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2:45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学新教师工作经验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一、建立关系,熟悉环境,热情帮助
老教师与新教师的互动需要平等、自由、宽松的心理环境,需要和谐默契的师徒关系。才走出校门的新教师还是个孩子,各方面都不懂,承担带教指导任务的,大都是能力较强、威望较高的中年教师。她们经验丰富、自信果断。但与新教师首次交流时总会存在着一点代沟,这时老教师就要榜样示范、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耐心引导,主动找她们交谈,建立一种亲密的师徒关系。双方只有在保持心情愉快的同时,相互之间才会产生积极的互动。如果始终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就只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新教师有时腼腆根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新教师连自己的基本想法都无法表达,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了。
另外,要新教师熟悉环境,了解教师的职责与工作是怎样的。现在的孩子都是家中的惯宝宝,在家大多数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嘴,因此导致一些新教师刚走上新岗位总觉得无所事事时,不知道要做什么。老教师就应告诉新教师工作职责及一天工作的流程,如:早上来了开窗通风、清擦桌面,为孩子准备游戏区域等,带领指导新教师几天,再放手让新教师在实践中磨炼,及时提醒她遗忘的地方,通过老教师的细心引导、热情帮助下,新教师没几天就能熟悉业务、独当一面了。
二、了解孩子,与孩子交流,指导上课
新教师年轻好动,容易和孩子接近,但有时会好的“过了头”,以至于失去威信。与此同时,她们缺少带班经验,常常会在生活环节、户外活动组织等方面出些纰漏。每当这种时候,老教师应该及时地、注意方式地给予“补台”,尽量在孩子面前维护新教师的威信,帮助她们把各环节活动顺利地实施下去。事后再帮助新教师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为新教师搭建情感互动的平台,教她们如何关心幼儿、亲近幼儿、尊重幼儿,“蹲下来”以伙伴的身份和口吻与幼儿在同一平台上对话和交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刚毕业的新教师,大都怀着满腔热情,她们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经常会产生一些新的想法,并渴望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然而,有的老教师出于怕出问题,总是希望新教师尽量按她的思路去带班施教。从而使新教师发挥不出她们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老教师应注意在指导新教师如何施教的同时,也要聆听新教师一些想法,找出合理成分,并予以正确引导, 那么,新教师在学到别人经验的同时,还会更自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工作。
三、提醒帮助,学习成长
老教师为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要经常观察、了解她们的教育行为,并及时指出其缺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及时指出”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进行,更不能在孩子面前流露出对新教师的不满。否则,孩子会把一切都看在眼里,并因此而轻视新教师。
老教师要时时提醒新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断地去探索与实践,让自己在理论上及业务上逐步提高。要告诫她们作为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拥有一份责任之心、关爱之心、童真之心,走进孩子的视野,融入儿童的世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真正成为孩子活动中的合作者、支持者,以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关系,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以及自身专业的不断成长。
关键词:新教师适应困境专业发展
引言
师范院校毕业生进入了教师队伍,他们接受了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学习,成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优化教师队伍整体结构的主体力量,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新教师所普遍存在的适应问题。忽然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新教师由于内部不适应由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的变化,不适应就学学校和任职学校环境氛围和人际关系的改变,出现紧张、焦虑、畏惧甚至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体验到强烈的无助感和挫折感,其外部则受到学生、同事、学校以及学生家长的怀疑,甚至出现了信任危机和心理危机。针对这些存在于新教师入职适应过程中的问题,新教师自身和所任职的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应一起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商量有效的对策,要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使新教师尽快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
一.新教师遇到了什么困境
困境一:职前准备不足
许多新教师踏入工作岗位后会基本上都觉得课程安排不够合理,在工作中所遇到的缺乏经验的问题就是源于职前教育对于实践能力的欠重视,如果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更加重视安排一些实用性强一点的课程会让新教师在参加工作后增加自信心。在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崔允漷和他的同事所做的《全国教师教育状况调查报告》中指出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认为,应该加强教育实践课程,延长教育实践的时间。“适当延长,可让师范生多方面了解教师这项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教育实践在短时间内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许多新教师认为教育实践应分散进行,并增强教育实践的反思性。实习期时间的安排在学校看来是应该先学好理论知识再进行时间,殊不知此举让师范生在学习理论期间缺乏了应有的重视,过后又努力去弥补,如果早点就让学生接触到教学则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知道学有所用。
困境二:入职辅导缺少,试用期工作压力太大,缺少反思时间
教学的第一年一般学校称之为试用期,试用期是新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新教师所面临的“试用期”甚至负担起了比一般教师更多的工作,而且要比平常做的更好,更小心,关于试用期应该是刚进入工作岗位去积累经验的一个阶段,那仅仅是理想化,纸上谈兵。学校不舍得浪费资源,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工作都安排的非常满,甚至有很多老师的工作时间不够用,每天都非常辛苦,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少,能参加学习的机会更少。除了正常的上课外有些新教师还要去支教,指导学生参加各种比赛,排演节目去参加市里的比赛。反思对于新教师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新老师来说,平时上课能把重难点讲清楚了,学生会说了,一节课就算是完成了,他们的课时排的满满的,而且平时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去处理,根本没时间去反思,上一堂公开课能够有个反思就已经很不错了。至于学校的校本研究几乎轮不到新教师去参加,学校里一定有一批领导去参加,有些老教师都轮不到,何况是刚刚参加工作缺乏经验的新老师。
困境三:学生、家长不信任
一走上讲台,新教师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学生,能否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能否进行因材施教,能否管理好课堂的纪律,对于新教师来说都是个难题。而在升学压力仍然是大多数学校面临的最根本、最直接的问题的同时,家长把对子女的希望都放在了老师身上,可想而知,新教师面对的情况就是自身经验有限还要面临家长对于自己的不信任。
教师工作的对象是有独立思想,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既是独立的个体,也有共性的存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他们的思想行为不易为教师所控制。新教师由于教学时间短,对每个学生的品行、性格、学习情况等第一手材料掌握得不多,且在学生的管理上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所以在与学生够用及对学生的管理上往往感觉到力不从心。
在不少家长的眼里,新教师本身就还是个孩子。他们想用平等的身份和家长们进行交流沟通,从语言的表达到意思的传递都不顺畅。由于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缺乏教学经验,在可以选择的情况下,家长更愿意设法让自己的子女插在老教师的班上,因为在很多家长眼里教师的教龄与经验、素质成正比。这种对新教师的不信任,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压力。
困境四:人际关系难处理
人际关系的压力是新教师经常要面对的社会化问题,新教师刚从学校毕业不久,由于所处环境的差异及工作经验的缺乏,与老教师相比,在工作中难以得心应手,不免会出现种种问题,容易引起同事的不信任、不理解等。
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带给新教师的最大困扰就是人际关系了,新教师往往在这方面遭受严重的打击,导致一些人悲观、冷漠、压抑,严重影响了新教师的身心健康,阻碍了他们的专业发展。在大学的时候同学间往往都差不多,因为都是同一个专业的,大家在各方面比如说兴趣、目标都是比较接近的。但是工作后就完全不一样了,接触的人群大了很多,面对的是年龄完全参差不齐的群体,专业也不同。虽然有部分新教师在工作前已经尽量做好心理准备了,但是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还是觉得很难适应,所以平时新教师总是要小心翼翼的,在说话之前都要考虑再三,严重影响了新教师的心理健康。教师之间缺乏互相帮助的意识,交流仅限于表面,很少涉及专业性的问题。
新教师学校应该为新教师创设一个民主、合作、宽松的校园文化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实践证明在宽松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中,新老教师之间互相帮助,合作共事,有助于新教师快速适应。
困境五:辅导教师缺少
辅导是许多国家新教师入职教育的最重要、最基本的,也是运用得最为普遍的策略。简单地说,辅导就是将新教师和有经验的教师结对,由有经验的教师来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或日常互动支持和帮助新教师。可以说是新教师入职后适应工作最重要的一关。目前我国学校早已实行辅导教师制度,但是实际的情况却不尽人意。
新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优秀的专家型教师学习,能够从熟练教师和专家型教师那里获得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从他们那里获得缄默教育教学知识。但是从新教师的叙述中来看目前大部分的辅导教师只是挂个名,没有进行实际的指导。平时学校里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事情,几乎都很忙。没有哪个老师很空,会去耐心指导新教师,也很少有老师的知识有多余可以不用去备课就能上课。而且现在人教版的新教材比较难上,有一个比较大的跨度的转变,有些老教师都已经吃不消,所以他们不愿意上高年级选择上低年级,因此新教师马上得接过来,这样的话能给他们指导的老师就更少了。
二、研究后的反思:新教师摆脱困境,快速成长的途径
(一)职前教育期的改革
师范生在职前教育期间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还是培养模式都存在明显的缺陷,过分强调理论知识,以授受为主,以课堂为中心,实践技能的培养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所培养的教师不能满足教学实践的要求。虽然学校为他们安排了专门的见习、实习期。但是,我国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状况不容乐观,存在时间短,指导少,反馈不及时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在将时间定在毕业学年。
我国急需改革目前的教育实习制度,延长实习时间。参照国外发达国家师范教育的发展状况,结合我国实际,从长远看,我国主流的师范教育模式可以采用“2+2+1+1”。即在综合大学学习两年的学科知识后,再到师范学校学习两年的教育专业知识,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之后,再脱产一年在师范学校进行教育硕士课程学习;然后,再在中小学校进行为期一年的教学时间和论文创作,经过论文答辩授予教育硕士学位,获得教师资格证书。通过“2+2+1+1”模式培养出来的教师,已经基本完成了达到胜任水平所需的成长发展过程,可以比较轻松地应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他们无论学术和科研水平,还是教学能力,都将远远超过目前四年师范院校毕业后再工作两年的还处在“新手”阶段的教师。[1]
(二)入职教育期的改革
1.外部支持
(1)建立政策保障体系,营造适合新教师发展的环境
政策的保障是教育体系改革的保证。因此,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着眼于学校办学水平提高和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需要,统筹规划,做好建章立制,加强规范管理,协调指导考核,提供良好服务。王少非教授在《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性和模式构想》文中建议:1.将新教师入职教育纳入教师资格和任用制度,使之成为获取教师资格及进入教学专业的必要条件;2.将教师培训进修的权力下放到学校一级,将实地活动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3.加强“名师”工程的建设,提高名师的资格条件,将教师培养当作名师资格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相应地,当前已开始实行的教育硕士培养也应更多地考虑辅导名师的培养,在学习内容中增加带教技能的训练;4.建立新教师资格申请制度,并赋予中小学的带教老师以对新教师的资格和任用的更大的发言权;5.大学要在新教师入职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应当逐步将新教师入职教育过渡为学历性的教育,就此而言,这可以成为一些师范专科学校和中等师范学校升格的一条途径,或许赋予它们以学历性的新教师入职教育任务,能使它们在教师的培养中发挥更为实际的作用。[2]
(2)改革见习期(试用期)制度
教学的第一年是教师职业生涯中所经历的最为困难的时期,而且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中最为关键的时期,最需要支持和帮助。但实际情况中这一阶段的试用期除了在收入方面与正式老师差别较大外,新教师承担的工作量绝对不少于一般教师,甚至会承担比一般教师更多的工作量。应对超负荷的日常工作已经使他们焦头烂额,更提不上观摩、学习,所以试用期基本上是徒有虚名。当前盛行的另一种新教师教育模式就是将新教师或师范毕业生集中起来学习。这种学习仍然是以课堂为中心,以理论为主,以授受为主,更多地着眼于教师知识更新和理论提高,而对于作为教师所必须具备的教学能力却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视。与师范生的在职教育没有很大区别,很多新老师反映这样的培训过于形式化,他们在其中难以实现自身的教育专业发展,在理论和实践的沟通上,在师范生角色的转换上,参与这样的培训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意义。
针对以上问题,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改革和完善见习期制度。要求学校采取有效的措施切实加强对见习期教师的培养力度。在近期看来,可以将见习期分为前后两段:首先拿出半年时间由见习期教师在任职学校进行教学时间和锻炼;然后,在下一个半年由教育行政部门将所辖学校的所有见习期教师集中到教师进修学校或师范院校,采用微格教学模式,对教育知识和技能进行强化训练。这样对于提高见习期教师培训的效率有一定提高。学校要保证新教师在见习期能够拥有充足的时间,让工作的第一年成为名副其实的见习试用期,不能简单的将新教师等同于合格教师来使用,不能让新教师负担过多的工作,以至于疲于应付备课、上课、改作等日常事务。新教师的工作量不超过学校教师平均工作量的三分之二是比较合理的[4]。
(3)学校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师的专业信念和专业发展是随着教学知识和经验的积累而逐步确立起来的,不同教师进入专业发展的成熟期、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的时间不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一些学校不考虑新教师刚踏上教学岗位的现实,把他们等同于熟练教师,与教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教师(有些都可称为专家了)同等评价,有的安排新教师第一年就教毕业班,一旦成绩不好或不突出就简单地认为该教师不行,马上调整去当职员,或交流到其他学校,使新教师入职之初就遭受迎头一击,在强大的工作和精神压力下原本美好的职业理想甚至就因此而破灭。
要对新教师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要改变原来简单的评价标准,不要单纯以学生的成绩作为评价新教师的指标,要运用形成性评价来关注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形成发展性的教师评价制度,不仅要重视教师的过去、现在,而且要面对教师的未来,尤其应重视教师未来的发展和促进教师自身的不断成长。
(4)建立并完善辅导教师制度发展教师同伴指导
为新教师配备来自于中小学的有经验的教师作为辅导教师成为目前新教师入职教育项目中很普遍的环节,目的是为第一年的新教师提供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实际上,有经验教师对新教师的指导并不是直接或明显地发挥作用,而是以一种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新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和行为,特别是对于新教师形成熟练的教学技能有着非常重要的引领作用。
因此,辅导教师制度是新教师入职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如何提高辅导关系的质量,首先辅导教师的选择非常重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必须的,但是具备这两项条件老师并不一定就适合带教,可能缺乏支持和帮助新教师的有效的策略。辅导老师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等都有可能影响带教的质量,所以学校应当对辅导教师进行严格的选择,并根据新教师的特点来为他们确定辅导教师。其次,辅导教师与新教师必须有足够的时间一起工作一起活动。第三,能够保证带教双方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
2.发挥新教师个人的主动性:新教师要善于反思,在实践中构建知识和能力体系
反思,在新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反思是指教师应善于总结学习及实践中取得的成果和出现的问题,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实践方式,以获得持续的终身发展,达到成长的质的飞跃[8]。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9]。
一是认真写好反思日记。在一个课时或一天的工作结束后,新教师要主动地写下教育教学的心得体会,列出当日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或所看到的成功及不成功的教学时间,以及是哪些原因造成的?等等,并与指导老师共同分析。新教师要善于审视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面、深入的反思。同时要善于保持适度的“警觉”,及时发现、反思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加以改进。如日本要求入职那年的新教师就与自己工作密切相关的领域展开行动研究,并记录自己的专业发展活动和自我反思,开发自己的档案袋。[10]
二是积极参与行动研究。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敏锐地提取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展开调查研究。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认知方式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和研究,逐步地减少对教育教学工作认知上的偏差。而学生经常如实地提出个中想法和意见,将有利于教师形成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对学生管理等方面的正确认识,从而有效地修正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三是多进行观摩与分析。“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教师应抓住教研活动的学习良机,或自己创造机会多观察名师名家的课,最好是能与他们直接进行交流,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感受他们的教育智慧,弄清他们怎样组织教学和为什么这样做。新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课并评述观察到的教学实景,注意收集素材,撰写典型案例,然后与同行们共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这也是共同提升理论和实践水平的好办法。
参考文献
[1]顾革勇.促进新教师成长发展的几点策略[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
[2]王少非.新教师入职教育的必要性和模式构想[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1)
[2]王少非.新教师入职教育构想[J].教育评论.2003(5)
[8]李良.中小学新教师入职适应问题及对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关键词】中学语文; 教学风格;形成过程
1 模仿性教学阶段
作为新教师,由于缺乏教学实践与经验,对课堂教学的规律、学生的学习特点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模仿较多,创造较少。新教师在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往往比较茫然,对于课程的结构,教材的解读、学生纪律的调控和课的推进状态的把握都掌握不好,在这些时候,模仿成了新教师成长必不可少的法宝。对于一个新教师来说,模仿是必要的,但是模仿既有积极主动的模仿,也有消极被动的模仿,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成长表明,他们一开始任教就避免不顾实际和自身特点而消极模仿别人教学经验的做法。在模仿的过程中也不能全盘照抄,要根据自身的特点来选择性的实施课堂教学,拿别人的优点为我所用。
2 独立性教学阶段
经过一段时间模仿别人的教学,通过独立思考,对他人的教学经验不断取舍、扬弃和改造、加工,开
始逐渐进入佳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独立地、灵活自如地安排和处理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如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学业的检查与评定等)。随着教师教学工作经验的积累,在课堂教学工作中开始摆脱模仿的束缚,逐步进入探索阶段,作为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教师开始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
3 创造性教学阶段
在独立性教学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的摸索和实践,语文教师创造性灵感不断地在教学中喷涌出来,这突出表现在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设计的优化、教学效果的提高上。在这个阶段,教师全身心投入,呕心沥血,殚思竭虑,真是艰苦备尝,而又义无反顾,乐此不疲。其中,既有挫折和苦闷(如总是不尽如人意,不能为别人理解和支持等),更有成功的喜悦,领略到创造性成果的幸福和欢乐!在语文教学风格形成的创造性阶段,教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熟练综合运用教学方法、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方法及追求课堂教学的最优化教学效果,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创新与开拓,使教学艺术发挥明显的效应。
4 有风格教学阶段
在形成教师独特教学风格阶段,语文教师的教学艺术风格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具有独特而稳定的表现,呈现出浓厚的个性色彩,散发出诱人的魅力。在教与学的规律指导下,教师能和谐恰当地把课堂教学艺术风格融入教学实践之中,教学活动中处处闪烁着创造性的火花和浓厚的个性色彩,课堂教学体现出科学性与艺术性地完美结合,教学成为真正的研究教学艺术的科学。具有教学风格的教师,他的课带有明显的、稳定的个性倾向性,或幽默、或沉稳、或活泼、或规整。所有成功的名师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不断的探索、创新,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不盲从、勤钻研,这样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才能让学生获得教学艺术的享受!此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教学艺术特征都有独特、稳定的表现,其教学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且处处闪耀着创造的光芒。此时的教学艺术可以说已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并得到同仁的普遍关注和广泛的认同和赞赏。
5 结论
总之,语文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集工具性、人文性、言语性于一体,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带有教书育人的综合导向性、传道授业的职能目的性、说文解字的艺术欣赏性、言谈表意的深刻性、师表风范的强烈示范性、情感激发的直接感染性以及理解教材的独创再现性。
参考文献
[1] 成尚荣.教学风格的认识与追求[J].人民教育,2007(20)
关键词:新教师;入职教育;组织社会化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4289(2012)05-0055-03
1999年9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指出“为新任教师在适用期内适应教育教学工作需要设立培训,且培训时间应不少于120学时”[1],但入职培训仍被界定为教师在职进修,并没有视为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过渡环节。在实践中,除在一些地区由教师培训院校开展的短期集中培训外,基本上还是采取传统的师徒制对新教师进行指导,没有正式规章制度的保障,在有些学校或地区甚至还未能实施。很多学校只是直接让教师进入真实的课堂教学中,认为通过新教师的自己探索,会逐渐适应学校的教育生活。
在学界,很多学者认为:增加师范生的实习时间,提高实习技能会帮助其将来很好的融入到工作岗位中去。但事实证明,实习和真实的工作情景还是存在着很大不同,况且学生实习的学校和将来就职的学校往往并不是同一个学校,新的环境、新的学校文化、新的人际关系、新的规章制度都会给新教师的适应带来困难。如果新教师无法克服这些困难,就会带来各种消极影响,例如较高的离职率、较低的教学质量、较弱的职业认同感、较高的职业倦怠等。因此,重视对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很有必要。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新教师
新教师也称初任教师,对新教师的界定,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论述。有的从教龄划分,将从教不足三年的称为新教师,有的则认为不足五年的都可以称为新教师。教龄可以作为区分新教师的一个外显标准,但绝不是科学的依据,还需要从新教师的专业发展特点来进行鉴别。
基于已有的一些定义,本文认为新教师指的是取得教师资格证书,正式受聘于某一学校,任教年限为1-3年的教师。这个阶段教师的特点是他们还没有完全适应任职学校,未熟练掌握教学常规活动、未领悟学校文化、未融入学校人际关系、未作好专业发展规划。
(二)组织社会化
对于组织社会化的定义,学者们基于三种不同的视角进行了界定:包括组织的角度、员工的角度、组织和员工交互作用的角度。其中组织角度主要强调组织对新员工的影响,注重如何让新员工适应组织;个体的角度则强调个体的主动性,个体利用各种条件,采取各种行动使自己融入组织;而交互作用的角度则认为这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是前两种的综合,是通过组织正式的入职培训和个人适应或调适组织内的新角色,以及为调适这个新角色而学习一些相关的信息,是两者合力的结果。组织社会化内容通常包括工作胜任特征的社会化、组织政治的社会化、组织文化的社会化、组织人际关系的社会化等[2]。
基于上述观点,同时结合学校这一组织的特殊性,本文认为学校组织社会化的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学校工作胜任的社会化、学校文化的社会化、学校人际关系的社会化、教师专业发展与未来期望的社会化。
二、基于组织社会化理论的新教师入职教育
入职阶段承启着教师职前培养阶段,连接着成熟教师的职业生涯,是教师逐渐成为专业精深的职业人士的门槛。组织社会化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视角,可以让我们了解新教师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教育部门、任职学校、师范院校的支持和引导,进而引导我们制定相应的新教师入职教育计划,顺利地帮助新教师完成组织社会化过程。
(一)学校文化的社会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的精髓,是一幅从学校存在开始经过多年编织而形成的价值织锦。学校文化是对学校价值观、学校发展历史以及学校发展使命的提炼,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被学校成员所认同的价值规范以及行为准则,它能够给教师提供一种身份认同感。因此,新教师必须对学校文化有所了解,并且可以通过主动的信息寻求行为和学校有组织的学校文化宣讲两种方式实现。
在美国,新教师入职教育中的导向课程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建议。在导向课程培训阶段,学校通常发给新教师一些手册、指南等材料,向他们介绍学校设施和人员,并向他们解释所在学区和学校的政策措施,让他们明了所须遵守的规范制度,促使他们尽快融入到所在地的文化中去[3]。
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认为在新教师的入职教育中,学校可以为其提供充足的书面材料,介绍学校发展的历史、学校经历的重大变革、出现过的重大人物、学校所获得荣誉,使新教师深入了解学校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还可以组织新教师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帮助新教师明确学校正式与非正式的规定。校长在促进新教师学校文化社会化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领导应该以讲座或报告的形式向新教师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组织结构、教职员工、学校文化、学生状况、规章制度等基本情况,使新教师了解学校,接受学校教育理念,尽快融入学校文化。
其次,新教师也要主动寻求关于学校文化的信息来帮助自己逐步了解、认同、内化学校文化。而新教师能否寻求到信息以及能否很好的适应学校文化还取决于学校文化自身。积极、合作、开放、融洽的学校文化更容易使新教师融入其中,而消极、竞争、封闭的学校文化则可能让新教师产生适应不良,进而无法获得归属感,成为“边缘人”。
(二)学校工作胜任的社会化
对教师而言,组织工作胜任的社会化就是要能够承担和胜任学校所分配的教学任务,而这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职前培养是获得必备知识和能力的阶段,但是由于长期以来,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并不能保证师范生一毕业就能把知识运用到真实的教育场景中去。因此,近些年来,师范院校逐渐加强实习力度来提高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这无疑为师范生将来更好的适应教师工作起到了助力器的作用,但是由于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实习形式的限制,以及实习学校与将来任职学校的不同,新教师来到新的工作学校仍需要一个工作胜任社会化的过程。
目前新教师培训也主要是着眼于提高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但单靠短时间内的集中培训是不够的,还需要以校为本,置于真实的教学工作场景中给予指导。因此新教师入职教育的主阵地必须回归任职学校,形成以中小学为中心,教师培训机构和师范院校通力合作的支持体系。
大多数学校都会给新教师分配一名经验丰富的成熟教师作为指导教师,为新教师提供教育教学方面的帮助。实践已经证明,“导师制”是一种有效的新教师入职辅导方式,但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负责态度以及指导能力。调查显示,指导教师往往工作比较繁重,很难挤出时间和精力去指导新教师,而且指导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系统性和计划性。因此,学校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保证导师制有序、高效的展开。首先,要适当减轻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并对指导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其次,要对指导教师进行培养,加强与大学、教师培训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培养优秀的指导教师。再次,还要对指导教师进行遴选和匹配,并根据新教师的特点来为他们确定合适的辅导教师。最后为了扩大“导师制”的效应,可以变单个的“导师―新教师”模式为“导师团队―新教师团队”,建立指导教师、学校管理者、教师教育专家组成的指导小组,新教师除了可以向自己的指导教师寻求帮助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向其他教师请求指导。
在实践中基于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是成人学习的主要特征,而导师制正好可以契合这种学习方式。师徒关系确立后,在新教师、指导小组共同讨论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详细、可操作且富有弹性的“新教师入职指导计划”。首先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指导目标和行动计划,在目标的指引下进行多样化的指导活动,包括课堂教学观摩、听课评课、专题研讨、课题研究等;其次,要制定合理的评价与激励措施,采取课堂观察、导师评价、专家评估、自我反思等“以评促发展”的评价模式,在评价中及时发现问题、更正问题。
(三)学校人际关系的社会化
组织人际关系的社会化指新教师如何与学校内成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降低新教师内心的焦虑不安,而且还能为其提供寻求帮助的支持源。研究认为,找到适当的人并向他学习有关组织、工作团体及工作相关的知识,是组织社会化过程中相当重要的事情。
新教师是否能够顺利的完成组织人际关系社会化,受到新教师个人因素和组织因素双方面的影响。从新教师个体来讲,个性特征、是否具有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等,从组织因素来看,学校已有的人际关系氛围、学校领导的支持的等都会影响新教师能否很好融入组织人际关系圈。
从教师自身而言,必须要保持谦虚友好的态度,主动与学校其他成员交往,在交往中探索学校内的人际交往模式以及各种或显或隐的交往原则,并不断调整自己交往方式以便能够适应学校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不同成员进行合作。
从学校宏观层面来说,如果学校已有的人际关系氛围是开放、合作和融洽的,那么新教师就比较容易被接纳,并能够从同事、领导那里获取各种支持和帮助。积极的、支持性的组织环境比不信任的或孤立的氛围更有利于新教师度过调整期。良好的人际环境可以使新教师通过各种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活动与学校中其他成员交流和合作,获得关于学校、工作、成员的各种信息。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促进初任教师与行政人员、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
若学校原有的人际关系氛围不太理想,那么学校领导者一方面要努力建设和谐的人际关系,另一方面可以尽可能的把新教师安排在兢兢业业型教师比较多的办公室里,有利于新教师得到有效的帮助和支持,成功地完成入职阶段,尽快的实现人际关系社会化。
(四)教师专业发展与未来期望的社会化
未来期望,指员工对组织未来发展及职业生涯规划的预期望程度。包括员工对未来报酬的预期,以及能够接受自己将来工作的指派、薪酬的增加、晋升和利益等。
教师入职教育虽然主要是为了解决新教师进入新学校所面临的一系列适应问题,但是并不仅仅满足于此,它更重视教师自身长久的专业发展。根据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新教师入职教育起到一个连接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的作用,因此,新教师在入职初期就要初步制定一个职业发展规划。教师专业发展期望的社会化即新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任职学校的具体情况,规划出符合专业发展规律,但又具有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路径。
新教师在刚进入学校时,由于工作经验的缺乏,对组织文化、人际关系的陌生,会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存在迷惑。因此学校应该加强对新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使其明确努力方向,积极帮助其完成专业发展未来期望的社会化。
首先,为了让新教师重视自身的专业发展,提高参与自身专业发展规划的积极性和能力,可以设置与教师专业发展相关课程,使其对专业发展阶段以及特征有个宏观的把握。其次,学校要成立专业成长工作小组,小组成员可以包括教师教育专家、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校长、年级主任等,专业成长工作小组要在新教师主动参与的情况下,对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诊断,在考虑新教师发展潜力,学校所能提供的资源条件以及未来发展规划等方面因素的基础上,设计出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最后,新教师要对指导小组所提出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目标细化,使其成为可操作的、可实现的行动方案,并定时对现实行为与目标之间的差距进行检查,反思差距存在的原因,不断调整以逐步实现专业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中国教育年鉴2000[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37.
[2]尤倩.基于组织社会化的新员工培训对工作满意的影响[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10:5-10.
一、从教师专业化角度来看待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1]。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我们一般把新教师刚入职的前几年看作是专业成长的关键期,而专业发展主要是指从一个熟手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所以专业化发展是体现“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由一个新教师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2]。前期有研究者指出:“学前教育专业专任教师有一定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但比较缺乏幼儿教育实际工作经验,因而缺乏相应职业技能技巧”[3],还有提到现有教师在总量、结构、职称以及科研水平等上面存在一些问题。笔者以所在的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对该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调查研究,结合对同类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发现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师资队伍的现状存在以下问题:
(一)新教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殊性缺乏了解,幼儿教育实践经验缺乏。近年来随着学前教育专业扩展而大量补充进入的新教师,大多是本硕连读的研究生,在他们的知识结构中,理论知识储备远远多于幼儿教育实践经验。这些新教师即便是工作以后,他们到幼儿园参加观摩、听课、调研、实践的次数和时间还是较少,因此他们在自己担任的专业课程教学中,会习惯于按照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科教学特点来讲授课程或组织活动,而很少站在教师教育的高度来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和行为。
(二)部分教师的角色调整与适应不良。学校升格后,由于专科层次的“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师必须面临着角色的调整和适应”[4],部分教师由于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习惯于遵循原来的教学模式,重视上课、备课等教学常规工作,没有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深入幼教机构进行教育科研,对目前不断更新的学前教育观念和新的研究成果不能及时获取和消化吸收,还没有完全实现角色转换,教师教育科研意识、科研能力有待提高。
(三)职后培训的形式比较单一,针对性不强。由于学校刚升格,各种培训渠道还没有完全畅通,教师参加各种培训的机会总的来说还是较少,整个职后培训的形式也显得比较单一,除了专家教授讲学外,无非就是让教师到其他高校接受短期培训,培训的内容多数偏重于宽泛的理论,实践操作性不强,职后培训未能真正的起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作用。
二、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对“双师型”教师的呼唤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和其他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是有区别的,学前教育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系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从事学前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的业务能力,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现代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需要,能在幼儿园、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除了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外,还需要强调技能学习和实践操作,因此其实践性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具有坚实的学科理论素养和丰厚实践经验的教师,才能培养出知识、技能、素质并重,保育、教育、研究兼能的新型幼儿教师。因此,建设一支“双师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摆在高职高专院校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办学质量,提升学校竞争优势的关键。
三、以四川幼儿师范专科学校为例,在学前教育师资培养方面作出的积极探索与实践
(一)高标准、严要求,把好师资入口关,实施“人才工程”,构建合理师资结构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前教育专业建设的核心关键,为了改变学校师资总数不足以及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不合理的现状,近年来学校一方面采取公开招聘的办法,坚持高学位、高水平的标准,严把师资引进关,重点引进了一大批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业人才,同时学校鼓励原有的教师进行在职进修和学历提高。学校采取重点培养与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和引进了高水平、高素质的学科带头人、教授或博士。另一方面,制定和实施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工程”计划(包括名师工程、教授工程、博士工程、学科专业带头人计划、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培养计划、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等),加大投入和设立优惠的条件,开设绿色通道,引进一批博士、教授或有较大影响的学科(专业)带头人,在岗位设置、师资调配、职称评聘等各个方面保证重点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一支信念执着、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精良、富有活力的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及一批优秀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团队正在形成。
(二)学校加大软硬件投入,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的保障
教师的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学校硬件和软件等方面的完善,尤其需要构建数字化、信息化的资源系统。学校升格后,继续加大教育资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加强了教师办公室和计算机教室的配备、扩大了多媒体投影教室建设、开展校园网站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建设等,同时学校配备了教师和后勤办公平台、教育教学信息平台、教育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完善图书馆学前教育类电子图书资料建设,并且学校购买中国知网、维普期刊网等使用权限,校园内免费向师生开放,为学校数字化、信息化资源系统建设和应用奠定基础。通过数字化信息化资源平台,师生可以及时了解到学前教育发展最新的政策和理论、课程改革的动态,同时还可以展示和交流教研活动,共享教学论文、教学讲义、优质课例等教学资源。
(三)以校级科研中心为平台,促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投身学前教育科学研究
为了极大的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热情,促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相继成立了幼儿教育与发展研究中心、小学教育研究中心、川西北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等,中心下设置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研究室、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室、农村与民族地区学前教育研究室等,学校还相继出台了《四川幼专科研项目奖励细则》和《四川幼专科研项目管理办法》,促使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自觉加强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提高。一方面规范了学术委员的审查与评审制度,对课题申报、优秀学术人才的评选等工作进行严格审议,杜绝了学术不端和学术造假,保证了学术活动的真实性。另一方面通过研究中心组织高职称教师申报国家级、省级重点课题,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青年课题,尤其鼓励教师申报与幼儿教育实践相结合的课题项目。科研中心积极引导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密切关注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带领教师深入幼儿教育基地,观摩和探讨幼儿教育热点问题,如:蒙氏教学法、体智能游戏、幼儿早期阅读的训练、奥尔夫音乐等在幼儿教育机构开展的情况,鼓励教师探索具有本地域特色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
(四)逐步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制度,积极推进“校本培训”
为了建立和完善教师终身学习制度,学校制订了教师培养管理办法,构建学校、系部两级培养体系,建立多渠道培养网络,通过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使新教师尽快熟悉工作岗位,进入角色。通过开展单科进修、学历进修、高级研修、访问学者、团队培养等方式及时更新知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全面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师职业情感培训、学前教育专业理论培训、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教育科研方法等。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如:专家讲座、学术论坛、幼教机构观摩活动、高校教育机构学习交流、兄弟学校访问考察等。在培训对象上也各有不同,针对新教师,为了让他们尽快进入角色,迅速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主要进行校情校史、教师职业意识和情感、教师教育技能、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特点和方法等培训;针对有一定工作阅历的教师,结合他们自身的专业特点和个人现有的能力水平,把他们分成“理论型教师、实践型教师以及“双师”型教师三个层次”[5]。分别为他们设计个性化的专业发展培养模式,采用实践能力培训、教学能力培养、攻读博士和硕士学位、高级研修、访问学者等方式,强化和提升他们的专业领域内的优势和特色。
一、工作目标
1、狠抓教学管理制度的落实,使教学工作的管理更上一个新台阶。
2、完善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使之尽快成长起来。
3、初一、初二各科的统测,统招班合格率要达到100%,英语、数学优秀率要超出全镇所有参考班级最高率的16%(语文10%),非统招班两率要达全镇各初级中学重点班最低线;初三的合格率和优秀率要达到全镇所有参考班级的第一名。
4、初三升中考总分合格率、总分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五名,理想目标为前三名,同时要做好学生的分流引导工作。
5、高一语、数、英、物、化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6、高二语、数、英市统考合格率保证目标为前六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优秀率保证目标为前八名,理想目标为前五名。
7、高一、高二会考科目合格率、优秀率要达到全市的平均线以上。
8、高三高考上省线人数要达到上级指定的保证目标。
二、工作措施
1、强化目标管理。各级组、科组根据学校教学的整体目标计划和要求以及各学科实际情况制定各学科的教学目标。各科任教师根据学校教学整体目标和学科教学目标,按年级学科要求,按班级学生实际和教师本人特长确定自己的教学目标。上述三种教学目标,从集体到个人,从整体到局部,最后落实到教师个体教学目标和学生个人上,从而实现学校的整体目标。
2、抓好备考工作。高考备考领导小组要加强班风、学风和教风的管理,要注意监控辅导对象的辅导过程和效果。其他各类考试科任要尽早确定培优辅差对象,定好培优辅差计划。各科要加强对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的辅导,在抓好单科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同时,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
3、初中毕业班,要正确处理好提高升中试成绩和为我校高中输送优秀人才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辅导好临界优生和临界合格生,提高总分优秀率和总分合格率,又要及早了解学生的报考意向,从关心学生,开展集体活动,宣传我校高中重点班优势等着手,加强学生的爱校思想教育,做好初三年级的分流工作。
4、抓好教学进度。各年级在不影响课堂效率的前提下,要力争把教学进度适当提前,以求得本学期各类统考以及下学期高考、升中考、会考和市、镇统考备考工作的主动权。
5、落实教学工作检查制度。期中和期末教导处和科组联合进行两次教学工作检查,检查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情况,检查教师的课堂教学状况,检查教师备课、辅导及作业批改等情况,检查教师教研工作情况,检查科组建设状况,检查各功能场室的管理状况等等。
6、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各科组在抓好备课质量的基础上,强化作业布置、批改、以及学生书写格式规范化的管理。本学期拟在各班开展一次作业展览活动,安排三次(第6、12、17周)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把学生的学习质量落到实处,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推动良好学风的形成。
7、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备课组活动要做到“三定”、“四备”和“五统一”,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学进度、统一目的要求、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练习、统一测验考试。使用新教材的备课组要加强对教材、教法、学法以及练习的研究,以便尽快适应新教材。各备课组还要抓好每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落实好备课的专题,有效地把备课内容转化到教学实践中。
8、开展教改专题研究。各科组的教研工作要继续以目标分层教学为重点,同时加强学法的指导,并围绕专题进一步做好宣传发动工作,组织教师学习理论,掌握操作方法,参加有关教研活动。在研究过程中,各科组要发挥备课组的力量,分工合作,共同研讨,不断总结。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检查仍以目标分层教学为核心,全面检查、考核各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方面对目标分层教学的应用。
9、加强学风建设。班主任不仅要认真抓好班风,通过良好的班风带动学风建设,还要配合科任,参与各科的教学管理。班主任要多组织些与学习有关的活动,在班内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科任要结合教学实际多给学生以学习方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技巧。
10、培养青年教师。以结对子、压担子、搭台子、引路子等形式,按照《新教师教学达标规定》和《教师结对子制度》中的有关要求,导师和新教师各自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并分阶段对新教师进行考核,以帮助新教师尽快提高业务水平。
11、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各备课组要组织相应的兴趣小组、竞赛小组,为参加省市有关竞赛作好充分准备,并力争获得好名次。本学期各科组要针对优生抓好辅导的落实,举行1~2次学科竞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素质。
12、加强图书馆、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市教育局要求,充实必要的器材、设备、报刊、图书和杂志等,进一步加大课本、辅导材料、练习资料等的订购和管理力度,科组长要切实负责,经常检查督促有关功能室的管理工作。
三、行事历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 9月3日——8日 开学典礼;稳定学生情绪;教师结对子会议;教师 制定工作计划
2、 9月9日——15日 毕业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市完中语.数.政.生.化科组 长会议;市语.数.政.生.化镇中心教研组长会议;市 政治课题组会;高中物理竞赛
3、 9月16日——22日 上学期期末考总结会议;完中物理科组长会;市各 科镇中心教研组长会;“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 发动工作
4、 9月23日——29日 班优秀作业展览;高中市各科中心教研组长会;市 数学课题实验评比;市教育科研课题工作会;市初 中、高中青年教师化学实验能力竞赛;完中计算机 科组长会;九月份文明班评比;参加镇中小学生文 艺汇演
5、 9月30日——6日 国庆节
6、 10月7日——13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新教师工作座谈会;市高中艺 术教育研讨会;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
7、 10月14日——20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初、高中美术公开课;高一地 理、物理研讨课;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政治高中课 题组实验研讨活动
8、 10月21日——27日 教研工作检查;市高中艺术课(音乐、美术)教学 调查;初中地理教学研讨;全国中学信息学奥赛; 高一化学研究课;初中化学公开课;粤(顺)港澳 语文单元教学研讨会;初、高中数学教学研讨会; 十月份文明班评比
9、 10月28日——11月3日 教师结对子阶段性总结;高二历史研讨课;高三物 理复习研讨课;政治科高考辅导讲座
周次 日期 工作内容
10、 11月4日——10日 新教材使用情况研讨;市音乐教学研讨课;市教研 室下乡视导;“展示你的才能”系列活动;学校体 育运动会
11、 11月11日——17日 班学法指导工作调查;市高中化学新教材使用情况 调查;省中青年高中语文教师阅读教学竞赛;高三 政治复习研讨课;初中计算机研讨课
12、 11月18日——24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初中历史课堂教学 研讨会;初中物理公开课;文学创作大赛 总结
13、 11月25日——12月1日 目标分层教学优质课评选;市中小学落实教学常规 工作调研;十一月份文明班评比,班主任工作调查
14、 12月2日——8日 班学习经验交流会,学习之星评选;市中小学音乐 说课比赛;初中史地生教学情况调查;市中学生即 席作文竞赛;中学数学课题实验视导
15、 12月9日——15日 优秀论文评选,市中学生物说课比赛;市初中化学 单元目标引导探索实验研讨会;政治课题组实验工 作调查;高考备考视导;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
16、 12月16日——22日 教学常规检查;市高中化学开展研究探索性学习情 况调查;市学科带头人、新秀、教学能手复评
17、 12月23日——29日 学习质量跟踪测试;市高三物理复习研讨课;数学 课题实验工作总结会;十二月份文明班评比
18、 12月30日——1月5日 期末复习经验交流会;市中小学各科论文评选
19、 1月6日——12日 教研工作检查;目标分层教学总结
20、 1月13日——19日 新教师期末复习督导
这次培训足够能看出局领导对于我们这些新教师的关心,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这些新教师对于教师做出进一步的了解,上午通过褚局长认清洋溢的讲话,严侠华老师的精彩纷呈的演讲,让我明白,想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做好一名教师应当完成的任务,并不是一朝一夕,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向自己的前辈不断学习而获得成长的慢慢积累的漫长的过程。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刚步入教师岗位的新丁,要对自己的教学有所追求,对自己的教学有所目标,只有将自己的目标确定好,才能不断地促进,督促自己进一步的升华,当然,光有追求目标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付出努力,必须在追求自己的目标中付出自己辛勤的汗水。
自我塑造也是十分关键的,只有不断提高自我的内涵,才能让自己得以发展,成长,“多读书,读好书”不仅仅是学生在发展中的任务,也是我们教师成长的良伴,自己在日后也应该多参加学习各项活动,从集体中习得更多的内容,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当然也要有耐得住寂寞,吃得了苦。
通过今天的学习,做为一名教师应当要善于去反思,发现自己不足,这样才能有利于自己的进步,我会在日后工作中一步步踏实好自己的脚印。
今天是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第二日。今天,局里为我们请来了两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刘主任和赵老师,他们给我们做了非常精彩的演说。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认为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具备知识,才能,技巧,也必须拥有良好的人格,完美的心灵,习得一手好字。
硬笔舒服是连接人外在与内在素质的综合艺术,不仅端正和美化一个人的外在,也调整了写字者的内在,让原本浮躁的心理得以平静,释然,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当然是要写有一手好字。
当然,一名教师也要有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只有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才能使心理完善,不仅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也要树立崇高的职业观,这是健康心理的必备条件;不断提升师德修养,学会自我心理调节,这是心理健康的保障,良好的心态影响着每一个学生,从而才能去融洽于师生关系和良好的人际关系中去;只有拥有良好的人格,完美的心理,才能成为学生的心理调节者,也能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才能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实施,也更加有利于自身的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今天的学习,两位老师精彩的演讲,让我了解到: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学习,了解更多的方面,我会努力学习,做好每一点。
今天是我们进行培训的第三日,为我们演讲的也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师-----张老师和刘老师
通过两位老师浅谈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我意识到几个方面:德育工作室教育教学的核心,只有培养出良好的道德的学生,我们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德育工作室中小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对于社会,教育为本;对于教育,德育为本。我们要做好德育工作,先要从自己做好,做好自我,必须要加强自我本身的师德建设;从自我做起,才能更好的做好德育工作。
当然提高自己的能力,需要平日的日积月累的反思和经验,通过反思得到的体会和对策变换的进一步教学的具体措施,深化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提高自己的教学反思和实践能力,这也是我们是否对教学工作是否高度重视的一个表现,既是有利于学生发展,也是有利于自我成长,是整个教育环节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在步入工作岗位后,我要重视德育工作,要经常反思,做到日日反思,时时反思,一有所得,及时记录,及时更换教学举措,从而通过这一步达到提高自己加快职业化的步伐。
对于一名新教师,我要学习的,吸取的经验还有很多很多,我应当要竭尽自己的全力,成为合格的教师的一员。
今天是岗业培训的第四天,虽然比较累,但这一些的付出还是有所收获的,今天为我们做出精彩报告的老师:张老师和刘老师。
通过今天的培训,我了解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当应去成为一名好老师,应该做好专业发展,上好每一堂课,要能让领导满意,让家长认可,学生喜欢,同事赞赏的教师。那么,我就应该从每一步出发,要去体会终身学习,平日勤读书,勤思考,勤动笔,只有及时充实自己,提高自己,面对任何竞争压力,我们才能从容面对,才不会被社会淘汰,同时还要学会以诚待人。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自己精心经营的,和家长真诚地沟通,懂得顾及家长感受,有责任心,公平心,这样家长会慢慢信任你;对学生公平,不高高在上,要有威严,言出必行,做好表率作用,还要会去包容学生,真正做到去了解每一个学生,关心爱护,呵护每一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会用心去感受与爱护学生。
作为一名教师也要学会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我将努力做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用自己的真诚与爱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争取在日后教育教学中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