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大学英语学期个人总结

大学英语学期个人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5: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英语学期个人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大学英语学期个人总结

篇(1)

关键词: “SHAPE”模式 独立学院 大学英语 后进生转化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已被广泛地运用于各个领域,良好的英语基础是继续教育、高薪就业、出国深造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英语入门的学习从以往的初一提早到了小学三年级,某些地区是一年级;有的家长甚至投入“巨资”,让孩子从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各种双语幼儿园、语言教育培训机构层出不穷,这些都足以体现人们对英语的重视程度。曾经热映的一部电影――《中国合伙人》,向我们传递了三位主人翁为改变自身命运,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坚持心中梦想并最终实现梦想的正能量,同时让不少人重拾了学习英语的热情。

大多数学生在经过高考的洗礼之后,放松了紧张的神经,因失去奋斗的目标而变得迷茫,他们误以为进入大学就获得了“轻松、自由”,便失去了学习的兴趣,这其中当然包括英语的学习。他们并没有意识到:高考,仅是他们人生前18年的理想与追求的结束,大学对于他们而言,是一段新的人生征程的开始。在这段征程中,无论他们对未来专业、道路的选择如何,都离不开英语的学习。大学英语学习是将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应试能力向工作阶段或是出国深造等阶段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转化的一个重要过渡。因此,要抓紧大学这一关键时期,帮助英语后进生,尤其是基础相对薄弱的独立学院非英语专业学生,树立新的人生目标,提高他们英语各方面的能力。

一、英语后进生的成因

早期,许多国内外的研究学者都对后进生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各种理论,如俄罗斯教育学者巴班斯基的同心圆理论、日本佐野良五郎的双因素论、北尾伦彦的三层次说等。对这些理论进行分析总结得出后进生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的智力因素(即认知能力)、非智力因素(即学习兴趣、策略、动机等)和环境因素(即家庭、学校、社会)。因此,英语后进生是指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由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对英语学习有障碍的学生。

二、后进生转化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独立学院的发展迅速并且日趋成熟,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深刻感受独立学院为社会和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也一直关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独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时,较之一本、二本院校学生的英语基础相对薄弱。部分学生来自一些偏远的地区,在中学阶段甚至没有接触过听力和口语,他们的语音语调不标准或是带有浓厚的地方口音。此外,高考后三个多月的假期,大多数学生松散下来,无法进入学习的状态。到了大学之后,他们感触最多的就是大学课余时间多了,作业、考试少了,老师和家长的督促没了,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差了,从而变得十分茫然。尤其非英语专业理工、信息类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毕业后英语的实用性不强,这使得他们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转变,学习目的不明确,主要以通过四级考试、顺利毕业为主,根本无法做到“学以致用”。以上这些因素极大地影响了独立学院整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也成为大学阶段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独立学院大学英语后进生的转化――“SHAPE”模式

为了改变我院的大学英语教学状况,在2011年完成的省级教改题《独立学院英语后进生转化实践与研究》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造成大部分学生英语薄弱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果一般等。他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是发音不准确,害怕犯错误,被人笑话;语法知识混乱或不牢固;单词难记忆、单词词性混用等。由此,我们初步提出“SHAPE”教学模式(=Stimulating,Highly-involving,Assisting,Persisting,Elevating)。后来,又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不断改进和完善“SHAPE”(=Stimulate+Strengthen,High-involve,Apply,Practice,Enhance)模式,即在激发(Stimulate)学生学习英语兴趣的同时,夯实(Strengthen)其英语基础,使其高度参与(High-involve)课堂及课外的各种学习任务,不断应用(Apply)所学达到熟能生巧(Practice makes perfect.)的目的,从而全面提高(Enhance)英语的综合能力以重塑(Shape)自我,这就为他们后期专业英语的学习和未来就业或出国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该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第一学期(Strengthen/Stimulate/High-involve)

本学期精读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词汇记忆方法、强化语法与阅读。首先,课堂上介绍常用的词汇记忆法,并系统地复习和梳理语法知识。我们采用随堂测试的方法检测学习效果,如:语法、前后缀与单词测试;单选、判断并改错、中英互译、写作等,这些都为四级应试和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奠定了基础。其次,阅读强化。我们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将课堂分为阅读前、阅读中、阅读后三部分,依据精读教程单元主题设计课堂活动,制作PPT,内容涉及听、说、读、写、译各方面,并十分注重内容的起承转合。通过随堂的快速阅读练习、词汇游戏等,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既积累了四级单词,又训练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听说课程方面,由于单词发音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听力应试与交流的顺利进行,我们在完成指定教材课程的同时开展语音正音课和音标、单词、简单句的听力练习;课后,要求学生用手机录音、跟读材料,参加英语角,由此纠正学生的发音,为其树立学习英语的信心,提高听力准确度。

(二)第二学期(High-involve/Apply/Practice)

精读课上,我们延续任务型教学法,依据精读教程单元主题设计课堂活动,如:判断、简答、填空、写作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课文分析能力。同时,增加《中国文化》(英文版)的学习,学生分小组制作PPT,展示《中国文化》,旨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在听说课上,除了完成课程教材,还进行简单句与复合句的听写、场景对话、演讲、朗诵等活动。课后,依旧要求学生用手机录音、跟读材料,参加英语角,这些都大大增强了学生听力辨音的能力和口语能力。

(三)第三学期(High-involve/Apply/Practice)

由于本学期学生要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我们在精读方面继续沿用第二学期的教学主线,同时增设四级专项辅导课,分析各类题型的出题特点与应试技巧、进行专项模拟训练、真题讲解、模拟考试等,以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在听说方面,开展句群、段落、篇章的听写及四级听力技巧分析,听力专项测试、真题及模拟测试,还要求学生模仿外国人说英语时的语音语调,演绎经典英文电视剧或电影台词。

(四)第四学期(High-involve/Apply/Practice/Enhance)

第四学期的精读课程则以学生为主体,考查学生英语的综合应用能力。除了讲解分析精读教程,继续《中国文化》(英文版)的学习,让学生分小组用PPT展示《中国文化》和制作英文剪报等。而听说课程,则是在学习视听说课程教材的同时,开展看电影学英语或模仿英语新闻、脱口秀等活动,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综上,我们在每个学期都会依据课堂或课外教学主题内容设计学习任务,分个人或小组完成;各个学期末对教学成效进行分析和总结,建立随堂测试成绩档案、期中和期末成绩档案、四六级成绩档案,制定个人或小组学习情况问卷调查表等评估“SHAPE”教学模式。

结语

在近几年对“SHAPE”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中不难发现:教师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各个击破,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但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而且逐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使他们积极从容地应对课内外的学习任务及随堂测试或重大考试;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不断地增强英语在日常生活和未来职场的实用性,鼓励学生勇于用英语表达、表现自我,大大地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主动性,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和整个学院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有很大的进步。该模式下的教学成果比较显著,但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有少数学生在大学英语两年的学习结束之后,由于忙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对英语的学习稍有放松。因此,教师对于学生能否在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结束后,继续坚持主动地学习英语这一问题还有待跟进调查,并且今后我们要增加对研究生初试、复试、出国考试、外企求职面试等方面的有效指导,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总之,我们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实施并不断完善该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李洪元,陆士杰,龚维珍.后进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7.

[2]任锦秀.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后进生英语学习兴趣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

[3]孙红.重点高中英语学习后进生成因调查及其思考[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4]吴振金.高中英语后进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篇(2)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本科院校面临着重大转型。作为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新一轮的更深层次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期大学英语改革的背景和面临的问题,并根据《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的指导性意见,对大学英语的改革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一些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

转型期;大学英语改革;《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下大学英语改革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快速发展的阶段,急需高层次英语应用型人才为经济的转型提供人才保障。地方本科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重要责任。但由于地方本科院校办学定位不明,办学管理和评估体系不完善,经费不足等原因,在培养人才上没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社会的公认度不高,无法满足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需要。因此,随着社会经济的升级,地方本科院校面临重大转型,在办学理念、办学模式、师资培训等方面将发生深层次的改革。2014年3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说:“全国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要向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转变,向职业教育转型。”[1]由此可见,地方本科院校的本科教育正在向职业教育的转变中,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又与一般高职、高专的技工不同,地方本科院校培养的学生必须是具有高水平职业素养、能够与国际接轨的应用型人才。很明显,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着重体现在了“高水平”“应用型”和“与国际接轨”上。英语作为国际语言,是承载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作为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03年大学英语就开始启动改革,14年来,英语改革成效明显,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重视英语听说能力的提高,建立基于计算机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促进了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提高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但其改革主要目标是英语语言现象本身的提高。[2]但随着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公共服务快速发展,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育已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需求,改革也相对滞后,因此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大学英语势必迎来新一轮的、更深层次、更具革命性的改革。

二、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面临的问题

1.学生生源质量低,学习英语积极性不高

地方本科院校近几年扩大招生,学生的入学成绩是通过各科总分来划线,这样学生的英语单科成绩被忽略了,即使英语成绩20或30分,也可以进入大学学习。笔者对福建省的一所于2004年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的2015年大学新生13个专业(90%是理科专业)824人做了一项高考英语成绩的调查。统计显示:高考英语成绩120分以上的占5.9%,110~119分的占10%,100~109分的占26.3%,90~99分的占20.7%,90分以下的占68.9%,也就是说,2015级的入学新生的高考英语成绩有一半多是在及格分以下。可见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总体水平相当薄弱。而且,学生觉得英语不重要,没必要,看不到英语对他们个人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的情况给英语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2.课程设置不合理,基础配套设备不齐

目前,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在课程设置上主要还是重视学生的英文知识灌输和通过四、六级考试。很多学校的英语教学只有综合和听说课程,特别是听说课程,两周才上一次课。自主学习模式没有建立或建立了只是流于形式。这样的课程设置,学生的听、说、写技能提高缓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水平。在硬件设施上,地方本科院校语音实验室少,多媒体资源匮乏,设备缺少保养、维修和更新,无疑也会使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3.师资力量薄弱

地方本科院校的英语教师大多都是英语专业院校毕业,只掌握了英语教学一门教学技能,而在大学英语改革中势必要有教师担任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英语教学。这就涉及英语教师的再培训问题,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英语教师的职业培训、外出进修等并没有很好地得到启动和落实。教师培训的阶段性、培训的内容、如何考核,都是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面对的问题。

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的具体措施

南京大学的王守仁教授在2015年3月武汉的会议上做了《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研制工作成果总结,总结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新一轮改革的高屋建瓴的指导,笔者认真阅读《2015年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后,归纳出《指南》对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改革特别重要的几项内容:一是教学目标提出: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未来工作中能够有效地使用英语,满足国家、社会、学校和个人发展需要。二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通用英语(EnglishforGeneralPurpose,简称EGP)、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forSpecialPurpose,简称ESP)和跨文化交际三个部分,由此形成相应的三大类课程。大学英语课程由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选修课组成。专门用途英语由基础级别的专门用途英语和提高级别的专门用途英语组成。三是为有效培养学生语言输出能力,各高校应控制口语与写作课程班级规模,每班原则上不超过35人。四是各校可以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对具体要求与指标做出适当的调整。近年来,各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也在紧锣密鼓地开展中,其深度和广度不尽相同。笔者针对以上几项内容,对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改革提出几点建议:

1.采取自然班授课的模式

目前,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大学英语授课普遍采取的是大班授课,大班人数可以达到80~110人。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的最近几年的大学扩招,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在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跟不上节奏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权宜之计。这样的规模对于语言知识点的教授、特别是语言活动的开展、语言的交流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障碍,学生的活动参与率低,语言交流机会少,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情况把握难度大。因此在新一轮的改革中,我们应该尊重语言学习的规律,采取自然班授课,人数应该控制在30-50人之间,这样才能保证语言的课堂有效开展。

2.优化大学英语学分与课程设置的比例

许多地方性本科院校为了适应转型,已着手大学英语的改革,其内容包括减少整体英语学科的学分。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的一种教育制度,它以学生取得的相应学分来衡量和界定学生的学习情况。一门课程学分的多少,可以直接反映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在学分的设置上,更应注重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刀切。鉴于大学英语的重要性,笔者不建议采取减学分的方法。特别是地方性本科学校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不高,良莠不齐,英语底子薄弱,加强基础英语的学习应仍是地方性本科学校英语教学的重点。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建议细分为基础通用英语、专门用途英语和网络授课自主学习三类,具体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学分分配建议如下:表1所示的基础通用英语是注重学生的词汇量、语法,听力和写作能力。“从逻辑上说,学习学术(EAP)英语之前,学生需要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词汇和语音知识,这是通用英语基础阶段的任务。”[3]鉴于地方本科院校的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弱,所以建议在基础英语的学习应贯穿于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中。就当前的大学英语的学习情况来看,每周一次3小时上课,每学期18周,总学习时间仅54小时,而英语的学习属于知识积累型的学习过程,需要大量时间的投入,特别是学生课后的学习时间。网络授课自主学习可以很好地补充学习时间,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答疑。专门用途英语是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词汇,句式和口语学习。“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应在英语与学科学习之间建立起联系,以体现英语学习的‘实用性’,使大学英语的学习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内容驱动(Content-driven)教学而非形式驱动(Form-driven)教学”。[4]由此可见,专门用途英语的添加一方面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便于大学英语的教学更能体现出其实践意义。除此之外,还可以在高年级开设拓展类选修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其中选修课程有商务英语、英美文学、跨文化交际、英汉翻译等。

3.建构与大学英语教学相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英语作为交流的工具,其实践环节是一项重要内容,而在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环节中,基本上是“纸上谈兵”,这也是为什么在地方本科院校中的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没有主动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前的英语教学,实践环节只限于句型操练,有目的、有设计的任务型语言交流,人物角色扮演的模拟交流,其语言的发生是有预设、有准备的。而语言的交流应是在自然环境中随时发生。因此,笔者建议,学校可以开设由英语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主持的模拟英语实践基地,大一下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写作能力,大二学期主要培养学生英语的职业水平,鼓励学生用英语作相关专业的报告、相关专业的英语交流,模拟自然条件中进行实践检测。

4.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和培养

“双师型”教师“外语教师不能总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角度来选择教学内容,强调自我。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和培训去适应学生的新需求及国家和社会的新需求。”[5]大学外语教师是改革的践行者,而目前高校里的大学英语教师只有单纯的英语语言知识,没有任何专业的背景知识。这是我们在新一轮改革中开展职业英语教育的最大障碍,如果没有这样的师资力量做保障,一切改革都将无从谈起。因此就需要加大在职教师的专业英语知识的培训,并需要专业教师与英语教师的相互学习,促进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效果。

5.现代化的配套设备的投入与保障

当前,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教学设备跟不上语言教学的要求。据笔者调查,很多新建本科院校可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语音教室只有三四间,教师的多媒体设备落后,网络授课自主学习平台无法构建,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办学经费不足,而改革后的小规模授课要求教室和语音实验室增加,搭建网络授课自主学习平台和更新多媒体设施等。地方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环境的改革,需要有学校、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支持及财政投入,这样改革才切实可行。

四、结论

篇(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革新,大数据(Big Data)时代已经来临,并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大数据技术也渗透到教育的核心环节,革新教育者的教学思维,影响学校教育的模式,并重新构建教育的评价方式。身处大数据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再限于课堂,线上学习越来越成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比尔盖茨声称:五年以后,你将可以在网上免费获取世界上最好的课程;而且这些课程比任何一个单独的大学提供的课程都要好。越来越少的课堂,越来越多的网络;越来越少的教室,越来越多的咖啡厅和厨房;越来越少的讲授,越来越多的交互;越来越少的编制,越来越多的合作;越来越少的办公室,越来越多的实验室这些场景也许曾经不敢想象,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已经悄悄渗透到了教育领域。大学英语作为一门涉及面最广的大学公共基础课程,受到大数据时代的影响,也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革。这场变革最大的特点,就是使得以前单一明晰的大学英语课程,变得复杂多元化:教学目标多元化、教学对象多元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评价多元化,等等。担此课程的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目前我国大学英语教师群体的主要特征是:学历层次总体偏低、研究能力整体较弱、高级职称比例极小、女性教师数量过多,承担着繁重的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科研能力相对较弱、发表纯学术性论文和申请到课题的人数较少。他们该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的要求,实现良好的职业发展,这是紧迫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大数据概念刚刚进入人们的生活,相关研究文献还比较少,本文试图对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进行初步的探讨。

2.大数据时代背景

2.1 大数据时代的概念

什么是数据呢? 是不是简单的数字呢?数字其实是一种狭义的数据,而广义的数据是对与一个数字相关的其它信息进行撷取、处理、分析、管理的一种综合描述。比如一个学生英语考试得了59分,将这个学生的英语基础、英语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上课记录、课堂表现、教师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方法、所使用的教材等等一系列与之相关的所有因素综合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大数据。最早提出大数据时代到来的是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麦肯锡称: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于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预示着新一波生产率增长和消费者盈余浪潮的到来。美国互联网数据中心将大数据定义为:通过高速捕捉、发现/分析,从大容量数据中获取价值的一种新的技术架构。可以概括为四个英文字母V,即更大的容量(Volume)、更高的多样性(Variety)、更快的生成速度(Velocity)以及由前面三个V的组合推动的第四个因素价值(Value)。可以说,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又一次颠覆性的技术变革,通过交换、整合和分析大数据,可以发现新知识、增长新智慧、创造新价值。

2.2 大数据时代的教育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教育也必将产生极大的冲击。传统的铃声、班级、标准化的课堂、统一的教材、按照时间编排的流水线场景,将会随着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而悄然发生变化。大数据与传统的数据相比,呈现出信息量巨大、非结构化分布、数据分析由专家层变化为用户层、大量采用可视化展现方法等特点,而这些特点正好促进了弹性学制、个性化学习、社区和家庭学习的发展,引起教育环境、实验场景、学习时空、教育管理等一系列变化。在向大数据时代、知识时代跨越的过程中,教育资源变得极其丰富,知识将无处不在。学生除了校园和课堂之外,还可以使用手机、即时通讯、微信和短信息等实时交际工具,利用移动装置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信息,进行更广泛的学习,包括网上听课、读书、写笔记、做作业、发微博、讨论问题、参加各种活动等等,彻底改变了传统的书本信息获取模式。大数据技术重塑了当代学生网上社会交际、网络学习的习惯,也将彻底变革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英语教学产生的影响是极其明显的。英语学习的资源极其丰富,学习的方法和途径因人而异呈现出多样化,那么传统课堂面授的地位和作用就受到了挑战,尤其是如果课堂教学的成效不明显,其吸引力就必然下降。在这种情况下,英语教师传统的教学方法受到了挑战,教师不再是单纯为学生解释单词、句法,而是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水平及需求,创造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海量、有价值的语料,指导他们进行个性化的学习,以明显地提高他们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所以,英语教学活动正在由教师为中心向学习者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向大规模语料为中心转变。大学英语教师如果不能未雨绸缪,提前准备和应对,将来势必难以适应这种转变,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带来不利。

3.大数据时代给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根据Lange的定义,教师职业发展指教师(包括岗前和在职教师)在智力、经验和心态上的可持续成长过程。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不断发展自我,紧跟时代步伐,做到教学、科研与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但由于大数据是近几年兴起的新鲜事物,2013年被普遍认为是大数据时代的元年,因此绝大部分大学英语教师并不了解什么是大数据,以及大数据会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没有意识到潜藏的危机。所以,大学英语教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将面临诸多挑战。

3.1 大数据知识方面的挑战

在大数据时代,教育将继经济学之后,不再是一个靠理念和经验传承的社会科学和道德良心的学科,而是将变成一门实实在在的实证科学。教育环境的设计、教育实验场景的布置、教育时空的变化、学习场景的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这些过去靠拍脑袋或者理念灵感加经验的东西,在云、物联网、大数据的背景下,变成一种数据支撑的行为科学。如果大学英语教师连最基本的计算机操作、计算机常用软件使用、网络通信、常规教学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等技术技能尚不具备,就更难以适应未来的大数据化教学。

3.2 教师职能转变的挑战

在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仍然以教材为主,讲解单词、句子和课文,教师主宰整个课堂。但在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和角色则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首先在英语学习资源方面:由于大数据信息四通八达,学生获取英语学习资源轻而易举,教师拥有资源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此时,教师就要从以前的资源提供者转变为资源整合者,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广泛地收集各种分散的学习资源、学习信息,把这些资源和信息加以分析和处理,然后以多媒体和网络的形式有选择性地提供给学生,并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其次在教学方式的变革方面:学生现在并不缺乏英语学习资源,缺的是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方法,所以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由传统的单向灌输转变为启发建构,要成为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激发者,激发学生广阔而丰富的英语学习动机和兴趣;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制订学习计划,传授英语学习策略和方法,授之以渔,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己。与此同时,根据社会建构主义的理论,外语教师还要做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调者,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和监督者。这些均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加强大数据相关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掌握。

3.3 学生主体变化带来的挑战

学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学新生的英语基础普遍提高,二是学生个性化英语学习的需求日益明显。教育部制定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英语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一般高中毕业生词汇量要求达到3300个,优秀者词汇量可以达到4500个;而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的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对词汇量的一般要求是4500个。高中英语和大学英语几乎采用相同的教学目标和能力标准,这就使得当前大学新生的英语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程度,这给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课题。同时,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学生开展个性化的学习提供了条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识?这些细节均可以通过蛛丝马迹的数据汇合总结出来,然后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教师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教学和指导,这给大学英语教师带来了复杂的挑战。

4.大数据时代下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路径

根据国外学者Kelchtermans的观点,教师职业发展是个体教师与情境交互作用的结果。Lange等认为教师职业发展应从内涵和外延两个层面同时进行,内涵发展即通过个人实践和反思,外延发展即借鉴他人的经验和理论。国内的陈俊彦等则提出教师职业发展主要指的是教师的职业自我发展,强调由教师主动地去发展自己。所以教师要根据具体的发展阶段和情景,制订合适的发展目标和路径。一个职业性的专家教师应该具备四方面的复合型知识结构:一是自我知识,既具有较高层次的自我意识,善于自知、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二是普通知识,即基本的科学人文知识,具备开阔的视野;三是专业知识,精通自己所从事学科领域的知识;四是教育科学知识。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中不仅存在结构性短缺和低水平过剩问题,还存在如何突破职业发展困境、确定发展定位、选择发展路径等问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多元化教育模式开始形成。网络技术从外围给教师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又导致了学生预期、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从内部促进了教学过程的变更。面对这一发展趋势,大学英语教师既要面对一直以来老大难的教学任务繁重、评职称困难等现实压力,又要转身迎接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巨大挑战。

4.1 增强整合英语学习资源的能力,针对学生实际开展个性化教学

我国政府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所以实行个性化教学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要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和学习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这就需要大学英语教师善于整合各种英语学习资源,向不同的学习对象提供不同的学习指导。当然,这种指导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已有的英语水平、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和个性特点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之上的。大学英语教师要充分利用大数据,采用科学的分析信息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促进其学业成绩和情感沟通能力的成长。

4.2 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着重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随着英语学习途径的多元化和学生对大学英语课堂期望值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师要以对学生的数据分析为基础,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以生为本的教育观为指导,广泛采用交际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探索知识,让他们动脑、动口、动手,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同时,要以培养学生思维为核心,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为目标,要让学生感觉课堂面授学习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

4.3 顺应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趋势,提前做好课程分化转型的准备

随着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发展,为了适应学生的个性需求,未来的大学英语课程不再是统一、通用的单一课程,而是分化成基础英语(必修课)+英语技能强化课程(选修课)+专门用途英语(选修课)的具有梯次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其中,基础英语仍然沿袭现在的通用英语,根据各个学校学生的入学英语水平,开设2个学期左右。英语技能强化课程主要是英语专业方面的听、说、读、写、译课程,突出单项技能,供学生选修,开设1~2个学期。专门用途英语是向专业过渡的一门语言课程,为学生利用英语学习本专业打基础,供学生选修,开设1~2个学期。所以,未来的大学英语教师既要能上基础英语,也要能上英语技能强化课程,还要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两门贴近学生专业的专门用途英语。

4.4 参加相关培训和研修,提高自身教学科研水平

面对挑战,学校和大学英语教师本人均要积极应对。要正视现状和问题,要参加和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题研究、学术会议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大数据分析和运用能力,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力;还要加强英语技能强化课程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全面增强自身综合素质。同时,教师要加强研究,把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互相促进,不断提高适应未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需要的能力。

篇(4)

一、分级教学的必要性

自1999年扩招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电气工程学院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巨大,课堂教学效果一般;多年的教学使广大教师苦不堪言,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调查问卷、个人访谈获得的信息得知:采用分级教学将有利于提高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便于师资配备优化。分级教学为任课教师创造了充分施展个性化教学的空间:精于基础知识讲解、善于课堂教学管理的教师担任低级别的授课任务;而知识面宽、亲和力强的教师则承担高级别的授课任务。

另外,分级教学可以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极大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群体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手段,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关经验借鉴:目前,很多高校都在进行分级教学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也对分级教学做了大量研究:有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及针对具体问题进行的研究等。这些研究对分级教学的必要性等方面进行探讨,证明分级教学势在必行。

二、级别的划分及教学模式、目标要求的制定

依据学生入学成绩及新生英语摸底测试成绩的平均值,采用两分法对学生进行了级别的划分。即:A级班(高级班)、B级班(低级班)两个级别,每个级别有若干班级组成,其班额为75-90人不等。

A级班(高级班)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主要用交际法,利用现代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扩大词汇量,力争在1-2个学期使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突破425分;培养较强的各类英语参赛能力,达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

B级班(低级班)采用常规教学法,教师以精讲为主,将精讲和泛讲相结合,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语音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讲解,达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一般要求或较高要求。

三、分级教学的管理

与教务处联手制定了“东北电力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分级教学暂行办法”,并分别制定了大学英语A、B级分级教学管理细则,有专人负责执行。

A、B两个级别滚动式教学管理模式。这种动态教学管理可以根据学生每学期英语成绩,任课教师推荐,按照“能者上,不能者下”的原则进行调整,使少数(3%)成绩优异的学生在第二学期开始转到高级别班级学习,少数(3%)低于当前教学要求的学生转到低级班学习。据统计,在分级教学中实行滚动制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力,分级教学效果也很明显。

改革以往评估方式,学生的英语期末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形成性评估占30%,主要用于突出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A级班以突出听说能力培养为主,带动其它方面全面提高;B级班则以突出基础知识的夯实为主组织教学。

四、分级教学所取得的成效

分级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A级班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以外,进行了大量阅读,扩大了词汇量,基本上在1-2个学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并培养了较强的各类英语参赛能力,达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较高要求或更高要求;B级班学生通过系统的语音和语法等基础知识的学习,基本可以达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一般要求或较高要求。

指导青年教师成长:项目组中老教师指导青年教师对试点班学生成绩进行对比性研究,用以指导下学期教学实践,促进了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能力的提高。

分级教学的实施大大增加了教学效果,并完善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突显了大学英语课程特色,完善了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即: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竞赛检验。

五、分级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总结

通过项目组全体教师对两年分级教学的经验总结,再结合针对此次试点分级教学的353名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其中参加调查的有效问卷中,A班问卷共占184份,B班问卷生共157份, 问卷调查共设计了14个问题) 的统计结果, 对此次分级教学的经验与教训作如下总结:

1、分级教学的实施前提方面

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意愿和心理因素。目前。许多高校无法在学生入学前准确掌握学生的英语水平(即使高考成绩也因命题和计分的差异而无法统一标准)。很多都采取根据本校统一命题的英语测试结果进行大学英语分级,根本没有考虑向学生宣传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目的以及征求他们意见。针对这种情况,新生入学后,学校应及时召开学生座谈会,让学生了解分级教学的意义:分级教学并不是人为给学生“分等级”,而是要使各个起点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提高和进步。同时向他们征求分级教学意见,以了解学生对分级教学的接受程度。

2、级别划分与教学模式方面

按照测试总分对学生进行级别划分,显现出其不科学之处:由于班额较大,分配在同一级别的学生依然在英语各技能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虽然可利用形成性评估对学生进行修正性管理,明确培养方向,但最终效果不尽如人意。目前,国内分级教学模式大致可分为三类:三分法、两分法及分级+模块模式(明安云,2007)。根据两次分级教学实践、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师座谈,考察其他院校分级教学实施效果,笔者发现:两分法之拔高班模式较为受学生普遍欢迎,具有创新性,值得借鉴推广。拔高班学生自信心十足,以最好的心态进行英语学习,其过级能力、其参赛能力明显提高,其英语应用能力亦得到锻炼。同时,其他班的学生因以自然班形式进行教学,照顾到学生情感方面的需求,没有了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因而保证了学生学习热情,使其全身心投入到英语学习之中,教学效果良好。

3、滚动制管理办法实施方面

滚动制保证了不同级别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也表现出不足之处:分级教学毕竟是按不同级别进行教学且各有侧重。个别学生升到高级班之后有明显的不适之处,更为严重的是降到B班的学生多数表现为自信心不足,常常会自暴自弃,学习方面很难自持。

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是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与教学方法必然要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只要我们不断借鉴、总结经验,优化分级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改进人才培养方案,最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更有效地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参考文献:

篇(5)

分级教学遵循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质,近些年被广泛应用于不同教育层次、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外语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立体的系统工程。如何科学协调教师、学生、教学环境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大学英语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引起了外语教学理论工作者和高校外语教师的广泛关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及其英语知识的接受能力,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与教学目标、计划、方案、制度等等,使得对学生的教学与管理实现层次化,实现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程度地进步。

而课题组成员所在的单位天津天狮学院,也曾对2006级专科生英语专业与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英语分级教学的实践,外国语学院组织新生统一参加入学英语水平考试,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大学英语分级班级的编排,将全体学生按照英语基础水平的高低分成三个教学班型,即A级班(快

班)、B级班(普通班)和C级班(慢班),分级班级编制时遵守一个原则是“两边轻中间重”,B级班占多数。两年来通过分级教学实践的推进,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因为学校领导变更的原因,当时的制度和奖励措施等均未得以兑现,分级教学在专科阶段仅实行了一届。自2008年天狮学院升本以来,大学英语教研室的骨干教师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也做了大量的研究,是否实行分级?如何分?怎样开展拓展类课程建设?等等,这也正是本课题组的研究重点。课题组试图在前人关于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研究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重点探讨如何在天津天狮学院组织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和开展拓展类课程的建设。

天津天狮学院为天津市唯一一所民办本科院校,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覆盖较广,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在100分之上(总分150),而有些学生仅能达到三四十分。如果无视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将所有学生置于同一个起跑线上组织教学,制定相同的教学目标,使用相同的教学方法,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授裸,那么这种做法不但不利于开发英语优等生的潜能,同时也将极大的挫伤了一些英语学困生的积极性,只能导致英语成绩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最终影响教学效果。然而在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下,学校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将不同层次的学生按英语学习水平划分成不同等级,不同级别的学生就能根据自己能力的高低分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掌握一定的英语知识。分级教学的模式下,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可先从英语基础知识入手再进一步提{个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而优等生则可以在完成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个人的潜能,将公共大学英语和本专业英语相结合,促进个人专业英语的发展。

一、分级教学的具体实施

1.分级编班原则。学校教务处可组织入学新生统一参加英语水平考试,然后根据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大学英语分级后的班级编排。具体实施方案如下:确定具体的分数段,将全体学生按照英语基础水平的高低分成三个教学班型,即A级班(快班)、B级班(普通班)和C级班(提高班),分级班级编制时遵守一个原则是A级班和C级班占少数,B级班占多数。在最初的班级编制上,基本上是以学院为单位进行班级级别的划分,但是有的学院学生总数少(如艺术设计学院),班级编制时则会考虑与某个二级学院的某个专业合并。

2.动态班级管理。分级教学下的教学班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班级管理将采用动态“滚动制”,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为了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一般来说,第一学期因刚要实行分级教学,滚动幅度也会比较小。在具体操作中,可根据A、C两个级别的学生人数制定标准,滚动幅度为5%为宜。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A、B、C级学生的英语成绩进行总排序(即A级班总成绩表、B级班总成绩表、C级班总成绩表),排名在A级班后5%的学生降入B级,B级班学生排名在前5%的学生升入A级,排名在C级班成绩的5%的学生升入B级,B级排名在最后5%的学生降入C级。如果在滚动过程中有成绩相同的情况(例如A级学生倒数15,16名成绩相同,则一同滚入B级班或B级学生正数15,16,17,18名成绩相同,则一同滚入A级班;B级,C级之间滚动按同样方法),人数变动不大。

第二W期滚动幅度为10%。具体方法如下:首先将A、B、C级学生的外语成绩进行总排序(即A级班总成绩表、B级巧总成绩表、C级班总成绩表),排名在A级班后10%的学生降入B级,B级班学生排名在前10%的学生升入A级,排名在C级班成绩的前10%的学生升入B级,B级排名在最后10%的学生降入C级。如果在滚动过程中有成绩相同的情况(例如A级学生倒数30,31名成绩相同,则一同滚入B级班或B级学生正数30,31名成绩相同,则一同滚入A级班;B级,C级之间滚动按同样方法), 人数变动不大。

3.分级教学的构建模式。分级教学是一种颇为复杂的教学活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了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也从教学性质和目标、教学要求、课程设、教学模式、教学评估、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宏观部署。

课题组结合天津天狮学院的教学实际提出适合该学院不同级别学生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具体模式。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周期为四个学期,总学时248学时,每学期60学时。在分级教学中A、B、C三个级别班级的总课程学时保持一致,教学安排在不同教室,同一时间进行,针对不同级别的学生授课内容和授课方法各自不同。

在课题研究中,天狮学院大学英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标准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视听说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主教材均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类教程,并配合使用大学英语教研室骨干教师自编的《大学英语习题集》及《大学英语等级训练与应试技巧》两部自编教辅材料。

二、拓展类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新形势下的高等教育应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需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分流培养,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应该相切合,减小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工作岗位的需求之间的差距。天津天狮学院众多毕业生应聘的信息反馈表明,许多外向型企业和用人单位希望他们有大学英语四级或四级以上证书,部分单位在岗位描述中有对英语能力的具体要求,比如用英语口头介绍一份产品,翻译一封电子邮件,撰写商务信函等,从中考察他们的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由此可见,对学科知识的应用,学会思考和选择以便成为社会所需的人才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因此,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向企业和社会应用靠拢,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

1.需求分析。为了解学生对大学英语四级后续课程的需求,课题组自2014年10月起利用每学期的期中座谈,分学院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访谈问题内容涉及拓展课程的选课目标、对拓展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内容设置、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通过分析发现学生对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需求有很大的集中性。绝大多数的学生意识到通过四级并不意味着自己能在就业竞争中有优势,仍需继续努力提升语言水平。而学生目前的弱项是听力和口语,希望通过后续课程的学习有效突破障碍,提高语言运用能力,从而在今后的就业中增强竞争力。并希望学校多开设“视听说”、“英语演讲”、“英语辩论”、“跨文化口语”类课程,并以开放式的考核方式进行课程考核,不赞成传统的闭卷考试。

2.基本原则。

(1)因目的而异:要根据不同教学阶段的教学目的以及有关课程的不同教学要求,确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

(2)因人而异:根据教学对象的实际外语水平,确定采用何种教学方法为适宜。

(3)因教材而异:根据教材每个单元或每一课的具体内容,确定采用哪种教学法更为适宜。

(4)因课型而异:根据不同的课型,确定采用哪种教学方法更为适宜。

(5)因阶段而异:不同的教学阶段,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应有所不同。

以上便是折中主义教学法所体现出的教学原则。我国的外语教学习惯引入国外流行的教学方法。照搬照套,而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只强调了某一个侧面,因而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育者要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和思路来审慎求实地进行有机综合,结合自己已有的教学经验,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对象采用适合的教学法,做到灵活变通,以提高效率。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个体不同,尊重学生,创造融洽愉快的学习氛围。

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应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技巧,提高技巧运用的意识,扬长避短,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不拘泥于某些形式与条框,因时因地因人灵活采用各种教学方法,才能满足教学环节的实际需要。现代化的语言学习手段,使学生有了更佳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现代化教学手段也为教师组织课堂教学提供的更加广阔的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将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各种任务适时地融合,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正视汉语向英语的正迁移作用,适当地进行英、汉双语对比,尽量避免或减少负迁移;在课外,教师应结合学生特点,鼓励他们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提高英语水平。

总之,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应符合“更高要求”的原则;必须坚持符合学生需要的原则;应积极推进以内容为基础的语言教学和遵循从易到难,逐步推进的原则。

3.课程设置。基于上述针对社会和学生个人的需求分析,结合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天狮学院大学英语拓展类课程可重点开发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和文化类三大模块。如:大学英语六级测试课、初级口译、中级口译,商务英语、国际商务文秘、英语视听说、科技英语翻译,跨文化阅读、英国社会与文化、美国社会与文化等。学院可进一步结合各专业特色增加三大模块拓展课程的种类,以满足学生不同专业发展需求。

4.考核方式。从考核方式来看,针对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学和学习的特点,学院可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估体系,将教学评估与教学目标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估采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方式,突出对教学和学习过程的监控。终结性评估是以考查学生综合语言应用能力为目标,科学、全面地考查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所达到和具有的语言水平。加大开放式思辨性题目比例,以考查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估即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这种做法便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和学习困难,适时地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同时也促进学生对自身的学习能够进行合理的计划和定位,随时监控学习。

5.资建设。大学英语拓展课程的建设不仅有益于人才的培养,也为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术发展找到新的契机。天狮学院大学英语教师队伍专业方向宽泛,涵盖翻译、文化、文学、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商务英语等诸多方面,通过拓展课程的开设,有利于鼓励大学英语教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明确自己的研究方向,并以课程带动科研,达到研教融合的效果。

大学英语拓展课程建设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一个动态、开放的体系。它充分考虑学生和社会的需要,所以对学生的发展和成长是有利的,有益于人才的培养,它改变以往单一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为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今后的实践中,学院应进一步完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体系,提高课程质量并致力于建设拓展课程教学团队,努力建设集“课程建设十教学研究十团队发展”于一体的发展模式,以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协调发展。

此外,教师一定要及时做好大学外语分级教学的宣传工作,让学生认识到分级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更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来帮助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特别是C级班,要选派有耐心,责任心强,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给予学生一定的人文关怀。教学最初不必追求传授的英语知识量,而是建立学生的信心,唤醒学生的英语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研究通过对普通高校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的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探索,从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r等教学的构成要素出发,构建出适合天狮学院的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和拓展类课程的实施方式。分析总结出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模式将现存的一些不足,对如何完善分级教学的实践策略加以研究,包括确定分级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提高教学管理、加强情感共建。期待这些初步的研究也能为地方本科院校更好地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提供一定的实践参考,进一步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贡献一点绵薄之力。

诚然,任何一项研究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本研究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选取课题组成员任教的天狮学院作为个案研究,其研究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推广的实用价值有待验证。另外,鉴于课题组成员的整体学术能力和教学经验有限,理论支持仍稍显薄弱,文字推理也有待完善。课题组成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以期在该领域的研究有更深刻的领悟,也希望在不断地进行经验总结后,能将成果运用到大学英语的实践教学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教学改革:问题与对策[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2005.

[2]周芬芬.大学英语分级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3.

[3]迟硕.高校非英语专业英语分级教学现状及问题分析[J].才智,2012(26).

[4]胡壮麟.对我国大学英语教育的几点看法[J].高师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3).

[5]文秋芳.英语学习者动机、观念、策略的变化规律与特点[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5).

[6]Jane Arnold.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6.

篇(6)

[关键词] 大学英语 听力教学 听说能力 本科生

如何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一直是中国英语学习者最头痛的问题,在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下,英语四、六级考试中的听力分数比例也由原来的20%提高到了35%。但是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的听力课时比例平均只有每周1~2节。因此,在这有限的课时内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成为讲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自己近几年对非英语专业(医学专业)学生的听力教学经历,针对教学中的问题和教学模式阐述一些个人见解。

一、大学听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传统教学模式的羁绊

在传统的听力教学中,一直采用“打开课本――讲解生词――播放录音――回答问题”这一固有模式,整个流程缺少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听力材料,认为学生在接触过大量的听力材料后,就会自然获得听力方面的技能,不关注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这种单调的听力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2.“听不懂,不敢说”的情形屡见不鲜

高校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由于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个体差异等原因,每个学生的英语水平各不相同。在大学以前的英语学习阶段中,大部分学生很少甚至从来没有在课堂上用英语回答过问题,也没有用英语和老师、同学交流过,特别是中低学习程度的学生,上课害怕被老师提问到,害怕回答问题,被提问到时,不是紧张的说不出话,就是回答“不知道”,这种现象在非英语专业学生中更加常见。

3.听力不易反复和涉及面广的特点

听力不同于笔试,听力过程中,材料的信息稍纵即逝,不能像笔试材料那样随时可以回头重新阅读,所以要求学生在听材料的时候,要做到用心听,动脑分析,动手标记要点。听力材料的内容可能涉及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包括日常对话、生活谚语和新闻报道等这些不容易被学习者所熟知的事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师应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一些关于英语国家的人文地理及风土人情的介绍。

4.学生语音和词汇知识匮乏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经历,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在英语语音和词汇方面掌握的很不好,辨音能力较差。在英语听力中,存在很多失爆、连读和弱读等情形,学生因此产生的诸如拼写错误、少写漏写单词、产生歧义等情况时有发生。而且,音标掌握不好也是学生不愿意开口说英语的原因之一。对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针对学生进行音标的专门训练。

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方案

1.兴趣是教学首要问题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兴趣是最重要的条件,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听力是一门枯燥无味、难度大、没有技巧性的学科。长久的学习却不见水平提高,会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听力课变成负担。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让你的学生对你这位老师有第一好感,学生要从心理上认同你;其次要提高自己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要有渊博的其他相关的知识;第三是讲课语言要生动、形象,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先听个英文故事或英文歌曲,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帮助学生消除紧张的心理,提高学习的兴趣。

2.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一般为四个学期,要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听力障碍,必须制定循序渐进的教学计划,针对四个学期的教学,每个学期都制定不同的教学重心,从最基本的语音方面着手,进而加强学生对语速把握能力的提高,教会学生如何对听力信息进行处理和筛选,并抓住要点猜测大意同时快速记录。正确的学习方法会对学生听力能力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模式的转变

听力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该针对学生选择质量比较高的文章去精听,而不再是量的累积。在听力训练开始前,讲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语音知识和相关材料背景的讲解,针对材料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想活跃,再授以正确的听力方法:学会预测,抓住关键词,笔记关键信息。听力完成后,针对回答错误或有歧义的部分让学生再听一次。正确的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创造融洽的学习环境,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及社会文化背景知识

听力材料内容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历史、风土人情等各个领域,听力理解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一样,学生词汇量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听力质量。中西方文化存在很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师要有目标地介绍西方国家与我国的文化背景差异,同时多鼓励学生广泛阅读,多方面接触和了解西方文化。

三、大学英语听力测试模式

2004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测试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按照英语四级和六级的题型测试,既能达到测试的目的,又能针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考试训练。在加强专项听力能力测试的同时,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力习惯:把握时间,提前了解问题;注意扑捉关键词;善于跨越疑难点;学会记笔记,做到眼耳手并用。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讲师和学生之间应该经常交流,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讲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才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让每一位同学都可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听力能力上都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总结

听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不但要对学生进行语音和词汇的专门训练,也要有目标地进行听力能力的训练。鼓励学生多听多看英语广播和英语报纸等,都有助于提高学生听力能力。只有通过讲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可以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6-7.

[2]朱忠焰.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与方法初探[J].外语界.2000,2.

[3]Rubin,J.A review of second language listening compmhensionresearch[J].Modem Language Journal,1994.

[4]王瑞昀,梅德明.听力理解的认知与听力课教学[J].外语电化教学,2004,(1).

篇(7)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手段;讲故事

一.引言

笔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发现,相当多的学生认为学英语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没有什么趣味可言,认为学英语就是为了考四、六级,为了考研、找工作。这种纯粹的功利心使他们体会不到学习英语的乐趣,觉得学习英语很痛苦。笔者认为,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重点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习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文化素养教育(教育部高教司:2004),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做到这些,学生将在课下无限的时间里自觉主动地学习,把学英语当成一种。对于如何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习方法、进行综合文化素养教育,笔者认为,讲故事是卓有成效的方法之一。

每个人从小到大听过无数故事,故事因其趣味性、启发性、灵活性,使人领悟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有些故事令人铭记一生,在合适的时机还讲与他人分享,口口传诵。而听、讲故事对我们熟练掌握母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英语教学中,讲故事同样受到学生的青睐。恰当利用讲故事的方法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增强说英语的主动性。从近年来国外外语教学的经验来看,不少大学英语教学都不约而同地采用了讲故事这种形式,针对不同的年龄、不同英语水平的对象,采用了不同的故事内容和不同的讲故事的形式来进行外语教学。(闫素萍:2005)

二.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讲故事的注意事项

从来源上,故事包括民间传说、寓言故事、现代生活故事等,从教学目的上,故事可分为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习方法、理解课文、启迪人生等类型。对于如何将这些不同类型的故事融入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改进学习方法、提高综合文化素养,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如下几点注意事项:

1.精选故事内容:故事应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为一体,在教学的某一环节自然引出故事内容,不宜突兀,或离题甚远。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程度,教师可以简化所选故事的情节,适当增删内容。

2.使用语言:讲故事一般应使用英语,既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又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但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灵活地适当运用母语能促进学生的理解。例如某故事里生词较多,或反映中外的一些风俗习惯,用全英讲则难度过大,导致学生无法听懂,等教师费劲地再用英语反复解释,故事的趣味性也就荡然无存,这时要恰当运用母语,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和效果。

3.恰当使用多媒体:有的故事语言、情节简单,适合单一口述,加上简单的肢体语言即可,不需要使用多媒体,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有的故事深刻复杂,则要配上图片或文字、数字的说明才更直观、更有震撼和感染力,就需要教师在课前设计好PPT,使之恰到好处地展现给学生。

4.与学生的互动交流:讲故事的过程中,需要设计一些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让学生紧跟着故事的情节听下去。另外,学生的回答有时会有特殊的效果,比如有时他们的答案如出一辙,但故事的发展却出乎他们的预料,这时就会引起全班的开心大笑或是惊奇的感叹,继而引发思考。

5.发挥学生讲故事的主动性:教师所选的材料一般是学生不熟悉的,但如果偶然遇到有的学生熟知该故事,不妨征得该生同意,邀请其为大家讲述,一方面可锻炼该生的勇气和口语,也使课堂气氛变得更轻松、热烈,学生们注意力更加集中,产生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之后教师可对学生的讲述进行鼓励评价并适当加以补充。

三.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讲故事的实例与分析

故事一:学英语的意外收获。我校曾发生过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几年前,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有一位男生(南阳籍),他酷爱英语,渴望提高自己的口语水平。于是经英语系学生的介绍,他认识了一名年轻的女外教,从此经常找外教练口语。外教热情帮助又不收学费,他非常过意不去,作为答谢,他主动提出教外教练太极拳。一年后外教的合同期满飞回英国伦敦,但是两人仍然保持通讯联系。在男孩毕业两年后,年轻的女外教从英国再次来到中国南阳,这次不是教书,而是与男孩成婚。两人的故事在南阳引起了小小的轰动,他们穿着大红的中国传统新婚服装的照片被刊登在了《南阳日报·社会早刊》上。

在大一学生的第一节课上,通常要解释大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与高中阶段学习观念与方法的不同,强调学生应注意各种学习策略的应用与调整,加强自主学习能力。这时引用上述故事就恰到好处。在故事的结尾,笔者总故意幽默到:“哎呀,真想不到,原来学英语还会有这样的收获啊!”学生听后都发出会心的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