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25:10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大学生参观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教学实习包括课程实习和生产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方针,是培养社会需要的德才兼备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与创业意识、学以致用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职业意识、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途径。
1.课程实习。
课程实习安排在大学二年级,在培养计划及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学分(时)数以及实习要求和考核方式。实习场所包括各类自然保护区、生态园区、大型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政府环保部门等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形式包括参观考察以及专题调研等。
2.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是学生完成《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学》、《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等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学习后的综合性实习,在大学三年级下半学年进行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包括企事业单位、政府环保部门、研究院(所)或在本校进行科研实习等,要求学生上岗实习,直接参与教师科研工作。
3.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与具有良好环境行为、环境绩效的研究机构、企业集团、社会团体等组织,以双赢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有效科研的合作,建立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拓展视野、亲身体验的场所。通过有经验的环保技术专家指导学生实习,进行现场教育。通过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等过程,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需求及自身的不足,明确学习的目的,激发学习的动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环境科学专业社会实践应当与专业培养计划有机结合,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学生需求、专业特色、学生成长阶段和认知规律,实施分类教育。将社会实践纳入本科培养计划,规定学生社会实践的学时数,制订相应的规范。学生的社会实践形式包括校园文化活动、暑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会工作、科技学术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和公益活动等。
三、创新性科研实践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
(1)通过对所调查的大一大二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对任课教师的访谈,70%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是来自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14%学生是从新闻及其他方式了解当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仅有16%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讲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了解。我们从调查结果中发现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程度,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2)学习效果也有许多不尽人意,老师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方式方法方面确实需要创新,75%的调查对象认为授课老师的授课方式较传统、死板,在实践性方面做得有所欠缺。将近79%受访者认为教师的授课水平和方式直接影响他们上课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接受度。不过同时也有65%受访者认为通过授课老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解对他们认识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3)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经济管理学院院长平飞表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学面临学生上课纪律性不强等问题,但是学生对于国家当前战略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掌握等方面还是基本可以掌握。”可见,虽然教师授课方式和学生自我约束等仍存在问题,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对学生自身思想的提升有着不容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积极成效。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1)关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和内涵掌握和理解不足。所调查的学生中能准确掌握或按照具体文件描述的占8%,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的占28%,知道的并不多的占48%,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不了解的占16%。总的来说,当前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较好的准确理解仅占36%,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了解或者知道不多的占了64%。(2)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效果不够明显。认为十分有作用的占25%,认为有作用、对自我行为有约束的占40%,认为有一些作用的占27%,认为没作用的占8%。这表明大学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学生基本能够从课程中转为实践,约束规范自我,不过可以看出,仍有部分同学在接受课程教育后,并没有认识到达到课程应有的效果。(3)教师授课方式和水平以及学生上课使用手机等问题普遍存在。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方法和课上手机使用是制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学生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效果的主要因素,分别占所有制约因素的40%、25%和20%。由于这些因素的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产生消极的阻碍作用,因此,这些因素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应着力解决主要的问题。
三、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改进措施
(一) 改变创新现有的课程教育方式方法,提升教学师资水平。( 1)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四门课程中每一门课程所涉及的内容不同,涉及的专题式教学也有差异,这就给高校任课教师的教学带来挑战,像《近代史纲要》的专题中没有涉及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任课老师大多按照大纲教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讲解较少。所以高校应该积极组织现有的教学队伍进行适应性学习,提升教师对课程的把握程度,在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2)创新课堂的教学方法,改变传统封闭、单向的教学方法。通过制作相关专题的精美课件、设计相关的课堂讨论专题、结合案例、就某些问题展开分组辩论等等,比如:在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主题的课程,要求写字数不少于2000字的论文,内容准确详实。根据调查,写论文每个教师都要求完成,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学生交上去就没有下文了。教师应该在每班可选取比较好的、有代表性的几篇论文,在教学中进行点评分析和表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双方的交互性,争取在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实现创新。
(二)着重实施实践性教学,创新实践形式。(1)参观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教育基地。由学院组织领导、各级学生参与,走出教室、学校参观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的教育基地。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并且要求每位参观的学生要认真撰写总结报告,重要的是让他们向全班学生谈谈参观的体会和感想。通过这些学生的亲身体验及有关的体会和感想,可以直接感染其他学生。(2)邀请有一定影响力、感染力的的学者、专家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讲座,在较大的场合组织学生参与。南昌航空大学学院在大礼堂举办的关于反腐倡廉、国家安全的专题讲座就是非常好的举措,同学们通过新的方式来学习,能够更加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
一、实习实训收效甚微
在目前的普通本科教学中,理论教学被广泛重视,理论教学课程占据了本科教学的大量教学资源,无论是学时安排还是师资配置,但学生在校外实习企业的实习实训教学内容却十分薄弱,且课时不多、形式单一。例如,在低年级的认识实习中,学生往往是把时间花在了去实习的路途上,去实习的来回时间很长,尤其是在大城市或实习单位很远的情况下更是如此。而到单位具体实习的时间也很短,好的情况下还有企业的教师比较详细地讲解一下,不好的时候只能大批的学生一起走马观花地参观一下,学生获取的实践知识甚少[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另外,企业教师指导模式也相对简单。一般只是以简单介绍为主,很少有和学生互动讨论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学生一圈看下来实习也就结束了。更有甚者,出于企业单位的安全管理等规定,实习的带队教师和实习学生只能坐在车上在工业园区穿行一会,实习就结束了,连下车的机会都没有,更谈不上学习讨论了。而高年级的学生生产实习或专业实习虽然持续时间较长,但由于目前有的实习企业因为工作场所有限,出于安全考虑,实习企业只是将学生安排在某个房间内自由活动,没有更多的机会与企业的指导教师学习和讨论,学生的积极性也受到很大影响。可见,各种不同类型的校外实习实训中都普遍存在着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本科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
合理地选择和确定实践教学基地,采用校企互惠的合作机制,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适应市场经济、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创新型应用人才。
二、毕业论文抄袭严重
每到学生毕业论文撰写阶段,大学应届毕业生上网下载论文和设计甚至就成了高校里的热门话题。据某大学网上调查公布的结果显示,有超过半数的学生承认自己在完成论文时有抄袭的行为。虽然目前有的工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比例要求达到55%以上,但学生大都倾向于做毕业设计的主要原因是感觉其相对比较省事和方便,少数喜欢做实验论文,而设计不要做实验且网上下载更为方便,抄抄改改就完成了。加上少数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把关不严,这更加助长了抄袭造假的不正之风。目前,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抄袭问题十分严重,且没有得到相关学校和教师的足够重视。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招生人数的不断扩大,学生毕业论文的总体水平呈现出下滑的趋势,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优秀率连年下降。其中,抄袭现象的日益严重是导致学生毕业论文优秀率下降的一个主要原因。还有就是在毕业生的最后一个学期,绝大部分学生都在忙于找工作或在实习单位上班,没有时间和精力认真去做毕业论文。[6]
可见,毕业论文题目的选定应考虑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应与社会和企业实际相结合,严格规范毕业环节的指导内容和模式,杜绝毕业论文的抄袭和造假行为,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诚信意识,以达到切实提高应用型本科毕业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的目的。
三、毕业答辩走形式
高校在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管理过程中的松懈是直接导致毕业设计和论文质量下降的根源。虽然学校制定了关于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选材、开题报告、外文翻译等硬性指标,也有论文撰写格式、答辩过程和评分标准等系列文字规定,但这些都流于形式。有的学校论文评阅评语简单、答辩不规范、答辩委员提问简单、没有针对性,学生回答随意而错误很多;有的学生在回答教师的提问时答非所问,专业素质很差,所学的一点专业知识还没离开学校就已经还给教师了。另外,学生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定不客观,标准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上,成绩评定比较随意,出现毕业答辩走过场、答辩流于形式等现象。这些问题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不重视,进而产生只求通过不求优秀的思想,给下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会产生恶性循环。这一点在每年四月的研究生面试过程中也会体现出来。在面试中,教师会经常问参加面试的学生其毕业论文内容如何以及论文的完成情况,很多参加面试的研究生回答的都是论文还没开始准备。一般学生毕业论文答辩大都在每年的六月份,可想而知这部分还没开始准备毕业论文的学生有多少时间和精力用在毕业论文的写作上,而这部分考研的学生相对还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可见,需要进行严格规范的答辩和评分,杜绝毕业论文答辩走过场的现象。
四、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近来,教育部提出要将国家普通高等院校1200所学校中的600多所学校转向职业教育,实施技能型和学习型两种高考模式,强调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所以2000年后近700所专升本的地方本科院校将逐步转型做现代职业教育,重点培养工程师、高级技工、高素质劳动者等。这些高校将淡化学科、强化专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可见,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校比重将从现有的55%提高到70%-80%。而中国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技术技能人才学制短,不能继续攻读更高学位。今后中国将搭建人才培养的立交桥,让学生可 以从中等职业一直学到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专业硕士,甚至专业博士。
应用型本科生的实习实训效果和毕业论文质量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成果,是在企业和学校指导教师的共同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初步尝试,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意识培养、增强学生综合运用本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极为重要的教学过程。高质量的毕业设计和论文对培养高素质人才、实现教学目标,对学生就业与发展都有着显著的作用。大学生毕业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与在校期间的实习实训能力、毕业论文质量等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合理地组织好应用型本科生的实践教学,对于学生提高综合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在我国目前的普通高校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重要时期。中国高等教育将发生革命性调整,高等教育中的职业教育将会得到更大地发展和壮大。大学生的实践实训能力的提高将是一个硬性指标,加强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水平,努力培养大学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水平,对建立应用型大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也是未来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育学生技能的重要手段,在高校教学中必须重点关注,只有这样才能培育出满足现代职业教育要求的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
[ 参 考 文 献 ]
[1] 王蔷馨,屈伯俊.关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质量观和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5):9-10.
[2] 杨春生,孙琴,吴伟.创新型工程应用本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J].江苏高教,2010(1):82-84.
[3] 陈永金,张保华,刘加珍,周长辉.基于环境科学学科特点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科教论丛,2009(1):216-217.
[4] 刘克健.当前新建本科院校教育科研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科技信息,2010(1):240-241.
关键词:文献检索;自学能力;信息素养;网络资源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7-0003-02
一、大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一种获取新信息、掌握新本领的综合能力,包括熟练使用各种工具书、查找文献资料和独立阅读能力等,也包括通过观察、实验、调查、参观和访问等实践活动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大学生的智能培养主要是指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的培养,而自学能力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自学是没有教师指导,自己独立学习。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日益加快,一次性教育的观念已远远不能适应时展。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大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因为自学能力是大学生较好完成学业的必要条件,也是当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二、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指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信息的过程。当今社会,各种数字信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中,网络资源给我们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也加重了用户搜集信息的负担。只有掌握了文献检索的方法,才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以最快的速度、最便捷的路径、最准确有效地获取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和学习材料,完成自己所从事的学习和工作。
大学中的各门课程,教师讲解授课的时间很短,一般只能讲解最基本的概念性的内容,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课后自学。通过文献检索可获得许多有关大学课程的参考书、工具书和其他学习资料。此外,文献检索对于毕业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意义,学好文献检索有助于学生毕业论文的撰写,提高论文质量。
三、文献检索对培养自学能力的作用
自学能力的提高首先需要有较强的学习材料获取能力。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毋庸置疑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文献检索课程的教学设计应体现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己多动手学习,启发学生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大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是加强大学生信息素质化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提高自身能力的手段之一。
文献检索是一个实践的过程,通常文献检索不是一步完成的,即不是通过一个检索式在一个检索平台上完成的,而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查全、查准率,通常需要使用多个检索式、利用多种检索工具和多种检索手段,进行多次检索。有时还需要从文献的引文来查找发现相关文献。在整个过程中,检索者全靠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体现了检索者的自学能力。
四、如何利用文献检索提高自学能力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校应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对科技迅猛发展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增强自学能力,充分提高文献检索与利用能力,将大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自学能力的人。
(一)通过文献检索课程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是能够独立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文献检索课程的目标之一。文献检索课作为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一门以培养大学生综合信息意识、提高大学生信息素质水平为目的的素质教育课程。
当前,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信息时代我们必须以新的思路来进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离不开文献检索课程,文献检索课是目前信息素质教育的主要载体及形式,是培养当代大学生信息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信息搜索和处理的技能,以及对有用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和应用的能力。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应将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与文献检索课程建设结合起来。
(二)通过文献检索课程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理念
自学能力是人的创新能力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能力,增强创新理念有助于提高自学能力。文献检索课的主要作用是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的分析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寻找到所需的信息和材料。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安排一定的上机实习课时让学生结合所学专业选择检索词,通过各种检索手段查阅资料,增强学生自觉主动利用各种信息资源的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逐步增强创新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
作为现代化人才,大学生除了需要掌握比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对新生事物,还应该具有敏感性,善于及时发现并利用新事物,避免成为未来不会自学的文盲。此外,随着网络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仅用一些常规方法来实现文献的检索与利用是远远不够的,而一些教材内容已经落后,许多新的工具资源没有写入教材。文献检索上课过程中应该随着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发展更新教学内容,充分介绍新知识、新方法与技巧。通过这样一些新知识的传授,加强学生关于信息不断更新、快速更新的思想意识,也有助于增强创新理念。
(三)充分利用图书馆
图书馆作为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以及文献信息中心,是高校办学的重要支柱。图书馆的使用让大学生获益匪浅。图书馆的资源十分丰富,有大量与专业相关的文献资源供学生们使用。大学生通过文献检索的学习,深度了解图书馆的各类信息资源和各种获取文献与学习材料的途径,这对大学生的自学十分有利。
学生课外自学能力提高的幅度与阅读数量和阅读质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关系。目前许多文献检索平台均集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海外文献资源为一体,中国知网就是这样一个具备国际领先水平的网络出版平台。这些平台给大学生提供了充足的阅读材料,这些资源也是大学生自学资料的重要来源,对大学生学好各门课程有很大帮助。
(四)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等网络工具获取学习资料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迅速,Internet用户早已普及。最近几年,智能手机的普及和4G网络的使用也极大地便利了人们日常信息的检索。网络时代的读者阅读教育不可轻视,它是读者获取有价值知识的主要手段。文献检索课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有效地利用网络中各类有用资源,提高学生检索、获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成长于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通过文献检索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能够很快掌握电子资源的获取方法。
RSS订阅有利于用户获取网站内容的更新,让用户使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需要的信息,而不用陷入信息的海洋里面。百度和谷歌(谷粉搜搜替代)成了生活的必需品,包括专业性较强的学术文章搜索有时也可以用百度谷歌来完成。大学生应充分利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检索他们需要的材料和文献,以增加学习资料,促进自学。利用“filetype:文件类型(DOC,PPT,PDF等)”限定查找网络资源的类型,是一种高效的查找学习资料的方法,此方法可以帮助大学生快速地收集到足够的自学材料,应鼓励学生使用。
(五)重视使用专业文献检索数据库
网络搜索引擎所能搜索到的材料是较为大众化的,常用、常见的,对于检索专业性较强的信息而言还远远不够。此外,通过搜索引擎查到的材料不一定能直接下载,这也给学习带来不便。学校购买的数据库很多都是由知名的学术出版商提供,文献内容经过了专业人士的评审,质量优良。大学生在检索专业文献时,应优先考虑使用学校购买的数据库。
大学生在使用文献数据库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偏重于期刊类数据库,忽视其他文献类型数据库的利用。高校购置的数据库种类相当丰富,除了期刊类数据库,还有电子图书、电子报纸、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标准、专利等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平台集成了期刊库、学位论文库、专利库等,应充分利用。此外,大学生在检索文献时,更喜欢使用中文数据库,而很少主动去检索英文数据库。众所周知,国内外高质量的研究、各专业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大多以英文文献发表,因此英文文献是大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宝贵资源,对于生物医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讲尤其如此。
五、小结
为较好地完成学业、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必须重视。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大学生的自学能力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文献检索课程中,应加强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增强学生的创新理念,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专业文献数据库,获取自学材料,提高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莉,魏进民.从高校毕业设计反思文献检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8):55-56.
[2]花芳,程爱平,曾晓牧.以“学”为中心: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教学设计理念[J].教育探索,2008.
[3]罗讳晟.《文献检索》实践模式的设计[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60-16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食品学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C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23-0054-02
一、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的关系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美国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1908 年提出的“职业咨询”概念,是一个人自青春期至退休,对一生的理念、工作、生活、家庭以及社会等目标所做的妥善安排与计划,用来追求理想人生的方法。大学生职业规划就是指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及将来的职业目标进行持续、系统的全面规划过程。创新是一种思维模式,创业是一种行为方式,二者密不可分。创新是创业的前提,创业是创新的载体。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二者存在有机联系,并且相互作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引导学生对未来职业科学的定位,帮助学生突破从众心理,捕捉机遇,勇于创新,敢于创业,克服和规避创新创业中的艰难险阻,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行为能引导大学生主动进行职业探索,积极规划未来,以良好的心态在职业生涯的发展中不断调整自我,完善自我、为大学生进入社会生存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1.对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和定位比较模糊
大学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日益重视,使得学校各层级、部门及师生群体对其了解程度有所提高,但是在思想认识及观念意识上对其还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大部分人都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传统的课堂知识传授彻底区分开来,看成两个完全独立的体系有些人认为其是一种针对少数人的精英教育,不适用于大众化教育;有些人则将其单纯理解为一种技术训练、创造技能或创业能力的培养,并认为这种技能只有在走入社会的工作实践中才能得到提升,而对其在校园课堂教学中的成效报以怀疑态度。由于还没有真正重视起来,有些部门及人员只是将其作为一种任务形式来进行应付。
2.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相对匮乏
虽然很多大学已经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投入,但是理论知识丰厚又有较强创新技能和创业实践经验的高素质专业指导教师还是相对很缺乏。现在部分学校学生的日常管理只由辅导员和就业指导部门负责,而且由于很多学校的教师考核体制重科研轻教学,导致许多教师更倾向于将主要精力集中于科研和撰写论文上,而将课程教学作为一项日常附加的常规性工作。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发展成为学生工作由辅导员、班主任、学业导师、实习部门负责人等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如何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让学生系统地积极适应新工作、新节奏、新环境,是当前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3.尚未形成制度化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完整体系
目前,很多高校已经设置了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并成立了相关机构,并且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等课外活动。但就整体而言,还没有对教学计划、课程课时安排等教学过程及相关的培养模式进行系统的调整。比如,参与各类创新竞赛,学生和指导教师需要投入较多的时间、精力,需要学校合理地安排实验时间和场地,否则容易影响学院正常教学工作的开展。此外,许多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也相对比较零散,未形成一个能够与原有课堂教学体系相融合协调的完整系统。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创新创业中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探索自我,及早确立目标
当今大学生在心理上迫切渴望独立与被认可,然而在现实的学习与社会实践中却因为技能与经验的不足很难树立自信心。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了解自身的性格、 兴趣爱好以及个人能力特长,帮助其进行职业定位,做出理性择业决策,明确个人发展的努力方向,确立创新创业的目标,最终制订可行性创业行动计划。
2.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准备
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技能与创新创业能力是有很多一致性的。比如,完成职业生涯规划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探索技能、信息管理技能、决策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承担责任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而这些能力也是创新创业所需要的能力。所以,将职业生涯规划引入创新创业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素质准备,促进其全面成长成才。
3.有利于构建科学的个人评估及教育评价体系
一方面,大学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引导,在理性探索自我及所处环境进行评估与分析基础上, 明确自身优势和劣势、机会与威胁,做出初步的生涯决策。另一方面, 对于高校而言,可以结合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设定进行量化并加以评价, 充分反映学生自主创业、择业与就业的真实状态,客观反映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水平。
四、以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1.找定位,培养创新创业意识
通过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讲坛”和让大学生参与专业性创新创意竞赛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调动学生健康的竞争意识;通过已建立的创业中心或实验实习基地,让学生直接参与食品销售、管理的全过程,使学生提前完成从学生到行业从业人员的转变。在此基础之上,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科学引导,让想参加创新竞赛和创业活动的学生,结合自己个人实际情况,初步确定目标,并通过目标来检测自己目前的水平状态,找准现有的定位,明确努力的方向,开好头,起好步,从而让更多的学生通过培养和锻炼能更顺利地完成学业,更有信心地去自主创业,更有竞争力地为将来的就业与创业做准备。
2.储知识,到企业进行参观实习
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储备创业所需要的相关理论知识,另外可以通过积极参加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培养独当一面与他人相处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积累一定的人脉。另一方面,由学院统一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实习。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由学院统一组织,不定期到企业参观实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对照自己一年级的初步生涯规划目标,初步了解行业等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强对自我的了解,提高知识技能及可迁移技能。
3.找实践,进入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
结合课程设置,利用寒假或暑假的大块时间,进入校企合作的企业进行实习。在企业中,学生参与产品的生产过程,尽量熟悉产品的工艺流程和每一道生产工序所需要注意的事项,并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习结束之后,认真撰写实践报告,总结自己的优点与不足,以及在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这一阶段,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各种实践和课外学习机会,客观认识和了解社会,不断修正和调试对自我的认识和了解,明确最终的职业理想,做出初步的生涯决策。
4.抓时机,初步开启职业生涯的自我实现
一部分选择创业的同学,利用比较集中的空闲时间,利用国家或地方出台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启动创业模式;部分选择就业的同学通过到企业进行正式实习,不仅要熟练地掌握产品的工艺流程,而且要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同时查阅文献,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而确定自己学位论文的课题,并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完成论文。
参考文献:
[1] 李晓东,王辉兰,霍贵成.创新创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以乳品工程专业为例[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2).
[2] 邱峰.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创新创业教育探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1).
[3] 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政治理论课; 实效性
政治理论课是对当代高职学生进行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为加强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要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主渠道作用, 还必须在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上狠下功夫, 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
一、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知己”,有利于激发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主动性
“知己”即认识自己,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不少学生是以“失败者”的心态进入高职院校的,把上高职作为一种无奈的选择。因此进入学校后,一些学生消极、迷惘,不知所措,缺乏学习的动力。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高职学生这种特殊性也使得高职生的“知己”比一般职业生涯规划的“知己”内涵更为丰富:其一要认识高职特色,了解高职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途径、人才定位、专业特点等方面的特殊性。学生才能摆正心态,合理定位;其二,是对自己的了解,即“我能够做什么”和“我愿意做什么”。通过对包括个人职业兴趣、性格、能力、特长、价值观等方面的分析,明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纠正认识偏差和心理误区,形成鲜明的自我定位,找准自身的发展方向。学生的“知己”可借助学校的入学教育、职业指导课程、职业素质测评、心理咨询等渠道展开。“知己”,会使学生重新审视自己,树立信心,确立一个符合自身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目标;会使学生内心真正具有要求上进、渴求知识、追求理想和接受教育的愿望。高职的政治理论课可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围绕就业导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结合学生专业特色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等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教育,使教学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注重教学过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采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施教形式,采取开卷、闭卷、口试、笔试、答辩等方式相结合的考试方法,注重学生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升;提高实践环节的有效性,通过观察、调查、谈话等途径掌握学生的职业发展资料,帮助学生全面、客观、深入地了解自己;通过社会调查、访问、讲座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引导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二、转变教学观念, 提高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当代大学生主体意识增强, 关注自身发展, 知识面广, 具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 渴望平等的思想交流, 重视知识的实际应用等, 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 展开平等的讨论,了解学生的思想活动, 从而有针对性地深化教学内容, 联系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教学。
三、贴近学生实际, 提高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教师在充分把握教材和了解大学生思想实际的基础上, 使“两课”的课堂教学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要着眼于学生成长成才的培养, 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只有紧密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 为他们解决存在的思想困惑, 才能用正确的理论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和人生,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实践表明, 大学生的许多思想问题与他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密切相关, 这就要求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做到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回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深入了解大学生存在的生活问题、就业问题、心理健康问题等。结合大学生的实际, 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用正确的思想引导大学生, 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四、加强实践环节, 提高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社会实践教学是提高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时代感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 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 围绕教学目标, 制定大纲, 规定学时, 提供必要经费。实践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例如, 邀请专家、学者到学校为学生作报告;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 把心得、体会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 组织学生参观, 可以到对口的工厂、公司参观; 参加有教育意义的公益性劳动和志愿服务;配合各种纪念日, 开展有纪念意义的校内活动等。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 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深化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提高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五、增强政治理论课考试方法的实效性
目前, 仍有部分的高职院校采取传统的考试制度。这种考试方式忽视了对学生内在素质和实践能力的考核, 不能反映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真实水平, 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很大程度上远离了教育目标的预期。思想政治课考核评价体系应改变以往陈旧、呆板、机械、单一的考核模式, 使过去单一的闭卷考试向开卷与闭卷相结合、撰写专题论文等多种形式转变。并结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各门课程的特点,采取结构评分制, 做到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的有机结合, 并把课堂讨论、专题演讲、辩论赛和实践报告、调查报告、小论文和心得体会的综合表现作为平时考核的依据。
坚持开拓创新,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和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贴近学生思想实际, 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用科学发展观引领高职教育教学的正确方向, 对于增强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改善政治理论课教学状况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关键词: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本文是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教改课题《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性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研究――以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2月17日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市场营销专业在独立学院中开设面较广,属于交叉复合型学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商管理类专业育人指南》市场营销专业篇中指出:市场营销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基本的人文素质和科学技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市场营销专业技能,具备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营销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能够在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机构从事市场调研、营销策划、广告策划、销售管理等营销业务及管理工作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立足于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和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在分析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师资力量、社会资源基础上,我们确立了基于独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人才培养体系目标和培养模式,着重探索以提升就业能力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创新,以不断推进完善专业建设和构建专业特色,培育适应现代营销环境的变化和企业需要的市场营销人才。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
1、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围绕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适合独立学院办学理念,突出“厚基础、重实践、强素质、重创新”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实践教学体系设计的总体思路围绕培养对象的就业能力,突出技能和岗位要求为目的的课程教育体系,更适应现实营销环境的变化和企业营销实践的需要。
3、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推动以课堂和教师为主的“以系统知识传授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方法,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和研究探索性学习机制,有利于提升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4、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有利于推动形成以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社会、企业、市场为大课堂的教学改革,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内平台、校际平台、企业平台,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教学创建开发多途径的实践基地,并逐步探索构建规范有效的实践教学的体系和机制。
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要积极探索应用性人才的培养规律,体现“实际、实用、实践”的原则,并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其理论教学、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在整体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中起到如下三个承接关联、相辅相成的作用:
1、通过理论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包括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搭建专业理论框架和逻辑体系,帮助学生解决What――市场营销“是什么”的问题。
2、通过案例教学的完善和改革(包括案例分析、主题讨论等形式),帮助学生解决Why―市场营销理论中“为什么”的问题。
3、通过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改革(包括实验教学、实习教学、毕业论文),帮助学生解决How to do――市场营销“怎么做”的问题。
本课题研究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以独立学院为研究对象,着重探究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建设和改革,该实践教学体系共分为四个部分,如图1所示。(图1)
1、案例教学:较常规的教学方法之一,包含已有案例教学和自有案例编撰两个方面。
2、实验教学:市场营销专业实验教学是指模拟公司运营、模拟市场营销调研项目、模拟市场营销策划活动、课外竞赛等实验教学课程环节。该体系中实验教学包含专业课程实验教学、专业实训课程和第二课堂实践三个方面。
3、实习教学:学生必须深入企业学习,以达到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目的。在本体系中,将实习教学划分为三种类型,包含参观与考察、专业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
4、专业论文:专业论文和实验教学、实习教学一样,是培养本科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为达到综合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目标,需常规性地设立学年论文环节,创新性地开展毕业论文工作。
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和应用
结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和应用推进,我们从课内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环节、专业实习与实训、课外第二课堂的拓展和毕业论文的改革几个突出的方面进行说明:
1、专业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完善。针对市场营销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开出,依据课程内容结构体系的逻辑性关系,划分为课程设计和项目模拟两类实验教学形式:
(1)课程设计实验教学,主要针对课程内容分为多个模块,不以呈现某个经营实践中的作品(如商业计划书)为逻辑主线,课程知识体系分作若干理论模块,即开展分部分项的模拟教学。根据对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内容结构的分析,可开设此类教学的课程包括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预测、销售管理等。如《市场营销学》课程的实验教学是根据《市场营销学》课程的章节体系展开,在绪论章节结束后,即可开展课程设计。包括环境分析、市场调研、竞争分析、STP战略制定、4P策略选择和总结汇报,这些分部分项的实验始终围绕学生团队选择的某个产品或某个公司展开,使得整个设计方案贯穿课程教学始终,帮助学生建立较为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并探索性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情境中。课程设计和项目实施最后通过小组演讲、汇报和答辩的形式在课堂上展开,教师及时进行提问和引导,这样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兴趣,更深入具体的行业和产品,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竞争意识加强,团队合作能力加强,获益匪浅。也实现了教学相长,推动教师不断学习和创新。
(2)项目模拟实验教学,此类教学要求该课程内容体系前后具有承接性,而且课程内容整体结构同现实经营中的某些研究、咨询项目的成果结构相似。符合以上两个要求,便可随课程开展此类项目模拟教学方式。结合本校专业课程开设情况,及对教材选择类别的研究,列举了以下可开展系统性项目模拟实验教学的课程如表1所示。(表1)
2、专业实训课程的改革。目前,我们开设的专业实训课程有两项,分别是ERP沙盘模拟实训和校园集市。
经过几个学年市场营销专业的ERP沙盘模拟实训(ERP Simulation Experience),对ERP实训大纲和指南进行了改革和完善。根据市场营销专业特点和学生特点,突出了实训中的营销功能模块,在一周的实训时间内设计了两轮模拟对抗演练,学生通过第一轮熟悉运营规则,发现问题和形成各小组的战略思路,并以此贯穿和运用实施在第二轮演练中,这样能加深学生对于企业运营的全局观、系统观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战略思维,并能有效地从游戏转变为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沙盘模拟是一种模拟经营教学形式,而校园集市则是真实的经营环境下的演练。学生在准备期撰写创业方案,经过相关评价与指导,形成校园集市创业计划书,并分组搭建校园商品市场,体验自己当摊主,根据实际情况出资进行经销或者代销,体验从采购到生产和销售的各环节,通过出售商品盈利,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的利弊和经营绩效的反思,从而将课堂学习的营销理论实践化,达到学以致用、增加课堂趣味性的作用。
3、实习教学环节的拓展。实习基地是联系学校和社会的桥梁,是培养实验室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纽带,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平台,也是培养大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为实现市场营销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我们努力利用各方资源,建立和拓展校内外实习基地。在现有的教学实习基地基础上,充分结合区域经济的发展特点,立足于学院所处的汉口北地区、阳逻港、盘龙城等新兴工业区,深入地方企业和特定行业,探索实现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差异化定位和特色优势的同时,建设一批示范性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学校在人才培训、技术咨询、科学研究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
4、第二课堂的拓展与实施。构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我们将第二课堂纳入学分制管理,以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以第二课堂的实践性、创新性教育导引第一课堂教学,形式多样,效果显著,如营销讲坛、校际交流、企业宣讲等活动。其中,鼓励指导学生以各类市场调研项目和创业计划申报院级大学生申报科技创新项目,而各级营销赛事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更成为常规性的第二课堂实践教学形式。
目前,我们指导学生参与的比赛有: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挑战赛、因纳特营销竞争策略沙盘模拟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长江商报大学生营销大赛等各级赛事。依托湖北省市场营销学会,我们参与湖北省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已届四年,与地方知名企业东风风神汽车、中国移动、周黑鸭食品有限公司联手,让学生亲临企业参观学习,深入企业市场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发现问题诊断问题,为企业制定营销策划方案。作为一种实践性与体验式的教学方式,是一种教学创新,强化学生营销知识、训练营销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营销的理论、架构以及工具,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意和自主思维,是真正能体现独立学院“应用型本科”的办学特色的一项赛事活动。
5、毕业论文的形式和选题的改革。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形式的改革与创新,包括:(1)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形式的探索,如营销策划书、创业计划案、企业方的项目策划等开始纳入到毕业论文的范畴;(2)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导向,市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减少了理论综述类论文,鼓励和指导学生将暑期实践、实验课程中的市场调研、自主实践中的创业计划,按照营销专业理论架构和逻辑思路,形成有创新点和应用价值的毕业论文。
四、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的保障
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充分整合利用校园资源和社会资源,并且需要在硬件和制度方面形成保障和支撑,其中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基础硬件条件,教师激励机制和学生考评机制作为制度保障,缺一不可。
1、开展实践性教学必须建立自己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学院应尽可能提供平台和机会,鼓励和支持学科教师进驻企业实践、调研和进行项目咨询,以提升教师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聘请知名高校实践能力强、理论水平高的教授做兼职教授,定期对教师开设讲座,提高年轻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此外,可以聘请公司、企业实践能力强的专家与青年教师共同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2、实验室是满足实践性教学中实验教学的必要条件。独立学院需结合自身专业课程设置和学院发展的阶段,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开展实践教学。目前,我院经济管理系已建立了ERP综合实验室和案例研究室。计划组建市场营销综合实验室和消费者行为研究实验室,供开展专项实验教学项目使用,亦可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在实验室中开展进行。
3、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有较多部分是需要教师在课外完成的,为使实践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教师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在核定工作量时,可增加一定的实践教学指导工作量,以支持教师的实践教学工作努力。在教师激励制度方面,学院可将教学及实践性教学的探索、改革研究建立相关激励机制,将教学工作的努力成果纳入考评体系,以保护教师的工作热情。
4、在建立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需对学生考评体系进行改革和完善,增加课程考核的手段,打破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的单一性和局限性。同时,实践教学成绩可作为学生课程成绩中的一部分,归入平时成绩范畴,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孙玺.浅析独立学院市场营销类实验与实践教学体系[J].经济研究导刊,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