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2:1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行政单位办公室工作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按照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依法行政考核自查工作的预通知》(黔法办20**7号)文件精神,现将我县20**xx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如下:
一、加强组织领导(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促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一年来,全县各单位和部门按照县政府年初的工作安排和部署,在依法行政和行政执法工作上,认真对照与县政府签订的xx目标考核责任书,对本单位、本部门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责任进行了分解、量化,切实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有安排、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措施有力,工作到位。
在全面落实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的过程中,全县大多数行政单位和部门,有的与内设所、队、站、室签订了责任书,有的制定了本单位行政管理、行政执法人员xx考核评议方案,把此项工作与所、队、站、室及工作人员的工作业绩和xx目标考核兑现奖惩相挂钩,从而保障和促进了全县依法行政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二)强化干部队伍建设,努力营造辖区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围我县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我县行政执法队伍的建设,要求全县各行政单位和部门着力抓好本单位、本部门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教育活动,提高和增强公务员、行政执法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勤政廉政意识;
积极组织本单位、本部门公务员及行政执法人员参加州、县组织的岗位培训、业务技能培训和专业知识培训;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全县直机关各行政部门和单位按照依法行政工作要求,进一步修订了《职权职责分解细则》,重大行政事务和执法事项经集体研究后作出决定。通过决策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力地促进各行政单位和部门行政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县属相关行政单位和部门按照县政府应急办的要求,开展了行政管理应急预案的修订和完善工作,有的行政单位和部门还按照相关工作要求组织开展了处臵突发性事件演练工作,有力的促进和提升了全县直机关应对和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各行政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维稳工作相关制度,通过采取摸底排查、领导包案、组织专案、法制学习、司法告诫、联动处臵等多种形式和手段,成功化解和调处了许多矛盾纠纷,确保了去年我县社会面的总体稳定。
三、完善和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制度,规范行政管理及执法行为,开展案卷评查及资料归档工作。
(一)全县直机关各行政单位和部门结合本单位工作实际,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依法行政系列相关工作制度。
做到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有章可循,有据可依,逐步形成了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相关工作机制。各行政执法部门均建立了行政执法台帐,进一步明确了本单位、本部门的执法岗位、执法权限、执法事项、执法责任及监督责任。在行政执法工作中,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开展了规范行政执法相关工作。一年来积极组织开展全县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对县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自20**年8月至20**年7月31日办结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了评查。共抽查10个单位的行政执法案卷100卷、行政许可案卷100卷。从检查的结果来看,合格基本达到90%,不足部分现场提出整改。同时,进一步规范了行政执法档案,开展了依法行政工作资料整理归档工作。
三、规范行政行为、改进行政执法工作(一)规范性文件清理我县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工作于20**年3月底已全面完成。
成立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检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常务副区长任组长,区监察局局长、财政局局长、审计局局长和国资局局长任副组长,区监察局副局长、财政局副局长、审计局副局长和国资局副局长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区财务检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工作,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同志兼任办公室副主任。
二、检查的具体内容
(一)检查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行政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省财政监督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
(二)检查范围
编办确定并实行独立核算的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对区审计局已进行离任审计的单位,本次统筹考虑,以避免重复检查。
(三)时间要求
本次财务检查时间段为整个会计年度,必要时将追溯到以前年度。检查工作于开始,前结束。
(四)检查内容
1.收入管理情况。单位的财政拨款、行政性收费、罚没收入以及其他收入的依据和使用情况;是否存在乱收乱罚行为;所有收入(包括捐赠收入)是否足额缴入国库或财政专户;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本单位收取的专项资金或基金是否专账或专户核算;是否存在收入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的问题;是否有偷税漏税行为。
2.支出管理情况。支出票据内容是否齐全、合规;支出是否真实;是否存有违规发放津补贴或奖金的情况;正常性经费是否挤占专项支出;是否有向基层单位、企业或者其他单位转移支出的行为;年度公务招待费支出情况。
3.往来款项管理情况。往来款项是否及时清理;反映是否明细、真实;个人或单位是否长期占用单位资金;有无将各项收入挂往来科目以及是否在往来科目列收列支等问题。
4.货币资金管理情况。是否经财政部门批准开设银行帐户,有无多头开户和擅自开户现象;是否按规定使用帐户;部门和单位有无公款私存、借用公款和私设“小金库”的问题;现金存量及保管方式;是否有超范围、超限额违规使用现金行为;是否违规占用现金。
5.固定资产管理情况。固定资产是否账实相符;国有资产处置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是否存在未经批准擅自处置固定资产、降低变价收入。重点检查房屋出租、出借收入管理是否规范,是否存在将单位有关费用直接冲抵租金收入现象。
6.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政府采购项目是否按规定程序办理,重点检查违反政府采购规定和未经审批利用财政性资金购置车辆和办公设备等有关资产。
7.票据的管理情况。是否制定了单位票据领购、保管、使用、核销等具体的管理规定,是否存在代开财政票据,出借、毁损及丢失财政票据等问题,重点检查票款是否相符,必要时将开展延伸检查。
8.会计基础工作情况。是否设有会计岗位、专职财务人员;会计、出纳是否分设;财务印鉴是否分管;内部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按要求设置账簿;会计核算是否正确,账簿、凭证、报表、库存是否一致;是否及时与财政支付中心和银行对账,数额是否一致。
9.其他与财务管理活动有关的事项。
三、检查的方法和步骤
检查分动员部署、实施检查和整改落实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
区政府研究制定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检查实施方案,成立领导组织,组建财务检查工作班子,对财务检查工作进行动员部署;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认真学习研究和贯彻落实检查方案。
(二)实施检查阶段
本次财务检查工作,检查人员从监察、审计、财政和国资四部门抽调,组成1个综合督导组、2个财务检查组、1个国有资产检查组,采取调账检查和就地检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组织抽检人员集中学习,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标准,严格检查程序和工作纪律,确保检查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2.统一开具检查通知书,并于3个工作日前对被查单位印发书面通知。
3.检查组调账检查,查阅会计资料、文件、内部管理制度等,形成检查工作底稿,并由被查单位和经办人员签章认可。
4.检查组形成检查报告。
5.检查组向被查单位反馈意见。
6.检查组向区财务检查工作领导小组汇报检查情况,再由财务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向区政府提出书面报告。
7.由区财务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对被查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下达财政检查处理意见书或行政处罚决定书。
8.区财务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检查资料整理归档。
(三)整改落实阶段
处理的依据和原则:
1.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理。
2.对检查发现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移送纪检监察部门依纪依法查处。
四、工作要求
(一)各被查单位要充分认识财务检查工作的重要性,积极支持和配合财务检查工作,如实汇报本部门、本单位有关财务管理情况,主动提供有关资料,不逃避不抵制检查;要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抓好整改,并主动查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有针对性地建立完善有关制度。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比较繁杂,也是会计核算中费用支出较高的一个科目,为了进一步节约行政单位资金费用的支出,财务应加强对经费支出的核算和控制,但行政单位经费支出核算存在一定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相应改善措施。
[关键词]
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
1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
行政单位是保证社会公共秩序稳定、提高城市经济文化建设的国家机构,从而也造成行政单位会计职能的特殊性。首先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没有营利行为;其次由于行政单位各项应用资金都是国家拨款,因而在财务核算中不用计算成本;再次行政单位的会计属于预算会计体系,因而会计核算时要遵守预算管理规则;最后由于行政单位各项费用需国家财政拨付,所以会计的工作不具有复杂性。
2行政单位会计经费支出核算存在的问题
2.1会计制度的滞后性鉴于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特点,大多会计不具备较强的会计专业技能,而行政单位对会计的工作没有相关的规定、管理制度和要求,从而造成行政单位会计工作的不严谨性,与一些企业会计相比较,行政单位没有严格的会计制度,不能约束会计工作的规范性,造成会计工作中出现怠慢、松散等行为,影响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在现行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由于没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总账目的科目设立比较少,没有针对预算外资金收入或具体经费支出等科目的设立,造成财政部门资产收入、支出或负债等情况出现了含混不清的状况,导致财务会计核算严重出现漏洞,影响了行政单位财务核算的真实性和针对性。譬如在会计核算经费支出一科目中,行政单位只用一个经费支出便可把所有行政部门的各项费用支出纳入到报表中,完全没有针对性,然而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项目包括很多,例如会议费用支出、通信费用支出、差旅费用支出、业务费用支出或固定资产购进支出等,单一的科目归类,不仅失去了会计监管财务的职责,还导致经费支出的不真实性,严重影响行政单位资金的有效使用率或造成资金流失的情况。
2.2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严重失控由我国审计机关对财政信息的揭示中可了解到,有很多行政单位的财政管理失于控制,没有严格的监督和审查管理制度,造成个别会计出现了严重违规行为并触犯法律,如挪用公款、截留预算资金和应缴财政专户款或自行设置小金库等不良行为,同时行政单位对国家拨款资金大量挥霍,不遵守预算管理要求,过度消费,增设交通工具或娱乐设施等,均对国家财政资金造成了较大影响,形成了财政拨款有去无回的局面。除了监控机制不健全,监督力度不够以外,行政单位内部管理也比较混乱,没有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有很多预算外资金或各项效益收入,在无规范会计体系下大量流失,不仅造成行政单位经费支出,间接影响财政资金的损失。
2.3会计核算缺乏成本效益意识由于行政单位各项资金的使用都由国家财政拨付,导致会计在核算中不用顾忌成本问题,在没有成本观念下进行经费支出核算一定会影响核算结果。而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直属体系应为预算会计体系,也就是说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的实际操作中是以预算资金为依据进行核算的,这种宽泛的核算环境下,国家财政部门完全忽视了行政单位的个体性,它具有经济收益、经济支配的独立性,同时加之行政单位没有严格的会计核算制度,没有规范的财务管理措施,便造成行政部门会计核算的不严谨性,从而导致行政会计工作中出现失职情况。再者就是行政单位对于国家拨款资金没有节约使用的概念,造成挥霍腐败现象的频频发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会计对经费支出的落实和核算效率。
2.4行政单位机构设置及人员构成不专业行政单位没有设置会计岗位职责、会计工作审批制度、稽查管理部门、责任牵制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制度等。由于未设置专门的职责或管理机构,导致行政单位机构不专业,从而使会计工作人员工作的投机取巧性。由于行政单位对会计技能的要求不高,行政单位自身规范意识薄弱,不重视对会计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和深造,从而造成其人员构成不专业的情况。而且大多行政单位会计均没有进行过会计专业技能的学习,加上行政单位没有加强相关管理制度的建立和约束,导致会计人员对会计知识、技能和职责没有形成良好认知,疏于对自身专业素养的提高,不重视相关法律法规,造成其在工作中出现疏于职守的情况。所以说,会计人员的职业素养是影响行政单位经费核算效率的一个重要问题。
3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的相应措施
3.1构建行政单位经费支出账户体系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经费支出的核算占重要位置,因此为了更加清晰、明朗的对行政单位经费支出的情况进行了解,可让会计建立具体的经费支出账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明确费用支出情况,而且可以进一步对不必要的费用支出进行控制和监管,提高财政资金节约效率。具体经费支出账户体系的建立可按照行政单位费用支出的性质进行科目建立,如财政人员经费支出、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差旅费与考察费支出、公车费用支出、业务费用支出、通信与邮寄费用支出及项目费用支出等。
3.2制定合理的日常公用经费定额行政单位的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工作人员经费支出、公用经费支出和项目经费支出,在三项经费支出中,人员经费支出一般是比较稳定的支出;而公用经费支出包括的分项很多,如设施购置费用、公用费用和业务费用等,这些费用的支出均可以进行成本定额控制。例如业务费用中的差旅费或印刷费用等,均可以制定相关定额规定;在项目费用的支出上,可根据相关类似的项目进行成本预算,从而进行定额控制,进而有效降低行政单位资金流失的情况。3.3严格划分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的界限虽然会计设置了具体经费支出体系,行政单位也制定了定额经费支出的规定,但是由于人为原因,有很多条例不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执行,而且在定额经费支出上,可能存在定额不足的情况,为了能够使行政单位进行正常的活动运转,则不得不进行挪用周转的策略,从而动用具有确切用途的项目资金,来回周转造成项目实际实施时资金的缺乏,不仅影响了城市建设、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了行政机关的威严形象,为避免不良现象的发生,确保人民公共经济利益的稳定,会计必须尽职尽责,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资金现象的发生。
3.4改进政府部门的会计报表在经费支出账户体系具体化后,会计必须改善会计报表。作为三大报表的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总表和支出明细表必须进行相应补充和变化。在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部类的支出类中包含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三项,在改进了经费支出账户体系以后的报表中,必须在结账前将支出类中填写12个总账科目。收入支出总表中需要更加详细具体,为审核人员提供明确的信息。支出明细表的填写,要进行较多的改善,增加个别新的会计报表,详化行政单位的各项经费支出,体现经费支出在会计核算中的核心地位。同时为了加强行政部门对预算以外资金花费的掌握,需增设预算外资金支出明细表,这样可以将超出预算的资金去向、明细、用途等内容进行详细归纳,为财政单位整体经费的支出、预算提供比较全面的依据内容。
参考文献:
[1]耿晓玲.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与行政单位会计实务[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7(3).
[2]王玉雪.行政单位会计经费支出核算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20).
[3]王广辉.行政单位经费支出核算改革之我见[J].审计月刊,2007(3).
[4]王振国.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税务,2006(1).
[5]王广辉,张小雪.如何完善行政单位经费支出会计核算[J].财会月刊,2006(28).
县委、政府办公室:
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固办电13号文件要求,高度重视,认真清理自查,并对超面积用房进行腾退,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泛动员,认真传达县会议精神
县委、政府两办于9月10日下发了《关于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实施意见》,我乡高度重视,于9月11日召开了党政联席会议,会上传达了县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清理的目的意义,对象范围和方法步骤,统一了全体领导干部的思想,为清理自查自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月30日县腾退办公用房会议结束之后,我乡于10月1日开始,利用3天时间对机关和相关部门超面积用房进行全面清理和腾退,确保符合上级要求。
二、成立组织机构,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切实加强对我乡党政机关停止新建楼堂馆所和清理办公用房的领导,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沈文明同志任组长,乡长黄俊红、副书记卢兆华二同志任副组长,纪委副书记、财政所长、党政办主任为成员的清理办公用房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清理自查工作,确保了此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严格清理,自查自纠
我乡严格按照固办电13号文件要求,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认真清理自查,通过清理,具体情况是:
我乡属全额拨款的正科级行政单位,核定编制数33人,其中正科2人,副科9人,科级以下22人,实有在编人数28人,其中正科5人,副科11
人,科级以下12人,办公用房使用面积共计840㎡,其中办公用室房504㎡,公共服务用房339㎡,由于我乡乡管单位农业中心、水利中心、文化中心、民政所、村镇中心没有单独用房,现都在乡政府办公楼上办公,人均办公用房不足5平方,没有超标准。领导干部办公用房虽轻微超标,但我们也严格按照上级精神进行落实,该腾退的严格腾退到位,对于寝办合一的,我们结合其分管工作,采取办公室合并的形式确保使用面积不超标,符合要求。我乡没有在建办公楼和出租出借以及企事业单位占用行政机关办公用房情况,也没有违规维修和豪华装修办公楼情况。
关键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1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建立起以市场经济理论为指导,以“开财”、理财为重点,利于自我发展的财务管理机制。近年来,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较大发展,但也有少数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出现了内部控制不严,甚至缺失的现象,导致各类经济大案、要案时有发生。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缺乏会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运行体系紊乱的局面。当前,行政单位在财务管理内控制度方面缺乏,主要存在以下现象:内部控制分散、重叠、脱节、矛盾、空白、低效;财务人员职责不够清晰,未细化到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权责不清;缺少岗位职责的恰当分离,不能达到互相制约、互相牵制的目的,会计事前、事中、事后审核监督流于形式。甚至有的行政单位有章不循,只是将订立的制度“印在纸上,挂上墙上”,仅仅是为应付有关部门检查,而在具体执行上却大打折扣,使内部控制制度名存实亡。造成上述缺乏现象的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理念待加强
一是各级领导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认识不够全面,重视程度不够。行政单位的财务是预算财务,较企业单位财务而言,其业务相对单一而简单,不需要象企业一样进行成本核算,追求利润最大化,因而使得有些单位领导重视不够。
二是多数行政单位分管财务的领导和财务部门领导不是专业财务人员,没有受过专业培训,缺乏财务专业知识,对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认知度不够。有些领导认为建立健全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建章建制,忽视了内部控制是一种业务经营过程中环环相扣的、动态监督的机制;有些领导把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审计,忽视了岗位之间相互制约和业务部门检查监督前两道防线的作用。
三是财务人员内部控制意识淡漠。在实际业务工作中,有时没有严格遵守财务制度和报账程序,没有严格按照《会计法》的要求,做到财务部门各岗位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互相监督,缺少“查错防弊、堵塞漏洞、消除隐患”的意识和措施。
(二)财务人员业务素质待提高。行政单位财会人员存在整体业务素质不够强的现象,具体表现在:
一是部分财会人员是半路出家,后期也未经过系统的财会专业培训,只是通过继续教育,取得“会计从业资格”后匆匆上岗,大都是“边学、边干、边提高”。
二是由于行政单位财务人员职级与专业职称等级不挂钩,职称不作为提升行政职务的依据,财务人员职级普遍晋升较慢,导致财务人员对会计继续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缺乏进取心,缺乏主动学业务,钻技能的“动力”。
三是行政单位的财务部门多数为办公室的内设机构,财务业务不受重视,为单位的“边缘业务”。
(三)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待健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财政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现执行的部分财务管理规定、制度、办法已不适应新时期财务管理工作,亟待国家财政部门修改、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例如:由于物价上涨原因,政府采购目录中规定的协议酒店标准间房价已超过现行的差旅费管理办法中的出差住宿报销标准。
(四)财务管理监督机制待完善。一是部分行政单位没有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财务监督检查职能由财务人员自己执行,造成“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现象。二是部分行政单位审计人员非专职人员,业务能力难以胜任审计工作。三是部分单位审计部门与财务部门是同级别机构,审计人员存在“怕得罪人,做老好人”的思想,使得单位审计监督工作疲于应付。
二、加强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对策
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为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促使有关单位严格执行财经法规制度,节约使用财政资金,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从源头上控制和预防,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出以下对策:
(一)树立内控观念,强化内控意识。一是单位领导要树立内控观念和意识。按照《会计法》和《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规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本单位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内部控制制度的合理性、有效性承担主要责任。加强内部控制是领导应有的责任,领导干部要带头抓内部控制,支持财务人员实施内部控制,教育职工执行内部控制,理解内部控制。二是财务人员要增强内部控制的意识。财务人员按照法规和相关文件政策办事,是其基本的职业规范。防止无原则,惟命是从的人治情况,树立人人平等的观念,以标准制度为依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不循私情。
(二)抓制度促规范,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章制度的建立是为了更好地执行,要将财务人员队伍打造成“懂业务、高素质、强作风”的团队,应做到:一是要把好“用人关”,对不适合在财务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应坚决予以调离。二是建立财务人员定期轮岗交流机制,防止财务人员在同一岗位上工作时间过长,降低财务风险。三是强化财务人员内部管理,制定《财务人员岗位责任细化书》,明确财务人员职责分工、工作流程,便于相互沟通、监督。
(三)灵活教育培训方式,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财务管理内控机制的成效最终还要依赖于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一是坚持“两手抓”,在抓好业务发展的同时,着力抓好会计人员的思想政治、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财务人员自我约束的素质和能力,做好廉洁自律,奉公守法。二是建立定期培训机制,采取多种方法对财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轮训,做好“持证上岗”。定期进行法制宣传培训,开展“以案说法”教育,增强财务人员的法制观念。三是建立“评先促学、评劣促改”的激励机制,对优秀的财务人员进行表彰,加大宣传力度,在物质上给予奖励,在政治上给予关心。达到“以强带弱,以好帮差”,提高财务人员整体素质。
(四)强化预算控制,加强资金管理力度。每个行政单位年度经费预算就是本单位当年的“财政法规”,也是最重要的内部控制手段之一。虽然行政单位大都实行了部门预算制度,但部门预算涵盖范围有限,预算之外的追加调整项目仍然很多,弹性较大。追加项目越多,预算的随意性越大,权威性和约束力就越差。为了加强财政资金的管理,规范合理地使用预算资金,必须做到:一是对部门预算资金实行“年初预算二次分配制定”,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业务量,将年度公用经费和项目经费包干分配,进行全年总数控制。二是加强“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控制开支。根据人员编制数,对各单位的公务接待费用实行年初定额分配、全年执行总数控制;严格执行国家公务用车制度,严把车辆购置关,杜绝超标准配备;对在编在用车俩实行“一车一卡,定点加油”制度;对出国经费,严格执行“出国人员审批程序”,做到“事前严格审批,事后规范报销”。三是严格执行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公务卡使用制度,保证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
(五)加快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做到“透明理财”。加强财务精细化管理,贯彻和执行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规范会计科目,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和财政预算控制数相结合,构建本单位统一的财务管理应用平台,各业务部门报账员通过前端报账(业务)系统,实现与后台财务系统集成应用,形成业务部门人员和财务部门的人员相互监督、提醒,达到“五个实现”(即:实现数据共享,提高财务管理工作透明度;实现科目、部门、人员、项目等多维度的专项核算与管理,便于财务数据的核算、分析;实现进一步规范、优化业务报销流程,每个岗位均有处理时限要求,逾期未处理的会被预警提醒、起到督办作用;实现对各部门预算经费进行事前预设、事中稽核、事后监督的全程;实现会计档案规范化管理,统一费用审批单、各类费用报销凭证单的规格,使用条型码功能对会计记账凭证和费用审批单进行编号,便于凭证查阅检索,提高工作效率)。
(六)发挥审计监督职能,加强财务管理。严格审计程序,提高审计效率和质量,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同时把行政审计与其他专业审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审计资料、审计信息的共享。
(七)建立违反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追究制度。规范财务管理秩序,建立违反内部控制的追究制度,凡遇违规违纪问题,要追溯经办财务人员责任。领导应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负责,对由内部控制失效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内部审计部门对检查发现的问题隐瞒不报、上报虚假情况或检查监督不力的,也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
根据《关于2007年度我市公务员考核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和《关于2007年度乌鲁木齐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乌人[2007]227号、228号)的精神,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考核对象
全区科级实职领导干部
二、考核原则、内容及评定结果
科级领导的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以领导岗位职责和所负责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全面考核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行政单位(含参照公务法管理事业单位)领导考核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事业单位领导考核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四个等次。
三、考核比例
科级领导考核评优比例按本单位评优比例计算。
对“万名干部下社区”活动中下派科级领导的考核按照市基层办[2007]11号、市基层办[2007]59号文件执行,由市万名干部下社区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下派领导不计入单位考核优秀等次比例的基数。
被抽调到拆迁办、“万名干部下社区”办公室等临时机构工作半年以上的科级领导,在被抽调单位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反馈到原单位,考核优秀等次比例基数计入原单位。
四、考核方式、程序和要求
科级干部考核采取述职和民主测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程序和要求为(2008年1月20日前完成):
1、考核准备:制定考核方案,确定考核分组,准备述职述廉材料,印制《沙依巴克区2007年度科级干部考核测评表》、《沙依巴克区2007年度科级领导班子综合素质测评表》。
2、考核实施:各考核小组召集各单位全体干部大会,科级领导在大会上进行述职述廉,全体干部对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分别进行民主测评。考核小组负责汇总测评结果,并将汇总结果于2008年1月15日前上报区委组织部1102室。
3、审核总结:由区考核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评优比例、民主测评结果,提出科级干部定等建议,提交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科级干部考核等次。会后将评定为优秀等次的科级领导在本单位范围内进行公示,考核结果以书面形式通知被考核者,由本人签署意见,考核材料归档。
4、申诉复议:如被考核人对考核结果有不同意见,可向考核委员会提出申诉,由考核委员会进行复核,并将结果反馈给本人。
五、组织领导
科级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在区考核委员会的领导下,由区委组织部会同区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安排实施。
附:
随着网络技术的越来越智能化发展,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这种科技信息化建设做辅助,从而紧跟时展的步伐,实现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的更便捷、更高效目标和要求。
【关键词】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
近年来,市场竞争日愈激烈,网络信息化发展日趋讯速,事业单位中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计算机科技发挥的重要体现。因此,为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需要充分开发事业单位当前信息资源,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实现事业单位办公、运作的高效率。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现阶段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展开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的现状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在档案管理上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很多事业单位对档案管理上投入精力不够,缺乏足够的重视。虽然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制度中有所显现,但在实际执行的时候缺乏深度和广度,监管部门的职责处于松懈状态,对相关事项并没有履行到位,档案管理制度只是以一种形式存在,并没有起到实际性的作用和意义。由于档案管理工作较复杂和粗糙,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认为档案管理工作政效不明显,因此就视其为不重要的管理内容。长期下去,档案管理工作就沦落到被忽略的状态。其次就是资金投入不够,由于行政单位的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也就影响到了员工对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使得档案管理投入资金较少,不能满足档案管理的需求;档案管理部门的工作环境简陋,设备破损不修不换,而且没有利用现代化的管理设备,在这种工作环境的影响下,工作人员的状态不佳,积极性不强,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再者,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而所有的档案管理工作对工作人员的专业业水平要求较高,如果在这方面的财力或人力有所欠佳,就很难做到完善。现在行政单位都在实行改革和压缩人员编制,推广人才的聘用制,这就使各个部门的人员流动性较大,而一些没有档案管理经验的人员参加档案管理,很容易造成档案管理出现失误情况,也不利于专业人员的素质提升。第四,管理信息化程度低。现阶段,很多档案管理工作虽已经进入了科学化的管理阶段,但这种科学化的档案管理没有得到落实,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和建立相应的网络化管理系统,导致当前管理制度和设施混乱,缺乏专业性和规范性,更趋于一种形式。
二、深化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策略研究针对上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下面提出了具体改进策略:
(一)提高管理人员专业素质
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对于档案信息化的规范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加强和重视。计算机技术水平是档案信息化管理的中心内容,提高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与能力是深化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条件。只有管理人员具备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计算机水平能力,才能顺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求。同时需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让管理人员从思想意识上对自己的工作重视起来,清楚自身责任的重要性,明白工作中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自身价值建设的意义,定期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各项专业能力的评估和考核,并实行“奖优罚劣”政策,建立严格考核制度,从而使每位工作人员能够自觉遵守,更有利于提高和培养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加快档案管理的硬件建设档案管理硬件的建设
事业单位要对保存档案的硬件设施进行完善,做好对设备的清洁和保养,以及定期查看设备的运行状态,避免由于设备的性能不稳定或是受到外界破坏而导致保存的档案资料丢失,造成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烦。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加大度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资金投资力度,完善档案管理部门所必备的硬
件设施建设,推进档案工作的管理,将电子存储和计算机应用
的现代化优势充分利用和发挥,使信息的录入和存储等诸多复杂的工作有序、便捷、高效运行,推进事业单位的卓越发展。(三)完善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工作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提高事业单位档案信息化水平和程度,以及工作效率的基础条件。因此,我们必须对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视起来,对于管理工作所需的硬件设备要进行不断完善和开发管理,以使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跟上时代不断前进和发展,开发以及选择适合本单位档案管理的应用软件,进一步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效运行。
(四)制定符合事业单位发展的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规划
事业单位的档案信息化系统要有可拓展性和灵活性,需要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总体规划,才能进一步推进档案信息化协调、稳定持续发展。充分考虑事业单位实际的人才信息需要,努力构造一个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网络管理模式。
结语
现代社会信息化发展越来越快,为了避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出现误差和漏洞,以及减少或防止各种缺陷的发生,就需要将现代化的信息化运输利用起来,利用信息化的网络管理,将档案信息有序、高效存储和运作,以科学化的事业发展观来适应科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趋势。不断开拓创新,加强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大资金的投入,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和管理,实现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高目标,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玉杰.信息化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科学化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1:143.
[2]赵春园.浅谈如何加强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J].珠江水运,2010,14:47-48.
[3]斯琴高娃.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初探[J].办公室业务,2014,03:174.
[4]高颖.信息化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加强档案管理几点建议[J].办公室业务,2014,07: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