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中级会计实务论文

中级会计实务论文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1:49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中级会计实务论文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中级会计实务论文

篇(1)

一、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现状 

根据对全国36所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的调查研究,从中可以看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均受到了学院或所在系的高度重视,一般都会选派本专业的优秀教师担任本课程的主讲教师,并从课程时间和教学设施等多方面给予保证,希望以此来提高学生对会计学专业知识的掌握。但由于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和课内实验等存在着诸多不同,因此,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与其他会计学专业的课程不同,在各独立学院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特别是在对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教学的内容划分上,各独立学院之间则各种不同划分。 

二、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存在很大的差异。财务会计作为企业会计的一个分支,主要是通过对企业已经完成的资金运动全面系统的核算与监督,以为外部与企业有经济利害关系的投资人、债权人和政府有关部门提供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等经济信息为主要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本身并没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之分,只是出于教学的安排,将财务会计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来进行教学,而对财务会计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这就导致各独立学院对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一般情况下,各独立学院都将会计学原理作为初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但对于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的划分,除了将六大会计要素统一作为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没有差异外,其他教学内容是作为中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还是作为高级财务会计的教学内容差异很大。 

(二)课程教学安排顺序差异很大。从各独立学院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安排顺序来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均安排在会计学原理之后,但有的独立学院是在会计学原理上完之后就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有的独立学院则是在会计学原理之后将税法课程教学完后开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 

(三)课程教学课时区别很大。由于各独立学院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的差异很大,导致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安排上区别也很大。有的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课时只有64个课时,而有的独立学院的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课时达到128个,有的独立学院是在一个学期讲授完中级财务会计,而有的独立学院则是分两个学期讲授中级财务会计。 

(四)课程实验教学内容差异很大。从各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大纲的内容来看,有的独立学院在讲授完中级财务会计的全部内容后,会进行课内实验,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而有的独立学院则只是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讲授理论知识,没有安排课内实验。 

三、改进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应结合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目标,并考虑到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职业规划来确定。根据教育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2015年10月21日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独立学院今后将定位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普通高校,独立学院培养的会计学毕业生为应用型人才,主要是到企业事业单位从事会计业务和会计信息处理的人才,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毕业后主要是到中小企业从事会计工作。基于此,同时考虑到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定,建议以现行中级会计师考试的《中级会计实务》内容为基础,来确定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既可满足学生毕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需求,也可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 

(二)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顺序安排。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会计学原理的内容为基础的,但同时与税法的内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往往涉及到很多有关增值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的内容。因此,建议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可以紧安排在会计学原理之后,同时安排税法的课程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交叉进行,以及时为学生补充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学习中所需的税法知识,以便更好的理解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 

(三)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课时。在安排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课时,应考虑到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和学生对本课程内容的理解能力。在不安排课内实验的情况下,如果以中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实务》作为教学内容,可安排120个课时左右,分上、下两学期讲授,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 

(四)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实验。一般来说,是否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安排课内实验,应根据会计学专业整个实验课程体系来确定,而中级财务会计课内实验的内容,则是建立在会计学原理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账务处理程序已经熟悉的基础上,主要是对各经济事项的账务处理。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建议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中不安排课内实验,而是可以在中级财务会计课程讲授完后的下一个学期,安排成本会计学课程教学,在成本会计学讲授的学期末安排会计综合实验,这样就可以使中级财务会计的实验和成本会计学的课验结合起来,以避免实验课程内容的重复性。 

(五)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式。中级财务会计教学内容多,且讲解例题一般来说会涉及到二到三年的经济业务,因此,用传统的板书来讲授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有诸多不便,建议使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来讲授中级财务会计,以方便给学生讲解经济业务之间的逻辑关系。同时,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内容繁杂,难以理解,因此,建议在讲授理论知识和例题的同时,应安排学生进行适当的课内容训练,并安排一定的课后作业,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所学的专业知识。 

结论: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在独立学院会计学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学习好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对会计学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会计工作和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不断从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加以改进,以提高独立学院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中级财务会计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短期借款; 利息调整; 账务处理; 适用范围

一、“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的账务处理

(一)“短期借款”的概念

在《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短期借款是指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偿还期限在一年以内(含一年)的各种借款。本科目应当按照借款种类和贷款人进行明细核算,借入短期借款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短期借款”。偿还时则做相反的分录,借记“短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

(二)“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的引入

经济的发展和公众对财务报表披露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是使得企业会计准则不断完善的原动力,很多走在会计领域前沿的人士不断地进行改革,并体现于教材书或论文里。短期借款的二级科目“利息调整”在《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中级会计实务》以及《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会计应试指南》的出现,就是将“实际利率法”引入“短期借款”核算的一种会计革新。

稍加分析就可得出,“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主要是应用在应收票据贴现中的。对于应收票据的贴现通常分为不附追索权的贴现和附追索权的贴现,由于不附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所产生的费用直接计入财务费用,没有分歧,因此在此只对附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进行研究,进而引入了“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

(三)“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的账务处理

企业由于急需资金等原因而将应收票据贴现给银行,票据承兑人拥有付款人的商业承兑票据,如果付款人到期无法支付相应款项,则作为票据贴现人的企业就很可能被追索,这种票据被称为带追索权的应收票据。严格地说,这是用票据抵押贷款。附追索权的应收票据贴现不符合金融资产终止确认条件,应将贴现所得确认为一项金融负债(短期借款)。同时,将所产生的贴现费用计入“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科目里,而不直接计入财务费用,这是因为贴现时还不能确认承兑汇票到期是不是完全可以承兑,所以贴现费用要先通过中间科目“短期借款――利息调整”入账(类似“长期借款――利息调整”的方法),再在一定的期间内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按照摊余成本对短期借款进行计量。即在摊销期间按短期借款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法计算确认的借款利息费用,借记“财务费用”科目,并将相同的金额计入“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的贷方。现通过一个例子加以说明:

A公司于2009年3月1日收到B公司签发的票据,面值为100万元,票面利率10%,期限为3个月,A公司由于急需资金,4月1日拿票据向银行进行贴现,贴现率12%,此票据附有追索权。A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

1.4月1日向银行进行贴现

借:银行存款100.45 (102.5-2.05)

短期借款――利息调整 2.05(100×(1+10%×3/12)×12%×2/12)

贷:短期借款――成本102.5 (100×(1+10%×3/12))

2.5月1日计提利息费用

设实际利率为r,根据题可得:

102.5×(1+r)-2=100.45

则:r=1.02%

借:财务费用 1.02 ((102.5-2.05)×1.02%)

贷:短期借款――利息调整1.02

3.6月1日计提利息费用

借:财务费用 1.03 ((100.45+1.02)×1.02%)

贷:短期借款――利息调整1.03

4.偿还短期借款时

借:短期借款――成本 102.5

贷:银行存款 102.5

二、“短期借款――利息调整”账务处理出现的原因剖析

通过对“短期借款――利息调整”账务处理的介绍,不难得出该种账务处理就是实际利率法在短期借款中的具体应用,其出现是有一定原因的,下面结合实际利率法的特点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跨年附追索权票据贴现的存在

对于没跨年的附追索权票据贴现只是影响当期的费用,不影响当年总费用和利润总额,但对于跨年的贴现若是一次性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则影响了利润表,大大提高当年的费用,降低了当年的利润总额,从而少交了所得税,所以对于这种跨期的贴现费用而言,最好就是使用实际利率法计量,再在一定的期间里进行摊销,这样的损益处理才比较合理,这样更能体现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将本来全部计入财务费用的金额,先通过“短期借款――利息调整”进行处理,再使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

而目前在短期借款中跨年附追索权票据贴现的情况明显多于以往,才使得实际利率法在短期借款中的应用成为一种趋势,“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的账务处理才能得以存在。

(二)贴现票据金额的增加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和企业规模的扩大,企业收到的票据金额增加,那么贴现时所产生的费用也会增加。此时若按照旧的做法将所发生的费用一次性计入当期费用,将会导致当期财务报表中的费用金额虚增。但若将当期所产生的费用分期确认,先计入“短期借款――利息调整”,再在一定的期间进行摊销,就可以避免费用核算不合理情况的发生。因此,有关“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的账务处理才会频频出现在许多很有权威性的教科书或资料里,这种变更正被更多的人所认同。

那么,在借款金额较大的情况下,将其所产生的费用一律计入当期损益的做法改为分期计入相关科目里,即采用“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的账务处理,这样做更加科学稳妥。

三、“短期借款――利息调整”账务处理的适用范围

显而易见,实际利率法在短期借款中的应用,使得短期借款的账务处理与长期资产或长期负债的账务处理趋同,那么,会计人员只需掌握同一种核算方法处理类似的经济事项,而不必再记忆适用范围较窄的名义利率法,更省去了在账务处理之前进行方法选择的麻烦,也避免了选择错误的情况。但采用实际利率法成本较大,会计处理也比较麻烦,这会大大增加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在短期借款所产生的费用很小,且借入的款项是没有跨年的情况下,出于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短期借款”并不需要设置明细科目核算,将符合费用确认条件的应收票据贴现费用一次性计入“财务费用”的方法更为经济。

综上所述,“短期借款――利息调整”的账务处理只适用于“跨年附追索权票据贴现的存在”和“贴现票据金额的增加”这两种情况。

【参考文献】

[1]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0年度注册会计师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0.

篇(3)

【关键词】 国际合作办学 会计双语课 教学方法

一、引言

双语教学,是指同时用两种语言进行专业授课。目前各个高校所开设课程中的“双语”主要是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因此,如何让学生用英语理解专业知识至关重要,而会计双语课和其他双语课的不同或更高的难度还在于,会计学科具有技术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属性,即技术性上具有共通性,但内容上存在较大的国别差异(朱洪荭等,2008)。我国的会计设置虽然不断在向国际接轨,会计准则也在变化,但是基本还保留着原苏联的模式和中国特色,在指导思想上有很大不同,很多细节如账户设置、会计处理上差异较大。而合作办学要求用西方的教材,学生在接受西方的内容之后,接触我国的各种会计考试和会计实践,对国内企业的业务处理无法适应,所以会感觉无所适从。如何处理这个问题,是所有从事国际合作办学中,会计专业老师费尽心思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同时,由于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双语课程,学生事前并未学过中文专业知识,教材和考试全是英文,不利于学生的复习和理解,尤其是对英语程度较差的学生是一大挑战。因此,针对课程的不同特性,需要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方法,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学到专业知识,并能学以致用。

二、会计双语课教学方式选择

会计双语课教学方式可以分成四种(朱建华,2010):一是用英语按中国会计准则制度讲授;二是用英语按国际或英美等国家会计准则(以下简称国外会计准则)讲授;三是用汉语讲中国会计准则,用英语讲国外会计准则,即穿插式教学;四是用英语同时介绍中国和国外会计准则。采用哪种方法讲解最合适,根据个人理解,要看学习目的、教材选择和适用对象。第一种方式,常用于一般高校会计学科双语课程,学生不以出国为目的,不用和国外高校进行沟通协调,因此采用多是国内学者编著的英语教材,内容体系和国内教材基本相同,类似于会计英语,只是将国内的会计处理进行翻译,讲解时主要是以国内为主,学生重点掌握的是会计专业术语,知道国内的会计如何用英文进行处理和交流。第二种,常用于国际合作办学中会计双语课程,因学生出国的需求,需要和国外高校负责人就教材选择和内容讲解进行沟通确认,因此采用国外教材,其结构安排和会计处理均是国外体系,讲解的时候要按照国外的准则进行。第三种和第四种是在上述两种的基础上根据授课对象和具体课程进行合理安排的。如果是国内一般高校开设的会计双语课,如针对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基础会计,学生对会计还非常陌生,同时对英文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因此采用第一种方式比较合适,同时讲解国外会计无太大必要,且容易混淆知识点,加大理解难度。但如果是对稍高年级开设中级会计或审计之类的双语课程,学生已学过基础会计和其他一些专业基础课,英语四、六级考试等可能已经通过,对英文的理解有所加强,因此可以稍微增加国际的会计处理,但要以国内为主,国外为辅。如果是国际合作办学中的会计双语课,如基础会计这样的课程,可以只采取第二种方式,但因为有些同学不需出国,而且需要考会计证之类的国内证件,可以采用第四种方式,讲解国外会计处理时,同时介绍国内的做法,但需要掌握好度,因学生初学,容易混淆。如像中级会计这样的课程,针对不出国的同学,因为考研、考注会或考职称和在国内就业的需要,可以采用第三种方式,增加课时补充国内的会计处理,这时候用汉语讲解国内准则,用英文讲国外会计准则。

三、国际合作办学中基础会计的课堂组织与教学方法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和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入门课程,如果基础会计理解不了,很难再深入学好中级会计和其他会计类课程。基础会计的核心关键就是“基础”二字。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一定要讲明白原理,为什么这样处理,最基本的规则是什么。国际合作办学中的基础会计课程,为满足学生出国需要,采用国外教材,讲解国外的内容和体系,同时,还要就国内的会计处理向学生进行介绍,让学生充分了解国外和国内的差异。笔者采用上述第四种教学方式,即用英语同时介绍中国和国外会计准则。当然,侧重点还在于国外会计准则的讲解和学习,国内会计准则的要求会适度介绍。很多学者关于如何处理会计双语课的问题都是大而化之的介绍,如教材选择、师资培训、教学方法多样化、考核内容变革等(刘,2009;刘玮玮,2010等),涉及到具体的教学方法与课堂组织的比较少。笔者以基础会计为例,根据自身经验,介绍了国际合作办学中的会计双语课是如何进行,以达到较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的。这就需要解决五个关键问题。

1、语言问题

很多学生学不好专业课,有一半的原因是语言的问题。因为涉及到英文的专业术语,学生无法像中文一样提前预习,这会造成课堂上进度较慢,需要专业老师详细讲解这一点,在会计专业尤为突出,而基础会计则更甚。学生对会计几乎无了解,英文几乎也无法预习,即使看中文教材,但中文很难与英文的术语对照起来。因此,基础会计的专业理解,几乎全靠老师的讲课。这样的话,如何能让学生克服语言问题,理解专业知识,成为基础会计老师很大的一个关键问题。笔者根据自身的经验,现总结出解决语言问题的几点经验。

(1)在开始讲授课程各章节内容之前,先将关键专业术语用中文标注。简单介绍这些术语的含义和在本章节的地位,让学生先对其了解并留有印象,然后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就会对这些术语有了感知,便于更快更好地理解专业内容,不影响上课进度。如在讲解会计要素时,有很多关键的会计专业术语,应在讲解部分专业知识之前,先将英文和中文对照的关键词在PPT上向学生展示,并作简单介绍,此时,学生可以做笔记,将中英文对照起来。如Assets (资产)、Liabilities (负债)、Owner’s equity(所有者权益)、Accounts receivable(应收账款)、Accounts payable(应付账款)等。应该注意的问题是,这些关键术语不应一次过多介绍给学生,可能到几次课后才会用到,学生会记忆吃力,可以将一章分几部分安排好,然后每讲一部分前给学生一些关键词,这一部分讲完,再给一些关键词,进行下一部分讲解。

(2)讲课内容中,注重安排好中英文比例。会计双语模式可以分成三种:渗透模式,日常授课以母语为主,然后将第二语言日渐渗透到母语教学中;整合模式,教师结合日常教学活动,难度小的用英文,难度大的用中文;主体模式,教师用英语讲授前沿的会计理论知识(洪荭,2008)。基础会计一般安排在学生大二上学期,因此用整合模式更合适。在涉及到口语交流时,可以用英文进行沟通,但涉及到会计术语及主要会计重点及难点知识,一定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英文,多用中文进行解释。一般程序是,先把定义、规则或要求等用英文介绍,甚至语法的构成也要补充,然后,重点用英文详细解释。这时候,中文比例较高。当学生充分理解含义后,开始进行应用,如开展习题、案例等进行练习时,就可以用全英文进行。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较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锻炼了英文的理解能力,达到双语教学的目的。

2、专业问题

会计课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技术性强,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因此讲解专业知识时要多种方法并用。

(1)在介绍比较难记晦涩的会计术语时,使用学生能理解的形象语言,并要用实物辅助,帮助学生理解会计术语的含义。如介绍账户和分类账的定义时,先介绍科学严谨的定义,然后告诉学生账户和分类账的关系,类似书页与书的关系。所有的书页合在一起就构成一本书,也即企业所有的账户放在一起,也就构成了分类账。同时,将会计账薄分发给学生,让学生看到实物,就会对这些概念有具体和形象的认识,记忆更深,理解更好。

(2)在课堂上,引入小案例,让学生充分参与讨论与分析,注重启发与互动。如在讲会计的概念和原则时,其定义比较抽象,如何理解实体概念(Entity Concept,国内通常称为会计主体假设),就要引入小案例,如一个人同时开办两家企业,一家是咖啡店,一家是化妆品店,那么,从法律意义上来说,这两家店都归属你一个人,可以将业务或经营成果集合在一起,但从会计角度上来说,业务必须要分开核算,不能混合在一起。当然,你个人的财产也不能和这两家企业的任何一个相混淆。还有稳定货币计量概念(Stable-Monetary-Unit Concept,国内通常称为货币计量假设),可以用一家超市进行举例,虽然商品有很多种计量单位,如重量、体积、数量等,但只有通过货币计量才可以将各种商品加总起来。另外,货币计量还有一前提,就是忽视物价变动因素,假设币值稳定,这从英文的表达上就能看出来。类似问题,不胜枚举,都要采用这些小案例进行教学,这些案例要和学生的日常认知接近,便于理解所学内容。

(3)在课堂组织上,可以做如下安排。教学前五分钟,回顾上次课的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中进行提问,随堂多做练习。最后,留有五分钟复习本次课的主要内容,课下留作业,并及时批改讲评。同时,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强调解释疑难点,下次课再次回顾。通过每次课的这样安排,不断循环往复,学生就能区分混淆点,计牢关键点。

(4)习题安排。合理恰当及时的习题,会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专业知识。国外的教材课后习题很丰富,考察同样的知识点,会从多个角度出发,有选择、判断、解答、案例讨论等。这时候,选择合适的习题,就可以检查学生掌握情况,使学生更有应用感。

3、中西方会计差异问题

在向学生讲解国外会计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国内的情况,让学生对比记忆,这样学生在学会西方会计处理的同时,了解国内的会计处理,方便学生参与国内的考试和企业实践,从事国内企业工作。

(1)课程内容差异。如讲到会计账户时,西方没有会计科目,所以设置比较灵活,但国内财政部统一颁布的有会计科目,因此企业比较统一,各有优缺点。西方的会计设置账户名称比较自由,具有灵活性,但企业间同样的事项所记账户名称不同,不利于对比分析。国内的固定,灵活性受限,但企业间记账口径高度统一,便于理解和比较。这样向学生讲解后,学生就会较好地理解国内外的处理差异。

(2)实务中账表的差异。除了理论教学外,还安排有十个课时的课内模拟实验,让学生充分掌握会计的整个循环,了解中西方会计实务差异。要求学生从分析业务开始,进行记账、过账、调账、编制报表、结账,完成会计循环,最后要求学生上交各种账页、报表,让学生知道实际是如何操作的。其中的业务采用国外的英文实验材料,具体账表采用国内的方式,如记录业务国外用普通日记账,国内的却是记账凭证,国外的普通日记账和我国的记账凭证在格式上差别较大。在进行实验时,采用我国国内凭证,并分别说明各自的登记要求。这样,一个流程下来,一方面用英文材料,学生可以进一步掌握西方的会计处理与整个循环体系,知道报表是如何完成的;另外一方面,用中国的账表格式,让学生知道中国实务账页的样子,可以解决好中西方的实务差异,加深学生印象。

4、专业拓展问题

结合专业,向学生引深会计前沿问题。如讲到资产确认时,强调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在将来为企业带来利益,且能可靠计量时,才能确认为企业资产。这就涉及到目前探讨的一个热点,就是人力资源是否能够资产化。人力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因为人力资源所有权归属于个人,且具有流动性,因此不能简单来说为企业拥有或控制,而且很难用货币进行计量,所以从现有的资产定义上,不能确定为企业资产,需要改变目前的会计要素或会计等式,对人力资源相关问题展开探讨。这样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前沿性的论文,如吴泷(2005,2010)、黄晓波(2007)、朱炎(2010)等的论文。

5、与学生沟通问题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将会计的知识用双语讲解,而且是入门知识,学生会存在很多理解上的困难,因此除了上课时间的讲授处,还存在与学生交流与沟通问题。这个交流可以有很多方式,因上课时间有限,课下沟通就更重要。可以用E-MAIL、电话、面谈、精品课程网上留言互动等沟通。这样,能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学生和老师会更加贴近,学生学习兴趣会更高,能够更好地学好课程知识。

【参考文献】

[1] 洪荭、曾扶群、张珊珊:完善本科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几点思考.理工高教研究,2008(8).

[2] 朱建华:国际化视角下会计教育的双语教学探讨.会计之友,2010(4).

[3] 刘:财会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

[4] 刘玮玮:关于会计双语教学的若干思考.会计之友,2010(2).

[5] 吴泷: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与应用之再思考.会计研究,2005(10).

[6] 吴泷:对人力资源会计研究困境与出路的思考.会计研究,2010(1).

篇(4)

目前,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宽带与异步传输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推动教育现代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技术将对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管理等产生重大影响(南国农) 。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与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实现教学的优化(李克东) 。会计教育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的效果和效率将是我们应关注的重要问题。同时,现代教育的大众化、个性化、实时化思潮的发展也使得原有的会计教育思想日益显得落伍和陈旧,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与此同时,会计理论和管理制度也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重大的创新。在会计理论研究方面,有论者认为, “网上实体”的出现, “网络公司”等虚拟经济实体的迅猛发展,拓展了原有会计基本假设(陈卫星,1998) 。甚至有人认为会计假设将被取消,会计将表现为一个系统化集成化的信息系统(袁树民等,1999) 。会计主体假设将有可能被“相对会计主体假设”所取代(雷光勇等,1999) 。在会计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国围绕企业会计(主要是国有大中型企业会计) 的组织管理方式进行了创新,主要有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和稽察特派员制等三种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可见,由于网络的兴起和信息化的巨大影响,无论会计教育思想和手段,还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和管理制度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变革。正是这些变革,使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创新成为必要。

1、会计继续教育应具有的重要特征

那么,这种新的模式究竟应是怎样的呢? 有无可以照搬过来的经验和模式?“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的会计教育均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培养人才不能满足社会需要等情况,. . . ”(阎达五等,1998) 。可见,探索会计继续教育的新模式并无多少成功的经验可寻。我们应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的规律,从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努力探索一个能真正适应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新模式。我们认为,新的模式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和探讨。

首先,新模式应充分体现新时代的教育特征。

———新模式应充分反映素质教育的要求。智能和技术代替了人力,高科技产业对从业者的要求日趋高档化、复合化。就会计实务操作而言,大量的计算机处理取代手工作业,从业人员的学历和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越来越综合化

———财会人员不仅要懂经济业务的核算,还要懂管理,更要有一定的决策能力。

———新模式应充分体现创造性教育的要求。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目标不仅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还要具有好奇心,有创造欲和持续不断的创造能力。财会人员不应仅仅是新会计理论和方法实践中的“沉默羔羊”,而应为新理论的发展和完善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实践出真知,事实表明,许多理论和管理制度上的纰漏正是由于财会人员的积极大胆预防才得以化险为夷。若是财务人员墨守成规,不仅会给企业和国家带来损失,同时也使新理论和方法无法得以完善。所以,在当今瞬息万变的经济活动中,培养和造就一批既精通财会理论,又能在新的特定情况下具有果敢、合理创新能力的高级财会人才尤为必要。

———新模式应是开放式的个人教育。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等新的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开放式的个人教育日益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最主要的方式和方法之一,它为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教育情景,使个别化教育和远程教育成为可能和现实,使教育效益和质量相应得到极大提高。这也是会计教育新模式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特征。

———新模式应是不间断的终生教育。自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继续教育”这一概念后,继续教育已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已成为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贯穿每个人的一生。

因此,会计教育新模式应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和具有创新精神的会计专业技术队伍。

其次,这一新模式还应充分考虑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基本状况。

在我国,政府和行业管理机关已开始重视会计继续教育问题,这为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顺利发展和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创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务院已决定成立中国会计学院,着重对全国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大力提高高级财务会计干部的素质(如:财务总监和稽察特派员等) 。国家财政部已于1998 年1 月23 日发文(财会字[ 1998 ] 4号) ,对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问题提出了具体要求。该文中规定的会计继续教育,包括会计人员接受培训和自学两种形式,对会计人员接受培训的形式,文中主要提到财政部门组织的定点培训;对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的时间文中规定高中级会计人员每年累计不少于68 小时(含自学时间) ,初级会计人员每年累计不少于72 小时(含自学时间) ,也就是一年最多大约7 个工作日。显然,规定中的会计人员每年用于继续教育时间偏少。而在会计继续教育的具体实施手段———教学方式上,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仍然停留在呆板的全日制学校传统的“满堂灌”方式。

可见,我国会计继续教育的现况无论是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学手段和实际效果,还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时间、方便性和针对性上,都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高速发展着的形势的要求。

2、会计继续教育新模式的具体设想

新的时代、新的教育思想观念、新的从业需要,这些都对会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又难以很好地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迫切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下决心对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进行创新—

既大胆和充分地利用互联网等高科技武装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着力建立一种基于Internet 的高速互动的、功能完善的会计继续教育体系。具体来说,我国的会计继续教育模式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和创新:

第一,会计继续教育“硬件”创新———框架结构上的改革和创新

充分利用Internet 和Cernet 等现有的网络资源作为教育的主要载体、以现有高校财经类院(系) 和已有的财会人员培训机构为大的框架和依托,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尝试进行以网络为主要依托的会计继续教育:

———着手建立和完善我国国家级财政机构和中国会计学会所属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站(或网页) ”,或者在我国国家政府机构所属的网站(或网页) 中开设财政服务专栏———“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专栏。

———着手设立和充实省一级财政机构和会计学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省级网站(网页) ”。对省一级财政机构和会计学会,可以先在一些条件较好的省市(如:北京、上海、广东等) 先行建立网页,作为试点,取得经验和条件成熟时再向其它省市推广。

第二,会计继续教育的“软件”创新———内容及内容提供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即国家主管部门制定了会计继续教育的大的方针后,对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内容的提供者———高校财经类院系等有关会计继续教育机构,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进行“招标”和“竞争上岗”———即对这些会计继续教育内容的“提供商”进行择优, ———只有优胜者才能获得相应的服务报酬———相应地也要对现有的会计继续教育经费的行政分级划拨方式进行改革。

第三,高校财经类院系在会计继续教育创新中的特殊作用

一方面,高校财经类院系不断紧密追踪和学习最新理论、甚至进行理论创新和改革,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网页”源源不断地提供新的理论性的教育资料(如: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录像片等) ;另一方面,它又可以通过该网页充分了解和吸收会计实践中的合理要求、想法和建议,经“智力加工”后以适当的形式反应到新的会计理论中,并把这些新的理论充实到教学活动中、粘贴在会计继续教育网页上,进行实时互动服务。这样也就是建立了一个基于Internet 网络的“理论———实践———理论创新———服务实践———新的理论创新”的一个更为迅捷和灵活便利的认识论的高速循环,这无论对理论的发展还是对会计实务的促进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3、结论

从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由于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信息化的巨大影响,在新的世纪,会计在基本理论和管理制度等方面正面临着根本性的重大变化。为及时、充分地做好新的会计理论的推广和普及工作,尽可能地使新的理论能迅速“实时”地指导日新月异的实践,也使广大的会计实务工作者能迅速“实时”地适应当今急剧变化的经济环境,本文在充分考虑了新时代的教育特征———重素质、开放式、个性化、实时性和终生教育等特征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技术,提出了这种新的会计继续教育的模式,并从会计继续教育“硬件”(教育方法的框架结构上)和会计继续教育的“软件”(教育内容的更新和提供上) 进行了一定的尝试。这一模式还把高校财经类院系作为重要的智力资源库,从而使会计继续教育建立在一个高倍速的、稳定的和高素质的载体之上,为这一模式的实施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当然,该模式还有一些有价值的内容需要研究,比如对模式的具体技术支持系统的讨论等;该模式也存在一些不尽完善之处,例如在实施中还存在一些具体的困难等。这些将有待以后进一步讨论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  杨福家: 《杨福家院士论述知识经济新时代》,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998. 2

[2 ]  (美) 史蒂文•M. H 沃尔曼著,孙菊生译:《时代的演变与会计的未来》, 《经济译文》1996. 6

[3 ]  许永斌: 《知识经济与中国高等会计教育改革》, 《会计研究》1999. 1

[4 ]  雷光勇: 《试论网络公司及其对财务会计的影响》, 《会计研究》1999. 1

[5 ]  W. Steve Albrecht :《会计教育发展的对策》,《会计研究》1998. 9

[6 ]  石春茂: 《论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及其现实选择》, 《会计研究》1998 12

[7 ]  陈卫星: 《知识经济与会计创新》, 《会计研究》1998. 10

[8 ]  南国农: 《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南国农电化教育论文集P192 - 193

[9 ]  李克东: 《知识经济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

篇(5)

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在横向方面应定位在中小企业及基层金融保险机构,在纵向七则应立足于初、中级会计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即面向中小型企业及基层金融保险机构,培养能够胜任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工作要求的会计技术人才。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胜任工作,工作的内容就是学习的内容,完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就是课程的内容,完成工作和任务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标准就是课程教学的质量标准,职业能力的素质标准就是考核的标准。

(二)确立“岗课证赛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较明显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地方性与行业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三个方面。地方性与行业性体现在发展职业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上,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专业要着眼于一线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着力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在职业岗位上表现出来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尊严、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能力等六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岗课证赛深度融合”是指在广泛调研和听取来自企业一线行业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确立由出纳岗位、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管理岗位、会计监督岗位组成的岗位群及相关的能力目标。把会计人员国家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会计电算化专业核心课程中,系统地形成基于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将职业证书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做到课程与工作过程融合,课程与职业证书融合,以赛促训,以赛强技,在各学期根据学习内容和进度组织学生参与各类专业特色浓厚的技能竞赛,将竞赛作为一种衡量专业技能、检验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水平、加强校际横向联系和比较的有效手段。

二、“岗课证赛深度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架构

(一)校企深度合作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作为专科层次的高职院校,在三年里能学到的理论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本着“必需、够用”的原则,以校企合作开发为平台,以培养高质量的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分析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并依据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要求确定各相关学习情境的具体教学内容。按照真实工作任务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实现课程与工作的有机结合。如图1、图2。

(二)优化课程内容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体系,职业资格证与专业课程考核相结合,使职业教育真正融入学历教育。教学内容选取应针对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和服务企业的需要。获得各种职业证书是学生将来就业的重要条件,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涵盖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专业技术资格的考试范围,为此在教学内容上可针对有关证书的考试范围来设计。

(三)手工与电算化模拟双轨并行建立四段一体的系统化实践教学体系。四段一体是指在建立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中,通过“认知实训一分岗位模拟实训一生产性综合实训一企业顶岗实习(含毕业论文)”四个主要实践教学环节,采取会计手工处理能力训练和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信息化处理能力训练“双轨”并行方式,逐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

(四)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大赛在实践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参与或开展各类专业特色浓厚的技能竞赛:如财务软件操作技能竞赛,珠算比赛,点钞大赛,会计百题知识竞赛,综合计算技术技能竞赛,会计操作实务大赛,数字书写大赛,分录大赛等。提升学生技能锻炼兴趣,创造技能训练氛围,达到技能强化目的,各种奖励措施的落实更能激发学生技能,强化兴趣。(五)改革毕业论文撰写方式高职毕业环节应凸显“应用性”特色,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毕业实习要求学生深入到中小企业的财务部门,全面了解、熟悉现行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对会计工作有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较顺利地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鉴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且抄袭现象严重的问题,我院改革毕业论文撰写方式,将毕业论文融入校外顶岗实习过程中。毕业论文内容要求包括“企业简介、实习岗位流程介绍、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小结”五部分。

(六)以区域文化为依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我院的校训就是“心修自然,强技养德”,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为此制定了系统化的职业素质教育计划,校企联手,优化育人环境,坚持每学期开设素质教育课程,如由会议管理、展馆布置、公关礼仪、演讲与口才、创业教育、职业规划、会计职业道德、社团活动等课程组成的校本课程和由入学教育、荆楚历史文化、书法、摄影、艺术欣赏等课程组成的人文素质课程。形成以荆楚文化为底蕴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强化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开办校园文化节、书画展、摄影展、楚文化等各种文化素质讲座,开展广泛的社团活动(学生自我教育的形式)和社会实践,不仅让学生了解社会,联系社会,学习社会,服务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也为学院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素质氛围。

三、实施效果及建设目标

(一)实施效果 通过近年来的建设,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电算化专业对岗课证赛为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科学规划和认真落实,对专业进行了改造,在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对外服务与交流等方面。走出了一条符合校情和省情的改革与发展相结合之路,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办学效果,同时提升了学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篇(6)

会计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近代会计的形成及发展密不可分的。在欧洲,早在12~13世纪,意大利的商品货币经济已比较发达,借贷复式簿记已出现于热那亚、威尼斯等城市。1211年意大利佛罗伦萨银行已用借贷复式记账法记账,当时人们称这种记账法为“威尼斯簿记法”。意大利学者帕西奥里在其1494年出版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中的第1部第9篇第11节,以“计算与记录详论”为题,系统介绍了当时流行的“威尼斯簿记法”,并结合数学原理从理论上加以概括,为会计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由于帕西奥里著作的问世,使科学的复式记账法得以广泛传播,并推动了会计的发展。因而,一般认为,1494年是近代会计的开始。从15世纪到产业革命,德国、英国和荷兰出版了不少会计著作,展开对会计的介绍和研究,但都没有脱离帕西奥里“簿记论”的窠臼,只是在记账技术上有所改进。当时的会计理论主要是由“拟人学说”统一借贷的含义,建立帐户体系。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兴起。它要求会计定期向股东提供会计报表,说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此,会计就在簿记的基础上,向资产、负债与资本的计量,收益的确定,报表的编制、审查、分析和解释等新的内容发展。

20世纪初,在产业革命发源地英国,先后出版了狄克西的《高等会计学》、里斯尔的《会计学全书》等书。这几本会计著作的出版,说明会计理论研究已从局限于记账、算帐的簿记向包括记账、算帐、报帐、查帐的会计转变,初步建立了现代会计学。20世纪以来,会计表分析和成本会计学等新的会计学分科相继出现。到了50年代,由于生产规模的日益社会化和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的迅速现代化,在工业发达的西方国家,一方面,电子计算机引进会计领域,促进会计数据处理电算化的研究;另一方面,传统的企业会计学分化为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

通过对会计学的学习,增长了知识,提高了能力,也有一些体会,现归纳如下:

一、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既研究会计的原理、原则,探求那些能揭示会计发展规律的理论体系与概念结构,又研究会计原理和原则的具体应用,提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反映与控制的方法技术。会计学从理论和方法两个方面为会计实践服务,成为人们改进会计工作、完善会计系统的指南。会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会计的所有方面,如会计的性质、对象、职能、任务、方法、程序、组织,制度、技术等。会计学用自己特有的概念和理论,概括和总结它的研究对象。

二、会计学分支广阔。在中国对会计的解释有“管理活动论”、“工具方法论”和“经济信息系统论”等三种主要不同观点。按照“管理活动论”,会计是一种管理活动,会计学就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按照“工具方法论”,会计是一个反映和控制生产过程的方法和工具,会计学应当视为一门为经济管理服务的方法学或方法论的科学;按照“经济信息系统沦”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学应当既是一门经济管理科学,又是一门方法论的科学。

会计学主要是由会计学原理、专业会计学和会计发展史组成。专业会计。学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会计学按照服务领域不同,可以分为服务于盈利组织的企业会计和服务于政政府和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会计学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财务会计(也有称为对外会计)和主要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会计(也有称为对内会计)。府与非盈利组织的会计(也有称为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或预算会计)两类。会计学按照服务对象不同,可以分主要为单位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的财务会计(也有称为对外会计)和主要为单位内部经营管理需要提供信息服务的管理会计(也有称为对内会计)。会计学按照教育课程知识体系的设置不同,一般可以分为基础会计学(初级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中级会计学)、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审计学、高级会计学和会计理论学等。。

三、会计学培养目标高远。会计学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会计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会计实务以及教学、科研方面丁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一是会计学学科是管理学理论与会计与财务管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学科培养具有较高的会计和财务分析能力和管理素质、良好的知识结构、独立从事研究工作能力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二是具有宽广坚实的理论基础,掌握系统、深入的管理知识,并能正确运用技术经济管理理论与方法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能够独立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和科学研究;三是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广泛了解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最新动态,创造性地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或科学地利用最新的研究成果创造性地解决重要的实际问题;四是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要求能比较熟练地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并撰写学术论文;具有较好的听说能力,具备进行国际学术交流所需的水平;五是具有优良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要求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以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勇于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高尚的学术道德。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身心健康。六是能够熟练地利用数据库检索学术、专业文献;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专业数据处理、统计分析。七是能适应各类企业、经济管理、政府决策部门需要的高层次、务实型综合管理人才和教学科研部门需要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四、会计学的本质是面向管理与决策的经济信息处理,而实际上是面向领导和审计的数字堆砌,这个局面要改变。公司会计在经营工作中的行为方式。会计工作给外界的印象就是5件事:报销、出纳、出报表、报税、应付审查。以现金为主线,打理证帐表,会计循环,也就是工作循环。要一个业务数据,你得等下周再说。管理与经营决策关心的是收入、费用和利润,如何提高收入,降低费用是业务经营决策者面临的问题。至少3年来,公司和事业部一直都不清楚每条业务线的经营情况,不知道每个业务单元分摊的市场、销售和服务的费用,不知道单个业务和每个员工的具体的收入贡献度,大家能够了解到的就是项目、财务科目如差旅、补助等,做一次业务分析至少还需要事业部负责人2天的工作量去对数。有序的信息是有价值的,公司的财务信息离有序还需要很多年很多人的努力。

篇(7)

论文摘要:文章论述了要充分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必须建立建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监督约束机制。

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证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对单位信息流、物资流、资金流管理控制等制定的一系列相互协调的方法、措施和程序,即在单位内部对会计业务、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可靠性有直接影响的经济业务实施的会计控制。

《会计法》第一十七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以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国家财产的交全稳定。财政部的《内部会计规范——基木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原则、内容、方法等也相应地作出了明确规定。

事业单位内控会计制度认识、建立和执行的实际状况方面,总的来说还是较好的。但是,事业单位习惯用经验代替内控制度,对已建立的制度执行不力,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实际执行效果不理想,缺乏一定的约束力,重大事项决策和执行程序有一定随意性,部门预算在实际执行中约束力度不够。因此,加强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势在必然。

一、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意义

事业单位制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旨在规范单位会计行为,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纠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完整与有效运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促进单位各项方针、政策的执行。内部会计控制贯穿于事业单位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事业单位存在经营管理活动就必须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二、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有偏差

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健全,业务不够规范,有的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因领导重视不够,使制度的作用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有的领导误认为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是会计人员的事,出了事以我不懂会计业务为由,一切责任由会计承担。

(二)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

人员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参差不齐,导致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认识水平不一,其具体表现为:一是长期以来无论是正规教育还是继续教育,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内容没有提到重要位置,导致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知识掌握的少,执行制度困难;二是有的会计人员,虽然有一定的水平,但由于忽视对新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风险防范意识较弱;三是有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出现贪污、娜用公款等现象,给单位和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三)会计信急失真

一些事业单位为了解决资金不足问题或者为了谋取小集体利益,往往采取随意处置固定资产、偷逃应缴国家税费等办法,要求会计人员违法办理会计事项,甚至采取欺上瞒下的做法,向主管部门或外界提供不真实的会计信息,使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应有保证、同时由于会计人员随意进行会计处理,不严格执行国家的政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随心所欲地进行错误的会计核算,导致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口径不统一会计指标的可比性极差。

(四)会计核算不规范

有些单位对原始凭证审核粗糙,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如有的发票内容笼统,甚至没有售货单位盖章;手续不严密,购买实物的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过于随意;一些单位甚至自制原始凭证,格式和内容都不规范。有的单位固定资产账上有但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而实际使用着的某些固定资产却尚未作价入账,形成账外资产。另外也存在着不同单位的资产转移,却未办理相应手续,也未反映到业务台账中的现象。

三、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完善措施

(一)健全法规、保障督核体系健康有效

原始凭证是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与业务发生时取得的载明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的书面合法证明,是明确各级经济责任而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在事业单位现实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原始凭证问题并不少见:一是白条白纸或其他非法凭证;二是虚假无效发票;三是原始凭证内容不全手续不完整甚至出现无日期、无经济业务内容、无经办人的发票。因此要改善事业单位内部会计的管理就必须健全事业单位内部稽核制度。要从制度上和管理体系上严格把关:一是要建立明确的各级稽核岗位和稽核人员普核责任制,执行对各种凭证的稽核工作,凡需进人会计核算系统的原始凭证都须首先由楷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或(不合规凭证)印章单位规

模小会计业务量不大的稽核职能可以由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履行;二是要明确责任凡属经稽核员审核并加盖(合规凭证)的原始凭证如被财政部门和其他政府监督部门查出为不符合非法凭证而受到的经济处罚应由稽核人员负责,责令稽核人员负责协助追查原始凭证问题原因。

(二)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

根据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明确规定各职能部门的权限与责任,并根据各自的任务与特点划分岗位,即对每一个部门和人员在授予其权利的同时,必须明确其相应的责任,任何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控制的权利,并且要做到责任与利益挂钩、过失与处罚对等。要坚持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配,杜绝管理人员交叉任职。

(三)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

各单位在制定制度时充分考虑本单位实际,做到制度切实可行。要考虑控制投入成本和控制产出效益之比,只要对那些在业务处理过程中发挥作用大、影响范围广的关键控制点进行严格控制。对那些只在局部发挥作用、影响特定范围的一般控制点,其设立只要能起到监控作用即可,而不必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控制。防止由于一般控制点设立过多、手续操作繁杂,造成单位经营管理活动不能正常、迅捷地运转。

(四)实施事业单位预算控制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既包括预算编制,也包括预算的执行、监控以及事后对预算的考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价值和行为的双重管理。多年来,我国企业和事业单位对预算的要求和管理都不到位,特别是事业单位更是没有实质意义上的预算,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对部门预算的要求逐步提高,逐渐到位。单位的总体目标要靠各项计划去完成,各项计划中预算又是重中之重;单位的经营活动要在收入的预算中得到反映,各项业务活动要在支出的预算中得到落实。

(五)强化内部审计工作

实践表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当务之急就是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审工作,使之规范化和制度化。同时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是强化内部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有效手段,它的审计对象主要是原始凭证、记帐凭证、会计帐薄、会计报表等,实施内部审计又是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和方式,它的主要目标是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单位内部的各项规定的落实和执行情况,了解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单位领导,以便领导及时改进工作,完善制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内部控制已成为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行政事业单位也不例外。但是,当前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存在一些问题,诸如有制度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或者执行起来有漏洞;甚至有些单位根本就没有内控制度的现象十分普遍。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够。

因此,首先要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职责分工和程序方法,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发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中级会计实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李定清.事业单位会计新探.财务与会计[J].北京:中国财政杂志社,2003,(4).

[3]尹款梅.加强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初探[J].当代经济(下半月),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