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高考培训总结

高考培训总结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3: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高考培训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高考培训总结

篇(1)

关键词:高考美术;美术培训;美术教育

教育质量和教育均衡是教育界的两大话题。然而,当前折射出我国美术教育的一大问题,一味追求培优和成绩,导致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快速发展,二者出现错误对接。美术教师应正确看待美术教育与高考美术培训的关系,美术教育是政府解决教育均衡发展下美术教育的基础性工作,而高考美术教育应是美术培训机构提供美术优质教育和美术差异化教育的承担者。笔者在本文剖析高考美术应试培训与美术教育的错误对接,力求让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回归“育人”本质。

一、高考美术应试培训现状及弊端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针对高考美术试题,要求美术考生默写背诵高考美术题,几乎抛弃了美术教育的常规正常教学过程,培训老师根据近年高考美术题,总结梳理美术高考范围,对考生进行几个月的短期培训,学生通过对几张速写、色彩、素描美术作品的死记默写、反复仿画,只追求背得滚瓜烂熟,按部就班地填写背诵答案就可以。这样的高考美术应试培训模式,很可能会帮助一些没有美术功底的学生“圆大学梦”,但是这样的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带来的却是各培训机构争相效仿,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忽视了美术教育的本真。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带来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对美术教育造成严重冲击。美术教育以“育人”为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美术素养为教学目标,但是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则以“简单”的培训方式,让考生更关注美术考试成绩,以成绩为导向的培训,偏离了美术教育本质,考生不求对美术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是不求甚解,但是应试培训给学生带来高分的结果势必给美术教育带来严重冲击;第二,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负面影响。考生如果通过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后,就可以取得理想的美术高考成绩,学生很可能认为仅仅需要临时培训就可以,不需要接受专业的美术教育。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在美术学习中学会偷懒,认为应试培训是“高明”学习方法,摒弃美术专业学习;第三,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吸引了很多考生,是高成本的,很多考生认为高考前报名培训就可以增加考上大学的几率,而家长们也纷纷赞同这种选择,导致考生和家长重视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而忽视了学校美术教育,造成美术教育资源流失。

二、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反思及美术教育的正确应对

针对当前我国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和美术教育的错误对接问题,笔者认为当前“美术培训热”现象是应试教育的派生物,为解决应试培训问题,还是应该回归问题的本源,做好美术教育工作,才是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走出误区的根本之法。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好美术教育工作,正确对接高考美术培训与美术教育。

1.正视学校美术教育工作

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强,在培养学生美术素养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开展美术教育,从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初步认识开始,到美术系统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开展系统化美术教育,结合学生的不同阶段,开展不同内容的美术学习,循序渐进,环环相扣,让学生学习全面系统的美术基础。

2.完善高考美术培训制度

高考美术培训应构建健康培训环境,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美术培训氛围,让考生能够扎实学习美术。学校美术教育是美术学习的基础,美术培训是美术学习的延伸,教师要做好美术培训和美术教育的衔接,学生在培训前接受系统美术教育基础训练,奠定过硬的美术专业基础,然后在美术培训延伸下,进一步拓展美术知识与能力。

3.端正美术考生的学习态度

在美术教育中,要端正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了解并认识美术课程,理解美术精神,具有正确的美术学习态度和美术素养,为美术学习夯实基础。学生还需要正确看待“美术应试培训热”,让考生知道培训并非捷径,美术教育才是正道,美术教育的“育人”本质不变,考生应正确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美术学习计划,选择正确的美术学习路径,综合客观考虑美术教育和美术培训,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

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并非美术教育的“自然产物”,而是一种非理性的衍生品,过度追求“高考美术培训”,导致美术教育失衡,出现高考美术应试培训与美术教育错误对接。笔者指出高考美术应试培训弊端对美术教育造成严重冲击,对学生的美术学习有负面影响,导致美术教育资源浪费,进而对高考美术应试培训进行反思,提出美术教育的正确应对策略,如正视学校美术教育工作,完善高考美术培训制度,端正美术考生学习态度。笔者通过本文研究,还原美术培训真善美,还美术考生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篇(2)

一、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对高考男生声乐水平的具体要求

1.中学男生的发声特点

由于每个人在先天条件和所受训练的不同,所以人自身的声音条件也出现巨大的差异。所以,男生基本声乐技能的训练,对于自身声乐水平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对于中学男生来说,其声乐训练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没有声乐基础的男生对自己喜爱的歌曲进行模仿,在此阶段,缺乏相应的专业指导,男生往往基于自身理解,对歌曲进行演唱。(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声乐学习,教师在充分了解男生的先天条件和演唱情况后,对其问题进行指出。(3)在一段时间的声乐学习后,男生开始逐渐掌握科学的发声技巧和训练手段,并找到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法。

2.声乐高考教学的特殊训练

一般来说,对于男生的声乐训练需要在了解其声音特色的前提下进行以下训练,如歌唱姿势、歌唱呼吸调节、歌唱的共鸣、歌曲的艺术处理手段、声音的位置等等。我们也需要注意到,高考声乐考生有一定的时间性,因此在教学当中,需要结合科学的教学方法,保证教学效率的提高,使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最多的歌唱知识。

二、声乐高考男生的训练策略分析

从声乐高考男生的歌唱姿势、歌唱呼吸、歌唱发声等方面的训练情况进行了相应的总结和探讨:

1.歌唱仪态和歌唱姿势

良好的歌唱姿势是形成呼吸的基础,更是声乐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良好的歌唱姿势和歌唱仪态,才能使发声器官达到协调的状态,而男生在歌唱状态当中,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面部表情自然,身体达到舒展状态,两眼平视前方,下巴微收,双手自然下垂,双肩微微向后展开,小腹收缩,两脚微微分开,与肩同宽。(2)身体各个部分的状态要达到协调,既不能紧张,更不能松垮,注重声带、呼吸、肌肉等方面的调节。

2.男生歌唱过程中呼吸的调节

男生在初学阶段,往往未能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歌唱过程当中,一般是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的方式。但是在训练当中,我们发现,许多男生在唱歌呼吸的调节时,仅仅重视呼吸的调节,却不重视唱歌的姿势等与呼吸有关的方面,因此在训练过程当中,需要将呼吸、发声、气息等方面紧密结合,在舒服、自然、轻松愉快的状态中进行演唱,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3.歌唱的发声

在对男生进行发声训练的过程当中,要让男生在训练过程当中,充分体会到喉咙打开、放下气息、运用身体的共鸣等手段,帮助男生达到最好的发声效果,而在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后,男生往往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发声方法,并唱出美好的声音。

4.歌唱过程

在进行训练的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声音特点和前期训练情况,先选择一些相对简单且旋律平稳的曲目让学生进行训练,比如《故乡的小路》《我亲爱的》等等。而且在训练中,注意对男生进行音准和旋律感的培训,在训练中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注重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进行音乐素养和文化素质的培养,从而帮助声乐高考男生完善自身的声音技巧。

篇(3)

解决问题;专业水平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21—0053—01

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实施已近两年,一年后我们将迎来课改后的第一次高考。这就急需教育工作者对新课改实施以来的教育教学状况作出反思和调整;对课改理念、课标在实践的基础上作深入理性的研讨;对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作出分析并努力解决。我认为高中学校推进新课改应把握以下几点:

一、深化课改,必须在课堂教学上下工夫

深化课改,需要学校组织教师对课改、课标再度进行深入学习和理性把握,深入研究如何引导教师有效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和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使这些工作的落实都汇集于课堂,体现在课堂教学理念和方式的改变上。要深化课改,我们必须把课改的基本理念贯穿到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中,探索根据不同课型与内容培养不同能力与特质的符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并以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构建起把控课堂的框架,以规范的教学过程在最大限度体现课改精神的同时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和提高教学质量,最终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二、做实课改,必须在教学管理上下工夫

教学管理能力是课改对高中学校教学领导能力的检验,也是学校课改实施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要把课改做实就必须在教学的组织管理上下工夫。课改后的教学管理,其关键是总结反思、论证调整、加强完善。总结反思则是对课程建设与管理中的各个环节、要点从开设时段、课时量、教学过程、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认定和评估,分析其得失成败。论证调整即是对分析反思的结果从课程要求、规定的相关政策等角度研讨其正确性、可行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调整和改进。加强完善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及省上对课程设置中必修、选修模块的设定和校本课程的规定要求,不削减、不改变、不应付。二是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等课程的开设和落实,更有效地发挥其作用。三是学分认定、综合成绩评定、各类考试等管理中的评价与等级认定的程序操作及过程结果的规范性、客观性要不断提高。

三、做稳课改,必须在把握高考上下工夫

对学校而言,课改落实得如何,其重要评价标准之一就是高考成绩。因此,要使课改稳步推进,就必须在把握高考上下工夫。在课改中,我们若以不改、不变、不动、不贯穿课改的要求、理念、方法的态度来应对高考,那是注定要失败的。但背离了基本规律,忽略了教育的本质,使课改玩了花架子,做了表面工作,也是要失败的。因此,在课改中应对高考的关键是要在对教育教学的变与不变中把握质和度的分寸。做稳课改包含以下几点:一是准确掌握课改的精神实质,把握基本规律,夯实学科基础。二是全力研读高考方案,准确把握大纲内容,及时调整教学结构与策略。三是深入细致地对比分析,研究课改区近三年的高考特点、规律与趋势,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调整改进和补充完善。

四、推进课改,必须在有效解决问题上下工夫

尽管我们为课改作了充分的准备,但在课改全面实施后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各级领导必须帮助教师有效解决,才能更好地推进课改工作。对教师来说,最需要转变的仍是观念习惯,绝不能用陈旧的思想观念对付课改;最需要改变的首先是课堂教学方法,这是课改最直接的体现;最需要研究的是课标,这是课改思想理念的载体;最需要把握的是开发课程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以上这些,可以在深入研究课改区多年高考的基础上寻找一定的答案。最难战胜的是教师自身的传统习惯和固化的思维;最难做到的是以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引导、感染学生;最需要克服的是课改中的诸多不适应。这些问题虽有难度,但不去克服、不去战胜则难以成功。

篇(4)

信息学奥赛是五项奥赛中唯一非高考科目,旨在向那些在中学阶段学习的青少年普及计算机科学知识;给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提供动力和新的思路;给那些有才华的学生提供相互交流和学习的机会;通过竞赛和相关的活动培养和选拔优秀计算机人才。

信息学奥赛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其中,取得的成绩自不必说。但我们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问题,在一些学校,信息学奥赛成为最寂寥的竞赛,许多家长和同学并不重视该项赛事。在培训参赛方面,无论从家长、班主任还是学生本身,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和阻碍。

为此,笔者先后两次,利用实习学校以及首届免费师范生回校读研的机会,对中学的学生以及在全国各地的从事信息技术教学的老师们进行了问卷调查,就如何增加参加培训的人数、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以及家长和班主任的态度等问题,进行了解,希望通过调查研究,为信息学竞赛的教练员们,找到良好的出路,促进信息学竞赛,更好的发展。通过本次调查,分析得出信息学奥赛辅导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大家正在一起努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中学信息学奥赛在学生、教师、学校方面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1.兴趣为主,高考加分取消,学生生源难保障

从2012年12月最后一次高考加分与保送政策的取消开始,奥赛的功利性就此消失,回归真正的兴趣和爱好。一方面,许多家长和同学并不重视该项赛事,信息学奥赛成为最寂寥的竞赛;另一方面,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让许多有兴趣参加信息学竞赛的学生,也回到了基础课程的主战场上。尤其一些在数学等逻辑思维方面占优势的学生,也会因为高考的原因,转投数学奥赛或者物理奥赛这样在高考中存在的科目,以求竞赛的同时,提升相应科目的成绩。这使得本来就没有学科优势的信息学竞赛,生源更加没有保障。在培训参赛方面,无论从家长、班主任还是学生本身,都会遇到很多不理解和阻碍,在这些阻碍面前,学生逐渐放弃,最终导致学生生源难以得到保障。

2.教师的能力不足,难以胜任辅导工作

信息学奥赛的难度,非一般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可以达到。仅以NOIP复赛为例,难度上超过了现行的大学程序设计教材中的所有例题和习题的难度,而且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题目是新编的,是在任何参考书上找不到的,它还包括了大量《组合数学》《离散数学》中的思想,并且对语文、物理等学科有很高的要求。吴文虎先生曾在一次座谈会上指出:“国际计算机奥赛(IOI)的题目非常难,不经过正规训练,这些题目研究生也未必做得出来。”可以看出信息学奥赛培训的内容非常广泛,并且难度是相当的大。因此,对于多数本科出身的信息老师而言,能够胜任信息学教练的工作,成为一项艰巨的考验。

3.学校重视不足,师生分身乏术

一方面,教师没有时间专心信息学奥赛的辅导工作。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本身在很多学校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多数信息技术教师课时量大。另外,信息技术教师还普遍身兼数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学校举办活动的摄录像任务,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管理,这其中,又包括了学生学籍管理、机读卡的阅卷、中高考报名,教学资源管理,网站维护,学校的电教设备维修,有时甚至是其他教师的课件制作等工作。而做这些事情被划归为他们的本职工作。信息技术教师在学校属于“半教半工”的一种尴尬位置。课时量大,工作繁杂,使教师根本没有时间深入研究信息学奥赛的研究与辅导。

另一方面,学生参加信息学奥赛,多数情况下,会受到阻碍。信息学奥赛加分政策的取消,使得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班主任,都认为,学生不应该花费过多时间参加该项竞赛。高考指挥棒下,学校的重视程度逐渐弱化,竞赛辅导的课时一再缩水,教学效果难保障。

针对以上所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在以后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点:

1.学生类型发生偏移,素质教育引领全面发展

前文,我们已经谈到部分在数学等逻辑思维方面占优势的学生退出了信息学奥赛的培训课堂,但是更多的同学愿意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式的普及类课程。同时,学分制教育,也可以保障信息学奥赛培训的基础课程部分,生源充足。这是因为凭借着兴趣,很多学生还是愿意在获得学分的同时,多学些有意思的计算机知识的。我们可喜的发现,无论信息学奥赛,还是其他竞赛辅导,变得平易近人起来,竞赛辅导的初级阶段,报名踊跃,参与人数有保障。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的方式,多培养拔尖学生,努力留住他们,进而保障参加更高级别竞赛的生源。

2.教师锻炼编程能力,提升编程思想

现今,信息技术教师多数专业都是教育技术学,或者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些老师本科阶段,会学习编程语言类课程及数据结构等基本算法设计类课程。教师的编程基础可以得到有效保障。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在工作之余,自主研究竞赛试题。要想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竞赛辅导员,首先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参赛者。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教师才能够总结分类,对竞赛试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提升编程思想。对学生的教学,也应该立足经典题目,并且能够举一反三,为学生剖析其解题思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编程思想。

3.教师指引,培养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集中辅导不可能占据学生的很多时间,课时的不足,使得教师指导学生的效果大打折扣。为了实现更好的培训效果,学生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起来。自学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其是否能进一步深入发展,这是信息学奥赛的性质决定的。很多知识和能力都需要学生自我消化,辅导老师主要是起到引导、点拨和释疑的作用。在辅导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学生具有了自学能力之后,奥赛培训的时间,无形中变得更长,学习效果才能得以保障。

总之,信息学奥赛的发展需要依靠校方、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这项赛事的培训工作尽快趋于完善、成熟。

参考文献:

[1]高松.信息学奥赛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2006,12.

篇(5)

1、认真学习并组织好2013年高考报名、体检、考试及志愿填报工作。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咨询电话等渠道广为宣传,为考生提供各类高考信息。2013年高考的报名工作已于2012年11月下旬开始,并于12月底前结束报名。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艺术生的考试以及体检和考务安排,工作计划我们已经制定出来。

2、做好2013年成人高考、自考的报名考试工作,加强管理,开拓创新,在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报名人数上实现新突破。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对自学考试进行宣传报道。重点做好新开考专业的宣传工作。

3、做好省中国书画艺术等级考试的报名工作。加大在学校中各类证书考试(少儿计算机考试、剑桥英语考试、英语口语考试)的推广力度,为素质教育提供评价依据。借助我局实施&S216;2+1+1&S217;工程的东风,争取2013年的书画等级考试工作有新的突破。

4、加强业务学习,认真学习有关考试从业资格等级证书考试课程。鼓励招生办工作人员积极参加相关课程的学习、考试,早日取得考试管理从业资格等级证书,切实提高招办人员的业务素质。

5、积极开展读书活动。首先认真参加局机关的读书活动,认真阅读规定篇目,做好读书学习笔记,撰写心得体会;其次,抓好招办的自选篇目,根据各人兴趣爱好,每人每季度自选一本优秀图书,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写出读书感悟,在办公室内部进行交流。

篇(6)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复习课

一、教师必须深度把握《高考说明》

《高考说明》的内容包括:考试性质、考试内容、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示例、考试的知识范围。作为教师一定要认真阅读《高考说明》的每个部分,从整体上把握高考的大方向。作为老师要留心《高考说明》对知识范围的修订,尤其是修订过的知识范围往往是当年考试率较高是部分,教师对此要心中有数。明确了高考的知识范围才能够集中精力地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复习,在复习中也才不会产生遗漏现象。

二、教师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无论如何课程改革怎样创新,只要学校教育、班级教学的制度存在,课堂讲授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那么在课堂上,要有好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有丰富知识,其次则需要激情。知识渊博就能驾轻就熟,有激情就能产生共鸣。做到这些必须潜心钻研,研究历年高考题型,随时快速准确解答学生问题。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精湛的教学艺术,融合教师的人格魅力,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内驱力,对地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台风、沙尘暴、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时,要结合时事,用详实的资料、清晰的图像、优美的语言、气势磅礴的激情以及对人类的无限的怜惜之情,让学生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

三、教师必须引导学生落实一二三轮基础与知识点训练

高考地理试题虽然年年出新题,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教材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所以在一轮复习时,这些基础知识一定要讲透、落实。在复习自然地理时,我将自然地理的四大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过程(大气受热、大气环流、水循环、地壳物质循环)、四大地理规律(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洋流的分布、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等)让学生逐一画出图来,有些学生说得明白,落实到笔头上就错误百出,也正好将学生平时模糊的概念加以纠正,从而加强了基础知识的落实与应用。

二轮复了作专题练习以外应该把各地市的模拟题练习到位,到三轮综合练习,我们选用了金太阳的文综卷,总体从地理试卷来看和新课标高考的形式,难度比较相近,效果不错。但选用一种练习还是有点单薄,老师应该多见一些不同的练习题,选取不同类型让学生做。让学生见到各种题型,高考时不会见到新题型发懵。另外,文综的综合性练习非常必要,一定要每周练,阅卷,让学生把握时间和顺序,地理的选择题要把握在20分钟左右,不能像历史、政治那样的速度做地理的选择题,否则,选择题会失分过多,对于地理综合题一定要加强训练,争取多拿分,优等生要拿到45分左右,否则,地理想上优秀比教困难。

四、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总结规律,知识迁移,触类旁通

在课堂中,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通过以点带面,表扬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分析总结暴露出来的问题,尤其高考地理试题设计更加侧重于地理信息的判断、摄取、分析、应用能力的考查,这也要求老师要善于总结归纳学生暴露出来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地理基础知识点缺漏,主要体现在地理概念和地理特征上;②地理规律、原理不会运用,没有做到《考试大纲》要求:“理解地理基本规律和原理,运用所学的地理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观点,运用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地理规律和原理”;③不能有效地从题目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文字材料信息,统计图表信息,地图信息。④地理特征、规律、成因描述不清楚。对于属于审题思路的问题,教师要对高考题型设计,题目切入口的位置、方向,以及跟书本基础知识点的联系做出深入的分析,以高考题型为案例将这种解题思路进行拓展迁移,举一反三;对于属于地理知识运用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归纳总结,将知识要素化,努力使学生答题做到“点多、面广”以适应高考踩点给分的要求。比如教师可以将工业、农业、城市等的区位因素分析,地形特征描述,影响气温和降水因素类似的地理特征、规律,成因渗透到分析高考典型试题上,让学生知道如何进行运用。探究式的课堂模式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但教师千万不能掉入到就题论题,讲解练习当中去,一定要不断地归纳总结地理规律,进行地理知识迁移,努力使学生对同个知识点不同角度考查和同种角度考查不同知识点的题目都能够做到得心应手。

五、教师必须优化练习,提高练习的针对性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通过适当而有效的练习才能实现。因此,及时收集各地的模拟试卷,根据考生的具体情况和高考的命题趋势,精心选题、组合练习试卷,并对练习进行及时评讲,规范专业术语,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既能使学生及时发现知识缺漏,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空间思维的训练

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主要有这几项内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世界和中国区域(大洲、大洋、地区、国家)中的重要经线、纬线,各类地图的判读,各类重要地理分界线(自然地理界线、人文地理界限)等。培养地理学科的空间思维能力,一定要讲求方法。如对空间概念和物体空间运动的理性思维分析可选取一些条重要经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180°经线、20°W、160°E、120°E),通过它们,在脑海中形成完整经纬网,并想象地球运转起来线与线之间相互位置关系及晨昏线的动态关系。

通过有效的空间思维训练,才能达到当给出世界上某一点或线时,脑海中会出现一系列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地理事物。而有了这样的水平,无论命题角度如何,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要搞好高三地理复习工作绝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教师是一个永远有遗憾的职业。为此,我们一定要永远学习,永远进步,才能做新课改的主人,才能成为一位优秀的乃至专家型的把关教师,才会无悔于家长,无悔于学校,无悔于教师这个职业。

参考文献:

篇(7)

起因:韩寒与郑渊洁是最“坏”导师

2012年10月中旬,新建不足半年的网站“高考0分声”突然被强行关闭。创建人徐孟南在与各方沟通了半天后才知道,只因转发了一条关于“山东成人高考集体作弊”的“禁播”新闻。徐孟南创办的网站跟自己似乎有着类似的命运:被媒体集体围观后迅速被人遗忘。

2008年,安徽蒙城高考生徐孟南的成绩被媒体公布。因涉嫌违规考纪(故意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考生信息违规填写在答题卡),徐孟南成为当年又一个高考零分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说,考零分是为了向现行教育模式示威。

综合多方消息来源看,成绩优秀的徐孟南对学校教育的不满始于高二。当时,他第一次从网上接触到署名韩寒的作品《通稿2003》。那些批判教育的叛逆文字让他突然觉得现行教育弊端重重,甚至觉得自己被成绩决定一切的教育模式欺骗了多年。他还发现,班里成绩差的同学并非全无优势,他们有人数学好、有人口才佳,但严重的偏科使他们基本与好大学无缘。“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学科,为什么学校不能个性化地着重培养学生的优势技能?”徐孟南将自己的这种想法称为“三人行教育观”。

起先,他在博客上宣传“三人行教育观”,但鲜有人问津。他很郁闷,这种教育观难道不比现行的教育制度更合理吗?他认为自己和韩寒、郑渊洁等人是一个道上的,于是写信向他们求援,他也写了一封信给当时的教育部长周济。郁闷的是,谁也没给他回信。他觉得如果安心备考,考上大学几乎是铁板钉钉的事,但眼下自己已经开始为了很多人的“共同利益”付出,没法安心了。

徐孟南在这时看到了一则旧间:2006年,河南省南阳考生蒋多多以高考零分的方式质疑中国教育体制。

蒋多多高中时就显露出文学天赋,仅高三一年,就写下百万字小说。令她难以忍受的是,她爱写小说,但被大人视为浪费时间;她不爱背书、做数学题,但每天要像囚犯一样在老师、家长的“监视”中度过。她说,“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位置的资源。”于是,不久后的高考中,她叛逆了一回。

徐孟南后来曾总结过,他与蒋多多,以及2007年的陈圣章、2008年的吉剑、李坚、2009年的于杰等多位高考零分者有着许多共同点:一是,成绩不一定差,甚至有某方面特长,不认同高中压抑的以应试为目的学习方式。二是,对韩寒、郑渊洁等“自修成才”的自由学习方式心向往之,但又并不清楚如何践行。三是,迷茫,急切地想知道未来能做什么。在成绩为主导的高中阶段,他们觉得自己的天分就要被按部就班的高考之流淹没,所以得反抗。四是,得不到理解,被认定为不切实际的疯子,他们的声音无论在网上还是在家里学校,都得不到回音。于是他们宁愿选择无所不能的媒体,以极端行为吸引媒体注意,从而获得“发声”的机会。

推手:媒体“戏弄”了他们

今年是湖南浏阳高考生陈圣章以高考零分抗议填鸭式教育的第四年。几家媒体联系到他,请他回顾一下四年的生活。他说“如果只是拿我出来炒作吸引眼球,那么我没兴趣!”几年前,零分生们都曾渴望借用媒体之力推动教育改革。但在被媒体蜂拥着采访后,他们失望了。

2006年,蒋多多因用双色笔在高考试卷上写下自己的教育观而被判零分后,老师批评她说,“你写这些干啥,教育制度不是你所能改变的。”多多有些无措,向老师求救无果,她只能向媒体求援,寻出路。接着,蒋多多在家里的芝麻地里接受了一拨又一拨记者的采访,同样的问题,她回答了不下二十遍。旁边母亲抱怨着:“刚一下地,就有记者找到田头,地里早该干的活儿一点都没干。”令蒋多多悲哀的是,媒体蜂拥而过后,网友视她为堂吉诃德,哪有教育部的人会找她谈改革!她所在的卧龙区的一群妇联干部还给她送来7400元钱和若干衣物,这让她感到受了极大羞辱。此后,有人提出愿意出版蒋多多的小说,但她拒绝了。她根本无法判断对方的真正意图。在被媒体“戏弄”了一番后,蒋多多找了一家电脑培训学校,开始了靠自己的生活。

与蒋多多命运相似的是,徐孟南高考零分事件后媒体也曾纷纷采访过他,但炒作了一小段时间后,他很快被遗忘了,更别提他的“三人行”。他曾随父亲外出打工,每天给商铺安装广告灯箱,枯燥至极。因家人不同意复读,他曾向合肥媒体求救,希望传达上大学的意愿。结果不仅没有大学愿意录取,还受到媒体和社会人士的百般奚落。

结局:路越走越迷茫

这些年,那几个高考零分生已纷纷找到属于自己的轨迹:蒋多多结婚生子,一切重心转移到家庭。陈圣章在福建永春县开货车运土方,从早晨7点到晚上10点,每天往复上百趟。2008年,贵州印江“高考零分状元”李坚后来凭借出格的高考作文《作文与妓》,被江西翻译专修学校录取,一年后又转入南昌某科技学院新闻系学习,如今毕业。为了生计,他要做一切能赚钱的工作,忘了四年前说过“以后写写稿出出书,今天比比韩寒明天赶超全庸”的豪言壮语。

“大家过得并不容易。”徐孟南这样总结零分生眼下的生活。他们中的很多人,不愿对外提及零分生的身份,因为好不容易迈过了这道坎儿。

徐孟南再没能有机会进入学校学习,早早结婚后,开始一边为岳父打理生意,一边为零分生尽未完的责任——规劝那些将人生理想寄托在高考零分上的年轻人。2011年高考前的一个月,他背着4000张劝告传单,奔走于全国多所高中之间。这些年里,他还以自己的经历,及近年来的高考零分生事件为原形,写成了一部长篇纪实小说《高考0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