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2:3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健康发展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1.1不合理的食品企业区域分布
在东部沿海地区食品工业相对集中,存在着严重的产业同构现象,致使资源配置效率低,生产模式粗放,不利于食品工业的结构优化,同类企业之间竞争严重,较低的企业附加值现状不能改变,企业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农业资源最为丰富的中部地区,其粮食产量及耕地面积均居全国首列,并且有着良好的运输条件,但是该地区的食品工业薄弱,其总的发展形势较为缓慢。食品工业发展较为落后的西北地区,其食品企业的设备较为陈旧、规模较小,产品指标很难达标,对当地食品工业的发展不利。食品工业这样的区域分布使资源的最优配置没能实现,致使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
1.2不合理的食品工业品种结构,比例较低的高附加值产品
这样状况的产生和产品更新换代慢、样式少、包装差、档次低有很大关系,使市场的需求由于有缺陷存在于食品工业产业结构上而不能适应。食品工业应对不合理的产品结构予以着力改变,对自主创新进行积极的改进,对农产品的精深加工进行大力的发展,使行业的科技进行得到推动。
1.3食品安全存在问题
我国食品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制假、售假行为,食源性疾病的发病几率迅速增长。在食品工业的监管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食品安全标准缺乏统一性,执行力度不强,由于不同的部门监管着食品工业导致检测标准不一的现象存在于部门之间,食品工业的协调发展由于监管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而受到影响。小型企业的过多存在,食品安全意识淡薄,管理理念相对陈旧,会有安全隐患存在于生产出的食品中。
2我国食品工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2.1可持续发展的食品工业
一是对自主创新予以鼓励,提倡技术的应用。应用科学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合理利用资源的实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秀的人才是自主创新和技术应用的前提条件,要有人才引进的政策,不断吸引人才为企业和地区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还要使科技人才的合作得到促进,通过共同努力来开发新产品、应用新的科技手段、发明新工艺。二是要以创新为引领来优化结构。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选取经济战略,优化产品结构,改造传统食品的生产技术,实现食品工业领域的现代化。三是要对食品产业链进行打造,确保食品安全。食品工业企业要对源头、加工、物流、销售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掌控,使食品安全得到保证。
2.2开发绿色食品
这对人类经济活动文明具有促进作用,环保理念融入到农业与食品工业生产过程中,和谐发展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实现对产业食品安全的广泛监督,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保障。绿色产品和绿色产业的开发和发展,可以使我国经济产业链协调发展,对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绿色食品是食品工业的重要分支,其以优秀的品质受到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绿色产品产业链的形成,促进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实现,和谐发展了农业和食品工业。3促进我国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1)对资源优势进行充分发挥,使食品工业区域发展的合理布局得到促进在农业产业的地域分布和食品工业呈现出的地域化趋势上,存在着不协调的表现。农产品原料资源是食品工业发展的根本,虽然由于结构调整使食品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但其发展速度缓慢。因此要在农产品丰富地区建立主导产业,为使地区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还要建立食品工业辅产业在农产品欠发达地区。另外还要加快该地区城市化进程,使城乡资源的互补得以实现,逐步缩小地区间经济差异。
(2)对科技投入的力度予以加强,使农产品加工的转化率得到提升大力发展食品精深加工,转变食品初级加工的模式。食品工业要改良生产工艺,扩大生产规模,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增加科研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食品工业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提高研发新产品的力度,使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提高农产品原料加工的转化效率,还应重视合理应用及推广高新技术。
.民主的管理方式
民主的管理方式是最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的,专制型和放任型的管理方式都不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当代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一方面表现在思维活跃,上进心强,自我意识特别突出,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差,这又使他们的心理脆弱,依赖性特别严重。由于上述各种心理因素的相互矛盾,他们既反感专制型的管理方法,也不喜欢放任型的教育形式,他们渴望民主型的学校教育。民主的管理不仅为他们提供了展示自我才能的天地,满足其自我表现的欲望。还能够使他们在民主的气氛中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老师的关怀,同学的帮助。这样,他们的心理就会长期处于一种积极,欢畅,平和的状态之中,会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并形成各种正常的心理机制。如果实施专制的教育方式,就会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或导致不良的心理健康状态。因而,实施素质教育,采取民主的教育管理机制,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
.积极的期待效应
罗森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方式,使他们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不少的研究也表明,教师的期待影响他们对待学生的方式,不同的对待方式又影响学生的学习及心理健康。如果教师对某个学生的期待是积极的,即使他不用语言明确的表达出来,学生也会不知不觉的感受到这种积极的期待信息,心理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从而能健康地发展。反过来,如果教师对某一个学生采取消极的期待和失望的态度,即使他不明确的表达出来,这位学生也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到这种信息,从而产生消极悲观的,灰心失望的心理状态,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可见,积极的期待效应不仅仅是教师的一种工作方法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关系到一个教师用什么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去教育和影响他的学生的问题。
.适度的学习压力
适度的学习压力会使学生产生中等的学习焦虑,心理学认为,中等的学习焦虑可以使学生产生适度的学习紧张,易于集中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之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过重的学习压力会造成学生极度的焦虑、忧郁、惶恐,长期经历危机状态可能导致心里不健康。当前中小学普遍存在着家长望子成龙,教师追求高分,学校内部、学校与学校之间竞争激烈,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一系列的强化学习的措施,无休无止的测验考试,纷繁复杂的家庭作业,压得学生喘不过起来,这种过重的学习负担无论是对差生还是对优生,都感到压力重重,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紧张、焦虑、担忧、挫折等等不平衡状态之中,这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都起到了巨大的摧残作用。素质教育呼唤扎扎实实地提高课堂分钟的教学质量,切切实实地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予他们以适度的学习压力,使他们的心理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育学; 迷思; 概念混乱; 学科地位;
回首20世纪的中国教育学术, 我们感到的不是丰盈, 而是荒凉, 不是厚重, 而是单薄, 在这个领域, 百年来没有出现卓有成就的学者, 缺乏独创性的学术体系, 就现实看, 甚至堪称执著于独立求索的学人也寥若晨星。[1]自20世纪80年代起, 中国的教育学就已陷入学科危机之中。其中不乏充满危机意识的学者, 如陈桂生教授考察了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2];吴刚教授更是在《教育研究》发文称教育学已终结[3];李政涛教授则指出教育学的四大悲哀之处[4];赵蒙成先生也发表了对教育学迷惘的看法, 指出中国教育学的处境不佳;巴战龙教授撰文阐述了教育学的尴尬[5];刘猛教授则提出了“教育学的形而上之痛”与“教育学的形而下之痛”[6];等等。一时之间, 学者们对自认为已经很熟悉的教育学又感到那么陌生和困惑,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是经过理性设计的社会合理化产物, 但却往往出现一些实质非理性的现象, 比如其概念日益混乱、其学科地位日益尴尬等。本文拟对教育学概念的混乱和泛化、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尴尬进行分析, 出现这些实施非理性的现象的原因为何, 以期能为我国教育学的健康发展提供些许启发与建议。
一、教育学概念的混乱和泛化
教育学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 教育学概念的混乱和泛化便是其中一个, 萦绕在教育学者的心头, 既挥之不去, 又让人深恶痛绝。
任何一门学科都应拥有精确化的概念, 不仅是为了避免在使用时造成歧义和混乱, 而且也是为了确保与其他学科的概念有所区分。教育学亦是如此, 只有在对某一概念达成共识的层面上, 才能够继续研讨教育学中的问题, 若连最为基本的概念都没理解, 研讨又该从何谈起。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曾指出:“概念和术语使用得不准确, 叙述起来就会前言不搭后语, 一片混乱”[7]。因此, 在教育研究中, 使用精确化的概念和术语无疑是重要的、必要的和迫切的。
但是, 伴随着我国教育学的快速发展, 教育学概念不是更加清晰和确定而是更加混乱。其实, 教育学中的概念混乱由来已久, 是伴随着教育学的不断发展而逐渐积聚起来的, 教育学者们对此也深有体会, 不同的学者使用同一个词的时候表达的却是不同的含义或者说是对同一个词存在不同的理解。陈桂生教授为此专门撰写过《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略议教育学的基本概念》[8]一文, 在文章中专门对“教育”“课程”“教学”等词的混乱使用进行了研究;杨开成教授更是宣称教育学概念体系十分糟糕, 教育学中“用术语冒充概念、在科学的语境下构造伪概念、习惯于概念泛化以及构造虚假的概念分类体系”[9]等缺陷客观存在。
实际上, 教育学的建立也从侧面证明了教育学的概念最初并非是混乱的。徐继存教授曾说过:“在今天的教育学中, 人们似乎什么话都可以说, 什么样的概念都可以用, 但所说的又常常空洞无物, 不仅词语的含义模糊不清, 而且那些最初使我们心理之间得以沟通的真实意义都被抛弃了。”[10]究其原因, “教育学中的概念混乱是伴随着教育学发展不断积聚起来的, 也与我们对国外教育理论的盲目引入和传播密切相关, 更与现代学科制度的规训分不开。”[11]因此, 可以说教育学概念的混乱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人的因素———教育研究者, 是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滥用导致的结果。
除了教育学自身发展的先天不足这一原因外, 教育学概念的混乱与我国学者对西方理论 (不仅包括教育理论, 也包括像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 的盲目引入和传播也不无关系。考察我国教育学一百多年来的发展史不难发现, 我国的教育学是在学习、模仿和借鉴日本、德国、苏联、欧美等国家的基础之上才逐步中国化的。“在教育研究中, 也往往习惯于借鉴外来理论, 有时甚至到了迷信的程度。”[12]教育学在借鉴其他学科理论的同时, 也难免会使用理论中的各种概念和术语。不可否认的是, 西方的许多学科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 但这些理论都是在特定的时空背景下孕育而生, 具有普适和特殊的两面;只有将这些理论和概念经过本土化的改造、深入的分析与判断、全面深化的理解之后, 才能够放置于中国的语境下使用。但是, “在教育研究洋化的影响下, 人们竞相以西方、美英为时髦, 西化成为‘学问’的代表, ‘西化’成了教育研究的一股兴盛的风”[13], 研究者在借鉴其他学科的概念和术语时, 那些本应被赋予新的教育学化的概念和术语, 并未经过教育学化的“加工”, 而是被研究者直接置于教育研究中任意使用。在西方理论的影响下, 我国教育学的话语方式西化现象日益严重, 研究者的心态也发生了扭曲, “我们的教育问题要通过翻译过来的名词借以表达, 才能得到承认。”[14]
但就教育学而言,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国家, 古代先贤曾提出过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 也曾撰写过许多重要的教育著作, 比如《学记》《大学》《论语》等, 但这些中国古代的教育经典和重要的教育家的思想无人去深入探究。这样说, 并不意味着西方的理论不重要;相反, 正是因为西方的这些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 所以才需要去学习。但是, 学习的前提是得先把本国的优秀理论学会、学通, 否则只能“不中不西”, 像冯友兰、等学者正是先通中国而后学西方并最终达到“融贯中西”之境界。对于一门学科来说, 也是如此。放眼我国整个教育学界, 已经完全是西方话语下的中国教育学, 但这样的教育学是否还能够称之为中国教育学, 实则有待商榷。西方的许多理论实际上是深植于本国的土壤之中, 有其文化气候的特征, 但在移植到我国的过程中, 如何本土化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难题。就借鉴的目的而言, 借鉴理论不是为了所谓的新奇、好发文章、独树一帜, 而是为了用西方理论来解决中国教育面临的实际问题, 奏效即可, 但现实往往却与之相背。实际上, 不去关心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而热衷于西方理论以及西方学者说了什么的学者不在少数, 似乎国外的就是正确的、有价值的、经典的, 而不是去批判地辩证的看待, 看其是否符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可以说, 对西方理论的盲目引入与传播实乃我国教育学概念混乱之一要因也。
除上述原因外, 现代学科制度的规训也是造成教育学学科概念混乱的又一要因。现代学科制度虽然促进教育学知识生产的专业化, 但也使得教育学者的视野窄化, 敏感性减弱。“当一个教育学研究者既不认识教育事实, 也不可能认识教育事实的时候, 为了使自己摆脱困境, 掩饰和隐藏自己的缺陷, 满足自己种种难以言表的需求, 也就只能在概念上做文章”[15]。很多时候, 教育学者在论及教育学科重要性问题上耗费的笔墨颇多, 以一种未来主义的态势展现出教育学学派蓬勃发展, 分支学科多么齐全, 学术研究成果何其丰富, 但学界为何不能真正地承认教育学不仅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 而且也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可以说, 在我国教育学的研究队伍内, 存在着一个无形但基数庞大的“经验学派”, 亦可将这些学者称之为“经院学者”。“他们集中关注教育学专业的文本, 常常无需同人合作, 或者干脆不能同任何人合作, 因此脱离现实教育世界, 缺乏对教育事实的直接感受。”[16]从事教育研究而不注重实际, 简直是在开玩笑。在我国教育研究群体中, 存在这样一类学者, 他们虽未明说但都以实际行动表明教育基础理论研究是一种超越教育实际的纯思辨之学。实际上, 教育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其本身就是教育实践的理论总结和概括。如不注重现实中教育世界, 只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新”, 卖弄各种概念, 最终只能导致教育学的概念更加混乱。
二、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尴尬
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吗?学界已争论了长达百年之久, 而答案不外乎两种:一种观点认为教育学不能够称得上一门独立的学科, 最多只能算是一个研究领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无论是对于教育学初学者还是从事教育研究长达数十载的学者来说, 教育学的学科地位都使人感到尴尬、困惑和迷惘。纵观中外学者对于教育学的论述也不免让人感到沮丧、失望。比如, 钱钟书先生曾在《围城》中说道:“大学里理科学生瞧不起文科学生, 外国语文系学生瞧不起中国文学系学生, 中国文学系学生瞧不起哲学系学生, 哲学系学生瞧不起社会学系学生, 社会学系学生瞧不起教育系学生, 教育系学生没有谁可以给他们瞧不起了, 只能瞧不起本系的先生。”[17]赵蒙城先生也曾撰文指出, “当今教育学的处境非常尴尬。哲学、历史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的研究者蔑视它, 或干脆不予承认, 更不用说自然科学各学科的研究者了。事实上, 许多人根本不知道有教育学。在比较有影响的综合社会科学刊物中, 讨论教育的文章罕见。作为一门课程, 即使在师范大学, 教育学也是一门公共课, 没有人重视它, 也无人感兴趣。”[18]实际上, 不仅中国的教育学学科地位不高, 美国的教育学学科亦是如此。正如拉斯曼曾在《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的英文版序言中提到:“为什么教育研究这一学术领域的工作总是被看做一个后娘养的孩子?”[19]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 (又译作涂尔干) 也在《教育与社会学》中指出:“教育学往往只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文献”[20]霍斯金更是毫不客气的指出:“‘教育学’不是一门学科。今天, 即使是把教育视为一门学科的想法, 也会使人感到不安的难堪”[21]以上学者的种种论述, 无不表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
学界关于教育学学科地位的争论大都集中于教育学研究方法、研究范式、研究对象、理论体系等方面。总的来说, 教育学学科地位尴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既与学科评价标准有关, 也与教育学自身的产生背景、研究方法不无关系。而我国学者关于教育学学科地位的争论也大都可归为学科评价标准与教育学自身发展这两点上。
从学科标准来看, 教育学的学科独立地位可从学科和科学两个子标准加以衡量。虽然中西方学者对学科标准都有着不同的理解, 但都认为学科标准包含理智与建制两个层面。所谓理智层面, 乃指学科是否拥有独立的研究对象、术语与概念、研究方法、理论、范式等, 主要强调知识的内在逻辑;所谓建制层面, 乃指学科是否拥有多支研究队伍、学术流派、学术人才制度、专业期刊等。方文指出, “特定学科的独特尊严和合法性的建构, 有赖于特定学科的理智进展和学科制度的完善。”[22]但学者们对理智层面的标准看法不尽相同, 经过激烈的争论, 学界在理智层面就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成立条件达成一致, 确立了学科“三要素”标准:独特的研究对象;独特的研究方法;独特的理论体系。陈桂生教授也在《教育学的建构》一书中指出, “在各门基础学科诞生之初, 要求每门学科不仅有专门的研究对象, 而且有适于这种研究方法的独特的研究方法, 这曾是一条不成文的学科规范。”[23]“三要素”标准的确立对于教育学来说无疑是沉重的一击, 因为教育学并无独特的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 就连教育学研究对象也是模糊的, 学界至今尚不能说清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究竟是什么, 只能模糊的将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统称为教育规律、教育现象、教育问题。
作为学科标准的子标准, 科学标准也衡量着教育学学科地位。在科学标准下, “范式”成为学界和学者评判一门学科是否独立的主要依据, 如候怀银教授就曾指出:“一个学科之成为一个学科, 就在于它有自己独立的范式”[24]。其实, 范式一词最早可追溯至库恩, 他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指出:“范式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接纳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25]。在库恩看来, 只有范式才能够使一门学科成为科学, “拥有了一个范式, 有了范式所容许的那种更深奥的研究, 这是任何一个科学部门达到成熟的标志。”[26]按照库恩的划分, 科学是沿着“前范式-范式-范式危机-新范式”的路径不断发展的, 只有一门学科真正的产生了范式, 那么才能说这门学科真正建立了。但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并未明确的严格地界定何谓“范式”, 再加之其不仅在不同的语境中频繁地使用该词, 而且每一语境下“范式”的内涵不尽相同, 从而使得“范式”的可阐释空间很大。据国外学者统计, 范式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含义高达20多种。[27]由此可知, “范式”一词的解读已超出库恩的本意。而学界所主张作为评判学科标准的“范式”主要是本体论层面的范式, 教育研究者正是基于相同的本体论层面的“范式”, 才会使用同样的研究方法、分析框架等, 并产生一致的研究信念, 从而形成库恩所说的学术共同体。
考察世界教育学的学科发展史也不难发现, 赫尔巴特、梅伊曼、拉伊、狄尔泰等学者一直致力于建立科学的教育学。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出版一般被视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学的诞生标志, 赫尔巴特本人也被视为教育学学科创始人。他在《普通教育学》的绪论中指出:“假如教育学希望尽可能严格地保持自身的概念, 并进而培植出独立的思想, 从而可能成为研究范围的中心, 而不再有这样的危险, 像偏僻的、被外人占领的区域一样受到外人治理, 那么情况可能要好得多。”[28]赫尔巴特的这段话证明了在当时教育学是被其他学科占领的区域, 而若想要改变这种被占领的状态, 并由此将教育学提升到一门独立的学科, 必须要走科学化的道路, 达到科学的标准。此后的梅伊曼、拉伊、狄尔泰等人均做出了不同的尝试, 以期能够将教育学从次等学科提升到中心学科。
除了学科标准的原因以外, 教育学自身的不均衡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 其发展历史不过两百多年, 其产生背景也可追溯至18世纪末19世纪初世界各国国民教育运动的兴起, 随着教师师资培训的扩大化, 师范院校及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也逐渐兴起。在此种背景之下,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也随之诞生。然而, 由于历史的种种局限, 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在研究对象的确立、研究方法的选取上一开始就是先天不足的, 自然也就难免在学科地位上展现出其尴尬的一面。
三、结语
无论是教育学概念的混乱和泛化还是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尴尬, 都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学概念是教育学研究者共同交流的语言, 它的混乱和泛化一方面反映和表现出教育学的混乱, 另一方面又是教育学混乱的要因之一。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尴尬处境一方面体现出教育学学科危机, 另一方面又直接影响着教育学研究的品质。有些教育研究者抱怨道:“教了几十年教育学了, 现在可越来越觉得不知道怎么教了”[29], 以及“当年我如果不是选择了搞教育学专业, 而是从事别的专业, 我此生的成就肯定要大些”[30]。不仅是教育学界的学者们对于教育学产生迷惘, 教育学的本科生、研究生又何尝不是。李泽厚先生自20世纪80年代起, 基于他的主体性哲学, 预言在不久的将来作为一门专门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教育学必将成为人文社科中的中心学科, “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的统一 (Marx) 中心将是教育学。这是科学。”[31]但是, 我国教育学一百多年的发展历史却告诉人们, 本应成为一门中心学科和显学的教育学并未达成这一目标。
文章选取教育学概念的混乱和泛化问题与教育学学科地位问题进行的考察与探讨虽不能完全展现我国教育学困境, 但一叶知秋、可见一斑。以上所言, 并非是对教育学者所做贡献的不尊重, 只就学术层面展开的几点思考。
注释
1[29][30]胡德海.思考教育学[J].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4 (01) :86-89.
2陈桂生.教育学的迷惘与迷惘的教育学---建国以后教育学发展道路侧面剪影[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1989 (03) :33-40.
3吴钢.论教育学的终结[J].教育研究, 1995 (07) :19-24.
4李政涛.教育学的智慧[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8:6.
5巴战龙.教育学的尴尬[J].读书, 2003 (10) :90-93.
6刘猛.意识形态与中国教育学:走向一种教育学的社会学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4.
7[苏]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当代教学论的几个问题[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5:53.
8陈桂生.教育学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略议教育学的基本概念[J].教育学报, 2018, 14 (01) :3-12.
9杨开城.教育学的坏理论研究之一:教育学的核心概念体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2013 (05) :11-18.
10[11][15][16]徐继存.教育学的学科立场:教育知识的社会学考察[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2, 1, 6, 6, [12]刘献君.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0:10, 284, 284.
11钱锺书.围城[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72.
12赵蒙成.教育学的迷惘[J].读书, 2001, (5) .
13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M].花海燕, 等, 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0:6 (序言) .
14[23]陈桂生.教育学的建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39, 27.
15霍斯金.教育与学科规训制度的缘起[C]//华勒斯坦, 等.学科·知识·权力.刘健芝, 等, 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43.
16方文.学科制度与社会认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11.
17侯怀银.中国教育学之路[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9:118.
18[26][英]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 胡新和,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95, 9.
19[英]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M].金吾伦, 胡新和, 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3:9.
20伊姆雷·拉卡托斯, 艾兰·马斯格雷夫.批判与知识的增加[M].周寄中, 译.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7:77-83.
21赫尔巴特:教育学讲授纲要[M].李其龙, 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9:10.
Abstract: Through consults 117 tennis papers which in 1998-2008 year sports core journal publishes, the utilization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the logical analytic method, the data method of average, to the paper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domain and the quotation distribution and so on several aspects carries on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ult indicated: Research technique's synthesis utilization is relatively weak; The research area is imbalanced; Quotation distribution mainly by periodical and monograph primarily.
关键词:网球科研现状
key word: Tennis Scientific researchPresent situation
一、研究目的
随着网球职业化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化,中国网球竞技运动水平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科研工作者针对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讨,对推动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对1998-2008年体育核心期刊中发表的117篇网球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揭示十年来我国网球运动科研的特点和变化规律,发现网球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网球运动科学研究水平,推动网球科研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研究对象
对1998~2008年13种体育核心期刊中的117篇有关网球的科研论文进行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3.1科研方法运用的周期分布
体育科学是人们对体育的认识的结果,休育科研方法是人们认识休育的手段[1]。统计结果显示,1)网球科研方法的运用呈现周期变化(表1)。通过对3个周期所运用研究方法总量的对比分析,我们可知,从前两个周期的对比来看,各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率变化幅度不明显,而从第三周期开始,每种研究方法的运用率都明显增加,这个时期正是我国网球职业化发展的繁荣时期的开始,因此我们应该鼓励和提倡更多的运用新式的研究方法,大胆创新,使我国网球科研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2)网球科研方法的运用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理论与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法,而观察、访谈、实验、比较、测量等研究方法在网球科研中运用相对较少。文献资料、数据统计、理论与逻辑分析和问卷调查法在网球科研中的运用相对广泛。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新式仪器和设备的问世,科研工作者们开始逐步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测量等方法来进行研究。
3.2科研领域分布状况
统计结果显示,网球科研涉及内容广泛,并随着网球运动的发展有不断拓展的趋势。但是,研究领域呈现不均衡性(表2)。统计发现,运动训练学方面的论文最多,有60篇,占论文总数的51.3%,主要研究网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及身体素质训练等,表明网球运动训练是我国网球科研人员的主要研究方向;教学方面论文16篇,占论文总数的13.7%,主要针对高校、专业课和公共课教学的研究;社会学方面的论文12篇,占论文总数的10.3%,主要研究网球文化和网球职业化,表明科研工作者已经开始注重对影响网球运动发展的社会学因素的研究;运动生理生化方面的论文6篇,占论文总数的5.1%,着重对运动员训练、比赛前后的生理变化进行研究,它是检验运动训练质量和对运动员进行医务监督的重要指标;运动心理学、短网、运动生物力学、运动医学、软网、场地与器材、规则与裁判法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较少,共有23篇,占论文总数的19.7%。说明网球科学研究中存在研究内容的不均衡性,由于对上述内容研究较少,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就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使得我国在网球运动员的选材、裁判员、教练员的培养、比赛场地以及网球运动法律法规等诸多方面滞后于网球运动的发展,阻碍了职业网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四、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网球科研论文研究领域较为广泛,但研究内容不均衡,而且还存在重复研究现象。
4.1.2体育类引文主要源于期刊和专著,二者数量之和为581条,占总引文量的86.3%,然而其它引文来源仅占13.7%。
4.2建议
4.2.1加大对网球科研的关注与投入,鼓励研究方法与内容的创新。
4.2.2加强网球科研后备人才的培养,从而使网球科研整体水平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黄一飞,张新民.对体育科研方法总体特征的探讨[J]. 浙江体育科学,1997, 19(2):28~31
[2] 马樟生,朱国华.对我国1994~2000年中文体育类部分期刊足球运动科研论文的统计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1):30~33
[3] 蒋伟浩.1994年―2004年我国网球运动的科研发展现状与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3):40~43
题目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研究
专业 电子商务 学号 200706065
主要内容:
根据所学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知识,结合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的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一些响应的解决方案,分析电子商务下的关系营销,以此作为论文的研究方向,撰写论文。
基本要求:论文格式正确,符合要求;6、及时上交论文及相关材料;
主要参考资料:
《市场营销管理》、《关系营销》、《市场营销》、《市场营销调研》、《管理营销》、
《客户关系管理的中国之路》、《电子商务概论》等
完 成 期 限: 2010年4月1日
指导教师签名:
评审小组负责人签名:
2009 年 11 月 10 日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表
课题名称 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研究
学生姓名 翟少雅 学 号 200706065 专 业 电子商务
一、课题来源:
根据指导老师给定范围自选题目。
二、设计目的:
电子商务是一种全新商务模式 ,目前 ,正对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带来革命性的冲击 ,我们迫切需要营造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大环境。文章通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对关系营销在电子商务发展过程中的所遇见的问题,并指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得出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今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对策。
三、设计思路:
首先分析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关系营销发展过程中的机遇、障碍;其次进一步对中小企业关系营销的发展过程分析,分析其发展过程中的机遇、障碍及其网站对其遇到的问题所做出的相应的对策;最后针对中小企业关系营销在电子商务影响下的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四、任务完成的阶段内容及时间安排: 第二阶段:2009年11月21日----11月30日 撰写开题报告,提交并经指导老师审查。 第四阶段:2010年1月1日----1月20日 与指导老师沟通、修改论文。
第五阶段:2010年4月1日前 定稿并提交正式毕业设计成果。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毕业设计(论文)检查表
时间
(周次) 内容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
签名
2009-11-10 论文题目 在给定范围内自选,超出给定范围需要另行审核 孟刚
2009-11-14 任务书 按照任务书方向查阅相关资料 孟刚 2009-11-29 开题报告 按照格式 孟刚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中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问题探讨
学生姓名:
系别:经济与管理系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教师:
2006年3月5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1)国内外研究动态:
贸易条件恶化论是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普雷维什在一份名为《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的报告中提出来的。在该报告中,他考察了英国自1870年至1938年间进出口贸易条件的变化,发现初级产品相对于制成品的贸易条件在70年中下降了35.9%。由此他得出结论:初级产品的贸易条件在不断恶化,那些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的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愈来愈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并提出了改变贸易条件恶化的进口替代战略。贸易条件恶化论经过辛格、伊曼纽尔等人的发展,其影响愈来愈大。他们认为,自由贸易并没有带来普遍的富裕,反而造成马太效应,使富者愈富,穷者愈穷。发展中国家要改变这种命运,只有实行工业化,更确切的说是走进口替代战略之路。经过经济学家们长期实证分析,绝大多数经济学家已经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价格贸易条件长期以来趋于恶化的论点不再表示怀疑。在传统的国际贸易格局下,发展中国家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进口以制成品为主;而发达国家正好相反,出口以制成品为主,进口以初级产品为主。由于发达国家对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趋于疲软和发展中国家对来自发达国家的产品和技术进口需求持续强劲,发展中国家价格贸易条件也就自然趋于恶化了。由此可以看出,贸易条件恶化论比较正确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不断恶化的事实,并得出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实际利益分配中处于越来越不利的地位这样一个正确的结论。
既然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是不断恶化的,那么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他的贸易条件又如何呢?是否也存在贸易条件恶化的情况呢?为此,国内许多部门和学者进行了研究。商务部的研究表明:1993—2000年,以1995年为基期的中国整体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3%,工业制成品价格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14%,初级产品贸易条件指数下降了2%。2000年后贸易条件仍有恶化的趋势。2003年价格贸易指数下降了4.6%。收入贸易条件指数上升了22.7%。目前国内各方人士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事实已经没有大的争议,但如何看待这个事实却有争论。北京大学宋国清教授认为贸易条件恶化是货币汇率扭曲导致的;厦门大学国际贸易系教授范良聪指出,我国出口的产品大多数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产品为主的,而外贸企业在出口时竟相压价,导致“价格战”硝烟四起,出口上出现增量不增价的现象;而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进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原油价格飙升和我国对原油进口依存度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间接提高了国际原材料价格,这些使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应当指出,这些都是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解释,但缺乏系统全面的分析。
(2)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选题依据: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我国对外贸易是否已经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是否应该按照比较优势理论来制定对外贸易政策,还是改革进出口产品结构,发展竞争优势;贸易条件恶化一定带来贸易利益的损失还是也存在不确定性的一面,这都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本文正是基于以上争论,系统全面,地分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贸易恶化的原因以及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并研究了改善贸易条件的对策。
研究意义: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本文试图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贸易条件的恶化理论和我国贸易条件现实状况的认识,完善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研究。另外通过研究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的原因和对策,能够给我国外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促进制度创新和结构创新提供理论参考,并为改变我国粗放型进出口贸易模式、实现我国乃至世界各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指导作用。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1、本课题主要研究四个方面的内容:
(1)贸易条件恶化论的发展及影响。通过对此理论的分析,介绍其对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指导作用。
(2)实证分析我国对外贸易条件变化的现状,列举近期贸易条件指数数据,并据其列表说明我国贸易条件的变动趋势。
(3)全面分析我国对外贸易条件变化的原因。
(4)根据变化原因拟订可能的政策措施。
2、拟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问题的研究,希望解决对我国贸易条件恶化的程度、原因、影响的认识偏差问题,以至于能寻找更合理的对策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对外贸易恶化的状况,实现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一)研究步骤
课题主要从资料收集、撰写开题报告、草拟提纲、论文初稿反复修改、论文定稿及答辩几个步骤去完成。
(二)研究方法及措施:
研究方法:案头文献资料研究、案例比较研究、分析归纳法、数据模拟分析法、实证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根据文章研究的需要,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研究措施:社会调查、文献查阅、老师指导等
(三)研究进度安排
2009年10月;确定选题收集资料写开题报告
2009年11月—2010年2月通过对资料进行进一步研究撰写论文初稿
2010年2月交初稿接受指导老师审查
2010年3月—4月上旬通过指导老师对初稿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
2010年4月接受指导老师再次审查对论文再次修改
2010年5月交论文终稿准备进行论文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郝红.景华扬,谈如何在我国建立有效的薪酬激励公有制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20034,24—25
[2]井士锌,现代企业的薪酬激励煤矿现代化20043
[3]樊钱涛,如何运用薪酬激励员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2003327—28
[4]王少东,张国霞建立自助式整体薪酬体系人力资源200435—36
[5]徐晓明,公司管理中的薪酬激励机制河南化工2003645—46
[6]张涛,如何发挥薪酬激励的持久性中国人力资源开发72—74
[7]程瓯,将员工激励进行到底人力资源39—40
[8]胡盈,交换中的刺激人力资源53—54
[9]董玉森,当前部分国企薪酬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0]刘颖,走出薪酬激励的困境通信企业管理2003956—57
[11]林新奇,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
[12]企业员工管理方法研究组企业员工激励方法中国经济出版社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选题依据: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对企业的管理体制、决策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管理方式等都有重要影响,从而对企业的兴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占我国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停留在低水平的封闭型企业文化阶段,其“企业文化”常被单纯地认为是企业的政治思想工作,或者将企业职工的文体活动代替“企业文化”。也有的国有企业把“企业文化”仅仅表现在一些大同小异的口号和标语上面,或规章制度及企业标志上面,没有真正体现出企业员工所追求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等深厚内涵,没有真正发掘出企业员工中蕴藏的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力量。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不会自发产生的,而是在人们积极追求过程中慢慢积累起来的。这就要求我国国有企业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不断的进行古今文化、中外文化的比较与吸取,并结合本企业的特点塑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使国有企业在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可行性论述: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在这个世纪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意识的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一样,是企业基础中的“软件”。如果不能建立起适合我国国情和本企业特点的的国有企业文化,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就难以取得长远的成效。因此探讨国有企业文化重构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拟采用以下手段和方法: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相结合;对比论证;列事实、摆依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引用分析等方法。主要通过图书查询、网上浏览、去国有企业实地调研等方法来收集资料。拟运用经济学、企业管理学、组织行为学等相关知识来撰写论文。
本论文拟分以下几个部分撰写:第一部分:企业文化的概述通过对企业文化的含义,作用和地位及国内外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的简单阐述来对企业文化的概况作一个简要的叙述。第二部分:我国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拟对国有企业文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剖析,通过对问题的剖析来达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作用。第三部分:重构国有企业文化的对策通过对国有企业文化现存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来寻找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相应地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来对现存问题加以解决。
20*年09月25日—20*年10月25日收集资料,拟订论文题目和开题报告。20*年03月01日—20*年*月1日在国有企业进行调研,撰写论文初稿。20*年*月02日—20*年*月31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二稿。20*年*月01日—20*年*月08日修改论文,撰写论文第三稿。20*年*月08日—20*年*月15日修改论文,做好答辩前准备。20*年*月15日—20*年*月20日左右进行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