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0:48
序论:写作是一种深度的自我表达。它要求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挖掘那些隐藏在内心深处的真相,好投稿为您带来了七篇师范类顶岗实习总结范文,愿它们成为您写作过程中的灵感催化剂,助力您的创作。
目前,在我省各个师范类高校的美术教育专业中,基本都安排了师范生顶岗实习的课程内容。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收获与体会。有些师范生体会到了教学相长的感觉,能够把自己在学校所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完整的表达出来,得到大家的好评。也正因为如此,顶岗实习的岗位范围也越来越大,从原来的小学初中到如今的涵盖从幼师教育到职技教育的系列顶岗实习岗位。
但是,也有些美术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收获不是特别的多。更重要的是,有些单位及带队教师反映美术学院的师范生在实习期间,有一定的专业水平,但是不能系统地、完整地把这些理论传输给自己的教学对象,也就是说,有些美术专业师范生自己本身的专业能力很强,但不能或不善于教授和传输给别人。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自然不好。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原因很多,有美术专业师范生自己的原因,有些美术专业师范生的表达性、语言的组织能力上稍有欠缺。但是,这些问题也还是暴露了我们在美术专业师范生的专业教学中,课程过多地安排了理论练习习课程、内容相对单一。能够帮助美术专业师范类学生解决上述问题的课程是否相对安排比较少,造成了美术专业师范生空有专业水平但表达性太弱的问题,有些美术专业师范生甚至理论水平也不错,但也不能在顶岗实习期间,向自己的学生完整的表达并传授出自己的专业知识。
流畅的、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专业水平,并让自己的教学对象能够迅速掌握自己所表述的内容,毕竟是师范类高校学子必须掌握的技能。
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顶岗实习的带队老师在现场的指导与纠正外,恐怕更多的需要在理论类课程和实践类课程之间找到好的结合办法。在日常美术专业教学中,保留现有的关于美术专业师范生表达能力培养的课程,修改那些不能让美术专业师范生论述与表达能力有质的提高的课程内容。甚至专门安排课程,提高师范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让美术专业的师范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把知识完整的传输给他人。
以前,我们武断的把有些美术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不太好的教学效果笼统的归结于所谓“不太会说话”,“表达能力弱”。现在,我们知道了事情不是那么简单。诚然,人与人之间的语言能力有所不同,但更重要的,是美术专业师范类学生的系统表达能力的训练如果不能达到一定量的积累。在他们的顶岗实习期间,类似的问题还会一届一届的存在下去。
我们需要仔细地梳理目前教学课程已经存在的、所有包含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实践技能,直接或间接教授美术专业师范生表达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的课程。我们要考量这些课程的内容及数量。我个人的观点是这方面的课程有可能达不到上述的要求,所以造成了目前我们美术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困扰。
目前在我国大部分的师范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上,涵盖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表达能力的课程纸面上还是有一些的,比如实习课、考察课及实用技法练习课程等等。我们首先需要找到这些课程中教授并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实际表达能力的内容,研究对美术专业师范生而言,掌握这些内容的时间、掌握程度和难点、重点。这些内容其实涵盖了我们培养美术专业师范生的思维方式、语言表达、知识传承、心理承受能力、甚至肢体语言表达的方方面面。
如果我们的美术专业师范类学生按照目前所有这些课程的教育系统地、顺畅地受到教育后,还是会碰到上述问题,那么我们就要对这些设立的课程的数量、内容等全方位进行思考了。这一点,也得到了很多美术专业师范生顶岗实习的带队老师的认同。
单纯从教学内容的角度看这些课程,都能够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的实践能力与表达能力,那么,为什么还有一些同学在顶岗实习期间不能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呢?前文提到,现在的顶岗实习的范围很宽广,从幼儿教育到职技教育都有,指望这些笼统的理论课程解决所有的问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课程的设置才需要适应目前的顶岗实习的状态。
我们当然希望美术专业师范生能够在扎实的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在顶岗实习期间,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完整、正确地传输给每一个人。这也是我们的教学大纲本身美术专业对师范生的基本要求。
但是,出现上述问题。说明了我们在师范生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上海需要有一些弥补的地方,出现了一些问题,研究这些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不仅可以让我们的师范生走进社会时不再彷徨,对于提高美术专业师范生顶岗实习的教学效果也有积极的作用。
基于现在的顶岗实习模式,我们发现每一个参加顶岗实习的同学其实都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在目前美术专业师范生的教学中,其实已经安排了一些内容,比如理论的教学集中在师范生的一二年级,到三年级开始,课程中已经就加入了大量的实践练习课程,这种课程安排在理论上是合理的,之所以有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出现,恐怕除了课程安排顺序上,还可能是在教学内容上应该有所调整。
所以,美术专业师范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如果出现了一些问题,都需要仔细的研究这些问题是个例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如果是后者,就足以引起我们警惕。
所有这些问题,我认为都是可以通过日常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手段弥补及加强的,也有很多具体的方式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学校在日常教学课程安排中,是否应该在师范类学生的课程里,加强这类课程的安排课时数量,毕竟,只有数量上去了,学生接触的时间多了,熟练度增强了,传授知识的能力才会有质的提高。
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笔者在对顶岗实习的同学多次访谈中,同学们普遍反映,平时这类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对于某些同学有“吃不饱”的感觉,所以到真正走向顶岗实习的岗位后,普遍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够。心里不够踏实。
另外,现在大三、大四的美术专业师范生的课程安排,具体到每一周而言,时间还是比较宽松的。所以做为上述课程有益的补充,学校应该引导同学们加强这类能力的课下练习。比如组织同学业余时间的模拟顶岗实习练习,安排有经验的第一线老师来传经授业解惑。这些教师工作在第一线,也经常接触来顶岗实习的学生,肯定有很多实际的经验可以告之学生,这些经验未必是纯理论,也许更多的是岗位经验的总结。但是,对于身处象牙塔的同学们,一定是新鲜而有效果的。
关键词: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问题;对策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着重锻炼实习生的教育实践过程,主要是实习生在带教教师的帮助下,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教育教学理论,结合教学基本操作规程,开展教育实习活动。
开展教育实习活动,一方面检验了师范院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给了师范生一个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机会。多年以来,我校对教育实习工作格外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免不了遇到坎坷,不断有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出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中小学教师,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一、当前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对教育实习重视不够
现在中国师范院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主要是教学教育理论,对实践工作重视不够,使教育实习失去平衡。教育实习的前提是要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还有实习生对教育实习的应对要及时到位。要有十足的把握,才可以把教育实习工作开展得顺利有序。同时,还要让实习生提前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换位,由实习学生转变为教师。有些实习生心理素质较差,比较容易浮躁,影响教育实习效果。据有关专家介绍,师范院校毕业生在教育实习工作开始,往往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大多数实习生在进入教育实习阶段会有很大的心理波动,影响自己水平的发挥。另外,有些师范院校教学比较保守,只在意统一实习,不在意单个实习,忽视了单个实习的优点以及仿真教学和教学见习。以上这种教育实习工作的开展没有把教育见习工作分开看待,并把这种错误的认识带到了教育实习过程中,很难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2.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管理缺乏多元化
教育实习具有广泛性、全面性等特点,如果要推广教育实习,离不开师范院校、实习学校和地方教育部门的共同努力,全社会都要重视起来。可是,在现在的教育实习过程中,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还很大,主要是因为师范院校没有和实习学校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很好地衔接。实习学校应当为实习生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帮助师范学院考核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表现,管理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教育实习工作质量。
3.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指导教师和实习生角色定位的缺失
良好的教育实习是和指导教师的正确引导以及教育密不可分的,也离不开实习生自己的学习经验和能力。实习学生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在实习过程中积累经验和方法,这样才能逐步提高自己的实习质量。高质量的实习离不开教师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师生应各负其责,学生认真学习,教师认真授课,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实习工作。可是现代教学过程中,部分大学教师把自己定位为学生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实习单位的教师只是单纯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位指导教师,而学生认为自己就是一位来实习单位学习的学生。以上教师和学生的身份定位,肯定不利于学生实习,降低了实习生的教育实习质量。
4.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缺乏对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其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是当今教育界的重要任务。可是目前研究反思型教师只局限于教师,重点也在教师,对实习生是否该具有反思能力研究不多,主要是因为部分学者认为反思型教师的研究局限于在职教师。其实,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反思主要以经验为主,灵敏的观察力和教育方法离不开反思者的经验积累。就目前来说,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离不开长期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和思考。可以说,反思型教师的培养不能局限于在职教师的反思和钻研,要结合教师的整个教育实践,在实习生实习之前,就要重点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逐步让学生形成反思能力,反思能力对实习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作用。
5.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经费不足
教育实习工作是一项持久工作,很多高等师范院校都成立了相应的教育实习机构,可是大学的招生扩大,实习费用不够,教育实习基地和社会的发展不一致,实习学校往往无法参与到高等师范院校的教育实习管理中。有些院校怕教育实习工作影响正常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升学率,不接受实习院校的实习经费,导致很多实习学生没有合适的实习基地,无法和相关的实习学校建立关系。有些自己联系实习基地的实习生被接收后,由于实习学校没有和实习生来源院校有效沟通,也没有相关的实习规定,导致了实习生教育实习质量的降低。
二、提高河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教育实习质量的对策
1.改变教育观念,提高学生认识
教育实习是一个非同一般的教育程序,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育实习阶段在师范类学生眼中是和校内学习相同的一种教育过程,它包括很多教育类型,如基本技能操作、教学见习、教育方法等,这些都属于教育实习范畴内的教学方式。教育实习可以让师范学院大学生深入社会调研我国教育现状,同时还可以让师范学院大学生通过实践来检验自己所学的知识水平,总结出师范学院应如何教学,顺应现代社会教育发展需求。
2.加强教育实习管理
要想提高教育实习的效果,必须有高质量的管理方法。可是,师范学院的教育实习专业多种多样,涵盖面广,只靠学校自己管理是很难提高教育实习水平的,应该发动和教育实习有关的单位或者个人参与到教育实习管理上来。在国外,就有教育实习方法的创新,首先是英国建立了由学校教师和实习单位、教育局为主管部门的教育实习领导机构,共同指导入职前教师的教育实习工作。在这种三位一体的管理方式当中,师范学院能引导大学生的教育观念,加强实习生的实习管理,帮助实习生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实习学校则帮助师范学院考核实习生在实习学校的一切表现;主管部门也就是教育局则站在最高出发点,提供最好的交流平台,协助和领导各部门为教育实习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保障,帮助各单位解决所发生的一切问题,保证教育实习工作全面有序地进行。因此,要想使教育实习工作顺利进行,必须要各个部门密切合作、共同努力。
3.加大教育实习经费投入
各级学院都要将教育实习经费和实践教育经费列入每年经费预算,保证教育实习经费充足,有效合理地运用到教育实习过程中。师范类院校要把其院校内的教育信息和资源运用到教育实习当中,还可以建立社会关系,帮助当地社会的发展,促进经济收入增加,以解决教育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经费不足问题。不仅如此,师范学院还要申请和教育实习相关单位的经费和物力帮助,来促进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各院校都要把建立教育实习基地作为重中之重,使教育实习工作合理有序地进行。
4.明确指导教师和实习生的角色定位
教育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师范院校的教师、实习单位的带教教师,以及实习生在教育实习中的配合,师范院校教师要转变身份,协助实习学校带教教师和实习生解决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是实习生的指导教师,要和蔼可亲地接受实习生来学校实习,把教育实习和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让实习生摆正自己在教育实习工作中的位置,把实习生的多重身份发挥得淋漓尽致。
5.注重实习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并让他们把这一能力融入其职业当中。带教教师培养实习生的反思能力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让实习生认真学习他人的经验。实习生的教学经验较少,需要借鉴一下别人的经验,从中提炼、吸取那些有创新意识的方法和方式。对自己实践及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反思,有助于实习生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的建立,从而成为反思型教师。第二,反思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对实习生来讲,掌握教育实习内容和知识对教学是有很大帮助的,是任职的关键所在。第三,实习生应具有反思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知识由陈述性知识和程序化知识两种组成。陈述性知识的获得是通过教师和书本,程序化知识是由实习生自己实践总结得出。所以在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时期,实习生要掌握教学技术和教学方法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构建学校文化,提升教育水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现代师范院校需要共同解决的课题之一。只有保证教育实习工作的质量,才可以提升师范院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办学宗旨。所以说师范院校要建立一套属于教育实习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方法,健全教学方式,人性化管理实习生,升级改造实习基地,设立奖罚制度,吸引教育人才,逐步改善教育实习生活条件。只有这样,才能让教育实习水平和管理方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任高举.地方综合性院校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3(3):22-23.
[2]郭民.教育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56-57.
[3]赵宇.高职少儿英语教育专业顶岗实习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12):36-39.
【关键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与实践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08年资助项目《水利类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成果(关于批准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的通知[2008]53号,项目编号:0837035,主持人:李前杰)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2005国发35号)中规定,“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1]。这一规定符合职业教育完整体现职业性的内在要求,有利于造就高职高专学生全面人格发展。
本文结合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实际,研究学生顶岗实习的含义、顶岗实习的意义、顶岗实习的管理模式与组织、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以及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的建设与应用。通过对顶岗实习管理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旨在对今后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从而提高工作效率,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1、顶岗实习内涵
1.1、顶岗实习的含义
顶岗实习最早是在2006年5月,河北师范大学在全国率先实施的“顶岗实习”工程,旨在破解农村教育“人才荒”,实现师范院校培养人才和服务社会的统一。后来发展到了全国的高等院校,从师范类扩展到了各类高等职业教育。
所谓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在实习基地从事与企业员工一样的生产实践活动[3]。学生以“职业人”的身份从事生产性工作,承担工作岗位规定的责任和义务,学到相关工作经验,还可获得一定的劳动报酬。在顶岗实习期间,参加实习的学生仍是学校的在校生,只是教学形式和教学场所发生了变化。
1.2、顶岗实习的意义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2]。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运用顶岗实习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爱岗敬业的工作作风。其意义归纳为:①顶岗实习促使高职院校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办好高职教育;②促使学校强化了师资力量,建立了实习指导教师库;③促使企业拥有一批高素质、高技能、较稳固的劳动者;④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全面提高自身能力;⑤促使学生边学技术、边获工资,实现了提前就业;⑥促使院校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得以提高,社会声誉得以提升。
因此顶岗实习实现了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赢局面,是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它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3]。
2、顶岗实习管理实践
2.1、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与组织
2.1.1、建立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正确有效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3]。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在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不同岗位,在长达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学校如果没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为保障,顶岗实习很容易失去有效监控,形成"放羊"现象,难以实现顶岗实习的教学目标。为此,我院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学校、企业等"多方联动"的管理模式,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质养成、职业纪律约束和技术安全等多方面进行有效监控,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有效保证了顶岗实习的质量,缩短了学生的就业准备期。图1为我院顶岗实习的具体管理模式。
2.1.2、顶岗实习的组织
顶岗实习组织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院与企业共同参与、周密筹划和准备,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并设计相关管理制度,才能保证顶岗实习工作正常有序进行。我院将顶岗实习工作划分为前期计划准备工作、中期过程管理与控制、后期考核评价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均由多个工作环节组成,每个环节都有相应质量标准和责任人,才使顶岗实习有条不紊的进行,达到实习的教学目的。
2.2、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
2.2.1、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建设的意义
顶岗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顺利、有序进行,保障工学结合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富有成效,建立健全和遵守《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加强顶岗实习过程的组织与管理是学生完成顶岗实习的保障。在我院《顶岗实习管理办法》中规范了各方的职责,要求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能持续改进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机制,为参与三方提供指导,保证了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2.2、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
通过对我院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分析,其主要内容归纳为"六个明确,一个签订"。
"六个明确"是指:①明确了顶岗实习的意义和要求;②明确了顶岗实习的组织、管理和活动方式;③明确了顶岗实习的课程体系和学分体系设置;④明确了"行校企"三方执行主体的主要职责;⑤明确了各参与者的主要职责;⑥明确了顶岗实习分"五步"走的实施程序过程。
"一个签订"是指顶岗实习协议的签订。包括:《毕业生顶岗实习提前离校申请书》、《毕业生顶岗实习安全承诺书》、《毕业生顶岗实习教学承诺书》,以及学院、企事业单位、学生三方签订的《顶岗实习协议书》。
明确企业、学校、学生三方权责,有利于加强对学生实习工作的管理,确保实习质量,确保学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
2.3、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及应用
2.3.1、远程管理平台开发背景
目前,职业院校对顶岗实习的学生进行管理,通常是由实习干事、顶岗实习专业指导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巡查、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了解一些宏观的情况,然后将信息进行手工数据统计上报到相关部门和人员,再落实解决。这样一来,数据信息少、中间环节多,导致沟通不畅,学生的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院系管理部门难以对顶岗实习实行质量监控,有时甚至与学生失去联系,致使学生顶岗实习缺乏过程管理,实习质量不高。
我院顶岗实习缺失过程管理,就其原因,一方面学校与行业企业之间没有建立有效的互动模式,导致企业难于真正参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来;另一方面学校的管理模式难以适应学生实习点多、面散的现状,学生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甚至造成从实习点流失。我院开发的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系统,有效解决了顶岗实习管理瓶颈问题。
2.3.2、远程管理平台功能简介
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由我院与至善在线教育联合研发,不仅能满足学生实习信息记录的传统功能,还能实现学生动态跟踪、教师工作考核、远程教学辅导、即时数据汇总等更高级功能;同时本平台还能实现实习单位评价数据共享、实习学生数据共享、各学校数据横向比较等完全超越传统管理的功能,便于管理者掌控全局。
平台功能图形解如图2。
2.3.3、远程管理平台应用
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紧紧围绕学生,通过平台来促进学校、企业、学生三方联动,从而提高学生的生产性职业技能,增强了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如图3所示。管理平台包括:学生管理模块、校内指导教师管理模块、辅导员管理模块、校外指导教师管理模块、校内职能部门管理模块。在《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试行)》中,规定了各模块相关人员的职责,如"校内指导教师、辅导员必须定期登录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至少每周登录1 次,每个月不少于6次)"等。
3、结束语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方式,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高职高专学生管理的瓶颈。建立以行业为主导、学校为主体、企业融入的"行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依托行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内校外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网络,建立学生顶岗实习远程管理平台等措施,将为顶岗实习的管理创造出良好的平台,将促进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 (2005国发35号)
实习的四个月很快接过去了,回忆实习过程我的心情此起彼伏,总结如下:
我在xx上海分公司工作.这是家外企.主要外国客户.在这四个月中,有太多太多感慨.刚刚装修好的办公室给人愉悦的感觉.来来往往的外国商人,给人新鲜的感觉;年龄相仿的同事们,给人亲切的感觉;如此多的外贸实务可以学习,给人有挑战性的感觉!一句话,对于这份工作,我还是相当有好感并布满了期待的.
工作,其实并没有太大难度.只是要会一定的英语.但只要肯学,就人人都可以达到目的,在这里,我有相当不错的工作环境.每人一台电脑.工资一千出头,虽然不算高.但对于实习生来说.这是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在这里,我知道了学习多种语言,在今后找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并且我知道了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环境,而不是语法词汇之类。语言是用来交流的,而最快的途径是开口说!自身定位,加强外语学习。在所有的工作和活动中无一例外的涉及到外语,外语是我们对外交流的桥梁,因此在以后的学习中必须加强对外语的学习,同时加强口语的练习,这是我们搞外贸的基础,因此必须掌握好这门工具。不断强化自身,并充分认识自己,避免眼高手低,增加实际动手能力,在社会这个大学校里,不断完善和学习
认识自身不足。通过实习我发现贸易这专业是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不光要求我们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而且必须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与人沟通,怎么建立商业关系,这些是课本中学不到的,只有融入社会的大舞台并不断的历练才能得到提高,还有加强各方面素质的提高。贸易工作同时是一个涉外行业,因此对各方面的要求都很高,对外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形象,甚至是国家形象,因此必须加强自己各方面素质的修炼,如礼仪等。熟练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专业知识是我们从事贸易工作的基础,贸易工作的高风险要求我们必须熟练地掌握好专业知识。
关键词 教育技术 工学结合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 Working Integrated Learning Training Mode
——Take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in our countr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contents of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ses and summarizes the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in higher vocational institution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 training mode of professional problems, combined with relevant problems puts forward some reform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education technology; combining learning with work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1 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1 工学结合形式的局限性
工学结合的形式有很多,如订单培养式、项目驱动式、顶岗实习式、工学交替式等等,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是师范教育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也是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为主要目标。故在实际操作中,一些非常灵活的形式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专业性质的制约,导致该专业的工学结合形式大多数仅采用了顶岗实习式,安排学生到中小学进行见习实习。
1.2 高校见习实习实训的局限性
对于师范类专业的工学结合问题的探索中,大多数高校采取的是安排校内实训和校外见习实习相结合的方式。高职高专的校内实训课是第一年和第二年都有所设置。
校内实训中虽然安排有教学技能培训(试讲或说课)、微机维护、摄影摄像等课程,但是学生没有去真正的课堂中体验,没有和中小学那些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对于有些实训内容理解不够深刻,而还有些纯属纸上谈兵。校外见习虽在实习这个环节确实可以做到顶岗实习,使学生真真正正做到在真实的环境中担任一个中小学教师的角色,现实扮演计算机任课教师和班主任的双重身份。但是这个环节通常被设置在高职高专教育临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一方面是面临找工作,或者是为进一步深造做准备,很多学生要么顾此失彼,要么重视不够、无暇顾及;另一方面,即便实习中遇到什么问题,如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欠缺,维护技能的缺乏,教学能力的不足等问题,他们已经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充电。
并且一所中小学需要的计算机教师数量远没语数外等科目的教师多,往往一所学校仅需要2~5位计算机教师即可承担全校信息技术相关方面的科目的教学工作或由其他科任教老师兼任。故往往一个班级的教学是有多名学生共同分担完成,这有可能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无法真正全方位真实感受教师这一职业。
1.3 校企合作的局限性
工学结合还很强调的一项是校企合作,但对于师范类专业而言,选择企业的空间就不是很大。高职高专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所对口除了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就是与教育产业有关的企业作为教育产品研发人员,从事教育产品和服务的设计。然而目前我国与教育产业有关的企业并不多,分布不均,地点主要集中在北上广以及一些教育大省,大多数都属于发展阶段,发展较好的有正保远程教育、弘成教育、新东方等。故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能够合作企业选择空间极少。
2 高职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对策建议
2.1 延展学生教育实习见习岗位类别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系统地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代教学媒体应用与管理工作的教师和教学辅助人员,以及能够在其他行业从事信息技术处理和应用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该专业的培养目标,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学生担任教务人员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学生在教育理论、办公自动化等方面有很大优势。我校可以考虑将学生教育见习实习从单一的信息技术教师延展到教学辅助人员,比如各中小学的教务人员、网络中心技术人员等,这样每个学校所能接收学生教育见习实习岗位的数量会增多,学生在见习实习期间的技能学习更加明确。
2.2 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课程安排改革
目前高职高专的现代教育技术专业虽然没有明确划分方向,但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都设置师范教育和数字媒体技术两个方向的课程。建议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的部分专业课程按培养方向、教学内容等标准划分方向课程和衔接课程,分类为长时课程和短时课程。方向课程指的是将同一方向的专业课程集中安排于一个时间段内学习。衔接课程是指按知识广度、技能提升将方向课程分前后、主次课程。长时课程是指在一个学期内每周固定学时的课程。短时课程是指在一个时间段(小于一学期)将一学期的学时集中学习的课程。
目前高职高专现代教育专业的实习仅设置教育实习,本科现代教育专业则设置为专业实习和教育实习。但由于三学年制的限制,高职高专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目前还没找到较好的方法能够在不缩减教学课程的情况下安排一段较长的学时进行专业实习。建议学生在一个学年将某方向的专业课程学习完毕,就可以利用寒暑假增加专业选修课,让学生进行自主专业实践。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跟班上课提前完成部分必修课的学分获得,使其见习实习时间能够延长。
2.3 实训实习可尝试“导师”制
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近年来,国内各高校都在探索研究生教育以外的高等教育也能建立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制度——导师制,以更好地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现代教育理念,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大专院校也可尝试实行实训实习“导师”制,每位学生从大一第二学期就安排好该学生的实训实习导师,由该导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分阶段、渐进式拟定学生的实训实习计划,并在大学学习期间一直跟踪学生的实训实习情况,填写学生实训实习跟踪手册,并随时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变更、深化实训实习计划、内容。导师制能帮助教师更好地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活动、实训实习等情况,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学生发生问题的概率。
3 结语
“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极大地提升了高职教育的生命力。它为死板的一体式教学注入一股清泉,实际化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了起来。然而当各类学科各种专业争先努力探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并获得可喜的成果时,高职高专师范院校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出现了发展中的瓶颈问题,结合现代教育技术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本文试图寻找解决该问题的突破口。
参考文献
[1] 李东成. 导师制: 牛津和剑桥培育创新人才的有效模式[J]. 中国高等教育,2001.8.
【关键词】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模式探究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3)01-0060-03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院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近些年来,我国各师范院校也正在根据这一要求不断调整师范生的专业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加强师范生在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方法方面的探索,师范生在知识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教学实践能力仍然存在缺陷。比如,实践目标不明确,实践形式单一,实践内容缺乏系统性,实践评价力度薄弱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在一批批顶岗教育实习中屡次出现,也引起了高师院校的高度重视。
笔者通过参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探究出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实习模式,试图以系统化的实践行为,对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的过程、模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提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实践新模式,有助于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的目标。与此同时,对培养科学、规范、系统的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
师范生作为未来教师的生力军,其教学实践能力的优劣直接关系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新课改的兴起,虽然引起高师院校对培养师范生全新教育理念的高度重视,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一直以来却没有跟上理念前行的步伐。调查研究发现,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实践环节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师院校毕业生教学实践能力不突出的现象尤为普遍。究其原因,是因为所学教育新理念难以有效转化为自己的行为,以至于教育实践环节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我校实行顶岗支教实习,旨在弥补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缺失,实践时间为期半年。从理论上讲,师范生获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后,有如此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效果应该不错。但事实上,很多顶岗实习的学生反映,他们通过实践,能力有所提升。主要包括对基础环境的适应、对新的工作岗位的适应。除此之外,提及教学能力的方面,多数认为提升不明显,少数还认为有所退化。显然,这样的实践不足以使师范生的教师专业能力得到提升。从实践能力层面上讲,不能使师范生充分理解基础教育教学需要和掌握有效的教学技能,最终导致师范生理论与实践行为相脱节。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通过对多个地区实习生的巡视指导、座谈,发现现有实践缺乏针对性和系统性。指导教师几乎没有为指导师范生教学实践做应有的准备,所以一旦师范生进入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便毫无针对性地安排实习生的工作,并且会随时变更调整。
2.师范生与指导教师存在代沟
由于师范生与实习基地教师思想理念、行为目的缺乏一致性,故造成实践效果大打折扣。主要原因是多数指导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认识还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面上,理论和经验明显不足。这一点不足完全违背了教学实践的初衷。但是,近两年来形势有所好转,我校教师教育中心承担的“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为这一问题的解决付诸行动。参加置换脱产研修项目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便是师范生进入实习基地后置换下来的教师,通过培训,置换教师从思想和行为上得以提升,同时缩小与师范生之间的代沟。因此,培训成效必将与今后师范生教学实践紧密相关。
3.师范生之间缺乏团队协作
教学实践是师范生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团队协作有助于提高参与的积极性,能够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是专业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形式。
据了解,在实习基地的师范生被分配到各自的岗位之后,虽生活在一起,但是教学实践过程中协作互助的团队力量并没有发挥出来。其原因有三:一是本学科专业人数受限,构不成协作互助;二是忙于适应日常授课的准备,无暇顾及伙伴;三是指导教师没有安排团队集体教研的意识。
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师范类专业实践性较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跟进,还要注重新理论与实践之间的紧密结合。近年来,多数高师院校建立了师范生校外实习基地,为师范生提供了更多的教学实践机会,旨在进一步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优秀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因此,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研究将引起高度重视。以下是笔者依据参加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践,总结出的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模式,希望能为信息技术学科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鉴于目前高师院校对于新教育教学理念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对于理论学习就不再做冗余阐述。这里重点围绕如何将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这一核心内容,全面阐述该模式培养信息技术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系统化过程。
1.重新定位专业实践的内涵
师范是一个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与20世纪有着很大的不同。21世纪技能有明确的目标、具体的操作流程、合理而规范的评价体系。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教师的教授,要想让学生熟练掌握21世纪技能,必须有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随着教育教学新纪元的到来,为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实现培养学生21世纪技能的宏伟目标,高师院校必须慎重考虑师范生即未来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问题。因而,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应建立在发展21世纪技能基础上,使师范生能成功立足于21世纪。
2.理念与方案相融合
为进一步促进师范生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首先应重视教学方案的设计,将原有理论知识渗透于方案之中。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指导教师要对师范生的教学内容选题进行悉心指导,初次实践力求量身打造可行选题;其次,确定选题后,师范生进行教学方案的初始设计,包括重新审视教学内容和构建课程资源等;最后,完成初始设计,与拥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指导教师进行再次交流。指导教师针对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合理性等给予多方面的指导。随后师范生依据指导意见对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3.践行设计方案
方案的设计有助于师范生将理念转化为思想,践行方案也就是将思想落实行为。有效实施新课程理念是培养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最终目标。师范生在真实的教学环境中去践行、去感悟,对于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师范生践行新课程理念的前提是有新课程理念做支撑,设计了科学、可行的教学方案。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在伙伴们的支持与关注下,师范生要迈出实践的第一步,上一节“有问题”的初始课。之所以称之为“有问题”,原因是作为初登讲台的师范生,必然会有一些难以避免的问题出现,如语言措辞、心理状态、方案的再调整等。这些问题不可忽视,要想实践能力得以提升,这仅仅是一个开始。结合指导教师听课记录和提出的意见,师范生对自己的教学方案及自身的教学行为做进一步完善。接下来,要对调整后的方案进行多次试课,力求从每次实践中发现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为教学实践能力的有效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4.协作提升实践能力
从另一个角度看,旁听实践课的师范生同样有自己的任务,这一类师范生并不是置身事外的,而是要协助授课师范生,做好记录员、观察员。比如信息技术课在机房上课,课上学生的一些小动作、小细节对于授课教师来说,观察起来有一定难度,这就要发挥团队的力量,将课上某环节学生出现的问题及现象及时记录下来。课后,师范生之间便可交流、分享经验,互相启发,共同提高。团队协作作为提升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源泉,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同时,也将为走向教育工作岗位的教科研奠定良好的基础。
5.反思巩固实践能力
反思也就是理解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将理念转化为有效行为的纽带。因此,教学反思是师范生初始课后查漏补缺的必经阶段。师范生从践行理念的过程中查找不足,发现问题,进行反思,真实感悟理念精髓,进而深化理念,达到弥补自身缺失的目的。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在实践过程的每个细节当中,师范生通过反思亲身体验,深度思考自身教学行为,将新课程理念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到另一个高度,切实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实践能力。有效的反思可为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发展提供再创造的沃土,为其成长注入新鲜活力。
6.公开课展示实践能力
经过反复实践和不断反思,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显著提升,自然而然,对于新课程理念能够深度掌握。在此基础之上,每名师范生都要上一节公开课,面对校领导、面对诸位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这一环节将作为一种评价手段,对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巩固、鉴定和认证。从一名师范学生到一位人民教师的整个蜕变过程中,不难看出,做一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是思想过关,更重要的是教学实践能力要过硬。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团中央等七部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根据团省委、校团委对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好实践育人的优势,推进我校社会实践课程化建设,不断提升社会实践活动的系统性和实效性。我院就做好2013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活动主题
立身践行中国梦 青春建功新陇原
二、活动原则
在巩固以往成果的基础上,以实施《本科生课外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为契机,全面推进实践活动课程化建设,继续致力于提高同学们的参与面和活动的覆盖面,力求在实现社会实践与实践教学,就业见习的有机结合上有新突破。坚持“学生普遍参与、学分制考核,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以2010级学生为骨干,2011、2012级学生为主体,以师范类学生的义务支教、科技支农以及非师范类学生的骨干挂职为重点。在活动的设计上,坚持点面结合,在点上抓队伍、出精品、建基地,在面上抓动员、重参与、求扩大,重实效,充分发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三、活动内容
今年我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坚持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学生素质提升为主线,突出“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结合甘肃省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根据自身实际和实践地需求,积极发挥专业优势,组织学生深入农村、企业、社区、学校,重点开展教育帮扶、文化惠民、科技支农、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就业创业、挂职锻炼等10个方面的实践活动:
1.大学生科技支农服务活动。以农学专业学生为带动,根据定点联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组织大学生通过举办农业知识培训、网络信息服务、现场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现代农业实用技术,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服务新农村建设。活动形式为学院组队。
2.大学生关爱留守儿童支教服务活动。以全力提升师范类学生实践技能为目标,以学生实践实习基地为依托,在巩固以往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行动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关爱留守儿童专项行动。同时依托大学生骨干在生源地组建关爱农民工子女实践服务团。结合留守的农民工子女的现实需求,利用乡镇活动场地、村镇学校等,跨院系、跨专业组建义务支教小分队重点开展学业辅导、自护教育、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
3.大学生骨干挂职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集中组织城镇学生在家庭所在地的城市社区(或街道办事处)、机关单位、乡镇,完成为期15天的以社区、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服务挂职单位,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力量。活动形式为学院组队。
4.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活动。以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产学研基地为依托,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开展有关就业创业的调研工作和实践活动,组织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参观交流和就业见习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就业创业技能,转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为青年学生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5.大学生课题调研实践服务活动。各专业、团支部可依据本专业特点和教学科研课题,开展各类社会调研活动,依托实践基地,深入农村、社区,对群众现实生活、生产情况、生活环境作出真实的反映。同时委派专业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社会实践开展课题调研,将社会实践与科技立项、挑战杯竞赛相结合,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竞赛所需支撑材料进行广泛调研,力争形成一批优秀的调研报告和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
相关调研课题:
(1) 中小学对师范类教育的要求
(2) 张掖黑河湿地国家自然保护区昆虫多样性调查
6.大学生勤工助学实践活动。通过与中国移动张掖分公司、中国联通张掖分公司等企业联合,为我院家庭贫困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让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沟通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通过实践让大学生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也为他们提升自我、展示才华创建平台。
四、团队的申报
今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由校学生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由主管校领导主持,团委牵头,联合党委宣传部、学生处、教务处、就业指导中心、科技处、保卫处、思政教学部统一安排部署,做好对各学院重点实践团队的立项审核、项目支持、检查指导和考核工作。
团队活动要有明确的活动项目,有详细的活动内容,有预见性的实践成果,有清晰的活动日志,有确实的安全保障。条件成熟的要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学校对重点团队给予立项支持。要求2010 、2011、2012级同学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根据全院组队情况参加不同层次的实践服务活动。
1.团队组建
参加 2013年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学生必须是我校在校学生,鼓励学生跨学院跨年级跨专业组队,学院重点团队组队的学生数须10人以上,必须由1名指导老师带队,全程参与,精心指导。学生个人组团人数原则上控制在15人以下、5人以上。
2.项目申报
根据我院暑期实践工作安排,各专业、团支部至少组建团队1个。各班须于2013年6月23日前将重点团队申报表、候选项目活动计划及经费预算上报团总支,团总支将组织评审会,确定立项团队和项目,并从中选拔推荐申报校级和省级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团队和项目。
3.活动开展
立项团队将填写《2013年河西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项目申报书》,并与校团委签订《河西学院2013年暑期社会实践安全协议书》与《河西学院2013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受助目标责任书》;团队成员将与我院签订《河西学院2013年暑期个人社会实践安全责任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期间,立项团队需设立联络员1名,每天与团委联系一次,上报活动信息通讯稿(宣传工作相关要求附后)。我院团总支会及时对本学院团队的活动情况进行指导,确保实践团队安全顺利完成实践活动。
4.经费支持
鼓励各团队积极申报“圆梦中国,公益我先行”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及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公益团队招募行动,校级团队学校将根据申报项目等情况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五、学生参与暑期社会实践相关要求
根据《本科生课外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相关要求,本科生在校期间要求参加一次集中社会实践活动,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校、学院学生骨干组织的集体社会实践,也可自己组织实践团队进行社会实践,充分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各团支部应按照《本科生课外创新与素质拓展学分实施办法》相关要求,广泛动员全体学生积极寻找适合自己的单位进行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并注意总结经验,以便逐步完善。具体要求如下:
1.团队成员必须5人以上。
2.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不少于15天。
3.社会实践活动的形式可以是义务支教、企事业单位见习、顶岗实习、专业实践、公益服务等。
4.实践活动结束时提交活动照片5张,3000字调查报告,用于学院进行鉴定审核。
六、时间安排
1.6月10日-6月23日 实践活动的宣传和申报立项阶段。(各专业、团支部填写、上交申报立项书,纸质版上交至辅导员办公室,电子版发送至.)
2.6月25日-7月6日 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教师、学生骨干的培训及安全教育阶段。
3.7月15日--8月 实践活动全面实施阶段。
4.9月 社会实践的总结和成果交流阶段。
七、总结表彰
1.各实践团队要注意总结经验,开学后2周内,通过组织“实践归来话感想”、实践活动图片展、实践活动报告会、“优秀暑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评选”等活动,组织广大学生交流体会、汇报成果,深化实践活动的教育效果。并做好优秀调研报告、优秀团队和先进个人的推荐上报工作。
2.学院将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综合评定,按照《河西学院社会实践活动评比表彰办法》,对活动的先进组织单位、优秀团队、优秀队员、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评选表彰,并推荐参加全校表彰。