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投稿指导 期刊服务 文秘服务 出版社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首页 > 精品范文 >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精品(七篇)

时间:2023-02-28 15:51:17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辨析近义词的方法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辨析近义词的方法

篇(1)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近义词辨析;方法研究

顾名思义,近义词就是词义相近的词。这种“近”常常使很多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分辨起来都相当困难,何况是母语非汉语的外国学生。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词教学必须提到相当的高度,加以重视。让外国学生了解近义词的作用,懂得近义词(尤其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的词义,掌握近义词的辨析方法,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环节。

一、了解汉语近义词的作用

掌握较多的近义词,能够恰当、准确地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章表达得更贴切,更细腻、更严密。

1.近义词可以避免用词的重复,从而使语言丰富多彩

比如同样表示是用眼睛看,“看”、“盯”、“窥”、“瞟”的含义就有很大的不同。“看”是一般性的看,“盯”是集中视力注意地看,“窥”是从缝隙或暗处偷偷地看,“瞟”是斜着眼睛看。如果外国学生不能够懂得这几个同样表示“看”的意思的几个近义词的区别,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必然会出现“我在电视里窥见你了”的句子。

2.近义词连用可以加重语气,起到强调的作用

比如“我们对这种不正之风要坚决彻底全部地消灭”,句中的“坚决”、“彻底”、“全部”是近义词,这三个词连用,能够更加鲜明地表现对不正之风的坚定立场和坚决态度。

3.近义词还有一定的构词作用

由近义词可以构成的词很多,比如房屋、寒冷、永久、刚才、温暖、声音等等,这些都是双音节的合成词。由近义词还能够构成成语,比如粗心大意、兴高采烈、聚精会神、心安理得、养精蓄锐等等。掌握了这些构成技巧,可以使我们的外国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汉语的特点,最终达到熟练、正确地使用汉语。

近义词除了上述的几个作用之外,还有能够表示不同的风格色彩、使用得当有助于表现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活动等方面的特点,这里就不一一赘述。

二、掌握近义词词义的辨析方法

近义词之间的差别往往是非常细微的,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近义词的意义、色彩、功能等等几个方面去加以比较、辨析。

1.从近义词的意义方面去辨析

(1)词义的着重点不同。比如“自制”和“自治”,“自制”主要是自己克制,重点在“制”上;“自治”是指民族、团体、地区等除了接受上级政府和部门的领导外,对自己的事物行使一定的权力,重点在“治”上,“治”就是治理之意。

(2)词义程度的轻重不同。不少近义词所表示的事物在概念上差别不大,但在程度的轻重上有轻重之别。比如“信任”和“相信”,“信任”是在相信的基础上敢于进一步的托付,程度较深,而“相信”是自己认为正确而不怀疑,程度较轻。

(3)词义的范围大小不同。比如“开拓”和“开垦”,两个词都有“开发”的意思,但“开拓”的词义范围比“开垦”的词义范围要大,“开垦”指把荒芜的土地开发出来进行耕种,“开拓”是在已经开垦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

(4)词义的使用对象不同。比如“关爱”与“关心”,这两个词使用的对象是不同的。“关爱”主要适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而“关心”更多的适用于同级或同辈之间,当然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也可以用“关心”。由此可见,“关心”的适用对象要比“关爱”多得多。学生如果不能够理解这点差别,就可能用错这两个词。

2.从色彩的角度加以辨析

(1)语体色彩的不同。比如最常见的“父亲”与“爸爸”,“父亲”是书面语,只在书面形式或者戏剧表演等正式场合中使用,而“爸爸”则主要在口语中使用。你给你爸爸打电话,总会说“爸爸,你好!”,而如果说成“父亲,你好!”则会显得有点拗口。

(2)感彩不同。比如“鼓励”、“鼓动”、“煽动”,三个词都有把人的情绪激发起来之意,但“鼓励”是褒义词,主要用在褒奖的意思方面,“煽动”是贬义词,主要用在贬斥、指责方面,“鼓动”则是中性词,在正面和反面的方面都可以使用。

3.从词的用法上面去辨析

(1)词的搭配方面。比如“交换”和“交流”,交换偏重于实物,如书本、笔等等;“交流”则多用于虚的东西,如经验交流,成果交流,技术交流等等。

(2)从语法功能的角度辨析。如“公开”和“公然”,“公开”可以做多种句子成分,如公开的账单(定语)、公开宣布(状语)、公开关系(谓语)等等,而“公然”则只能做状语,如公然为敌(状语)。

三、小结

由此看来,对外汉语的近义词教学,不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且是相当重要的。我们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只有让这些外国学生能够从近义词的意义区别、色彩辨析等方面去学习近义词、了解近义词且最终掌握近义词,我们的对外汉语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符淮青.《现代汉语词汇》.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张伟.《字义与词义》.中国物资出版社,1987

篇(2)

【关键词】语言习得;ESL;有效学习;近义词辨析

同义词划分为两类,即相对同义词(relative synonym)和绝对同义词(absolute synonym)。绝对同义词在英文当中数量廖廖,常见的如motherland与mother country, word formation与word-building,fricative与spirant等。它们的意义完全相同,在意义的各个方面语义对等(John Lyons,2000),可以相互替代,所以也就没有了辨析的必要。而“相对同义词”则不然,它们又被称为“近义词”,每一组的近义词之间的意义有重合的区域,也有不重合的地方,在应用中不能相互替换。所以为了力求语言的准确性,对它们的辨析也就成了必然。

国内对近义词的辨析有多个角度,如基于杨百翰大学的BNC或是COCA的语料库方法;根据Leech提出的语义分类框架,着眼于词汇间概念含义、内涵含义、社会含义、情感含义、反映含义、搭配含义(1981)的不同而进行辨析的方法;或是参考英语字典的英文释义以及国外的近义词辨析书籍(如Use the Right Word,S.I. Hayakawa)并归纳总结出的词汇间差异。本文所倡导的近义词辨析策略,与前述方法利用的资源差异不大,同样包括一定数量的语料、意义理论的支持(利奇的意义七分法)、英语字典和近义词辨析书籍,但是选择了完全不同的导向,即 “语言习得”。既然以此为导向,那么在语料的选择上,必然以英美原文语料为主且应更贴近语言学习者的教材,数量适中;语义分类理论则以搭配意义为主;在对国外近义词典释义的提取上,则应更忠实原文,少作臆测。

中国的ESL学习者按学习阶段可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及以上。本文更适宜高中以及上学习阶段的学习者。因为小学初中阶段习得的词汇本身就少,且学习时间长,其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策略明显占优。尽管部分词汇辨析也可以从本文中汲取思路,但优势不明显,此处从略。对于高中英语学习者来说,更贴近语言学习者教材的语料首先就是各类教辅了。但当前的教辅鱼龙混杂,部分学生本身无法分清哪些文章源于英语本族语者写的文章,哪些不是,所以这个时候教师应该为学生挑选合适的教辅,并适时发现遣词造句不当的文章,及时剔除,以免学生深受其害。大学生接触的英语信息范围更广,包括英语刊物、仿英式的文章、互联网英语甚至BNC、COCA的语料。在此.笔者仍是倡导以英语本族语者的文字或是优质的仿英式文章为主要语料,从中提取词汇辨析的关键信息。值得一提的是,杨百翰大学提供的两个语料库因为其权威性和检索的快捷性,已经成为验证词汇用法的有利工具。所以,大学生可对其善加利用。对于研究生,参照前者即可。总而言之,优先选择原汁原味的语料。

另一个词汇辨析的重要信息来源就是权威的英文词典,如朗文当代英语词典(LDCE)、科林斯合作英语词典(CCELD)、牛津英语大辞典(OED)、牛津高级学习者词典(OALD)以及在国内发行的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OALD)。此类词典会在其英文释义处及英文例句处直接提供词汇间差别的关键信息,不仅简便,而且高效。

搭配意义(collocative meaning)是Leech意义七分法当中的一类,且在原著中以adj. + n.,S + O和vi. + prep. + O的搭配形式作为事例,但英语中词汇的搭配结构远多于上述三种形式,所以本文所指的搭配将延伸到英语当中所有的短语或句子结构,包括核心词汇为名词的det. + n. + prep. + O, prep. + (det.) + n. + prep. + O;动词的 vt.+ O, vt. + O + prep. + O, vi. + prep. + O;以及形容词的adj. + prep. +O等。最常见的事例即是对charge/accuse/indict的辨析。三者同表“控告”义,仅用单个词汇的角度不易下手,但是从搭配的角度驾轻就熟,因为它们vt. + O + prep. +O这个结构中的prep.是互斥的。即charge sb. with sth.,accuse sb. of sth.,以及sb. be indicted for sth(即常用被动语态),迎刃而解。再如exempt VS exonerate二者都可以表示“免除”,实际区别在何处?从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英文释义和例句中可得知,二者在vt. + O + prep. + O这个结构中的第二个宾语上有所差异。exempt sb. from 后面的宾语通常为义务(obligation or liability),而exonerate sb. from后面的宾语则为过错、罪行等(blame for a fault or wrongdoing)。

另一方面,从学习以及语言使用的角度来看,仅仅使用同一短语结构来辨析一组近义词不能满足学习者的需要。如表示“暗示”之义的常用词有imply和hint.但在表达此义时,二者的词性是不一样的:imply为及物动词,hint为不及物动词,后面要接at才能接宾语。即从意义和结构的双重角度来看,imply与hint at才是更严格意义上的近义词。另一方面,因为二者在结构上的明显不同,类似的事例还有表示“过分痴迷、过分喜爱”的covet,drool over及salivate at;表示“沉思”的reflect on以及contemplate;表示“A 优于B ”的A is preferable to B, A is in preference to B和sb. have a preference for A over B等等,都属于结构不同意义相近的近义词组,且从结构本身即可区分彼此。

此外,近义词组中某词的独有用法也是学习的重点,最常用的如hope VS wish中,wish sb. to do sth., wish sb. sth.及wish后的宾语从句须用虚拟语气这些用法为wish所独有,而in the hope of为hope所独有。学习到此层面的时候,对hope VS wish意义上的辨析直接转移到了常用句法的应用上,即利用较少的资源获得了实用性较高的结果。

综上,参照本族语者的文章或搜索BNC及COCA语料,参考权威英文字典的英文释义及例句,以词语搭配为理论基础,是本文提出的辨析英文近义词的方法。尽管可行性有待进一步的验证,但本方法贴近权威资料、快捷、有效的特性值得英语学习者的采纳。

【参考文献】

[1]John Lyons. Linguistic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篇(3)

关键词:词汇教学 词汇语块教学 文化附加义 近义词

一、词汇语块教学的方法

在教授中级汉语词汇的时候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某一个词语老师重复讲解了七八次,可是学生却一点印象都没有,为什么记住新词这么难?即使是记住了基本的词义,可是学生却一用就错,到底该怎么办?

原因一:根据汉语水平考试(HSK)中级的标准,中级汉语水平的学生要求掌握差不多5000个词汇。一般中级的教材,要求学生在一年内学完,例如国内的《发展汉语》,《汉语教程》,《成功之路》等等。要想在一年内让一个初级学生掌握5000个新的词汇,完成中级汉语的学习,无疑是一个艰巨而任重道远的事。学生要记忆这么多词,也难怪有一些词汇学生怎么记也记不住。

原因二:大多数国内的教材教授词汇的办法是翻译法,翻译有翻译的便捷之处,可是却也存在着许多的弊端。很多汉语词汇,在意义上和英语词汇可以对译,可是在用法上却是千差万别的。

语块理论(chunks of language)是有Nattinger和De Carrico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来的,他们把英语学习中,学生对一些使用频率和接受程度都很高的短语词汇(lexical phrases)称为语块,这些语块可以作为学习者语言习得后既成规则和模式存在于人的记忆中,当组织句子需要时就会率先从存储中提取出来,以帮助人们完成语言组织,所以也叫预制语块(prefabricated chucks of language)。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大脑里的知识往往是以网状的方式存储的,即一个知识往往与另外一些知识联系起来,如此延伸开来,大脑里的知识便形成了一个记忆网络块,这样才能长期储存在大脑里。如果新的知识想要进入大脑,人们往往会试图将其与已有的知识结构建立某种联系,这样才会增强记忆效果。如果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结构越容易建立联系,也就越易于记忆。这也可以解释,一个人在记忆与自己所熟悉的专业知识时比在记忆自己所不了解的知识时更快。将这一认知心理学理论与语块理论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中级学生学习新词的效率。

成功完成初级阶段学习的中级汉语学习者,他们的大脑中基本上已经建立了一个预制语块网络,在学习新的词语的时候,如果老师能够恰当的将新词与学生已有的语块网络建立一个联系,那么就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记忆新的词汇。例如,在学习新词“神秘”的时候,可以结合已经学过的词语“神奇”和“秘密”来记忆,然学生记住这样一个句子“他有神奇的魔法,还有很多秘密。他是一个神秘的人。”这样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可以有效的帮组学生记忆。

二、含有文化附加意义的词汇的教学方法

含有文化附加意义的词可能算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个薄弱环节。中级汉语的学生接触词语越来越多,含有文化附加意义的词语也越来越多。可是许多汉语教师由于仅仅重视词汇本身所指的意思,而忽视词语的附加意义,往往使学生对词语意义的掌握不完全。其实在笔者看来,对词语的文化附加意义的讲解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指一个词在指称实物的时候同时所包含的特定民族的文化信息。即,一个词语首先有所指,在所指的基础上又有一定的文化信息,这是特定的文化信息就是这个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比如汉语中“狼”这个词指称一种“像狗、面部长、耳朵直立、毛黄色或灰褐色、尾巴向下垂的哺乳动物”(见《现代汉语词典》),同时中国人又赋予“狼”一词“凶狠、残忍、贪婪、没良心”的文化色彩,于是有了“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等词语。“油条”指称“一种油炸的面食,长条形”,人们又赋予它“事故圆滑之人”的文化附加意义。所以,“凶狠、残忍、贪婪、没良心”是“狼”一词的文化附加义,而“世故、圆滑”是“油条”的文化附加义。

词是音义的结合体,而词语的文化附加义是词语的语用意义,一般地说,它不属于语义系统。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中级汉语词语的教学中常常被大家所忽视。可是词语的文化附加意义也是人们在长期的使用中约定俗成的,具有一定的固定性,习惯性和稳定性。应该引起教师们的重视。那么讲授词语的文化附加意义应该怎么做呢?方法其实并不难,因为含有文化附加意义的词汇毕竟只是少数,教师在恰当的时间引入,运用有效地方法便能解决问题。下面是笔者总结的几种可以借鉴的办法。

1.图片法:有一些具有浓厚中华文化色彩,并且反映在现实生活中的词语,便可以用图片法。比如“鸳鸯”这个词,便可以选一些人们结婚时绣在枕头上或者是床单上的图片,解释鸳鸯表示“忠贞爱情和恩爱夫妻”的文化意义;再比如说“红”这个词语,老师便可以展示一些中国结,红包,红灯笼具有喜庆色彩的图片。这些图片直观,一目了然,易于学生接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故事法:有很多含有文化意义的词汇都是因为典故而来,遇到这类词语,老师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向同学们讲一讲该文化意义的来历。比如,在讲解“红叶”的表示“传情”的意义时,老师便可以讲讲唐人卢渥的故事。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上题诗的人。后来借“红叶”指以诗传情。

3.诗歌法:词语的文化附加意义并不是一时产生的,而是古来有之,一般都可以在古代文献特别是古代诗歌中找到印证。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在讲解词语的文化附加意义时,恰当地引入一些与学生能力相符的诗歌,这样一方面可以形象生动地解释词义,另一方面也可以扩展学生对汉语的了解。

三、近义词的教学方法

中级汉语的学生接触的近义词越来越多,近义词教学一直以来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大难题。虽然近几年专为对外汉语近义词教学而编写的参考书相继问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师备课难的问题。但现实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有的教师备课时全力以赴地查阅了很多辞书,可谓是准备充分,但课堂上会出现面对学生一个小小的提问不知如何回答的尴尬局面。教学实践表明,词汇是许多第二语言汉语学习者的主要障碍,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个瓶颈。针对这一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经验以及查阅的相关资料总结出一些相关的教学方法。

在辨析近义词时,一方面可以从词语的语义上进行辨析,探究近义词词义上的细微差别。认清近义词词义上的异同,是学生准确理解和正确使用近义词的前提。辨析词义首先可以从词语的语义轻重着手,例如:“渴望”和“希望”这两个次都有“想要”的意思,但是意义轻重有别。“渴望”突出的是“如饥似渴”,进而“十分迫切”,语义较重,而“希望”表示的则是一般的想法和意愿,语义较轻。辨析词义其次可以从语义侧重点不同来分析,例如:“清净”与“安静”都有形容词用法,但语义侧重不同。“清净”侧重不嘈杂、无干扰,更多用于认为状况的描写,强调的是人整个身心的感受;而“安静”侧重与没声音、无吵闹,多用于自然环境的表述,如“考场、教室”等。

另一方面,除了从语义上分析近义词以外,还可以从语用角度来辨析近义词。辨析近义词的语用差异主要可以语用色彩、搭配对象以及语法功能三个方面进行辨析。语用色彩包括感彩、语体色彩等等,是辨析同义词的重要角度。例如“结果”和“后果”都有事情发展的最终状况的意思,但感彩不同。“结果”泛指最终状况时,可以指好的结果,也可以指不好的结果,是一个中性词。而“后果”在指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时,则侧重指事物发展的不好结局,多用于消极方面,如事故,战争,饮酒和谎言等。另外,教学过程中抓住语境搭配对象进行辨析指导,并适当地给学生提供一些导游一定使用规律的词语组合,不仅有助于提高辨析教学的效率,更有助于学生简历近义词搭配网络,从而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近义词进行语言呢交际的能力。比如:“采取”、“采纳”都有选取的意思,但两者的语境搭配不同。“采取”强调的是“取用和实施”,搭配对象常是措施,行动,态度,方法,手段等;“采纳”强调的是“接受”,搭配的对象常常是意见,主张和建议等。

以上便是笔者总结一些关于中级词汇教学的方法,由于笔者教学实践以及所查资料有限,不免有些疏漏。

参考文献:

[1]Nattinger.J.& De Carrico,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年

[2]元文香.语块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

[3]张慧晶.试论汉语词语的文化附加义[J].汉语学习,2003年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题;答题

一、汉字类考题

汉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习汉字主要是能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学会查字典。

重点可以复习以下几个内容:

(1)读准字音:主要是对同音字、多音字和音近字的读音要能够辨别清楚,防止混淆。特别是多音字,我们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和不同的词义确定读音。我们课文中有不少多音字,要注意积累,了解它们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读什么音。有些汉字读音完全相同,我们称它们为同音字。同音字虽然音同,但字形和字义基本上都不同,要注意区分。

常见题型:①多音字组词。②选择多音字的正确读音。③给一个音节写出3个(或若干个)以上的汉字。

(2)认清字形:汉字的笔画比较复杂,要认清字的形体,掌握汉字的笔画、笔顺规则、偏旁部首以及间架结构,要注意区别形近字,做到书写正确。形近字是指形体相似、差别不大的字。有的是偏旁部首易混淆,如“日”和“目”;有的是个别部件易混淆,如“辩”和“辨”;有的是结构单位相同,位置不同,如“陪”和“部”;有的是笔形易混,如“见”和“贝”;有的是笔画多少、长短易混,如“末”和“未”。区别形近字,我们要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从字音、字形、字义上仔细区别。

常见题型:①写出汉字的笔画(或笔顺)。②按汉字的结构要求写字。③加(或换)偏旁组字再组词。④选字填空。⑤区别形近字组词。⑥找出错别字并改正。⑦把下面繁体字的简化字写出来。

(3)理解字义,会查字典:不同的汉字表达的意思不同,不少字是一字多义,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达的意思也不同。我们要能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字义。我们还要能运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和“数笔画查字法”来熟练地查字典,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字义,正确用词,提高我们的识字能力。

常见题型:①查字典,按要求填空。②读一读,给句子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字义。③根据一个字的不同意思组词。

二、词语类考题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词语,是我们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一)我们要正确地认读和书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尤其要在理解词语的意思上多下功夫,要能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及同一词语的不同含义,才能准确地使用词语,也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理解词语不能靠死记硬背,要弄懂它的意思,除了查字典、词典得到确切的解释外,还可以采用下面的一些方法:

(1)把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先弄清楚,再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来理解。如“一丝不苟”。“苟”就是“马虎”,“一丝不苟”就是“一点也不马虎”。

(2)运用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解释。如“富裕”就是“富足”。还有的词可以用简洁的语言作解释。如“慷慨”就是“情绪激昂的样子”。

(3)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义。

(4)注意词的褒贬义。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判断词的感彩。如,“果断”和“武断”的感彩截然不同;“骄傲”则在不同的句子中可能有不同的感彩。

常见题型:①给带点字写出(或选择)正确的解释。②一词多义。③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或是同一个词语的不同意思)④判断词语的感彩。(或按词语的感彩分类)

(二)我们要能辨析近义词和反义词

汉语词汇丰富多彩,它的特点之一就是近、反义词很多。近义词中,意义完全相同的叫等义词。辨析近义词,要注意:

(1)分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有的是词义范围大小不同,如“战斗”和“战争”;有的是词义轻重不同,如“优秀”和“卓越”。

(2)分辨色彩上的细微差别。有褒贬之分;书面语和口语之分。

(3)分辨用法上的细微差别。有些通常固定地和某些词语搭配,如“简单”和“简朴”,“简朴”可以和“作风”搭配成“作风简朴”,而不大和“简单”搭配成“作风简单”;有些在适用的对象上有上、下之分,如“爱护”则多是上对下,“关爱”则都可以用。

辨析反义词时要注意:

(1)词义是同一范围。

(2)词性要相同。

(3)有的反义词有一个,有的反义词不只一个。

常见题型:①写出近义词(或反义词)。②找出句子中的近反义词。③选词填空。

(三)要会正确地搭配词语,给词语归类

词语搭配的基本要求是准确。在搭配时,除了要注意词语的搭配是否符合习惯,还要注意近义词意思上的细微差别。做词语归类时关键要读读这些词语,想想这些词所表示的事物可以分为哪几类,再按照一定的类别一个个地写。

常见题型:①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②将前后搭配得当的词语用线连起来。③选择正确的词语。④将下列词语分类。⑤按要求写词语。⑥画出不是同一类的词语。⑦按顺序排列词语。

(四)要能正确使用成语

篇(5)

关键词:词汇呈现方式 同义词呈现 短时义时间副词

一、汉语词汇呈现方式的界定和意义

在汉语的词汇教学中,词汇呈现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留学生知道目标语的内容,最主要的是为了让留学生记住目标语并能够在实际应用中自由地运用目标语。使其在学习目标语的同时感知目标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区别和差异,使目标语尽快地进入长时记忆,进而达到永久记忆。由此可以看出,词汇呈现方式的作用和意义是举足轻重的。通过选择有效的呈现方式,能让留学生一接触目标语就能建立深刻的感知印象,从而加深词汇的记忆,促使词汇的储存和提取,增强词汇的习得效果。

二、同义词呈现的界定和意义

同义词呈现主要是根据词汇之间的相似性,将之统一呈现出来。使其在词汇教学中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得以体现。孟详英(1997)总结了五个为什么留学生需要进行同义词辨析的原因:(1)由于汉语的外语注释不准确,汉语中近义词的外语对应词只有一个,给留学生留下了两次相同的印象,留学生在使用时就常常会不加区分;(2)大部分近义词都有相同语素,在留学生看来其形、义都很类似,在使用时会因为不懂音节的搭配,或者不辩词义任意选用;(3)汉语中的常用词经常时一词多义,因此有一系列的近义词,构成了复杂的词义交叉现象,给留学生使用近义词带来混乱,具体表现为,在这个句子中的两个词可以互换,而在另一个句子里则不能;(4)汉语中一些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附带的感彩、语体风格等附属义不同,留学生由于不熟悉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和表达习惯,在词语选用上会出错;(5)留学生词汇量有限,找不出最恰当的词来表达思想,便从自己仅有的词汇储备中找一个简单的、词义接近的词来,勉强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造成用错词或用词不当。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短时义时间副词辨析――“才”和“就”的同义词辨析

(一)短时义时间副词“才”的句式特点和语义表达功能

(1)“才”用在数量词语的前面,表示时间早。例如:

现在才七点。(时间早)

(2)“才”用在动词的前面,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慢、不顺利。例如:

我们下个星期才上课呢。

(二)短时义时间副词“就”的句式特点和语义表达功能

(1)“就”用在动词的前面,表示事情发生得快、早。例如:

这种电脑,两天就米卖了二十多台。

他一下子就喝了三碗。

(2)“就”表示两个动作的发生连接得很紧。例如:

我起了床就去上课。

(3)“就”可以和“一”、“了”等词搭配使用。例如:

①“一……,就……”表示前一个动作发生以后马上就发生第二个动作。这两个动作可以使已经发生的动作,也可以是目前还没发生,但以后一定发生的动作。例如:

我一到北京就给你打电话。(动作还没有发生)

在“一……,就……”的格式中,“就”不能放在主语前边,应该放在主语后边、动词前边。下面句子里的“就”位置就不对。

*早晨一起床,就他去跑步了。(早晨一起床,他就去跑步了。)

②“了……,就……”表示一个动作完成紧接着发生第二个动作。例如:

昨天我们下了课就去参观了。

(三)短时义时间副词“才”和“就”的辨析总结

(1)在表示时间上,“才”和“就”的意义往往相反,且在句中位置上往往用在动词前,“才”表示刚发生,而且发生的晚或用的时间长或进行得不顺利;“就”表示将要发生,而且表示快或用的时间短。但是,如果“才”和“就”连用,则“才”一般表示时间短,“就”表示快或早例如:

他才来就走?

(2)如果前头有表示时间的时间词语,“才”表示晚,“就”表示早;如果有表示时段的时间词语,“才”表示慢,“就”表示快。例如:

八点上课,他八点十分才来。

八点上课,他七点半就来了。

(3)“才”可以在后面接表示时点的时间词语,表示早,而“就”不可以。例如:

才七点钟,再睡一会儿起床。

*就七点钟,再睡一会儿起床。

(4)用在数量词语前面,其中包括直接跟数量词语或者是跟“动词+数量词语”的形式,“才”和“就”都表示数量少。例如“

我们学校才三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

我们学校就三位同学获得了一等奖。

但是,当“就”跟“数量词语+就+动词+数量词语”的形式时,如果前面的数量少于后面的数量时,“就”则一般表示数量多;而其他情况下多表示数量少。例如:他这次住院,一天就花了一千多。

四、结束语

词汇之间的相似性对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有其积极的一面――已学的词语是新词语的基础和桥梁,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词语之间的相似性给学生辨别词义造成困难。因此,在词汇教学中,我们应尽量运用词汇呈现方式的积极作用,使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价值。

参考文献:

[1]方绪军.对外汉语词汇教与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何家宁.词汇呈现方式对词汇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1998,(2)

[3]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3)

[4]孟详英.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近义词辨析[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7,(3)

[5]齐沪扬.对外汉语教学语法[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篇(6)

关键词:韩语汉字词语素;汉语词素;语法;探讨

【中图分类号】H003

前言

韩国与中国一直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具有历史悠久的文化交流。韩语中的词汇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固有词、外来词及汉字词。其中汉字词主要指的是由一个以上的汉字构成,方便于发音的一种韩语汉字词汇。由于汉字词是韩语词汇中重要的部分,占有较大的比例,韩国与中国具有密切的外交关系,无论是在文化交流上,还是经济往来上,都具有紧密联系。因此,两国在许多方面都互相影响着,特别是语言文化方面。随着两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韩国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学习汉语,在学习过程中发现了两国语言文化方面的相同之处,但在一些方面仍有所不同,因此,通过对韩语汉语词语素与汉语词素之间的对比探讨,有助于韩国更多人可以更好地学习汉语。

1.韩语汉字词相关研究概况

随着两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增多,又因为是临近国,韩国学习汉语的人也越来越多。汉字词是韩语词汇中所占比例最大的部分,这使许多学习汉语的韩国人在词汇方面具有了一定的优势。但是母语词汇容易出现“负迁移”的现象,致使学习者在理解和掌握同义词、近义词和异义词方面具有一定的困难,导致学习者在应用于日常交际和测试考试时出现一些偏误。

就目前研究状况来看,已经具有许多韩语汉字词语素与汉语词素之间比较的一些论文和著作等。但没有与语言教学方面相关的研究和著作,由于在这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教学手段、策略等。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但词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一直比较落后。在词汇教学方面可以采用语素教学法进行改革。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2.韩语汉字词语素与汉语词素的语法对比

2.1同形同义词

同形同义词主要指的是具有相同汉字字形和语序的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其中同义词指的是具有相同的意思但材料构造不一样的词语,这类词语在韩语词汇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为61.89%,是韩语汉字词中重要部分,尤其是名词性词汇及四字成语。但在汉语词词汇中占有39.63%的比例。

2.2同形近义词

同形近义词主要指的是词义不太相同的一组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相同的词语在韩语汉字词中具有较为广泛地意义,但不一定在汉语词中具有广泛的意义。同形近义词在汉语词词汇中所占比例为20.76%,而在韩语汉字词词汇中占32.41%。

2.3同形异义词

同形异义词主要指的是在韩语汉字词和汉语词词汇中具有相同词义的词语。同形异义词在汉语词词汇中占有3.56%的比例,而占韩语汉字词词汇的5.67%。

3.对韩汉语教学的一些建议

3.1树立强化和弱化的观念

1.强化正迁移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正迁移有助于学习者尽快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学习第二语言,对语言学习具有积极作用。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在探索更好利用正迁移的策略。但对于以韩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两国之间较深的文化交流,大大促进了学习者学习汉语词。相关韩语教师应当充分了解韩语的特点和方式,总结和分析韩语汉字词语素与汉语词素之间的语法关系,通过对同形近义词、同形同义词及同形异义词的对比探索,找到语言教学的切入点,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应用于词汇实际教学中,促进汉语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方法。

教师可以采用联想的教学方式,如以“家”这个词语进行联想,可以先从“家族”这个相关词语说起,逐步引导学生认识到韩语汉字词与汉语词之间的相同之处,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教师可以先通过同形同义词进行的联想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词汇联想能力和口语能力,大大增加了学习者的汉字词的词汇量。在实际教学中,还应当根据学生的语言习惯,将其韩语口语转换为相应的汉语写在黑板上,有助于学生识记。

2.弱化负迁移

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总会多多少少受到本国语言的影响。这主要是负迁移所产生的作用。尽可能的减少负迁移所造成的影响,是目前语言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定的方法策略来弱化负迁移的作用。例如在同形异义词方面的教学,可以利用图片之间的对比差别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

3.2强调针对性

1.完善课程设置

韩语中的汉字词对于学习者学习汉语方面具有两面性,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和发挥其积极作用。在相关韩语教学课程上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对比课程来对学习者进行专门的词汇对比,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通过该课程教学知识的不断重复,逐步加深对词汇的理解。

2.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

语素是语言教学中最小的语法单位,是进行词汇教学中比较有效的教学因素。采用语素教学法可以通过韩语汉字词素进行词汇拓展,延伸到更多相关词汇的学习。学习第二语言,一般具有四个方面,即听说读写。一些学习者在对近义词进行辨析时,极易混淆词语,还有可能受到本国语言的影响。可以采用图片辨析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

3.3强化语境教学

韩语与汉语都需要在一定的语境中产生,在不同的语境中需要运用不同的语言。一般汉语具有书面语和口语两种形式,而韩语则具有汉字词、固有词两种形式,强化语境教学,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运用语言。

参考文献

[1]朴贵花.简析朝鲜语的汉字词和汉语词语的差异.《考试周刊》.2010年47期

篇(7)

【关键词】英语词汇 语境 构词

伴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的英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而在英语学习中,词汇的学习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词汇是语音和语法的载体,是构成语言大厦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任何语言都是不可想象的。没有足够的词汇,就不能有效地进行听、说、读、写、译,就无法有效地用英语进行交际。基于此,本文对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展开探讨。

1 加强词汇教学过程中直观感受

加强词汇教学过程中的直观感受就是要求在词汇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们的视觉,听觉以及动觉感受器官,建立词汇与实物的直接联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多媒体等辅助教学工具,使学生获得一个直观的印象。如教book一词,就向学生出示“书”,并用手指着书说:“This is a book.”,再拿另一本书说:“This is a book,too.”,反复读几遍,学生很容易明白了“book”即是书。还有其它一些学习用具如pen,bag,pencil,ruler…教室里的各种实物和用品:chair,door, window,computer…;利用图片或简笔画,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和声光电多媒体揭示词义,如park,tree,river,bank, plane等;利用动作表情揭示词义,如教smile时,教师做出smile的表情动作“微笑”,并且口中不停地说着smile,让学生在看表情听发音的同时,充分领会smile的词义,并且说出这个词。这种直观教学法可将词的音、形、义全过程一次性完成,既生动形象又情趣浓厚。这种形象思维和情景思维的交替使用,既可营造和谐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大大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2 充分利用派生法、复合法和转化等构词方法

2.1派生词缀和词根结合构成单词的方法,就叫做派生法。在词汇的学习中,通常要逐个地记住成千上万个单词,显然这个工作量非常大,但是词根、词缀的数量毕竟有限,其中词缀(前缀和后缀)的数量尤其小,使用的场合却特别多。通过词根加不同的前、后缀,可以转换词性、改变词义。例如:

Dis appear出现 disappear消失

In complete完全的 incomplete不完全的

Re write写 rewrite 重写

2.2复合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结合在一起构成新词的方法,叫复合法。用复合法构成的词叫复合词。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词一起出现,可能构成复合词,也可能只是一个自由结合的词组或短语。鉴定复合词的主要依据是语义。例如:a greenhouse(温室)和a green house(绿色的房子)不同,前者是复合词,后者是自由词组。复合词的种类繁多,从词性看有复合介词、复合连接词、复合副词、复合代词、复合数词等,而数量最多是复合名词,其次是复合形容词,再次是复合动词。例如:blackboard,classroom,man-made,blue-eyed等等。

2.3转化法:不改变词的形态,只是使一种词类直接转化为另一类,从而使该词具有新的意义和作用,成为一个新词,这种构词法叫做转化法。英语的词类转化,如walk,to Walk; play,to Play等。派生词通常不能转化,因为派生词具有明确表示词类的后缀。各种词类的词经常转化,如like最初是个形容词,以后转化成副词、连接词、介词、名词,又跟它的动词同形。利用构词法进行分析讲解,归纳总结,找出单词内部、单词与单词之间的联系,能够帮助学生产生联想记忆,使他们温故而知新地巩固、扩大词汇量。一旦引导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同义、近义辫析教学法

同义词是指同一语言中意义相近或相同的词。英语中有大量的同义词或近义词。学生在学习中对同义词常会感到似是而非,因而往往误用、错用同义词或近义词。同义词反映一种语言的创造性和特征,使语言变得丰富多彩。但是英、汉两种语言很少有完全准确的对应词。例如汉语中“杯子”一词,在英语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词,即“cup”,“glass”,“ tumbler”。它们分别代表不同意义,他们的形状、作用以及构成的材料也不尽相同;destroy和damage都可以译为“损害”,但有时它们却不能互换着使用。因此,在词汇教学中,同义词辨析是很重要的,不可等闲视之。

4结合语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