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3:21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电力设施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结合个自己在长期的电力设施安装调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探讨了变电所电力设施安装调试运行机制及重要性,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变电所设备安装调试检验
0引言
现代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配电系统及负荷组成,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最庞杂的工程系统之一。蕴含了大量的高科学技术因素,需要很多的专业人才。发电厂负责完成发电任务,而各个变电站则将电力系统中的高压交流电进行的变电和配电处理。所以变电所设计和安装质量的优劣与否,直接电力系统本身的正常和安全运行,与此同时,也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财产生命安全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认真的对待变电站、所内设备的安装和调试工作,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因此,变电站、所中电力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装与调试变的越来越重要。
1电力设施安装调试要点
首先,在电力设备的安装和调试过程中,会需要大量的电力器材和电力工具以及电力材料,对这些设备的材料,必须安排人员进行专门管理。要以用途和电气性能为基础,将各种设备材料分门别类的摆放整齐,并要一一记录在案,禁止胡乱堆放的现象发生。在施工时,要更加注重施工的科学性和系统性,要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来对施工进行可惜管理。所有者就需要我们的施工现场管理人员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办事,正确运用有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对于每道工序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严格监督,坚决杜绝偷工减料和违规施工的现象发生。而且现场管理人员还需要根据现场施工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策略,切不可头脑僵化,不顾现实情况,盲目的按照施工计划来管理而导致工程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在变电所、站中电力系统的安装和调试中,有两台主变压器一般就可以满足要求了,如果负荷较大,负载比较重要的话,为了保险起见,可以尝试使用两台三绕组变压器,三绕组变压器的选择大大优于四台双绕组变压器。
2设计论证
按照现代电力系统设计要求,确定设计并优化综合自动化变电站,采用微机监控技术及微机保护,一次设备选择增强自动化程度,减少设备运行维护工作量,突出无油化,免维护型设备,选用目前较为先进的一、二次设备。要仔细审查工程,看看设计图纸的选址布局,以及建筑物的整体设计风格、结构等等,是否符合国家的规划要求和城建要求;技术上的问题要审查设计是否合理,技术是否规范,标准是否能符合国家制订的有关技术规范;除了以上需要准备审查的,还需要检查设计总图和各个结构图之间,其相关数据是否一致,是否有矛盾的地方。同时,必须由工程负责人制定出较完善、切实可行的施工及调试方案,制定出安装调试等项工作的流程图,确保施工现场的质量和安全。具体要求如下:①选择主变压器的台数、容量以及型号。②主接线电路选择。根据设计的要求,设计給出2-3个主接线线路方案以供选择。并从技术可靠性、经济合理性等方面进行综合比较,确定比较合理的主接线方案。同时,说明主接线方案的运行方式。确定无功率补偿的方式。选择主要电气设备。
3设备安装与调试
3.1准备过程。当电力设备运抵现场后,应组织有工程监理参加的甲、乙双方共同组织的现场设备开箱验收。按照订货合同仔细核对到货的名称、型号、数量,并指派专人做好记录,保管好随箱物品。
3.2设备安装。严格核对接线图防止误接线,制作保护屏上二次电缆头时要防止碰伤电缆线的绝缘层,屏蔽层接地要可靠;尽量不要捆扎在一起,最好是单根电缆打把后进行接线,以方便运行维护。安装电器后,变电箱箱、盒内脏物未清除。严格核对接线图防止误接线,制作保护屏上二次电缆头时要防止碰伤电缆线的绝缘层,屏蔽层接地要可靠;在电线管铺设时,金属管丝扣连接时其连接处和通过中间接线盒时不焊跨接钢筋,或焊接长度不够,“点焊”和焊穿管子现象严重;管口插入箱、盒内的长度不一致;钢管达不到接地接零要求;导线在穿线过程中,出现背扣或打结;现浇板内敷管集中成排成捆影响结构安全;管子通过结构伸缩缝及沉降缝不设过路箱;导线连接用劣质压线帽或不焊接。导线弯曲扭劲拉进电管,管内导线接头,导线色标混同;包扎不紧密,工序不到位;多股铜心线连接不搪锡。一些开关、排线以及二次线缆不可直接装在顶板上的吸顶灯不装圆木台。装在吊顶板上的吸顶灯不做固定框,直接用自攻螺钉固定在顶板上及需要接地的灯具罩壳不接地。在进行这些设备的安装调试时,必须严格按照出厂技术说明书进行安装调试,在安装之前要安装厂家的调试说明书进行设备电气性能的调试。
3.3设备调试。专项试验绝缘电阻测试:对于大量的遥信、遥控、遥调信息,应在电气设备投运前,结合继电保护做实际的传动试验,以确保遥信、遥测等信息接线及保护回路自动化设备等环节的正确性。保护装置和监控装置调试完成以后,应进行整体联合试验及带实际一次设备的操作试验,各信号灯指示应正确无误。保护跳闸试验:应将线路装设的所有保护及重合闸相互配合做联合试验。要求每一直接带断路器跳闸出口的继电器进行跳闸试验,以检验出口回路到断路器操作回路之间接线的正确性。
4施工管理
现代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变电所、输电线、配电系统及负荷组成,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最庞杂的工程系统之一。无论是哪类项目,安全管理都是第一位的,所谓“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电力施工行业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据不完全统计电力系统的事故发生率是所有行业中最高的之一。因此,更需要我们将安全管理放在第一位。有统计资料显示,电力系统中的各类操作事故,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操作者的技术原因,而是由于安全意识不高所造成的,由此可见,安全管理在电力系统中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而我国目前由于电力设计和安装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技术防护水平有限,安全意识更是单薄,在安全管理上更是极为欠缺。因此,这就要求我们管理人员,要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的观念,努力建立和完善事故防范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把安全隐患扼杀在摇篮中。更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以责任制度为约束,加强安全监管,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确保安全保底线”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
参考文献:
[1]张赪.变电所设计中常见问题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04).
[2]赵进奎.车间变电所变压器的选择方法[J].计量与测试技术.1999.(01).
【论文摘要】天生桥地区电网处于黔、桂、滇三省交界地,电网具有电压等级复杂、交直流混合运行、接线方式特殊等特点。是西电东送的主要出口和通道。本文根据输电线路近年来发生的外力破坏情况,对其规律及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一些有益的措施和对策。
2003年9月25日.500KV天平二线048塔因地方政府扩建新公路(隆林~者保公路)时,野蛮施工严重破坏山体原状土,导致铁塔B腿角近300m2的山体滑坡,致使输电线路被迫改塔,造成直接损失和送电损失200多万元。2007年4月23日,500KV马百线039号塔附近由于农民烧山开荒.造成线路导线对地放电,导致线路A相故障跳闸。2007年3月220KV天马一线12—18号塔连续7基接地引下线被盗等等。
近年来.外力破坏输电线路设施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影响线路的安全运行,给线路运行维护、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隐患。据统计,2004年全国平均供电可靠率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下降为99.866%.相当于我国城镇地区10KV用户的年平均停电时间为11小时43分.而7O%的停电事故都是因为外力破坏电网引起的。为了进一步将电力设施保护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有必要输电线路受外力破坏的情况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1外力破坏对输电线路的危害
1.1外力破坏的特征
外力破坏是指人们有意或无意而造成的线路故障.而大量的外力破坏是由于人们疏忽大意、蓄意或对电的知识了解不够而引起的。近年来,输电线路遭到人为过失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例如:砍伐树木、引发山火、野蛮施工、机耕作业、放炮取石、交通事故、以及小孩放风筝等等。
1.2输电线路外力破坏的危害
由于输电线路长期裸露野外,而且、面广、线长有的还处于人口密集地区,输电线路一旦遭受外力破坏.不仅仅影响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给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制约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在输电线路上轻轻一触碰即可导致整段线路的更换,若是带电线路后果更为严重:而盗走一基杆塔上的几块塔材则会导致整条线路的坍塌。甚至导致整个电网的瓦解瘫痪,后果不堪设想。输电线路的掉闸原因分为4类输电线路的掉闸原因分为4类:
第1类是由于设备本身的缺陷而引起的,即外力短路。如金具磨损导致掉线或断线、接管过热导致导线跳线烧断等。第2类是自然外力引起的,如雷击、冰雪、大风、鸟粪等;第3类是人为外力引起的.如吊车类大型作业机械碰线、灰杆拉线等设备被人为破坏等:第4类是不明原因引起的。据统计近几年由外力短路、人为外力引发的故障占全年外力破坏的71%,由此可见这两类原因是造成外力破坏事故的主要因素。
2原因分析
2.1设备被盗
近年来少数利欲熏心的犯罪分子把目标盯准了输电线路.进行疯狂盗窃,给线路的安全运行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这些犯罪分子有的盗窃停用的输电线路,有的对运行的带电线路也进行盗割。他们对电力设施进行疯狂的盗窃和破坏,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的安定团结。如2000年l2月5日~500KV贵广0071号耐张塔引流线被盗,2006年6月19日5ookV安天线在叮r接过程中发生243—248号塔之间21个间隔棒被盗,248号塔被盗塔材1O块等情况。
2.2机械碰撞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快.输电线路走廊周围的施工越来越多,全国各地大规模兴建,各种大型机械、吊车等大量分布在输电线路走廊附近。吊车等施工机械碰撞导线的事情时有发生,电网频频“受伤”。新建、改建的输电线路大量跨越房屋、树林,给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有时基建期间协调工作未做到位,造成与当地村民的矛盾未得到解决,使一些违章建筑和线下树木在投入运行前得不到拆除和处理。而新的违章建筑和新种植的树木又会不断出现,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加大了线路运行维护工作的难度。
2.3宣传力度不够.现行法律、法规不全,缺乏专业执法队伍
对《电力法》的宣传力度远远小于《森林法》、《土地法》。近年来,国家对《森林法》、《土地法》的宣传力度是很大的,执法是严格的,更重要的是林业部门有自己的公安执法队伍,使人们自觉执行《森林法》的意识不断加强。电力设施遭到破坏,很少有新闻媒体进行深层次的报道,他们对这些事件的报道没有造出声势,宣传力度不够、宣传范围不广,宣传效果不佳。方面对输电线路的反外破工作.从思想意识上重视不够,使这项工作长期处于一种似有实无的状况。
3措施及对策
3.1广泛争取各级政府的支持,加强电气知识和电力、法律、法规等的宣传
电力设施的保护工作,必须争取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依靠地方政府积极对电力设施保护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请他们想方设法帮助解决行政执法中出现的问题,避免和减少外力损坏事件的发生。加大打击力度广泛持久地宣传《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张贴《电力设施保护公告》,刷写宣传标语,竖立禁示公告牌等,有针对性地在沿线村庄、工矿企业、居民区进行经常性的深入宣传,使得电力法规家喻户晓,人人知法、懂法。3.2对电力设施保护的法律和法规进行修改。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在电力设施保护的内容中有漏洞,因而可操作性较差。建议南方电网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上述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以适应今后社会发展的需要。
3.3对保护电力设施的重要性足够重视并建立专业律师队伍
电网公司内部各级领导应对反外破工作引起高度的重视。要成立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组织体系.建立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使输电线路的反外破工作始终处于有序的状态。进一步落实运行维护人员的岗位责任制。打防结合,标本兼治”,把保护电力设施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基层,抓管理、抓防范。从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电力设施被破坏现象的发生。责任到人,分段包片,把安全风险与运行维护人员的收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4为电力设施投保.保证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
电力设施受到外力破坏,无论是自然外力或者是人为外力,不仅会给电力企业自身利益带来损害,而且有可能给广大用户带来巨大的损失。为了保证电力企业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有必要为电力设施进行投保。当电力设施由于受外力破坏,而给电力企业和用户造成的经济损失,可由保险公司承担一部分或全部。若属于人为外力侵害.电力企业还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挽回经济损失。
3.5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措施
制定群众护线管理办法,规定护线组织和人员的形式、权利、义务和待遇等,给他们颁发统一的护线证件,确定护线经济补偿办法,并定期检查评比,对做出显著成绩的护线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针对风筝等外力破坏因素,应对当地放风筝的时间、规律、人员特点进行了解,在每年的高发期前针对重点地段,按时段派人严密监视;还应成立一支监督队伍(可选用退休线路工人参与),采取蹲点守护、巡逻等方式,防止发生此类事故。
[论文关键词]电力法律 法律风险 电力体制改革
近几年,供电企业常规性法律风险日益凸现,触电人身伤害赔偿纠纷案件居高不下;供用电纠纷涉及主体众多;窃电与破坏电力设施事件对电网安全造成冲击性影响;劳动纠纷逐步外化成诉;以线树、线房、征地、电磁影响为内容的相邻关系纠纷等都给供电企业带来了经济损失、市场风险及社会舆论压力。然而,由于部分电力法律法规过于原则或者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致使在处理案件时出现司法操作瓶颈。为此,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对电力行业法律法规作出补充规定或者重新立法,以适应现实经济发展对电力行业法律法规的需求。而电力企业的法律工作者更应该加强对这方面问题地研究。
一、电力企业管理中的法律风险
由于电力行业的诸多特殊性,电力企业除了要面临其它企业常见的法律风险之外,还要面临一些其它特有的法律风险。
1.电力企业要面临其特有的法律风险具有广泛性、诱惑性、依附性、转化性、隐蔽性、动态性相对客观性等特点,一般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法律风险:一是电网规划、建设方面;二是电网运行、安全生产方面;三是电力市场、三公调度方面;四是电力营销,供电服务方面;五是经营管理方面;六是劳动用工方面;七是员工失职方面,廉洁从业方面;八是电力行政主体缺位方面。
电力企业的法律风险将会给企业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的经济损失,另外企业无形资产损失也会受到破坏,而且法律风险一旦转化为法律事件,相关责任人还要承担相应刑事责任。
2.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电力企业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可以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对于企业内部的原因,首先是电力企业中的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比较严重,对于面向市场和自主经营的认识不够成熟。其次,电力企业中的法制建设工作依然薄弱,在制度和法律审核上把关不严。再次,电力企业管理者预防法律风险和依法经营的意识不强。第四,某些管理者存在侥幸心理企图钻法律漏洞。第五,生产或工程设计不科学而在技术上出现问题。第六,监管工作疏忽、预防措施不严。外部原因主要是企业的产权、公司运营、法律关系复杂,另外,改革尚处在探索阶段,法律也在与时俱进的完善中,跟不上法律完善的脚步就有可能出现违法行为。
二、电力企业如何在管理中运用法律知识防范法律风险
目前,我国整体法律意识和企业经营环境不断健全和完善,电力企业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和风险,如何在经营管理中运用法律知识防范法律风险是摆在眼前急待思考的问题。
1.电力企业应该制定出完备的法律风险管理战略,重视法律风险评估法律风险管理战略是企业在全面的考虑到发展战略、管理能力、竞争状况、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的具有统帅性和纲领性并且要在企业内部统一执行的战略性内容。
其中包括预防性法律风险管理措施和突发法律风险事件管理预案。具体来说电力企业要在经济管理流程的设计上确保一定数量和资质的法律顾问和法务人员参与其中,并使其作用体现在公司经济管理的每一个细节。电力企业在做出重大经济经营决策的时候,要主动邀请法律专家参与,并使其对企业重大经济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系统、彻底的法律论证,最后提供一个书面的法律论证报告,让法律风险的事前评估工作成为电力企业经济活动最重要的步骤。
2.电力企业应从经营管理制度上保证企业的经营决策内部规章制度在国家的法律范围内制定。电力企业要根据国家最新完善出台的《公司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物权法》、《反垄断法》等完善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坚持合法经营、合法管理,发现规章制度方面的漏洞要及时处理,使企业在正常的轨道上不断坚持可持续发展。特别是对于企业经济管理方面的规定要做到具体细致、考虑周全,比如合同管理、诉讼管理、招投标管理等,对于它们的操作流程和执行方式的规定都要确保全面到位。这样可以使企业在内部和外部都受到法律制度的严格规范和制约。总得来说,要建立以事前防范为主、避免事后补救、严密监控过程的内部规章制度。
3.电力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要及时建立和不断完善。电力企业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并且要与现代企业制度、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合理的结合起来,把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当作企业内部经济管理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使企业经济管理体系没有法律缺陷和漏洞。企业法律相关内容的费用支出要做出明确的财务预算,从资金上积极支持法律风险控制的健康发展。在日常管理中要严格建立企业主要领导负责制,使其与企业法律顾问、法律事务部门相联系,共同参与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监督和完善工作。
三、涉电案件处理中遇到的法律问题
(一)法律制定方面
比如《电力法》第71条仅笼统地规定了对窃电行为的处理,并没有对窃电行为、时间、电量计算、窃电证据的收集与采信等作出具体规定,《湖南省电力设施保护和供用电秩序维护条例》虽然做了一些具体规定,但在处理上述问题时,往往以地方规章或行政法规效力低为由或者证据不足拒绝使用上述法规,使窃电者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惩处。
(二)涉电案件执法方面
由于办案经费、机构和人员配备等原因,导致大量涉电案件得不到有效处理,电力设施保护区的大量违法行为没有得到有效制止,在电力法中电力主管部门没有明确,有利益时都是主管,无利益时互相推诿。电力企业又无权依法采取强制措施,导致电网安全隐患和触电事故增多。
司法实践中,由于涉电案件相关规定较为原则和不完善,致使各地司法机关在审判涉电案件适用法律方面缺乏可供遵循的依据和标准,影响公正审判和公正司法。
(三)窃电案件方面
司法机关对窃电时间、窃电量的计算,对供电企业收集的窃电证据是否予以采信等方面认识不统一,使公诉立案和判决均受到影响。如按窃电民事违约,其证据齐全,完全可以追究民事责任。但公安机关因窃电量不好认定迟迟不移送检察机关立案,检察机关不予立案,使窃电者既得不到刑事制裁,也得不到民事责任追究。
(四)破坏电力设施设备案件方面
《刑法》第118条、第119条的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如破坏电力设备罪的电力设备的范围是什么?“严重情节”包括哪些情形等不明确。
(五)触电案件方面
一是随着城农网改造的完成,供电区域的扩大,供电企业所涉及的触电人身损害案件将会增加。从目前触电案件的处理看,尽管最高人民法院于2001出台了《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但该解释仅对高压触电的处理作出了规定,且规定得过于原则,缺乏触电事故责任认定规定,这种状况已不能很好地适应司法实践中处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的需要,致使类似案件在不同法院审判结果大相径庭。二是农电改革的有关具体政策措施不配套,所涉及各类业务非常专业,各级法院对农电体制各时期的相关政策又缺乏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导致农电工和债权债务纠纷案件在各地法院审判结果不统一。现行电力法律法规亟需补充司法解释《电力法》作为电力行业的基本法律规范,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还有赖于更为具体的、可供操作的法规和解释。《电力法》具体法律规范和解释包括两方面:一是行政机关制定较为具体的行为规范,从我国现行的电力法律体系看,有关行政机关已制定了包括《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电力设施保护条例》等在内的一批法规和规章。二是司法机关对适用电力法律作出具体的司法解释,便于适用法律争议案件的处理。但到目前为止,仅有少量的司法解释对电力法律适用作出规范,这种现状已不能满足处理日益增多的电力案件适用法律争议的需要。从现行电力法律体系上看。电力法律与其他法律部门之间的相关规定存在冲突,电力法律体系内部有的规定也有存在矛盾和冲突的地方。为此,有权机关对冲突的地方作出协调或解释,便于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论文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我国电网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情况进行了概述,分析了这些一般电网事故产生的原因及特点,同时对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电网事故具有停电范围大、影响面广,甚至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灾难性影响的显著特征。因此,长期以来电网经营企业一直把防范电网事故,特别是防止大面积停电和电网瓦解事故,作为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全国各地电网的一般电网事故发生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降低和减少,极大地影响了电网的运行和地区经济的正常发展。为了探求事故的规律和特点,采取防范措施,有效地遏制和减少一般电网事故,避免发生重大及以上电网事故,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可靠供电,在此笔者对近年来发生的一般电网事故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自己关于减少一般事故发生的一点意见和对策。
1、近年来一般电网事故类型分析
1.1、按原因分类:从发生电网事故的原因来看,引发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有:继电保护、恶劣天气、外力破坏、误操作、质量不良、人员责任及其他原因。
1.2、按责任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责任分类可分为:自然灾害、制造质量、外力破坏、运行人员、施工设计、人员责任和其他。据统计,自然灾害(雷击、雾闪、覆冰舞动等)、人员责任(运行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外力破坏和制造质量依次是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责任原因。
1.3、按技术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技术分类则可分为:继电保护、雷击、接地短路、恶性误操作、误碰误动、设备故障和其他。其中,接地短路(外力破坏、对地放电)、继电保护(保护误动、保护拒动、二次回路故障等)和雷击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技术原因。
1.4、按设备分类:一般电网事故按设备分类一般可分为:输电线路、继电保护、其他电器、开关、刀闸、组合电器等。实践表明,输电线路、继电保护依次是造成电网事故的主要设备原因。
2、电网一般事故的特点
通过多年来对一般电网事故的成因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结合笔者所在的从南方电网的实际,认为一般电网事故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2.1、人员责任居高不下:例如,2001年至2003年间,整个华中电网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由于人员责任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53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35.57%。统计分析表明,在人员责任中,以运行人员、继保人员、检修人员的责任最为突出,是人员责任的主体。其中,属运行人员责任的一般电网事故共27次,包括误操作9次恶性误操作,3次一般误操作,占全部人员责任的50%。
2.2、抗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外部运行环境日趋恶化:据统计,在2001年至2003南方电网的149次一般电网事故中,因输电线路故障造成的一般电网事故共70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46.98%,是构成一般电网事故的首要因素。对70次线路故障按技术分类,由于自然灾害(恶劣天气、雷击、污闪、雾闪等)引发的线路故障共30次,占线路故障的42.86%;由于外力破坏造成的输电线路外力短路共21次,占线路故障的30%;由于维护处理不当(维护不当、处理不当、树障、巡视不到位等)造成的故障共11次,占线路故障的16%。线路故障按电压等级分布,220kV线路15次,占21.4%;110kV线路52次,占74.28%;35kV及以下线路3次,占4.28%。
2.3、电网结构薄弱,事故影响面大:长期以来,由于受“重发轻供”的影响,一些电网的电网建设一直相对滞后,电网结构薄弱,不能满足相关安全准则的要求;220kV及以下系统,特别是110kV系统中单电源供电或单回联络线供电方式较多,致使在1条线路或1个变电站故障时造成多个变电站失压。
2.4、继电保护问题突出:据统计,在2001—2003年南方电网一般电网事故中,按技术分类属继电保护因素的共39次,占全部一般电网事故的26.17%,是造成或扩大为电网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由继电保护技术分类可以看出,保护误动、误碰误动、保护拒动和二次回路故障是造成或扩大成电网事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39次继电保护技术分类中,保护误动共19次,占48%,居各类技术原因之首;其次是误碰误动共8次,占21%。对39次继电保护问题进行责任分析,由于制造质量不佳共15次,占38%;继保人员6次,占15.3%;其他人员责任(运行、试验、检修、调试、管理等)共11次,占28.2%。继保人员和其他人员责任两者合计共17次,占43.59%。可见,保护误(拒)动和人员责任是继电保护造成或扩大一般电网事故的主要原因。
3、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一般电网事故,应该说我们各电力部门、单位都一直在努力改善。笔者认为,构成一般电网事故原因往往都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或管理问题。因此,要遏制和减少电网事故我认为必须是多管齐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发改委、电监会、国家电网公司关于电力安全生产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要求。在学习贯彻落实中进一步提高对电网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各项安全技术措施。针对一般电网事故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克服疏于管理、安全隐患未及时消除、反事故措施执行不力和人员责任心不强等问题,从组织上、制度上、管理上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3.2、加强输变电设备运行管理,针对一般电网事故的特点和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加强运行维护,积极开展专项治理。(1)重点做好220kV及以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防雷、防污闪工作,加强输电线路巡视检查、定期清扫、零值检测、接地电阻摇测和地网检查等工作。对雷害事故较多的线路易击段和污秽严重的重污区应开展专项综合治理,提高输电线路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线路跳闸率。(2)根据季节特点,严密关注线路走廊的变化,加强线路“特巡”工作,防止树竹放电和大面积山火造成输电线路跳闸。(3)加强变电设备管理,重点做好变压器类设备的技术监督工作。对变电站、升压站的电气设备在加强电气性能检测的同时,还应做好其机械性能的检查。特别是对运行年久的刀闸及其引线接头要运用红外测温或无损探伤技术检查接触状况和机械强度;对管母开展变形观测;对支柱瓷瓶运用超声波探伤技术检测机械强度;对接地网根据运行时间和土壤情况,开挖检查地网腐蚀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缺陷。(4)针对近年来电力设施外力破坏事件不断上升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强化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公安部门做好电力设施的保护宣传、打击盗窃和破坏电力设施的工作。充分发挥业余护线员的作用,建立群防群护的联防机制。及时掌握临近电力设施或线下施工作业情况,向施工作业单位通报有关安全要求,增设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加强作业监护,防止施工碰线、车辆撞杆等外力破坏。
3.3、加大电网建设和改造资金投入,优化完善电网结构,加快电网结构调整,提高电网技术装备水平。电网建设和电网结构调整受资金、通道与站所资源、建设周期以及投入产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短期内不可能见成效。因此,当前应加快单电源供电的110kV及以上变电站的改造,且认真做好其供电线路的运行维护,重点做好线路的防雷、防污闪工作,降低线路的跳闸率;同时,应做好变电站的下一电压等级侧运行方式的管理,安排备用电源,并安装自投装置,以防止供电线路故障时变电站全站失压。
3.4、加强继电保护的运行管理和技术监督。(1)加强继电保护装置入网管理、整定计算管理和运行维护工作,把继电保护“五查”工作作为强化继电保护管理和技术监督的常态机制。(2)严格执行二次设备与装置的定期检验、检测、试验标准,重点做好母差、主变、失灵等重要保护的检验工作,严格质量验收标准;重视二次回路管理;严格整组试验和带负荷检查等项目的检验,确保回路接线正确,装置动作可靠,防止一次设备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拒动和误动,扩大事故。(3)提高继电保护专业人员的技术素质,严防继电保护人员“三误”事故发生。
3.5、加强运行管理,严格执行“两票三制”,强化操作中的唱票复诵、核对、监护等过程管理。制定防范违章解锁、带地线合闸、误碰压板、误接线、误整定等电气误操作和误调度事故的措施,并严格执行与考核,杜绝误操作事故。
3.6、加强职工教育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岗位技能、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职工教育应面向生产实际,注重职工的岗位技能、异常情况分析判断和缺陷发展的预见评估等综合能力的培训。要通过实施标准化作业、规范职工的作业程序和作业行为,控制和减少生产作业的随意性、盲目性,杜绝人员责任事故。
结语
电网一般事故的预防和有效遏制对于保证电网正常运行,确保网内各地区生产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电网经营企业应对此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一般电网事故的预防和处理。
参考文献:
[1]、肖红,绵竹地区电网事故分析及四川电网变压器中性点保护[J],四川电力技术,2005/06
【关键词】目标检测;HOG特征;Gabor特征
引言
在很多变电站等一些重要的电力场所,为了防止挖掘机等重型设备施工时对地下浅层的电缆等电力设施造成破坏,需要对这些电力设施进行重点保护。如何采用基于视频智能分析的方式对一些重要场所的地下线缆等电力设施进行保护是近期一个比较热门的研究方向。从目前的国内外的研究来看,采用视频智能分析的方式对视频中的可疑目标(如挖掘机等大型设备)进行检测、报警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
在机器视觉领域,为了实现视频中的目标进行检测,比较流行的方法是采用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 HOG) [1]特征结合SVM分类进行目标检测。HOG特征是一种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中用来进行物体检测的特征描述子,它通过计算和统计图像局部区域的梯度方向直方图来构成特征。值得一提的是,HOG+SVM[2] [3]进行行人检测的算法是法国研究员Dalal在2005的CVPR上提出的,如今虽然还有很多行人检测算法不断提出,但很多都是在HOG+SVM的框架进行改进的。
美国Raamac Lab实验室在面向工地施工可视化技术和智能视频检测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开发了一款专门用于工地上挖掘机和施工人员检测的设备,能够对施工现场的挖掘机设备进行检测和管理。在他们公开发表的文献[4] [5] [6]中,他们提出采用了HOG+C(HSV颜色空间)以及线性SVM训练的方法用于挖掘机检测。算法检测流程如下图所示:
图 1 应用场景
图 2 HOG+C算法检测流程
算法的主要思想就是利用HOG特征表达出挖掘机等目标的外形,利用HSV(H色调、S饱和度、V亮度)颜色空间中的HS分量,表达目标的颜色特性。两种特征共同组成HOG+C(表示color颜色)特征向量,加入到线性SVM中训练。然后利用窗口滑动的方式,遍历整幅图像,利用支持向量预测窗口中是否含有目标,最后将检测到的关联窗口进行合并成一个目标窗口。挖掘机的HOG特征和HSV颜色特征如下图所示:
图 3 挖掘机的HOG特征
图 4 hue和saturation通道图像
实验证明该方法对于特定颜色(比如黄色)的挖掘机,HOG+C的特征能够较好地描述挖掘机的特征,因而对于特定颜色的挖掘机能够得到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但是由于实际场景中,挖掘机的颜色不确定,而且由于工作过程中泥土灰尘等附在挖掘机的车身上以及不同视频采集设备导致的颜色偏差都大大影响了该方法的检测效果。
本文为了克服现有挖掘机检测技术的不足,以适应复杂场景中不同颜色的挖掘机,我们舍弃了颜色特征,采用HOG特征和Gabor[7] [8]特征相融合的方式,同时利用线性SVM进行训练、检测。HOG特征和Gabor特征相融合的方式利用了图像边缘的多种属性,如边缘的方向特性、结构特性,属于多特征融合方法,因而能更准确地描述挖掘机的统计特征,同时由于本文在计算时能够采用积分图等技术提高计算速度,所以说能够很好地平衡检测精度与检测速度。
1 HOG特征
1.1 HOG特征的特性
HOG特征描述器最重要的思想是:在一副图像中,局部目标的表象和形状(apperance and shape)能够被梯度或者边缘的方向密度分布很好地描述。与其他特征描述方法相比,HOG描述器有很多优点。首先,由于HOG计算是在图像的局部胞元(cell)上操作,所以它对图像几何(geometric)和光学的(photometric)形变都能够保持很好的不变性,这两种形变只会出现在更大的空间领域上。其次,作者通过实验发现,在粗的空域抽样(coarse spatial sampling)、精细的方向抽样(fine orientation sampling)以及较强的局部光学归一化(strong local photometric normalization)等条件下,只要行人大体上能够保持直立的姿势,就容许行人有一些细微的肢体动作,这些细微的动作可以被忽略而不影响检测效果。HOG特征可以用于图像中的行人检测[9] [10]、常见动物检测以及汽车、公交车、自行车、摩托车等常见车辆检测。
1.2 HOG特征计算方法
HOG特征描述是由一系列的胞元(cell),块(block)、块滑动量(stride)窗口(window)、和梯度方向数(nbins)组成的。
(1)cellsize:
cell是最小组成单元,通常由n x n个像素组成。如下图所示:
图 5 cellsize
(2)nbins:
每一个cell的梯度按照方向分为nbins组,方向具有有向(360°)和无向(180°)。一般采用的nbins = 9的分组方式,每组角度范围为20°。如下图所示:
图 6 nbins
(3)blocksize:
m x m 个cell组成了一个block。如2 x 2的4个cell组成一个block。每个block通过滑动块的方式,遍历整个HOG窗口,而滑动的增量由stridesize指定,如下所示:
图7 blocksize和stridesize
(4)winsize:
HOG特征对待检测图像通过多尺度缩放的金字塔方式检测,被检测目标的窗口大小应该大于等于HOG特征的检测窗口。一个HOG特征窗口包含了x个block。如下所示:
图8 winSize
1.3 HOG特征计算流程
HOG特征计算流程如下:
图9 HOG特征计算流程
2 Gabor特征
2.1 Gabor变换
窗口傅里叶变换:在傅里叶变换中加入一个窗函数,对信号进行加窗处理,给出信号的谱的时-频信息,通过窗函数来实现信号的时频分析;
Gabor变换(WFT):
WFT数学形式:(1)
其中 为窗函数(可以取Gauss函数)。
时频分析:
时域局部化:它通过引进的时窗函数 ,使时域信号 在 附近被局部化为 。
时频域:
分析了信号 在t=b附近的频率特性。
粗略地看,WFT是在 附近的时间窗中观察时域信号 ;同时,在 附近的频率窗中观察频域信号 。
图10 时窗函数的时域局部化表现图
2.2 2D-Gabor函数
二维Gabor滤波器[11] [12] [13] 是一个带通滤波器,可定义为一个用Gauss函数调制的复指函数
2D-Gabor函数可以获得时频联合测不准原理下限值,即2D-Gabor滤波器可以最大限度地获得空域和频域的联合分辨率。
二维Gabor函数:
(2)
其中
(3)
, :空间域像素的位置;
, :空间频域中滤波器径向中心频率的两个分量,决定滤波器在频域的中心位置;
:Gabor小波的方向,控制滤波器的方向;
、 :Gauss函数沿两个坐标轴的标准方差;
:直流补偿,减小光照的影响;
由式(2)看出,二维Gabor滤波器[14] [15]实际上是时域中的两个函数相乘,一个为Gauss函数,一个为复指函数。由“频域卷积定理”可知,通过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中的Gabor滤波器也是一个Gauss函数的形式。当在时频域中对频域窗口尺寸和方向进行采样时,即可获得不同尺度和方向的Gabor滤波器。确定滤波器后,将图像经过滤波器,获得的输出响应。即将图像信号与Gabor函数进行卷积,卷积的结果,便是所提取的Gabor特征。
滤波卷积:
其中: :表示图像信号; :Gabor滤波函数; :响应特征;
显然,Gabor特征是一个复值响应。根据实部和虚部的不同选取方法,Gabor特征可分为奇特征(实部)、偶特征(虚部)、幅值特征(幅值)。
3 HOG和Gabor特征的融合
图11 HOG特征提取
如上图所示,假设以64x128的窗口(WINDOW)为例,可以在每个CELL上面提取9个方向的特征,这样每个BLOCK就有36个特征,如果每个BLOCK以8x8为步长进行滑动,整个窗口就会生成一个3780维的HOG特征。
对于Gabor特征,首先需要对原始图像进行傅立叶变换,得到各种不同尺度和方向的空域Gabor算子,然后计算空域Gabor算子的傅立叶变换已得到频域的Gabor算子,通过跟频域的Gabor算子进行卷积可以得到频域滤波结果,最后,对频域滤波结果进行反傅立叶变换就可以得到空间域的滤波结果。这样,在空域滤波的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提取我们所需要的Gabor特征。
图12 Gabor特征提取
分别提取HOG和Gabor特征之后,我们就可以将这2种特征融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更高维度的特征,从后面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HOG和Gabor特征相融合的方式能够训练出更好的挖掘机模型,从而更好地实现挖掘机的检测。
4 仿真实验与测试结果
如下图所示,为了实现挖掘机检测我们收集了正负样本各10000万个并提取其HOG特征和Gabor特征,然后采用LIBSVM对正负样本的特征进行训练。经过第一轮训练之后再将误报的区域加入到负样本中进行迭代训练,经过几次迭代训练之后,分类器模型趋于稳定,这样就可以采用训练好的分类器模型在视频或者图片中对挖掘机进行检测。
图13 挖掘机正样本
图14 工作场景负样本
HOG特征检测流程如下,我们可以对待测图像进行不同尺度的缩放,然后采用滑动窗口的方式在图像中遍历所有窗口,当检测到窗口中有目标出现时,就可以发送报警信息。
图14 基于HOG和Gabor特征相融合的检测流程
如下图所示,我们采用训练好的挖掘机分类模型可以很好地实现挖掘机的检测、报警,相关人员收到报警信息时能够及时对警情进行处理,这样能够较好地实现地下电缆的保护。
图15 挖掘机检测结果
为了更好地测试算法的性能,我们在I7处理器,WIN7系统下面用C++代码实现了文献2中提出的算法,通过测试大量的图片得到下表所示的试验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我们提出的HOG+Gabor的方案平均检测率可以达到84.6%,误报率可以控制在15.2%左右,性能优于文献2中提出的方法。
表 1 挖掘机检测算法对比测试结果
算法方案 平均检测率 平均误报率
HOG+C 81.7% 20.3%
HOG+Gabor 84.6% 15.2%
5 结束语
实验表明采用基于HOG和GABOR特征相结合的方式,能够较好地对视频中的挖掘机等大型机械进行检测。所以,在电力系统等具体应用中可以考虑在监控场景中设置检测区域,当设定的检测区域中出现挖掘机或其他可疑的大型机械时,系统会自动检测出场景中的挖掘机并发出报警信息,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报警信息对警情进行及时处理,从而能够更好地对监控区域内的地下线缆进行保护。
参考文献:
[1]N. Dalal and B. Triggs. 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 for human detection. Conference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CVPR), 2005.
[2]Navneet Dalal and Bill Triggs. 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 for Human Detection[J]. Proc. IEEE Conf. on Computer Vision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vol. 2, 2005: 886-893.
[3]Dalal N. Finding People in Images and Videos[D]. Grenoble, France: The 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Research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Control, 2006: 10-25.
[4]Milad Memarzadeh. Mani Golparvar-Fard. Juan Carlos Niebles. Automated 2D detection of construction equipment and workers from site video streams using 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 and colors. Automation in Construction.2012.11.4.
[5]M. Memarzadeh, A. Heydarian, A. Heydarian, J. C. Niebles. Real- time and Automated Recognition and 2D Tracking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and Equipment from Site Video Streams. Computer in civlil engineering.2012.11.
[6]Man-Woo Park, Evangelos Palinginis, Ioannis Brilakis.Detection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Video Frames for Automatic Initialization of Vision Trackers.ASCE2012.
[7]H. Shin, S. D. Kim, and H. C. Choi, Generalized elastic graph matching for face recognition, PR letters, vol. 28, no. 9, 2007.
[8]Fogel, I.; Sagi, D. (1989). "Gabor filters as texture discriminator". Biological Cybernetics 61(2). doi:10.1007/BF00204594. ISSN 0340- 1200.
[9]刘超.基于HOG特征和运动信息的视频行人检测算法研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2008.
[10]孙昀,刘富强,李志鹏.基于空间梯度直方图的行人检测算法.中国图象图形学报.同济大学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与多媒体实验室,2008.
[11]张俭鸽,王世卿,盛光磊.基于小波和DFB-PCA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J].自动化学报,2007,23(2-1):253-255.
[12]曹林,王东峰,刘小军,邹谋炎.基于二维Gabor小波的人脸识别算法[J].电子学报,2006,28(3)490-494.
[13]刘贵喜,杨万海.基于小波分解的图像融和方法及性能评价[J].自动化学报,2002,28(6):927-934.
[14]周嫔,马少平,苏中.多分类器合成方法综献[J].自动化学报,2000,28(1):122-124 [14]庄哲民,张阿妞,李芬兰.基于优化的LDA算法人脸识别研究[J].中国图像图形学报,2007,29(9):2047-2049.
【关键词】智能电网 P2P 均衡网络
一、引言
智能电网基于发电和用户两端的智能互动,实现其统筹分布式能源提供和能源负荷的均衡,这给信息与通信技术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对信息与通信技术提出了更高效操控的需求[1-3]。此外智能电网要求对实时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对突发事件及时的回应和控制[2,3]。因此分层分区综合的统筹、稳定的控制以及快速协调的控制调度中心是核心的需要。
P2P技术是典型的分布式网络,实现方式灵活多样,部署成本低,长期以来其分布式的特点使其安全问题突出,近年来,其安全方面的短板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渐发展完善。本文对基于P2P网络的智能电网模型进行了可靠性、鲁棒性、可控性、可扩展性以及可用性等方面的适用性的分析。
二、适用于智能电网的P2P网络结构
在智能电网中,电力的生产、存储和用户会在特定的控制下共同工作,在分布式智能电力系统中,如何协调分布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发电设备(风力涡轮机、太阳能光伏)及用户,实现分布式设备的统一控制是重要的问题。
在这种背景下,IED(智能电子设备)之间的连接是与通信网络拓扑是相关联的,但由于分布式发电设备和用户的工作状态是随时变化的,设备间及与用户间的互相通信会随着时间改变,所以逻辑通信拓扑结构是随时在改变的,统筹和管理这样的电网系统需要有针对性的信息设施和技术。P2P网络方式,因其固有的容错性(无单点故障)、扩展性和在基础设施中节点可随时加入或者离开的自动化管理,可以适应这种集中和分层式系统。
因此以Napster、BT、e-Mule为代表的这种拥有辅助服务器的P2P文件共享应用系统能够很好的适用于智能电网中,其服务器功能可由智能电网中的监控调度中心实现,在负责区域内更好的统筹管理整个电网,这样的系统由服务器、客户端组成,如图1所示。
分布式智能电网的动态特性以及电网控制器地理上分布的特性使得应用P2P网络成为可能。我们就可靠性、鲁棒性、可控性、可扩展性、可用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对P2P文件共享应用系统应用于智能电网进行分析。
可靠性:P2P是一个分布式系统,单点故障完全不影响整个系统的运行。而且一个的故障不会影响到系统的性能而且可以不留影响地从网络中移除,剩下的可以通信和控制系统。
鲁棒性:P2P节点是分布式的、对等的,这提高了鲁棒性。由于一样的逻辑功能以及地理上分散的特性,电网中的自动控制器()扮演着P2P网络中的节点,没有哪个(节点)比其他的更重要。
可控性:由控制调度中心扮演的服务器能迅速的了解区域的所有在线工作的电力设施的状态,可以全面地统计数据、管理设备以及分配电力,突出了宏观的统筹调控能力。
可扩展性:P2P具有“与生俱来”的可扩展性,节点可以自由的加入与退出,加入节点越多,P2P服务能力越强。P2P文件共享应用系统足以胜任这样的功能。
可用性:在P2P文件共享应用系统中,服务器能够辅助节点的加入与退出,即使系统是在一个一直变化的状态下也能保证系统的正常流畅的运行。这个特性在电网系统别重要,它保证了总是可用的,即使在更新状态下也是可用的。
安全性:从安全方面考虑,P2P网络不是很好。现有的P2P文件共享应用系统是匿名的,此外服务器也没有记录日志等可供回溯、查询的功能,所以P2P的安全环境并不尽如人意。
总的来说,从可靠性、鲁棒性、可控性、可扩展性以及可用性等方面考虑,P2P文件共享应用系统是一个适合智能电网的系统,但是从安全性考虑,仍需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改进和加强其安全能力。
三、结论
本文分析了基于P2P文件共享应用系统的智能电网模型,其在可靠性、鲁棒性、可控性、可扩展性以及可用性等方面是适用的,而安全性方面还有欠缺,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 G. Deconinck, W. Labeeuw et al., “Communication Overlays and Agents for Dependable Smart Power Grid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rids Critical Infrastructure. Beijing, China, 2010, pp. 1-7.
关键词:高压输变电 运行维护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steps to speed up, our country the size of the power grid in expanded rapidly, when disadvantage lead to line fault will affect the entire network safety running, so must be prepared to the operation of the high pressure transmission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work.
Keywords: high voltage power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 O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输变电工程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变电工程施工、调试,电网运行维护,而如何保证输变电工程的质量,文章结合了作者对输变电运行管理经验,对其相关方面问题进行了探讨。
1.我国高压输变电技术的发展动态
1.1新型材料应用的发展
在电力设备高电压大容量化的同时,设备的可靠性方面也取得了瞩目成就,从表1中可看出材料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断路器、隔离开关、电缆、绝缘子和套管的绝缘材料一般由 气体、树脂和合成材料代替了传统的空气绝缘、充油介质或陶瓷材料。合成材料如聚乙烯、聚丙烯作为电缆的绝缘材料在电力系统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表1.先进电力设备技术的发展及其材料变化趋势
近年来出现的高压发电机有利于合成绝缘材料的发展。新型材料合成绝缘子的出现,打破了陶瓷绝缘子百年多的垄断地位。从表1可看出,由于在防火、生产和安装上的优越性,有机合成材料在套管上的应用受到重视,并有最终取代
油绝缘材料的趋势。
1.2输变电技术发展趋势
1.2.1直流高压输电技术
直流输电能高效率、长距离和大容量输送电能,材料技术的进步使它摆脱了电力工业发展初期因设备绝缘问题受冷落的局面而倍受青睐。
1.2.2城市大容量高压输变电技术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发展,城市用电量的迅猛增大促进了城市大容量输变电技术的发展。日本交链聚乙烯电缆在1965年用于22、66 kV 等级的线路,1975年用于154 kV等级的线路,1989年南池上线作为世界上首条275 kV长距离线路开始在城市中心运行。由此也促进了高压交链聚乙烯电缆的迅猛发展,也影响着我国输变电技术的发展。
2.输变电设备的状态检修
状态检修是利用先进的状态检测技术、可靠性评价及寿命预测技术识别故障
的早期征兆,对故障的部位、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做出判断,并根据分析诊断结
确定最佳检修时间和检修项目的一种预知检修管理模式…。从理论上讲它是比
计划检修层次更高、针对性更强的检修体制。一般来说围绕状态检修所研究的问题和工作目标进行的系统分析和决策工作主要有以下几项步骤:
①故障分类。根据故障发展过程,故障可以分为功能故障和潜在故障:按照故障发生后的可见性又可以将功能性故障分为明显功能故障和隐蔽故障;按照故障后果的严重程度还可以将故障分为隐蔽性故障后果、安全和环境性后果、使用性后果、和非使用性后果。
②定义系统边界。系统边界的划分对电网设备而言主要遵循按设备的功能和特点划分、尽可能与检修管理系统划分一致和按停电影响的逻辑关系划分等原则进行。
③确定研究的系统。系统划分和选择是进行决策和编制状态检修计划首先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它涉及到资料、图纸、系统运行和检修的历史信数据以及同类设备的缺陷故障等诸多信息的收集与分析。
④编制系统说明和功能框图,对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各项功能以及环境的关系进行详细的描述,理清思路。
⑤失效模式与故障后果分析。这是状态检修中重要的技术过程,通过分析可以确定使功能发生故障的部件名称、故障模式、原因及后果、危险度以及检测成功的方法与难度等。
⑥系统功能和功能故障进行描述。这是对系统的各项功能以及功能故障进行准确定义,以便对系统的故障进行有效的判断与识别。
⑦检修方式选择。在故障模式与后果确定后就要针对性地选择最有效的检修方法,所选择的方法不仅可行,而且应当与其它检修方法相比技术经济性最优、效果最好。针对故障分类一般按照以下方式选择维修策略:对于潜在故障和隐蔽性故障采用预测维修或者周期性预防维修;对于安全及环境性故障必须进行预防
维修,如果预防维修不能满足要求,即不能将故障危害降低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必须重新设计或改变工艺流程;对于使用性后果故障,可以根据经济性选择预防
性、预测性或者事后维修;对于非使用性故障,虽然它是明显的功能故障,但由
于不涉及安全,一般采用事后维修或者结合其它检修需求进行维修。
3.电力电缆的状态检测及早期状况检测
电力输电和配电的多重任务需要在电力电缆的应用和维护方面有丰富的知识。由于电力电缆的技术提高和出于对环境保护的需要,特别是在城市地区。在各种的压力和绝缘老化效应情况下,电缆的绝缘破坏也随之增加,并对电力供应企业构成一个紧张问题。
3.1电缆的应力分析
(1)电气应力。包括运行和暂态电压下的电气应力。
(2)机械应力。因变形、拉伸以及其他由于各种电路的电流产生应力。
(3)热应力。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温度应力。
(4)化学应力。湿度和污染造成对绝缘材料的化学反应而产生的应力。
3.2电缆运用前的测试
(1)测量导体电阻并转换成20。C的值。
(2)根据不破坏绝缘的标准进行高压交流试验。
(3)在不破坏绝缘下进行冲击耐压试验(对于某些类型和电压等级的电缆)。
(4)在电源频率,温度高于20。C以上,进行介质损耗因数/电压测试(DDF)。如果温度低于20。C,结果应通过适当的绝缘曲线校正到20。C。
(5)在一定电压下的局部放电试验(对于某些类型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当指出,通常DDF会随着电压的增加而增大,DDF电压曲线的梯度对于绝缘劣化、湿度和电缆的 表面污染是个有益的值。因此,标准要求:对于17/33kV浸渍纸绝缘电缆,在DDF介于o.5~1.25E0及介于1・25~2.o E0时,它们分别不超过0.002和0.004。最高DDF在0.5E0时不应超过0.003。
3.3电缆寿命缩短原因
(1)绝缘期间挤压或铸造工艺形成气泡。
(2)绝缘材料的污染
(3)导体绝缘屏蔽不良或绝缘与电缆绝缘屏蔽面不完善。
(4)水分渗入绝缘材料。
3.4电缆的在线状态检测技术
(1)局部放电检测和定位。
(2)在线温度监测。
(3)油试验,如纸的溶解气体分析/油绝缘电缆。
4.输变电线路运行的维护
(1)覆冰中的运行和维护
防止输变电线路覆冰灾害的重要方法是在设计阶段采取有效措施,尽量避免横跨垭口、风道、湖泊和水库这些容易覆冰的地段,翻越山岭时应避免大高差、 大档距,转角点架不要设在开阔的山脊上,以减少覆冰的概率和覆冰的程度;同时在覆冰季节前应对线路做全面检查,消除设备缺陷,做好防备工作;覆冰季节中,要加强巡视和观测,特别是对覆冰地段塔杆的运行状况要严格检查,对耐张杆各侧的拉线进行调整,确保杆受力均匀。
(2) 雷击中的运行和维护
从线路地理环境来看,部分地区上壤电阻率高,塔杆接地电阻偏大,容易引起跳闸:山区的线路因为存在山坡倾角使导线暴露的弧面增大,从而易遭受雷电绕击。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有很多,包括安装避雷线、安装线路避雷器、提高线路绝缘水平、架设祸合地线、同塔多回线路的不平衡绝缘以及改善杆塔接地装置冲击特性等。对于已5 0 0 k V的高压输变电线路,最有效的防雷措施是安装线路避雷器,线路避雷器与绝缘子连接雷击时,一部分雷电流通过避雷器流入相导线,导致相导线的电位升高从而使绝缘子两端的电位降低,避免闪络。
(3)加强输电线路日常维护工作
线路巡线员在巡视高压输电线路时仔细观察电力线路可能存在的问题:如拉线位置,钢线卡螺栓的松紧,拉线的检查,导线绝缘子的完好,线路通道内树木的生长高度等,这样也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 避免倒塔、 倒杆及断线事故的发生。
(4)外力破坏中的运行和维护
外力破坏电力线路引起的故障越来越多,一方面,需要政府执法部门的密切配合,加大处罚力度,依法保护电力设施的安全,惩蓄意破坏分子:另一方面, 增强宣传力度,向沿线居民言传《电力法》和《电力设施保护条例》 ,使农民自觉维护电力线路器材。
结语: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迅猛发展,高压输变电网络必然遍布各地,目前,各种各样的监控和诊断技术已经被用于输变电工程中的运行管理中,这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先进技术及经验。
参考文献:
[1] 宋伟光,周建平。绍兴电力局变电设备状态检修和效果分析。2007年全国
输变电设备状态检修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2007。
[2 陈春鹰等。河北南部电网实施优化检修的原则。2007年全国输变电设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