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小班苹果教案

小班苹果教案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1:44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小班苹果教案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小班苹果教案

篇(1)

关键词 有效教学 学习能力 活动设计

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是幼儿学会了多少,而不是老师讲了多少。在很多人看来,幼儿园孩子不需要学什么具体的知识,只要吃吃玩玩就可以了。但在我看来,首先幼儿园是幼儿学习的启蒙阶段,要把握这一时机,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为以后的教学做好铺垫。其次,现在的形势发展(包括家长对幼儿的学习要求和对教师的满意度、现代社会的需求等)也越让我们觉得要从小班就开始实现有效教学。

案例一:在开展“一串红”这个活动中,我事先让家长带幼儿观察认识“一串红”。活动当天,我又带了几盆“一串红”放在班级里,幼儿的活动兴趣明显提高了很多。对于我提出的问题:“你们还记不记得‘一串红’是什么样的?”许多幼儿都把手举得高高的,连平时不爱举手发言的小博都迫不及待地想表达,活动成效明显。

案例二:在小班体育活动“小乌龟运粮”中,我的第一次组织不是很成功,主要是由于准备材料的限制,如垫子太少,影响了幼儿爬行活动的开展。沙包不够重,导致幼儿在运粮过程中沙包掉了。经过第一次活动,我对教案进行了修改,不使用垫子,直接在地面上爬行。将沙包改良,加重分量,修改一些环节。第二次组织活动时,幼儿都能在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负物爬行的本领,他们学得开心,教师教得投入,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三:一次吃点心的时候,我听见一组小朋友一直在讨论水果。航航说:“我吃过苹果的,我家也有的。”新新说:“我也吃过的,我们家是红颜色的。”明明说:“我见过的苹果是黄颜色的。”航航说:“那我还吃过绿颜色的苹果呢,你有没有吃过啊?”新新说:“没有黄颜色、绿颜色的苹果,只有红苹果。”他们讨论的很激烈。第二天,我正好开展有关水果的活动,特意问那几个小朋友:“你见过的苹果是什么样的?”接着,我将3种颜色的苹果出示给幼儿看,他们明白了原来真的有黄色和绿色的苹果。在小朋友们参一与.I生都很积极时,我看见友友坐着一声不响,嘴巴翘起来了。我去问他:“你怎么啦?怎么不开心啊。”他没有说话。旁边一个小朋友说:“他也想发言,老师没有叫他的名字。”我恍然大悟,于是在接下来的活动中,友友举手我就会叫他回答。

上述三则案例说明,要实现有效教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小班的孩子来说,让他们从开始不愿来幼儿园到喜欢上幼儿园,教师必有一定的方法实现这一转折。同样,无论对于什么年龄阶段的孩子,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要看教师如何把握对策。

一、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活动前的准备

小班幼儿年龄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会被新奇的事物吸引。通过案例一发现,我班幼儿对于新鲜的事物比较好奇,容易投入更多的注意力来观察和了解,对于自己已了解的事物会积极踊跃地来表达和表现自己,体现了较高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因此,要实现有效教学就要做好各项活动前的准备。

1.教案的准备。教案是否适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因此在活动前应认真解读教案,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进行适当调整。由于小班幼儿活泼好动,在活动中要注意动静结合,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在完善教案后,需要教师认真备课,充分把握好活动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

2.物质和经验的准备。材料是否充足也直接影响着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关系着活动效益。一件新颖的教具能够直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能够满足小班幼儿的操作欲望,并能实现在“玩中学”。知识经验的准备为活动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幼儿表现自我的欲望。

二、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活动过程中的掌控

小班幼儿的想法天马行空,富有想象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明锐的观察力,做好活动过程中的掌控。正如案例三,幼儿的谈话内容也能作为活动的契机,这需要教师密切关注幼儿的活动情况,及时把握机会将其作为教学活动的内容。在活动中,教师既要关注全体,又要照顾个体,对幼儿的回答及时回应并根据情况进行拓展,满足幼儿的学习欲望。

1.学会抓住契机提问。我们常常会听到幼儿一些有趣的谈话内容,有时会一笑而过。但有心的教师会抓住时机把它作为教学的一部分。相对而言,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得幼儿的积极性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会成为一次理想而有效的教学活动。

2.将个体融入集体,适当鼓励和表扬。在活动中我常常发现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小朋友,有的幼儿由于胆怯等原因不愿表现自己而容易被我们忽视。因此,教师实现有效教学既要关注集体又要注意个体,鼓励胆小、害羞的幼儿突破心理限制,主动展现自我。

3.将趣味融入教学中,学会动静结合。玩是小班幼儿最开心的事。实现小班幼儿的有效教学就要学会将趣味融入其中。有趣味的活动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才能使幼儿真正投入到活动中。动静结合的安排既能抓住幼儿的特点,又能使活动有声有色。

三、实现有效教学必须做好活动后的反思

篇(2)

设计思路:

在生活中,小年龄幼儿有着强烈的模仿成人行为的欲望,他们会情不自禁的想参与各种各样的劳动,比如切菜、洗碗、扫地等。为此,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做中学”的理念,选择了幼儿最熟悉的一些食物,引导幼儿应用目测区分物体的大小,并尝试使用常见的工具改变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的手部精细动作,满足幼儿参与劳动的愿望。我还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操作过程表达出来,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目标:

1、认识一些常见工具,培养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通过目测区分物体间明显的大小差异,尝试使用一些工具改变各种食物的大小,并愿意表达操作过程。

活动准备:

1、各种食物:黄瓜、茄子、蘑菇、白菜、豆腐干、西瓜、苹果、梨。

2、各种工具:勺子、剪刀、小刀。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种食物。

师:老师的百宝箱里藏着许多东西,你们相知道他们是什么吗?老师请小朋友把他们找出来告诉大家,好吗?

2、预测“大变小”的可能性

(1)、我们能把这些食物装进瓶子里去吗?

引导说出“瓶子太小,食物太大。”

(2)、怎样才能把这些食物放进去呢?

根据幼儿的反应适当的运用一些动作提示,以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工具。

3、进行“大变小”的实验

幼儿尝试运用各种工具使食物变小,并把食物放进瓶里。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边操作边表达实验过程。

有意识的提问“你用什么把什么变小了?”

有的幼儿在工具选择上存在问题,引导幼儿尝试使用其他工具,看看用什么比较容易“变”

有的幼儿一直使用一种工具,有意识的引导他们大胆试用其他工具。

强调行为习惯的养成,用完的工具放回原处,用抹布擦手,并进行安全教育。

4、师幼共同探讨

(1)、讨论问题一:你是怎么把食物放进瓶里的?

引导幼儿说出“我把它变小了。”进一步提问“你是怎么把它变小的呢?”引导幼儿回忆操作过程,帮助幼儿说出工具名称,并用标记图表示。

(2)、讨论问题二:刀是什么样子的?

回忆“刀”是什么样子的,强调刀有“很锋利的一面”,提醒幼儿要用刀的这一面来切东西,但不能去碰。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园里的刀和家里的刀有什么不同,并告诉幼儿老师提供的刀是安全的,而家里切菜的刀有危险,不能玩。

二则、说课稿:会说话的标志

活动来源:

此次活动选材于人教版学前班社会领域《各种各样的标志》。标志广泛地运用于人们的生活。纲要中提到:“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我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

目标分析:

为了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此次活动,我制定了下面几个目标:

认知目标:

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并能对其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目标:

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

过程分析:

总述:

基本流程:

以游戏《开汽车》导题――自由探索,认识标志――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标志归类――幼儿自主贴标志,让学习内容生活化。

教学方法有:讨论法、知识迁移法、游戏法、观察法等。

教学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

分述:

一、通过游戏《开汽车》,引发幼儿的思考,激发幼儿的探索探索兴趣。

1、游戏《开汽车》幼儿随着音乐开汽车进入进入活动室,教师出示红绿灯提示牌,指挥交通:红灯停,绿灯行。

2、教师提问:老师没说话,你们为什么一会儿停车,一会儿开车?你在什么地方见过红绿灯?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欢快的游戏音乐,活泼有趣的游戏内容,使幼儿情绪愉快地投入活动,启发性的问题可以引发幼儿教育思考,能激发孩子的探索欲望,自然地导入活动主题。)

二、自由探索,认识标志

1、幼儿自由选择标志图,观察并相互交流讨论标志上的内容与所表示的意思。老师巡回倾听,引导幼儿观察。

2、利用幻灯片展示所有的标志图。让幼儿集体观察,并请个别幼儿找出刚才自己手里的标志,说说自己对图片意思的理解。(在这个环节里,我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给孩子创设了自由探索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交流、讨论中,初步理解认识标志,对孩子对标志的理解,我不及时评价对错,而是把这个机会让给幼儿自己去发现。使幼儿带着疑问,饶有兴趣地进入到下一环节。)

三、看情景图片选择标志,区别认识标志。

1、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内容,并根据内容选择相应的标志。

第一幅图是:一位小朋友正在爬栏杆,然后提出问题:我们该告诉图上的小孩什么?你手里有适合贴在这儿的的标志吗?

第二幅图是:小朋友取开水喝的场景。针对此图,我设计的的问题是: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我们需要怎样提醒她呢?用个什么标志贴在这儿合适呢?

2、利用幼儿选择的这两种标志,引导他们观察比较两种标志的不同之处。

(在这一环节里,我没有先教幼儿认识标志再解释标志,而是引导幼儿通过逆向思维来认识区别标志,即让幼儿先看情景图片,然后根据图片内容选择标志,从观察形象直观的情景图片到找出抽象的相应标志,使幼儿从具体到抽象,深刻地理解认识标志。在引导幼儿观察两种标志的不同时,我会用一些启发性的语言,暗示性的动作,引导幼儿自己去细致观察,最终发现,发展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

四、标志归类

学前班的幼儿,逻辑思维已初步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归纳能力,此环节的设计,会适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

1、标志分类,集体感知每一类标志的特点:这些标志是什么形状的?有些什么颜色呢?初步建立类概念。

2、引出禁止标志和警告标志的概念。

3、介绍禁止标志。观察并思考: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会是禁止我们做些什么呢?你们在哪儿见过这种标志呢?(这些开放式的提问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有利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在幼儿结论的基础上,教师整理并与幼儿一起得出每一种标志的规范名称及其在生活中的作用。)

4、警示标志的方法同上。

5、迁移学习经验,引导幼儿讨论:我们的教室,我们的幼儿园哪些东西,哪些地方会有危险,什么样的标志适合贴在哪儿?

五、结束活动

以游戏活动《争当小卫士》作为本次活动的结束部分。最后由教师带着这些小卫士,把适合的安全标志贴到教室和幼儿园的一些危险物体或地方,来保护我们其它小朋友的安全。主要引导幼儿能能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次活动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六、预设效果

此次活动,希望能充分发挥孩子在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让幼儿在探索中自主发现并掌握各种标志符号,满足孩子发展的需要。诣在通过两项目标的达成,促使孩子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教育。

三则、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轻和响

一、活动目标

1、知道声音有轻有响,并能加以简单区分。识字:“轻”、“响”。

2、在看看、听听、玩玩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事物在易拉罐里摇晃的不同声音。

3、乐意参加常识探索活动,并学会在生活中主动探索。

二、活动准备

1、易拉罐若干(多于班级人数),半数装有钉子或者豆类,半数装有纸或者小木棍。

2、“响”“轻”立式字卡各两份。

3、录有伴奏音乐的磁带,录音机。

三、活动过程

1、引题。教师直接出示四只易拉罐。并对其进行一定的解释。

2、通过听听、看看来进行观察。

①教师摇一摇装钉子的易拉罐,请幼儿说说听到了什么声音?(响)请幼儿(幼儿食品)对声音进行模仿。

②教师摇一摇装纸的易拉罐,提问这是什么样的声音?(轻)

③教师展示“响”,“轻”字卡,并将两只易拉罐分别放在相对应的位置。

④教师将另外两只易拉罐分别摇一摇,结合幼儿的意见对其进行区分摆放。

⑤开易拉罐。教师引导:“这些易拉罐里面到底装的是什么呢?我们来看一看吧!”教师分别打开四个易拉罐,并把里面装的东西倒出来,分别在幼儿面前进行进距离的观察。

⑥小结:这些东西都是不一样的,他们放在易拉罐里面摇一摇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通过亲身操作进一步感知轻和响。

①教师引导:老师这里有这么多的易拉罐,我一个人玩不了那么多,我请小朋友跟我一起来玩,好吗?

②教师提要求:在拿到易拉罐的时候不要随便的摇,要先把易拉罐抱住,等到老师请小朋友们操作的时候才可以摇。小朋友摇一摇以后,听听这个声音是轻的还是响的,是响的,就站在响字宝宝旁边,是轻的,就站在轻字宝宝(宝宝食品)一边。

③幼儿操作,找到相应的字宝宝并站在旁边。

④教师检查,纠正。

4、用易拉罐来给音乐配伴奏。

①听音乐一遍,区分响的一段和轻的一段。

②幼儿和教师一起根据音乐轻响来给音乐伴奏。响的一段由拿响罐的小朋友摇,轻的一段由拿轻罐子的小朋友摇。

四则、美术活动:《泡泡画》说课稿

小一班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美术活动《泡泡画》。

一、说教材

吹泡泡是幼儿熟悉又喜爱的游戏,吹泡泡不仅有趣,而且新奇。特别是在太阳底下吹泡泡,吹出来的泡泡颜色丰富多彩。我选择并设计适合小班幼儿学习特点,贴近小班幼儿生活的“泡泡画”活动,旨在让幼儿在蘸蘸、吹吹、按按的过程中,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能,充分体验美术活动的快乐。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的要求,结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于:

1、知识目标:巩固对红、橙、绿三种常见颜色的认识,感受色彩的美。2、技能目标:大胆选色,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3、情感目标:体验与同伴合作活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活动重点:学习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注意卫生,体验活动的快乐。活动的难点:学会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的技巧。活动的准备:(详见活动设计的准备)。充分有效的活动准备是美术活动成功的前提。本活动准备既关注幼儿已有经验的积累与参与,如在活动前让幼儿玩玩吹泡泡的游戏,也注重教具的实用性与作画工具的合理性。如选用的吹泡泡的工具,是特别长的吸管──这是因为我认为这样可使幼儿避免吸入泡泡水,使用更安全。画纸是每组一张,这样可以避免幼儿间的画纸被挡住,而且更能让幼儿在活动操作中大胆地操作,不用担心会吹出纸外。

二、说教法与学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式的师幼互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运用了1、情景教学法:在活动中,我创设了“小鱼吹泡泡”这样的情景,让幼儿能够很快的进入到活动中去。2、观察法:在活动开始时,请幼儿仔细观察泡泡水的颜色。通过观察,使幼儿对颜色进行辨别。3、提问法:对幼儿进行一些启发式的提问,有助于幼儿对颜色有进一步的认识。活动中孩子们运用了1、多种感官参与法。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吹一吹、按一按等多种方法来获得对泡泡形状、颜色的知识体验。2、操作法:幼儿动手操作吹泡泡作画,在与教材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探索和学习,获得泡泡画的技能。操作法对幼儿学习美术具有决定性意义,因而操作是本活动的主要环节。布卢姆提出: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每个幼儿都能达到高水平的学习。因此,在操作中,我想尽量让幼儿有充足的时间来操作材料,在充足的时间里积累经验,以获得技能。活动也证实了这一点,第一个上来示范吹泡泡的女孩在后来的操作中成功了。

三、说活动程序

总的设计思路是:根据小班幼儿学习的特点和本活动目标要求,设计以“向小鱼学习吹泡泡”为中心主题,以教师的示范幼儿练习为教学模式来组织教学。活动流程是:出示范画导入介绍作画工具(巩固对颜色的认识)师幼合作示范(蘸颜料吹泡泡按泡泡)幼儿分组练习活动评价(展示幼儿的泡泡画,请爸爸妈妈观赏)。(具体的活动程序见活动教案)

四、说反思

情景创设的导入很能吸引起幼儿的注意,兴趣的确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所以在看教师绘画的时候,幼儿个个全神贯注地听着。小班幼儿对于吹泡泡很感兴趣,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能激发他们对绘画的兴趣,由此发展幼儿的认知能力,积累相关的绘画经验,让幼儿对美术课产生喜爱之情。活动中,以师幼合作的形式来示范泡泡画的制作,更能激发孩子的操作热情。可是,活动中我却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居然忘了向孩子们交代操作的要求,比如泡泡水要放在桌子的中间,只能吹,不能吸,还有就是忘了为孩子们准备湿的擦手布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五则、健康活动教案:小鸡捉虫

目标:

1、发展幼儿快速跑的能力,且不与他人碰撞。

2、能在游戏中感受到快乐。

准备:母鸡、狐狸头饰各1个、小鸡头饰若干、“虫子”若干、录音机、磁带、“小鸡家”“狐狸家”的场景。

过程:

一、开始部分(准备活动)

1、鸡妈妈带幼儿在“老母鸡”音乐的伴随下进入活动场地,音乐停止,鸡妈妈说:“鸡妈妈我真能干,看看我今天生下了哪个蛋宝宝!”幼儿随即蹲下做蛋宝宝,老师巡视。

2、鸡妈妈边巡视边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脑袋!”(带幼儿活动头部)

3、鸡妈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伸出小翅膀!”(带幼儿活动肩、臂部)

4、鸡妈妈又问:“宝宝、宝宝长多大了?”

幼儿答:“我们跳出蛋壳了!”(带幼儿活动腰、腿部)

5、鸡妈妈问:“谁知道我们出去玩时应该怎样走?”(引导幼儿说出要一个跟着一个走并进行队列练习)

二、中间部分(跑的动作练习)

1、鸡妈妈:“宝宝们越来越棒,现在妈妈要教你们一个新的本领:小鸡捉虫(模仿捉虫的动作),如果在找虫时遇见了大狐狸,我们可要赶快跑回家里。”

2、练习快速跑的动作,提示幼儿要快速前后摆臂。

3、带鸡宝宝到树林里找虫吃,遇到狐狸后快速跑回家里。

4、在家里巡查有没有丢失的小鸡,并同宝宝一同商量救同伴的方法。

5、带宝宝一起去救同伴,要求:轻轻跑出去躲到大树后面,等妈妈把同伴救出后一起快速跑回家,同事注意不要撞到同伴。

6、鸡妈妈再次带宝宝捉小虫,捉到后把它快速带回家,可别让狐狸给抓走。

7、回到家中分享食物。

三、结束部分:

带鸡宝宝做整理活动,带回活动室休息。

六则、小班音乐活动教案:两只老虎

目标

1、培养幼儿参加韵律活动兴趣。

2、让幼儿体验边唱歌边做动作的快乐。

准备

1、幼儿已会唱《两只老虎》的歌曲。

2、多媒体课件、老虎胸饰、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幼儿戴好胸饰听音乐进入活动室。

(1)你们这些小老虎真可爱,我知道你们还会唱《两只老虎》的歌呢,你们愿意唱给我听听吗?

(2)师幼一起演唱。

2、引导幼儿逐句创编动作。

小老虎你们喜欢跳舞吗?那我们今天就来跳《两只老虎》的舞好吗?可是我还不会跳呢!怎么办呀?那我们今天就一起为《两只老虎》的歌编一些好看的动作,

(1)想一想“两只老虎,两只老虎,”可以做什么动作?(鼓励幼儿与别人做的不一样)

(2)我知道小老虎有很多本领,现在请你把跑的本领做给我看看。那“跑得快,跑得快,”我们怎么做?除了往前跑还可以怎么跑?(请个别幼儿示范不同的方法,然后集体做)

(3)这两只老虎长得很奇怪的,你知道哪里很奇怪吗?(教师可提示:它们一只没有什么?还有一只没有什么?)那,没有眼睛怎么做?没有尾巴呢?我们一起来学学看。

(4)这两只老虎长得真的很奇怪,那歌曲里的“真奇怪,真奇怪,”我们可以用什么动作来做?我们一起来学学。

3、完整表演

(1)引导幼儿完整表演

集体表演:我们编了这么多动作,那我们一起连起来跳一遍好吗?

个别表演:谁还会用不同的动作来跳一遍?我们用他的动作也来跳一遍好不好?

(2)创设情境,用不同的动作完整表演两遍

小老虎真能干会跳舞了,妈妈现在带你们去几个好玩的地方跳好不好?看!现在我们到了什么地方?(草地)请你们用最喜欢的动作来表演一下!

5、创编歌词及动作

(1)两只奇怪的老虎,一只没有眼睛,一只没有尾巴,那如果还有两只奇怪的老虎,你猜它们会没有什么?(幼儿边说边做动作)

教师与幼儿一起边演唱创编的歌词边做动作。

6、结束活动

篇(3)

关键词:“三少”幼儿园 园本教研 拓展渠道 管理机制 锻炼平台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随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深入贯彻执行,园本教研已越来越成为各幼儿园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大多幼儿园充分利用本园教学规模适度、师资结构相对合理等资源的优势,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园本教研的目标,选择园本教研的课题和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像我园这样仅有四个班和十名教师的“微型”幼儿园,存在教研资源诸多方面的先天不足。如何从本园的实际出发切实有效地开展园本教研活动,以促进我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园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我园园本教研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三少”。一是观念的启示少。由于四个班分布在不同的年龄段,同班的教师思维方式往往雷同,角度较狭窄,可由于园内没有平行班的教师相商,两人之间碰撞不出思想的火花,更难以在教育观念上与外界沟通、交流和获得新的教育信息和启示。二是尝试的基地少。没有平行班,教师就没有了借班上课的机会,探索实践的机会相应减少,教师许多新的设想得不到多次的尝试和验证。三是能见的世面少。规模小、教师少,相比其他幼儿园,我园教师外出交流、展示的机会势必也少,见不到外界的大世面,长期处于闭目塞听状态。这“三少”致使教师缺乏教研能力、缺乏上进心,竞争意识不够强,从而影响了我园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每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道路上来。”显然,我们必须根据我园的特殊性,探索一条有效开展园本教研之路,引导教师通过研究寻找到解决教育教学中疑难问题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切实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真正体味到工作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幸福。

一、加强理论学习,拓展信息输入渠道

诚如美国物理学家安德逊所言:“理论是地图,可以帮助人们辨别途径和方法,防止弥茫于不同的思想观点、术语以及所谓的研究结果之中;理论是铁锚,可以帮助人们在漂泊不定的思想海洋中站稳脚跟,可使人们避免漫无目标的飘荡,不致被‘易变的风向’或冲突的观点冲撞得不知所措;理论是磁铁,可以帮助人们把相关的观点集聚在一起,有利于综合贯通各类纷繁的理论思想,扬长避短、优化组合,提高理论的现实意义。”这就说明理论对人们的观念、意识和行为的重要影响。当今的时代需要教育者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的教育观、学生观,才能使自己跟上教育形势快速发展的需要。对于我们这样一所“三少”幼儿园,如果教师教育观念不及时转变,就会导致专业视野更狭窄,专业成长更滞后,遇到问题时茫然无知、不知所措。只有加强对《纲要》等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在主动实践探究中加深对新教育理念的理解,才能逐步内化为自觉的教育行为,并实现自身业务素质的真正提高。

(一)在理论学习中更新教育观念

针对我园教师“观念的启示少”的问题,我们有计划地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由于《纲要》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因此我们着重从组织教师学习《纲要》抓起,帮助教师领会,把握《纲要》倡导的教育思想。这种学习并非原本照读,而是让教师联系教学谈自己的教学理念,再对照《纲要》的有关部分相互启示,寻求观念的更新。通过对《纲要》的学习,教师学会了使用“鼓励式”的教育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她们大胆运用了更多的尝试、鼓励的方式,鼓励幼儿用自己不同的方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且充分尊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努力培养幼儿成为主动建构的意识和能力。显然,理论的学习不但转变了教学理念,更转变了教学行为。

(二)根据实践需要寻找理论启示

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又指导着改进实践。我们认为,园本教研以教师的发展需要为本,学习理论应该帮助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面对的实际问题。我园每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大都来源于教师日常的教学实践,教师就从预设的几个主题中选取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讨,解决实际问题,从中获得发展。例如,在一次主题墙创设的研讨会上,教师在学习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教室里,在活动室里,幼儿看到的一切,对于他精神面貌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这里的任何东西都不应当是随便安排的。学生周围的环境应当对他有所诱导,有所启示”这段话后感触很深。大家认识到,环境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对于主题墙的布置不够重视,认为只要墙上有孩子的作品就够了。通过学习,大家懂得了校园里任何一面墙、一个角,都是幼儿无声的教师,我们应根据幼儿直观、形象思维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环境的感染、熏陶、塑造作用,而不应单纯为了美观,随便地加以修饰。事实说明,一旦教师获得了理论的启示,她们在教学中的自主意识就明显增强,也有了自己的独立见解。

(三)借助网络获得新的理论信息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网络成为幼儿园必不可少的使用工具。在我园,专业类理论书籍的藏书量并不充裕的情况下,每当教师需要借助理论的引导来实现自己的教育设计或处理日常活动中孩子的行为时,教师就会想起最为便利的网络,里面汇集了许许多多古今中外幼儿教育家的经典教育理念和最新的教育动态,如周兢教授、虞永平教授的新观点;国外幼儿教育新模式;国家新出台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我国将启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等等,一应尽有。教师分头浏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不仅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更有助于改善日常的教学工作,同时也掌握了最新的教育动态,坚定了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明确了自己下阶段工作的方向。

(四)利用社会资源拓展知识视野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人类知识的总结。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读书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能启迪我们的智慧。然而,由于我园规模小,每年能用于购置书籍的资金有限,我园就充分利用与市图书馆近邻的优势,来弥补幼儿园图书资源的不足。我们到市图书馆替每位教师办理了图书借阅卡,鼓励教师踊跃借阅、博览群书,并定期举办读书心得交流,以推动教师更新知识,拓展知识视野,受到了教师的欢迎。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现在教师在教研研讨时,虽谈不上滔滔不绝,但也能运用一些理论去解释自己的教学手段;也不怕写文章了,常常自发地写一些心得随笔和教育研究性文章去各种杂志上发表。

二、改善管理机制,激发园本教研活力

在园本教研推进的过程,理念是相当重要的,但很多时候我们缺少的往往是精神活动物质化的科学的管理、运作模式和技术路径,即园本教研管理制度的设计与实施。这是保证园本教研的常态化和实效性的必要条件。鉴于本园“三少”的实际情况,我们因地制宜地积极构建具有本园特色的幼儿园教研管理机制,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小班化”教育

面对我园没有平行班、班级人数却较多的状况,“小班化”的教育探索应运而生。每当教师设想进行一种新的教学尝试时,就会把一个班一分为二或一分为三,作为一个个实验样本,尽管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但通过在不同的“小班”内尝试、探索新的教学内容、新的教学方法,在尝试、比较中能作出优化选择。大家觉得,只要调节得好,还是可行的,的确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反思能力。

(二)建立大循环的轮岗制度

较多的幼儿园在教师岗位的安排上,大都采用大中班教师之间和小托班教师之间的小循环,年级组的教研活动也以大中、小托为单位组织,由于全园教师人数多,这样的分组活动更为合理,但对于我园却不适合。因此,我园采取大、中、小、托大循环轮岗制度,让每一位教师都有从托班带到大班的执教经历,使每一位教师对每个年龄段幼儿的生活经验、智力发展水平都有充分的了解,从而对各年龄段幼儿教育目标的制定、活动内容的选择以及幼儿活动时间的安排都熟悉,更使大家在样本教研中逐步有了共同的语言。经过一轮一轮的任教经历,教师的教学、管理经验得到不断提升,园本教研中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明显增多了。

(三)师徒结对,教学相长

优质的教师是提高幼儿园教育品质的保证,优质的教师又必定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在幼儿园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法很多,我园特别重视“师徒结对”这种最经济、最有效的培养机制。我园的师徒结对制度强调了师徒双方的专业发展,要求师傅向徒弟传授师德、教学和管理经验,徒弟要提高师傅的现代信息应用技术。从开学初的制定师徒共同发展规划,到日常活动中的相互传、帮、带,我园师徒们都以积极地态度投入其中。徒弟努力学着师傅的优秀教育品质、良好教学方法以及有效管理孩子的能力等;而师傅也虚心从徒弟身上学习新理念、新技术,以适应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一次园内的教学课件评比中,我们采用了师徒两人合作的参赛形式,从教案的实用性、课件的操作性和教师的现场讲解三方面来评定师徒小组的课件效果。过程中,师徒两人从设计教案、制作课件、组织讲解稿各个环节通力合作,你学会了教案设计要有层次、难度递增,我学会了让课件中的小动物动起来;你帮我把关解说稿,我帮你纠正语言发音。一路走来,大家的关系更和谐、紧密了,也互相学到了许多“专业技术”,对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鼓励自主参与,创设业务锻炼平台

美国心理学家赫茨伯格指出:“激励因素才是激发人工作动力和积极性的根本因素。”教师需要得到尊重、得到认可。教师专业成长需要适合于不同层次教师发展的激励机制。作为园领导,在提升教师专业技能、能力的同时,我们要为她们提供各种平台,鼓励她们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从而不断获得自信。

(一)练好基本功,优质服务于幼儿

俗话说:“要给孩子一滴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这是我们每个教师都明白的道理。因此,幼儿园在积极鼓励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知识充电的同时,还努力为她们创设平台,在园内组织各种基本功、教学活动观摩、研讨,随笔、论文撰写的评优活动,期望教师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从而能带给我们的孩子更优质的教育。通过活动的促进,教师弹奏技能、创编舞蹈的基本功得到了加强,研讨能力、教学能力更是获得明显的提高,撰写文章的积极性增强了。可大家并不安于现状,每学年都为自己定下了新的发展目标,自加压力,争取更大的突破。

(二)请进来、走出去,促使见多识广

在全体教师立足自身、寻求发展的同时,幼儿园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成长。我园通过不定期地邀请各级幼教专家来园讲座并指导工作,利用多种渠道给教师输送营养,使她们在专家的引领下逐渐成长。同时,我们鼓励教师勇于走出去参加辅导区、区级的各类展示、评比活动,通过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探讨,激起教师们思想上的大碰撞,产生新的教学灵感。特别是专家精彩的评析令我园教师收获颇丰。通过各类活动的磨炼,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课堂评价水平和反思能力,也增加了教师走出去的勇气和自信。

(三)积极争取机会,使优秀教师脱颖而出

拥有一批骨干教师队伍,是推动全体教师专业成长的强大支柱。因此,我园努力创设适合骨干教师成长的发展条件,时刻关注市、区的一些教育活动信息,对于机会绝不随便放弃,以积极的态度去争取,增加我园优秀教师与其他同仁切磋的机会,使她们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得到大家的认可,以此达到骨干引领、群体跟上的效应。由于上下的共同努力,去年我园的两位中年教师获得了“市双十佳”“区学科带头人”等称号。之后,我园的一些青年教师也迎头跟上,在本学年的区、辅导区组织的业务评优活动中又获得了一等奖两人、二等奖两人的好成绩,五位老师获得区AA级、A级教师称号;还有五篇论文、四篇教案在市评比活动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这些成绩是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充分肯定,也激发了她们继续发奋的动力。

实践证明,只要坚持脚踏实地,善于因势利导,一所“三少”幼儿园,同样能够扬长避短,焕发出园本教研的生机,激发起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力。

作者简介:

篇(4)

《尖利的东西》大班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尖利的物品,如使用不当会伤害身体。

2、学习使用剪刀、筷子、笔、刀、吸管、游戏棒等物品的正确方法。

活动准备:

若干尖利物品,筷子、剪刀、笔、刀、吸管、游戏棒等活动过程:

一、幼儿观察了解尖利物品,知道名称,了解它的用途。

1在小朋友的桌上摆放着些什么东西?

2、它叫什么名字,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处?

3、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4、它们为什么要设计成这个样子?

5、你还知道哪些尖利的物品?

小结:在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有着尖尖的头,有的东西有着锋利的边缘,这些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帮了我们许多的忙。但尖利的东西却容易伤人。

二、交流生活中使用尖利物品不当造成伤害的体会。

1、你在生活中用过哪些尖利的东西?

2、它有没有对你造成伤害?

3、为什么会弄伤?

使幼儿知道不正确地使用尖利的物品会给我们带来伤害。

三、讨论正确使用尖利物品的方法。

1、这些尖利的物品使用不当会伤害我们,那我们应该怎样来使用它呢?

2、请个别幼儿示范正确的使用方法。

四、教师进行小结。

《高处不能跳》大班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不能从矮墙、高台、陡坡等过高的地方向下跳。

2.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

3.学习向下跳的正确方法,加强自我保护。

4.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5.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活动准备:

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栋栋》录音、《这些地方能跳吗》及《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图片,笔(每人一只)、小椅子若干,幼儿用书28-29页。活动方式:集体、个别相结合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组织幼儿听多媒体教学资源《受伤的栋栋》,了解从高处往下跳的危险。提问:栋栋为什么会受伤?

小结:从高处跳下来很危险,很容易受伤。

(二)展开

1.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这些题方能跳吗》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哪些地方是危险,不能跳。为什么?

提问:这些地方能跳吗?为什么?还有哪些地方是不能跳的?

小结:超过自己腰部的高度就很危险了;不能随便从矮墙、高台、陡坡、攀爬架等过高的地方往下跳。

2.引导幼儿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完成幼儿用书第28页上的操作。指导语:小朋友,从这些地方跳下来太危险了。为了保证大家的安全,我们在这里设计一个禁止跳下的标志吧!

出示禁止攀爬的标志,请幼儿观察,讨论可以怎样设计禁止跳下的标志。引导幼儿知道在红色圆圈中画出跳下的动作后,可以再加上“”或“X”来表示禁止。

3.示范讲解向下跳的基本动作要领,组织幼儿进行练习。

指导语:生活中,很多小朋友喜欢跳上跳下,只要不是太高(不超过自己的腰部),是可以的。但是怎样才能避免受伤呢?

播放多媒体教学资源《往下跳的动作要领》,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幼儿站在小椅子上练习。

小结:从较高的地方向下跳的时候,首先要向上起跳,用前脚掌先着地,同时屈膝半蹲,轻轻落地。这样能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避免受伤。

(三)结束

活动延伸:

在体育活动或户外时安排练习向下跳的活动,巩固基本动作,强调不能从太高的地方往下跳。

教学反思:

大班幼儿活泼好动,喜欢尝试新鲜刺激的事物,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幼儿爱做向下跳的动作,大型玩具上往下跳、花坛上往下跳、甚至楼梯上最后几步时也会迫不及待的跳下来,但是有些年龄小、运动能力差的幼儿在向下跳时又有些害怕,也不懂得自我保护的方法,造成身体某些部位受伤。因此我们学习了这节安全活动《高处危险我不跳》。

在学习中通过观看视频知道高处危险不能跳,出示图片让幼儿找一找那些地方不能跳,在学习中有幼儿知道不能在石头、楼梯、阳台等危险的地方跳跃,95%的幼儿学会了正确的跳跃姿势,在动作技巧上通过练习并脚轻跳、脚尖落地促使幼儿在落地前适时调节屈腿的速度和幅度,以减少对身体的震动,懂得从高处跳落的保护方法。

93%的幼儿设计出了自己喜欢的禁止跳跃的标志并引导幼儿“找危险”,找出幼儿园中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并贴上标记。幼儿初步知道危险的地方不能去玩,也能够辨别什么地方危险,听从成人的建议,懂得远离危险的游戏场所。

《进餐喽》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小实验,培养小朋友慢慢吃,细嚼慢咽的文明进餐习惯。

2、通过情景表演,培养小朋友正确的进餐姿势,饭前洗手,保持小手干净,桌面清洁、卫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在游戏情景中引导小朋友积极参与游戏,培养巩固文明进餐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米饭、饺子、玻璃管、塑料袋,草莓、菠萝、苹果等胸饰若干,饼干、水果、盘子若干,智慧帽。

活动过程:

1、念儿歌《吃饭时》、《小瓷碗》,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2、小实验(1)把面包渣放进“食道“(玻璃管)里。

(2)怎样才容易把面包块放进“食道“(玻璃管)里。

(3)让小朋友比较,面包渣和面包块哪种更容易进入“食道“。

(4)小结:所以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慢慢的吃,通过牙齿把食物磨碎嚼细,也就是细嚼慢咽,这样才容易消化。

3、情景表演:小动物“进餐“(1)小兔和小猫表演“进餐时“,小朋友们仔细观察。

(2)小朋友们说说小兔和小猫进餐时表现一样吗?

小兔是怎么表演“进餐“的?

小结:小兔:餐前没有洗手,大口大口的吃,跪在凳子上,还用手抓食物,米饭、饺子撒在桌子上,到处乱跑。

(3)小猫是怎么表演“进餐“的呢?

小结:所以我们进餐时应该像小猫那样,做到餐前洗手,保持小手很干净、卫生。坐在位置上,左手扶碗、右手拿勺,不撒饭粒,保持桌面清洁。

4、观看小朋友进餐画面小朋友们互相讨论、交流。

问: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哪些小朋友做得对?

哪些小朋友做得不对?为什么?

小结:我们小朋友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都要养成文明,卫生进餐的好习惯。

5、玩过家家的游戏(1)分角色(五个家庭)(2)过家家、吃点心。

(3)比一比哪个家庭进餐习惯最好,最讲文明、讲卫生。

(4)评选出表现最好的家庭,并颁奖。

《午睡啦》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情景表演,了解睡觉的正确睡姿,知道睡觉时不能随便玩玩具。

2、乐意参加歌表演,能运用自己掌握的正确的健康知识指导玩具娃娃睡觉。

活动准备:

1、小狗玩偶一个,任何形象的玩偶幼儿人手一个。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表演的方式,向幼儿提出问题,引发幼儿对不健康的午睡行为的思考。

(如情景表演有困难,可引导幼儿观看教学挂图)

1、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幼儿观看安全标志挂图,就其中的交通安全小故事鼓励幼儿探索根据什么标志过马路?

2、提出问题,请幼儿思考:

⑴为什么不能蒙头睡觉?

⑵睡觉的时候为什么不能玩玩具?

⑶为什么不能趴着睡?

二、引导幼儿阅读幼儿用水,了解睡觉的正确姿势。

(1)教师:怎样睡会发生危险,怎样睡才能让自己睡得更舒服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是怎样睡的。

(2)教师在幼儿阅读后提问:你最喜欢哪一种睡法?今天午睡的时候你准备怎么睡?

三、游戏“宝宝睡觉了”。

1、老师这里有很多小宝宝要睡觉了,请小朋友选一个宝宝,带他去你的床上睡觉。想一想,宝宝怎么睡才更舒服。

2、宝宝睡觉了,我们来给宝宝唱首《摇篮曲》哄宝宝睡觉吧。

《园内设施要小心》安全教案

一、教育活动目标

注意窗户、走廊、楼梯的安全使用

懂得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不损坏公共设施。

二、活动准备

1、各种园内设施图片(窗户、走廊、楼梯)。

三、指导要点

1.活动重点:认识常见的园内设施,知道在什么地方应该做什么。

2.活动难点:懂得公共设施的重要性,不损坏公共设施。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园内设施图片,引出课题。师:宝贝们,你们看上面的图片认识这些地方吗?师:你们在哪里见过这些地方呢?(引导幼儿逐一根据图片发表自己的见解。)

师: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幼儿园设施。2.认识公共设施,了解它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师:除了这些,还有哪些也是园内设施。(结合生活经验,启发幼儿回忆。)

师:出示不遵守规则的例子(视频)。师:如果在这些公共设施这样做会怎么样呢?(假设具体事例,引导幼儿讨论。)

小结:不能随便去窗边玩,容易夹到手或者掉下去,不要扔东西去窗户;上下楼梯要注意安全,要扶扶手,不要插口袋,要在右边走,不要钻栏杆;在走廊不要乱跑,慢慢走,不要大声喧哗、如果不小心洒水在地面,要及时叫大人打扫。

《我的玩具朋友》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愿意和大家一起玩玩具,体验与同伴玩玩具的快乐和情趣。

2、初步学会与同伴交流玩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图片:一起玩玩具

2、好玩的玩具

活动过程

一、出示新玩具,导入活动。

1、让幼儿知道玩具大家玩,不独占、不争夺。

2、引导幼儿讨论,大家一起玩玩具带来的愉快。

二、鼓励幼儿探索一起玩的方法。

1、启发幼儿想办法:一种玩具大家都想玩,又要玩得高兴,可以怎样玩?

(1)轮流玩:你先玩,他再玩,我后玩

(2)交换玩

(3)进一步感受轮流玩,能让大家都快乐的情绪体验。

2、教师:好玩的玩具大家都爱玩,你玩玩、我玩玩,不争也不抢,大家都开心。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1、和朋友一起玩玩具

大家说说,画面上的小朋友是怎么样玩玩具的?

2、争抢玩具的孩子

画面上的两个小朋友争抢玩具,这样做对吗?

你喜欢谁?为什么?

四、幼儿玩玩具

鼓励幼儿积极常识轮流玩、交换玩的方法,体会一个人玩和大家玩的不同感受。

《运动安全》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掌握扶、撑、躲等自我保护的方法。

2、知道在户外活动时要关爱他人,遵守活动规则。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考验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锻炼他们的个人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平衡木、沙包、垫子。

2、教学资源《小猴学本领》图片。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倾听故事并理解故事内容。

播放教学资源《小猴子学本领》的图片,教师讲述故事。组织幼儿说一说:小猴子为什么要学本领?小猴子学到了那些本领?这些本领队小猴子有哪些帮助?

2、引导幼儿学习扶、撑、躲等自我保护方法。(1)组织幼儿学习扶、撑、躲等动作。提问:我们在活动时会发生什么危险?有哪些本领会帮助到我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三种保护自己的本领。教师重点示范:幼儿在站不稳时,可以用手扶墙或扶扶手,以保持身体平衡。在做撑得动作时,要手指向前,胳膊稍弯曲,两臂用力,双手掌着地,保护头部。在学习躲时,教师采用扔沙包让幼儿练习躲闪,并掌握要领。(2)引导幼儿讨论:小朋友在什么情况会用到这些本领?小结:小朋友在一起玩时,特别是上楼梯或滑梯时,一定要用手扶着扶手;如果站不稳或快要摔倒时,要快速的用两手撑住身体,保护头部不碰到地面。

3、练习扶、撑、躲等自我保护的方法。(1)独木桥上走一走。将平衡木放在李强比较近的地方,组织幼儿一个跟着一个走,提醒幼儿注意保持身体平衡。(2)看看你会怎样做。幼儿围在垫子周围,教师让幼儿向垫子倾斜,快要摔倒时双手快速撑到垫子上,撑住身体。(3)看谁反应快。幼儿围成一个大圆圈,选几名幼儿站在圆中心,圈上的幼儿拿沙包依次向圈中心的幼儿投掷看谁可以快速的躲开投来的沙包。

活动延伸

教师与幼儿共同阅读幼儿用书《小猴子学本领》,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学到了那些本领。

《一起玩游戏》安全教案

活动准备:

户外游乐器材

活动过程:

1.老师带著幼儿到户外的游乐器材绕一圈,并在每个游乐器材前停留一下,向幼儿说明玩游乐器材可能发生的危险,再指导幼儿正确的玩法。

三轮车:

(1)不用跑的帮小朋友推车。(2)要轮流玩,不抢著玩。

滑梯:

(1)不从滑口处爬上去。(2)不用头倒著溜滑梯。(3)在溜滑梯上不推挤碰撞。

秋千:

(1)不要荡太高。(2)不帮小朋友推秋千。(3)不站在秋千后面。

2.接著请几位幼儿示范该游乐器材的正确玩法。

3.问幼儿当很多人想玩同一个游乐器材时,该怎么办?引导幼儿排队等待或先玩人较少的,比较不会浪费时间,再让幼儿在游乐区玩一番。4.回到教室,请幼儿分享游戏的项目及心情,最喜欢哪一样游乐器材,再与幼儿回顾刚刚玩游戏器材的安全事项,看看自己是否都做到了,给自己鼓鼓掌。

活动评估:

能遵守游乐器材的使用常规;能开心的玩游乐器材。

活动结束后,让幼儿学习排队等待的常规。

这个游戏教案可以在保证孩子的安全的基础上,让孩子学会排队,学会谦让,以及一些安全意识,比较值得学习。

《入离园安全》安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入、离园时应注意的安全知识。

2、有自我保护意识。

二、活动准备

接送卡、真实案例

三、活动过程

(一)导入,教师以故事的形式讲解案例。

1、入园

一个大班的小朋友来园时,让爸爸站在幼儿园门口,自己跑着上教室,结果碰在了楼梯上,头上缝了好几针。

一个小班的小朋友来园后,家长没交给老师就走了,孩子追出去跑到马路上,有好心人帮助才未造成严重后果。

2、离园

一个小朋友在离园时不站队,乘老师不注意时和被接走的幼儿到玩具上玩,让老师和家长特着急。

离园时,家长不拿卡,让陌生人接,导致一定的伤害事故。

(二)提问:

1、上面的小朋友他们发生了哪些事情?

2、他们做的对不对?

(三)讨论:

1、入园时应注意什么?

2、离园时应注意什么?

(四)总结:

1、入园时一定要在家长的陪同下入园,进入教室后首先要和老师问好,做好晨检,把接送卡交给家长。

2、离园时要排着整齐的队伍,紧随老师。老师叫到名字后方可离开队伍时并要主动和老师再见。

附儿歌:

见面先问老师早,口袋异物主动交。接送卡要带好,安全入园很重要。

离园时间马上到,排好队伍不打闹。安静等待老师叫,迅速离园安全好。

(五)游戏:

1、“我上幼儿园”幼儿分角色扮演家长和孩子,进行入园演练。

2、“爸爸妈妈来接我”(离园演练)

四、活动结束

1、评价

2、总结

《我会安全如厕》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教会幼儿自己上厕所,不尿湿裤子。

2、教育幼儿当厕所人多时,不争抢,学会谦让。

活动准备

教师将本班厕所打扫干净,便于幼儿参观。贴好男女标记。

活动过程

1、参观厕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本班活动室的厕所。让幼儿知道厕所是大小便的地方。

2、认识男厕所和女厕所。分清便池、便桶或便槽,知道男孩、女孩小便的方法是不一样的。男孩站着小便,用便池;女孩坐在便桶上或蹲在便槽上小便。3、参观幼儿园公用厕所。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幼儿园的公用厕所,告诉幼儿在室外活动时,可就近入厕。

4、让幼儿懂得大小便时要上厕所。

(1)带幼儿回到活动室,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玩游戏时想小便怎么办?吃饭时想小便怎么办?集体活动时想小便怎么办?(教育幼儿在集体活动前、饭前、睡觉前上厕所,有小便时应及

时告诉

老师或阿姨,去上厕所小便,不要憋尿,尿湿裤子。)

(2)教师请幼儿谈谈讲讲。小便时厕所里人多怎么办?小便急怎么办?(厕所人多时不争先,不拥挤,依先后顺序小便。小便急时,可与其他幼儿协商,让自己先用厕所。)

5、教男孩子上厕所。(1)教师请男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将小便弄到便池外?(小便时,不要离便池太远,避免小便弄到便池外,不要离便池太近,以免弄湿裤子。)

(2)教师还要告诉男孩子,小便的时候肚子向前倾。

6、教女孩子上厕所。教师请女孩子谈谈,怎样上厕所才不会让小便弄湿裤子?(小便时,要将裤子脱低一些,一只手扶好栏杆;蹲在便槽上小便,要用另一只手托住裤子。)

7、请想上厕所的幼儿去小便。教师观察幼儿入厕情况,及时予以评价。

《勇敢对老师说》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要主动将自己的需求告诉老师。

2、能清楚地表达喝水、入厕及身体不舒服等各种生活上的要求。

3、对教师产生初步的信任感。

活动准备:

1、小猫和大猫木偶各一个。

2、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发幼儿已有经验,导入活动。

教师:⑴如果你觉得口渴了,你会怎么做?

⑵如果你感觉自己肚子痛,你会怎么做?

⑶在幼儿园觉得口渴了或者肚子痛呢?我们应该怎样做?

2、幼儿观看情景表演,在问题情境中学习解决的方法。

⑴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情境一

------我想喝水。

木偶表演:小猫在教室里玩玩具,玩着玩着,觉得口渴,该怎么办?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想想办法吗?

教师:“告诉老师“是个不错的办法,可以怎么告诉老师呢?会怎么说呢?

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情景::老师,老师,我口渴了,我想喝水。

大猫老师:好啊,找到自己的小水杯,自己接点儿水。端起水杯喝完水:嗯,真好喝呀。

教师:喝过水以后,感觉怎么样?

⑵教师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学习清楚地表达喝水的请求。

教师:①我们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②明明觉得口很渴,他该怎么办呢?

③刚才小猫是怎么做的?他是怎么告诉老师的?

④我们一起帮助明明说:老师,我渴了,我想喝水。

⑶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情境二--我想上厕所。

木偶表演:第二天,小猫又在玩玩具,玩着玩着,捂住了肚子,他想拉大便了,该怎么办?

教师:该怎么和老师说呢?

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情景:

:老师,老师,我想大便。

大猫老师:好啊,来,老师带你去厕所。

上完厕所:嗯,真舒服呀。

教师:老师带去厕所以后,感觉怎么样?

⑷教师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学习如何清楚地表达入厕的请求。

教师:①小朋友们在玩游戏,妮妮摸着肚子,觉得想要拉大便,怎么办?

②我们帮助妮妮告诉老师:老师,我想大便。

⑸教师引导幼儿观察、理解情境三-------我这里疼。

木偶表演:小猫跑跳时摔倒了,捂住自己的腿:哎呦,哎呦。

教师:小朋友们,觉得腿疼,怎么办呢?

教师操作木偶表演情景:

:老师,老师,我腿疼。

老师:,你的腿怎么了?来,老师带你去保健室,给保健老师看一看。

⑹教师引导幼儿看教学挂图,学习如何清楚地表达自己身体的不适。

教师①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捂着肚子,他怎么啦?

②他该怎么办呢?他怎么告诉老师呢?

③他可以学说“老师,我腿疼“吗?

④他是腿疼吗?他的肚子疼,应该怎么告诉老师?

⑤觉得那里不舒服,一定要说清楚是身体的什么地方。只有说清楚了,老师才能帮助你。

⑥如果觉得牙齿痛,我们怎么说?我们一起学一学:“老师,我牙疼。“⑦如果觉得胳膊痛,我们怎么说?我们一起学一学:“老师,我胳膊疼。“3、拓展幼儿经验,学习在各种情况下主动地将需求告诉老师。

⑴教师:①我们在幼儿园里遇到各种情况都可以告诉老师,如果你发现自己尿裤子了,怎么办?

②告诉老师以后,老师会帮助你换上干净又舒服的裤子,不然穿着湿裤子很难受,还会生病呢!

⑵教师:①吃饭的时候如果觉得还没有吃饱,怎么办?我们怎么跟老师说?

②告诉老师以后,老师会帮你添饭添菜,吃的肚子饱饱的。

⑶教师:在幼儿园里遇到各种情况都要马上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解决的。你还有什么话想对老师说呢?

《着装安全我知道》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阅读画面,知道选择合适的服装可以使自己安全、快乐地活动。

2了解服装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用途。

活动准备

1

人手一张纸

2服装图片若干(可以从一些服装广告上剪下),糨糊,抹布。

3教学挂图和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服装的图片,导入活动。

教师:(1)小朋友,这些衣服是什么样的?我们什么时候穿这样的衣服?

(2)有的衣服适合运动,有的适合在家穿,不同的衣服有不同的用处。

(3)我们小朋友也有各种不同的衣服,所有的衣服都适合在幼儿园穿吗?

2引导幼儿观看挂图,逐幅观察并讨论三种活动中小朋友的着装情况。

(1)教师:幼儿园里的体育活动真多,老师带小朋友玩得可带劲了。瞧,三个小朋友正在玩攀爬架,可是发生了什么事?

①为什么会这样呢?

②绳子系在脖子上非常危险,拿我们参加游戏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2)教师:小朋友正在玩爬垫子的游戏,甜甜穿着长长的裙子在爬,自己的膝盖压住了裙子的下摆,想爬也爬不起来。

①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她呢?谁有好办法?

②穿裙子参加游戏非常不方便,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服装来参加游戏呢?

(3)引导幼儿阅读踢足球的画面。

教师:①你们看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②小朋友在一起踢足球,其中一个小男孩鞋带松了,另一个男孩的脚刚好踩在上面,他摔倒了。还有一个小朋友的裤脚边的绳子也散开了,自己踩在上面差一点儿也摔倒了。

③他们这样会影响踢足球,我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他们吗?

3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活动,为自己选择合适的衣服。

(1)教师:这里也有很多衣服和鞋子的图片,请小朋友找找哪些衣服和鞋子适合户外活动的时候穿,找到之后把它粘贴在纸上。

(2)

教师:请小朋友说一说,你选择的是那一种衣服和鞋子?为什么这么选择?

(3)

教师总结:我们上幼儿园的时候,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游戏,最好不要穿绑鞋带的鞋子、裙子和紧身裤。想穿方便脱的衣服,这样能够更舒适地参加活动。

《我会用》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使用文具的不安全行为以及产生的危险。

2、会安全使用文具,能够遵守文具使用安全规则。

3、通过讨论,初步建立班级的文具安全规则。

活动过程:

1、活动导入:谈话活动

教师:文具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小朋友们想一想,你们经常使用的哪些文具?你们知道文具使用不当会很危险吗?下面我们看看书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活动展开:观看幼儿用书和教学挂图。

(1)教师:请小朋友翻开书的第2页和第3页,仔细看看每一幅图,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在使用哪些文具?他们使用文具的方法对吗?(2)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自由阅读和讲述画面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

(3)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讲述和讨论画面内容。①教师:老师这儿的大图和你们书上的小图是一样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都讲了些什么。②逐一讨论挂图中相关的内容。这个男孩在做什么?咬铅笔会有什么危害呢?(铅笔不能咬,会造成铅中毒,会把细菌等有害的东西吃到肚子里,还会使小朋友的牙齿歪斜)③讨论其他内容。④教师小结:这几位小朋友使用文具的方法不正确,这样会对他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严重的还会威胁生命安全。

3、活动展开: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最后一幅小图: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这幅图上的小朋友的做法是不是正确。为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除了画完画要洗手,在使用文具时还应该注意什么?

(2)教师发给每组幼儿一张大白纸和一盒水彩笔。每组推选一位能力较强的幼儿,请他用图或图夹文的方式表现大家讨论的内容。

(3)幼儿分组讨论该怎样安全使用文具。

(4)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组的想法表现出来。

(5)分享各组讨论内容。

4、活动总结: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集体制定的具体的行为规则,进行总结。

5、活动延伸:张贴安全使用文具规则。

安全使用文具规则的参考范例:

(1)、使用文具时,保持坐姿端正,正确用笔。

(2)、不玩弄文具,不吃或咬文具。

(3)、不用笔尖对着自己和他人。

(4)、不用油画棒、水彩笔在皮肤或衣物上乱画。

(5)、用完文具要收拾整齐。

(6)、写完字或画完画要把手洗干净。

(7)、使

用剪刀要小心,不要使用箭头锋利的剪刀,使用见导师咬集中将身,不能一边说笑一边使用剪刀。不要拿着剪刀对着别人乱晃,剪刀用完放到安全的地方。

《不玩恶作剧》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校园里的恶作剧~知道恶作剧给同学们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危害。

2、自觉做到不搞恶作剧~与同学友好相处~并敢于制止别人搞恶作剧。

教学重难点:

知道什么是恶作剧~以及恶作剧造成的危害。教学过程:

一、知识引入

师:学校是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同学们在一起学习和玩耍是那么快乐

的。可是在这个校园里还是会发生-

-些让人很不愉快的事情。谁能告诉老师~有

什么事情让你很不愉快啊,

生1:有:坐在位置上的时候~站起来别人把我的凳子给拿走~害我摔倒~很不愉快。

生2:有人用脚绊了我.

生3:别人在我要用笔的时候拿走了。

师: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的四个故事~谁能来讲第-

-个故事,

生讲第一一个

故事.

师:那么谁能用第一人称我来讲第二、

第三、第四个故事,学生讲故事.师介

绍恶作剧和开玩笑的区别.

二、知识深入

师:你们觉得恶作剧会带来哪些后果,

师:~如果在别人的耳边大声叫~会发生什么事

情,

生:别人有可能以后会耳聋~因为叫的太大声.

师:第二个是什么故事,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回答.

师引导孩子讲剩下的几个故事.

师:如果你遇到了这样的事情~你们会怎么来做啊,

生回答.

三、故事结束.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讲-

-下恶作剧的后果有多严重~-起来听-

-下这些真实的故事吧。引导学生知道恶作剧的严重后果.

《煤气安全》安全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煤气的作用和危险性,知道人在煤气中毒时,会产生的一些生理反应。

2.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解救自己的方法。

活动准备:

1.因漏气而造成的事故事例。

2.煤气灶一个。

3.关于一些煤气发生的事故录象。

活动过程:

(一)认识煤气灶、煤气包,了解煤气的用处。

1.出示煤气灶和煤气包,提问:这是什么?你们家使用煤气吗?你们家的煤气是从哪里来的?煤气有什么用?

2.教师进行简单的小结:我们家用的煤气有两种,一种是管道煤气,一种是煤气包。它们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能烧水、烧饭、烧菜。

(二)观看录象,了解煤气的危险性。

1.教师:煤气的用处很多,可是如果不正确的使用煤气,煤气也会给我们带来许多危害。

2.展示有关图片或相关的报道,使幼儿初步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漏气或爆炸事故。

3.引导幼儿结合日常生活经验谈谈煤气造成的危险性有哪些?

(三)组织幼儿讨论,知道安全使用煤气的方法以及发生以外后的自救方法。

1.怎样安全使用煤气。

2.怎样知道漏气了?如何辨别呢?

3.我们人体吸进了这些有毒的会有哪些反映呢?

(四)教师结合幼儿的具体情况,重点讲解几个问题。

1.当成人在厨房使用煤气烹饪时,小朋友尽量不要到厨房。

篇(5)

关键词:虚拟学习;远距离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8)02-0216-02

放眼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猛的莫过于计算机及网络、通讯等技术。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为我们的学习方式开辟了新途径,给现代教育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众所周知:学习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学习方式,另一种是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发展起来的基于网络的协作化学习方式。本文要介绍的虚拟学习(Virtual Learning)便是一种基于网络的全新学习方式。

1 虚拟学习的定义

虚拟学习是一种在线式(Online)的学习方式,将网络作为一种完全沉浸式的交互界面,把网络空间转换为社会空间,通过虚拟社会将人们联系起来,提高协同工作者之间的可感知性和交互性,使其获得更真实的身临其境的体验。这种学习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个人需求和特点的互动实时的课程,课程的设计注重学习者的及时反馈和学习效果,其形式为虚拟学习社区,“在虚拟的环境里学习现实世界”。

2 虚拟学习与远距离教学的区别

一提到虚拟学习,很多人就会将它与传统的远距离教学混为一谈。其实,虚拟学习是一种实施方式更为先进的“远距离”学习。传统的远距离教学只能借助录像带教学、电视教学等方式进行异步教学,虚拟学习与之最本质的区别就在于其同步性,进行同步的讨论会,现场有虚拟教室、虚拟同学、虚拟学伴、虚拟教师等来进行“教”

与“学”的动作。虚拟学习的出现必将给传统的教学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3 虚拟学习的特点

我们可以将虚拟学习看作“虚拟”和“学习”的结合体,即“虚拟社区”和“在线学习”, 虚拟学习社区继承并融合了传统社区、虚拟社区和在线学习的相关要素,它是网络教育教学最基础的一种方式。虚拟学习的推广势在必行。

3.1 互动性

这是虚拟学习最显著的一个特点,互联网络超越地域限制保证了其良好的互动性。虚拟学习依托最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了学习的互动性。借助软件技术,虚拟学习通过在网络上架构学习平台,为身处不同地方的学习者提供了一个能够通畅交流的“虚拟课堂”。每名参与互动教学的学生都需要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一间“虚拟教室”,处在同一“虚拟教室”中的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就如同在真实的教室一样。教师讲课的同时,可随时向学生们提问,并指定希望发言的同学发言;学生也可以在教师讲课的过程中随时提问,经教师同意后提出问题;互动课堂将语音、视频、幻灯片、白板、问答等教学活动整合在同一操作界面,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能够通过视频、语音、文字等手段实时互动交流,完成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交流过程,能够真正做到“身在课堂,有问必答”。学习者即使身处雪域高原或者天涯海角,他们的学习都能够达到良好的互动性。

3.2 技术性

良好的技术支持是虚拟学习社区的物质基础。电子邮件、在线会议系统、网络数据库等能够明显促进成员之间的交互,并有助于信息的传递。各种软件的应用能够便于分析、设计、计划、呈现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学习者完成复杂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任务。技术是建构良好学习环境的基础。

3.3 实时性

信息交流的实时性体现在信息传递和反馈回复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没有出现时,传统的远程教学采用的是函授、广播及电视等教学方式。而上述教学方式是单向信息传递方式,其最大的缺点是学生在上课学习同时无法向教师反馈信息,而学生之间也无法形成良好的沟通交流模式,从而导致教与学的过程因为信息传递不能互动而割裂开来,影响了教与学的质量。

互动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平台的技术特点,使得教学双方(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能够及时互动、准确地传递信息,使教与学的过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提高教与学双方积极性的同时,更提高了教学质量。

3.4 个性化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者往往非常注重“因材施教”,比如开展小班化教学。虚拟学习在这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甚至定制适合自己的课程体系和资源,在“听”课的同时可以向教师和同学“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其他“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和经验,从分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另一方面,教学者在与学习者的交流过程中亦可针对学生自身的兴趣、能力和素质,展开一对一教学,注重开发每个学生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学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3.5 合作性

虚拟学习的另一个特点是平等的互助合作学习。网上社区有来自各个地区的学习者。网上社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工具,为所有学习者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环境。学习者之间在平等的交流过程中实现学习的互助合作,或者完全不受地域限制地在网络社区中自由组成合作小组完成某一具体任务。这种合作在网络虚拟学习出现以前是完全不可想像的。

3.6 现实性

要使得协同工作者获得很好的“真实感”和“沉浸感”,交互的自然性就显得特别重要,必须使用多通道用户交互技术,包括自然语言、手势、头部运动等。在分布式协同虚拟学习环境中,除了一般图形系统的人-机交互之外,还有人-人交互,并且要求是同步交互,实时同步交互的协同工作的同步交互涉及的问题包括同步交互请求和同步交互检测等,它是把CSCW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

此外,从安全性与经济性的角度考虑,虚拟现实技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虚拟现实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只要更改计算机内的程序,就可以改变学习者所面临的“现实”。也就是说,计算机技术可以设计许多仿真实验,通过输入必要的参数,或者通过学习者交互操作,进行模拟实验,通过输入不同的参数,观察不同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学习科学探究的能力。

4 虚拟学习的局限性

虚拟学习空间所接触到的事物是仿制的替代物,尽管可以仿制得惟妙惟肖,使学习者如同身临其境,但还不过是“如同”而已,学习者的身体是不能进入荧幕画面之中的。我们固然可以从庐山风光片看到庐山美丽的景色,总不如亲身去庐山旅游的感受多,印象深,人对物是有情感的,去了次庐山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对庐山的爱,而只看到庐山的影象却不易产生这种爱。学习者可以从画面中看到老师的上课,听到老师的讲授内容,但不能与画面上的老师面对面地作语言的交流,虽然在计算机终端上可以作人机对话,目前还只能达到低水平的要求,即使在互联网上可以进行交流,也总不如面对面的直接交流那么自由、亲切,特别是彼此间缺乏情感交流,而情感正是提高教育效果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尤其是儿童教育,孩子们在老师身边会感到分外温馨、亲切,成人教育也应有师生之情,因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也许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造成拟人化的情感,但无论如何与人间的情感有本质的差别。缺乏情感是虚拟学习空间的一个无法弥补的缺陷,从这一点说,虚拟学习空间先天性地比不过真实学习空间。

正因为虚拟学习空间是人工设计的,所用的媒体都编有一定的程序,学习者无法随心所欲地去左右它,虽然教学媒体的资源很多,有选择的余地,有利于个别化学习,但每一个媒体中编制的内容程序都是预先设定的,缺乏足够的选择性,学习自由度较小,而学习者却在个体差异,个人的条件与需要方面不尽相同,由预先设计的程序往往无法满足,再说自然界的事物与社会上的现象是形形、千变万化的,而人工制作的媒体内容总是有限的,不可能包罗万象,也不能随时改变,无法照顾到个人的方方面面,而利用真实学习空间,学习者直接参与其中,可以根据客观的现实自己主观的需要,寻找、发现并解决各自的问题,其自由度就比较大。就拿真实的课堂教学为例,学习者可以在课堂上随时提问,而某些问题往往越出老师所设定的教案范围,出于老师的意料之外,这是常见的事。又如建筑专业的学习者单看建筑模型的摄影或录象面画并不会感到满足,总想去现场看看实物。购房人在房产公司看过房屋照片、平面图、模型后,还得去房屋现场,进行实地观察,才能最后决定是否购买,也就是这个道理。

虚拟的东西与真实的东西总有差别,艺术珍品与复制品的观赏价值不一样,其价格悬殊很大。我们触摸一件猫的标本同触摸一只活猫,感觉也大不相同。视听教材也只能视与听,限于目前的科技水平,还不能满足学习者嗅觉与味觉的要求,譬如说花有各种各样的香味,虽然可用醇香、清香、幽香、馨香等词来描述,但总得不到那种具体香味的感觉,又如梨的甜味与苹果的甜味不一样,要想区别其中的差别,就非得咬一口梨与苹果,品尝味道不可。

这就是说,从虚拟学习空间所获取的是间接经验,而从真实学习空间接触到真人、真物或现场实况所获取的才是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总是隔了一层,往往又不是全面的,要想有完整的亲身体会,就得直接接触实物或实景。然而,还是如前面讲的那句话,不可能时时事事都接触得到真物和实景,因此藉用虚拟学习空间获得间接经验,仍然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学习途径。

5 结束语

虚拟学习的出现无疑将改变现今人们的学习方式,它具有不受地域、时间限制,学习有更高的自主性等优势,这是传统课堂教育所无法企及的。由于由于我国的大学生在网络新环境中的成长能力普遍较低,所以教育者应鼓励并教会学生接受环境挑战,通过适应新环境、增强自身能力。同时,在远程教学/学习系统的设计中,应注意系统的易操作性,应该具有完整而清晰的帮助提示功能;另外,需要根据学习者特征而进行辅导的学习指导系统。这一系统可支持对在新环境中适应性强的学习者,能够学习到难度较高的内容,而针对适应性较弱的学习者,则学习任务难度相对较低,最终达到实现充分调动学习者潜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2,(1).

篇(6)

[关键词]特朗普制市场营销大班教学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437(2014)03-0109-05

自1862年,我国在第一次尝试班级授课制之后,我国学校各课程教学形式多为班级授课。之后,各院校为了避免资源的重复运用所带来的浪费,在诸如市场营销这样的基础课程的组织上采用了大班教学形式:将两至三个自然班合在一起同时接受同一位教师的教学,往往一个自然班是30至40名学生,这样的结果就是一个教学班少则60至80名学生,多则120来名学生。

实践中,人们很快发现大班教学本身存在很多弊端,比如不利于因材施教、不适合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等。虽然已经被怀疑、非难乃至猛烈抨击了一个多世纪,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种教学组织形式也有它诸多不可忽视的优势。比如能优化配置教学资源、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等。[1]

鉴于教学实践的现实情况,考虑教学资源配置的科学性,结合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的特殊性,以及改善大班授课效果方面,我们认为现有条件下,市场营销大班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应该被继续沿用,但需要应用特朗普制进行适当的改进。

一、特朗普制在市场营销大班教学中的应用方案设计

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这是20世纪后半叶在美国一些学校进行实验的一种综合教学组织形式,由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提出。其基本做法是,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个别作业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结合起来,既能集体上课,又有一定的研究讨论,还能够进行独立钻研。

(一)应用目标

在大班教学的基础上,辅以个别作业和小组作业,从而来发现、发展并借用学生的差异性来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所有学生对基础理论、方法的理解及应用。

(二)应用要求

通过借用特朗普制的小组作业和个别作业环节来关注、发现、发展学生差异,但应充分借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不得占用太多的课堂时间。既然是课外的,那么一定要确保作业能让绝大部分学生都感兴趣,而且足够贴近生活、难度不大,并要辅以相应的打分机制来督促学生。

(三)应用内容

确保在教学大纲、教材、施教教师水平、教学对象的整体情况、教学设施、大班教学手段等因素都不变的前提下应用特朗普制。

1.大班集中面授

大班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与现代教学手段(综合应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示范教学、发散教学、视频教学等)等照旧。

只是,教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并鼓励学生发现、发展自身差异。然后,在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应用的教学内容上,将学生课外已经发展起来的差异合理引入大班集中面授的课堂。

2.小组作业

小组作业采取以诸多理论的简单综合应用为主,全教学班同学以5-7位同学为一组。先提前让学生对教师精心拟定的主题以小组为单位做课后研究、调研实践等,然后在课堂上展示和发表结论或观点,并接受老师、专家、优秀师兄师姐的评分、点评。按照课时比例,一个学期分别在第五周、第十周、第十五周左右布置小组作业(因课时紧,可适当取消第十五周的小组作业,一个学期至少有一次小组作业,但不能多于三次)。

比如,在第五周可要求学生就营销哲学、营销管理实质、战略业务单位分析工具等知识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及所想来做一次小组作业。

作业内容:分别用不同的两个案例清晰说明所学的某个或某类知识点。

要求:每个案例都应有案例介绍、理论分析、建议对策三大部分。

打分规则(作业布置时即向学生交代清楚)如表1:

表1 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汇报打分规则

为确保此环节学生确实是课后全员参与,应注意如下几点:

* 每次小组作业都要安排一次课堂汇报。

* 允许组长可以向老师申请删除不实际参与小组作业的成员名单,被删除名单者小组作业环节的平时成绩直接为0分。

* 尽量安排在90分钟的时间内完成所有小组的课堂汇报(安排好记时员)。

* 最好能请到两到三位相关教师或优秀的学长来参与评分(安排好信息采集员)。

表2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汇报打分采集表

3. 个别作业

个别作业采取以单个理论的理解、应用为主,教师可以在大班教学环节时布置一些学生只用花2-3分钟的时间完成的课外个别作业,也可以安排学生以实地观察、找寻现实生活中相关应用案例的形式安排在课外进行。

此环节主要是学生对已建构的新知识的实践运用。应确保学生要独立自主地进行理论学习、科学探究或实践练习。另外,个别作业遇到问题时,学生可以向教师求助,也可以向自己学习小组的成员或组长求助。在此阶段,教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又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

为督促学生主动思考、落实个别作业,课堂个别作业环节的打分规则如下:

表3 个别作业环节的打分规则

二、特朗普制在市场营销大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尝试

为检验应用方案的可行性与应用效果,对比应用特朗普制教学组织形式和传统大班教学在效果上的差异,我们尝试着设计、开展了为期三个教学学期的应用实践。

本次实践分三个学期进行,第一个学期主要是在大班教学基础上实践小组作业环节,其重点在于尝试各环节教学内容的分配,以及小组作业的操作设计和完善。第二个学期则主要是加入个别作业环节,其重点在于尝试设计足量且难易程度适中并能锻炼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的作业题,以及督促学生确实单独完成的测评机制。第三个学期则是总结前两个学期实践的经验,完善各环节的实践设计与实施保障,然后综合实践并测评效果。

整个实践过程情况如表4所示,各实践阶段的研究对象情况如表5所示:

表4实践过程情况

表5 研究对象情况

在实践中,首先做的是教学内容的分配。其中应用实践的教学内容都是在市场营销学的重要章节中选取。比如:市场营销哲学演进、市场营销战略制定、目标市场营销、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分销策略等。

需要注意的是:大班教学环节我们在某些特定章节适当压缩了时间用于重要章节的课堂差异化引入。比如在市场分析部分,只需简单介绍市场调研与预测的部分方法,因为各学校都会在学生学习《市场营销学》这门课程之后开设《营销调研》或《市场调查与预测》。

三、特朗普制在市场营销大班教学中的应用实践效果

(一) 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实践效果的测评主要依据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4](如表6),采用试卷设计与答题情况分析、课堂课后观察、深度访谈等方法进行。

表6 教学效果评估指标体系①

首先,通过观察法,观察“学生上课自主出勤率的高低、课堂参与程度高低、课堂精神状态好坏、课后自主学习积极性”来判断应用实践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其次,在测评“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灵活运用已掌握的重要知识点”等情况时,主要是通过在试卷中设计灵活应用的试题来考察,测评效果是通过卷面答题情况分析来判断。

最后,采用深度访谈法,应用“实践前和实践后的学生反馈对比”来判断应用实践在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方面的贡献。

(二)实验班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

本次实践收集了第二、三实践学期的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两套试卷由同一人出题,题型、题量相同,难易程度相当),在数据处理上所采取的数学算法为独立样本T检验法。置信区间为0.095,即a=0.005,由于样本观测值均大于45,所以ta(n)Za=Z0.05=1.645。

值得注意的是: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时要求被比较的两个样本彼此独立,即没有配对关系;要求两个样本均来自正态总体;要求均值是对于检验有意义的描述统计量。显然,本次采集到的考试成绩都符合T检验法的这几点要求。

只是独立样本T检验法还分“双样本等方差检验”和“双样本异方差检验”。这需要首先借用F检验来判断。如果F检验的显著性概率小于0.05,则说明两组方差有显著性差异,需要进行“双样本异方差检验”。反之,则用“双样本等方差检验”。

根据F检验发现,本次实践的实验班与对比班的F值的显著性概率都大于0.05。因此,表7中的T值都是“t-检验:双样本等方差假设”的结果。

表7 实验班与对比班测验成绩独立样本T检验

可见,第二学期的个别作业实践中,两个班级的成绩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成绩均值为58.28571,明显高于对比班56.125,并且T值为0.891454

第三学期的综合实践中,两个班级的成绩T检验结果表明:实验班的成绩均值为69.72152,明显高于对比班56.125,并且T值为6.58480808>1.645,T落在拒绝域中,故拒绝两个样本平均差为0的假设,说明两个班级在终结测试中成绩有显著差异,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

通过上面的分析说明:在本次实践中,将特朗普制应用在市场营销大班教学中的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大班教学。

(三)个别作业能有效借用差异解决大班教学效果问题

实践证明,将特朗普制应用在市场营销大班教学中学生的兴趣培养效果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都非常明显:学生的出勤率明显增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精神状态改观很大;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积极性等到了明显提高;能在团队中解决问题……本文对于通过定性方法获得的实践效果只挑突出点举例描述。

实践中通过观察发现,只要操作得当,个别作业的实践效果会在如下几个方面有明显改善:

1.能充分借用学生的差异来解决普遍性的问题,尤其是解决绝大多数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问题。

比如在介绍产品包装策略的时候,有一个知识点就是组合包装策略的理解与应用。课堂个别作业的形式为:请学生就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举例说明组合包装策略。

问题一出很快就收到了很多很好的举例,比如针线盒里既有各色线卷还有针盒、顶针、暗扣等;交换空间栏目结尾都会给嘉宾赠送工具箱,里面有钳子、螺丝刀等各种工具;春节时人们喜欢买旺旺大礼包送礼,一个礼包里有各种小吃……但是也有会混淆视听的例子,比如牙膏盒外面绑上牙刷以牙膏原价出售、一瓶可乐与一瓶雪碧组合出售……

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都知道,其实后面两个都不属于组合包装策略,遇到此类错例子,教师一定要照顾学生积极性和情绪。比如教师可将更多此类不属于组合包装的例子与这两个错例子一起罗列出来让全班同学判断哪些是,哪些不是。毕竟组合包装策略、赠送包装策略和捆绑销售的促销手段这三个之间的区别是初学者很容易混淆的难点,此时主动分享了错误例子的同学会看到很多同学都不能进行确定性判断的时候,他们的自尊心、积极性等就都能得到照顾。

同时,教师可以趁着学生刚刚举例时的活跃气氛,借学生都急于知道自己判断是对是错的心理来讲解这个难点问题。如此便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借用学生的差异来解决普遍性问题的目的。

2.能充分借用学生的差异来解决学生与老师间因年龄、经验、知识、地位等差异导致的诸多问题。

比如在介绍品牌资产及请明星代言品牌注意事项时,教师在以前的大班教学中通常是自己给学生举案例说明,但因为师生间年龄、经验、知识、地位的差异,教师所举的例子在新一代的学生那里往往并没有太大的共鸣,甚至有时会出现教师认为是非常经典的例子在学生看来却是遥远的“老古董”。比如最近几年笔者就发现,诺基亚、红桃K等案例在2009级学生面前都还是能引起共鸣的,现在2012级的学生听来就感觉非常陌生。个别作业显示,他们更熟悉苹果、小米手机,还有一些笔者从没在意的品牌和明星。刚开始,笔者以为他们在个别作业时抄袭了别人的分析成果,所以请个别同学将自己的例子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结果,发现他们对自己所举的例子确实了如指掌:案例的分享者刚一说出自己所举的品牌名,下面同学便个个两眼放光、兴奋不已;分享者刚一表述完自己的分析结果,下面同学就有很多争论的声音,表示有不同意见。

3.能充分借用学生的差异来调动整体的学习兴趣、课堂精神面貌。平时,大班教学时难免会有学生因种种原因开小差,甚至睡觉的现象,或者有的学生就是上课打不起精神,听不进去。但在个别作业的课堂分享环节,即使有同学因种种原因实在无法集中精神听课,也会有极大的可能被调动起积极性来参与课堂。比如,有时个别同学分享的个别作业会引起广泛共鸣、意见分歧,有时则是个别同学常不经意地用搞怪腔调等强烈吸引注意力,也有时是出于同学互帮互助等情感因素的原因等等。

(四)小组作业能有效提高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

小组作业第一次布置时做过两个教学班的深度访谈,涉及的学生有143名。访谈中,有的学生很期待、很兴奋,而有的学生很厌烦。有趣的是,感到期待、兴奋的学生基本上都是课堂上要么过于活跃要么表现不积极的那一部分,而表现很厌烦的则不乏课堂上学习态度非常端正的主动学习者。比如某班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的学习委员课间第一个主动找上老师抱怨道:“老师,您这个课本来在课堂上很有兴趣学的,现在搞小组作业干什么?麻烦死了!”

小组作业汇报后,用“你对这次小组作业有什么感想”对之前的访谈对象进行再次访谈时,收到的反馈最多的是“学到了新的东西,比如对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同伴合作”等,当然还有不少抱怨“规定的每组汇报时间太短,还有很多做过的工作没时间汇报”。这充分反映了兴趣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

我们发现,也有同学被问及时表现得无从说起,或敷衍了事,或说无聊。这样的学生大概占到了一个自然班的10%左右。但当他们被追问“你这次在小组中有什么贡献”时,才能发现越是做得少,做得马虎,甚至不做任何贡献的学生在访谈中所给的评价越低。有意思的是,这部分同学的合作伙伴甚至会在非访谈时间主动找老师抱怨小组成员不积极导致最终的作业比不上其他小组。此时,对这10%的学生只要老师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会在小组其他成员的抱怨中慢慢变得积极起来。

更有意思的是,那位当初抱怨不该搞小组作业的学习委员在课堂汇报被访问时,却在极力地劝告老师下次应该把汇报的时间延长,他说他的精彩部分还没开始汇报。

另外,通过观察和测试发现,小组作业之后,学生在团队中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能力、口头或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非常突出的改善,甚至会自己反思自己为什么会应用错误等。

总体而言,通过小组作业评比,学生可以非常投入地就某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得出并发表自己的结论或观点,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了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等方面的能力。

四、思考与建议

(一) 特朗普制应用在市场营销大班教学中,绝不能忽视管理与考核,不然就很有可能会理论知识掌握与应用能力都得不到落实。

1. 成绩测评体系应尽量合理、全面并灵活。在学期第一堂课上就给学生明确这一点:作业分会在平时成绩分中占据很大比重。另外,在每一次的作业上交前再稍微声明一下打分规则。实践发现这两点结合起来能起到很有效的督促作用。

2. 课堂打分应注意如下几点:

* 加减分的多少应视作业的难易程度加以区别;

* 学生在作业上有任何错误都千万不能批评、贬低,要知道我们的目的是希望他们能主动做课外作业。所以,应该感谢其分享,纠正错误时也应注意措辞。比如“你这个举例如果这样说就更好了……”。

* 学生不服从打分结果的情况下,告知其课间来跟老师切磋。此时老师心目中要注意,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思考,而不是为了打分而打分;

* 应及时告知分享了个别作业的学生“你本次个别作业加x分”或“对不起,你本次个别作业不能加分,因为……”,并且把加减分情况记录下来(可教师自己记加减分的学号,也可请各班学习委员帮忙记录);

* 当个别作业简单时会有很多学生主动分享,此时授课教师首先应注意控制时间,然后看似不经意地在那些主动分享的学生中间抽查,但抽查到的学生基本都是平时主动次数不怎么频繁的学生。

(二) 可以考虑请辅导员帮助分组

辅导员在了解学生们之间的共性与特性基础上,可以帮助鼓励学生在合适的课程、作业、活动上发挥各自的特长,也可以帮助授课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面对差异,满足差异,发展差异。不过,具体操作有待研究。美国的奥恩斯坦在《美国教育学基础》中指出特朗普制的分组不固定,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能力和兴趣定期地重新分组的设想虽好,但真正实施起来却很难。

[参考文献]

①主要借鉴的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高校学生评教指标体系及模型构建研究”(DIA0801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1]吕星宇,李嵬.发展差异: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的应然选择[J].辽宁教育研究,2007(11).

[2]J. Lloyd Trump. A school for everyone[M].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1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