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2:5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精细化管理工作经验

篇(1)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 高校财务管理

精细化管理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这种先进的管理理念被应用于高校管理中,可以让高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竞争筹码,并获得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精细化管理理念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校财务管理者需要对管理领域进行延伸,并且要对服务职能和监督空间进行拓展,能够全方位覆盖财务管理的全部过程。精细化财务管理主要强调“细”,即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细节都要进行管理,并且要建立一套操作性强的管理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在管理工作中要严格遵守这些流程和规范,从而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一、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细化

高校财务管理过程中,财务预算的细化可以使资金的使用率大大提高。传统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没有对财务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导致资金无法进行有效的评价。精细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改变这一问题,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向高校的各个管理领域深入,对既定的资源可以达到控制和调配的目标,这样就可以让资金得到充分的利用。因此,管理人员在具体实施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对成本预算进行细化,并让学校的成本和学校的每项支出相符。例如: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预算项目,定~和支出情况的细分,并且根据学校各部分实际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预算方案,再向领导部门递交预算方案。此外,管理人员在分配和预算学校各院系的财务情况时,需要定期监督检查项目的收支情况,这样资金的使用率也会大大提高。

二、建立健全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

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的建立有助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落实。通过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可以科学落实财务管理的各个工作环节,并对其进行细化和整理,有针对性的制定出管理落实办法,并使其形成完整的管理工作体系。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建立完整的信息系统,从而服务于信息管理工作,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定期维护也是非常必要的。具体来说,管理人员需要按照财务管理内容设置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通过财务管理系统的运作,可以使财务在预算,支出和审核等各个环节按照规范操作,这样人工操作量会大大减少,可以使人为因素产生的管理误差减小。另外,通过完善的信息财务管理系统可以使各个部门的信息交流更加畅通,可以达到相互监督和资源共享的目标,这样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也会更加透明。

三、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高校实行精细化财务管理的主体是财务管理人员。因此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非常必要。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后才能更好的落实精细化财务管理工作。因为会计制度和财经法规需要不断变化和更新,因此财务人员长效学习机制的建立非常必要。财务管理人员通过学习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对各项财务事项的处理也会更加科学,这样才能达到精细化的管理要求。因此加强对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非常必要,高校管理层可以通过宣传和讲座等活动,为高校财务管理人员更新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促使他们掌握最新的工作技能。同时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也是非常必要的。在职业道德提高的基础上,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更高,并且能够以法律为依据开展财务管理工作,可以将高校财务工作中挪用公款和做假账等现象消除,因此财务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非常必要。

四、加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文化的渗透

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文化需要高校的每个人都参与到精细化管理工作。高校精细化的财务管理模式需要通过制度化的方式进行规范,这样形成的财务管理制度层次清晰,指导性强、全面细致。这种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后,需要让每一个财务人员学习,并对其岗位职责和工作标准加强了解,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基础上更好的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此外,奖惩制度的建立也是非常必要的,可以在高校每个人内心深处植入精细化管理理念,并将其形成一种高校财务管理文化。此外,在高校组织全员参与的基础上才能使精细化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推行。高校领导,采购员,学生、教师等人员都要支持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必要的时候可以发挥他们的作用。尤其是高校财务员要严格根据自己的岗位职责做好财务工作。这样就可以克服传统经验式和粗放式管理方式造成的弊端,在解放思想和管理观念革新的基础上,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也会迈上更高层次。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财务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一环。财务工作的疏漏可能会影响高校的经济状况。因此加强对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非常必要,通过精细化管理可以将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落实到位,可以实现高质量的管理目标。文章主要从“加强对财务预算的细化,建立健全的精细化财务管理系统、通过有效的方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加强对精细化财务管理文化的渗透”等方面探析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财务管理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基于精细化管理的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邓建华.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研究[J].经济师,2011,02:108-109

篇(2)

【关键词】幼儿园;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策略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压力逐渐加大。作为未来国家建设的主要力量,孩子的教育和发展一直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幼儿园教育已经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后勤工作是保证幼儿园教育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实施精细化的后勤管理,对于提升幼儿园后勤管理质量,进而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整体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1.缺乏专业的后勤管理人才

在当前的幼儿教育过程中,由于幼儿教育市场异常火爆,越来越多的民办幼儿园开始出现,这些民办幼儿园由于缺乏相应的监管,所以整体的教育和管理质量参差不齐,尤其对于后勤管理工作来说,很多私立幼儿园为了节省开支,甚至都没有专门从事后勤管理工作的人员,直接由幼儿园的老师或者其他人员兼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幼儿园后勤工作的整体质量[1]。另外,这种现象在公立幼儿园中也并不罕见,大多数的幼儿园后勤管理人员都没有相应的工作经验和资质,从而制约了幼儿园后勤管理质量的提升。

2.缺乏科学完善的后勤管理制度

在当前的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中,由于绝大多数的幼儿园对于后勤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显得较为松散,缺乏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的制度。后勤管理工作人员由于缺乏相应的专业管理能力,责任心不强,工作过程中都是凭借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并且在工作过程中缺乏沟通协调的意识和能力,所以,后勤管理工作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管理过程中忽略幼儿的成长特点,致使后勤管理工作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现较大的偏离,大大影响了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二、精细化管理在幼儿园后勤工作中的应用对策

1.提升后勤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奠定基础

正如上文所述,幼儿园后勤管理工作质量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管理人员的整体工作素质不高。针对这个问题,要想有效提升后勤管理的整体质量,实施精细化管理,首先应该提高后勤人员的工作素质[2]。具体来说,幼儿园应该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筛选,对于工作素质较低的人员应该及时淘汰,另外,针对整体工作素质不高的情况,有条件的幼儿园应该积极开展后勤人员的培训工作,学习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理念,并且能够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应用,也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向后勤管理人员普及精细化管理的基本工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2.建立完善的精细化管理考核体系

经过对后勤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精细化管理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普及,但是,这并不代表能够很好的应用,因此,为了督促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质量 ,幼儿园还应该及时建立健全后勤管理工作考核制度,以督促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开展[3]。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幼儿园应该针对自身的实际特点以及精细化管理的方式,制定符合幼儿园自身实际情况的考核机制。对于在精细化管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T工,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对于后勤管理工作中效率不高的员工应该进行适当的惩罚。这样既能起到督促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又能避免对后勤工作的懈怠,激励管理人员不断提升工作质量。

3.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幼儿园后勤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保障教育的顺利开展,因此,使管理工作符合孩子的成长和心理特点是十分重要的。在后勤管理过程中,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还需要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4]。学生是管理工作的直接受益者,学生的意见对于精细化管理的有效实施具有较大的参考作用。而家长是最了解学生的人,家长对于幼儿园管理的建议也是最符合孩子成长特点的。所以,在精细化管理的实施过程中,后勤工作应该积极采纳学生和家长的建议,及时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从而使后勤管理工作更加符合孩子的实际需求。

三、结语

在幼儿园的后勤管理工作中,实施精细化管理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后勤工作的整体质量,而且对于保证幼儿园教学的顺利开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幼儿园应该充分重视后勤管理工作,及时采用精细化管理模式,促进幼儿园整体管理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闫琦.关于幼儿园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9):98.

[2]高月桂.幼儿园行政后勤工作精细化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陕西教育(教学),2014(7):158-158.

篇(3)

[关键词]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重要意义;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12-0155-01

引言

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抓好工程管理是保证工程正常运行、扩大再生产的关键。工程管理是整个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管理工作,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容一般包括工程的合理应用、工程的养护维修、工程的观测、工程的防汛抢险等。新形势下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把水利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管理工作上来,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和提高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是水利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

一、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意义

精细化是一种新型管理概念,将强了对于职能、岗位、具体操作、管理制度等各个环节的重视。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引入精细化管理方式,可以在管理过程中加强工程质量、技术、以及造价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注重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件事情,在细节上严格要求,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以提升全体人员素质、注重内部控制等方式来完善各项管理工作,以从总体上确保水利工程的综合效益。

工程管理水平能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精细化起着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传统的工程管理是一项繁琐、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繁重的工作任务、复杂的业务流程,使得职工养成了严重依赖、接受上级行政命令的习惯。领导一声要搞精细化管理,职工就被动地跟着领导去做。事实上这是强加的精细化工作,而非精细化管理。它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盲目性,而非科学意义上的精细化,最终是“头痛医头,脚疼治脚”,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流产。因此,管理者必须转变思想,以崭新的理念指导工程管理,以崭新的方式从事工程管理,促进工程管理全面升级,向生态景观、人水和谐转变。

二、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工程建设的前期管理工作有待完善

在一些周期短、规模相对较小的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通常不制订相应的规划与项目建议书,而直接进行工程的初步设计,使工程前期的工作过于简化。加上有些单位对工程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工程建设的技术经济性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通常以主观经验来指导工程建设的管理工作,这样会因考虑不周全而直接影响管理工作的精细化程度。

(二)对于工程建设阶段的监管不够精细化

对于水利工程项目建设而言,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每一个环节、施工工艺等因素都有可能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实现。因水利工程分部范围较广,相关监督部门不能针对每项工程进行全面监督,从而导致出现了资质挂靠、验收走过场等问题的发生。同时,在当前的工程体制下,监理单位的地位与作用也被大大削弱,从而对部分工程施工环节不能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因此,必须加强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开展,对工程质量控制、技术控制、进度控制与造价控制等多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

(三)施工规划尚不完善,管理工作不易开展

笔者曾对一些水利工程的施工状况进行过相应的调查,结果表明,虽然有些水利工程都拥有自己的规划与设计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往往缺乏依据性和科学合理性。甚至有些规划设计方案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之处,与实际施工状况出现了很大程度的偏差。同时,一些施工单位制定的施工管理方案过于笼统,对于各个分施工工序的施工管理方案表述不够明确,再加上其他一些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影响,使一些施工管理方案很难实施,精细化管理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了整体水利工程质量。

三、加强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制定完善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现场施工环境复杂性给施工作业带来了诸多不便,同时潜在的人为因素也常常会给水利工程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为此,应建立起完善的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体系,以工程施工的整体效应为出发点,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为此还要充分调动每位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建立健全质量工作责任制,落实质量责任层细化制度,强化每个人的质量责任意识。

(二)认真落实水利工程项目法人制度

认真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是确保工程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是为适应现阶段市场经济需求的必要措施。为此,因完善项目管理经营机制,使管理模式逐渐向科学化、开放化、精细化迈进。同时,还应处理好市场、建设以及管理等各方面的关系,进而明确职责,强化市场竞争机制,以全面推行法人责任制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从而在确保水利工程质量的同时,促进水利工程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三)加强对于水利工程的动态管理

加强动态管理,是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精细化水平的重要手段,为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①在水利工程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将建设内容、标准等要素严格按照相关设计文件进行设计,以确保建设内容和标准的科学性与技术合理性。②加强监理单位在项目实施阶段的控制、协调、管理作用,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设计文件和合同,对设计与施工方案进行及时的优化与完善。③在工程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在加强大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同时,也应重视小型水利工程的管理,出于对工程后期运营与维护的考虑,应从工程建设的材料、设备、设计方案、施工工艺、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动态管理,以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四)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精细化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包括技术管理包括技术责任制制定、技术交底、技术复核、材料检验、技术档案、工程验收等,以下针对几项重要的技术管理因素进行论述:①制定详细的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各个工程技术人员的职责与权限分工,各司其职地做好各自分工的技术管理。②技术交底:让参与施工的专业人员全面了解自己所承担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和关键施工工序等。③进行技术复核。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各项施工技术的实施都应设专人来进行复核,以有效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偏差并进行及时的错误纠正,以有效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④进行严格的材料检验。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所用到的钢材、水泥、骨料等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待检测结果合格后才可使用。⑤做好工程验收。对于水利工程施工各个工序,尤其是隐蔽工程,应进行严格的质量和技术验收。同时遵循步步检核的原则,待一个施工工序验收合格后,在进入下一个施工工序的施工,同时也为工程竣工后的整体验收提供完备的技术材料。

结语

在基础建设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水利工程施工企业只有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增强自身实力,才能获得相应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应建立起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对于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同时,还要善于协调与监理单位、业主方之间的关系,严格要求自己。在遵循经济性、实用性等原则的同时,加强管理方案与技术的创新,最终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精细化管理。

参考文献

[1] 赵素桥,牛淑金,李爱华.推行工程精细化管理 全面提升工程管理整体水平[J].海河水利,2011,02:26-27+44.

[2] 林田荣.精细化项目管理在中小型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甘肃农业,2011,08:76-77.

篇(4)

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具有相对的优势。精细化管理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它主要是指将养护工作中的每一道工序实现精细化处理。具体来说,就是建立起一套科学、可靠性较强的公路桥梁管理体系,并且保证工作方法的准确性、系统性。此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信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同时将其贯彻到养护管理的每个过程。最后,将会营造出一种良好的管理氛围。只有采取以上措施,才能解决养护管理的根本问题,使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工作符合工程发展的实际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转移养护工作的重点,将其放在如何提高为行人、车辆服务的质量上,使得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存在的弊端

一般来说,公路桥梁的安全运营对于人民的生命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确保我国经济稳定的前提条件。目前,尽管相关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部门对这方面较为重视,但是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养护管理工作中,粗放模式被广泛采用。但是责任主体不够明确,没有关注一些细节,一些部门错误地认为在这方面花时间是不必要的,所以往往敷衍了事。如此一来,一些公路桥梁在建设的时期就已经存在问题,加上养护工作没有达到要求,使得公路桥梁接近于瘫痪的状态。

3、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3.1构建科学的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体系

根据笔者的调查发现,精细化管理体系具备以下特征,严密、务实、精细。所以,要想构建一个合理的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体系,最为紧要的一点即改变传统的服务理念。这就需要我们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实践。同时在整个过程中,采用谨慎的态度以及合适的手段建立一套具体的管理办法;然后,必须在理解公路桥梁精细化养护管理的内涵的基础上,对其外延进行研究,给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体系的建立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因此,为构建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严格贯彻管理体系的各个规章制度,使得工作有秩序地进行,特别是在监督、管理等方面的作用。要将制度的约束力落实到进行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的员工上。第二,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既要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同时也需要踏踏实实、按部就班地开展工作。第三,管理制度必须符合施工的实际要求,尽可能地在思想、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使得公路桥梁精细化管理与时俱进。第四,将管理过程彻底分解,将信息进行量化、数据化的精细管理。注重细节工作,使管理更加科学。另外,对于各管理点的责任必须落实,把管理指标转化成数字,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辅助管理,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标。第五,在执行各项制度以及进行各项工作时必须做到用心,将每一件工作认真完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精细化养护管理。

3.2完善桥梁养护精细化管理制度

为实现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精细化,必须改进原有的公路桥梁养护管理方法,坚持精细化的管理理念,不断地创新管理制度,使之符合社会发展:

(1)交通部门应该统一领导工作的开展,并且将责任从上到下落实,确保每个人都能够履行好自己的职能,并在这个过程中实行分级管理。

要确保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真正被贯彻到实际中,市、县、乡各管理部门也需加强责任意识,各监管部门必须协调工作的开展。

(2)在公路桥梁养护管理中,必须采取责任目标管理。

将管理的责任一个接一个地分给各个管理点。要想保证在管理全过程中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互动与协作,加强交流,必须依赖一定的原则,即职责、权利、利益一致的原则。只有真正地将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目标和责任细化,让每个单位意识到自己的职责,使得每个部分都有人进行管理、监督,才会形成一个公路桥梁养护管理的良好局面。

(3)对公路桥梁实施检查评定制度。

为了能够对桥梁的使用情况进行适时掌握,及早发现公路桥梁存在的问题,进而及时实施养护。应对公路桥梁进行定期检查与评定,从检查的时间间隔来划分,检查类型可分为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和特别检查。在开展检查工作时,应严格按照公路桥梁养护管理工作制度的规定进行。

3.3桥梁养护的施工过程要实行精细化作业

作为当下一种实效性强的管理模式,公路桥梁养护精细化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一般而言,精细化管理具备以下几个特点:全过程、多角度、超细致、程度细化、繁复。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细节管理,本文在总结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以下公路桥梁养护管理过程中的关键内容:工程前期,必须细化工作过程,这要求在公路桥梁养护每个过程中,坚持精亦求精,尽量使工作完成近乎完美。细化的要素包括很多方面,主要有:制度、人员管理等;接着,需要将工作目标量化处理,利用对人员、材料等要素量化的方式,给养护管理提高可靠性的保证;之后,需要做到施工流程化,把整个养护的工序进行分解,分单元进行,同时不断改进原工程养护管理中的问题;最后,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进行生产标准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加强养护工作中的纪律性,促使公路桥梁的养护管理不断进步。

4、结论

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 成本管理 精细化

一、国有企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必要性

我国国有企业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结出成本管理方面一些先进的经验,但由于企业的外部经济环境在不断变化,而成本管理的模式一直停留于传统的阶段,譬如市场格局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房市场,产品成本结构也在变化,传统的成本管理却局限于生产阶段,因此明显与现代化成本管理的需求格格不入。在这一方面,精细化管理模式打破了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弊端局面。上个世纪50年代,日本企业就开始在制造行业和公共管理等领域实行精细化管理模式,而且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种管理逐渐成为国内外备受青睐的模式。我国国有企业采用精细化管理,可以提高财务成本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精细化管理采用的是标准化和程序化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应用于企业组织管理的内部,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的过程,包括企业产品的研发、技术的应用、材料的采购、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精细化成本管理的方式与传统成本管理方式不同的是,前者不断优化企业的成本管理方式和控制水平,不仅细化了企业管理的分工和服务,而且将成本管理资源耗费降到了最低状态,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目前我国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对成本管理方式的优化,对于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

二、国有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建议措施

国有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促成的,需要在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之前,做好以下的基础工作:

(一)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

国有企业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模式,并非简单的用一种模式代替另外一种模式,而需要对整套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也就是说,如果未能将精细化成本管理理念贯穿整个成本管理过程,那么所谓的精细化成本管理也只能流于形式。针对目前我国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现状,广泛推行精细化管理确实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要求国有企业本身必须准备足够的资金用在精细化成本管理模式改革,并控制好改革成本,同时重视精细化管理模式方面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做好心理准备彻底清除传统成本管理的弊端,将精细化管理融入到企业成本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一种理念,在企业文化的范畴之内,而企业的文化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非物质性基础,将精细化成本管理融入到企业文化当中,能够创造出精细化成本管理良好的环境氛围,以便精细化成本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确定精细化管理的目标

在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之前,必须设定精细化成本管理的具体目标,以完善的成本管理规章制度为依托,对成本的日常管理进行规范。关于精细化成本管理目标的设定,旨在将企业成本控制在最优状态,并在企业的内部各个部门设置不同的层次性目标,将成本管理工作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当中,让每个部门都围绕企业总目标进行成本管理,实现成本管理局部和整体的统一性,同时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动态管理和静态管理相结合的模式,针对成本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与此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精细化成本管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对成本管理每一个细节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考核,采用适当的激励手段促成这些细节工作的完成,保证精细化成本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创新精细化管理的手段

国有企业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传统的成本管理手段已经不适应,要求企业对管理手段进行创新。国有企业的成本管理涉及到生产、采购、库存、营销等环节,而各个环节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那么应该如何才能有效统筹这些环节的成本管理内容呢?笔者认为有必要在企业内部建立一套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互联网技术和计算机软件系统,对企业在生产、采购、库存、营销各个环节的成本管理内容进行整合,然后总体调配和优化资源,利用计算系管理系统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在同一的操作平台上操作成本管理的项目,实现各个管理环节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譬如在采购的环节,通过信息化管理平台,确定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的需求和分析库存当中原材料的储备量,然后确定采购的数量,而采购的的成本,除了要建立在具体采购数量的基础上,还需要结合营销的最低成本,扣除生产和库存等管理等过程中的费用支出,才能确定具体的采购成本。

(四)建立完善的精细化管理考核制度

精细化管理是一项精益求精的工作,贯穿于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具体到每一个员工身上,因此需要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对每个人进行考核。关于考核制度的制定,首先需要针对每个工作的环节,制定具体的考核标准,譬如采购人员、生产一线人员、财务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都需要有独立的考核标准,以便所有工作流程都建立在严格的考核基础上,确保每个环节的正常运转。其次是企业部门的管理者要紧抓各项工作的标准,用内部管理制度约束部门内部的每个员工自觉完成考核的各项任务,必要时进行现场监督,譬如在生产的环节,一般企业都有专门的监督管理人员,确保生产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再次是对精细化管理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对问题相对应的管理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以便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予以解决。最后是实行考核的奖惩制度,提高考核管理工作的激励水平。

(五)重视精细化成本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

国有企业精细化管理任务的执行,要求相关的工作人员具备适应工作开展的综合素质,一方面是提高成本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让他们学习其他企业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转变管理人员的管理观念,以开拓的视野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的效率。另一方面定时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各种学习方式,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并带动下层工作人员自觉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消除员工在精细化成本管理新模式面前的疑惑,为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条件。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精细化管理模式打破了国有企业成本管理的弊端局面,可以提高财务成本管理的效率,促进企业成本控制水平的提高。精细化管理采用的是标准化和程序化多种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应用于企业组织管理的内部,贯穿于企业整个管理的过程,包括企业产品的研发、技术的应用、材料的采购、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然而,国有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促成的,需要在实行精细化成本管理之前,树立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明确精细化管理的目标,然后在完善精细化管理考核制度的基础上,以创新的精细化管理手段,才能够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提高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条件。

参考文献:

[1]滕抒.让有限成本带来最大效益—部分中央企业成本管理效能监察工作经验选萃[J].中国监察,2009年14期:26-28

[2]李峰皋,王纯.对ERP环境下企业标准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11年05期:110-112

篇(6)

1.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其秉承“精、准、细、严”的管理原则。“精”是指做精,求精,追求最佳、最优;“准”是指准确、准时;“细”是指做细,具体是把工作做细,管理做细,流程管细;“严”是指执行,主要体现在对管理制度和流程的执行与控制上。

2.精细化管理的特征

由以上对精细化管理的内涵分析得知,精细化管理这种管理理念的特征就是“五重”,即重细节、重过程、重落实、重质量和重效果。其重视对一件事务的专注和精益求精。

3.精细化管理的方法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管理的技术和理念,其遵循一套系统化的管理规则,采取多种先进的管理手段,将一件事务的各个单元有序高效的组织起来,能起到复杂事务简单化、简单事务流程化、流程事务定量化和定量事务信息化的效果。

二、目前企业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落后,档案意识淡薄,领导重视不够

当前许多企业缺乏对档案管理的重视,仅仅将档案管理工作视为简单的保管,没有档案管理的专门机构,在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配置上也显得不足,这使得档案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

2.企业档案的分类结构不合理

新时期,许多企业在探索企业发展道路的同时,对企业档案管理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越来越重视档案工作,并进行了档案编研工作,但一些分类上的问题仍然存在,如收集的档案门类较少、结构不合理、质量差等问题、严重影响到了企业档案的编研和整理工作。还有一些企业因为自身条件有限,在资金方面不能对档案部分提供过多的帮助,所以也就为无法及时地出版档案编研的成果,不仅影响到了企业档案编研的成果的利用,也影响到了档案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档案信息利用效率较低

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是十分快速的,这就要求档案管理工作也要跟上时展的步伐,但是目前的状况是很多档案管理人员的观念和业务水平并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尤其在档案信息的开放性和机密性的关系处理上显得不是那么游刃有余,这就使得档案的服务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另外还存在配套设施和查阅环境不完善的问题,这都导致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利用率的不高。

4.企业档案管理设施设备不完善

硬件设施设备是管理的基础,对于企业档案管理更是如此。好的硬件设备能够不仅延长档案的寿命,还能使档案永远保持最为完好的状态。但我们很多企业对先进的计算机设备与技术并不重视,许多设备已经出现了老化现象,有的甚至损坏却没有进行及时的修理,造成了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滞后。在档案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大背景下,如果企业因为档案管理设备的不完善,造成档案资料的损害或丢失,无疑将会使企业丢失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将会极大地阻碍企业的规划和发展。

5.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

统一的评价指标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也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科学统一的评价指标能够更好地对员工的业绩进行评价,对其档案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开发创新能力做出科学的衡量。

三、企业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管理理念精细化

每一项工作的创新都需要从理念的创新开始,这是基础也是保障。因此在探索企业档案管理的新思路时要将精细化管理理念的创新放在首位,保障企业档案管理创新的顺利实施。当前,档案管理在不断地朝着知识化、网络化、社会化的道路上发展,这是档案现代化管理理念的重要体现,也是档案管理工作新的延伸。新时期,我们要在研究档案管理理论、方法和工作经验中需找突破口,形成独具特色的档案管理体系。要认真研究总结过去的经验,找出工作中的不足,分析现状和将来的形势,寻找新的突破口。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档案的信息价值是需要充分发挥档案的自身作用,只有将档案精心的加工整理,使其变成我们更适应需要的信息,档案的才能获得有效地利用,它的效率也就得到了提高。所以,必须强化档案管理的效率意识,从而充分发挥档案的价值。

2.体制精细化

一个良好的体制是提高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法宝。当前,随着档案使用者的要求越来越多样化,对于档案信息资源的丰富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创新企业档案管理体制,充实档案的内容,提高的档案质量和利用效率,优化、组合和集成档案资源,使档案管理更加的系统化、规模化和有序化,并最终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和高效的服务。新时期,档案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成为了档案发展的主力军,所有企业都应该看到数字化档案在现代化企业管理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一些企业要改变过去单纯的纸质档案模式,跟上现代化的步伐,顺应计算机技术、声像技术、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与此同时,将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协同发展,各自发挥其优势,促进企业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

3.工作流程精细化

企业的档案管理就是要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文件材料进行统一的收集、分类、编码和录入。其目的是为企业利用档案提供高效、便捷的档案服务。因此,一套精准科学的档案管理流程至关重要,其可以直接作为档案精细化管理的标杆。精细化的档案管理要遵循“细化、量化、标准化、系统化、信息化、适时化”的管理要求,对管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行管理。这其中,精细化管理的核心便是量化管理,这个管理要求能够科学制定数据标准以供考量,同时方便监督检查过程中进行“对标”。

4.档案服务精细化

管理和服务是处于统一个水平线上的,只有管理和服务得到了统一,那么企业档案工作能力才能正在得以提高。新时期,可持续发展成为企业档案工作的一个新的课题,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正是服务最鲜明的价值体现。因此企业要创新档案服务,就要用科学的理念来为用户服务。企业要充分利用其自身资源,建立局域网络,利用企业单位的网站制作自己的网页,积极组织上网数据和信息,使档案管理服务系统联上企业单位网站,实现档案信息的网上检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5.档案信息资源精细化

通过企业局域网的建立,既服务于广大用户,也使企业档案资源开发利用更加的科学化、系统化。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档案信息变得越来越零散,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对这些档案信息资源惊醒有效地整合,打破企业各个部门各自为政的局面,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社会信息系统,实行一体化管理。要通过这些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仅要实现资源的贡献,也要使各部门充分挖掘资源的前列,实现资源互补,提高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最终通过反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所产生结果的研究,使档案信息开发利用更加的科学合理。

6.人员精细化

当前,我国企业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与新时期企业档案管理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习惯于传统的档案工作模式,缺乏创新意识,人员知识结构和储备也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其实,对于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精细化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如此,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要明确规定单位应设立专职专业的档案管理人员,积极提升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开展一系列针对性极强的培训与再教育活动,使档案人员不仅精通档案业务知识,并切实加强档案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他们树立爱岗敬业和开拓进取精神。

四、结语

篇(7)

关键词:护理;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为推进医院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向管理要效益,本院将2018年定为精细化管理年,以求进一步规范医院管理,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提高医院内涵质量。在院部精细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的指导下,护理部组织全院各科室开展护理精细化管理工作。精细化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和手段将管理工作的每一个执行环节做到精确化、数据化,提高组织的执行力和效率,从整体上提高组织的效益。对于护理管理而言,任何能够把护理管理工作做到科学、合理、精确的方法都可以称之为护理精细化管理[1]。本院通过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措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现汇报如下。

1开展护理精细化管理的措施

1.1增强降本增效意识,营造节约氛围

护理部制订全院护理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发动全院护士积极参与到护理精细化管理工作中来。各科室护士长根据科室工作实际制订专科护理精细化管理方案,在科内开展节能宣传,同时定期进行降本增效教育,从而激发员工的主动节能意识[2]。通过节能宣传及降本增效教育,引导全院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的点滴细节中做到节约成本,营造节约氛围,将成本意识和增效观念根植于护士的心中。

1.2实施岗位管理,调动护士积极性

科学合理的设置护理岗位,建立N0~N4护士分层管理体系,完善各层级护士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各层级护士的岗位职责。实施基于能级进阶的分层培训与考核,使专科知识、技能培训与护士的晋级相挂钩,促进其专科护理能力的提升。建立护理绩效分配考核机制,制订护士绩效考核方案,以护士岗位能级、护理工作量、护理风险与技术难度、护理质量、医德医风与患者满意度作为考核依据实施绩效分配,充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

1.3加强药品、材料管理,规范材料收费项目

各科按计划领用药品、材料,科内存量药品、材料定期进行效期质控,及时使用或更换近效期药品、材料,减少因药品、材料过期导致的浪费。各科护士长梳理科内无法收费低值耗材的品种和数量,提醒科内护士尽量减少使用或按预算定量使用。通过每月盘点无法收费的低值耗材的领用量并进行同比、环比,掌握无法收费的低值耗材的实际使用情况。护士长每月核查可收费材料的领用量与收费情况是否一致,分析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整改。使用高值耗材的科室每月对高值耗材进行盘库,确保在效期内及帐物相符。每日核对医嘱时核对材料收费项目,发现漏收、错收及时予纠正,确保材料收费项目与实际使用情况相符。

1.4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部组织开展人文关怀试点病房,引导全体护士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各科以病人的需求为导向,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组织开展专科特色护理或特色服务,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科室在护理质量管理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开展(Plan-Do-Check-Act,PDCA)改进案例,提升专科护理质量。护理部组织开展全院护理PDCA案例竞赛,对优胜者予以奖励。

1.5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增加医院社会经济效益

各科根据工作实际及患者的需求,积极开展专科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在满足患者护理需求的同时增加医院的经济效益。护士长每月汇总上报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名称、例数及产生的经济效益,分析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评价实施后的效果,以不断改进实施方法,提高实施效果。

2材料及方法

2.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月-2017年12月未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时的数据作为实施前组,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后的数据作为实施后组。两组患者的疾病种类等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效果评价指标

选择由非护理岗位及非一线临床护理岗位调至一线临床护理岗位护士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患者满意度、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例数作为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后效果的主要观察指标。

2.2.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由护理部统计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不良事件指的是在实施护理过程中发生未预料到,不属于计划中事件,包括患者跌倒、错误给药、窒息、烫伤等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意外事件[3]。不良事件发生率=(年度内上报的已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总数÷住院患者总数)×100%。

2.2.2住院患者满意度自行设计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入院接待和介绍、护士巡视病房、饮食指导、生活护理措施落实、用药指导、手术及特殊检查指导、护士服务态度、护士仪表、护士的技术水平、护士长深入病房、病室环境、对科室管理的总体印象、对护理工作是否满意,共20个条目,每年条目均有“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其中前2项视作患者满意。每季度由科护士长至分管病区按住院患者数的20%进行现场调查。患者满意度=(满意项目数÷调查项目总数)×100%。全院住院患者满意度为各科室患者满意度的平均值。

2.2.3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例数统计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前后开展护理新技术、新项目的例数。

2.3统计学方法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患者满意度采用Excel2007录入,所有数据导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x±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2018年有2位护士主动申请由非护理岗位和非一线临床护理岗位调至一线临床护理岗位。

3.1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后,护理不良事件总发生例数及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非计划拔管、用药错误、跌倒坠床、压力性损伤及烫伤发生例次及发生率均有所下降,但与实施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3.2住院患者满意度比较护理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3.3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例数比较护理精细化管理实施前后护理新技术、新项目开展项目数分别为7项和20项,实施后较实施前增加13项。如可调节式R型垫在髋关节置换中的应用、B超引导下MST技术PICC置管、脑室外引流管高度定位尺在脑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等。

4讨论

4.1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和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护理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在原有护理管理体系下,护士的成本意识、工作积极性、服务理念、服务质量均不同程度受到影响。因此,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很有必要。

4.2实施护理精细化管理的效果

4.2.1有利于护士树立降本增效意识通过护士长带头厉行节约,护士成本意识增强。科室成本管理的主体由护士长拓展为科内全体护士,使科室成本管理成为科内全体护士参与的全过程管理。全体护士共同挖掘降低成本的无限潜力,逐步养成节约一度电、一滴水、一张纸的工作习惯。护士通过熟练的基本操作技能,在尽量减少患者痛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易耗品的浪费。医疗护理仪器购置成本高,护士通过定期维护保养和使用后及时维护保养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相对降低了仪器设备的购置成本。

4.2.2有利于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实施岗位管理绩效分配后,各护理单元根据工作量及护士在岗比例主动调整人员配置,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缓解了全院护士紧张的情况,也改变了以往科室按编制人数分配护士所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现象[4]。岗位管理明确了护士各层级岗位的能力素质要求与工作职责,在实施过程中对护士进行专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注重对护士平时工作表现进行评价,充分发掘护士自身的潜力。绩效考核方案向临床一线及监护室中夜班倾斜,有效吸引了具有丰富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N2、N3护士主动留在一线承担责任护士或监护室中夜班护士,确保了护理工作质量。

4.2.3有利于减少药品、材料损耗通过计划领用及定期质控,减少了药品、材料因过期导致的损耗。每月对材料使用情况的监控,有针对性的控制了无法收费的低值耗材的用量,高值耗材实现出入库平衡及帐物相符。通过每日核对材料收费项目及出院前对帐,材料收费项目漏收、错收情况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