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学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小学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精品(七篇)

时间:2023-03-01 16:25:4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学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篇(1)

调查报告是在占有大量现实和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用叙述性的语言实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观事物。下面就让小编带你去看看小学生家庭教育问题专访调查报告范文5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1一、调查背景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保证,我们于____年3月份对我市农村小学开展了调查访问,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组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发问卷、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调查范围主要在两所小学的三、四、五年级部分学生和家长中进行。共发出调查问卷390份,收回有效卷371份。学生和家长对问卷内容进行了逐项填写,先后三次召开座谈会。

二、调查目的

目前,农村中很多家庭已相对地富了起来,家长们也能意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但他们只是一味地把孩子送家教班、特长班把教育责任全权委派给老师,自己不注重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有的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知识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甚至违背小学生成长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拔苗助长。为了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同时引起教育部门、教育工作者对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视,以便采取各种办法,协调好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使学生受到全面的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

三、调查步骤

这次调查,主要使用问卷调查法、座谈法和家访谈话法。对学生专项调查的要点是:你觉得父母对你的哪方面最关心?你觉得爸爸妈妈和自己是平等的吗?对家长专项调查的要点是:你觉得爸爸妈妈说的话都是对的吗?你在家里帮爸爸妈妈做家务吗?......通过回收调查表,研读家访、谈话纪录,综合起来分析,探求共性原因,完成调查报告,调查报告《关于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的调查报告》。

四、调查对象

1、家长的职业:农民占57.5%;

干部和工人占38.8%;个体户占3.7%工人中大部分是在社区企业或从事临时建筑工,属农工兼顾,均居住农村。

2、家长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占6.3%;

中专文化占12.1%;初中占66%;小学文化占15.6%。家长的文化大部分是小学和初中,其中一部分未读初中。

3、家庭经济收入:来自农业和农亲找工收入较低的占83.8%;

收入较好的只占2.5%;经济困难的占12.5%;特别困难的占1.2%。

4、家庭组成情况:原婚的占91.2%;

再婚的占2.5%;单亲家庭占6.3%。

5、家庭学习环境:参加问卷调查的家长,平进看书看报的占17.5%;

畏导孩子学习的约占23.75%。农村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能给孩子提供单独的学习场所、有桌椅、灯具、必须的学习用品及图书资料,并能在平时购买少量的课外书籍等占25%左右。这些并非全是家庭经济所限,大部分还是家长的认识和观念问题。

五、调查结果

由本次调查的情况来看,当前农村小学生家庭教育还存在很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溺爱在本次调查中,家长溺爱孩子成为家庭教育的最大误区,有50%的家长认为爱孩子就是满足孩子的需要,对孩子有求必应。农村责任田的承包、改革开放政策的落实,农村很多家庭的条件明显改善,他们有能力为子女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而计划生育政策的结果又使农村独生子女剧增,从情感上他们愿意为孩子奉献一切。现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自己成长过程中,都曾承受过物质上的匮乏,他们今天不想再让自己的子女遭受自己童年的困境。于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的教育口号率先在每个家庭中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些家长实质上并不懂得爱孩子,他们不知道爱孩子不仅仅是奉献和满足,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孩子学习的方法和生存的能力,忽视了父母永远是教育者这一角色,忽视了他们对孩子应有的教导职责。这种家庭出来的孩子,在课堂上无法理解简朴和珍惜的含义,无法理解家贫出孝子、执绔出富家的千年古训。将来走入社会,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的能力将会受到严重挫伤。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2【学校基本情况】

____ 第三小学,是位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大型寄宿制小学,学生____ 余名,学校现有寄宿学生____余名。除少数周围小区的居民子女外,大多数属于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来源复杂,家长素质参差不齐。且大多数家庭有让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改变家庭及学生个人的.现状,追求学生更加美好的未来。

【调查的目的意义】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教育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社会活动,而是开放的、全方位的、多方合力共同作用的。

为了充分了解我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帮助学校指定合理的家校沟通措施,充分了解到家长及学生需求,向家长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协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难题,促进良性互动的家校关系构建,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渭南市首批认定的家庭教育专家仵艳红老师在学校德育处的配合下,对我校部分的学生的家庭教育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

【调查过程】

一、学生的抽样选取情况。

1、进城务工人员子女10名;

2、特殊家庭(孤儿、单亲、残疾)子女10名;

3、公寓寄宿生10名;

4、父母在县城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学生10名。

同时,全校220名教师有30名参与了教师问卷的调查,其中包括班主任10名,科任教师10名,保育教师10名。

二、问卷试题设计情况

本次调查设计问卷3份,分别为家长问卷、学生问卷、教师问卷,每份问卷共15道题目,题目类型分别为选择题5道,判断题5道,填空题4道,简答题1道;题目内容涉及学生家庭状况、家长对子女的期望值、家庭教育方法、学生的心理需求、家长对待教师联系的态度、教师家校沟通的目的和方法等。

三、调查开展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试卷630份,收回574份,其中有效答卷568份,缺失试卷56份,包括学生试卷23份,家长试卷33份,教师试卷全部收回。缺失试卷主要为长辈代管的学生和部分年龄较大的祖父母及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

从受访调查的300名家长来看,有效的261份答卷中,对家庭教育存在溺爱型的有64户,占25%;放任型的107户,占41%;教育措施乏力型的56户占22%;封闭型的16户,占6%;注重方法的18户,占7%。

从参与调查的300名学生来看,有效的277份答卷中,对家校沟通期望值较高的27人,占10%;期望值一般的169人,占61%;无所谓的36人,占13%;完全拒绝的45人,占16%。在学生对家长教育方法满意度调查中,非常满意的16人,占6%;比较满意的42人,占15%;一般的97人,占35%;认为方法不当的90人,占33%;极度不满的3人,占1%;无法评价的29人,占10%。

30名参与调查的教师中,答卷全部收回并有效,其中认为家校沟通必要的27人,占90%;认为家长配合不力的18人,占60%;认为能力不足并措施乏力的12人,占40%;认为沟通游刃有余、得心应手的4人,占13%。

【调查结论】

1、大多数家庭有让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愿望,希望通过接受高质量的学校教育改变家庭及学生个人的现状。

2、由于文化及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属于并行但互不干扰的两条直线,因而影响了学生的成长。

3、部分家长,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长期持久的教育目标和方案。

4、个别家长,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将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教授给孩子。

5、大部分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有效的家校沟通的必要性,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沟通措施和方法,影响学校育人的效果。

6、相当部分教师思想认识不到位,不能正视自己的不足,把沟通协作失败的原因完全归结于家长。

【反馈建议】

1、成立学校“家庭教育及家校配合方法”研究小组,选择一部分优秀教师,针对本校实际,参与专项课题研究,探索家校沟通合作的有效策略。

2、开展“家庭教育大讲堂”活动,遴选部分优秀教师和家长担任讲师,传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子方法,帮助家长形成科学育人的观念和方式。

3、挖掘校本资源,充分发挥学校“心灵驿站”、留守儿童关爱室的作用,协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难题,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4、以学校德育处为龙头,组建学校及班级家委会并有效展开相关活动,鼓励家委会成员积极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建设几个家校合作的品牌班级,缓解家校矛盾,促进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稳定发展。

5、聘请校外专家及本校优秀教师,开展教师家校沟通合作专项培训活动,帮助教师提高思想认识,掌握有效的家校合作沟通办法。

6、定期举办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7、发挥优秀学生家长作用,组建“家长志愿者服务队”,形成育人合力。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3按照学校要求,我们对研究院小学五年级二班的48名学生进行了家访。调查方法采取了实地家访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以调查问卷为主,实地走访为辅,以补充详实的资料。共走访了16个学生家庭,发调查问卷48份,有效问卷48份。

本次家访调查的内容有了解和掌握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学习状况、生活习惯以及家庭教育状况;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在校表现;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与家长共商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措施、方法和手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价值观;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家校共建,共同促进教育教学工作。此外,还要征求家长对学校管理及老师教学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一、调查问卷结构及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8道题目和一个表格,表格调查学生及家长的自然情况。其中封闭式选择题目16道(第1-15道和第17道),半封闭式选择题目1道(第16道题目),开放式题目1道(第18道题目)。

具体题目及调查情况如下:

1、您认为家访的时间应该怎样定?

96%的家长选择了“学期中发现问题及时家访”,如此集中表明家长们对孩子问题的关注度是非常高的。这点在随后的随机抽样家访中也得到了证实。

2、您愿意接受哪种沟通方式?

94%的家长选择了“打电话”沟通,其他选择了“到家家访”,没有人选择“网络家访”和“写信”。现代通信比较发达,人人有手机,打电话也很方便,这可以理解,但是,从另一方面看,电话方式有快捷的优势,可以随时通话,但据点是功能不是很多,另外,个别时候需要老师自己掏话费,其实,网络家访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00后”孩子的家长一般都是70后,应该对网络比较熟悉,网络交流中的留言、邮件、QQ群群发等功能已经被很多企业作为网络办公用,是比较成熟的,很多孩子已经有QQ号,只不过大部分用在了玩乐和游戏交流上,盲目地“练级”。我校推行的“校讯通”业务也在网上,这项表明“校讯通”业务还没有很好地使用,应该提倡。

3、您家里负责孩子教育的主要人员是?

55%的选择了父母,35%的选择了母亲,10%的选择了父亲,无人选择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表明这一代独生子女的教育大多是由父母来教育的,但这并不表明这些家庭都是由父母共同协商来负责子女教育的`,大多数家庭是母亲在家庭职能中分工的管教职能大于父亲。即真实的情况可能是:选择了父母共同教育的可能是父母商量、母亲负责的时间多于父亲,但选择了父亲的却很可能真是父亲对家庭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很多新生家庭婚后对原生家庭在育儿、生活起居等多方面仍有依赖,但还是无人把教育归于原生家庭,表明父亲们对育儿问题的重视、父母素质提高、有教育孩子的能力,愿意承担责任。

4、家里有多少本适合孩子阅读的课外书?

70%的家长选择了50本以上,20%的选择了30本左右,10%的选择了10本以下。表明家长们对孩子的阅读能力普遍较为重视。可以得出结论,现在的孩子不缺书,也许他们缺的,是读书的气氛、读书的时间和对读书的引导还有,就是真正的好书。

5、孩子有主动自觉的学习习惯吗?

90%的家长选择了“有”。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这表明在家校互动下,学生们基本养成了主动学习的好习惯。小学阶段的主要目的,就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便到初中能更好地适应。这里的学习习惯包括、主动学习、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等等。

6、您亲自为孩子购买图书或学习用品吗?和7、最近半年您问过孩子心里想些什么吗?12、你能主动就孩子教育问题与老师沟通吗?

96%的选择了“经常”。表明家长们对孩子学习非常关心和支持。

8、您了解孩子学习情况的方式是?

40%的家长单选了“听孩子汇报”,有30%的选择了复选项“看考试成绩”和“到学校问老师”,表明许多家长对孩子学习情况了解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只有30%的家长单选择了“看考试成绩”,另有10%有家长偶尔过问。表明在家校互通方式上,有的家长可能因为时间原因平时问一下孩子即可,很少和学校接触。有部分家长通过向老师、向学生打听等方式综合了解。家校沟通的方式基本是畅通的。

9、您帮助孩子制定过学习计划吗?

60%的家长选择了“偶尔”或“没有”,40%的家长选择了“经常”,表明存在着学习计划不被重视,或者因为家长没时间、不够专业,也许因为孩子们没时间、对于五年级大孩子亲子交流互动不够等原因。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要有计划,那种盲目地、随意、随机地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效率不高。希望家长们能够尽早地理解到这一点。

10、当孩子在学校犯了错误时,您的态度是?普遍选择“主动与老师联系,积极处理”。

13、您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应该是?100%全选“家校共同协作”。

表明家长们态度认真,相信学校、相信老师,不会简单粗暴地处理问题。家长理念到位,认为“家校共同协作”才是教育孩子的基本原则,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孩子成长中的问题,无疑使这次调查使得这些理念更清晰。

11、您怎么对待孩子的家庭作业?

90%的家长选择了“让其自己做,然后检查指导”,其他选择了“不过问”。表明大部分家长还是没有撒手孩子作业,还是处于“扶上马、送一程”的阶段。那些不过问孩子作业的家长有的已经养成了良好的习惯,能够独立自主地写作业,有问题能够积极处理。

14、在教育孩子方面,您最大的烦恼是?

50%家长选择了“不知道教育方法”,25%选择了“夫妇意见不一致”,25%选择了“没有时间”。这个问题恰当地反映出了现在家长们对教育孩子的烦恼,表明家长们对教育方法有很大的期待,严格说来,管教和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学习成绩和心灵的成长这些都是不等号,也并非新话题。现行体制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功能划分不细,家庭教育包括什么内容,家长们更是不得而知,还处在抽空学点、学点是点、随波逐流中,造成了家长盲目教育或管教,不懂方法。夫妻之间也是“谁声音大听谁的”,有些问题讨论半天没有正确答案,再加上时间有限,这些教育的大是大非问题很可能就搁浅了。这也表明我们开展的家长学校非常好,采取了发放《中国少年报》等方式,这些都应该继续坚持。不过,也应该创新方式,增加家校互动的途径和渠道,以提高家长亲子互动有方式方法,促使亲子间、夫妻间、其他成员间尽快、更好达成一致意见,促进孩子学习与全面成长。

15、您对本次家访的满意程度?

基本都答满意。

16、您希望老师在家访时和您交流学生哪些方面情况?

大部分选择了学习、思想,少数选择了行为习惯。

17、今天,您希望老师在家访时侧重关注学生哪些方面?

这是一道多选题目,共16个选项。其中,最多的6项依次为:课堂学习、集体活动、行为习惯、自信程度、口语表达和人际关系。最后4项依次是:班干培养、科技技能、倾听能力、劳动能力。在家长最关心的6项中,学习第一位,第二重要的是集体意识;6项中两项涉及个人,4项涉及到社会性,如集体活动、自信、口语表达和人际关系的处理。表明,家长们关心的不仅是学习,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也极为重视,认识比较到位。值得提出的是自信程度这个特质为广大家长所重视,表明现在的孩子往往缺乏自信,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做更多的努力来提高,因为自信的后面可能就是、口语表达,可能是人际关系,可能的情况是口语表达不好、人际关系不畅的原因是不够自信,这是根本原因,需要加倍注意。

18、你对学校发展有哪些意见,怎样实施?

这是一个开放式问题,大家集思广益,主要是认识到学生教育要全面提高,学习、身体、社会等多方面。比如“希望学校在管理上更人性化,更体现对学生的教育与关怀,让孩子在长大的同时更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再比如“希望更多地尊重孩子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兴趣爱好,挖掘潜能,发挥特长”;比如“在学习的同时,全面提高孩子德智体多方面发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等等。反映了家长希望孩子们全面成长的多方诉求。

二、本次家访调查的启示

1、必须从思想上重视家访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 ”通过家访,教师同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我们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形成教育合力。通过家访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我们做教育工作的,必须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意义。

2、家访要及时经常。

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在学生的问题刚露出头的时候,抓住时机及时展开调查,以利于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学生取得进步、学生情绪反常、学生生病都要及时进行家访,这样取得的效果往往比滞后解决要有效益多。

3、家长的家庭教育知识急需补充。

作为家长,人人都希望孩子好,成绩优秀、沟通能力强,但是很不幸,独生子女的家庭却大部分老师盲目的,孩子之间、家长之间的差异大却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要通过办好家长学校、家校及时互通等多种方式,提高家样互动的频次,不能半年来一次,一次管半年――以便更好地提高家长意识和能力,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和教学,做好辅助工作和家庭教育,使家校互通,一个思路,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4、家校互动方式和渠道需要创新。

与其说是家访,不如说是家校互动的方式,需要创新。要多渠道、多方式、及时进行。就我们学校来说,应该鼓励学校、老师、引导家长使用校讯通业务,比如发作业、报成绩、提示安全、活动通知等,使用电脑网络进行交流,是一种省时、高效、有效的沟通方式。此外,在每次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应及时利用召开班会、家长会等方式进行总结,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比任何现代化方式都有效。电话交流作为一种及时的补充方式。

通过这次家访活动,我们深切的体会到,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多么的重要,要把研究院学校建设成为油田矿区的优秀学校, “ 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 振兴民族,科技兴国,教育为本 ” 更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从一点一滴,踏踏实实地按照教育和成长规律来做事。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4本文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

党的 ____大 报告中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教师负担重。

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 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 学法 仍是 听、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

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3、教师培训落后。

做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素质势在必行。教师观念的更新,教材和课程标准的把握,更多要依赖于教师培训工作。可是,目前农村学校普遍存在选送培训和校本培训不到位的现象。

很多学校的教师外出就会影响校内教学。其次在于学校办学经费紧张,缺少培训经费。校本培训不到位,主要原因在于学校学科教师数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训的师资和条件,开展专业培训和教学研究很难形成氛围并保证质量。

4、教师自学自研落后。

新课程强调学科教学内容要具有开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综合性,教师传统的专业知识储备已经不能满足实施新课程教学的需要,教师必须加强自学自研,不断充电,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把加强自学自研作为职业发展的需要来对待。可是,农村学校由于受地域、经济、硬件等条件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极为有限。许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多数已经过时。教师自学苦于没有资料可学,自研苦于没有资料可查,搜集资料,完善知识结构,改进教学策略受到影响,解决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缺少辅助资料。另外,由于学校学习资源的限制,教师外出培训成果在校内得不到巩固练习和及时消化理解,不能内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现培训成果的流失。教师自学自研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

小学生家庭教育调查报告5为使本次教育实习能顺利进行,下面提出混合编队教育实习的试行计划,供各混合编队教育实习队灵活掌握使用,并欢迎各方人士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育实习意义和目的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的体现,是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合格教师的重要环节。通过教育实习应达到如下目的:

1.使实习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有关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充分与全面锻炼,培养教育和教学上的独立工作与人合作的能力。

2.使实习生在中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时间中向优秀教师学习,认识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树立和巩固忠诚人民教育事业的思想。

3.通过实习,全面检查我校教育质量,及时发现问题,采取改进措施,以促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4、通过实习加强我校与各中学的联系,共同研究解决新时期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推广现代化教育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推动我校和中等教育稳定发展。

二、教育实习内容与要求

教育实习包括教学实习、班主任实习和教育调查三个方面。

1、教学实习

教学实习是教育实习的中心任务,目的是使实习生初步掌握中等学校所实习学科教学各个环节的基本要求。教学实习在原科任教师指导下进行,主要要求是:

①要充分锻炼提高自已,根据各实习学校实际情况,以多上课为宜。一般要求讲授新课10节以上(不包括重复课),其中6节独立课(不需要教师指导,独立写出教案上课)。提倡与鼓励上重复课、跨年级、跨专业、跨校上课,

②每个实习生必须认真钻研所实习学科的教学大纲、新课程标准和课程内容,掌握教材的精神实质,对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要力求弄懂弄通。

③深入了解中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确定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写出详细教案,要进行集体备课。为确保课堂教学质量,每节课上课前必须进行检查性预讲,同组实习生参加听课,并邀请原科任教师参加。预讲后由听课师生提出意见,实习生对教案进行修改和补充,最后送原任教师审阅批准后方能试教。

④坚持互相听课和评议制度。在备课、预讲上课等活动中,应该虚心向原科任教师学习,发扬团结互助精神,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特别是同一备课小组和同下一个班的实习生,必须集体备课,必须互相听课,互相评议,并认真做好听课和评议的记录。实习生互相听课和教学评议的情况将作为考察实习生态度和教学能力的依据之一。

⑤认真做好批改作业和下班辅导中学生的工作,认真研究作业的正确答案,特别是对比较复杂的疑难问题,要经过集体研究,作出统一正确答案,送原科任老师审批,然后才着手批改作业,作业批改后,应先在小组内互相检查防止错漏,或批改后送回原科任老师审阅后才发给学生,对于作业中的普遍错误,要进行集体辅导,个别错,个别当面改。应对中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⑥每个实习生都要组织和指导中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应用本学科知识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或知识讲座、文学、艺术、体育等课外读物。

2、班主任工作实习

班主任工作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实习生初步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内容、特点和做法。原则上一个实习生下一个班,班主任工作实习要在原班主任领导下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①在1~2周内了解掌握全班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订出班主任工作计划(包括班主任工作目标要求、班活动安排、主题班会的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点、集体工作措施)。

②领导班集体,对班集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指导学生班、团干部开展工作,发挥班、团干部的作用。

③每个实习生上一次主题班会课,独立组织一次班活动(包括班课、团课、班干部会议、班、团活动)。

④做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如知道早读、早操、文体活动、检查教学日志、检查卫生、批改周记、家访等。

⑤认真做好个别教育工作,每个实习生必须在全面了解全班各方面情况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一个后进生的学习、思想、行为习惯等方面情况,做好个别学生转化工作。

3、教育调查和教育科研

每位实习生在搞好教学和教育实习的前提下,安排一定时间进行教育调查或教育科研,锻炼调查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调查研究必须在取得实习学校同意后进行,具体要求如下:

①从实习学校和当地情况出发,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可结合当地情况加以选择。例如,实习学校的某学科的教学传统风格、教育教学改革经验、中学生学习某学科的心理特点、学习习惯及学习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开展素质教育情况等的调查研究。

②教育科研可以对某学科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进行专题研究,也可以和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合作共同进行某项教育教学改革实验。

③写出调查报告或科研论文(五千字左右)。此项成果作为教育实习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优秀调查报告或教育科研论文,可作为毕业论文。

三、教育实习时间安排

教育实习时间为八周,自____年9月19日至11月13日。到实习学校之前,用课余时间作准备。实习回来后,用三周课余时间上汇报课和复评成绩及总结经验交流。实习分四个阶段。

1.准备阶段:(6月中旬至9月18日,课余时间)

① 省内分片负责教师与实习队长到各实习学校落实教育实习任务和内容。省外实习队由实习队长打电话与有关学校落实各项安排。

② 实习队长召开全体队员会议,落实个人的实习任务、内容。

③ 召开实习队长、带队教师会议,部署实习队有关管理工作要求。

④学习教育实习有关文件:教育实习工作手册、教育实习计划、教育实习评价标准、广东省班主任工作条例等。实习队员根据实习课程的要求进行备课、预讲、微格教学。各院、系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备课、预讲及其它教学技能训练。

⑤ 各院系领导做教育实习动员,加强纪律教育,强调树立华师人形象。

⑥ 做好财务和交通安排。

⑦9月19日各实习队长可根据本队具体情况确定出发时间,但不得迟于20日。省内各实习队应于出发前一、二天派人先去实习学校,协助实习学校安排好实习生办公、食、宿,做好全体队员到实习学校之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省外实习队应在出发前告诉实习学校出发时间和乘车的班次以及可能到达的时间。

2.见习阶段(9月19日至9月24日,可视具体情况适当减少见习时间)

①到达实习学校后,分别请实习学校领导、科组老师、班主任介绍学校、

科组、班级的基本情况,请优秀教师介绍教育、教学的好经验,了解实习学校各项工作和各种规章制度。

②实习生下到班与学生见面,参加班级活动,了解学生情况,在原班主任指导下制订班主任工作计划。

篇(2)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专业素质;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0845(2012)02-0108-02

使小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成为“道德高尚、知丰富、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比单纯传授知更为重要。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更应该注重对学生整体专业素质的培养。

一、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涵与作用

教师专业素质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具有专门性、指向性、不可替代性的品质,主要包括专业知、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2003年教育部颁布的《三年制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方案(试行)》别指出,小学教师要“懂得小学教育教学的规律,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进行小学教育科研的初步能力”。

因此,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主要是指教师应具有扎实的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全面的人文素养、崇高的职业理想、积极健康的德育组织管理能力和一定的教育研究技能。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本着“综合培养,学有所长”的要求,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美育与艺体活动技能、学生教育与班级管理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技能等方面的系统的培养和培训。

二、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内容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文件以及时代的要求,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专业知、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

1.专业知

主要包括学科知、一般教学理论知、课程知、学科教学知、学习者及其特点的知、教育情境知,还包括关于教育的目标、目的和价值以及它们的哲学和历史背景的知等。

2.专业技能

主要包括学科教学技能、班集体管理技能、教学研究技能、教学实践性知与理论性知互化的技能、人际交流的技能等。

3.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对教育专业所抱有的理想、情操、信念和道德操守,是教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融合,也是教师专业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三、小学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小学教育专业是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源于中等师范教育的新专业,因此,小学教育专业在培养方式上既要吸收高师其他专业的长处,重视学科专业知的教学和教育理论修养的提高,又要注意保持中师的传统优势,注重学生“三字一话”等职业技能的训练。从培养目标来看,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小学教师,而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小学生具有独特的心理特点,这些特点对小学教师职业伦理和职业行为提出了特殊要求。也就是说,小学教育专业所要培养的小学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综合的知能力和系统的职业技能。这些都决定了小学教育专业必须重视对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职业素质的训练。

1.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意

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就是使学生明确专业定位,热爱小学教育专业,知道专业素养对于未来从事职业的重要性,清楚决定专业素质高低的关键在于自己的态度和付出,从而发自内心积极主动地进行专业素质的训练。为此,学校要让学生了解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阶段,理解教师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树立当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

2.整合相关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学素养

适应小学课程改革需要,整合相关类课程和小学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知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素养。目前,许多高师院校在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上主要照搬高师的“中文专业”,形成了相对“专门化”的课程设置。这种课程体系不符合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能适应小学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小教专业的特点强调“综合培养,学有所长”,高师院校小教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要相对宽厚一些,因此需要对相关类课程进行整合。通过整合,使学生不仅对枯燥的教育理论产生了兴趣,还能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同时使他们充分掌握小学课堂的教学规律,从而大大提高高师小教专业学生的学素养。

3.使学生掌握较为实用的综合专业技能,提高学科的专业化技术水平

综合教学技能是指在基本教学技能形成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综合运用基本教学技能的能力。这一阶段的训练反映了学生运用已形成的一定的教学技能来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熟练程度和水平,是对基本教学技能的运用和发展。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是开发学生潜能,使其形成一定的教学能力,学会做小学教师。其特点是紧密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开展见习、实习、调研等综合性的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形成完整与灵活的教学能力。

以往的小学教育专业教师专业技能训练内容多为普通话和口语表达、文字和图形表达、课堂教学以及班主任工作等传统教师技能方面。在新的形势下,教师要新增有关新课程和信息社会等所需的现代教师教育能力。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具有基本性、全面性和规范性、展示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能从事小学多学科教学的能力,不仅具有扎实的听、说、读、写技能,还应具有能唱、会演、能做、会画等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能力。小学教育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儿童模仿性强,具有向师性,对教师有着特殊的情感。教师自身基本的人文素养、教学技能对小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这就要求小学教师的教学技能不但要全面,而且要规范,要成为小学生模仿的榜样。因此,小学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的培养要具有规范性、展示性的特点,小学教育专业在对学生基本技能的要求上,例如读、写、算、艺体等基本技能不但要会,而且掌握得要准确、扎实、规范,且富于美感,切实提高未来小学教师的人文素质,提升教学技能的内涵品质。

4.采用学习与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教育研究能力

为适应新时期的教育教学要求,教师应由过去的“作为技术员的教师”转变为“作为专家的教师”,全面了解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在信息化社会。终身学习的要求变得日趋明显。教师在其职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己的知修养,提高教学与管理能力,为了更好地认教材、了解学生,教师应加强研究意,并通过研究促进自身的发展。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质量观;实践探究

一、在构建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强调适应社会需求

1999年湖南怀化学院建立了教育系,从2002年招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2015年教育系更名为教育科学学院,经过14年的探索,我们积极探索和研究省内外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计划、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研究学前教育发展趋势和国内外学前教育最新发展动态,找准切入点,突出现代教育技术,突出教师基本功和教师特长。在教育教学和科研管理中,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反映现代教育理念,体现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学习、主体地位,大力提倡教育改革科学研究,多次重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近年来先后多次讨论、修订和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计划”,改进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结构。现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能力课程模块体系,由最初的“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两大块到“必修课程、选修课程、活动课程”三大模块改革为“大学公共能力课程、学前专业能力课程、儿童教育发展能力课程”的集知识、素养、能力为一体的课程模块体系,在本课程体系中,力求优化智能结构,做到文、理、艺渗透,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程体系的整体功能和专业特色。强调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我们确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学前教师专业培养目标:即培养面向21世纪,能主动适应学前教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全面,实践动手能力强,有特长而又全面发展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的专门人才。在方案实践中,我们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突出人文社会科学与技术教育相结合,摆脱了传统教育的一味的系统化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实施教育素质和文化素质并重;教育教学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并重;思想品德和个性发展并重;在课程结构上文、理、艺、英并重普修;实现个性特长与全面发展相结合。通过加强理论教学,强化实践教育,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军训、社会调查等)、科技素质教育活动(如开设专门的手工艺制作课程)。培养方案中,实践(验)活动课程总学时635课时,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约为6∶4。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内化为教育教学能力:即具有实现代幼儿教师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的综合加特长的骨干教师,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职业特质。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了学前教育教学和学前教育研究两个专业方向,突出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学前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在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强调专业特色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体系设置,涵盖三个阶段的教育实习(共计18周)、军事训练(1周)、社会实践(8周)、劳动实践(2周)、专业实践等五个部分,总学时比例占总课程的11%。同时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有计划、有指导地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课程教学中以开展综合性实验项目的研究性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充分满足了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

1.学前教师职业基本功训练:全面开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师基本功训练与测评,在大学四年中,通过有层次、逐步实施的教师基本素质和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是我院实训工作的特色。结果显示到2016年4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三笔字、简笔画合格率为100%,考核获得二甲以上等级水平普通话的学生有77%,课件设计合格率达到90%,微课片段教学考核合格率85%以上。

2.校园文化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校级和系级的校园文化活动。成立并参与了多种多样的社团活动:舞蹈团、合唱团、结谊社、野草文学社、网络协会、航模协会、教心社、口语艺术社、致远书画协会等等;积极开展说课、课件制作、教育小论文、简笔画大赛、讲故事、手工制作、舞蹈创编大赛等各种活动,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既充实了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让学生们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陶冶了情操。

3.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在学前专业能力课程模块中开设了一定的综合性实验项目和研究性学习。我院向各教研室下发了《关于加强专业课程研究性学习的要求》的通知,各教研室积极开展“综合性实验内容”研讨与教学工作。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前游戏论》的教学走出课堂指导学生综合实践课题“关于儿童游戏类型的调查报告”研究性学习,专业课程《幼儿园工作管理》的教学,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关于幼儿园总务工作调研”的研究性学习,专业课程《幼儿园活动设计》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幼儿园主题活动设计”的研究,等等,反映了我系在学前教育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探究能力,注重以实践操作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特点。

4.多层次的专业见习、实习,有效地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实习是我们教科院教育实践活动的亮点与特色,学前教育实习分为教育见习(1周)、模拟教育实习(4周)、教育实习(12周)3个环节,有计划、有目标,有指导地分阶段地进行,这种教育实习体制既让学生真实而充分地体验了未来职业的甘苦,牢固了专业思想和职业理想,更强化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学前教育素养。5.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过程中,我们充实学生的社会实践,其中模拟实习4周、专业实习12周、学年论文1周、课程设计1周、毕业论文8周、军事训练(1周)、劳动实践2周,共18个学分,占总学分的10.91%。在课程体系中,开设了三笔字、教师口语、手工艺制作、音乐、美术、舞蹈、学前课程教学与研究等实践性、应用性非常强课程。制订了《教师教育专业学生教师素质训练纲要》,督促学生进行教师基本技能训练。实施了每年举办一次大型文化艺术节活动和每年一届的毕业生教师职业技能大赛等大型实践性活动。以赛促练,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性地在开展模拟教育实习的教育实践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准备,利用微格教室的先进仪器设备,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课件,在幼儿园探索性地进行1~2个学时的语文或数学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教学各环节。在教育实习的组织管理中,实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从校内准备—基地见习—全面实习—总结交流等各环节,均安排教师全面指导,保证了实习效果。在广泛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得到培养。

三、向教学管理要培养质量强化质量意识

1.狠抓教风学风建设、建立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文件管理规范。在办学过程中,我们新建、修改和修订涉及教学管理的文件的有23余项,涉及学生管理的文件有十多项;上级管理文献汇编、系部教学管理文件汇编、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进度、教学任务书、考务、学籍管理、教学检查等教学基本文件齐备,管理制度健全,执行情况良好。

2.构建新型人才质量观。培养未来教师的质量是建立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较高思想素养、宽厚基础知识、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良好综合素质,能适应小学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精神学前教师的基础上的。我们构建的未来教师质量观可以概括为:以师德为核心开展教育;达到本科层次学术水平和学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具备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交流合作能力、活动指导能力、教学研究能力、综合评价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信息应用能力;掌握说、写、择、察、调、问、评、做、弹、唱、跳、画十二项现代教师基本功。

3.将学前教师教育专业教学、研究与教师素质、技能训练“一体化”。理论与实验、实训相结合,强化理论教学的实践实训功能;以大学课堂教学为主,同时把课堂放在学前一线,强化课堂教育的适应;完善实践教学环节,使其延展到每个学年,强化教育见、实习的岗位训练功能;把教学活动与教学研究、师范素质训练、学生科技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结合起来,强化实践教学的社会适应。从而在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方面形成特色,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在不断改善省内外已经建立的6个教育实习基地基础上,学前教育专业就近建立专业教学实践点,充分发挥教育实践基地和实践点功能。加深与现有实习基地的联系与协作,在满足数量和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善实习基地对学生的指导和评估机制。以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实践基地为依托,构建高等院校教师教育与地方学校的教学教研互动机制,形成优势互补,为引领地方小学教育改革做出应有的贡献。

4.通过改革与建设,最终使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转化为教师教学特长,具有实施现代基础教育教学和素质教育能力,一专多能、一师多用,从而具备竞争取胜的教师职业特质。

作者:栗涛 单位:湖南怀化学院

参考文献:

[1]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篇(4)

从国家政策导向来看,教育部正在积极构建国家教师教育标准体系,并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教师教育面临繁重的探索和建设任务,还面临水平提升和质量提高的全面考验。从高等师范院校的实际情况来看,长期困扰师范大学的学术性与师范性,或综合化与特色化之争并未彻底解决,良好的教师教育文化氛围有待形成,发展教师教育尚未成为全校共识。教师教育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形势发展,教师综合素质和教师教学能力离基础教育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教师教育的专职师资队伍数量总量不足,兼职队伍不稳定。创新团队、教学团队和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严重缺乏。科研水平不高,研究项目偏少。教育学和学科教育的学科建设水平亟待提升,引领、服务基础教育的能力仍有待加强。

二、教师教育专业建设与改革的基本路径

高等师范院校是基础教育的教师培育基地。为了适应国家新时期关于教师教育改革的要求,高等师范院校应适时以教育部相关改革理念为指导,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实际,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切实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切实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努力打造教师教育品牌。

(一)准确定位教师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多属于新建本科院校,经过十几年的建设,其本科专业数量和招生人数都急剧增加,多学科发展成为共同趋势。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一定要准确定位教师教育目标,明确教师教育在学校中的位置,不能因为走综合化之路而丢弃原有的师范特色与优势。一方面,要确立教师教育专业的独立地位,保障教师教育的"合适"位置,大力构建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培养体系。绝大多数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是由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的,仍然承担着本地区基础教育、师资职前教育与职后培训的重任,因而其教师教育专业既是学校的发展根基和办学的优势与特色,又是服务社会的重要桥梁,在继续输送合格师资、培训在岗教师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另一方面,要进一步牢固培养教师的专业目标,立足于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尽管不是所有学生都能够或愿意从事教师行业,但从专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教育专业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细化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要求,从而保证学生毕业时具备教师资格。

(二)切实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教师教育是教师从事基础教育教学工作的入职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基础教育师资。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确保培养的学生能够胜任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教育专业发展过程中首先要思考的问题。综观中外师范教育的办学历史不难发现,重视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与基础教育的接轨是办好师范教育的必要前提。但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由于教师教育专业招生人数急剧增加,高师院校在办学过程中缺乏主动与中小学联系的机制,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基础教育联系不紧密,教育内容也脱离了基础教育实际,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都不能适应基础教育的需要。近些年,高师院校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开始积极主动建立与中小学的紧密合作机制。笔者认为,高师与中小学的合作,重点内容有四大方面。第一,共同开发课程及实施课程教学。教师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坚持本科教学的学术规范,课程设置必须遵照国家学科规定;另一方面要立足于培养合格师资的职业标准,专业课程中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技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班主任工作等课程必须与服务地方紧密结合,分别与中小学、幼儿园共同开发课程,保证课程开设的实用性。目前,大多数教师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强调本科教学的学术性,教师教学一味强调理论灌输,鲜有对接基础教育实际的课程,因而学生在校的学习与实际的中小学教学存在明显的脱节,学生在教育实习时存在过长的不适应期。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时必须保证一定比例的教育教学类课程与中小学联合开发,一定比例的课由中小学优秀教师来实施教学,通过他们的以身示范和案例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保证师范生更早、更快、更全面地了解基础教育。第二,共享共建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构建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主要在于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聘任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名师为兼职教师,兼职教师的数量要不少于教育类课程教学教师人数的20%。兼职教师要承担课程教学或指导专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任务,从而形成高校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机制,实行双导师制。另一方面要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中小学和幼儿园定期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教师每四年内至少要有一个学期在中小学或幼儿园工作,全面、深入掌握基础教育实际,以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同时,高师院校要支持教师积极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试验,担任教育类课程的教师必须具备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服务工作经历。只有"双管齐下",才能逐步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第三,教育见习实习的协同创新。总体来看,中小学、幼儿园的办学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办学特色也有较大差异。首先,高师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的实际,定向选择符合专业办学定位的中小学、幼儿园作为实习基地,并与实习基地开展深度合作,综合考虑课程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与资教助教等多方面的因素,深度融合师范生的专业成长与兼职教师、专业教师的职业提升的要求,真正实现"教学相长"。其次,高师院校要与实习基地共同开展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研究,改革校−县、校−校合作的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育实习与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基础课程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增强基础教育、网络课程、案例库的资源建设等。最后,高师院校要持续加大专项投入,巩固完善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建设教育实习基地,主要是为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工作服务,按照"谁受益、谁投入"的基本规则,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高师院校要设立"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专项建设经费可以依据"按需申报,高度共享、统筹管理"的原则来执行。同时,要定期选择一定数量的中小学、幼儿园来推进和巩固各学科专业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形成稳定的"见习、实习、研究、服务"四位一体的实习基地,从而建成一批标准化的实习基地。

(三)大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近些年来,教育部连续推进卓越工程师、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等一系列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这对推动各高校的本科教学改革工作无疑是一种政策引导。作为师范院校,探索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自然是义不容辞的。地方高师创新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有多种路径可供选择,诸如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综合教改实验班、优秀师范生助学奖励计划、定向培养、第二学位、开放教师教育模块课程的主辅修制、本科−教育硕士和本科−农村教育硕士一体化培养等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笔者以教育硕士授权学校为例,简要说明实施"本科硕士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实施"3+0.5+0.5+2"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具体设想。"3"指的是本科培养的前三年,主要任务是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学习的课程包括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和教师职业教育的理论课程,培养过程中要融合专业教育与教师职业教育的特点,既要保证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从事教师工作的职业能力。前一个"0.5"指的是本科培养的第七学期,主要是安排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教育实习。校方要集中安排学生到中小学担任课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逐步培养学生的教学能力和管理能力,还要安排学生进行毕业论文的准备工作。毕业论文的选题要契合学生的实习实际,既可以是教学研究论文,也可以是教育调查报告。当然,辅导教师要鼓励学生选择与所修专业相关的研究性论文。后一个"0.5"指的是本科培养的第八学期,主要是学生进行反思性、发展性学习。学生在经过理论学习和教育实习后,要认真进行理性反思,进一步明晰作为中小学教师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开设的课程既要有专业选修课程,还要增加教师职业教育课程,尽量多开设专题式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院系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研讨活动,使学生具有开展校本研修活动的能力,同时做好本硕一体的课程衔接工作。"2"指的是两年的教育硕士学习阶段,主要任务是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高度融合。教育硕士课程的设置包括教育科学(理论与实践)课程、专业课程(学科发展课程、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结合的课程)。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独立解决教学中疑难问题的能力,开展基础教育研究的能力,以及初步具有引领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特别要注意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地方高师一定要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考核,要建立"师范生成长档案",形成"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调整、自我教育"的学业评价机制,逐步完善毕业生跟踪制度,把师范生的在校培养和工作后的专业成长纳入培养体系,确保学生实现从"优秀师范生"到"优秀教师"的转换。

(四)全面优化课程体系总体而言,我国各高等师范院校的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大致相同,一般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类课程三个部分。目前来看,我国高师院校的课程设置体系与发达国家基本相似,但各类课程的比例与内容选取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差异,突出的问题有三:一是公共基础课程偏弱,不利于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目前高师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大学体育等课程,涉及的领域较为狭窄,无法为学生提供宽口径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知识储备,也无法适应日趋综合化的新课程改革要求。二是学科专业知识过于庞杂,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空间。目前占总课程60%以上的专业课程,拘泥于封闭的学科体系,内容陈旧单一,缺乏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尤其是与教育学科的整合,严重脱离基础教育的实际,使得学生学的知识不少,但无法直接应用于基础教育教学的实际。三是教育类课程量少质低,无力支撑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几十年来的"老三门",即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学论,一直是教师教育专业的特有符号,教学内容也基本是空洞的理论说教,无法与基础教育的实际接轨。面对新的形势,高师院校必须大力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积极构建体现先进教育思想和开放兼容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遵循教师教育成长规律,科学设置师范教育类专业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师教育课程,学科理论与教育实践要紧密结合。按照教育部出台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规定的学习领域、建议模块和学分要求,制订有针对性的幼儿园、小学和中学教师教育课程方案,保证新入职教师基本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的需要。大力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加强课程建设,开发网络课程、教学案例库和资源库,注重学思结合,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五)不断强化实践教学教师教育,既要重视理论学习,还要高度重视教学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师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强化教育实践环节,建立实验、见习、实训、竞赛、体验、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实验既要包括专业课程的实验,也要涵盖部分中小学课程的典型实验。教育见习,应从大二学生开始,有计划地组织师范生每学期到中小学见习一周,给学生提供更多观摩名师讲课的机会,使学生直接获得中小学教育的感性认知。同时,加强师范生的教学能力训练,可以通过组织各种比赛,"以赛带练",实行教育实习资格制度,凡是没有达到实习资格要求的一律不得参加教育实习。大力实施一学期教育实习制,通过顶岗支教、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置换培训等混合编队实习,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实习环境。辅导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形成专兼结合、校内校外结合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从而保证教育实习的实效性。

三、结语

篇(5)

关键词: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 职前培养 自主训练

当前,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教师专业化自主发展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以人为本”发展核心理念的重要体现。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是小学教师自主发展的内源性要求,是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走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由此,本文将从分析当代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入手,探讨新形势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原则和途径、方法,以期为拓展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提高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质量提供有效参考。

一、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主体特点分析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主体即当代小学教师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他们是当代大学生群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表现出当代大学生群体的共性,同时又处于为特定的教师角色做准备的职前培养时期,因而具有独特的师范特质,二者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构成了当代小学教师教育师范生的独特特点。这些独特性为其实现自主训练的有效性和实效性提供了生理和心理依据。

(一)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当代小教专业师范大学生年龄主要分布在18―22岁左右,是生长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一代。其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富有活力,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及耐受性强,这一特点奠定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自主训练的生理基础。

(二)自我意识的增强与发展。

在现代大学生活自由、开放的环境中,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作为小教专业的师范生由于其所处的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大背景及所将从事的教师职业与担当的使命,更能认识到自己专业发展的前途和责任,自我沉思、自我分析、自我反省增多,自主自立意识强烈,渴望独立地走自己的路,为将来的社会适应和职业发展做好准备。在这一心理基础之上,传统的以外在强加的职业技能训练方法已不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要求,只有在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自觉地以教师的素质要求发展自己,由以学生身份被动地接受学习训练向以准教师的身份置于训练情境之中转变,把职业意识转化成自主参与训练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变“要我练”为“我要练”,才能切实提高职业技能训练的实效性。

(三)兴趣广泛,求新求变。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兴趣爱好广泛,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强,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生活已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互联网及各种媒体的利用,他们的知识面、视野较过去更加开阔,获取知识、信息的手段更加丰富。他们喜欢求新、求异、求变,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一特点为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方法以有效提高小教专业学生技能的自主训练质量,达到目标,提供依据。

(四)价值取向多元化。

在当前社会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多元化发展。但是,在这种多元格局中,在我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宏观背景和客观环境条件下,其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如主体意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开放意识、信息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市场意识等仍居主导地位。一方面多元的价值观取向,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在把握教育教学理念时能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另一方面其主流价值的主导,有利于增强其开拓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奉献意识,为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内在趋动力。

二、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原则

(一)序列化。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习得与熟练掌握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具有长周期性和循序渐进的规律性。因此,在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中必须贯彻序列化原则,在职前教育的整个阶段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据其发展的规律性进行科学合理安排,体现出从基本技能训练到专业技能训练,由易及难、由单一至综合的逐步深化过程。如,一年级,主要进行听说技能、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技能、以艺体活动为主体的美育技能的训练;二年级,抓好教学工作技能、学科专业技能、教育反思技能的训练;三年级,以课程研发技能、班主任工作技能的训练为主;四年级,强化教育研究技能的训练及各项技能的综合、提高训练。这一序列化的目标要求学生在开始大学学习生活时成竹于胸,并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有条不紊的持续开展的自主训练,逐步提高自身教师职业技能水平。另外,序列化原则还意味着通过训练在技能水平要求上的层次性、递进性。学生在自主训练过程中,首先要达到基本要求,即全面掌握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其次要达到发展要求,即技能掌握运用熟练,为终身发展、成长为优秀教师奠定基础。

(二)开放性。

开放性是当今时代的精神特征。开放性教学是当前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要坚持开放性原则,即在训练内容、途径、方法上做到开放、多元,拓展自主训练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寻求规范化、多样化的训练途径与方法。

此外,就教师专业发展而言,其职业技能的职前培训只是其中一个阶段,它与入职培训和职后培训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开放性原则还要求做好职前训练与入职及职后培训的接轨,即职前训练不能只是存在于“象牙塔里”的风景,而应当走向小学“实战场”,走向社会,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三)整体性。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是一个由诸多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要素构成的系统工程。在传统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训练中,学生的训练是被动、有限的,不同技能的训练缺乏联系,重点在“三字一话一画”等基本功,智力技能等训练被弱化,学生整体技能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培养的质量。因此,在小教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中必须确立整体意识,从全局角度来考虑,既要熟悉每项职业技能的特点,又要把握各项技能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自主训练在内容、途径、方法上的系统性,实现技能水平的平衡发展。

三、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

(一)课堂训练与课外训练相结合。

课堂训练主要是通过专门的教师职业技能课程课堂教学、相应的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及其他各学科课堂教学来实现技能训练的自觉性、自主性。如,在口语课程与写作课程中强化听说表达技能的训练;通过艺术课程和书法课程来实现文字与图形表达技能的训练;教学反思技能、教育研究技能等,则在教育教学专业课程中加强。当然,每项技能的训练并不能因课程的不同只机械地进行分类训练,还要把握课程与教师职业技能的多方面联系,善于思考、多做总结。比如,在每位教师授课过程中,仔细观察、体会教师是如何导课、设计、讲解、小结的,又采用了什么样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有什么优点,如何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等等,并做好总结笔记。课堂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就会在这种不断的思考、分析中得到潜在的提升。此外,还应抓住课堂训练的机会,多实践、多反思,发现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以改进,提高自主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外训练则是指在课堂以外通过多种途径,拓展训练的时间和空间来加强自主训练。比如,很多学校都建有包括有艺体教室、书法教室、微格教室、多媒体教室、心理咨询室等在内的小学教师职业技能实训中心,学生应充分利用好这些专门的场所,加强单项技能的训练;建立一个专门的QQ群,搭建网络平台,学生在这里展示技能学习、训练的成果(如书画作品、演讲视频、上课录像、教学课件、研究论文、教案设计等),获取或传递相关信息,相互交流技能训练中的心得或经验,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收集教育名言,多做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教育教学知识,提升研究能力;每学期听取一定数量的学术报告、讲座,汲取新思想、新观念,了解当前教育教学发展新动态;通过到小学的“观摩”、“见习”、“评课”、“实习”等活动积极进行校外实训;在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着重教育教学的领域,突出师范性的培养;积极参加校内、校外的与职业技能训练存在相关联系的各类竞赛,以赛促训,以赛强训……

总之,将课外训练与课堂训练相结合,使自主训练的内容与范围得到延伸和拓展,实现与教学内容和相应教师职业技能的相互配合、相互渗透、优势互补,构建起自主训练的全方位、立体化网络,从而使每个学生的职业技能都能得到有效的、长足的保质保量的训练与发展。

(二)个人分散训练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

个人分散训练是学生训练独立性、自主性的体现。学生可以根据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合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进行训练,查漏补缺,促进技能的全面发展;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特长,强化某一或某几个方面的技能,在全面的基础上做到“一专多能”。比如,通过临摹字帖,利用小黑板练习“三字”;晨起在校园一角朗读练“一话”;做家教练教学工作及管理技能;写教育教学实践的心得、总结教学反思技能;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方法撰写小学教育教学方面的调查报告,强化教学科研能力等。

个人分散训练的同时还应当与群体集中训练相结合。因为,学生之间通过交往,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群体。群体活动对其成员的智力、能力等发展有着积极的重大的影响。群体的感召力将为学生的自主训练提供持续不断的心理能量。譬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到诸如书法协会、教育协会等各类社团中去,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强化职业技能的训练;按一定人数组成若干自主训练小组,定期在组内进行演讲、说课、上课、集体备课等演练;推行班团干部轮换制、辅导员助理制,锻炼组织管理能力;成立如舞蹈、器乐、写作等不同类别的兴趣小组……在群体活动中相互激励,交流经验,切磋技艺,共同进步。

(三)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

小学教师职业技能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内容丰富,复杂多样,各项技能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贯通。因此,训练的前提和基础是做好单项的、个别的技能训练,根据其性质、特征,依循小学教师职业技能的发展规律,由易及难、由局部到整体地进行。在夯实好这一基础之上,贯彻整体性原则,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技能训练,使各种技能达到熟练与和谐,以形成整体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扎实、过硬的职业技能。如,教学工作技能可先将其细化为导入技能、讲解技能、提问技能、总结技能、课堂组织技能等专项逐项训练,反复练习,在此基础上,把单项技能训练与综合技能训练相结合,就可望有效地达到小学教师各项职业技能的形成和优化。

(四)定期自检与考核评价相结合。

目前,许多学校都已建立起一套从教育者角度出发制定的考核评价机制,成为有效促进学生在校期间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外在趋动力。然而,学生是职业技能训练的主体,如果没有学生内在的发展要求,这种外在的驱动力就无法发挥最佳效果。因此,在学生职业技能自主训练中,应当建立自主评价机制,通过定期自检,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与自我总结,加强自我监督,激发内在潜能。具体操作方法是,建立学生技能水平自测记录卡,按每个月、每学期、每年的周期,对各项技能按总目标要求进行自测,将每一阶段技能训练所达到的状态及训练的反思等在记录卡上作相应的记载。学生技能水平自测记录卡,不仅让学生在自主训练中感知自己动态的发展过程,积极进取,而且为教育者的总体评价提供参考,使评价机制多元开放,更符合现代教育理念,顺应时展要求。

总之,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自主训练的途径和方法是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职业技能的自主训练也应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过程的始终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和研究,以继承、改革和创新的精神,在教育者的科学、规范的指导下推进学生积极、有效的自主训练,就能更好地发挥小学教师职业技能职前培训对实现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司成勇.当代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与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9,(9):26-31.

篇(6)

一、教师教育课程优化的必要性

(一)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教育课程优化提出的挑战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广阔的学术视野,不断追寻学术前沿,也需要了解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因此,教师专业化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当然,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这也是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

(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教育课程提出的要求

一是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再是单一地给学生传授知识,而是需要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促进学生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教师、学生、课程之间的新关系。

二是吸收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首先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良好的教育教学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基础教育新课程,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其次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主旨在于培养人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有丰富的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师。广博的知识是全面提升人的基本素质的需要,也是教师素质不可缺少的。再次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学科专业知识,才能从学生的知识状况实际出发组织教学,课堂教学才能实现高屋建瓴。

三是具备现代素质,提升综合能力。要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跟上不断随着时展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教师不仅要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建构课堂学习环境,而且会从因特网中获得所需的信息、资源;要具有课程实施、评价能力;要具有教育创新能力,成为创新的探索者,注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具有良好的沟通、合作能力,课程文化建设需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

二、教师教育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理念保守

一是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教学。现行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太多理论课,甚至一些学校的教师培训课程也开设了大量不必要的理论课程,而对实际需要的知识和能力课程开设太少,对教师自身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解决的课程更少,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新课程改革的机会。这种忽视教师专业实践的课程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重传统知识轻现代科学技术。现行教师教育课程大多是一些传统课程,繁重的经典的传统知识课程内容,很多年都没有太大的变化,这些课程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对现代新信息、新理论虽然有所讲授,但从对现代教师的要求上,纳入课程的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教育还太少,与现代社会的发展不同步。

(二)课程结构失衡

一是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失衡。在当前的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中,必修课一统天下,选修课少,即使是选修课,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也不合适,学生想选择的课程少,学生没有自主性,灵活性和弹性小,整个课程结构缺乏自由度,很难适应社会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无法显示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二是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失衡。在重理论轻实践课程的指导思想下,理论课程比例过大,专业理论课程开得很细致,过度强调学术课程,课程理念脱离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实践技能课程,对教师的培养有其特殊的意义,教学实践时间少,影响了其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中应起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陈旧

一是课程内容僵化,前沿性不强。教师教育课程内容过分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缺乏针对性、综合性、前瞻性,即使是教育学、心理学也是普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只有概念讲解,儿童心理学、心理健康等内容很少反映在课程中,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相联系的内容缺乏,使学生不能将所学习的教育理论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二是课程内容狭窄,工具性不明显。教师教育课程内容很多是对专业历史知识的讲解,加上由于有限的课程选择,使文科很少有介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自然科学课程,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内容脱节。工具性、操作性的课程少,应用性和实践性不强,势必会影响效果。

(四)课程评价单一

当前对教师教育课程的评价主要是评价教师的上课过程,不涉及对教师教育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材料的评价,也不包括对教师教学行为、教学环境、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评价形式单一,评价范围过窄,没有认识到对教师教育课程的示范效果、职业素质培养等这些重要因素的评价。此外,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更是一个主观评价,学生的分数或级别是教师的自主行为,一般只与教师的观点和授课内容相一致,也没有灵活性可言,学生的成绩主要只是最后的考试成绩。

三、教师教育课程优化的对策

(一)课程结构的合理化

一是发展通识课程,简化专业课程。通识课程主要涉及人类、社会、自然、艺术和其他领域。具体来说,通识课程主要划分为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和科学素质教育课程。其中,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包括马列、英语、人文文化、应用写作、演讲与口语、美术、音乐欣赏、绘画欣赏、诗歌鉴赏、社会和宗教仪式、摄影艺术、健美操等;科学素质教育课程主要包括现代教育技术、生命科学、互联网、科技活动指导、技术应用等。还可以根据兴趣爱好选择诸如教师道德规范、教师礼仪、教育法规、当地的特色课程等。通识课程能拓宽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基础课程,提高综合素质。未来的教师需要有更深广的文化积累,通识教育课程通过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掌握广博的专业基础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拓宽历史文化的视野,适应社会需求,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因此,我们要加强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通识课程。

专业课程指师范生将从事的具体学科,如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中文、历史等。学科专业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的核心和基础,在一定程度上,教师掌握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质量是成正比的。但超过一定水平,专业知识和学科教学质量之间没有统计学上的相关性。目前教师教育课程中学科专业课程占有较大的比例,课程种类较多,学科专业课程强调深度,课程杂散,不系统,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职业教育薄弱。应减少学科专业课程门类,建立学科综合课程。另外,每个专业建立2-3门核心课程,满足该专业的学术水平,以确保专业课程的整体水平。

二是加强教育课程,注重实践课程。教育课程体现了教师专业特性,直接影响到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教学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有现代教育理论做基础和指导。现在教育课程的比例比重小,又仅限于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方法等。应适当增加教育课程类别,且可以采取两种形式:必修与选修课程。选修课应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如历史教育、道德教育、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学习和发展心理学、教学活动设计、教育管理,教育统计学、教育人类学、课堂教学组织、教学策划等都可以被纳入到教育选修课程,充分体现出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是一个实用的工作,对教学基本技能的培养,是教师教育课程设计必须关注的部分。

实践课程是为学生学的理论知识提供必要的实习。加强教育实践可以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教学技能,而且通过教学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育实践技能课程应进一步改革教育实践的方式。教育实践课程分配可以分散在几个学年进行不同的活动:从入学开始,就对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基本环节等进行全面的培训;平时让学生多体验,形式可以多样,如去学校实地观察、访问、参观教学设备等,短期教学实习时参与到课堂活动、班级管理和与家长交流接触中,了解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后一个学年集中实习时应配备指导教师。

(二)课程内容的多元化

一是加强科学教育课程。首先,深化传统教育科学课程。应增加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行政管理、教师职业道德、中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小学班级管理、中小学生心理咨询课程等,特别是有关教师专业的教育课程,即关注教师职业情感的培养,包括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情感、职业理想和信念、职业道德等。形式可以多样,通过课堂和教学实践,开展社会调查、社会服务,创设校园人文教育环境等。其次,加强教育技能课程。增加网络教学技术现代化的学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以教学手段的现代科学技术来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方法的更新,适应对教师综合素质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增加活动课程,加强动手实践,使之更多了解和掌握操作技能。再次,设置自主性教育课程。开设和整个社会发展和文化环境相适应的开放课程,与基础教育的发展相接轨,如一些话题、小型化、实时性的课程,通过这些课程,反映教育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开设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综合教育课程,反映学科发展的新成果及其发展方向,使课程体现时代特征,从而使未来的教师能与时俱进。

(三)课程评价的标准化

一是建构全面的教师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摆脱以往笔试考试这种单一的方式,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笔试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客观性和主观性的题目相结合,将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平时作业、调查报告、讨论等多形式结合起来,将书面、口头、情景模拟、实践等各种类型结合起来。除了考查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还应多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对中小学教育教学能力等实际问题的分析。无论是对教师教育课程本身的评价,还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结果的评价,都应坚持多角度,建立多形式、多样性、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二是设立教师教育课程的质量评价标准。从教学计划、教学指导、教学态度、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对教师教育课程质量进行有效性的评价,并从评价中得到反馈,使评价变成教学反馈和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篇(7)

一个多小时前,它们刚执行完任务,把包括小涌村在内的六条村的500多个孩子,安全送到附近的东平小学。在下午放学前,它们的任务就是在停车场闭目养神。

这些车中,3辆是美式标准的“长鼻子”,3辆是根据国家安全标准制造的“小平头”。它们是目前国内最安全的校车,然而身价也不菲,总共200多万元,今年3月由乐从镇政府从宇通客车购买。而在浙江德清县,早在2009年就购买“牛”校车,至今已买了79辆,全县推广。

“长鼻子”和“小平头”

11月21日下午4点20分,顺德鸿运公交车公司的司机袁斌,走进6号“长鼻子”校车,准备去东平小学接学生回家。跟车的还有该公司的另一位司机,负责照看孩子。

等其他车辆都开出小涌小学后,袁斌才发动汽车。“这些车编号1-6,编号靠前的先出发,停靠在东平小学的固定位置,便于学生辨认,由于校内不方车辆避让和掉头,因此每次出发都按编号来。”他说。

“每个学生都有一个编号,对应着车上的座位号。”袁斌解释说。等人来齐了,老师上车清点人数后,就与跟车员交接。然后,跟车员再逐个确认孩子是否系安全带。

“有多少个孩子上车了,学校必须负责将他们交到跟车员手里。车回到村里的下车点,跟车员又必须把孩子悉数交给村里的负责人。”东平小学校长谢立清告诉记者,“为了保证学生乘车安全,每辆车由一个老师负责,由学校老师轮流,值班那天要提前上班,推迟下班各40―50分钟,这都是必尽的义务。”大约5点,6号车开出东平小学,平稳驶向荷村。“这6辆校车负责接送乐从镇腾冲、大墩、荷村、小布、岳布、小涌6条村村民的孩子上下学。每辆车早晚各跑两趟,早上7点和7点半,下午5点10分和5点40分。每辆车上有我们公司的两个司机,一个驾驶,一个照看孩子。”顺德鸿运公交公司四车队队长叶振繁说。他主要负责这6辆校车的调度。

而在德清,跟车员不是司机,而是学校老师。德清育才小学是当地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该校的白老师,5点天未亮就起床,顶着初冬的寒意,德清汽车总站乘上校车,然后逐点去接学生。学生上车后,他要叮嘱系好安全带,不要在车上吃早餐。

“最牛”校车

今年4月,广东媒体广泛报道乐从镇购买了6辆“最牛”校车,总共花费200多万元。

其中身价40万元的“长鼻子”最牛,与美国接轨。而“小平头”则是根据我国安全技术标志制造的,看起来没那么酷,但非常稳重。“最大不同就是他没有前突的鼻子,但功能设计都一样,可能在配置上没有那么高,价格便宜十几万。”叶振繁说。

“今年四月中旬,校车开始运行,我看到这几辆‘长鼻子’,真的非常惊讶和欣喜,他们跟我在美国看到的校车简直就是一模一样。”谢立清回忆道。

2004年,谢立清去美国访问考察,看到美国校车,非常感慨。“校车在美国就是特种车,它们那个‘stop’手臂,就是一个临时架起的红绿灯,这是法律赋予的权力。而美国民众也非常遵守,跟我们国内的氛围不一样,他们爱护孩子,尊重生命。”

令叶振繁印象深刻的是,由于当时这些车买得比较贵,还引起非议,说浪费纳税人的钱。

东平小学是去年9月才开始办学的公立现代化小学,是为了配套正在开发的佛山新城而建。而小涌等6条村的小学因而就停办,村里的孩子都集中到东平小学读书。这样,就产生了“上学远”的问题。

“当时,就有村民提出建议,要开设校车,我们也采纳这个建议。”乐从环运局办公室主任邓乐回忆。

今年初,乐从镇从宇通客车购置公交车的时候,恰好了解到该公司生产的校车是得到国务院的推荐,所以决定购买。“为什么不全买‘长鼻子’?预算不够。校车和公交车是一起购买的,预算则是早定好了,如果都买‘长鼻子’,公交车数量就不够了。”邓乐解释道。

与乐从不同,德清县实施购买牛校车,则是县长“有意为之”。该县县长胡国荣在美国考察,见到了美式校车的安全与便利,决定在德清启动“学生交通保障工程”。

2009年,该县政府首批购置9辆校车在德清西部两个乡镇试行,次年开始在全县推广。至今,县政府先后投入2000多万元,分三批购置79辆学生接送专用车,其中14辆“长鼻子”,65辆“小平头”。这些车承担着该县5600多名小学生的接送任务。

成立专业公司运营

在6辆校车到乐从镇前,乐从镇政府已经通过招标,把校车的运营管理委托给顺德鸿运公交公司。

“我们实际上就是代政府管理这些车,包括行车、保养等等。”叶振繁介绍说,“对于驾驶员,我们精挑细选,绝对不允许新来的司机开校车。”

据了解,除了要拥有A1或者A3的大车驾驶证外,还要保证至少有1年以上大车驾驶经验,我们还综合考量了行车安全记录以及个人性格、脾气等因素。而袁斌,已经有20多年的驾龄,开城际客车也有十几年了,看起来颇为稳重。

“校车每天都要体检一次,我们会安排这12名司机中的6名,每人负责一辆车的检测,做到专人管理。”叶振繁说,“目前为止,这些校车还很新,不太需要保养。因为除了早晚两次出勤,其他时间都在停车场,绝对不允许有其他用途。车上有GPS定位系统,车开到哪里,我们都能跟踪到。”

叶振繁对于代管校车,感到颇为自豪。“我们不以盈利为目的,不像某些私立学校的校车是为了赚钱,我们只要能维持运营就好,关键在于社会效益。”

邓乐透露,这六台车,每个月的运营成本11万-12万元,包括固定成本的折旧费、保险费,变动成本的维修费和油费。

目前,每个学生每月的坐车费是120元,村委会再为每个学生交30元。

“120元是比坐公车贵一些,公车每个月大概只需80多元。但是,安全一点,还是比较放心。”曾伯说。

而德清则直接成立永安学生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和管理校车。

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炳根告诉记者:“学生每人每次乘车一元,每天每名学生就是2元,贫困学生免费,但这笔收入一年只有200万左右,剩下的400万元由县财政专项设立的校车补助资金来补贴。因为收费低,所以不可能有盈利,必须靠县政府投入。”

全面推广之难

实际上,校车在东平小学非常受欢迎。“对家长来说,省却了接送孩子的麻烦,而且安全可靠,对学生来讲,跟同村的同学一起上下学,也是非常愉快的。”谢立清说,“但是,目前只有六条村的500多个孩子能乘坐校车,而我们全校共有2000多个学生,外地户口的学生就无法满足了。”

在顺德,由于外来人口众多,有些地方甚至是本地人口的两三倍,因此公共服务首先满足本地人需求。

“我们也多次向上级申请增加多几辆校车,但是目前还没回应。”谢立清说。

邓乐则告诉记者,目前乐从只有东平小学有校车,其他学校都没有,如果全部学校配校车,恐怕财政压力过大,而且也没必要,关键是看学生住处与学校的远近。

今年8月,德清被教育部确立为全国校车运营管理工作试点地区。但即使已经购买了79辆校车的德清,也还是不能满足对校车的需求。德清育才小学目前有6辆校车,其中三台是政府提供的,还有三台是学校所有的。由于黄色校车安全性能的出众,校长表示,他们也在打报告申请,希望能分到更多的黄色校车。

美国校车:最安全的交通工具

本报记者 马欢 实习生 魏碧霞 刘小芹 发自广州

在美国,每天大约有44万辆校车穿梭于居民区和学校之间,负责接送超过2500万名的中小学生。无论在立法管理,还是设立安全标准方面,美国早已是世界领先国家之一,形成了自己非常完善的体系。

2002年,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A)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报告,该报告显示,与普通私家车和其它机动车辆相比,乘坐校车要安全8倍。这份报告指出:“在美国,乘坐校车死亡率是2人/10亿公里,而普通车事故死亡率是15人/10亿公里。

典型的美国校车

在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给时代周报提供的资料中,标准的美国校车必须由专业厂商制造,校车外观统一为醒目的黄颜色,便于在各种恶劣天气中识别。

校车总共有七类符合标准的校车车型,它们承载能力多为10人以上。这些校车外壳的铁皮厚度比一般车辆要厚,车头统一设计,车头与车尾再加厚,座位靠背加高。

校车的全车身使用黄黑色条,并使用全天候情况下都能视认的荧光钻石级反光材料制作校车警告标志,以提高警示幅度和警示效果。

一般来说,校车开得比一般车要慢,载着学生时不上高速路。凡是学校附近学生准备过马路,所有车辆的行驶速度都必须降到每小时40公里以下。

完善的立法体系

自1939年美国首次制定了统一的校车标准后,几乎每过10年,美国校车就要进行一些标准化的改良。

如今,在校车的立法方面,从联邦政府到下面的各州政府,对于校车的标准和管理,都有非常明确严格的规定。在联邦政府颁布的60项有关汽车标准中,有37项是与校车安全标准有关的。

按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的规定,校车是用于接送学生往返学校上学,或参加学校课外活动时使用的日常交通运输工具,但不包括中转巴士或学校包车。

目前美国联邦政府的管理校车机构主要有:NHTSA(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它管理着专门适用于校车的标准;NTSB(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负责处理校车特大事故调查报告及各种问题;FMCSA(联邦车辆安全管理局)主要负责通过对司机驾照管理、商业运行车辆司机管理、提高商用汽车技术、强化商用汽车设备、操作标准、提高安全意识等来保证安全;FTA(联邦运输管理局),主要负责公共运输系统中学生交通的问题。

“当然这些指导原则只是最低限度适用于为学生交通安全制定的国家道路安全方案。”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媒体联络处的官员艾利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联邦政府的规定,仅仅为整个管理体系设立了一条底线。更为日常和细致的规定,则来自于美国州政府层面。据悉,目前,美国各州记录在内,管理校车方面的法律规定,已经超过了500部法律,它们已经涉及到校车产业的方方面面。

属于校车的特权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所有的州就已经施行对校车停驶法律。在宾夕法尼亚州,就有专门的《校车让停法》,对校车在各处的停让有非常细致的规定。“任何车辆看到一辆校车亮着红色信号灯在路边停下,都必须停止行驶。”该州《让停法》的其中一条规定指出。在美国其他州,对于校车让停也有类似的相关规定。

“加利福尼亚州对其他车辆的行驶要求规定也是很严格的。例如一辆汽车在学校区域内超速行驶,就会受到十分严厉的处罚。如果一辆校车亮着停车指示灯停靠在马路边,所有的来往车辆都必须停下。同时,如果一个校车司机被发现超速行驶或者违反任何交通法规,他将会受到更加严厉的处罚。”克里斯表示。

为更好地执行停驶法律,美国还要求校车司机必须在停车接送学生时,在车身左侧放下一个写有停止的警示牌,提醒周围司机提前减速停车,警示牌必须为双面红色,书写大写白色英文STOP(停)。为保证警示效果,警示牌的双面都必须为反光材料,或者装备有红色闪光警示灯。

对于校车司机,美国也有特别的要求,除了要求最近两年内无肇事记录,达到客车驾驶人体检标准外,还需经过特殊的在职培训,如人员受伤急救、车上学生管理、驾驶技能等等。某种方面,校车司机也被认为是全美管理得最严和培训得最好的驾驶员群体。

美教育运输顾问科林克:校车是美国最安全的大众工具

黛博拉•科林克(DebraClink)女士,美国密苏里州中小学教育部运输顾问,她本人参与讨论和制定了密苏里州2007年校车安全标准。就美国的校车安全标准,她接受了时代周报记者的采访。

时代周报:在美国,哪些政府机构负责参与制定校车安全标准?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在标准制定方面会有何不同?

黛博拉•科林克:在美国,校车的管理规定上,比其他任何交通工具的都要严格。联邦政府在制定校车标准一块,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有一个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FMVSS),该法规对校车的安全设备等有明确的要求。

在密苏里州,我们在联邦政府的基础上,设立了一个由州代表组成的校车技术最低标准咨询委员会(MissouriMinimumStandardsforSchoolBusesCommittee),负责检验各项标准的落实情况,以及投票表决是否继续实施过往的标准(这些标准每5年会修正一次)。在完成了对校车标准的修订后,密苏里还需要对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说明该州额外增补的一些标准条例,其他州的情况也大致如此。

时代周报:作为委员会成员之一,你们在制定标准上会和联邦政府的标准有何不同?

黛博拉•科林克:密苏里技术咨询委员会一般会检验全国统一制定的标准是否适用于密苏里的实际情况,如有需要就会增订补充相关条例来更好地保障校车以及学生的安全。

时代周报:此前在密苏里州,是否发生过一些与校车有关的安全事故呢?

黛博拉•科林克:校车是美国大众交通工具中安全性能最高的,在密苏里州发生的一些典型的校车事故主要是校车在载客和下客的时候发生的,和校车本身的性能和安全指数无关。

时代周报:联邦政府或者各州政府是否会给校车的制造厂商发放补贴?

黛博拉•科林克:据我所知,目前还没有任何补贴发放给生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