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0:56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教学设计模式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所谓教学设计,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依据教学的一般原理和教学内容、目标、要求,结合自身的经验、特点,从学生知识、能力状况的实际出发,对各种教学要素进行统筹整合,制订教学方案的技术性活动,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备课。
作为课堂教学的前奏,教学设计对于保证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和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探讨这个问题,有必要先对传统教学设计作一番审视。
一、 对传统教学设计的基本分析
传统教学设计曾经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左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这种教学设计的一般步骤是:
第一步,从教材出发,确立教学目标;
第二步,根据教学目标确立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三步,综合考虑教师自身的优势制订教学策略(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第四步,安排教学活动进程;
第五步,形成教学实施方案。
应当承认,这种教学设计与以往人们对教学的认识和理解是一脉相承的,它反映了一定时期教学的原则和要求,在当时的特定条件和背景下,对课堂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任何一种教学设计,其表现形式(或者说模式)本身并不是最为重要的,它应该有也必须有各种各样的模式。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学模式只不过是一定教学思想观念的载体,是教学思想观念内在实质的外在表现。因此,我们所要看重的并非模式本身,而是模式背后所反映出来的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三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为标志的传统教学理念的产物。其主要特征是:
1、以“教”为转移,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指向于怎样做使教师好“教”,而不是去考虑怎样做使学生好“学”;
2、从教材出发,教学设计的内容更多的是对教材的分析与研究,而忽略了对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分析和研究;
3、课堂成为教师设计教学时最为关注的因素之一,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更多的在意怎样在规定的时间内无遗漏的实施通盘教学计划,而忽略了学生的反应情况。
综上所述,传统的教学设计曾经在一个较长时间内左右着我们的课堂教学,而这种设计理念从今天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水准来看,无疑已经不能胜任了,更何况传统教学设计模式使教师在教学中的功能和角色作用并不是足够充分了。由此可见,教学设计上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 教学设计模式的新思维
㈠ 新模式的提出
看到了这种传统教学设计模式存在的弊端,我校大胆改革,创造了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就是在原有教学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策略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这一整个教学设计中最为重要的环节用表格的方式增加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
其基本架构为: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测与对策 设计意图 教学反思
这一基本架构,大体反映了这样一条教学逻辑思路:做什么——怎么做——为什么——怎么样,从而完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教学同期。
㈡ 新模式的优势分析
这一教学设计模式,与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相比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设计的理念上都有很大的改革,并且有很大的进步。近几年来,世界上的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进行课程改革,我国当前开展的大规模的“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课程结构上有所突破,更倾向于综合性课程。“二期课改”更加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关注学生的多元智能表现,更以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也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我校在看到了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弊端后而做出的大胆改革,无疑是与时俱进的,并且与“二期课改”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是相一致的。
首先,新的表格式教学设计模式细化了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使备课进一步具体化、精细化。传统的教学设计模式到教学过程这里,基本上就是一系列问题的罗列,虽然有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意图,但还没有系统化。而新的教学设计模式将教学过程细化成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预测与对策、设计意图、教学反思这六个环节,使备课内容不再是许多问题的罗列,更是一种有的放矢的过程。
第二,传统的教学设计更多的是教师对教材的分析,新的教学设计则是将教师对学生的分析放到了同等的地位,不仅是“备课”,更是“备学生”。如在学生活动这一环节,教师就要根据教师活动的内容考虑相应的学生活动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是钻研于教材,而是有了更高的要求——钻研学生。并且,用“活动”一词,从侧面可以反映新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教师单纯的教授,而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在“活动”中完成教学任务,这在适应现代教育方面有着更重要的意义。
第三,新的教学设计真正的将课堂教学融入教案的写作当中,“预测与对策”这一环节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考虑,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游刃有余。所谓“预测”,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或安排的活动可能作出的反应;而“对策”,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可能出现的状况所采取的对应措施。在以往教案的设计中,教师很少将学生对一个问题的反应考虑进去,这就导致在课堂中,教师盲目的问,如果学生对这个问题没有作出反应,或者回答的跟教师预想的不一样时,就不得不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的答案,再进行下一个问题的探讨,这就使学生一味的跟着教师的问题转,无法将思维充分打开,真正通过自己动脑解决问题。“二期课改”中的一个标志性内容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就是改变传统的以接受学习一统天下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注重开放式的学习结果。传统的教学设计无疑跟“二期课改”的精神在有些方面是不符合的,而新的教学设计使课堂教学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从而一改原先的盲目教学。使教师更好的把握课堂,全面的考虑到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也使学生能充分开动脑筋,在教师适时的引导下解决问题。
第四,“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使教师提出的问题和所做的活动有强烈的目的性,避免了问题的盲目性。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要想成功的上好一堂课,也必须让每一个问题和活动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就在把握整体的基础上步步为营,一环紧扣一环,扎实的完成教学目标。“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就把每个问题和活动紧紧的扣在了一起,使它们不在是孤立的个体,带着学生朝着明确的方向前进。
新的教学设计模式除了上述优点以外,这种设计以表格的形式呈现,更加清晰、明了,这是有目共睹的。并且,我校将其作为电子教案在校园网上共享,这样就让老师们可以看到不同教师的不同教案,如果想有改动也可以将自己的意见提交到网上,更加有利于教师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在教学方面进行更全面、有效的交流。
三、新模式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改革也一样,我校在教学设计模式上所做出的重大改革,无疑是教学领域的重大突破,当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局限,主要表现为:
有的老师提出,这样的备课方式在将备课细化的同时,也容易走上教条、生搬硬套的歧路,有时还会限制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在教学设计中,这个恰当的“支点”就是有效的教学情景.数学新课程为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创新留下了足够的空间,所以我的体会和做法是,教师可以结合教学三维目标,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运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已有的教学经验,生活经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设计这样一个“支点”,以此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的探究心态,进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组织积极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展示自我
“探究源于问题”.在数学课教学设计中,探究活动的 “切入点”是什么?何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那些是有效的合作探究?以及如何调动学生探究活动中的积极性等?无疑都是我们常常遇到的问题.我的体会和做法是:设计恰当的探究性题目,在学生有疑,而又不能释疑的时候,组织合作探究,是调动学生积极动手动脑参与高效学习的“切入点”.如学习了平行四边形及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之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
例1 如图1,四边形ABCD中,点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依次连接E、F、G、H,得到的四边形叫中点四边形(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当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是形?(3)当四边形ABCD变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时,它的中点四边形又是 形?(4)根据观察探究,请你总结出中点四边形的形状是由四边形的什么决定的?
学生对(1)、(2)的证明都不存在问题,可在解决(3)时出现了困惑,此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而且对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也加深了理解.我们常看到一些探究课,教师的引导漫无目的,学生的探究抓不住重点,课堂流于形式效果不佳.因此,探究课教学中应特别重视这一环节的研究和设计.
三、灵活及时的当堂训练,引领学生挑战成功
当堂训练是探究课教学中,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环节,通过练习和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新知识,新方法的理解,促使知识的内化和正迁移,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我的做法和体会是,设计由简单到复杂,由特殊到一般的训练题组,引领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同时,更加积极的进行探究学习,例如,教学“比例的性质”时,我设计了如下训练题组,对等比性质进行了训练检测.
1.如果 a b=
c d= e f=2,那么
a+c+e b+d+f= .
2.如果 a b=
c d
= e f且b+d+f≠0,那么 a+c+e b+d+f=
a b成立吗?
学生对题目(1)容易完成,但对于题目(2)老师只要稍加点拨,也容易完成,此时可引导学生总结证明的方法,为解决题目(3)奠定基础.
3.如果a b=
c d= e f…
m n
且(b+d+f+…+m≠0),那么
a+c+e+…+m b+d+f+…+n= a b
也成立吗?
若在解决题目(3)的过程中,能
让学生经过探究总结出“K值法”这一巧解比例问题的方法,那么对解答题目(4)、(5)就会有很大的帮助.
4.若5x∶y∶z=2∶3∶4且2x+3y+4z=36求x、y、z各是多少?
通过设计训练题组,不仅可以让一部分学生能够吃得饱,而且还可以让另一部分学生学会跳起来摘着吃.我们也常看到一些数学探究课,由于训练题目设计不恰当,简单的简单,复杂的复杂,没有梯度,缺乏针对性,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不高.因此,教学设计中应抓好这一环节.
【关键词】微课程 教学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9C-0066-03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考虑的首要问题。传统讲授式教学课堂,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课堂迫切需要多种元素融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实现高效学习。在这信息化时代,微课程将是传统教学课堂的有益元素之一。微课程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集中说明某个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的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的小课程。微课程的目的是学生学习或教师教学应用,表现形式为短小精悍的在线教学视频。微课程具有知识容量少、教学内容精炼、教学时间短、教学结构模块化、教学设置情景化的特点。教学视频的精心制作,课堂中学生视觉、听觉多种感官功能的运用和有效刺激,能激趣,提升效率。近年来,国内对微课程的研究更多停留于微课程视频制作技术层面的研究,而对微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较少,本文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搭建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的框架,探讨分析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并以高职电气仪表与测量课程的MF47型万用表测量电阻的使用方法的知识点为例,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
一、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的概念
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基础之上,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为实现明确的教学目标,在制作教学视频前,将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按一定的结构连接起来,有可操作步骤的教学设计模型。具体教学设计模式如图1。
图1 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的框架图
二、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探析
在教学设计之前,先选定题目,选定的题目能反映微课程教学模块的重难点、关键点。教学设计由教学设计基础、教学设计的主体和教学效果与反馈组成。
(一)教学设计基础
教学设计基础包含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方法手段的要素,这些要素是微课程教学设计的前提,为教学设计的主体提供了有力的支撑。(1)教材分析。依据教学大纲,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为将要教与学的教学内容做准备。(2)学情分析。在教学内容方面,确定学生已学了什么,为复习旧知识引入新知识提供依据;在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特点、学习背景,为有效的教学设计教学的起点提供参考。(3)设计理念。设计理念是教学设计的灵魂,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根基,阐释教学设计的教学意义和作用。(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教学活动之前,期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达到的预期结果,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激励的作用、导向的作用和评价的作用。(5)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是教学设计的关键点,教学过程将围绕教学的重难点展开。(6)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学设计的亮点,教学方法是师生间教法与学法的有效融合,在教学活动中教法表现为教师怎么教,学法表现为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怎么学的问题。教学手段是教学过程中运用与教学相关的教具和多媒体技术设备,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点或技能点。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提供了多样的呈现方式,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教学设计的主体
教学设计的主体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包含了多个教学环节,根据微课程的课型不同,每个教学环节的关键词不同。比如问题教学的课型,教学环节可设计为问题情境的创设、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结论与应用、问题的拓展延伸等环节。每个教学环节包含了教学内容、教学检测、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的要素。(1)教学内容。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是围绕教学的重难点提炼的知识点或技能点。(2)教学检测。教学尽可能在学生的知识水平上,促进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生长出新的知识,教学检测的要素在教学环节中起了关键的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学检测由教学前测、教学中测和教学后测组成。第一,教学前测。检测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的知识水平,了解学生前导知识的掌握程度,通常在教学导入环节中实施。第二,教学中测。检测讲授新课时,根据知识或技能的难易程度,适时地进行检测,了解学生新课的知识或技能点掌握的程度,有助于调整教学的进度和讲授知识或技能的难度,更好地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教学。第三,教学后测。讲授新课后,检测学生对新课的知识点或技能点的掌握程度,通常在巩固应用教学环节中实施。教学检测在教学过程中起到诊断、反馈调节教学的作用。(3)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方法是在创设教学情境下,为高效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有效的方法。教学策略属于教学方法,但教学策略更突出强调了教学方法的决策性和行动性。(4)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有教师、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简称师动、生动、生生动、师生动,是教师、学生围绕教学内容,为达教学目标采用的有效的活动。(5)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一是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能力;二是对教师教和学生学得怎么样,做出价值判断。依据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教学评价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四种。在教学活动中的某个教学环节的教学评价要素,根据教学环节的教学内容来选择一种或多种评价。
(三)教学效果与反馈
精心编制微课程教学设计,按照教学设计主体的思路,组织教学,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录屏软件、录像机、照相机等手段,制作教学视频。微课程在课堂中实施,将从学生的兴趣、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教学的特色及其作用、教学不足之处等方面,考量教学效果。教学后,依据微课程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有利于修改和完善教学设计。
三、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实例
应用微课程教学设计的模式,对高职电气仪表与测量课程的MF47型万用表测量电阻的使用方法的知识点进行微课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的基础
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学设计的前提,由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部分组成。
1.教材分析。MF47型万用表测量电阻的使用方法是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电气仪表与测量模块五“万用表和钳形电流表”的知识点。该知识点的前导知识是万用表的内部结构、万用表电流档、电压档、电阻档的工作原理。本模块万用表和钳形电流表的核心技能是学会使用万用表和钳形电流表,掌握实际测量电阻、交直流电压、电流等测量方法。MF47型万用表测量电阻的使用方法是本模块要掌握的方法之一。
2.学情分析。教学对象为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 学生在前导课程电工基础的学习中,接触到电阻,对电阻已有一定的了解,但还未涉及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缺乏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和技能,亟须通过教学得以领悟和掌握。另外,高职生有入学门槛低,普遍对传统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不感兴趣,但具有喜欢动手做的特点。为此,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和网站等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做中学中达成学习目标。
3.教学设计理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试误,方可更深刻领悟。为此,运用图文并茂的视频和图片的教学手段,以实际操作的正误视频,巧妙地创设正误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试误,然后领悟的思维活动,将正确和有问题的测量电阻方法的信息加工、内化、迁移和巩固。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情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4.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MF47型万用表面板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会用MF47型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阻的使用方法;灵活运用此方法实测电阻。(2)过程与方法目标。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展示图片等创设图解、比较的情境,促进学生思维活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正确、错误两种教学视频的对比,分析判断,养成思考的习惯。
5.教学重点是MF47型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阻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是使用MF47型万用表的电阻档测量电阻,合适档位的选择。
6.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图解法、比较法、做中学、任务驱动。应用的教学手段,教学设备的有MF47型万用表、色环电阻、交流接触器、三相异步电动机,教学辅助工具有多媒体、黑板、视频、图片。
(二)教学设计的主体
教学设计的主体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由复习导入、新课教学、实测应用巩固、总结提炼拓展延伸四个环节构成。
1.复习导入环节。该环节是要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教学内容为学生看图说话,说出万用表面板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作用。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前测,检测学生已掌握的万用表面板各组成部分表笔、表盘、刻度、指针的认识程度。采用了图解法的教学方法,教师用PPT展示万用表面板大图,学生看图说话,说出万用表面板各组成部分的特点和作用,教师再补充电阻欧姆档表盘刻度线相关知识的教学策略。教学活动主要以师动即教师展示动画效果良好的大图的教学情境,催生动。生动即学生说、听、想的思维活动。复习导入环节是运用图文并茂的视频和图片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投入思考。
2.新课教学环节。该环节是让学生找找看问题出在哪。教师给出任务,提供正确和有问题的测量电阻方法的视频和图片,学生比较判断,找出问题所在。第一步,教师播放正确的测量电阻方法的视频,视频内容包含测量前准备、测量过程中、测量结果、测量结束四个环节测量电阻的使用方法;第二步,教师播放有问题的测量电阻方法视频;第三步;教师提供正确和有问题的测量电阻读数指示值图片;第四步,教师提供正确和有问题的测量电阻值;第五步,学生协作学习,发表言论。学生带着任务,观看有问题的测量电阻方法视频后,各小组组内讨论,小组代表发言,找出测量电阻方法有误所在。教学过程进行了中测,即教师在播放视频后,学生分小组协作学习时,巡视课堂,反馈学生信息,抓住学生掌握的难点,及时强化和巩固。采用了比较法的教学方法,即播放正确和有问题的测量电阻方法的视频和图片,学生比较判断,找出测量电阻的问题所在。教学活动有师动,即教师播放视频和图片,创设问题情境;生动,即采用自主学习的组织方式,学生看、听、想、写的思维活动;生生互动,即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组内成员交流探讨,发表总结,共同完成任务;师生互动,即学生反馈,教师补充,设问、答疑。本教学环节,采用比较法,学生通过看、想正确和有问题的测量电阻方法的视频和图片,经过试误,然后领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点。
3.实测巩固应用环节。该环节是让学生做做看是不是会了。给出学习任务,学生分成小组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色环电阻,交流接触器的线圈电阻,测量电动机绕组的电阻。教学过程中进行了后测,给出不同类型的电阻,检测学生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方法的掌握和熟练程度。采用了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学生领悟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方法后,动手实测,真正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技能。教学活动中,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测量,学生通过做中学,动手实测,对掌握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的技能,起到强化巩固的作用。
4.总结提炼拓展延伸环节。该环节是让学生想想看还知道什么内容。总结提炼出万用表测量电阻方法的步骤,以及测量电阻时的注意事项。拓展延伸问题一,怎样更快地选择到合适的电阻档位?问题二,误将电阻档测电压,有什么不良结果?为什么呢?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以提问的方式,给定任务,引出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电阻方法的技巧,以及测量方法不当对万用表的危害及其原因。教学活动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查阅资料,解答问题。本教学环节以任务驱动,问题为导向,拓展延伸本次课的教学内容,学生更深入地掌握使用万用表电阻档测量方法的技巧,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护万用表。
(三)教学效果与反馈
教学采用多种教学法,结合教育技术为手段,巧妙地创设正误的问题情境,促进学生思维活动。教学具有趣味性和新颖性,教学的问题性、互动性把握较好。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系的把握度,有待进一步的关注和磨合。
四、结束语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教材上现成的知识,而更应关注并挖掘出知识中隐含促进学生思维活动的情境。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力争教学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这样的课堂离不开教师课前精心的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智能增长的教学设计,迫切需要以教学设计模式框架节点的关键词为导向,帮助厘清教学设计的思路,为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做准备,基于此理解,合理、有效的教学设计模式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微时代,微课程以其独特、新颖的方式融入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又因微课程短小精悍、课时短,教学要到达浓缩精华的效果,微课程教学设计将是教学准备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
[3]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李朝辉.教学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三个主要环节
1.Pre-reading(阅读前)现阶段英语读前环节基本采取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这一方法最初起源于精神病理学,现在更多地强调为推动和激发产生新的理念与设想而不加任何限制的自由探讨与联想,鼓励学生之间在互相商讨与启发的背景中培养发散性思维,继而帮助学生加快阅读信息理解与英语思维共鸣。2.While-reading(阅读中)阅读中环节的主要方法包含scan-ning,skimming和detailedreading若干种。略读(skimming)部分要求学生限时通读全文,用快速浏览的方式培养学生在阅读初期迅速捕捉文章主题、预测其发展与结局的能力。扫读(scanning)部分是要求学生对细节进行阅读理解,培养其捕捉具体信息与重要内容的能力,训练他们在提取、筛选和重组文本信息过程中归纳和概括文意的能力。细读(detailedreading)方法是要求学生深入分析阅读段落当中的语言,培养其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比如理解文章中结构较难、意义复杂的词句与结构,挖掘作者的主观写作意图和具体阐述观点等。3.Post-reading(阅读后)阅读后的环节也可以称作评价性阅读,也就是reproduction,要求学生以完成一定预设活动的模式,进一步思考文章的观点、主题、语言风格及写作手法的特色等,以任务驱动模式为动机,以独立思维为杠杆,实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问题引领”阅读教学设计模式的实践操作
多模态信息认知模式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 教学设计
1 引言
作为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商务英语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操作性。该课程旨在训练学生在各种商务环境中运用英语进行商务交际、商务沟通、商务谈判以及贸易往来的能力,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等应用型人才。在商务英语教学课时安排中,实践教学往往占一半以上,这充分说明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实践教学往往流于形式,效果不尽如人意。
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广泛使用,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主要理论基础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为商务英语课堂实践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将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Multimodal Information and Cognition,MIC)的概念引入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创设仿真的国际商务场景,给予学生多模态的认知刺激,使其商务英语知识、能力与技能在实践中得到锤炼、深化,从而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需求。
2 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
2.1 多模态
多模态(multimode)也指多符号(multi-semiotic),指任何由一种以上的符号编码实现意义的语篇符号资源(Barthes,1977)。从社会符号学的角度出发,一些社会符号学家如 Hodge、Kress 认为在日常交流中,单一孤立的符号是不能被完全理解的,除语言文字外,视觉、听觉、表情、动作等其他社会符号系统中也存在着意义。从严格意义上讲,现实中所有的交流都是多模态的。
我国学者顾曰国指出,模态指人类通过感官(如视觉、听觉等)与外部环境(如人、机器、物件、动物等)之间的互动方式。用单个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单模态。用两个以上的感官进行互动的叫多模态(顾曰国 2007:3-5)。根据张德禄(2009)的观点,多模态话语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
2.2 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
多模态研究的迅速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多媒体的运用是密不可分的。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模式相比较,多模态教学充分融入了声、像、图、文等多种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听觉、触觉、视觉等多重体验与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得了更感性的认知。
基于模态与媒体间信息传递交流的方式以及认知心理学的理论,袁传有(2010)实践性地提出了“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Multimodal Information and Cognition,MIC)。该模式是一个由多模态感知、信息传输和认知习得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与学交互模式,它以多模态为渠道,以多媒体课堂教学为载体,以信息教学为核心,以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和深化为目标,如图1所示。
上表的“多模态”指的是通过多种媒介,把动态、静态的各种资源譬如言语、动作、表情、图片、视频等各类资源进行转换,用来传递信息。而信息传递是教学中的中心环节,学生接收多模态的感官刺激,达到对教学内容的认知、深化。这里,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表现出多维互动的特点(如图中的双向箭头所示)。
3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实验与分析
3.1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实验的过程
笔者在任教院校的两个二年级的商务英语专业班级中进行了基于“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的“商务英语实训课程的教学实验,该教学实验的主要内容是模拟商务英语实训模块中的商务报告写作。报告写作的题目要求如下:
1. You company exports to a number of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is looking for a new agent for international freight. The Exporter Sales Manager has asked you to write a proposal saying which agent you recommend.
2. Read the two advertisements below,on which you have already made some notes.
3. Then,using all your handwritten notes,write your proposal for the Exporter Sales Manager.
其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实施的具体步骤如表1所示。
3.2 实验教学结果分析
根据文中所述,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中,信息的传递是中心环节。笔者先将商务报告的输入信息分为语言信息、商务知识信息。在信息输入的第一阶段,笔者让学生自主分组合作,搜索有关商务报告的相关知识,课堂上检查的结果发现,大多数小组搜索的信息一般局限于商务报告写作格式等语言结构方面的信息,而对商务知识信息关注较少,因此,笔者在课堂上从商务知识信息的角度启发提问启发,并要求学生组成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在第二阶段,笔者让学生观看了一段15分钟左右的关于讨论商务报告的会议视频。视频中传递的信息的核心就是与会人员分析商务报告的合理性以及是否通过该报告中的建议。这里,笔者提醒学生特别关注商务报告建议的合理性(即商务知识信息),随后,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讨论,分析改视频中商务报告的建议是否成立。通过第一、第二阶段的信息输入后,学生加深并强化了其对商务英语报告写作情境的感性认知,加强了直观的理解。
在最后一阶段,学生开始根据上述的任务,进行商务报告写作,笔者对学生的习作进行修改,分析作业,笔者发现,在语言信息方面,两个班61名同学中,只有3个同学商务报告的格式错误(每部分前没有加上小标题),当然,语法方面的问题自然不可避免,在此不再重点说明。问题较为严重的是商务知识信息的不足。两个班19名同学错误地选择了FTD公司作为该公司的国际物流服务商。导致该问题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正确分析国际货运中的成本因素,做出了错误的结论。另外,几乎所有选择Globelink公司的同学都提到了选择该公司的一个原因在于其提供完整的货运单据。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反馈信息对习作进行修改,经过修订,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写作任务,熟悉了商务报告的格式、语言风格、学会如何论证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与建议,达到了本次实训课的教学目的。
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MIC模式中的信息传递可以是多种模态的,除了语言这种重要的模态,还包括参与教学的教师、学生的手势、表情、眼神等渠道进行的信息传递。例如,课堂上,教师可通过手势来配合语言,达到有效交际的目的。师生间的配合中应有眼神的交流,以有效判断对方反应,并给对方留下积极配合的印象。总而言之,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师生间应该体现多模态、多渠道的互动,以促进、改善教学效果。
4多模态教学设计
4.1实现多模态的信息输入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二语习得的过程即是对输入信息的感知、理解、储存和产出等认知处理加工过程。信息输入直接影响着二语学习者的学习效率,多模态转换的多元化信息输入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更好地继进行消化、吸收。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和声音等多模态资源创造职场化的实训教室。将商务英语实践教学内容序化和整理形成模块,如客户接待、商务会议、商务谈判、产品推广,等等,广泛收集各模块的图片、视频、课件、道具等信息资源,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的冲击,实现口语模态、听觉模态、书面模态等多种模态传递信息的消化吸收,通过不同模态的转换和互补,使学生接受到多元的信息输入,将图片、文字、视频、声音等模态进行感知、理解、编码、存储,把输入转变为吸收。这种有序循环、互相补充的多模态信息输入为学生进行下一步的信息输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创设多模态的信息输出
笔者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常利用图片、声音、视频、道具等多模态资源设置多种立体化的情境任务,确保在语言输出的学习任务设计上做到既贴近实际工作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挑战性。学生通常需要根据教师的提示,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堂认真练习、课后勤于复习的过程中关注各种模态传递的各类别的信息,从而对交际情境产生更为立体的认识。例如,在产品推广模块,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分组写作,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模态资源设计产品广告,同时设计包括公司名称及产品广告语、宣传单的策划等,然后利用准备好的模态资源协助语言模态资源,不同组之间参与课堂竞标,提高商务英语实践课堂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信息输入和输出的连续互动过程,输入促进输出,而输出促进输入,实现对输入的反馈和检验,达到认知的不断深化,多模态信息认知通过连续不断的信息输入与输出的循环过程,使商务英语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认知能力不断得到提升。
4.3构建多模态的教学评估
鉴于商务英语课程具有专业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其考核形式只采用纸质试卷的“一锤定音”是很难反映出学生的商务综合素质和语言水平的。因此,运用多模态的考核标准,重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商务技能的考查至关重要。在该模式下,教师评估学生将突破传统教学评估中“期末考试+平时成绩”的单一评估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多模态综合性评价的新模式,这将解决如何更有效地评估学习效果的问题。考核形式增加包括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课堂展示、课堂参与度、平时作业和实践成绩等在教学评估中的比例。促使学生注重平时成绩,进而促进学生对平时课堂或课后小组活动与个人作业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通过多种模态资源的协作和互补,考评方式从综合角度更科学地考核学生掌握商务技能及语言运用的水平,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
5 结论
在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中,引进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模态,能够有效地把商务知识和语言应用能力融为一体。通过调动各种模态,实践教学变得既贴近实际工作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及挑战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有利于实现高效课程的目的。在笔者不断尝试摸索的过程中,也注意到多模态使用的几个问题,如多种模态的信息要合理利用,要避免图片、声音、视频等过于频繁而导致学生注意力分散。此外,教师课前需要精心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的信息输入与模态要关联,学习任务要便于操控,这对教师自身的素质、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Barthes,R. ImageMusicText[M]. London: Fontana,1977.
[2]Royce,T.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 [J].TESOL QUARTERLY,2002,(36):191-206.
[3]Stein P. Pethinking Resources in the ESL Classroom[J].TESOL QUARTERLY,2000,(2):333-336.
[4]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4):3 -12.
关键词:高职教育;微课;教学设计
一、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一定的原则。焦建利将微课的教学设计总结为四大原则,分别为教育性原则、目的性原则、趣味性原则和重用性原则。教育性是指微课应拥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教学内容能够给学习者以启发和思考,让他们习得知识;目的性强调微课的教学设计应从一定的教学意义与目的出发,教师应充分思考,这样的微课是为了达到怎么样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哪种类型的知识或者技能等;趣味性是激发学生的趣味,有兴趣继续学习;重用性从微课的作用方面,强调微课的重复作用、资源的循环利用等。黎加厚教授认为:首先是“学生要喜欢,学生能看懂”,如果学生通过阅读就明白了那就不需要做微课;其次是简洁明了,学生看不懂的做得再好也不行;再次是要恰当运用信息技术而不是滥用技术;最后是创新,要在创意上让人眼睛一亮,让学生特别有兴趣,特别喜欢,这就要靠创意。综上所述,微课教学设计应遵循明确性、精简性、完整性、趣味性原则。
1.明确性原则
微课教学设计中的明确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进行微课开发之前,要确定授课知识点的内容和要达到的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是微课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微课教学。微课只用于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讲解一个小知识点,故这样的微课特征不适合多种内容交义组合或知识点相对复杂的内容讲解。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新颖,同时适合做微课,将一个难点、疑点或者考点制作成一节微课的效果比讲解一个普通概念的微课更能吸引学生。教学目标的确定是从选定的教学内容中确定这样的微课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点,弄清楚什么问题,获得哪种技能等。教师只有在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后才能在微课简短的授课时间内,将具体内容条理清晰、层次鲜明地讲解清楚。
2.精简性原则
一般认为,微课的时长应为10分钟左右,5}-8分钟最为适宜,但也有人认为微课的时长不应受到太严格的限制。从微课诞生的背景、微课的精彩程度,以及学生注意力的持久性等方面考虑,微课的时长不宜过长。因此,要想在短时间内将一个知识点或者问题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教学设计就需要精简。教学设计是一个需要贯穿教学过程始终,又必须在教学之前进行提前设计的重要过程。微课的教学按照教学内容的多少可划分成多节微课,从而形成微课系列;对于每节微课而言,教学设计内容应相对减少,在“少”中主要部门又不可或缺。要想将精华内容在短时间内通过较少内容精彩展现,教学设计就必须精简。微课不同于以往半小时以上甚至几小时的课程视频,‘已在时间上做了较大幅度的缩减,内容上也不再是解决一大堆问题或者讲解多个知识点,它要求教师能够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切分、筛选,将主要内容通过一个精简的教学设计完整地体现出来。在精简中,要突出强调的是“精”,“精”包括了精华、精炼、精辟、精髓等含义,是凝缩的就是精华。“简”意味着在教学设计过程中的技术操作要简洁易行,教学方法步骤等设计应去粗取精,抓住主要问题;同时还要注意学生间的知识水平差异,不能轻易跳过相关步骤。
3.完整性原则
微课是一个独立的教学视频片段,微课的教学内容既是相对独立的(它可能隶属于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但它又是相互联系的(每个知识点都与前后的知识点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在微课教学设计中,必须重视教学设计的完整性。一节完整的微课可能包括知识的引入、讲解、小结、练习、评价及反馈等多个部分。
4.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微课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要让学生在无教师、家长等的监督作用下,仍然能自觉观看完视频井习得知识,微课视频就需要通过提高趣味性来“留住”每个观看视频的学习者。微课不是“新瓶装旧酒”,不是对传统课堂教学录像的裁剪和精简。微课设计应更多地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要在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设计和开发模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创新设计,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
焦建利教授针对微课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微课教学设计的通用模型,即ADDIE模型。A代表分析(Analyse)。焦建利认为需要分析五个方面的内容:分析需求,即为什么要制作微课;分析微课的目标是什么;分析微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分析微课内容的确定;分析微课的观众。第一个D代表设计(Design)。要从三方面进行设计:对学习目标的设计,包括你制作微课的目的是什么,让观众掌握什么,学习成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知识、情感、行为);传输形式的设计,如表现形式是人头秀、录屏,还是课堂实景,是否有主讲者形象,是否有听众;教学活动与练习的设计。第二个D代表开发(Development)。指对原型的构想与实现(先制作出一个效果,看看是否理想;准备好全部的素材和工具;评估效果是否理想;测试一下;找个老师提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I代表实施(Implementation)。是指将微课运用于实践,在他人意见中不停修改完善。E代表评估(Evaluation)。有效果评价、过程评价,以明确所采用方法是否值得改进、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断反思与修改,从而不断完善。[2j胡铁生认为,ADDIE是一套系统地发展教学的方法。主要包含:要学什么(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学习策略的运用);如何判断学习者是否已达到学习成效(学习评估的实施)。在ADDIE的五个阶段中,分析与设计属前提,开发与执行是核心,评估为保证,三者互相联系、密不可分。团如果将高职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和人才培训的ADDIE模型相结合,井在此基础上添加微课开发所特有的因素就可以创造出微课教学设计模型。笔者将这个问题模型总结归纳为“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DADDAE分别代表:确定(Determine)、分析(Analyme)、设主f(Design)、开发(Development)、应用(Apply、评估(Evaluate)。
1.确定目标、主题及内容
微课设计之前要对受众产生的行为表现确定三种目标,包括:行为目标是指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陈述的目标,微课设计应确定微课受众要达到的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对教学者讲授内容难度的不断递进提出要求,也对受众在过程中所要达到的阶段目标给出界定;现性目标不对受众的行为表现进行规定,井且允许产生创新和具有特色的行为表现。确定主题可称之为选题,选题要贴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征,主题内容不能太多,多了要进行切分,确保在5一10分钟以内能将一个知识点(可以是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讲透、讲清。+}选题要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为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带来便利。选题内容不应局限在对课木知识的讲解,也可以将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选题来源,将合适的内容以微课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为便于一门课程的教学,选题方面当然是该课程全部的重点、难点、疑点和考点等。
2.内容、媒体、资源设计
教学设计是微课开发的“灵魂”。微课开发不同于传统教学资源的开发,微课的教学设计要提炼出内容精华,在较短的时间内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是对以往教学设计的变革和挑战。在方法论方面,讲授者在内容传授时应遵循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教学、学习理论。从学习者的角度采用启发式教学,使得学生可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H•拉斯维尔(HaroldLasswell)在SW传播理论中提出传播者通过媒介将信息传播给接收者,井产生效果。在微课的开发模式中,教育者是信息的传播者,通过“微课”这种传播媒介向学习者传授教育信息,使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增加知识经验。在此过程中,为保证传播的效果,微课所传达的信息内容至关重要,前面的主题确定和教学内容设计为内容的展现奠定基础。与此同时,微课的呈现形式设计是传播的媒介方式,在教育者可以选择出镜或者不出镜的情况下,精彩的视频片段可以将教学内容更有效地传递给学习者,使学习者高效地掌握知识、获得技能。微课的资源构成除了微视频外,还应包含微教案、微反思、微练习和微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步骤及教学依据以形成微教案,可以给学习者清晰明了的学习体验,为开发者以后的回顾做好备份,也给其他制作者学习参考。阎教学方案设计是指围绕主题,形成讲解主线,按照教学步骤步步推进教学,环环相扣;方法手段设计是指在微课教学中采用的教学策略,策略运用得当才会让教学效果在微小的时间内显现,这是微课做“精”的重要设计步骤;组织编排设计是教师站在宏观角度去审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活动,不仅设计教学活动,还需设计学生学习活动,以形成教与学的互动,从而改变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转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主”教学课堂。一节微课的设计是否具有特色,最重要的标准之一是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井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也会明显提高。
3.开发方式、环境和技术
开发方式的差异决定微课呈现形式的差异,同时决定学习者从微课中获得知识的效果。由于每一种开发方式所需要的设备、技术和环境都不相同,需要根据选择的开发方式来确定设备、技术和软硬件环境。
4.应用
微课可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结合,成为学生课外观看的教学视频资源。微课可用于教师的教研,也可用于教师的学习、交流和培训,微课还可以用于网络学习和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OOC)等。+}而言之,微课最主要的用途应该是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其次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资源。
5.评估
评估贯穿于微课开发过程的始终,每一步骤结束都要进行评估,只有不断评估和反思才能及时发现问题井修改完善。最后将微课应用于实际教学或教研,接受学生或同行的反馈,在用户的建议下不断进行总结、反思和修改,从而制作出一节优秀的微课。
三、学习型微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DADDAE微课教学设计模型,笔者从确定}DetemWe}、分析(Anal9me)、设主f(Design)、开发}Development}、应用(Appl9}、评估(Evaluate)六个方面设计学习型微课的教学方法。
1.确定目标、主题及内容
学习型微课的行为目标可以从学习者观看微课后提高的考试成绩中确定;生成性目标确定为学习者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地学微课;表现型目标希望学生可以在微课学习中做笔记、找同伴参与讨论、主动学习其他相关辅助知识等,在微课学习中表现出自主性和兴趣。学习型微课的主题一般选自课程标准大纲里面的内容,可能是某个章(节)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是某个疑难点等。主题确定学习型微课的讲授内容范围,因此教师应合理选择设计自己讲解内容的主题,再围绕主题系统讲解课程。
2.需求分析、学习者分析和教学内容分析
学习型微课的需求可通过调查的方式加以了解,井对大部分学习者都渴望学习的内容进行收集和分析。对学习者的分析主要是分析受众人群是哪些,这些受众有何特点,对于不同年龄、不同学习背景的受众来说,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才能符合“最近发展区”理论的要求,才能让新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嫁接”而生成新的知识结构。学习型微课的内容分析相对简单,由于学习型微课主要是发挥知识传授的功能,教师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将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易错点等作为微课选题的内容,井且将知识点进行细分,确保一节微课只介绍一个知识点。
3.内容、媒体、资源的设计
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呈现的方式及呈现的顺序。对于学习型微课,可以采用“简要回顾上个知识点、内容概述、知识点详述、情景举例、遗留问题思考”的模式。这种模式适合于对条理性较强的内容进行详细说明课程知识点。视频是微课传播的主要媒体,但由于开发方式不同,得到的视频媒体格式可能不同,而且不同格式的视频存储容量大小和清晰度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选择.mp4,.wmv,.flv,.swf等媒体格式比较适合,这类媒体的清晰度相对较大、存储容量相对较小,而且传播方便。一般来说,资源设计可包括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反思等各种资源的设计,但也有部分开发方式(如软件制作型等)不需要微课件。因此,具体哪些资源需要设计,需要分局选择的开发方式来决定。
4.开发方式、环境和技术
学习型微课的开发有很多种,可以选择课堂实拍型,也可以选择PPT录屏型,还可以选择混合型微课开发模式。微课开发的技术和环境要求完全取决于所选用的开发方式,一日_确定开发方式以后,相应的技术和软硬件环境必须与之相适应。
5.应用
在应用方面,学习型微课主要用于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最适合用作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资源,或MOOC的在线学习资源。
6.评估
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学习资源或MOOC在线学习资源的评价和反馈,结合同行专家的意见及自己的,急结和反思,对微课的教学设计过程进行全面的评估。
参考文献:
[1]不祥.2015年微课专题讲座[EB/OL].(2015-07-23)[2017-04-18].
[2]王庭之.后现代主义课程观视野下职教课程开发新理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8):64-69.
[3]武法提.论网络课程及其开发[fJl.开放教育研究,2006}2}:68-73.
[4]周春花.微课在高职院校的实践探索[fJl.电子商务,2015(2):83-84.
[5]张慧.职业发展与就业网络课程设计「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
论文关键词:“愉快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愉快教学”模式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愉快教学法”已经在我校小学部全面推开,它是一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知识、技能的教育教学方法,营造了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推行这种教学模式,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是进行这种教学模式的前提,下面就我在“愉快教学”模式下的课堂设计和大家交流。
一、课堂教学设计与把握教材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把握教材为前提。把握教材主要是把握教材内容、编者意图,把握知识生长点和教学重点。在此基础上,教学设计时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依据。把握了教材内容、编者意图、知识生长点和教学的重点后,教师应据此确定教学目标。确定教学目标时,教师应特别注意具体、全面。就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而言,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心和自信心,关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培养,关注学生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以及和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等,并注意将隐性目标融合在显性目标中,从而得到落实。
2.抓准教学重点
课堂教学设计抓准教学重点是关键之一。教学设计时,我们要防止只关注课堂形式的热闹和板书画面的漂亮;要通过钻研教材,抓准教学的重点,并且在设计中突出重点。教师应注意一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几个,但教学重点一般只有一个。重点应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确定;重点应通过时间安排、过程设计来突出。
例如, 四年级(下册)“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中,在备课中我知道这节课的重点应该是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完新课后,组织学生练习时都是围绕这个重点知识进行练习的小学数学论文,课后“做一做”第2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100度,一个底角是多少度?“做一做”第3题: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斜对折,),填一填内角和的度数。练习十四第8题: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一个底角是30度,顶角是多少度?
二、课堂教学设计与熟悉学生
课堂教学设计应该以熟悉学生为基础。熟悉学生主要是熟悉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和学习方法,熟悉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应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注重学习策略
我们要注重怎样教,也要注重学生怎样学。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年龄特征和学习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能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免费论文下载。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的特性时,采用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前后4人为一组,每人准备长度不相同的3跟小木棍,每组的学生先自己用准备的木棍看能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是个什么三角形?然后和其他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进行交流能摆成的理由,然后再反过来看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同学的三根木棍的长度特征,讨论交流出不能摆成三角形的原因。通过生生的讨论交流,学生的思维得到碰撞、得到发展,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也是学生能牢固掌握知识,这就是有效小组合作讨论带来的硕果。
又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计算时,采用了“小老师授课制”,先组织我们进行自学,自学完后自主进行练习,在练习中让8个小组的小老师巡回检查本组组员的练习情况,对计算方法没有掌握的、计算格式不正确的进行讲解,监督改正。练习完后,让着8个小老师反馈本组的练习易错点,教师归纳起来后,统一进行强调,然后再练习,加深了对易错点的认识。
2.注重突破难点
课堂教学的重点一般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定。而教学难点既要根据教学内容、目标确定,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许多时候,重点即难点,但也有重点非难点,难点非重点的情况。把握教学难点可以靠钻研教材,靠教学经验的积累。但单纯的教学经验不足以找准难点,基于实践并引入教育、教学理论,特别是心理学知识,在实际经验和理性思辨的相互结合中分析教学对象,才能准确把握难点。把握难点是为了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策略的方法,从而突破难点。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小数的性质”,教材呈现了情境图“学生甲:我买1枝铅笔用了0.3元。学生乙:我买1块橡皮用了0.30元。橡皮和铅笔的单价相等吗?为什么?”显然,这节课的难点是探索、理解并归纳出小数的性质。怎样来突破这个难点呢?我根据教材编排采用创设情境、引导观察、直观理解的方法来突破难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堂教学设计与评价方式
有效的课堂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及时的课堂评价小学数学论文,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上师生关系融洽、和谐。课堂中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必要的口头表扬、对有进步的学生及时的口头赞扬、对不认真他讲的学生有效的点拨、对知识没有掌握消化的学生真情的鼓励,通过这样的评价形式,可以让提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位置与方向时,在描述某一事物的具置时,我设计了“挖宝”、“捉迷藏”的练习,在练习时,让学生积极回答每个事物的具置时,我采用了小组加分的形式,回答对的给这一组加不等的分数,回答错给这一组减相应的分数,这样学生都抢着回答,效果明显。
又例如,我在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四则运算是,采用了分批布置作业的形式,全班的8个小组这一节课进行比赛,全部做对时每小组加80分,做错一人倒扣10分,一节课下来得分最高的小组书面作业较少,得分较多的小组书面作业较多,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细心计算的习惯,有是学生轻松的掌握了四则运算的算理。
总之,要使学生在“愉快教学”模式下轻松的掌握知识和技能,精心的进行课堂设计是落实这种模式的基本途径,只有科学合理的课堂设计才能上出高效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