中也出现了动脉血管硬化的病症,严重的甚至会引发猝死。

三、关怀教师生命,拥抱生命健康

天地之中,惟人最灵,人之所重,莫过于命。“人命至重,贵于千金”。 人生于世,独立茫茫,一切的一切都可以视为身外之物,惟独这生命本身,是无论如何也挥之不去的。生命是极其脆弱和短暂的,因此,我们要好好呵护它。生命是我们最珍爱的东西,它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的前提,失去了它,我们就失去了一切。生命是最基本的价值,每个人只有一条命,在无限的时空中,再也不会有同样的机会,所有因素都恰好组合在一起,来产生这一个特定的个体了。一旦失去了生命,没有人能够活第二次。同时,生命又是人生其他一切价值的前提,没有了生命,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人的生命是宝贵的、短暂的、不可逆的。整个人类的生命只是在定数之中的周期循环,我们没有理由不珍惜生命,生命的健康应当是我们永恒的主题。人的生命受之于父母,立足于天地之间,生命何其伟大而神圣。

生命如此宝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教师的生命健康,一切都无从谈起,尊重教师,关注教师健康,关怀教师生命,应该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一)社会层面

1.给教师营造更宽松、更公平的的舆论和生存环境

传统的教师角色被定位在春蚕、蜡烛等牺牲自己的神圣高位,一直以来,社会与家长的期望和教师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是教师压力的一个主要来源。长期以来教师被赋予了太多的使命和责任,他们的所作所为、言行举止都受到他人和社会的高度关注。但长期以来,社会对教师的期望有余,而支持、关心、尊重不足。我们要改变社会对教师的片面认识,加大力度对教师职业进行宣传,以利于提高教师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通过各种媒体的宣传和国家法律法规的制定,营造尊重教师、关心教师的社会氛围,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让教师真正感受到自下而上的关心和尊重,在给学生减负的同时,也应该给教师减负。

2.改革教育体制,为教师成长创造良好氛围

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之一是教育体制带来的,长期以来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成绩和工资奖励的制度给教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不但使教师只以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作为教育目标,而且易导致教师和同事之间的关系紧张,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对立,与领导的矛盾激化,使得教师长期处于一种不和谐气氛当中。

3.提高教师待遇,免除教师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国广大教师社会经济地位虽然有所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这需要国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包括提高教师工资,不断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增加教师晋升机会,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全社会重视、支持教师的工作。

(二)学校管理

1.改善工作环境

学校领导者应采取民主型的领导风格,一切事务、工作都应该公开、公正、透明化,广泛听取民意,尊重教师意见,尊重教师人格,把自己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消解官本位的工作作风,体谅教师难处,真正成为教师的主心骨,为教师排忧解难。领导者应该秉公办事,实事求是,不偏袒,不任人惟亲,对待教师一视同仁。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教师之间的多向沟通和交流,建立教师共同体,促进教师的发展,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教师只有在轻松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在公平公正而不压抑的工作环境中,感觉到全身通达的悦心悦意、悦志悦神,才能真正使教师的身体和心理全面健康。

2.改进学校的管理,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

学校管理不当是教师工作不满意的根源之一,因此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以改进。学校管理者要从制度上为每一个教师提供均等的发展和成功机会、公平的竞争、科学而准确的考核和评估,并鼓励教师之间的合作,使每一个教师都能体验到职业成就感、自豪感,以充满自信的、愉快的心态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学校应在尽可能的范围内,减轻教师的考试压力,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减少不必要的形式和表面工作。

3.落实教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制度,加强教师健康教育

在《教师法》第六章第二十九节中,有这样一则法条:“教师的医疗同当地国家公务员享受同等的待遇;定期对教师进行健康检查,并因地制宜安排教师进行休养;医疗机构应当对当地教师的医疗提供方便。”这是对教师进行身体保健和治疗的有效措施,因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可现实的情况却是定期对教师进行体检没有落实到位,绝大多数学校很少组织教师体检,农村学校更是长年放弃。为此,学校应该拨出专项资金,把教师的健康检查落实到位。学校应该尽早在教师中进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自我保健意识,普及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教师的总体健康水平。学校或工会组织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引导,建立鼓励健身的奖励机制,从制度上建立、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促使教师从根本上重视锻炼、关注自身的健康。同时针对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教师开展心理测验与调查,联合社会机构开展教师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

(三)教师自我管理

1.进行身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体育锻炼对体质的增强、生理功能的促进和心理素质的发展有特殊的效应,同时也可为预防各种疾病、治疗慢性病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只有把体育锻炼融入生活中去,使之成为个人生活的一部分,养成体育锻炼习惯,才能有效地改善健康现状。此外,教师要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戒除不良嗜好,顺应生物钟的运转规律,作息、进食、工作与休息等时间相对稳定。

2.学会自我放松,自己救自己

教师在面对压力、困惑的时候,要学会自我释放压力,养成乐观、开朗的性格,要注意学习一些心理保健和预防的常识。应学会自我放松,消除紧张工作带来的身心疲劳。有了一定的心理保健和预防知识,就能够把握自己的心理状态,适时适当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了。

3.寻求社会的支持和帮助

从同事、上级、家人、朋友和其他人那里寻求支持是减轻压力、解除烦恼的有效方法。当教师遇到压力和烦恼时,可以向朋友、家人倾诉,把心中的压力、郁闷和忧愁倾倒出来,驱逐内心的阴影,拥抱快乐的心境。(稿件编号:091014018)

参考文献:

[1]伍新春,张军.教师职业倦怠预防[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2]姚立新.中小学教师心理压力过大――浙江杭州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的分析[J].教师发展与管理,2002, (11):21~23.

[3]徐长江.中学教师职业紧张状况及其原因的调查研究. [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8, (6):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