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教学活动精品(七篇)

时间:2022-06-18 23:22:12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舞蹈教学活动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舞蹈教学活动

篇(1)

关键词:舞蹈教学引导自由

现代高校舞蹈教育的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创造性学力和发展性学力,这也是提高全民素质和振兴教育事业的必然方向。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意识为主的舞蹈教学活动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特殊性,它在引导的基础上需要一定的自由,师生是在教育的愉悦状态中,共同实现教育目标的。

一、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有目的、有规范,需要施教者的积极引导;艺术教育又是有自由的,施教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以艺术品为中介,进行自由的情感交流。这是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1]实施教育中离不开施教者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伊斯拉尔·舍佛勒说过:“在教学中,我们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走进许许多多前人留给我们的大厦中。”[2]舞蹈教学过程既是传授舞蹈知识的过程,也是训练舞蹈技能的过程。作为一种舞蹈技能,它既是身体活动方式,也是一种心智活动方式,是身体与心理高度结合的过程。因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切不能采用强制和灌输的方式,教师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如何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技能。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引导者,引导学生参与到和谐、民主的教学活动氛围中来,并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和集体智慧来完成这一创造性活动。

二、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实施

1.在引导与自由中掌握动作规范

在舞蹈动作学习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有完整、准确的示范动作,同时用生动简洁的语言讲解清楚动作、姿态的要领,使学生能捕捉动感、动态、动作的神和动作的整体形态。许多动作和技巧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磨练,这需要学生具有吃苦耐劳和不厌其烦的精神。而这种非智力因素靠单个训练很难培养,只有学校的集体训练,才能使学生在竞争中,在同学的比较、启发、刺激中养成。[3]因此,在学生掌握正面的动作之后,不要急于纠正动作,可让他们自愿组成小组,鼓励学生克服羞怯心理,大胆自信地展示自己的动作,然后一同分析研究和练习体验,并将正面的动作迁移到反面去,最后大家共同来完善动作。在教学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动作的难点与重点,了解组合动作的规律、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将自己的情感经验渗入到动作中,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分析和掌握动作,获得学习的好方法,提高学习的效率。学生在友好竞争的活动过程中,互相比较,共同提高,在自由实践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较快地掌握动作规范。

2.教学方式的自由多样化

在舞蹈教学中,尽力发挥教师创造性地教和学生创造性地学。在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主要是提出一些原则性的活动要求,具体学习内容和活动过程则由师生在教学中自然生成。为适应这种变化,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运用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及时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和学生一起去体验和享受这种教学自由。例如在双人舞的接触磨合练习中,一开始双方动作往往缺乏默契配合。于是我及时调整方案,播放柔和的音乐,提出活动的要求,开始两人练习圆的意识,从不接触逐步过渡到身体点的接触。在练习过程中,学生很快进入舞蹈状态,出现自然流畅优美的舞蹈动作。在观察到学生步伐缺乏流动时,我就让学生进行步伐模仿训练的游戏,并提出了腿的活动要求。学生兴趣很浓,在游戏中,步伐的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学生对于动作的时间与力量得到了开发。我还及时引导他们在此练习基础上注意空间的变化。如此双方在不断地体会主动与被动的角色变换中得到了自信和欢乐,在动作的变化发展中感受到舞蹈的无比乐趣。教学方式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了自由的活动平台,激活了课堂教学气氛,还使学生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提高了教学效果。3.引导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

点到为止,不做、也不能做详尽的分析和指导,这是艺术教育的引导方法,其实质在于强调受教育者的感觉。舞蹈作为一门体验性的学科,只有学生主体参与和自主体验才能感受习舞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课堂应是学生个性解放、情感交融、想象与创造力驰骋的场所。应当把课堂重点定位在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舞蹈、体验舞蹈方面。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产生自由的情感体验,以享受舞蹈的乐趣。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优美音乐的同时掌握组合动作;还可先让学生学习组合动作,课后找自己所喜爱的音乐进行练习,然后配合自己选择的音乐进行表演与交流;也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一些基本动作进行自由组合、自配音乐。由学生自编自导,不仅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调动了学生课后复习的积极性,同时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他们在音乐的带动下自由伸展身体,充分表现着自我。人的身体蕴含着无限的潜能,从身体出发可以走向更宽广的心灵宇宙,让人寻回快乐的本能,产生美好的情感体验。

4.引导激发自由创作

我认为创新是在积累中不断超越的,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创新是把充满智慧的想象付诸实践的结果,也是编导个人的心灵感悟在艺术实践中与学生碰撞出的火花。[4]教师应引导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在舞蹈自由创作中充分展现自我,并在表现中得到满足,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动作的模仿重组法、加减法、改编法等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初步掌握编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初入创作的同学都感到舞蹈语汇的匮乏,因此在已有的组合上着手创编容易打消学生对于创编的恐惧心理。比如在学会了藏族踢踏舞基本的动作组合之后,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几种步伐进行模仿重组法创作。把学生分成几小组,由基础较好的同学负责,发挥集体的智慧,把课堂所学的动作进行重新组合。动作加减法在创作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在创作中常感觉动作缺乏的同时,在编排中又呈现出众多动作的堆积,并没有形成动机的有效发展变化。因此,要让学生学会分析动机的舞姿节奏与动力,继而通过改变方向、动作减化、动作叠加等方法使学生掌握动机的发展变化。在练习舞台调度的学习中可以采用改编法,让学生把课堂上学过的独舞表演性组合改编成群舞。运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使学生充分地考虑舞蹈队形的变化、空间构图的处理,更关注于独与群的关系及舞蹈织体的丰富变化。舞蹈的创作是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更要多样化,激发学生自由创作的激情是教学的关键。

引导与自由在舞蹈教学活动中的充分展开,培养了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励了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意识,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学校及地区的各类文艺汇演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独舞《月夜情思》在省大学生汇演中获得专业组第三名。

在艺术教育中没有引导不成为教育,没有自由也不成为艺术教育。引导得过度可能遏制受教育者的艺术能力,引导得不足无法使教育者进入艺术的殿堂。同时缺乏自由会使艺术教育和智力教育、道德教育相混淆,自由的过分使用则远离教育的目标。因此,在舞蹈艺术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活动的具体情况掌握引导和自由的范围。如何正确把握尺度,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在不断实践中探索更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2]拉尔夫·史密斯著,滕守尧译,《艺术感觉与美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篇(2)

一、接受美学概念分析

接受美学概念起源于1967年,由文艺学家Hans Robert Jauss所提出,其认为接受美学应从受众角度出发,对美学作品展开创作行为,达到最佳的创作状态。同时,Hans Robert Jauss在接受美学概念提出过程中认为受众关系着美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及接受效果,因而在艺术创作领域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全面掌控受众美学反映过程,就此规避美学孤立、片面问题的凸显。此外,在当前舞蹈艺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整体艺术效果,亦应注重将接受美学概念引入到其中,由此来提升舞蹈艺术的观赏价值,并引导学生在舞蹈训练过程中强化自身舞蹈艺术美感,达到最佳的舞蹈表演状态。

二、当前高校舞蹈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高校舞蹈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未实现舞蹈编排、舞蹈表演与舞蹈理论知识间的相互融合,即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更为注重理论知识层面的贯穿,而忽视了对舞蹈艺术规律、舞蹈实践等内容的讲解,继而促使学生在舞蹈类别、舞蹈实质等内容学习过程中逐渐凸显出学习效率较低的现象,并呈现出无法展现肢体美,且动作僵硬、杂乱的问题。为此,当代教师在舞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对此问题展开有效处理。

第二,舞蹈课程教学方法缺乏艺术性、创造性亦是实践课堂教学活动中凸显出的主要问题之一,即其关系着学生舞蹈表演肢体美的展现,因而应注重对当前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处理,由此营造良好的舞蹈课堂教学氛围。

三、接受美学导向下舞蹈课堂教学策略

(一)基于接受美学导向下提升人文关怀

在高校舞蹈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提升人文关怀有助于美感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即从精神层面入手,来培养学生审美水平。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增强学生舞蹈动作美感,且激发其舞蹈学习兴趣,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活跃课堂氛围,并实时观察学生舞蹈动作、舞蹈理论知识等学习现状,由此对其舞蹈学习行为加以引导,加强学生个体美感。同时,在舞蹈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亦要求教师应注重定期安排师生交流会,即与学生就舞蹈技能、舞蹈经验、舞蹈实践展开交流,继而由此实现信息的共享,并就此达到视界融合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美感表达及个性特征,达到最佳的教学状态。此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部分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更为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等层面的追求,而忽视了人文关怀,从而诱发了学生情感、审美观、学习态度等扭曲问题,为此,高校舞蹈教师在舞蹈知识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引导,即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灵寄托场所,实现对学生个体美感的培养。

(二)基于接受美学导向下增强教师个体美感

教师在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在接受美学的导向下,为了提升整体课程教学质量,要求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增强自身舞蹈动作表演美感,以此来感染学生舞蹈表演行为,引导其提升自身舞蹈艺术审美水平。此外,教师在舞蹈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亦应注重设置教师评价平台,并将穿着前卫、时尚、仪表端庄、装扮得体等作为评价指标,最终由此来引发学生在评价过程中提升自身审美能力,继而将美感表达能力贯穿于舞蹈表演中,达到最佳的表演效果。此外,在舞蹈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整体教学效率,要求教师应注重从幽默感、高尚品格、人格魅力、亲和力等角度出发来增强自身美感,并就此与学生达成共鸣,引导其在舞蹈表演过程中提高自身肢体美感等。

(三)基于接受美学导向下增强传输媒介美感

在传统舞蹈教学模式下逐渐凸显出教学内容较为枯燥等问题,影响到了学生整体学习质量及其肢体美感的表达。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打造良好的舞蹈课堂教学氛围,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从语言、课件设计等传输媒介角度出发来增强课堂美感表达,达到最佳的舞蹈课程教学状态。即在板书设计过程中为了冲击学生的视觉体验,要求教师应注重坚守“神采飞扬、挥洒自如”的板书设计方法,从而在此基础上满足学生视觉需求,引导其就此提高自身美感鉴赏能力。同时,在舞蹈课件制作过程中为了增强其内容的美感及趣味性,应注重采取图文并茂的制作方法,由此来实现舞蹈教学内容的直观表达,且就此激发学生审美欲望,提升学生整体学习质量。此外,由于动态美的传输将关系着学生整体舞蹈表演水平,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规范自身行为艺术美感,同时为学生呈现富有美感的音乐,即《意江南》《山野小曲》等,由此来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且就此规范其舞蹈动作、舞蹈实质等的表达。

(四)基于接受美学导向下提高舞蹈课堂形式美

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富有美感教学方法的应用关系着学生整体舞蹈表演的表达效果,为此,当代教师在实践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创新自身教学方法。例如,某教师在舞蹈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了打造良好的教学空间,即将“审美、互动”设定为自身教学目标,且选定《金孔雀轻轻跳》为舞蹈教学曲目,继而在二拍子节奏的导向下为学生呈现优美的傣族舞蹈风格,同时以孔雀手势及踮脚的舞蹈动作,呈现出了舞蹈动作形体美感,最终就此激发了学生整体学习兴趣,并引导学生在教师示范表演的导向下,增强自身舞蹈表演水平。此外,舞蹈教师在对学生个体美感进行培养过程中,亦注重强调将富有美感的语言贯穿于舞蹈教学中,即“借身体动作以表达思想感情”“舞蹈是表现人生命情调的一种语言”“舞蹈是由感情产生的运动”等,由此来增强学生审美水平。

篇(3)

关键词: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民族文化

弘扬民族文化人人有责,作为祖国未来的栋梁,幼儿民族文化教育的落实很有必要,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进行研究,指出现阶段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善建议,以供业内同行参考借鉴。

一、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与思想观念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传统民族音乐与舞蹈逐渐被流行音乐所取代,民族文化的传承也面临着诸多阻碍。为改变这一现象,政府主管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均要求各级学校加强对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视,积极探索民族文化教育的具体途径。从小抓起,从幼儿抓起,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融入民族音乐舞蹈文化,开展生动活泼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弘扬民族文化,落实民族文化教育,这一思路逐渐成为社会的共识。但在现阶段,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积极面对,并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二、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现状

从目前情况来看,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活动中,效果并不理想,其中以下问题尤为突出:

(一)幼儿情感体验受到忽视

在开展音乐舞蹈活动时,大多数幼儿教师主要通过播放民族音乐、教授舞蹈动作的方式,带领幼儿学习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但是,考虑到幼儿园小班儿童认知方面还不够全面,因此即使参与了音乐舞蹈活动也无法深刻地体会到音乐与舞蹈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他们无法区分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区别,教师一味的强调舞蹈动作的练习,未照顾到幼儿的情感体验,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

(二)教学观念严重落后

现阶段多数幼儿园在进行民族音乐与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仍然使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幼儿始终通过模仿教师来进行学习。在此情况下,幼儿对民族音乐与舞蹈知识的记忆相当短暂。同时,部分教师思想观念未能做到与时俱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味注重灌输,教学内容无法做到循序渐进,而幼儿学习能力有限,面对大量的知识内容根本无法全盘吸收。

(三)幼儿学习积极性不高

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满足新时期的教学需求,由于教学方式的落后,幼儿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分散注意力。同时,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教学重点是带领学生领悟其中蕴藏的民族文化。教学方式的落后,只会导致学生对音乐活动失去兴趣,在缺乏兴趣的情况下,幼儿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学习效不好果也就显而易见。

三、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建议

从现阶段幼儿园的民族音乐舞蹈教学的情况来看,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为此,本文总结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为落实好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工作,幼儿教师在授课前务必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其中,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至关重要。为吸引学生注意力,教师应将学生兴趣作为筛选教学内容的重要依据,尽量选择学生可能感兴趣的民族音乐作品。考虑到幼儿普遍对小动物感兴趣,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壮族音乐《狮子舞绣球》,使学生透过音乐,联想到狮子舞绣球的画面,进而加深对该曲目的影响。同时,在选择音乐作品时,教师还可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曲目,以便学生在倾听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在舞蹈教学方面,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喜爱新鲜事物的特点,尽量选择带有多种题材的曲目,使舞蹈教学更具多样性,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二)培养幼儿的审美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为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在幼儿园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与审美素质,使学生体会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深刻内涵,从而对其产生兴趣,能够自发性的投入学习。举例来说,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舞蹈《茶趣》时,在教授舞蹈动作前,可带领学生观看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采茶、泡茶时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采茶、泡茶有一定的了解,体会原舞者的心情。在教授舞蹈动作的环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帮助学生穿戴壮族服饰练习舞蹈,这种方法不但能够烘托气氛,还有利于促进学生顺利融入舞蹈教学中,使教学活动开展得更佳顺利。

(三)积极转换教学观念

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幼儿教师肩负着重要责任。为此,幼儿教师务必要做到与时俱进,积极转换教学观念,通过科学、有效的指导,更好地带领幼儿进行民族音乐舞蹈文化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下,感受民族音乐与舞蹈的内在美。比如可以组织民族音乐舞蹈的亲子表演活动,还可以开展幼儿民族音乐舞蹈才艺比赛活动,从而提高幼儿以及家长对于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和学习兴趣。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可通过语言指导、行为影响等方式,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熏陶,使学生对民族音乐与舞蹈文化的学习不仅只是停留在表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开展民族音乐舞蹈的教学,是在为弘扬民族文化奠定良好基石。作为基础教育的直接参与者,幼儿教师在这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新时期,幼儿教师务必要对基础教育形成责任意识,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转换思想观念,调整教学策略,积极有效的开展民族音乐舞蹈教学,从而顺利落实好幼儿民族文化教育。

作者:杨江 单位:云南大学幼儿园中二班

参考文献:

[1]克里萨拉•哈里森,陈心杰.应用民族音乐学:认识论,方法论与实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01).

篇(4)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引导幼儿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可见,倡导孩子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采取一些生动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活动来调动幼儿学跳舞蹈的主动性,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审视舞蹈教学活动,我认为应该打破传统的跳舞教学模式,注重教与学的协调统一。

一、选择幼儿喜欢的舞蹈,激发幼儿学跳的好奇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舞蹈是否适合幼儿跳,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儿学跳的兴趣和欲望。在幼教杂志及教材上,有好多幼儿舞蹈。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孩子们学跳。如表现为:舞曲陈旧复杂、幼儿难于理解,还有的舞曲内容孩子很陌生,这样就影响孩子学跳舞蹈的兴趣。因此舞曲的选择,对孩子的学跳有着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应有的放矢的选择舞曲。我认为只要幼儿感兴趣的、健康的、能给幼儿带来愉快情绪的舞曲就适合幼儿跳。如《小兔乖乖》(欢快的)、《小鱼游》(优美的)、《粗心的小画家》(诙谐的)……

二、先理解歌词大意,后引导幼儿进行舞蹈教学活动

由先理解歌词大意,后引导幼儿进行舞蹈,就是组织幼儿从歌曲开始活动。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词曲简单、多重复,歌词内容有直接描述动作过程,赋予动作性。如,在进行歌曲《蝴蝶找花》较长活动时,先让孩子进行“蝴蝶找花”的游戏,让孩子分别扮演“蝴蝶”和“花”,借歌词内容进行游戏,并利用游戏活动学习伴随歌词朗诵,再进行学习唱歌和相关的舞蹈活动。这样不仅使幼儿学跳兴趣浓,而且还能够使平淡的舞蹈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

三、在舞蹈教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活动氛围

在教跳活动中教师应给孩子们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寓教于乐,同时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以充分调动孩子参与舞蹈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感受自然美,自发的模仿和学习,甚至以游戏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让孩子轻松的学跳舞蹈。如,以《幸福拍手歌》为旋律的舞蹈,首先这首歌是一首活泼、欢快、节奏性很强的歌曲。在学跳舞蹈前,我便有意识的在孩子们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歌曲,那欢快、跳跃性的旋律,以及那拍拍手、跺跺脚等歌词,很快吸引着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一边哼唱一边做起了相应的动作。我故作惊讶地对孩子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老师没教就会跳了。”孩子们在表扬和鼓励下,感受了成功的喜悦,自信心大增;一些平时不大表现的孩子也投入到了舞蹈活动中,和大家一起“疯”了起来。在进行舞蹈教学活动时,我尝试着不用琴来伴奏,而是让孩子们自由的拍手、拍腿,边拍边清唱歌曲,拥有节奏的拍打增强孩子们学跳的兴趣。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态度、眼神、动作语调等也是营造教学氛围的重要因素;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动都要富于感染力,建立轻松、相对自由的教学氛围,以及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能让每个孩子产生积极学跳的愿望。

四、引导幼儿创造性的舞蹈,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有位教育学家曾说过:“学会创造是培养现代人才的重要内容,教育有着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的双重力量。”在我们舞蹈的教学活动中,不光强调舞蹈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表现美、创造美。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引导孩子大胆的创新,独立的思考。培养创造能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因为模仿是最初的学习方法。现在提供给孩子学习的舞蹈一般都是开创性的,都留有给孩子探索船边的余地。例如,创编舞蹈,在学唱活动中根据歌曲创编相应的动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孩子创造性地发展。根据歌词创编动作,也是对孩子创造性的很好的培养。对于孩子的创造行为,我们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在孩子已有的创造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应给予幼儿自主的创造和表现的机会,由浅入深的引导幼儿向更深层次发展,激励幼儿从自身的感受、体验出发,通过努力展示孩子的创造力。

五、舞蹈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学习过程

篇(5)

关键词:幼儿园;舞蹈教学;问题;对策

在幼儿园舞蹈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幼儿教师本身舞蹈技能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和较难组织实施等因素的影响,幼儿舞蹈教学的应有价值和功能得不到发挥。因此,针对幼儿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提高幼儿舞蹈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当前所面临的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常用的舞蹈形式主要包括:集体舞、邀请舞、小歌舞或童话歌舞等。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园舞蹈教学的理解还有很多误区:一是忽视了对幼儿舞蹈兴趣的培养。教师对幼儿在舞蹈活动中的心理特征和规律认识不足,对幼儿园舞蹈教学目标的定位不够准确。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与教学方法存在问题,教学效果不明显。主要表现在:教师教学目的不明确,在日常幼儿舞蹈的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让幼儿模仿学习舞蹈动作,并以学会教师的“规定动作”为主要目的,忽视了引导幼儿理解舞蹈本身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教师缺乏对幼儿身心特点的深入了解,致使幼儿缺乏愉悦的情感体验。那么,如何有效解决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呢?

一、目标的确立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教师要改变以往重技能技巧训练的方法,在制订具体的教学活动目标时,要结合本阶段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最近发展区”。目标过高,幼儿因能力达不到,完不成任务不能获得成功感,就可能失去兴趣;如果低于幼儿实际水平,幼儿会觉得枯燥乏味,身心疲劳,失去参加活动的积极性。集体舞教学的目标应定位于让幼儿感受集体舞蹈的快乐,动作指向简单重复,队形变化则应指向同伴间的交流。

二、教学设计要体现游戏性和趣味性

首先,教师必须重视对舞蹈教材的分析,包括音乐的旋律、节奏特点及情绪等。其次,还要分析动作的重点、难点并教给幼儿方法,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因为舞蹈中涉及很多专业术语,如果教师运用专业术语与幼儿交流,幼儿可能听不懂,学习兴趣大打折扣。比如在学习团身的基本动作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幼儿将身体变成“小球”或者团成“小山”等,这样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再次,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教学内容改编、加工,变成有情节、有趣味、幼儿能理解的形式,吸引幼儿学习。也可采用将动作配上有节奏的解释性儿歌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动作。

三、动作和队形的难易程度要适中

要设计简单易学的动作。教师在编排时应考虑幼儿年龄特点和动作的难度,一般来讲,动作应该是简单的、重复的。一个集体舞中选择一两个基本动作,每个动作至少重复进行一个八拍以上,这样可以减轻幼儿的记忆负担。另外,编排富有变换的队形。集体舞活动的前提是整齐有序的舞蹈队形,队形变换是集体舞教学中的难点。变换集体舞队形可以激发幼儿进一步思考,同时也增进了幼儿跳舞的热情,但不宜过于频繁地变换队形。在队形的变换上,可以采用“图示教学法”,教师可以提供几种队形图,让幼儿选择,也可以利用简单的图示,让幼儿学习看图进行队形的变换。

四、舞蹈教学过程中重细节

1.欣赏、感知音乐,教师问题设计目的性要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将“听了音乐你感觉怎样、你有什么感受、这段乐曲有什么特点”等空而大的(无效)问题抛给幼儿。这就容易出现幼儿要么不会回答,要么答非所问的现象。所以,教师问题的设计一定要围绕教学目标,要考虑“为什么要提问、通过提问解决了什么问题、幼儿通过对该问题的思考收获了什么”等。另外,教师要在此环节有意识地指导幼儿分辨乐段(乐句)或角色,为下一步舞蹈的学习做铺垫。比如:《照镜子》舞蹈乐曲就是三段体,角色有扮演镜子的小朋友和照镜子的小朋友;舞蹈《你来拍我来和》就是两段式乐曲,包括小朋友和小鸽子两个角色。

2.基本动作的学习,教师要分解动作直观示范

首先教师的(镜面)示范要准确、讲解要具体,不要让幼儿坐着学到动作、步伐。在学习与练习的队形安排上,由于班级场地有限,教师要考虑幼儿之间站位间距的问题,在指导练习时,教师习惯采用整齐的方阵式队形或者是圆形站位,这些都不利于幼儿进行基本动作的学习。教师可以采用横排错位站位,确保每一名幼儿能与教师正面交流,并看清教师的示范动作。在基本动作分解讲解时,教师可采用口令式,在基本动作的练习过程中,不要脱离乐曲,要将动作与乐曲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如在集体练习、指导时,教师可以放慢曲速,演唱(哼唱)乐曲,等幼儿逐步熟练之后,再听音乐进行表演。

篇(6)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策略;舞蹈教学;幼儿时期;教学方式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如何提升幼儿教育的有效性,是相关幼师与幼儿园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舞蹈教学活动是幼儿艺术课程中核心组成部分,能够引导幼儿初步感知艺术气息,培养幼儿审美意识。但受到教学观念、教师素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仍存在多种问题,包括教学方式与手段过于陈旧、幼儿学习兴趣不高、舞蹈类型较为单一等。教师应结合幼儿实际情况,通过游戏化教学策略,丰富幼儿舞蹈教学活动,促使幼儿参与到舞蹈教学中,提升课堂效率与质量。

一、寓情于景,营造良好舞蹈艺术氛围

幼儿具备活泼好动的天性,对任何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征,合理融入游戏活动,为幼儿营造良好舞蹈艺术氛围,促使幼儿成长,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做法:

1.激发灵感

兴趣直接关系着幼儿学习舞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1],教师应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引导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体会舞蹈的魅力,通过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等方式,激发幼儿舞蹈的灵感。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幼儿多感受大自然的美,寓情于景,为幼儿创建轻松愉悦的舞蹈学习氛围,促使幼儿在游戏中感受舞蹈的喜悦,如在教授“银波绿舟”的舞蹈时,教师可以用“观察家乡”的游戏引入,要求幼儿以某一个或者两个动作“舞动”出家乡,幼儿既能够模仿家乡的标志性建筑,也能让幼儿凭借自身的想象表演,教师应当给予幼儿充分的展现空间,采取表扬、鼓励的方式,激发幼儿舞蹈的灵感,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放飞想象

想象力是幼儿舞蹈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的能力,幼儿因自控能力较差,容易在课堂中分散精力,甚至出现嬉戏打闹的问题[2],大多数教师都会通过呵斥的方式制止,但该种方式会打击到幼儿的自信心,因此,教师可借助“游戏化教学策略”,融入在舞蹈教学中,当幼儿出现过分吵闹的情况时,教师可通过“one one one”的韵律引导幼儿重新回到课堂,即当教师说道“one one one”时,幼儿马上将小手放在桌子上,并配合教师说出“one one one”,每说一个“one”,就在桌子上轻轻拍一下手,这种方式既能够保护幼儿的自尊心,也可给予幼儿想象空间,培养幼儿想象力。同时,以舞蹈韵律的游戏形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协调好舞蹈教学目标与幼儿舞蹈能力之间的关系,幼儿可凭借自身想象,更加有灵气地展现出舞蹈。

3.引导模仿

模仿是提升幼儿舞蹈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利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引导幼儿进行合理地模仿,通过大量的模仿动作,形成幼儿对舞蹈的初步理解,提升幼儿舞蹈的专业技巧[3]。如学习在“绕手腕”的专业动作时,教师可让幼儿模仿“采茶”的动作,通过接龙的游戏方式,促使幼儿练习“绕腕”的动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幼儿,确保其模仿动作的规范性。

二、借助游戏,引导幼儿感受舞蹈气息

舞蹈能够帮助幼儿抒发出自身情感,但真正让幼儿理解舞蹈作品是较为困难的,教师可借助游戏的方式,引导幼儿感受舞蹈作品中的人物,使其更加体会到舞蹈作品的深意,促使幼儿将情感融入到舞蹈中,以舞蹈的方式表达出想法与喜爱,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种做法:

1.学会观赏

幼儿在接触到舞蹈时,会被舞蹈的旋律、动作吸引,但真正到学习过程中,很容易被舞蹈动作的难度所吓到,从而不愿意跳舞或者出现排斥跳舞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开始舞蹈教学时,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与游戏教学方式,让幼儿学会观赏。如在学习“我的朋友在哪里”的舞蹈时,教师可通过视频的方式,为幼儿展示台湾地区其他小朋友的生活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幼儿品尝台湾地区的美食,促使幼儿喜欢上台湾地区的文化,降低舞蹈教学的难度。

2.梳理情节

幼儿舞蹈作品抒发的情感与其他作品相比,比较单一,但因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差[4],因此,教师应合理划分舞蹈作品的情节,并帮助幼儿梳理好,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性,坚持以幼儿为中心,开展舞蹈游戏活动,如在学习“剪羊毛”的过程中,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参观绵羊喂养区域,让学生接触到羊毛,并布置绵羊扮演角色的任务,使得幼儿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剪羊毛的过程,更加懂得“剪羊毛”舞蹈中收获的喜悦,更全面展现出舞蹈的情感与韵律。

3.抒感

抒感是幼儿学习舞蹈的最终目的,幼儿能够通过舞蹈的方式,表达出自身的喜、怒、哀、乐,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追求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游戏的方式,如“舞蹈接龙”, 给出某一段音乐,让幼儿根据自身理解而跳舞,并“选聘”小评委,引导幼儿欣赏舞蹈的同时,锻炼幼儿舞蹈技能。

三、定位舞蹈,提升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1.寻找参照物

幼儿园舞蹈多是集体舞的形式,对幼儿动作的整齐划一性要求较高,幼儿还需完成各种动作的变换,因此,舞蹈教学的难度较高。教师可以给幼儿定好参照物,通过摆放毛绒玩具等方式,让幼儿寻找到舞台中心点,加强幼儿之间的联系交流,降低队形变换的难度。

2.选定指挥者

对于较难的舞蹈动作或者需要变换队形时,教师可以选定1-2名幼儿作为指挥者,发出相应的指挥口令,科学帮助幼儿记忆队形变换,选择指挥者时,可利用“斗舞”等游戏方式,让幼儿评选出最信得过的指挥者,确保指挥的顺利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课程作为幼儿重要教学活动之一,不仅能够有效开发幼儿智力,增强幼儿身体素质,更可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让幼儿在舞蹈过程中抒感,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利用游戏化教学策略,综合考虑幼儿舞蹈兴趣、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内容,有机统一游戏活动与舞蹈之间的关系,将游戏融入舞蹈中,使得幼儿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掌握舞蹈基本技巧,引导幼儿感受到舞蹈艺术的魅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舞蹈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苏艳.幼儿园中游戏化教学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5,17(9):96.

[2]卢洁琛.游戏体验式教学策略在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当中的作用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6,29(2):2-3.

[3]王区区.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教学策略探讨――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的思考[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32(8):78-79.

[4]李秀枝.音乐为幼儿早期教育插上梦想的翅膀――谈幼儿音乐教育的策略[J].学周刊,2015,55(27):132.

篇(7)

一、高校古典舞蹈教学的概述

中国开展古典舞研究最早的学校是北京舞蹈学院,从1980年开始设立对应的古典舞教学活动,通过系统性地研究古典舞,将其融入教学中,用实际的教研成果展示古典舞在教学方面的突破。北京舞蹈学院的资深学者与专家花费10年时间,逐步将原有的基础性古典舞教学转为高等教育方向,并在此期间培育了一批优秀的古典舞教师,他们曾为古典舞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自此以后,其他院校在北京舞蹈学院的带动下开设古典舞专业,为古典舞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现今古典舞已然是高校舞蹈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不仅融汇几代舞蹈人的努力,更是将中国的传统舞蹈发扬光大的有效途径,为国家培育高素质的舞蹈人才。古典舞将我国古代文化生活更好地彰显出来,不仅通过肢体展示当时的舞蹈形式,还通过肢体语言向世人传递中华文明,所有古典舞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内涵,其中的每个动作都有深意,每个舞步都要表达情感。古典舞的关键是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每一个舞者,如敦煌舞没有专门的舞蹈资料,很多舞蹈动作都是从敦煌的壁画上临摹下来的,这就要求舞者将固定的动作进行流畅组合,每个动作的过渡都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构建古典舞的教学模式

1.现存的古典舞教学模式

(1)衔接型古典舞教学形式古典舞教学活动中衔接型教学模式是关键,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让艺术院校中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系统性衔接。简而言之,即具有中等专业教育的教学基础,能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模式。该类教学的主要特点是:完整的学科建设、雄厚的师资、稳步的科研水平、较强的学生素养。(2)创作型古典舞教学模式关于古典舞发展方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古典舞剧目创作研究和表演形式研究,通过这两点能衡量教师的教学水平。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永不停歇地进行创新才是这个时展的关键所在,也是真理所在。高校开展古典舞教学活动要有雄厚的资金作支撑,通过不间断的创新活动让发展更平稳。近几年,很多好的古典舞剧目涌现出来,它们具有特殊的编排形式和表达形式,教师通过创新古典舞的编排方式提升自身的编排能力,训练学生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使学生在契合古典文化对古典舞的人物表达和文化体现上有新的突破。很多舞蹈教师推陈出新,将古典舞与现代舞或者街舞结合在一起,创造新的舞蹈形式,通过古典诠释现代,通过现代解读古典,现代舞蹈形式与古典舞蹈形式的配合可谓相得益彰,为古典舞的发展添砖加瓦。

2.通过传统文化教育深化古典舞的舞蹈精神

我国舞蹈事业发展要契合时代变化发展。高校在舞蹈教学进程中应适度地对学生渗透传统文化元素,通过传统文化教育的渗入,学生结合自身的认知理念和认知水平,感悟舞蹈作品的精髓所在,舞蹈内动力得到提升。例如,开展民族舞蹈教学的时候若单纯地依靠课上舞蹈教师的教学演练,学生只能学习舞蹈动作,不能深化舞蹈理念和舞蹈精髓,机械性动作的表达只能是舞蹈的“外壳”,不能真正表达舞蹈的“灵魂”。教师要多带领学生收集民间的舞蹈素材,多用心感悟舞蹈,如在表演河南民间舞蹈的时候,里面有一个动作是表示人们丰收的快乐,用敲花鼓的形式以示庆祝,所以舞蹈编排就要加入敲鼓的动作。但很多学生不理解这个动作的来源,对这个小动作重视不够,只是机械地模仿。基于此,教师应使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丰收后人们庆祝的场景,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农民丰收的喜悦之情,学生在跳这个动作的时候,不自觉地将丰收喜悦的感情融入其中,整个舞蹈的意境也就显现出来了。

三、结束语

高校古典舞的构建需要契合实际,从高校的实际发展状况入手,结合当地的人文环境和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内容,编排具有当地特色的古典舞蹈,构建高校古典舞的教学新模式。

作者:刘美斯 单位:沈阳大学

参考文献:

[1]洪李莉.构建高校古典舞蹈教学模式的必要性及相关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